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

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
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

昆明市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与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昆明创新型城市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昆明市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条例》,结合昆明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昆明市科技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市科技创新团队”)的选拔、建设、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科技创新团队是指在合作与协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集中的研究方向、稳定的工作条件,由科技创新团队领衔人和相关专业领域的科技人员组成,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合作创新意识强,以解决产业或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为主的创新集体。

第四条市科技创新团队的选拔、培养与考核,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突出研发、引领创新、推动转化、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申报与评审

第五条市科技创新团队申报对象为昆明地区企业和市属事业单位。申报单位应围绕昆明优势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和资源优化配置,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持续创新(攻关),并取得可预期的科研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

第六条市科技创新团队原则上每年选拔评审一次,评审数与选拔数的比例应当达到2∶1以上。

第七条申报市科技创新团队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市科技创新团队应具备合理的人员规模与结构,成员总数不少于10人,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体,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所占比例不得低于30%;

(二)市科技创新团队领衔人应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具备较高的学术技术素质和较强的团队领导管理能力,了解所在领域前沿研究方向,且业内公认度较高;核心成员为3人,且至少2

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领衔人及成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新性研究;

(三)市科技创新团队领衔人近3年应主持1项市级以上(包括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或重大工程项目;

(四)市科技创新团队领衔人与三分之二的核心成员应当是申报所在单位在职人员,领衔人和申报单位核心成员近3年获得1项市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上奖项或1项以上发明专利,无知识产权纠纷和其他侵权行为;

(五)市科技创新团队一般以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等为依托;

(六)市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方向应当符合《昆明市科技创新团队申报指南》(以下简称“申报指南”)要求,属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科技发展规划重点优先支持的发展领域及产业;市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创新活动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其预期成果特别是重大标志性成果的数量、形式、水平及进展时间明确、具体、可行;

(七)市科技创新团队应有一整套比较科学的业绩考核、激励保障和人才培养制度。

第八条市科技创新团队实行领衔人申报制;符合申报科技创新团队条件的应根据当年申报指南要求,填报《昆明市科技创新团队申请书》,并围绕团队研究的方向及领域,提出科技创新团队研究项目,所在单位、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盖章后报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初审,申报和初审在每年的6月底前完成。

第九条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组成专家组,于当年7月底前对初审通过的科技创新团队按专业、领域进行评审,提出市科技创新团队建议名单,差额数不低于20%。

第十条市科技创新团队建议名单经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审议,产生市科技创新团队名单,在昆明市科技局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117333339.html,)等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期15天;公示无异议后,于当年8月份,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发文并授牌,命名为“昆明市+研究方向+科技创新团队”。

第三章扶持与资助

第十一条命名的市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周期为3年,对批准创建的市科技创

新团队,市级科技计划一次性安排不低于20万元的引导经费,所在单位按不低于3∶1的比例配套,主要用于购置更新设备、项目(课题)研发和人才培养等创新团队建设。

市科技创新团队根据当年《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昆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申报指南》,结合研究方向或领域提出项目申请,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立项。

第十二条市科技创新团队在申报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或重大工程技术项目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对于达到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条件的,优先推荐;对市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创新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引导其申报科学技术奖。

第十三条鼓励有能力的市科技创新团队在完成培养计划项目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类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团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市科技创新团队跨行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市科技创新团队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应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支持市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开展创新活动以及学术交流。

第十四条经培养成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方向、依托单位不变且主要研究人员仍保持三分之二以上的,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再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补。

第四章考核与管理

第十五条新命名的市科技创新团队应与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签订《昆明市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任务书》(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建设任务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书》分为年度目标和建设期目标,内容包括团队基础建设、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及奖励、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经济和社会效益等。

第十六条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市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和建设期综合评价,主要考核《创新团队建设任务书》年度目标和建设期目标的实施和完成情况。

年度考核于每年9月至10月份进行,市科技创新团队应围绕年度目标于每年8月30日前向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交团队建设年度工作总结,准备科技成果等相关资料、经费财务决算报告及证明材料。

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为85分及以上

的为优秀,84分—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考核优秀和合格的,继续给予后续支持;不合格的,应积极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下一年度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的资格。

综合评价在建设期结束后半年内进行,建设期满3个月内,市科技创新团队应向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交市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总结及绩效报告,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邀请有关专家对市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年度考核结果、建设期综合评价情况向社会公示。

第十七条市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期内两次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市科技创新团队领衔人离开申报所在单位30天内未提交更换申请或提出的领衔人经审核不符合本办法相关规定的,取消其市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第十八条建设期内的引导与项目经费,按照《昆明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与《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本办法,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或用于其他方面。

第十九条市科技创新团队领衔人负责团队工作计划的制定及实施,负责团队成员的管理以及相关资源的统筹安排,负责项目的申报与经费的配套落实、计划项目完成进度及经费预算编制,安排接受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组织的考核。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13年6月10日起施行。2008年11月17日昆明市科技局发布的《昆明市科技创新团队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2015年度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申请书

附件1 : 申报领域 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申请书 团队带头人: 研究方向: 所在学校: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主管部门: 江苏省教育厅制

编写说明 一、编写前要仔细阅读本次通知中的申报条件和申报材料要求; 二、编写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申报类别分为财政支持创新团队和自筹经费创新团队两 种; 四、申报领域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 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及沿海开发、现代农业等; 五、“专业技术职位”指受聘的工作岗位,如教授、副教授、研究员、 副研究员等。 四、“专家组评审意见”和“省教育厅意见”各留半页空白纸。 五、申请书用A4纸双面打印,申请书与附件一同装订,用软封面装订成册(请不要用塑料封面或塑料文件夹),合计不得超过80页。 六、上报的申请书至少有一份原件,每份申请书上均应附证明材料复印件。

一、简表

二、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 简述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团队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目标等(2000字以内)。 三、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 着重阐述近五年来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及集成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同行中所处的水平,具备的优势和特色(5000字以内)。 四、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包括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部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以及所获各种人才计划或基金的资助情况等(1000字以内)。 五、研究骨干简介(4—6人)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等(2000字以内)。 六、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研究的成果(主要论著、授权发明专利和获奖目录) 按年份顺序由近及远排列,每一项按以下方式排列: 论文:作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题目、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卷(期)、页、引用次数; 专著:著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书名、出版社、引用次数; 授权发明专利:发明人(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专利名称、授权专利号、授权国家或地区、转让情况。 获奖:获奖项目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时间、获奖者名单(按顺序全部列出)。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推荐工作的补充说明 一、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同意,科技部批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2013年起增设创新团队奖励,每年奖励数量不超过3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授予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依托一定的科研平台,围绕一个学科、领域或某个研究方向,进行长期合作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并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得到同行公认的科研群体。创新团队奖励不分等级,严格按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标准评审、授奖。 二、创新团队应是经有关部门确认的且在行业或学科领域内得到公认的优秀研究团队,团队的研究方向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国际领先,拥有经授权并有效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已取得多项惠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基础研究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三、创新团队应实现人才聚集、资源整合度以及开放度高,队伍结构合理,组织管理先进,机制运行良好,支持单位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团队持续研发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强,具有能够长期保持国家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的实力和条件。 四、创新团队带头人应为业界公认的国家级学术带头人,或担任过本创新团队主要研究领域方面的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或核心技术负责人,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 五、创新团队应在本团队研究方向、领域内取得持续突破和长期累积成就;团队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不应仅以单个获奖项目成果作为主要支撑;团队成员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不应仅以最高奖获得者获奖时所依托的成果作为主要支撑;应重点说明团队在曾获奖励之后的后续成就。 六、创新团队的推荐不受“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推荐项目的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励评审”、“曾经推荐但未获奖的项目再次推荐需隔一年以上”、“作为项目完成人获奖后再次作为项目完成人报奖被推荐需隔两年以上”等规定的限制。 七、创新团队推荐材料需登录我办网上平台报送,全部推荐材料均不得涉密。如有团队工作内容涉密的,推荐材料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并提供主要支持单位保密委员会进行保密审查后出具的不涉密证明。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策划任务书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编号: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打算任务书

团队研究方向: 示范建设(□理工科□文科)团队建设类不: 重点建设(□理工科□文科)研究起止时刻: 团队负责人: 团队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学科建设办公室制表 填写讲明及要求

一、填写本表前,请认真学习《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治理方法(试行)》,实事求是地填写相关内容。 二、各团队要依照学校批准建设类型、资助额度及目标责任情况进一步调整、细化建设目标的年度任务,科学制定团队的培养打算和措施等。 三、第二项“团队研究的要紧内容”须与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 四、本表用A4复印纸打印,样表请从学科建设办公室网页下载。 五、本表栏目内容较多,样表框格填写不下的可另加附页。 六、本项目建设打算任务书一式3份,电子版一份,经审核无误后报送学科办。 七、其它未尽事宜请电话咨询。办公电话:3092

一、团队差不多情况 二、团队研究的要紧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 (依照拟定的团队研究方向,结合国内外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讲明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技术创新和研究思路,拟定研究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

三、团队建设任务及目标 3.1 建设总体目标及措施 (总体目标:通过建设,使团队主导研究方向在所属研究领域达到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团队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学历学位提高)、学科建设和服务地点经济社会进展等方面的任务、措施及预期成果。) 3.2 团队科研工作建设目标 依照《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治理方法(试行)》的

要求,团队在建设周期内须完成如下科研任务。(原则上要求第一年完成总目标任务的30%,第二年30%,第三年40%) 注:以上建设目标中涉及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学术论文、国家发明专利等均指第一署名单位为我校、第一署名人为团队成员,同时与团队研究方向一致的内容。 四、团队建设总经费及2010年经费使用打算(单位:万元)

科研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团队建设方案 如果建设一个科研团队的话应该怎么筹备呢?以下是本人收集的相关资料,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科研团队建设方案一“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为目标,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

队,使其成为我校能够依靠的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程参与,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学校本色”的学校科研文化。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2、确定研究方向 参考学校历年来的课题研究内容,结合近期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实际情况,暂将研究方向确定为以下三大类:有关学校新办学思路方向的研究。 原有的有特色课题继续深化研究。 体现教师个人特色的课题研究。 3、明确相关职责 团队职责: 教科研团队要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做到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学年末要认真总结。 教科研团队每月至少活动一次,活动内容要遵循理论学

科技创新团队申请书

附件1: 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 申请书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牵头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制 2011年5月

填写说明及要求 一、填写前请仔细阅读申报通知。 二、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本申请书电子文档请登陆宁波市科技局门户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7333339.html,)下载。 四、该材料评审结束后,不作退还处理。 五、本申请书封面请用180克白卡纸印制,内芯请用70克 复印纸印制,采用胶装装订。

承诺书 经核实,本表中所填数据准确,情况介绍与实际情况相符。本人及单位对所填的数据和情况介绍的真实性负责。 牵头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月日 团队带头人(签字): 年月日 牵头单位(盖章) 年月日

一、项目情况 创新方向名称 所在 创新 平台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等】 总计总人 数 40岁以 下人数 高级职称 人数 中级 职称 人数 初级 职称 人数 博士 生人 数 硕士 生人 数 团队带头人姓名性别民族 出生 日期 学位专业技术职称行政 职务 人才类别 学位授予国 或地区及学校联系 电话 传真手机 所在工作单位 (院、系、所、 实验室、中心) 电子 邮箱通信 地址 邮编

其他核心成员 姓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技术 资格/ 学位 研究 方向 在团 队中 的 作用 签字 1 2 3 4 5 6 7 8 9 二、其他成员 其他成员 姓名性别 出生年 月 技术职 称 /学位 研究方 向 在团队 中 的作用 签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成员简介 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

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成立方案教学内容

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成 立方案

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成立方案 一、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成立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竞赛,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安徽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日趋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目前,学校已形成了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日益完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提前准备,广泛发动,精心组织,争取在以后的比赛中创造更好的成绩。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十分重视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竞赛的平台,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赛。2006年、2009年、2011年共有3位学生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2007年荣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在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中,多人多次获得国家奖和省级奖。2010年荣获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两项“金奖”。2014年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三等奖”等等。然而科技创新竞赛必须依靠团队力量,组建学术科技创新团队,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的学习效果,氛围和竞赛成绩。 二、如何组建学术科技创新团队: 1、团结是创新团队之灵魂 一支优秀的创新团队应以团结为核心灵魂,必须能够凝聚思想的和谐氛围和善于形成合力的团队精神,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效果,而且能有效缩短磨合时间,便于尽快形成团队合力,不断开拓进取。团结的学术科技创新队员要不计名利、不计分内分外,不计个人得失,任何时候,尤其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都要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相反,一支精神涣散、各自为政的团队不可能在科技创新的探索中披荆斩棘,更不可能取得辉煌耀目的突破性成绩。所以,学术科技创新团队的组队应以团结为前提。2、团队人才的层次结构 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是一个学历、专业、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梯队应形成核心突出,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组织架构。综合我院实际情况,学术第一梯队为青年教师作为学术带头人,学术第二梯队为我院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作为学术骨干力量,学术第三梯队为我院优秀本科生作为学术发展力量。衔接紧密的梯队构成一个有机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方向、成果,最终凝聚成整体团队。 3、组长和组员的选拔 组长是组织设计、制作创新作品的核心人物之一,负责谋划全局、细化任务、开展工作、沟通交流等关键环节。因此,组长应具备全局意识、协作意识和领导才能。组长要明确自身任务,在团队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深刻领会创新作品的核心精神和任务,根据队员特长和创新规律把握进程和要求,确保科技作品质量水平和队员的学习效果,做到队内职责明确、合作融洽,组织全面、工作协调,发现、解决问题及时,沟通交流顺畅。优秀的组长是科技作品取得竞赛良好成绩的重要前提,能促进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的整体水平提高,帮助大家更迅速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实际。 组员队员的选拔应本着特长均衡,想象力丰富,善于学习的原则。学术科技创新团队特长分配合理是顺利开展科技制作活动的基础。无论是方案确定、作品设计、模型制作、书写材料,制作视频、宣传展示、讲解答辩等,每个环节都有队员能起到关键作用,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升和作品层次的突破。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是指在立项、论证、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数据处理、现象分析、设备组合、项目理解及抽象等一系列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与前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为目标,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我校能够依靠的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程参与,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学校本色”的学校科研文化。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附(一):基本条件: 具有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学校教学骨干;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参加课题研究的经历,或论文获市一等奖以上。 附(二):申报表 2、确定研究方向

关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构想

关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构想 随着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团队这一组织形式,越来越显示出对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科技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地创新、发展,不仅需要杰出的拔尖人才,而且还需要由拔尖人才主导的优秀的人才群体.这是现代科技发展趋向综合化和整体化的需要,也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凝练学科方向,是我校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科研工作是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研成果是学校、教师学术水平和价值的主要标志,良好的科研习惯、浓厚的科研氛围是学校层次的重要体现.如何在学校新的发展阶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面提高我校科研水平,让科研工作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凝练学科方向服务,是我校学科建设工作和科研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学科优势明显、科研队伍较完整的重要学科或科研领域、科研机构建设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能够在我校前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凝聚科研力量,促使我校部分教授、博士及时调整相对老化的研究方向,实现学科交叉、文理交叉及相近学科的优势互补,将在短期内实现科技工作与优势学科方向的跨越式发展. 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以科技项目为纽带,以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为主体,围绕国家和省、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和学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需要,在学校新的发展形势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整合科技资源配置、培育团队精神、凝聚优秀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和当量效应,产生原创性具有推广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一、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涵 1.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基本概念 关于科技创新团队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从狭义上界定,科技创新团队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或学术部门根据科技项目研制的需要,组织起来的科技单元;从广义上说,由学术带头人带领下的群体组成的科研单元,如课题组、研究组、项目(如863、973)组等都可以算作是科技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承担国家、省部、市级和企业等各级各类重大科研项目;促进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如硕士点和博士点的申报与建设、发展;培养具有杰出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的创新人才群体的学术梯队. 2.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内涵 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内涵或特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申报书

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申报 书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附件 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申报书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专业领域: 申报企业: 推荐单位: 填报日期: 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工作办公室制 2017年度

填写须知 一、本申报书为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申报之用。由团队带头人签署承诺、企业填写申报意见、市州科技部门填写初审意见、市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填写推荐意见并盖章方生效。 二、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内容及其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不得报送绝密材料。 三、“团队名称”要体现企业名称、创新领域等(如湖南格林新材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格林”是指企业名称,“新材料”是指创新领域)。 四、为便于组织评审,申报书封面“专业领域”请从“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中选择填写。 五、表中栏目没有内容一律填“无”。 六、本申报书所附的相关证明材料由申报单位对原件进行审核,签署“原件已审核”意见并盖章确认。证明材料的项目证明、获奖证书、论文着作、专利证书等按表中填写顺序编号附复印件;着作、论文、译文将刊物封面、目录及发表论着的首页按表中填写顺序编号附复印件。 七、本申报书采用WORD文档格式按A4纸规格双面打印,并按顺序用胶固定装订成册,并盖骑缝章。 八、本申报书上报时一式3份,所有材料不作退还处理。

一、基本信息(一)企业信息

兵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申请书

兵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申请书 (创新类型) 兵团科技局 团队名称 : 团队带头人 : 申报单位(盖章) : 通讯地址 : 联系电话 : 申报日期 :

二○一○年制

基本信息表

正文 一、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 简述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团队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目标等,1000字以内。 二、主要学术技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 着重阐述近三年来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及集成创新性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阐明上述成果在国内外同行、同行业中所处的水平,具备的优势和特色;阐明上述成果对于发展兵团高新产业、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的贡献,2000字以内。 三、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包括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及兵团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以及所获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等,500字以内。 四、核心成员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等,1000字以内。 五、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研究的成果(主要论著、授权专利、专有技术、专有重大产品和获奖目录) 按年份顺序由近及远排列。每一项按以下方式排列: 论文:作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题目、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卷(期)、页、引用次数;不超过10篇;

专著:著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书名、出版社、引用次数;不超过3部; 授权专利:发明人(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专利名称、授权专利号、授权国家或地区、转让情况;不超过3项; 专有技术、专有重大产品:发明人(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成果登记号、技术转让情况,经济社会效益情况;不超过3项; 获奖: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获奖项目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时间、获奖者名单(按顺序全部列出);不超过5项。 六、经费投向 说明科研经费的主要投向。 七、建设实施方案 1.今后三年主攻方向(1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主攻方向与发展兵团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产业之间的关系。 2.主要研发项目计划(1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今后三年内拟开展的创新项目群,应注重计划的系统性,阐明子项目与整体项目之间的关系。 3.人才培养计划(1000字以内) 分带头人、核心成员、其他成员三个层次进行阐述,重点阐明对中青年成员的培养计划。 4.各合作方的协作计划(1000字以内) 重点阐述今后三年内,在开展上述计划时各方拟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团队建设方案3篇

团队建设方案3篇 团队建设方案(一) 一、明确科技创新团队定义 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科技创新团队是以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稳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 二、创新团队的特点 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必然要有一个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必须具有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学科透视与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发挥较强的凝聚和领衔作用,并已经取得优秀业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有明确稳定的研究目标团队。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基础、应用和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研究等。 有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发展潜力,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已经或能够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和学术成就。

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团队内部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甚至包括个性结构,能够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和发展能力。 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团队精神。团队内部具有和谐的氛围,能够进行知识交流和有效沟通,同时团队成员具有以淡泊个人名利为主的协作精神。 宁波市20**年开始开展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目前,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创新团队和第二层次创新团队。从今年评审情况看,第一层次主要是高校研究单位。 “十二五”期间,我市力争培育建设30个左右创新人才集聚,产学研紧密结合,具有综合性科技攻关、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发战略性产品、培养中青年创新人才能力,并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三、创新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 1、依托单位(申报单位) 从重点企业中遴选(重点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及省、宁波市及本市工程技术中心中培育);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依托企业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能提供持续的经费保障、。 2、团队组成 创新团队人员:首席专家(或带头人)、核心人员、其它人员,创新团队规模:创新团队应具备合理的人才规模和结构。从事研究开

xxxx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xxxx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紧密围绕国家和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实现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决定实施新一轮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建设。根据国家、辽宁省、大连市有关科技政策,参照《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教技[2013]3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学科建设以及人才队伍现状等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打造科技平台,推进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科技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周期 团队建设周期:三年(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三、组建条件 1.团队负责人应具备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人员作为团队负责人需具有博士学位),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已形成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团队考核成员需在组建团队前三年内的年度科研量化考核合格。 2.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团队考核人数为

最少3人),团队成员的职称结构合理,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其中,团队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男)或53周岁(女),二级教授不受此年龄限制,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4.团队原则上以博士点学科、硕士点学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基地等)为依托。 5.团队分为理工类团队、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和艺术类团队。各类团队的经费条件为:理工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10万元(含)以上;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其中外语、思政、体育类团队人均3万元(含)以上;艺术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 四、申报和审批程序 1.学校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一次团队的申报工作。由拟组建团队负责人向所在学院递交《团队组建申请书》,学院审核并择优推荐上报,每人只能加入一个团队。 2.科学技术处(产业办)进行资格初审,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由校学术委员会(根据需要邀请校外专家)评审,并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进行公示。公示如无异议,公布获批组建团队名单,并签订团队建设任务书。 3.我校首轮科研创新团队考核合格的负责人可自动入围组建第二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科技创新团队是获取和整合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是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的重要载体,是优秀人才的创业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集团作战是“大科技”时代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本文旨在通过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希望对我院科技创新团队的形成、建设与发展有所借鉴。 一、科技创新团队的概念和特点 (一)科技创新团队的概念 团队的定义最早来自企业,是指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关于科技创新团队,目前没有权威的解释,通常解释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实践经验互补,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所组成的研究群体。 我院提出建设的科技创新团队是以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稳定从事农业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 (二)科技创新团队的类型和规模 总体上说,科技创新团队的类型和规模不拘一格,可以根据学科发展或科研项目需要实事求是地组织而成。 1、项目任务式团队 这种类型的团队是因具体的科研项目任务而组合在一起的,它因项目的开始而产生,随项目的结束而解散,具有临时性。 2、学科发展式团队 这种类型的团队是围绕某一学科领域,集合不同研究方向人员,长期、稳定、持续开展研究工作的团队。 我院重点建设的就应该是这种类型的团队,目的是通过团队的集成优势,争取重大科技项目,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产生重大科技成果,同时带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从形成方式看,学科发展式团队又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自然形成式团队——是在某一学科领域经过长期合作,自然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群体。 (2)行政组合式团队——是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围绕某一学科领域,经过有机整合或科学组织而形成的研究群体。 (3)整体引进式团队——是从单位外整建制引进,具有明确研究方向和良好研究基础的团队。 (三)科技创新团队的特征与基本条件 一个科技创新团队首先要有一个合适的学术带头人,这对于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团队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拥有一个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目标,这对为团队成员提供前进的动力,及时对团队及其成员实施有效的评价都具有积

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类成果推荐书填写说明

优秀创新团队类成果推荐书填写说明 1 基本情况 1.1 团队名称 团队名称应为“XXX创新团队”。团队命名要体现团队技术领域或方向,同时要以单位或个人冠名来限定范围,一是用唯一法人单位加以限定;二是以个人姓名冠名,冠名人应是业界公认的有杰出贡献的专家或学者,同时应为团队带头人之一。 1.2 研究方向 填写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 1.3 团队带头人 填写团队带头人姓名,最多不超过3人,排第一位的应为目前工作在一线的实际带头人。 1.4 主要依托单位 每个创新团队的依托单位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跨地区跨部门的多个单位,但最多不超过5个依托单位。 1.5 团队成立时间 填写团队形成日期,原则上在10年以上。该时间可以是团队形成的批准文件或项目立项书、任务下达书、合同签署材料等明确的团队形成时间,提供必要旁证材料,不超过3页。 1.6 团队联系人 填写相应联系人信息。 1.7 二级学科分类名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以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依据,最多可以填写3个学科名称,按照与团队研究方向的紧密程度排序。 1.8 推荐单位 填写推荐单位信息,并加盖公章。 2 人员构成 2.1 成员结构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团队实际成员总数及在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和学历等方面的分

布情况,百分号前填写该类所占成员总数的百分比。 2.2 主要成员 团队主要成员应为依托单位正式工作人员,人数要求6人以上,不超过20人,各成员之间形成必须是长期的稳定关系。其中带头人不超过3人。下文中除有特别说明,所有涉及到填写“团队主要成员”的均指该栏中所填的成员。 3 推荐单位意见 推荐单位应认真审阅推荐书材料,审查团队和依托单位资格。确认推荐材料属实后,参照中华农业科技奖授奖条件,写明推荐理由,并在纸质版推荐书的基本情况页和推荐单位意见页加盖推荐单位公章。 4 团队简介 限2页以内。应客观、准确、扼要地介绍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包括团队概述、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 5 主要科技成就及发展情况 5.1 团队概述 限10页以内。应从团队建设情况、团队创新能力与水平、社会贡献与学术影响、持续发展与服务能力等方面客观、准确地对创新团队进行全面阐述,可简要介绍主要创新成果情况,重点突出团队学术研究和自主创新特点。所列所有成果及支撑材料应限于国内立项或以国内为主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该部分是推荐书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团队、处理异议的重要依据。 5.2 团队建设情况 指团队结构的合理性,包括团队发展概况、组织管理、专家队伍、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等方面,应重点介绍团队建设情况包括运行机制、组织管理、文化建设等,人才产出情况包括主要成员的学术水平、道德风尚、合作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成效等。 5.3 创新能力与水平 指团队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创新程度,技术水平是否达到国内外同类项目最好水平,核心成果的原创性程度,包括创新能力概况、代表性成果、论文论著、知识产权等方面,应重点介绍成果产出情况,即不超过20项正式应用、公开发表或整体验收两年以上的标志性研究成果的水平,按重要程度排序。同时可适当介绍近两年的研究进展与重大突破。 5.4 社会贡献与学术影响

大连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大连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大工大校发〔2014〕17号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紧密围绕国家和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实现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决定实施新一轮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建设。根据国家、辽宁省、大连市有关科技政策,参照《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教技[2013]3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学科建设以及人才队伍现状等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打造科技平台,推进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科技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周期 团队建设周期:三年(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三、组建条件 1.团队负责人应具备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人员作为团队负责人需具有博士学位),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已形成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团队考核成员需在组建团队前三年内的年度科研量化考核合格。

2.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团队考核人数为最少3人),团队成员的职称结构合理,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其中,团队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男)或53周岁(女),二级教授不受此年龄限制,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4.团队原则上以博士点学科、硕士点学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基地等)为依托。 5.团队分为理工类团队、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和艺术类团队。各类团队的经费条件为:理工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10万元(含)以上;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其中外语、思政、体育类团队人均3万元(含)以上;艺术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 四、申报和审批程序 1.学校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一次团队的申报工作。由拟组建团队负责人向所在学院递交《团队组建申请书》,学院审核并择优推荐上报,每人只能加入一个团队。 2.科学技术处(产业办)进行资格初审,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由校学术委员会(根据需要邀请校外专家)评审,并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进行公示。公示如无异议,公布获批组建团队名单,并签订团队建设任务书。

关于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

关于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造就一支适应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的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队伍,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核心,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卓越、引领作用突出、团队效应显著、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为东莞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二、培养目标从2009年开始用5年时间,努力实现两个目标: 一是每年培养造就15-20名各行各业的科技领军人才和50名科技领军后备人才;二是每年培养造就3-5个由科技领军人才带领的创新团队。 三、培养范围科技创新团队是指在我市支柱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及重点学科中,以科技项目为纽带,以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的科技人才团队;科技领军人才是指能够引领和带动某一领域的科技发展并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团队带头人。 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培养对象面向所有在莞的企事业单位(含非公经济组织),具体选拔条件如下: (一)科技创新团队的选拔范围以我市支柱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及重点学科为基础,围绕我市确定的创新方向、优先发展领域、重点学科和优势产业,重点培养以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参与我市科技创新活动的科技人才团队。 (二)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领军后备人才的选拔范围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领军后备人才,在所有在莞的企事业单位(含非公经济组织)中选拔,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领军后备人才必须是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与职业道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技领军人才年龄在50周岁以下,科技领军后备人才年龄在45周岁以下,愿意在所在单位全职工作5年以上,科技领军人才要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公司团队建设方案

凯文设计 团队建设方案书 北京凯文睿博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介绍 北京凯文睿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北部经济发达地区北京,公司集大型收藏门户网站及高端设计、印刷、销售为一体,拥有强大设计、印刷及销售的专业团队。专业设计、印刷各种收藏品图录,杂志及高档印刷品,凯文设计是一群经验丰富,思想前卫,富有创造力的专业设计印刷团队,能在设计印刷前为客户提供合理的建议和精益求精的设计印刷方案。 凯文设计本着真诚负责的创业精神,公司致力搭建相互信任的桥梁,不断追求先进的专业理念,锐意进取,积极创新,营造课文设计的核心价值与精神财富。公司注重现代科学管理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客户要求,超越客户期望。 凯文设计将不懈努力,做出最优秀的产品奉献给市场,并愿与志同道合之士携手合作,共创明日辉煌。

公司企业文化 经营理念:打造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持续创新的精干团队. 目的:最大程度满足顾客和员工的物质、精神享受、实现卓越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愿望:成为高端设计印刷品知名公司,确保行业效益第一,竞争第一。 发展方向:沿着高端设计印刷理念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及市场。增加产品服务和服务的竞争力,踏入世界经济大循环,走新型设计道路,适时拉长产业链。努力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核心价值:敬业奉公,精艺克靡,我们为客户而生而长,先天下客户者之忧而忧,后天下客户者之乐而乐。 使命:弘扬历史承载的精髓,用我们的智慧勇气和勤劳来造福社会 文化理念: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实现理想共同创造公司美好的明天。 企业精神:客户所需,我们所想!

团队策划书 (一)团队建设宗旨: 团队建设的核心是参与。团队的参与特征体现在团队的会议上,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能敞开心扉,没有任何顾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有效团队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创新,应把创新视作团队的灵魂。团队的创新主要是在思想上创新,行为上创新。使行动成为思想,使思想成为行动,创造出更多的行动型思想。 (二)团队定位与总体目标 团队必须有一个一致期望实现的愿景。在团队讨论中,你越努力使整个团队朝共同的方向前进,而不是专挑那些个别 成员之间的不同意见,你的团队就越团结,越有活力。在实施愿景中,就会越努力奋斗。 (三)团队建设规划 1、建立团队文化的四点要素 (1)成就的认同。 (2)任务圆满完成时大方的赞美。 (3)给应得的人真正的升迁机会。 (4)目标达成时的金钱奖励。 2、建立共同目标观念 (1)每个团队的成员必须相信,当公司获利时,他们也会得利。

科研创新团队实施办法讲解

***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草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养拔尖科研创新人才,打造优秀科研创新群体,推动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决定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创新团队是以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优秀研究群体。 第三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或横向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立项方面取得新突破。 2.争取在国家级、省部级等有显示度的重大科研成果奖励上获得更大突破。 3.争取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标志性科研成果的产出上取得新突破。 4.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推动其进入国家级和省部级层次的优秀人才或团队支持计划行列。 5.推动科研基地建设,与科研基地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为基地建设提供科研支撑。 6.打造学术梯队,凝炼学科特色方向,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 第四条学校重点促进和支持省部级、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鼓励各学院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院士工作站、特聘教授工作室、校级专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和建设,以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科研创新团队体系。鼓励跨学科组建科研创新团队。

第五条学校设立科研创新团队专项资金,拟用3年时间资助建设15个左右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每个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周期为三年,原则上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各层次科研创新团队申报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申报条件以河南省、教育部等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应管理办法为准。 2.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申报条件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研究方向: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必须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2)团队带头人:科研创新团队必须具有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近五年主持过单项到账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的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或主持的课题到账科研经费年均50万元以上;同时,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已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二等奖及以上1项(国家级奖励和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奖项,单位和个人排名前五)。 社科类的创新团队标准: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或以上项目; (3)科研支撑条件:科研创新团队必须以校级及以上重点学科、或校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基地、研究中心)、或博士学位授权点为依托,具有相对完备的研究条件支撑。 (4)学术梯队:科研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群体,团队成员应在学术带头人主持研究的课题中作为主研人员(排名前10),承担过具体研究内容(不包括近2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一般由10-15人构成,骨干成员以50岁以下的中青年博士教授不少于1人和40岁以下博士副教授不少于3人组成,具有合理的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校级创新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交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