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基础课件课后题及其答案

计算机控制基础课件课后题及其答案
计算机控制基础课件课后题及其答案

1、叙述采样定理,在模数转换系统中采样频率一般如何确定?

采样频率越高,采样信号 y*(t)越接近原信号y(t),但若采样频率过高,在实时控制系统中将会把许多宝贵的时间用在采样上,从而失去了实时控制的机会。为了使采样信号y*(t)既不失真,又不会因频率太高而浪费时间,我们可依据香农采样定理。香农定理指出:为了使采样信号y*(t)能完全复现原信号y(t),采样频率f 至少要为原信号最高有效频率f max的2倍,即f ≥ 2f max。

采样定理给出了y*(t)唯一地复现y(t)所必需的最低采样频率。实际应用中,常取f ≥(5~10)f max。

2、以常见A/D转换芯片为例,简述其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在选用时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1)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A/D转换器对微小输入信号变化的敏感程度。分辨率越高,转换时对输入量微小变化的反应越灵敏。通常用数字量的位数来表示,如8位、10位、12位等。分辨率为n,表示它可以对满刻度的1/2n的变化量作出反应。即:

分辨率 = 满刻度值/2n

(2)转换精度

A/D转换器的转换精度可以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所谓绝对误差,是指对应于一个给定数字量A/D转换器的误差,其误差的大小由实际模拟量输入值和理论值之差来度量。绝对误差包括增益误差,零点误差和非线性误差等。

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满刻度值之比,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对A/D转换器常用最低有效值的位数LSB(Least Significant Bit))来表示,1LSB = 1/ 2n 。

例如,对于一个8位0~5V的A/D转换器,如果其相对误差为±1LSB,则其绝对误差为±19.5 mV,相对百分误差为0.39%。一般来说,位数n越大,其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越小。

(3)转换时间

A/D转换器完成一次转换所需的时间称为转换时间。如逐位逼近式A/D 转换器的转换时间为微秒级,双积分式A/D转换器的转换时间为毫秒级。

8位A/D转换器的分辨率约为0.0039,转换精度在0.4%以下, 这对一些精度要求比较高的控制系统而言是不够的,因此要采用更多位的A/D转换器,如10位、12位、14位等A/D转换器。

?1.简述键盘的两种类型及其特点。

键盘接口电路可分为编码键盘和非编码键盘两种类型。

编码键盘的特点是使用方便,键盘码产生速度快,占用CPU时间少,但对按键的检测与消除抖动干扰是靠硬件电路来完成的,因而硬件电路复杂、成本高。而非编码键盘硬件电路简单,成本低,但占用CPU的时间较长。

?2.简述何为键盘的抖动干扰及其消除的两种方法。

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振动,按键在按下时不会马上稳定地接通而在弹起时也不能一下子完全地断开,因而在按键闭合和断开的瞬

间均会出现一连串的抖动,这称为按键的抖动干扰

去抖动的方法有硬件方法和软件方法两种。

硬件方法是设计一个滤波延时电路或单稳态电路等硬件电路来避开按键的抖动时间。

软件方法是指编制一段时间大于100ms的延时程序,在第一次检测到有键按下时,执行这段延时子程序使键的前沿抖动消失后再检测该键状态,如果该键仍保持闭合状态电平,则确认为该键已稳定按下,否则无键按下,从而消除了抖动的影响。

3.对比分析说明图5-3与图5-5两种键盘接口电路的异同。图5-3即为独立式键盘查询法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实现的功能为:查询检测是否有键按下,如有键闭合,则消除抖动,再判断键号,然后转入相应的键处理。采用查询法时,必须保证CPU每隔一定时间主动地去扫描按键一次,该扫描时间间隔应小于两次按键的时间间隔,否则会有按键不响应的情形。显然这种方式占用CPU时间比较多。

图5-5是一种典型的中断法键盘接口电路。键盘中断服务子程序,与查询方式相似,在保护现场后,首先调用100mS延时子程序去除抖动,然后依次查键号,并转入键功能处理程序,最后恢复现场、中断返回。显然,查询顺序代表了按键的排队优先级。采用中断法时,CPU对按键而言是被动方式,在无键按下时不占用CPU 时间,因而CPU有更多的时间执行其他程序。

上述分析说明:独立式键盘接口电路简单灵活,软件结构简单,但每个按键必须占用一根I/O口线,在按键数量较多时,需要占用较多的I/O口线。比如64个按键,需要有64根线,不仅连线复杂,查询按键的时间也较长。故这种键盘电路只适合于按键数量比较少的小型控制系统或智能控制仪表中。

?4.结合图5-6,分析说明矩阵式键盘电路的逐行零扫描法的工

作过程。

?行扫描法又称逐行零扫描查询法,即逐行输出行扫描信号

“0”,使各行依次为低电平,然后分别读入列数据,检查此(低电平)行中是否有键按下。如果读得某列线为低电平,则表示此(低电平)行线与此列线的交叉处有键按下,再对该键进行译码计算出键值,然后转入该键的功能子程序入口地址;

如果没有任何一根列线为低电平,则说明此(低电平)行没有键按下。接着进行下一行的“0”行扫描与列读入,直到8行全部查完为止,若无键按下则返回。例如跨接在X2行与Y1列的18键按下,其键值计算方法如下:第一次“0”行扫描X0行,无键按下,CL=00+08=08,接下来扫X1行,仍无键按下,加08并进行DAA修正,CL=08+08=16,再扫X2行,此时读入的列值不等于FFH即表明有键按下,则CL=16不变。然后转求列值,列值寄存器先加1再把读入的列值循环移位,由于按下的键在Y1列,所以需移位两次才能移出0值,因此DL=02,然后将行值寄存器与列值寄存器之值相加,并进行DAA修正,得到

AL=CL+DL=16+02=18,即键值为18。

?5.分析说明图5-8二进制编码键盘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

图5-8是一种采用两片CD4532B构成的16个按键的二进制编码接口电路。其中由于U1的Eo作为U2的Ei,所以按键S0的优先级最高,S15的优先级最低。U1和U2的输出O2 ~ O0经或门A3 ~ A1输出,以形成低3位编码D2 ~ D0。而最高位D3则由U2的GS产生。当按键S8 ~ S15中有一个闭合时,其输出为“1”。从而S0 ~ S15中任意一个键被按下,由编码位D3 ~ D0均可输出相应的4位二进制码

?6.结合图5-8与图5-9,分析说明硬件电路消除抖动干扰的过

程。

为了消除键盘按下时产生的抖动干扰,该接口电路还设置了由与非门B1、B2、电阻R2、电容C2组成的单稳电路和由或门A4、电阻R1、电容C1组成的延时电路,电路中E、F、G、H和I这五点的波形如图5-9所示。由于U1和U2的GS接或门A4的输入端,所以当按下某键时,A4 为高电平,其输出经R1和C1 延时后使G 点也为高电位,作为与非门B3 的输入之一。同时,U2的输出信号Eo 触发单稳(B1和B2),在暂稳态持续时间ΔT内,其输出F 点为低电位,也作为与非门B3的输入之一。

由于暂稳态期间(ΔT)E点电位的变化(即按键的抖动)对其输出F点电位无影响,所以此时不论G点电位如何,与非门B3 输出(H 点)均为高电位。当暂稳延时结束,F点变为高电位,而G点仍为

高电位(即按键仍闭合),使得H点变为低电位,并保持到G点变为低电位为止(即按键断开)。也就是说,按下S0 ~ S15 中任意一个按键,就会在暂稳态期间ΔT之后(恰好避开抖动时间)产生选通脉冲(H点)或STB(I点),作为向CPU申请中断的信号,以便通知CPU读取稳定的按键编码D3~D0 。

1. 结合图6-1,简述8段LED显示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个8段LED显示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图6-1所示。它是由8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各段依次记为a、b、c、d、e、f、g、dp ,其中dp表示小数点(不带小数点的称为7段LED)。8段LED显示器有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结构,分别如图6-1(b)、(c)所示。

共阴极LED的所有发光管的阴极并接成公共端COM,而共阳极LED的所有发光管的阳极并接成公共端COM。当共阴极LED的COM 端接地,则某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加上高电平时,则该管有电流流过因而点亮发光;当共阳极LED的COM端接高电平,则某个发光管的阴极加上低电平时,则该管有电流流过因而点亮发光。

2. 结合图6-2,说明8段LED显示器段选码的概念及其0~F的段选码表。

8段LED通过不同段点亮时的组合,可以显示0~9、A~F等十六进制数。显然,将单片机的数据输出口与LED各段引脚相连,控制输出的数据就可以使LED显示不同的字符。通常把控制LED数码管发光显示字符的8位字节数据称为段选码或者字符译码

3.以4位LED为例,说明LED的静态显示原理及其显示效果、特

点及适用场合。

当所有COM端连接在一起并接地时,首先由I/O口(1)送出数字3的段选码4FH即数据01001111到左边第一个LED的段选线上,阳极接受到高电平“1”的发光管g、d、c、b、a段因为有电流流过则被点亮,则结果为左边第一个LED显示3;接着由I/O口(2)送出数字4的段选码66H 即数据01100110到左边第二个LED的段选线上,阳极接受到高电平“1”的共阴极发光管g、f、c、b 段则被点亮,则结果为左边第二个LED显示4;同理,由I/O口(3)送出数字5的段选码6DH即01101101到左边第三个LED的段选线上,由I/O口(4)送出数字6的段选码7DH即01111101到左边第四个LED,目前广泛使用一种集锁存、译码、驱动功能为一体的集成电路芯片,以此构成静态显示硬件译码接口电路。

4.以4位LED为例,说明LED的动态显示原理及其显示效果、特点及适用场合。

首先由I/O口(1)送出数字3的段选码4FH即数据01001111到4个LED共同的段选线上,

接着由I/O口(2)送出位选码××××0111到位选线上,其中数据的高4位为无效的×,唯有送入左边第一个LED的COM 端D3为低电平“0”,因此只有该LED的发光管因阳极接受到高电平“1”的g、d、c、b、a段有电流流过而被点亮,也就是显示出数字3,而其余3个LED因其COM端均为高电平“1”

而无法点亮;显示一定时间后,

再由I/O口(1)送出数字4的段选码66H即 01100110到段选线上,接着由I/O口(2)送出点亮左边第二个LED的位选码××××1011到位选线上,此时只有该LED的发光管因阳极接受到高电平“1”的g、f、c、b段有电流流过因而被点亮,也就是显示出数字4,而其余3位LED不亮;

如此再依次送出第三个LED、第四个LED的段选与位选的扫描代码,就能一一分别点亮各个LED,使4个LED从左至右依次

显示3、4、5、6。

动态显示接口电路的关键是由两个I/O 并行端口分别进行段选码与位选码的锁存,除了需要配置驱动电路以外,译码扫描功能则完全由软件编程来完成。

5.结合图6-5,简述LED静态显示硬件译码电路的工作过程。

图6-5为4个LED组成的静态显示硬件译码接口电路,是在图6-3 LED静态显示方式的基础上,增加4片集BCD码锁存、译码和驱动为一体的CD4511B(U1~U4)与1片译码器74LS138,它能够直接显示出4位十进制数。

图中,4片CD4511B分别对应连接4片7段共阴极LED显示器,74LS138译码器译出片选信号PORT0、PORT1,分别作为U1、U2和U3、U4的锁存允许信号。CPU通过输出指令把要显示字符的BCD码数据通过数据总线D7~ D0输出到U1~U4的数据输入端D、

C、B、A,其中每2片(U1和U2,U3和U4)共用一个字节及

一个片选信号。若要显示带小数点的十进制数,则只要在LED 显示器的dp端另加驱动控制即可(读者可自行考虑)。

6.结合图6-6,简述LED动态显示软件译码电路的工作过程。

段码锁存器U1和位码锁存器U2均连在数据总线D7~ D0上,CPU通过数据总线送出的数据是到U1还是U2,这要由74LS138对地址译码后的输出信号和决定。当=0时,U1端口地址PORT0被选中,U1选通并锁存住CPU输出的段选码;当=0时,U2端口地址PORT7被选中,U2锁存住CPU输出的位选码。

设该接口电路从左到右(即从LED1到LED4)进行动态扫描,其显示过程如下:首先CPU把LED1要显示的字符段码送入段

码锁存器U1,接着就往位码锁存器U2送入点亮LED1的位选码,即仅使LED1的COM端为低电平。虽然段选码通过驱动电路同

时送到各位LED,但这时只有LED1的相应段被导通点亮,而其

余LED并不显示。然后CPU把LED2要显示的字符段码再送入

段码锁存器U1,接着往位码锁存器U2送入点亮LED2的位选

码。……如此依次分别送出扫描代码,一一分别点亮各个LED。

只要刷新时间不太长,就会给人以同时显示的稳定的视觉效

果。

7.LCD液晶显示器有哪几种类型?简述其作用。

LCD(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英文缩写)是借助外界光线照射液晶材料而实现显示的被动显示器件。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热力学的中间稳定相,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又有晶体的各向异性。

常见的液晶显示器分为TN—LCD、STN—LCD、DSTN—LCD和TFT—LCD 四种,其中前三种基本的显示原理都相同,只是分子排列顺序不同而已;而TFT—LCD采用的是与TN系列LCD截然不同的工作原理。目前电脑上采用的都是这种液晶显示器。其工作原理是采用两夹层,中间填充液晶分子,夹层上部为FET晶体管。

8.结合图6-9、图6-10,分析说明7段LCD液晶显示器的译码驱动电路。

图6-10为段位式7段LCD的电极配置及译码驱动电路,7个字段的几何排列顺序与LED的“日”字型相同。A、B、C、D为二进制BCD码的输入端,译码器的7段输出a、b、c、d、e、f、g引脚分别接7个字段驱动电路的控制端Y,公共端COM接一定周期的方波信号。

9.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监控显示画面有哪些?

常用的显示画面有总貌画面、分组画面、点画面、流程图画面、趋势曲线画面、报警显示画面、操作指导画面等等。

补充:

1、画图分析说明三极管型光电耦合隔离器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说明光耦隔离器的主要功用。

当电信号送入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时,发光二极体通过电流而发光,光敏元件受到光照后产生电流,CE导通。当输入端无信号,发光二极体不亮,光敏三极管截止,CE不导通。对于数位量,当输入为低电平=0时光敏三极管截止,输入为高电平=1;当输入为=1时,光敏三极管饱和导通,输出=0.

2、对比分析说明三极管输出驱动、继电器输出驱动与固态继电器输出驱动电路的特点。

三极管输出驱动:对于低压情况下的小电流开关量,用功率三极管就可作开关驱动组件,其输出电流就是输入电流与三极管增益的乘积。

继电器方式的开关量输出是一种最常用的输出方式,通过弱电控制外界交流或直流的高电压、大电流设备。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设计要根据所用继电器线圈的吸合电压和电流而定,控制电流一定要大于继电器的吸合电流才能使继电器可靠地工作。

固态继电器SSR Solid State Relay是一种新型的无触点开关的电子继电器,它利用电子技术实现了控制回路与负载回路之间

的电隔离和信号耦合,而且没有任何可动部件或触点,却能实现电磁继电器的功能,故称为固态继电器。它具有体积小、开关速度快、无机械噪声、无抖动和回跳、寿命长等传统继电器无法比拟的优点,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大有取代电磁继电器之势。

计算机控制系统 _课后答案全解讲诉

第1章习题 B 习题 B1-1 举例说明2-3个你熟悉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并说明与常规连续模拟控制系统相比的优点。 B1-2 利用计算机及接口技术的知识,提出一个用同一台计算机控制多个被控参量的分时巡回控制方案。 B1-3 题图B1-3是一典型模拟式火炮位置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图。由雷达测出目标的高低角、方位角和斜距,信号经滤波后,由模拟式计算机计算出伺服系统高低角和方位角的控制指令,分别加到炮身的高低角和方位角伺服系统,使炮身跟踪指令信号。为了改善系统的动态和稳态特性,高低角和方位角伺服系统各自采用了有源串联校正网络和测速反馈校正,同时利用逻辑电路实现系统工作状态的控制(如偏差过大时可断开主反馈,实现最大速度控制,当偏差小于一定值后实现精确位置控制)。试将其改造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画出系统原理结构图。 题图B1-3典型模拟式火炮位置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图B1-4水位高度控制系统如题图B.1-4所示。水箱水位高度指令由W1 电位计指令电压u r确定,水位实际高度h由浮子测量,并转换为电位计W2 的输出电压u h。用水量Q1 为系统干扰。当指令高度给定后,系统保持给定水位,

如打开放水管路后,水位下降,系统将控制电机,打开进水阀门,向水箱供水,最终保持水箱水位为指令水位。试把该系统改造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画出原理示意图及系统结构图。 题图B1-4 水箱水位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B1-5 题图B1-5为一机械手控制系统示意图。将其控制器改造为计算机实现,试画出系统示意图及控制系统结构图。 题图B1-5机械手控制系统示意图 B1-6题图B1-6为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试将其改造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画出系统示意图。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一

计算机基础作业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习题1 一、思考题: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4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的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等,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只有几千个字节,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计算机的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大量采用磁芯作为内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作为外存储器。 采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用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集成电路是把多个电子元器件集中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上形成的逻辑电路。 采用了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目前计算机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十万亿次浮点运算。 4.计算机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答:计算机主要应用在科学和工程计算、信息和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人工智能等领域。 7.信息技术都包含那些? 答: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三个层次。 二、选择题 1.最早的计算机是用来进行(A)的。 A )科学计算B)系统仿真C)自动控制D)信息处理 2.构成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元件是(B) A )电子管B)晶体管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以下哪个不是计算机的特点(D) A )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快B)计算机的准确度高C)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巨大D)计算机的体积很小 4办公自动化属于计算机哪项应用(A) A )数据处理B)科学计算C)辅助设计D)人工智能 5.以下关于信息的特征不正确的是(B) A )共享性B)不可存储C)可处理性D)可传递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课后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 第一章 1-5.图1-10为张力控制系统。当送料速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化时,试说明该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画出该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10 题1-5图 由图可知,通过张紧轮将张力转为角位移,通过测量角位移即可获得当前张力的大小。 当送料速度发生变化时,使系统张力发生改变,角位移相应变化,通过测量元件获得当前实际的角位移,和标准张力时角位移的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到它们的偏差。根据偏差的大小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使偏差减小达到张力控制的目的。 框图如图所示。 角位移 题1-5 框图 1-8.图1-13为自动防空火力随动控制系统示意图及原理图。试说明该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

该系统由两个自动控制系统串联而成:跟踪控制系统和瞄准控制系统,由跟踪控制系统 获得目标的方位角和仰角,经过计算机进行弹道计算后给出火炮瞄准命令作为瞄准系统的给定值,瞄准系统控制火炮的水平旋转和垂直旋转实现瞄准。 跟踪控制系统根据敏感元件的输出获得对目标的跟踪误差,由此调整视线方向,保持敏感元件的最大输出,使视线始终对准目标,实现自动跟踪的功能。 瞄准系统分别由仰角伺服控制系统和方向角伺服控制系统并联组成,根据计算机给出的火炮瞄准命令,和仰角测量装置或水平方向角测量装置获得的火炮实际方位角比较,获得瞄准误差,通过定位伺服机构调整火炮瞄准的角度,实现火炮自动瞄准的功能。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 第二章 2-2.试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假定当t<0时,f(t)=0。 (3). ()t e t f t 10cos 5.0-= 解:()[][ ] ()100 5.05 .010cos 2 5.0+++= =-s s t e L t f L t (5). ()?? ? ? ?+ =35sin πt t f 图1-13 题1-8图 敏感元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答案

一、选择题 1._____________是现代通用计算机的雏形。 A. 宾州大学于1946年2月研制成功的ENIAC B.查尔斯?巴贝奇于1834年设计的分析机 C.冯?诺依曼和他的同事们研制的EDV AC D.艾伦?图灵建立的图灵机模型 2.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_____________。 A.查尔斯?巴贝奇B.图灵C.阿塔诺索夫D.冯,诺依曼 3.物理器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被称为_____________。 A.第一代计算机B.第二代计算机 C.第三代计算机D.第四代计算机 4.目前,被人们称为3C的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 A.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B.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C.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D.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5.下列不属于信息系统技术的是_____________。 A. 现代信息存储技术B.信息传输技术 C.信息获取技术D.微电子技术 6.在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 A.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 B.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C.光电子技术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近30年来迅猛发展的综合性高新技术 D.信息传输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7.在电子商务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称为_____________。 A.B2B B.B2C C.C2C D.C2B 8.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_____________。 A.科学计算B.数据处理C.过程控制D.CAD/CAM/CIMS 9.计算机辅助制造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 A.CAD B.CAM C.CAE D.CBE 10.CBE是目前发展迅速的应用领域之一,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 A.计算机辅助设计B.计算机辅助教育 C.计算机辅助工程D.计算机辅助制造 11.第一款商用计算机是_____________计算机。 A.ENIAC B.EDV AC C.MARK I D.UNIV AC 二、填充题 1.图灵在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建立图灵机模型和提出了_____________ 。 2.最近的研究表明,电子计算机的雏形应该是由阿塔诺索夫和他的研究生在1941年 制作成功的_____________计算机。 3.以“存储程序”的概念为基础的各类计算机统称为_____________。 4.第一款商用计算机是1951年开始生产的_____________计算机。 5.第一代电子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是_____________。 6.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英文简称是_____________。 7.未来计算机将朝着微型化、巨型化、_____________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最新计算机控制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2.1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为了获取系统的运行状态或设定信息,经常需要进行开关量信号的输入。 2.2 把从控制对象检测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经I/O接口送入计算机。 2.3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经常需要控制执行机构的开/关(如对电磁阀的控制)或启/停(如各种交、直流电机的控制),某些控制算法(如脉宽调制方法,最优控制中的乒乓控制算法等)也需要控制执行机构在一定时间T内全负荷工作一段时间t(0≤t≤T),这些控制可通过计算机开关量输出通道来实现。 2.4 把计算机输出的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 2.5 光电耦合器的作用:从工业现场获取的开关量或数字量的信号电平往往高于计算机系统的逻辑电平,即使输入开关量电压本身不高,也有可能从现场引入意外的高压信号,因此必须采取电隔离措施,以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常用的隔离措施是采用光电耦合器件实现的。 光电耦合器的用法:下图为原理图。当输入侧(即发光二极管)流过一定的电流IF时,发光二极管开始发光,它触发光敏三极管使其导通;当撤去该电流时,发光二极管熄灭、三极管截止。这样,就实现了以光路来传递信号,保证了两侧电路没有电气联系,从而达到了隔离的目的。 2.5 光电耦合器的注意事项: ① 输入侧导通电流 要使光电隔离器件导通,必须在其输入侧提供足够大的导通电流,以使发光二极管发光。不同的光电隔离器件的导通电流也不同,典型的导通电流IF=10mA。 ② 频率特性 受发光二极管和光敏元件响应时间的影响,光电隔离器件只能通过一定频率以下的脉冲信号。因此,在传送高频信号时,应该考虑光电隔离器件的频率特性,选择通过频率较高的光电隔离器。 ③ 输出端工作电流 光电隔离器输出端的灌电流不能超过额定值,否则就会使元件发生损坏。一般输出端额定电流在mA量级,不能直接驱动大功率外部设备,因此通常从光电隔离器至外设之间还需设置驱动电路。 2.5 光电耦合器的注意事项: ④ 输出端暗电流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四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b )主要特征: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大都使用铁金氧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按综合性能指标分类,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请列出各计算机的代表机型。 高性能计算机(曙光),微型机(台式机算机),工作站(DN-100 ),服务器(Web服务器)。 3.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信息:对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又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表征。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4. 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等相关的技术。 5. 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 晶体管是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 6. 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C含义是什么? a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转换、加工,使信息安全地存储、传送,并能方便的检索、再生、利用,或便于人们从中提炼知识、发现规律的工作手段。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总称 7. 试述当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 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2017大学计算机基础答案

2017大学计算机基础答案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 物理器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称为第()代计算机。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正确答案:B 2 时至今日,计算机仍采用存储程序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 A 、莫尔 B 、冯. 诺依曼 C 、比尔. 盖茨 D 、图灵 正确答案:B 3 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 A 、查尔斯巴贝奇 B 、莫奇利和埃克特 C 、阿兰. 图灵 D 、冯. 诺依曼 正确答案:C 4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年。 A 、1939 B、1946 C、1952 D、1958 正确答案:B 5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 4 个时代,各个时代划分的原则是根据()。 A 、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 B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C 、程序设计语言 D 、计算机的存储量 正确答案:A 6 ()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 A 、查尔斯巴贝奇于 1834 年设计的分析机 B 、宾夕法尼亚大学于 1946 年 2 月研制的 ENIAC C 、冯. 诺依曼小组研制的 EDVAC D、阿兰. 图灵建立的图灵机模型 正确答案:A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 1 下列()是衡量微处理器的主要指标。 A 、主频 B 、字长 C 、速度 D 、工艺正确答案:A , C 2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趋势不包括()。 A 、巨型化 B 、微型化 C 、智能化 D 、复合化正确答案:D 3 将 CPU 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所形成的元器件称为() A 、微处理器 B 、ROM C、CMOS D、Cache 正确答案:A 4 下列()不属于输入设备。 A 、扫描仪 B 、键盘 C 、硬盘 D 、体感设备正确答案:C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后题答案-刘建昌等科学出版社

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习题与思考题 1.1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较模拟系统有何优点?举例说明。 解答:由计算机参与并作为核心环节的自动控制系统,被称为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模拟系统相比,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设计和控制灵活,能实现集中监视和操作,能实现综合控制,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例如,典型的电阻炉炉温计算机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 炉温计算机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如下:电阻炉温度这一物理量经过热电偶检测后,变成电信号(毫伏级),再经变送器变成标准信号(1-5V或4-20mA)从现场进入控制室;经A/D 转换器采样后变成数字信号进入计算机,与计算机内部的温度给定比较,得到偏差信号,该信号经过计算机内部的应用软件,即控制算法运算后得到一个控制信号的数字量,再经由D/A转换器将该数字量控制信号转换成模拟量;控制信号模拟量作用于执行机构触发器,进而控制双向晶闸管对交流电压(220V)进行PWM调制,达到控制加热电阻两端电压的目的;电阻两端电压的高低决定了电阻加热能力的大小,从而调节炉温变化,最终达到计算机内部的给定温度。 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数字控制器的控制算法是通过编程的方法来实现的,所以很容易实现多种控制算法,修改控制算法的参数也比较方便。还可以通过软件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这些控制软件可以反复、多次调用。又由于计算机具有分时操作功能,可以监视几个或成十上百个的控制量,把生产过程的各个被控对象都管理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便于集中监视、集中操作管理。计算机控制不仅能实现常规的控制规律,而且由于计算机的记忆、逻辑功能和判断功能,可以综合生产的各方面情况,在环境与参数变化时,能及时进行判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进行控制,必要时可以通过人机对话等方式进行人工干预,这些都是传统模拟控制无法胜任的。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可以利用程序实现故障的自诊断、自修复功能,使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可维护性。另一方面,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是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的,程序代码存储于计算机中,一般情况下不会因外部干扰而改变,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上述优点。 1.2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如何? 解答:计算机控制系统典型结构由数字控制器、D/A转换器、执行机构和被控对象、测量变送环节、采样开关和A/D转换环节等组成。 被控对象的物理量经过测量变送环节变成标准信号(1-5V或4-20mA);再经A/D转换器采样后变成数字信号进入计算机,计算机利用其内部的控制算法运算后得到一个控制信号的数字量,再经由D/A转换器将该数字量控制信号转换成模拟量;控制信号模拟量作用于执行机构触发器,进而控制被控对象的物理量,实现控制要求。 1.3应用逻辑器件设计一个开关信号经计算机数据总线接入计算机的电路图。

计算机基础课后问答题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明显的阶段(也称为四代).正向第五代智能化的计算机发展。 前四代计算机的特点是: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使用的软件程序主要为机器语言。 第二代机是以晶体管作为主要逻辑元件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了汇编语言且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诞生。 第三代机是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使用状况是:操作系统和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诞生使用。 第四代机是由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软件状况为网络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诞生和使用。 2.计算机内为什么采用二进制数表示信息? 答:电子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表示信息的主要原因是: (1)二进制数数码少(只有0和1两个).因此易于实现其数码的表示; (2)二进制数的运算法简单; (3)采用二进制数易于实现逻辑运算。 3.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几部份组成?各部份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电子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它们通过总线连接成有机整体。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的功能是:协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工作; 存储器的主要作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实现记忆的功能。 输入设备的功能是:输入数据并转换为机内信息存储; 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机内信息转换为便于识别、处理和使用的字符、图形输出显示。4.什么是硬件?什么是软件?它们有何关系? 答:计算机硬件是构成机器的电子、光电、电磁、机械等物理设备。软件即是计算机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程序及其说明文档。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是: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软件扩充了硬件的功能。 5.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计算机的指令由哪两部份组成? 答:指令是计算机能实现的基本操作.指令均为二进制数形式。程序是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操作数)组成.操作码告诉计算机执行什么操作(指明指令的功能).地址码告诉计算机到哪个存储单元地址中读取参与操作的数据。 6.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如何分类?什么程序语言是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 答: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可分为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两大类。低级语言包括: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它们都是面向计算机硬件的程序设计语言。高级语言有: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Basic、Pascal、C……)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Visual C……)。 7.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两种执行方式是哪两种? 答:解释方式——边解释边执行.速度慢但方便程序调试。 编译方式——程序源代码全部编译后再执行.执行速度快.但不易查错。通常是先源代码程序调试成功后再编译使用。

《控制工程基础》王积伟_第二版_课后习题解答(完整)

第一章 3 解:1)工作原理:电压u2反映大门的实际位置,电压u1由开(关)门开关的指令状态决定,两电压之差△u=u1-u2驱动伺服电动机,进而通过传动装置控制 大门的开启。当大门在打开位置,u2=u 上:如合上开门开关,u1=u 上 ,△u=0, 大门不动作;如合上关门开关,u1=u 下 ,△u<0,大门逐渐关闭,直至完全关闭, 使△u=0。当大门在关闭位置,u2=u 下:如合上开门开关,u1=u 上 ,△u>0,大 门执行开门指令,直至完全打开,使△u=0;如合上关门开关,u1=u 下 ,△u=0,大门不动作。 2)控制系统方框图 4 解:1)控制系统方框图

2)工作原理: a)水箱是控制对象,水箱的水位是被控量,水位的给定值h ’由浮球顶杆的长度给定,杠杆平衡时,进水阀位于某一开度,水位保持在给定值。当有扰动(水的使用流出量和给水压力的波动)时,水位发生降低(升高),浮球位置也随着降低(升高),通过杠杆机构是进水阀的开度增大(减小),进入水箱的水流量增加(减小),水位升高(降低),浮球也随之升高(降低),进水阀开度增大(减小)量减小,直至达到新的水位平衡。此为连续控制系统。 b) 水箱是控制对象,水箱的水位是被控量,水位的给定值h ’由浮球拉杆的长度给定。杠杆平衡时,进水阀位于某一开度,水位保持在给定值。当有扰动(水的使用流出量和给水压力的波动)时,水位发生降低(升高),浮球位置也随着降低(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在浮球拉杆的带动下,电磁阀开关被闭合(断开),进水阀门完全打开(关闭),开始进水(断水),水位升高(降低),浮球也随之升高(降低),直至达到给定的水位高度。随后水位进一步发生升高(降低),到一定程度后,电磁阀又发生一次打开(闭合)。此系统是离散控制系统。 2-1解: (c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u1,u2) 22111R i R i u += 222R i u = ?-= -dt i i C u u )(1 1221 得到:11 21221222 )1(u R R dt du CR u R R dt du CR +=++ 一阶微分方程 (e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u1,u2) ?++=i d t C iR iR u 1 211 R u u i 2 1-=

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答案及解析

第1章 1.1.1 1. 单项选择题 1)A2)C3)B4)A5)C6)A 2.多项选择题 1)AB2)AB3)ABCD4)ABD5)ABCD6)ABC 3.判断题 1)F2)F 1.1.2 1. 单项选择题 1)A2)B3)A4)C5)D6)D7)A8)A9)C 2. 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C3)ABCD4)AB5)ABCD6)ABCDE 3.判断题 1)F2)T3)F4)F5)F6)T7)F 1.1.3 1. 单项选择题 1)A2)D3)A4)B5)A6)D7)C8)A9)A 10)D11)A12)D 2. 多项选择题 1)ABE2)ABCD3)ABCD4)ABC 3.判断题 1)T2)T3)F4)F5)T6)T7)T 1.1.4 1.单项选择题 1)A2)C3)D4)A5)B6)C 2. 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E4)ABC5)ABCD 3. 判断题 1)T2)T3)T4)T5)T6)F7)F8)F 4.填空题 1)操作码地址码2)操作系统3)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1

4)输入设备5)控制器,运算器6)编译程序 1.1.5 1. 单项选择题 1)A2)C3)D4)A5)B6)D7)D8)A 2. 多项选择题 1)ABC2)ABD3)ABD4)ABD5)ABDE 3. 判断题 1)F2)T3)T4)T5)T6)F7)F8)T9)F 4. 填空题 1)CD-R2)RAM3)7FFF4)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5)AGP6)分辨率7)采样8)LCD 9)显示分辨率颜色质量刷新速度 1.3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及分析: 1.A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计算机ENIAC是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故应选择A 2.A 显示器是输出设备,磁盘驱动器既可以看作输入设备也可以作为输出设备,而鼠标是输入设备,故应选A。 3.A 位(bit)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简称b,也称为比特,一个二进制数就是一位 4.A 信息处理是指非数值形式的数据处理,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有用信息。而文字、表格、图形、声音等属于非数值形式的数据。所以数据检索应用属于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 5.C 机器语言写出来的程序是由0和1组成的指令序列,这样计算机就能直接执行,所以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系统唯一能识别的、不需要翻译直接供机器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故选C 6.D 7.C 8.B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规定了操作类型,地址码规定了要操作的阿数据存放在什么地址中,以及操作结果存放到哪个地址中。 9.C 从ENIAC到现在计算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据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的不同,将计算机的发展分为了四代,故应选C 10.B 11.B 在计算机中,采用的是二进制数,所有数据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示和存储,故应选B 12.D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后习题附标准答案

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习题参考答案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是怎样的?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 (1)实时数据采集:对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并输入给计算机。 (2)实时决策:对采集到的表征被控参数的状态量进行分析,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下一步的控制过程。 (3)实时控制:根据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2.实时、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 (1)实时:所谓“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的,即计算机对输入信息以足够快的速度进行处理,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并进行控制,超出了这个时间就会失去控制时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2)“在线”方式: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如果生产过程设备直接与计算机连接,生产过程直接受计算机的控制,就叫做“联机”方式或“在线”方式。 (3)“离线”方式:若生产过程设备不直接与计算机相连接,其工作不直接受计算机的控制,而是通过中间记录介质,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则叫做“脱机”方式或“离线”方式。 3.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由四部分组成。 图1.1微机控制系统组成框图 (1)主机:这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接口它可以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发出各种命令,同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处理。主机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按控制规律进行各种控制运算(如调节规律运算、最优

化计算等)和操作,根据运算结果作出控制决策;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使之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对事故进行预测和报警;编制生产技术报告,打印制表等等。 (2)输入输出通道:这是微机和生产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和纽带。过程输入通道把生产对象的被控参数转换成微机可以接收的数字代码。过程输出通道把微机输出的控制命令和数据,转换成可以对生产对象进行控制的信号。过程输入输出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和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3)外部设备:这是实现微机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简称外设,包括人机联系设备(操作台)、输入输出设备(磁盘驱动器、键盘、打印机、显示终端等)和外存贮器(磁盘)。其中操作台应具备显示功能,即根据操作人员的要求,能立即显示所要求的内容;还应有按钮,完成系统的启、停等功能;操作台还要保证即使操作错误也不会造成恶劣后果,即应有保护功能。 (4)检测与执行机构 a.测量变送单元:在微机控制系统中,为了收集和测量各种参数,采用了各种检测元件及变送器,其主要功能是将被检测参数的非电量转换成电量,例如热电偶把温度转换成mV信号;压力变送器可以把压力转换变为电信号,这些信号经变送器转换成统一的计算机标准电平信号(0~5V或4~20mA)后,再送入微机。 b.执行机构:要控制生产过程,必须有执行机构,它是微机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功能是根据微机输出的控制信号,改变输出的角位移或直线位移,并通过调节机构改变被调介质的流量或能量,使生产过程符合预定的要求。例如,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微机根据温度的误差计算出相应的控制量,输出给执行机构(调节阀)来控制进入加热炉的煤气(或油)量以实现预期的温度值。常用的执行机构有电动、液动和气动等控制形式,也有的采用马达、步进电机及可控硅元件等进行控制。 4.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有什么作用?说出各部分软件的作用。 软件是指能够完成各种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的总和。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动作,都是在软件的指挥下协调进行的,因此说软件是微机系统的中枢神经。就功能来分,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数据库。 (1)系统软件:它是由计算机设计者提供的专门用来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程序。对用户来说,系统软件只是作为开发应用软件的工具,是不需要自己设计的。系统软件包括: a.操作系统:即为管理程序、磁盘操作系统程序、监控程序等; b.诊断系统:指的是调节程序及故障诊断程序; c.开发系统:包括各种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编译程序)、服务程序(装 2

计算机基础练习题附答案

计算机基础练习题 1.微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____ 。 A、内存储器 B、输入输出设备 C、CPU D、硬盘 2.根据计算机使用的电信号来分类,电子计算机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其中,数 字计算机是以____为处理对象。 A、字符数字量 B、物理量 C、数字量 D、数字、字符和物理量 3.用MIPS来衡量的计算机性能指标是____ 。 A、传输速率 B、存储容量 C、字长 D、运算速度 4.交互式操作系统允许用户频繁地与计算机对话,下列不属于交互式操作系统的是____。 A、Windows系统 B、DOS系统 C、分时系统 D、批处理系统 5.计算机硬盘正在工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____。 A、噪声 B、震动 C、潮湿 D、日光 6.下列四条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 A、字节通常用英文单词“bit”来表示 B、目前广泛使用的Pentium机其字长为5个字节 C、计算机存储器中将8个相邻的二进制位作为一个单位,这种单位称为字节 D、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并不一定是字节的倍数 7.一条计算机指令中规定其执行功能的部分称为____。 A、源地址码 B、操作码 C、目标地址码 D、数据码 8.在微型计算机中,内存储器,通常采用____。 A、光存储器 B、磁表面存储器 C、半导体存储器 D、磁芯存储器 9.微型计算机键盘上的Tab键是____。 A、退格键 B、控制键 C、交替换档键 D、制表定位键 10.在计算机中,既可作为输入设备又可作为输出设备的是____。 A、显示器 B、磁盘驱动器 C、键盘 D、图形扫描仪 11.微型计算机中,ROM的中文名字是____。 A、随机存储器 B、只读存储器 C、高速缓冲存储器 D、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12.要存放10个24×24点阵的汉字字模,需要____存储空间。 A、74B B、320B C、720B D、72KB 13.把硬盘上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去,称为____。 A、打印 B、写盘 C、输出 D、读盘 14. 3.5英寸软盘片角上有一带黑滑块的小方口,当小方口被关闭时,其作用是____。

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1.一般认为,信息(information)就是(C) A.数据 B.人们关心的事情的消息 C.反应物质及其运动属性与特征的原始事实 D.记录下来的可鉴别符号 2.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独立的产业,即(C) A.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 C.信息产业 D.房地产业 3.信息技术就是信息处理中所采取的技术与方法,也可以瞧作就是(B)的一种技术。A.信息存储功能 B.扩展人感觉与记忆功能 C.信息采集功能 D.信息传递功能 4.所谓3C技术就是指(C) A.新材料与新能量 B.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 C.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 D.信息技术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得各种具体应用 5.目前应用愈来愈广泛的优盘(U盘)属于(B)技术。 A.刻录 B.移动存储 C.网络存储 D.直接连接存储 6.信息安全的四大隐患就是: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C)与计算机设备的物理性破坏。A.自然灾害 B.网络盗窃 C.误操作 D.软件盗版 7、“蠕虫”往往就是通过(C)进入其她计算机系统。 A.网关 B.系统 C.网络 D、防火墙 8、在如下四种病毒中,计算机一开始启动操作系统就可能起破坏作用的就是(D) A.良性病毒 B.文件型病毒 C.宏病毒 D.系统引导型 9、计算机要执行一条指令,CPU首先所涉及的操作应该就是(B) A.指令密码 B.取指令

D.读写磁盘 10、计算机中能直接被CPU存取的信息就是存放在(D)中。 A.软盘 B.硬盘 C.高速缓存 D.内存 11、计算机断电或者重新启动后,(A)中的信息将丢失。 A.RAM B.ROM C.优盘 D.已存放在硬盘 12、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总线,主要可分为(B)、数据总线与地址总线。 A.DMA总线 B.控制总线 C.PCI总线 D.RS-232总线 13、数据通信的系统模型由(B)三部分组成。 A.数据、通讯设备与计算机 B.数据源、数据通信网与数据宿 C.发送设备、同轴电缆与接收设备 D.计算机、连接电缆与网络设备 14、下面有关数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就是(D)。 A.二进制数制仅含数符0与1 B.十进制16等于十六进制10H C.一个数字串的某数符可能为0,但任一数位上得“权”值不可能就是0 D.常用计算机内部一切数据都就是以十进制为运算单位的 15、高级语言可分为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亮大类,(A)属于面向过程的高级语言。 A.FORTRAN B.C++ C.JA V A D.SQL 16、计算机常用的数据通信接口中,传输速率最高的就是(D)。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7557035.html,B1、0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7557035.html,B2、0 C.RS232 D.IEEE1394 17、二进制数10001001011B转换为十进制数就是(C)。 A.2090 B.1077 C.1099 D.2077 18、十六进制数ABCDEH转换为十进制(B)。 A.713710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并画出方框图。 解: 若将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功能用计算机或数字控制装置来实现,就构成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其基本框图如图1-1所示。因此,简单说来,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由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参与控制的一类系统。 图1-1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图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用软件实现的,计算机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就能实现对被控参数的控制。控制器与执行机构之间是DA转换器,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AD转换器则相反将传感器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给控制器。 2.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怎样分类的?按功能和控制规律可分为几类? 解: 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其所控制的对象、采取的控制方法密切相关。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按照系统的功能、控制规律或控制方式等进行分类。 按功能及结构分类: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 按照控制规律分类:程序和顺序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最少拍控制、复杂规律的控制、智能控制。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解: 主要有以下特点: 1.数字模拟混合的系统。在连续控制系统中,各处的信号是连续模拟信号。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除仍有连续模拟信号外,还有离散信号、数字信号等多种信号。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模拟和数字的混合系统。 2.灵活方便、适应性强。一般的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由硬件电路实现的,控制规律越复杂,所需要的模拟电路往往越多,如果要改变控制规律,一般就必须更改硬件电路。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由软件实现的,计算机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就能实现对被控参数的控制,需要改变控制规律时,一般不对硬件电路作改动,只要改变控制程序就可以了。 3.可实现复杂控制规律。计算机具有丰富的指令系统和很强的逻辑判断功能,能够实现模拟电路不能实现的复杂控制规律。 4.离散控制。在连续控制系统中,给定值与反馈值的比较是连续进行的,控制器对产生的偏差也是连续调节的。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向A/D转换器发出启动转换信号,并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获得离散时间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产生的控制时间信号通过D/A将离散信号转换成连续时间信号输出,作用于被控对象。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并不是连续控制的,而是离散控制的。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2.(11011101)2=(221)10 =(335)8=(DD)16 3.1101.011 4.11110111.00000 .011 .(小数点后第5位到第8位循环) 5.1111 6.221 7.主存、Cache ram,rom 8.RAM 、ROM 9.外存 10.读、写、字节 二、选择题 1-5:CBADC 6-10:AADDD 11-15:ACCAD 三、判断题 1-5:错错对对对 6-10:对错错错错 四、简答题 1.修改题干:简述计算机发展各阶段所采用的逻辑部件及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答案: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的研制正向智能化、网络化、巨型化、微型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前进。 2.修改题干:简述计算机内部的信息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数编码来表示? 答案:因为采用二进制易于物理实现,机器可靠性高,运算规则简单。 3.位:代表一个二进制数位,是计算机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 字节:计算机内部以字节为单位存储数据。1B=8b 。 字:CPU 通过数据总线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字。一个字通常由若干个字节组成。字长:一个字对应的位数。 4.1)运算速度 2)主频 3)字长 4)内存容量 5)外设扩展能力 6)软件配置情况 5.原码:数X 补码:X 原码:01010010 反码:01010010 补码:01010010 原码:11111111 反码:10000000 补码:10000001 原码:11010001==表示时不应该有小数点 反码:10101110 补码:10101111 原码:10000001 反码:11111110 补码:11111111 原码:00000000(或10000000) 反码:00000000(或11111111) 补码:00000000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选题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D)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A)机计算的CPU的两大部件是8、组成器和寄存器 B. 控制器运A、算器和控制存和内 D. 控制器C、运算器和内存 )。中bps表示的是(D述9、在描信息传输数每秒传输的指令、、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A 传每秒输的位数字数 D、的C、每秒传输)的容量。容算机的内存量主要指(A 微10、型计B.ROM A.RAM D.Cache C.CMOS )。D 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11、十进制数27B. 1100 A.1011 D. 11011 C. 10111 的是(A)。构12、Windows的目录结采用构线形结 A、树形结构 B、结构层次结构 D、网状C、)。D将原时件还原,被还的文件回到(文中收将13、回站的中”档文的我“、B 上面桌、A.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A)。 A、有下级子菜单 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 3.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由四部分组成。 图微机控制系统组成框图 (1)主机:这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接口它可以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发出各种命令,同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 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处理。主机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按控制规律进行各种控制运算(如调节规律运算、最优化计算等)和操作,根据运算结果作出控制决策;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使之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对事故进行预测和报警;编制生产技术报告,打印制表等等。 (2)输入输出通道:这是微机和生产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和纽带。过程输入通道把生产对象的被控参数转换成微机可以接收的数字代码。过程输出通道把微机输出的控制命令和数据,转换成可以对生产对象进行控制的信号。过程输入输出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和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3)外部设备:这是实现微机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简称外设,包括人机联系设备(操作台)、输入输出设备(磁盘驱动器、键盘、打印机、显示终端等)和外存贮器(磁盘)。其中操作台应具备显示功能,即根据操作人员的要求,能立即显示所要求的内容;还应有按钮,完成系统的启、停等功能;操作台还要保证即使操作错误也不会造成恶劣后果,即应有保护功能。 — (4)检测与执行机构 a.测量变送单元:在微机控制系统中,为了收集和测量各种参数,采用了各种检测元件及变送器,其主要功能是将被检测参数的非电量转换成电量,例如热电偶把温度转换成mV信号;压力变送器可以把压力转换变为电信号,这些信号经变送器转换成统一的计算机标准电平信号(0~5V或4~20mA)后,再送入微机。 b.执行机构:要控制生产过程,必须有执行机构,它是微机控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功能是根据微机输出的控制信号,改变输出的角位移或直线位移,并通过调节机构改变被调介质的流量或能量,使生产过程符合预定的要求。例如,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微机根据温度的误差计算出相应的控制量,输出给执行机构(调节阀)来控制进入加热炉的煤气(或油)量以实现预期的温度值。常用的执行机构有电动、液动和气动等控制形式,也有的采用马达、步进电机及可控硅元 件等进行控制。 第二章输入输出过程通道 习题及参考答案 2.数字量过程通道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

第一章 填空: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 阶段:电子管计算机晶体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计算机 用途: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 特点:快速运算计算精度高存储功能强逻辑判断能力自动运行程序硬件设备:CPU 总线系统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编码:国标码内码外码汉字字形码 选择: 1-6 C D B D A C 判断: XXVXX(X错V对) 第二章 填空: 快捷键:WIN+D 按住:shift 按住:ctrl Ctrl+Z 左右上下综合 书写顺序取大优先兼顾直观能连不交,能交不连 选择: 1-6 A D B B D B 判断: VVXXV 第三章 填空: 菜单元工具栏工作区状态栏 直看正文的宽度设定左右的界限直行缩进位置制表符位置 左对齐右对齐两端对齐 横排竖排 亮度对比度灰度 选择: 1-5 A B B D C 判断: XVVV 第四章 填空: 输入数据编辑数据设置数据格式排序数据筛选数据 25665536 列宽标准列宽 单元格格式 等于参数 图表对象 选择: 1-6 A B A C C A

判断: XVVXVV 第五章 填空: 远程中断联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 服务器模式对等模式 环形网星型网总线网混合型 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AppleTalk协议 A类B类C类 选择: CADCD 判断: XXVV 第六章 选择:D B A C A A 第八章 填空: 多媒体硬件软件 多媒体立机多媒体输入设备多媒体存储设备多媒体输出设备功能键操控控动设备信息采集信息回收 熵编码信息源码 选择: B B A 判断: VX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