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

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
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

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

韩礼德(M. A. K. Halliday,1925--),英国语言学家。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里兹,青年时期在英国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文学,获得学士学位。1947年至1949年到中国北京大学深造,导师为罗常培先生;1949年至1950为攻读现代汉语转入岭南大学,跟随王力先生学习。回国后,跟随剑桥大学弗思(Firth)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55年完成了对用我国14世纪北方官话译述的《元朝秘史》一文的语言学分析,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先后在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和肯尼亚内罗毕大学任教。1963年韩礼德担任伦敦大学语言学教授,主持多项对英语研究和教学工作,1973年到1974年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员,1974年到1975年任英国埃克塞斯大学教授,1976年移居澳大利亚筹建悉尼大学语言学系并担任系主任,1987年12月退休。

韩礼德是伦敦学派的主要成员,又是"新弗思派"的领袖。他的学术思想,受弗思和马林诺夫斯基影响很深,在60年代后期,他接受了布拉格学派的"功能句子观"和美国S.拉姆的"语言层次和体系"的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学说。韩礼德的代表性著作有《语言功能探索》(1973)、《语言的系统和功能》(1976)、《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1978)和《功能语法导论》(1985/1994/2004)。韩礼德坚持从系统和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批评乔姆斯基的纯形式理论。世界各地围绕着韩礼德已形成了一支系统功能语法学家的队伍,他的理论对我国语法研究的影响也已日渐加深。

从韩礼德对语言学和语言的一些基本观点,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贯穿于他的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核心,最主要有六点:

1、纯理论功能的( metafunctional )思想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千变万化,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元功能”,这是种种语言用途所固有的。纯理论功能包括三方面:

(1)语言是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经验”(experiential)功能,或者说关于所说的“内容”的功能。在语言中还有“逻辑”(logical)功能,即以表现为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的线性的循环结构的形式出现,由于两者都是建立于说话人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与其功能相比较是中性的,因而可统称为“概念”(ideational) 功能。

(2)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因此它的功能之一必须是反映人与人间的关系。这个纯理功能称为“人际”(interpersonal) 功能。

(3)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而是表达相对的来说是完整思想的“语篇”(text),上述两种功能部分最后要由说话人把它们组织成语篇才能实现。这就是语篇(textual)功能。语篇功能使语言和语境发生联系,是说话人只产生与语境相一致的语篇。

上述三种功能用通俗的话可转述为“观察者”的功能(指说话人对主客观世界的观察)“闯入者”的功能(只向他们灌输自己的思想)和“相关”功能(指语篇的完整性、一致性、衔接性)。韩礼德认为心理语言学可能会强调概念功能,社会语言学会强调人际功能,但他本人坚持这三个纯理功能是三位一体的,不存在主次问题。

2、系统的思想

韩礼德不同意索绪尔等把语言单单看作是一套符号的集合。在他看来,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因而语言不能用解说这样一个集合的规则解释,而是用意义的有规则的源泉——意义潜势来解释。其次尽管弗思是韩的导师,在把系统看作潜势还是具体化的问题上,韩礼德倾向于叶姆斯列夫的观点:结构是过程的底层关系,是从潜势中衍生的,而潜势可以更好地用整合关系来表达。这就是说,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便可产生结构。

尽管如此,韩礼德对语言是“系统的系统”的观点是承认地。这与他和弗思的语言多系统论的观点一致,也与他的系统网络的观点一致。系统存在于所有语言层次,诸如语义层、语法层和音系层,都有各自的系统表达本层次的语义潜势。

3、层次的思想

当代语言学的两大思潮中,语言是多层次的系统还是单层次的系统是分歧的一个重要标志。韩礼德和系统功能语法归属多层次的一方。他的多层次的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是有层次的,至少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这得益于叶姆斯列夫的观点。叶姆斯列夫在解释索绪尔关于语言是一个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的符号系统时,提出了这实际上包含内容、表达和实体三个层次,因而语言不完全是索绪尔所说的单个符号系统,而是在各个层次间具有相互关系的系统。

(2)各个层次间存在“体现”的关系(realisation),即对“意义”的选择(语义层)体现于对“形式”(词汇语法层)的选择;对“形式”的选择又体现于对“实体”(音系层)的选择。用俗话说,“能干什么”体现于“能意味着什么”;“能意味着什么”体现于“能说什么”。可见,体现的观点不同于结构主义的单层次的组合观点不同于结构主义的单层次的组合观点,即语言是由小单位依次组成大单位。这里韩礼德对叶姆斯列夫的层次体现的方向性作了一些修正。叶姆斯列夫认为在上的层次是对下一层次的体现,如内容是表达的体现,表达是实质的体现,而韩礼德认为每个在下的层次是对上一层次的体现,因为从功能上来看,语义层应该居上。

(3)根据体现的观点,我们又可把语言看作一个多重代码系统,即由一个系统代入另一个系统,而后又带入另一个系统。

4 功能的思想

对“功能”这个术语有不同的理解。在传统语法中,词汇和句法的区别有时可以“形式”和“功能”的区别表示。此的不同形式和类别属词法,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属句法,如“主语”“宾语”“补语”等所表达的都是句法功能。在这个基础上,又把功能的概念扩大到大于词的单位,如在“The old man met his former classmate in Beijing ”一句中“The old man ”和“his former classmate ”叫名词性短语,因此它们起“名词”的功能。

弗里思(Fries,1962)等人在结构主义语法中,把功能与“结构意义”或“语法意义”相联系,因而表示语法或结构关系的词称为“功能词”。

韩礼德的功能思想术语义分析的概念。与前面所讲的纯理功能不同,这里所说的功能是形式化的意义潜势的离散部分,即构成一个语义系统的起具体作用的语义成分;

除及物性系统外,语气系统包含“语气”和“剩余成分”等功能成分;主位系统包含“主位”和“述位”两个功能成分;信息系统包含“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两个功能成分。

语言“用途”不等同于语言“功能”。用途指在实际情景类型的语境中,从语言系统的选择项中进行选择,因而它是一个价值概念。但语言用途千变万化,难以一一描述,而语言的个个语义系统却可以由有限数量的语义功能成份组成。

韩礼德有关及物性系统的语义功能与菲尔默(Fillmore,1968)格语法理论和切夫(chafe,1971)理论中的语义成分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采用“施动格”“工具格”“与格”“使役格”“方位格”等语义成分,后者采用“施动者”“被动者”“裨益者”“经验者”“补足者”等语义成分。但根本的差别在于:菲尔默和切夫把这些成分放在转换语法的深层结构的理论框架内研究,而韩礼德不承认深层结构,认为语言的及物性从表层即可描写。其次,菲尔默和切夫对语义的分析嘎然中止,韩礼德则坚持及物性仅是语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概念功能部分中尚有语态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归一性。此外,人际部分和语篇部分中的各个语义系统均可表示语义。最后,菲尔默等强调格语法中各个成分的普遍性,韩礼德则认为对及物性系统的描写因语言而异,不一定强求一致。

5 语境的思想

韩礼德关于语境的思想可上溯至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1925)。通过对土著民族语言的观察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一种语言基本上植根于说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社会生活和习俗。不参照这些广泛的语境便难以正确理解语言,这对于研究当代的话的语言更重要,表述离开情景语境就没意义。

弗思(Firth,1957)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认为情景语境和言语功能类型的概念可抽象为纲要式的结构成分,从而适应于各种事件。这种情景语境的内部关系可描写为:

①参与者的有关特征:人物、人品

(a)参与者的言语活动

(b)参与者的非言语活动

②有关事物

③言语活动的影响

在马林诺夫斯基和弗思的基础上,韩礼德曾用迂回的办法进行阐述。他指出如果人集中注意的是语言系统的形式问题,如语法和词汇,那么,这方面的相互关系完全可在语言内部解决,但若把语言系统当作整体

考虑,那就必须从外部来确定对语义系统进行区别的标准,即属于同一语义类型的语言材料是否具有同一意义标志。对此,有的以文字系统作为理想化标准,却忽视了语调的差异;有的以概念系统作为标准,即根据两个概念的异同进行区别,但无法说明概念系统或语义系统本身的异同又是怎样区分的。可见,语义是语言和语言之外的某种东西的交叉。这后者便是社会语境或情景。情景分析法和情境意义与其它层次的分析法和意义的区别在于:(1)前者涉及有关世界的非语言特征(2)说话者和听话者都要掌握有关文化的非语言部分。

最后,韩礼德认为像“社会语境”“环境”“相互交往”等概念与“知识”和“思维”在理论上是同类型的。相互交往之能理解知识,不亚于知识之能解释相互交往。

6 近似的或盖然的思想

韩礼德从信息理论汲取了“近似的”(approximative)或“盖然的”(probabilistic)思想。语言固有的特征之一是盖然的,这种规律特征在人们选择词汇时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从英语中选择表示“人行道”的词汇时,有人好用“sidewalk”,有人好用“pavement”;

在拼写表示“颜色”的英语词时,一些人采用color的拼写方式,一些人采用“colour”。这样人们只能从相对频率来掌握其使用范围。

对此,韩礼德进一步指出很少有人把盖然的原则类推到对语法系统的描写上。“I shall go”,“I will go”与“I’ll go”间就存在一个盖然率问题,对同一陈述可用主动语态,也可用被动语态。这也可用近似值表明。近似值高的未标记的语言中存在“程度多少”的现象不是因为有些形式不符合语言,而是语言基本特征决定的,因为语言首先是约定俗成的,在使用中又不断演变。

近似的或盖然的思想表明:要掌握不同形式项目的使用,便要精确地区分语义和特定情景语境的关系。例如:尽管主动语态的近似值高,在科技论文中被动语态的出现频率会有所提高。

以上情况说明,对一个语义项目分类时,应该按精密度(delicacy)的阶,由一般趋向特殊,越分越细,给每个选择点的可选项给以近似值。同样,对相应的词汇语法项也给以近似值。因此这一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说明不同语域间的差别很可能就是它们在词汇语法层上的盖然率的不同,而这又受限于所要表达的不同语义的精密程度。

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

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 韩礼德(M. A. K. Halliday,1925--),英国语言学家。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里兹,青年时期在英国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文学,获得学士学位。1947年至1949年到中国北京大学深造,导师为罗常培先生;1949年至1950为攻读现代汉语转入岭南大学,跟随王力先生学习。回国后,跟随剑桥大学弗思(Firth)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55年完成了对用我国14世纪北方官话译述的《元朝秘史》一文的语言学分析,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先后在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和肯尼亚内罗毕大学任教。1963年韩礼德担任伦敦大学语言学教授,主持多项对英语研究和教学工作,1973年到1974年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员,1974年到1975年任英国埃克塞斯大学教授,1976年移居澳大利亚筹建悉尼大学语言学系并担任系主任,1987年12月退休。 韩礼德是伦敦学派的主要成员,又是"新弗思派"的领袖。他的学术思想,受弗思和马林诺夫斯基影响很深,在60年代后期,他接受了布拉格学派的"功能句子观"和美国S.拉姆的"语言层次和体系"的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学说。韩礼德的代表性著作有《语言功能探索》(1973)、《语言的系统和功能》(1976)、《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1978)和《功能语法导论》(1985/1994/2004)。韩礼德坚持从系统和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批评乔姆斯基的纯形式理论。世界各地围绕着韩礼德已形成了一支系统功能语法学家的队伍,他的理论对我国语法研究的影响也已日渐加深。 从韩礼德对语言学和语言的一些基本观点,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贯穿于他的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核心,最主要有六点: 1、纯理论功能的( metafunctional )思想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千变万化,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功能,这就是“纯理功能”或“元功能”,这是种种语言用途所固有的。纯理论功能包括三方面: (1)语言是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经验”(experiential)功能,或者说关于所说的“内容”的功能。在语言中还有“逻辑”(logical)功能,即以表现为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的线性的循环结构的形式出现,由于两者都是建立于说话人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与其功能相比较是中性的,因而可统称为“概念”(ideational) 功能。 (2)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因此它的功能之一必须是反映人与人间的关系。这个纯理功能称为“人际”(interpersonal) 功能。 (3)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而是表达相对的来说是完整思想的“语篇”(text),上述两种功能部分最后要由说话人把它们组织成语篇才能实现。这就是语篇(textual)功能。语篇功能使语言和语境发生联系,是说话人只产生与语境相一致的语篇。 上述三种功能用通俗的话可转述为“观察者”的功能(指说话人对主客观世界的观察)“闯入者”的功能(只向他们灌输自己的思想)和“相关”功能(指语篇的完整性、一致性、衔接性)。韩礼德认为心理语言学可能会强调概念功能,社会语言学会强调人际功能,但他本人坚持这三个纯理功能是三位一体的,不存在主次问题。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导读资料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 法导读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公元20 世纪,当传统语法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 1.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 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 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 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人称M.A.K. 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此后回国,并在弗斯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获得了Ph D. 学

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看广告语

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看广告语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认为,人际功能是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的.表现为语言的互动性,评价性,认知性.只要能体现人际功能的语言表达形式都是体现语言人际功能的手段。本文联系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来分析广告语的语用特点。 关键词:韩礼德,人际功能,广告语 韩礼德(M. A. K. Halliday,1925--),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是伦敦学派的主要成员,又是"新弗思派"的领袖。韩礼德坚持从系统和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批评乔姆斯基的纯形式理论。世界各地围绕着韩礼德已形成了一支系统功能语法学家的队伍,他的理论对我国语法研究的影响也已日渐加深。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这种功能千变万化,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其中有着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更具概括性的功能,这就是“元功能”(metafunctional),或称“纯理功能”。“元功能”是种种语言用途所固有的,是语言的普遍特征。元功能包括三个方面: (1)“概念”元功能。 (2)“人际”(interpersonal)元功能。 (3)“语篇”(textual)元功能 上述三种元功能用较为通俗的话可转述为“观察者”的功能(指说话人对主客观世界的观察),“闯入者”的功能(指向他人灌输自己的思想)和“相关”功能(指语篇的完整性、一致性和衔接性)。 人际功能是充分运用语言来表达社会的和个人的关系,包括讲话者进入语言情境的形成。子句并非仅仅局限于及物性的表达系统,而是在成人的语言系统中同时存在着非概念性的要素。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语言的人际功能,从而涵盖了语言的各种特殊用法。 人际功能通过语气和情态来实现。语气表明讲话者选择了某种言语角色,同时也赋予了听话者一种言语角色。讲话者选择了命令语气,就承担了发出命令的角色,同时置听话者于预期的遵守命令的角色之中。情态则说明讲话者有否作出论断。语气由两部分组成,即主语和限定成分。主语可以是名词,名词词组,或者从句。 韩礼德认为,在各种言语角色中,有两种是最基本的,即:给予和求取。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对象也可以分为两类:物品或服务与信息。由此,言语角色和交际对象的组合产生了四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思想来源及其发展

[摘要]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在当代语言学流派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其“功能”思想属于语义分析范畴,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语境在语义分析中的作用和地位。他的有关“功能”的思想基本来源于三个方面,本文将以“功能”为视角,分析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思想来源及其发展。 [关键词]功能语义语境 在当代语言学流派中,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具有较大的影响,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系统-功能语法是由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创立的,由“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部分构成,但并不是这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讨论了语境与语言意义或功能的关系问题。韩礼德的“功能”思想属于语义分析范畴。他的有关“功能”的思想基本来源于三个方面:布拉格学派(The Prague School)的功能语言观、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的“语境”理论和弗斯(J.R. Firth)的语言功能观。本文将以“功能”为视角,分析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思想的来源及其发展。 一、布拉格学派的功能语言观 语言的“功能”概念早就出现在捷克语和俄语的语言学中,但却是布拉格学派的学者赋予它更加全面的阐述。该学派认为,对语言的研究应遵循说话的顺序,即“从讲话人或写作者的角度去考察语言”。人们在说话时总是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会去考虑具体应用什么语言形式,因此在研究语言时也应按照这一顺序,从语言的功能入手,然后再去研究语言的形式。该学派对日常话语分析提出新的理论,他们认为语言是完成语言社团赋予其基本职责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因此,语言可以用语言单位在句子中所发挥的交际功能来分析。该学派的创始人马泰休斯(Mathesius)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就用功能分析法分析话语,他修改了传统语法中主语(subject)、谓语(predicate)的提法,提出主位(theme)、述位(rheme)两个术语。马泰休斯把这种功能分析法称为“句子的实际切分”(actual sentence division),后被称为“句子功能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它研究句子各个部分各自传达多少信息,所传达的信息量用“交际动力”(communicative dynamism)表示。 “交际动力”理论是布拉格学派Firbas 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也是句子功能观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研究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句子各成分对交际的展开所做出的贡献。句子中各成分交际力的大小就是它对交际展开过程的贡献大小,即推动交际向前发展的作用的大小。也就是说,一个成分越能把交际向前推进,越接近交际的结点,其贡献就越大,交际动力值越高,反之则越低。由此可以看出,交际动力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Firbas 根据句子成分所承载的交际力的大小,将其分为已知信息和待传信息。已知信息的交际力很小,而待传信息的交际力最大。 交际动力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境思想。Firbas认为,“交际单位从语境方面看可能是语境制约的,也可能是语境独立的。”如果受到语境的制约,则该成分所表达的信息在上下文中出现过,就是已知信息;反之就是待传信息。此外,Firbas对语境概念做了进一步区分。他把语境分为一般语境、直接语境、上下文和语境依赖四种。一般语境是指交际双方共有的经验知识;直接语境是交际双方正在进行时的语境;第三种是刚刚出现的上下文;第四种是语境依赖。它们的范围呈依次递减形式。 二、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理论 马林诺夫斯基是波兰著名的功能人类学家,他曾在新几内亚东部的岛上研究当地人的原始文化。通过对土著民族语言的观察,他认为一种语言基本上植根于说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社会生活和习俗之中,如果不考虑这些广泛的语境,就很难准确地理解这个民族的语言。“话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纠结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单词的意义,不能从对这个单词的消极的冥思苦想中得出,而总是必须参照特定的文化,对单词的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1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 1. 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 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 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 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的理论武器一言而蔽之就是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这个理论武器,从名字都可以看出,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1. 系统语法(Systemic Grammar), 用来解释语言的内在联系 2. 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 用来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手段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分开两部分来解说系统功能语法。 Part I. 系统语法 系统语法当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系统(system); 系统这个东西,其实就是选择。说多一点就是说在语言的语法当中,可以用来选择的一系列选项。举两个很简单的例子: 数的系统:人称的系统: 在数的系统当中,我们要在这个系统当中选择其中一个选项;在人称的系统当中也类似。用一个句子来说就是: He eats the apple. 在这个句子里面,He 遇到了人称的系统,需要在第一第二第三这三个选项当中选择一个;同时它也遇上了数的系统,需要在单数和复数之间选择一个。Eat 根据He 的改变而改变;如果是复数They的时候就要变成了eat 了。而apple 也遇上了数的系统,不过不一定随He 的改变而改变。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系统的几个基本的特征了: 1. 在一个系统里面,选项都是排他的;或者说,选择了一个就不能选其它了。就好像是选择了单数,就不能够选择复数了。 2. 系统的选项是限定的而不是无限的;或者说,一个系统有多少个选项我们是可以列举出来的,就好像数的系统里面有单数和复数两个。 3. 有的情况下,一个系统选项的改变会导致另外一个系统的选项的改变。例如上面那个句子,如果He 从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We 了,eats 也需要改为eat 了。 一个系统当中,左边的叫做入列条件(entry conditions), 例如上面的“人称”;右侧是可选项(options), 例如上面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系统大概理解这么一些就够了;而系统语法就是围绕系统这个概念的语法。 这个系统语法啊,主要是用来描述功能语法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就是说,韩礼德的这两把武器——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的密切关系就在于此了。系统语法是描述功能语法的。 Part II. 功能语法 语言有什么作用什么功能?不同的人,不同的语言学家对此都有相似但不尽一样的见解。韩礼德的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导读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公元20 世纪,当传统语法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 1.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 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 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 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人称M.A.K. 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此后回国,并在弗斯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获得了Ph D. 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在多所大学任教,最后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创立了语言学系并且担任系主任。1987年韩礼德退休至今。 以上这些只是陈述一些故事而已,不必过于在意的,请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吧。 韩礼德的理论武器一言而蔽之就是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这个理论武器,从名字都可以看出,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公元20 世纪,当传统语法威名坠地、逐渐衰落之际,世界的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 1. 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 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 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 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人称M.A.K. 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此后回国,并在弗斯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获得了Ph D. 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在多所大学任教,最后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创立了语言学系并且担任系主任。1987年韩礼德退休至今。 以上这些只是陈述一些故事而已,不必过于在意的,请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吧。 韩礼德的理论武器一言而蔽之就是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这个理论武器,从名字都可以看出,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1. 系统语法(Systemic Grammar), 用来解释语言的内在联系 2. 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 用来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手段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分开两部分来解说系统功能语法。 Part I. 系统语法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公元20 世纪,当传统语法威名坠地、逐渐衰落之际,世界的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 1. 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 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 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 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人称M.A.K. 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此后回国,并在弗斯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获得了Ph D. 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在多所大学任教,最后前往澳大利亚悉尼 大学创立了语言学系并且担任系主任。1987年韩礼德退休至今。 以上这些只是陈述一些故事而已,不必过于在意的,请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吧。 韩礼德的理论武器一言而蔽之就是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这个理论武器,从名字都可以看出,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1. 系统语法(Systemic Grammar), 用来解释语言的内在联系 2. 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 用来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手段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分开两部分来解说系统功能语法。 Part I. 系统语法 比较容易看出来,系统语法当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系统(system); 不是的话为什么叫做系统语法呢……

韩礼德功能语法

(一)主位与述位:主位结构指的是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的结合体。最早提出主位和述位概念的是布拉格学派的马泰休斯。早在语篇语言学形成之前,马泰休斯在二十世纪30年代就功能角度研究信息在句子中的分布,用信息论的观点,修改了“主语”和“谓语”的提法,提出“主位”和“述位”。“主位”指的是已知事实或公认的事实,意为已知信息。句子的其余部分是“述位”,它包含了要传达给听话人的全部信息,意为新信息。主位的形式包括概念主位,语篇主位和交际主位。 (二)主位推进模式:捷克学者丹内什发展了布拉格学派的理论,从语篇的视角,研究连贯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其主位与述位的衔接、照应、过渡以及逻辑连贯的规律,提出了主位推进的概念。丹内什把对句子结构进行描写的方法用于语篇分析,并断定:主位因其较低的现象价值而成为语篇重要的构建手段,对于标示语篇的统一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位在一个语篇内的顺序绝不是任意的,下文中出现的主位总是与上文中具有主位——述位结构的语言单位相关,因而表明,听者对语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个篇章真的正主位结构是指主位的衔接和连接,它们的相互关系和领属层次,以及跟段落、整个语篇和情景的关系。1 韩礼德提出,主位是“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message”(Halliday, 2000: 38),即信息的起始点;功能语法学者Thompson(2000 :119)也作出明确的定义,认为小句的第一个语法成分是主位(Theme),其余是述位(Rheme)。我们用符号表示则是T表示主位,R表示述位,T1, R1分别表示第一句的主位和述位。为了更好的了解主位与述位,以及主位推进模式在文章中的作用,我们来看接下来的这个例子。He asked for music. He dictated his will. He wrote a long letter in Latin. He bade goodbye to his brother.”很明显,主位都是“he”。因此,可以认为“T1=T2=T3=T4”,也可以表示为“T2 =T1,T3=T1,T4=T1”。然后,我们再看看下面这个例句。“England is a country; France is a country; Norway is another country; Turkey is another country; Egypt, Italy, Poland are other countries.”中的规律。我们不难发现“country”是每一句的述位,其关系是“R1=R2=R3=R4=R5”,即“R2=R1,R3=R1,R4=R1,R5=R1”。 以下是英语中的几种推进模式: 1.主位简单线性推进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为后一句的主位。其表达式为: T1 →R1 ↓ T2 (= R1) →R2 ... Tn (Rn - 1) = Rn 例如: I hate to soun d preachy (T1), but if you come down with a computer virus, it’s probably your own fault (R1). Dodging most of these electronic infections (T2) isn’t very hard (R2)[9] 2.主位同一推进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语篇中只有一个共同的主位,而每句的述位各不相同。其表达式为: T1 →R1 T2 (= T1) →R2 … Tn (= Tn - 1) →Rn 例如: First, they (viruses) (T1) conceal themselves in legitimate files or programs (R1); second, they (T2) replicate like bacteria to spread from machine to machine (R2); third, they (T3) do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 公元20 世纪,当传统语法威名坠地、逐渐衰落之际,世界得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得时代…… 把语言瞧作功能得流派,瞧重语言环境重要性得流派,把语言瞧作复杂结构得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得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 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得有: 1、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得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 2、强调语言环境与语音系统重要性得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 3、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得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 4、寻求人类极致得语言知识得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 不同得语言学流派得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就是怎么组成得,也就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得不同分支)。而今天将要涉及得,就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得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得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与理解语言产生很大得作用。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得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得场合才有特定得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得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与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得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与语言系统得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与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韩礼德,人称M、A、K、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得前身……)攻读现代汉语。此后回国,并在弗斯得指导下继续学习,获得了Ph D、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在多所大学任教,最后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创立了语言学系并且担任系主任。1987年韩礼德退休至今。 以上这些只就是陈述一些故事而已,不必过于在意得,请继续阅读下面得内容吧。 韩礼德得理论武器一言而蔽之就就是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这个理论武器,从名字都可以瞧出,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1、系统语法(Systemic Grammar), 用来解释语言得内在联系 2、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 用来说明语言就是社会交往得手段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分开两部分来解说系统功能语法。 Part I、系统语法

韩礼德(1925~ )英国语言学家

韩礼德M. A. K. Halliday 本文引用自梦幻星雨《韩礼德M. A. K. Halliday 》 韩礼德(1925~)英国语言学家。1925年4月13日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利兹。青年时期曾在伦敦大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学,获学士学位;1947年至1949年到中国北京大学深造,导师为罗常培先生;1949年至1950为攻读现代汉语转入岭南大学,跟随王力先生学习。回国后,跟随剑桥大学弗思(Firth)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55年完成了对用我国14世纪北方官话译述的《元朝秘史》一文的语言学分析,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韩礼德先后在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和肯尼亚内罗毕大学任教。1963年韩礼德担任伦敦大学语言学教授,主持多项对英语研究和教学工作,1973年到1974年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级研究员,1974年到1975年任英国埃克塞斯大学教授,1976年移居澳大利亚筹建悉尼大学语言学系并担任系主任,1987年12月退休。 韩礼德是J.R.弗斯的学生,伦敦学派的主要成员,又是新弗斯派的领袖。在论文《语言理论的范畴》和专著《语言科学和语言教学》中,韩礼德提出了他的早期理论,名为阶和范畴的语法。70年代韩礼德出版了5本书:《语言功能探索》、《学习做到有所指》、《语言的系统与功能》、《英语的连贯问题》、《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在这些书中,他指出语言有3种功能,各有其相应的结构来作为表现方法。韩礼德一向致力于英语中各种变体和文章风格的研究。1985年,他写了《功能语法引论》。这是以系统语法为框架来讲语言功能的,重点在讲结构,其主旨是进行篇章分析,以便帮助人们了解:①某一篇章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那样表达意义。②这个表达法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原定目标。 韩礼德的学说包罗宏富,体系严密,远远超过了他的老师弗斯。但是英国有些学者对这种学说仍持怀疑态度。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引论》里,韩礼德自己也承认“英语语法中有许多范畴我还不懂得它的意义”,而且认为“语义与语法没有什么明显的界线”。 韩礼德是伦敦学派的主要成员,又是"新弗思派"的领袖。他的学术思想,受弗思和马林诺夫斯基影响很深,在60年代后期,他接受了布拉格学派的"功能句子观"和美国S.拉姆的"语言层次和体系"的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学说。韩礼德的代表性著作有《语言功能探索》(1973)、《语言的系统和功能》(1976)、《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1978)和《功能语法导论》(1985)。韩礼德坚持从系统和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批评乔姆斯基的纯形式理论。世界各地围绕着韩礼德已形成了一支系统功能语法学家的队伍,他的理论对我国语法研究的影响也已日渐加深。 韩礼德语言学名著 《功能语法导论》本书出版于1985年,英文名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是韩礼德功能语言学理论的重要著作。韩礼德是一位既重视系统的概念又重视功能概念的学者,该书阐述了韩礼德的功能语法思想。全书共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讲小句(clause)及其相关问题;第二部分讲小句之外以及围绕小句所产生的众多的关系问题。在这本书中,韩礼德提出了他对语言结构的看法:语言分为表达方面和内容方面,这两个方面又各存在实体与形式,前者的实体与形式分别是语音和音位,后者的实体和形式分别是语义和语法。 这种看法导源于丹麦结构主义学派的叶尔姆斯列夫,不过叶尔姆斯列夫只研究形式,不研究实体,而韩礼德则综合考虑语言两个方面的实体与形式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他的语言理论模型:在人类经验之上是语义系统,通过词汇、语法、音系、文字达到有物质形式的声音和图形,越往人类经验的方向走,其最小系统的数目就越多,反之就越少;语言的各个结构层面,从上层到下层,是个实现的过程,语言是经过三次编码才实现为声音、图形的实体。 为了说明这一点,韩礼德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层面,不同层面的性质各不相同,语义层面、词汇语法层面、音系文字层面的意义各不相同;级阶(rank),同一层面中,存在由大到小的单位,如在语法层面存在句、小句、短语等不同的级阶,在音系层面,有句调、调群、音步、音节、音位等。 同一层面的级阶是构成关系,各构成关系之间的性质是不变的;层面和层面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