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病人护理模拟案例及标准化病人应用

跌倒病人护理模拟案例及标准化病人应用
跌倒病人护理模拟案例及标准化病人应用

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的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地面的物体。中国在1999年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绝对数世界第一位。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每年30%-40%老年人发生跌倒。跌倒可导致心理创伤、骨折、软组织损伤的严重后果,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所以,预防跌倒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训目标

1、正确识别跌倒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

2、能够准确掌握跌倒风险评估的时机。

3、跌倒预防的护理措施,能够对病人进行有效地健康宣教。

二、培训准备

三、标准化病人资料与剧情内容

四、与口服泻药患者的沟通情景变化图

情景变化 被考核者反应及考核要点

五、评价与反馈

(三)标准化病人反馈要点

对被考核者的表现进行准确点评

1、准确识别跌倒高危人群及因素,及时做好病情评估。

2、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宣教。

3、及时处理跌倒危险因素。

基础护理情景模拟案例及标准化病人应用

基础护理情景模拟案例及标准化病 人应用 前言: 为了帮助全国医科院校、医疗机构、SP会员单位和教学基地的医护教学人员及时获取更多学习信息,SP教指委将不断提供优秀的医学文章精品汇编供大家参阅。以下是我们推荐的文章汇编之一: 鼻饲技术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通过胃管向胃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鼻饲法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常用于昏迷、口腔疾病等造成吞咽困难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他们可通过经胃管注入的营养丰富的流食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水、药物与热量。 一、培训目标 1能够正确完成鼻饲的基本操作。 2能够判断鼻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3能够对鼻饲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并发症进行正确处理。 4 有效的护患沟通。

二、培训准备 准备项目 准备措施 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鼻饲技术操作 鼻饲并发症知识 鼻饲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沟通交流技巧 模拟情景描述 女性病人,86岁,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因进食水呛咳严重,无法经口进食,由门诊入院病人就诊时医生嘱放置胃管,病人表示配合 病房情景布置 病床、床旁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呼叫铃 吸氧装置等 剧情中用物 弯盘、压舌板、镊子、胃管、20ml注射器、纱布、治疗巾、液体石蜡、棉签、胶布、听诊器、温水、鼻饲食物、手电筒、PH试纸、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等角色信息 护士:执行医嘱,观察病情、与病人进行沟通 病人:标准化病人

重要实验室数据或辅助检查素材 血常规:血红蛋白降至正常范围以下白蛋白降至正常范围以下 电解质:K+ Na+均降至正常范围以下医嘱 放置鼻胃管 肠内营养液50ml/h输注 标准化病人 女性病人,卧床,禁食水, 精神萎靡,情绪稳定,反应迟钝 角色剧情对话(剧本) 护士与病人:安抚病人,解释病情三、标准化病人资料与剧情内容 姓名林×× 性别女 年龄 86岁 语言普通话 教育程度小学 职业无 社会经济背景良好 婚育状况已婚,有1子1女 身高155cm

防止跌倒的措施

防止跌倒的措施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张世花(青海省互助县中医院护理部810500)【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273-0 2 【摘要】目的为了避免和减少住院病人发生跌倒,探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现象发生的应对措施。方法对本院发生的15例跌倒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良好的护理及预防,大大降低了住院患者的跌倒率。结论对跌倒的高危病人进行识别和全面评估,对患者进行防止跌倒的护理,加强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能有效防止跌倒的发生,减少因为患者跌倒而造成的医疗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关键词】预防住院病人跌倒措施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触及地面。住院病人因身体虚弱、疾病、环境陌生等原因,容易发生跌倒,尤其是住院老年病人,其跌倒发生率较高。跌倒不仅对病人造成身体、心理方面的伤害,还可延长住院时间,引起医疗纠纷。根据我院上报的病人跌倒进行24小时内进行回访登记,分析病人跌倒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0年4月我院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中,其中跌倒事件为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8~82岁,平均68岁。15例跌倒病

人中,病房跌倒患者4例,走廊跌倒患者3例,卫生间跌倒患者6例,拍片室跌倒患者2例。跌倒后,导致患者朱网膜下腔出血1例,轻微擦伤8例,其余6例无明显伤害。 二、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对所有住院病人根据跌倒评估量表进行全面认真的评估,确定患者是否有跌倒及潜在跌倒的高危因素,使患者及陪护人员事前了解患者的情况并掌握预防措施,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患者在家或住院有无跌倒病史,最近3个月内有无跌倒记录;②不稳定的步态或不平衡的坐姿,步行时是否需要帮助;③接受药物治疗,患者是否使用了引起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④患者有无肢体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⑤精神状态,认知行为受损,如意识混乱、意识恍惚、烦躁不安、焦虑等。根据患者跌倒危险评估量表的危险因素,并给予评分:各项之和0~24分为轻度危险;25~45分为中度危险;≥45分为高度危险。 2一般护理措施:①将呼叫器放在患者随手可及之处,并向患者示范其用法;②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患者随手可得的距离内;③尽量调低病床的高度,对可以活动的病床固定好床脚刹车;④加强巡视,及时给予患者帮助;⑤在马桶附近装上扶手;⑥病室地板保持干燥,安置床旁灯;

预防跌倒的护理措施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夏秀勤,陈辉,严素梅 安徽省淮南市红十字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安徽淮南232007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对我科2009.1—2011.12月份跌倒病人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住院患者跌倒是多因素累积作用的结果,需要全面、认真、客观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真正做到防跌,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关键词】跌倒;危险因素;预防;医疗安全 跌倒是指不能控制地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的平面上【1】。跌倒是住院老年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可以导致身体的严重损伤,鉴于神经内科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是医院跌倒的高危人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提高,对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跌倒患者(见表1)及原因进行收集分析(见表2) 1.2方法通过科室定期对跌倒事件的登记上报,详细记录跌倒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及导致的后果,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1疾病因素疾病因素是非常重要因素,神经内科常见的跌倒疾病很多,脑梗塞、痴呆、帕金森,小脑疾病,外周神经病,脊椎病等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低下、反应迟钝、肌力下降。 2.2药物因素脱水药、降压药、镇静药、精神性药物等,主要通过影响认知功能、平衡能力、椎体外系稳定性等引起患者头晕、反应迟钝和体位性低血压,增加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 2.3生物力学因素 在生物力学方面,因为老年人存在骨骼肌系统功能下降,下肢肌肉力量下降,而导致肌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跌倒护理事件 针对高风险病人的护理,严格执行高风险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工作流程,加强高风险病人安全管理措施,是呼吸内科全体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2016年3月发生一例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病人李世均男性、78岁,无陪护。在2016年3月7日17时30分发生跌倒事件,病人坐椅上头昏跌倒,责任(值班)护士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理,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及值班医生,询问病员情况并检查生命体征,医生查体后立即安排头部CT检查和足踝X光检查,检查示足踝骨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转骨科继续治疗。 针对此次事件科室召开全科护士会,讨论分析原因,减少类似跌倒事件的发生。 二、处理流程 二、跌倒原因分析

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缺乏持续性 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的因素。 1、病人及家属方面: ? 患者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 ? 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 ? 家属看护不足,非24小时的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 ? 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 护士宣教不到位; ? 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 ? 对预防跌倒的知识缺乏。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 ? 缺乏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 ? 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不足且缺乏持续性; ? 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4、医护环境方面: ?防滑地面考虑不足; ?无防跌倒警示标识; ?配套设施不合理。 三、跌倒整改措施 依据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从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研究解决与应对措施。 1、病人及家属方面: ?针对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的患者,加强; ?对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预防的宣教,提高危险性认识; ?高危病人24小时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 ?护士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宣教;

瘫痪老人护理

护理经验培养守则 注意事项: (1)定时变换体位,防止褥疮;保持功能体位,防止瘫痪肢体畸形。 (2)保持口腔卫生:要帮助病人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防止病从口入。 (3)大小便护理:病人常有排便困难,可让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适当用缓和的泻药、按摩腹部等使之定时排便。对于尿失禁的病人,可以训练其按时排尿,建立条件反射;对于尿潴留病人,若腹部热敷或针灸无效,可以保留导尿,但要尽量缩短导尿时间,并预防尿路感染。 一、怎样预防和护理褥疮? 病人常有肢体瘫痪,不能自己翻身改变体位,身体局部受到压迫,加上瘫痪肢体的皮肤营养功能下降,最容易发生褥疮。褥疮又叫压迫性溃疡,早期可见皮肤局部出现红肿和水泡,以后变成紫红色并开始破溃,破溃初期疮面鲜红有渗出液,然后疮面加深,颜色变暗发黑。好发于胸背、臀部、髋关节、足跟和外踝等受体重压迫处。对于褥疮,预防最为重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定时为病人翻身、按摩,至少2小时1次在翻身时座适当叩击背部,鼓励咳痰,以防坠积性肺炎。 (2)在褥疮的好发部位加用软垫、气圈、海绵垫等。 (3)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有大小便失禁和呕吐物时,及时擦洗干净。不可让病人直接睡在橡胶垫上。 (4)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被褥湿了要随时更换。对于大小便失禁的病人,不可贪图方便将便盆一直放在病人身下。有感觉障碍的病人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5)饮食中加强营养,保证蛋白质的供应,增加病人皮肤的抵抗力。 (6)对于已发生的褥疮,要保持创面干燥,涂用消炎生肌的药膏,并采用物理疗法等。 总之,做好褥疮的预防工作,就是要做到勤翻身,翻身时注意检查皮肤、衣服、被单是否平整干燥;受压皮肤发红时,要用手掌揉擦,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共4篇)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共4篇)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共4篇) 第1篇跌倒的整改措施跌倒的整改措施篇1跌倒预防措施跌 倒预防措施.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跌倒预防措施 一.环境保护措施 1.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 2.地板干净.不潮湿。 3.危险环境有警示标识。 4.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 二.有高危跌倒/坠床患者的标识。 三.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 四.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 五.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位置。六.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 长短不合适的裤子,鞋底应防滑。七.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八.当患者头晕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九.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 定时进行巡视,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 一.必要时使用合适的身体约束,以使跌倒/坠床的可能减至 最小。 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高危性跌倒/坠床病人(评分4分)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 由责任护士评估记录一次;以后常规每周评估记录一次。

2.病情改变(如意识.肢体活动改变)由责任护士即刻重新评估。 3.评估4分,列为护理问题高危性伤害/跌倒,做好健康,交待防跌倒/坠床注意事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体现,病床边挂标识牌,做好交接班。 4.首次评分4分,报告科室护士长,护士长进行复评并签名,指导护士加强病人管理,定期巡视病人,了解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5.请病人或家属在预防病人跌倒/坠床告知书上签名,要求同住院须知签名。 6.发生跌倒/坠床的处理科室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按伤情逐级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科主任;24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夜间报告值班护士长,白天报告护理部,并检查指导处理。护理部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7.患者转科时将评分表随病历一同转交至对方科室并进行当面交接班。 8.患者出院.死亡后,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及告知书放入病历存档。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 1.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坠床1分 2.意识障碍(意识丧失,癫痫史,意识混乱,无方向感)1分 3.视力障碍1分

瘫痪病人护理常规

瘫痪的护理 人体运动功能受限(过少或消失)称为瘫痪。运动功能的执行是由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部分组成。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所引起的随意运动功能障碍,分别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一)病因:由感染、脑血管病变、肿瘤、外伤、中毒、脑先天畸型及寄生虫病均可引致。 (二)瘫痪性质:中枢性瘫痪无肌萎缩、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周围性瘫痪有明显肌萎缩、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 (三)病变部位 1.内囊病变表现为一侧上下肢瘫痪,称为偏瘫。 2.一侧脑干病变,是一侧颅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对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称为交叉瘫。 3.脊髓横贯性损伤表现双下肢瘫痪,称截瘫。颈段脊髓横贯性损伤,是双侧上下肢均瘫痪称四肢瘫。 4.肌肉病变,是单肌或一组肌肉瘫痪,称肌肉性瘫痪。 (四)伴随症状:语言障碍、褥疮、大小便失禁、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吞咽障碍、窒息、悲观情绪。 (五)瘫痪程度 0级——完全瘫痪 1级——可看到肌肉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不能抬起。 3级——肢体可脱离床面,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够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弱。 5级——正常肌力。 (六)护理措施

1.病房安静、整洁、舒适、应有良好的服务。 2.家属应给予同情和理解,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支持治疗及功能锻炼。 3.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程度,向病人提供生活支持,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用健侧肢体取物、洗漱、移动身体等。 4.对卧床病人要保持床褥清洁、干燥,患侧肢体应放置功能位置,对突出容易受压部位用气垫或气圈保护;截瘫患者应卧于有活动开孔(放置便器)的木板床,以免腰骶部皮肤被便器磨伤。 5.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并注意保暖,鼓励患者多咳嗽,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时吸出气管内不易咳出的分泌物。进食应该缓慢、防止呛入气管,吞咽困难时用鼻饲。 6.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吸入性肺炎。 7.排尿困难的患者可按摩膀胱以助排尿,训练病人自主解小便。便秘者应添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天应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8.与家属及患者讨论制订功能锻炼计划,强调合理、适度、循序渐进、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的原则。护士在指导偏瘫患者穿、脱衣服时应先穿患侧,并先脱健侧,应穿宽松开身衣服,必要时可用搭扣。 9.急性期后(约发病1周左右)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运动及按摩;出现自主运动后,鼓励患者以自主运动为主,辅以被动运动;患肢肌肉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应及时协助患者离床行走,逐步锻炼直到恢复运动功能。当自主运动恢复后,尽早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预防跌倒坠床护理措施

预防跌倒和坠床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和周围环境安全,无杂物,地面干燥避免湿滑。 2.(告知)下床活动的动作宜缓慢,先在床边坐5-10分钟,无头晕等不适时再下 床活动,以防体位至低血压的发生。 3.行动不便偏瘫者需在亲人看护下下床活动。 4.避免穿着过于宽大的衣褥,协助患者穿着合适的衣物。 5.(告知)床栏拉起时,如需下床请先告知医护人员将床栏放下,切勿翻越床栏。 6.(告知)当有需要而亲属不在旁时请呼叫护理人员协助。 7.患者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时,应与保护性的约束并安全使用床栏,反应迟钝者应 加强探视,晚夜间加强看护,安全使用床栏。 8.病房内保持光线充足,晚夜间应避免走道灯过暗。 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预防褥疮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原因,要求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治、勤更换,交接时要严格细致的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 一、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1.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卧位。翻身间隔时间应根据病情及局部受压情况 而定,一般二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一小时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卡,协助病人翻身时应将病人身体抬起,再挪动位置避免拖拉推动的动作以防擦伤皮肤。 2.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可在身体空隙放置软枕海绵垫,需要时可垫 气圈、海绵垫褥、气垫褥等。 3.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病人、衬垫应平整、松软适度、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 肤颜色改变的情况,听取病人反应适当调节。 二、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 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病人应及时擦洗干净,床铺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褥污染需及时更换。 2. 不可使用破碎的便盆以免擦伤皮肤。 三、增进局部血液循环 对易发生褥疮的病人,需要检查,用温水擦洗,擦背或用温热毛巾行局部按摩。四、增进病人营养 病情评估时给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进机体抵抗力及组织修补能力。

院内预防患者跌倒的护理措施

院内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 护士应履行告知义务,在判断患者处于跌倒的高危险状态时,应将患者情况及预防措施及时向家属说明,必要时可依靠家属协助。外出时一定要有人陪同,遇有危险时及时提醒,以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 (一)注意环境因素所致的跌倒、坠床 在医院环境设置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存在跌倒、坠床潜在危险的环境地方设立警示牌或标语; 2、呼叫器设置在合适位置,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随手可得的距离内; 3、将床的高度降到最低,应加床档并固定; 4、配备的夜间照明灯应使患者起床时能看清周围环境; 5、注意走廊的障碍物及地面是否有水;走廊应设置扶手,厕所应保持地面干燥,同时,让患者穿稳定性好且防滑的鞋子,避免滑倒。(二)了解患者晕厥、跌倒史 1、对65岁以上老年患者应询问有无晕厥史、跌倒史,帮助患者分析引起跌倒的原因及前驱症状,掌握发病规律; 2、当患者有不适感觉或护士观察到患者有异常变化,立即搀扶到床上作进一步处理; 3、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而引起的跌倒。 4、把握排尿习惯,对不能忍耐大小便、有尿意就焦急、排尿频

繁的患者应协助就寝前先上厕所或床上排便。上厕所最好用坐便器,晚上床旁使用小便器。 (三)加强脑血管后遗症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护理 1、对患脑血管后遗症等其他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在医师的协助下,评估其步态及平衡能力,进行必要的功能训练。 2、避免患者单独行走; 3、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上厕所、洗澡等都要随时有人照顾; 4、对视力和听力下降的老年患者外出一定要有人陪同。(四)加强对服用镇静类药物病人的评估及护理 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在未清醒时不要下床活动。尤其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用药后的反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五)加强健康教育 1、当确定患者为跌倒的高危患者后,护士根据患者情况,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使其明白患者的状态及需要配合的内容; 2、讲解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 3、从防范意识上和措施上都有明确的认识和技能,从根本上加以预防。 4、如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约束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以取得合作与理解。

标准化病人(SP)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标准化病人的研究现状分析 一、概念与历史 (一)标准化病人的概念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或病人指导者(Patient Instructor),是指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备表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由于经过专业的培训,这些人能够准确地模仿相应病例的症状,包括走路姿势、身体动作、疼痛的程度、面部表情、病史病状等。学生根据“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询问病史、判断病情,作出正确的诊断。标准化病人可以给操作者进行评分和对操作技巧进行反馈,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三种功能。 (二)标准化病人的起源与发展 1963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病学家Howard Barrow以教学为目的,开发了“模拟病人”;1968年,衣阿华大学的Robert Kretzschoman博士开发了第一个“妇产科教学合作者”。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开始进行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应用,现在发达国家已较成熟,而且在加拿大、美国及日本等国已在医师执照考试中使用。1970年代中期,邓迪大学的Ron Harden开发并第一次实现了标准化病人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能力考试中的应用。1970年代后期,亚利桑那大学儿科医师Paula Stillman开发了“亚利桑那临床等级量表”,以评估学生的表现。1975年M.R,Harden开发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简称OSCE)这一全新的考试方法,要求考生参加多个站点的考试,在每一个程序站点中,要求学生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或完成其他任务,标准化病人的出现很好地避免了真正病人的种种不便,增强了其实际操作性。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标准化病人作为教学媒介进入医学教学领域,在美、日、德、法等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应用。1994年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80%的北美医学院校都在使用标准化病人以达到特定教育目标,如培养问诊、体检和沟通技能等,而标准化病人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教学”和“评价”两方面。尤其是在考核方面,自Barrows培养了第一例神经科标准化病人以来,标准化病人作为临床技能教学与考核的先进手段逐渐全球医学院校所认可、推广和普及,标准化病人的出现已为医学模拟考核与评估带来了新的起点。 1999年,美国中华医学基金的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提出来《全球医学教育的最低基本要求》,并将“标准化病人”及各种病例纳入考核医学上的方式之一。此后,标准化病人在

瘫痪病人的护理该怎样进行

瘫痪病人的护理该怎样进行 瘫痪病人的护理该怎样进行?瘫痪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该病对患者的危害是很大的,很多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的家庭也带来了比较沉重的治疗负担,对患者的危害是很大的。患者在生活上不能照顾自己,就要患者还有亲人细心的做好瘫痪的护理。下面来听听创明利关于瘫痪的护理的讲解。 专家告诉你瘫痪病人的护理该怎样进行: 瘫痪病人怎样洗脸、洗手和刷牙用脸盆或洗手池盛水,健手拿毛巾洗脸,洗毕将毛巾套在水龙头上,拧干毛巾后擦脸。洗健手时,在水池上放一块木板,毛巾铺上面,涂上香皂,来回擦洗。如果患手有些功能,用患手执牙刷,健手挤牙膏,再用健手刷牙。如果患手功能丧失,可以将牙刷摆在水杯上涂牙膏,再用健手刷牙,或用电动牙刷。选择什么样的衣服好衣裤的面料最好是纯棉制品,透气舒适。衣服最好是前开襟,裤子用松紧带,不能用皮带。鞋最好是呢绒扣旅游鞋,鞋底为橡胶材料,防滑。病人不能穿拖鞋,因拖鞋不跟脚,容易摔倒。 瘫痪病人怎样穿脱衣服套头衫穿法:病人坐着,将衣服平铺双膝上,衣服正面朝下,衣襟靠近身体,领口在膝部。病人用健手抓住衣襟,患侧上肢先从袖口穿出,健侧上肢穿过袖口后,把两侧袖口拉到肘部以上,健手抓住衣服后身,颈部前屈,领口自头部穿过再用健手

拉平衣服。如果病人患侧上肢功能较好,应该做双手配合动作,多利用患手,对其功能恢复有益。前开身衣服穿法:病人坐着,衣服平铺双膝,健手抓住衣领及肩部,患侧上肢先从袖口穿出,健手沿衣领把衣服从身体背后绕过去,健侧上肢从袖口穿过,健手把衣服整平,系纽扣或拉拉链。瘫痪病前开衫脱法:首先把患侧衣服的肩部褪到肘部以下,再从肩部脱下健侧衣服,最后从肘部脱下衣服。瘫痪病人怎样自己洗澡浴室地面要使用防滑材料,病人洗澡的拖鞋要防滑。病人最好采用淋浴方式,方便安全只要在喷头下放把椅子,病人就可坐下淋浴。家属为病人准备一把长柄软毛刷子,以便病人利用健手持刷,清洗自己背部、腿部。洗毕,健手可将浴巾套在水龙头上绞干,擦身。瘫痪病人怎样自己上厕所,病人驱动轮椅直奔坐便器,拉住手刹,健手把住轮椅扶手,以健侧下肢为中心旋转身体,坐在便器上。立位平衡差的病人,需要家属辅助穿脱裤子。由于瘫痪病人存在肢体运动障碍,运动功能差,他们做以下动作时容易摔倒:从坐位上站起来时,从床向轮椅转移时,从轮椅向床、坐便器转移时,步行中精神过度紧张、绊脚、摇晃时,过障碍物、迈沟、上下楼梯和下坡时,洗澡、穿脱下身衣服时。预防方法是,让病人确认这些动作的安全性,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指导,及时改进动作的技巧。 微保姆大小便护理器广泛用于医院、敬老院、康复中心、养老护理院以及家庭等场所,该机配置专用床垫,既可在护理床上使用,也可在普通床上使用。填补了卫生护理产品的空白,实现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较,更省力、省心、省钱,既减轻了他

防范患者跌倒工作手册内容

坪山新区人民医院 跌倒预防报告处理制度 (2012年修订) ▲指引:本制度结合我院情况有修订。 一、跌倒预防制度 1、跌倒风险评估 所有患者入院或转入时,均应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对于65岁以上、意识不清、运动障碍、视力障碍、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等有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启用《跌倒护理单》(见《临床护理文书规范》)。跌倒风险使用《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风险评估。 ▲指引:①所有患者入院或转入时,必须按照《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风险评估,将评分结果记入首次护理评估中。 ②护理部根据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的《跌倒护理单》,制定了我院《跌倒评估及 护理工作指引单》。 ③护理组长或护士长应通过查房评估审核管床护士对跌倒评估及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并记录在护理 记录单上。 (1)对跌倒风险评估总分≥45分的高危患者,首次评估后每天评估一次,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总分≤24分或住院期间未发生跌倒事件者,暂不需要持续评估;其他患者视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发生跌倒事件,应重新评估并记录。 (2)入院时对所有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知识教育,做好防范措施预防跌倒发生。 ▲指引:①各科室均要在患者入院时,进行防跌倒宣教。 ②科室必须有预防跌倒知识宣教内容。 ③对于跌倒风险评估≥24分、≤45分的患者,视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3)对跌倒风险评估总分≥45者,佩戴手腕带进行识别,在患者床头悬挂“防跌倒”警示牌。每日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预防跌倒措施。将患者列入交接班重点,班班交接。 (4)维持病室环境安全 ①保持地面干爽。定时擦拭地面,定时检查床边、洗手盆、厕所及浴室地面保持干爽。用湿拖把拖地时,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破损或不平的地面需要立即维修。 ②保持行人通道通畅。椅子、床、床头柜、物品按规定放置,不要妨碍通道。患者的鞋需整齐放在床边,勿妨碍通道。医疗仪器的电线需卷放好,以免松散垂在地上,绊倒患者。保持足够的照明。厕所、走廊转角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③正确选择家具及保持良好的功能。选用较重及重心较低的家具,减少翻到或翻侧机会。选

瘫痪病人护理

瘫痪病人护理常规 1、执行神经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湿温度。在病人骨突处放置海绵垫,气圈,小棉圈,床边备50%红花酒精或塞肤润等皮肤涂抹剂。并建立翻身记录卡。床边设护栏防止坠床。禁用热水袋暖或热敷,防止烫伤。 3、每2-4小时协助病人翻身1次,做到五勤,并轻拍背部以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有痰液时要鼓励病人咳出,痰液粘稠者行雾化吸入稀释,必要时可吸痰。 4、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使肠胀气及不宜消化的食物。 5、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胸闷毫,闭气,紫绀,胸式呼吸减弱,说明有呼吸肌麻痹征象,应立即给氧,并通知医生,必要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术后执行呼吸肌麻痹,气管切开后常规护理。 6、预防并发症 (1)尿潴留病人给予持续导尿,执行留置尿管护理常规,引流管应每4小时夹放1次,嘱多饮水,必要时骶管电针治疗。 (2)便秘者给予缓泻剂,或给予甘油保留灌肠:大便失禁者可用鞣酸软膏或氧化锌软膏涂擦肛周,防止浸滞。 (3)床尾用护栏足架或扩足板垫,维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垂下足:肢体浮肿者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 病情稳定后,瘫痪肢体要多做被动运动,尽早做主动运动,进行功能

锻炼,可辅助电针,理疗,按摩等康复治疗。 7、密切观察病人皮肤情况,防止皮肤受压,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破溃处应按压疮换药处理。每日行温水擦浴,并及时了更换汗湿的衣服和污染的被服。 8、协助病人翻身。先将病人双手交叉于胸前,两腿屈曲,护士一手伸入病人腰下,一手与次手十字交叉连接将病人臀部移向同侧床缘。护士一手扶腰一手扶肩,轻轻推病人侧向对侧,再将肩部移向床缘,使病人背向护士,用枕头将病人的背部及肢体垫好,保持良好姿位。

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7695265.html, 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韦思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25期 摘要:标准化病人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标准化病人产生的社会背景,探讨了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范围、优点和局限性。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医学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58-02 美国人巴罗斯(Barrows)于1963年首次提出了标准化病人的概念。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简称SP),也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或者病人指导者(patient instructor),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病人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用于医学生及初级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具有被检查者、评估者和指导者三种能力[1]。目前在国内外医学院校中,标准化病人已被广泛应用于 医学生和医生临床能力的教学、评估及职业素养的培育等领域,如美国执业医师考试、香港外科学院住院医师第三阶段考试等[2]。我国自1993年开始,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三校在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协会的援助下,在联合培养了第一批标准化病人之后,标准化病人便被开始运用于医学和护理课堂及临床教育,这种教学和考试方式能有效解决临床病人缺乏的状况,可以增加学生接触病人的机会,并提供标准统一、客观公正的教学和评估,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行为举止和人际沟通技巧[3]。 一、标准化病人产生的社会背景 1.教学资源缺乏。从1997年以来,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 加,而教学医院病床数却增加不多,造成每个学生管的病人数达不到要求,从而导致学生临床能力下降。 2.学生动手机会减少[4]。从1999年《执业医师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医师的执业走向法制化,但该法对医学生没有明确的定位,使得医学生不能合法地进行医疗操作。此外,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其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手术同意书、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和麻醉记录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使得医生的医疗行为更加透明,执业医师为避免因医疗操作造成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医疗操作均由执业医师亲自完成,导致医学生动手机会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有些患者拒绝医学生为其进行医疗操作,这也使得医学生动手机会减少,临床教学质量受到负面影响。

跌倒护理措施

Morse跌倒(坠床)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措施: 1、当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对患者做出评估,评估有无医学上 相关因素,如有医学上相关的危险因素时,应进行有关 预防跌倒(坠床)的评估。 2、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1)、一览表与床头挂“预防跌倒”与“预防坠床”的警示标识。 2)、病历上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或坠床的危险性。 3)、每班评估病人的认知、感觉及活动能力。 4)、向患者交待如需要协助,可使用呼叫器求助,确保患者 可以随手触到呼叫器。 5)、正确选择家具及保持良好的功能:选用较重及重心较低的家具,减少翻倒或侧翻机会。病床高度要适中,床、椅的轮子要固定、床两旁要加床档。如有缺损,及时维 修。 6)、增添必要的设备:尽量使用坐式马桶,在楼梯、浴室易 跌倒处设置扶手,并将扶手调整至适当的高度,定期检 查稳固性。 7)、将环境中危险源移除,室内家具的摆放定位放置,尽量 设置无障碍空间,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置在手能拿及位

置。 8)、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鞋子:购买合脚的鞋子或拖鞋,鞋底要粗糙、防滑、且鞋内不要垫太厚的鞋垫以免影响脚底感受。 9)、给予高危患者安全的辅助器材,如拐杖、助步器及轮椅等。 10、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应遵守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 再行走原则,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造成立位性低血压。 标准防止跌倒(坠床)措施 1、提供足够的灯光,清除病房、床旁及通道障碍。 2、保持病区地面清洁干燥,告知卫生间防滑措施(淋雨时有人陪 伴)。 3、将日常物品放于患者易取处。 4、教会患者使用床头灯及呼叫器,放于可及处。 5、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应遵守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 秒,再行走原则,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造成立位性低血压。 6、专人陪护,患者活动时有人陪伴。 7、穿舒适的衣裤、鞋及拖鞋号码适中,鞋底粗糙、防滑。 高危防止跌倒(坠床)措施 除一般及标准护理措施外,还应包括以下措施: 1、在床尾悬挂跌倒危险标记。

截瘫病人护理常规

截瘫病人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SPO2、神志,评估有无复合伤。 2观察肢体的感觉、运动及反射功能。 3观察呼吸道通畅程度及排痰功能,有无肺部感染等。 4观察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5观察肢体的肌肉有无废用性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 【护理措施】 一、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搬运方法及翻身方法见脊柱骨折护理常规。 三、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宜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 四、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预防褥疮护理: ①入院时检查全身有无褥疮,并作好记录。 ②保持床单整洁,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③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④加强营养,以提高抵抗力。 ⑤保持皮肤清洁。 (2)预防肺部并发症: ①注意保暖,预防着凉。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有意识地进行深呼吸。 ③痰粘稠者可服祛痰药或行超声雾化吸入。 ④高位截瘫患者不能自行咳嗽咳痰时,应立即给予吸痰。 (3)预防泌尿系感染: ①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生理性冲洗。 ②留置尿管者,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视病情进行膀胱冲洗。 ③训练膀胱的反射排尿功能,截瘫早期保持尿管持续开放,当肌张力开始恢复时,反射出现,一般为2~4h开放一次,防止膀胱缩小或过度膨胀,伤后四周可拔除尿管,可行手法按压排尿。 (4)大便失禁、便秘护理: ①大便失禁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②便秘时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及含丰富纤维食物、新鲜水果,给予定时沿结肠走向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予缓泻剂或灌肠。 (5)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①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上肢、下肢的主动活动,如引体向上,徒手操等。 ②用软枕垫双足,使足背伸置于功能位,预防足下垂。 ③对不能活动的下肢需行被动锻炼,给予肌肉按摩,下肢功能康复锻炼等。 五、预防意外损伤,如烫伤、冻伤、坠床等。 六、经常巡视病房,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安慰、鼓励病人,增强其站胜疾病的信心,与家属交谈,给病人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加强营养,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如蛋、蔬菜、水果、鱼、肉等。2预防并发症。 3康复训练,利用辅助工具进食,可在他人协作下完成,康复器械的使用{轮椅、拐杖}

防跌倒的护理措施

防跌倒的护理措施 一:跌倒的原因分析 1疾病因素疾病因素是非常重要因素,神经内科常见的跌倒疾病很多,脑梗塞、痴呆、帕金森,小脑疾病,外周神经病,脊椎病等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低下、反应迟钝、肌力下降。 2药物因素脱水药、降压药、镇静药、精神性药物等,主要通过影响认知功能、平衡能力、椎体外系稳定性等引起患者头晕、反应迟钝和体位性低血压,增加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 3生物力学因素 在生物力学方面,因为老年人存在骨骼肌系统功能下降,下肢肌肉力量下降,而导致肌肉、关节功能减弱,移动功能下降,所以老年人因不太不稳、下肢乏力跌倒占总跌倒人数的 比例较大。 4心理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期较长,初病患者常急于康复,自行增加锻炼强度,易致体力消耗过度,体力不支,增加跌倒危险。对个性好强、固执、独立性较强的患者容易忽视跌倒的危险,另外相关知识较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常因高估自己的行动能力而导致跌倒。17例跌倒患者中就有高达7例因为强行锻炼跌倒,占41.18%的比例。 5环境因素患者不熟悉住院环境,硬件设施不合格,如不必要的台阶、病房走廊过道设施不到位、病人易滑的拖鞋、潮湿的地面等均易引起老年患者跌倒。 6组织对安全文化的认知 意识指导行为,安全的护理意识是实施安全护理的基础。具有积极安全文化的组织是在彼此信任基础上的交流、对安全重要性的共识以及对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效果的信心为特征 。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允许范围范围以外的医疗不安全因素或称医疗安全隐患示客观存在的,对此,其我们既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认真分析其存在的复杂原因。 。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医务人员过度疲劳,工作压力过大;临床医护人力不足;医务人员缺乏危机感,对患者缺乏安全意识,沟通不足;团队合作精神不足等等。改变安全文化最重要的是改变陈旧的医疗理念:如出错后指责个别员工、不去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隐瞒事情的经过等。 2.7 陪护因素独生子女一代的出现,人口老龄化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临床常见老人无陪护、老人陪老人的现象或者请来的陪护不能胜任护理工作,给护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二:建立跌倒应急预案 为了将跌倒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低,医院组织学习了跌倒应急预案,即工作中发现患者跌倒,护士应第一时间赶到患者身边,检查受伤情况,设法通知医生。确定没有受伤,护送患者回病房,安慰患者及家属;若患者受伤,出现局部疼痛不适,立即在医生指导下接受相关检查,及时给患者和家属心理护理。 三:护理措施 防止跌倒的护理措施 1、护士需评估病人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大于65岁,无人照顾的年老体弱患者,曾有跌倒病史、意识障碍、视力模糊、虚弱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此类病人需加强巡视。 2、对有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年老体弱、偏瘫患者加用床栏,必要时实施约束带保护性约束或留家人陪护,以保证患者安全,并列入交班内容。 2、指导床上使用便器和患者渐进下床活动方法。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3、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

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2篇【最新】

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 1原因分析 1.1患者自身原因包括其年龄、认知行为、心理因素、自理能力、视力障碍等等。 1.2生理因素①年龄原因,这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②患者病情:如中风后遗留肢体偏瘫或对侧肢体偏瘫造成翻身不便面导致。 1.3外在环境这方面主要是医院自身的原因,如地板太花、照明条件太差、人员密集等等。 1.4不要预知的因素由于患者本身的植物神经不稳定、体位骤然改变、排便屏气、或迷走神经反射、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等面引起晕厥跌倒。2护理评估 通过患者的年龄、慢性疾病史、生活能力、特殊疾病、相关疾病等进行进行评估,属于高危患者,评分≥3分,需要在护理风险知情同意书是家属签字,床旁标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3预防措施 3.1将医院各方面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让他们引起重视,

避免意外跌倒、坠床情况发生。对特殊患者,如:使用镇静、降压、抗精神等药物的患者除告知这些注意事项外,还应告知使用药物注意事项和后遗症等。 3.2对存在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必要时要有专人守护。 3.3对极度躁动患者可采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注意动作轻柔,并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3.4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忙。 3.5告诉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不要活动,应及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采取必要的措施。 3.6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3.7加强防范意识预防是避免危险情况发生的重要前提,因此,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加强防范意识是关键,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不慎发生了危险情况,应及时采取。

防范患者坠床与跌倒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坠床与跌倒管理制度 1.每位高危患者在入院由注册护士完成坠床.跌倒的危险因素评估,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2.凡发生病人坠床与跌倒事件,无论有无后果均应填写“患者跌倒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3 .坠床与跌倒评估要求:首次评估患者跌倒风险总分》 4 分评估1次/周,待病情稳定,总分V 4分,不在评估;病情变化随时评估.接受特殊治疗或特殊用药评估 2 次/周;病情稳定或转出时评估1 次。 4.防范坠床与跌倒的安全措施 ⑴做好护理体检,对新病人或转科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对病人有一项或多项障碍及年龄大于65岁或V 10岁,有头昏史,服用特殊药物(降压药.利尿剂等)的病人应列入交班,重点巡视,预防跌倒。 ⑵对病人和家属进行防坠床、跌倒安全教育,病人和家属在入院须知上签名。 ⑶定期检查护理用具,确保功能完好。 ⑷病人视觉障碍、意识改变、术后麻醉未醒,小儿和活动不方便的老年人以及危重病人常规使用床栏,酌情请家属陪护。 ⑸凡系跌倒高危患者床边挂防跌倒标识;设床栏,病人床 边设可及呼叫铃及必需物品

⑹提供安全就医环境,保持病房通道和病房走廊无障碍物有充足的光线,清扫地面时在旁设醒目的防滑标志;有台阶地面用醒目颜色标志。 防坠床与跌倒的监控要求 1.凡评估分值为高危险者由科室护士长监控,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在评估表单上确认签字。 2.若已发生跌倒事件,科室认真分析、整改,科内质控员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并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护理部不定期对全院防坠床与跌倒安全措施进行抽查,定期与不定期对发生跌倒的案例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患者跌伤与伤情认定报告制度 1.值班护士一旦发现患者跌伤,应及时启动跌伤护理应急 预案,处置好患者,降低负面影响。 2.通知值班医师,并协助进行伤情评估认定,完善相关检查及记录。 3.根据伤情及时采取治疗护理措施,并安抚患者及家属。 4.科室按规定填写患者跌伤报告表应在24 小时内上报护 理部,上报程序如下: 值班人员T科室护士长T护理部T主管副院长或院 长 5.护理部视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指导制定护理措施。 6.发生患者跌伤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 重给予严肃处置,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跌倒风险护理指引

跌倒风险护理指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跌倒风险护理指引 一、概述 跌倒是指个体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据有关文献报道,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占医院不良事件的38%,跌倒不仅威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增加经济负担,还可能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跌倒是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之一,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中,每年约1/3的人有1次以上的跌倒史,95%髋关节骨折的患者都是因跌倒引起。所以预防住院患者发生跌倒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对住院患者做好跌倒风险评估,启动防跌倒干预措施。 二、护理目标 1、护士掌握跌倒风险评估的相关程序、方法、预防患者跌倒。 2、降低跌倒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3、当病区出现患者跌倒危险时,护士应急处理措施正确。 三、跌倒风险评估 患者入院24小时内,责任护士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评分≥24分即对患者实施防跌倒干预措施。 评估项目:患者曾经跌倒25分;超过一个医学诊断15分;使用助行器具:如拐杖/手杖15分,四脚叉15分,依扶家具30分;静脉输液20分;步态软弱及不稳定10分,步态失调及不平衡20分;精神状态:忘记自己的限制15分。

(1)评估时机:患者入院时评估:得分≥24分至少每天评估一次;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者口服了会导致跌倒的药物时需评估;患者转到其它科室时;跌倒后评估。 (2)评分说明:得分<24分为轻度危险;25-44分为中度危险;>45分为高度危险。 四、防跌倒常规护理措施 1、床头悬挂“防跌倒/防坠床警示标识。 2、向患者/家属/陪护介绍并使环境及安全设施。 3、指导患者/家属/陪护正确使用呼叫铃,并将呼叫铃置于床头,告知其寻求协助的方法。 4、患者日常所需物品放置于伸手可及之处。 5、对年龄较大、活动能力较差的患者,应加用床栏、加强巡视,协助入厕、穿衣等生活护理,活动时护士应在旁边指导、协助,以防意外。 6、教育患者/家属/陪护预防跌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引起他们的重视,自觉配合。 7、留陪护一人,夜间将陪人床紧靠患者床边放置。 8、告知患者有护士/家属/陪护协助下方可下床活动。 9、指导患者应坐着穿脱衣裤、鞋袜,下床前,确认已穿好合身衣物,勿穿滑底鞋。 10、指导患者改变体位应遵守“三部曲“:即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夜间,防范体位性低血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