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实现了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教育环境、办学理念、课程结构、教学改革、资源建设、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教育个性和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当前的课程改革开始关注学科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推动我校语文教育的改革,推进我校语文学科的建设,提升我校语文教育的水平,彰显我校的优势和特色,促进语文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高,特制定我校高中语文学科未来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方针,以国家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文件为依据,以新教材的使用为契机,以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和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校内外有效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努力使我校语文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课程理念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生存语文、生活语文、生命语文构成了语文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核,而语文学习的生态环境又影响着生存语文、生活语文、生命语文,关系着语文学习与教育质量。

生存语文:掌握语文本领,实现课程目标

语文课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学习、工作的工具,也是生存的工具。

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口语交际,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归根结底,就是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学会生存的语文本领。学生凭借这些语文本领,就能安身立命,谋求发展,自由地栖居,诗意地生活。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空前增长,迅速传递信息,准确地进行交流,均需有较强的听说能力,故而,听说能力的训练十分必要,这也是“生存语文”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并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话说话”要求改为“口语交际”,又在目标中第一次明确地将“口语交际”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及“综合性学习”等同并列为阶段目标的五大方面;各地的语文教材也都单独辟出“口语交际”单元,可见对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文能力的重新定位与审视。

生活语文:把语文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突出了语文学科与生活紧密关联的特点。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陶行知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就语文教育而言,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有“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的观点,吕淑湘和张志公则分别认为“到处可以学语文”、“课内与课外三七开”,这些思想都与这句话的意思不谋而合:把语文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把语文融入生活,就是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要从生活入手,找到文本与生活的契合点,打通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让生活走进语文,就是在运用语文的时候,以为生活服务为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应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

景之中,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欲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生命语文:体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重要学科,肩负着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构建人的生活方式、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重要责任。

语文教学要站在关注人的生命的高度,唤醒学生生命之意识,引导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好、领悟生命之艰辛、探求生命之意义、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最终实现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唤醒学生生命之意识,就是让学生感知生命的顽强、尊严和伟大,进而培养学生珍视生命

生态语文:改善语文环境,推动语文发展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之移用于语文教育领域,就形成了“生态语文”这一重要命题。它揭示的是生命个体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生命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首先应建立在使语文成为生存语文、生活语文和生命语文的基础之上,因而生存语文、生活语文、生命语文构成了语文教育生态系统之内核;而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表现在生命体、环境、关系、发展四个关键词上,将之联结起来,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语文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生命的人。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育类似于农业,而不是工业”,农业生产先得选种,种子是有机休,有内在的生命力,从下种、出苗到成长、成熟,都要求它自身主动地生根,从根须中吸取养分,外力只能是精心培育、悉心照管,却不能拔苗助长。因而后来叶圣陶先生说:“如果把他们当作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成一色一样的成品,那是肯定要失败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类似于农业生产,这里本身就包含着一个重要的生态学观念。

“环境”影响着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的生态环境包括母语环境(汉语言的大环境对儿童学习母语有直接影响)、生活环境(“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规范环境(在规范环境的强势影响下纠正用字用语不规范的现象)、学校环境(校长的讲演、老师的授课、校内的通告与广播等)。环境又是动态的、会变化的(产生新的词汇和新的表达方式等),因而语文教育研究也必须随之不断更新,不断拓展新的领域。

三、现状基础

目前,我校高中有52个教学班级,31名专职语文教师,100%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9人具有硕士学位,具备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14人,特级教师2人。我们的团队里的大多是成熟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科研力量强。

第八次课改为我校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明确了行动的纲领和奋斗的方向,学校倡导的“为终身发展奠基,为和谐社会育才”的教育理念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以新的思想,特别是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丰富普通高中学生文化需求的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等课题的实施,为我们对语文教学改革策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们也曾在主体性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

但不容回避的是,中学语文的现状却是无视生态环境,致使语文陷于一个岌岌可危的生态困境。它所面临的是西语霸权、信息污染、强势学科的冲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表现”发生了阻挡,使语文举步维艰。语文内部生态的维系、调整尚待时日:教师的引领、学生的参与、内容的选择、环境的契合。寻求走出困境之路,我们要观乎外,更应求诸内,对语文教育内部生态的维系、平衡和优化,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