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家校合作案例4篇(一)

班主任家校合作案例4篇(一)
班主任家校合作案例4篇(一)

班主任家校合作案例4篇(一)

班主任家校合作案例第1篇

汽修专业一名学生因为吸烟问题多次被班主任和学生管理部门发现,前两天又被班主任发现,并且身上有烟味手指上有烟渍。班主任无奈之下把家长请来,要求家长把这名学生带回家反省

老师:“您的孩子吸烟了,被领导抓住了,要求领回家反省。”家长:“抽烟就领回

家呀,?会让街坊们笑话,再说我们两口子在外打工,只有奶奶爷爷在家里,老人管不了。老师:“没办法。让领导抓住了,我说了不算。” 家长:“值当的吗,抽烟

了就领回家呀,哪个领导说的,我去找他?”(老师被家长的不以为然的态度,非

常生气)老师:“学校里有规定,你愿去找就找,我也没办法。”家长:“你给我说,我去找哪一个领导?”老师:“问你的孩子去,谁抓住的她,他自己知道。只要领导

准许,我就不管了”老师扭过头去,一会家长气呼呼的甩门而去,找领导。

找领导有一下几种结果:

第一,领导准许这名学生可以不回家反省,而是采取其他的处理方式。这样班主任也没有办法,因为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领导的指示必须要服从。但是下一步这名学生在出现这种情况,办主任发现以后,会直接把这名学生领导学校领导那里,你看着办吧,反正我说了不算,出了事我也不管。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班主任对学习下领导的反感。

第二,领导支持班主任的决定。要求家长把学生领回去,等候学校处理。家长会非常不情愿地把学生领走。回家反省等候处理。如果是这样,家长做出让步,这件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能够急需处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工作配合和心理支持。这是班主任最愿意的结果

第三,家长甩手不管了。还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家长没有把孩子领走,而是气呼呼的甩手不管,把学校老师和违纪的学生晾在了哪里,孩子还在学校里,家长不接老师的电话,这样的话这个事情就陷入了僵局。学校一方特别是班主任就会骑虎难下。同时教师的心理压力还会增加,因为学生仍然在学校里,学生出了事情还得班主任和老师负责。这是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对于以上行这种情况我给大家提供一下建议,供参考:

一、老师与家长的交流过于直接,容易引起家长的心里抵触,要首先表现出对学

生的关心,如此防止教师与家长的心理冲突

二、明确老师是在给家长教育孩子,老师给家长服务,让家长做决定,把球传给

家长

三、家长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会向老师咨询办法,这时候老师才可以把学校的

处理意见说给家长。

四、最终的决定权交给家长。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我们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管理

的权限在减少。如果学生和家长不矛盾激化,拒绝合作,老师还真是没有办法。

班主任家校合作案例第2篇

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是永恒的话题,它是指将学校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使教育目标一致、方法互动、内容补充,从而让学生各方面得到健康成长,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教师经常与家长沟通,定期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状况,会更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教育。在此,我就身边学生的一个案例,来探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来达到相辅相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

我在县城一所小学任教。这里的学生多数是进城务工子女,父母忙于生计,每天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子女,家中虽有老人在家照顾,但由于年老体迈,只能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至于学习,也是有心无力。孩子长期缺少关爱,,缺乏管教。个别听话、自觉的孩子,学习还基本跟得上;但要是任性、懒隋的孩子,学习也就一塌糊涂了。小李同学就是我教育过的学生中,比较难搞的一个。

小李同学是个五年级的学生。他父亲长年在广州打工,家里就剩下他和妈妈,妈妈在家附近的工厂上班,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7、8点才下班,根本没有办法很

好的照顾他,年迈的爷爷奶奶有则在老家,小李严重缺少关爱,缺乏管教。但他生性好动,整天游手好闲,在学校要么睡大觉,要么打架。成绩差不说,还跟了一帮社会小青年经常出入网吧,甚至整夜不回家。妈妈拿他没办法,老师说起他也头疼。

刚升上五年级时,作为他班主任的我,很快就领教了他的“厉害”。记得有一天早上

8点,我发现他没来上学,打电话到他家,妈妈说他昨天晚上就没有回家,她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她现在就再去找找看。当时我就在想:“管他呢,反正我已

经报告他家里了,就算有什么事,也赖不到学校或老师的头上。”可转眼又想:“不

行呀,他妈妈已经管不了他了,如果老师也不严加管治的话,今天他去上网,明天也许做更加离谱的事情。”

于是,我马上将这事报告了学校,然后和几个领导一起到附近的网吧逐一寻找。终于找到了满眼通红却网瘾十足的他,我们把他“请”回了学校。学校领导依然狠狠地

批评了他,再送他回到教室。而我深知他是“批评接受,思想照旧”的人。所以,我

打通了他父亲的电话,叙述了事情的严重性。幸好他父亲的认识还是好的,很快他的父亲辞去了广州的工作回来了。此后,针对小李的问题,我多次与他父亲联系,建立了联系表,我们针对孩子的问题经过了多次交流商讨,这期间既有失败也有成功,孩子良好的观念和信念尚未完全形成,且极不稳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迁和教育的作用不断变化。通过这段时间的矫正,小李的情况也有了微妙的变化。在父亲的管束下,他晚上能准时体息,上学也就不迟到,课堂上也不睡觉了。在一次年级趣味运动会上,我班获得了第一名,全班同学都欢呼雀跃,就连小李也不例外,要知道他以前对班集体的事是毫不关心的。我捕捉到这点后,马上找到小李对他说:“你看,我们作为班中的一员,能为班集体争光是件多么荣耀的事,再有,班里取

得了荣誉,我们也感到骄傲呀,对吧?相反,如果班里的某个成员做了坏事,那就

等于损坏了集体的荣誉,同学们又会怎么看呢?”一番话过后,小李红着脸,低着

头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以前做了很多损坏班集体的事,又让家人和老师担心,我以后再也不会了。”这是良好的开端,我在心里窃喜。随后,我特意安排班

长与小李同桌,一边辅导他学习,一边约束他的行为。很快,他就融入班集体的生活了,成绩也稳步上升。

反思:

由此可见,像小李这类的学生内心是十分孤独的,生活缺少温暧、学习遭遇挫折,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没想过方法的对与错。所以对出现了问题的青少年,教师、家长也不要悲观失望或责怪学生,要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使他们明确学习是主要任务,然后列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废学业,损伤身心健康,上网要钱,而钱不够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友谊,不利身心发育。与此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对于在网络中已经迷路的青少年,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应当理解他们,用心去感受他们,帮助排解心理困扰,想方设法转移他们对网络的依恋,充实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娱乐,而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打球、陪孩子做游戏、锻炼等。同时不要压抑青少年上网的欲望,要使他们有正确的上网态度,在现实中一样能敞开心扉。另外要注意尊重他们的个性,这些青少年大多都聪明、好学、个性强而又任性,他们渴望的是坦城、理解和尊重,有些家长采取严禁方式,不仅与事无补,反而加重逆反心理,甚至酿成离家出走的悲剧。总之,对待问题青少年,关爱和理解是最重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只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

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学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而,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长有效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关系到学校育人环境的全面改善,也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我始终相信,只有家校的合力才会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地发展。

班主任家校合作案例第3篇

【案例】刘文超,男,8岁,家住龙山河南村,是二年级二班的一名学生。该学生

的优点:性格活泼,外向,喜欢与人交流,劳动积极,头脑灵活,成绩优秀,在班

内任劳动委员,在劳动方面做的有板有眼。该学生的缺点: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班上的事似乎都与我无关,什么都不想参加;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总存在逆反心理,与班内其他学生闹矛盾时还经常闹小情绪,前几天甚至出现过因为与学生闹矛盾而放学不坐校车的事。经过调查发现该生与自己的父母交流非常少,在家贪玩,回到家还经常对自己的父母撒谎,例如每天布置的作业,他几乎没有一次正儿八经的完成,但对父母总是说完成的很好。

【该生存在的问题】喜欢学习,但课堂纪律比较差,在上课时影响其他学生;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和学校纪律,在学校课余时间经常小打小闹,甚至惹出一些小事;在家里会对家长说谎。

【应对策略】这样的学生,其实是很普遍的,很多小学生身上都会有不喜欢学习,喜欢玩耍打闹,调皮的缺点;对于向家长撒谎的问题,每个家庭的家庭环境和所受的家庭教育不一样,每个学生的心里的想法也不样。但是对于刘文超这样的学生真的让人很头疼,他学习成绩虽然优秀,但是整天在学校惹事,甚至班主任一节课不在,就会有学生告状,一上午不在,就会跟其他学生打架,一天不在,真的就要“翻天”了。

我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1.先是主动打电话给家长,向家长汇报该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征求一些关于他的

家长的一些建议;及时做好家访,了解学生本人的家庭情况,父母的工作情况,父母的学历情况,平时在家中父母对学生的关注情况;并摸清楚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的管教态度是怎样的?了解得知:该学生家长学历不高,父亲在家做一些电脑方面的业务、维修等;母亲在企业打工,家庭比较富裕。因为是独生子,父母在家对孩子不大怎么管理,可以说有些溺爱,再说他的父母因为工作几乎顾不上,家长对他的管教是很不够的,甚至是放任自由的。通过调查我与该学生的家长之间对该学生的管理意见进行了交流统一,家长对自己的工作非常配合。

2、找班里的班干部和其他学生谈心。了解该学生平时的爱好,平时在班里与学生

的交往情况,了解得知很多学生不喜欢与该生在一起“玩”,因为该生很“厉害”,经

常欺负他们;班干部一致认为该生虽然学习成绩优秀,劳动也很积极,但是因为上课纪律很差,也受到冷落。因为这种情况,我做了好几个学生的工作,分析了该学生的利害,与班干部和学生代表达成协议,我们一定要努力改变刘文超同学的这种不好的习惯。

3.私低下经常找刘文超同学聊天。与该生聊天,亦师亦友,苦口婆心的将好的习惯

告诉他,让他明白老师、父母、同班同学的苦心,也将学习的重要性和在班里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学生的重要性讲给他理解。肯定他的优点:头脑好使,聪明,成绩优秀,热爱劳动,活泼好动等,在此肯定的基础上适当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一点一点的进行改正,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在及时疏导思想和监督之下,该学生在课堂上和在学校里的纪律性逐渐加强了,行为上慢慢变好了。

【效果】该生这方面的问题,在学校老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之下,及时去分析原因,正确去引导,都起到一定的作用,该生在这些方面慢慢体会自己的行为的确与其他同学相比做得不够好,从谈话当中也发现他觉得自己有一定的内疚,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该生的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上的很多缺点都在一一的改变着,到目前为止,课堂纪律已经做的很好,老师在这个基础上让其任副班长作为奖励,上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在该学生身上基本上全部都改掉了,行为表现上的确变得好很多了。

班主任家校合作案例第4篇

“家校合作”,首先是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教育思想“小”与“大”的转变,“传统”与“现代”的转变。

“大”与“小”的观念是指我们对教育的看法,到底是大教育观念还是小教育观念。

以往没有实施“家校合作”,是因为小教育观念在我们的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认

为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

但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应该是一个大教育观念,应该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如果只看到学校教育,或者认为教育就是学校教育,那就是小教育观念,或者说是一个传统教育观念,不是现代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小”与“大”的转变,也就是“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转变。

出现“小教育观念”,客观上有一个体制的原因。

国务院在部委分工中,将家庭教育划归全国妇联主管。

但在实践中,很多中小学已经突破了体制障碍,建立了家长学校,迈出“大教育观

念的一步”。

1996年,全国妇联与当时的国家教委联合颁布第一个家庭教育五年计划,即“九五”计划,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承担起主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主角意识”。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家校合作”实验,更是开创了“现代教育思想的创新探索”。2015年,教育部面向教育系统颁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做出

了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正式列入教育系统工作序列的重要决策,明确“各地教育部

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强化学校家庭教育

工作指导”。

这是彰显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标志性文件。

家校合作不只是加强家庭教育 --培养模式组成内容的转变党的十九大重申了教育

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发展素质教育”。

前者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到2020年教育发展的战略

目标,后者是《教育规划纲要》明确的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

“两个战略”是教育工作者要牢记的使命,方向是实现教育现代化,路径是素质教育

这个全新的育人模式。

当下教育关注什么?一是课程改革,二是培养模式。

课程改革与培养模式,二者实际上是一回事,都是育人的要害问题。

在课程改革上,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收回地方编写权、统一编写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工程,历时5年,于2017年秋季全国使用。

2018年1月,教育部又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决定当年秋季学期执行。

可以说,教育部又完成了新一轮小学到高中的课程和教材改革。

在培养模式上,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改革,使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意见》明确而具体地提出,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6大改革。

“改革”思路有重大变化,其中主要是改革“路径”的变化。

以往体制改革的“路径”是:以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而《教育规划纲要》将“路径”变化为: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教育六大改革的第一改革。

基于此,笔者认为:首先,“家校合作”本义上应当是一个研究人的培养模式转变的重大课题,是一个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创新探索,绝不仅仅是加强家庭教育的一个措施。

“家校合作”的研究,包括今后的“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可以为构建中国基础教育“全新的育人模式”贡献智慧和方案。

其次,中国教育培养模式是“素质教育”模式,这一“全新的育人模式”是国家政策。

不管“未来教育”如何变化,国家政策是绕不过去的。

“家校合作”,准确的定位应当是“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组成内容之一。

因此,“家校合作”应当具有和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特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