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相关疾病首程(全)

精神障碍原因待查:

1.脱髓鞘脑病:

此类疾病最常见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本病多与感染有关,部分患儿与疫苗接种有关。临床表现多急性起病,可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此后出现昏迷、嗜睡、惊厥或多病灶的神经系统体征。多数病例病程为几天到几周,很少迁延几个月,急性期过后多数病例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可完全恢复。脑脊液多细胞数增高,蛋白轻度升高,糖正常,脑电图可见慢波。头颅MRI显示脑白质弥漫性、多灶性异常信号。本患儿病初有发热、抽搐、昏迷的表现,头颅影像学可见白质异常信号,但患儿至今病程已达6个多月,影像学呈进展趋势,本病不好解释。患儿病后无症状缓解、加重交替的表现,目前多发性硬化诊断依据亦不足。可待入院后复查腰穿,查脑脊液免疫学检查以协诊。

2.中枢神经系统慢病毒感染:

此类疾病多见于麻疹、风疹、单纯疱疹病毒及EB病毒感染。病毒于脑中长期复制,可造成神经系统损伤。此类疾病最常见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该病多于麻疹感染后5-10年发病,病情呈逐渐进展趋势,临床表现逐渐加重,直至死亡。本患儿无麻疹病史,病初起病急,很快进入昏迷状态,但经抗病毒、丙球、甲强冲击治疗以及营养神经治疗后病情呈好转趋势,可与人交流,但头颅影像学呈进行性加重趋势,与本病临床表现不符,可能性不大。待入院后完善相关病毒抗体检查以协助除外。

3.颞叶癫痫:

本病多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脑电图可见颞区为主的棘、尖波发放。本患儿既往体健,入院前半年出现发热、抽搐、昏迷,苏醒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表现,且头颅影像学可见颞叶异常信号,应注意感染后颞叶症状性癫痫的可能。但患儿最近一次脑电图未见异常,目前诊断依据不足,可待入院后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必要时再复查脑电图协诊。

4.遗传代谢性疾病:

如各种脑白质营养不良、尿素循环障碍疾病等,均可见脑白质病变。但患儿既往体健,无智体力发育落后,此次起病急,发病年龄12岁,病后经治疗后意识状态有所好转,与影像学表现不相符,目前考虑可能性不大,可入院后进一步查乳酸、血氨等,必要时行其他相关检查协助除外。

1.积极完善化验检查:如血及脑脊液病毒抗体,脑脊液免疫学检查,血氨,乳酸等协助明确诊断。

2.继服维思通0.5mg-2mg、氯硝安定2mg治疗精神症状,予维生素B1、B6口服、B12及恩经复肌注营养神经细胞治疗。

3.向家长交代病情:目前患儿精神症状明显,头颅影像学呈进行性进展趋势,病情仍重,且病程长,治疗困难,有可能患儿不能完全清醒,或病情呈进展趋势,重者可危及生命。家长表示理解,同意配合治疗。

4.请示上级医师指导诊治。

重症肌无力

本病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眼睑下垂或肢体无力表现,经休息或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故具有晨轻暮重的特点,肌电图低频重复电刺激提示波幅递减大于10%,新斯的明实验阳性,血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分为眼肌型、全身型、脑干型。本患儿病前多有感染史,主要表现为双侧眼睑下垂,晨轻暮重,入院查体左眼睑下垂,眼裂6mm,遮瞳1/2,双眼位固定,直视呈内斜位,双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疲劳试验(+),考虑此诊断可能性大,进一步待新斯的明试验、肌电图低频重复电刺激、血乙酰胆碱受体抗测定等检查以协诊。

鉴别诊断

1.动眼神经麻痹

各种原因如颅内感染、颅内占位压迫等均可能引起动眼神经受累,导致其所支配的眼外肌麻痹,引起相应表现如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等,本患儿以双侧眼睑下垂为主要表现,眼球活动障碍,应注意鉴别,但患儿无头痛等颅高压表现,既往身体健康,头颅影像学(外院,未见结果)未见异常,无明显感染表现,无手术及外伤史,目前不支持。

2.线粒体脑肌病

线粒体脑肌病KSS,表现为特征性三联征包括眼外肌麻痹、心脏传导阻滞和视网膜色素变性,本患儿具有眼睑下垂表现,应该注意除外本病,进一步入院后行心电图、眼底检查以协诊。

3.肉毒毒素中毒

本病亦属于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疾病,可表现为全身无力以及颅神经麻痹表现,尤其以后组颅神经为著,故除眼睑下垂外还可以出现球麻痹表现等,病情进展迅速,本病患儿多有明确进食罐头等真空食品史。本患者无相应不洁饮食史,除眼睑下垂外无其他表现,病程已有2年半,无特殊进展,依据不足,目前不考虑。

1.完善相关检查如新斯的明试验、肌电图低频重复电刺激、血乙酰胆碱受体抗测定等检查以协诊。

2.继予原量激素治疗,予强的松10mg/天,溴吡斯的明治疗。

3.向家长交待病情:目前考虑重症肌无力可能性大,进一步行相关检查以协诊。若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或病情加重可有生命危险,病程长,治疗难度大。

4.请上级医师协助诊治。

发作性呕吐肌无力原因待查:

1. 周期性麻痹

本病是一组与钾代谢有关的少见遗传病,临床上以发作性肌肉迟缓性麻痹及血清钾变化为主要特征,根据血钾水平可分为以下三类:1)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

本病是一种以骨骼肌发生迟缓性麻痹及发作时血钾降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首发年龄7-21岁,发作间歇无任何症状,多为反复发性性迟缓性麻痹,发生麻痹的时间不定,以四肢近

端无力为著,病情轻者仅有全身乏力,重者可累及全身骨骼肌,可出现呼吸障碍。发作期腱发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异常,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个别患者可以持续数天。本患儿起病年龄较小,有反复发作性下肢无力,呕吐,应注意本病可能。但患儿发病后恢复时间较长,需1至2个月,需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血钾情况。

2)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年龄多在10-20岁,临床上以迟缓性麻痹为主要表现,往往从下肢开始,可波及上肢和躯干部位的肌肉,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及呼吸肌常不受累,多在白天发作,发作时间可持续几分钟至数小时,儿童多以短暂发作为特征。本患儿发病时仅有下肢受累,故亦需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钾。

3)正常钾性周期性麻痹

本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迟缓性麻痹发作时血钾正常,发病年龄多在10岁以前,男女均可受累,一般易于清晨或剧烈运动后诱发发作。本患儿外院查生化基本正常,多于呕吐、呼吸道感染之后发作,应注意本病可能。

2.先天代谢遗传性疾病

因患儿有频繁呕吐,伴有肌张力降低,应注意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可能。如leigh’s病、氨基酸、有机酸代谢病等可导致基底节区受累。本患儿从小智体力发育良好,营养发育良好,血生化正常,肝脾不大,目前考虑此类疾病引起的可能性不大,可进步行尿筛查、血氨、血乳酸检查。

3.心源性疾病

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脏损害于临床可有多种表现,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乏力心悸症状,本患儿间断出现无力呕吐症状,应注意除外此类疾病。患儿入院后心脏查体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可进步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必要时24小时心电图监测全天心电图情况,以除外心率失常因素。

1.积极完善入院后相关检查,如病原学,生化、血乳酸、血氨、脑电图、脑血流图、尿筛查、眼科、五官科会诊、头颅核磁、自身抗体等检查。

2.能量合剂静点改善细胞代谢,赖氨酸静点,维生素B1、B6各10mg/次,3次/日口服营养神经细胞。

3.观察病情变化,请示上级医师指导治疗。

4.向家长交代病情,患儿病情迁延反复,需完善相关检查以协助治疗,住院期间,患儿有可能出现病情变化。家长表示了解,积极配合诊疗。

肌酶增高原因待查

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本类疾病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病,其临床特征是进行性肌萎缩和无力,临床分为几种类型,其中以假性肌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最常见。本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发病,女性为携带者,隐匿起病,多起病于3-5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初起时双下肢无力,

步态摇摆,易摔跤,上楼梯困难,查体见肌力、肌张力减低,近端无力为著,Gower征阳性,翼状状肩胛以及腓肠肌肥大等,实验室检查提示肌酶显著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确诊本病需进行肌活检。本患儿2岁隐匿起病,有运动发育迟缓,以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查体肌力Ⅳ级,Gower征阳性,有双腓肠肌肥大,肌酶显著增高,且有肌萎缩的家族史,本病可能性大,待入院后完善肌电图、肌活检协诊。

2.多发性肌炎

本病多与感染相关,表现为肌痛、发热、血沉增高、肌酶增高,多病情进展迅速,无家族史,病变累及广泛,波及肢体、躯干、颈部及咽部肌肉,肌活检示炎症细胞浸润。本患儿以走路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病程长,病前无明确感染史,发病时无发热,无明显肌痛,本病可能性不大。

3.线粒体(脑)肌病

本类疾病是一组由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以骨骼肌受累为主称线粒体肌病,如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本病肌肉无力以近端无力为主,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有明显的不能耐受现象,部分患儿可有肌肉酸痛,颈部无力等,肌萎缩并不严重,少数患儿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实验室检查见乳酸-丙酮酸刺激实验异常,肌活检光镜下可见RFF或伴有糖原、脂肪增多,确诊需进行线粒DNA检测。本患儿虽有肢体无力的表现,但无疲劳不耐受的表现,腱反射正常引出,本病可能性不大。必要时查血乳酸,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协诊。

4.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SMN)

本病属于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弛缓性麻痹。由于本病首发常累及双下肢腓骨肌,故又称腓骨肌萎缩症。临床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多见为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Ⅰ型。本型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于10岁前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常自双下肢远端开始,双下肢无力,行走及跑步困难,肌肉萎缩常由腓骨肌、伸趾总肌及足部小肌肉开始,渐向上发展,肌萎缩一般不超过大腿的下1/3,界线分明,宛如倒置的花瓶或称鹤腿,由于足部肌萎缩,可出现高弓足,足下垂等,可出现跨阈步态,通常数年后累及上肢,肌肉萎缩无力,部分患者可有感觉障碍,偶可累及视神经,出现视神经萎缩,肌电图提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活检示洋葱球样改变。本患儿虽有双下肢无力,但无明显的肌肉萎缩,可能性不大,待入院后行肌电图了解为肌源性或神经源性受损,并行肌活检以协助明确诊断。

(一)智力、体力发育迟缓原因待查

患儿生后智力、体力发育迟缓,至今不能独站、独行,不会讲话。故以“智力、体力发育迟缓原因待查”讨论。

1、甲基丙二酸血症:

为有机酸代谢障碍疾病,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喂养困难,反

复发作性呕吐、嗜睡、肌张力低下或增高、惊厥、湿疹样皮疹,还可有智能落后,病人大多有血液系统异常:如巨红细胞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严重可有代谢性酸中毒、肝大、昏迷。症状常进行性加重。血氨、乳酸升高,尿筛查可见甲基丙二酸。头核磁可见对称性病灶。该患儿生后智力体力发育迟缓,现仍不会独行、不会讲话,查体:四肢肌张力稍高,腱反射活跃,扶行膝反张、尖足。有贫血病史。智力测试重度低下。尿筛查:微量甲基丙二酸和甲基枸橼酸,头核磁可见:双侧额叶及双侧脑室后方白质内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支持此诊断。但患儿无喂养困难,身体发育正常,无反复呕吐、无嗜睡、惊厥,肝脾不大,智力体力落后非进行性加重。不支持此诊断。进一步查血氨、乳酸,复查尿筛查,以明确诊断。

2、脑瘫:

为围产期各种高危因素(早产、窒息、黄疸等)引起的非进行性加重的脑损伤综合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异常运动姿势,可伴智力落后、惊厥等情况。头核磁可有脑白质发育不良等表现。该患儿有早产史,智力体力发育落后,症状非进行性加重,头核磁可见:双侧额叶及双侧脑室后方白质内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智力测试重度低下。支持此诊断。但其尿筛查可见微量甲基丙二酸和甲基枸橼酸。不支持此病。进一步复查尿筛查确诊。

3、其他遗传代谢病:

其他氨基酸、脂类、糖类遗传代谢病,也可有智力体力发育迟缓等表现。患儿尿筛查可见甲基丙二酸。可除外其他疾病。

4、脑发育畸形:

患儿头核磁未见明显脑发育畸形表现,可除外此病。

5、一过性发育迟缓:

患儿有头核磁异常信号,尿筛查可见微量甲基丙二酸和甲基枸橼酸,不支持此诊断。

1、常规检查、明确病因。

2、向家长交待病情:患儿疾病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发生惊厥、酸中毒情况。

4、请上级大夫查房。

1.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ELAS)

本病是一种以卒中样发作和线粒体脑肌病为特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典型特征为多次突然发生的类卒中样发作,发热性疾病可为发作诱因,病人常伴有反复类偏头痛样症状和发作性呕吐。患者多有身材矮小,肌肉软弱和运动不耐受、胃肠道功能紊乱等表现,血和脑脊液中乳酸浓度升高,1/4病例有家族史,符合母系遗传特征。本患儿表现为反复抽搐,此次有呼吸道感染史,患儿身材矮小,运动不耐受,轻度营养不良,基因学检查示3243位点突变,故符合MELAS 诊断,进一步行血、脑脊液乳酸检查,母系基因学检查以协诊。

1. 完善各项检查,如血气分析,血乳酸,生化等。

2. 加强支持治疗。

5.向家长交代病情,目前考虑MELAS,症状性癫痫,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协诊,此病预后较差,反复发作病情可能加重。

6.向上级医师汇报病例,指导进一步诊疗。

抽搐原因待查

1.癫痫:

本病表现为长期反复无热抽搐,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脑电图显示发作期棘波、棘慢波发放,抗癫痫药物控制有效,可有家族史。本患儿有反复发作的无热抽搐,较频繁,呈突发突止的特点,抽后精神反应好,脑电图可见尖棘波、多棘波及不典型尖棘慢波,目前考虑癫痫的可能性大。待入院后行脑电图,并观察患儿抽搐情况协诊。

2.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

此类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呕吐、生长迟滞、发育异常等,血尿检查可发现特异性代谢产物明显增高,如氨、有机酸、氨基酸、粘多糖等,有些产物有特殊气味,有助诊断。本患儿表现为反复无热抽搐,应考虑本病,但患儿既往生长发育正常,无喂养困难,无特殊气味,无呕吐,急诊查血气分析大致正常,此类疾病可能性不大,必要时可做乳酸、血氨、尿筛查协诊。

3.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

此类疾病患儿多有长期腹泻、呕吐史,或有其他基础性疾病,血气和生化检查提示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钙、低钠、

低镁、代谢性酸中毒等。本患儿无相关病史,急诊查血气分析、电解质均大致正常,不支持。

4.其他:

如颅内占位、血管畸形等颅内异常,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均可出现抽搐,但患儿无发热、呕吐病史,外院头颅影像学检查无颅内占位、畸形,可基本除外。

1.完善各项检查,明确病因,指导治疗:生化、肝肾功、血氨、乳酸、脑电图等;因急诊血常规血小板明显减低,入院后待复查。

2.对症处理和营养支持:观察抽搐发作情况,酌情对症处理。

3.向家长交代病情,目前患儿有反复频繁的无热抽搐,考虑癫痫可能性大,入院后需完善多项检查以明确抽搐病因,病情有控制不理想、恶化的可能,如癫痫诊断明确,需加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用药时间长,有副作用,住院检查治疗费用高,患儿年龄小,免疫力低,有交叉感染的可能。家长表示理解,同意配合治疗。

4.请示上级医师指导诊治。

Bell麻痹

是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病因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是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见于任何年龄,急性起病,一般为单侧,也可见于双侧,症状2~3天即可达到高峰,临床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的表现:单侧鼻唇沟变浅,眼闭合不全,额纹消失,哭闹时口角向健侧歪斜,有些病人可合并舌前2/3味觉消失,患侧流泪,确诊主要

根据临床表现,除外颅内器质性病变。本患儿病前有呼吸道感染史,以左侧面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入院后查头颅核磁未见明显异常,故首先考虑本病。

鉴别诊断:

后颅窝病变:

桥脑、桥脑小脑脚、脑干病变均可引起面神经损伤,出现面神经麻痹的表现。但该患儿头颅影像检查未见异常不支持,可除外。

一.肌肉病变

1.多发性肌炎

2.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本类疾病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病,其临床特征是进行性肌萎缩和无力,临床分为几种类型,其中以假性肌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最常见。本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发病,隐匿起病,多起病于3-5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初起时双下肢无力,步态摇摆,易摔跤,上楼梯困难,查体见肌力肌张力减低,近端无力为著,Gower征阳性,翼状状肩胛以及腓肠肌肥大等,实验室检查提示肌酶显著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确诊本病需进行肌活检。

3.线粒体(脑)肌病

本类疾病是一组由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以骨骼肌受累为主称线粒体肌病,如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

病。本病肌肉无力以近端无力为主,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有明显的不能耐受现象,部分患儿可有肌肉酸痛,颈部无力等,肌萎缩并不严重,少数患儿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实验室检查见乳酸-丙酮酸刺激实验异常,肌活检光镜下可见RFF或伴有糖原、脂肪增多,确诊需进行线粒DNA检测。

二.周期性麻痹

本病是一组与钾代谢有关的少见遗传病,临床上以发作性肌肉弛缓性麻痹及血清钾变化为主要特征,根据血钾水平可分为以下三类:1.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

本病是一种以骨骼肌发生弛缓性麻痹及发作时血钾降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首发年龄7-21岁,发作间歇无任何症状,多为反复发作性弛缓性麻痹,发生麻痹的时间不定,以四肢近端无力为著,病情轻者仅有全身乏力,重者可累及全身骨骼肌,可出现呼吸障碍。发作期腱发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异常,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个别患者可以持续数天。

2.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年龄多在10-20岁,临床上以弛缓性麻痹为主要表现,往往从下肢开始,可波及上肢和躯干部位的肌肉,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及呼吸肌常不受累,患儿多在白天发作,发作时间可持续几分钟至数小时,儿童多以短暂发作为特征。

3.正常钾性周期性麻痹:

本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弛缓性麻痹发作时血钾正常,发病年

龄多在10岁以前,男女均可受累,一般易于清晨或剧烈运动后诱发发作。

三.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1.重症肌无力

本病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眼睑下垂或肢体无力表现,经休息或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故具有晨轻暮重的特点,肌电图低频重复电刺激提示波幅递减大于10%,新斯的明实验阳性,血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

2.肉毒毒素中毒

四.周围神经病变

1.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本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经典的GBS病理特点为炎性脱髓鞘改变。本病夏季多见,多数患儿病前有明确的前驱感染史,多急性起病,在病后1-2周内神经系统症状达到高峰,临床上以进行性上行性对称性弛缓性麻痹为重要特征性表现,少数可呈下行性进展,一般远端重于近端,病情严重者可累及颅神经以及呼吸肌,出现颅神经麻痹表现以及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困难,矛盾呼吸等,感觉障碍相对较轻,个别患儿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心律失常、血压不稳、出汗异常以及消化功能紊乱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肌电图提示神经原性受损。

2.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SMN)

本病属于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弛缓

性麻痹。由于本病首发常累及双下肢腓骨肌,故又称腓骨肌萎缩症。临床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Ⅰ型

本型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于10岁前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常自双下肢远端开始,双下肢无力,行走及跑步困难,肌肉萎缩常由腓骨肌、伸趾总肌及足部小肌肉开始,渐向上发展,肌萎缩一般不超过大腿的下1/3,界线分明,宛如倒置的花瓶或称鹤腿,由于足部肌萎缩,可出现高弓足,足下垂等,可出现跨阈步态,通常数年后累及上肢,肌肉萎缩无力,部分患者可有感觉障碍,偶可累及视神经如视神经萎缩、

五.脊髓前角病变

1.脊髓灰质炎

本病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所致疾病,以发热和弛缓性麻痹为主要表现,双峰热为其相对特征性热型,麻痹为非对称性,肌无力以近端为主,可能出现感觉异常。2.脊髓性肌萎缩

本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以脊髓前角细胞变性为特点,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为主的广泛性弛缓性麻痹与肌萎缩,智力及感觉均正常。根据具体发病特点,可以分为婴儿型、少年型及中间型。实验室检查提示CPK正常,肌电图见纤颤电位,神经原性受损。确诊有赖于基因检测。

六.脊髓休克

1.急性脊髓炎

本病是指原因不明的急性横贯性脊髓受累,多认为与感染后变态免疫反应有关,临床特征为病损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丧失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病前多有前驱感染史,急性起病,运动及感觉障碍多在发病3天内达到高峰,迅速发生进行性截瘫,也可同时累及或呈上升性四肢瘫痪,早期可呈弛缓性麻痹,为脊髓休克现象,表现为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受累范围不同,病情轻重不一。实验室检查提示脑脊液蛋白、细胞轻度升高,免疫指标如寡克隆区带、IgG指数等可有阳性发现,脊髓MRI可见脊髓肿胀或髓内长T2信号。

2.其他

如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外伤以及髓内占位压迫等,均可以在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弛缓性麻痹,同时具备相应病史,脊髓MRI可协助明确诊断。

七.脑休克

本病主要为各种病变所致脑损伤,出现弛缓性麻痹表现,此类病变包括颅内感染及感染相关疾病、外伤、占位、血管病变等,相关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头颅影像学等可协助诊断。

急性弛缓性麻痹原因待查

1.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本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经典的GBS病理特点为炎性脱髓鞘改变。本病夏季多见,多数患儿病前有明确的前驱

感染史,多急性起病,在病后1-2周内神经系统症状达到高峰,临床上以进行性上行性对称性弛缓性麻痹为重要特征性表现,少数可呈下行性进展,一般远端重于近端,病情严重者可累及颅神经以及呼吸肌,出现颅神经麻痹表现以及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困难,矛盾呼吸等,感觉障碍相对较轻,个别患儿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心律失常、血压不稳、出汗异常以及消化功能紊乱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肌电图提示神经原性受损。本患儿夏季急性起病,表现为进行性上行性对称性弛缓性麻痹,有咳嗽力弱及咽反射减弱等颅神经麻痹的表现,考虑本病可能性大,待入院后进一步做肌电图、腰穿检查协诊。

2.脊髓灰质炎

本病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所致疾病,以发热和弛缓性麻痹为主要表现,双峰热为其相对特征性热型,麻痹为非对称性,肌无力以近端为主,可能出现感觉异常。本患儿既往规律服用糖丸,无反复感染病史,病后无发热,麻痹呈对称性,无明显感觉异常,考虑本病可能性不大。

3.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

本病是一种以骨骼肌发生弛缓性麻痹及发作时血钾降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首发年龄7-21岁,发作间歇无任何症状,多为反复发作性弛缓性麻痹,发生麻痹的时间不定,以四肢近端无力为著,病情轻者仅有全身乏力,重者可累及全身骨骼肌,可出现呼吸障碍。发作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异常,每次发作

持续数小时,个别患者可以持续数天。本患儿为小婴幼儿,急性起病,呈进行性弛缓性麻痹,四肢无力无缓解趋势,既往无类似肢体无力发作,无相关疾病家族史,本病可能性不大,可待入院后查血钾水平,心电图等协助除外。

4.重症肌无力:

本病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眼睑下垂或肢体无力表现,经休息或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故具有晨轻暮重的特点,肌电图低频重复电刺激提示波幅递减大于10%,新斯的明实验阳性,血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本患儿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无眼睑下垂,肢体无力无晨轻暮重的表现,而是呈进行性加重的表现,与本病特点不符,可能性不大。

1.积极完善化验检查,如肌电图等协助诊断。目前患儿有咳嗽力弱,咽反射减弱等颅神经受累表现,完善血气检查了解是否存在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

2.如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尽快应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抑制免疫反应。剂量400mg/kg.天,实予5g/天,连用5天。

3.患儿肢体不能运动,勤翻身拍背,监测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4.患儿病情进展较迅速,目前处于进展期,随时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密切观察病情,如病情进展,及时联系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5.向家长交代病情:目前患儿起病急,进展迅速,肢体无力明显,现

考虑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可能性大,病情随时有可能进展,出现呼吸肌麻痹,重者需转至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有生命危险。本病部分患儿恢复较慢,有可能留有肢体运动障碍的后遗症。入院后需完善腰穿检查,应用丙种球蛋白、激素等药物治疗抑制免疫反应,检查、治疗费用高,住院时间长。家长表示理解,配合治疗。

6.请示上级医师指导诊治。

一.肌肉病变

1.多发性肌炎

2.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本类疾病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病,其临床特征是进行性肌萎缩和无力,临床分为几种类型,其中以假性肌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最常见。本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发病,隐匿起病,多起病于3-5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初起时双下肢无力,步态摇摆,易摔跤,上楼梯困难,查体见肌力肌张力减低,近端无力为著,Gower征阳性,翼状状肩胛以及腓肠肌肥大等,实验室检查提示肌酶显著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确诊本病需进行肌活检。

3.线粒体(脑)肌病

本类疾病是一组由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以骨骼肌受累为主称线粒体肌病,如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本病肌肉无力以近端无力为主,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有明显的不能耐受现象,部分患儿可有肌肉酸痛,颈部无力等,肌萎缩并不严

神经外科病历

手术谈话要点: 1.术中大出血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死亡可能; 2.术后长期昏迷、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偏瘫、失语、癫痫、精神症状等可能; 3.术后手术部位再出血或继发脑梗死可能,并需要再次手术,甚至危及生命; 4.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脑脊液漏,切口、颅内感染可能; 5.术后手术区颅骨缺损可能; 6.术后肺部、尿路感染,肝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可能,并危 及生命; 7.其他不可预料的并发症。 一般颅脑外伤开颅手术记录1(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去骨瓣): (麻醉和体位)平卧位,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静脉和吸入复合麻醉;头偏向右龙胆紫标出左额颞顶开颅切口位置,常规碘伏、酒精消毒铺巾。(手术入境)左额颞顶切开皮肤,帽状腱膜下分离,翻起皮瓣;剪开颞肌及筋膜,颅骨钻孔2枚,电动铣刀游离骨瓣约12cm 10cm,咬平蝶骨嵴,骨窗四周悬吊,弧形剪开硬膜,并将硬膜翻转牵开,(探查术中所见)术中见头皮血肿,术区未见骨折线,术中见到左额颞部脑压高,脑搏动弱,硬膜下呈紫蓝色,硬膜下血肿量约20ml,左额及颞极、顶叶广泛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血肿量约50ml。(操作步骤)手术清除硬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用吸引器吸除坏死的脑组织,严密电凝止血,冲洗干净,创面平铺速即纱及明胶海绵数块,未见活动性渗血,术毕清点脑棉无误。严密缝合硬膜,颞肌减张缝合,去除骨瓣,逐层缝合骨膜以及颞肌、帽状腱膜及头皮并置头皮下硅胶引流管一根。 术后首次: 手术简要经过:全麻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头右偏,常规消毒铺巾,左额颞常规开颅,钻孔后释放部分硬膜下血肿,游离骨瓣剪开硬膜后清除左额颞坏死脑组织及血肿,颞肌减张缝合,去除骨瓣,逐层缝合头皮并置头皮下硅胶引流管一根。 术中所见:术中见脑压高,脑搏动弱,左额颞硬膜蓝紫色,术中清除硬膜下血肿约20ml,坏死脑组织及脑内血肿约50ml。 处理:1、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辅助呼吸;2、抗生素等围手术期用药;3、补液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 术后注意事项:1、密切注意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变化;2、注意肢体活动情况;3、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情况;4、注意创口情况。 一般颅脑开颅手术记录2(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回复骨瓣): (体位及手术入境) 平卧位,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静脉和吸入复合麻醉;头偏向右龙胆紫标出左颞顶马蹄形开颅切口位置,常规碘伏、酒精消毒铺巾。沿标示切开皮肤,帽状腱膜下分离,游离皮瓣,剥离骨膜和颞肌,颅骨钻2孔,电动铣刀取下左颞顶游离骨瓣,暴露硬膜外血肿。(探查术中所见)术中见头皮血肿,术区未见骨折线,硬膜外血凝块及血肿量约30ml,术区硬膜完整,颞部弧形剪开硬膜,脑搏动可见,颞部脑挫裂伤范围约2cm 2cm,予清除坏死脑组织及血肿。骨窗四周硬膜予悬吊及止血后未见活动性出血。(操作步骤)取下颅骨,暴露硬膜外血肿后,清除硬膜外血肿,骨窗四周硬膜悬吊。咬除颞部部分骨质,咬平蝶骨嵴,弧形剪开硬膜。手术先清除硬膜下血肿,用吸引器吸除坏死的脑组织,严密电凝

神经内科系统回顾病历范文

神经内科系统回顾病历范文 1.现病史 (1)首发症状出现的时间、起病缓急、症状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治疗情况和病程的长短等。 (2)头痛:可能的原因、部位、性质、时间、规律、程度、伴发症状,头痛加剧或减轻的因素等。 (3)疼痛:部位、性质、规律、扩散,引起发作加剧的原因,对各种治疗的结果。 (4)麻木:性质、分布、传播、发展过程。 (5)抽搐:初发年龄、有无先兆、抽搐情况、伴发症状、发作持续时间、发作后症状、发作的规律、过去治疗情况,间歇期有无其他症状。 (6)瘫痪:起病缓急、部位、功能障碍程度、伴发症状。 (7)视力障碍:有无复视、视力减退等。 2.过去史 有无脑炎、脑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外伤、中毒、寄生虫病、心血管病、代谢及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等。 3.个人史 嗜好、饮食习惯、工作能力、社会环境、性功能及月经情况,儿童应注意询问生产经过、身体和智力的发育情况。 4.家族史 要突出遗传史,对各种遗传性疾病均应详细记录。 5.体格检查 应注意有无动脉异常搏动(颞动脉、颈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及血管(如颈部血管)杂音。

6.神经系统专科检查 (1)一般情况:意识、定向力、记忆力、失语、构音、智力。 (2)颅神经检查。 (3)运动:步态、肌力(0~5级)、肌营养状态、肌张力、共济运动[指鼻试验、运动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罗姆伯格(Romberg)征]、不自主运动。 (4)感觉:浅(痛、触、温)、深(震动觉、位置觉)、复合感觉(皮层感觉)(定位、辨质、体形觉)。 (5)反射: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髌阵挛、踝阵挛),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足蹠反射、肛门反射),病理反射[霍夫曼(Hoffmann)征、奥本汉姆(Oppenheim)征、巴彬斯基(Babinski)征、戈登(Gordon)征、卡达克(Chaddock)征]。 (6)括约肌功能。 (7)植物神经检查:皮肤色泽、温度、营养状态、汗液分泌、皮肤划痕反应等。 (8)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尼格(Kernig)征、布鲁辛斯基(Brudzinski)征。

神经科相关疾病首程(全)

精神障碍原因待查: 1.脱髓鞘脑病: 此类疾病最常见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本病多与感染有关,部分患儿与疫苗接种有关。临床表现多急性起病,可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此后出现昏迷、嗜睡、惊厥或多病灶的神经系统体征。多数病例病程为几天到几周,很少迁延几个月,急性期过后多数病例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可完全恢复。脑脊液多细胞数增高,蛋白轻度升高,糖正常,脑电图可见慢波。头颅MRI显示脑白质弥漫性、多灶性异常信号。本患儿病初有发热、抽搐、昏迷的表现,头颅影像学可见白质异常信号,但患儿至今病程已达6个多月,影像学呈进展趋势,本病不好解释。患儿病后无症状缓解、加重交替的表现,目前多发性硬化诊断依据亦不足。可待入院后复查腰穿,查脑脊液免疫学检查以协诊。 2.中枢神经系统慢病毒感染: 此类疾病多见于麻疹、风疹、单纯疱疹病毒及EB病毒感染。病毒于脑中长期复制,可造成神经系统损伤。此类疾病最常见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该病多于麻疹感染后5-10年发病,病情呈逐渐进展趋势,临床表现逐渐加重,直至死亡。本患儿无麻疹病史,病初起病急,很快进入昏迷状态,但经抗病毒、丙球、甲强冲击治疗以及营养神经治疗后病情呈好转趋势,可与人交流,但头颅影像学呈进行性加重趋势,与本病临床表现不符,可能性不大。待入院后完善相关病毒抗体检查以协助除外。

3.颞叶癫痫: 本病多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脑电图可见颞区为主的棘、尖波发放。本患儿既往体健,入院前半年出现发热、抽搐、昏迷,苏醒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表现,且头颅影像学可见颞叶异常信号,应注意感染后颞叶症状性癫痫的可能。但患儿最近一次脑电图未见异常,目前诊断依据不足,可待入院后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必要时再复查脑电图协诊。 4.遗传代谢性疾病: 如各种脑白质营养不良、尿素循环障碍疾病等,均可见脑白质病变。但患儿既往体健,无智体力发育落后,此次起病急,发病年龄12岁,病后经治疗后意识状态有所好转,与影像学表现不相符,目前考虑可能性不大,可入院后进一步查乳酸、血氨等,必要时行其他相关检查协助除外。 1.积极完善化验检查:如血及脑脊液病毒抗体,脑脊液免疫学检查,血氨,乳酸等协助明确诊断。 2.继服维思通0.5mg-2mg、氯硝安定2mg治疗精神症状,予维生素B1、B6口服、B12及恩经复肌注营养神经细胞治疗。 3.向家长交代病情:目前患儿精神症状明显,头颅影像学呈进行性进展趋势,病情仍重,且病程长,治疗困难,有可能患儿不能完全清醒,或病情呈进展趋势,重者可危及生命。家长表示理解,同意配合治疗。 4.请示上级医师指导诊治。 重症肌无力

神经内科病历

第十节神经科病历 科病历书写要求(附两个检查) 病史按一般病历的内容与要求书写,但对病史采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主要症状的性质必须明确无误,避免笼统,如患者诉述头痛,应仔细询问究系头胀、发木、重压感、箍紧感,还系真正的疼痛;又如头昏,究系“头重足轻”、“头昏眼花”,还是自身或外界旋转感的眩晕。 2.对主要症状有关的资料,不要遗漏或含混。如昏倒,应询问当时有无意识丧失及其程度发作急缓、发作时体位、前后情况及伴随症状(面色苍白、视力模糊、恶心、出汗等);又如抽搐发作,要弄清抽搐的部位、形式、持续时间,有无跌倒、受伤、小便失禁以及意识状况、发作频率等。这些资料,患者本人往往不能完全提供,要问目睹者或了解者。小儿、昏迷患者及有精神症状者,应由家属或陪伴人员提供可靠的病史资料。 3.必须详细了解起病时情况的轻重缓急,症状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及整个病情的演变过程。有的患者难以详细回答,尤其是有某些精神障碍的患者,因此往往须反复询问。

4.记录时,对主诉与现病史,宜尽量保留原来语气,甚至逐字逐句地按患者原话,加以摘录。 5.采取病史时,应注意观察一般状况,如:面容、睑裂、瞬眼、眼球运动、眼球凸出或凹陷,面部对称否、说话语气及音调、唾液吞咽、姿势、不自主动作等。 病史的价值还在于对体格检查起指导作用。根据病史及初步观察,可以合理地安排检查计划,着重检查的内容,如运动、感觉、颅神经或大脑功能等。例如病史提示脊髓圆锥病变,则应详查会阴“马鞍”部位,以确定有无骶部感觉缺失;怀疑脑部病变,应着重查失认症、失语、偏瘫等。病史提示的这些部位,检查时要求特别注意。如起立头晕,应查是否直立低血压;发作性肢体麻刺,黑朦、昏倒或提示癫病,可让患者过度换气3分钟,观察有无症状及体征出现,上楼无力者应观察其登楼情况;吞咽困难者可试给东西吃;过度疲劳尤其影响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可嘱患者作100次重复动作和作重症肌无力药物试验。 (二)神经系统检查 1.精神状态①意识:是否清晰,有无模糊、谵妄、嗜睡、昏迷等情况。②言语:是否清楚,有无不清或失语。③情感:有无欣快、激动、淡漠、忧郁、不稳等。④智力: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及一般常识等有否欠缺。

神经内科病历模板

神经内科病历模板 神经内科病历模板 神经内科病历 1.现病史 〔1〕首发病症出现的时间、起病缓急、病症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治疗情况和病程的长短等。 〔2〕头痛:可能的原因、部位、性质、时间、规律、程度、伴发病症,头痛加剧或减轻的因素等。 〔3〕疼痛:部位、性质、规律、扩散,引起发作加剧的原因,对各种治疗的结果。 〔4〕麻木:性质、分布、传播、开展过程。 〔5〕抽搐:初发年龄、有无先兆、抽搐情况、伴发病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后病症、发作的规律、过去治疗情况,间歇期有无其他病症。 〔6〕瘫痪:起病缓急、部位、功能障碍程度、伴发病症。 〔1〕一般情况:意识、定向力、记忆力、失语、构音、智力。 〔2〕颅神经检查。 〔3〕运动:步态、肌力〔0~5级〕、肌营养状态、肌张力、共济运动[指鼻试验、运动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罗姆伯格〔Romberg〕征]、不自主运动。

〔4〕感觉:浅〔痛、触、温〕、深〔震动觉、位置觉〕、复合感觉〔皮层感觉〕〔定位、辨质、体形觉〕。 〔5〕反射: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髌阵挛、踝阵挛〕,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足蹠反射、肛门反射〕,病理反射[霍夫曼〔Hoffmann〕征、奥本汉姆〔Oppenheim〕征、巴彬斯基〔Babinski〕征、戈登〔Gordon〕征、卡达克〔Chaddock〕征]。 〔6〕括约肌功能。 〔7〕植物神经检查:皮肤色泽、温度、营养状态、汗液分泌、皮肤划痕反响等。 〔8〕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尼格〔Kernig〕征、布鲁辛斯基〔Brudzinski〕征。 神经系统检查 1.精神状态意识清晰,情感冷淡,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好,理解判断好,自知力存在。 2.颅神经 〔1〕嗅神经嗅觉正觉。 〔2〕视神经神力近视力左0.7 右0.8 远视力〔因卧床未查〕 视野指测无缺损。

神经内科病历

神经内科病历模板 神经内科病历 1.现病史 1首发症状出现的时间、起病缓急、症状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治疗情况和病程的长短等; 2头痛:可能的原因、部位、性质、时间、规律、程度、伴发症状,头痛加剧或减轻的因素等; 3疼痛:部位、性质、规律、扩散,引起发作加剧的原因,对各种治疗的结果; 4麻木:性质、分布、传播、发展过程; 5抽搐:初发年龄、有无先兆、抽搐情况、伴发症状、发作持续时间、发作后症状、发作的规律、过去治疗情况,间歇期有无其他症状; 6瘫痪:起病缓急、部位、功能障碍程度、伴发症状; 7视力障碍:有无复视、视力减退等; 2.过去史

有无脑炎、脑膜炎、慢性支气管炎、外伤、中毒、寄生虫病、心血管病、代谢及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等; 3.个人史 嗜好、饮食习惯、工作能力、社会环境、性功能及月经情况,儿童应注意询问生产经过、身体和智力的发育情况; 4.家族史:要突出遗传史,对各种遗传性疾病均应详细记录; 5.体格检查 应注意有无动脉异常搏动颞动脉、颈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及血管如颈部血管杂音; 6.神经系统专科检查 1一般情况:意识、定向力、记忆力、失语、构音、智力; 2颅神经检查; 3运动:步态、肌力0~5级、肌营养状态、肌张力、共济运动指鼻试验、运动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罗姆伯格Romberg 征、不自主运动;

4感觉:浅痛、触、温、深震动觉、位置觉、复合感觉皮层感觉定位、辨质、体形觉; 5反射: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髌阵挛、踝阵挛,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足跖反射、肛门反射,病理反射霍夫曼Hoffmann征、奥本汉姆Oppenheim征、巴彬斯基Babinski征、戈登Gordon征、卡达克Chaddock征; 6括约肌功能; 7植物神经检查:皮肤色泽、温度、营养状态、汗液分泌、皮肤划痕反应等; 8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尼格Kernig征、布鲁辛斯基Brudzinski征; 神经系统检查 1.精神状态意识清晰,情感淡漠,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好,理解判断好,自知力存在; 2.颅神经 1嗅神经嗅觉正觉; 2视神经神力近视力左0.7 右0.8

(完整版)神经系统疾病病历

(完整版)神经系统疾病病历 病历信息 - 患者姓名:张三 - 性别:男 - 年龄:45岁 - 就诊日期:2021年5月10日 主诉 患者主诉头痛、恶心、呕吐及视力模糊。 现病史 患者于前一周开始出现头痛症状,逐渐加重,并伴随恶心、呕吐。患者还反映视力模糊,感觉眼前模糊不清。患者没有其他明显 不适。 既往史 - 高血压病:患者自10年前被诊断为高血压病,长期药物控制,但不定期服药。 - 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病史。

- 脑血管疾病:患者无脑血管疾病病史。 - 其他:患者无其他重要既往史。 个人史 患者有吸烟史,约每天吸烟一包。 体格检查 - 血压:160/100 mmHg - 心率:80次/分钟 - 神经系统检查:患者神志清楚,面容紧张,瞳孔对光反射良好,眼球运动正常,四肢动力正常,无感觉异常。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正常 - 血糖:5.8 mmol/L - 血脂:总胆固醇:5.1 mmol/L,甘油三酯:1.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 mmol/L - 脑CT:显示右侧颈内动脉狭窄 初步诊断

1. 高血压病 2. 颈动脉狭窄 3. 头痛综合征 治疗方案 1. 控制高血压病:加强药物治疗,建议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并按时服药。 2. 缓解头痛症状:非甾体抗炎药物镇痛,建议休息。 3. 管理动脉狭窄: 与心血管专科会诊,考虑介入治疗。 随访计划 1. 随访日期:2021年5月15日 2. 随访内容:测量血压,询问症状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进一步评估动脉狭窄情况。 以上为患者张三的神经系统疾病病历。

神经内科查体

神经查体的顺序 •一般检查颅神经检查运动系统检查感觉系统检查反射系统检查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需要的器具:叩诊锤检眼镜棉签 128 Hz 音叉笔式电筒大头针 一般检查 意识状态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 精神状态记忆力﹙近记忆力、远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定向力 脑膜刺激征 定义:软脑膜和蛛网膜的炎症,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使脊神经根受到刺激,导致其支配的肌肉反射性痉挛,而产生一系列体征. 症状 ①颈强直: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轻托患者枕部并使其头部前屈。如颈有抵抗,下颏不能触及胸骨柄,则表明存在颈强直。颈强直程度可用下颏与胸骨柄间的距离(几横指)表示。 ②Kernig柯尼葛征:仰卧,检查者托起患者一侧大腿,使髋、膝关节各屈曲成90°,然后一手固定其膝关节,另一手握住足跟,将小腿慢慢上抬。如果患者大腿与小腿间夹角不到135°就产生明显阻力,并伴有大腿后侧及腘窝部疼痛,则为阳性. ③Brudzinski 布鲁金斯基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托其枕部并使其头部前屈,如患者双侧髋、膝关节不自主屈曲则为阳性。 颅神经检查 Ⅰ嗅Ⅱ视Ⅲ动眼Ⅳ滑Ⅴ叉Ⅵ外展Ⅶ面Ⅷ听Ⅸ舌咽迷走副加舌下全 舌咽、迷走神经检查 1.运动:发音是否低哑或带鼻音,是否呛咳、有无吞咽困难。嘱病人张口,观察腭垂是否居中,两侧软腭高度是否一致,患者发“啊”音时两侧软腭上抬是否对称,腭垂有无偏斜。当一侧神经受损时,该侧软腭上提减弱,腭垂偏向健侧。 2.感觉:用棉签轻触两侧软腭和咽后壁粘膜检查一般感觉。 3.咽反射:嘱患者张口发“啊”音,用压舌板轻触两侧咽后壁,正常者可有恶心反应,舌咽、迷走神经损害时反射减弱或消失。 神经病变症状—-舌下神经 一侧舌下神经周围病变—-伸舌偏向患侧,可有舌肌萎缩及肌纤维颤动. 一侧舌下神经核上性病变——伸舌偏向病灶对侧,无舌肌萎缩和肌纤维颤动.

神经内科大病历

住院病历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况职业张金斗 男 73 汉 已婚 干部病史叙述者 出生地 现住址 工作单位 入院时间 记录时间 张爱民 河北省唐山市 河北省唐山市德源里415-3— 102 市教委 2014年03月30日14时53分 2014年03月31日08时30分 与患者关系儿子 主诉:突发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活动不利7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7小时在家中无明显诱因突发言语不利,及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表现为言语欠流利,讲话笨拙,但能理解家人讲话,右上肢不能抬举,右下肢不能承重站立,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及视物成双,无饮水呛咳、及意识障碍,上述症状不缓解,遂急来我院急诊,查头CT示左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予“甘露醇”125ml、“脑苷肌肽”10ml静点,随后以“脑出血”收入我科。 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达200/100mmHg,未系统诊治。 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无意识障碍、肢体抽搐及尿便障碍。 过去史:患者既往“脑积水"病史20余年,10年前因“头疼”入院,神经外科建议行“脑脊液分流术”,患者拒绝,头疼好转后出院;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达200/100mmHg,未系统诊治;“冠心病"病史1年,平素口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具体剂量不详);“肾盂肾炎"病史1年,曾入院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湿疹"病史1年,遗留双下肢局部色素沉着;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病史;3年前行“痔疮手术”;否认外伤及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及其他过敏史。 系统回顾: 呼吸系统:未见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咯血、发热、盗汗,否认与肺结合患者密切接触史等. 循环系统:偶有心悸、胸闷,未见气促、咯血、发绀、心前区痛、晕厥、水肿,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达200/100mmHg,否认动脉硬化、心脏疾病、风湿热等病史. 消化系统:未见腹痛、腹胀、嗳气、反酸、呕血、便血、黄疸、腹泻、便秘等。 泌尿系统:既往“肾盂肾炎”病史1年,偶有尿频、尿急、尿痛,未见水肿、排尿不畅或淋沥,尿色略黄,否认肾毒性药物应用史,否认铅、汞等化学物接触或中毒史,否认下疳、淋病、梅毒等性疾病传播史。 造血系统:未见头晕、乏力、皮肤粘膜下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骨骼疼痛,

神经内科首次病程记录、入院前三天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及出院小结模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XXX省统一住院病历 XXX省XXX神经内科病历 姓名XXX床号XX 住院号XXX XXX 首次病程记录 2013年 1月 12日16时00分 患者:XXX,性别:男年龄:59岁, 因“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2次。”于2013年1月12日14时30分入院。于2013年1月12日14时35分查看病人。 一、病例特点 1. 老年男性,急性起病,病程短。 2.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2次。 3.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余年,有胃出血、外伤、手术、输血史; 4.体检:体温36.7℃,脉搏76bpm,呼吸19bpm,血压140/80mmHg。一般情况尚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叩诊无明显扩大,HR:7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杂音。腹平坦,腹正中线可见一20cm陈旧性手术疤痕,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查体:神清,语利,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病理征(-),余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ABCD评分:4分 5. 辅助资料:2013年01月12日头颅颈总CT检查示:1、左侧颞、枕叶密度较对侧稍减低,脑梗待排,左侧上颌窦粘膜增厚,炎症可能;2、C2/3、C3/4、C4/5、C5/6椎间盘突出,颈椎退变;头颅MRI示:1、双侧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少许缺血灶;DWI脑实质未见明确急性脑梗塞征象;2、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走行迂曲、延长。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血常规、肝功、心肌酶、凝血功能、降钙素原无异常。 二、拟诊讨论:

XXX省统一住院病历 XXX省XXX神经内科病历 姓名XXX床号XX 住院号XXX XXX 诊断依据:根据病例特点、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左侧颈内动脉系统); 诊断依据:1. 老个男性,急性起病,病程短。2.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2次,每次持续数分钟缓解。3.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有胃出血、外伤、手术、输血史;4.查体:HR:76次/分,血压140/80mmHg。一般情况尚可,腹总可见陈旧性手术疤痕,心、肺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神清,语利,右侧颜面总及肢体感觉较左侧减退,右眼裂缩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病理征(-),余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5. 辅助资料:头颅MRI示:1、双侧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少许缺血灶;DWI脑实质未见明确急性脑梗塞征象;2、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走行迂曲、延长; 2.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双侧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4.椎间盘突出症; 鉴别诊断: 1.脑梗死发病年龄多为60岁以上,安静或睡眠中起病,十余小时或1-2 天达到高峰,全脑症状轻,神经体征多为非均等行偏瘫,CT脑梗死实质呈低密度。行CT可鉴别,该患者MRI示:脑实质未见明确急性脑梗塞征象,可排外。 2.脑出血:患者为老年男性,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头颅CT未见脑出血征,MRI可见少许缺血灶,可排除。 三、诊疗计划: 1.积极完善相关检查(二便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行TCD检查对患者颅内血管进行评估、行颈部血管B超对颅外血管进行评估等检查了解血管;

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一、引言 神经内科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疾病,包括神经、脑、脊髓、神经节和神经肌肉接头等组织的异常。此疾病常见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并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本文将全面介绍神经 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优化病患的生 活质量。 二、神经内科疾病分类 神经内科疾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2. 炎症性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 3. 代谢性疾病:如脑血管痉挛、脑炎症等。 4. 肌肉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无力等。 5. 神经损伤:如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 三、神经内科疾病诊断 1. 详细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 状出现的时间、病情的发展过程等。在体格检查时,医生通常会检查 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部触诊。

2.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类型和 程度,例如血液检查、脑电图、磁共振成像等。 3. 生物组织检查:有时,医生需要进行生物组织检查以确定诊断, 如肌肉活检、脑脊液检查等。 四、神经内科疾病治疗 1. 药物治疗:根据神经内科疾病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可以 开具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例如,对于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医 生可能会开具抗高血压药物。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用于改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运动和感觉 功能。例如,对于肌无力患者,医生可以开具物理治疗计划来增强肌 肉力量。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神经内科疾病,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例如,对于脑瘤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手术切除来缓解症状。 4. 心理支持:神经内科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 因此,心理支持和咨询在治疗过程中同样重要。 五、神经内科疾病预防 预防神经内科疾病的关键是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定期进行体检,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适量的营养素。 3. 做适度的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第一节脑震荡 【诊断要点】 1、颅脑外伤病史。 2、临床表现:伤后即刻出现的短暂神经功能缺损、近事遗忘。如头痛、呕吐、意识改变、视觉和平衡功能改变。分为三种程度: (1)轻度:不出现意识丧失; (2)中度:存在轻度的意识改变和逆行性遗忘; (3)重度:意识丧失超过5 分钟。 3、查体: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 头颅CT :颅内无明显异常改变。腰穿测压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没有红细胞。脑电图仅见低至高波幅快波偶而有弥散性慢波。【治疗常规】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吸氧,减少外界刺激。 2、对症治疗:补液、止吐、营养神经、必要时镇静、止痛等。 3、密切监护,注意精神状态、意识状况、临床症状及 生命体征,并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复查头颅CT

第二节脑挫裂伤 【诊断要点】 1、颅脑外伤病史。 2、临床表现: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因致伤因素和损伤部位的不同而各异,悬殊甚大。 (1)意识障碍:伤后立即昏迷,持续数分钟至数日、数月,甚至迁延性昏迷。小儿局灶性脑损害部分患儿可以不出现昏迷。 (2)生命体征改变:多有改变,一般早期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呼吸浅快,创伤后不久逐渐恢复。 (3)局灶性症状:根据损伤的部位和范围不同。如果仅伤及颞、额叶前端等“哑区”可无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表现;若是脑皮质功能区受损,可出现相应的瘫痪、感觉障碍、失语、视野缺损、感觉障碍以及局灶性癫痫等。 (4)头昏、头痛、恶心、呕吐、闭目畏光、颈阻等脑膜刺激征象。 3、辅助检查: 头颅CT :脑皮层点片状高低混杂密度影(出血和脑水肿),脑室可因脑水肿受压,重者弥漫性脑肿胀或中线移位。 【治疗常规】 1、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头高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神经外科病历模板

神经外科病历 一、神经外科病历书写要求 参照普通外科及神经科病历要求书写,应特别注意以下各项。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 1.在头颅部外伤伤员中,应重点记载受伤当时的意识状态,有无近事遗忘,头颅着力部位及运动方向,伤后有无头痛、呕吐和抽搐等。 2.有可疑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询问头痛的性质,发作时间、部位及与休息的关系,发作时有无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和昏睡等。病史中有无高血压,屈光不正、慢性鼻窦炎、耳流脓及外伤史等。 3.对有抽搐的患者,应重点记载起病时的年龄,发作开始部位,每次抽搐发作的持续时间,是全身性还是局限性,是强直性还是阵挛性;有无意识丧失、口吐白沫、误咬唇舌、大小便失禁。过去史中有无产伤、颅脑外伤、颅内炎症及家庭中有无类似发作等。 4.瘫痪患者,应询问起病缓急、部位、肢体瘫痪先后顺序,有无肌肉萎缩、肌肉震颤和运动不协调等情况。 5.患者有无感觉异常。对感觉异常者,检查其部位、范围、性质及开展情况等。 6.患者有无内分泌功能障碍,例如有无过度肥胖、性功能障碍、月经不正常、第二性征异常及尿崩等情况。 〔二〕检验及其他检查 1.检验除常规进行血、尿、粪常规外,对重大手术病人应作出血,血凝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和血液化学检查以及血气分析等。对疑心有颅内感染病人,如无腰穿禁忌证,可行腰穿及脑脊液常规检查,包括糖、蛋白、氯化物定量及细菌学检查。颅内及椎管内占位病变病人,行脑脊液检查时,要注意蛋白定时和肿瘤细胞的检查。 2.对有内分泌障碍的病人,应重视有关垂体或其他器官的内分泌功能检查,如血清催乳素、生长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和血糖等测定。 3.影像学检查 〔1〕对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血管性及感染性疾病病人,应常规进行头颅X线平片检查,必要时加照特殊位置。椎管内病变需摄脊柱正、侧位及基些特殊位置的X线片。 〔2〕根据病情选择脑血管造影、CT、磁共振检查或脑室造影等。

神经内科首程

神经内科首程 第一篇:神经内科首程 病程记录 姓名:*** 科室:神经内科 床号:27床 住院号:******* 2012-03-30,06:30 首次病程记录病例特点: 1、中年女性,急性发病。既往有腰椎间盘脱出并手术史。 2、头晕、恶心、呕吐3小时入院。 3、体检:T 36.5℃,P 75次/分,R 18次/分,BP 156/91mmHg,神志清楚,精神不振,言语流利,双侧额纹对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灵活,未见眼震及复视,双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左侧肢体肌力Ⅳ级,余肢体肌力Ⅴ级,双侧巴氏征(-),克氏征(-),布氏征(-)。双侧感觉对称、正常,双侧指鼻稳准,无不自主运动。心肺未闻及异常。 4、辅助检查:2012-03-30 颅脑CT示:未见异常。初步诊断:后循环缺血腰椎间盘脱出手术后高血压病诊断依据: 1、中年女性,急性发病。既往有腰椎间盘脱出并手术史。 2、头晕、恶心、呕吐3小时入院。 3、查体未见明显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4、颅脑CT检查未见出血。鉴别诊断:小脑出血: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动态发病,进展迅速,头痛、呕吐明显,多有不同程度的共济障碍,颅脑CT示高密度灶,可资鉴别。1 病程记录 姓名:*** 科室:神经内科 床号:27床 住院号:******* 诊疗计划:

1、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抗血小板聚集、调整脂质代谢。 3、改善脑循环和脑组织代谢治疗。 4、对症及支持疗法,防治并发症。 5、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协助诊疗。2 ****** 第二篇:车祸多发伤首程 车祸多发伤 患者因“车祸致全身多处外伤伴昏迷4小时”入院,其病史特点如下: 1、现病史:患者于今晨近4点发生车祸,当时具体情况不详,被交警发现时伤者神志不清,烦躁不安,伴气急,遂被急送至我院急诊就诊,急诊查体:T 36.5℃,P 102次/分,BP 78/51mmHg,SPO2 77%;神志不清,前额、下颌、腹壁、四肢等多数皮肤擦伤;瞳孔左3.0mm,光反射存在,右侧5.0mm,光反射迟钝;门齿脱落,口鼻内活动性出血;呼吸浅促,右侧胸壁反常运动,双肺呼吸音粗,可及湿罗音;心律尚齐,心音尚有力;腹部膨隆。急测随机血糖14.0mmol/L。急诊血常规:HGB 141g/L,HCT 45%,WBC 11.0*10^9/L。急诊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下颌骨骨折、右侧锁骨骨折、右侧多发肋骨骨折(2~11)、肺挫伤、胸腔积液、骨盆骨折、髋骨骨折、骶骨骨折,两侧肾后间隙少量积液。予紧急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扩容、升压、止血、补液等治疗,同时急请相关科室会诊。脑外科柳音主治医生急诊会诊后考虑患者复合损伤,建议暂以止血、改善循环等治疗为主,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下可以考虑脱水治疗。胸外科袁虹住院医师急诊会诊后考虑患者胸腔积液量不多,暂予对症支持,必要时复查CT,胸外科随诊。骨科高建峰主治医生急诊会诊后建议绝对卧床,扩容补液,待脑部、肺部情况稳定后可转入骨科继续治疗。普外科夏青副主任医师急诊会诊后考虑CT示两侧肾后间隙少量积液,外科随访。约3小时后再次复查血常规示:HGB 120g/L, WBC 29.6*10^9/L,N% 78.1%.腹腔穿刺未发现明显异常。患者病情十分危重,神志不清,伴明显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