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名词解释:
preventive medicine 预防医学: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在第一级预防重,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治疾病转为慢性。
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健康,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使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冰山现象:由于疾病的发病谱不同,典型病例只是具有这一疾病病理变化人群中的一小部分,就像海水中的冰山一样,海平面以上仅是冰山的一小部分。疾病的这种现象称为“冰山现象”。
疾病分布:指某病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表现形式。
长期变异: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感染类型等发生显著的趋势性变化。
现实研究:描述性研究中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
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也称同时性或即时性队列研究,其研究对象的分组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而定。此时结局尚未出现,需要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才能得到,其性质是前瞻性的。
实验性研究:该方法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实验因素,对照组不给予该因素,然后前瞻性的随访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别的程度从而判断实验因素的效果。
偏倚:属于系统误差,可以由研究设计的失误,资料获取的失真或分析推断不当所引起,从而错误地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它具有一个方向性,不能用统计学方

法处理,只能预先考虑到而加以预防。
健康筛查: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以及危险因素检测与评估等手段,在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健康行为:指与促进、维护或恢复健康相关的个体心理,情感状态和外显的行为模式。
health promotiong健康促进:指一切能促进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综合体,既“健康教育+环境支持”。
营养:被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社区诊断:社区工作者通过一定的定性与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必要的资料,通过科学,客观的分析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区现有资源状况,为社区预防服务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造成资源破坏和经济损失的现象。
食源性疾病: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生活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包括10大类115种,具有法律的效益。
矽肺: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伴有矽结节为特征的疾病。
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结。

大题:
一.何为三级预防,其内容有哪些?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称为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和针对公众的社会措施。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预防疾病转为慢性,对于传染病除了做好三早还需做到疫情早报告、病人早隔离。第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治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使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二.简答现况研究的用途。
1.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2.了解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3.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效果。4.早期发现病人。5.确定机体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三.根据设立对照的方法不同临床试验可分为哪

几类?
1.随机对照临床试验。2.同期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3.历史对照临床试验。4.自身对照临床试验。5.交叉设计对照临床试验。

四.试述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的关系。
在患病率不变的情况下,1.筛检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2.筛检试验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

五.为什么要开展卫生公共检测,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1.确定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分布和趋势。2.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3.评价干预措施效果。4.预测疾病流行。5.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

六.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有哪些?
重视危险因素的收集,医患双方共同决策,注重综合性和连续性,以健康咨询与教育为先导,合理选择健康筛检的内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服务。

七.简述临床咨询的基本模式(5A模式)
是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为病人提供健康咨询的五个基本步骤,是指导“如何做”的一套程序,是做到以病人为中性的一种实践方式。1.评估(ask or assess)以病情、知识、技能、自信心为主。2.劝告(advise)指提供有关健康危害的相关信息,行为改变的益处等。3.达成共识(agree)指根据病人的兴趣能力共同设定一个改善健康-行为的目标。4.协助(assist)为病人找出行动可能遇到的障碍,帮助确定正确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技巧,及获得社会的支持。5.安排随访(arrange)指明确随访的方式、时间与行动计划。最终通过病人自己的行动计划达到既定目标。

八.试述常见食品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来源
污染物按性质分为: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三类。生物性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间接或直接污染食品。化学性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接触食品时,接触食品的有害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物理性污染主要来源于,食品环中落入的具有放射性的废物。

九.职业病发病的三条件五特点
三条件: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结构和性质。2.作用于人体的量。3.人体的健康状况和易感性。五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3.群体发病。4.早期诊断及时和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5.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十.试述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1.限制钠盐摄入量。2.增加新鲜蔬菜瓜果的摄入,补充钾镁离子。3.限制饮酒和戒酒。4.减轻体重。5.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活动。6.其他:戒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十一.潜

伏期在流行病学工作中有哪些作用?
1.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源,查找传播途径。2.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一般为,平均潜伏期加一到两天,危害严重者,按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予以留院和检疫。3.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4.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一个预防措施实施后经过一个潜伏期,如果发病数明显下降则认为可能与措施有关。5.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疾病一旦流行,常呈暴发,且疫势凶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