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晔 2012考研辅导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冲刺班讲义

阮晔 2012考研辅导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冲刺班讲义
阮晔 2012考研辅导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冲刺班讲义

编号:

2012-KY-JY-0275

北京海天教育

https://www.360docs.net/doc/d13354643.html,

阮 晔

2012考研辅导政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冲刺班讲义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总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者,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 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

3.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一般考选择题):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要关注:马克思主义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它在现实中的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是它的核心和结论。)(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1.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列宁主义。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般考选择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了自身的政治立场。

(2)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自身的政治立场。

(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绪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哲学

一、哲学(世界观——是理性的、理论的)(一般考选择题)

1.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 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 社会意识形态。

(要关注: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

二、哲学研究的问题

1. 世界的统一性、共性。

物质第一性——唯物主义。精神第一性——唯心主义。

2. 世界存在的状态。

联系、发展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孤立、静止看问题——形而上学。

3. 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4. 社会历史——历史唯物主义。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一般考选择题)

1. 定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 内容:

(1)区别:两者谁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联系:两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 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从而决定了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它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从而决定了人们认识和实践的根本出发点。

四、哲学思想的发展(一般考选择题)

(一)唯物主义

1. 定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派别。

2. 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原初物质(始基)。

②形态:金、木、水、火、土;元气;原子(德谟克利特)。

③缺陷:自发性、猜测性。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物质归结为原子。

②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所有的事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

(要关注:物质是什么——是具体的东西是错的,它不是具体的东西,是所有东西中的共性:客观实在性)

(二)唯心主义

1. 定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

2. 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①精神——认为是人所具有的主观精神。

②形态——感觉、经验、意志、理性、思想(中国人认为的——心),最终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

①精神——认为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精神。

②形态——理念、绝对观念、绝对精神、宇宙精神、神(中国人认为的道、理)。

(要关注:划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准:精神是人的——主观精神,主观唯心主义;精神不是人的——客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考选择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 三个本质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

2. 显著特征:实践性和阶级性。

3. 最显著的特征:实践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革(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 研究对象上:关于物质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处理好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 内容上:关键在于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其自身在内的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相结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3. 作用上: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哲学理论基础。

第一部分 辩证的唯物论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一般考选择题)

第一节 物质

一、哲学物质范畴的演变

唯物主义的发展(内容详见绪论第一节)

二、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指不依赖人的意识,但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三、物质范畴的内容

1. 客观性。

2. 可知性。

第二节 哲学物质范畴的意义

一、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石

1.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区别了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

2. 认为物质是可知的,从而坚持了能动反映论和可知论,区别了不可知论。

3. 认为物质是所有事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区别了一切旧唯物主义。

4. 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

(要关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一般考选择题)

第一节 运动

一、内涵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及其存在方式,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及其过程。

二、运动与物质的不可分

1. 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反对唯心主义的观点。

2. 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的,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反对了形而上学的观点。

第二节 静止

一、内涵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相对平衡,暂时稳定的状态。

二、特点

1. 有条件性。

2. 相对性:

(1)相对于运动的总体而言(是多种运动的整体),相对于这个整体,在局部未发生特定的运动。

(2)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未发生机械运动的相对位置的移动。

(3)在事物的量变阶段,未发生质变。

三、运动的无条件性、绝对性

就运动的总体,相对于另一个参照系,就量变最终会引起质变而言,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整体的。

四、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一)相互区别

1. 运动:标志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及过程。

2. 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相对平衡、暂时稳定的状态。

3. 特点:运动具有绝对性、无条件性,静止具有相对性、有条件性。

(二)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绝对和相对、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

(三)相互联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物质的存在应该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四)割裂运动和静止二者之间的关系

1. 只强调运动而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观点。

2. 只强调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

五、承认认识相对静止的意义

1. 承认相对静止是衡量物质运动的程度。

2. 承认相对静止是物质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

3. 承认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条件。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一般考选择题)

第一节 时间和空间

一、定义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 时间:反映了物质运动的顺序性、持续性,具有一维不可逆性。

2. 空间:反映了物质运动的并存关系、广延性,具有三维性。

二、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

1. 凡是时间和空间的量度都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运动来量度。

2. 凡是物质运动都要经历时间,占据一定空间。

3. 注意的倾向: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相互联系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割裂了时空与物质运动的相互关系,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最终走向唯心主义。

(1)时间是与物质运动无关的自身均匀的流逝。

(2)空间是与物质运动无关的容纳物质的容器。

第二节 时空的四大特性

一、时空的绝对性(无条件性)

是指时空的客观性——时空是物质所固有的。要坚持时空的客观性,即坚持时空观的唯物主义,反对认为时空是精神的产物的唯心主义时空观。

1.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时空是主观精神的产物。如:马赫主义认为“时空是人的感觉调整了的产物”、“时空是人的主观思想的习惯性想象”。康德的先验时空观认为“时空是人类思维的先天形式”。

2.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时空是客观精神的产物。如黑格尔认为时空是绝对精神的产物,绝对精神先创造了空间,再创造了时间。

二、时空的相对性(有条件性)

就具体的时空特性而言,具有可变性,如非欧几何学。

三、时空的无限性

就整体的时空而言,一维的时间是无始无终的,三维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

四、时空的有限性

是指具体时空的有限性。

五、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有限包含、体现着无限。

第四章 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一般考选择题)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的意识的产生经历了3个阶段:

1. 非生命物质的一般的反应特性——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 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心理。

3. 动物的感觉、心理——人的意识。

二、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产生中劳动起决定作用)

1. 劳动是利用和制造工具的活动,既要求人达到对事物现象的反映,而且要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的反映,从而提出了意识产生的客观要求。

2. 分工协作的社会劳动要求人与人之间要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了语言。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就促进了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3. 语言和劳动共同起作用使猿脑转变为人脑,从而产生了人的意识。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中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第一信号系统是人与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

二、意识是人对物质的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2. 意识的主体反映能力具有差异,但都具有客观的根源。

3. 意识还具有主观特征的不同,既有正确的反映,也有虚幻歪曲的、错误的反映,但都是对客观物质的反映,都有客观原型、社会原型。

(要关注:

1. 如何体现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2. 如何体现意识的主观性?

3. 意识是人脑所分泌的一种特殊物质。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它否认了意识的主观性,从而把意识与客观物质相混同,这种观点即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庸俗唯物主义。)

第三节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或自觉能动性

一、定义

人所具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表现形式

1. 人的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2. 能动创造性。

3. 对客观物质的改造作用。

4. 对其他生理器官的控制作用。

三、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 正确估计: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2. 前提:遵循客观规律。

3. 基本途径:社会实践。

4. 条件:一定的物质条件。

四、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的原理,会考分析题—有关环境问题)

1. 相互区别:

(1)主观能动性:人所具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2)遵循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 相互联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反之,要遵循客观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3. 注意的倾向:只强调主观能动性而忽视遵循客观规律的是唯心主义;只强调遵循客观规律而忽视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

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一般考选择题)

第一节 实践

一、定义

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要关注:实践是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

二、实践的特点

1. 直接现实性(实践有高于理论的品性——直接现实性)。

2. 能动创造性。

3. 社会历史性。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

1. 生产实践——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提供了所有人类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以是实践最基本的形式)

2. 社会实践——调节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3. 科学实验——探索事物规律的活动。

第二节 实践的地位和作用

一、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人之所以存在是在实践中存在

1. 实践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一切活动所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

2. 正是在实践中形成了人类的意识,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生命体。

3. 正是在实践中,形成了人类社会,从而把人与动物相区别,使人成其为人,从而把人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

二、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1. 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相作用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引起了主、客体的相互转化。首先主体客体化,即在生产劳动中,把主体的愿望、意志、要求对象化在、实现在客观物质上来;其次,客体主体化,即在认识消费中,客观的东西转变成为主体的部分。

2. 正是在实践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中、相互转化中体现了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联系的中介。

三、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中介

(一)主体

1. 定义: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认识活动的人。

2. 主体和主观:主体是指包含有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体;主观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意识的特性。

(二)客体

1. 定义:进入实践活动中从而与主体相联系的事物。

2. 客体和客观:客观是指一切事物的共性;客体是指进入到实践活动中,从而与主体相互联系的事物。

(三)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基本形式

1. 首要根本的关系: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2. 在实践中形成认识关系——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3. 价值关系——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4. 审美关系——对人本质力量的体现。

(四)实践的中介是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所以实践是一个由主体、客体和中介构成的复杂系统

(五)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1.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

(2)实质: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2. 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

第三节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主要环节

一、实践目的的提出及其实质

二、实践的组织与管理

三、实践结果及其检验与评估

第四节 实践活动中双重关系

一、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

(一)相互区别

1. 自在世界是指人类产生前的先在世界以及人类尚未认识和利用的自然。

2. 人类世界是指人类认识和利用的自然以及人类社会。

(二)相互联系

1. 两者都具有客观性。

2. 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的基础。

3. 在实践活动中,自在世界不断地向人类世界转化。

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

在实践活动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

(一)相互区别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

1. 自然界是指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人的活动范围内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

2. 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它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社会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二)相互联系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1.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2. 人在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三、人和自然的关系

1. 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势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的实践存在方式。

2.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

在实践中,人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的直接生活资料,又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就从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物质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第二部分 唯物辩证法(一般考分析题或选择题)要关注以下十四个原理:

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2. 发展的原理。

3. 度。

4.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5.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6.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原因。

7.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

8.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9.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0.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11.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12. 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13. 辩证的否定观原理。

14. 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一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一、唯物辩证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总观点

唯物辨证法认为整个物质世界处在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之中。

1. 联系的观点:

(1)定义: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2)特点

①客观性:说明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反对主观编造。如:揠苗助长(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②普遍性(原理)(重要原理)

A. 内容:指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之间,而且存在在于事物内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

B. 方法论意义:要坚持整体、全局的观点,正确处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③多样性

A. 依据联系在事物发展中所起作用不同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就是要求我们在种种联系中最根本的要把握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④条件性:联系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

2. 发展的观点:(重要原理)

(1)定义:指事物的向上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指事物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3)判别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标准: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具有远大前途、强大生命力的东西。

②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二)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重要原理)

1. 过程论的内容:

(1)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它事物的历史。

(2)任何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所以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3)发展和前进是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

2. 过程论的意义:

(1)它要求我们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查。

(2)它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来考查事物,任何事物都要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增添新的内容。

(要关注: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的考试案例:

1. 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 机械整体观(1+1=2)和辩证整体观(1+1>2)

(1)机械整体观:它认为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孤立的,从而整体是各个部分的总和,整体的性质是各个部分性质的简单加总;

(2)辩证整体观:它认为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因而整体是各个部分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相互作用中整体具有部分不具有的新的性质。

3. 系统论

系统是指事物构成要素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4.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一、规律

指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规律的特点

1.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2. 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反映了事物的共性。

3. 是事物的必然联系,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

4. 稳定性,同时体现了普遍性、重复性。

三、人与规律的关系

人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但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例:引水上山)。

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形态。

2.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3.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一)对质的认识

1. 定义:决定一事物与他事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2. 质和事物的关系:直接同一的关系。

3. 认识质的意义: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前提。

(二)对量的认识

1. 定义:(指质的外在表现)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大小以及构成成份在空间上的排列不同,这些要用数量来表征的规定性。

2. 量和事物的关系:不直接同一关系。

3. 认识量的意义:是认识事物的深入和精确。

(三)对度的认识(重要原理)

1. 定义:指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维持事物质的稳定的量的范围、幅度、限度。

2. 关节点:构成度的范围的极限点。

3. 认识度的意义: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过犹不及。

二、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重要原理)

(一)区别

1. 定义:事物量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和结构的变化,是一种不显著的变化,渐进的连续的过程。

2. 质变:是事物质的变化,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显著的变化,是飞跃的间断的过程。

3. 判别量变和质变的标准:看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

(二)联系

1.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新的基础上又引起新的量变。

(三)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的统一

割裂二者的相互联系,只强调量变而否认质变是庸俗进化论,右倾主义;只强调质变而否认量变是激变论、灾变论,左倾主义。

(四)方法论意义

我们要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相结合,现代化建设要分三步走,要把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核心章节十分重要)

绪论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

1. 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

2. 揭示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1. 实质: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揭示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2. 核心:把握联系发展的根本,是把握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基本线索

3.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一、矛盾

(一)矛盾的定义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

(二)矛盾的客观性

1. 内涵: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

2. 唯心主义否认矛盾的客观性,认为只有在思想中才存在矛盾,客观事物不存在矛盾。

3. 往往用逻辑矛盾否定客观矛盾。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重要原理)

(一)相互区别

1. 矛盾的同一性

(1)内涵:矛盾双方的一致性所造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以及相互转化的性质和倾向。

(2)特点:相对的、有条件的。

2. 矛盾的斗争性

(1)定义:矛盾双方的对立,所造成的相互排斥、否定、离异的性质和倾向。

(2)特点:绝对的、无条件的。

(二)相互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矛盾的同一性。

三、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动力和原因(重要原理)

(一)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 矛盾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

2. 促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我的因素,促进矛盾事物的发展。

3. (最显著的作用)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只能向着对立面转化。

(二)矛盾斗争性的作用

1. 在量变阶段促使矛盾事物发展。

2. (最显著的作用)在事物的质变阶段,促使旧事物瓦解、新事物产生。

考研政治复习资料有哪些

考研政治复习资料有哪些 (一)“三严三实”的讲话内容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 不脱离实际。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二)考研政治考点链接 与之相关联的考点既有马原第八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 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 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也有毛中特第十二章中国共产党的性 质和宗旨的内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新形势下,中 国共产党还需要应对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2015年4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 北京出席“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并讲话。在《2016年考 研4月时政热点:“三严三实”(一)》文中老师帮大家梳理了“三 严三实”的选择题考点,本文老师帮同学们梳理“三严三实”材料 分析题考点。

一、基本情况 “亚投行”全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英文缩写AIIB; 性质: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总部:北京。 二、创立目的 三、发展历程 2013年10月2日,主席提出筹建倡议。 2015年3月31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截止。 2015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 四、重点关注成员国 2015年1月4日,新西兰正式成为亚投行第24个意向创始成员国,成为首个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国家”。 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国家,也是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 2015年3月30日,埃及正式宣布申请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非洲国家。 从最近的电视、网络等媒体,我们可以看出“亚投行”是2016考研考生必须关注的重点。老师建议考生详细了解下亚投行的基本情况,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意向创始成员国,做好充分准备,全面应对考研。 (一)关于“福建自贸区”的讲话内容

2012年考研政治:马原基础知识点归纳

2012年考研政治:马原基础知识点归纳 对于考研的政治科目来说,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掌握程度决定考生考研的成败,但是很多考生并不明白应该掌握哪些基础知识点。万学海文政治考研辅导专家们在此根据教学大纲,为2012年的考研同学们归纳概括一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哲学部分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2012年的考生需要掌握以下67个知识点:按照哲学的逻辑体系,可以细化成四个部分为大家进行详细整理。 一、唯物论部分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5、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9、物质与运动;10、运动与静止;11、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2、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3、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1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15、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16、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二、唯物辩证法部分 17、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8、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19、规律及其客观性;20、现象和本质;21、必然性和偶然性;22、原因和结果;23、可能和现实;24、事物存在的质、量、度;25、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26、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27、对立统一规律;2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29、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30、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31、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32、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三、认识论部分 33、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34、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3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6、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3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38、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3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40、真理及其客观性;4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42、价值;43、认识论与思想路线;4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四、唯物史观部分 4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6、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47、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48、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49、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50、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51、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52、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53、国家的本质和职能;54、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5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56、

2012考研政治真题及详解精致打印版

2012政治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解析】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从马哲角度上讲人有思维,有意识,能对客观世界反映,发挥主观能动性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事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解析】量变质变规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解析】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价值是劳动,价值是工资。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级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解析】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就是两极分化,剥削程度加深,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相对人口过剩。 5、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由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D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解析】毛泽东同志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下马看花体现了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其本质和规律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占有形式B分配形式C所有权归属D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级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因为实现形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问题,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化生产规律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的范围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7、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 A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 B有利于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C集中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考研政治有用的资料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计算题详解 跨考教育 2011-03-24 随着2009年考研政治的改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部分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从改革后这两年的试题情况来看,试题的难度都比较小,大多侧重于对于重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例如,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的单选题第3题考察的就是商品变为货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第18题考察的是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而以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与难点的计算型题目则没有出过。 然而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计算型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多,对考生把握重要概念和原理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不可多得的好题目,在以后的考试当中,完全可能重新出现,成为政治考试中拉开档次的题目,各位有志于参加2012年考研政治的考生需要注意。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考研政治经济学中的计算型题目的一个例题: (单选,2006年第5题)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A.80万,100% B.40万,400% C.40万,100% D.80万,400%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剩余价值量与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实际上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预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率、资本周转等等。要把这道题做好,必须有扎实的政治经济学的功底才行。 整 道题目当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的符号有:C 不变资本; V 可变资本; M 剩余价值; M′剩余价值率M′ =M/ V) 整道题目的计算是这样的: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则预付资本总额是100万,即C + V=100。资本有机构成是4:1,即 C:V=4:1 得出 C是80, V是20。由 M′(M/ V)=100%,可以得出 M=20。由于资本一年周转四次,则一年的剩余价值量为20*4=80。则一年的剩余价值率为80/20=4, 即400%。这道题目的答案是D。 这里为了方便大家练习,特地再出2道类似的题目,供各位同学巩固提高。 1. 已知预付资本为600万, 一年周转3次,共获得450万剩余价

2012考研政治大纲

2012考研政治大纲 目录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1) 1、考试性质…………………………………………………………………(l) 2、考试学科范围……………………………………………………………(l) 3、评价目标…………………………………………………………………(l) 4、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 (2)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上义理论体系概论 (3)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6)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1、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思想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2、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字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3、评价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科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沦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4、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8 %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约16 % 多项选择题约34 % 分析题约50 % 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

2019年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2019年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十个怎么办之一 一、填空题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是(邓小平)提 出来的。 3、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发展) 4、又好又快发展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坚持发展为先、做到又好又快,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注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判断题 1、发展不但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对) 2、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 3、发展应是又快又好的发展。(错) 4、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必须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大胆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认真破解发展难题。(对) 5、转变增长方式与转变发展方式没有什么区别(错) 6、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对) 三、理论题 1、大寨村、江西的新江村,济南的振兴街道。他们的故事说明一 个道理?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2、结合济南章丘官庄乡的发展,怎样理解又好又快发展?好表现 在几个方面? 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必须处理好好与快的辩证关系。

好应该表现在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生态良好、民生改善。 3、中国重汽的又好又快发展说明了什么?怎样加快转变发展方 式? 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放在第一位。第一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第三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第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五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第六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内需。 之二 一、填空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3、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本”就是(本源、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5、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人民群众得实惠)。 二、判断 1、之所以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根本原因在于它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又体现了我党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对) 2、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对) 3、古代的民本思想和现在的以人为本没有本质区别(错) 4、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对) 5、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对)

考研政治真题及解析

2012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 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环节考打点折扣,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 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级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5.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时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占有形式 B.分配形式 C.所有权归属 D.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 7.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

考研政治理论基本知识复习讲义三

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基本知识复习讲义三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部分。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1.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提到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它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2.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 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的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但是社

2009-历年考研政治真题

第一章 2014年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鹦哥岭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完整的垂直带谱。在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上独占鳌头。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一直难以招聘到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 一、鹦哥岭来了大学生 自2007年起,先后有27名大学毕业生(2名博士、4名硕士、21名本科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山脚下一排破旧平房中的两间就是他们的家。“孩子们,这里的黎苗兄弟说是以种田为生,实际上就是种些橡胶,靠山吃山……你们来任务重啊!在关爱森林的同时,还要想法帮这里的百姓致富!”老站长的一席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大家。“我们不会让鹦哥岭失望着的!”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声。 二、鹦哥岭有了“档案馆” 到底鹦哥岭有多少种动植物?这是摆在大学生们面前最直接的课题、也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要完成的首要工作。大学生们背着睡袋。锅碗瓢盆和监测仪上山了,他们聚精会神地做着记录,天黑了,架起锅巴煮成米饭,和着辣酱吃了实在太困了支起帐蓬钻进去睡一觉……经过4年多的艰辛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记录到城管来植物2197种、脊椎动物431种、鹦哥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以及26个中国新记录种等。 三、鹦哥岭有了护林员 鹦哥岭周边有103个自然村,近2万村民。看到村民大片砍代雨林种山芝、香蕉、作为环境保护者,大学生们痛心疾首。但习惯靠山吃山的当地百姓说。“让我们放下砍刀、放下猎枪绝对不行!”大学生们克服阻力,用真诚和智慧动员招募了270名护林员,并与他们一起,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209公里长的界线,埋下了近400根桩和50多块界碑,为鹦哥岭保护区筑起了一道看得见的保护网。 四、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 鹦哥岭是海南的贫困山区,为帮助当地黎苗族百姓脱贫致富,大学生们特地去外地取经,在鹦哥岭通过试点而大面积推广“稻鸭共育”的方法,带动当地人致富,农户们在稻田里骄傲地插上了“农业示范田”的牌子。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并帮助当地人建起了环保厕所,发行了猪圈,改善了居住的环境%当地百姓手里有了钱,靠上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到这一切,大学生们说,“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也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5年过去了,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仪式发现新物种,是敬业的科研工作者;引来环保理念,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心系百姓喜忧,是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和不甘于寂寞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懂得了自已手中的笔、脚下的路、心中的秤要靠什么来指引,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每到毕业季,总有一些大学生毕业生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究竟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2012考研政治之陈先奎对于大题的吐血整理(狂背版)

2012考研政治之陈先奎对于大题的吐血整理(狂背版)

2012考研政治之陈先奎对于大题的吐血整理(狂背版) 一、又好又快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发展方式彻底转变相关问题。 1.为什么要强调又好又快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发展方式彻底转变?(5 分)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创造了条件。 (2)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3)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能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4)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不协调,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 (5)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水平低,以数量取胜,只有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1.怎样实现发展方式转变?(5大措施)(5分) (1)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2)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 (3)坚持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4)坚持把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5)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又好又快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怎样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5分) (1)科学发展的实质是又好又快,好字优先。“好”就是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加协调,更加环保。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结构相协调,走出一条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经济发展道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怎样正确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 (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作为一个长期的根本的战略方针。 (2)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到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动力协调拉动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法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 三、解决贫富过分扩大问题,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经济的相关问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差距过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个原因)(1)按劳分配本身就产生收入差距。 (2)又存在多种所有制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存在着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性。 (3)改革不彻底,政策不完善,税收调节不到位,是产生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4)权钱交易,贪污腐败,非法收入,是贫富差距中的焦点问题。2.解决贫富差距过分扩大的措施有哪些?(怎么做) (1)一方面要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必须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2)着力提高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使劳动报酬的提高与劳动效率的提高同步 3.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都需要正确处理哪些关系?(3个关系) (1)正确认识“共富”和“先富”的关系。“共富”是目的,“先富”是手段。“先富”为共同富裕服务,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2)正确认识分配和再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3)既要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又要反对平均主义思想,防止走老路。4.怎样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1)改革开放以后,首先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高了效率,但是也拉大了差距。

2019年考研政治试题

2019年考研政治试题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不同,它是 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科学之科学 D.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简答题 2、ABC会计师事务所正在制订业务质量控制制度,经过领导层集体研究,确立了下列重大质量控制程度: (1)合秋人的晋升与考核以业务量为主要考核指标,同时考虑遵循质量控制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2)对员工介绍的客户,由员工所在部门经理根据收费的高低自行决定是否承接; (3)所有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在业务完成后90日内整理归档; (4)由于尚未取得上市公司审计资格,不予执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制度;(5)无论审计项目组内部的分歧是否得到解决,审计项目组必须保证按时出具审计报告; (6)以每3年为一个周期,选取已完成业务进行检查,检查对象为当年度考核等级位列后3名的项目负责人。 要求: 多选题 3、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 A.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B.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C.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单选题 4、《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单选题 5、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A.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单选题 6、党的_____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 A.十五大 B.十三大 C.十二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多选题 7、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是() A.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考研政治考点总结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农民问题丛刊》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四、《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11月 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六、《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考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七、《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的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八、《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2020年考研政治复习资料2845

2020年考研政治复习资料 多选题 1、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 D.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 E.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答案:A,B,E 本题是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方面的知识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各种教材的总结是有差别的,但本题选项中是很容易排除干扰项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这是60年代才有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正式挺出的,而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在50年代。因此C、D两项很容易排除。 单选题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C 暂无解析 简答题 3、试论述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答案:过渡时期总路线是认真总结建国头三年实践经验,根据当时中国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因而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求得国家的富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通向富强的必然之路。(2)三大改造的历史必要性:在建国之初,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为恢复国民经济起过积极作用的川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工业化的进程,因而使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具有必要性。①在城市,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一是力量弱小,没有能力担负起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重任;二是畸形发展,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加剧。总之,中国不能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谋求工业化,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②在农村,小农经济的落后性日见突出:一是阻碍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会拖工业化的后腿;三是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总之,中国的工业化是不可能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现的。只有组织起来,实现合作化,才能发展农业生,使农业适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要求。(3)三大改造的历史可能性:国营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及社会主义改造初步成功的取得,使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具有可能性。①我国已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就使得社会土义改造有了强大的依靠力量。 ②国营经济的建立,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有了事实上的重要开端。③在建国头三年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所取得的成功.实际上已成为对资本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④初步开展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实际上已成为对个体农业改造的最初开端。(4)国际环境的影响:当时世界的冷战格局和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建设城就,也促使我国提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世界形成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封锁和孤立政策,只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援助中国。中国的经济发展要得到国际援助,除走社会主义道路外,别无选择。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在50年代初并不景气,而苏联却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无疑给中国人民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认为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促进,中国宜早进入社会主义。 暂无解析 简答题 4、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

2012年考研政治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习题及答案

2012年考研政治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垄断利润是() A 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B 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 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D 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 2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 工业资本 B 银行资本 C 金融资本 D 产业资本 3 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 自由竞争 B 垄断利润 C 垄断统治 D 资本主义私有制 4 私人垄断资本的形成是由于() A 资本家通过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规模的结果 B 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直接结果 C 资本对外扩张的结果 D 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结果 5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必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根源于() A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B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D 资本对外扩张的结果 6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 垄断消除了竞争 B 垄断缓和了竞争 C 垄断和竞争并存 D 垄断保护了竞争 7 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 资本主义私有制 B 自由竞争 C 垄断利润 D 垄断统治 8 垄断利润是()

A 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B 依靠对中、小企业的吞并实现的 C 通过政府的高额补贴获得的 D 仰仗和大银行的结盟实现的 9 垄断利润的来源是() A 垄断资本家的垄断地位 B 垄断资本家使用先进设备 C 资产阶级政府提供的高额补贴 D 工人及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和一部分价值 10 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A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B 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 C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D 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11 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 A 生产集中 B 垄断 C 金融资本 D 资本输出 12 金融资本指的是() A 归银行支配而由工业资本家运用的资本 B 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 C 垄断的银行资本 D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发展成的资本 13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 工业资本 B 银行资本 C 金融资本 D 商业资本 14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形式是() A 参与制 B 个人联合 C 跨国公司 D 混合联合公司 15 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 A 资本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B 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 C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私人资本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B 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C 职能资本和非职能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考研《政治》经典材料分析题及详解

2012考研《政治》经典材料分析题及详解(1) 考研政治复习中,对于材料分析题的解答,要运用原理分析材料时,要注意原理与材料的紧密结合,或运用反证法一定要把问题说全,说充分。有些试题有联系实际的要求,对此,一定要论述到位。 1根据材料分析“注重社会公平,理顺分配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政策措施、相互关系。 【材料】 (1)社会财富开始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贫富悬殊,过分悬殊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突出表现; (2)城乡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3)地区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4)行业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5)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的警戒线,是贫富差距过分悬殊的重要指标; (6)各种非法收入数额越来越大,是人民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7)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并不明显,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制度不健全。 【答案要点】 (1)客观依据(形成原因) ①改革开放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而且实行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和不同的分配方式,但同时分配关系又没有理顺、分配次序混乱,这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直接原因; ②监管制度不健全,出现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入,远远高于劳动者的合法收入水平,是人民群众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根本

原因。 (2)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更多地注意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为公平追求效率,效率不能损害公平,具体措施是: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扩大就业、提高福利补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差距过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即取缔非法收入,调整过高收入,保障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队伍,使中等收入人群成为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中坚力量,特别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反贫困和反************问题。 (3)相互关系,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①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②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③既要反对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材料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34.9%,1995年为40.8%,2000年为36.4%,2003年高达42.7%,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从“六五”至“十五”的前3年,每增加一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1.6亿元、4.49亿元和4.99亿元。 【材料2】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 【材料3】

2012_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1.【答案】A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 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事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2.【答案】A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 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3.【答案】B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级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A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4.【答案】C 5、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由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 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5.【答案】D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占有形式B分配形式C所有权归属D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6.【答案】D 7、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