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概述

第1章 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概述
第1章 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概述

第1章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概述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数字媒体的基础知识

2.了解非线性编辑与合成的基本概念

3.熟悉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是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它涵盖了电视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主要领域,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电影与电视编辑技术、数字视频与音频处理技术、数字图形与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字存储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硬件技术等。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线性编辑系统不但在电视台、电影厂和音像出版社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在多媒体资源制作、网络流媒体制作等计算机传媒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1 数字媒体基础

1.1.1 数字图形与图像技术

数字媒体中的图形与图像主要是指静态的数字媒体形式,它不仅包含着诸如形、色、明、暗等外在的信息显示属性,而且从产生、处理、传输、显示的过程看,还包含着诸如颜色模型、分辨率、像素深度、文件大小、真/伪彩色等计算机技术的内在属性。

1. 图形与图像的区别与联系

从本质上讲,数字图形和图像虽有区别,但并不是数字化图像性质上的区别,而是从图像显示内容类别的角度加以区分的,与图像的内容形式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图像所表现的显示内容是自然界的真实景物,或利用计算机技术逼真地绘制出的带有光照、阴影等特性的自然界景物。而图形实际上是对图像的抽象,组成图形的画面元素主要是点、线、面或简单立体图形等,与自然界景物的真实感相差很大。

有时为了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数字化的特性,图形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图像也可以抽象提取特征转化为图形来表示(这种抽象过程,会使原型图像丢失一些显示信息)。如下图所示。

2. 图形与图像的像素

像素是数字图形与图像中能被单独处理的最小基本单元。

从像素的视觉属性看,它是一个最小可视单位。

从像素的量值属性看,它的数据结构应同时包含有显示地址、色彩、亮度等数据,这些数据就称为像素值。

如果把每个像素值按照图像中该像素所对应的位置排列,就可以构成一个像素矩阵,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图像中的一个点。因此数字图形与图像的非线性编辑正是对这个像素矩阵的数据采用一定的算法进行有目的的处理。

3.图形与图像的颜色模型

(1)RGB模型

RGB模型也称为加色法混色模型。它是以RGB(红、绿、蓝)三基色光互相叠加来实

现混色的方法,因而适合于显示器等发光体的显示。当三种基本颜色等量相加时,就会得到不同深浅的灰色。然而物体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任何一种颜色和这三种基色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配色方程来描述:

F(物体颜色)=R×(红色的百分比)+G×(绿色的百分比)+B×(蓝色的百分比)

(2)CMY模型

CMY模型(Cyan,Magenta,Yellow)是采用青、品红、黄色3种基本颜色按一定比例合成颜色的方法。CMY模型又称为减色法混色模型,因为色彩的显示不是直接来自于光线的色彩,而是光线被物体吸收掉一部分之后反射回来的剩余光线所产生的。光线都被吸收时成为黑色,当光线都被反射时成为白色。

(3)YUV与YIQ模型

YUV适用于PAL和SECAM彩色电视制式,而YIQ适用于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彩色电视制式。其中Y是亮度信号,U和V则是两个色差信号,分别传送红基色分量和蓝基色分量与亮度分量的差值信号,在NTSC彩色电视制式中使用YIQ模型,其特性与YUV模型相近。

(4)HSI颜色模型

HSI〔Hue-Saturation-Intensity(Lightness),HSI或HSL〕颜色模型用H、S、I三个参数描述颜色特性,其中H定义颜色的波长,称为色调;S表示颜色的深浅程度,称为饱和度;I 表示强度或亮度,这些是颜色的三要素。

4.图形与图像的基本属性

(1)分辨率

分辨率是一个统称,分为显示分辨率、图像分辨率等。

显示分辨率是指某一种显示方式下,显示屏上能够显示出的像素数目,以水平和垂直的像素数表示。

图像分辨率是指组成数字图形与图像的像素数目,以水平和垂直的像素数表示。

(2)颜色深度

颜色深度是指图像中每个像素的颜色(或亮度)信息所占的二进制数位数,记作位/像素(bits per pixel,bpp )。常见颜色深度种类有:

4位:这是VGA标准支持的颜色深度,共16种颜色。

8位:这是数字媒体应用中的最低颜色深度,共256种颜色。

16位:在16位中,用其中的15位表示RGB三种颜色,每种颜色5位,用剩余的一位表示图像的其他属性。

24位:用三个8位分别表示RGB,称为三个颜色通道,可生成的颜色数为16 777 216种,约16 M种颜色,称真彩色。

32位:同24位颜色深度一样,也是用三个8位通道分别表示RGB三种颜色,剩余的8位用来表示图像的其他属性。

(3)Alpha通道

使用32位颜色深度时,用一个8位来表示图像的透明度信息,这个8位通道称为Alpha 通道。Alpha通道分为两种类型:Straight和Premultiplied通道。

Straight Alpha通道将像素的透明度信息保存在独立的Alpha通道中,它也被称为不带遮罩的Alpha通道。

Premultiplied Alpha通道不但保存Alpha通道中的透明度信息,而且同时保存RGB通道中的相同信息,因而它也被称为带有背景色遮罩的Alpha通道。

5.图形与图像的基本类型

位图是由许许多多的像素组合而成的平面点阵图。其中每个像素的颜色、亮度和属性是

用一组二进制像素值来表示的。

矢量图是用一系列数学公式来描述或处理一幅图的,描述的对象包括一幅图中所包含的各图元的位置、颜色、大小、形状、轮廓和其他一些特性,也可以用更为复杂的形式表示图像中的曲面、光照、阴影、材质等效果。

6.图形与图像的处理

(1)图形处理

数字图形处理包括二维平面及三维空间的图形处理两种。现在图形处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几何变换,如平移、旋转、缩放、透视和投影等;曲线和曲面拟合;建模或造型;隐线、隐面消除;阴暗处理;纹理产生;配色,等等。

(2)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是指将客观世界中实际存在的物体映射成数字化图像,然后在计算机上用数学的方法对数字化图像进行处理。

(3)图形处理与图像处理的区别

图形处理着重研究怎样将数据和几何模型变成可视的图形,这种图形可能是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的,即人工创造的画面。

图像处理侧重于将客观世界中原来存在的物体映像处理成新的数字化图像,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压缩数据、如何识别、提取特征、三维重建等内容。

实际上,图形与图像在处理与存储时均按各自的特定格式和方法进行,而在屏幕上显示时,二者都是以一定的分辨率和颜色深度在屏幕上以点阵的形式显示出来。

1.1.2 数字视频与音频技术

1.动态图形与图像的视觉原理

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的时间特性,人眼对光像的主观亮度感觉与光像对人眼作用的时间并不同步,主观感觉亮度是逐渐下降的, 如图1-2所示。

图1-2 动态图像之间在视觉亮度上的时间重叠特性曲线

因而,动态图形与图像是由多幅连续的、内容相关而又彼此独立的画面序列构成的一种离散型时基媒体形式。非线性编辑系统也正是利用了动态图形与图像序列的这种离散时基特性对序列进行剪切、抽取、插入等操作,但仍然保持新序列的图像之间在视觉亮度上的时间重叠特性,从而完成新的序列编排。

2.视频与动画

动态图形与图像序列根据每一幅画面的产生形式,又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别。

当每一幅画面是人工绘制或计算机生成的画面时,称为动画;

当每一幅画面是由各种设备实时获取的自然界景物图时,称为动态影像视频,简称视频。3.视频信号的描述

视频信号的描述是基于电视信号标准的。

目前世界上存在三种不同的标准彩色电视信号制式。

①PAL制式:逐行相位交换;德国制定;目前中国、朝鲜,德国、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采用。

扫描格式参数:25帧/秒;每帧625行;宽高比4:3;隔行扫描;场扫描频率50Hz;颜色模型YUV

②NTSC制式: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美国制定;目前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采用。

扫描格式参数:30帧/秒;每帧525行;宽高比4:3;隔行扫描;场扫描频率60Hz;颜色模型YIQ

③SECAM制式:顺序传送色彩与存储;法国制定;目前法国、前苏联以及东欧等国家采用。

扫描格式参数:25帧/秒;每帧625行;宽高比4:3;隔行扫描;场扫描频率50Hz (1)视频扫描特性

实际上,每秒24幅图像的刷新率虽不会出现停顿现象,但仍会使人眼感到画面的闪烁,要消除明显的闪烁感就要使画面刷新率提高一倍,即每秒48次以上(如图1-3所示)。

图1-3 画面刷新率每秒48次以上的视觉亮度上的时间重叠特性曲线

视频信号是采用了一种扫描技术来进行传输与呈现的。

电视技术中是把一帧图像的每一个像素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逐点扫描传送的。在PAL制中1帧图像分625个扫描行,为消除视觉闪烁感,又将原来一帧625扫描行的图像按奇数、偶数扫描行分离为“奇”、“偶”两幅(又称为场)画面,这样,每场画面采用隔行交织扫描方式,共312.5行。

信号发送时先发送奇数场,然后再发送偶数场,在接收端先接收到奇数场光栅,将整幅图象大致呈现,然后再接收偶数场,并将偶数场图象镶嵌在奇数场图像中,从而得到了精细的整幅图象,如图1-4所示。

除了上述隔行扫描的方式之外,还有逐行扫描的方式,它是计算机屏幕画面显示的基础,具有更好的动态显示效果。作为计算机显示基础的逐行扫描方式已被吸纳到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标准中来,电视第一次在大动态画面和高清晰静止画面两方面的显示都达到了较好的平衡。

(2)视频扫描格式

视频的上述扫描特性可以用扫描格式来描述。

扫描格式主要是指图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抽样参数,包括每帧图像扫描的行数、每行的像素数、每秒的帧数或每秒的场数以及隔行扫描或逐行扫描方式等。

其中每秒的帧数又称为帧频或帧速率,每秒的场数又称为场频或场速率。

目前扫描格式主要有两大类:525/59.94和625/50,即:每帧的行数/每秒的场数。

NTSC 制的场频准确数值是59.94005994Hz ,行频是15734.26573Hz ;PAL 制的场频是50Hz ,行频是1562Hz 。

在数字技术中经常用水平、垂直像素数和帧频来表示扫描格式。其中水平与垂直像素数还可以称为帧尺寸

目前数字视频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标准:

① A 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 广播行业组织,美国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标准 。

该标准共18种格式,其中14种采用逐行扫描方式。

高清晰度电视(HDTV )为1920×1080×F ,帧频F 为60(59.94)Hz/隔行扫描,帧频30(29.97)Hz/逐行扫描,帧频24(23.92)Hz/逐行扫描;还有(HDTV )1280×720×F ,帧频F 为60(59.94)Hz/逐行扫描,帧频30(29.97)Hz/逐行扫描,帧频24Hz/逐行扫描。 常规清晰度电视(SDTV )为704 × 480 ×F 和64O × 480 ×F ,帧频F 可以是 23.976、24、29.97、30、59.94和60Hz 。

②DVB (The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Project ,数字视频广播节目)标准(是以欧洲为典型的数字视频标准)

25Hz 帧频的SDTV IRD 可以接收扫描格式为720×576×25、544×576×25、352×576×25的图像;

3OHz 帧频的SDTV IRD 可以支持30000/1001Hz 的帧频,可以接收扫描格式为720×480×30、544×480×30、480×680×30、352×480×30和352×240O ×30的图像。 对25Hz 的HDTV IRD ,可以接收扫描格式为1152×192O ×F 和1080×1920×F 的图像。

③ISDB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 ,综合业务数字广播)标准

它是由欧洲的DVB-T 衍生出来的集中在日本使用的数字视频标准,可以说是经修改的欧洲方案。与DVB-T 相比,ISDB-T 增加了部分接收和分层传输功能,是一种标准化的复用方案,可以灵活地集成和发送多节目的电视和其它数据业务。它可以接收的扫描格式与DVB 系统相近。

(a )奇数场图像 (b )偶数场图像 (c )奇、偶数场镶嵌 图1-4 隔行扫描图像再现示意图

(3)像素与帧的宽高比

像素比是指图像中的一个像素的宽度和高度之比;

帧宽高比则是指图像一帧的宽度和高度之比。

在非线性编辑工作中建立新项目时,根据最终作品的要求都需要设置项目视频画面的帧宽高比,当导入的视频素材使用了与项目设置不同的帧宽高比时,就必须确定如何协调这两个不同的参数值。

像素的宽高比为1时是方形像素,其它类型是矩形像素,这主要取决于不同标准的视频图像的水平与垂直像素数目的比值与其帧宽高比是否相同。

非线编中,只有当一个作品中所有素材的像素比都被正确地调整,才能将不同像素比的视频素材编辑合成输出。

(4)场及其顺序

视频素材从扫描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交错式和非交错式。

在交错视频中,每一帧由两个场(Field)构成,称为奇场(Odd Field)和偶场(Even Field),在Premiere pro中称为上场(Upper Field)和下场(Lower Field),这些场依顺序显示在NTSC 或PAL制式的监视器上。

在非交错视频中,扫描线是按着从上到下的顺序全部显示的,而计算机图形图像软件是以非交错式显示视频的。

在分离场的时候,交错式视频有场的优先显示顺序问题。先显示上场后显示下场称为上场优先,否则称为下场优先。

不同的视频标准和标记系统使用的优先场顺序是不同的,若选择错误的场优先顺序来分离场,则不能顺畅平滑地播放视频,会出现跳动现象。

因而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手动设置分离时也要同时选择场优先顺序。

(5)SMPTE时间码

为描述视频素材的时间长度及其开始、结束帧以至于其中的每一帧的时间位置,以便精确到帧地控制捕获、编辑和广播等过程,采用该码。格式:H:M:S:T

SMPTE将以时:分:秒:帧的形式确定每一帧的地址。有几种不同的SMPTE时间码标准,用于不同的帧率。PAL制采纳的是25fps的标准,而NTSC制采纳了29.97fps的标准。但NTSC时间码仍采用30fps的帧速率,这就造成了实际播放和测量的时间长度有0.1的差异。为了定位,制定出一个被称为Drop Frame(掉帧)的格式。多数视频编辑系统既装有掉帧,也装有不掉帧时间码格式。

4.视频信号的数字化

数字化过程包括视频信号的采样、量化与编码3个步骤,一般习惯称其为数字化三步曲。以适当的时间间隔读取模拟信号波形幅值的过程叫“采样”;

将采样时刻的信号幅值归整定量的过程叫“量化”;

将量化后的一连串整数用一个二进制数码序列来表示叫做“编码”。

5.数字音频技术

能够被人的听觉感知并且被人们接受的声音信号是一种模拟信号,因为它在时间上和幅值上都是连续(不间断)变化的信号。同模拟视频处理一样,想要将模拟音频在计算机内进行编辑处理,也要通过数字化转换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

数字化转换过程,同样由采样、量化和编码构成。

由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最高频率为20kHZ,也就是音频的最大带宽为20kHZ,因而根据采样定理要想不失真地重构音频信号,则采样频率必须高于被采样信号所含最高频率的两倍,即采样频率只要高于40kHZ就可,这与视频采样速率比较起来低得多。

数字化后的视频与音频信号由于其所具有的庞大的信息量,还难于直接用在非线性编的

实时处理工作中,因此数字化后的视频与音频信号还必须要经过编码压缩。

1.1.3 数字压缩编码

1.视频信号的压缩编码

在保持信号质量的前提下,设法降低码率及数据量,才能使数字视频标准得到应用。而这种降低码率的过程,被称为压缩编码,或信源编码。

信源之所以可以压缩是因为视频图像信息内存在着大量的规律性,或称相关性。由于图像是以块和轮廓组成的,在同一帧内(帧内)或相邻帧之间(帧间)存在着大量相同的内容,在传输的前一个样值中也包含了后一个样值或后一帧中相关位置或相关频率的样值内容,这就是冗余内容。

要去除信息中的相关性,去除冗余码,使样值独立,从而提高熵值,降低信息码流。从视频图像压缩后的质量角度看,压缩方法基本可分成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类。

在无损压缩中,当数据被压缩之后再进行解压,得到的重现图像与原始图像基本相同。其压缩率通常很小,并不实用。

在有损压缩中,有较高的压缩比,虽然解压后得到的重现图像相对于原始图像质量降低了,但引起的微小误差,不足以使人眼察觉。因此,有损压缩是视频处理中更有实用价值的方式。

常用的压缩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JPEG和MPEG。

JPEG是一种针对静止的连续色调的图像压缩方法,它属于帧内压缩(只在本帧范围内去除冗余量)。它可按大约20:1的比率压缩图像,而不会导致太大图像质量和彩色数据的误差,它的压缩和解压是对称的,这样压缩和解压可以使用相同的硬件或软件,而且压缩和解压时间大致相同。

非线编系统中经常使用的压缩格式是在JPEG基础上制定的Motion-JPEG标准,它实现了对视频图像的实时压缩和解压缩。

使用Motion-JPEG方式捕获的视频在编辑过程中可以随机编辑任意帧,而与其他帧不相关。

MPEG是一种针对活动的连续色调的视频图像压缩方法,它属于帧内与帧间压缩(在前后帧之间去除由空间、时间和频率相关性产生的冗余量)相结合的方式。

帧间编辑采用三种方式,有I帧、P帧和B帧。I帧是参考帧,作为其他帧的基准;P 帧是预测帧,它是根据当前帧的变化预测出的帧;B帧是双向预测帧,它根据前后的I帧和P帧双向预测而产生。

MPEG编码按不同的用途可划分为MPEG-1、MPEG-2和MPEG-4,它们有不同的图像质量和压缩比,压缩过程也略有差异。

MPEG是一种不对称的压缩算法,压缩的计算量比解压缩大得多,所以压缩常用硬件来执行而解压缩则用软件、硬件均可执行。

由于MPEG压缩形成的数字视频不具有帧的定位功能,因此无法对帧进行编辑处理。在视频制作过程中,往往是非线性编辑系统先采用通用的格式进行编辑,最后再转换成MPEG文件。

2.数字音频的压缩编码

音频数据压缩的方案可以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降低采样频率,二是降低量化位数,三是去除音频编码中的冗余信息。

根据数字信号采样定理的要求,根据音频信号的带宽等因素,人们一般将音频采样频率确定为44.1kHz,不可能再降低了,其目的是确保声音的高质量还原。

数字音频的压缩可以从量化方面入手,可以减少每位样本所需要的量化位数,然而这种

量化位数的降低应是建立在确保音频质量的基础之上的,过于低的量化位数会导致信息的损失,降低音频质量。

更多的考虑是去除音频编码中的冗余信息。数字音频的压缩可以考虑两个心理声学模型,即绝对听阈和掩蔽效应,以此来确定哪些成分在音频信号内可能是冗余的。图1-6反映了人的绝对听阈的情况。

人耳对频域中绝对听阈曲线以下部分的声音无法察觉,因而大量的在绝对听阈曲线以下的音频信号对人耳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不必记录或传输。

被强音掩蔽了的弱音也无法被人耳察觉,因此同样不必记录或传输。

另外可以将音频信号中那些对人耳较不敏感的频率段用较粗的量化步长量化,以便舍去一些次要信息,而对于人耳听觉较敏感的频段则设立较小的量化步长,使用较多的码位来传送,以确保必要的声音信息。

数字压缩编码技术是实现非线性编辑的基石。当前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核心的部分就是视频与音频的压缩与解压缩硬件和软件子系统,它在进行非线性编辑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担当着对视频与音频信号的压缩与解压缩工作,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实时处理的视频画面和听觉效果。

1.2 非线性编辑基础

非线性编辑严格意义上说应该称为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是数字媒体技术进入广播电视领域的表征。数字媒体技术给传统影视制作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这不仅表现在技术手段的数字化上,而且也表现在新的理论和概念上,非线性编辑概念的出现,就是这一变化的体现。

1.2.1 影视编辑发展历程

1.物理剪辑方式

1956年,安培公司发明了磁带录像机,可以利用电视观看编辑的节目了。但节目编辑形式仍沿用了电影的剪辑方式。这种编辑方式对磁带有损伤,节目磁带不能复用,编辑时也无法实时查看画面。

2.电子编辑方式

1961年,录像技术和录像机功能不断完善,电视编辑进入了电子编辑时代,可以利用标准的对编系统,实现从素材到节目的转录。电子编辑避免了对磁带的损伤,在编辑过程中也可以查看编辑结果,及时修改。电子编辑的编辑精度不高,无法逐帧重放,带速不均匀造成的接点处出现跳帧现象。

3.时码编辑方式

1967年,美国电子工程研制出了EECO时码系统,1969年,使用SMPTE/EBU时码对磁带位置进行标记的方法实现了标准化,利用基于时码设备的编辑技术和手段不断涌现,编辑精度和编辑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电视编辑仍无法实现实时编辑点定位功能,磁带复制造成的信号损失也没有彻底解决。

4.非线性编辑方式

1970年,美国造出了第一台非线性编辑系统,这种早期的模拟非线性编辑系统将图像信号以调频方式记录在磁盘上,可以随机确定编辑点。

80年代出现了纯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但当时压缩硬件还不成熟,磁盘存储容量也很小,因而视频信号并不是以压缩方式记录的,系统也仅限于制作简单的广告和片头。

90年代以后,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实时压缩芯片的出现、压缩标准的建立以及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非线性编辑系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2.2 非线性编辑概念

1.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

在影视编辑领域,“线性”与“非线性”的概念主要是从视音频信息存储的方式出发来区别的。

将存储信息的顺序与接受信息的顺序相关或一致的方式称为“线性”;

将存储信息与接受信息的顺序不相关或不一致的方式称为“非线性”。

2. 脱机编辑与联机编辑

“脱机(Off--l1ne)编辑”,即采用较低的分辨率和较大压缩比(如100:1)将所用原始素材捕获到计算机中,按照脚本计划进行编辑操作,完成编辑后输出EDL(Edit Decision List)表。该表又称为编辑决策表,它记录了视音频编辑的完整信息。

“联机(On-line)编辑”,即先将EDL表文件输入到编辑控制器内,然后控制广播级录象机以较小压缩比(如2:1)按照EDL表自动进行广播级成品带的编辑及叠加实时特技(硬件特技)等,最终输出为高质量的成品带。

3.实现非线性编辑过程的基本条件

(1)基本条件之一━━数字化存储特性

视音频信息存储的不同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线性与非线性不同的编辑方式。

为了对非线形编辑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首先要对线性编辑过程作一了解。

基于磁带存贮介质进行编辑时,要受到磁带存储特性的制约。首先要在各素材带上对所需的素材片段以时间码的编号分别顺序寻找,然后将找到的各个素材片段按时间码的顺序分别记录在录象机节目磁带上,形成成品带,这就是线性编辑过程。显然,线性编辑过程就是一个内容复制的过程,而且这个复制过程很繁琐。

数字硬磁盘的优异的存储特性决定了视音频素材的非线性编辑方式。硬磁盘保存的所有数据都有地址,因而数据的存取可按地址直接进行,与数据的排列顺序无关,而且其按已知地址寻找数据所用的时间极短,所以,硬盘中素材片段相互位置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是并列平行的、没有顺序的,所编辑的素材片段之间的转换也可以视为为不需时间、直接跳跃的。

非线性编辑的全过程实质是对各素材片段地址指针移动顺序的编排过程,编辑时可以随意改变素材片段地址指针而与其存储的物理位置无关,因而素材片段间的连接在地址指针的指引下是以一种跳跃方式进行的,而且这种跳跃所用的时间几乎为零。跳跃转换是非线性编辑的重要特点,从而也带来了精确、高效、容易修改的优点。

(2)基本条件之二━━合理的码率压缩方式

选择合理的码率压缩方式是实现非线性编辑过程的又一基本条件。这不仅是因为数字化后的高质量视音频信号仍然具有非常高的传输与存储码率,更重要的是非线性编辑过程为了达到令人满意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同步进行素材捕获与存储,需要精确到帧的编辑,需要对素材信号叠加转场、运动、滤镜等特效,需要合成字幕、图形和动画等等,这些工作无一不需要对视音频信号进行精确地实时处理,那么,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对视音频信号的合理码率压缩。

选择合理的码率压缩方式,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压缩方式必须满足对视音频信号的非线性编辑精确到帧的工作要求,不适于采用那种帧间压缩过大的码率压缩方式。其次要考虑采用的码率压缩方式生成的视音频压缩文件应是流行的标准化文件,应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再需考虑的是采用的码率压缩方式要有合适的算法和硬件压缩编码处理器的支持。

1.2.3 数字合成概念

1. 数字合成的基本概念

数字合成概念与数字编辑不同,它是通过各种操作把两个以上的源视频图像合并成为一个单独的图像的过程。这个过程要通过各种操作使源图像适合于合成,要通过各种手段使多

个源图像合并到一起。这个过程包含许多技术手段,又包含许多艺术方面的规律。

数字合成技术给影视制作带来了巨大变化。例如,将真实拍摄的人物与特技效果合成,就是最常见的数字合成技术的应用。图1-11所示的是“魔鬼终结者Ⅱ” 中无所不能的“液态金属人” 。

也可以通过两个毫不相干的视频影像的合成,诞生出一个让人信以为真的故事。图1-12所示的就是“阿甘正传”中扮演阿甘的演员跟肯尼迪与尼克松总统握手或拥抱的逼真场面。 也可以将真实世界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或者很危险的事件展现给观众。图1-13就是在《精灵鼠小弟》和《勇敢者游戏》中,创作者运用电脑动画技术制作了逼真的动物形象,并且将其与真实拍摄的环境场景合成的效果。

2. 数字合成基本过程

从处理内容的角度来说,数字合成过程更倾向于对图像画面中的元素进行各种变形、调色、跟踪、抠像、修饰等处理;对不同的元素进行逻辑关系的调整、叠加、组合、替换等处理;对不同的图像画面完成绘图、拚接、融合、模拟各种自然效果(烟雾、下雨、火光、闪图1-11 “魔鬼终结者Ⅱ”中 “液态金属人”

图1-12 “阿甘正传”中的逼真场面

图1-13 电脑动画与真实拍摄的场景合成

电等)等处理;在图像画面中加入文字动画;特技效果叠加等等。

从处理过程的角度来说,数字合成技术是通过以上各种操作把两个以上的源图像(视频)合并为一个单独的图像(视频)。

这里包含着这样的过程:要通过各种操作使源图像适合于合成;要通过各种操作实现各源图像的合成。

(1) 图像的调整

在图像合成之前,要对图像进行调整操作,使之适合于合成。

① 校色 一般指的是修改图像中各个像素的颜色。合成前的校色,主要是对前景和背景

画面校色,以保持色调的一致,便于合成。

② 几何变换 几何变换指的是移动像素在图像画面中的位置。

③ 滤镜特效 滤镜特效实质上是利用画面一定范围内相邻的像素进行计算,得出新的像素值,从而产生画面的变化。

④ 关键帧动画 如果使以上操作所产生的效果随时间变化,就会形成动画效果。在某些关键帧上设置各种参数值,通过计算机自动算出其它帧上相应的值,从而产生连续的变化,这种方式就是关键帧动画。

(2)图像的合成

图像的合成有很多常见的方式,有的合成软件可以提供数十种合成两个画面的方式,高档的软件还允许创作者自己写一个简单的数学表达式来控制对两个画面的合成操作,一般可以用以下几个符号来表示运算中的变量:

A 表示合成前景;

B 表示合成背景;M 表示单独的Alpha 通道值;O 表示合成的结果;Am 表示A 自带的Alpha 通道;Bm 表示B 自带的Alpha 通道。

例如,覆盖是一种最常用的合成方式,其合成表达式可以写为: O =A*M +B*(1-M )。覆盖合成结果参见图1-15。

又如,混合也是一种最常用的合成方式,其合成表达式可以写为: O =A*mv +B*(1-mv )。混合是直接把两个图像画面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mv 就是用来表示混合比例的。

前景 Alpha 通道

图1-15 背景 合成结果

图1-16 两个图像画面的混合

(3)通道提取

实际拍摄的图像画面是没有Alpha 通道的,为了合成的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图像画面中提取通道,这是数字合成的重要功能。从合成结果的角度讲,可将通道提取法称为抠像合成。

(4)复制合成

有时由于作品内容的需要,图像画面的某些部分可能需要与画面的另一部分取相同的、近似的、镜像的、或旋转的内容,这在真实拍摄上是比较困难的。通过数字复制合成以及辅助一些其它图像调整的方法,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5)运动跟踪与稳定

数字合成图像画面是由几个来源不同的影视画面叠加而成的,当需要表现摄影机镜头运动的情景时,需要这些图像画面有完全一致的镜头运动效果,否则合成效果很不真实,数字合成中的跟踪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选择合成前一个主要源图像画面上的一个跟踪点,这会由合成工具软件自动分析得到一系列的移动数据。然后把另外一个源图像画面中的主要物体按照这一系列的移动数据贴到源跟踪点的画面上,使得这个物体与跟踪点画面同步运动,从而产生两个合成画面有完全一致的镜头运动效果。

也可以反向利用这一系列的移动数据,把跟踪图像画面反向移动相应距离,以抵消源画面镜头的运动,使得镜头好像是与物体相对静止的一样,这种方法被称为“稳定”。

(6)手工修补与增强

数字合成图像画面之后,总会有些无法用合成软件自动处理的问题,因而手工修补和增强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手工修补是与自动处理相对应而言的,这些工作大都可以在计算机中手工完成,其主要工作就是数字绘景和抹除工作。

数字绘景是对已拍摄的图像画面内容的补充。

抹除工作是抹除一些图像画面中不该出现的东西,或拍摄时造成的画面上的划痕、污点、毁迹等。

1.2.4 数字编辑与合成的关系

图1-16 抠像合成

图1-16 源图像画面 镜像复制合成 复制部分添加滤镜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其为基础的数字编辑技术和数字合成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值得注意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二者的硬件及软件工具的工作模式之间兼容性越来越强、功能互补性越来越明显。

从发展的角度看,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的概念已被进一步扩展,它已具有了数字编辑与数字合成的双重含义。数字编辑与数字合成软件和谐地统一于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之内也已成为一种趋势,二者和谐地结合使用,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长,实现最佳效果,这是将数字影视媒体制作推向一个新境界的良好方式。

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数字编辑与数字合成软件工具开发商也已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二者之间的兼容性与互补性。以Adobe公司出产的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e和数字合成软件After Effects为例,它们二者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互为增强,是Adobe公司中一对姊妹软件。两种软件本身就提供了在数据交换上的基本方法,After Effects提供了打开Premiere项目文件的方法,可以方便地将在Premiere中制作的影片及其效果导入After Effects的合成系统中,在Premiere中也可以将After Effects制作的合成项目文件导入进来,进行相应的后续编辑操作。

1.3 非线性编辑系统

1.3.1 非线性编辑系统结构与类型

非线性编辑系统(Non-linear Editing System,简称NLE),是使用数字硬盘式(或其它形式的数字化存储媒介)存储媒体进行数字编辑与数字合成的影视后期制作计算机软硬件综合系统。通俗地讲,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一种对数字媒体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影视节目制作、多媒体光盘制作和电脑游戏制作等领域。

1.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结构

所有非线性编辑系统都具有以下系统结构,如图1-17所示:

图1-17 非线性编辑系统结构

以上的结构图反映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利用输入接口单元捕获视音频媒体素材,以中央软硬件处理单元为核心,对存入数字硬磁盘中的数字媒体素材进行编辑与合成操作,然后利用输出接口单元输出视音频媒体成品。

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类型

(1)按硬件平台类型划分

●基于PC平台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基于MAC平台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基于工作站平台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2)根据压缩方法划分

Motion-JPEG压缩:大多数基于PC和MAC平台的非线性编辑系统采用Motion-JPEG 压缩,但它们一般互相不兼容。

MPEG压缩:使用MPEG-2标准的压缩方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可以获得较高的压缩比,是目前唯一实用的采用MPEG压缩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DV及其DVCAM和DVCPRO压缩方式的压缩:DV格式最早开发出来用于消费级设备,DVCAM和DVCPRO是与其兼容的改进格式。在专业制作领域也被广泛使用。

1.3.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功能

(1)视音频信号的捕获、存储和重放

(2)视音频信号的编辑

(3)视音频信号的合成

(4)字幕、图形和动画制作

(5)音频信号的制作与配音

(6)视音频信号的生成与输出

1.3.3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

1.硬件的发展趋势

(1)特技硬件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实时三维特技芯片会层出不穷地出现,大大改变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特技叠加问题。

(2)新型大容量高速存储设备

为了进一步提高视音频信号的质量,以不压缩的方式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记录和处理素材的新型存储设备即将实现。

(3)新型数字接口

使用比较广泛的数字接口作为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标准配置接口,可使非线性编辑真正进入一个统一的新阶段。

(4)新型视频总线

非线性编辑系统内部应该采用新型的专门用于视频传输的总线,如果这一专业视频总线成为普遍支持的标准,非线性编辑技术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2. 软件的发展趋势

(1)特技软件

由于计算机运行速度越来越快,特技软件功能将越来越强,种类将越来越丰富,并有可能取代硬件特技部分较基本的功能。

(2)新型媒体文件格式

较早建立起来的多媒体文件格式标准A VI和W A V等,其中包含一些固有的缺陷,因此,更多的新型媒体形式的研究将是非线性编辑技术继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3.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网络化同样也是非线性编辑技术发展的趋势。通过网络可以实现编辑素材及成果共享,可以实现多个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协作编辑,也可以实现基于多媒体笔记本电脑的"便携式非线性编辑设备"现场联网编辑,可以实现一种异地全新的远程编辑模式等。随着各种新

型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非线性编辑系统网络化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4 本章小结

本章从技术的角度介绍了数字媒体的基本原理,讨论了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概念,分析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分类、功能和发展方向,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编辑的概念已不只停留在数字视频编辑的范围内,它已具有了数字视频编辑与合成的双重含义,非线性编辑系统也不再单纯依靠硬件视频编辑卡完成压缩与编辑工作,而是联合运用软件和硬件平台完成编辑与合成的综合工作。因此,非线性编辑系统已越来越多地承担了媒体资源中影视媒体后期制作的大部分工作,成为数字媒体制作的主要工具。

数字媒体设计经验总结汇编

数字媒体设计经验总结 一、实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实践内容 1.我于xx日开始在XX实习。 该单位为以传媒设计制作为主的公司。 我所担当的是平面设计师一职,第一个月为试用实习。该职位的工作为:参与各种传媒的设计和制作,如果有特殊要求,要参与安装工作。 2.该公司为个人企业,刚刚成立不久,所以公司整体经验不长,不过员工都是从其他公司挖来的老员工,所以公司上步很快。而且公司地址在鞍山的繁华地段,所以客户并不缺乏。 平面设计工作是一个主观认定强的创意工作,大部分的平面设计师是透过不断的自我教育来做进修、提升设计能力。譬如,平时就要多注意各式各样的海报、文宣品、杂志、书籍等的设计手法并加以搜集,或是上网浏览其它设计师的作品,以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平面设计师要有敏锐的美感,但对文字也要有一定的素养。因此,乎时可以广泛的阅读,增加本身的知识领域及文字敏感度。此外,平面设计师多半也会利用网路上的设群来做意见交流。 平面设计师是在二度空间的平面材质上,运用各种视觉元素的组合及编排来表现其设计理念及形象的方式。一般人认知的平面设计师是把文字、照片或图案等视觉元素加以适当的影像处理及版面安排,而表

现在报纸、杂志、书籍、海报、传单等等纸质媒体上,也就是在纸质媒体上进行美术设计及版面编排。 主要分为美术设计及版面编排两大类。美术设计主要是融合工作条件的限制及创意而创设出一个新的版面样式( format ) 或构图,用以传达设计者的主观意念;而版面编排则是以创设出来的版面样式或构图为基础,将文字置入页面中、达到一定的页数或构图中以便完成成品。 美术设计及版面编排两者的工作内容差不多,关联性高,更经常是由同一个平面设计师来执行,但因为一般认知美术设计工作比起版面编排来更具创意,因此一旦细分工作时,美术设计的薪水待遇会比版面编排部分来得高,而且多数的新手会先从学习版面编排开始,然后再晋阶到美术设计。 3.职位工作内容 1、根据内容需要,进行平面媒体的版面编排; 2、完成平面宣传品的创意设计; 3、执行公司开发项目的VI设计发展和导入; 4、完成会展、活动的整体布局,灯光舞美、气氛模拟设计; 5、完成对照片、图片的后期处理 平面设计工作是一个主观认定强的创意工作,大部分的平面设计师是透过不断的自我教育来做进修、提升设计能力。譬如,平时就要多注意各式各样的海报、文宣品、杂志、书籍等的设计手法并加以搜集,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简介与职业面向

专业介绍: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以培养数字媒体设计为核心能力,以数码媒体制作为辅助能力,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数字媒体的设计基础、制作技法、设计理论及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具备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流程,数字艺术与创作方面的能力。能胜任数字图形图像作品、数字影视作品、数字动画作品制作等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数字媒体行业发展需要,面向网络科技企业、文化影视传媒企业、地方电视台、数字设计企业、地方宣传部门、中高等职业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新媒体相关工作技能应用型人才。 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一)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单位:电子信息、文化教育、艺术设计、广播影视、广告设计、影视特技、数字动画、游戏娱乐、网络应用、建筑等产业的数字媒体企业。 主要就业岗位:从事数字图形图像作品、数字影视作品、数字动画作品制作等岗位群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拓展岗位:平面展示设计、影视广告设计。

(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就业岗位 (群) 工作过程描述 职业能力要求 数 字 媒 体 设 计 1、根据设计目标开展调研工作;利用公共信息 资源检索所需设计信息;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根据需求合理定义媒体设计包装方式和风格,设计符合客户定位的分镜头手绘稿。 3、运用相关设计软件绘制需要的模型和材质灯光。 4、根据设计方案制作每一个分镜头的效果,并渲染。 5、根据相关设计撰写设计说明、PPT 演讲稿、技术分析等。 6、结合设计理念和设计知识让作品符合客户需求,并能让大众认可。 1、能根据调研要求开展调研工 作。 2、能根据需求合理定义作品的风格及制作方式。 3、能绘制分镜头脚本。 4、能使用相关设计软件完成素 材的制作和编辑。 5、能根据分镜头渲染出每个镜 头效果。 6.能初步应用色彩学知识、媒体 传播学知识进行数字媒体设计。 7、能分析各种数字媒体的设计构思和理念,并掌握制作方法。 8、能撰写设计说明、PPT 演讲稿、技术分析等。 9、具备镜头语言的基础知识。 10、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管理)能力。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及前景分析

前言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交互技术。主要针对游戏开发和网站美工还有创意设计这类工作设计的专业。 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数字媒体导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网络游戏设计技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等。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从事数字媒体开发与数字传播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将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可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商贸、教育、信息咨询及IT相关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开发、音视频数字化、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多媒体设计制作、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前景将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程加速更加辽阔。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核心课程应用分析 程序语言的社会应用 C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它由美国贝尔研究所的D.M.Ritchie于1972年推出,1978年后,C语言已先后被移植到大、中、小及微型机上,它可以作为工作系统设计语言,编写系统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具备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不仅仅是在软件开发上,而且各类科研都需要用到C语言,适于编写系统软件,三维,二维图形和动画,具体应用比如单片机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 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即JavaSE, JavaEE, JavaME)的总称。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个人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 分析 在如今信息技术书飞速发展,移动多媒体和电脑多媒体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c语言在电脑上的应用以及java在多平台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之课程中开设的数据结构和其它辅助计算机课程让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生们拥有了扎实的编程技术,在社会中电子应用、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等领域中站稳跟脚,并为企业做出贡献。 图形图像处理的社会应用 Photoshop的应用领域很广泛的,在图像处理、绘制、视频、出版各方面都有涉及。Photoshop的专长在于图像处理,而不是图形创作;有必要区分一下这两个概念;图像处理是对已有的位图图像进行编辑加工处理以及运用一些特殊效果,其重点在于对图像的处理加工;图形创作软件是按照自己的构思创意,使用矢量图形来设计图形。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Photoshop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无论是我们正在阅读的图书封面,还是大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论述题

本文为备考时自己的总结,仅供参考! ●定义:数字媒体艺术是对艺术精神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以数字化媒体方式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的统称。他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及其软件、硬件设备和科技概念进行设计创作,以表达属于数字时代价值观的艺术形式。另一种则是将传统形式的艺术作品以数字化的手法或工具表现出来,使传统艺术在新的技术界面上发生多维度的融合和创作流程的再造,从而呈现为全新的艺术形式。 数字艺术的作品主要表现为基于数字平台创作、基于数字平台传播的艺术作品。这种类型的数字艺术,其生产传播与消费将主要依赖于数字技术的介入,艺术家在独立的数字艺术创作平台上完成整个过程,并在数字传播平台上传播。 ●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数字技术的本性即开放、自由、人本数字技术并非是因为技术的自然发展而水到渠成的结果,它是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自由交流、全方位沟通而作出的选择。 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的前提在于它能够支持这种开放性需要的能力,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如果有可能独立于其他的艺术形态,真正获得独立发展,那么就不应该背离自己的出发点。数字媒体艺术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是开放的,审美活动时开放的、创作流程是开放的,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念也是开放的。文化理念的开放往往构成艺术形态出现的背景,不同文化理念导致不同艺术形态。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开放性的文化理念,必然导致由一种媒体或一种艺术形态统摄一个时代格局的终结。数字技术的开放性表现为时空关系、人际关系、人机关系等方面极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它里面可以有电影,可以有电视,可以有绘画、雕塑、戏剧、音乐、诗歌、舞蹈,还可以有作为创作者的我们以及我们同机器的共生空间,所以这种开放理念下的数字媒体艺术,必然是多元文化整合的结果,数字艺术只有以多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为出发点才可能呈现为不同以往的全新形态。审美的开放式的开放是指数字技术所支撑的艺术创作及其审美活动是开放的。电影电视比任何一种艺术带给人们的影响都要深刻,原因就是其核心技术的可复制性使艺术成本降低而得以走向平民,数字技术所能够拓展的审美空间笔其他的艺术形态更为开阔,这不仅仅体现为他便捷低廉的复制能力,更体现为它前所未有的分时共享能力,他不仅降低了艺术审美的成本,并且使审美空间大倍数释放。创作流程的开放即指创作的非个人化、非成品性、非中介性,即数字媒体作品的可修改性、可参与性、可完善性。数字作品的可开放性更在于所支撑作品的有始无终,当一件作品在互联网上发布后,这件作品不仅仅用来观赏,它是一个新的开始,接受者不再是选择性的参与,而是创造性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它允许修改后的版本再度发表成为全新的作品。数字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无限衍生能力是数字媒体艺术创造流程开放性的体现。只有这样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才能满足数字媒体传播的“海量”需要,也才能够真正实现美的创造与美的审视之间的融合,所谓接受者即创造者,这彻底结构了艺术创作的专业垄断。在数字时代开放系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数字技术的要求同时也是数字时代发展的理念,开放的系统在于通过消费者多样化的自主选择获得快速的变化和增长,我们靠自己的想象力来竞争,真正有竞争力的系统必然是开放的,它属于大众,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并且能将之营建为自己的世界。在数字时代“人即信息”,只要人人都追求个性发展,只要人人都崇尚文化自由,多元文化的时代才会真正的到来。所以现代传媒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其机制无论是向着市场发展还是向着全球化发展,都必须以实现跨媒体经营为基础,跨媒体经营才是传媒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方向。 数字技术的虚拟性特征使得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活动更加的自由,这种自由并非意识形态的无政府主义,而是艺术精神获得最大限度释放的可能。数字技术作为创作材料和基本语言方式,不仅能够完成物质世界的表现,并且能够完成非物质世界的表现,不仅能够完成表现的场传播,并且能够完成表现的非线性传播,它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们从事艺术表达

数字媒体教学大纲

永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材料 《数字媒体》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专业) 一级项目J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二级项目J1、2 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三级项目 日期2014年5月18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数字媒体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包含领域非常广,涉及到计算机软硬件与应用、编码学与数值处理方法、电子通信与传播技术、数字媒体内容制作与管理、数字媒体的版权、数字媒体艺术等领域。本课程从数字媒体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出发,重点介绍数字媒体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内容,包括数字媒体硬件技术、文本处理技术、图形图像编辑与处理、数字音频与视频处理、计算机动画、Internet技术、计算机游戏,并对数字媒体产业进行了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字媒体技术基础,掌握数字媒体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前 沿方向,为开展更深入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了解:什么是媒体、媒体的分类、数字信息分类、什么是多媒体、什么是数字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阶段、数字媒体产业 理解:数字媒体的优点、数字媒体产业链 掌握:什么是数字媒体 第一节什么是数字媒体 知识点:媒体、多媒体、数字化多媒体的概念、媒体和数字信息的分类、数字媒体的优点 第二节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

知识点: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数字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第三节数字媒体产业链 知识点:产业链的概念、数字媒体产业及产业链 第二章、数字媒体处理系统 了解:数字媒体处理软件系统运行框架、各种媒体处理软硬件、数字媒体表示与处理(数字文本、数字图像、数字音频视频)、数字媒体存储、数字媒体传输、数字媒体输出、数字媒体管理 理解:数字媒体表示与处理:计算机图形 掌握:数字媒体处理系统构成 第一节数字媒体处理系统构成 知识点:数字媒体处理软件系统运行框架、文本处理软件、图形处理软件、音频视频处理软件、多媒体集成软件、数字媒体处理系统硬件 第二节数字媒体处理系统关键环节 知识点:数字媒体表示与处理(数字文本、数字图像、数字音频、数字视频、计算机图形)、数字媒体存储、数字媒体传输、数字媒体输出、数字媒体管理 第三章、数字媒体硬件技术 了解:数字化技术和流媒体的概念、存储介质的种类、存储原理、大众传播模式、数字媒体传播的特点、网络协议、流媒体系统构成、流媒体的应用、数字媒体输出技术 理解:数字音频视频数字化技术、数据压缩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及前景分析

前言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 交互技术。主要针对游戏开发和网站美工还有创意设计这类工作设计的专业。 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数字媒体导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网络游戏设计技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等。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从事数字媒体开发与数字传播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将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可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商贸、教育、信息咨询及IT相关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开发、音视频数字化、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多媒体设计制作、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前景将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程加速更加辽阔。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核心课程应用分析 程序语言的社会应用 C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它由美国贝尔研究所的D.M.Ritchie于1972年推出,1978年后,C语言已先后被移植到大、中、小及微型机上,它可以作为工作系统设计语言,编写系统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具备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不仅仅是在软件开发上,而且各类科研都需要用到C语言,适于编写系统软件,三维,二维图形和动画,具体应用比如单片机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 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即JavaSE, JavaEE, JavaME)的总称。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个人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 分析 在如今信息技术书飞速发展,移动多媒体和电脑多媒体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c语言在电脑上的应用以及java在多平台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之课程中开设的数据结构和其它辅助计算机课程让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生们拥有了扎实的编程技术,在社会中电子应用、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等领域中站稳跟脚,并为企业做出贡献。 图形图像处理的社会应用 Photoshop的应用领域很广泛的,在图像处理、绘制、视频、出版各方面都有涉及。Photoshop 的专长在于图像处理,而不是图形创作;有必要区分一下这两个概念;图像处理是对已有的位图图像进行编辑加工处理以及运用一些特殊效果,其重点在于对图像的处理加工;图形创作软件是按照自己的构思创意,使用矢量图形来设计图形。 平面设计

数字媒体工作室教材编写提案草案(影视后期)

动漫艺术系·数字媒体工作室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实训教材—数字影视后期制 作》编写提案 第一部分市场分析 一、本书针对的人群: 本套教材除适应于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字艺术、电脑艺术、动漫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外,也适用于设计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动漫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基于数字技术支持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迅速在国内各电视台、影视制作中心、多媒体出版等各个行业应用并发展。 同时,多彩绚丽的栏目片头、及形形色色的广告荧屏则更以其独特的丰富视觉感受揭示着数字媒体的重要发展,而当今社会,对于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岗位人员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才转行来做的,真正的数字媒体专业还没有真正完善,其人才没有进行专门对口培养并输出,这为我们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和发展空间。 1、教材适用的高职平面设计专业: 《数字影视后期项目制作教程》(后期合成师、影视制作人员、后期合成人员) 适用于数字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影视广告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影像设计等相关艺术设计专业。 2、教材适用的相关岗位 (1)多媒体设计制作公司、电视台,从事影视摄、编工作、节目动画片头设计 (2)多媒体设计制作公司,为各企事业单位设计多媒体宣传视频,教学课件与演示视频等 (3)后期合成制作人员:影视公司三维影视特效与后期合成的制作。 二、市场同类书籍情况分析:(参见附件“同类书籍情况表”) 1、与《数字影视后期制作》相关的书籍: 例1: 《影视后期特效合成》 (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教材、高职高专影视动画专业应用型特色教材)定价:¥42.00 作者:毛颖余伟浩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2-1 版次:1 页数:144 字数:250000 开本: 16开纸张:胶版纸印次:1 I S B N:9787501980031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长期在高校担任“特效合成”课程的教学,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与教学经验,“特效合成”课程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本书的特点,在于通过项目案例推动教学,所有的专业理论及经验总结融会贯通于案例讲解与实操中,特别适合高校影视动画专业、数字艺术和多媒体专业师生,从事影视后期特效合成工作人员及爱好者使用。 本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基本的影视后期特效合成理论和典型案例的详细讲解。章节划分清晰,步骤详尽,主题内容突出。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涉及了影视后期特效合成的基本功能使用及综合项目制作方法。随书配备教学光盘,内容包括各章所需的工程文件和素材,方便学生练习。 作者简介 毛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动画学院影视制作专业教师。技术专长为影视后期制作、三维动画制作。讲授特效合成、影视剪辑技术等课 程。“特效合成”国家级精品课主讲教师。获得Autodesk 3DSMAX教育专家、苹果公司SHAKE T3国际讲师认证,全国高职高专师资格培训讲师。 目录 第1章 影视后期特效合成制作概述 1.1 影视后期特效合成的基本概念 1.2 影视后期特效合成的典型工作过程 1.3 影视后期特效合成常用软件 1.4 影视后期数字影像基础知识 第2章 影视后期数字合成技术与应用 2.1 数字合成——层的合成方式 2.2 二维、三维、视频元素的合成 第3章 影视后期数字校色技术与应用 3.1 数字色彩基础知识 3.2 曲线和色阶调整 3.3 常用校色滤镜及广播安全滤镜 3.4 范例制作 第4章 影视后期通道、遮罩技术与应用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介绍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介 绍 1.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实践方向 本研究方向从属于艺术学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专业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为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理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与数字媒体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和路径。其中创作部分主要针对数字影视媒体艺术创作实践规律探索。在培养过程中,本方向以理论教学为核心,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论文、专著、译著、政策建议、规划方案、数字影视艺术作品等。 本方向要求学生以美学、艺术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针对数字媒体艺术这一新兴学科理论架构尚待完善、充实的现状,关注数字媒体技术对艺术创作、生产及消费的影响,密切跟踪本领域相关理论的最新动向,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及其对民族遗产传承、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文化安全保护的影响,在较高的层次上总结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制作实践经验,以国际化的视野、全局性的高度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探索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本方向的师资既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也有来自传媒业界的资深专家。本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美学理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数字媒体艺术研究方法、数字媒体内容产业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研究、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研究、数字化与现代艺术、音乐视觉化研究等。 2.交互媒体设计方向 本研究方向从属于艺术学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专业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为交互媒体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相关的技术与艺术理论、设计方法与创作实践规律。培养过程强调实践、理论与行业发展密切结合。本方向主要针对交互媒体技术研发与艺术创作,科研成果主要体现为交互媒体新技术、交互媒体设计作品、论文、专著、译著等。 本方向要求学生重视传播学理论与技术研发、艺术创作实践的紧密关系,针对新媒体艺术的学科理论架构尚待完善、充实的现状,关注交互媒体及其相关的理论、实践和对社会文化、技术与艺术领域的影响,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深入研究交互媒体技术及其艺术创作手段、思路和理念。实现从特定知识、技术到一般理论的提升。力求充分开拓交互媒体设计这一新媒体学科领域。 本方向的师资既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也有来自交互媒体业界的资深专家。本方向的主要课程包括美学理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数字媒体艺术研究方法、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研究、移动多媒体研究、网络多媒体项目实践与研究、互动网站设计、设计与新媒体研究等。 第1页共1页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影视制作方向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 (影视后期制作方向) 所属教学系:信息技术系 适用年级:2016级 制定时间:2016年7月

专业名称: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影视后期制作方向) 专业代码:610210 一、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二、学制与学历 学制:全日制三年 学历: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学历) 三、就业面向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影视后期制作方向毕业生毕业生主要面向平面设计与制作相关岗位、二维动画制作、音视频制作相关岗位,影视媒体相关创意、制作、衍生品生产营销等相关管理与服务岗位。毕业生可以在广告公司、影楼、广告公司、游戏动画制作公司、影视广告公司、电视台、传媒公司等各类企业从事图形图像处理、数码视觉设计制作、动画制作、 四、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技术技能人才)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影视后期制作方向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熟练应用摄影摄像技术及平面设计、三维制作、影视特效与合成等相关软件在广告公司、游戏动画制作公司、影视广告公司等各类企业从事平面设计、动画制作、摄影摄像、栏目包装、后期剪辑、专题片制作等影视媒体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素质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 1.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敬业精神。 (2)具有完成工作所需的良好团队合作、人际沟通和公共关系处理能力。 (3)具有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 (4)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了解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身心健康。 2.知识要求 (1)具有常见计算机组装与软硬件的安装、维护,掌握常见操作系统和常规办公应用软件使用的素质。 (2)具备阅读、理解计算机软硬件英文文档所必备的英语知识。 (3)具有较强的素描绘画与色彩搭配能力。 (4)具有运用平面设计软件及相关技能进行数码视觉及平面图形的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5)具有编写剧本,设计分镜头,并根据剧本要求进行动画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6)具有运用C4D三维制作进行影视前期制作的基本知识。 (7)具有一定摄影摄像及素材的采集、剪辑、加工制作的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理论知识的运用的音频、视频能力。 (2)具有良好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具有一定继续教育提高的能力,适应后续教育和转岗需要的能力。 (3)具备信息分析、学习、整理、判断、应用和传达能力。 (4)具备阅读相关资料,自我拓展,学习本专业新技术、设计新方法的能力。 (5)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6)掌握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步骤的专业学习方法。 (7)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8)具有综合运用C4D、PS等相关软件进行影视前期制作的能力。 (9)具有综合运用剪辑及调色相关软件进行音视频剪辑、合成及特效制作的能力。 (10)具有综合运用所学进行影视包装制作的能力。 (11)具有视频拍摄及后期制作的能力。 五、毕业标准 (一)应修学分要求 本专业应修学分为143。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可以包括: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开发技术、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素描基础、彩画基础、速写基础、色彩构成、平面/立体设计、脚本策划、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高级渲染理论与技术、动画造型、动画渲染、角色与场景动画、计算机游戏引擎技术、PC/视频游戏编程、游戏项目管理、Web搜索技术、Web设计技术、内容管理与版权保护等。 课程群与具体课程的对应关系请参考图1。课程群的设置规划还需要结合各自院校的特点以及本专业的规范化建设经过一个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 另外,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一定要强调知识点的优化与授课方式相结合,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并在课 程讲授过程中,突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自身特点,包括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及艺术类课程在内。例如,操作系统课程在讲授一般性的基础理论之外,还要讲操作系统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关系、当前主流操作系统的进步如何适应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等等结合数字媒体技术特点的内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中许多课程涉及很多的数学理论,如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像处理,但在知识点的选择与课程讲授中,这一类的课程也要深入浅出,不强调过多的理论问题,而是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应用来讲。在此基础上,针对部分学生将来可能进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硕士或者博士阶段进行深造的要求,再增设部分高级研讨课程,进一步深入讲述背后的理论知识。 我们还规划将部分知名公司或培训结构的认证课程适当纳入课程 体系,学生通过相应的认证课程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同时限制每名学生的总的认证学分。 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介绍详见本刊同期另文)。相应地,在课程设置方面,计划增设部分跨课程、跨年度的综合实验课程,允许学生按年级、兴趣与特长分别参与相应的项目中不同模块的研发工作。 针对数字媒体专业的特点,还需要不断丰富课程学习评价手段,将作业、课程设计、文献综述报告、考试等各种评价手段综合考虑,加强课程设计与文献综述报告等形式的开放式考核手段的运用,加大分数比重,允许学生有选择余地,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既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避免完全以练代学的职业化教学模式。 图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结构图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该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第三章 数字媒体概述

数字媒体导论

¥3.1.1 数字媒体的定义 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把媒体分为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表现媒体 (Presentation Medium)、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和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这五类。 数字媒体(Digital Media)是指基于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和获取的能在全球范围内即时互动传播信息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编码等,通称为表示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的存储媒体与表现媒体。

¥3.1.2 数字媒体的特点(1)数字媒体的多媒体集成性 (2)数字媒体的受众抢占主动、主导地位(3)数字媒体的PIR特征 P(Personal)个人化 I(Iteraction)交互性 R(Realtime)实时性。 (4)数字媒体“技艺双馨”的特征

¥3.2.1 数字媒体传播模式 1. 摩尔定律 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将呈指数式上升。这便是现在所谓的摩尔定律。 与摩尔定律相关的定律还有“新摩尔定律”和“基辛格规则”。 简单的说,“摩尔定律”是以追求处理性能为目标,而“基辛格规则” 则以追求处理器的效能为宗旨。效能强调的是处理器的每单位功耗发挥的性能,即性能除以功耗。

¥2. 梅特卡夫定律 该定律表示:网络的有用性(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平方数增加而增加。换句话说,某种网络,比如互联网的价值会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3. 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的基本原理可用一句通俗的话进行解释,即撒大网,捉小鱼,虽然捉的是小鱼,但是如果做得好,捉到的小鱼足可以装满巨大的货轮。长尾理论的立足点为无限小众市场的价值总和将不逊于那些如日中天的热门商品。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能应用现代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技能,从事数字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毕业生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能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等知识和技能,在教育、培训、商业、广告、营销、旅游、网络通信、办公自动化等行业从事数字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 职业岗位定位 、初次岗位定位:网络媒体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制作的操作人员。 、发展岗位定位:数字媒体创意设计和策划的高级设计人员、高级管理人员。 二、课程结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职业人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结构分为四大板块: (一)公民素养课程 涉及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公民和现代职业人应具有的必要的政治思想、思维方法、道德、品质、修养、体质、语言、工具等共同性的基础知识、技能与素质所设置的课程为基础课程。 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形势与政策、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基础课程总学时:学时,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学时。 (二)专业技术课程 依据职业岗位(群)所要求必须具有的和要形成优势的知识、技术、能力、素质、形象、证书等来设置专业课程。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岗位(群)应用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岗位(群)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强化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涵盖了职业形象、职业体能、职业英语、职业理论知识、职业技术、职业能力、职业证书、岗位实训等内容。 专业课程分为基础课、技能实训课、岗位实习三大类。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媒体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且介入了影视制作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人们迎来了全新的传媒时代。数字媒体成为了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的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以数字媒体技术作为基础,对其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新媒体影视制作 一、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所谓数字媒体技术就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的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可以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它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其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成长。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交互技术。 二、影视制作 所谓影视制作,它是一个比较相对年轻的专业,但是它的发展非常迅猛。在电影、电视一级网络对于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显现的越来越重要。传媒业,正在向最具发展潜

力的朝阳行业前进,而影视制作类的专业就是近年来兴起的高等艺术教育专业。它包括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播音主持、影视表演、摄像摄影等多种专业。电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型式。从好莱坞电影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三、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近几年来发展越来越迅速,在影视制作中起到了很大的用途。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介入和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影视作品的质量和特性,也使影视制作平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影视制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影视作品的制作工序大大简化,制作人员可以比较容易地集导演、摄影、美工等于一身,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使影视作品更充分地表现创作人员的个性,从而为影视制作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制作空间。 (一)影视制作创作数字化 数字化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及计算机合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影视镜头中的景物可以由无数个独立拾取、记录和处理的影像元素来合成,从而大大拓宽了制作人员的创作想象力。图形、图像作为一种静态素材在影视制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动态素材的录像视频素材,主要是通过摄像机

080906 数字媒体技术 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080906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在互动媒体、媒体网络、新媒体工程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 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 3.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 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核心技术,了解数字媒体创作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为数字媒体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提供基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具备设计、开发数字媒体系统的基本能力; 5. 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终生学习意识强烈,具备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新创意的能力; 6. 了解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具备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艺术创作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具有专利和版权的保护、利用、经营等创业意识; 8.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 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程序设计、网络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数字音视频处理、计算机动画、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技术等

《数字媒体技术概论》习题集

第一章数字媒体技术概论 一、填空题 1、对于媒体的含义,可以从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范畴理解。(传递信息的载体、存储信息的实 体) 2、国际电信联盟定义了五种媒体,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3、计算机记录和传播的信息媒体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信息的最小单元是_______。(比特) 4、数字媒体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数字化,交互性,趣 味性,集成性,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5、数字媒体概念 第二章数字音频技术基础 一、单项选择 1、声音的数字化过程不包括()。A A.解码B.采样C.编码D.量化 2、下列文件格式属于音频格式的是()。B A.ASF B.WAV C.MOV D.RMVB 3、下列采集的波形声音质量最好的是()。B A.单声道、16位量化、22.05kHz采样频率 B.双声道、16位量化、44.1kHz采样频率 C.单声道、8位量化、22.05kHz采样频率 D.双声道、8位量化、44.1kHz采样频率 4、下列软件不是音频专业处理软件的是()。C A.Cool Edit B.Adobe Audition C.Auto CAD D.Vegas Audio 5、以下的采样频率中,()是目前声卡所支持的。D A.100kHz B.20kHz C.22.5kHz D.48kHz 6、在PC中播放音频文件必须安装下列()设备。C A.网络适配卡器B.视频卡C.声卡D.光驱 7、模拟音频处理设备不包括()。D A.音箱B.话筒C.模拟调音台D.声卡 二、填空题 2、按照声音的来源及作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人声、乐音、响音) 3、人耳可感受声音频率的范围为20-20000Hz。声音高于20000Hz为_______,低于20Hz为_______。 (超声波、次声波) 4、话筒的主要功能就是________。(进行声音能量的收集) 5、音箱的主要功能就是________,将音频电流信号变换成声音信号。还原声音 6、一般而言,音频数字化通常经过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采样、量化、编码

《数字媒体艺术制作》教学大纲

《数字媒体艺术制作》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Digital media art production 课程类别:职业方向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动画、动漫 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16 实验及其它学时:32 学分:2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专业是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和艺术设计于一体的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艺术理论基础,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的知识、技能和具体运用,成为本行业领域中具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学习目标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制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逻辑;掌握各种媒体的基本处理技术和常用数字媒体外设的使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对各种数字媒体软件的介绍和学习,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利用软件中提供的帮助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 (一)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数字媒体艺术制作》课程,学生能够系统的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科知识体系、数字媒体艺术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规律,数字媒体艺术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联系和区别。最终达到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总体把握和整体鉴赏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数字媒体艺术制作》课程,利用数字媒体艺术软件制作相关视频,

使用数字摄像机进行素材拍摄收集,掌握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管理、传输显示的方法。使用After Effects软件对视频、音频素材进行设计、处理。这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队意识,树立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师范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程教学设计的整体内容,了解课程相关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能形成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心得,并为能在中职院校进行相关数字媒体艺术制作的教学能力打下一定基础。 (五)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数字媒体设计、影视广告等公司接收本专业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具备在实际工作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作品的职业能力,接近或达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制作职业的初级水平。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说明:(1)本课程实践性目标是主要通过课内实训,以及后期的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校内模拟实训、校外企业实践等来实现。本课程的课内实训主要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课后体验等实践演练方式来实现。(2)本课程的示范性目标主要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这门课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学习知识理论的同时学习课程的教学安排,在此基础上教师将知识学习与理论学习的授课方法传授给学生,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等方式与学生探讨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数字媒体技术 复习资料

1.媒体的概念: 承载信息的实体,如文字、符号、图形、编码等; 存储、传输信息的载体,如磁带、光盘、网络等。 2.媒体的分类(5个): (1)按先后顺序划分 第一媒体:报纸刊物 第二媒体:广播 第三媒体:电视 第四媒体:互联网 第五媒体:移动网络 (2)按产生的时间和历史 传统媒体 新媒体 (3)计算机划分的媒体类型 感觉媒体 表示媒体 显示媒体 储存媒体 传输媒体 3.数字媒体:数字化的内容作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 进行消费的全过程 4.数字媒体技术:是将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编码、存储、传输、处理和再现等, 使数字化信息建立逻辑连接,并集成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包括:计算机技术、视 听技术、通信技术。 5.数字媒体计算机:指能够综合处理多种数字媒体信息的计算机 PC+光驱+声卡+显示卡+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 6.数字媒体内容产业(6个): 内容制作技术及平台 音视频内容搜索技术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数字媒体大交互与终端技术 数字媒体资源管理平台和服务 数字媒体产品交易平台和服务 7.数字媒体技术的范畴(4个): (1)数字媒体表示与操作,包括数字声音及处理,数字图像及处理、数字视频及处理、数字动画技术等。(2)数字媒体压缩,包括用压缩编码、专用压缩码(声音、图像、视频)技术等。 (3)数字媒体储存与管理,包括光盘存储(CD技术、DVD技术等)、媒体数据管理、数字媒体版权保护(4)数字媒体传输,包括流媒体技术,P2P技术等。 8.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7个): 数字媒体数据压缩技术、数字媒体软硬件平台、数字媒体数据库技术、 超文本与web技术、数字媒体通信与分布处理、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数字媒体技术(高级智能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