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跟师笔记(最新)

中医临床跟师笔记(最新)
中医临床跟师笔记(最新)

距离传统师承确有专长考核越来越近,相信很多参加传统师承确有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对“中医师承跟师笔记”感兴趣,

定义:火热内生,又称“内火”或“内热”。“内火”是由于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由于气血的郁滞,或由于病邪的郁结而产生,火热内扰导致机能亢奋的病理变化。

火热内生的病理变化

1.人身之阳气:在正常情况下有养神柔筋,温煦脏腑组织的作用,为生理之火,;中医称之为“少火”。但是在病理情况下,若阳气过亢,机能亢奋,以致伤阴耗液,此种病理性的阳气过亢则称为:“壮火”

2.邪郁化火:邪郁化火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外感六淫风、寒、燥、湿等病邪,在病理过程中。,皆能郁滞从阳而化热化火,如寒郁化热、湿郁化火等。二是体内的病理性代谢产物,如痰浊、瘀血和食积、虫积等,均能郁而化火。

3.五志过极化火:五志过极化火又称“五志之火”,多指由于精神情志的刺激,影响了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的生理平衡,造成气机郁结,气郁日久则从阳而化热,因之火热内生,肝郁气滞,气郁化火,发为“肝火”。

4.阴虚火旺:阴虚火旺属虚火,多由精亏血少,阴液大伤,阴虚阳亢,则虚热虚火内生。

临床特点:

火热内生的病理不外虚实两端。实火者,多源于阳气有余,或因邪郁化火,或因五志化火等。其病势急速,病程较短,多表现为壮热、面赤、口渴喜冷、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甚则狂躁、昏迷、舌红苔黄燥、脉洪数等症。虚火多由于精亏血少,阴虚不能制阳,虚阳上亢所致。病势缓慢,病程较长,其临床主要特征为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眩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火热病变的共同特点是:热(发热,恶热,喜冷)、赤(面赤,目赤,舌红)、稠(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痰、涕、白带粘稠)、燥(口渴,咽干,便燥)、动(神情烦躁,脉数)。

表证

表证是指六淫疫疠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一般起病急,病程短。

表证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外感时邪,表证是由邪气入侵人体所引起。二是邪病轻。

表证的病位在皮毛肌腠,病轻易治。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兼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喉痒痛等证。

里证

里证是疾病深在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它与表征相对而言。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疾病。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邪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所致;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三是七情刺激,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损伤脏腑,引起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致病。

里证的范围甚广,除了表证以外,其它疾病都可以说是里证。里证的特点也可归纳为二点。一是病位深在。二是里证的病情一般较重。

【临床表现】里证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常以或寒或热,或虚或实的形式出现,故详细内容见各章辩证。现仅举几类常见症脉分析如下:

壮热恶热或微热潮热,烦躁神昏,口渴引饮,或畏寒肢冷,倦卧神疲,口淡多涎。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腹痛呕恶,苔厚脉沉。

表里鉴别要点

病程:表证-新病,病程短。里证-久病,病程长。

症状:表证-发热恶寒并见。

里证-但热不寒,但寒不热。

舌象:表证-舌苔少有变化。

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脉象:表证-脉多浮。

主诉:失眠半年余

症状描述:女,51岁,入睡困难,夜间身热,心悸,潮热汗出,饥不欲食,素畏寒喜暖,无口感,白日困倦思睡,绝经8个月,舌红苔薄白,脉细

辩证:阴虚阳亢 (阳虚体质)

处方: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

百合地黄汤(百合生地黄)所主病症是以心热为主要方面,病以心烦,惊悸为特点,其治当清心凉血,

甘麦大枣汤症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临床常用于治疗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小儿夜啼等属心阴不足,肝气失和者。

由于素体阳虚,如果是阴虚体质,老师根据相应辩证估计会用菊花钩藤饮之类方剂。

中医师带徒跟师笔记

钱林珍,女,63 岁,纳呆,右胁不适,全身乏力,下肢发软,夜寐不安,大便1-2 日一行,质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弱。血常规示: WBC:2.9*109/L ,HB :105g/L ,PLT:41*109/L 。 绵茵陈15g炙甘草5g蒲公英30g炙升麻10g 连翘10g炒当归10g乌贼骨30g茯神20g 炒白芍15g川芎10g炒苍术10g生山药30g 仙鹤草50g生鸡金12g炒枳壳10g延胡索10g 体会:老师选用清化治中汤加减,舒利肝胆,调和肝胃,清化湿热。 本方以茵陈、连翘、蒲公英疏肝利胆,清化湿热;枳壳理气消胀。泄湿和胃;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一则柔肝止痛.一则可防温燥药伤阴耗津之弊。全方共奏疏利肝胆、调和肝胃、清化湿热之功,达到治理中焦病证的目的。患者三系减少,炒当归,川芎,炒苍术,升麻可养血健脾,仙鹤草有提升血小板的功效。 此方阴虚火旺、血虚津亏者慎用。加减法:泛酸呕苦痛甚舍以左金丸、金铃子散、失笑散。恶心呕吐加半夏l0g、陈皮l0g 或代赭石(先下)30g~ 60g、姜竹茹l0g.发热便秘、苔黄脉实合大柴胡汤、承气汤类。久病气虚加人参(一般用党参l0g ~ 15g)、黄芪l0g~15g 、白术l0g,减去茵陈、郁金,营血不足加当归l0g、杞子10g,去苏梗、厚朴。跟师学员:

马妹妹,女,57 岁,双足踝肿胀,右下肢红疹,否认三高病史,形体肥胖,腰背酸痛,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食纳可,大便日一次,质正常,舌胖大,暗红,苔薄白腻,脉细弦。 黄芪30g桂枝6g桑白皮10g冬瓜皮30g 防己10g生白术20g大腹皮10g丹参30g 茯苓20g泽泻30g陈皮10g蒲公英30g 杜仲10g猪苓10g 体会:本方为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合五皮饮加减。云苓、桂枝、泽泻、白术、猪苓五味中药合成五苓散,温阳化气,利便解表。而“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蒲公英清化湿热,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运用:1.本方治疗风水、风湿属于表虚证的常用方剂。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证治要点。2.若兼腹痛者,为肝脾不和,宜加白芍以柔肝理脾;喘者,为肺气不宣,宜加麻黄少许以宣肺散邪;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以温中降冲。3.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跟师学员: 吴锦球,女,46 岁,脐周腹痛,大便一日数行或数日不行,腹痛与大便无明显关系,月经年后间隔三月方至,量少,年前周期正常,舌苔 薄白,舌质淡红,脉濡。

护理学笔记

《外科护理》自学笔记 自学主题(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1) 自学笔记 1. 概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指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2. 病因病理 病因: 1.休克各种类型休克,如感染性、出血性心源性和过敏性等,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所致的感染性休克。 2.创伤多发性创伤,肺挫伤,颅脑外伤烧伤、电击伤、脂肪栓塞等 3.感染肺脏或全身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的严重感染。 4.吸入有毒气体如高浓度氧、臭氧、氨氟、氯、二氧化氮光气、醛类、烟雾等 5.误吸胃液,特别是pH值<2.5溺水、羊水等。 6.药物过量巴比妥类、水杨酸、氢氯噻嗪秋水仙碱、阿糖胞昔、海洛因美沙酮、硫酸镁、特布他林链激酶、荧光素等。毒麻药品中毒所致的ADRS在我国已有报道,值得注意 7.代谢紊乱肝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胰腺炎2%-18%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8.血液系统疾病大量输人库存血和错误血型输血、DIC等。 9.其他子痛或先兆子痫、肺淋巴管癌。肺出血一肾炎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肺复苏后,放射治疗器官移植等。 综上所述创伤、感染、休克是发生ADRS的三大诱因占70%-85%,多种致病因子或直接作用于肺,或作用于远离肺的组织造成肺组织的急性损伤,而引起相同的临床表现。直接作用于肺的致病因子如胸部创伤、误吸、吸人有毒气体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严重肺部感染和放射性肺损伤等;间接的因素有败血症。休克、肺外创伤药物中毒、输血、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体外循环等。 病理 损伤疾病一引起肺泡和(或)肺血管内皮受损,使血管通透性增高,体液和血浆蛋白渗出血管外至肺间质和肺泡腔内,形成非心源性肺水肿。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和活性降低,使肺泡发生早期关闭肺功能残气量降低及广泛性肺不张导致肺顺应性下降,通气/灌流比例失调和肺内分流量增加,引起顽固性低氧血症。 3. 临床表现 ARDS一般在原发病后12~72小时发生,表现为呼吸费力、深快,达28次/分以上,伴明显的发绀,一般氧疗不能缓解。早期体征:可无异常或仅闻少量细湿啰音,后期肺部啰音增多。临床分四期: 1期:除以上体征外,出现自发性过度通气,呼吸频率稍增快。 2期:发病后24~48小时表现为呼吸急促,浅而快,呼吸困难,发绀加重肺出现细小啰音,呼吸音粗糙,肺内分流量为15%~20%。 3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明显,两肺有散在湿性及干性啰音,肺内分流量为20%~25%。4期:呼吸极度困难,脑功能障碍,神志障碍或昏迷,肺部啰音增多,管状呼吸音肺内分流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整理

跟师心得 中医师带徒之道,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近距离、亲密地学习老师为人、做事、行医继世为人的一切,我心理无比激动,收获破多,由衷产生了心得,如下分享学习强化中医之体会。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

医传统。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用三焦、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三)是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对证下药,临症加减,极具灵活性。中药在性能上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因由各种草药构成,中药组方讲究君臣佐使,还要根据症状的改变随时作出变化,实际上就是讲究药物的有机结合、协同作用,这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非常严谨的。 三、中医力求和谐之美,中医成就生活方式 中医是很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样也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这里,似乎有点悬乎,但事实的确如此。 《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这里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要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相协调、相统一,说白了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规律。只有适应了自然规律,人体各项功能才能正常运行,精神活动才能正常。人是自然的产物,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受自然界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篇一: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崔荣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到家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如今2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2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1 供同道参考、借鉴。 一、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这样,总结其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并

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 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切忌想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老师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有些问题,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在此过程中,学 2 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老师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 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从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多阅读:对老师临证诊病,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要根据其学术渊源,翻 阅对其影响较大的前贤的医论、医著,以溯本求源,掌握理论依据;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熟练掌握中西医理论,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种文献材料,了解医学源流。 多记录:要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这是搜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一种是即时记录,即随听、随看、随记录;另一种是追记,即将听到、看到的内容,

中医临床护理学复习题和作业

中医临床护理学 1、简述月经先期血热型的中医护理特点(分阴虚血热/阳盛血热/肝郁化热三个方面)。答:阴虚血热: 1)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如打球。游泳、跑步等,避免淋雨和洗冷水澡等。。2)嘱病人多饮开水,以充分补水,汗出时应及时擦干,以防着凉。 3)中药汤剂不宜久煎,宜偏凉服。可选用乌鸡白凤丸或六味地黄丸,经后始服,经行停药。4)平时配合滋阴生津之食疗。如:炖甲鱼、玉竹煲鸡菇汤、茜草乌龟汤、淡菜墨鱼汤、阿胶炖瘦肉、等,多食鱼肉、蛋、银耳及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亦可频服莲藕汁、甘蔗汁以清热生津,忌燥热、辛辣刺激助阳之品。 5)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激动,忧郁过度等情绪变化。 6)可用针灸治疗的方法: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毫针刺平补平泻法。 7)教导病人有关本病的知识。对已婚妇女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指导病人使用合适的有效的节育措施,尽量减少人流损害宫腔,宜节制房事,防止房劳伤肾。 阳盛血热: 1)如有腹痛禁止热敷下腹。注意多休息,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 2)可服食藕汁、生地汁、鲜旱莲草汁等以清热凉血止血,忌食辛辣煎炸助阳动火之品。3)中药汤剂宜饭后凉服。可选用固经丸或宫泰冲剂。 4)针灸方法:取关元、气海、曲池、三阴交等穴,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烦躁、恼怒等不不良情绪的刺激。 6)指导病人有关本病的知识。 肝郁化热: 1)生活起居有常,注意多休息,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等。 2)饮食宜选用月季花粥,或用佛手10g泡茶,随意饮用,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3)中药汤剂宜饭后凉服。可选用丹栀逍遥丸服用。 4)调整心态,以保持气血平和,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针灸方法:取气海、三阴交、太冲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6)教导病人有关本病的知识。对已婚妇女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指导病人使用合适的有效的节育措施,尽量减少人流损害宫腔,宜节制房事,防止房劳伤肾。 2、简述月经后期血虚型的中医护理要点。 答:月经后期血虚型的中医护理要点为: 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室温宜偏暖,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应卧床休息,经期不宜劳累。 多与患者交流,以了解其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情志等情况;及时与病人的家属共同做好病人的情志护理。 严密观察病人的面色、脉象、舌脉、汗出、二便、月经周期等,必要时嘱病人保留经垫,估计出血量或观察经血的颜色。 保持外阴清洁,指导阴道分泌物多的病人每日清洁会阴,对不能自理者,每日应予会阴消毒1-2次,勤换内裤及经垫,内裤在阳光下暴晒6小时以上或及时烘干。 加强营养,胃纳佳者,可进血肉有情之品补之,如瘦肉、猪肝、肌肉、鱼肉之类;如脾胃欠佳者,则宜先健运脾胃,以素食为主,适当顿服精瘦肉淮杞子汤,或牛腩杞子汤。忌辛辣油腻之品。 中药汤剂宜用文火久煎,热服、顿服。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十一)

护理学专业 20XX年级 《中医临床护理学》期中考试(B) 考试时间:20XX年10月25日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8题为A1型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 1. 泄泻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 腹痛肠鸣,攻窜不止 B. 脘腹胀满,得矢气后痛减 C. 腹痛,纳呆 D.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E. 大便粪质稀糖,次数增多 2.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指的是 A.发病2周以内 B.发病3周以内 C.发病4周以内 D.发病6周以内 E.发病8周以内 3. 提出“无虚不作眩”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朱丹溪 C.虞抟 D.张景岳 E.王清任 4.“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于 A.《素问·咳论》 B.《景岳全书·咳嗽》 C.《河间六书·咳嗽》 D.《一门法律》 E.《诸病源候论·咳嗽》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胃痛与泄泻共同的发病原因 A. 外邪侵袭 B. 情志失调 C. 饮食所伤 D. 脾胃虚弱 E. 肾阳虚衰 6. 胸痹必备的理化检查项目是 A.心电图 B.心血流图 C.心功能测定 D.超声造影 E.运动功能试验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眩晕患者自我调控、制怒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等待法 C.躲避法 D.释放法 E.理智制怒法 8. 胃痛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 A.寒邪 B.湿邪 C.风邪 D.热邪 E.燥邪 9—12题为A2型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9. 患者,经常感冒,反复不愈。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适合该患的饮食护理是 A.热稀粥 B.生姜红糖茶 C.西瓜汁 D.鲜芦根煎汤 E.黄芪大枣粥10. 患者与家人生气后,感觉脘腹胀闷疼痛,痛引胸胁、少腹,嗳气、矢气后疼痛减轻,苔薄,脉弦。其护治法则为 A.滋阴益胃 B.活血化瘀 C.温胃散寒 D. 疏肝理气 E.疏肝泻热11. 患者,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其辨证为 A. 风痰入络 B. 痰热腑实 C. 阴虚风动 D. 痰浊瘀闭 E. 痰火扰心 12. 患者,症见头胀而眩晕,因烦劳或恼怒加剧,兼见偏头痛,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最适合该患者的食物是 A.百合、银耳 B.蛋类、红枣、山药 C.芹菜、海带 D.羊肉、胡桃肉 E.冬瓜、薏米 13—16题为B型单项选择题:每两题对应同一组(5个)备选答案,答案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请根据题干要求做出选择。 A. 甘蔗、莲子、海带、菠菜、冰糖 B.荔枝、花生、胡萝卜、茄子、红糖 C.山药、红枣、莲肉、香菇、黄花 D.茴香、苏叶、薤白、桂枝、白酒 E.苦瓜、冬瓜、西瓜、萝卜、荸荠 13.以上各项中,属清补类食物的是 14.以上各项中,属温补类食物的是 A. 心悸健忘,少寐多梦 B. 心悸胸闷,面白肢冷 C. 心悸不宁,心烦失眠 D. 心悸少寐,善惊易恐 E. 心悸胸闷,痛如针刺 15. 心虚胆怯型心悸的特征是 16. 心阳不足型心悸的特征是 17—20题为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包含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做出选择。 17. 中风病发生的诱因包括 A.烦劳过度 B.气候骤变 C.情志过极 D.暴饮暴食 E.跌仆用力 18. 胸痹心痛常可窜及的部位有 A. 肩背 B. 前臂 C. 咽喉 D. 胃脘部 E. 腹部 19. 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临床共有的症状是 A.鼻塞声重 B.鼻流浊涕 C.咳嗽咯痰 D.肢体酸楚 E.头痛汗出 20. 下列各项中,适合气虚感冒患者的饮食调护内容是 A. 生姜红糖茶 B. 鲜芦根煎汤代茶 C. 藿香、佩兰煎汤代茶 D. 山药粥 E. 黄芪大枣粥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 中医临床护理的特点是()和()。 2. 感冒的护治原则是()。 3. 胃痛的病机关键是()。 4. 中风中经络和中脏腑的鉴别要点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中医临床护理学 2.哮病 3.胸痹 4.胃痛 5. 中风 订---------------- 线----------------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胡剑波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波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胡剑波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 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

中医临床护理学

一、感冒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治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 二、咳嗽:是因脏腑功能失调,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三、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哮病的主要病因是宿痰内伏于肺,而宿痰形成的原因有外邪侵袭、饮食失宜、正虚久病。基本病机是痰阻气道,痰气搏结,肺失宣肃。《金匮要略》将本病称为“上气”,指出其发作时的典型症状为“喉中水鸡声”;《证治汇补·哮病》:“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哮病为本虚标实之病。 哮病的病证分型: 1、冷哮:⑴症状表现: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痰稀白,面色晦滞,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⑵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⑶代表方剂:射干麻黄汤; 2、热哮:⑴症状表现:喉中哮鸣如吼,气粗息涌,胸膈烦闷,呛咳阵作,痰黄黏稠,面红,伴有发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⑵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⑶代表方剂:定喘汤。 哮病发作诱因及先兆:发作前常有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诱因,出现鼻塞、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哮病的护治原则:发时治标,通过宣肺豁痰;平时治本,通过补益脾肺、肺肾双补。 四、喘证 1.实喘2.虚喘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 五、胸痹 病名首见《金匮》,“阳微阴弦”创立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等 明清《玉机微义》鉴别心痛与胃脘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八)

《中医临床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三、选择题 1、下列经络的命名正确的是()。 A、手太阴心经 B、手阳明胃经 C、足太阴脾经 D、足太阳胆经 2、足厥阴肝经的走向是()。 A、从足走头 B、从胸走手 C、从头走足 D、从足走腹(胸) 3、足阳明胃经的走向是()。 A、从足走头 B、从胸走手 C、从头走足 D、从足走腹(胸) 4、关于十二经脉的交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部交接 B、阴经与阳经多在头面部交接 C、阳经与阳经多在头面部交接 D、阴经与阴经多在胸部交接 5、手厥阴心包经与下列哪经相表里?( )。 A、手阳明大肠 B、手少阴心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6、根据十二经脉的交搠规律,手太阴肺经与()经脉相交接。 A、手少阴心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手少阳三焦经 7、手少阴心经与下列哪条经络相表里?()。 A、手阳明大肠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8、下列腧穴对矫正胎位具有特殊治疗效果的是()。 A、足三里 B、丰隆 C、委中 D、至阴 9、常用于休克、虚脱、中暑、昏迷等急重证的穴位是()。 A、关元 B、十宣 C、人中 D、印堂 10、具有解表清热,退热作用的穴位是()。

A、大椎 B、血海 C、列缺 D、三阴交 11、在腹中部,脐旁开2寸的穴位是()。 A、上脘 B、中脘 C、天枢 D、中极 12、既有固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不归属于十四经的是()。 A、经穴 B、阿是穴 C、经外穴 D、天应穴 13、患者,陈某,于今日午后在烈日下劳作,突然晕厥,现送入我院。医生诊断为中暑(暑厥)、根据上述病情,可选用的最佳穴位组是()。 A、关元、十宣 B、十宣、人中 C、人中、印堂 D、印堂、关元 14、对三阴交穴的描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胫骨内侧缘后方 B、小腿前侧 C、足内踝尖上4 D、足内踝尖上6寸 15、左右手寸关尺分侯脏腑,目前一般是()。 A、左手:脾胃、肺、肾,右手:心、肝胆、肾 B、左手:心、脾胃、肾,右手:肺、肝胆、肾 C、左手:肺、脾胃、肾,右手:心、肝胆、肾 D、左手:脾胃、肺、肾,右手:心、肝胆、肾 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能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 B、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4寸 C、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 D、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上2寸 E、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上3寸 1、关元穴定位正确的是()。

中医师带徒工作总结

中医师带徒工作总结 总结一:中医师带徒工作总结 本人于xxxx年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后分配到建始县人民医院,轮转一年后定于神经泌尿外科至今。经历了见习医师、住院医师。现将本人的工作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以“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勇挑重担,服从组织分配,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以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及理论水平,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有关泌尿科理论基础,同时记录读书笔记。听取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泌尿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处理本科急诊、熟练本科各类小手术及一般中型手术操作。工作中能严格执

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为病人提供最温馨的“人性化服务”,并能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对患者极端负责任,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最大程度给于患者精心治疗,自工作以来,工作能力得到了上级及同事的肯定,同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肯定。注重临床科研工作,积极科内科研工作,并取得相关成绩,总结临床资料。 工作以来,能以身作则,积极接受上级医师指导,完成一般患者诊治工作。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基本理论知识。当然在工作学习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有时对一些疑难病例还不能很好的进行诊断治疗,手术操作方面还待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还待进一步学习。综上所述,本人从政治表现、业务技术、等方面已经较以前有一定的提高。今后将会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各项水平。 总结二:中医师带徒工作总结 时间如白驹过隙,20XX年就要画上一个句号,算算时间自己来医院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去年的我带着些许紧张和敬畏踏入自己新的工作岗位,而如今已经转化为信心和热情,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到的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来回报我自己选择的这份职业和为之而付出的辛勤努力。 下面我把一年来的思想、工作等方面的表现汇报如下:

2017级《中医临床护理学》期中考试试题2019-10-25 (B卷)

护理学专业 2017年级 《中医临床护理学》期中考试(B) 考试时间:2019年10月25日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8题为A1型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 1. 泄泻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 腹痛肠鸣,攻窜不止 B. 脘腹胀满,得矢气后痛减 C. 腹痛,纳呆 D.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E. 大便粪质稀糖,次数增多 2.中风中经络急性期指的是 A.发病2周以内 B.发病3周以内 C.发病4周以内 D.发病6周以内 E.发病8周以内 3. 提出“无虚不作眩”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朱丹溪 C.虞抟 D.张景岳 E.王清任 4.“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于 A.《素问·咳论》 B.《景岳全书·咳嗽》 C.《河间六书·咳嗽》 D.《一门法律》 E.《诸病源候论·咳嗽》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胃痛与泄泻共同的发病原因 A. 外邪侵袭 B. 情志失调 C. 饮食所伤 D. 脾胃虚弱 E. 肾阳虚衰 6. 胸痹必备的理化检查项目是 A.心电图 B.心血流图 C.心功能测定 D.超声造影 E.运动功能试验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眩晕患者自我调控、制怒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等待法 C.躲避法 D.释放法 E.理智制怒法 8. 胃痛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 A.寒邪 B.湿邪 C.风邪 D.热邪 E.燥邪 9—12题为A2型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9. 患者,经常感冒,反复不愈。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适合该患的饮食护理是 A.热稀粥 B.生姜红糖茶 C.西瓜汁 D.鲜芦根煎汤 E.黄芪大枣粥10. 患者与家人生气后,感觉脘腹胀闷疼痛,痛引胸胁、少腹,嗳气、矢气后疼痛减轻,苔薄,脉弦。其护治法则为 A.滋阴益胃 B.活血化瘀 C.温胃散寒 D. 疏肝理气 E.疏肝泻热11. 患者,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其辨证为 A. 风痰入络 B. 痰热腑实 C. 阴虚风动 D. 痰浊瘀闭 E. 痰火扰心 12. 患者,症见头胀而眩晕,因烦劳或恼怒加剧,兼见偏头痛,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最适合该患者的食物是 A.百合、银耳 B.蛋类、红枣、山药 C.芹菜、海带 D.羊肉、胡桃肉 E.冬瓜、薏米 13—16题为B型单项选择题:每两题对应同一组(5个)备选答案,答案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请根据题干要求做出选择。 A. 甘蔗、莲子、海带、菠菜、冰糖 B.荔枝、花生、胡萝卜、茄子、红糖 C.山药、红枣、莲肉、香菇、黄花 D.茴香、苏叶、薤白、桂枝、白酒 E.苦瓜、冬瓜、西瓜、萝卜、荸荠 13.以上各项中,属清补类食物的是 14.以上各项中,属温补类食物的是 A. 心悸健忘,少寐多梦 B. 心悸胸闷,面白肢冷 C. 心悸不宁,心烦失眠 D. 心悸少寐,善惊易恐 E. 心悸胸闷,痛如针刺 15. 心虚胆怯型心悸的特征是 16. 心阳不足型心悸的特征是 17—20题为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包含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请根据题干要求做出选择。 17. 中风病发生的诱因包括 A.烦劳过度 B.气候骤变 C.情志过极 D.暴饮暴食 E.跌仆用力 18. 胸痹心痛常可窜及的部位有 A. 肩背 B. 前臂 C. 咽喉 D. 胃脘部 E. 腹部 19. 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临床共有的症状是 A.鼻塞声重 B.鼻流浊涕 C.咳嗽咯痰 D.肢体酸楚 E.头痛汗出 20. 下列各项中,适合气虚感冒患者的饮食调护内容是 A. 生姜红糖茶 B. 鲜芦根煎汤代茶 C. 藿香、佩兰煎汤代茶 D. 山药粥 E. 黄芪大枣粥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 中医临床护理的特点是()和()。 2. 感冒的护治原则是()。 3. 胃痛的病机关键是()。 4. 中风中经络和中脏腑的鉴别要点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中医临床护理学 2.哮病 3.胸痹 4.胃痛 5. 中风 订----------------线----------------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18

跟师心得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恶变的比率也在增大,是目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现将本病的诊治思路简述如下。1、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病,究其病因,不外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冲任失调这三方面,由此引起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而致病。正如《疡科大全》曰:“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载:“乳癖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乳属阳明,乳中结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士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唯恐来克,伏而不扬,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不必治胃,但治肝而消肿”;《外科医案汇编》提出:“乳中结核,虽云肝瘸其病在肾”;《圣济总录》云:“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克,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如核。”我们吸取众多医家之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肾气亏损,气血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标。 2、诊断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肝郁气滞型 多见于青年女性,病程较短,乳腺疼痛的轻重及乳腺肿块大小的变化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即月经来潮或情绪不良时,乳腺发生疼痛或疼痛加重,乳腺肿块增大,有压痛,月经来潮后或情绪舒畅

时,乳腺疼痛减轻或消失,常伴有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或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2)冲任失调型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病程较长,症见乳腺肿块经常胀痛或隐痛,疼痛的轻重及肿块的大小变化与月经周期有关,即月经来潮前乳腺疼痛加重,肿块增大,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伴有月经不调,面色少华。心烦失眠,腰酸腿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3)肝肾阴虚型 多见于中年女性及围绝经期妇女,病程较长,症见乳腺疼痛及肿块,多见隐痛或刺痛。疼痛的轻重、肿块的大小变化常与劳累有关,兼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午后潮热、虚烦不眠、腰腿酸软,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弦数。 3、综合治疗 除了运用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外,还可辅以心理疏导。对待病人态度和蔼,耐心询问,仔细检查,认真解释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可治愈性及与乳癌的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增强治病的信心;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说明患者的病情,让家属尽可能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嘱其家人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多鼓励多安慰;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结构,荤素合理,忌辛辣生冷、燥热、油腻的食品。每天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如有情绪波动随时和医生联系和沟通。

中医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

中医医院开展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 中医强调的是经验积累,以“师带徒”进行临床指导,是中医学绵延不绝的传承之道,为做好我院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确保名老中医宝贵的经验得以留存,更好更快促进临床医师的成长及充分发挥医院中医药特色,经医院研究,选拔*****同志为中医人才培养对象(带教老师***),并制定本教学计划和具体措施。 一、培养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 继承学习时间,为期壹年半。具体起止时间为***年**月至**年**月。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神。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

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容及措施 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3.5个工作日。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一定量的住院病人管理。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一部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年底考核。 四、考核指标 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 1、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负责进行。主要考核继承人的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时间。 2、年度考核由医务科负责。考核以原始材料为依据,按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最新)

中医的传承,古时师传徒,父传子,还有一些传承的注意事项,古时的衣钵传承都是有很多要求的,不外传,必须拜师等。 【性能】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外感表证。本品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虽不长于散寒,但又能胜湿、止痛,且甘缓微温不峻烈,故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以荆芥、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每与羌活、藁本、川芎等药同用,如羌活胜湿汤;治风热表证,发热恶风、咽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蝉蜕、连翘等辛凉解表药。又因其发散作用温和,对卫气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风邪者,本品与黄芪、白术等益卫固表药同用,相反相成,祛邪而不伤正,固表而不留邪,共奏扶正祛邪之效,如玉屏风散。 (2)风疹瘙痒。本品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本品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治疗风寒者,常与麻黄、白芷、苍耳子等配伍,如消风散;治疗风热者,常配伍薄荷、蝉蜕、僵蚕等药;治疗湿热者,可与土茯苓、白鲜皮、赤小豆等同用;若血虚风燥者,常与当归、地黄等配伍,如消风散;若兼里实热结者,常配伍大黄、芒硝、黄芩等药,如防风通圣散。 (3)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功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为较常用之祛风湿、止痹痛药。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可配伍羌活、独活、桂枝、姜黄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如蠲痹汤。医学教育网|若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关节红肿热痛,成为热痹者,可与地龙、薏苡仁、乌梢蛇等药同用。 (4)破伤风证。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息内风以止痉。用治风毒内侵,贯于经络,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祛风止痉药同用,如玉真散。 此外,以其升清燥湿之性,也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的泄泻,及土虚木乘、肝郁侮脾、肝脾不和、腹泻而痛者,如痛泻要方。 【鉴别用药】荆芥与防风二药皆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二药常相须为用。但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强,并有透疹消疮、止血功效;医学教育网|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止痉,可用于风湿痹证及破伤风等证。

师带徒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张瑞 2014年7月10日经组织安排及区首届中医师带徒工作要求,我如期而至师从于我院冷老师,自从那时起就与他结下了师徒之缘,就开始了我中医强化之路、中医师带徒之道,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近距离、亲密地学习老师为人、做事、行医继世为人的一切,学习第一个月到了,我心理无比激动,收获破多,由衷产生了心得,如下分享学习强化中医之体会。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由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 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用三焦、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 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胡剑波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波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胡剑波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 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 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

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