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研究论文

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研究论文
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研究论文

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研究

摘要:我们必须把关心留守儿童当作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来加以建设,让留守儿童心灵不再“留守”。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3315(2011)1-176-001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

1.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不同,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据统计,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自卑心理严重。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妇联、共青团中央统计,仅有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

3.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妈妈,你知道吗?自从你和爸爸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是多

杨桥小学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杨桥小学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我留守,我快乐,我平安,我成功 二、活动理念: 通过专业团体辅导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留守儿童们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体验责任与成功,体验自我价值,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信任、理解、宽容与友爱,形成积极的、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从而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三、活动专业团队: 组长:陈宝(心理咨询员) 组员:潘明伦阮方银钱之银朱丽红李云叶欣 四、具体活动安排(详细方案见相应附件) (一)安全知识竞赛(建议活动时间:四月份活动主持人:倪进华)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个活动,让留守儿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明白“生命是惟一的,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的精彩。您的生命,您珍惜吗?”这个道理。懂得遇到危险时的一些逃生技巧,让生命之舟远行。 (二)考前心理辅导(建议活动时间:五月份活动主持人:潘明伦)期末、小升初即将到来,同学们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大的抉择,心理负担加重。他们对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与心理状态有着迫切的要求。

引导留守儿童正确对待,特别是启发、帮助同学们运用科学的心理方法更好地调节身心,有效缓解考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时间紧迫、学业紧张导致的不良反应,有效化解考前焦虑,以健康的心理、正常的心态、饱满的情绪、宽松的氛围迎考备考。 (三)亲子教育互动(建议活动时间:长假期间活动主持人:陈宝)通过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拉近,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让父母学会感受孩子;使孩子学会独立,学着成长,增强自信,做生活的强者。 (四)主题辅导:学会与人沟通(建议活动时间:暑期末活动主持人:周国栋) 通过主题团辅,让学生体会沟通过程中单向与双向、封闭与开放、盲目与探索的区别,明确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双向沟通,掌握沟通技巧,进而形成了好的沟通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学期活动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计划为了规我校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和《省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根据县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关会议讲话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特制订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我区教育民生工程,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为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发挥学校、社会、团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活动宗旨 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和潜能生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感到学校就象家一样温暖,让留守学生和潜能生与其它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2、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5、拓展家教,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再提高培训工作。 四、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组长:郭茂红(校长) 副组长:丙香(教导处分管德育工作) 连连(留守儿童负责人)王磊(心理咨询辅导员)成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主要措施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 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摘要: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孩子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交由祖辈或亲戚(甚至是无血缘关系的他人)监护接受教育,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案例记录了对我所教班级的一名表现很极端的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成功转化的过程以及我的一些感悟。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由奶奶、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障碍、孤独无靠心理、产生怨恨父母和心理等。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而心理问题最值得关注。 一、基本情况

本案例分析的是我在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健康宣传时接的个案,案主是射阳县小学四年的学生郑裕国,男,11岁,父母离异的留守儿童,常年与奶奶相依为命。性格孤僻,不爱与人沟通,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为班级倒数,总是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情绪偏激,时常会顶撞老师,也时常不回家吃饭、缺课。 二、个案分析 通过询问同学、家访以及对其本人的简单交流,了解到郑裕国是一个很“可怜”的留守孩子。从出生开始便没有妈妈的呵护,父亲长年在外务工并且从不关心他的成长,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也不曾有经济帮助家庭,家中仅靠奶奶的“五保户”收入与社会救助来维持生活。奶奶的文化素质较低,对孙子的学业与行为等各方面从来不过问,也无从管教,甚至于孙子没有没回家吃饭与就寝都不得知道。一年四季不管天寒地暖都只有一双鞋子,三年级时的班主任王老师时常看不过去会把他的衣服、鞋子等洗一洗,这就算是“母爱”了。他是同学们眼中的“惯偷”,同学们时常反映他有“偷”的不良习惯,以至于只要班上有某个同学的东西找不到了,便会一同指向他。社会上也有类似的声音,当地一家小超市,经常发现他会在夜间去超市“偷吃偷睡”,有一回是睡去了第二天才被发现。每当我问他是不是有“偷”他人的东西时,总是低头不说话,时常落下眼泪。在老师眼中,他又是一个蛮灵光的孩子,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热爱劳动,是班级里的劳动积极分子。每次单元考试有进步了老师给予表扬时总能露出那少有的甜美的笑脸。三、心理问题诊断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心理状况不得不让人担心:首先是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他们对父母的关爱缺乏感受,他们内心孤独而寂寞,内心具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和自卑心理,表现出孤僻内向、情感压抑、胆小怯懦、敏感脆弱、多疑敌意等性格特点;另一方面,由于自幼缺少来自父母的人生榜样和价值引导,他们容易形成任性、偏执、冷漠、自私、缺乏自制、易怒、具攻击性等不良性格和行为倾向。“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遇到困难不能获得感情支持,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1、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即使打电话,关注焦点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14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城镇教育费用较高,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奶奶或其它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况;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但是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饱尝了人间的艰辛与无奈。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加上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即使短暂的相处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导致孩子产生恐惧和害怕的心理,认为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对人和事都充满了攻击性,个别儿童甚至出现了癔病性人格。 3、经常遭遇失败,也是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不在孩子早当家”,有的留守儿童成熟较早,自立意识强,喜欢争强好胜,不甘落在人后,怕被人瞧不起。当遭遇失败时,因为内在心理尚未成熟,不能正确总结、正确面对,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疏导,思想上容易钻牛角尖,导致自我评价降低,内在动力不足,进而导致更多失败。有的甚至会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而且思想、行为非常的偏激,认为全世界都对不起他,在他的眼中,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针对以上留守儿童存在的现状和心理状况,我觉得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1. 父母要与孩子作亲情上的沟通。父母要意识到自己外出务工,不能在身边陪伴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肯定会有影响,应该将这种影响尽量缩小化。比如,为孩子寻找一个认真负责且有爱心的监护人,同时,要注意与孩子作亲情上的沟通,经常打电话跟孩子沟通,和孩子谈谈知心话,不要一开口就是“学习成绩怎么样?”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不在身边,依然对他(她)的关爱。一旦孩子放假,就应该将孩子接到身边,让他(她)感受到父母的亲情,以弥补孩子的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

留守儿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留守儿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一、问题背景: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自卑懦弱等人格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同时由于老人的溺爱,造成部分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人格特征。在学校里,他们常常表现为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 二、设计理念:通过专业团体辅导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留守儿童们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体验责任与成功,体验自我价值,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信任、理解、宽容与友爱,形成积极的、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从而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团结友爱,助人助己(活动时间:九月份;主持人:方英);辅导目的: 通过本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信自己,相信老师,相信同学,为了自己的进步,乐意接受老师、同学给予的帮助。 (二)、不一样的美丽(活动时间:十月份;主持人:李燕勤);

活动设计意图: 正确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许多学生因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或自我评价过高,或自我评价过低,而影响其情绪和人际关系。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并不断完善自己。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每个人的独特性,体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与他人,会促进自己更好地成长。 2、通过活动指导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完善自己。 (三)、我自信我能行(活动时间:十一月份;主持人:张达水)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任何时候人都要有自信心。 2.懂得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培养学生自信心。 3.做一个自信但不自卑、不自傲的人。 (四)、我是集体中的一员(活动时间:十二月份;主持人:李永红);活动目标: 1.认知方面:使学生懂得良好集体的教育作用。 2.情感方面:使同学认同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园地。 3.行为方面:学生用实际行动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积极为集体出力,参加集体各种活动。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一、案例描述 王超,单亲家庭,从小奶奶带大,教育不足,溺爱有加。由于父亲忙于生计,低年级的时候对他疏于管教,导致他行为习惯极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也差,上课严重不守纪律,经常起哄,影响他人学习,经常不做或少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有时还会做些危险动作。但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老师同学打扫清洁。 案例分析 童年生活:从小父母就离异,由奶奶带他。奶奶没有文化,只能料理他的生活。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对他的教育几乎是空白。没有父母的疼爱,但奶奶对王超却很宠爱。奶奶的宠爱让王超形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 学校生活: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爱搞小动作。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克制力差,爱起哄,爱打闹,受到批评或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 二、案例辅导策略 1、了解情况,寻找突破口 了解王超家庭教育及过去的学习情况,到任课老师及其同学中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2、开启心扉、倾吐心声 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寻找感觉”等方法与他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感情,化对立情

绪为融洽气氛。真诚帮助、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父母、同学,指导、培养。锻炼他学习、交往及良好行为的品质,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及感觉。 3、加强联系、树立信心 采用“沟通”、“融洽”法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感到学校与社会是多么想帮助他们,让他们也从与学校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转变工作。 4、有的放矢、促进沟通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家庭的责任。毕竟紧靠老师的力量太过于单薄。我成立的留守学生档案,掌握了各个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短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然后要求家长每周给孩子写封信,和孩子通一次电话。让孩子及时回信,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一来二往,是啊,沟通如丝丝春雨,滋润孩子心田,如徐徐春风,化解心中疙瘩! 三、案例辅导成果 老师的关爱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如今的他勤奋上进,自强不息;热心助人?,知孝行善。他不仅是同学的好朋友,老师得力的小帮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留守儿童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共性。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他们将会演绎更过精彩!

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居多,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姑姑、姨妈等亲戚照理,有的甚至是几姊妹在家中相互照管。在我们身边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这部分可怜的孩子没有爸爸妈妈的呵护和关爱,心里无形之中就产生了一些障碍,特别是一个个的留守儿童在家里或者在学校遇到一些麻烦事时,尤其是当班主任的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和压力就更大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关爱班上的每一位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那么,我们应该对班上的留守儿童做些什么呢? 一、多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其在家的情况对于留守儿童,我们要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随时了解在家的一切情况,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又让他们认识到有老师在关爱着他们,从而使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到爱的温暖。只有家庭、学校积极的配合起来,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对他们进行管教,从而才会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我想,只有善于和他们交流、进行心灵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倍感亲情,这样,他们这才会在爱的滋润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耐心地把爱播撒在留守儿童心灵深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因为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

少的是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所以,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留心、关注他们情绪、思想的变化,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给予心灵的向导。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要我们用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相信我们一定能走进他们的心里,使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到亲切、温暖。 三、留心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机在我们的身边,大部分留守儿童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自卑、敏感、脆弱、脾气暴躁,另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由于经济比较宽裕一些,他们心里总是想着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幸福,所以就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自己孩子买上了手机,这部分孩子因得到监护人的娇宠溺爱,于是就导致了他们用钱撒手,渐渐地养成了大把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所以他们有时很自私、孤僻、蛮横。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要经常利用班会课讲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讲一讲农民工在外打工的艰苦和生活的艰辛,让他们从小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找钱的来之不易,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父母并不是不爱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宽裕。然而,因外出打工的父母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所以这部分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更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心理健康问题便成了“留守儿童”最容

小学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

《打开留守儿童的心灵之窗》 ——马娟娟 理论分析: 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心,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个体良好发展的助人及自助的过程。 一、活动目的: 为了让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不在承受着孤单,都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玩耍,消除各种压力,使其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不再自我封闭、抑郁等倾向。 二、辅导对象 低年级留守儿童。 三、活动准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中的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放下原有的生活,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到拥有更多就业机会的城市谋生,但是由于受到体质因素的影响,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阶段、急需父爱和母爱的孩子被留在了家中,成了农村留守儿童。此时的他们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他们的心理成长更容易被人忽略。这个阶段的心理成长状况直接到他们的一生。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工作,已经成为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 一、让他们写出所思所想 1、设立“知心话”信箱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活上学习上有了问题没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对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内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成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在班级设立“知心话信箱",让孩子用笔记录自己遇到困难,想要寻求的帮助,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样做有助于老师了解班级留守学生心理上的一些情况,及时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2、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上的琐事写信告诉父母,既有助于满足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又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能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沟通,让孩子体味父母对自己的深沉的爱,有效化解孩子对父母的不公正的怨恨。 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 1、心里不愉快时就大声喊出来。 由于父母长不在身边,很多孩子比较敏感,看到别的同学有家长接送,下雨有父母送伞,生病有父母嘘寒问暖,可以跟父母撒娇,可以和父母一起玩,他们有着巨大的心理落差,以至于在受到一些委屈时,总感觉是因为没有父母在而受了委屈,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无法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良情绪,此时,我们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正确发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实践证明:对着空旷的大山大声喊的方法就是有效的心理释放方式。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把平时在班级与同学发生矛盾的事情在同学面前说长出来,大家以平和的心态,互相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互相理解,把同学之间的小矛盾消除掉,互让一步,海阔天空,心情舒畅。 2、给父母打电话。 老师打电话前,应做好留守儿童的指导工作。他们打电话,往往父母还未听其言,就先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 撰写:泰顺县泗溪镇横坑中心小学 夏立富 摘要: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孩子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交由祖辈或亲戚(甚至是无血缘关系的他人)监护接受教育,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案例记录了对我所教班级的一名表现很极端的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成功转化的过程以及我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辅导 案例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障碍、孤独无靠心理、产生怨恨父母和心理等。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而心理问题最值得关注。 一、基本情况 本案例分析的是我在接任四年级班主任时的学生郑裕国,男,11岁,父母离异的留守儿童,常年与爷爷相依为命。性格孤僻,不爱与人沟通,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为班级倒数,总是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情绪偏激,时常会顶撞老师,也时常不回家吃饭、缺课。 二、个案分析 通过询问同学、家访以及对其本人的简单交流,了解到郑裕国是一个很“可怜”的留守孩子。从出生开始便没有妈妈的呵护,父亲学年在外务工并且从不关心他的成长,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也不曾有经济帮助家庭,家中仅靠爷爷的“五保户”收入与社会救助来维持生活。爷爷的文化素质较低,对孙子的学业与行为等各方面从来不过问,也无从管教, 甚至于孙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疏导计划讲课稿

霍山县德仁希望小学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疏导计划 经过统计与调查,结合开学以的观察和家访,及班主任工作实际,我发现三尖铺这个地方的农村留守儿童下有以下几种心理障碍: 一是孤独冷漠,由于父母亲长期不在身边,故而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对社会及他人有强烈的不信任感;二是固执偏爱,由于长期受长辈的呵护,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或意见,只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三是放任自由,爷爷奶奶由于忙于做农活,或者根本就不愿批评责备孙子们,使他们的言行缺少管束,我行我素;四是封闭阻塞,缺乏沟通,留守儿童由于教育与受教育者年龄相差太大,提供与孩子交流谈心的时间就少;五是“两面三刀”,多重角色,在学校是优秀的好学生,老师的好帮手,同学心目中的勤奋爱劳动的道德标兵,可在家里就是小皇帝,呼风唤雨,扫把就懒得提;六是缺乏自信,留守儿童大多数缺乏上进,这是长期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结果,要什么就只管开口,或是一个电话;七是嫉妒对抗,看见其他伙伴或者同学经常得到表扬、肯定,而内心不满;八是怯懦拖拉,遇到什么就不敢做。这些学生平时胆小,遇事不敢做主。 通过学习,结合平常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留守儿童心理障碍形成原因:一是亲子关系的疏远。 二是留守儿童的误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祖辈们为教育做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长辈们因年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因素,使得留守儿童存在着严重的误区,造成孩子的严重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分关注,溺爱;

二是隔代身教的负面影响;三是与孩子感情交流误区,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四是放任自由顺其发展;五是过分监督,料理孩子,对孩子独立做事不放心;六是严厉惩罚,这种教育方法因循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使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三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造成。小学生心理发展在这个阶段本来就存在发展的不稳定性,可塑造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于心理健康发展,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大 四是社会环境的感染。 五是师生关系的不和谐。由于留守儿童下在学校学习表现一般就比其他孩子要差,有些教师不了解情况,就严厉的批评,不探究原因,让孩子受伤的心理再蒙上一层阴影。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或恐惧,或撒谎等。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越来越大,为了这一部分孩子也能健康的成长,应关心他们,了解他们,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素质,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从教育实践中和学习后,心理咨询教师认为应从以下进行沟通梳理疏导他们的心理教育: 一是加强情感交流,用爱的甘露滋润他们。在目前“留守儿童”学生的亲子教育不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应让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孩子心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学生正处于渴望亲情、友情的“情感饥渴”期,这种情感的满足与否,将会对他们的人格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班主任要高度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交往中,充分理解他们、

2013__2017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寸塘口小学2013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根据《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切实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工作对象 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本校学生 三、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 部分,是在我校“留守儿童教育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托心理咨询室采取个体心理咨询、团体活动、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四、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

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和适当求助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心理咨询室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格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亲身实践,以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及开设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和心理咨询技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的教育活动。 4、整合性与互补性相统一原则。将团委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的工作经验、理念和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整合起来,开展工作。要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与学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团委其它工作,与校内外、课堂内外,其它健康教育活动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留守儿童之家情况介绍

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王石凹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情况介绍 王石凹中小学位于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街道办事处,距印台政府约15公里,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完全中小学。现有学生530人,教职员工110人。在校学生涉及到王石凹街道办、苟村、南塬、李家塔,傲背、陈家河等村组。现有留守儿童47名,其中男19人,女28人。矿区占50%,附近农村占20%,偏远农村占30%。这些儿童家长或外出打工或在外做生意,孩子由在家的亲戚和老人照看。不同程度的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2013年9月我校成立了以书记贺凌云同志为组长、唐建鸿、李有庄、白宏江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开始儿童之家的规划,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填表,登记造册,核实。同时选拔、培训管理人员,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创建计划、活动安排。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结合实情况于2014年9月底成立了王石凹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 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拥有有一间12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在区关工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各种制度全部张贴上墙。活动中心配备电视1台,电脑2台,资料柜1个。设立亲情电话1部,号码为7684126。校园内有对应配套的图书室、微机室及运动场地,可随时供留守儿童活动。留守儿童之家由政教处张金安同志负责日常管理。 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之后,我们将在广大教师中倡导教师做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的活动。要求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与留守儿童结对

子,做到“四个一”。即每月与留守儿童联系一次以上;每月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以上;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与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为留守儿童寻找了代理家长,要求代理家长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建立相对稳定的留守儿童帮教志愿者队伍。 今后我们将在认真总结经验和不断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办法。充分发挥亲情电话的暖心作用,安排留守儿童定期与亲人通话;经常性的开展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落实帮扶资助对象;安排人员给留守儿童辅导学业、功课。安排“留守儿童之家”开放活动。学校每学期初制定“留守儿童之家”开放活动安排表,每周的星期六、日为开放日,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安排所有的留守儿童由关爱教师进行指导专项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老师的呵护和同学的帮助,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开展假期关爱活动。每逢寒暑假,将就近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组成关爱小组,组织他们一起做作业、一起做游戏,让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充实又快乐;密切家校联系。不断强化家长学校的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家庭教育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搭建家长与留守儿童沟通的桥梁;并且以家长学校为载体,不断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建立家校沟通联系制度。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表现,不定期进行家访,邀请家长或监护人员进行到校了解情况,及时交流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加强教育管理。 我们相信,有区关工委、区教育局等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会做的更好,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一定会绽放的更加炫丽。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个案研究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个案研究及应对策略 20090120 黄丽玲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长期和父母分离,在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缺少了父母的关心和呵护,在学习、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照顾,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与父母不亲近。长期如此,她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影响,自卑、缺乏信心、少言寡语、孤独沉默、害怕与外界接触…她们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学习、性格、品德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她们难以适应群体,经常感到孤独无助,遇事消极逃避,畏缩不前,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长期如此,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不容忽视,因此就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力所能及的策略,帮助这些儿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减少自卑感,树立自信,获得成功。 关键词留守儿童;自卑心理;个案研究;策略 三、个案的基本情况 (一)个案背景 姓名苏某某 性别女 出生年月 2001年7月 学校仓山实验小学 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中下 (二)家庭中的角色家中共两姐妹,姐姐在上大学 1、个案的家庭情况来自普通的家庭,上一年级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留下她和50多岁的奶奶住在一起.,一年才回来一两次,在家呆的时间不长,回到家中对她的关心也不够,对她生活和人际上关心甚少,反而经常问她的学习情况,她感觉不到父母的关心,经常感觉自己被忽视,感到自卑,压力也越来越大。 2、父的职业父母亲是工厂工人。 3、受教育情况父母都是初中毕业 4、经济状况中等收入

5、教育方式放任型和溺爱型 6、对孩子的期望希望她能考上重点高中,在亲戚面前争光. 四、个案自卑心理的研究 (一)问题行为概述 个性特点她是个很内向,很孤僻的女生,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老师同学面前不苟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是把头埋在抽屉底下,也不专心听讲,老师提问时总是低着头,要老师再三鼓励才敢起来回答,起来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只有她自己可以听到。平常独来独往,课间休息也孤独自处,沉默寡言,很不合群,经常坐在位子上,不跟其她同学接触,其她同学过来和她讲话,她只是点点头,目光从来不敢和对方接触,老师和她讲话,她也只是低着头,不敢抬头看老师,老师问她问题她也不回答。在关键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 家人对她的期望高,内心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一年级的时候父母亲就不在身边,每天上学看到其她同学都有父母接送,听到她们在课后谈论她们父母对她们的关心,带她们去什么地方玩,给她们买很多东西,心里既羡慕又嫉妒。长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内心跟其他同龄孩子不一样,缺乏自信,不愿与人交往,缺乏交往技能,内心孤僻,感受不到父母对她的爱,感受不到温暖,内心变得越来越冷漠.无论上课还是下课都不愿与同学交流,对老师和同学产生了排斥心理,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越来越自卑。 (二)原因分析 1.个人因素 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恐惧听到同学们提到自己的父母,又怕同学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嘲笑她,变得越来越自卑,在大家面前不苟言笑,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容易走神,自己做自己的事,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做完,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胜利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父母长期在外,很少打电话回来关心她,即使打回来了,更多的是关心她的学习,看到其她同学都有父母的关心,自己很自卑。而奶奶则很溺爱她,什么事都随着她,对她很放纵,什么事都帮她做好,家里的事情都不用她做,长期如此,她的生活就不能自理,看到其她同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辅导方法

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策略研究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辅导方法 妥安乡岭岗小学李福明 留守儿童,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孩子。缺乏亲情,缺乏疏导,缺乏监管,导致心理不健康,有的留守儿童心态不正成绩低劣,有的厌学逃学荒芜学业,有的遇到困惑自杀,有的经不住诱惑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现代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严重影响了民族的振兴,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兴旺发达。如何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破解的一个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实践探索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将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接班人。我们学校为了让留守儿童能“沐浴阳光的温暖”,“祖国之花”更加娇艳,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策略研究》。现在对其中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辅导谈几点看法。 一、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我们长期对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 的观察,发现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情绪明显消极,逆反心理强 经过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不少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情绪,从而影响他

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研究显示,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分值均高于全国常规指标,而抑郁、敌对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这部分学生由于长期缺乏安全感,对老师,监护人的教育产生误解,就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2.性格比较孤僻、内心发展失衡 父母双方外出后,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有一种严重的失落心理。他们不爱交谈、不愿和别人交往、性格抑郁。再则,即使有隔代监护或其他上辈监护,但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也藏在心里,只用自己幼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从而形成了精神或人格的障碍。 有调查显示,在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中,缺乏足够的亲情,不能像其他的同龄儿童那样,享受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在心理上有失衡的倾向。有的自闭,不愿与人交往;有的虚荣攀比,父母就用金钱补偿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缺失。而在有充足经济来源的前提下,留守儿童用物质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在攀比中,获得较多的自信心;有的逆反或者仇视。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和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把得不到亲情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和金钱,对社会充满敌意,以致于做出一些逆反的事情。 3.认知水平较差 这里所说的认知水平,更多的是指儿童的道德学习、思想认识等方面的认知。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十分敏感,同时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没有人进行正面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在我们农村小学,有很多孩子生活在没有父母关爱的“空巢”中,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都外出务工,很多孩子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家长也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所以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 就我校的留守儿童来看,我们做了调查,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占57% ,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占29% ,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的占5% 目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的抚养人没能力辅导孩子,所以孩子在校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在家看电视成瘾,迷恋上网,玩电子游戏等。作为一名教师,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和教育,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界定: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生活中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调查显示:我国有 1.2 亿农民常年在外地打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 万

留守儿童, 其中14 岁以下的占85.6% 。因此,我们应该去关注这个群体目前,留守儿童并没有一个严格而清晰的定义,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指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让孩子托付给祖辈或其他亲戚照看,经常不与父母见面的孩子。留守儿童一直被看作缺乏来自家庭的“爱”的象征,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 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留守 儿童进行测查,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要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孩子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让孩子摆脱心理障碍,让其同非留守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3,通过研究,探索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研究内容:

留守儿童德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德育案例分析 教师:李莎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极易产生个性心理发展异常表现。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因此出现了大量“留守学生”。 结果表明:有很多的“留守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纪律表现普遍较差,“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问题,现就我对一名单亲留守女生的教育谈谈我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通常孩子的心理行为等问题会表现在各个方面,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各个幼儿每天的表现,重视收集记录各方面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寻找解决方案,帮助幼儿走出心理误区。 学生行为表现: 学生陶某,男,8岁,父母在深圳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外公和外婆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 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 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陶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我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1父母重视与孩子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伴随孩子的一生,对孩子的教育负有最终责任。因此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亲子关系和童年经历对儿童教育和人生发展的作用。主动与孩子沟通联系,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注重亲子沟通质量。 2抚养人慎重选择,, 抚养人不要随意更换,这样会滋生孩子的不安全感,由此而变得沉默寡言,难以容入集体活动,应当让有文化,有责任,有耐心的年轻人抚养孩子。 3教师多一点关爱,补偿依恋需要 观察幼儿的发展变化,即时了解幼儿,通过沟通疏导幼儿心理,用爱来引导幼儿交往,提高交往乐趣。对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幼儿,可采用单独谈话,师生游戏等让他学会开口,学会动手。活动时,多关心她,尊重幼儿的个性思维,适当的鼓励夸奖他。 4同伴相助,满足交往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