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化学试卷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化学试卷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化学试卷

1 【最新】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第116号元素Lv 的名称为鉝.关于

Lv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序数为116

B .中子数为177

C .核外电子数为116

D .原子质量为293

2.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B .HF 的电子式:H:F

C .Cl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NH 4Cl 的电子式: 3.同周期的A 、B 、C 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AO 4>H 2BO 4>H 3CO 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A >

B >C

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A >H 2B >CH 3

C .非金属性A >B >C

D .阴离子还原性C 3—>B 2—>

A —

4.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A.第IIIA的铊(Tl)既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氢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B.第VIIA的砹(At)为有色固体,易溶于四氯化碳,但难溶于水

C.第IIA的锶的硫酸盐(SrSO4)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第VIA的硒的氢化物(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5.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丁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甲原子核电荷数的2倍,乙、丙、丁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丙的单质可用于冶炼金属B.甲与丁形成的分子是酸性氧化物

C.简单离子半径:丁>乙>丙D.甲与乙形成的化合物均有强氧化性

6.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H3O+和OH—B.CO和N2C.NH3和F—D.CH4和NO 7.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A.碘和干冰的升华B.硅和C60的熔化

C.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D.溴和汞的气化

8.将Cl2和H2置于0.5L密闭容器中,反应20s后,生成2.0molHCl。在这段时间内,用HCl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20mol·(L·min)-1B.0.1mol·(L·s)-1

C.0.2mol·(L·s)-1D.0.4mol·(L·min)-1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B.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释放能量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吸热反应是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

D.根据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可判断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1·s-1是指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1

C.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D.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11.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组成的混和气体,经较长时间的光照,最后得到的有机物是()①CH3Cl②CH2Cl2③CHCl3④CCl4

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都有

12.工业上制取大量乙烯、丙烯所采用的方法是()

A.石油分馏B.石油裂化C.石油裂解D.煤的干馏13.2002年3月11日杭甬高速公路萧山路段一辆运送化学物品的槽罐车侧翻,罐内的15t苯泄漏入路边300m长的水渠,造成严重危害,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由于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一个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D.处理事故时,由于事故发生地周围比较空旷,有人提出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来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扩大污染,所以该办法未被采纳

14.制备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乙烷和氯气反应B.乙烯与氯气反应

C.乙烯与氯化氢反应D.乙炔与氯化氢反应

15.某液态芳香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苯环,具有这种结构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A.2种B.5种C.4种D.3种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混合物,汽油是纯净物

B.沸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

C.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成分完全相同

D.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而裂化和裂解属于化学变化

17.下图是一种形状酷似一条小狗的有机物,化学家TimRickard将其取名为

“doggycene”,有关doggycene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doggycene的分子式为:C26H30

C.1mol该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该物质常温为气态.

18.立方烷、棱晶烷和盆烯是近年来运用有机合成方法制备的具有如下图所示立体结构的环状有机物,对上述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3

A.立方烷、棱晶烷和盆烯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B.棱晶烷和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C.立方烷的二氯代物共有2种

D.立方烷、棱晶烷中C原子都形成4个单键,因此它们都属于烷烃

二、填空题

19.(1)在下列物质中①Li②Na③Mg④Li⑤C⑥C60⑦异丁烷⑧正丁烷⑨石墨互为同位素的是(填编号,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2)在下列事实中,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夏天的食品易发霉,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影响因素是;

MnO2加入双氧水中反应更剧烈。影响因素是;

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条,镁条产生气体更快。影响因素是。

20.室温下,将2g苯(C6H6)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3.6kJ的热量,写出C6H6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三、有机推断题

21.(1)下面是我们熟悉的物质:

①O2②SO2③CaCl2④HNO3⑤NaOH⑥NH4Cl

这些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只含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

(2)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

把与下面的元素有关性质相符的曲线的标号填入相应括号中:

①第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三周期离子Na+、Mg2+、Al3+、P3-、S2-、Cl-的离子半径________________。

③第二、三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的变化____________。

(3)已知某单核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x-y=10时,该粒子为__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②当y=8时,若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一个电子后变为原子,该微粒的符号是

_____________。

(4)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10电子微粒,

它们之间存在如图中转化关系。

请写出:A的化学式(写一种);D的化学式。

22.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①②③属于同种反应类型。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⑤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

四、实验题

23.通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的分子式,可在燃烧室内将有机物样品与纯氧在电炉加热下充分燃烧,根据产品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图所示的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常用装置。

现准确

5

称取1.8g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燃烧后A管增重1.76g,B管增重0.36g。请回答:

(1)用该方法可测定含有哪些元素和什么状态的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

(2)A、B管内均盛有固态试剂,B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的气体由左向右流向,所选用的各导管口连接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4)E中应盛装什么试剂: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CuO网去掉,A管重量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6)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7)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还必须知道的数据是___________;

A.消耗液体E的质量

B.样品的摩尔质量

C.CuO固体减少的质量

D.C装置增加的质量

E.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

(8)在整个实验开始之前,需先让D产生的气体通过整套装置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试题分析:A、左下角为质子数,故说法正确;B、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93-116=177,故说法正确;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6,故说法正确;D、质量数=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故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表示、质量数等知识。

2.A

【解析】

试题分析:A、苯是平面六边形,故正确;B、没有表示出F的最外层电子,故错误;C、Cl 的质子数为17,故错误;D、没有表示Cl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的正确表示等知识。

3.A

【解析】

【分析】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同周期的A、B、C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AO4>H2BO4>H3CO4,则非金属性:A>B>C,原子序数:A>B>C,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进行判断.

【详解】

A.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序数:A>B>C,则原子半径A <B<C,故A错误;

B.非金属性:A>B>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A>H2B>CH3,故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因为酸性强弱顺序HAO4>H2BO4>H3CO4,非金属性A>B>C,故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A>B>C,则有阴离子还原性C3->B2->A-,故D正确。

故选A。

4.B

【解析】

1

试题分析:A、铊(Tl)与铝同主族,随原子序数的增大,金属性增强,金属性Tl>Al,则Tl能与酸反应,但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错误;B、砹(At)与氯同主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单质的颜色加深,则砹为有色固体,易溶于四氯化碳,但难溶于水,B正确;C、锶与钙、钡同主族,硫酸盐(SrSO4)应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C错误;D、硒与S同主族,氢化物(H2Se)是无色、有毒,不如H2S稳定,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元素周期律

5.D

【解析】试题分析:甲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推出甲为O,丁核电荷数是甲原子核电荷数的2倍,推出丁为S,乙丙丁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根据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乙为Na,丙为Al,A、Al的还原性强,可以冶炼金属,如铝热反应,故说法正确;B、形成的化合物是SO2、SO3都是酸性氧化物,故说法正确;C、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等,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因此S2->Na+>Al3+,故说法正确;D、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Na2O2,前者氧化性弱,后者氧化性强,故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6.D

【解析】

试题分析:A.H3O+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1-1=10,OH-的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9+1=10,电子数相同,故A错误;B.CO的质子数为14,电子数为14,N2的质子数为14,电子数为14,电子数相同,故B错误;C.NH3的质子数为7+1×3=10,电子数为10,F-的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9+1=10,电子数相同,故C错误;D.CH4的质子数为6+1×4=10,电子数为10,NO的质子数为7+8=15,电子数为15,电子数不同,故D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

【名师点晴】明确中性微粒、阳离子、阴离子的电子的数目计算是解答的关键,粒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中性微粒中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的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的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据此分析答题。

7.A

【解析】

【详解】

A.碘和干冰属于分子晶体,升华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类型相同,故A正确;

B.硅属于原子晶体,C60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分别破坏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故B错误;

C.氯化氢溶于水破坏共价键,氯化钠溶解破坏离子键,故C错误;

D.溴气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汞气化破坏金属键,故D错误;

故选A。

8.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v(HCl)=2/(0.5×20)mol/(L·s)=0.2mol/(L·s),故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等知识。

9.C

【解析】

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故A正确;B.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释放能量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C.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故C错误;D.根据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可判断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故D正确,答案为C。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0.D

【详解】

A.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以某物质单位时间内的浓度变化量来表示,A项错误;

B.反应速率为0.8mol·L-1·s-1表示1s内某物质的浓度平均变化了0.8mol·L-1,而不是1s时的瞬时浓度,B项错误;

C.反应速率有时不一定能察觉,如酸碱中和反应瞬间即能完成,但几乎没有明显现象发生,C项错误;

D.化学反应速率正是用于衡量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D项正确;

答案选D。

11.D

【解析】

【详解】

等物质的量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此反应存在4个可逆反应,得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

3

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氯化氢,故选项D正确。

12.C

【解析】

【详解】

A、石油分馏得到饱和烃,故A不符合;

B、石油裂化目的得到更多的轻质汽油,故B不符合;

C、石油裂解目的得到气态烃,如乙烯,故C符合;

D、煤的干馏得到出炉煤气、煤焦油、焦炭等,故D不符合;

答案选C。

13.A

【分析】

苯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毒。苯属于易燃液体,其燃烧时冒出大量黑烟。

【详解】

A.苯不溶于水,A不正确;

B.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一个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B正确;

C.苯的密度小于水,可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C正确;

D.苯分子中的含碳量很高,故其燃烧时会冒出大量的黑烟,污染环境,D正确。

本题选A。

14.C

【解析】

试题分析:A、乙烷和氯气反应是连锁反应,不仅会有一氯乙烷,还有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化碳生成,错误;B、乙烯与氯气反应得到的是1,2-二氯乙烷,错误;C正确;D、乙炔与氯化氢反应,得到的是1,2-二氯乙烯,错误。

考点: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15.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芳香烃的通式,求出此芳香烃为C8H10,只有1个取代基,为乙苯,有两个取代基,分别在邻位、间位、对位,因此有4种,故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同分异构体等知识。

16.D

【详解】

A.石油是混合物,汽油是多种烷烃(C5~C8)的混合物,故A错误;

B.烃分子中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沸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故B错误;C.直馏汽油中不含烯烃,而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两者组成上不完全相同,故C错误;D.石油的分馏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而裂化和裂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选D。

17.A

【解析】试题分析:A、利用苯的结构为平面正六边形,以及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故正确;

B、根据有机物成键特点,其分子式为:C26H26,故错误;

C、根据原子守恒,n(CO2):n(H2O)=2:1,故错误;

D、碳原子超过4个,因此不是气体,故错误。

考点:考查共面问题、分子式的确定、有机物的状态等知识。

18.B

【解析】

试题分析:A、盆烯能使溴水褪色;B、正确;C.立方烷的二氯代物共有3种(在同一条棱上、在对角线上、立方烷的对角线上);D、立方烷、棱晶烷它们都属于环烃。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19.(1)①④;⑥⑨;⑦⑧;(2)温度;催化剂;反应物的性质。

【解析】

试题分析:(1)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属于同位素的是①④;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不同结构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时⑥⑨;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⑦⑧;(2)夏天的温度高于冬天,因此影响速率的因素是温度;MnO2作催化剂,因此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催化剂,镁的性质比锌活泼,因此是反应物的性质影响反应速率。

考点:考查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知识。

20.C6H6(l)+15

2

O2(g)=6CO2(g)+3H2O(l)ΔH=-3260.4kJ·mol-1。

【详解】

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因此1molC6H6完全燃烧

5

放出的热量为:83.6kJ×78×12=3260.4kJ ,燃烧热的反应方程式为:C 6H 6(l )+152

O 2(g )=6CO 2(g )+3H 2O (l )ΔH =-3260.4kJ·mol -1。

21.(1)②④;③⑤⑥;③;(2)①B ;②E ;③G ;

(3)①原子;②K +;(4)HF (或NH 4+);H 2O 。

【解析】

试题分析:(1)①O 2是单质,只含有共价键;②SO 2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③CaCl 2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④HNO 3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⑤NaOH 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健;⑥NH 4Cl 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健;(2)①ⅡA 族元素的价电子数为2,随核电荷数增大,价电子数不变,故图B 符合;②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Na +>Mg 2+>Al 3+、P 3->S 2->Cl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所以离子半径Cl ->Na +.所以离子半径P 3->S 2->Cl ->Na +>Mg 2+>Al 3+,故图E 符合;③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故图G 符合;(3)①当x -y =10,即x -y =10+y ,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该粒子为原子。②当y =8时,若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一个电子后变为原子,说明是阳离子结构,

该微粒的符号是K +。(4)10电子微粒A 、B 反应得到两种10电子微粒,应是NH 4++OH -

NH 3+H 2O (或HF+OH -═F -+H 2O ),可推知A 为NH 4+,B 为OH -,C 为NH 3,D 为H 2O (或A 为HF ,B 为OH -,C 为F -,D 为H 2O )。

考点:考查物质分类、微粒的结构及常见10电子微粒和18电子微粒的结构和性质应用。

22.CH 2=CH 2CH 3CH 3CH 3CH 2ClCH 3CH 2OHCH 2=CH 2+HCl ?????→

催化剂CH 3CH 2Cl 加成反应CH 3CH 3+Cl 2

CH 3CH 2Cl +HCl 取代反应

【分析】 A 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推出A 为乙烯。

【详解】

(1)A 为乙烯,其结构简式为CH 2=CH 2,反应①乙烯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 3CH 3,反应②乙烯和HCl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 3CH 2Cl ,反应③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 3CH 2OH 。

(2)反应②为乙烯和HCl 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 2=CH 2+HCl ?????→

催化剂CH 3CH 2Cl ;反应⑤为乙烷和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 3CH 3+Cl 2→CH 3CH 2Cl +HCl 。

【点睛】

熟悉乙烯的化学性质,乙烯可以和溴水(氯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水、卤化氢、氢气加成,也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23.(1)含C、H或C、H、O元素的固态有机物;(2)吸收燃烧后产生的H2O(g);(3)g 接f,e接h,I接c或(d),d或(c)接a或(b);(4)H2O2;(5)减小;(6)CHO2;(7)B;(8)赶出管内空气,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目的,连接顺序是g→f→e→h→I→c→d→a→d,(1)根据F装置,碱

石灰测定CO2的质量,无水氯化钙测定H2O的质量,因此测定含C、H的的固态有机物,

根据有机物的质量,可以确定有机物是否含氧,有:含C、H或C、H、O元素的固态有机物;(2)根据(1)的分析,B管的作用是吸收有机物燃烧产生的水蒸气;(3))g接f,e接h,I接c或(d),d或(c)接a或(b);(4)有机物燃烧需要氧气,则D装置是产生氧气,利用的过氧化氢在MnO2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分液漏斗中盛放H2O2;(5)CuO网可使有机物与氧气充分反应,如去掉CuO网,有机物不能充分反应,生成的CO2减少;(5)B 管增重0.36g,则n(H2O)="0.36/18"=0.02mol,A管增重0.88g,则n(CO2)="1.76/44mol"=0.04mol,n(O)="(1.8"-0.04-0.04×12)/16mol=0.08mol,n(C):n(H):n(O)=0.04:0.04:0.08=1:1:2,最简式为CHO2;(7)(CHO2)n=M,如果知道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代入上式,求出分子式,故选项B;(8)空气中含有CO2和H2O,需通入一段时间的O2,减少实验误差。

考点:考查实验装置的连接、有机物最简式的确定等知识。

7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如选择题第8、9题,填空题最后一道和综合应用第一题,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3.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6.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学反应中有关量的计算。 三、教学建议 1.增强质量意识

福建永安简介

福建永安民俗风情 刘茜舞蹈学 0940603033 内容摘要:福建省永安市俗称为“燕城”,位于闽中偏西,闽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上游地段,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约71公里。市中心距三明市区50公里,离福州340公里,到厦门360公里。2006年10月永安以"城在林中、林在城里,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独特生态魅力被中央电视台授予"中国魅力城市"。 关键词:桃源洞;文庙;打黑狮;大腔戏;中国笋竹之乡;特色小吃 一、人文景观 桃源洞位于距永安市区8公里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旅游区。因溪旁遍植桃花而得名。沿溪多美景,素有"水似漓江山武"之称,而其中一线天,全长120米,两侧石壁高三四十米,最高处达九十米,整齐如同刀劈剑削,人需侧身而行,徐霞客赞道:"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是桃源洞胜景之精华,2002年3月,被确定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之最。 鳞隐石林位于永安西北13公里的大湖乡,风景区面积1.21平方公里,附近还有翠云洞、寿春岩、洪山洞、十八洞、石洞寒泉等五个景片。这里耸立着奇形怪状的石柱196座,最高的36米。据考证,在距今五千万年以前,这里原来是海底,由于地壳运动,才形成现在这样的石林景观。鳞隐石林地势有两大特征:其一"别有洞天",这里有石门初步、妙哉亭遗址、十笏山河、仙猴抱桃、地下迷宫等20多个景点。其二为"卧龙潭",有吟风弄月、远眺台、揽胜窗、点额、独乐洞等景点。 安贞堡位于永安市槐南乡西华,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5亩,大小房间320多间,上下3层,共有18个厅,12个厨房、5口水井,可供千余人食住。它始建于清光绪乙酉年(1885年)。是当地太学生池占瑞和他的儿子池云龙出资兴建的,故又称"池贵城"。池云龙曾多次晋京参观、访问,回来后亲自设计、绘图,借鉴了北京古建筑艺术风格。建造历时16年,耗金万两。一个世纪过去了,安贞堡栉风沐雨,巍然屹立,成为八闽大地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物。

分析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将引起何种(系统、随机)误差。使用没有校正的砝码引起系统误差;用部分风化的H2C2O4·H2O标定NaOH引起系统误差;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不一致为随机。 2.万分之一天平的每次称量误差为±0.0001g,其相对误差为 % 100 001 .0 ? ± m 若要求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2%,称量时至少要称取质量0.1 g。 3.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有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 4.用0.10mol/L NaOH溶液滴定0.10mol/L HCl和H3BO3混合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 1 个突跃。(H3BO3的p Ka1=9.42) 5.写出NH4Ac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HAc]+[H+]=[OH—]+[NH3] 6.0.10mol/L乙酸钠(p Ka=4.74)的pH=8.87 。 7.0.10mol/L NH3·H2O和0.10mol/L NH4Cl水溶液的pH=9.26。 8.六次甲基四胺的p K b = 8.85,用它配制缓冲溶液时的pH范围是5.15±1 9.某一弱酸型的指示剂和离解常数为K HIn=1.0×10-5,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是pH=5±1 。 10.用0.100mol/L HNO3滴定同浓度的NaOH的pH突跃范围为9.7~4.3。若HNO3和NaOH的浓度均减小10倍,则pH突跃范围为8.7~5.3 。 11.用KMnO4滴定 - 2 4 2 O C时,红色的消失由慢到快是属于自动催化反应。 12.于20.00mL0.100mol/L Fe2+(1mol/L H2SO4)溶液中分别滴入19.98mL和20.028mL Ce4+溶液,平衡时,体系的电位分别0.86 为和 1.26 ;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为 1.06 ( V V Fe Fe Ce Ce 68 .0 ; 44 .1'0 / '0 /2 3 3 4= =+ + + +? ? )。 13.某有色物的浓度为1.0×10-4mol/L,以1cm吸收池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为 0.480,在此波长下该有色物的ε= 4.8×103L·mol-1·cm-1,T%= 0.33=33%。 二、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某人根据置信度为95%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如下几种报告,合理的是(B)A.(25.48±0.1)% B.(25.48±0.13)% C.(25.48±0.135)% D.(25.48±0.1328)% 2.下列各组酸碱,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B)

2012年南安一中教师综合表彰

2012年南安一中教师综合表彰 (2012.9)

残疾姐妹花点亮孩子心灯 杨淑延:女,南安一中语文教师,从教20年,残疾;曾被评为全国“先进 女工”、省“师德之星”、福建省首届“感动教育”十大人物、泉州市“教坛新秀”、南安市“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 杨淑芬:女,南安柳城中学语文教师,从教15年,残疾;曾被评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福建省首届“感动教育”十大人物、泉州市首届“凯辉教师奖”获得者、南安市“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 杨淑延(左)、杨淑芬(右)姐妹 这是一对亲姐妹。腿部残疾,使她们备尝人生的艰辛和痛楚。小时候,姐姐杨淑延差点被送给别人,妹妹杨淑芬差点成了江湖郎中的试验品,但残酷的命运却锻铸了她们乐观、自信、自尊、自强的性格。 在孩子们的眼中,她们是关心、爱护学生的好老师、好妈妈;而在教学上,她们同样优秀,姐姐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某子课题负责人,而妹妹硬是拖着病腿,把优质示范课上到了全国各地。她们就是杨淑延和杨淑芬两位老师,福建省首届“感动教育”十大人物之一。 与命运抗争选择坚强 刚开始,杨淑延老师并不想接受媒体的采访。随着我们和她接触的深入,一个与残疾抗争,与命运抗争,从不退却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天道未必酬强。1989年,不幸再次降临到杨淑延身上。为了自己的追求,杨淑延接受了一次成功率70%的大型手术。半年过去了,长达6小时的手术换来的只是道十几厘米长的伤口和“再生能力衰退,肢体功能难以康复”的诊断。命运再次把她推到了绝望的边缘。她曾经失望过,但她更清楚:消沉、埋怨不是办

法。学校里还有她那群可爱的学生,还有她钟爱的事业。她暗暗告诫自己:身体垮了,但精神万万不能垮。 病残的身体,给杨淑延带来了许许多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不便。面对艰辛,她从不退却。不能久立,她就斜撑在讲台上讲课;不能远走,她就沿着路旁扶着墙壁,一步一步地挪……她自强不息地奋斗,以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感染学生,这种品格力量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强过千辛万苦的叮咛。一个学生在毕业后来信中写道:“老师,从您那儿,我们不仅学到知识,更多的是感受到你的乐观和坚强,在今后的道路上,每当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我们都会更坚强。” 与学生为友选择微笑 人生的不幸,使杨淑延老师更多地感受到人世间的爱和温馨,也更懂得如何去回报这份温情。走上三尺讲台,面对着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面对一颗颗尚待雕琢的心灵,她暗暗下定决心:用心去理解,体谅,关心和热爱学生,赢得他们的信任。 于是,烈日炎炎的中午,她拖着病体,沿着路旁寻摘草药,为出麻疹的学生熬出一碗碗汤药;节日里,她端出一碗汤圆、一盘月饼,解去学生的思乡愁绪…… 以教学为乐选择奉献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杨淑延告诉记者,只有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使自己成为具有独特教育风格,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老师。为此,她在教育教学改革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02年她加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在南安一中的子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的研究成为她展示教学个性的平台,一年多的研究实践,课题组结集出版教师论文及学生习作专集《教研天地———作文个性化专刊》,在中央教科所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开展的2002-2003年度实验学校文学社刊、校刊、校报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004年被课题组评为课题研究“先进集体”,论文在2005年课题组年会上交流并获得中央社科所专家的好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八年来,在体校,她创下了中考语文优秀率百分百的记录;在南安一中,她两次夺得中考语文总平均的第一名。连续两届学生获得高考单科语文南安第一名。而她本人也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女工”称号,被评为福建省的“师德之星”。 以姐姐为荣选择追求 在杨家,同样的不幸降临在妹妹杨淑芬的身上,三岁那年,杨淑芬患上了小儿麻痹后遗症,左腿下肢严重萎缩畸形,从此在人生的道路上,她也成了一个艰难的跋涉者。命运和她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大学毕业后,杨淑芬也成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 “我姐姐一直以来就是我的榜样,应该说,我生活、工作的轨迹,都是沿着我姐姐走过的道路走下去的。”杨淑芬告诉记者,从小姐姐在她心中就是一个特别坚强、特别能吃苦的人,她不仅仅是自己教学上的好榜样,更是生活、做人的好榜样。 在学校里,杨淑芬同样很优秀和受欢迎,学生们当她是一位好朋友,老师们当她是一位好同事。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教学上刻苦钻研,把优质示范课上到

(word完整版)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武陟一中2011-2012学年上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8题为选择题,分值54分,Ⅱ卷19、20、21为填空题,22、23题为推断题,24题为计算题,分值46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题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大,基本上覆盖了期中考试前所学的所有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有一定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试卷分析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12题和第1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7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很基本的要求,也是命题时常考的题型之一,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并能熟练比较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但是不能找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导致出错。 相应措施:引导学生从两条线的变化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第20题

2018届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永安一中、漳平一中、德化一中”三校联考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总分:100 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云量用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回答1~2题。 1.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季风 C. 纬度位置 D. 海陆位置 2.据图中信息判断 A. 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 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 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 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状况分布图,图中a、b、c分别代表各自所在等压线的气压值。回答3~4题。 3.若图1中a<b<c,则此时岛屿甲和岛屿乙中的②③④⑤容易形成降水的是 A. ②与③ B. ②与⑤ C. ③与④ D. ④与⑤ 4.若图1中a>b>c,则图2中能表示①处此后一段时间内气压变化特点的曲线是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读甲、乙区域图。回答5~6题。 5.关于两条河流特征共同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河流干流流程相近 B.以夏季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夏半年为丰水期 D.冬半年均有凌汛现象 6.关于甲、乙两图所示区域自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乙区域 B.甲区域年太阳辐射大于乙区域 C.甲、乙两区域河流上游的植被类型分别以荒漠、草原为主 D.甲、乙两区域河流上游的地形类型分别以平原、高原为主 下图为印度洋部分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示季节 A.P处的风向为西南风 B.P处洋流大致自西向东流动 C.Q处洋流性质为暖流 D.E处洋流自西向东流处 8.M海域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疏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对应 正确的是 ①向低纬度弯曲—暖流 ②向北凸—寒流 ③等温线密集—洋流影响,温差大 ④等温线密集—副高控制,蒸发旺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②④ 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北岸,海拔3236米,相对高差1600米,是世界第二高桌状山(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山体分两层:上部是玄武岩,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回答9~10题。 9.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大致形成过程是 A. 沉积作用、褶皱断层、断裂上升、岩浆活动 B. 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断裂上升、沉积作用 C. 褶皱断层、沉积作用、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D.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活动、断裂上升 10.大瓦山山顶覆盖的自然带是 A. 常绿阔叶林带 B. 针叶林带 C. 硬叶林带 D. 冰原带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 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回答11~12题。

【历史】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商朝分封,不见授土授民,有“封”,而无“建”;西周授土授民,有“封”,更有“建”。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 实现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B. 确立了周天子的专制王权 C. 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 D. 巩固了西周大一统的局面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分封通过授土授民实现了封邦建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相对于商朝,西周分封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和统治,并未体现宗法分封制对“天下一家”文化认同心理形成的影响;B选项错误,西周尚未实现君主的专制集权;D选项错误,西周尚未实现大一统。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猎人居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B. 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 C. 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形成 D. 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主旨,定居的农业活动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经验,进而强化了原本对古人的崇拜,即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的形成,选项C正确;选项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主旨并非对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进行对比,排除B;选项D不符合史实,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 3.据记载,西周在举行“射礼”时,不同身份等级的人所使用的乐曲不同,王用《驺虞》,诸侯用《狸首》,大夫用《采苹》,士则用《采蘩》。材料所述制度维护了

A. 王位世袭制 B. 君主专制 C. 宗法制 D. 郡国并行制 【答案】C 【解析】射礼主要内容是宾主拜揖行礼,司射放好壶、中、算,宣布投壶之令,作为西周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维护宗法制的工具,故C符合题意;王位世袭制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不符合题意;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期的地方管理制度,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4.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这反映出该时期 A. 统治者都很重视社会舆论导向 B. 国人的意见左右了国家的决策 C. 原始民主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 D. 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可知民众的建议对统治者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原始民主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故选择C选项;材料主旨是民众的意见对统治者决策具有影响,并不能体现统治者都很重视舆论导向、会使国家决策发生变化,故排除A、B选项;周朝的政治体制为君主制,并没有近代民主的色彩,故排除D选项。 5.读下表内容,从中可见秦朝中央官制 秦朝九卿部分官员及其职能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灵璧一中高一化学学科组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6题为选择题,分值48分,Ⅱ卷17、18为填空题,19题为推断题,20题为实验题,21题为计算题,分值52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卷有一定的区分度,试卷总体难度稍偏难,抽样分析难度系数在0.6左右。试卷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体现在新课标的三维能力考查的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但试卷中基础偏易题相对较少,试卷适合对将来选修化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不太适合将来不选修化学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二、试卷分析 1、整体分析

满分有3人,90-99有92人,80-89有187人,70-79有260人,60-69有320人,不及格有1249人,从及格以上来看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合理。 从考试情况来看,第4、9、11、12、13和20题得分率较低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知道溶液、胶体和浊液的 区别和联系,知道肢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还要了解胶体中胶粒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很好,主要是学生不了解胶粒 的概念,误以为1molNaCl中有1mol胶粒。 第9题和第11题: 命题意图:考查物质的量相关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审题不清,误把原子数看成分子数做题导致 错误较多。对于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 很好掌握标准状况和气体与22.4的关系。 第12题和第13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电解质的概念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溶液中的离子共存,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判断离子方程式,以及运用离子共存条件判断溶液中的离子 共存情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 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8题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溶液配制的填空题。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为载体,涉及具体考点有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误差的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的判断、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等。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回答言语不够严谨,如在第(2)小题中很多学生都回答出了量筒,但没有指明量筒的规格,导致失分;2、第(4)小题得分情况很不好,不理解溶液配制的具体顺序;3、误差分析中仰视与俯视导致的误差容易颠倒。 相应措施:训练学生严谨的解题习惯,化学用语要规范,不丢三拉四。 第19题 命题意图:本题为离子推断题。重点考察通过物质之间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 推断离子,特别突出常见反应的考察。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氢氧化镁不知道写沉 淀符号。2、离子共存条件不熟练,不会根据现象判断何种离子在反应。3、离子 检验不熟悉,检验氯离子时只知道加入硝酸银而不知道加入硝酸来检验。 相应措施:离子共存和离子检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应进行专题讲练,使学 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20题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探究的过程与实验顺序。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对物质探究不熟悉,心生胆怯。对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看不懂,不知道各种装置的作用,不会从对比实验中得出结论,还有审 题不清,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

【附20套高考模拟试题】福建省永安一中等三校2020届高三5月三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永安一中等三校2020届高三5月三校联考英语试卷 第一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1.It_____ have been Tom that parked the car here, as he is the only one with a car. A.may B.can C.must D.should 2.Mary_______ to writing classes every night since June and the course will end this week. A.had gone B.has been going C.is going D.went 3.Hard work and lack of sleep have _____ her beauty and youth in recent years. A.worn out B.tried out C.made out D.sent out 4.---What do you do, Susan? ---I am a clerk in a foreign company now. But I __________English in a high school for 8 years. A.teach B.had taught C.have taught D.taught 5.Varieties of solutions have been provided for us to solve the problem. We can choose________ to start with. A.it B.that C.each D.one 6.---Mr. Johnson has been chosen as the manager of the sales department. ---___________ he was so excited this morning. A.No chance B.No way C.Not possible D.No wonder 7.You look beautiful in this dress and there is only one of this kind left here. I wonder if you would buy ________. A.it B.one C.some D.any 8.It is not how much money you will give us but that you are present at the ceremony ______ really matters. A.which B.it C.what D.that 9.The laptops made by our company sell best, but nobody could have guessed the place in the market that they ________ 20 years ago. A.had had B.had C.were having D.were to have 10.I have to reschedule the appointment with you since there is a ______ in my arrangement. A.contract B.contrast C.connection D.conflict 11.There are various things on sale, so you can choose ______ interests you. A.whoever B.no matter who

分析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7级年《分析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定量分析包括的主要步骤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莫尔(Mohr)法和佛尔哈德(Volhard)法所用指示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法分析铁时,如有少量Cl-存在,则分析结果会偏高,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碘量法应注意__________。 2、用硫酸滴定NaOH时,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则硫酸对NaOH的滴定度为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试样中K2O的质量分数为a,则换算成K3PO4的化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图所示滴定曲线类型,并选择一适当的指示剂。(见下图、表) 曲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宜选用_________为指示剂。 p H 指示剂变色范围p H 苯胺黄 1. 3 — 3. 2 甲基橙 3. 1 — 4. 4 甲基红 4 .4 — 6. 2 9.7 酚酞8. 0 — 10.0 8 硝胺11.0 — 12. 3

7.7 6 4 2 50 100 150 200 标准溶液加入量% 4、滴定分析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差吸光 光度法与普通吸光光度法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1×10-2,K a2= 1×10-6,K a3= 1×10-12。用NaOH标准 溶液滴定时有_______(个)滴定突跃。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 =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pH=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 6、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草酸钠为基准物质,用直接滴定法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时应注意的条件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摩尔吸光系数ε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W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一中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煤改气”、“煤改电”等改造工程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 B.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元素均为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 C.田间焚烧秸秆易造成灰霾,灰霾粒子平均直径在1000~2000nm之间,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NO和CO等有害气体转化为N2和CO2,该装置中的催化剂可降低NO和CO反应的活化能,有利于提高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 A B.常温下,1.0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 A C.常温下,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 A个SO2分子 D.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产生22.4L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3.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某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图,若用原子序数代表所对应的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1d和33d属于同种核素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d>e 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单质b和c D.a和b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共价键 4.用来解释下列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4e﹣+2H2O═4OH﹣ B.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备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向Na2SiO3溶液中通过量CO2制备硅酸凝胶:SiO32﹣+2CO2+2H2O═H2SiO3+2HCO3﹣D.溶质物质的量比为1:1的明矾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2SO42﹣+2Ba2++Al3++4OH﹣═AlO2﹣+2BaSO4↓+2H2O 5.常温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3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5 B.pH=2的盐酸与等体积0.01 mol?L﹣1醋酸钠混合溶液后,溶液中c(Cl﹣)=c(CH3COO﹣)C.氨水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c(H+)+c(NH4+)=c(OH﹣)+c(HCO3﹣) D.0.1mol AgCl和0.1mol 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6.2015年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在一分钟内完成充放电的超常性能铝离子电池,内部用AlCl4﹣和有机阳离子构成电解质溶液,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在反思中 -----高一化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矿务局中学刘花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与难度: 1、试题的结构: 试题范围包括了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与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内容。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的虽然都就是基本知识与实验,但就是比较灵活。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能注重基础与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新高考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与激励作用。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第一大题选择题1—15题共45分。第二大题填空及简答题16—19题共31分。第三题实验及探究性题20题共12分。第四题计算及分析题21题共8分。卷面分4分。本次试题总分为100分。 2.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①试卷的结构及各知识块的赋分及试题难度比例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试卷长度适中,题量恰当,答案的书写量也较为合适,给学生留有较多分析与思考的时间。 ②化学能量与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 (2)提高了对化学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 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就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3.试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1、 2、 3、5、8做得相对好些。 4、7、10、12、14做得较好。 5、9、11、13、15做得较差。第5小题考查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学生算错的较多。第9题考察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的多少。11题考察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映的影响。13题同11题考察内容一样形式不同。15题图像的方式考察外界条件的改变可逆反应的影响。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比较差。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地理)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云量用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回答1~2题。 1.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季风 C. 纬度位置 D. 海陆位置 2.据图中信息判断 A. 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 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 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 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状况分布图,图中a、b、c分别代表各自所在等压线的气压值。回答3~4题。 3.若图1中a<b<c,则此时岛屿甲和岛屿乙中的②③④⑤容易形成降水的是 A. ②与③ B. ②与⑤ C. ③与④ D. ④与⑤ 4.若图1中a>b>c,则图2中能表示①处此后一段时间内气压变化特点的曲线是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读甲、乙区域图。回答5~6题。 5.关于两条河流特征共同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河流干流流程相近

B.以夏季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夏半年为丰水期 D.冬半年均有凌汛现象 6.关于甲、乙两图所示区域自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乙区域 B.甲区域年太阳辐射大于乙区域 C.甲、乙两区域河流上游的植被类型分别以荒漠、草原为主 D.甲、乙两区域河流上游的地形类型分别以平原、高原为主 下图为印度洋部分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示季节 A.P处的风向为西南风 B.P处洋流大致自西向东流动 C.Q处洋流性质为暖流 D.E处洋流自西向东流处 8.M海域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疏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对应 正确的是 ①向低纬度弯曲—暖流 ②向北凸—寒流 ③等温线密集—洋流影响,温差大 ④等温线密集—副高控制,蒸发旺盛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北岸,海拔3236米,相对高差1600米,是世界第二高桌状山(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山体分两层:上部是玄武岩,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回答9~10题。 9.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大致形成过程是 A. 沉积作用、褶皱断层、断裂上升、岩浆活动 B. 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断裂上升、沉积作用 C. 褶皱断层、沉积作用、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D.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活动、断裂上升 10.大瓦山山顶覆盖的自然带是 A. 常绿阔叶林带 B. 针叶林带 C. 硬叶林带 D. 冰原带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 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回答11~12题。

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9)

分析化学 A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一组测量结果的精密度最好用( D )表示。 A、绝对偏差 B、相对误差 C、相对平均偏差 D、相对标准偏差 2. 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当lg K=20.43,则K= ( A)。 A、2.7×1020 B、2.69×1020 C、2.692×1020 D、3×1020 3. 某弱酸HA的K a=1×10?5,则其0.1mol?L?1溶液的pH值为(C ) A.1.0; B.2.0; C.3.0; D.3.5 4. 欲用EDTA测定试液中的阴离子,宜采用: (D)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5. 二苯胺磺酸钠是K2Cr2O7滴定Fe2+的常用指示剂,它属于(B) A、自身指示剂 B、氧化还原指示剂 C、特殊指示剂 D、其他指示剂 6. 在重量分析中,洗涤无定型沉淀的洗涤液应是( C ) A、冷水 B、含沉淀剂的稀溶液 C、热的电解质溶液 D、热水 7. 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某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是( A) A. 不变、增加 B. 不变、减小 C. 向长波移动、增加 D. 向短波移动、不变 8. 配制以下标准溶液必须用间接法配制的是( C ) A NaCl B Na2C2O4 C NaOH D Na2CO3 9. 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 B)。 A、试样不均匀 B、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 C、有过失操作 D、使用校正过的容量仪器 10. 标定硫代硫酸钠时,重铬酸钾的物质量与硫代硫酸钠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D ) A.1∶2 B.1∶3 C.1∶4 D.1∶6 二、填空 1.EDTA的化学名称为(乙二胺四乙酸),当溶液酸度较高时,可作(六)元酸, 有(七)种存在形式。 2.重量分析是根据(称量形式)的质量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3.一有色溶液对某波长光的吸收遵守比尔定律。当选用2.0cm的比色皿时,测得透射比为T, 若改用1.0cm的吸收池,则透射比应为(T1/2)。 4.写出NH4HCO3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H+]+[H2CO3]=[NH3]+[CO32-]+[OH-] )。 5.常用分析天平可称准至(0.1 )mg;用减量法称样时,一般至少应称取(0.2)g 以满足相对误差 0.1%。 6.某弱酸的解离常数为Ka,当pH=pKa时,[HA]( =)[A-]; 当pH>pKa时, [HA]( < )[A-](填>,<或=)

2020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0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本试卷考试内容主要为必修一第一章至第四章。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科学家们长期在对美国西北部某山科考中发现,该地的自然环境变化明显。下图是科学家们在美国西北部某山拍摄到的地表状况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936年-2015年期间,上图所示地区地表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气候 A. 变湿 B. 变干 C. 变暖 D. 变冷 2. 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 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 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 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答案】1. C 2.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 【1题详解】

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消失不见,说明气温升高,所以影响该地区地表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变暖。故本题选择C。 【2题详解】 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故本题选择D。 鱼道是使洄游鱼类能通过水利设施的通道,多用混凝土构筑,近年来出现的生态鱼道是对传统鱼道的改造。多瑙河某河段的生态鱼道位于河床坡度较大的浅水段,由近1700块巨石沿着河水落差方向排列,每一块巨石都重达1.6吨以上,边长至少1.5米。图为降雪后该巨石鱼道的局部照片。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鱼道中的巨石可以 A. 稳固河床 B. 增加流速 C. 改善水质 D. 加大侵蚀 4. 图中河水里没有积雪而巨石上有积雪,主要是因为 ①树冠截留降雪②河水的流动性③水中生物活动④岩石的热容量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5. 与混凝土鱼道相比,巨石斜坡生态鱼道更有利于 A. 鱼类快速通过 B. 生物的种类多样 C. 鱼道水流稳定 D. 鱼类的产卵繁殖 【答案】3. A 4. D 5.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问题上的意义。 【3题详解】 该生态鱼道所处水利设施河段坡度较大,河水流速较快,河床容易被侵蚀,鱼道中数量众多的巨石可加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