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资源教案教案

上水资源教案教案
上水资源教案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同气候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图,识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出示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我国的水资源分布。

2.我国水资源的问题。

3.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4.生活中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二)难点

1.工农业生产中如何节约保护水资源。

2.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制作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读图、填图,讨论发言,从而认识水资源分布的时空差异和人类利用中的不合理方面,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针对原因让学生找到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水是生命之源”(或出示黄河断流、遭受旱灾地区旱情图片)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答:水是生命之源)

【小结】对,水是生命的源泉,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是,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水资源。

【CAI】水资源课题

二、讲授新课

【CAI】(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CAI】出示漫画“全球水危机”

结合课本P76活动题2谈谈你对水资源危机的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

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我国的水资源就面临一系列问题。

【CAI】(二)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1.水资源短缺

【CAI】

【提问】上图反映我国水资源什么问题(答: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

【讲述】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除了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外,还有哪些原因?

【CAI】出示漫画“洗车”

【提问】这幅漫画反映什么问题在我们身边有类似现象发生吗(答:略)

【活动】请结合我们身边出现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也画一幅漫画。(学生画完后,展示学生作品)

【CAI】出示漫画“就地取材”

这幅漫画反映什么问题(生答:水资源污染严重)

【播放视频】“水资源污染”(或水资源污染图片)

【提问】结合漫画和录像(图片),请你说出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答:略)【小结】水资源短缺,是我国水资源问题之一。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另一方面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浪费惊人和污染严重。

【CAI】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播放视频】“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提问】从播放的视频中你知道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CAI】出示我国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柱状图

【读图】上图反映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哪一个因素有关?

【提问】针对我国水资源存在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CAI】(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

【提问】你认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生答)兴修水库。

【提问】水库如何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生答)

【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着名的水利枢纽(生答)

2.你认为解决我国水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生答)跨流域调水。

【提问】你知道哪些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CAI】出示南水北调示意图

【提问】南水北调指的是南方哪条河流的水往北调(生答)

【提问】为什么选择长江(生答)

【提问】你知道南水北调有哪些路线?

【CAI】出示南水北调东线逐级提水示意图和江都抽水站图。

【提问】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还有哪些途径?

(生答)寻找新的水源。哪里可以寻找到更多的淡水水源?

(生答)控制人口数量。

(生答)节约、保护水资源。

【小结】刚才大家找到了很多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措施。有些措施是专门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而有些措施却是对所有问题都通用的。我们来做一个连线题。

措施所解决的水资源问题

A.跨流域调水 1.人均水资源不足

B.寻找淡水,控制人口 2.空间分布不均

C.节约、保护水资源 3.时间分布不均

D.兴修水库 4.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想一想】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有没有增加我国水资源总量能不能提高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如果一边兴修水利一边污染浪费,工程措施还有意义吗在实施工程措施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什么(生答)所以从某中意义上说,节水、保水比调水、找水、蓄水更重要。【CAI】出示我国节水标志

【讲述】为了更好的宣传“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全国节水办公室曾向全国公开征集国家节水标志。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收到1000多份稿件。2001年3月22日,在第九届“世界水日”和第十四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国家节水标志正式揭牌,由江西省井冈山师范学院康定平老师设计的这个标志成为国家节水标志。

【说一说】我国节水标志有什么含义(生答)

【活动】就节约和保护水资源而言,我们能做到的是什么?

(一)加强宣传,提高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用具体行动来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播放视频】“保护水资源”

【提问】在工农业生产上怎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CAI】出示工农业生产上怎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图片。(如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等图片)

【讲述】在农业用水上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活动】工农业生产离我们学生群体似乎比较遥远,生活中如何节水、保水却可以大显身手。(1)首先,做一个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2)他们的行为习惯该如何评价也就是说,应该怎样做才是节水的行为我们来讨论一下,总结出家庭节水的小窍门。(生答师小结:)

(3)制订一个节水在家或学校节水计划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掌握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措施。如下图:

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措施

其中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像爱惜掌上明珠一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人类才可能继续生存发展.我们找到了许多节水的小窍门,一定很希望身边每个人都和你一样节水、保水。请你设计一句节水宣传语,把你最想说的话说出来(生答)哪些同学说的比较好?把这句话贴在家或学校的水池边,提醒大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得出水循环的定义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播放水循环动画,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学习乐趣。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分析综合法等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出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指出诗中的错误,请学生跟着我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一起来找出错误的原因。 新课讲授 板书 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自学探究:阅读课本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2.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3.水循环的类型有哪些? 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讲解: 请学生阅读后讨论?? 师:请同学们帮忙老师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师:对了,水循环就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了水循环的定义。 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

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板书 一、水循环的定义 师:我们继续看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二个问题: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师:对了,水循环就是分别在这些领域发生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三种吗? 生: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板书 二、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大循环 2.陆地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预习了,现在老师将给大家演示这三种循环分别是怎么进行的。 综合分析:通过三组动画分别演示各种水循环的演变过程。 第一组:海陆间大循环 师:海陆间大循环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这运动的具体过程是:海洋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第二组:陆地内循环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4.1 我们的水资源

课题 4.1 我们的水资源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介绍水和人类的关系,了解水的污染与防治。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懂得了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其危害,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国情、节水、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水与人类的关系;节约用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因为水和空气一样,都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人类宝贵的 自然资源。这一节课我们学习本章的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了解水 的重要性以及的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了解水污染的原因与防治。[阅读思考]情节和下列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思考 1.地球表面水所占的面积大还是土地所占的面积大? 2.有人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水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然界中的水分布状况如何?我国水资源情况怎样? 5.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在节约用水方面你是怎样做的? 6.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危害性是什么?怎样防治水污染? [板书]一.我们生活在“水球”上 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江、河、湖、海。 二.生命离不开水 1.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课本98页 举例:水占人体重的65%,鱼体含水量达70~80%,某些蔬菜含水甚至达到90%以上。 [板书] 2.工业、农业及日常生活离不开水 [阅读]课本99页“你知道吗” [讨论交流]为什么科学家都把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存在作为探究火星上有无生命现象的突破口? [板书]三.我们的水资源 1.地球水资源的总储量约为1.36×1018m3。 2.自然界中的水:江河、湖泊、海洋、地层、大气层、植物体等。 3.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仅约为总储量的1%。主要是河水、淡水湖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1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意义:知道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2、初步认识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经验以及观看录像资料,了解水循环与水资源。 2、组织小组讨论,尝试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释具体的合理用水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大自然中的美妙与和谐,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勇于探究自然界中的物理学道理;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情境: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 学生阅读教科书,观看录像和图片后,进行讨论: 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 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 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 (二)新课教学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人大气的水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

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如图所示。 2、云、雨、雹、雪、雾、霜的形成 陆地和海洋的水不断蒸发,空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云中的小冰品和小水珠,如果凝聚,会越聚越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如果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 如果水珠在下降过程中,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于是水珠便快速凝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 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熔化,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 夜晚或早晨,当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雾。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露。 气温低于O℃时,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霜。 3、水是珍贵的资源 水资源主要指的是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水有97.2%以上是海洋咸水,人类无法直接利用。淡水只有2.8%,且2.2%以上的淡水被固定在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盖中,人类难以利用,人类实际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不到0.03%,所以水是十分珍贵的资源。 4、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危机 缺水已是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 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而污染水资源的源头则是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 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是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赤潮是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因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引起的。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里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赤潮。

保护水资源大班教案

保护水资源大班教案

保护水资源大班教案 【篇一:保护水资源大班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水资源是地球的生命之源,没有了水资源,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都无法生存。而我们,也就不会拥有如此繁荣的大家园。 活动设计背景 水资源是地球的生命之源,没有了水资源,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都无法生存。而我们,也就不会拥有如此繁荣的大家园。 活动目标 1、了解水保护水的重要性及水资源被污染的情况和危害。 2、教育幼儿爱护水资源,学习一些保护水质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懂得怎样去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 1、一幅被污染的后的河流挂图 2、2只鱼缸:1缸清水(里面养有鱼),1缸盛污水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污水的危害。 (1)污水对生物的危害。指导幼儿观察清水里的鱼,描述鱼的生活状态(自由自在地游)。提问如果把鱼放到污水里会怎样?观察鱼在

污水中的活动变化(乱串乱跳、呼吸困难)。将鱼捞到清水缸里,与恢复了生机。小结:清水有用,人能喝,鱼能生活。污水里有害物质,人不能喝、鱼、虾等动物不能在里面生活。 (2)污水对人类的危害。启发幼儿回忆观察挂图中的河流被污染的情景。提问:为什么在我们周围的一些河流的水会变得又脏又臭?当水被污染时,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人会生病) 2、组织幼儿讨论水怎么会变脏的。(工厂里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一些人把垃圾、脏东西倒到河里使清清的水变得污浊,动物无法生存,人喝了污水、吃了污水中生长的植物,我们的健康会受到威胁。因此,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3、组织幼儿讨论怎样使水资源变清洁,并且如何节约用水。(幼儿讨论结束,教师提问、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使大部分幼儿懂得了水的重要性,也懂得水被污染后的危害。更加懂得了怎样去保护好水源。本节课结束后,我觉得不足之处是还是有一小部分小朋友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有点乏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多下功夫。 活动目标 1、了解水保护水的重要性及水资源被污染的情况和危害。 2、教育幼儿爱护水资源,学习一些保护水质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懂得怎样去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 1、一幅被污染的后的河流挂图

《我们的水资源》参考教案

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水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节约用水与水污染的防治。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查阅媒体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节水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到节约与合理利用水的重要性。 2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节约用水与水污染的防治。 【教学工具】:相关的图片;多媒体视频;小黑板;挂图等. 【教学方法】:教师课前可以将学生收集到的各种素材浏览,对观点(或措施)相近的小组的方案加以整理,有助于讨论进行得全面。对有创意、有价值的的设想,不考虑其可行性或严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教学过程变得活泼。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或图片让学生了解水的分布,进行直观感知;通过举例或图表对比了解水的重要性及水的严重污染,进一步唤起同学们的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①从外层空间看地球,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被水覆盖着,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水球,水资源如此丰富,为什么还要加以规划和保护?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有浪费水的现象吗?结合自己的实际,我们生活中克服哪些不良行为,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③在我们周围,水资源保护的状况好吗?你认为哪些行为会使水质受到不良影响? ④从目前来看,淡水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特别是有些地区,干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地球上海水是丰富的,你有什么好设想,使海水得以充分利

用?(必须是自己的设想,不一定正确,不必追求科学性,但需从可行性和经济角度出发)。 ⑤你认为日常生活中改变人的哪些生活习惯可以做到节省淡水?举具体措施或归纳一些节水的小窍门。 (2)查阅相关网站,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结合自己的观点,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或措施是可实施的。 (3)2-3人一组(自由组合),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制作成小展板,供课堂交流用。 ◆教学情景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氧的知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学习与我们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另一种常见的物质——水。然后学习“水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节约用水与水污染的防治”。 ◆教学过程设计 [讲解]:对于水来说,它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也是动植物体内的必需的物质。同样在工农业生产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物质。那么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分布的?水与动植物,人类与工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水资源?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自然这节内容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第98-103页课文。 [提问]:水是如何在自然界分布的? [总结板书]:一.水在自然界的分布 1.主要存在于海洋、湖泊、河流,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 2.在人体、动植物体内。 3.地层里、大气里也有存在。 [讲解]: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二.水对动植物和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讲解]:1.水是动植物体内和人的身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2.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 3.工农业生产中也不能离开水,水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在农业生产中消耗的淡水量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工业上也要用大量的水进行生产。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赛组别高中理科组 课程名称自然界的水循环 指导教师何红 参赛队成员朱杰飞、胡成相、黄启芬、杨桃、张兴兰

目录 1.教案.................................................... 1-15 2.学案................................................... 16-21 3.选用教材封面复印件 (22)

授课学科地理授课 年级 高一授课 时间 2011年5月28日 授课内容(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课 型 新 课 课 时 1 课时 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1、课标原文: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课程标准解读: 本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它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解读本标准,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课堂学习应落实在示意图上,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第二,“标准”不要求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 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 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第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 “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 的一般要求。 第四,本标准把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陆地各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

4.1我们的水资源教案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 4.1 我们的水资源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介绍水和人类的关系,了解水的污染与防治。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懂得了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其危害,认 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国情、节水、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水与人类的关系;节约用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因为水和空气一样,都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节课我们学习本章的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了解水的重要性以及的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了解水污染的原因与防治。 [阅读思考]情节和下列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思考 1.地球表面水所占的面积大还是土地所占的面积大? 2.有人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水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然界中的水分布状况如何?我国水资源情况怎样? 5.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在节约用水方面你是怎样做的? 6.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危害性是什么?怎样防治水污染? [板书]一.我们生活在“水球”上 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江、河、湖、海。 二.生命离不开水 1.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课本98页 举例:水占人体重的65%,鱼体含水量达70~80%,某些蔬菜含水甚至达到90%以上。 [板书] 2.工业、农业及日常生活离不开水 [阅读]课本99页“你知道吗” [讨论交流]为什么科学家都把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存在作为探究火星上有无生命现象的突破口? [板书]三.我们的水资源 1.地球水资源的总储量约为1.36×1018m3。 2.自然界中的水:江河、湖泊、海洋、地层、大气层、植物体等。

4.5水循环和水资源导学案

都昌三中理化学科导学案 课 题 水资源和水循环 年 级 初二 备课人 汪隆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 2、知道云、雨、雹、雪、雾、露等自然界的物态变化的形成。 3、了解人类利用水资源的现状。 学习重点难点 云、雨、雹、雪、雾、露、霜的成因,区分和解释。 增强环保和节水意识。 自学梳理提纲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表水通过______进入大气,又通过______回来,使陆地淡水得到______. 2.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 (1)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冷______成小水珠或_______成小冰晶,飘在空中. (2)雨:云中小水珠(冰晶)→凝聚变大→下降→大冰晶_________成→大水珠(雨). (3)雹:云中小水珠→随气流上升到0℃以下的高空→_________成冰珠→上下翻腾→聚大下落→雹。 (4)雪:冬,高空水蒸气遇冷_________成小冰晶→聚花→飘落。 (5)雾: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成小水珠附在尘上. (6)露:早晚温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珠附在草木石上。 (7)霜:冬晨温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__成小冰晶附在草木石上。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 进入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 成 ,通过 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2、水循环包括三大循环即:(1)海上水循环——海洋水经 被带到上空再经降水过程返回海洋。它是大气降水的主体约占到降水总量的90%以上。(2)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经 到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它可以使陆地水不断的循环再生。所以陆地水是可再生资源。 (3)内陆水循环——陆地水经 和植物 作用被带到高空再经降水过程返还陆地。主要存在于内陆地区。 阅读课文106---108页“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完成下列问题: 3、云的成因:云是空气中的 上升遇冷时, 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4、雨的成因:雨是云中的小水珠相互凝聚,逐渐增大成为大水珠,大水珠越来越重,下落到地面形成的。云中的小冰晶聚集变大,在下落过 程中 成大水珠也会形成雨。 5、冰雹的成因:夏天,当云中的雨滴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 ℃以下的高空时,便会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冰珠;当气流减弱时,小冰珠回落,上升气流再增大则再上升;如此上下翻滚,小冰珠就逐渐成为冰雹。 6、雪的成因:雪是冬天空气中的 急剧降温时,直接 成小冰晶而形成的。 7、雾的成因:若地面附近的水蒸气较多,并遇上冷空气时,水蒸气会以空中的尘埃为核心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这就是雾。 8、露的成因:露是夏季空气中的 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附在树叶、花草上形成的。 9、霜的形成:霜是冬季空气中的 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 态的小冰晶形成的。 10、归纳总结:1、云---水蒸气的液化或凝华形成; 2、雨----云中小冰晶的熔化而成:3、雹---雨滴快速凝固成小冰珠形成; 4、雪----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5、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6、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7、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形成。 检测题:1.曾经“其水澄澈,冬夏不减”的罗布泊,现已干涸无水,附近曾繁华一时的楼兰古国早已被茫茫沙漠所吞没。造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 ) A .自然蒸发 B .无节制的引流灌溉 C .土地沙化 D .过度放牧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执教者:上课时间:2019. 课班级:801/802 课时总时数:24 课题: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区分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 热、放热情况。 2.能说出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 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再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 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发学生认识水资源,了解水的珍贵。 2.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云、雨、雹、雪、雾 、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增强学生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云、雨、雹、雪、雾、露、 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1: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当他醒来开口说话时,第一个字一般会说什么呢? 情境2: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 水不仅可以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成露、雾、霜等,那么,水是怎么变化的呢? 二、自主探究 提问:学生阅读课本、分析插图、进行讨论: (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 (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 (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 三、合作探究 四、展示点拨 探究点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什么进入大气?进入大气的水基本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什么回到陆地和海洋? 学生根据课本回答:蒸发、降水。 2.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探究点二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在循环时出现的一些景象。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1.云是怎样形成的? 2.雨是怎样形成的? 3.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4.雪是怎样形成的? 5.雾是怎样形成的? 6.露水是怎样形成的? 7.霜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1.当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2.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3.在夏季,上升气流很强,也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大冰块,当这样的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

【教案1】我们的水资源(第一课时)

【教案1】我们的水资源(第一课时)【教学课型】:新课 课程目标导航: 【教学课题】:4.1 我们的水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水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节约用水与水污染的防治。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查阅媒体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节水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到节约与合理利用水的重要性。 2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节约用水与水污染的防治。 【教学工具】:相关的图片;多媒体视频;小黑板;挂图等. 【教学方法】:教师课前可以将学生收集到的各种素材浏览,对观点〔或措施〕相近的小组的方案加以整理,有助于讨论进行得全面。对有创意、有价值的的设想,不考虑其可行性或严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教学过程变得活泼。 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或图片让学生了解水的分布,进行直观感知;通 过举例或图表对比了解水的重要性及水的严重污染,进一步唤起同学们的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①从外层空间看地球,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被水覆盖着,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水球,水资源如此丰富,为什么还要加以规划和保护?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有浪费水的现象吗?结合自己的实际,我们生活中克服哪些不良行为,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③在我们周围,水资源保护的状况好吗?你认为哪些行为会使水质受到不良影响? ④从目前来看,淡水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特别是有些地区,干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地球上海水是丰富的,你有什么好设想,使海水得以充分利用?〔必须是自己的设想,不一定正确,不必追求科学性,但需从可行性和经济角度出发〕。 ⑤你认为日常生活中改变人的哪些生活习惯可以做到节省淡水?举具体措施或归纳一些节水的小窍门。 〔2〕查阅相关网站,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结合自己的观点,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或措施是可实施的。 〔3〕2-3人一组〔自由组合〕,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制作成Powerpoint 演示文稿或制作成小展板,供课堂交流用。 ◆教学情景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氧的知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学习与我们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另一种常见的物质——水。然后学习〝水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节约用水与水污染的防治〞。 教学过程设计 [讲解]:对于水来说,它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也是动植物体内的必需的物质。同样在工农业生产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物质。那么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分布的?水与动植物,人类与工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水资源?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自然这节内容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第98-100页课文。 [提问]:水是如何在自然界分布的? [总结板书]:一.水在自然界的分布 1.主要存在于海洋、湖泊、河流,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 2.在人体、动植物体内。 3.地层里、大气里也有存在。 [讲解]: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 粤教沪版

第二十六课时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教学目标: 1、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2、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3、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4、通过对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了解,感受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5、通过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等活动,增强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分析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增强学生环境的意识和节水意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难点: 本节云、雨、雹、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的形成,涉及到多种物态变化,正确区分并合理解释它们的成因,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先给大家表演一个“空中生水”的魔术。请看我这是一个没有开封的健力宝饮料罐,我先用干燥的毛巾将外壁擦干。变、变。同学们,罐的外壁出现了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用毛巾擦一下,咦,怎么擦也擦不干?是不是罐子破了?来xx同学你帮我看看。 学生翻转观察健力宝饮料罐后回答:没有破。哎呀,好冰人。 教师:请问,这外壁的水是那里来的? 学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水珠。 教师:空气中的水蒸气那里来的? 学生a: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入空中。 学生b:人口不断向空中呼出水蒸气。 教师:原来,这罐子上水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水循环的过程。 教师:冰、冰晶是固态的水,小水珠和水是液态的水,水蒸汽是气态的水。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入大气的水基本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如云、雨、雪、雾、露、霜、雹等形式又回到陆地和海洋。固、液、气三态的水之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二、水循环 教师:刚才大家观察到的是生活中和一组水循环的例子,自然界中的水又是如何进行循环的呢?(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云、雨、霜、雪等形成画面,并配音):

我们的水资源教案

一、水在自然界的分布: 、、。 二、水的用途:工业上、农业上、生活中。 三、珍惜水资源 1.淡水资源: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仅约为总储量的,主要是、 。 2.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1012m3,居世界第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3.节约用水的方法: (1)节约洗澡用水,用淋浴代替盆浴 (2)用水桶盛水洗车,不要用水管洗。 (3)注意水的二次利用。如:用洗衣服水拖地或冲厕所。 (4)及时修理损坏的水龙头,用水过后随手关闭水龙头。 (5)农业灌溉用喷灌、滴灌代替大水漫灌。 四、水污染及防治 1.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1)工业生产的、、和的任意排放; (2)的随处堆积; (3)船舶的航行;

(4)农业生产中,。2.水污染的危害:被污染的水含有毒物质和细菌、病毒等,不能作饮用水源,也不能用于灌溉。食用污染水域中养殖的生物,会使人中毒或致病。水体富营养化,也会影响人类的生态环境。 【特别提醒】水体富营养化成因:水中氮(N)、磷(P)等营养 物质含量过高。水体富营养化在江河湖泊中表现 为“水华”,在海洋中则表现为“赤潮”。 3.防治水污染的办法及措施 (1) (2) (3) (4) (5) 五、水的净化和纯化 1.净水的基本方法 (1)沉淀法(主要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静置沉淀法 吸附沉淀(凝聚沉淀):明矾或硫酸铝的作用。 (2)过滤法:分离固液混合物的一种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仪器及其作用:漏斗、玻璃

棒、铁架 台、烧杯 ※过滤实验※注意事项:一贴(否则) 二低、 三靠、 两次过滤失败的可能原因:、 ●●●过滤柱:自上而下填充物有:纱布→粗少→细沙→活性炭→棉花 其中:活性炭的作用主要是 (3)蒸馏法(纯化水的方法――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 ①蒸馏装置中,冷凝管的下端为冷却水口,上端为冷却水口。 ②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齐平。 ③为防止暴沸,可在蒸馏烧瓶底放一些沸石。 ★★蒸发实验 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高中地理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利用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径流深为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又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334mm,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mm,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mm。据此完成下列1~3题。 1.该流域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与此不相关的是 A.3、4月地表较为干燥B.流域内植被茂盛,水流汇聚速度慢 C.4、5月农业用水较多D.前期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 2.若不考虑人类因素,下列有关该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B.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 C.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D.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 3.地下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方面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有关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矿物质最多B.作物大多已成熟,化学肥料使用量少 C.秋季降水量大,雨水淋溶作用较强D.河流径流较大,流水溶蚀作用较强 【答案】1.B 2.C 3.B 【解析】考查水循环相关知识。 1.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径流深增加缓慢,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气候干旱,地表较为干燥,同时前期降水少,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吸纳大量降水,春季作物返青,工农业需水量大,因此ACD正确,B错误,选B。 2.不考虑人类因素,即没有工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和浪费的影响,因此该流域水资源总量不会减少,没有人类活动干扰,没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但是地下含水层是相通的,因此会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除了地形的因素之外,人类活动比如铺设砾石会拦截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植树种草也会增加下渗等,因此正确答案选C,ABD错误。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水平1:能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辨认水 循环的环节和类型。 水平2:能够运用示意图,解释水循环 的时空变化过程。 水平3: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 与地球水体之间的联系,理解水循环的 地理意义。 水平4:能够运用示意图,分析人类活 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 对策。 人地协调观:人类开发利用 水资源应遵循水循环的规 律。 综合思维:分析水循环与水 体转换的联系,分析河流的 补给来源。 地理实践力:观察当地某水 体(河流、湖泊、海洋),设 计科学的水循环实验,并对 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一、水循环 1.定义: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01蒸腾、水汽输送、凝结□ 02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 03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类型及过程 3.水循环内外因:内因是□ 11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12重力作用提供了□ 13能量和动力。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的初始环节是降水。(×) (2)海上内循环的环节主要是降水和蒸发。(√) 2.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是( ) A.河流蒸发B.土壤水蒸发 C.海洋水蒸发D.植物蒸腾 答案 C 解析地球上海面最为开阔,可供蒸发水量丰富,其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3.盛夏季节我国城市暴雨往往导致城市内涝,地表积水严重。城市建设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提示城市地面硬化后,阻止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地表水的下渗;人为改造后的地表,也影响着地表径流等。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01动态平衡。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水循环参与太阳辐射能的□02重新分配过程;地表径流源源 03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质和各种营养盐类。 不断地向□ 3.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其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04搬运、堆积和溶蚀作用,不断塑造着全球□05地貌形态。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和最活跃的自然现象。(√) (2)水循环是自然过程,人类不能影响水循环过程。(×) 2.下列地貌形成中,水循环极少参与的是( ) A.冲积扇B.冰斗C.石窝D.峰丛 答案 C 解析冲积扇形成有山地流水参与,冰斗地貌有冰川参与,峰丛地貌是在水的化学溶蚀下形成的。只有石窝是干旱地区大气及携带沙粒对地表侵蚀、磨蚀形成。 4.水循环与人类活动 (1)水资源具有□06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的特点。 07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对水循环的部分环节施加影响。 (2)人类通过人工增雨、修建水库、□ 3.我国在一些大江大河上建设了众多水利工程,如北京密云水库等。简述修建水库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提示北京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及水库水量冬春季少、夏秋

九年级化学上册《我们的水资源》教案2 粤教版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 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水的组成;水的物理性质;硬水、软水;水的净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化学变 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点;简单商品标签标示的某些内容的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化学与社会发展:水资源;水对人类的重大意义;水的污染和水资源的保护 科学探究:蒸发操作;探究水的组成;探究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 4.1 我们的水资源(1课时) 一、主要内容 ①水的存在;②水人类的关系;③人类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及及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措施;④水的污染与防治。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了解)。 2.能列举出生命、生产、生活中离不开水的一些事实(了解)。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应用)。 3.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和危害(理解)。 (1)能说出淡水资源现状。 (2)能够说明造成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危机日趋加剧的原因 (淡水储量少且分布不均、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水的污染等) 4.能提出缓解水资源危机、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或做法(应用)。 (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水资源调配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水资源、水污染的资料和事实,分析、整理、概括水资源危机和水污染的原因,提出缓解水资源危机、治理水污染措施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自学教材、分析、归纳、交流、讨论等活动,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5水循环教学设计

2.5 水循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通过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工作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来认识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珍贵水资源”的了解,增强节约用水、爱护水淘汰的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2)通过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体现自主学习的愉悦、实践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物质三态的变化规律、吸放热情况,对水资源的认识。 【难点】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的活动指导。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合作与交流、讲练结合、比较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同学们,面向奔腾的江河和浩瀚的海洋都是由——(水)组成的,皑皑的冰山雪岭是由——(冰)组成的,飘荡的白云是由——(水和冰晶)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大气中还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水、冰雪、冰晶、水蒸气,他们都属于水的三态,他们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循环着,形成一个巨大的水的循环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系统——水循环。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认识水的循环 【 【议一议】 (1)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规律?

(2)如果水的三态变化停止了,水循环还能进行吗?自然界的气候将会怎样? (3)如果水循环停止了,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 (4)水循环过程能量是如何转移的?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水循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水资源就是巨大的能源,并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小结归纳】(板书) (1)水循环的方式: ①陆地水循环;②海陆间水循环;③海洋间水循环。 (2)水循环的途径: ①蒸发;②降雨;③水气输送;④径流;⑤蒸腾;⑥下渗。 【思考讨论】:水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1、联系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使物质发生转移。 2、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并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清洁。 3、使人类获得永不枯竭的水资源。 2、珍贵的水资源 【看一看】投影网上,下载关于水资源的图片的文字资 料,启发学生讨论。 【议一议】 (1)水为什么珍贵?(2)水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点拨】让学生举例,教师不必做出评价,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后,教师可做概括。启发学生从生产、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去考虑水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提供表现资源缺水情景的资料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不可缺性。 3、如何保护水资源 【看一看】 (1)资料:目前,全球约有100多个国家缺水,13亿人缺少饮用水,30亿人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有40%的河流被污染,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因饮用水不合格而致病。 (2)图片: 被工业污染的河水被垃圾污染的河被污染水源毒死的鸟 【议一议】 (1)破坏水资源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A)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B) 【点拨】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学习水源污染以及严重缺水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知道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好习惯。 【实践考察】关于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域污染情况”的指导。 (1)考察前准备: ①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水污染的种类和危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保护水资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保护水资源” 活动意图: 水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水就等于失去了生命。我设计这一活动主题,意在增强幼儿对科学用水的探索兴趣,知道水的重要性。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共同感受探索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污染的害处。 2.初步掌握保护水资源的方法,有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地球仪、水污染的图片及水污染。

活动过程: 1.通过看课件和图片,了解水的用途 儿歌导入,引导幼儿谈谈水的'用途。 儿歌:水呀水,是个宝,人们生活少不了,庄稼要它来浇灌,花草树木也需要。 师:刚才我们朗诵的儿歌中说到水有什么作用?你知道水还有哪些作用? 小结:刚才小朋友说了水的这么多用途,水是一种非常重要 的资源,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播放课件。(水声和水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刚才听到什么声音? 幼:水的声音。 师:(出示地球仪问幼儿)地球上什么面积最大?蓝色的代表什么?告诉幼儿,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陆地,剩下的白色代表我

们直接能用的淡水资源。从地球上的颜色看,海洋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直接饮用海水。 (2)介绍地球水资源。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向幼儿展示江、河、湖、海,介绍水资源。 师:刚才我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幼:江、河、湖、海、泉水、喷泉、瀑布。 师:水能灌溉、发电、养鱼和饮用。水是生命之源,所有的生命都需要水。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喝的水是怎么来的?(播放课件) (3)了解水的用途。 师:小朋友们认真看,水精灵宝宝都去哪儿了,它们都做了哪些事情? 师:播放课件——自来水的处理过程。 师:我们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