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及酯生产现状和技术进展_薛宏庆

丙烯酸及酯生产现状和技术进展_薛宏庆
丙烯酸及酯生产现状和技术进展_薛宏庆

套管换热器发展与现状

套管换热器发展与现状 空气源热泵与水源热泵特点 目前空调的热源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空气为热源,包 括集中式空气源,而另一大类则是以各种水源(如地下 水、江水、湖水、河水、海水等地表水及废水等)为热 源。和空气热源相比,水源热源相对比较稳定,比如, 北京地区的地下水常年稳定在14-16℃之间,不论是 夏季还是冬季,而空气的温度夏季最高在38℃以上, 冬季可低至零下15℃;再如青岛、烟台一带的海水温 度(水下5米处)在夏季7、8月份一般在22—26℃之 间,冬季12、1月份一般在10-5℃之间,而且水越深, 温度越恒定,而夏季该地区的气温最高可达35℃以上, 冬季最低可到零下10℃左右。 空气源热泵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其安装和使用 都很方便,应用较广泛。但由于地区空气温度的差别, 在我国典型应用范围是长江以南地区。在华北地区,冬 季平均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空气源热泵不仅运行条件恶 劣,稳定性差,而且因为存在结霜问题,效率低下。 利用水作冷热源的热泵,称之为水源热泵。水是一种 优良的热源,其热容量大,传热性能好。很多水源的温 度不受环境的限制,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这 导致水源热泵空调的能效比(COP值)高于常规空气源 空调,由于水源热泵自身的环保、高效、节能、应用范 围广,得到了国家大力推广和扶助,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欧美应用地源/水源热泵的现状 及趋势 在国外,关于水源热泵的研究分属于两种热泵系统:一 种为地源热泵,一种为海水热泵。其中地源热泵真正意 义的商业应用也只有近十几年的历史,但发展相当迅 速。如美国,截止1985年全国共有14,000台地源热泵, 而1997年就安装了45,000台,到目前为止已安装了400,000台,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稳步增长。1998年美国商业建筑中地源热泵系统已占空调总保有量的19%,其中新建筑中占30%。美国地源热泵工业已经成立了由美国能源环境研究中心(Energy &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美国地下水资源联合会(National Ground Water Association)、爱迪生电力研究所(Edison Electric Institute)及众多地源热泵制造设计销售公司以及政府机构和建筑商等146家成员组成的美国地源热泵协会,该协会在近年中将投入一亿美元从事开发、研究和

最新丙烯酸甲酯的生产工艺资料

5000t/a 丙烯酸甲酯的生产工艺组织与实施 1:丙烯酸甲酯的生产工艺路线选择 丙烯酸甲酯,别名败脂酸甲酯,分子式 C4H6O2或CH2CHCOOCH3,熔 点 -75℃ ,沸点:80.0℃,微溶于水。用于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也是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单体,用于橡胶、医药、皮革、造纸、粘合剂等。 无色液体。有辛辣气味。水中溶解度在20℃时为6G/100ml ,40℃时5G/100ml 、水在丙烯酸甲酯中溶解度为1.8ml/100G 。溶于乙醇和乙醚。在贮存过程中易聚合,光、热和过氧化物能加速其聚合作用。纯粹的单体在低于10℃时不聚合。通常加入对苯二酚单甲醚0.1%作阻聚剂。相对密度(d204)0.9561。熔点-76.5℃。沸点70℃(81.06kPA)。折光率(n20D)1.401。闪点(开杯)-4℃。易燃。中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0.3G/kG 。有催泪性。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刺激性。 丙烯酸甲酯(Methyl Acrylate ,简写为MA)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及合成高分子单体,丙烯酸甲酯可以和各种硬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醋酸乙烯等)及官能性单体[如: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羟丙酯、缩水甘油酯、 (甲基)烯酰胺]及其衍生物等进行交换、共聚、接枝等,做成上千种丙烯酸类树脂产品(主要是乳液型、溶剂型及水溶型),广泛用作涂料、胶粘剂、睛纶纤维改性、塑料改性、纤维及织物加工、皮革加工、造纸以及丙烯酸类橡胶等许多方面。 现有生产方式 乙炔法(雷珀(Reppe)法) 是先将乙炔溶解于四氢呋喃溶剂中,用溴化镍为催化剂(作为羰基镍的来源),溴化铜为助催化剂,反应条件为:8~10 MPa ,200~225℃,丙烯酸的产率为90% (对乙炔)或85% (对CO),BASF 和Dow-Badische 相继于1960年进行工业生产,两者略有不同之处,前者用酸作催化剂进行甲醇酯化,后者用Dowex 。50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此法的特点是不用高压处理乙炔,用镍盐作催化剂,而不用有毒的羰基镍。 丙烯睛水解 这是丙烯腈水解,酯化后制取丙烯酯化的方法。 424242222242SO H NH COOR CH CH SO H CONH CH CH O H CN CH CH ROH SO H +?=??→???=??→?+? 反应分为两步,由利用丙烯腈水解的酰胺化反应与利用醇的酯化反应组成。在第一步反应中,是在70~100度将丙烯腈添加到硫酸水溶液中以合成丙烯酰胺硫酸盐,然后加适量的水和醇进行酯化。生成的酯用来蒸馏分离掉副产物硫酸氢铵后再送到精制工序。 这种方法所制得的丙烯酸酯的收率系随醇的种类有所不同,使用甲醇的时候,丙烯酸甲酯的收率按丙烯腈计高于85%,以甲醇计高于75%。至于用丁醇以上的高级醇,在经济上还存在问题。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副产品是丙烯酸甲酯的二倍。(重量)即以硫酸氢铵为主要成分的废液,而处理这种废液有很多困难。因为不能将其扔掉,只能用于硫酸回收,或用来制造硫酸铵。另一个缺点是丙烯腈直接合成高级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种方法不能用于大规模工厂的生产。 烯酮法

企业在项目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企业在项目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项目管理作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得到企业普遍关注和应用,已经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执行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项目的运营及可持续发展,企业如何通过建立高效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如何建立一支项目管理人才阶梯队伍,实现项目价值最大化,既是企业领导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项目管理业内人士的共同选择和使命。然而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普遍面临着以下制约项目管理快速发展的三个主要问题: 一、无面向业务特色的项目管理方法论? 二、现有的项目管理方法论和企业现状不匹配、和其他体系不兼容? 三、项目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 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造成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浪费。 第一个问题,反映出企业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对关键核心流程的缺失: 1、企业为了增强自身能力和达到竞标门槛,认证了多项资质,比如: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体系、计算机集成资质等,但往往忽视了实际工作中要用到的项目管理方法论的建设,多数人对项目管理工作不了解,导致项目无流程可循、每个项目方法不一致,松散式管理,完全靠项目经理个人能力,企业缺失项目真实数据,丧失对项目的控制,领导不能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不能够对项目进行指导和有效决策,项目出现到处救火的现象,领导成了解决问题的消防队员,越陷越深,痛苦无比。 2、招投标中也因为只重视技术规格说明,缺乏对项目管理保障的阐述错失机会;或者拿别人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阐述,即使中标了,实际工作不一致,降低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甚至怀疑企业项目交付能力,导致客户关系紧张,项目岌岌可危。 3、重视技术,提拔技术专长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依赖其个人技术能力,项目命悬个人,企业实际不可控,长期导致企业缺乏项目的核心

套管钻井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套管钻井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日期:2006年07月12日| 来源:石油商报| 作者: 套管钻井将建井过程中的钻井和下套管作业结合在一起,大幅度提高了钻进效率。自1999年以来,Tesco公司的套管钻井系统已在140口井中使用,进尺达750000ft。套管钻井技术可用于直井和定向井中,套管层数可达3层,尺寸为4-1/2~13-3/8in。 套管钻井最大的优势是在钻穿压力变化带时能大幅度提高钻井效率。在一些需要下入衬管堵漏的漏失带,采用套管钻井可以继续钻进。对于低压产层来说,减少钻井的液漏能明显提高油井产量。 套管钻井可以降低钻机的作业费用,减少井下复杂情况的处理时间,并可避免采用一些故障预防措施。套管钻井可以有效防止漏失和井控事故。常规钻井作业时,在下套管之前要进行一次短起下钻以防止发生井下事故,而采用套管钻井后就可以不再进行短起下钻作业。 套管钻井系统由井下和井上两部分设备组成,它采用常规套管代替钻杆,从而实现钻井和下套管同时进行。由顶驱驱动套管旋转。钻井液从套管进入井下然后从环空中返出。套管钻井系统能支撑套管的重量,并施加扭矩。 在软地层钻直井段时,可以采用各种不回收的钻进工具。在硬地层中钻直井段时,在没有达到套管鞋之前可能需要更换钻头或定向控制。使用可回收的井底钻具组合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套管钻井的定向钻进过程在很多方面与常规钻井类似,主要的差别在于钻具要能够穿过套管下入到井中。导向马达和旋转导向工具在套管钻井系统中仍然可以使用。采用套管钻井

技术的造斜率取决于使用的套管尺寸。造斜率的上限取决于套管的疲劳极限。造斜一般采用可回收导向马达工具来实现。 套管钻井技术使用的井底钻具组合通常配用带领眼钻头和扩眼器的钻鞋。领眼钻头的尺寸要能够通过套管,扩眼器将井眼扩大比套管尺寸略大。起下钻时,井底钻具组合穿过套管,可以避免对井壁的损害,保证了起下钻的安全。采用套管钻井的另一大优势是起下钻过程中仍然可以循环钻井液,从而可以钻更深的井。 井底钻具组合可以在井斜角高达90度的情况下下入和回收。钻锁在进行电缆测井之前可以通过投球憋压打开。 常规钻井基础设备的开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套管钻井技术是一项全新的钻井技术,其辅助设备很少。辅助设备的缺乏限制了套管钻井技术的发展。目前,正在开发套管钻井系统使用的整套辅助设备,但实际情况是套管钻井的市场还在开发中,限制了此类设备的开发。 大多数套管接头具有较大的抗扭和抗疲劳能力,但多数小尺寸套管的接头抗扭能力不足。随着套管钻井技术的推广,一些生产商开始开发套管钻井使用的低成本优质接头。 完钻后,套管必须保持完好才能在完井中起到常规套管的作用。地面试验表明,除了最底部的几根套管连接处发生磨损外,其他管柱都保持完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接头处安装了碳化钨防磨块。

年产10万吨丙烯酸工艺设计资料

1引言 1.1 概述 丙烯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酯类,还可用于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助洗涤剂和水处理剂等,广泛应用于涂料、化纤、纺织、皮革、塑 料、粘合剂、石油开采等各个领域[1]。 20世纪20年代末,化学家Otto Rohm从2-氯乙醇制羟基丙腈转而生产丙烯酸,完成了对丙烯酸工业化生产工艺的研究[2]。1939年,德国化学家Reppe发明了以乙炔、一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用羰基镍为催化剂合成出丙烯酸。1969年,美国联碳公司从英国BP公司引进丙烯直接氧化经丙烯醛生产丙烯酸技术,并建立工业化生 产装置。经过多年不断改进,尤其是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改进,该法已成为制造丙 烯酸的主导生产方法[3]。 1.2 丙烯酸生产工艺技术 丙烯酸在20世纪3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其生产方法经历了氰乙醇法、雷普(Reppe)法、烯酮法、丙烯腈水解法和丙烯氧化法[4,5]。 1.2.1 氰乙醇法 氰乙醇法是最早工业化生产丙烯酸及其酯的方法。德国和美国分别在1927年和1931年用此方法建成了工业化装置。由于反应过程会生成各种聚合物,因此丙 烯酸收率较低,仅为60~70%,且氰化物剧毒,严重污染环境,故采用此法的生产 装置早在50年代就已关闭。 1.2.2 Reppe法 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Walter Reppe博士发现利用自己发明的Reppe反应可以直接从乙炔生产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在60年代以前,用Reppe法或改良Reppe 法生产丙烯酸及其酯的工艺曾占统治地位,随着石油化工技术的开发和环境保护要 求的加强,到1976年改良Reppe法的装置已全部停产。 1.2.3 烯酮法 以乙酸或丙酮为原料,磷酸三乙酯为催化剂,在700℃时裂解生成乙烯酮,然后与无水甲醛在AlCl3或BF3催化剂存在下,在25℃进行气相反应生成β-丙内酯,再与热的磷酸接触异构化生成丙烯酸。乙烯酮法产品纯度高,收率也高,副产物和 第 1 页共35页

投资完成及“四个一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分析(发改局)

2007年一季度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及“四个一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分析 广元市市中区发展和改革局 (2007年4月20日) 一、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全年目标任务:市政府下达全区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28亿元,其中:区本级15亿元,市直综13亿元。根据区委、区政府“开门红”要求,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必须完成5亿元。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全区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9亿元(其中市直完成2.32亿元,区本级完成3.4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1.24%(2006年同期完成3.59亿元),比全市平均水平37.2%,高24个百分点,完成总量占全市30%。实现了区委、区政府“开门红”要求。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点: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高开高走态势。基本建设、其他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稳步增长,更新改造投资、农户投资成倍强势增长;投资中一、二、三次产业增长强劲,投资结构趋优,投资效益较好;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续建项目中有投资进度55个,完成投资29266万元,新开工项目达41个;500万元及以 -1-

上施工项目3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0个,项目投资快速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6.41%,支撑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500万元以下投产项目13个,项目投资成倍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7.44%。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续建项目投资不足;二是规划的项目中由于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开工率低,上半年我区规划实施项目93个,实际开工35个,开工率不到40%,土地项目由于资金未筹集到位,规划的宝轮、龙潭开发项目450万元,大石土地整理项目1833万元,均未开工建设;劣质煤坑口电厂由于业主筹资未到位,一直未能正式开工建设;中核利原工程有限公司住宅楼1183万元项目至今未正式开工建设;区财税楼建设650万元项目也由于资金等原因未能上马;宝轮煤矿、杨家岩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由于国家投资未正式层层下达至我区,项目未能正式开工建设;由于用地手续办理等因素的影响,川陕甘农产品批发市场迟迟未能启动建设,皇泽彩塑、瑞峰模具、海天肠衣也由于国土建设手续时间过长延缓投资进度;川港汽车城由于规费减免审批时间过长,影响投资进程;直供电的电源及电价迟迟未能正式落实,影响了上碳整体搬迁项目进展;由于遗留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围绕伟华三期上马的障碍未能消除,伟华三期仍处于规划状态;宝轮云洞寺公园由于规划影响未能启动建设。个别项目也由于资金、政策等原因,如宝中拟建设的宝-2-

二氯乙烷和氯乙烯单体的生产技术与市场分析

中国氯碱 ChinaChlor-Alkali 第1期2008年1月 No.1Jan.,2008 二氯乙烷(EDC)和氯乙烯单体(VCM)是生产聚氯乙烯的原料。VCM由EDC热裂解生产,EDC由乙烯和氯气生产。实际上所有VCM装置都与EDC生产组合成一体化。全球约95%的EDC用于生产 VCM,几乎所有的VCM用于生产PVC。EDC的其他 用途是作为氯化溶剂,如三氯乙烯、乙胺、亚乙烯基氯和三氯乙烷,也用于生产四氯乙烯的中间体和用作生产六氯代酚基甲烷的催化剂。 1技术进展 鲁姆斯公司拥有苏威(Solvay)公司VCM技术 转让权,包括OxyVinyls、三井化学和欧洲乙烯基公司(EVC)在内的生产商均拥有其自有的专有技术转让权。EVC公司已开发了可从乙烷直接生产VCM 的技术。 在中国,因为基于原油生产的乙烯与电石之间的价差增大,从乙炔经氯氢化生产VCM的工艺有很好的效益,使该工艺更具吸引力。中国的乙炔法 VCM-PVC生产量在2006年PVC生产量824万t 中,已上升至68%左右。 1.1国外进展 EDC由乙烯用氯直接氯化或在催化剂存在下 乙烯用无水氯化氢氧氯化生产。VCM由EDC裂解生产。欧洲乙烯基(EVC)公司开发的乙烷生产VCM 的氧氯化工艺,可减少对EDC的需求。该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使乙烷在低温下反应直接合成VCM,其成本比由乙烯生产VCM法节省50%以 二氯乙烷和氯乙烯单体的生产技术与市场分析 钱伯章,朱建芳 (上海擎督信息科技公司金秋科技传播公司,上海200127) 摘要:评述了二氯乙烷和氯乙烯单体生产技术的国内外进展,剖析了世界和中国的市场现状和前 景。 关键词:二氯乙烷;氯乙烯单体;技术进展;市场现状;前景中图分类号:TQ2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85(2008)01-0001-05 Productiontechnologyandmarketanalysisofethylenedichlorideandvinylchloridemonomer QIANBo-zhang,ZHUJian-fang (Golden-autumnScientificPropagationCo.,Ltd.,ofShanghaiKingdom InformationTechnologyCo.,Shanghai200127,China)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productiontechnologyathomeandabroadofethylenedichlorideandvinylchloridemonomerwerediscussed.ThedevelopmentofpresentstatusandprospectofmarketintheworldandChinawereanalysed. Keywords:ethylenedichloride;vinylchloridemonomer;technologydevelopment;presentstatusofmarket;prospect 1

丙烯酸甲酯工艺说明

15000吨/年丙烯酸甲酯生产工艺 第一章生产原理及工艺特点 在该单元中丙烯酸与甲醇反应,生成丙烯酸甲酯,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被用作催化剂。 1.1 酯化反应原理 丙烯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是一种生产有机酯的反应。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CH 2=CHCOOH+CH 3 OH <==>CH 2 =CHCOOCH 3 +H 2 O 这是一个平衡反应,为使反应有向有利于产品生成的方向进行,采用一些方法,一种方法是用比反应量过量的酸或醇,另一种方法是从反应系统中移除产物。 1.2 丙烯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 (1)酯化反应器的主反应 酯化反应器的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H+(IER)* CH 2=CHCOOH+CH 3 OH <==> CH 2 =CHCOOCH 3 +H 2 O AA MEOH MA *IER指离子交换树脂(2)酯化反应器的副反应 CH 2=CHCOOH十2CH 3 OH———> (CH 3 O)CH 2 CH 2 COOCH 3 +H 2 O MPM:(3-甲氧基丙酸甲酯) H+(IER)* 2CH 2=CHCOOH十CH 3 OH ———> CH2=CHCOOC 2 H 4 COOCH 3 +H 2 O D-M(3-丙烯酰氧基丙酸甲酯/二聚丙烯酸甲酯)

H+(1ER) CH 2=CHCOOH+CH 3 OH———>HOC 2 H 4 COOCH 3 HOPM(3-羟基丙酸甲酯) H+(1ER) CH 2=CHCOOH+CH 3 OH ——>CH 3 OC 2 H 4 COOH MPA(3-甲氧基丙酸) H+(1ER) 2CH 2=CHCOOH———>CH 2 =CHCOOC 2 H 4 COOH D-AA(3·丙烯酰氧基丙酸/二聚丙烯酸) 其他副产物是由于原料中的杂质的反应而形成的。典型的丙烯酸中的杂质的反应如下: CH 3COOH+R-OH——>CH 3 COOR十H 2 O C 2H 5 COOH+R-OH——>C 2 H 5 COOR十H 2 O 丙烯酸甲酯的酯化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内进行,它是一个可逆反应,本工艺采用酸过量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反应在如下情况下进行: 温度:75℃(MA) 醇/酸摩尔比:0.75(MA) 由于甲酯易于通过蒸馏的方法从丙烯酸中分离出来,从经济性角度,醇的转化率被设在60%-70%的中等程度。未反应的丙烯酸从精制部分被再次循环回反应器后转化为酯。 用于甲酯单元的离子交换树脂的恶化因素有:金属离子的玷污、焦油性物质的覆盖、氧化、不可撤回的溶涨等。因此,如果催化剂有意被长期使用,这些因素应引起注意。被金属铁离子玷污导致的不可撤回的溶涨应特别注意。 1.3 丙烯酸回收 丙烯酸回收是利用丙烯酸分馏塔精馏的原理,轻的甲酯、甲醇和水从塔

项目概述及现状分析

第一章项目概述及现状分析 蟠桃居住区地处徐州市经济开发区中部,北临开发区主干道杨山路,东靠经六路、西至经五路。总规划用地面积约270亩(18ha)。该项目是开发区管委会贯彻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批试点项目,是开发区重点工程,安民工程。 居住区的服务定位是集中安置拆迁村民及企业产业工人,二者在工作,生活习惯上并不相同,设计中既要保证二者有一定联系,又要区别对待,因此蟠桃居住区不同与以往的居住区规划。其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通过合理的设想,完善的规划理念进行统一规划、实施。如何能适应当代的农民生活需要,体现其地方特点,是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本设计以现代农村居住水准为目标,积极采用新方法和新观念,在兼顾居住环境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同时,以“地方性居住环境”为主题力求创造舒适优美、方便的居住环境,促进该地区住宅建设和新型住宅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设计依据 一、徐州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发出的设计邀标文件。 二、徐州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供的“蟠桃居住区地形图”及居住区相关资料; 三、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等。 第三章设计理念 如何体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使之既具有现代化的特点又有其自身的底蕴是设计中面临的最大矛盾。蟠桃居住区整个用地达18公顷,势必要有一套完善的系统。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

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如居住区主要干道及商业街道路均由原有主干道发展而来,既节约了建设投资又有利于分期建设。 在设计中,规划布局不拘泥于传统模式,以现代的手法体现传统民居的内涵,力求神似。通过用现代建筑及空间形式,巧于因借的设计手法,很好地诠释了一个有着自己文化韵味居住区。 第四章总体规划 一、总平面布局: 如何合理利用原有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彻底抛弃原有的,而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创新。从原有主道路出发设计既可以保留居住区积极元素,又对居住区分期建设有利。 由于生活工作习惯的不同,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干扰,设计中把企业产业工人和拆迁安置居民分开安置,并在各自内部以组团形式存在,形成居住区--居住组团的结构.采取这种结构形式的优点是:最大限度的延续了原有村子中邻里之间的关系,而不同性质的企业产业工人也可以相对集中安置.有利于各自管理。各组团空间的开敞性和通透性方面体现着传统韵味,最大限度与自然亲和。组团间通过步行景观通道串联各个内庭,形成景观轴线和广场空间。组团封闭式管理,大区开放。 将原有部分居住区内部干道演变成商业步行街,并通过一条东西向绿化步行带连通了企业产业工人公寓和拆迁安置居民小区,使之即分离又有着一定的联系。公建则安置在满足其服务半径的位置。公建适当集中安置,形成商业步行街。辐射至绿化景观带上,为居住区中心聚集了足够的人气。

概述国内外套管换热器现状及前景

苏州方圆换热器有限公司 文杰 空气源热泵与水源热泵特点 目前空调的热源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空气为热源,包 括集中式空气源,而另一大类则是以各种水源(如地下 水、江水、湖水、河水、海水等地表水及废水等)为热 源。和空气热源相比,水源热源相对比较稳定,比如, 北京地区的地下水常年稳定在14-16℃之间,不论是 夏季还是冬季,而空气的温度夏季最高在38℃以上, 冬季可低至零下15℃;再如青岛、烟台一带的海水温 度(水下5米处)在夏季7、8月份一般在22—26℃之 间,冬季12、1月份一般在10-5℃之间,而且水越深, 温度越恒定,而夏季该地区的气温最高可达35℃以上, 冬季最低可到零下10℃左右。 空气源热泵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其安装和使用 都很方便,应用较广泛。但由于地区空气温度的差别, 在我国典型应用范围是长江以南地区。在华北地区,冬 季平均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空气源热泵不仅运行条件恶 劣,稳定性差,而且因为存在结霜问题,效率低下。 利用水作冷热源的热泵,称之为水源热泵。水是一种 优良的热源,其热容量大,传热性能好。很多水源的温 度不受环境的限制,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这 导致水源热泵空调的能效比(COP值)高于常规空气源 空调,由于水源热泵自身的环保、高效、节能、应用范 围广,得到了国家大力推广和扶助,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欧美应用地源/水源热泵的现状 及趋势 在国外,关于水源热泵的研究分属于两种热泵系统:一 种为地源热泵,一种为海水热泵。其中地源热泵真正意 义的商业应用也只有近十几年的历史,但发展相当迅 速。如美国,截止1985年全国共有14,000台地源热泵, 而1997年就安装了45,000台,到目前为止已安装了400,000台,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稳步增长。1998年美国商业建筑中地源热泵系统已占空调总保有量的19%,其中新建筑中占30%。美国地源热泵工业已经成立了由美国能源环境研究中心(Energy &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美国地下水资源联合会(National Ground Water Association)、爱迪生电力研究所(Edison Electric Institute)及众多地源热泵制造设计销售公司以及政府机构和建筑商等146家成员组成的美国地源热泵协会,该协会在近年中将投入一亿美元从事开发、研究和

丙烯酸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丙烯酸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第一步对它的认识 简介 中文名称:丙烯酸 英文名称:acrylic acid 分子式:C3H4O2 结构简式:CH2=CHCOOH 分子量: 72.06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99.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 14 沸点(℃): 141 相对密度(水=1): 1.0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45 饱和蒸气压(kPa): 1.33(39.9℃) 燃烧热(kJ/mol): 1366.9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36(计算值) 闪点(℃): 50 引燃温度(℃): 438 爆炸上限%(V/V): 8.0 爆炸下限%(V/V): 2.4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树脂制造、合成橡胶乳液制造等领域。丙烯酸在工业上主要用来生产丙烯酸酯类(树脂),占丙烯酸总消费量的60%左右,应用于建筑、造纸、皮革、纺织、塑料加工、包装材料、日用化工、水处理、采油、冶金等领域。丙烯酸在精细化工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用丙烯酸生产的聚丙烯和丙烯酸共聚物,被用作分散剂、絮凝剂和增稠剂等。到70年代后期,聚丙烯和丙烯酸共聚物又应用于高吸水树脂和助洗涤剂。 第二步国内外的生产状况 国外丙烯酸的生产状况 国外丙烯酸(酯)的主要产地是美国.西欧和日本。1982年韧,全球主§}厂家约1家,丙烯酸的总能力79万吨/年,主要酯总能力116 4万吨/年。其中美国占丙烯酸(酯)总生产能力的52嘧,西欧和日本舟别占33嘶与14嘶,日本生产公司数目较多。1986年世界丙烯馥(酯)类单体产量选110万吨/年,这是由于各国生产装置开工率有差异所至。应指出,日本的丙烯酸(酯)2E业发展较为显著,到1989年估测该国的总产量已接近2 0万吨左右,且有4.6万吨的产品输出。 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和丙烯酸(酯)类产品的需求增长,促进了各国开发和扩建丙

毕业设计丙烯酸甲酯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丙烯酸甲酯 所属系部:化工系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姓名:陈小帅 班级:应化1022班 学号: 2010272252 指导老师:汪武 完成日期: 2013-3-24

丙烯酸甲酯制备工艺流程

摘要 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也是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单体,用于橡胶、医药、皮革、造纸、粘合剂等。丙烯酸甲酯拥有很强的功用。 工艺描述:丙烯酸甲酯是由粗丙烯酸和甲醇在作为酸性酯化催化剂的硫酸存在下直接生产。反应热约为-25.1KJ/mol,即酯化反应只是轻微的放热反应,反应物开始反应时不会出现剧烈的反应。相反,会形成一个平衡的混合物,其中除了需要的产物,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原料。为了加速这个典型的平衡反应,得到需要的产物,通过蒸馏不断地从反应系统中移去两个反应产物,水和丙烯酸甲酯,蒸馏塔塔顶物中含有没反应的甲醇被回收,没反应的丙烯酸甲酯留在酯化反应器中。酯化反应在均态液相下进行,既不需要有机溶剂,也不需要搅拌。通过蒸馏分离出高纯度丙烯酸甲酯。 将甲醇(来自甲醇回收塔C5200和罐区)、硫酸(来自罐区)、成品塔C5500底部馏分和(来自罐区)加化学处理剂联氨改性的粗丙烯酸送入酯化反应器R5010中。来自甲醇回收塔5200的新鲜及循环甲醇以气态进入R5010;然后,塔顶物(丙烯酸甲酯,水,轻组分)被送到抽提塔(C5100),在C5100,用工艺水洗去甲醇,被洗过的丙烯酸甲酯从底部去抽提塔分离器V5110,底部物流送醇回收塔C5200,在C5200中轻组分从顶部蒸出,回收的醇送回C5200。基本没有有机物的水冷却后用作抽提塔C5100的循环水,多余的通过废水罐送废水处理厂。分离器V5110中的粗酯被送往初馏塔(C5300),也作为酯化塔的回流。少量含有丙烯酸甲酯的初馏塔塔顶低沸物在冷凝器E5330中冷凝并收集在相分离器V5340中。有机相的大部分在塔上部温度控制下作为回流返回初馏塔C5300,一小部分有机相通过容器V5460送初馏物蒸馏塔C5400,以得到合格产品。为进一步精制,C5300塔底物送成品塔C5500,这个塔的塔顶物是最终产品,送到罐区的检验罐,5500塔底物送回酯化部分。 关键词:丙烯酸甲酯;工艺节能描述;工艺化学反应;工艺操作流程;节能技术的应用。

1项目背景及概况

1 项目背景及概况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1.3 前期研究与进展 1.4 项目概况 1.4.1 建设理由 1.4.2 建设条件 1.4.3 工程方案 1.4.4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工期安排 1.4.5 经济评价 2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2.1 发展规划分析 2.1.1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 2.1.2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预测 2.1.3 本项目在区域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2.2.1 产业政策分析 2.2.2 行业准入分析 2.3 综合评价 3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3.1 资源利用方案

3.1.1 土地资源 3.1.2 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 3.2 资源节约措施 4 节能方案分析 4.1 建设期耗能分析 4.2 运营期节能 4.2.1 项目运营管理耗能分析 4.2.2 项目使用者节能计算 4.2.3 燃油节约量的计算 4.3 对当地能源供应的影响 4.4 主要节能措施 4.4.1 适用的节能规范及标准 4.4.2 主要的节能措施 4.5 节能分析结论 5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方案5.1 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5.1.1 建设用地概况 5.1.2 建设用地压覆资源分析 5.2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5.2.1建设用地的指导思想和外部环境 5.2.2 节约用地设计原则

5.2.3 符合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分析 5.2.4 占用土地合理性分析 5.3 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5.3.1 项目所处区域基本情况 5.3.2 征地拆迁情况及拆迁补偿政策标准 5.3.3移民安置目标 5.3.4 征地工作的开展 5.3.5 拆迁人员就业培训及安置 5.3.6 被征用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6 环境和生态影响评价6.1 环境和生态评价对象及范围 6.1.1 调查评价范围 6.1.2 自然环境条件 6.1.3 社会经济环境现状 6.1.4 空气环境现状 6.2 工程对沿线环境的影响 6.2.1 施工期环境影响 6.2.2 营运期环境影响 6.3 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6.3.1 设计阶段 6.3.2 施工阶段 6.3.3 运营阶段

等井径膨胀套管技术发展现状

收稿日期:2009206216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膨胀管钻井技术” (2006AA06A105)作者简介:唐 明(19692),男,四川营山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膨胀管技术和石油完井技术研究,E 2mail :tom 2 mysd @https://www.360docs.net/doc/d14887876.html, 。 文章编号:100123482(2009)1220012206 等井径膨胀套管技术发展现状 唐 明,吴柳根,宁学涛,蔡 鹏 (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7) 摘要:等井径技术是膨胀套管技术的发展方向,该技术可以在钻井过程中保持无内径损失钻进,实 现全井采用同一尺寸的套管完井,从而消除井眼锥度,降低建井成本,拓展现有钻探区域。介绍了等井径技术的原理和技术优势,阐述了等井径膨胀套管系统的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关键词:等井径膨胀套管;技术优势;发展中图分类号:TE931.2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Status of Mono H ole Expandable C asing T echnology TAN G Ming ,WU Liu 2geng ,N IN G Xue 2tao ,CA I Peng (D rill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 nstitute ,S hengli Pet roleum A dminist ration B ureau ,Dong ying 257017,China ) Abstract :Mono Hole expandable casing is t he develop ment direction of t he expandable casing technology in t he world ,it allows multiple st rings of t he same size casings to be installed in a well wit hout a decrease in internal diameter ,as to retain t he same hole size during t he entire drilling process.It ’ll eliminate t he wellbore tapering effect ,reduce t he co st s of well const ruction and ex 2tend t he drilling areas.The concept and benefit s of Mono Hole expandable casing system is int ro 2duced ,t he develop ment s and applications of Mono Hole expandable casing systems is expatiated as well. K ey w ords :Mono Hole expandable casing ;technology benefit s ;develop ment 膨胀套管技术是将管柱下到井内,以机械或液压的方法使管柱发生永久性塑性变形,使井眼或生产管柱的内径扩大,该技术被称为21世纪钻井、完井方面最具革命性的技术。最初膨胀套管仅作为钻井问题的一种后续解决方法,例如套管补贴和侧钻井完井技术在胜利油田应用已经较为成熟[122],但随着该技术的发展,现在已应用于井身结构设计和钻井方案中,在大斜度井、水平井、深井和热采井中广泛应用,并获得业内的广泛认可。等井径膨胀套管技术作为国际膨胀套管技术和井身结构的发展方向,可以实现无内径损失钻进,大大推动钻井技术的发展。 1 等井径膨胀套管技术 等井径膨胀套管技术是指在钻井过程中尽可能 始终采用某一种钻头及钻具规格,在全井钻进过程中保持某一种井眼尺寸的钻井方法(如图1),这是在可膨胀裸眼尾管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技术基础是膨胀套管技术。该技术的发展使未来钻井可以达到更大的深度及完井井眼尺寸,尽可能缩短钻井周期并节约钻井成本。 在该技术出现之前,普通的膨胀套管作业是将膨胀套管的外径膨胀到与基础套管的内径相同,但重叠区的基础套管没有任何膨胀。采用膨胀套管实  2009年第38卷 石油矿场机械 第12期第12页 OI L FIE LD EQUIPMENT 2009,38(12):12~17

丙烯酸的生产工艺问题浅析

丙烯酸的生产工艺问题浅析 1、直接氧化法丙烯酸生产工艺 丙烯氧化法生产丙烯酸的原料有水蒸气、空气、丙烯,生产过程中将三者按照一定的比例通过催化剂床层发生氧化反应。丙烯在第一反应器中氧化成丙烯醛,在第二反应器中氧化成丙烯酸。其中水蒸气发挥稀释作用,避免爆炸的同时,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除产生丙烯酸,还因发生副反应生成醋酸、碳氧化物等。 2、丙烯酸生产相关子系统研究 氧化法生产丙烯酸工艺流程较为复杂,有很多子系统参与其中,包括丙烯系统、空气系统、反应系统、急冷吸收系统、废气废水处理系统等,接卜来逐一进行分析。 2.1丙烯系统 丙烯系统的作用在于制备气态丙烯,即,液体丙烯由丙烯罐进入到进料消气器缓冲消气后,进入到蒸发器中进行气化处理。通过调节将蒸发器上部气相压力控制在0.6MPa,并将蒸发器中的液位调节至50%。同时,经过热器进行过热处理,将丙烯气体的出口温度控制在(50士5 )℃。丙烯气体从过热器出来后,调节流量后进入进料混合器,和增湿空气充分混合。 2.2空气系统 空气系统的作用在于制备满足生产条件的空气。在该系统中添加空气中的水含量,严格控制混合物进入到易燃区。同时,注重在密封气中充入干燥密封气,达到保养催化剂的目的。另外,检查紧急停车所需条件,发生异常后能够及时停车。 2.3反应系统 丙烯与增湿空气充分混合后进入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其中列管中装有催化剂,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部分丙烯酸以及丙烯醛。考虑到丙烯醛可能发生深度氧化生成CO2与CO,因此,在固定床反应器卜部设置由热水泵、闪蒸器构成的冷却段,有效阻比丙烯醛深度氧化情况的发生。出口气体和补加的空气进行充分混合后进入另个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进一步氧化成丙烯酸。该反应器的列管中装有催化剂,列管问分布有热载体。

项目一:年产5000吨丙烯酸甲酯的生产技术

项目1:500吨\年丙烯酸甲酯的生产技术 任务点01 丙烯酸甲酯生产工艺路线选择――――生产现状、生产方法分析比较(原料来源,催化剂性能,安全、环保分析,经济性分析); 丙烯睛水解乙酸甲酯法原料来源石油石油 安全、环保分析;经济性分析这种方法所制的的丙烯酸甲酯 的收率系随醇的种类而有所不 同,使用甲醇时,丙烯酸甲酯的 收率按丙烯晴计高于85%,以甲 醇计高于75%。 此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其 发展取决于催化剂和分离方 法的改进。 缺点至于用丁醇以上的高级醇时,在 经济上海存在着问题。这种方法 的缺点是副产物高于丙烯酸甲 酯2倍(重量)以上的副产物, 即以硫酸氢铵为主要成分的废 酸,而处理这种废酸有很多困 难。因为不能将其抛弃,而只能 用于硫酸回收,或用来制造硫酸 铵。另一缺点是从丙烯晴直接合 成高级酯类有一定的困难。因此 不能用这种方法来建设大规模 的工厂。虽然此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有大量未转化的原料必须回收。 总结选择:丙烯氧化法 随着丙烯酸酯需要量的增加及丙烯价格的下降,近来很多厂家都企图用价格较低而又适合于大型化的空气氧化合成丙烯酸的方法来实现工业化(流程如图所示)。 以丙烯作原料的丙烯酸合成法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将丙烯氧化成丙烯醛,再由丙烯醛氧化成丙烯酸的二步法,另一种是丙烯酸一步空气氧化直接合成丙烯酸的一步法。第一种方法中,在丙烯酸氧化上又可分为气相法和液相法,可是从收率及连续化难易方面考虑,几乎都愿意采用气相接触氧化。至于一步法中除了丙烯酸以外,实际上也同时产生丙烯醛,因此很难将一步法和二步法的第一步反应加以明确区分。 二步法的第一步反应是合成丙烯醛,其中以壳牌开发公司所采用的方法最早引起工业上的注意,这种方法以Cu2O作催化剂,反应系统中氧气浓度保证很低,转化率低到1%左右。此后,酿酒(Distillers)公司发明了Se—CUO催化剂,曾当作丙烯晴新和成的第一步反应催化剂而引起注意。以后自标准油公司(俄亥俄)[The Standard Oil(Ohio)]发表Mo—Bi系催化剂以来,接着出现了很多高转化率及高收率 的催化剂。反应条件根据催化剂而有所不同,一般温度为400~500℃,压力接近于常压,氧/丙烯(克分子)为2~5,接触时间是0.5~4秒。使用最多的是Mo系催化剂,也有不少是在Mo—Bi、Mo—As、Mo—Co、Sb—Sn、Sb—V、Sb—U等体系中加入其他多价金属。有不少专利着重对加在Cu上的助催化剂进行了研究。 第二步反应与第一步反应相比,可以在稍低的温度下进行氧化,即在350~400℃

丙烯酸的生产现状与预测

丙烯酸的生产现状与预测 3.1世界丙烯酸生产现状及预测 3.1.1世界丙烯酸的生产现状 …世界丙烯酸及酯生产厂家及其产能见下表。 表3.1 2010年世界丙烯酸生产商产能排名表 单位:万吨/年排名公司美洲欧洲亚洲合计美国和欧洲是全球丙烯酸装置的集中生产地,分别占全球产能的28 %和24%。中国大陆为全球近年丙烯酸生产发展最快的地区,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20%。 2006-2010年世界丙烯酸产能产量见下表。 表3.2 2006-2010 年世界丙烯酸产能产量情况表 单位:万吨/年

3.1.2世界丙烯酸的生产预测 目前世界上仍有不少丙烯酸拟建项目。 陶氏化学公司计划与Petrobras公司和Elekeiroz 合作,在巴西Minas de Gerais 州Betim建设投资为3.6亿美元的丙烯酸装置,该联合装置将利用Petrobras 公司在GabrielPassos炼油厂的丙烯为原料。项目原定于2009年投产,但一直未有进展及投产消息传出。 沙特阿拉伯Dammam 7石化公司于2009年9月17日与Aker Solutions 公司签署计划管理合同,按照这项合同,将在沙特阿拉伯朱拜勒建设丙烯酸及酯装置。Aker Solutions 公司将提供前期工程和设计,以及项目的计划管理服务。该联合装置将包括世界规模级丙烯酸装置,生产合成气、丁醇和丙烯酸酯的装置, 以及一体化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Dammam石化公司组建于2004年,由沙特阿拉伯控股,该公司投资和开发下游石化项目。丙烯酸及丙烯酸酯装置的原料供应现已落实。 未来丙烯酸市场增长将集中在中东、印度、中国等地。中国是全球丙烯酸市 场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预计2015年世界丙烯酸总产能将达到539.6万吨/年。 3.2中国丙烯酸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3.2.1丙烯酸生产发展历程 我国丙烯酸的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装置均采用丙烯睛水解法,规模小、品种少。 1984年,北京东方化工厂引进日本技术和设备, 建成我国首套大型丙烯酸及酯生产装置。进人20世纪90年代,吉林化学公司(简称吉林石化)和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先后引进日本三菱化学技术,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建成2套装置。200孙初,高桥石化丙烯酸厂由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收购,成立上海华谊丙烯酸公司(简称上海华谊)。我国主要的3套丙烯酸及酯装置,均采用丙烯二步氧化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