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要素监测

气象要素监测
气象要素监测

自动气象站是按照国际气象组织(WMO)气象观测标准设计、生产的标准气象站。是目前为止国内观测要素最全、功能最为强大的自动气象站。

刮风下雨,还是风和日丽,天气一定是大家每个人都在关注,也必须要关注的话题吧。天气预报自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信息化的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气象预测起步比较晚,一直和世界先进水平保持着一段比较大的距离。但是,这种距离正在不断缩小。

气象要素,指的是表明一个时间和地点的天气状况的所有因素,包括气温、风速和气压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天气现象。我们国家和外国的气象卫星技术相比有着二三十年的差距,到了“风云三号”,我们能够获得的资料已经受到了欧洲方面的认可,并且进入了他们的数据库内。对于气温、气压和风速的变化这些主要的气象要素,我们很早就开始进行监测了,我们的发展在于数据的准确程度和预报的及时程度。

在各种气象要素的监测方面,我们国家能够预报的数据也涵盖了越来越多的方面。今天的天气预报,我们不仅能看降雨量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雾霾、日照和湿度我们也可以接受到信息。非常有用的是森林火险这样的播报,这说明我国的气象预测已经走上了数据化的道路。

黄氏生物工程自动站可观测的气象要素有:环境温度、环境湿度、露点温度、风速、风向、气压、太阳总辐射、降雨量、地温(包括地表温度、浅层地温、深层地温)、土壤湿度、土壤水势、土壤热通量、

蒸发、二氧化碳、日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紫外辐射、地球辐射、净全辐射、环境气体共二十项数据指标,也可根据用户科研需要进行灵活配置,同时可还可与GPS定位系统、具有性能稳定,检测精度高,无人值守等特点,可满足专业气象观测的业务要求。

气象要素

第一章海洋气象要素 第一节大气概述一.几个重要的专业术语 1.大气(Atmosphere):包围地球表面的整个大气层。 2.气象要素(Meteorology elements):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或物理现 象,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P40。 3.天气(Weather):指一定区域在较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天气表 示大气运动的瞬时状态。 4.气候 (Climate):指某一区域天气的多年平均特征,其中包括各种气象要素 的多年平均及极值。气候表示长时间的统计平均结果. 二、大气成分 1.大气主要成分:大气主要由多种气体(干空气)、水汽和悬浮的杂质构成。 (1)干空气(Dry air):(除水汽和杂质以外的空气)主要成分为氮(78.09%)、氧(20.95%)、氩(0.93%)、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氢、氖、氦、氪、氙、氡、臭氧等。(2)大气是可压缩气体,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少。观测表明,10公里以内集中了75%的大气质量,35公里以下则达99%,近地面空气标准密度为 1.293千克/立方米。影响天气气候变化的主要大气成分为二氧化碳、臭氧和水汽。 2.大气中的易变成分 (1)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平均含量0.03%,若达到0.2-0.6%,就对人体有害。二氧化碳能强烈地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分布有重要影响,类似温室效应,直接影响气候变迁。含量城市多于农 村,夏季多于冬季,室内多于室外。 (2)臭氧(ozone):主要存在于20-40公里气层中,又称臭( Ozonsphere)。 臭氧是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唯一大气成分,若没有臭氧层,人类和动 物、?植物将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3)水汽(vapour):含水汽的空气叫做湿空气(wet air)。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随纬度、时间、地点而变化。湿空气在同一气压和温度下,只有干空气密度 的62.2%。大气中水汽含量范围在0~4%,具有固、气、液三态,是常温下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环境条件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 气象观测场 的物体。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硬件设施要求

(1) 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 (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3) 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 气象观测场 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4)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m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5) 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维护。 (6) 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场内仪器布置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要注意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具体要求: (1) 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

标准6要素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标准6要素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北京方大天云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场 (132) 2.1环境条件要求 (132) 2.2观测场 (132) 2.3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 (132) 2.4站址迁移及其对比观测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观测值班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仪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基本技术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维护和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及平行观测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编气象要素的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云...........................................................................................................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云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云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云高....................................................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⑴云幕球测云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⑵激光测云仪测云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⑶云幕灯测云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夜间及特殊情况下云的观测和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能见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白天能见度的观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夜间能见度的观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能见度观测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天气现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天气现象的特征和符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观测和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天气现象观测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纪要栏的记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章气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水银气压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⑴安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⑵移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要求规范

第一编总则 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 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围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围的平均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为依据,其容不得与之相违背。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 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 1.1.1 观测站分类 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地面气象观测的重要工作内容

探析地面气象观测的重要工作内容摘要:地面气象观测的定义应为:利用气象仪器和目力,对靠近地面的大气层的气象要素值,以及对自由大气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观测。建立地面气象观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是气象台站掌握当地天气实况,索取气象资料的主要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地面气象观测的几项内容,对研究地面气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气温测量; abstract: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hould be defined as: the use of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and eyesight, on the near ground atmosphere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as well as to the free atmosphere in some phenomena are observed.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several elements of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to study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work has direct sense! key words: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p41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地面气象观测的内容很多,包括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降水、蒸发、日照、雪深、地温、冻土、电线结冻等。地面气象观测的许多项目都是通过固定在观测

基本气象要素

基本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meteorological element) 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通称为气象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蒸发、能见度、辐射、日照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一)气温 气温: 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实质上是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 我国常用摄氏度,英美等国常用华氏温度,而理论工作常用绝对稳定。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F=9/5C+32 C=5/9(F-32) 一般生活中所说的气温是气象观测所用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米高处的温度。 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①等温线疏---气温差别小②等温线密---气温差别大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不一样,因此,海陆上空大气的温度也不一样。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气温的变化特征 气温的变化→分子动能的变化→空气内能的变化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观测气温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1、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日变化:最高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热带气温年变化小,温带寒带气温年变化大。北半球(陆地)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月平均气温最低。 气温变化的基本方式 1.气温的非绝热变化 非非绝热变化:指空气块通过与外界的热量交换而产生的温度变化。变化的方式主要有:辐射、乱流、水相变化、传导。 辐射:指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热量的方式。(空气块之间、地气之间、云之间大气层白天由于太阳辐射而增温,夜间由于向外放出辐射而降温) 乱流:空气无规则的小范围涡旋运动,乱流使空气微团产生混合,气块间热量也随之得到交换。 水相变化:指水的状态变化,水通过相变释放热量或吸收热量,引起气温变化。 传导:依靠分子的热运动将热量从高温物体直接传递给低温物体的现象。 2.气温的绝热变化 绝热变化:空气块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仅由于其自身内能增减而引起的温度变化。 大气中的温度变化:当气块作水平运动或静止不动时,非绝热变化是主要的;当气块作垂直运动时,绝热变化是主要的。绝热变化过程有两种情况:干绝热过程、湿绝热过程。 干绝热过程:在绝热过程中,如果气块内部没有水相的变化,叫干绝热过程(即干空气或未饱和空气的绝热过程。干绝热直减率γd≈1°C/100m)。 湿绝热过程:在绝热过程中,如果气块内部存在水相变化,叫是绝热过程。是绝热过程直减率,用γm表示γm=0.4~0.7°C/100m。 3.局地气温的周期变化 日较差:一日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气象报文解读

民航气象报文简要解读 二〇〇九年二月六日 一、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应用 地面气象观测是指观测人员在地面用仪器或目力对大气状态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和测定。由于气象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多变性、观测技术的不足,以及某些气象要素定义的局限性,用户对报告中所给的任何要素的具体数值必须理解为观测时实际情况的最佳近似值。 目前,中国民航地面气象观测主要有例行观测(METAR)和特殊观测(SPECI)。 1、例行观测: 按固定时间间隔在指定地点观测到的气象情况的报告。 2、特殊观测: 指在两次例行天气报告之间,当一种或多种气象要素达到规定标准时发布的报告。 1)当能见度(跑道视程)、云、风达到或通过本场特选报规定的数值,或达到、通过本场运行最低标准时 2)某些要素达到或通过经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或其他部门和气象部门商定的数值时。 3)当下列任何一种天气现象出现、终止(消失)或强度有变化时: 冻降水、冻雾中或大的降水(包括阵性降水)、低吹尘(沙或雪)、高吹尘(沙或雪)、尘暴、沙暴、雷暴(伴有或不伴有降水)、飑、漏斗云 3、例行天气报告(METAR)或特殊天气报告(SPECI)通常包括以下资料: 发出资料的机场名称、发出METAR/SPECI的时间、风向风速阵风、风向转变、能见度、跑道视程、观测时的天气、云层、气温露点、QNH(在机场录得的气压,经调整以配合航空用途)、过去一小时(但非观测时)的天气、风切变资料、飞机降落用的趋势预测。 4、举例 例行观测报(METAR)示例1:(两条平行跑道) METAR VHHH 251600Z 24015G25KT 200V280 0600 R07L/1000U FG DZ SCT010 OVC020 17/16 Q1018 BECMG TL1700 0800 FG BECMG AT 1800 9999 NSW= 应解码为:

气象要素值

气压 大气的压强,它是在任何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空气分子运动所产生 气象要素 的压力。气压的大小同高度、温度、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增高按指数律递减。在气象上,通常用测量高度以上单位截面积的铅直大气柱的重量来表示。常用单位有毫巴(mb)、毫米水银柱高度(mm·Hg)、帕(Pa)、百帕(hPa)、千帕(kPa),其间换算关系是:1mm·Hg埄4/3mb, 1mb=100Pa=1hPa=0.1kPa。国际单位制通用单位为帕。测量气压的仪器常用的有: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气压计(见地面气象观测仪器)。1013.25百帕的气量。按云底的高度和云状等的不同,把云压,称为标准大气压,它相当于在重力加速度为9.80665米/秒2,温度为0℃时,760毫米铅直水银柱的压强。 气温 大气的温度,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量。它是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习

气象要素 惯上以摄氏温度(t℃)表示,也有用华氏温度(t′°F)表示的,理论研究工作中则常用绝对温度(TK)表示。其间换算关系是:t℃=5/9(t′°F-32);t℃=TK-273.15。地面大气温度一般指地面以上1.25~2米之间的大气温度。测量气温的仪器有温度表和温度计。 大气湿度 简称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潮湿的程度。 混合比(γ) 湿空气中,水汽质量(mv)与干空气质量(mv)之比, γ=mv/md,以克/克 气象要素 或克/千克为单位。饱和湿空气的混合比称饱和混合比。比湿(q) 湿空气中,水汽质量(mv)和湿空气质量(mv+md)之比,即q=mv/(mv+md),以克/克或克/千克为单位。

绝对湿度(ρv) 又名水汽密度,湿空气中。水汽质量(mv)与该湿空气体积(V)之比,即ρv=mv/V,单位是克/厘米3或克/米3。水汽压(e) 湿空气中水汽的分压。在总压强(即气压)为p、混合比为γ的湿空 气象要素 内,水汽压为在总压强为p、温度为T时,纯水的平水面和纯冰的平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分别为:其中γw、γi分别是纯冰或纯冰平面附近的湿空气的饱和混合比。水汽压的单位和气压的单位相同。 露点或霜点 在不改变气压和混合比的情况下,把纯水(或纯冰)平面附近的空气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相对湿度 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测量湿度的仪器种类很多,有干湿球温度表、毛发湿度表、毛发湿度计、通风干湿表、手摇干湿表等。由于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下垫面,如江、河、湖、海水面的蒸发、植被蒸

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水面蒸发、水温和冰情 6.1主要气象要素统计分析 6.1.1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概述流域主要气候特性,统计工程地址的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 6.1.2流域气候特性,可利用流域内气象观测资料和有关分析、研究成果,概述流域的气候背景和降水、气温、水面蒸发等要素的时空分布。 6.1.3工程地址气象要素特征值,应采用工程地址邻近且有代表性台站的观测资料统计。气象要素特征值可包括以下内容: 1、多年平均年、月降水量及各等级降水量出现日数,累年时段最大降水量及出现时间; 2、多年平均年、月平均气温、地温、湿度和气温累年年、月极值及其出现时间; 3、多年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 4、多年平均年、月平均风速,年、月最多风向及其频率,累年年、月最大风速及其出现时间,多年平均年、月大风日数; 5、多年平均年、月霜、雪、雾、雷暴等天气现象出现日数及霜、雪、雷暴的初、终期; 6、工程需要的其他气象要素特征值。 6.1.4气象要素特征值的统计系列不宜少于30年。系列较短时,宜插补延长。 6.2水面蒸发分析计算 6.2.1水库、湖泊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应采用10年以上、观测精度较高且有一定代表性的水面蒸发观测资料计算。 6.2.2利用水面蒸发观测资料计算水库、湖泊蒸发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8 1、2m2以上蒸发池观测资料,可直接用于计算水面蒸发量。水库、湖泊与蒸发池所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应通过有关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对成果加以修正。 2、E一601型蒸发器和口径为20cm、80cm蒸发器观测资料,应折算至20m2蒸发池蒸发量后,再用于计算水面蒸发量。E一601型蒸发器水面蒸发折算系数可参照本规范附录C 取值。 3、漂浮蒸发器观测资料也可用于计算水面蒸发量。但应查明浮筏结构、安装方式、观测方法,分析暴雨溅水、风浪等影响。6.2.3水面蒸发观测资料短缺时,可采用经主管部门审批的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或地区水面蒸发经验公式估算水面蒸发量。 6.3水温分析计算 6.3.1水温分析计算应包括天然河道水温特征值统计和建库后水库水温分布分析。6.3.2天然河道水温应统计多年平均年、月平均值,年、月平均值的最大、最小值,实测最大、最小值和出现时间,以及工程设计要求的其他特征值。 6.3.3设计依据站具有10年以上水温观测系列时,可直接统计有关特征值。水温观测系

气象观测新教案

校园气象观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气象十大观测项目 2、学会观测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降水等项目,并能根据相关设备和器材读取数据 3、了解雨量器测雨量的原理 4、能根据温度计、湿度计、雨量计、气压计等得到的记录纸获取有关数据 二、重点和难点 1、学会降水的观测和理解雨量器的读数原理 2、能根据温度计和湿度计读取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数据 三、活动准备 1、百叶箱和地面的最高和最低温度表提早调节好,以便能获得需要的最高和最低温度 2、在温度计、湿度计、雨量计上安装或更换好记录纸,以便学生从设备和器材上读取数据。 3、将学生分为5—6人为一组,在气象站围栏内不同组同时在不同的观测点进行观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天气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都在关注每天的天气预报,天气要预报准确,首先离不开每个观测站的观测数据,需要观测员认真、正确地观测,并及时发报。同学们在校园气象站里进行观测同样需要科学的态度对待,认真、正确地观测。 2、新课教学 首先了解校园气象十大观测项目,它们分别是云的观测、能见度的观测、天气现象的观测、风的观测、空气温度的观测、空气湿度的观测、气压的观测、降水的观测、蒸发与日照的观测。今天主要学习风向的观测、空气温度的观测、空气湿度的观测和降水的观测。 1)风向的观测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用8个风向,即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实际地面气象观测中用十六个方位来表示(如图一),也可用角度表示。从正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每隔22.5°为一方位角。例如北、东、南、西四个方位,分别以0°(360°),90°,180°,270°表示。同学们观测风向就是看风标的朝向(如图二)。 2)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观测

4.综合气象观测研究计划(2009—2014年)

综合气象观测研究计划 (2009—2014年) 中国气象局 二〇一〇年三月

目 录 一、引言 (1) 二、总体目标 (2) 三、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 (2) 领域1: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设备 (3) 优先主题1:高精度地面气象要素观测传感器与智能气象观测系统 (3) 优先主题2:云、能见度、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 (3) 优先主题3:大气成分观测仪器设备 (3) 优先主题4:专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 (4) 领域2:高空大气探测仪器设备 (4) 优先主题5:高精度探空传感器 (4) 优先主题6:高空臭氧探空仪 (4) 领域3:地基遥感探测设备与技术 (4) 优先主题7:天气雷达升级主要技术 (4) 优先主题8:新型多通道微波辐射计 (5) 优先主题9:雷电监测设备 (5) 优先主题10:雷达遥感探测能力分析及应用 (5) 领域4:卫星遥感探测基础性与前沿性技术 (5) 优先主题11:卫星遥感探测新技术与新方法 (5) 优先主题12:遥感卫星辐射校正与产品真实性检验仪器设备与技术 (6) 优先主题13:卫星及空间天气数据处理和产品系统 (6) 领域5:气象观测方法 (6) 优先主题14:气象要素观测方法 (6) 优先主题15:导航卫星水汽电离层综合探测及反演方法 (7) 优先主题16:微机电传感器测量方法 (7) 优先主题17:移动平台载荷气象探测方法 (7) 领域6:气象观测产品 (7) 优先主题18: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及产品 (7) 优先主题19: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和产品 (8)

领域7:气象观测数据信息标准及传输共享技术 (8) 优先主题20:观测数据信息标准化 (8) 优先主题21:观测数据信息传输与共享技术 (8) 领域8:气象观测保障 (9) 优先主题22:综合气象观测网运行监控及保障技术 (9) 优先主题23:气象计量技术与仪器标定 (9) 领域9: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业务布局及外场观测试验 (9) 优先主题24:综合气象观测网业务布局 (10) 优先主题25: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观测试验 (10) 优先主题26:综合气象观测外场试验 (10)

气象要素监测

自动气象站是按照国际气象组织(WMO)气象观测标准设计、生产的标准气象站。是目前为止国内观测要素最全、功能最为强大的自动气象站。 刮风下雨,还是风和日丽,天气一定是大家每个人都在关注,也必须要关注的话题吧。天气预报自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信息化的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气象预测起步比较晚,一直和世界先进水平保持着一段比较大的距离。但是,这种距离正在不断缩小。

气象要素,指的是表明一个时间和地点的天气状况的所有因素,包括气温、风速和气压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天气现象。我们国家和外国的气象卫星技术相比有着二三十年的差距,到了“风云三号”,我们能够获得的资料已经受到了欧洲方面的认可,并且进入了他们的数据库内。对于气温、气压和风速的变化这些主要的气象要素,我们很早就开始进行监测了,我们的发展在于数据的准确程度和预报的及时程度。 在各种气象要素的监测方面,我们国家能够预报的数据也涵盖了越来越多的方面。今天的天气预报,我们不仅能看降雨量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雾霾、日照和湿度我们也可以接受到信息。非常有用的是森林火险这样的播报,这说明我国的气象预测已经走上了数据化的道路。 黄氏生物工程自动站可观测的气象要素有:环境温度、环境湿度、露点温度、风速、风向、气压、太阳总辐射、降雨量、地温(包括地表温度、浅层地温、深层地温)、土壤湿度、土壤水势、土壤热通量、

蒸发、二氧化碳、日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紫外辐射、地球辐射、净全辐射、环境气体共二十项数据指标,也可根据用户科研需要进行灵活配置,同时可还可与GPS定位系统、具有性能稳定,检测精度高,无人值守等特点,可满足专业气象观测的业务要求。

气象观测场技术要求

环境条件要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 (1) 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 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 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 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 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 的物体。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4)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 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硬件设施要求 (1) 观测场一般为25m K 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 (东西 向)x 20m (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 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16m 气象观测场

(3) 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 气象观测场 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4)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 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 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5) 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维护。 (6) 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 场内仪器布置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要注意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具体要求: (1) 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 (2) 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相互间东西间隔不小 于4m,南北间隔不小于3m仪器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m; (3) 仪器安置在紧靠东西向小路南面,观测员应从北面接近仪器; (4) 辐射观测仪器一般安装在观测场南面,观测仪器感应面不能受任何障碍物影响。 (5) 因条件限制不能安装在观测场内的辐射观测仪器,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日照以及风观测仪器可安装在天空条件符合要求的屋顶平 台上,反射辐射和净全辐射观测仪器安装在符合条件的有代表性下垫面的地方。 ⑹观测场内仪器的布置可参考图。 ⑺仪器设备安装和维护、检查按表的要求进行。 ⑻北回归线以南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场内设施的布置可根据太阳位置的变化进行灵活掌握,使观测员的观测活动尽量减少对观测记录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影响。 仪器安装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