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手语与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

聋人手语与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
聋人手语与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

聋人手语与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

摘要:每一种语言都是由语素﹑词﹑词组﹑句子等语法单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手语到底有没有语法?如果说手语的语法特征就是汉语语法的特征,那么为什么使用汉语手语的人群写出的文字与使用汉语的听人不同。如果说手语有语法规则,那么规则是什么。本文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关键词:聋人手语汉语语法差异

1、有关手语

手语是人们在聋人环境中使用手的指式、动作、位置和朝向,配合面部表情、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来表达特定意思的交际工具。中国手语在使用中还可以分为手势汉语和自然手势。手势汉语是依照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手势与词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打出来的,因而它没有独立的语法和构词体系,它的语法和构词规则是从属于现代汉语的,目前,在教学中使用的就是这种语言。而自然手语是聋人之间进行交际的语言,其特点是与有声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受有声语言语法规则的制约,有自己特有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本文所探讨的就是指这种自然手语,即聋人手语。

2、聋人手语的语法

手语的语法是讲单个手势的构成规则和多个手势联合起来表达意思的结构规则。

手语是靠眼睛看来接受信息,靠手和身体表情组合运动发出信息。怎么看顺眼和好懂,怎么打舒服顺手,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手语语法规则。

很多聋人不知道或者讲不出手语语法,不是他们不懂,而是他们打的好,通过自然途径获得母语一样地自然地掌握手语的。汉语语法是在掌握流利的汉语(积累大量手语词汇、经过大量手语对话实践,用手语表达像脱口而出一样熟练不用多想就打出来)后才学的,上小学或者中学才学汉语语法。但是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时,才一边学习词汇一边学习语法。好多语言表达方式时约定俗成的,习惯了的方式,甚至讲不出什么道理,反正就这样感觉对。(靠自然天成的语感来判断表达是否合适,合乎习惯)。

2.1手势的组成

每个手势表示一个概念,一个(或几个)意思。单个手势的构成要素有:

(1)手形(如字母和数字的指式,I,V,E,U,Y,Q,L, J,X,// 1,2,3,5,6,7,8,9,10。注意,字母和数字手形一样,没有和数字4手形相同的字母)

(2)手的移动(移动方式有:来回摆动,上下移动,不规则抖动、擦、抹、切、削、旋转、绕、敲,拍等)

(3)手的位置(手与身体的位置关系:在头上、脑门、太阳穴、脸、脖子、胸部,胸前,腹部、手、胳膊、肩膀、腿等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d15307662.html,

(4)手掌心的朝向(朝外,朝向自己身体,双手掌心相对或并列等)

(5)还有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姿势(喜怒哀乐、皱眉,皱鼻子,眼睛睁开或眯成缝儿,各种口型)其中手形是手语词的核心元素,不可缺少。手的位置、移动、掌心朝向是以手形为依托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起到语法/修辞作用。高兴的表情、生气的表情表示不同的句子表达方式(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和感叹句),还有用肩膀侧转和视线交替变化,表示不同角色和不同角色之间对话。

2.2从词性的角度分析汉语的手语词汇有下列特点

2.2.1 数量词汉语手语中手语中数量词的表达有以下的方式

(1)用数词的重复组成量词。例如:用一棵、一棵的树组成“一片树”中的“片”。例如:“很多”虽然有“很”和“多”都有手势词语,但有时也还是用具体的可视的四指来代替“很多”的手势。例如:“每个”。“每”和“个”各有手势,但还是用“一个个”的“玉米”来表示。

(2)借用。用意义相近的词代替手语没有的词。例如,用“众”借代“群”。

(3)用手势中可以表达的自然手势。例如,“一群蜜蜂”中的“群”——双手手腕相对,十指向上。

2.2.2 连词在手语中聋人不使用或者很少使用连词,更多地用动作的顺序、动作的停顿时间的长短和表情代替书面与中的连词。比如:“看书!可是看不下去”中的“可是”聋人就用“打哈欠”的动作表示。

又如:“(先)把面团搓成长条,(然后)擀一擀,(最后)切成劲儿”

2.2.3 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变形(屈折)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变形(屈折)指某一手势在动作的细微变化和重复带来意义上的变化。比如:动词“摔”,手势动作重一些、快一些、幅度大一些表示不同的“摔”。形容词“骄傲”头向上仰的幅度表示程度的“傲慢”。

2.3聋人手语与汉语相比语序的差异

(1)宾语+动词式

也就是“目标(宾语)”在前,“动作(动词)”在后的顺序。(很像汉语中“把”字句的顺序)例如:球/扔(汉语意思是扔球,把球扔出去),先打“球”的手势,后把“球”的手势往外移动,成“扔”的动作,结果球没了,是扔出去了。

球/接(汉语意思是接住球,把球接住了),先打“球”的手势,然后移向自己胸口,球的手势没变,表示接住球了,手里还有球。

书/拿(汉语意思是把书拿过来,拿书来),先打“书”,指着一边,意思是那本书,瞄准目标,再伸手去拿。

(2)否定词常常在句子后面。

这里/跑/不行(汉语意思是这个地方不许跑步,这个地方不能跑步)。先打出”跑“,知道主题词,讲什么事,接着打”不行“的手势。

重要的信息在最后,记得时间长一些。说了长句子,好多人的短时记忆效果通常是记住最后和开头几个手势记得牢,中间的部分忘得快。

(3)先打出表示行为的目的词语,后打出表示行为的对象的词语。

例如:汉语:我想回家。手势语:家回我想

(4)出表示某件事物或意愿的手势语词。

例如:汉语:我没有吃饭。手势语:吃饭没有

(5)用手势语词表示疑问句时,往往先打出被疑问的事物,而将表示疑问的词放在句子末尾。

例如:汉语:什么会?手势语:会什么

(6)先打出被修饰、限制的事物名称,后打出表示修饰、限制的手势语词。

例如:汉语:我有一件新衣服。手势语:衣服新我有一

2.3 聋人手语句子成分与汉语相比缺少一些词类:

(1)缺少汉语中的虚词。聋人手语中一般不打虚词,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

例如:汉语:我和小王在看电影呢。手势语:电影看我小王

(2)缺少汉语中的量词

在聋人的交往中常常省略某些量词,但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交流。

例如:汉语:一本书一张纸一只鸡手势语:一书一纸一鸡

(3)宾一体现象

手势语构词中,动宾短语与该短语中的名词不分,往往造成动词的省略,要想确定是表示短语的名称,还是表示短语中的动词,要从上下文联系来确定,一般不会影响交流。

例如:手势语中:踢足球与足球用同一个手势来表示。

刷牙与牙刷用同一个手势来表示。

参考文献

《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初探》杨军辉《中国特殊教育》2002.1

《手语性质分析》沈玉林《特殊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手语性质分析》沈玉林《特殊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刘明

2018年10月福建省自考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082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3.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干干净净___________衣服 2.屋里干干净净___________ 3.干干净净___________洗一洗 4.洗得干干净净___________衣服 二、词性判别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5.百 6.高级 7.从事 8.美丽 9.格外 10.这 11.把 12.条 13.交际 14.立刻 三、举例题。每小题按要求举出三个例子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以“老”为前缀的名词 16.名词谓语句 17.双宾语 18.祈使句 19.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0.以“好!”这个句子为例,简要分析语素、词和句子的关系。 21.简述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根据。 22.简述作为后缀“过”和动词“过”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五、请指出下列复合词的结构类型(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23.关心 24.改良

25.地震 26.音乐 27.意外 28.接近 六、请指出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9.很容易 30.淋雨 31.做下去 32.她在家 33.笑着说 七、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词组的结构层次并指明结构关系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分) 34.一位小偷的辩护律师 35.买回来一辆自行车 36.直接回答问题 八、分析下列复句的结构层次并指明分句间的关系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l5 分) 37.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38.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39.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理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人如果妄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学习聋人手语心得范文

学习聋人手语心得范文 根据个人习惯了。然后,电话号码直接打,20**要打一个零,怎么读的怎么打。小数同样,打一个点即可。然后百万是先打百再打万,但是聋人老师是向前推出的百的一横,而不是一般的向右拉,所以没看懂这算是个习惯?应该要记住。 其他没什么了,基本和四聋老师教得一样。 别的,简单温习了一下明白,能,什么,意思这些用来和老师沟通的手势。不得不说手语还是学得太死了,打过知道后郝问那不知道怎么打,然后我们就老老实实的打不,知道,结果却是不懂,不明白那个手势。我和徐同时啊了一声我们在手语歌中学到过那个手势,还是不会活学活用,哎郝说不表示否定,知道表示肯定,所以当你打出一个否定手势和一个肯定手势的时候,聋人就看不懂了,是,不是同理。 最后,郝告诉我们,聋人听不到你们的笑声和感慨,听不到你们的问题,所以你们通常习惯的感情表达方式对他们并不适用。只有用你们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出你们对手语的热爱,老师们才能更有动力。 手语角 基本我是一个旁观者的地位,听讲,看视频,学歌不过也花了不少时间给学员们做了个自我介绍,至少有这样一部分是我在参与的,感觉依旧很满足~呵呵。手语歌不难,基本是意会了,就打了一个大意。估计是为了照顾我们这样的初级班学生吧,看着上届手语角的视频,真是挺期待的。

感觉手语歌的编排这部分还是很有用的,毕竟要参加北邮的比赛了~。凭着记忆,大概有这么几方面吧, 1.翻译。 根据节奏调整并省略某些不重要的词。 3.美化,夸张,或者用某些地方手语替代。 4.有些词可以用更直观的动作表达。 手语角的班主任说:手语歌不是手语的全部,也不是学手语的最佳途径,不要为了手语歌而学手语。恩恩,自己想通之后才发现身边这么多人都在这么告诉我,该好好用心去理解才是。 走进鸿雁之前,觉得鸿雁是个很强大的团队,走进鸿雁之后,觉得很活跃,很开心。郝是个蛮强势的人呢,有点怕怕不过她的确让我学到了很多。然后我们的聋人老师,我们的班主任,手语角班主任,各位鸿雁的成员们~大家都是笑容满面,带动的我也很开心呢。也许是初来乍到的缘故吧,看着各个队员们谈笑风生,大家用手语交谈,很羡慕想参与进去。但愿在之后的课堂上和手语角里可以和大家有更多的互动~阿门~ 总之~很开心,收获很多~回校的路上才发现自己都有点累了,呵呵,可以全身心投入进去的手语课,让我对以后的课程更加期待了。 以上就是学习聋人手语心得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350) (一)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语法单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定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词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 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词的构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二、考核要求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 2、领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词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二、考核要求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 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硕士)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讲授提纲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第二讲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语义特征分析法第四讲配价分析法 第五讲语义指向分析法第六讲句法空位与成分提取第七讲篇章语用与语法研究第八讲认知语法分析法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一、基本理论方法: 1.工作程序: (1)用国际音标如实记录语言资料; (2)从上述资料中切分出语言的各级单位; (3)列出单位清单,并考察其分布; (4)根据分布,对每层单位进行分类。 2.基本思路: 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3.主要方法: 替换、对比、分布和直接成分分析。 二、替换: 1.语素的确定: 蜡烛:a.花烛、香烛、火烛;b.蜡人、蜡纸、蜡笔。 (1)必须同时替换:蝴蝶:粉蝶、彩蝶、蝶泳。 (2)意义基本一致:马虎:a.老虎、猛虎、幼虎;b.马车、马尾、马匹。 (3)剩余语素:不能替换,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菠菜、荞麦、牦牛;槐树、柏树、苋菜;渤海、泰山、渭河;卡车、啤酒、尼姑(Buddhist nun)。 2.形容词的确定: (1)很+;(2)*很++宾语 想、爱、怕、关心、同意、怀疑……:动词 三、扩展: 1.扩展的条件: (1)扩展式的长度超过原式:买房子→买木头房子。 (2)扩展式与原式分布相同:买房子不容易→买木头房子不容易;买房子的人→买木头房子的人。 (2)原式中被替换的项目在扩展式的相应替代部分中为核心:小丽喜欢干净→*小丽喜欢干净的房子。 2.扩展的类型: (1)替换性扩展:干家务→干完家务;我去→我去韩国;马上说→马上说清楚。 (2)组合性扩展:去→他去/去韩国;吃饱→吃饱肚子、吃饭→*吃饭肚子。 (3)插入性扩展:洗干净→洗得/不干净、洗得干净洗不干净(可能补语)、洗得干净不干净(状态补语)。 四、分布: 1.分布的含义: (1)能作什么成分、不能作什么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区别词(只能作定语)。 (2)能出现在什么位置、不能出现在什么位置:连词(句首、主语后)、篇章连接成分。 (3)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不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很~、不~、~了、~着、~过。 2.分布的作用: (1)作为分类的依据:如词类划分。 自主动词:别~、别~了;非自主动词:*别~、别~了。 (2)作为确定语言单位同一性的根据: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 摘要:本文以特定时期著名的语法理论和语法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在一个世纪的演变与发展,并试图找出语法研究方法演变与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语法研究、方法 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况 1898年,马建忠参阅西洋语法,写出了《马氏文通》,才标志着中国现代语法学的全面建立。1924年,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问世,这是以白话文为对象,全面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第一部力作。《新著国语文法》建立句本位,打破了《马氏文通》以来的“词类本位”的传统。他把句子划分成主语、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性的附加语、副词性附加语等六种成分,第一次明确地规定了分析句子的方法,建立了完备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这个时期,语法专题论文较少,最重要的当推赵元任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1926)。1938年,陈望道等人在上海发起了关于文法革新的讨论,这场讨论的目的是“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缔造中国文法体系”。真正建立起新的汉语语法体系的是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和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此外,还有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1948)美国赵元任的《国语入门》(1948)(《北京口语语法》)等重要作品问世。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汉语语法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党和政府的提倡,社会上很快掀起了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这个

时期可以称作语法学的发展时期。毛泽东对有关人士指示:“在报上写文章及为学校写文法教科书”,要在全社会普及“文法教育”。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从此开始普及语法知识,重要的著作有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1951)、吕叔湘的《语法学习》(1951)和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1952)等。一些学者进行科学的语法研究,对当时及以后的语言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丁声树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王力的《汉语史稿》和陆志韦的《汉语构词法》等。这个时期的语法研究还有一项引人注目的成果,即教学语法。中国第一次有了全国统一使用的教学语法体系——“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它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往往对每类词的语法特点都详加说明,分析句子时采用中心词分析法,在确定主语宾语时不依据施受关系,而大体依据位置的先后。到了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空前活跃,空前繁荣,空前深入,是语言学科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部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朱德熙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1980)影响深远。80年代以来,研究的实践越来越证明,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来说,“多角验证”的思路是既宽展又有效的。90年代以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比以往更加活跃,研究领域涉及汉语语法的各个方面,研究队伍更加壮大,取得的成果更加引人注目,新的理论、新的见解被提出来。“三个平面”理论、本位理论、配价语法、汉语的时体研究等问题都成为二十世纪末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这个时期,进一步加强了句法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学》(华南师范大学)

第一章 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 2.《方言》的作者是扬雄。 3.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诞生,它 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汉语语法学史上的的第一座丰碑。P2 4.1924年黎锦熙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他是汉语语法学的开创者。 P2 5.朱德熙的《语法答问》的问世,终于揭开了汉语语法特点的盖头。P3 6.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方法是比较。P4 7.为什么研究汉语语法学会选择英语作为比较对象?P5--6 答:⑴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孤立语;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屈折语。 ⑵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 广的语言。 8.现在汉语语法特点的原则是有无原则和价值原则。 9.什么是有无原则?P6 答: 所谓有无原则,是指某一语法特点为汉语所有,而为英语所无;或是为英语所有,而为汉语所无,那么这一语法特点就是汉语语法同 英语语法相区别的特点之一。 10.什么是价值原则?P7--8 答:所谓价值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价值原则的第一层意思是说,通过比较,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特定语言中是系 统性的,而不是部分的。价值原则的第二层意思是说,通过比较, 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语法系统中必须是举足轻重 的,影响全局的;由于这一语法特点的存在,对整个语法系统的基 本面貌有根本性的影响。 11.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还必须经过价值原则的检验。P7 10.现汉语语法的特点是什么?P9、P21、P25 答:⑴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⑵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同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⑶述补结构是具有汉语语法特色的句法结构。 12. 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而是复杂的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见P10页的图) 13.汉语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与英语相比多了些什么?P11 答:⑴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谓语; ⑵名词可以做定语; ⑶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主语、宾语;

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精)

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任何符号都包含形式和两方面。 2.复合词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式。 3.词类是反映词的的类。 4.主语、谓语是句法概念,施事、受事、与事是。 5.状语是的修饰语。 6.句子是前后都有停顿并且带着一定的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的语言形式。 7.准宾语包括时量宾语、数量宾语和。 8.同位性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可以指代整个偏正结构,称为。 9.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是修饰以及少数动词和述宾结构。 10.谓词性主语可以分成和陈述性的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1.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都是() A.双音节的B.单音节的 C.三音节的D.多音节的 12.两个词组分别是述宾结构、述补结构的是() A.有人、吃饭 B.进城、很新鲜 C.说清楚、拿了去 D.洗衣服、洗干净 13.“饽饽”、“蝈蝈儿”是() A.音素的重叠 B.音节的重叠 C.语素的重叠 D.词的重叠 14.关于词缀,说法错误的是() A.词缀都是定位语素 B.把词缀黏附在词根上的构词方式叫附加 C.所有不定位语素都不是词缀 D.词缀与词根既有位置上的关系,也有意义上的关系 15.不是时间词的是() A.两年B.一九八一年 C.去年D.过去 16.“共同”、“局部”所属词类是() A.副词 B.形容词 C.区别词 D.兼属区别词和副词 17.句子中的“想”属助动词的是() A.他想去学习

B.很想他 C.我想他不会来了 D.想办法 18.“得”属动词后缀的是() A.看得多 B.看得见 C.拿得动 D.分得清 19.不是连谓结构的是() A.比钢还硬 B.在草地上躺着 C.喜欢读书 D.是我不好 20.“给”属动词的是() A.他给人骗了 B.你给我翻译 C.给我打一针 D.给他织了一件毛衣 21.“着”属动词后缀的是() A.他还小着呢 B.他听话着呢 C.他还躺着呢 D.它好使着呢 22.分句是() A.句子B.词组 C.抽象化了的句子D.复句 23.“考研复习得怎么样了?”中的“怎么样”是()A.体词性代词B.谓语 C.补语D.宾语 24.一般能受“不”修饰的是() A.动词、形容词 B.名词、介词 C.动词、数量词 D.形容词、名词 25.与其他三个句式不同的是() A.唱一个歌给我听 B.炒一个菜给我吃 C.倒一杯茶给我喝 D.拿一支笔给我用 26.属于粘合式述补结构的是() A.分得清 B.走回去 C.看不见 D.听不出来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现代汉语语法学 ”是中文专业本科阶段的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它们分析现代汉语的事实。 自学考试者应较系统地了解汉语语 法学简史、汉语语法特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构成句义的因素、词的分类问题、主宾语 问题、歧义句问题、 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了解层次分析、 变换分析、 语义格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等基本研究方法, 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汉语的语法现象。 本课程教材内容共十一章, 其中第五章关于词的分类问题、第七章关于层次分析法及 有关问题、第八章关于句式的变换问题和第九章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重点章。 第十一章 为可选章,可让学生自行阅读。其余章为一般章。 二、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语法和语法学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语法这一概念、 语法所包含的内容和语法学的简史, 特别是了解 汉语语法学经历了草创模仿、探索革新、振兴繁荣三个历史时期。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 国外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 历史比较语法、 描写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四个阶段; 2. 我 国语法学只有一百年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草创、模仿时期 (1898-1936 ,),代表作有 两部:①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语法着作。 其核心是词本位”。 ②黎锦熙的《新着国语文法》,这是第一部以白话文为描述对象的语法体系,其特点是 句 本位”。二是探索革新时期 (1936 一 1949),反对简单模仿,利用西方语法理论寻找汉语语法 特点,最有代表性的着作有三:①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 《中国语法理论》;②吕叔湘 的《中国文法要略》;③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三是振兴、繁荣时期 (1949 一现在),解 放初期出版了最具特色的两本着作: ①吕叔 湘、 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 ;丁声树等着《现 如吕叔湘主编的 《现代汉语八百词》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语法答问》 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具体特 点, 认识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复杂对应关系, 认识如何在事实考察中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 义结合起来。 (一)识记: 代汉语语法讲话》 。拨乱反正后又出版了几种重要专着, 他的《现代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的《语法讲义》、 等。 (二)领会: 1.什么是语法; 2.语法的内容。 第二章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形式的概念

中国聋人手语

中国聋人手语 概要: 下面来谈手语问题。14、人类语言为什么选用声音作为物质载体?先请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苏州方红校长:因为声音快捷、简单;可以穿越阻碍物。南京聋校陈校长: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口语交流的时候就是因为要摆脱手 ... 下面来谈手语问题。 14、人类语言为什么选用声音作为物质载体?先请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苏州方红校长:因为声音快捷、简单;可以穿越阻碍物。南京聋校陈校长: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口语交流的时候就是因为要摆脱手的干扰。就是为了让手充分发挥手去劳动,这时劳动是最重要的是生存的手段,如果用手语就不能生存所以要用口语,摆脱手。安徽芜湖教师:人类通过语言在劳动当中相互交流感情传递信息沟通思想,通过有声语言可以打破空间的界限。)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可以举例说明声音比手势作为语言物质载体更优越。聋童一般嫌宿舍晚上关灯太早,关了灯就不能聊天,因为黑暗中是不能用手语交流的。有阻碍物也不能交流。从优化的角度考虑,声音作为传递语言的媒体是比手更佳的选择。还有一点可观察出来,人只要有听力,其语言就会是有声的,声音是语言最主要的物质载体。人有多种沟通渠道,我们有第一选择,也有第二选择。声音是语言传递的第一选择,就好像黄金作为货币的选择是最好的,因为它太合适了。由于代表同样的价值,钞票同样也是货币。不能认为金子是钱而钞票不是。手势视觉形式尽管不是人类第一选择,也是人类语言的一种载体。 15、手语没有语音,是不是独立的语言?如何理解手语与有声语言在载体上的差异?我们前边谈了人类第一选择是声音,聋人或者是天生的或者是后天的,因为接收不到声音信号无法选择传递声音的这个渠道,无法借助声音的渠道来沟通,也就是说不能通过第一选择来沟通。另外一个渠道是手势发出通过视觉接收。可是手语没有语音,语言学的定义里说语音是语言符号的载体或形式,语言学教材上都是这样定义的,即语言是通过语音表达的符号体系。语言学中有一部分要讲的就是语音学或音系学,没有语音就不符合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定义不适合手语怎么办?我们知道以前的研究者不认为手语是真正的语言,从萨丕尔(Edward Sapir)到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先前这些著名的语言学研究者都认为手语的基础是有声语言。我国的语言学教材,迄今也无一认为手语的独立的语言。所以语言学家们只考虑有声的语言,这个定义只是声语言的定义,而不是全部人类语言的定义。人类语言的定义里面应该包括手语,即也包括通过手与表情体态表达的视觉符号体系。从前对语言的定义要改变一下才能适用于手语。我们不要被语言学课本中的语言定义所限制。手语是不是独立的语言?假如中国手语不是独立的,它就必须是建立在汉语基础上的。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从来没有一个地方会说过出现一个新的事物而聋人没有办法创造出手势来表达它。手语的词汇也是可扩展的。手语也是有可分析的小单位及规则的,即词与规则的体系,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刚才我们说到手语能不能表达细微的感情或是抽象的概念。手语完全可以从它的词汇开放性和语法的完备性结合起来表达细微的感情、抽象的概念。由此来看,手语是独立的人类语言。如果从词汇空缺和刚才我们说的那些原因来说手语不是语言的话,最好去问一下人数很少的少数民族朋友,没有文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第三版) 陆俭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北京

目录 绪论 0.1 关于语言 0.2 关于汉语 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0.4 语法和语音、语义 0.5 关于语法单位 0.6 三组重要的概念 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第一章词类研究 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 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 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 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第三节变换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 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3.5 变换分析的作用 3.6 变换分析的局限 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 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4.2 关于语义特征 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4.5 关于“v有……”格式 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

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节配价分析法 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 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 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 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范畴研究 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 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 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 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 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 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 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9.4 再说层次分折 9.5 两种描写模型 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库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5题) 1—5:BADBA 6—10:CDBDC 11—15:CADCB 16—20:CCBDA 21—25:ABCCD 26—30:CADDD 31—35:CCBDA 36—40:ABCDA 41—45:DCDDC 46—50:DBDBC 51—55:DCDCC 56—60:DBBBC 61—65:BCDCD 66—70:BBCCD 71—75:BAADC 76—80:BBCBD 81—85:ABCDC 86—90:DCBBD 91—95:DDCDD 96—100:DCCCD 101—105:AAAAA 106—110:AABCB 111—115:DAABC 116—120:DCCDD 121—125:DDDAD 二.判断题(下列判断对的在括号内填入“√”,错的填入“×”;每题1分,共50题。) 1—5:√√××√ 6—10:√√√√√ 11—15:×√√√√ 15—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45:√×√×√ 46—50:√××√√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5题) 1.语法: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或者说语法就是一种语言之间相互组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指语法成分中能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

3.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不是通过词汇形式而是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的一种抽象的非具体的意义。 4.时:指动作或过程发生的时间,一般分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5.体:是动词的一种语法范畴,表明动作行为的状态,如英语中的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等。 6.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或者组合能力而划分的聚合类。 7.兼类词: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情境中兼具有两种不同词类的性质特点。 8.同音同形词:指读音和写法完全相同的几个词,如“大米”和“一米”中的“米”。 9.句子:具有完整的结构、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且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法单位。 10.层次分析法:又叫直接成分分析法,指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言片段(包括短语和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的一种方法。 11.歧义句:指同一个句子形式包含两种以上的不同理解。 12.连动结构:指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的结构,这些动词具有相同的发出者并且前后没有连接词连接。 13.双宾结构:指一个动词带两个宾语的述宾结构(或动宾结构),包括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如“给我一支笔”。 14.主语:主语是相对于谓语而言的,是谓语部分陈述的对象,如“天晴了”中“天”为主语。 15.宾语:宾语是相对于述语(或动语)而言的,是述语支配或影响的对象,如“吃饭了”中“饭”为宾语。 四、应用题(每小题2分,共50题) (一)判断下列短语结构类型(每题2分,共25题) 1.主谓结构 2.定中结构 3.状中结构 4.动宾结构(或述宾结构) 5.动补结构(或述补结构) 6.动补结构(或述补结构) 7.主谓结构 8.状中结构 9.动宾结构(或述宾结构) 10.介词结构 11.状中结构 12.定中结构 13.动补结构(或述补结构) 14.同位结构 15.联合结构 16.状中结构

4月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821 本试卷分A、B卷,使用无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并将答题纸上卷别“A”涂黑;使用2007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并将答题纸上卷别“B”涂黑。不涂或全涂,均以B卷记分。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A卷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语法规则是自然产生的,因此,它不会发生变化。 2.汉语语法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与英语完全不同。 3.从构词法上看,英语里是没有词根融合式的词语的。 4.汉语词语双音节化对语法组合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5.语序和虚词是现代汉语语法的两个主要手段。 6.语法上给词分类,主要是说明句法结构的规则,指明词的用法。 7.形容词都能受副词“很”的修饰。 8.“所”用在动词前,是副词。 9.“老王昨天去北京的”中的“的”是助词。 10.汉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三个平面 12.短语 13.词类 14.直接成分 15.向心结构 三、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分析“他是来过这里的”与“书是图书馆的”两句中“的”的词性有什么不同。 17.分析短语“一个小学教师勇救落水儿童的故事”的层次和关系,多义的请作多次分析(到第三层为止)。 18.“坐在桌子上”、“来自五湖四海”类的短语应该看做动宾关系还是动补关系?为什么? 四、问答与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9.什么叫动词的名物化?你如何看待这个说法?(10分) 20.请简要说明现代汉语语法学界对“主语”的三种理解。(9分) 21.什么是连动短语?连动短语有哪些范围?(11分)

参加聋人手语学习班心得体会

参加聋人手语学习班心得体会参加聋人手语学习班心得体会1个文明的社会是1个应当晓得相互尊重的社会,没有残疾的人,只有残疾的社会。 我参加了聋人手语学习班,体会很深,主要有以下: 低级班的第1次课依照惯例都是该教指语。先花了些时间由郝介绍了1下鸿雁这个组织。额……大概介绍了多半个小时?可听性不太大的说……只记住了1些自己觉得有用的片断。 郝说:“大家刚开始学的时候都是有兴趣的,可是我教了6年的手语,我知道兴趣其实不足以让大家坚持下去,只有真实的发自内心的酷爱手语你才能1直学下去。” 她还说:“我们也组织过队员和聋人的交换活动,但是每次都是我的队员们在1边,聋人朋友们在1边,然后只有我在中间。所以我也是那末积极的组织这样的活动了。”恩……我想我能理解她。这样的情况该说是很普遍,而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伤害聋人朋友们。所以,就像郝说的“你等着聋人来主动找你的可能性是及其渺茫的,只有你去和他说,你才能有收获。” 印象最深入的是郝说的:“聋人老师们教你们手语实际上是1件很无聊的事情,所以你不要以为他喜欢教你。只有你不断的问出问题,逼着他教你,你才能学到更多。” 恩,我们很幸福的,由于有聋人老师来授课,可以学到更地道的聋人手语,很满足。我是个极易满足的孩子呢,恩恩。 指语,纠正了1些之前的毛病,算是巩固。比较让我吃惊的是老师们的指语能打得如此熟练,或许这就是我总觉得打手语还需要反应1下的缘由,即便是会打,也要想1下才能做出来,不够熟练吧。在回来的路上1直在熟练指语,希望可以到达最少是比较流畅的程

度,结果被徐说:“你有病吧……” 收获最最大的,是学到了1个聋人的语法。也是郝告知我们的,如果问“你今天吃饭了吗?”不是依照我们常规的语序,而是打“饭,有吗。”“1起去吃饭好不好?”也是打的“饭,能?”这也是我看不懂聋人手语的缘由吧。聋人要看懂我们的手语很容易,但是我们了解他们的语法就很难了,还是只有多说多练才行。 简单记录1下指语,或许以后教新队员的时候能用上。“b”1定要拇指收在掌心,不然会和“u”相混淆。“c”要打圆,太硬了就变成了美国手语中的“e”。“e,f”手指要微分。“g”打的是大写字母那1横。“l”把拇指收回来是姓氏“李”的汉语拼音。“m”也是麦当劳的意思。“t”拇指和小指曲折几次是兔子的意思。 数字。10几这样的数直接在手势的基础上打10。比如105就是打5的同时食指和中指交叉1次。然后“亿”是打成了“y”,但是忘记问老师怎样区分亿和6了,在群里问了后黄姐姐和郝说是口型加语境,然后王说是左手打i右手打y。恩,大概也就是这模样吧~根据个人习惯了。然后,电话号码直接打,2011要打1个零,怎样读的怎样打。小数一样,打1个点便可。然后百万是先打百再打万,但是聋人老师是向前推出的百的1横,而不是1般的向右拉,所以……没看懂……这算是个习惯?应当要记住。 其他没甚么了,基本和4聋老师教得1样。 别的,简单复习了1下“明白,能,甚么,意思”这些用来和老师沟通的手势。不能不说手语还是学得太死了,打过“知道”后郝问那“不知道”怎样打,然后我们就老老实实的打“不,知道”,结果却是“不懂,不明白”那个手势。我和徐同时“啊”了1声……我们在手语歌中学到过那个手势,还是不会活学活用,哎……郝说

汉语研究的本位

一种语言的语法体系或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但这种语言的语法表述系统或表述体系,不仅先后而且可以同时有好几个。汉语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曾出现过不同的“本位”观,每一种本位观都是语法学家从不同的切入点总结出的研究汉语语法系统的表述体系。对汉语语法和语法特点的不同认识,是出现这些不同本位观的根本原因。 “本位”的学者们的出发点主要是:以语法中的某一单位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该基础单位的研究来解释其它各级语法单位。其它各级语法单位的解释都建立在对基础单位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作为基础研究的单位就取得了研究的“本位”地位。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史上,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本位观及明确提出研究本位理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1) 马建忠的“词本位”; (2) 黎锦熙的“句本位”; (3) 朱德熙的“词组本位”; (4) 徐通锵的“字本位”; (5) 邢福义的“小句本位”。 1.“词本位” “词本位”中的“词”指“词类”。1898 年的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以文言为研究对象的语法著作,《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语法学的诞生。《马氏文通》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模仿西方传统语法的理论模式建立起来的。而西方的传统语法是在研究拉丁语的基础上为适应教学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套理论系统。这一理论系统的基本特征便是词本位。在马建忠眼里“词类”就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通过各种词类的说明和解释就能够说明汉语语法的规则。《马氏文通》总共十卷, 词法部分占八卷,“正名”一卷,“句读”一卷(句法)。可见词本位在《马氏文通》中的地位。他认为, 句子是由词组成的, 每个词在句子中都有它特定的功能, 每个词必须能够和句法成分相配, 符合它的功能, 弄清楚了词的功能和身份, 才能讨论句法 2. “句本位” 黎锦熙先生是继马建忠之后第一位用西方传统语法理论来解释现代汉语白话文语法的学者。他在1924 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的“引论”中说:“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么? 简单说, 就可叫做‘句本位’的文法。”1951 年重版序言中, 黎锦熙又说:“《新著国语文法》的优点就在于把“句本位”做中心, 把组成句子的六种成分做出发的重点”。 《新著国语文法》主要工作在于建立一套分析现代汉语句子的操作系统。这一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句子成分”系统、划分句子成分的操作系统、句子成分和词类的关系系统(虽然他的工作主要是在参考J. C.纳斯菲尔德的《英语语法》和A. 里德等人的图解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但是他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 黎锦熙的“句本位”实际上是指研究对象以句子为中心, 句子作为所有语法研究的核心, 对句子分析的结

中国手语汉语手指字母图

中国手语汉语手指字母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布施行) 第一条 汉语手指字母用指式代表字母,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拼成普通话,作为手语的一种--指语。 第二条 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二十六个字母,用下列指式表示: A:拇指伸出,指尖向上,其余四指握拳。 B:手掌伸直,拇指弯曲贴在手心,其余四指并齐,指尖向上,手心向前偏左。 C:拇指在下,向上弯曲,其余四指并齐,向下弯曲,相对成C形,虎口朝里。 D:手握拳,拇指搭在中指第二节上,虎口向后上方。 E:中、无名、小三指伸直,分开不并紧、指尖向左,手背朝外,拇指和食指弯曲,拇指搭在食指上。

F:食、中二指伸直,分开不并,指尖向左,手背朝外,其余三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上。 G:食指伸直,指尖向左,其余四指握拳,手背朝外。 H:食、中二指并紧伸直,指尖向上,手心向前偏左,其余三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上。 I:食指伸直,指尖向上,其余四指握拳,拇指搭在中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J:食指伸起带弯曲,其余四指握拳,拇指搭在中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K:食指伸直,指尖向上,中指伸直跟食指成90度角,拇指跟中指交叉相搭,其余二指弯曲,虎口朝里。 L:拇、食二指伸直分开,形成L形,其余三指握拳,虎口向上,手心向前偏左。 M:拇指和小指弯曲,拇指搭在小指第二节上,其余三指并齐、向下弯曲,指尖稍向下斜,临空压在拇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N:无名指、小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上,其余二指并齐,向下弯曲,指尖稍向下斜,临空压在拇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O:食、中、无名、小四指并齐弯曲,拇指跟食指、中指相抵成空拳,虎口朝里,如O形。 P:拇指跟食指相抵成圆圈,其余三指伸直并齐,指尖向下斜伸,虎口向外稍斜。 Q:拇指跟食指、中指相捏,其余二指弯曲,虎口朝里偏左。 R:拇指、食指伸出,拇指指尖向上稍斜,食指指尖向左,手背朝外,其余三指握拳。S:食、中、无名、小四指并齐弯曲,手指靠近手掌一节跟手掌成90度角,拇指向上伸出,手心向左前方。 T:拇指跟中指、无名指相抵,成圆圈,食指和小指伸出,指尖向上,手心向前偏左。U:手掌伸直,食、中、无名、小四指并齐,指尖向上,拇指分开不贴紧食指,手心向前偏左。 V:食指和中指伸直分开,成V形,指尖向上,其余三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W:食、中、无名三指伸直分开,成W形,指尖向上,其余二指弯曲相搭,手心向前偏左。 X:中指搭在食指上,成交叉形,指尖向上,其余三指握拳,拇指搭在无名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Y:拇指和小指伸出,指尖向上,其余三指握拳,手心向前偏左。 Z:食指和小指伸直,指尖向左,手背向外,其余三指弯曲,拇指搭在中指和无名指上。 第三条 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四组双字母(ZH,CH,SH,NG),用下列指式表示:ZH:食、中、小三指伸直,指尖向左,手背向外,拇指和无名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上。 CH:食、中、无名、小四指并齐伸直,跟拇指相捏,手背向上。 SH:食指和中指并齐弯曲,手指靠近手掌一节跟手掌90度角,拇指向上伸出,无名指和小指弯曲贴在手心,手心向前偏左。 NG:小指伸直,指尖向左,其余四指握拳,虎口向上,手背朝外。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历史 学院名称:人文社科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3东策划 姓名:丁玎 学号:2013801102 指导教师姓名:程树铭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2014年6月 摘要:通过对语法历史发展的回顾,即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广泛的探究这段历史,充分领悟现代汉语语法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更好掌握语法知识,能使我们再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字: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表达功能 语言是由语音形式、语义内容、结构关系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构成了语言。语音是语言的形式部分,词汇是语言的意义部分,语法是语言单位的关系部分,说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的问题。三个部分在语言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简单来表述:没有语音形式,语言就无法存在,

没有词汇的内容意义,语言就是一个毫无作用的空壳,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例如:山上草在吃牛儿--牛儿在山上吃草从上面的一些组合的例子可以看出,语法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于语言之中的。一种语言,即使是最原始的语言,也得有一套语法规则系统,指导人们按照已有的规则去组织符号,构成表达思想的句子,否则,像上面所举的例子那样,同样的意思同样的词语,不同的人完全自说自话,别人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你说的什么内容,语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交际工具了。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三个要素之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要素。简单地说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而从八十多年来,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究。 汉语语法学者从一开始就关注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词类"问题的广泛讨论和不懈探究就是一部汉语基本语法范畴的确立历史。和其他语言的研究者一样,汉语语法学者首先准确地辨析出了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的基本词类范畴,但在分析手续上却遇到了许多西方学者所未曾遇到的难题。因为汉语几乎没有可供辨识的外在词形标记,在确定词类成员的问题上就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早期的汉语语法学者看到英语这样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