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编程课程标准

数控车床编程课程标准
数控车床编程课程标准

《数控车床编程》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数控车床编程

课程代码:01(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排列)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

建议课时:60

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共60学时。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手工编制数控车加工程序的基本职业技能,为数控车加工实训做好理论准备,同时也为后续数控车床操作实训课程及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手工编制数控车加工程序(广数980TD、华中世纪星)的任务为线索,以“适度够用”为原则,让学生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的选取,围绕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按照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重点突出数控车手工编制程序能力的培养,同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课程内容包括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值计算、基本编程功能指令、数控车床程序编制方法及宇龙数控仿真系统仿真模拟加工等。

本课程的教学采取编程理论学习与上机仿真模拟加工实训交替进行的形式,实现教学做一体。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生数控车手工编程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设备点检与维护的方法;

2.掌握切削参数选择原理;

3.掌握数控车床常用刀具的种类、结构和特点;

4.掌握数控编程基本知识及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的原理;掌握坐标点的计算方法;

5.掌握外圆及端面的编程方法;

6.掌握台阶短轴的编程方法;

7.掌握带孔短轴零件编程方法;

8.掌握螺纹加工中的参数计算;掌握螺纹短轴的编程方法;

9.掌握长轴加工夹具的选用;

10.掌握长光轴零件编程方法;

11.掌握台阶长轴零件编程方法;

12.掌握带孔长轴零件编程方法;

13.掌握带螺纹长轴零件编程方法;

14.掌握细长轴零件加工的特点及装夹、编程方法;

15.掌握中心孔的分类及加工方法;

16.掌握花盘及角铁等车床附件在车床上的功能;掌握在花盘、角铁等附件上装夹、校正工件的方法;

17.掌握台阶盘类零件编程方法;

18.掌握带孔盘类零件编程方法;

19.掌握带螺纹盘类零件编程方法;

20.掌握轴/孔配合零件的编程方法;

21.掌握锥度配合零件的编程方法;

22.掌握内螺纹零件的编程及加工方法;掌握螺纹配合零件的编程及车

削方法。

(二)技能目标

1.能正确选用点检与维护设备的方法;

2.能正确选择切削参数;

3.能正确选用刀具;

4.能正确计算坐标点;

5.能正确编写外圆及端面的程序;

6.能正确编写台阶短轴的程序;

7.能正确编写带孔短轴零件的程序;

8.能正确计算螺纹加工中的参数;能正确编写螺纹短轴的的程序;

9.能正确选择加工长轴的夹具;

10.能正确编写长光轴零件的程序;

11.能正确编写台阶长轴零件的程序;

12.能正确编写带孔长轴零件的程序;

13.能正确编写带螺纹长轴零件的程序;

14.能正确编写加工细长轴零件的程序;

15.能正确选用加工中心孔的方法;

16.能正确选择在花盘、角铁等附件上装夹、校正工件的方法;

17.能正确编写台阶盘类零件的程序;

18.能正确编写带孔盘类零件的程序;

19.能正确编写带螺纹盘类零件的程序;

20.能正确编写轴/孔配合零件的程序;

21.能正确编写锥度配合零件的程序;

22.能正确编写内螺纹零件的程序;能正确编写螺纹配合零件的程序。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耐心细致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前导课程

其前导课程有《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学习《机械制图》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识图、绘图的能力,《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使学生掌握量具的使用、公差的识别等,《金属切削原理》能让学生掌握金属切削的原理。

2.后续课程

后续课程有《数控车床技能实训》《数控铣床技能实训》。本课程是继《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等课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而学习《数控车床技能实训》《数控铣床技能实训》两门课程的前提是应掌握数控机床编程,因此该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

根据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际情况,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报告中的职业能力分析表,编写《数控车床编程基础》校本教材。

(二)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

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生产。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三)课程评价

本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组成。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态度、作业完成、安全文明操作等情况;理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考核主要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核总分为100分,比例分别为:课堂考核30%,平时作业考核20%,理论考核50%。

1.课堂考核: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学习如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练习等方面进行考察,平时的回答问题等都作为平时考核的内容。

2.平时作业考核:以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次数及质量进行考核。

3.理论考核:理论考核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可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办法,包括基本概念、分析、设计等。由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给出。

(四)教学资源

1.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报告中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制作本门课程的电子课件、试题库等。

2.教学场地及设施设备建议

教室配备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配备仿真实训室,应配备数控机床编程仿真软件。

3.教师素质要求及配备建议

本门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后续课程《数控车床技

能实训》《数控铣床技能实训》等课程密切联系,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并且本门课程内容的专业程度较高,需要较高水平的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对教师配备有以下建议:

(1)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具有高级工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3)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