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5《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5《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天堂与地狱比邻

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人生的天堂或地狱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内在涵义。

2.学习用寓言、举例、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阐述观点的写作方法。

3.把握作者获得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用以指导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主题课文主题:热爱工作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1)工作是一项特权,它带来比维持生活更多的事物。工作是所有生意

的基础,所有繁荣的来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

(2)检视一下你的工作态度,那会让我们都感觉愉快。

授课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

授课过程

一、课文导入

(一)提问导入课文

1、地球上第一个亿万富翁是谁?1910年,财富达到10亿美元。

2、被世界公认的“石油大王”是谁?1870年,创立标准石油公司,与全盛时期控制了90%的全美炼油业。

3、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把谁作为自己唯一的崇拜对象?(比尔·盖茨以其为榜样,在达到事业顶峰的壮年急流勇退,专心投入慈善事业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并说:“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名字,

那就是——洛克菲勒。

(二)简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39年7月8日-1937年5月23日),美国实业家、慈善家,洛克菲勒王朝开创者,以革命了石油工业与塑造现

代慈善的企业化结构而闻名。1870年他创立了标准石油,在全盛期他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成为美国第一位十亿富豪与全球首富。

另一方面,洛克菲勒在他人生的后四十年致力于慈善事业,主要是教育和医药领域。他出资成立洛克菲勒研究所,资助北美医学研究,广设学校,并在晚年将大部分财产捐出资助慈善与研究事业。

至今为止,在美国提起洛克菲勒家族,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

形容绝不为过。在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后辈不思进取,

坐吃山空),而洛克菲勒至今已经绵延六代,仍然生机勃勃、如日中天。

洛克菲勒是怎样创造这样的奇迹的呢?这与洛克菲勒的财富观和对子女

的教育观息息相关——热爱工作、崇尚节俭并热衷于慈善事业。这些,在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学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关于本文

《天堂与地狱比邻》这既是一封家书,又是一篇说理文。这是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家书中的第三封。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企业家,

如何看待劳动、看待职业,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工作的点点滴滴。

2、初读课文

(1)梳理课文结构

寓言故事(第1至10段)工作对于人生的意义。

亲身经历(第11至19段)敬业对成功的意义。

三个石匠的故事(第20至23段)工作是一种态度。

叮嘱儿子(第24段)要视工作为一种乐趣。

(2)划出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经商秘笈),重点划出。

(二)细读课文,把握重点

(1)寓言故事

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看书,小组之间进行对话表演。并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提问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亲身经历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天堂的生活呢,作者提出了三个观点,请找出来。

1、工作是一种特权:

在工作中学到经商的方法;创造除去生活需要外的更多财富;可以发掘人的潜能,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而富有智慧。

2、工作是一种信念:

作者告诉自己的儿子要热爱工作,那作者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呢?作者的第一份工作时什么呢?

簿记员:抄抄写写、记记账的工作。作者的这份工作辛苦吗?从哪里看的出来?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内容。

簿记员是一份枯燥、单调、乏味的工作,但是洛克菲勒从中学会了尊重数字与事实。这一份简单、低层的工作他一干就是三年半,在这其间,

他感到无比的喜悦和着迷。正是这种热爱工作的信念使他从一个小职员成

为企业家的关键因素。而洛克菲勒的信念是来源于他对未来的理想,他的理想是什么呢?——成为巨富。

3、工作是一种态度:

石匠、同样工作也是单调、乏味的枯燥的,在同一份工作上,不同的

工作态度会造成不一样的心理。我们来看下这三份石匠是抱着怎样的工作态度来工作的,大家先看书,与同桌练习对话,注意揣摩石匠的心理、语气。

(3)核心思想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4)总结

1、用寓言故事引出:工作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失去工作就等于失

去快乐。

2、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热爱工作对人生职业成功的重要意义。

3、用三个不同的石匠的工作态度,工作是一种态度它决定着快乐与否。

4、结论:人生的天堂和地狱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三)课文研究

1、洛克菲勒写这封信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单从这封信本身看,你认

为洛克菲勒的儿子能理解父亲的用心吗?为什么?

希望儿子检视自己的工作态度,热爱工作,并从工作中学习经营自己的事业一切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能理解,作为一封家书,和自己的儿子谈论职业态度这个严肃的问题,作者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用寓言、故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娓娓道来,使孩子倍感亲切而自愿接受父亲的观点。

2、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从中他获得了哪些收

获?对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活都有哪些启迪?

我永远也忘不了做我第一份工作——簿记员的经历,那时我虽然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得去上班,而办公室里点着的鲸油灯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从未让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很令我着迷和喜悦,连办公室里的一切繁文缛节都不能让我对它失去热心。而结果是雇主不断地为我加薪。

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产品,做好你该做的事,出色完成你该完成的工作,理想的薪金必然会来。

学会感恩,学会从底层做起,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三、小组讨论

洛克菲勒在信中写道:“老实说我是一个野心家,从小我就想成为巨富。”事实证明,洛克菲勒的“野心”实现了。请你也谈谈自己曾经的“野心”和现在的“野心”,同时说说自己准备如何来实现这个“野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