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鼠标发展史

键盘,鼠标发展史
键盘,鼠标发展史

键盘发展史

1873年的肖尔斯打字机

以“QwERTY”布局排列键盘最初只是为了减慢打字的速度,而在推广这种打字机的时候,发明者们说这是最科学的排列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打字速度。这一谣言被人们相信了接近100年之久。

140年前的灵机一动和120年前的一次意外今天的计算机键盘虽然无论是材质还是原理都和打字机相差甚远,但是键位的排列是相同的。这种现象被叫做“路径依赖”:当人们一旦做出了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就会让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即便有更好的方案,也因为改变的成本太高而不得不被放弃。今天的键盘布局,可以追溯到140年之前的灵机一动和120年前的一次意外,但是它们却能够决定了今天数十亿人的使用习惯。

计算机键盘和打字机之间的血缘关系一望可知。今天的键盘看起来和IBM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开发的电动打字机键盘十分相似,而再向前追溯,则是更早的机械打字机。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早期——为了让盲人也能够书写,1714年,一位名叫亨利·米尔的英国人申请了打字机的专利。可惜他的专利文献和设计图现在都已经遗失,我们再也无缘看见世界上第一部打字机是什么样子。

显然,这种小众工具没能流行开来。那个时代的人们依然满足于用手书写,他们对速度和整齐的要求似乎还不是很高。直到资本主义变得越来越成熟,人们对文字的需求越来越大的时候,打字机的市场才真正开始培育起来。在十九世纪,人们已经设计出了数十种打字机:从能够打出精美的印刷字体的到模仿手工书写的,一应俱全。

其中最早的大概是美国人威廉·伯特,他在1829年申请了一份打字机的专利。1893年,他的孙子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展示了一个根据这份专利说明制造的原型,结构复杂,其打字速度甚至还不如手写。观众们带着猎奇的心理围在这件展品周围,因为当时的打字机,已经是雷明顿公司的天下了。科学排列只是商业诡计

1866年,47岁的美国记者和出版商克里斯托弗·肖尔斯打算自己研制打字机——那一年,他碰上了排字工人罢工。他并没有太明确的思路,所以开始时失败了几次。很快,他决定设计更简单一点的东西——能够给书籍加上页码,也能打印出一些票据的小工具。在这一项目成功之后,他开始用同样的思路开发打字机。1867年,他在杂志上看到了别人发明打字机的一条短讯。凭借从这篇短文中获得的灵感,他在第二年就制造出了可以工作的打字机原型。这一款打字机只有两排按键,叫做“写作钢琴”,因为它也同样有两排键,和钢琴一样用黑色的乌木和白色的象牙制造。现在看起来这种打字机完全不能满足日常需要:它只能打出大写字母,只有35个键——26个字母、一个英文句号和八个数字。键盘上甚至没有0和1,因为肖尔斯认为这两个数字可以用字母I和O来代替。1868年6月23日,肖尔斯获得了打字机的专利。无论如何,它的速度已经可以超过手写了。

这款打字机并没有获得什么反响;它不过是十几种打字机中的一种罢了。当时有许多人都在尝试研发打字机,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甚至在1872年设计出了最早的电动打字机。直到1873年,肖尔斯才终于让他的打字机具备了相对完整的功能,并且把专利卖给了后来以制造军火出名的雷明顿公司。

就是在这段时间,决定计算机键盘的大事件发生了。而当时的人们甚至都不会意识到,他们的一个小决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早期的打字机有一个问题。当按下一个按键后,会拉动一根钢丝,钢丝连接着上方字盘中的杠杆,每个杠杆末端都有一个字母的凸模,把字母像是盖章那样敲在纸面上。如果打字速度过快的话,上方的杠杆往往来不及弹回,就会卡住。

不得不承认,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有创意。肖尔斯找到了他的妹夫詹姆斯-登斯莫尔帮忙,而这位数学老师建议减慢打字的速度,以尽可能避免卡键的状况。他认为把字母乱序排列会有好处。事实上这种以“QWERTY”布局排列的打字机的确减少了卡键的发生,而在推

广这种打字机的时候,发明者们说这是最科学的排列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打字速度。这一谣言被人们相信了接近100年之久。英国打字机博物馆馆长、《打字机世纪》一书的作者威尔弗雷德·比彻声称,“这种所谓科学安排以减少手指移动距离的说法,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而且,“对字母的任何一种随机性的安排,都会比现在这种安排合理。”

虽然今天的卡键问题早已不存在了,但是这种布局已经固定了下来。直到今天,我们还会在大多数英文键盘上看到它,完全无法想象,在过去的100年里,它浪费了多么惊人的时间。

鼠标发展史

1968年12月9日,全世界第一个鼠标诞生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它的发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Englebart博士设计鼠标的初衷就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他制作的鼠标是一只小木头盒子,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带动枢轴转动,并带动变阻器改变阻值来产生位移信号,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屏幕上的光标就可以移动。自此,鼠标和PC就结下了那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不解之缘。

鼠标的使用令电脑操作更为简易,而风靡全球的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相关应用软件的普及亦加速了鼠标在PC间的广泛应用。一句话,鼠标的出现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为轻松方便。

1968年12月9日Engilehbart 博士在IEEE会议上展示的世界上第一个鼠标,一个木质的小盒子,盒子下面有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每个轮子带动一个机械变阻器获得X、Y轴上的位移,在盒子的上面则有一个按钮开关提供连通信号。这款鼠标的鼻祖与今天的鼠标结构大不相同,甚至还需要外置电源给他供电才能正常工作。

1983年苹果公司受到仙童公司著名STAR计算机的启发,在当年推出的Iisa电脑上第一次使用了鼠标作为GUI界面操作工具。这款电脑虽然不成功,但它为转年推出的Macintosh以及MAC OS操作系统提供了经验,鼠标的黄金

年代来临了。这个时候的鼠标还是老式的机械式鼠标,但是对于最初的产品已经有了新的改良,鼠标球取代了不灵活的单滚球,单键设计被更加灵活的双键/三键所取代,可供电的标准RS232串行口设计取代了早期的独立接口,现代鼠标的基本结构已经成型。

1984年罗技的第一款无线鼠标研制成功,那时候还依靠红外线作为信号的载体。虽然说这款产品由于性能方面的诸多问题而告失败,但是罗技在无线方面的创新也给后来的产品带来了很多思路的指引。

1996年由微软发明的鼠标滚轮是鼠标发展史上十分重大的发明,今天滚轮已经成为鼠标的标配之一。

1999年微软与安捷伦公司合作,推出了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揭开了光学成像鼠标的时代的序幕。其中Intellieye定位引擎是世界上第一个光学成像式鼠标引擎,它的高适应能力和不需清洁的特点成为当时最为轰动的鼠标产品,被多个科学评选评为1999年最杰出的科技产品之一。(不过由于那个时候微软的硬件产品没有正式进入中国,所以当时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所引起的轰动反响并没有波及到中国大陆)

2000年,罗技公司也推出了同类的光电鼠标产品,使用安捷伦H2000光学成像引擎,性能上和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一样。这一代产品是光学成像引擎的第一代产品,这一代的光电鼠标拥有一些现在已经众所周知的缺点,比如仅为1500次/秒的刷新率和400CPI的分辨率。对采样表面的适应性差,尤其对镜面以及花纹表面。

2001年安捷伦推出了自己第二代光学成像引擎(A2030、A2051),首先推出产品的是安睫伦,它在CMOS和DSP引擎都没有重大变化的背景下,通过对光学引擎的重新设计将引擎的分辨率提升到800DPI,同时将刷新率提升到2000—2500次/秒。但是由于这一次的技术改良并没有增大CMOS的尺寸,所以相较第一代光学引擎性能提升并不明显。正是因为这样安捷伦公司并没有对第二代产品大肆宣传,只是无声无息的取代了第一代产品。

2001年底微软结束了与安捷伦的合作以后,独立推出了第二代Intellieye 引擎,与前一代相比它的改变极为重大—微软重新设计了CMOS和DSP算法,将刷新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6000次/秒,同时将CMOS尺寸提升到22X22,同时一举解决了光电鼠标的丢帧和表面适应性问题,同时全部控制电路整合到同一块芯片上,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整合度。不过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光学部分并没有重新设计,所以其分辨率仍为400DPI。

2002年初罗技推出了光电鼠标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双光头极光飞貂来与IE3.0竞争,它使用了和其它安捷伦引擎所不同的IAS芯片和两个第二代的安捷伦DSP处理器,通过将两个SPI芯片交替运行来获得更高的处理速度,尽管CMOS的面积没有变化,但由于两个光头在不同的位置上采样,所以表面的适应性要比同期罗技单光头的鼠标来得好些。

2002年下半年,罗技推出了和安捷伦合作一年的成果—新一代MX光学引擎,新的光学引擎在保留800DPI的前提下,将像素处理能力提升到令人诈舌的470万像素/秒,同时将CMOS尺寸加大到30X30。这使得它在性能上超过了一切原有的光学引擎,同时在光学性能上已经不亚于传统的光机鼠标,成为历史上第一款近乎完美的光学引擎

2003年9月,微软推出了全新系列的鼠标产品。它们全部采用“Tilt Wheel”滚轮,这种滚轮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左右倾斜可以实现对水平方向移动的控制。

中国近现代诗歌发展史

诗歌发展史(二) 一、现代诗歌的概念 (一)定义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又称新诗。它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 (二)分期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第二个十年(1927-1937) 第三个十年(1937-1949) 二、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第一个白话诗人” 胡适,原名嗣穈,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着名思想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倡导白话、领导新文化运动。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二)开一派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白话诗歌的成熟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女神》——以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胡适的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 《天上的市街》 (三)提倡格律的新月派 闻一多——“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1946年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新格律诗理论——走出“绝端的自由”的散文化误区 《七子之歌》 (四)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三、第二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左翼诗派 (二)后期的新月派 1.徐志摩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再别康桥》 2.卞之琳 (三)现代派 1.戴望舒 戴望舒,浙江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雨巷》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2.废名 废名,原名冯文炳,师从周作人,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以禅写诗” 四、第三个十年的诗歌创作 (一)艾青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二)七月诗派 田间,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人。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三)九叶派 穆旦,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宁。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穆旦现象”:50年代以来,穆旦频受政治运动打击,身心遭到极大摧残,被迫从诗坛上销声匿迹,转而翻译外国诗歌,直到去世。多年以后,才逐渐被重新认识。人们出版他的诗集和纪念文集,举行“穆旦学术讨论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大师”排行榜,穆旦名列榜首。

正确使用键盘的方法

十指分工,包键到指,能者多劳,各司其职 我们知道,要让电脑听您使唤,必须给电脑输入一些命令,目前,输入电脑命令最常用的设备有键盘和鼠标两种。尽管现在鼠标已代劳了相当一部分工作,但诸如文字和参数的输入仍只能靠键盘,如果鼠标不幸累趴下了,键盘还能代劳鼠标的所有工作。 既使有了鼠标,很多功能的快捷方式还是要靠它来完成,因此,键盘的操作还是很重要的。学习电脑前一定要掌握键盘的正确使用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您受益匪浅。 指法示范: 雨儿五笔打字(片长:1分钟9秒) 雨儿指法实录-带耳机 (片长:1分钟19秒)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键盘的各个部位 键盘总体上可分为四个大区,分别为:功能键区,打字键区,编辑控制键区,付键盘区。 功能键区:一般键盘上都有F1~F12共12个功能键,有的键盘可能有14个,它们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单击即可完成一定的功能,如F1往往被设成所运行程序的帮助键,现在有些电脑厂商为了进一步方便用户,还设置了一些特定的功能键,如单键上网、收发电子邮件、播放VCD等。 打字键区:是我们平时最为常用的键区,通过它,可实现各种文字和控制信息的录入。基本键:打字键区的正中央有8个基本键,即左边的"A、S、D、F"键,右边的"J、K、L、;"键,其中的F、J两个键上都有一个凸起的小棱杠,以便于盲打时手指能通过触觉定位。 编辑控制键区:顾名思义,该键区的键是起编辑控制作用的,诸如:文字的插入删除,上下左右移动翻页等。其中Ctrl键、Alt键和Shift键往往又与别的键结合,用以完成特定的功能,如我们最常用的热启动就是Ctrl+Alt+Del三键同时按下时才起作用的。 付键盘区(小键盘区):主要由数字键和光标控制键组成。付键盘区的键其实和打字键区、编辑键区的某些键是重复的,那为什么还要设置这么一个付键区呢?这主要是为了方便集中输入数据,因为打字键区的数字键一字排开,大量输入数据很不方便,而付键盘区数字键集中放置,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常用键的功能 1、退格键Backspace 退格键的作用是把光标前面的字符删去。这样,如果你打错了字,就可以马上改正。 2、光标键 这组键可是我们经常要用到的,它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 3、退出键ESC 往往在撤消某个操作或退出某些界面的时候,要它帮忙。 二、键盘操作姿势: 1、身体平直、放松,正对键盘。 2、两膝平行,两手手指自然弯曲,轻松放在基本键盘上。 请说一说操作时姿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鼠标的键盘使用方法

就可以用数字键盘控制了.1,2,3,6,9,8,7,4八个数字键是鼠标的(八个)方向键的替代键,5代替鼠标的单击(既可以是左键的单击,也可以是右键的单击,具体是哪 个键要看在tray中的鼠标键状态图标的指示),揿下5在鼠标键状态图标上的反应是相应的键的一次闪烁;“+”代替双击(同样也没有指定是哪个键的双击),在鼠标键图标 上的反应是相应的键连续闪烁两次;“*”代替左右两键的同时单击,在鼠标键图标上 的反应是相应的两个键同时闪烁一次,“/”是切换键,既是单击与双击间的切换,又是左键和右键间的切换;所有的这些状态都会在状态栏中的鼠标键图标上得到体现,当然左右键的状态是非常明显的显示在相应的图标上,而单击显示为灰色,双击显示为 黑色。“0(Ins)”键代替按下鼠标键(同样没有指明左右键),在鼠标键状态图标上的反应是相应的键由灰变黑,这个键为我们拖动文件夹,选择文档的部分内容提供了方便;“·(del)”键则代替释放鼠标键,在鼠标键图标上的反应是相应的键由黑变灰。还可以设置鼠标移动的速度(crl表示加速,shift表示减速),数字小键盘的开关键 不管你的桌面处于任何状态,按Win+E快捷键,打开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此时 光标的默认位置定位于"我的电脑"上,按方向键移动到"控制面板"上,然后按Tab键跳动光标,继续按动方向键,选择"辅助选项",按Enter键确认,这时你会发现弹出一个"辅助选项属性"对话框。将Tab和方向键配合,选择对话框中的"鼠标"标签卡。到这一步,我们就可以着手设置"鼠标键"了。按下快捷键Alt+M,选中"使用'鼠标键'"复选框,就可以使"鼠标键"生效,做完这一步,可以使用小键盘来控制鼠标的指针方向和点击 操作。 上面的操作仅仅令"鼠标键"生效,如果想进一步设置鼠标键,则按Alt+S键,弹出"鼠 标键设置"对话框。按Alt+U选中"使用快捷方式",则以后你可以按"左Alt+在 Shift+NumLock"键以快速打开(关闭)"鼠标键"。按Alt+H选中"按住Ctrl键进行加速或按Shift键进行减速",则以后利用"鼠标键"移动"鼠标"时,可配合Ctrl键和Shift键 分别加速和减速移动鼠标指针。利用小键盘使用"鼠标键",NumLock是切换开关。如 果按"Alt+N"选定"打开",意即当NumLock按键处于打开状态时,小键盘用作"鼠标键";反之,按"Alt+F"选择"关闭",则意味着当NumLock按键处于关闭状态时,小键盘用作"鼠标键"。同理,按"Alt+S"键,选中"在屏幕上显示鼠标键状态"复选框,则可以看到 任务栏状态区中的"鼠标键"Tray标志,方便日后查看"鼠标键"状态以及设置相关参数。而鼠标键对鼠标操作的方法是: 1、移动 1) 要水平或垂直移动鼠标指针,请按小键盘上的"4"、"6"、"8"、"2"键,分别代表←、→、↑、↓四个方向。

人机交互发展历史

人机交互的发展历史,是从人适应计算机到计算机不断地适应人的发展史。交互的信息也由精确的输入输出信息变成非精确的输入输出信息。 一、简单的人机交互界面 由于受到制造技术和成本等原因限制,早期的人机交互在设计上较少考虑人的因素,一味强调输入输出信息的精确性,因而使用不够自然和高效。 1.早期的手工作业。 当时交互的特点是由设计者本人(或本部门同事)来使用计算机,他们采用手工操作和依赖机器(二进制机器代码)的方法去适应现在看来是十分笨拙的计算机; 2.作业控制语言及交互命令语言。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计算机的主要使用者—程序员可采用批处理作业语言或交互命令语言的方式和计算机打交道,虽然要记忆许多命令和熟练地敲键盘,但已可用较方便的手段来调试程序、了解计算机执行情况; 3.图形用户界面(GUI)。 GUI的主要特点是桌面隐喻、WIMP技术、直接操纵和“所见即所得(WYSIWYG)”。由于GUI简明易学、减少了敲键盘、实现了“事实上的标准化”。因而使不懂计算机的普通用户也可以熟练地使用,开拓了用户人群。它的出现使信息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4.网络用户界面。 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及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为主要基础的网络浏览器是网络用户界面的代表。由它形成的WWW网已经成为当今Internet的支柱。这类人机交互技术的特点是发展快,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如搜索引擎、网络加速、多媒体动画、聊天工具等; 二、自然的人机交互界面 随着网络的普及性发展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图形界面交互已经产生了本质的变化,人们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界面的美学形式的创新,现在的用户更多的希望在使用多媒体终端时,有着更便捷、更符合他们的使用习惯,同时又有着比较美观的操作界面。利用人的多种感觉通道和动作通道(如语音、手写、姿势、视线、表情等输入),以并行、非精确的方式与(可见或不可见的)计算机环境进行交互,使人们从传统的交互方式的束缚解脱出来,使人们进入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多通道交互、情感计算、自然语言理解、虚拟现实、智能用户界面等方面。 (1)多通道交互 多通道交互(Multi Modal Interaction,MMI)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人机交互技术,它既适应了“以人为中心”的自然交互准则,也推动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产业(包括移动计算、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器等)的快速发展。MMI是指“一种使用多种通道与计算机通信的人机交互方式。通道(modality)涵盖了用户表达意图、执行动作或感知反馈信息的各种通信方法,如言语、眼神、脸部表情、唇动、手动、手势、头动、肢体姿势、触觉、嗅觉或味觉等”。采用这种方式的计算机用户界面称为“多通道用户界面”。目前,人类最长使用的多通道交互技术包括手写识别、笔式交互、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数字墨水、视线跟踪技术、触觉通道的力反馈装置、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人脸表情识别技术等方面。 (2)情感计算 让计算机具有情感能力首先是由美国MIT大学Minsky教授(人工智能创始人之一)提出的。他在1985年的专著“The Society of Mind”中指出,问题不在于智能机器能否有任何情感,而在于机器实现智能时怎么能够没有情感。从此,赋予计算机情感能力并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和表达情感的研究、探讨引起了计算机界许多人士的兴趣。这方面的工作首推美国MIT媒体实验室Picard教授领导研究小组的工作。情感计算一词也首先由Picard教授于1997年出版的专著“Affective Computing(情感计算)”中提出并给出了定义,即情感计算是关于情感、情感产生以及影响情感方面的计算。 MIT对情感计算进行全方位研究,正在开发研究情感机器人,最终有可能人机融合。其媒体实验室与HP公司合作进行情感计算的研究。IBM公司的“蓝眼计划”,可使计算机知道人想干什么,如当人的眼瞄向电视时,它竟知道人想打开电视机,它便发出指令打开电视机。此外该公司还研究了情感鼠标,可根据手部的血压及温度等传感器感知用户的情感。CMU 主要研究可穿戴计算机。日本在对感性信息处理的研究中,有众多研究单位参与,主要集中在研究所和高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欧姆龙公司研制生产的机器玩具曾风行一时,最

电脑键盘使用说明书掌握正确的指法

掌握正确的指法--------击键要领 十指分工,包键到指,能者多劳,各司其职 我们知道,要让电脑听您使唤,必须给电脑输入一些命令,目前,输入电脑命令最常用的设备有键盘和鼠标两种。尽管现在鼠标已代劳了相当一部分工作,但诸如文字和参数的输入仍只能靠键盘,如果鼠标不幸累趴下了,键盘还能代劳鼠标的所有工作。 既使有了鼠标,很多功能的快捷方式还是要靠它来完成,因此,键盘的操作还是很重要的。学习电脑前一定要掌握键盘的正确使用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您受益匪浅。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键盘的各个部位 键盘总体上可分为四个大区,分别为:功能键区,打字键区,编辑控制键区,付键盘区。 功能键区:一般键盘上都有F1~F12共12个功能键,有的键盘可能有14个,它们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单击即可完成一定的功能,如F1往往被设成所运行程序的帮助键,现在有些电脑厂商为了进一步方便用户,还设置了一些特定的功能键,如单键上网、收发电子邮件、播放VCD等。 打字键区:是我们平时最为常用的键区,通过它,可实现各种文字和控制信息的录入。基本键:打字键区的正中央有8个基本键,即左边的"A、S、D、F"键,右边的"J、K、L、;"键,其中的F、J两个键上都有一个凸起的小棱杠,以便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于盲打时手指能通过触觉定位。 编辑控制键区:顾名思义,该键区的键是起编辑控制作用的,诸如:文字的插入删除,上下左右移动翻页等。其中Ctrl 键、Alt键和Shift键往往又与别的键结合,用以完成特定的功能,如我们最常用的热启动就是Ctrl+Alt+Del三键同时按下时才起作用的。 付键盘区(小键盘区):主要由数字键和光标控制键组成。付键盘区的键其实和打字键区、编辑键区的某些键是重复的,那为什么还要设置这么一个付键区呢?这主要是为了方便集中输入数据,因为打字键区的数字键一字排开,大量输入数据很不方便,而付键盘区数字键集中放置,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常用键的功能 1、退格键Backspace 退格键的作用是把光标前面的字符删去。这样,如果你打错了字,就可以马上改正。 2、光标键 这组键可是我们经常要用到的,它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 3、退出键ESC 往往在撤消某个操作或退出某些界面的时候,要它帮忙。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 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4、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5、 1994年,由NCFC生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APNG(亚太地区网络工作组)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6、 NCFC是我国最早的Internet网。

近现代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他们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制、打击。封建地主经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萎缩。国家垄断资

如何用键盘控制鼠标的移动和击键

如何用键盘控制鼠标的移动和击键。。。。 2007-12-15 10:22 本文我就是全部用键盘控制鼠标进行复制与粘贴和发贴的。。。。。呵呵,熟悉一下用键盘 来控制鼠标的移动与击键,以备下次鼠标坏了,没法干活。。。。。。 自己看:在“开始”菜单上选择“设置”,“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上双击“辅助选项”图标,单击“鼠标器”标签,然后单击“使用鼠标键”。这样就可以用键盘来控制鼠标的光标,模拟鼠标的鼠标键都指键盘右侧的小键盘(数字键盘),使用时要使NumLock 键处于有效状态。以下就是鼠标键: 移动 8、2、4、6、7、9、1、3键,八个方位 长距离移动 Ctrl+以上八个键 选鼠标左键 / 选鼠标右键— 单击 5 双击 + 拖曳 0(INS) 释放 .(Del) 由此看出,单击鼠标左键即为/,5,拖动窗口为: 先移动到窗口的标题栏,再按INS,然后用“移动”键 将窗口移到合适的位置,最后按Del。 记住,由于数字小键盘不是真的鼠标,所以要领会它的一些规章制度。要领就是先确定下面的操作是左键呢还是右键,以及是单击呢还是双击,鼠标键是按下还是松开?然后再进行相关的操作。 如果您还没有听清的话,或者您想知道得更多一些,请参考相关的帮助文件。 3)用键盘的各种快捷键/组合键来代替鼠标的各种操作,当然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要记忆许多的组合键,如同dos命令相对于windows操作来说的那种麻烦和扰人: [左键]大小键盘上的enter键。 [右键]用shift+F10可以完全代替,而alt+enter则是shift+F10+R的替代键:查看某选项(可以是文件,也可以是文件夹,甚至是硬盘)的属性。 [菜单的弹出与激活]可以用alt键或者组合键ctrl+f10来弹出第一个菜单,或者用alt+相应的字母,直接弹出对应的菜单;在子菜单中,可以直接用相应的缩写字母来执行对应的功能,也可以用键盘中的上下键移到相应的子菜单项上(特别是对于那些子菜单非常多,而我们需要的东东又在倒数几个的位置),再用enter键执行该功能。 [win键]^+ESC [选定、选择]SHIFT+方向键为行选择方式,SHIFT+ALT+方向键为列选择方式(列选择在word

鼠标的进化史

鼠标的进化史 说起鼠标,它太贴近我们的生活了。随着电脑的普及,鼠标作为最基本的输入设备,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那么鼠标是怎么来的呢? 早在1963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诞生了全世界第一个鼠标原型,它的原型由Douglas Englebart博士创造,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 Englebart博士设计鼠标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它来代替键盘烦琐的指令,使计算机的操作变得更为方便和快捷,他却不曾想到这一创举为未来电脑的普及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1982年罗技公司发明的世界第一款光机鼠标,1996年由微软发明的鼠标滚轮式鼠标。 1999年,安捷伦公司推出了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光学定位传感器,它通过鼠标在移动过程中对接触界面的不断“拍照”,对比前后图像,得出鼠标的具体位移和速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可以在绝大多数的物体表面上运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光学鼠标。 光学鼠标主要由四部分的核心组件构成,分别是发光二极管、透镜组件、光学引擎以及控制芯片组成。 光学鼠标通过底部的LED灯,发出的光30度射向桌面,粗糙表面的阴影会被照出来,然后再通过平面的折射透过另外一块透镜反馈到传感器上。 鼠标移动,传感器录就会得到连续的图案,并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对每张图片的前后对比分析处理,以判断鼠标移动的方向以及位移,再通过SPI传给鼠标的微型控制单元。鼠标的处理器对这些数值处理之后,传给电脑主机。传统的光电鼠标采样频率约为3000 (帧/秒),也就是说它在一秒钟内只能采集和处理3000张图像。

虽然成本低,但足以应付日常用途。对反射表面要求较高,所以购买使用还是要配个合适的鼠标垫(偏深色、非单色、勿镜面较为理想),而且分辨率相对较低。 随着科技的发展,激光鼠标应用而生。那么什么是激光鼠标? 激光鼠标其实也是光电鼠标,只不过是用激光代替了普通的LED光.好处是可以通过更多的表面,因为激光是相干光,几乎单一的波长,即使经过长距离的传播依然能保持其强度和波形。 激光鼠标传感器获得影像的过程是根据,激光照射在物体表面所产生的干涉条纹而形成的光斑点反射到传感器上获得的,而传统的光学鼠标是通过照射粗糙的表面所产生的阴影来获得。因此激光能对表面的图像产生更大的反差,从而使得“CMOS成像传感器”得到的图像更容易辨别,提高鼠标的定位精准性。 随后发展起来的就是光学引擎鼠标 光学引擎鼠标利用的是发光二极管发射出的红色可见光源,利用光的漫反射原理,记录下单位时间内 LED光源照射在物体表面的漫反射阴影的变化来判断鼠标移动轨迹。激光引擎鼠标则采用的是激光二极管发射的短波的非可见激光,利用短波光易被反射的原理,让鼠标能够记录下从物体表面反射回光学传感器的光点的清晰成像。采用Blue Track蓝影技术的鼠标产品使用的是可见的蓝色光源,因此它看上去更像是使用传统的光学引擎。可它并非利用光学引擎的漫反射阴影成像原理,而是利用目前激光引擎的镜面反射点成像原理。通过下边这个简单的光路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LED光源发射出的蓝色光线通过校准镜片大量汇集,照射在物体表面上,通过物体表面反射到成像镜片,经过成像镜片对光线的二次汇集在CMOS Detector(光学传感器)上成像,而光学传感器则相当于是一台高速连拍照相机,能够在每秒钟拍摄数千张照片,并将它们传送至图像处理芯片,经过芯片对每张照片的对比,最终得出鼠标移动的轨迹。 蓝影技术并不是光学引擎和激光引擎的简单综合,而是提高鼠标便面适应能力的高效的解决方案。首先,蓝色光属于短波光线,虽然无法同激光引擎发射出

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1).

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1) 1、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 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 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3)发展——蒸汽时代 (19 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 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一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①战 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 经济兴起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形成过程: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③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并使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②列强对世界其它地区国家的侵略、宰割,使亚非拉国王地区陷入长期落后状态,但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知识归纳】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包括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和殖民体系三大部份。其形成可分为工场业时期(萌芽)、蒸汽机时代(初步形成)、电气时代(最终形成)三个阶段,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丧失原因:a、19世纪末 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b、

一、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完成以下操作: 1.标题设置为黑体三号居中,其它各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 2.设置纸张大小为A4纸,方向为横向。 3.设置上下左右边距为1.5厘米。 4.设置为2栏。 ※※※※※※※※※※※※※※※※以下为答题区※※※※※※※※※※※※※※※ 一、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 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于管组成,占地170m2,总重量为30t,耗电140kw,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300次乘法。从计算机的发展趁势看,大约2010年前美国就可以研制出千万 亿次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 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 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 计算机方向发展。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第一代电于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 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 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2.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 之一。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3.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4.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指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5.第五代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将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能力。它的系统结构将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机器的概念,实现高度的并行处理。 二、微型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后来又推出以8008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阶段是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为8080,八位机)。后期有TRS-80型(CPU为Z80)和APPLE-II型(CPU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 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M-PC (CPU为8086)。本阶段的顶峰产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计算机。 第四阶段便是从1983年开始为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相继推出80386、80486。386、486微型计算机是初期产品。1993年,Intel 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称P5(中文译名为"奔腾")的微处理器,它具有64位的内部数据通道。现在Pentium III(也有人称P7)微处理器己成为了主流产品,预计Pentium IV 将在2000年10月推出。

鼠标控制键盘

一般用左ALT+左SHIFT+NUM LOCK即可启动鼠标键。 首先打开控制面板,选中并打开辅助选项,单击“鼠标”标签,然后单击“使用鼠标键”状态框,使其状态为对勾,再单击“设置”按钮,在出现的“鼠标键设置”框里将鼠标速度调到最高和最快,最后依次按“确定”按钮。 鼠标键盘即“鼠标键”功能为开状态下的数字小键盘。具体键位功能如下: 除键“5”和键“0”外的八个数字键的功能分别为相应的鼠标图符运动方向, 键“5”功能为单击; 键“+”功能为双击; 键“0”功能为按住;其 键“.”功能为释放; 键“-”代表右键; 键“*”代表左右双键; 键“/”功能为恢复 键“5”单击鼠标左键的标准功能; 键“NumLock”为数字、鼠标键盘的切换键。 设置里:crl表示加速,shift表示减速 键按下时鼠标图符的移动是由慢到快加速进行的,当到达目标位置时松开即可。 执行程序或打开文档。 用鼠标键盘的方向键将鼠标图符移到程序或文档名处,敲击键“+”,功能实现。 选中。将鼠标图符移到目标处,敲击键“5”;或打开某文档,将鼠标图符移到预选中区域的首位置,敲击键“0”,再将鼠标图符移到预选中区域的尾位置,敲击键“.”,“选中”功能实现。拖放。选中目标,将鼠标图符移到选中区内,敲击键“0”,再将鼠标图符移到拖放目的位置,敲击键“.”,“拖放”功能实现。剪贴、复制、粘贴。选中目标,将鼠标图符移到目标区域内或目标位置,敲击键“-”(切换到鼠标右键),敲击键“5”(相当于单击鼠标右键),再将鼠标图符移到弹出选单的相应功能处,敲击键“/”(将键“5”的功能恢复到单击鼠标左键的标准状态),敲击键“5”,功能实现。现在用红外无线键盘和鼠标的人越来越多,当键盘技能当鼠标控制电脑时虽然不是那么的方便,当有时候也能应应急,感兴趣的人可以试试。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1840年,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粗暴地撕开了古老中国闭关自守的万里海疆,中国海防藩蓠洞开。我们不禁萌生疑问:堂堂天朝的海军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形同虚设了? 事实上中国在古代就有强大的水师队伍(海军前身),在当时取得了一些伟大的的成就。例如,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曾率船2000余艘出征,到明代时更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然而自古中国海上力量就只着眼于江河的地盘,船队远下西洋只为宣扬国威而非贸易,只将海洋作为一道天然屏障而忽视了在海洋上的进一步发展。缺乏强烈的海洋观念和意识,恐怕是中国近代海军屡屡挫败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 近代海军和古海军的区别在于:近代海军具备先进的装备武器,舰体使用了钢铁,动力使用了蒸汽,火炮、鱼水雷等武器使用了机械化,此其一;其二是具备先进的相互联络手段和后勤保障设施;其三是统一的战勤组织指挥;其四是积极进取的使用战略。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清政府在创建晚清近代海军上,重视了第一和第二两个方面,建成了具有近代装备武器的北洋水师及其岸勤保障设施。但在第三第四两个方面的建设相差甚远,对第三方面似有所认识,但在实践上没有解决,落后的封建思想意识和多少年流传下来的古海军分汛军事制度造成的畛域割据没有解决,使舰队始终不能置于统一建设和统一组织指挥中。对第四个方面的建设则是忽视,而这个方面又恰恰是建设近代海军最重要的一着,是建设的灵魂。 在晚清建设近代海军上失败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后,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 近代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下被迫向西方学习的结果,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国防观念上开始了重要转变。面对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清政府第二次海防大筹议决心“惩前毖后”、“大治水师”,成立统一领导全国海军的海军事务衙门,逐步改变了重陆轻海的国防思想,将海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议事日程,同时接受了“师夷长技”的主张,认识到引进西方先进海军技术装备的必要。观念的更新带来了海军建设的进步。 从19世纪6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广东海军初具规模,具有当时亚洲第一流近代化装备水平的北洋海军于1888年正式成军。与此同时,先后建成了远东第一流的旅顺、威海军港。在南起琼州、北至营口的万里海疆上,建立了一批新式海防炮台。创办了许多新式海军学堂,造就了一批海军人才。清末海军近代化建设的成就,增强了中国海防力量。 从“第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的呼喊,到洋务派的接力倡导,缓慢曲折的发展道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近代海军做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中国近代海军的产生发展和衰落,大体经历了八个阶段: 1840-1865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萌芽阶段.在这阶段,中国的海防武装仍然是旧式水师,并已衰败废弛到极点.面对前所未有的西方海上挑战,林则徐、魏源等爱国有识官员和知识分子,对近代海防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派对旧式水师的近代化改造进行了初步实践.但是,他们采用花钱购买洋船雇佣洋人和手工仿制近代军舰的路是走不通的,因而,改造旧式水师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1866-1873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筹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洋务派吸取了手工造船失败的教训,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化造船工业,并造出了一批近代军舰.与此同时,洋务派为培养海军人才,还初步兴办了近代化的水师学堂并开始派遣海军留学生,从而为近代海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874-1888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阶段.这一个阶段,由于发生了日本侵台事件,清政府发动了一场海防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洋务派的近代海防思想基本形成;清政府则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经十年努力,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其中,福建海军刚初具规模,即在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中全军覆灭.事后,清政府大力发展海军,成立了统一管理全国海军事务的海军衙门,李鸿章则趁机扩充北洋海军实力,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建成旅顺、威海两个基地,使北洋海军发展成

Windows操作系统发展史

Windows操作系统发展史 1、windows1.0诞生背景 微软公司刚开始开发的时候,这个软件还不叫Windows,而是叫做:“Interface Manager(界面管理员)”;是时为1981年的9月。当时微软公司正在与IBM公司合作开发OS/2,大家认为这个才是MS-DOS的正统继任者。不过比尔盖茨不这么想,从一开始他就留了一手,因此自己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一直就是比尔盖茨的秘密武器。 当然,Windows 1.0的能力还很弱的,例如在层叠窗体的时候,太多了就比较困难了,另外也没有改变层叠的可选项。微软公司公开宣布Windows开发计划的消息是在1983年,可是直至1985年九月才正式发布了第一版的Windows 1.0,这个版本的Windows基于MS-DOS 2.0的,由于当时的硬件限制,与MS-DOS 2.0功能限制,Windows 1.0不应该拿来与之后的Windows 3.1来比较;不管怎样,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目标用户是IBM兼容机的高端 2、windows95诞生背景 Windows 95是一个混合的16位/32位Windows系统,其版本号为4.0,开发代号为Chicago。1995年8月24日发行。Windows 95是微软之前独立的操作系统MS-DOS和Microsoft Windows的直接后续版本。第一次抛弃了对前一代16位x86的支持,因此它要求英特尔的80386处理器或者在保护模式下运行于一个兼容的速度更快的处理器。它以对图形用户界面的重要的改进和底层工作(underlying workings)为特征。同时也是第一个特别捆绑了一个版本的DOS的视窗版本(MS-DOS 7.0)。这样,微软就可以保持由Windows 3.x创建起来的GUI市场的统治地位,同时使得没有非微软的产品可以提供对系统的底层操作服务。也就是说,Windows 95具有双重的角色。它带来了更强大的、更稳定、更实用的桌面图形用户界面,同时也结束了桌面操作系统间的竞争。在市场上,Windows 95绝对是成功的:在它发行的一两年内,它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操作系统。 3、windows98介绍,有哪些重要版本 Windows 98全面集成了Internet标准,以Internet技术统一并简化桌面,使用户能够更快捷简易地查找及浏览存储在个人电脑及网上的信息;其次,速度更快,稳定性更佳。通过提供全新自我维护和更新功能,Windows98可以免去用户的许多系统管理工作,使用户专注于工作或游戏。 Windows 98相对于Windows 95有较大的改进。 1.安装简便:安装Windows 98时,系统会自动引导你完成安装过程,自动检测所有常用硬件,如调制解调器、CD-ROM驱动器、声卡和打印机等。 2.与现有软硬件配合得更协调:Windows 98为1900多种现有硬件设备提供内部支持,并通过了与3500多种当前流行软件兼容性的测试。内部支持包括为当前提供32位的设备驱动程序,这意味着被支持的硬件在Windows 98环境下将运行得更快,效率更高。 3.具有“即插即用”功能:当你在计算机上使用“即插即用”设备时,Windows 98会自动对它进行设置并启用该设备。 4.改进了用户界面:Windows 98中的桌面,可以帮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任务上。它只将少数几个图形对象放在桌面上,显示得比以前更简洁。“开始”按钮引导你开始在计算机上做大多数日常工作。如果你希望能快速启用一个常用的程序或文档,只须将其拖到“开始”按钮上即可。它将与其它功能(如启动程序、打开文档、获取帮助、更改系统设置、查找文件等)一起位于“开始”菜单中。“我的电脑”使得浏览计算机上的内容(各种文件、文件夹以及程序)更方便。“网上邻居”使得查看和使用网络更简单。“回收站”为你提供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