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务员行政监督机制的路径分析开题报告4.24

完善公务员行政监督机制的路径分析开题报告4.24
完善公务员行政监督机制的路径分析开题报告4.24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何谐学号:2303070213所在学院:法律与行政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设计(论文)题目:完善公务员行政监督机制的路径分析指导教师:袁建军

2011年4月18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4月26日”或“2004-04-26”。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从1987年9月,党的十三大决定在国家行政机关实行公务员制度。1993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开始逐步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2005年,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性法律《公务员法》颁布和实施,公务员监督体系逐步建

立和完善。2008年5月13日,中央政府正式颁布实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了五年惩防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工作目标。

从总体上看,在内外监督两种形式以及具体的工作规划指导下我国对公务员的监督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现行公务员机制在坚持党的领导,维护政权稳定,维护国家管理有序运作以及公务员的廉正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公务人员监督机制存在力度松弛、相关监督措施缺失等问题。

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427186件(次),立案139621件,结案13948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6517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373人,立案、结案件数和党纪政纪处分人数同比都有所增长。严肃查处了康日新、黄瑶、宋勇、许宗衡等一批大案要案,其中涉及厅级、部级公务官员多名,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极坏的影响。公务人员队伍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速度迅速,清廉指数怵目惊心,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究其案件原因,监督机制力度不足,监督措施缺失,违法成本过低是导致权力滥用、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规范公务员从政行为,防止权力滥用,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规制度,对“权力”真正起到一种约束作用。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学术界对公务人员监督机制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探讨,下面做以简要介绍。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监督机制经验借鉴

⑴严格的法律规定对公务员进行监督

发达国家、地区在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制度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行政专法以及以

政令形式公布了大量行政法规。这些法律对于贪污、受贿、勒索、任人唯亲等腐化犯罪行为及其惩处办法都有非常详细具体的规定。如日本为防止选举舞弊制定了《政治资金规正法》、美国制定了规范官员一般行为的《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新加坡的《反贪污法》、我国香港地区的《防止贿赂条例》等。

⑵完善的司法制度对公务员进行监督

发达国家司法机关以其特有的审判活动监督或纠正公务员的违法行为,对于促使公务员遵纪守法、秉公办事、忠于职守起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⑶独立的廉政机构对公务员进行监督

在世界许多国家有相对独立的反贪机构,如在英国有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加拿大有监察专员机构、澳大利亚有国家罪案调查局等。新加坡反贪污调查局,是总理公署的一个下属单位,既是行政机构,又是执法机构。该机构1952年成立,1962年根据修订后的《反贪污法》被赋予许多特殊的权力。反贪污调查局对调查员的录用标准很高,廉洁公正是首要条件,正因为如此,反贪污调查局的工作卓有成效,他们曾经处理过许多政府要员,其严明执法获得广泛好评。

⑷大众传媒对公务员进行舆论监督

发达国家媒体通过揭露官员和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推动官方机构改革,提高反腐机构的功效和合法性,进而形成有助于唾弃“肮脏”政府的公众舆论,督促政府改革容易产生腐败的法律和规定,促使有关机构对媒体监督迅速回应,由此而形成对公务员队伍的监督。

三、国内关于公务员监督机制的理论研究

国内有关公务员监督机制的理论研究自90年代开始,随着公务员概念范围的扩大和监督机制的完善逐步发展。

其中部分学者从公务员制度和行政监督制度存在问题角度出发开展了相关研究。陈国权(2000)认为国家一直着力于构建一个公职人员“不能为、不敢为、不愿为”的反腐倡廉体系,然而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制约监督主体事实上存在着“不能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困境。鄂铁军(2001)指出在实际监督活动中,由于隶属关系、平级关系、陌生关系、利益关系等因素,往往存在着无权监督、无法监督、无力监督、不想监督、不愿监督的情况,最终导致监督系统在腐败问题上,很多时候只能起到“事发查处”的作用,而事前防范、事中督察功能却被弱化。陆颖(2006)认为公务员激励与

监督机制存在“激励不足,监督不力”是造成公务员行政违规现象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①激励理念陈旧②激励制度滞后③激励手段单一等问题。陈华(2010)认为公务员腐败行为的产生到发展,总是与权字紧密相连。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挥霍浪费,腐败堕落,任人唯亲等,都是因为手中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由于监督乏力,致使一部分公务员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刘碧容(2010)持有类似观点,认为权力缺乏监督会滋生腐败。当前,“权力腐败”已经成为中国的最大腐败。通过以上学者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公务员制度和监督机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缺

乏预防机制,以及配套监督法制、专门监督机构不完善,致使公务员权力难以受到制约,权钱勾结,贪污腐败等行为失准现象较为严重。

部分学者从公务员监督系统的改革和完善角度出发展开了相关研究。陈国权(2000)提出:着重从能力和动力两方面去破解权力制约监督的困境。①包括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强化审计监督,深化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②开展责任监察,建立制约监督主体激励机制等内容,最终需要实现权力制约监督体制的协同,形成合力。谭卫华、黄泽珊(2000)指出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主体,失去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保证国家行政权力的廉洁运行,必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务员权力监督机制。完善我国公务员的监督机制要做到①法制完备②民主健全③充分发挥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鄂铁军(2001)提出在反腐倡廉力度不断加大的今天,迫切需要对监督体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从①改革监督系统②理顺关系③重新设置监督机构入手④积极推进监督民主化、法制化建设⑤建立以专业化为主、多头参与的监督系统五个方面才能使公务员监督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朱殊洋(2002)等学者则主要从经济学角度运用数理分析方法为公务员的廉洁寻求制度安排。陆颖(2006)提出:①监督使公务员廉政,激励使公务员勤政②公务员管理必须坚持激励监督并重原则。赵志清(2010)提出要强化干部监督效能,构建干部监督管理新机制,监督工作要实现全方位、多渠道,要结合当今时代的特征进行监督机制的改革。通过以上学者的分析研究可知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改革和完善的重点是①强化监督力度②优化改革监督机构③采取多渠道、多方位监督手段。

四、总结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对公务员监督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缺乏预防机制,以及配套监督法制、专门监督机构不完善,致使公务员权力难以受到制约,权钱勾结,

贪污腐败等行为失准现象较为严重。与公务员监督存在问题相对应的是目前国内对公务员监督制度的专门研究还存在着不足,例如就公务员监督制度实证研究还存在空缺;对公务员聘用制的现状与作用没有做深入的研究;网络时代新媒体对公务员监督作用欠缺研究。有关论文大多是就其监督系统构建方面提出一些建议。而对于监督制度本身及如何推行很少涉及。本课题试图就国内文献未能深入分析的问题或当下热点问题进行探析,力图从新时代新制度新要求的角度探讨公务员监督机制,以期做到与时俱进,提出的建议切实能够为改进和完善公务员监督机制工作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2]中央纪委办公厅,中央纪委研究室.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专辑[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

[3]李大林,李昊.发达国家、地区公务员监督机制及其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8, (11).

[4]王沪宁.腐败与反腐败—当代国外腐败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5]本书编写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

[6]本书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用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7] E.Ferlie,L.Ashburner,L.Fitzgerald and A.Pittigrew.The New Management in ac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8]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2-13..

[9]B盖伊彼德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金太军.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11]陈国权.政治监督论[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0.

[12]谭卫华,黄泽珊.深化改革完善公务员监督机制[J].昆明大学学报,2000,1.

[13]鄂铁军.试论如何改革我国公务员的监督系统[J].辽宁工学院学学报,2001,12.

[14]朱殊洋,公务员监督与激励机制的数理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2,5.

[15]陆颖.宁波市公务员激励与监督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

[16]李娜.关于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05,(111).

[17]崔文文.我国公务员通用绩效模型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

[18]李晓萌.政府应对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公务员援助计划(政府EAP)研究[D].重庆大学,2010.

[19]阿喜.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02).

[20]胡权卫.国家公务员的激励困境与对策[J].江南论坛,2008,(02).

[21]成锡锋.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J].决策,2008,(05).

[22]魏崇辉.公共行政中的形式合理性与形式主义[J].华东经济管理,2008,(04).

[23]丁冲.浅谈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

[24]胡冠文.我国公务员制度创新刍议[J].发展,2005,(03).

[25]李苏生.中西方公务员制度产生背景比较及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应注意的问题[J].行政论坛,2000,(02).

[26]张广军.论行政问责制的立法完善[D].湖南大学,2010.

[27]张国学.试论公务员队伍管理[J].才智,2005,(05).

[28]王溱.公务员还要热多久[J].招商周刊,2007,(09).

[29]张志宇.公务员热背后的理性思索[J].乡音,2006,(01).

[30]青木.德国公务员的苦与乐[J].小康,2006,(07).

[31]曾庆忠.“选拔任用”对干部素质的影响[J].实事求是,2003,(01).

[32]杨伟东.怎样理解公务员精神?[J].前线,2006,(02).

[33]肖陵.培育公务员精神,锻造公务员队伍[J].重庆行政,2007,(01).

[34]陈建华.论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D].湖南大学,2010.

[35]赵灵敏.公务员如何兼备廉洁高效[J].南风窗,2006,(11).

[36]诗凝.触手可及的公务员职位[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0).

[35]谢来,马晶.国外公务员招募大比拼[J].新闻世界(社会生活),2007,(05).

[37]周杏梅.公务员财产申报之立法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38]李爱华,吕术龙,任美华.“中国第一考”解析[J].东北之窗,2006,(02).

[39]赵晶.浅议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改革[J].理论界,2009,(09).

[41]梁玉萍,任文硕.公务员与企业员工激励比较与借鉴[J].理论探索,2008,(01).

[42]陈锫.我的公务员选调经历[J].公民导刊,2006,(10).

[43]晨风.“铁饭碗”难破,公务员热难降温[J].中国社会导刊,2007,(08).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本课题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从公务员监督机制的相关理论研究基础入手,探讨现阶段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公务员行政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对于这一问题,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研究:

1、公务员行政监督机制相关理论

2、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3、发达国家公务员监督机制经验学习与借鉴

4、提出完善公务员行政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1、文献法:在网上对相关资料进行搜索,了解研究问题的现状及研究的必要性,对有用的理论知识加以引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有典型性的案例的分析,借鉴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得出较为一般性的结论。

3、系统分析方法: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审视,即从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考察。

指导教师意见: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从文献综述的内容看,该生查阅了大量有关国内外公务员行政监督机制的相关文献资料,并从基本概念、国外经验及启示和国内公务员行政监督机制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等角度进行了梳理,基本反映了当前学术界有关该课题的研究状况,为论文的写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该课题针对我国公务员行政监督机制进行研究,涉及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及其现实运行。一般而言,行政监督制度体系的设计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公务员的廉洁程度。现实中,我国公务员的廉洁度不容乐观。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公务员行政监督制度存在漏洞,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制度的执行存在缺陷。为更好地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适当地借鉴廉洁程度较高国家的制度设计就尤为必要。因而,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也关系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所需的工作量较为饱满,预期能形成一篇符合要求的学位论文。

指导教师:袁建军

年月日

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同意指导老师意见。

负责人:

2011年4月22日

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论文提纲: 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背景 1、历史背景; 2、现实背景及其诞生。 二、中国以往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1、管理权限过于集中; 2、管理方式陈旧单一; 3、管理制度很不健全; 4、缺乏监督机制。 三、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1、决策过程; 2、制度特色; 3、实践意义。 四、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 1、发展的现实背景; 2、公共管理和服务选择; 3、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内容提要: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中国以往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干 部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为了改革 这样一个局面,1993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务条 例》出台,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形成。建立中国公 务员制度的举措其最具突破性的贡献就是确立了经过竞争 性考试择优录用公务员的基本原则,从而为了人才能够脱颖 而出创造了制度条件。本文依据中国以往干部人事制度存在 的问题,分析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的特征,联系公务员制度 在工作中的实际意义,提出了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发 展的方向及目标。 关键字: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特征改革发展

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确立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动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确立公务员制度的直接原因,对外开放为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公务员制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展要受到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在内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制约,因此,首先要弄清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发展及运行的环境,才能不断调适公务员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既是现实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促进公务员制度不断改革的动力。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背景 1、历史背景分析。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特别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借鉴了前苏联的一些人事管理经验。这一制度的根本特征是对各类人员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建设一支精干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群体优势,从组织上确保党和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任务的完成,确保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实施。解放初期以至后来一段时期内,这种集中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适应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对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制的改革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

公务员依法行政有关法律法规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其载入宪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也取得了明显进展。1999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23号),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依法行政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不够,难以全面、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不到及时救济;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妨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

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办法

姓名:吕兴伟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201002111067 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办法

摘要:行政监督是现代公共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监督和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监督体制对于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以及维护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提高行政效能以及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经过长期发展已逐渐完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其积极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需要针对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使其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我国构建高效、权威的行政监督体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Abstrac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is the 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rocess important link, also is the national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ctivity important compon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for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achieve the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the party's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national laws, regulations implemented correctly, the promotion of government organs and their staff diligent administration, improv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of China after long-term development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of China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so that its positive role can not be given full play. Therefore, we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to perfect the countermeasure, make it play a positive role, for our country to build efficient, the authori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关键词:行政监督体制; 问题; 完善对策

公务员依法行政在线作业三答案

《公务员依法行政》在线作业三答案 北航《公务员依法行政》在线作业三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60分。) 1.人民法院接到行政诉讼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 A.5日 B.7日 C.10日 D.15日 -----------------选择:B 2.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公民处以()以下罚款或警告的适用简易程序。 A.50 B.100 C.200

D.500 -----------------选择:A 3.行政诉讼中,()对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A.被告 B.原告 C.法院 D.第三人 -----------------选择:A 4.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行政处罚管辖权发生争议,如双方协商不成,由()管辖。 A.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 B.先收到报案的行政机关 C.先立案的行政机关 D.离当事人近的行政机关 -----------------选择:A 5.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同志在发言中,提出了“有法必依,有法可依”的法制原则。 A.邓小平 B.毛泽东 C.董必武 D.刘少奇 -----------------选择:C 6.()不能作为行政诉讼的证据。

A.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前对行政案件证人所作的询问笔录 B.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前对行政案件当事人所作的询问笔录 C.行政处罚听证记录 D.人民法院立案后行政机关自行向证人取证所作的笔录 -----------------选择:D 7.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头一条即第三十三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 A.人格 B.人权 C.公民的权利 D.公民的基本权利 -----------------选择:B 8.对于以下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提起行政赔偿请求的表述,()是正确的。 A.人民法院应一并审理 B.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C.人民法院告知其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请求处理 D.人民法院应在行政诉讼结束后,依其结果作出是否受理裁决 -----------------选择:B 9.行政诉讼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A.10日 B.15日 C.30日

浅谈中国的依法行政

浅谈中国的依法行政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目录 提纲…………………………………………………………………2页摘要、关键词………………………………………………………3页Abstract、key word………………………………………………4页正文…………………………………………………………………5页参考文献……………………………………………………………18页

提纲 1.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1.1依法行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1.2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2.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 2.1依法行政的概念 2.3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 2.2依法行政的目标 2.4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3.我国依法行政的现状 4.解决对策

浅谈中国的依法行政 摘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宪法理论、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构成了政府依法行政三位一体的理论前提分别提供了依法行政的自身追求、动力源泉和压力机制。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的依法行政正逐步向良性方向发展,但与法制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只有实现行政主体内在规则的主动拘束和外在规则的客观拘束来相结合,才能使依法行政得带落实。 关键词:依法行政;现状;对策

Discuss ion on China’s administrative law Abstract: Administrative law is the "rule of law" an important content. Constitutional theory, the market economy and civil society constitute the trinity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by law provide, respectively,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of administration by law to pursue its own power source and pressure mechanisms. Generally speaking, China's administrative law gradually to the positive direction, but compared with the legal requirements of the governm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gaps. Only the internal rul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body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and external binding rules binding initiative to combine, have to take in order to mak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law. Keywords: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Status; countermeasures.

“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主考学校:武汉大学 专业:行政管理 准考证号:900513250933 学生姓名:陈文嘉 指导教师:石书伟 工作单位:武汉大学 2015年2月

摘要 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的一项历史性改革和卓有成效的创举,对于现代国家人事管理、政府管理、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有着中国的特色,它是在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公务员制度形成的一整套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公务员作为政治与行政系统中特定的一个群体,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也正因如此,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为了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行完善也是当前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工作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和建立,对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借鉴外国公务员制度的优秀精髓,剖析现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和建议,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公务员管理体制,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活力。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问题、对策

导论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它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干部人事管理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而形成的。尽管各项改革目前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制度变革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惯性特征,旧的观念、旧的体制、旧的做法仍然留有诸多痕迹。总体上讲,制度变革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显得有些滞后。因而,进一步转变观念、优化体制、改进操作就成为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迫切任务。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公务员制度,需要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改进和完善现有公务员管理体制,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活力。

论行政监督体制的完善

论行政监督体系的完善 摘要:我国当代行政监督体系和西方行政监督体系的主要内容,并就两种监督体系下各自监督主体的地位和所能发挥的作用做了较详细的比较。根据比较分析的内容,总结出了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行政监督比较完善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机制。行政监督在国家政治生活和行政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它通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和作风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偏差和失误,防止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保证行政管理活动严格依法办事,确保国家总任务和总目标的实现。一个社会中,享有监督权力的所有主体之和构成该社会政府过程的监督体系。健全的监督体系的存在是政府正确决策、正确执行和保持廉洁的保障。 一、当代中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一)我国现有行政监督体系的基本架构 在我国,行政监督一般是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等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的监察、检查、督促和指导。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弹纠不法、增进效率、优化政府形象等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从而有力地推进政府行政管理的廉洁化、法治化和高效化。

目前,我国行政监督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为指向中心的全面的约束体系,主要包括主体体系和对象体系两个方面。 第一,从主体体系的内在构成要素看,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由行政组织外部的异体监督和行政组织内部的同体监督两部分组成。外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以外的权力与非权力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其中外部权力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行政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实施的行政监督;中国共产党组织作为执政党实施的行政监督。外部非权力监督包括: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的行政监督;社会群众及舆论监督,主要是指各人民团体(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以及新闻媒介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 内部监督可以划分为专门监督和非专门监督两类。内部专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专设的监督机构实施的行政监督以及各类专业性行政监督,包括: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物价监督和质量监督等专业性行政监督。内部非专门监督,包括:上下层级监督,即各级行政机关及其主管按行政隶属关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直线监督;平行部门监督,即政府职能部门就其所辖事务,在自身权限与责任范围内对其它相关部门实施监督。 第二,行政监督的对象是与行政主体及其活动相应的一个综合体系,

完善监督机制 实行全程监督

完善监督机制实行全程监督 二、当前“一把手”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一把手”监督机制虽有较大的推进,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初级阶级”。 (一)“一把手”监督机制尚未理顺,监督权小于被监督权、监督权源于被监督权、监督权依附于被监督权。监督权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机制弊端依然存在。从现行政治体制来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并以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为主。特别是监督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不是由同级党委或行政机关的领导成员兼任,就是由同级党委或行政机关任命。而地方党委又是同级纪委的监督对象,因此便出现了监督客体领导监督主体、监督主体依附于监督客体的现象。这在客观上使监督者缺乏执纪的自主性、独立性,监督往往在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大大削弱了监督职能的力度。因此,“一把手”监督中“虚监”、“弱监”甚至“无监”现象仍严重存在。 (二)权力监督机制运行方向单一,自上而下的监督比较容易实现,监督功能发挥得比较好;而自下而上的监督则相对薄弱,渠道较少、功能萎缩、步履维艰、难以奏效。科学有效的权力监督应当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平行监督统一的多向运行机制。就目前监督机制运行状况来看,自上而下的监督比较容易实现,较为有力,功能发挥得较好。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效率较高,基本可以做到“无所不监”,但自下而上的监督则相对薄弱。从理论上讲,领导干部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就意味着责任越大,对其用权行为的监督本应越严格。而现实政治生活中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在于,对“一把手”的监督不力,致使一些“一把手”“腐而不败”,甚至“边腐边升”,这使得手握重权的高级领导干部反而成为监督的“盲区”,并对整个权力监督体制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浅谈依法行政【精品范文】

浅谈依法行政 浅谈依法行政 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维护宪法的权威、对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对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依法行随着社会的日益飞速发展,对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活动随之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符合法律,也即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行政领域的体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对依法治国的落实。依法行政对于维护政是保持社会平稳发展的要求,保持社会的平稳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我们党和全国人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 以加强实施立法,夯实依法行政的基础。依法行政不允许行政机关作出没有法律依据却剥夺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从而对行政相对人产生不利影响的行政行为。因此,要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须要有法可依,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健全,但是我们的法律法规系统还是存在一些漏洞,而这些漏洞就会给我们的行政机关在开展工作中带来困难。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都是宪法、法律所保护的,宪法、法律保护的权利却受到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行为的剥夺或限制,显然是违反法治国家原则的,所以我们只有与时俱进的加强立法,保证法律法规的健

全,才能使得依法行政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从而行政机关才可以实施相应的行为,从根本上做到依法行政。 以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依法行政的氛围。一是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育,提升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清楚官本位、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只有这样,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二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广泛利用网络、微信、移动终端等新兴传媒,形成媒体普法平台的集群优势和规模效应,扩大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普通民众对普法内容进行解读、评论,使人民群众不但知道法律,更要熟悉和掌握法制,增强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要变过去的“以教”为中心的“静态”普法为“动态”普法,把普法的单向灌输关系变为双向互动关系。将普法有机地融入群众的生活之中去,在形式中注重趣味性,使“要我学法”逐步转变“我要学法”,公众才会在接纳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法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感染,逐渐地拥有法治精神,改善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 以加强执法监督,健全依法行政的体制。执法监督是严格

浅析公务员制度

浅析公务员制度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 摘要:改革开放32年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所有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举措中,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签署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务员制度的诞生。公务员制度的横空出世和不断改革、发展无疑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射虎的发展,现在又越来越对的人参与到公务员考试中,这也就说明公务员制度已经深入民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键词:公务员,意义,考核,发展,特征 一.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意义: 在我国,公务员制度是指国家对公务员的管理制度,包括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对公务员的“进口”管理,使用管理与“出口”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产生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本质特征都是实行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的管理原则。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推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产物。1870年6月,英国政府以法令形式正式确立了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标志着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产生。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个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我国公务员制度是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政治体制自我发展与完善的产物。 我国公务员制度从酝酿到现阶段,20多年来历经准备、决策、试点、推行与发展、依法管理五个阶段。1993年10月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推行。我国的《公务员法》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务员管理步入依法管理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总的指导思想,这贯穿在公务员法的总则、权利与义务及各个管理环节中,是公务员制度的灵魂。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原则。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党的

机关公务员如何做到依法行政

机关公务员如何做到依法行政 白沙黎族自治县教育局谭孟忠 所谓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引导立法,带头守法,保障执法,党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保障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擅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公务员是代表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公务员因其具有的双重法律身份而享有不同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公务员是公民。这一身份决定了公务员首先享有自然人的法律地位。另一方面,公务员是国家的公务员。这一身份决定了公务员享有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公务员的双重身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往往会发生冲突。因此,公务员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要始终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行使,是要我们用它来保护人民,为人民谋利益。依法行政,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满腔热情为人民办事,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事关我国改革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的大局。当前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

要》,明确“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依法行政?本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正确实施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要做到依法行政,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把促进教育公平、和谐发展作为依法行政工作的基本原则,努力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一是要合法行政。实施行政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二是要合理行政。实施行政管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三是要高效便民。实施行政管理,遵守法定期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四是要诚实守信。公布的信息全面、准确、真实。五是要权责统一。按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手段行使。 教育系统涉及《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我们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使有关教育、教学、教师方面的法

浅析我国行政监督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析我国行政监督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析我国行政监督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 摘要: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重要机制。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各方面构建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内外结合的行政监督体系,发挥着较为全面有效的监督功能。但也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如“漏监”、“虚监”、“难监”等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及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指出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阐述了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关键词:行政监督;监督主体;监督方式;行政监督立法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是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的重要保证,是防止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保证法制统一、保障公民个人自由的需要。经过行政改革,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已逐步趋于完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现阶段我国行政监督主体地位不高,缺乏独立性,监督体系缺乏合力,监督效能低,监督法规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事后追惩性等,这既为行政监督的强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其提出了清晰的线索和方向,即理顺监督体制、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形成相对独立的行政监督主体,健全行政监督的法律机制。 一、行政监督的内涵 监督就是监察、督促,它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和监督内容。在狭义上,行政监督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政府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约束、检查和督促。在广义上,行政监督指行政监督的主体除了国家行政机关以外,还包括其它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行政监督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对于保证

完善监督机制 加大监督力度

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实施的监督 目前,普遍存在对各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监督难,难监督情况,如何落实中央关于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进行有效监督?是摆在各级面前大的问题,也是有效防止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大事,同时纪工委能否有效履行监督职能?直接关系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工作成效和职能的发挥。努力破解对监管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工作中存在的范围界定难、监督执行难、责任追究难等问题是目前重要课题和工作,经过调研,吸取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现提出以下对监管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实施有效监督,破解监督难题的粗浅认识。 一、明确监督范围,破解“三重一大”范围界定难题 “三重一大”范围界定是监管工作的基础工程,于整个监管过程至关重要。县纪委统一或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要制定《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办法》,让“三重一大”事项的范围标准和监督机制细化、量化。 一是明确内容。针对所辖管单位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的内容予以明确,使监督者与被监督者能够准确把握某项工作是否属于“三重一大”范畴。 二是明确标准。根据各单位性质,划分为几个档次和类别。比如,按有无专项资金分类可分为有项目资金分配职能的单位和

党政部门无项目资金分配职能的单位,或按有无收入等性质划分单位类别,并按类别制定相应档次标准。 三是明确规则。各单位要将“三重一大”事项的讨论决策权纳入本单位党政领导班子会议的议事范围,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议事规则,对讨论、决策、审批等程序严格进行规范。针对各单位重大决策的内容和大额资金使用的标准各不相同的情况,规定各单位可结合实际适时予以调整,调整后必须书面报纪工委监察分局备案,以便议事规则与“三重一大”配套。规定所管辖和联系单位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重大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都要公开,纪工委定期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二、明确监督程序,破解“三重一大”监督执行难题 纪工委、监察分局为使监督检查不走过场,要制定《关于“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办法》,注重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强化对所属部门“三重一大”事项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 一是抓好决策环节的监督。实行部门党组(党委)会议提前报告制度,所辖部门在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会议研究涉及“三重一大”事项时,须提前报告纪工委监察分局并提交会议相关资料供审核。纪工委监察分局在列席会议时,重点针对重大决策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要干部任免是否经有关职能部门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是否按主管部门审查要求依法进行、大额度资金使用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等内容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公务员依法行政测试题

公务员 依法行政知识测试题 科室: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A.乡、镇人民政府 B.公安派出所 C.公安局法制科 D.街道办事处 2.通报批评、警告等属于行政处罚中的()。 A.申诫性处罚 B.财产性处罚 C. 行为性处罚 D.人身自由性处罚 3.下列活动中哪个属于行政行为?()。 A.区政府机关派人到市场购买办公用品 B.公安机关根据业务需要,对机关处室进行重新调整配置 C.交警对违反交通规则的汽车司机暂扣驾驶证 D.仲裁机构对民事纠纷作出裁决 4.行政行为一经成立,无论是否合法,首先推定为有效,要求行政相对人必须受其约束,这种行政行为受到尊重与执行的效力,表现为()。 A.确定力 B.公定力 C.执行力 D.拘束力 5.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应承担()。 A.行政责任 B.行政侵权责任 C.刑事责任 D.民事责任 6.行政许可由()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 A.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 B.具有行政管理权的 C.具有行政许可权的 D.各级人民政府的 7.临时性的行政许可()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A.设定满一年 B.实施满一年 C.设定满两年 D.实施满两年

8.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A.乡镇级以上 B.县级以上 C.地市级以上 D.省级以上 9. 政府信息公开权限的一般原则是()。 A.谁制作谁公开 B.谁制作谁公开,谁保存谁公开 C.谁保存谁公开 D.制作兼保存 10. 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A.10个 B.15个 C.20个 D.25个 二、判断题(对的在题前打“√”,错的在题前打“×”。) 1.()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国务院有关部委等制定的部门规章有权设定一定范围内的行政许可事项。 3.()行政机关举行行政许可听证活动的费用由参与听证的当事人分担。 4.()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5.()违法行为在一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6.()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7.()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只能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8.()我国规定,行政诉讼中,只有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告无任何举证责任。 9.()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10.()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依法应当举行国家考试的,行政机关不设指定教材,但应当组织考前培训。

依法行政论文-浅谈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论文-浅谈依法行政 文章标题:依法行政论文-浅谈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确立的跨世纪治国方略。如果说依法行政是实施这一方略的核心,那么依法行政的关健是依程序法办事。人们一般认为,法律活动的程序性是指立法和司法活动的程序性,而行政活动程序性是被排斥在外的。随着法治进程的推进,行政程序已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行政程 序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如何?如何通过健全行政程序的途径来严格依法行政?本文试对此作粗浅的探讨。 一、重实体轻程序是当前影响依法行政的重要原因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我国行政法制建设成绩斐然,但它相对于我国经济、民事和刑事等方面的法制建设仍比较落后。这种落后最重要的表现就是: (1)立法上重实体轻程序,重事后程序轻事前、事中程序。我国行政立法多只注重解决行政前的实体问题,如行政机关的权限、职责,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行政行为的条件、标准等;而忽视对相应程序上的规范,如对行政的方式、步骤、时限,行政机关的程序义务,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等,在有关立法中很少规定。在现有行政程序规范中,多只是涉及监督和救济,如行政监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而很少规定事前、事中的程序,如行政公开、事前听取相对人意见、向相对人说明理由、作出行政行为过程中举行听证等。(2)程序概念意识淡薄。不少人认为依法行政只是依照实体法办事,甚至片面认为行政执法只是依照法定职权,对法定程序无关紧要;违反法定职权才是违法,违反法定程序不算违法。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依法行政,阻碍国家法治进程。 ——造成有法难依,有法不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制定了不少法律。可以说,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领域已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我国的法律执行得不是很好,人民群众对一些地区和部门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反映强烈,不依法行政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之一就是不重视行政程序法,可操作性差。以至有法难依,有法不依,法律虚置。 ——有碍公民行使正当权利。依法行政不仅是对行政机关的要求,也是对公民的要求。由于行政程序的不健全,法律上虽然规定了公民的实体权利,但难以实现。而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没有很好履行。然而程序规范的不完善使得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对行政机关答复时间没明确规定,使公民不知何时实现其权利;对办理条件不作界定,使公民不知怎样实现其权利。由此可见,公民只有在实体上和程序上的权利才是全面的,才能更好依法行政。 ——影响对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难以实现法律正义。依法行政是法律正义、社会正义的表现,由于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关是管理者,相对一方是被管理者,行政机关这种法定地位具有我命令你服从的特权性质。在这种强弱不平衡的情况下,保护的重点只能是公民个人,这是正义观念的起码要求。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现代行政程序(其作用就是控制和约束强大的行政权),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监控,因此对行政行为还算不上真正有效监督,各种不依法行政、滥用职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法律正义的实现。例如,对各种“三乱”现象,从中央到地方虽然一再进行专项治理,但还没有得到有效根治,其原因之一是程序监督不够力度,再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虽然是我国较为完善的行政程序法,但它多只注重保持行政管理的效率,而对权力制约、防止行政权滥用和保持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却有所忽视。如为保持处罚裁决和处罚执行的效率,规定了一系列有关的程序,包括规定对轻微违法行为的当场处罚等,然而另一方面该法对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进行行政处罚行使调查权、取证权、裁决权、强制执权等都没有规定相应完善的制约程序,如调查权与裁决权分离、调查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选题来源:从个人角度来说公务员考试是自己毕业以后所要面对的一件事情,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的时候自己选择现在这个专业也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考这门考试,能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我选的这个题目与我现在学的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写论文的话应该要以自己的专业为基础来写。如今在我们家乡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生是毕业以后选择考公务员,因为我们那边不像内地企业这么多大部分是行政,所以我们选择的余地也很少大部分就选择了在行政部门工作,还有一些事老师和一生什么的,所以我看自己的专业既然是行政管理所以应该要考公务员考试,这样我就更容易找工作也更容易去面对将来的考试。但是毕竟我现在对这个考试没有太多的了解,我相信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不是很清楚这门考试的制度和有关这门考试的其他内容,所以我决定我要选这个来作为我的论文题目,这样既可以对公务员考试制度有所了解,又符合了我自己现在所学习的专业,应该更容易写。 研究背景:1、历史背景: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特别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优良传承。同时也借鉴了前苏联的一些人事管理经验。这一制度的根本特征是对个类人员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建设一支精干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群体优势。从组织上确保党和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人物的完成。但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随着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制的改革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越来越暴露出明显的弊端,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2、从现实背景来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制的改革以及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这种计划体制下的认识干部管理制度根本不能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在1980件明确题注。要“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之初一条破冰之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对于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探究,取得了很到的成绩。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在总结我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年多年干部人事管理实

公务员通用能力大讲堂--依法行政能力 本做:88分

课件名称:公务员通用能力大讲堂--依法行政能力本做:88分测试题目共:25 ,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凡是规定了具体的权利义务的法律,就叫实体的法律。(是否题)(分值:4) A.对 B.错 第2题、依法治国关键在依法治权,落实在依法治官。(是否题)(分值:4) A.对 B.错 第3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应该是法无授权即非法。(是否题)(分值:4) A.对 B.错 第4题、公务员不是需要的非常专业的法律知识,需要的是有法律的观念、法律的意识。(是否题)(分值:4) A.对 B.错 第5题、在个别地区,由于群的上访的情况很严重,就提出由上访变下访。这种做法尊重人民,实现人民民主,应当提倡。(是否题)(分值:4) A.对 B.错 第6题、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行为都是行政行为。(是否题)(分值:4) A.对 B.错 第7题、某执法大队在执法过程中,向对方敬礼,然后告诉对方因为什么被处罚,如果对处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这样做是依法行政中()的要求。(单选题)(分值:4)

A.意识 B.职守 C.用法 D.执法 第8题、在长江边想修一个生产氯气的化工厂,国家一下投了十几个亿,却突然发现这里并不适合建这个厂,要把这个厂关闭。结果投下那么多水泥、钢材、生产设施全都是浪费。这就说明在()方面做的不够。(单选题)(分值:4) A.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 B.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C.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 D.完善体制与强化监督 第9题、从湖北省荆州佘祥林杀妻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正逐步()。(单选题)(分值:4) A.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B.完善并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 C.创新层级监督机制,强化上下级监督 D.强化社会监督 第10题、在电影《秋菊打官司》中,从秋菊哭泣的背影中看到的是我们急需()。(单选题)(分值:4) A.改进行政执法 B.防范与化解社会矛盾 C.完善体制与强化监督 D.提高观念、增强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