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总复习题集答案解析

机械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总复习题集答案解析
机械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总复习题集答案解析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总复习题答案(204道)

一、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在题干后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容,不填、错填均无分。每空1分,共20分)

1、机床夹具的基本组成是_定位元件_、_夹紧装置和_夹具体。

2、夹紧机构的组成_力源_、__中间传力_ 、 _夹紧元件__。

3、常用基本夹紧机构_斜楔、_螺旋_、_偏心、铰链_四类。

4、回转分度装置由固定、转动、分度对、抬起、润滑五部分组成。

5、机床夹具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__夹紧。

6、钻套的类型有固定、可换、快换、特殊四类。

12.工件装夹的三种主要方法是直接找正装夹、划线找正装夹和夹具装夹。13.工件以五个点定位时,不管怎样布局,都不会形成完全定位。

31.短圆柱销可限制 2 个自由度。长圆柱销可限制4 个自由度。菱形销可限制1个自由度。圆锥销一般只能限止 3 个自由度。窄V形块限止 2 个自由度。长V形块限止4 个自由度。

39.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称完全定位。

42.机床夹具由定位装置、夹紧装置、夹具体和其它装置或元件组成。

43.一面两销组合定位中,为避免两销定位时出现过定位干涉现象,实际应用中将其中之一做成菱形销结构。

44.主要支承用来限制工件的自由度。辅助支承用来提高工件的装夹刚度和稳定性,不起定位作用。

52.斜楔的自锁条件公式表达式是α<φ1﹢φ2 。

54. 轴类零件一般采用中心孔作定位基准。

55.精基准的选择,主要考虑如何保证加工表面之间位置精度尺寸精度和装夹方便。

56.在装配精度即定的情况下,组成环数越少,则组成环所分配到的公差值就越大,

零件加工越经济。

61. 铣床夹具一般要有定向键和对刀装置,以确保在铣床工作台上安装准确以及加工的尺寸精度。

63.尺寸链中最后间接保证的尺寸称封闭环。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对错,在题干后的括号,对的填√,错的填×,不填、错填均无分。每题1分,共10分)

1.工件被夹紧后,不能动弹了,所以这个工件就定位了,这种理解是正确的.(×)2.对于轴类零件而言,定位元件只能用V型块.(√)

3.有人说为了提高工件的定位精度,工件被限制的自由度应该越多越好.(×)

4.欠定位就是不完全定位,定位设计时要尽量避免.(×)

5.一套优良的机床夹具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2)提高生产效率(3)工艺性能好(4)使用性能好(5)经济性好(√)

6.夹具设计一般是在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制订后按某一工序具体要求进行。制订工艺过程,应充分考虑夹具实现的可能性,而设计夹具时,如确有必要也可以对工艺过程提出修改意见.(√)

7.夹具与刀具的联系尺寸:用来确定夹具上对刀、导引元件位置的尺寸。对于铣、刨床夹具,是指对刀元件与定位元件的位置尺寸;对于钻、镗床夹具,则是指钻(镗)套与定位元件间的位置尺寸,钻(镗)套之间的位置尺寸,以及钻(镗)套与刀具导向部分的配合尺寸等.(√)

8.有时为了满足工件的夹紧需求,可以改变工件已经在夹具中定位的正确位置.(×)9.偏心夹紧机构通常因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所以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除了在铣床上运用,在车床上也等到了充分的运用.(×)

10.在夹具设计图纸全部完成后,还有待于精心制造和使用来验证设计的科学性。经试用后,有时还可能要对原设计作必要的修改。因此,要完成一套能用于实际生产的专用夹具设计,设计人员通常还应参与夹具的制造、装配,使用和调整的全过程.(×)

11、工件定位的目的是使同一批工件逐次在夹具能占有同一正确的位置。(√)

12、只要工件夹紧,就实现了工件的定位。(×)

13、采用辅助支承或工艺肋装夹薄壁工件时,只要夹紧力的作用点和支承点相对

应时,才能防止工件的变形。(×)

14、六个自由度是工件在空间不确定的最高程度。(√)

15、工件定位时,一个支承点只能限制一个自由度,两个支承点必然限制两个自由度,以此类推。(×)

16、部分定位一般不允许,而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

17、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使它在夹具中只有唯一正确的位置,这种定位称为完全定位。(×)

18、为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牢固可靠,夹紧力越大越好。(×)

19、用七个支承点定位,一定是重复定位。(√)

20、部分定位时,工件被限制的自由度数少于六个,所以会影响加工精度。(×)21.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22.工件夹紧变形会使被加工工件产生形状误差。( √) 23.专用夹具是专为某一种工件的某道工序的加工而设计制造的夹具。( √) 24.在大型、重型工件上钻孔时,可以不用夹具。( √) 25.车床夹具应保证工件的定位基准与机床的主轴回转中心线保持严格的位置关系。( √)

31.用机床夹具装夹工件,工件加工面与定位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主要由夹具来保证。( √)

32.专为某工件的某道工序的加工而设计制造的夹具,称为组合夹具。( ×)

41. 一般应将定位误差控制在不大于工件相应尺寸或位置公差的1/3围。(√)53.根据工件的定位要求,仅需要限制5个自由度的定位,称不完全定位。(√)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金属切削机床上使用的夹具统称为(B ).

A工艺装备B机床夹具C加工定位装置D机床附件

2.我们把工件在夹具中占据正确位置后并固定的过程称为(A ).

A装夹B定位C划线找正D找正过程

3.在三维空间用合理分布的六个支承点制约物体的六个自由度我们称之为(C ).

A定位原理B夹紧原则C六点定位规则D定位过程

4.一个没有完全定位的工件在空间其位置是不确定的,空间三维直角坐标系中,这个不确定的工件可能有(E )自由度.

A一个B两个C三个D六个E少于六个

5.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支承钉中,适合于较大型工件的粗基准面定位的支承钉类型是(B ).

A E型支承钉

B C型支承钉

C B型支承钉

D A型支承钉

6.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镗床夹具等夹具叫法是按(D )来分类的.

A夹具的作用B夹具的功能C夹紧方式D夹具所在的机床

7.凡是夹具,其中一定有(D ).

A对刀装置 B 分度装置 C 平衡配重块 D 定位元件

8.在夹具设计中,当结构方案拟定之后,应该对夹具的方案进行精度分析和估算;在夹具

总图设计完成后,还应该根据夹具有关元件的配合性质及技术要求,再进行一次复核.这是确保产品(B )而必须进行的误差分析.

A能够被夹紧B加工质量C定位D加工

9.镗床夹具又称为镗模,主要用于加工箱体或支座类零件上的精密孔和孔系。主要由镗模底座、支架、镗套、镗杆及必要的定位和夹紧装置组成。镗床夹具的种类按(A )支架的布置形式分为双支承镗模、单支承镗模和无支承镗模.

A 导向

B 夹紧

C 定位

D 安全

10.下列对定机构中对定精度最低的结构型式是(B )

A单斜面楔形槽对定B双斜面楔形槽对定C钢球对定结构D正多面体对定11.夹具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B ),另外可能还有对刀以及导向功能.

A找正B装夹C保证安全D夹紧

12.各类专用夹具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就是因为夹具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C ).

A装夹B定位C加工精度D找正过程

13.定位误差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工件的工序基准和定位基准,它的变动量将影响工件的(A )精度和位置精度.

A 尺寸

B C几何

C B最高

D 最低

14.对定位元件的基本要(1)足够的精度,(2)足够的(D )精度,(3)足够的强度和刚度,(4)应协调好与其它元件有关元件的空间几何关系,(5)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A几何B 位置 C 尺寸 D 储备

15.分度装置能使工件加工的工序(D ),故广泛地用于车削、钻削、铣削等加工中.

A质量B 顺利进行 C 定位 D 集中

16.夹具体是夹具的基础元件,夹具体的安装基面与(A)连接,其它工作表面则装配各种元件和装置,以组成夹具的总体.

A机床B工件C定位元件D导向键

17.在平面磨床上磨削平面时,要求保证被加工平面与底平面之间的尺寸精度和平行度,这时应限制( C )个自由度。

A.5个B.4个C.3个D.2个

18.工件以外圆柱面在长V形块上定位时,限制了工件( B )自由度。

A.6个B.5个C.4个D.3个

19.箱体类工件常以一面两孔定位,相应的定位元件应是( B )。

A.一个平面、二个短圆柱销B.一个平面、一个短圆柱销、一个短削边销C一个平面、二个长圆柱销D.一个平面、一个长圆柱销、一个短圆柱销9.用双顶尖装夹工件车削外圆,限制了( B )个自由度。

A.6个B.5个C.4个D.3个

20.在平面磨床上磨削工件的平面时,不能采用下列哪一种定位?( D )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过定位D.欠定位

四、名词解释题(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定位;同批工件在夹具中占有同一正确的加工位置.

2.加工经济精度

答:加工经济精度就是在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3. 夹紧:将工件固定,保护工件已定好的定位.

4.工序分散

答:工序分散就是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中去完成。

5. 不完全定位:只需限制工件部分自由度的定位。

6.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答: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7.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限制的定位。

9. 过定位:工件的同名自由度被定位元件重复限制的定位.

10.自为基准原则

答:以加工面本身为基准进行加工,称为自为基准原则。

11. 组合夹具:是一种模块化的夹具,它由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耐磨性的标准模块元件来组装成各种夹具;夹具用毕可拆卸,留待组装新的夹具.

13. 定位误差:由定位引起的同批工件的工序工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14.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

答:是指在一定的切削条件下,工件材料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15. 基准位移误差:由定位基准与定位元件误差在定位中引起定位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

的最大变动量。

16.工艺基准

答:工艺基准是零件在加工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17.设计基准

答:设计基准就是是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

18.定位基准

答:定位基准就是在加工时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

20.过定位: 工件的某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的现象称过定位。

21. 零件结构工艺性:是指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2. 表面质量: 是指机械加工后零件表面层的几何结构,以及受加工的影响表面层金属于基体金属性质发生变化的情况。

23. 自锁:工件夹紧后,当人力的作用停止后,夹具的夹紧装置仍能保持可靠的夹紧,这种现象称自锁。

24. 基准统一原则:在零件加工的整个工艺过程中或者有关的某几道工序中尽可能采用同一

个(或同一组)定位基准来定位,称基准统一原则。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评分参考:本大题各小题回答不完全酌情扣分。

2.机床夹具的作用是什么?

答:1)保证加工精度;2)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3)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4)降低生产成材;

5)保证工艺纪律;6)扩大机床的工艺围;

3.过定位危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于定位元件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的制造误差造成定位干涉和无法定位。

4.设计联动夹紧机构的要点是什么?

答:1)联动夹紧机构在两个夹紧点之间必须设置必要的浮动环节,并具有足够的浮动量。2)适当限制被夹紧的工件数量。

3)联动夹紧机构的中间传达室力应力求增力,以免使驱动力过大;并要避免采用过多的杠杆,力求结构简单紧骤,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保证机构工件可靠。

4)设置必要的复位环节,保证复位准确,松夹装卸方便。

5)要保证联动夹紧机构的系统刚度。

6)正确处理夹紧力与工件加工面之间的关系,避免工件在定位时的逐胩累积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机床夹具的设计要什么?

答:1)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2)保证工人操作方便;

3)达到工件的加工效率;

4)满足夹具一定的使用寿命和经济要求。

6.夹紧力作用点和方向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夹紧力的作用点选择原则是

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落在定位元件的支承围;

夹紧力的作用点应选在工件刚度较高的围;

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尽量靠近工件加工位置附近。

夹紧力的方向选择原则是:

1)夹紧力的方向应有利于定位的稳定,且主要夹紧力应朝主要定位基面。

2)夹紧力的方向应有利于夹紧力的减少。

3)夹紧力的方向应是工件刚度较高的方向。

7.防护过定位危害产生的措施是什么?

答:1)改变定位元件的结构,从根本上消除过定位危害;

2)酌情提高定位副的精度,减小过定位的危害。

8.机床夹具的设计特点是什么?

答:

要有较短的设计与制造周期,一般没有条件对夹具进行原理性试验和复杂的计算工作。

夹具的精度一般比工件的精度高2~3倍。

夹具和操作工人的关系特别密切,要求夹具与生产条件和工件的操作习惯密切结合。

夹具一般是单件生产,没有重复制造的机会。

夹具的社会协作条件差。

16.由动力装置和夹紧部分组成。对其要求有:(1)夹紧力大小适当。(2)工艺性好。(3)使用性好。

20.什么是基准重合和基准统一?它们各自有和优点?

答:设计基准与工序定位基准重合称基准重合。它可避免因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或有关的某几道工序中尽可能采用一个(或一组)定位基准,称基准统一。

它的优点是(1)便于保证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2)可减少装夹次数,便于工序集中,简化工艺,提高生产率。(3)可以减少夹具数量和简化夹具设计。

五、分析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评分参考:本大题各小题回答不完全酌情扣分。

(一)据工件加工要求判别工件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每小题3分.共12分)

1.在球形工件上铣削平面

2.图示工件铣削通槽

、、、、、、;

3.钻图示管的上壁小孔

4.铣右上角的平面

、、、、;、、、;

5.在球形工件上铣削平面.

6.在球面上加工通孔.

球形工件上加工平面

、、、

7. 钻削Φd孔8.铣右上角的平面

、、、、、、、、

9、钻孔10、铣A、B

、、、、、、、、

11、图示工件铣削通槽12、钻φd孔

、、、、、、、、、

13、钻φd孔14、钻φ2孔

理限(、、、、)理限(、、、)

15、

a) 在圆球上铣b槽( 、、、、)

b)在圆球上铣平面( )

c)在圆球上钻φ孔( )

16、试分析下图所示零件有哪些结构工艺性问题,提出正确的修改意见并重新正确画出该零件图。

解:1)2处倒角——便于安装,不碰伤其它装配表面;(2分)

2)3处退刀槽——轴颈处便于清根;(3分)

3)键槽方向应一致,减少装夹次数。(2分)

4)绘图正确,(3分)

六、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图示工件以外园在套筒中定位铣台阶面,保证图示加工要求,试分析计算定位误差。

解:尺寸30±0.15的定位误差

△B=0.1

△Y=0

△D=△B+△Y=0.1+0=0.1

尺寸100-0.35的定位误差

△B=0.02+0.5*0.013=0.0265

△Y=Xman=0.025-(-0.025)=0.05

△D=△B+△Y=0.0265+0.05=0.0765

2、图示铣键槽,保证图示加工要求,其余表面均已加工,试设

计定位方案并计算定位误差.

1)定位方案

定位基准为底面限制工件、三个自由度,

基准A用菱形销限制、菱形销的尺寸为Φ200-0。016

基准B支承板限制、

2)定位误差

对基准A的对称度

△B=0

△Y-=Xmax=0.02.-(-0.016)=0.036

△D=△B+△Y=0+0.036=0.036

3) 对基准B的垂直度定位误差

△B=0

△Y=0

△D=△B+△Y=0

3、如图钻φ12孔,试分析工序尺寸900-0.1的定位误差。

解:△B=0

△Y=1/2(0.1+0.02)=0。051

△D=△B+△Y=0+0.051=0.051

4、图示铰φ9H7孔,其余表面均已加工,试设计定位方案并计算定位误差。

1)定位方案

定位基准B为底面限制工件、三个自由度,

Φ8H7孔基准用菱形长销限制、菱形销的尺寸为Φ

8g6

后侧面基准用挡销限制、

2)定位误差

尺寸20±0。05的定位误差

△B=0

△Y=Xmax=0.015-(-0.012)=0.027

△D=△B+△Y=0+0.027=0.027

3) 对基准B的垂直度定位误差

△B=0

△Y=0

△D=△B+△Y=0

5、图示零件用心轴定位,在端面铣床上加工右侧平面,保证尺寸450-0.21,请分析该定位能否满

足加工要求?

解:△B=0

△Y=1/2(δD+δd)

=1/2(0.021+0.013)=0.017

△D=△B+△Y=0.017 注:

0.017<1/3*0.21=0.07

故满足加工要求

6、图示工件以φ30外圆在V形块中定位铣平面,保证图示加工要求,试计算定位误差。

解:△B=(0.1/2+0.06)mm=0.11mm

ΔY =0.707δd=0.707×0.05=0.035mm

ΔD=ΔB+ΔY=0.11+0。035=0.145

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课程设计实习小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实习小结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虽然种种困难我都已经克服,但是还是难免我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完美总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抱着这个心理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最终完成了我的任务。 十几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 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群体里面,沟通自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在实习设计当中依靠与被依靠对我的触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责任感,把这样一种事情当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的弱势…..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

很多的,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 课程设计也是一种学习同事优秀品质的过程,比如我组的纪超同学,人家的确有种耐得住寂寞的心态.确实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但是我所赞赏的还是他追求的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那种斟酌的态度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务,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我们过去有位老师说得好,有有些事情的产生只是有原因的,别人能在诸如学习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绩,那绝对不是侥幸或者巧合,那是自己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的,这就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它将指引着一个人意气风发,更好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课程设计说明书--箱体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 二 〇 一 六 年 七 月 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课题: 箱体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 生: 韩孝彬 学 号: 2134022503 专 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班 级: 2013级 指导教师: 赵德金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3) 设计条件: (3) 设计要求: (3) 摘要 (4) 设计说明 (5) 一、零件的分析 (8) 1、零件的特点分析 (8) 2、零件的作用 (8)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9) 三、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11) 1、选着毛坯 (11)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11) 3、绘制零件的毛坯简图 (12) 四、拟定箱体的工艺路线 (13) 1、定位基准的选择 (13) 2、零件表面方法的确定 (13) 3、加工阶段的安排 (15)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15) 5、工顺序的安排 (16) 6、确定工艺路线 (16) 五、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8) 1、工序3与工序4----加工底脚面与凸端面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 确定 (18) 2、工序5---粗铣和半精铣上端面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8) 3、工序6,7的---粗铣和半精铣前后端面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9) 4、工序8、9、10、11----粗镗-半精镗-精镗各圆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 差的确定 (19) 5、工序12、13、15、16----钻各孔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 20 六、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精算 (21) 1、切削用量的确定 (21) 2、时间定额的预算 (23) 七、夹具总体方案设计 (26) 1、工件装夹方案的确定 (26) 2、其它元件的选择 (26) 3、镗床夹具总图的绘制 (31) 八、总结与体会 (32) 九、致谢 (33) 十、参考文献 (34) 附录:夹具的三维实体图 (36)

机械工程学院xxxx年毕业设计工作计划.doc

机械工程学院2011 年毕业设计工作计划 2011 年机械工程学院将有 3 个本科及相应的专升本专业、 2 个专科专业共774名毕业生参加毕业设计工作。人员分布情况见下表: 班级人数学历辅导员 09 材料成型(专升本)15本科 09 汽车服务工程(专升本)96本科李航 合计111 09 机制(专升本)214本科 吴长谦合计214 07 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16本科 07 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81本科 张静 07 级汽车服务工程63本科 合计260 06 机械制造(五年制)383+2 08 级机电一体化技术151专科冯利民 合计189 总人数774 为搞好此次毕业设计工作,根据安阳工学院教务处下发的《安阳工学院毕业 设计(论文)工作规程》精神,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一、目的和要求 1.目的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要求 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撰写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具体地说,在知识要求方面,应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使得理论认识深化、知识领

域扩展、专业技能延伸;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应学会依据课题的任务,进行资 料的调研、收集、加工与整理,正确使用工具书,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和撰写技术文件的能力,掌握实验及测试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 问题的能力;在综合素质要求方面,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 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工程观点、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二、组织机构 成立“机械工程学院2011 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如下: 1、毕业设计工作小组 组长:张勇教授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苗晓鹏副教授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成员:朱艳芳教授负责 07 机制本科 116 名学生、 08 机电一体化专科 50 名学生的管理工作;(合计: 166 人) 鲍雅萍教授负责 07 材料 81 名学生、09 材料专升本 15 名学生、 负责 09 机制专升本 36 名学生、 08 机电一体化专 科 50 名学生的管理工作(合计: 132 人); 王俊昌副教授负责 07 汽车 63 名学生、 09 汽车专升本 96 名学生 的管理工作(合计: 159 人); 赵成钢副教授负责 09 机制专升本 105 名学生、 08 机电一体化专 科 51 名学生的管理工作(合计: 156 人); 王曙光教授负责 09 机制专升本 73 名学生、 06 机制(五年制) 38 名学生的管理工作(合计: 111 人); 2、资格审查工作小组 组长:康国强副教授负责资格审查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张新红负责学生成绩的审查和毕业设计资料的归档工作; 牛东亚负责日常工作; 成员:张静负责 07机制本科的管理工作; 吴长谦负责 09机制专升本的管理工作; 李航负责 09材料、 09 汽车专升本的管理工作; 冯利民负责 08 级机电一体化、 06 机制(五年制)的管理 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大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大全 ★双侧驱动式旋耕灭茬机设计 ★温室用小型电动旋耕机设计 ★玉米对心种子播种机设计 ★多功能机械手设计 ★越障行走机的结构设计 ★秸杆原料育苗钵成型机的设计 ★耐磨材料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西红柿采栽机械特性试验研究 ★揉性清洗技术在汽车发动机清洗中的应用 ★液体菌种自动接种装置的设计 ★果蔬高压电场保鲜技术及装置研究 ★新型变质白口铸铁犁铧及旋耕刀材料成份配比的试验研究★气缸盖试漏机设计 ★南瓜种子分选机振动筛片及工作参数的优化设计 ★汽车差速器的设计 ★水稻直播种绳加工装置的参数优化及虚拟设计 ★免耕精量播种机设计 ★水稻种绳捻制装置的研制及性能试验 ★旋耕刀结构参数对作业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秸杆粉碎粒度与粘接剂对育苗钵成型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三菱发动机材料耐磨性能研究 ★落叶清扫压缩机的设计 ★电磁场处理半连续铸造铝硅合金组织的影响研究 ★采摘机械手结构设计及三维建模研究 ★锤片式肥料搅拌机的设计 ★蔬菜育苗营养块成型机研制 ★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基于Pro/E的旋耕机工作部件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小型播种施肥机设计 ★草坪清理机的改进设计 ★连栋温室结构设计与力学性能分析 ★秸杆揉切机设计 ★新型半自动地板清洁器的设计 ★免耕播种机侧深施肥装置的设计 ★南瓜种子分选机振动机构的设计 ★冰屑清扫部件的设计 ★奶牛场喷雾式清粪机设计 ★饲草切碎机设计 ★种绳特性参数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鼠道式开沟器设计 ★秸秆饲料压块机设计

★免耕精量播种机设计 ★流体播种穴播排种器建模与仿真 ★大棚除尘(除雪)机设计 ★蔬菜播种机设计 ★无人飞行喷雾机设计 ★种绳捻制机设计研究 ★培养料翻料搅拌机的研制 ★草坪清理机理研究及清理机部件的设计 ★小型玉米授粉机的设计 ★饲料粉碎机设计 ★折叠式接种箱的研制 ★种绳捻制机仿真设计 ★芦苇收割机设计 ★大枣采摘机的设计 ★多物料动态精确定位仿真研究 ★纸载体种绳播种技术所需原料物理机械特性研究 ★免耕播种机开沟播种装置的设计 ★桥式起重机生产不安全因素发生部位及其相关信号采集的研究★矩形熔炼炉钢结构总体设计 ★盘元钢筋矫直机设计 ★推块式分拣机分拣系统道岔执行机构的设计 ★塑料注射机液压系统的改造 ★垃圾焚烧发电设备选型数据库及推理方法研究 ★钢坯剪切定尺机设计 ★50T精炼炉液压系统设计 ★基于微波干燥方法的水分测量仪器的设计 ★ZJ50ZPD钻机模拟实验台气控系统设计 ★工业固体废物回转焚烧炉窑装置设计 ★4063m3炼铁高炉气动开口机设计 ★炼铁厂带式输送机设计 ★球塞气举往复式投球装置设计 ★钢坯回转台设计 ★连铸坯定尺火焰切割机设计 ★摩托车减振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塑料注射机液压系统的改造 ★翻板机设计 ★基于PLC和变频技术的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300t炼钢转炉倾动及抗扭装置设计 ★钻井液振动筛设计及关键零部件疲劳设计研究 ★发动机水泵轴承液压机设计 ★垃圾焚烧发电设备选型设计系统研究 ★摩托车发动机156FMI摇臂制造工艺及工装设计 ★滚动轴承噪声测量与研究 ★ZJ50ZPD钻机模拟实验台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一周略显得仓促一些。但是通过本次很充实的课程设计,从中得到的收获还是非常多的。这次的课程设计对于我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光是我们组能够完成设计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使我们深刻感受到设计工作的那份艰难。而这份艰难不仅仅体现在设计内容与过程中为了精益求精所付出的艰辛,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精细数字的付出!这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设计一个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由于我们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很迷茫。不过在我们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和同学们之间的认真仔细的讨论之中,我们总算克服了种种难关,让每个数字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期间我们过得还蛮充实的,特别是大家在一起讨论,研究,专研的时候,那让我感觉到了集体的团结,团结的力量,力量的伟大。所有的成果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集体,因为它凝聚了集体所有的精华。 在设计过程中,整个过程培养了我们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及其他课程理论知识和利用生产时间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此期间我们同学之间的那些辛酸,那些执着,那些付出。一路走来,我们伴着风雨,携手欢笑,共同面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当中遇到的困难,虽然我们做的还是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的团队一定很完美。 在这些过程当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接受应用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自己对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欠缺,将来一定要进一步加强。而今后的学习还要更加的努力。总之,本次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一次系统的总结与应用,还算是对自己体质的一次检验吧。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机床夹具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13机械一班 姓名:阮吴祥 学号: 指导老师:张秀香 2017年 1月

目录 一、机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二、机床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2) 1.对加工件进行工艺分析 (2) 2.定位方案设计 (2) 3.导引方案设计 (4) 4.夹紧方案设计 (5) 5.夹具体设计 (6) 6.其它装置设计 (6) 7.技术条件制定 (6) 8.夹具工作原理(操作)简介 (6) 9.设计心得 (7) 三、参考文献 (8) 四、附录 (9)

一、机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二、机床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1、对加工件进行工艺分析: 零件名称为通孔套,为铸件,本工序铣削加工直径22mm的孔,设计手动钻绞孔专用夹具。工件已加工过的孔径为φ22mm,厚度为50mm。 在加工槽时,槽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不是很高,由铣削直接加工就可以达到要求,其中槽的宽度由刀具的尺寸保证,槽的深度尺寸和位置精度由设计的夹具来保证。槽的位置包括如下两方面要求: 加工槽的宽度为12mm,且两个侧面相对于中心面A对称度; 加工槽的深度为30±。 2、定位方案设计: 根据加工孔两侧面相对于中心面对称要求,需要限制工件X方向转动自由度、Y方向转动自由度和Z方向转动自由度;根据加工孔宽度和深度要求,需要限制工件X方向移动自由度和Z方向移动自由度。但考虑到加工时工件定位的稳定性,可以将六个自由度全部限制。 工件相对中心面对称,要实现加工孔两侧面相对中心面对称的要求,且根据基准重合的原则应选A面作为定位基准,但A面实际不存在,故可选工件的两侧面M或N的任一面作为定位基准,限制三个不定自由度,此为第一定位基准。

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管理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学习的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论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经学院教学管理委员会讨论,制定该管理规范。 1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与成果形式 1.1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基本要求 1.1.1主要任务 1)工程设计类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并正确地绘制机械与电气工程图纸或独立地撰写一份毕业设计(论文)论文。侧重于计算机测控系统的设计、试验以及嵌入式计算机、工控计算机在机电系统中应用的论文,还应绘制有关图表。 2)工业设计类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任务书,并正确地绘制产品设计创意草图、产品电脑效果图、产品工程图及制作产品模型,以上都通过展板体现出来;并要求做出幻灯片以便于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演示。 3)工业工程类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的设计任务,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并正确地绘制机械图纸或独立地撰写一份毕业设计(论文)。 1.1.2知识要求 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应综合运用多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使得理论知识深化、知识领域扩展、专业技能延伸。1.1.3能力培养要求 1)工程设计类学生应会依据课题任务,进行资料的调研、收集、加工与整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书;熟悉有关的工程设计的程序、方法与技术规范;锻炼工程设计计算、图纸绘制及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掌握实验、测试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工业设计类学生应会依据课题任务,进行市场调研,资料的收集、加工与整理;培养学生掌握有关的设计创意方法,产品设计的程序、方法,提高产品设计创意、表现、效果

机械毕业设计总结

篇一: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总结 毕业设计总结 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我们小组 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接受任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一年来所 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 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 这次毕业设计要求制定一个公路质量安全监督实施方案,非常切合我们以 后质监工作的实际,是一次非常好的演练机会。尽管我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 不够透彻,我们仍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设计并希望有所突破。下面就对 我们这次设计的过程做个简单的小结: 第一,课题分析。在接到毕业设计题目后,我们小组成员认真翻阅了指导 老师提供的资料,对课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向老师请教了设计中的一些要 点及难点。 第二,总体设计。在对课题进行仔细分析以后,小组组长概括出了这次设 计的大体框架,并将设计划分成了若干模块,由小组成员分别完成。 第三,资料整理。小组成员在得到各自的任务后,通过书籍、互联网等途 径积极查阅资料,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资源共享,以达到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及工 作效率。 第四,课题实现。在资料准备充分后,大家开始着手论文的撰写,在组长 的带领下,大家精诚协作、共同探讨,充分体现出了小组成员的团结精神。过 程中,大家也越到不少问题,通过一起讨论、请教老师、以及翻阅资料等方式 将问题一一解决。 第五,论文整理。在小组成员完成了各自的模块以后,组长将论文进行了 整合,并整理成册。 我们这次的设计大体过程就是这样。在此,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李航老 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我们对 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实施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充分的将所学理论知 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跟其他小组探讨、以及请教老师等方式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经历了一些困难,但同样收获巨大。这次设计不仅 提升了大家的业务能力,也加强了各组员的团队意识,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非 常大的帮助。虽然这个方案做的还不够专业,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 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将使我们终身受益。篇二: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心得体会 虽然每学期都安排了课程设计或者实习,但是没有一次像这样的课程设计能与此次相比,设计限定了时间长,而且是一人一个课题要求更为严格,任务更加繁多、细致、要求更加严格、设计要求的独立性更加高。要我们充分利用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的灵活度。在对设计的态度上的态度上是认真的积极的。 通过近一学期毕业设计的学习,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我的设计思维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高。作为一名设计人员要设计出有创意而功能齐全的产品,就必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思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机械产品,只有这样感性认识丰富了,才能使我们的设计思路具有创造性。 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拿我设计的单体仿形棉花打顶机来说吧,最初老师让我调研一些关于棉花打顶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方案出来,使结构简单,并且造价低,通用性好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总结

经过近一周的奋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看着自己的“巨作”,打心底里佩服自己,虽然还有好多不足之处。从当初看着书本后面例题图纸那种茫然,到自己小试牛刀,再到最后圆满完成课程设计,短短的六天觉得过的好长好长,付出很多收获也很多。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是设计一个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工作条件为两班制工作,使用年限为5年,单向连续运转,载荷平稳。课程设计中最麻烦的是初步的计算,齿轮、轴、轴承、键、电动机等等的零件都需要计算、校核。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画图,当然这也是费时间的。画图不仅要求画图能力好,还应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以及整体观念。这个步骤也能检查设计书是否完美。设计过程中我出了好多错误,电动机和齿轮的计算在校核的时候发现都不符合,所以都得重新选择。还有画图时轴承盖也出现了小问题。但是整体效果还是蛮不错的,无论是速度还是完成的质量都还令我满意。 还好天公作美,整个课程设计时间里武汉并没有显示出它夏天该有的威力。好像老天在帮我们一样,要么淅沥沥的小雨,要么并不高温的晴天,这天气在武汉的夏天来讲还是很好的。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就是我们率先抢得先机占到了教室,抢到了画图桌、空调。全班同学都在跟赛跑似的,争先恐后没日没夜的画图计算。有的就干脆不午休了,中午都在画图,还有的甚至吃饭时间都没有,直接让同学带饭回教室,晚上回去还得计算校核,就

为了早点完成任务。以前只有在高考前才有过这么紧迫,那么高强度的学习想想就可怕,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咋过来的。 我觉得课程设计是个对自我检验及修正的过程。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暴露了好多问题,比如对概念不清楚、公式不理解、作图能力不好等等。这也是今后学习当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和提高的地方。让我加深了《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的学习,尤其是齿轮这方面的知识,还学到了设计--校核这种方法。我深深的体会到课程设计不是孤立的一门课,它牵涉到好多学科,有互换性、工程图学、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这个课程设计让我巩固了好多知识,学到了好多知识。 最后要感谢许老师半年来的教导,传授了知识,带来了欢乐。感谢班里学霸对我在课程设计时的帮助,指点迷津。还要感谢同学们的支持。

二级减速器机械课程设计含总结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2011 年6 月

目录 1. 设计目的 (2) 2. 设计方案 (3) 3. 电机选择 (5) 4. 装置运动动力参数计算 (7) 5.带传动设计 (9) 6.齿轮设计 (18) 7.轴类零件设计 (28) 8.轴承的寿命计算 (31) 9.键连接的校核 (32) 10.润滑及密封类型选择 (33) 11.减速器附件设计 (33) 12.心得体会 (34) 13.参考文献 (35)

1. 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课程设计则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是高等工科院校大多数专业学生第一次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其目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掌握机械零件,以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要求,之后进行结构设计,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4)学习进行机械设计基础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等。 2. 设计方案及要求 据所给题目:设计一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两级展开式圆柱直齿轮减速器)方案图如下:

技术与条件说明: 1)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预定为 8年每年按350天计算, 每天16小时计算; 2)工作情况:单向运输,载荷平稳,室内工作,有粉尘,环境温度不超过35度; 3)电动机的电源为三相交流电,电压为380/220伏; 4)运动要求:输送带运动速度误差不超过%5;滚筒传动效率0.96; 5)检修周期:半年小修,两年中修,四年大修。 设计要求 1)减速器装配图1张; 2)零件图2张(低速级齿轮,低速级轴); 3)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按指导老师的要求书写 1—输送带 2—电动机 3—V 带传动 4—减速器 5—联轴器

2016届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理工类)格式规范

(201 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机械工程学院理工类) 题目名 称: 学院 (部): 专 业: 学生姓 名: 班 级: 学号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助教职称的填写在第二 行;如只有一位指导教师理工类专业格式参 考规范,打印时请 题目名称如果只有一行文字则去掉第二行,如有三

职称 最终评定成绩: 湖南工业大学教务处 201 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资料 第一部分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1 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名 称: 学 院(部): 专 业: 学 生 姓 名: 班 级: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职称 理工类专业格式参 考规范,打印时请 去掉此框!! 助教职称的填写在第二 行;如只有一位指导教师 则去掉第二行,如有三位教师,则再添加一行。

(注: )

湖南工业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章以明确方式注明。除此之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应承担的责任。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摘 要 (空一行) ××××××××××××××××(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首行缩进2字符)×××××××××××××××××××××××××××××××××××××××××××××××××××××××××××××××××××××××××××××××××××××××××××××××××××××××××××××××××××××××××××××××××××××××××××××××××××××××××××××××××××××××××××××××××××××××××××××××××××。(要求400字左右) (1)用精炼、概括的语言来表达,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或说明,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 (2)结果和结论性字句是摘要的重点,在文字论述上要多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3)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分雷同; (4)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空1行) 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最后一个关键词后面无 标点符号) (小四号黑体)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在前面)。 (三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段后0.5行,单倍行距)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完整版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山东科技大学 目 录 摘 要 (3) 第1章 绪论 (4) 第2章 影响工件表面质量的因素 .................... 4 加工过程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4 工艺系统的震动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 (4) 刀具几何参数、材料和刃磨质量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4 切削液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5 工件材料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5 切削条件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5 切削速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5 磨削加工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5 影响工件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 ················ 6 使用过程中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 ················ 8 耐磨性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8 疲劳强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9 耐蚀 性对 表面质量的影响 9 第3章 控制表面质量的途 径 9 降低表面 粗糙度的加工方 法 9 超精密切削和低粗糙度磨削加工 ························ 9 毕业设计 题目: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及采 取的措施 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 专 业: 机械设计与自动化 函授地址: 答辩日期: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课程设计的理论产生于对课程设计实践的考察。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做完了。在这次作业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一遍又一遍的计算,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方案修改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刚开始在机构设计时,由于对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掌握得还可以,不到半天就将所有需要使用的程序调试好了。可是我从不同的机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令我非常苦恼。后来在钱老师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处,将之解决了。 同时我还对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传动系统的设计时,面对功率大,传动比也大的情况,我一时不知道到底该采用何种减速装置。最初我选用带传动和蜗杆齿轮减速器,经过计算,发现蜗轮尺寸过大,所以只能从头再来。这次我吸取了盲目计算的教训,在动笔之前,先征求了钱老师的意见,然后决定采用带传动和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终设计方案。至于画装配图和零件图,由于前期计算比较充分,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周,在此期间,我还得到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整个作业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后的文档。一来自己没有电脑,用起来很不方便;最可恶的是在此期间,一种电脑病毒"Word杀手"四处泛滥,将我辛辛苦苦打了几天的文档全部毁了。那么多的公式,

那么多文字就这样在片刻消失了,当时我真是痛苦得要命。 尽管这次作业的时间是漫长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掌握了四连杆执行机构和带传动以及齿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设计步骤与方法;也不仅仅对制图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 CAD ,Word这些仅仅是工具软件,熟练掌握也是必需的。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像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总体来说,我觉得做这种类型的作业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都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众人智慧,我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完美!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 三周半的机械课程设计结束了,说是三周半,实则两周半,第一周因连续有三门课程要考试,因而无暇搞设计,两周半的时间紧迫,于是不得不晚上和周末抽时间来继续搞设计,时间抓的紧也很充实。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三的学生,我觉得能做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在已度过的两年半大学生活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面对现实中的各种机械设计?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属查阅了很多次设计书和指导书。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关于毕业设计写作要求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关于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熟悉专业文献资料查找和资料积累方法,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根据学校要求,毕业设计必须查阅一定的文献资料实施文献综述写作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文献综述写作要求明确如下: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儿个部分。 题H:—般应直接采用《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也可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 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11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设计)主题的关系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讣)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讣)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岀自己的研究目标。 2.要圉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J 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5.釆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 不要含糊不清。 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7.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8.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直接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完全一致;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至于大众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板

二甲醚清洁燃料均质压燃燃烧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 )燃烧,作为一种能有效实现高效低污染的燃烧方式,能够使发动机同时保持较高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而且能有效降低发动机的NO x 和碳烟排放。此外HCCI 燃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燃料的着火时刻和燃烧过程主要受化学动力学控制,基于这个特点,发动机结构参数和工况的改变将显著地影响着HCCI 发动机的着火和燃烧过程。本文以新型发动机代用燃料二甲醚(DME )为例,对HCCI 发动机燃用DME 的着火和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由美国Lawrence Livermore 国家实验室提出的DME 详细化学动力学反应机理及其开发的HCT 化学动力学程序,且DME 的详细氧化机理包括399个基元反应,涉及79个组分。为考虑壁面传热的影响,在HCT 程序中增加了壁面传热子模型。采用该方法研究了压缩比、燃空当量比、进气充量加热、发动机转速、EGR 和燃料添加剂等因素对HCCI 着火和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DME 的HCCI 燃烧过程有明显的低温反应放热和高温反应放热两阶段;增大压缩比、燃空当量比、提高进气充量温度、添加H 2O 2、H 2、CO 使着火提前;提高发动机转速、采用冷却EGR 、添加CH 4、CH 3OH 使着火滞后。 关键词:均质充量压缩着火,化学动力学,数值模拟,二甲醚,EGR 四号黑体 摘要正文五号宋体,首行缩进二个字,字数300-500字,单倍行距。 小四号黑体 五号宋体,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字后面无标点符号。 空一行 中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空一行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黑体小五号字。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的核心是正确的思路,思路错了,设计就会失败。正确的思路得出正确的方案,余下的就是查手册了。这是我这些年来搞机械设计的主要的心得体会。通过为期将近一周的没日没夜的课程设计过程,反复的修改设计,终于完成了一级闭式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过程,现在写起心得总结的时候真的是颇有感慨啊,在李雪梅老师刚开始在课堂上和我们说我们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觉得课程设计是怎么一回事都不知道,似乎离我好遥远,我不认识它,它更不认识我一样,似乎感觉这么庞大的工程我是不可能做得出来的,但是迫于考试等等原因,我们当然很清楚这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所以刚开始时候真的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了。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在设计的后期过程中体会到的,在设计基本完成后的检查过程中发现有的细节甚至有致命的错误,会将自己在整个设计中的认真全部否决,就是老师反复强调了多次的端盖和轴承的那个部分画图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卡到的地方结果还是没有注意,都已经全部加粗和标注好了之后,同学发现了此处错误,不得已又全改过一次,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各种细节的完善都是对自己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的一种肯定,这是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的一次实战训练。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

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AAA及谱分析和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设计,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可以说是半自动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课程设计手柄KCSJ-01夹具设计说明书,装配图

工艺与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课程设计手柄KCSJ-01 建议参考华中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要求:夹具设计,有装配图,零件图,工序卡和工艺过程卡,毛坯图以及说明书 总装配图

设计条件:批量生产 目录1.零件分析 零件图 零件工艺

2.工艺规程设计 确定毛坯制造形式 基面的选择 制定工艺路线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坟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4. 专用夹具设计 设计主旨 夹具设计 切销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误差分析与计算 夹具设计操作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5.课程设设心得体会 6. 参考文献 一、零件分析1.零件图。

手柄(KCSJ—01)零件图 2.零件的工艺。 该零件共有6个待加工的地方:平面加工包括零件上、下平面,孔系加工包括Φ38mm、Φ22mm,另外还有深48mm高10mm的半圆键槽。现对其分析如下: 1.上、下平面的表面加工:粗铣、半精铣该两表面,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达到Ra=6.3; 孔表面的加工:钻、半精镗Φ38中心孔及其倒角C1X45°,位置要求是与下表面垂直度达到0.08,粗糙度要求达到Ra=3.2; 3.钻、半精镗Φ22中心孔,粗糙度要求达到Ra=3.2; 4.精铣、半精铣半圆槽,粗糙度要求达到Ra=6.3。 5.钻、精铰Φ4孔。 二、工艺规程设计 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45钢。批量生产,故采用模锻成型,这对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也是有利的。 2.基面的先择 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合理,可以保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否则,就会使加工工艺过程问题百出,严重的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费,使生

机械类毕业设计(论文完整版模板)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0**1*00**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申请学士学位所属学科 XX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教授) 20 年月日

摘要 摘要 多层热压机是生产胶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等人造板的主要设备。目前设备制造厂生产的热压机已基本定型,为了改进热压机的结构性能和降低制造成本,本文主要对五层侧压式热压机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热压机的重要部件下托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设计分析和计算,使下托板在结构上更加合理,降低了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了生产率。设计主要结合现有的设计理念,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时热压机的机架整体上主要采用了钢板焊接闭式结构,这种结构制造方便无需大型加工设备,并且,选材主要使用了工字钢、角钢等常用材料,使用钢板焊接的加工工艺,因而,生产工艺性较好,一般机械厂均能制造。设计中主要使用了CAD、Pro\E等工程制图软件,使用了Pro\E软件进行受力分析。 关键词:侧压式,热压机,结构设计,受力分析 I

Abstract Abstract The multi-layered hot press is the production plywood, the shaving board, building board and so on density fiberboard major installations. At present the equipment factory production's hot press has finalized basically, to improve hot press's structur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this article mainly has carried on the design to five side thrust type hot press structure, and to hot press's important part under carrier's structure, the intensity and the rigidity has carried on the project analysis and calculates, causes the carrier to be more reasonable in the structure, reduced the material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raised the productivity. The design main union existing design idea, in conforms to under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premise, in the design in press's rack whole has mainly used the steel plate welding closed type rack, this kind of structure manufacture convenience does not need the large-scale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the selection has mainly used the I-steel, the angle steel and so on commonly used material, uses processing craft which the steel plate welds, thus,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is good, generally the machine shop can make. In the design has mainly used CAD, engineering drawing soft wares Pro \ E and so on, used the software Pro \ E to carry on the stress analysis. Key words: lateral pressure type, thermal-pressing machine, structural design, stress analysis 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