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横板PK直板谁最强

乒乓球横板PK直板谁最强
乒乓球横板PK直板谁最强

乒乓球横板PK直板谁最强?六大高手将决战成都

2010-01-14 10:26:47来源: 现代快报(南京)跟贴0 条手机看赛事今天,成都,乒乓球“直横大战”将打响。届时,三大直板高手马琳、王皓、柳承敏将对抗三大横板高手王励勤、波尔、马龙。

由于最近几年国乒不断遭到国际乒联和外媒打压,国内影响力下降、市场反馈和收视率都在下跌。为了走出这一窘境,刘国梁决定开创一项从未举办过的比赛——直板和横板的无国界大战,旨在吸引更多的目光,也有人说,这是“救市”。

那么直板与横板到底哪个更厉害?这在国际乒坛一直是个谜,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声音……

横板更爽!

代表人物:杨川宁(江苏省乒乓球队总教练)

原音重现:横板是打实力球

昨天,江苏省乒乓球队总教练杨川宁告诉记者,目前中国10名队员中至少有8名队员是打横板,而世界范围内打横板的队员比例更高,差不多达到9:1。

“按照目前的情况,横板还是一种主流,横板一般来说是实力球,横板选手一般比较全面,横板正手、反手双面进攻发力顺畅,拉起来感觉会很爽,而且横板对步伐要求又不像直板那样严格。一般来说,横板比直板要容易一些,相对直板,横板就容易速成,因此更多的孩子会选择横板,很多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去冒险,因为直板要打出来,比较难,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还是打横板的成才率高一些,出来的人多。你看,目前我们国家,直板也就马琳王皓,相对而言人数比较少。原来女孩子还有人打直板,比如杨影,现在几乎是清一色的横板,以张怡宁为代表,直板确实非常稀有。”杨教练告诉记者。

当然,杨教练从专业的角度也坦言,“现在的乒乓球技术在不断进步,直板横板有时候并不是很重要,关键还要看各方面的技术。”事实上,以前有不少队员就因为直板打不出成绩,后来被迫改打横板,但效果不佳,反而耽误了前程。

直板更快!

代表人物:马琳(北京奥运会男单冠军)

原音重现:直板更需要天赋

说起直板,自然而然会想到马琳,这位奥运冠军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直板打得最好的选手之一。

在马琳看来,直板选手都有一定的传承,“中国近10年的乒乓球,直板从刘国梁开始,刘国梁之后我打出来了,再之后王皓出来了;韩国也一样,刘南奎之后有金泽洙,金泽洙后又有柳承敏。”

马琳坦言,“和培养横板选手相比,对于各级队伍来说,培养一个直板选手可能要花费的东西就太多了,而且风险比较大。所以,能把直板打好的运动员,肯定是需要一些天赋的,而且要比打横板的运动员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才有可能打出来。”事实上,如果直板真的能打出来,那么一定是顶尖选手。直板的优点是台内控制好,接发球好,推挡落点变化多,手腕灵活,正手拉球变线隐蔽,前三板有一定的优势。弱点是反手进攻能力差,但是在直拍横打技术成熟后,这也不算弱点了,王皓的反手充分证明了直拍横打的威力。

直板选手世界范围内都稀缺,尤其是欧洲人,还没有直板选手,当然这可能跟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欧洲人吃饭习惯于刀叉,所以用横板的多;亚洲人尤其中国人吃饭习惯用筷子,所以适合直板。

物以稀为贵,在乒乓球的历史长河中,直板却是独树一帜: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进入奥运至今,男单比赛中直板选手和横板选手共交手57场,其中直板选手40胜17负,胜率约70% ,男单6个奥运冠军里头,有4个是直板选手;在最近15届世乒赛男单比赛中,直板选手和横板选手共交手94场,其中直板选手战绩为60胜34负,胜率约64%。

当然,马琳最后也表态,“其实只要更多的人参与到乒乓的快乐运动中来,无论是直板还是横板都好!”

链接

“直横纷争”

事实上,直板和横板的“纷争”,从业余球友中就能看出一丝端倪。上一代的业余球友,最高水平的直板高手要强于横板高手,这一代的业余球友顶级直板高手和横板高手水平接近。而年轻一代的业余球友中,横板高手要强于直板高手,这是不争的事实。直板和横板的地位明显开始倾斜于横板。

从专业的角度而言,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直板近台快攻所向披靡,70年代这项技术又有了很多创新,增加了快攻结合弧圈的打法。这时横拍也开始有了成绩。到了90年代,乒乓球有像刘国梁、马琳、王皓这样的直板顶尖选手,但更多的都是横板选手,像孔令辉等等,女子直板选手更少,鲜有成绩突出的。快报记者吕远

直板

握拍方法:拇指和食指扣住拍柄,其余三指顶住拍背。

优点:手腕动作比较灵活,正手控制力较横板好,前三拍的发球抢攻猛。

缺点:反手较差。现在有了直板横打技术加以弥补,但反手总体效果不如横板。

横板

握拍方法:食指伸向底板,拇指压住拍柄的前端,中指第一节、第二节紧贴底板的立面。

优点:正反手比较平均,可以球拍正反两面进攻,防守时护台面大。

缺点:小球和细节的处理不如直板。

横拍的特点是退一步到中台威力大。正反手实力平均,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横拍反手威力更大些。

但是横拍台内球能力少弱,不如直拍灵活。横拍的弱点在于正手偏中路的位置,非常别扭,正手、反手都没办法接好。

直拍的反手是致命伤,不像横拍可以做到全台进攻。除非像王皓那样会用直拍横打。但那种技术又容易暴露类似于横拍的中路弱点。

方拍又叫日式直拍,较之中式直拍拍头更重,球拍重心离拍柄更远。出球速度和灵活性稍差,但力量大、攻球凶猛,适合中台相持。

希望你满意!望采纳!

提起:乒乓球直板、横板那个打法较好,这就要从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技术特点来分析。

虽然乒乓球的技术特点很多,但基本要领,不外呼:速度·旋转·落点三大要领。而这三项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发球·击球两个环节以及正手·反手的进攻手段。

相对而言,直板速度快,落点精,正·反手转换灵活。缺点:反手弱,在旋转·扣杀力量以及相持球方面较横板差。

横板护台面积大,旋转强,善于拉出高质量的弧旋球,正·反手无明显漏洞。缺点:速度慢,正·反手转换慢,对于中路球·追身球处理困难。

以王皓为代表的直板横打新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强了直板的防守和进攻能力。但这项技术要想娴熟掌握是很难的。

直板、横板各有优·劣。很难断定谁强谁弱,就目前世界名将来看,谁能称霸乒坛,并不是因为他【她】是直板、横板所决定。关键是看对技术的掌握和临场的发挥如何。

13

|评论(1)

视情况而定,下网球一般是接侧下旋或下旋,一般加大摩擦可以拉过去,具体方法就不多说了,如果下旋强烈,那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推下旋

乒乓球运动推挡球的一种。适用于对付上旋不强、力量不大的来球。动作要点与快推相似。其区别是:击球时,前臂向前下方推出的同时,手腕用力向下做推切

动作,以加大球的向下旋转力量。在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的中部偏下部位,拍面稍后仰。特点是球速较快且略带下旋,落点长,着台后的弧线下沉,易造成对方推击下网。

有些象正胶推下旋,但拱球时,球拍拍面略微后仰,在上升期或高点期,触球中下部,手腕调节拍型后要僵,手臂向前下方发力。拱的动作要领是,两脚基本平行站位,当球过网时,向身前引拍,球拍呈半横状,板面与地面大约保持90度夹角,当球从本方球台跳动的一瞬间,向前迎球,最好是在球的最高点附近,击球的后中部,向前右侧上方发力(以右手为例),球拍由球的后中部略向右侧上方摩擦。使球略带右侧上旋。这样可以造成一定的弧线,增加准确性。

搓球

乒乓球运动技术名词。是近台还击下旋球的一种技术。种类较多,根据击球时间、落点和旋转的不同,分快搓、慢搓、转与不转搓球、侧旋搓球等。一般在左半台使用较多。动作要点是:球拍在体前,击球时,上臂前伸,拍面稍后仰,利用上臂前伸和旋外的力量,将球拍向前下方送出,在来球的下降期摩擦球的中下部。特点是动作小,弧线低,落点活,旋转变化多等,可以牵制对方的攻势,并为抢攻或抢拉创造机会。

晃撇

晃撇一般是在侧身位,正手搓侧旋球、斜线球、常用来接短球与则身挑直线配合运用,可使对手不敢轻易侧身,进行有威胁的正手抢攻。晃撇接发球时,最好能够再来球的最高点击球,球拍接触球的后中下部,手腕略有外展,向左侧前下方摩擦球,使球带有左侧下旋,落台后向外拐,让对手不容易对准球。

摆短

摆短是快搓短球的一种方法。它最大的特点是出手快、突然性强,能有效的限制对手的拉、攻上手。再用摆短接发球的时,有三点要特别注意:其一是在上升期接触球的中下部,以体现速度;其摆短二是手臂离身体要近一些,离得远,就很难控制这种精细的技术,影响准确性和质量;其三是手臂不要过早伸入台内,这样不能形成较合理的节奏感,难以体现摆短出手快的特点。初学者要下功夫,反复体会以上三点,才可能把摆短练好。

搓长

现在优秀运动员一般运用的搓长技术,是和摆短配合运用的快搓地线长球。他是以速度和突然性取胜。在搓长时,很重要的是手法要尽可的与摆短相似,以前臂发力为主,手腕的摆动不要过大,以免影响手上对球的感觉。在练习时,初学者要注意体会在来球的上升期将球送出去的感觉。

正手搓右侧旋技术。通常为直拍采用。介于搓和挑之间。

动作技术:球拍适当躺平,保持竖直状,接触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中部摩擦,手

腕先旋内,再旋外,整个运动轨迹,近似于左方的半圆弧。球落台后,会向右拐弯。使对方(右手)来不及侧身。

横板反手侧旋挡球。常用于对付弧圈球,近似于直板的反手推挤,属于辅助性的防守技术。具有较强的节奏变化和旋球变化的特点。可为防攻转换创造条件。动作方法是:身体尽量离球台近一些,手臂靠近身体,这样手上的感觉比较容易控制。板球保持半侧面竖直,在来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的左侧后中上部(以右手为例),向左侧前下部摩擦,手臂运动轨迹近似于向下侧斜的左侧半弧型,击出去的球带有左侧下旋。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此项技术在击球时,作用力不通过球心,球向前的运动轨迹较慢,一旦对手适应这种节奏变化,就会有足够的时间腾出手来,给予进攻性很强的还击,造成自己的被动。所以在比赛中,这项技术不宜作为主要的进攻手段用得过于频繁,从而造成比赛战机的贻误。独家使用者孔令辉。

一种进攻台内短球的方法。按种类划分,属攻球技术。具有动作小,出手突然,主动意识强的特点。

动作要领是: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中后侧部,向前上或前上侧方(根据挑球的线路而定)发力。击球时,以前臂发力为主,上臂适当靠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这可增加手对球感觉的准确性.手腕的放松尤为重要。在练习时,要处理好摩擦和击打的关系。初学时,为了保证击球的准确性,可适当多一点摩擦,待水平有一定提高时,就可以增加击打的比重,以使球的速度更快,挑出的球质量更高。这也是目前在事实践中,人们常把此项技术称为“挑打”的原因。

接短球时,发力搓对方底线长球。具有击球点高、力量大、球运行速度快的特点,常给对方非常顶的感觉,使其难以拉开手发力进攻。手上的动作是:在来球的高点期,接触球的中部,向中下部摩擦。在摩擦中最好给球适当的撞击力,以使球产生足够的手动速冻。在击球过程中,版面稍竖起。以前臂为主,直接向前下方发力。体会手握菜刀导向左右两侧砍东西时的用力感觉。

正手近台攻下旋球,是直板正胶运动员经常使用的技术。其用法和作用近似正手突击,但是比突击的力量小一些,准确性更容易把握。击球特点是:出手比较快,动作小,突然性强,如能配合较好的落点,常常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是直板正胶运动员上手争取主动的非常有效的技术。动作方法是:站位靠近球台,向后引拍拉手不要过大,板面保持稍稍竖直,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的中部,以向前发力为主,略带向上摩擦,以制造能够保证球上台的弧线。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普遍适应直板正胶拉上旋,因此,增加“点打”的使用率势在必行。直板在打基础的初级阶段,在对付第一板下旋球时,可以练习“点打”为主,逐步过渡到与“点拉”相结合,以形成较熟练的动力定型,为今后能够与其它打法进行高水平的对抗打下基础。

多注意实践,要使它们能够“听话” ,一见到时机,就会自动抓住,而使出招式,我建议你主要学一种,其它技术辅助配合,这样才会达到最佳效果。

直板是像拿筷子一样拿。横拍是像握菜刀那样抓。直拍速度快,变化多,但弱点在反手,直拍横打除外,但力量还是不够。横拍力量大,旋转强,变化少。但正反手力量都很均匀。直拍的握柄是短的,横拍的握柄是长的。

球拍对技术的提升是体现在基础扎实、水平比较高了以后。对于新手来说,只要别太差,是正规大厂出的底板+套胶,都没问题

至于用直板还是横板取决于你的目标,业余直板比较好上手,但是要想把乒乓球作为一个长期爱好,向准专业努力的话,还是横板潜力比较大

提高乒乓技术除了多思、多练没有什么好办法,最快的办法就是请个教练,其次是报个班

乒乓球正手攻球说课稿

乒乓球正手攻球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是八年级乒乓球选修课《乒乓球正手攻球》教学单元的第二次课《学习乒乓球正手攻球、复习发正手平击球》,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述我对本节课教与学的思考。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以在授课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二、教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正手攻球是乒乓球运动进攻的一种主要技术,具有速度快、力量大、攻击性 强、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深受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的喜爱。 2、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教学对象为八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心理 意识正处在青春期,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但不稳定,希望老师的表扬,积极好动,但也有 因为害怕失败和嘲笑躲避老师和集体示范;同时也具备了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动作结构及要领。 2、技能目标:使85%左右学生能基本掌握正确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重点:判断球准确,挥拍到位、用力得当。

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四、教法、学法运用 在本课中,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分组、游戏等教学方法;学生主要采用尝试、模仿、探究等学习方法。 五、教学流程设计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组织实施,请各位评委老师跟我一起分享。 (一)导入部分 教学步骤: 1、课堂常规:宣布课的内容、目标和要求。 组织形式:四列横队队形。 2、热身运动:徒手体操部分 组织形式:四列横队队形。 设计意图:通过安排针对性较强的热身运动,为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并杜绝运动损伤 的发生。 3、安排针对性游戏:击球比准 组织形式:全体学生分组面向墙壁站立,用发正手平击球动作将球击向墙壁指定位置,成 功率高者为胜。 设计意图:通过安排针对性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复习了上节课所学发球技术,从 而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二)展开部分 主要内容:学习《乒乓球正手攻球》。

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术

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术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术》的内容,具体内容:关于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术要领,目前在乒乓球比赛中运用得很流行,而且我们很多运动员对于这个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术的掌握也是越来... 关于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术要领,目前在乒乓球比赛中运用得很流行,而且我们很多运动员对于这个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术的掌握也是越来越成熟起来。除了初学者外,很多乒乓球业余学员都开训练角形"技术。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欢迎阅读! : 攻球"三角形"是个形象的说法。正确的攻球动作起始于引拍,引拍应是以腰控臂:大臂不直接后拉而是引拍手向身体右侧(以右手为例)横摆,然后在重心的转移中转腰向前,顺势收前臂击球,就可以在身前形成一个三角形——即从击球者上方俯视,以身体中轴线为一点,执拍手从引拍击球之起始点为一点,到挥拍结束处为一点,在这三点之间作连线,应该是一个较规范的三角形。 错误的击球方式往往不是以腰控臂,而是"后拉手式击球",又俗称"跑步式击球",当然就不会有所谓的身前"三角形"了。 凡无"三角形"的攻球动作,其基本功是永远难以练好的,因为没有正确的动作定型。后拉手式击球的顽固动作,会使击球的结果难以预测,左一下右一下飘忽不定,自己的球会打到对方球台的什么地方连打球者本人也

不知道。 :后拉手式击球为何会造成击球不稳甚至带侧旋? 后拉手式击球使击球动作人为地复杂化了。一旦后拉手引拍,那么在迎击来球的过程中,首先必然是以肩为轴、大臂发力——你想想,后拉手时迎球,怎么可能再收小臂?直接收小臂,极端结果就是收拍碰到你的右胸上(以右手为例)!假如先动大臂,待执拍手挥到右前方时再收前臂,这就使一个连续完整的动作分成了"双截棍",哪个天才能把握好?动作不变形才怪! 不妨留意一下,凡是后拉手的球友打球,大、小臂之间的夹角几乎不变而肩关节在大幅度运动!而这正是正手击球的大忌!如此攻球,球不仅不稳,还总是带侧旋,很难体会到撞击的发力是怎么回事。而正手攻球没学到家,拉球也学不好!要知道,拉球的正确动作应该是在正确攻球的动作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不好好下功夫体会就会走弯路。 引拍对头了,正确的攻球动作其实就学会了一大半。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知道,人天生就是习惯于后拉手的。因为引拍拉肘,是一种习惯动作,受先天生理性的条件反射的支配;而正确的正手攻球动作则是一种非生活习惯性的动作,是人的创造,须经后天长期的刻苦学习和磨练才能养成"习惯性的"条件反射,从而成为人的第二天性、第二本能。 使许多乒乓球爱好者深感困惑的是,按前述"身前三角形"的理解练攻球发不出力来。这是因为已用惯了大臂,一旦要改就会觉得使不上劲儿——问题在于他们不会利用重心的转移击球,只会原地收缩地甩臂,这当然就

五年级体育素材乒乓球正手攻球教学反思及评课稿

乒乓球正手攻球教学反思及评课稿 《乒乓球——正手攻球》一课是小学《体育与健康》体育运动技能中球类运动中的一项内容。正手攻球是乒乓球运动进攻的一种主要技术,具有速度快、力量大、攻击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 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爱乒乓球运动,并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和新课标,寻找适合学生掌握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教学中,我通过视频演示动作要领,ipad现场录制视频回放等多媒体手段体现了教学重点“上臂向后引拍,挥臂击球的动作”,突破了教学难点“判断来球落点与击球时机”。信息技术成为支持课堂教学的重要要手段,本节课教学具体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 运动参与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新课标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 在本节课开始,伴随着动感音乐,我和学生们一起挥拍、滑步练习,然后一分钟颠球,模仿动作让学生快速进入乒乓球情境中。通过分组练习、层次训练、师生对打、素质提升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快乐,不仅体验了学习过程,掌握了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而且培养了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过程体验 乒乓球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是:“肘关节靠近身体,上臂向后引拍,随后向左斜上方挥拍,在反弹上升前期击球中上部,上臂带动小臂积极挥拍。”为了完成和掌握这个动作要领,本节课,我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 在进入乒乓球教学时,我通过播放乒乓球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标准的正手攻球动作,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头脑中对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有了初步的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次的分组练习。 练习中,我除了用肢体语言纠正学生动作的错误外,还把每组个别同学的动作用ipad录制下来,然后让小组内同学观看、评价、发现问题,学生看见自己的动

乒乓球正手攻球教案

乒乓球正手攻球教案 启力学校包本赞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乒乓球正手攻球。 2、教材处理:学生通过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学习,以及从无拍到有拍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对球的感觉;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正手攻球技术动作。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性思维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正手攻球的相关技术,并且正确理解正手攻球的动作方法和特点。 2)技能目标:85%左右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正手攻球技术,通过练习技术动作逐渐巩固和提高,在比赛中能灵活运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优良品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判断球的准确性,挥拍到位、用力得当。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班级301班。经过一个学期的球性练习,学生对乒乓球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学习正手攻球技术的条件。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励性教学法、游戏法、比赛法等。通过启发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乒乓球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动作技术,提高合理运用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战应变能力;通过语言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达到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2.学法:本课采用:看示范—听讲解—挥拍练—合作练—讨论练—比较练—评价练—教学比赛的学练流程。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观看、听与想,体会、理解动作,建立动作概念。通过教师的组织,让学生在思考、比较、分析、自练、实战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使学生感到“学会”和“会学”的双重效果。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在后面进行的练习分组中,我在各组选一位技术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采用分组小组内轮换的形式,教学程序如下: 1、课堂常规:(2-3分钟左右) 1)整队、检查出勤(由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并报告出勤人数) 2)师生问好 3)安排见习生 4)宣告课的内容和目标 2、导入与热身:(7-8分钟左右) 1)反口令练习;目的在于集中注意力,同时也可发展学生的反应能力。 2)托、颠球跑游戏;由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到指定的球台,比赛开始后,第一位同学从球台一端开始颠球5次接着托球绕球台跑二圈后把球传给第二位同学,依此进行。用时少的小组为胜者。

学习乒乓球的心得体会-正手攻球

学习乒乓球的心得体会-正手攻球 学习乒乓球的心得体会 忙忙碌碌一学期,回想开学时的情景,仍如清波中的魅影而历历在目,但不变的是我对乒乓球的那份情感。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激情与冷静,一学期的乒乓球让我在一片忙碌中“偷得”不少的轻松与愉悦! 进入大学,对于乒乓球的喜爱却没有减少,上学期报的是霞姐的乒乓球,而这学期还是同样的老师在同一个地点上不同的课程。虽自知技术不好,但至少我还是敢于学习的,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上学期练的是反手推打,让自己在击球时选择的落点更加广泛了,但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就是发球,不能对对手产生任何威胁,这是我的一大致命弱点,但是这学期我却在这方面有了进步,是因为我的好朋友***帮助我的结果,每周星期二我们 都会打到晚上为止,两个人相互练习正手攻球的技术,同时他还会教我一些击球的动作与要领,特别是教我的发球,在后来的实战中运用了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感觉自己真的学到了不少。可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吧,在考试中自己幸运的通过,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朋友与老师。而在后面的单打比赛时,自己的心情也是起伏很大,开局就被对手打个5-1,感觉有点措手不及,其中有自己的紧张情绪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还有就是自己的发球还不是很娴熟,不敢轻易尝试,简单的自我调节之后,后来打得却更加果断了,于是成功的实现了翻盘,当时的心情难以言表!在任何时刻,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即使是错误的,但在以后也是属于自己的一份宝贵的经验,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一定要努力的去尝试,克服心中的那份恐惧感,让从 容铭记于心! 紧张与冷静让我受益匪浅,落后与追赶让我心潮澎湃,收获的都在心里!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介绍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介绍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介绍1)击球前,左脚稍前站立,身体离台约50厘米;(2)当来球将落至台面时,前臂外展将球拍后引至身体右侧稍后;(3)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快速挥动,并配合前臂内旋的动作使拍形前倾,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4)击球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以腰部带动大臂,大臂带动小臂。 击球后球拍继续挥至头部高度,然后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姿势。 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球速快。 若配合落点变化则可创造更好的扣杀机会。 正手攻球的具体分类和动作要领1、近台正手位攻球:(1)基本站位姿势、原地步法和重心移动。 重心移动的要领是:重心由右脚移向左脚,右脚内扣,左脚外旋,腰髋配合转动。 当重心由左脚移向右脚时,左脚内扣,右脚外旋,同样地要配合腰髋转动。 (2)直板正手攻球:直板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身体离台约50厘米,手臂自然放松,保持一定弯度,不要小于90度大于120度,拍面稍前倾(约80度),随着身体向右移动,手臂向身体右后侧方引拍,在来球跳到高点期时,手臂迅速向左前上方挥动(肘部不要夹得太紧,手臂要呈半圆形挥动),击球的中上部,同时身体重

心由右脚移至左脚,击完球后,迅速还原,准备下一板击球。 (3)横板正手攻球:与直板基本一致。 2、近台侧身位攻球:(1)直拍正手侧身斜线攻球: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保持侧向位置,把身体让开,手臂向前发力为主,直拍近台正手侧身斜线攻球一定要注意身体的侧向位置和发力方向,拍面稍前倾,在来球高点期,击球的中上部(2)直拍正手侧身直线攻球(3)横拍正手侧身斜线攻球:横拍近台正手侧身斜线攻球与直板基本相同,一定要注意站位与发力方向。 (4)横拍正手侧身直线攻球。 3、多球强化练习正手攻球:正手攻球的总体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速度快,常常借用对方来球的力量进行回击。 乒乓球技术都是经过勤学苦练得来的,一个优秀的乒乓球选手,每天近台攻球的练习量大约要5,000板,多球练习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练习的密度和强度,每分钟可达30至45次,要注意逐步提高步法和手法的协调程度,体会发力击球的感觉,供球者要逐渐提高攻球的难度和仿真程度初学者在高点期攻球,击球难度较小,可保证击球的命中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可练习在来球的上升期攻球,它比在高点期攻球难度要大,但速度更快,更主动。 4、中台正手位攻球:(1)直板正手攻球要领:站位离球台约1米,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手臂自然弯曲,拍面接近垂直,腰髋向右转动,手臂引拍至身体的右后方,在来球得下降前期击球的中部,以击打为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要领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要领 正手攻球第一关——借力击球说真的,这真的是正手攻球的精精髓所在。学会借力击球之后,正手攻球就已经学会了百分之八十。不会借力击球,谈再多“以腰带手、小臂不要主动发力、重心转移”……都是白谈。而真正体会到借力击球之后,小臂动作就会很自然地温和起来,腕部也会自然相对固定,拍子跟球的撞击就会打透,声音就清响,不再会胡乱磨擦。再快的来球,都能轻易“快速截击”。学会借力击球,自然也就懂得控制最佳击球点。这些都对了,你就再也不会把手后拉去引拍,也不会总是要等球出台才能击球……这就是为何我说,借力击球,是通过正手攻球技术的第一关了。这是多么重要啊!正手攻球第二关——以腰带手小臂动作正确了,不乱发力了,腕部、大臂都固定住了,再谈以腰带手,就变得非常轻松容易。这是第二个关卡。运用转腰击球的真正涵义,就是不让你乱发大臂力量。转腰速度快,柔和稳定,可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也可以以快制快。就如网友所言,以腰带手来“截击”弧圈球。呵呵,这是轻松无比的事情。各位可能没想到,克制弧圈球的技术之一,“快带弧圈球”,就是近台正手攻球的变化型。七早八早就解放大臂?解放腕部?那肯定是大绕远路,事倍功半。打起球来,累啊!正手攻球第三关——重心转移学会借力击球,以腰带手……正手攻球的基本要义,就剩下重心转移这回事了。这关就简单多了。重心转移就是讲腿的动作。除了腿腰发力的配合,正手攻球也要借助重心转移的方式来控制击球方向。转腰带手之余,让身体还有往击球方向前迎的力量。对以上要义都能体会之后,接下来我会引导大家,如何实践。请大家先放空自己,跟着我的方法练习看看,只要几小时的时间,保证会让您有所收获。借力击球练习许多文章都提到,正手攻球必须借力使力,利用反弹力量来击球。怎样才算是借力呢?听起来容易,但是一上台,身体不听使唤,手臂太早发力,或者,击球点太晚。明明是台内的球,却等它弹出台外才去击球。知道要去借力,身体就是不能配合。我示范给很多朋友看,他们就是看了一百遍也做不出来。原来关键不是他们不知道要去借力,而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借力击球。想借而借不到。后来我想出一个办法,来让球友们轻易就能体会借力击球的要领。 1. 预备姿势:身体靠近桌台边缘。越靠近越好。就算贴着桌边也没关系。勇敢靠近桌台! 2. 身体稍微前倾,肚子内收(是弯腰哦可不是叫你驼著背),两脚与肩同宽,两脚站立要左脚稍前、右脚稍后。 3. 把手伸入台内,小臂与大臂夹角约110度,控制拍子的高度越低越好, 比网子低更好。拍面竖起垂直于地面(小臂一定要伸入台内)。 4. 请朋友在桌子对面发球,过来你的正手位置。球速不能太慢,球带点上旋即可,不要发下旋球(麻烦找发球利害一点的,球的落点、速度要够稳定)。 5. 把拍子当作是一面墙,让球来碰拍子,不可用手臂出去击球,让球自己反弹。 6. 不可以提高拍子高度来碰球,请把拍子逼近球的落球点,来碰球。如果碰不过网代表拍子离击球点太远请往前站些 (不是把手伸长! ) 7. 注意一定要用碰的!否则此练习就宣告失败。8. 只要拍子足够接近球的落球点,你可以发现,只用碰的球就能轻易过网,而且球带有弧线。请重复以上动作,直到每一颗球都能顺利碰过网。不要求碰进台,只要过网即可。熟练之后,可以控制拍型前倾角度来使拍子可以把球碰进。——不要偷偷退台喔! 请贴近桌台,勇敢地往前站!呵呵,过关了吗?恭喜您。那要开始练习收小臂了吗?不……请把整只手臂固定好,别动!还没轮到它呢。以腰带手练习9. 延续以上碰球的要领。请把整只手臂固定好。当然,手腕肯定是不能乱动的!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教学设计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初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练、合作探究等形式,提初学生学习能力。同时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技能学练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初乒乓球技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锻炼能力,积极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乒乓球运动的技术技能素养,对乒乓球运动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他们所掌握的乒乓球技术技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没有系统地进行乒乓球学习和训练。 三、教材分析 本次课是乒乓球选修课模块教学的第四次课,学习内容是正手攻球技术。在平常的教学比赛中,很多同学已经无意识地应用了这一技术,但对动作技术缺乏系统的、规范的学习和练习。如果能掌握好推挡技术动作、正手攻球技术,在实战中就能有效地提初得分率,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乒乓球技术的信心,形成他们对乒乓球运动的爱好。 四、学法指导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次课以

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有机相结合的形式,教学中以学生体验与探究为主线,以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为特点,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教师采用导学、导思、导练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索(观察)――研究(思维)――运用(迁移)的学习思维活动过程,达到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实现重点突破和难点的化解,从而提初课堂教学效果。 五、重点、难点: 重点:正手攻球技术中正确的挥拍击球姿势和放松动作。 难点:正手攻球的挥拍发力时机与击球部位。 六、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特点,通过持拍做热身操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球性、球感,提初练习的积极性。 基本部分:应用“诱思探究”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尝试体验,通过设疑(比赛中哪一种技术方法最容易得分)――讨论――提出课题(正手攻球技术)――模仿学练――分组学练――实战应用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在学练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学生选择不同力量击球练习,加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 结束部分:在教师的带领下,运用意念放松,让学生自由充分想象乒乓球比赛中的精彩动作,消除疲劳,恢复身心。

打乒乓球的心得体会复习过程

重心移动 重心从右到左时,右脚内抠,左脚外旋,配合腰髋转动 重心从左到右时,左脚内抠,右脚外旋,配合腰髋转动 近台正手位对攻球 动作要领: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大小臂夹角90~120度;高点期击球中上部,重心要移动。 注意:拍型不要过于前倾,否则就摩擦了,就成拉球了。 近台攻球是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应该在平时练习中多多体会,这样有利于增加球感,近台攻球总的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速度快,借力中发力。 对付下旋球时如果在下降期拉就比在上升期成功率高很多 对付高吊一定不能等高点以后,一定要在上升期攻打或弹打,一般效果不错。 增強旋轉的方法: 1、球拍切球要薄一些,只要不打滑,切得越薄就越轉,經驗告訴我們,轉球不響,響球不轉。 2、擊球的力量要大,只要擊球的力量不通過球心,那麼力量越大球就越轉。 第四板抢攻通常是第二板接发球采用稳健的技术后采用,但第二板球必须质量高,如摆短不可出台,搓长要转而长,高吊要转也要控制落点等,如果第二板质量不高,就会被对方接发球抢攻了。 球性練習(17:08):拋球 (1) 低拋(球放在非持拍手掌心內,手不要過於蜷著) (2) 高拋(手稍稍向下沈一下,但不低於臺面,發力時要猛)。拋球的目的是為了發好球,拋球時手掌要在乒乓球臺面之上,端線以外,拋球高度必須超過16釐米,拋球要儘量垂直。低拋時發力要柔,高拋時發力要猛。 基本步法(25:25): (1) 側跳步: 向左側跳的時候,蹬地腳是右腳,向右側跳的時候,蹬地腳是左腳,側跳的時候,步幅要稍大一些。 (2) 並步跳(26:15): 並步跳比側跳步的步幅要小一些,並步跳的方向不僅可以向左向右,還可以向斜前方,斜後方。(3) 碎滑步(27:18): 碎滑步的步幅要小,跟進要快,身體重心保持平穩,起伏不大,可以向左向右,斜前方,斜後方滑動。 (4) 交叉步(29:15): 向左前交叉時,右腳在左腳前橫跨一步,後交叉時,右腳在左腳後橫跨一步,髖部要隨步伐靈活轉動 中台正手位攻球 直板正手攻球 要領:站位離球臺約1米,左腳稍前,右腳稍後,手臂自然彎曲,拍面接近垂直,腰髖向右轉動,手臂引拍至身體的右後方,在來球得下降前期擊球的中部,以擊打為主,略帶向上摩擦,上臂帶動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揮動,腰髖向左轉動,重心由右腳移至左腳,擊完球後,迅速還原,準備下一板擊球,重心轉動要大,用力要明顯 擊球力量:擊球動作幅度越大,擊球力量也就越大,用腰腿配合發力擊球,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揮拍速度,在揮拍速度達到最快時擊球,擊球時機過早或過晚,擊球力量都不大,我們常說的增加爆發力,就

关于乒乓球正手攻球

关于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术要领 更新:2012-09-08 12:49 关于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术要领,目前在乒乓球比赛中运用得很流行,而且我们很多运动员对于这个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术的掌握也是越来越成熟起来。除了初学者外,很多乒乓球业余学员都开训练角形”技术。 攻球“三角形”是个形象的说法。正确的攻球动作起始于引拍,引拍应是以腰控臂:大臂不直接后拉而是引拍手向身体右侧(以右手为例)横摆,然后在重心的转移中转腰向前,顺势收前臂击球,就可以在身前形成一个三角形——即从击球者上方俯视,以身体中轴线为一点,执拍手从引拍击球之起始点为一点,到挥拍结束处为一点,在这三点之间作连线,应该是一个较规范的三角形。 方法/步骤 错误的击球方式往往不是以腰控臂,而是“后拉手式击球”,又俗称“跑步式击球”,当然就不会有所谓的身前“三角形”了。2 凡无“三角形”的攻球动作,其基本功是永远难以练好的,因为没有正确的动作定型。后拉手式击球的顽固动作,会使击球的结果难以预测,左一下右一下飘忽不定,自己的球会打到对方球台的什么地方连打球者本人也不知道。3 后拉手式击球为何会造成击球不稳甚至带侧旋? 后拉手式击球使击球动作人为地复杂化了。一旦后拉手引拍,那么在迎击来球的过程中,首先必然是以肩为轴、大臂发力——你想想,后拉手时迎球,怎么可能再收小臂?直接收小臂,极端结果就是收拍碰到你的右胸上(以右手为例)!假如先动大臂,待执拍手挥到右前方时再收前臂,这就使一个连续完整的动作分成了“双截棍”,哪个天才能把握好?动作不变形才怪! 不妨留意一下,凡是后拉手的球友打球,大、小臂之间的夹角几乎不变而肩关节在大幅度运动!而这正是正手击球的大忌!如此攻球,球不仅不稳,还总是带侧旋,很难体会到撞击的发力是怎么回事。而正手攻球没学到家,

乒乓球正手攻球教案

+ 教案——乒乓球正手攻球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快乐学习”为指导思想,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以及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运动技术水平,使学生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技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力量大、速度快、攻击性强等特点,是各种打法必须具备的得分手段。正手攻球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将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因此能否掌握好正手攻球技术是学好乒乓球的重要环节。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技术的学习与竞技水平的提升更感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通过多年学校体育的学习,具备基本的运动能力。本次课为第3次课,通过前2次课对球性及推挡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学习正手攻球技术的条件,但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要注重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与指导。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了解正手攻球技术的重要性及相关理论知识。

2、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并基本掌握正手攻球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五、重点、难点 重点:正手攻球的动作方法 解决方法:挥拍练习、吊球练习 难点:蹬地转腰的协调用力 解决方法:韵律体转练习 六、教法与学法 1、教法:主要采用提问、图片展示、讲解、示范(背面示范与镜面示范相结合)、分组练习、音乐互动、点评等方法。 2、学法:主要采用模仿、分组练习、学生互动等方法 七、教学器材 收纳框1个、移动黑板1块、挂图1张、音乐播放器1个、乒乓球桌15张、乒乓球拍30块、乒乓球15个、吊球15个 八、安全措施 1、在课前将学生的钥匙和尖锐的物品统一保管; 2、准备活动要充分; 3、授课过程中,提醒学生练习时保持距离,避免碰撞。 九、教学流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 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

乒乓球课——正手攻球说课稿

乒乓球——正手攻球说课稿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本次课的指导思想 贯彻“健康第一,学生为主,教师主导”的指导思想,力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和创新意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将教学内容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使技能学习贯彻整个教学,既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让他们在“乐中练,练中学”,注重师生双向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思维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练习中表现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高的学练热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发展他们自尊自爱的个性品质,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合作性学习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说教材分析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完善的乒乓球设施,并且随着我国乒乓健儿一次又一次的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各种国际大赛上夺得冠军,人们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期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而,我选择了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为本课主教材。正手攻球是乒乓球运动进攻的一种主要技术,具有速度快、力量大、攻击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 三、说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男生30人,女生30人。乒乓球是他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具有独立思考、判断和模仿能力,同时他们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灵敏和素质且有一定的乒乓球基础,具备了学习正手攻球技术的条件。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正手攻球的相关技术,并且知道正手攻球的动作方法与特点。 2、技能目标:85%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正手攻球技术,通过练习技术动作逐渐巩固和提高,在比赛中 能够灵活运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优良品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反应和思维能力。 五、说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判断球准确,挥拍到位、用力得当。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六、说教学方法 1、教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励性教学法、游戏法、比赛法等。通过启发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乒乓球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动作技术,提高合理运用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战应变能力;通过语言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达到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2、学法:本课采用:看示范—听讲解—挥拍练—合作练—讨论练—比较练—评价练—教学比赛的学练流程。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观看、听与想,体会、理解动作,

乒乓球正手攻球说课稿

乒乓球正手攻球说课稿 尹俊尚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乒乓球正手攻技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有着广大的群众的基础、完善的乒乓球设施,随着我国乒乓健儿一次又一次的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各种国际大赛上夺得冠军,人们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期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而,我选择了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为本课主教材。正手攻球是乒乓球运动进攻的一种主要技术,具有速度快、力量大、攻击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深受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的喜爱。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学生了解正手攻球的相关技术,记住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在大脑中形成正手攻球动作的正确表象。 ②技能目标:85%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正手攻球技术,通过练习使技术动作逐渐得到巩固和提高,在比赛中能够灵活运用。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爱好。 3、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重、难点: ①重点:来球判断准确,挥拍到位、用力得当。 ②难点:重心--转腰--挥拍三者协调一致,力量由下而上传导连续。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科院研究生一年级30名学生,乒乓球是他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之一。作为研究生,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判断和很强的模仿能力,同时作为成年人他们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协

调性,且个别同学具有一定的乒乓球基础,具备了学习正手攻球技术的条件。 2、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根据正手攻球自己动作特点和授课学生认知能力、模拟能力强等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以讲授--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徒手操、球性练习、步伐练习等辅助教学。 ②、结合示范,精讲动作方法与要领,鼓励学生记住口诀,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 ③、采用正误对比法,进行集体纠错与个别辅导。 ④、设置教学比赛,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随机应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⑤、通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3、学法,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体育锻炼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指导学生健身,培养学生兴趣”为教学原则,具体的学法是让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与错误改正形成正确表象;通过练习达到动作泛化、分化、动力定型;通过实战比赛达到对动作的灵活运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采取“分组不轮换”的形式,教学程序如下: 1、课堂常规: (1)、整队、检查出勤,师生问好,宣告本次课内容和目标。 (2)、准备活动:①、托球、颠球跑游等趣味游戏。②、步伐练习,达到热身效果。③、反手推挡,复习之前所学内容。 2、课堂教学:正手攻球 (1)正手攻球分解动作讲解和示范。 ①正手攻球基本站位: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右脚在左脚脚后半角左右,双膝委屈,环胸收腹,重心下移,重心在两脚之

《乒乓球横拍正手攻球》教学设计

《乒乓球横拍正手攻球》教学设计 本课以“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二的目标要求进行设计。教学过程选择乒乓球为主教材,以“生动、活泼、竞争、愉悦”的教学氛围为主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调节,以学生为主体,营造热烈、快乐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体会体育活动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学习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热烈、快乐、和谐的学习气氛,通过学生彼此之间的鼓励、交流、合作、竞争,进一步密切同学间的交流联系,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树立学生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通过本课的练习、游戏,使学生会利用乒乓球球进行多种体育锻炼,发展学生奔跑能力。 【教学步骤】 1、导入课题、激发兴趣:首先通过快乐乒乓操激发学生兴趣,引入上课内容。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2、小组合作、互帮互助: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完成自我的认识与提高。 3、形成概念、完成动作:通过击打吊球的方式,在发展学生身体感知力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完成技术动作,增强自信心,感受运动的乐趣。 4、目标一致、团结一心:需要共同的目标并团结一心才能更好地完成练习,使学生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5、接力游戏,放松心情: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拼搏精神,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6、评价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鼓励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设计特点】 1、利用乒乓球拍、吊球和球盆这一些简单的器材,精心设计练习、击打吊球的方式和游戏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2、巧妙地将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击打吊球、台上多球的练习形式来完成。【生理负荷】 练习密度:45%左右 平均心率:110+10次/分

《乒乓正手攻球》教学反思

《乒乓正手攻球》教学反思 新课程,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这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以“乒乓正手攻球”为主题的水平二乒乓球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都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主要的亮点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寓教于乐、大胆尝试,注重激发学习情趣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们尽快溶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大胆表现自己,同时达到热身的效果,我在课一开始特意设计了让学生自编自玩乒乓球游戏。旨在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尝试、去发现、去解决问题,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同时,又达到了活动各部位关节的作用,又能在游戏中体验乒乓球技术的乐趣。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根据学生身高的差异,设计了球台的高度有0.66米和0.76米两种;根据学生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让他们自选对手,自制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从而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三、转换角色、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四、感知过程、突破难点. 让信息技术为体育教学服务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熟悉掌握横板正手击球和直板正手击球的几种技术动作要领,本节课我尝试利用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让学生通过点击可操作的课件,将正确的示范动作在大屏幕上反复播放,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动作进行观察、纠正,从而达到让学生们去尝试、去体验、去感知、去自己解

乒乓球正手攻球之观后感

乒乓球正手攻球之观后感 在观看乒乓球正手攻球的视频之前,在平时打球过程中发觉自己攻球的时候感觉拍一碰到球球就飞出去,没有收小臂,一直以为是不是我的引拍过慢?看完视频之后再自己查阅了资料,才知道原来因为那是上旋球或不转球,引拍的方向本来就向上,没有适当的压拍动作球当然会飞了,这是基本的动作。所以不禁为自己的浅学而惭愧。 在视频中了解到正确的正手攻球姿势应该是:近台中偏右站位左脚稍前,身体斜对球台,持拍手自然放松置于腹前,拍半横状。顺来球路线略向右侧引拍,约与台面齐高,拍面与台面约成80度左右,前臂与台面基本平行。当球从台上弹起,持拍手由右侧向左前上方挥动,以前臂快速内收发力配合手腕内转沿球体做弧线挥动,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击球位置在身体右前方一前臂距离处。 其次,攻球的要点:1。充分利用全身协调用力(蹬地、转腰、移重心)2。前臂发力为主,手腕辅助,主动击球 3。击球点在身体右前侧(大约为前臂的长度)。触球瞬间向前打为主,略带向上摩擦4。在高点期左右击球。 对比自己的动作,发现自己在正手攻球时不敢大胆挥拍,有停顿,弧线制造不好。解决的办法是用徒手模仿挥拍练习把拍挥够,要尽量在挥拍时保持上臂与身体夹角,自然的放松肩部,加强做近台快攻练习,强调击球时肘肩向后下。在对比与张怡宁正手攻球动作后也发觉自己时常手腕下垂,球拍与前臂垂直。老师有强调在打球时手腕内旋拍柄向左,保持好手腕前臂余球拍的角度问题。针对自己判断球的落点不准,引拍动作不到位的问题,我也上网搜索了一下纠正方法:就是先做接平击发球的练习,再做连续推挡球的练习来纠正。 视频中老师也有强调腰是乒乓技术中最重要的基础,任何想要增大击球质量的动作,如小臂、手腕,甚至是大臂加力,都应该建立在转腰发力的基础上。所以在之后的练习中会努力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努力让自己动作更加标准和娴熟。感谢老师近一个学期来的教导,感觉自己不断地在进步中。

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术

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术 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术: 攻球“三角形”是个形象的说法。正确的攻球动作起始于引拍,引拍应是以腰控臂:大臂不直接后拉而是引拍手向身体右侧(以右手 为例)横摆,然后在重心的转移中转腰向前,顺势收前臂击球,就可 以在身前形成一个三角形——即从击球者上方俯视,以身体中轴线 为一点,执拍手从引拍击球之起始点为一点,到挥拍结束处为一点,在这三点之间作连线,应该是一个较规范的三角形。 错误的击球方式往往不是以腰控臂,而是“后拉手式击球”,又俗称“跑步式击球”,当然就不会有所谓的身前“三角形”了。 凡无“三角形”的攻球动作,其基本功是永远难以练好的,因为没有正确的动作定型。后拉手式击球的顽固动作,会使击球的结果 难以预测,左一下右一下飘忽不定,自己的球会打到对方球台的什 么地方连打球者本人也不知道。 乒乓球正手攻球三角形技术:后拉手式击球为何会造成击球不 稳甚至带侧旋? 后拉手式击球使击球动作人为地复杂化了。一旦后拉手引拍,那么在迎击来球的过程中,首先必然是以肩为轴、大臂发力——你想想,后拉手时迎球,怎么可能再收小臂?直接收小臂,极端结果就是 收拍碰到你的右胸上(以右手为例)!假如先动大臂,待执拍手挥到右 前方时再收前臂,这就使一个连续完整的动作分成了“双截棍”, 哪个天才能把握好?动作不变形才怪! 不妨留意一下,凡是后拉手的球友打球,大、小臂之间的夹角几乎不变而肩关节在大幅度运动!而这正是正手击球的大忌!如此攻球,球不仅不稳,还总是带侧旋,很难体会到撞击的发力是怎么回事。 而正手攻球没学到家,拉球也学不好!要知道,拉球的正确动作应该

是在正确攻球的动作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不好好下功夫体会就会走 弯路。 引拍对头了,正确的攻球动作其实就学会了一大半。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知道,人天生就是习惯于后拉手的。因为引拍拉肘,是一种习惯动作,受先天生理性的条件反射的支配;而正确的正 手攻球动作则是一种非生活习惯性的动作,是人的创造,须经后天 长期的刻苦学习和磨练才能养成“习惯性的”条件反射,从而成为 人的第二天性、第二本能。 使许多乒乓球爱好者深感困惑的是,按前述“身前三角形”的理解练攻球发不出力来。这是因为已用惯了大臂,一旦要改就会觉得 使不上劲儿——问题在于他们不会利用重心的转移击球,只会原地 收缩地甩臂,这当然就没有多少击球的空间了。而用重心引拍和击 球必须懂得重心转移——向前迎球时要有重心从右腿向左腿的转移(即重心平动,忌上下起伏),移动的同时向击球方向转腰。 请留意:此刻即使不特意收前臂,执拍手的空间移动也已获得一定的摆幅。在此基础上,只需顺势收前臂即可获得击球的动能。这 时的前臂发力,已不是孤立的局部收甩,而是从属于整体动作的一 个必然的组成部分。在大肌肉群的参与下,击球动作具有质量大、 惯性也大的特点,所以击球就更加稳定和准确。 李晓东教练在谈到击球协调性的6个关键词中的“重心”一词时,曾指出过:“重心与手基本是一体的,而绝不是分离的。所以,在 不夹臂的前提下,我觉得手如果能离身体近一些,就能比较好地利 用重心的力量,两者的结合会稍微容易一点,动作也会更协调。对 于重心帮助发力,大家都比较好理解,但其实重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无论正反手衔接、发球、搓球。 我们应该认识到:脱离重心运动的手臂动作,除了会造成击球不稳等情况外,它还白白做了完全没有必要的“无用功”。李晓东曾 这样谈到“以重心带动手臂还原”的问题: “假设还原只以手臂为主,手臂攻球时前进的幅度可能是两尺多或三尺,如果还原还是这么大的距离,每打一板球,手就需要工作

乒乓球课正手攻球说课稿

乒乓球课——正手攻球说课稿 一、课的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生用书,确定本课为乒乓球运动中的正手攻球技术的教学。 二、教材分析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有着广大的群众的基础、完善的乒乓球设施,并且随着我国乒乓健儿一次又一次的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各种国际大赛上夺得冠军,人们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期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而,我选择了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为本课主教材。正手攻球是乒乓球运动进攻的一种主要技术,具有速度快、力量大、攻击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男生20人,女生20人。乒乓球是他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具有独立思考、判断和模仿能力,同时他们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且有一定的乒乓球基础,具备了学习正手攻球技术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正手攻球的相关技术,并且知道正手攻球的动作方法与特点。 2、技能目标:85%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正手攻球技术,通过练习技术动作逐渐 巩固和提高,在比赛中能够灵活运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优良品质,有 效地提高学生的反应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的重、难点是: 重点:判断球准确,挥拍到位、用力得当 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六、教学方法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好动,模拟能力强等特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徒手操、游戏等辅助主教材教学。 2、结合图示,精讲动作方法与要领,做好示范,激励学生学习。 3、采用正误对比法,进行集体纠错与个别辅导。 4、设置教学比赛,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随机应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5、通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