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相图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第10章 相图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第10章 相图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第10章相图

为什么要学习相图

相图的了解和知识对工程师为什么重要,一个原因是可以根据相图设计和控制热处理过程;材料的一些性质是其微结构的函数,也就是它们的热处理过程留下的产物的函数。即使大多数相图表示它们的稳定(或平衡)态和微结构,在了解非平衡态结构和它们的附带性质的发展和保存方面相图也并不是没有用的;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即非平衡态的某些性质比平衡态呈现的某些性质更加有用。这可以通过沉积硬化的现象说明(11.10和11.11节)。

学过这一章后,你应当掌握以下内容:

1.(a)画出简单的匀晶和共晶相图,

(b)在相图上标出各相区,

(c)标出液相线、固相线和固溶相线。

2.给出一个二元相图,合金的组成,它的温度,假设合金处于平衡态,请确定:

(a)存在的相态;(b)相的成分;(c)相的质量分数。

3.对于某个二元相图,请确定:

(a)相图中所有共晶、包晶、析晶相变的温度和组成

(b)在加热或冷却时,写出所有这些相变的反应式。

4.给出含碳0.022~2.14wt%铁-碳相图,能够确定:

(a)定义该合金是亚共析还是过共析;

(b)命名过共熔相;

(c)计算过共熔相和珠光体的质量分数;

(d)画出略低于共熔温度的合金微结构图。

10.1引言

了解相图对于合金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合金的微结构与其力学性质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合金微结构的发展与其相图的分析也密切相关。此外,相图也提供了有关熔点、铸造、结晶和其他现象的有价值的信息。

本章将讨论如下课题:(1)与相图和相变有关的术语;(2)相图的解释;(3)某些普通的相对简单的二元相图,包括铁-碳相图;和(4)在冷凝的时候,几种情况下的平衡微结构的进展。

定义和基本概念

在介绍和应用相图之前,有必要建立有关合金、相、平衡的基本定义和概念。在讨论相图的时候常常用到组元这个词,组元可以是纯金属也可以是合金。例如在铜-锌合金中,组元是Cu和Zn。溶质和溶剂如5.4节定义的也常常用到。在本章用到的另一个常用词是系统,系统有两重含义。首先“系统”可以表示考虑的特定材料(例如熔化钢的杓子)。或者,它可以是相同组元的一系列合金,但是不考虑合金的成分(例如铁-碳合金系)。

回顾一下在5.4节介绍的固溶体的概念,一种固溶体至少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原子构成;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置换位置,晶体结构维持溶剂的结构不变。

10.2溶解度极限

对许多合金体系,在同样的特定温度下,溶质原子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固溶体有一个最大浓度,该浓度称作溶解度极限。超过这个浓度,继续加入溶质就会生成另外的固溶体或具有其他不同组分的化合物。为了说明这一概念,先看一下糖-水系的例子。开始,糖加入到水中,形成糖水溶液即糖浆,当加入更多的糖,

溶液变浓,直到达到溶解度极限,即变成糖的饱和溶液。这时,溶液不能再溶解更多的糖,继续加糖只能使沉积在溶液的底部。于是,这时系统由糖水溶液和未溶解的固体糖晶体两种物质构成。

糖在水中的溶解度极限取决于水的温度,可以用组成(糖的重量百分浓度)为横轴,温度为纵轴作图表示,如图10.1,糖的成分从左到右增加,水从左到右降低。因为只有两种成分,在任一点,重量百分浓度的和为100wt%.溶解度极限是图上的一条垂直的曲线,在曲线左边的浓度和温度范围只有糖水溶液存在,而在曲线的右边,糖水溶液和固体糖两相共存。从该图可以查到某温度下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例如,20℃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为65wt%。图10.1指出,随着温度升高,糖的溶解度略有增加。

10.3相

了解相图的关键是相的概念。相的定义是:在体系内部,凡物理状态和化学组成完全均匀一致的部分称为相。每一种纯净材料,而且每种固体、液体和气体溶液被认为是一个相。例如前面讨论的糖水溶液是一个相,固体糖是另一个相。每种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一个是液体,另一个是固体);而且,每种化学性质也不同(如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一个实际上是纯的糖,另一个是糖的水溶液。如果系统中存在不止一个相,每个相有它的自己的独特性质,在越过相的界面时,物理和和化学性质会发生突变。系统存在两相时无需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存在差异,其性质存在一种差异便足够。在一个容器中存在水和冰这两个分离的相时,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一个是固体,一个是液体),但是其化学性质是相同的。而且当某种物质存在两种或多种晶体形式时(如具有FCC和BCC结构),每一种结构代表一单独的相,因为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有时,单相体系也叫做“均相”体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构成的体系叫做“混合”体系或叫做“多相”体系。大多数金属合金、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是多相体系。通常多相体系的性质结合了存在于体系中各种相的一些性质,而不是体系中某一个相当性质。

10.4微结构

材料的物理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取决于它的微结构。微结构可以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直接观测;这在5.12节中曾讨论过。在金属合金中微结构是通过分析存在的若干相,这些相的性质、它们分布和排列的情况来进行的。合金的微结构取决于存在的合金元素,它们的浓度,以及合金的热处理(即温度,在某一温度下处理的时间,和冷却到室温的速度)。

在5.12节简要描述了显微分析时样品的制作过程。在适当的抛光和刻蚀后,可以鉴别不同相的形貌。例如对于两相合金,一相可能较亮,另一相可能较暗,如本章卷首页中的图。当体系中只有一个相或是固溶体形式存在时,则整个组织是均匀的,只能看到晶粒界{图5.16b}。

10.5 相平衡

平衡是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最好描述是按照热力学中的自由能来定义。简言之,自由能是系统内能的函数,也是原子和分子随机或无序的函数(熵)。在一定温度、压力和组成条件下,系统的自由能最低的状态就是平衡状态。宏观上,这意味着系统的特性不会随时间改变,即系统是稳定的。平衡时系统的温度、压力、和/或组成发生变化会导致体系的自由能增加,同时会向自由能低的状态变化。

相平衡这个词经常用在本章的讨论中,指体系中存在不止一个相的平衡状态。

相平衡反映了相分析与时间一致性的情况。也许用一个例子最能说明这个概念。假如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装上糖水,在20℃与固体糖接触。如果体系处在平衡态,则溶液中糖有65wt%,水有35wt%(图10.1),其含量组成不会随时间而变化。如果体系的温度突然上升到100℃,平衡就会被打破,糖的溶解度就会上升到80wt%。因此一些固体糖就会进入溶液。这个过程将继续直到达到该温度下的新的平衡建立。

糖-糖水的例子说明了液-固体系相平衡的基本原理。在冶金和材料学领域,相平衡通常只涉及固相。在这方面系统的状态反映在微结构的分析,即不仅包括分析存在的相,还包括相组成、相的含量以及它们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

类似于图10.1的自由能考虑和相图提供了特殊体系平衡特性的信息,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不能提供到达新的平衡态所需要的时间。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固态体系,平衡态不能完全达到因为接近平衡态的速度是极其缓慢的。;这样的体系叫做非平衡态或亚稳态。亚稳态即微结构可以不确定地维持下去,时间变化时仅仅发生极小的几乎觉察不到的变化。通常、亚稳态结构比平衡态更具有实际意义。例如,某些钢材和铝合金的强度取决于在经过精心设计的热处理下亚稳态微结构的发展。

因此,了解平衡态和结构虽然重要,而且了解体系达到平衡的速度也很重要,此外,影响速度的因素也很重要。本章专门讨论平衡态的结构;反应速度和非平衡态结构在11章讨论。

平衡相图

关于控制某种合金的相结构或微结构的许多信息放在相图(也称作平衡图或组成图)中讨论是很方便的。合金的许多微结构从相变(当温度变化(通常是冷却)时发生在两相间的变化)发展而来。这可能涉及到从一相到另一相的变化,或者发生某些相的出现,或某些相的消失。相图在预测相变和由此产生的平衡或非平衡态的微结构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平衡相图提供了温度、组成和平衡时相的定量关系。有几种不同的相图,但在本教材中只讨论温度和组成为变量的二元合金相图。二元合金是含有两个组元的合金。如果系统中超过两个组元,相图将变得很复杂而难于表述。借助相图控制微结构的原理可以用二元相图说明,尽管实际上大多数合金不止两种组元。外部大气压也是影响相结构的一个参数。但是实际上在大多数应用中压力维持一个常数,因此在这里讨论的相图压力被认为是一个大气压。

10.6二元匀均相图

大概最容易了解和解释的最简单的二元相图是镍铜系(图10.2)。纵坐标代表温度,横坐标代表合金的成分,以镍的质量百分浓度(底部)和原子百分浓度(顶部)表示。水平方向从左到右,镍含量从0到100%,而铜含量从100%到0。三个不同的相区即区域出现在该相图上。即α相区,液相(L)区,和α+L 两相区。每个相区由相的分界线分开在一定的温度和组成区域存在。

在液相L区是均匀的由铜和镍组成的液体溶液。在固相α区是铜和镍原子构成的置换型固熔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温度低于1080℃时,铜和镍以固态形式完全互溶。这种完全互溶性可以通过用铜和镍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FCC),相近的原子半径和电负性,类似的价态来解释,正如5.4节讨论的那样。铜-镍系被称作匀晶系是因为铜和镍在液态和固态下完全互溶。

关于相图中用到的术语有两点说明。首先,对于金属合金,固熔体通常用希腊小写字母(αβγ等)表示。其次关于相界面,把L和L+α相分开的叫做液

相线,如图10.2所示。在液相线以上,所有温度和组成下合金都处于液态。把α和L+α相分开的叫做固相线,在固相线以上,只有α固相存在。

如图10.2所示,固相线和液相线在坐标轴的端头(组成的极端处)相交,该点相当于纯金属的熔化温度。例如,纯铜和纯镍的熔点分别为1085℃和1453 ℃。加热纯铜相当于垂直移动左边的温度坐标轴。在达到熔点之前,铜一直保持固态。固态-液态相变发生在熔化温度,相变完成才可能进一步加热。

对于那些非纯组成的体系,熔化现象发生在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的温度区间;在该温度范围α固相和液相平衡共存。例如,加热50wt%Ni-50wt%Cu的合金(图10.2a),熔化在1280℃附近开始;随着温度增加,液相量随之增加,直到1320℃,合金完全液化。

10.7相图的解释

对于平衡态已知组成和温度的二元系,至少可以提供三个信息:(1)存在的相,(2)这些相的组成,(3)这些相所占的百分比。我们用Cu-Ni系来说明其测定步骤。

存在的相

确定存在的相相对比较简单。在相图上位于某温度-组成点的区域会用相应的相的名称表示出来。例如图9.2a的A点1100℃60wt%Ni-40wt%Cu合金位于α相区,此时只有α单相存在。另一方面,1250℃时35wt%Ni-65wt%Cu合金(点B)平衡时由α相和液相构成。

相组成的测定

测定相组成的第一步(按照组元的浓度)是在相图上找出温度-组成点。对单相和两相区要用不同的方法。如果只有一个相,步骤很简单。例如1100℃

60wt%Ni-40wt%Cu合金(图9.2a的A点)的区域只有α单相存在,其组成就是

60wt%Ni和40wt%Cu。

对组成和温度在两相区的合金,情况比较复杂。在所有两相区(仅只限于两相区)可以用许多水平线代表不同的温度,每条线称作带线或称等温线。这些等温线延伸跨过两相区与每个相的边界线相交。为了计算两相平衡浓度,用到以下步骤:1.等温线跨过合金温度的两相区

2.等温线与相的每个边界线相交需注明

3.从等温线与相的每个边界线相交的交点引一条垂直线到水平成分线上,可以读出每个交点的成分。

例如,1250℃时35wt%Ni-65wt%Cu合金(图9.2b点B)在α和L两相区。因此、问题是要确定在α固相区和液相区中Ni和Cu的组成。通过α和L两相区的等温线如

图9.2b所示。等温线与液相边界线的交点引一垂直线到水平成分线上,可以读出其液相组成为32wt%Ni-68wt%Cu。同时从与固相线的交点可以发现固溶体的组成为43wt%Ni-57wt%Cu。

相含量的测定

借助相图可以计算平衡时相的相对含量。而且,单相和两相区必须分开处理。在单相区,因为只有一个相,问题好解决,相所占分数为1,即100%。如在1100℃60wt%Ni-40wt%Cu合金(图9.2a的A点)的α单相区,合金为100%的α相。

如果组成和温度在两相区,情况则更复杂。需要用到等温线和杠杆定律,其用法如下:

1.等温线跨过合金温度的两相区。

2.整个合金组成位于等温线上。

3.某一相所占的分数要用整个合金成分等温线的比上另一相所占的长度,某一相所占的等温线长除以总等温线长。

4.其他相所占分数以同样方式测定。

5.相的分数通常以质量或重量百分数表示。

在采用杠杆规则时,等温线的长度可以用相图上直线直接测定,以微米作标尺,从组成轴减去某组元成分获得。

再考虑图10.2b的例子,在1250℃时α固相和液相两相都有组成维35wt%Ni-65wt%Cu的合金。问题是计算α固相和液相每种所占的分数。等温线被用来确定α固相和液相的组成。沿等温线整个合金组成命名维C0,Wa和WL分别表示α固相和液相的质量分数。从杠杆规则可以计算WL值如下:

或减去组成,

对于二元合金成分仅需要用一种金属组成表示;如以上计算式,仅用镍的质量百分浓度(即,C0=35wt%Ni,Ca=42.5wt%Ni,和CL=31.5wt%Ni),和:

同样,对于α固相:

当然,如果用铜的质量百分浓度而不是镍可以得到同样的答案。

因此、杠杆规则可以用来测定二元合金在两相区的相所占的分数,如果已知温度和合金成分和达到平衡态。杠杆规则的由来请见例子。

容易混淆前述的相的成分和相的含量分数的问题;于是需要进行简单的总结。相的成分按照组元的质量百分浓度表示(如wt%Cu,wt%Ni)。对于单相构成的任何合金,相的成分与合金的成分相同。如果存在两相,必须用等温线,等温线的端头确定各自相的组成。至于相的含量(如α固相和液相的质量分数),当只有一个相存在时,合金相是100%。另一方面,对于两相合金要用到杠杆规则,要考虑等温线截取的线段长度。

例10.1

推导杠杆规则。

解:

考虑铜-镍合金相图(图10.2b)和1250℃组分C0,令Cα、CL、Wα、和WL代表以上谈到的同样参数。本推导涉及两个组元的质量守恒。首先因为只有两相存在,它们的质量分数的和必为1,即:

其次,存在于两相中的任一组元的质量(铜或者镍)必等于整个合金中该组元的质量,即:

联立这两个方程可以得到该特定情况下的杠杆规则表达式10.1b和10.2b:

对于多相合金,按照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来表示相对相含量是更方便的。因为相体积分数可以通过测量微结构得到;而且多相合金的性质可以根据体积分数来判断。

对于由α和β相构成的合金相,α相的体积分数Vα定义为:

这里vα和vβ分别表示合金中每个相的体积,当然β相的体积分数Vβ也可以这样表示,只有两相存在时,Vα+Vβ=1。

有时,需要把质量分数转换为体积分数(反之亦然)。以下的方程表示这种转换关系:

以上表达式中,ρα,ρβ分别表示每个相的密度;{这些值可以用方程 5.10a 和5.10b测定}.

当在两相合金中两个相的密度相差很大时,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差别也大;反之、如果两个相的密度相同,则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一样。

10.8 匀晶合金中微结构的发展

平衡凝固过程(CD-ROM)

不平衡凝固过程(CD-ROM)

10.9匀晶合金的力学性质

现在我们简要探讨匀晶合金的力学性质怎样受组成的影响,当其他结构变量(如粒径)是常数时。对于低于最低熔化组成的所有温度和组成范围,只有一个固相存在。因此、每个组元会经历固溶强化(8.10节),即随着其他组元的加入强度和硬度增加。这一点可以用图10.5a得到证明,在室温下铜-镍系的拉伸强度与组成的关系;在某些组成,曲线达到最大值。图10.5b是延展性(%EL)-组成关系,它与拉伸强度的行为刚好相反;即随着第二种成分的加入延展性降低,曲线出现极小值。

10.10二元共晶系

另一种普通和相对简单的二元合金相图如图10.6的铜-银系所示;它是二元共晶相图。该相图的一些特征是重要的也是值得注意的。首先,相图共有三个单相区,即α,β和L单相区。α相区是富铜的固熔体;银是溶质,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β相的晶体结构也为面心立方,但是铜为溶质。α和β相被认为分别包含了纯铜和纯银。

因此在这些固熔体中的每一种溶解度都是有限的,因为在低于BEG线的任何温度下只有有限的银会溶解在铜中(对于α相),铜在银中也类似(对于β相)。对于α相的溶解度限制相当于相界线,即CBA线,介于α/α+β和α/α+L相区之间,溶解度随温度增加到极大值[在点B,779℃和8.0wt%Ag处],并降低到零纯铜的熔点处,点A的1085℃处。在温度低于779℃,固体溶解度线把α和α+β相分开的线叫做固溶相线;把α和α+L相分开的AB线叫做固相线,如图10.6所示。对于β相,固溶相线和固相线也存在,分别为HG和GF,如图所示。铜在β相的最大溶解度,点G(8.8wt%Cu)也在779℃。水平线BEG与成分线平行,延伸到最大溶解度的位置,也可认为是固相线;它表示在平衡时任何铜-银合金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最低温度。

在铜-银系(图10.6)还有三个两相区,即L+α,L+β,α+β相区。在α+β相区α和β相在所有组成和温度下共存。L+α和L+β也在它们各自的相区共存。而且,可以像以前介绍的那样应用等温线和杠杆规则确定相对组成和含量。

当银加入到铜中时,合金完全液化的温度随液相线AE降低,由于银的加入,铜的熔点降低。同样的情况也在铜加入到银中时发现,完全液化的温度随液相线FE降低。这些液相线在相图上的点E相遇,也在等温线BEG上。点E称作共晶点,通过此点,合金会发生一个重要的共晶反应区图9.6中点E称作不变点(共晶点),此点成分CE和温度TE分别为71.9wt%Ag和779℃。

通过温度TE组成为CE的合金会发生一个重要的反应。反应式如下:

即合金在冷凝的时候在温度TE处一个液相可转变成两个固相α和β,加热时则发生相反的反应。该反应叫做共晶反应(共晶意味着容易熔化),CE和TE 代表共晶组成和温度;CαE和CβE分别代表α和β在TE温度处的组成。因此,

对于铜-银系共晶反应方程10.8可以写成如下式:

通常在TE处的水平线叫做共晶等温线。

共晶反应,在冷凝的时候,类似于纯组元的固化,因为反应在恒定的温度即等温下完成。可是共晶固化的固态产物总是两个固相,而纯组元产物只有一个单相。因为这种共晶反应,类似于图10.6的相图叫做共晶相图;呈现这种行为的组元构成共晶系。

在二元相图的建造时,在一个相区内了解一个至多两个相处于平衡是很重要的。图10.2a和10.6相图就是这样。对于共晶系,三相L、α、β可以平衡共存,但只能在共晶等温线上的一点平衡共存。另一个一般规律是单相区总是被由两个相互单相区构成的两相区分开。例如、在图10.6中α+β位于α和β单相区之间。

另一个普通的共晶系是铅-锡共晶系;相图(图10.7)具有类似于铜-银系的形状。对于铅-锡共晶系,固溶相也用α和β标出;在图中,α代表锡在铅中的固溶体,而β相、锡是溶剂、铅是溶质。共晶点位于61.9wt%Sn和183℃。当然、最大固溶度以及组元熔点、铅-锡系和铜-银系是不同的,这可以通过比较两者相图看出。

有时用接近共晶组成的成分来制备低熔点合金。一个熟悉的例子是60-40焊料,含有60wt%的锡和40wt%的铅。图10.7指出这种组成的合金在185℃时就完全熔化,由于容易熔化,这种材料特别适合用来做低温焊料。

10.12具有中间相或化合物的平衡相图

以上讨论的匀晶和共晶相图相对较简单,但是许多二元合金相图则更为复杂。共晶系铜-银和铅-锡相图(图10.6和10.7)只有两个固相α和β;这些有时叫做终端固溶体,因为它们出现在相图靠近浓度端头的位置。对于许多合金系,中间固溶体(中间相)可以发现在靠近浓度端头以外的位置。铜-锌系就是一个例子。它的相图(图10.17)开始出现很难因为有一些不变点和类似于共晶的还没有讨论的反应。此外、有6个不同的固溶体:两个终端固溶体(α和η),四个中间固溶体(β、γ、δ和ε)。某些靠近图10.17底部的相界线是虚线说明它们的位置不能精确测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低温下扩散速度很慢,达到平衡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相图中只有单相和两相区,同10.7节所述的规则一样可以用来计算相组成和相的相对含量。商品黄铜是富铜的铜-锌合金;例如弹药筒黄铜是由含铜70wt%,含锌30wt%的铜-锌合金构成,微结构是α单相固溶体。

某些体系,在相图上可以发现具体的中间化合物而不是固溶体,这些化合物有独特的化学式;对于金属-金属系,它们叫做中间化合物。例如图10.18的镁-铅系。化合物Mg2Pb具有组成19wt%Mg-81wt%Pb,相图上用垂直线表示该化合物,而不是用具有一定宽度的相区表示,因此、Mg2Pb只能以该精确组成形式存在。

镁-铅系的几个另外的特征值得注意。首先,Mg2Pb化合物在550℃附近熔化,如图10.18中的M点所示。而且、铅在镁中的溶解度是相当大的,相图上显示α相有较大的成分跨度。另一方面,镁在铅中的溶解度是较小的,这可以从相图上β终端固溶体相区很窄,靠近右边的富铅区。最后这个相图可以认为是由两个简单的背靠背的共晶相图构成的,一边是Mg-Mg2Pb系,另一边是Mg2Pb-Pb

系;化合物Mg2Pb实际上被认为是一个单独的组元。这种复杂相图可以分成较小的简单相图,有利于相图的解释。

10.13共析和包晶反应

除了共晶反应,在一些合金中还发现了涉及三个不同相的其它的相变点。其中之一可以在560℃时Cu-Zn系(图10.17)和74wt%Zn-26wt%Cu看到。在这个区间的放大图如图10.19。合金冷凝的时候,一种δ固相转变成其它的两个固相(γ和ε),反应式如下式:

逆反应发生在加热的时候。该反应叫做共析反应,相变点(图10.19中的点E)和在560℃时的等温线分别叫做共析点和共析等温线。共析反应与共晶反应的区别是在某温度下一个固相而不是一个液相变成两个固相。在铁-碳相图(10.18节)出现的一个共析反应在钢的热处理中是很重要的。

包晶反应是另一种涉及三个相的在平衡时的相变点反应。在该反应中,加热时,一种固相转变成一个液相和另一个固相。Cu-Zn系(图10.19中的点P)在598℃和78.6wt%Zn-21.4wt%Cu就有一个包晶反应,反应式如下:

低温固相可以是一种中间固溶体(例如以上反应式中的ε),它可以是最后的一种固溶体。随后的一包晶反应出现在435℃大约97wt%Zn处(见图10.17),在这里,加热时η相会转变为ε固相和液相。当加热低温相发生相变时,Cu-Zn系还有另外的三个涉及β,δ,γ中间固溶体的包晶反应。

10.14等成分相变

相变可以按照在相变时成分是否发生改变来进行分类。那些没有成分变化的相变是等成分相变。反之,非等成分相变是在相变时至少有一个相经历了成分变化。等成分相变的例子包括同素异形相变(3.10节)和纯金属的熔化。共晶和共析反应,以及属于同形系合金的熔化都是非等成分相变。

中间相有时也可以按照是否等成分或非等成分熔化来进行分类。中间化合物Mg2Pb在图10.18镁-铅相图中的M点发生等成分熔化。对于图10.20的镍-钛系,γ固熔体有一个等成分熔化点,相当于液相线和固相线的切点,在1310℃和44.9wt%Ti的地方。而且、包晶反应是中间相非等成分熔化的例子。

10.15陶瓷相图(CD-ROM)

10.16三元相图

含有超过二元组成的金属(以及陶瓷)系统的相图也已经能够测定;可是它们的表达和解释是相当复杂的。例如,三元系,即三个组元,组成-温度相图的完整表示要用到三维模型。用二维模型描述相图是可能的但是有点困难。{即一般需要考虑五个变量:组元A、B、C和温度(T)及压力(P),其中四个变量是独立的。在三元相图中,通常固定一个变量(如压力),三个组元组成浓度平面(浓度三角形),温度为纵坐标,构成三棱柱模型。}

10.17吉布斯相律(CD-ROM)

铁-碳系

所有二元合金系中,铁碳系可能是最重要的二元合金系。它是碳钢、低合金

钢和铸铁的基础,许多技术先进文明社会的初级结构材料实际上就是铁-碳合金。这一节将讨论铁-碳系相图和几种可能的微结构的发展。热处理、微结构和力学性质放在11章讨论。

10.18铁-碳化铁(Fe-Fe3C)相图

图10.26是铁-碳系部分相图。纯铁加热后在熔化以前,晶体结构经历两次变化。室温下、铁的温度形式是铁素体,即α铁,具有BCC晶体结构。铁素体在912℃经历同质多晶转变成FCC奥氏体,即γ铁。奥氏体相一直持续到1394℃,然后又变回到BCC的δ铁素体,最后、在1538℃处熔化。所有这些变化都沿着相图左边的垂直轴进行。

图10.26中的成分轴只延伸的6.70wt%C的地方;在这个浓度是铁碳中间化合物碳化铁,即渗碳体(Fe3C)形成处,在相图上用垂直线表示。因此、铁-碳系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富铁部分,如图10.26;和含碳6.7~100wt%(纯石墨)部分。实际上所有钢和铸铁含碳都低于6.70wt%;因此我们只考虑铁-碳化铁系。图10.26更适合标上Fe -Fe3C系,因为现在认为Fe3C是一个组元。为了方便仍然以“wt%C”而不是“wt%Fe3C”表示;6.70wt%C相当于100wt%Fe3C。

碳在Fe中是间隙杂质与α和δ铁素体,也与奥氏体形成固溶体,在图10.26中用α、δ和γ单相区表示。在BCCα铁素体中只有少量的碳溶解在铁中,727℃最大溶解度为0.022wt%C。溶解度限制可以用BCC晶体结构的间隙位置、大小和形状解释,因为间隙太小容纳碳很困难。即使碳以很低的浓度出现,碳也很大程度影响了铁素体的力学性质。这种特殊的铁-碳相较软,在温度低于768℃显示磁性,密度为7.88g/cm3。图10.27a是α铁素体的显微照片。

奥氏体、即γ铁,与碳形成的合金,如图10.26所示,当温度低于727℃时是不稳定的。1147℃碳在奥氏体中的最大固溶度为2.14wt%,这个浓度大于BCC 渗碳体碳浓度的100倍,因为FCC间隙位置较大,因此施加在周围原子的应变较小。正如后面要讨论的,在钢的热处理过程中涉及奥氏体的相变是很重要的,应当注意奥氏体是非磁性的。图10.27是奥氏体相的显微照片。

δ铁素体实际上与α铁素体相同,除了存在的温度区间不同以外。因为δ铁素体仅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存在,由于它在技术应用上不重要,以后不再讨论。

渗碳体(Fe3C)是温度低于727℃当碳在α铁素体中的溶解度超过极限时形成的。如图10.26所示,在727~1147℃之间渗碳体也会与γ铁共存。力学性质上,渗碳体硬而脆;由于它的存在,一些钢材的强度大大增加。

严格说渗碳体仅是一个亚稳定相;即在常温下它才保留为该化合物形态。但是如果在650~700℃长达若干年时间加热,它就会逐渐分解成α铁和石墨碳,一直冷却到室温都是这两种相。因此、图10.26的相图不是真正的平衡相图,因为渗碳体不是平衡化合物。可是、只要渗碳体的分解速度极其缓慢,实际上在钢中的所有碳都以Fe3C形式而不是石墨形式存在,铁-碳化铁相图对于所有实际应用都是有效的。如13.2节要谈到的,硅加入到铸铁中会大大加快渗碳体分解形成石墨的反应。

图10.26也标出了两相区。可以注意到铁-碳化铁系在4.30wt%C和1147℃存在一个共晶反应:

液相固化形成奥氏体和渗碳体相,当然如继续冷却到室温会促进另外的相变。

可以发现共析反应点在0.76wt%C和温度727℃的地方,共析反应为:

即冷却时γ铁固相转变成α铁素体和渗碳体。方程10.19描述的固相相变是很重要的,是钢材热处理的基础,随后的讨论要进行解释。

铁合金是铁为主要成分的合金,但是碳和其他合金元素可以存在其中。如果按照碳含量对铁合金分类,可以分成铁、钢和铸铁三种类型。工业纯铁含碳小于0.008wt%C,从相图上看几乎完全由室温铁素体构成。含碳为0.008~2.14wt%的铁碳合金是钢,大多数钢材的微结构是α铁和渗碳体相。继续冷却到室温,具有该组成范围的合金必须通过γ铁相区的一部分。随之产生特殊的微结构,下面将会讨论。尽管合金钢可以含有2.14wt%C,实际上碳浓度很少超过1.0wt%。各种钢材的性质和分类在13.2节要讨论。作为铁合金的铸铁含碳为 2.14~6.70wt%。可是工业铸铁含碳量一般小于4.5wt%。这些合金也会在13.2节讨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铁碳相图比较复杂,但是只要我们能把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以及碳对这一转变的影响与相图中的三个恒温反应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并考虑到铁碳系中有稳定系和亚稳定系之分,就不难把这个相图搞清楚。这个相图很重要,应当熟记,特别是亚稳定系部分。

本章总结

平衡相图是一种方便简洁的表示稳定的合金体系相互关系的方式。本章讨论了温度和组成可变的二元相图。区域,即相区域定义在温度与组成构成的图形上,其中有一相或两相存在。在平衡条件下,对于已知温度,特定组成的合金,可以测定存在的相、成分和相的相对含量。在两相区内,要使用等温线、杠杆规则计算相的组成和组元的质量分数。

讨论了金属的几种不同种类的相图。匀均系相图是固体间具有完全相溶性的相图,Cu-Ni相图就是这种情况。

在某些合金系,发现存在共晶反应,即合金在冷凝时,在某一温度下一种液相会恒温转变成两种不同的固相。如Cu-Ag和Pb-Sn合金就存在这种情况。固体间的相溶是有限的。

其他具有中间化合物或相的平衡相图更复杂,可能超过一个共晶反应,还有析晶和包晶反应相变。Cu-Zn和Mg-Pb合金就存在这种情况。

重点讨论了铁-碳系,特别是铁-铁碳化物相图,它是很重要的一个相图。

第十三章 沥青路面

第十三章沥青路面 一、填空 1 .密实类沥青路面的强度主要由集料与沥青的黏结力构成,其次由_内摩阻力构成。 2.嵌挤类沥青路面的强度构成是以_嵌挤力和内摩阻力_ 为主,而以_沥青结合料的粘结作用__ 为辅。 3 .沥青表面处治的施工方法有_拌合法__ 和__层铺法_ 两类。4.沥青碎石路面的强度按_嵌挤__ 原则形成。 5.沥青碎石的主要缺点是_孔隙率较大__ 和_空气和表面水易渗入__ 。 6.按施工工艺不同,沥青路面可分为_层铺法_﹑路拌法_和厂拌法_三类。 二、名词解释 1.厂拌法指的是在固定的拌和工厂或移动式拌和站拌制混合料的施工方法 三、选择 1.下列路面类型中不是按嵌挤原则形成的路面是(D)。 A、沥青表处 B、沥青贯入式 C、碎石路面 D、厂拌沥青碎石 2.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施工工艺有以下几项,其正确的排列顺序为(A)。 ①沥青混合料的运输;②沥青混合料的摊铺;③沥青混合料的拌合;

④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3.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施工中,(A )速度最低。 A、初压 B、复压 C、终压 D、都一样 4.采用先撒布沥青,再铺撒矿料的“先油后料”施工工艺的是(D )。 A、沥青碎石 B、沥青混凝土 C、沥青贯入式 D、沥青表面处治 6.沥青路面类型选择一般应考虑_______。(C ) A.交通量B.施工工期C.道路等级D.材料分布 四、判断 1.沥青表面处治施工工艺的主要特点就是“先料后油”。(√) 2.沥青类路面冬季易产生车辙,夏季易开裂。(√) 五、简答 1.为什么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要掌握拌制和铺筑时各个阶段的温度?过高过低有何不利影响? 答:拌合温度决定了沥青的粘度,高温下沥青有较高的流动性,才能完全包裹住集料,不会出现花白料。摊铺温度是拌好的混合料可以开始碾压的温度,碾压时温度不能过低,否则会难以压实,混合料空隙过大,后期通车后路面强度、耐久性不易保证。碾压终了温度是指全部碾压过程完毕后路面的温度,这个温度不能过低,过低则表明施工太慢,也会出现空隙过大,影响后期使用时的耐久性。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道路工程 班级:2014级5班学生:周治勇 学号:p141914394 指导教师:王睿老师

一、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 1、设计资料 a、地区某新建双向2车道二级公路,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土为中液限粘土,路 基填土高度1.2m,地下水位距路床2.3m,属中湿状态;多年最大道路冻深160cm。 b、经过OD调查及论证2012年底的交通组成情况如下表: 2013年通车后前五年交通量增长率为4.5%,其后设计年限交通量增长率为6%。 车道系数:二级公路双向两车道在0.6~0.7,取0.7 二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2年 车道数:2车道 设计速度:60km/h 路基宽度:10m 车道宽度:3.5m γ=0.05375

2、确定交通等级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表示为BZZ-100。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下表确定。 (1)、计算标准轴载累计计算交通量Ne A.当以设计弯沉值设计指标及沥青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35 .4 1 2 1 ∑= ? ? ? ? ? = K i i i P P n C C N 式中: N——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d ) ; n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 P一一标准轴载(KN); P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C1——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

C2——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 ,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 6.4,四轮组为 0.38; K 一一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当轴间距大于3米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米时,双轴或 多轴的轴载系数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C1=1+1.2(m-1) 设计年限一个车道累计当量轴次: 计算公式:累计当量轴次:ηN r r Ne t 365 ]1)1[(?-+= 试中: r ——设计年限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 t ——设计年限 N ——运营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d ) N ——车道系数 车型 P i (KN) C 1 C2 n i (辆/日) 黄河JN-150 前轴 49.00 1 6.4 820 235.69 后轴 101.60 1 1 878.62 解放CA10B 前轴 19.40 1 6.4 1500 7.66 后轴 60.85 1 1 172.83 长征CA160 前轴 45.20 1 6.4 380 76.88 后轴 83.70 1 1 175.24 耶 尔 奇 315MD3 前轴 57 1 6.4 160 75.01 后轴 107 1 1 196.83 标准轴载BZZ100 前轴 0 1 6.4 200 后轴 100. 1 1 200 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可以不计。 2013.1

金属材料教案-铁碳合金相图

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 共3页第1页 科目金属 材料 四章一节课题合金的组织 授课 日期 9.1 6 课 时 1 班级12机电班 授 课方式讲授、分析、演示 作业 题数 1 拟 用 时 间 0.1 小 时 教学目的1、了解合金的概念 2、懂得合金的组织类型,及各类的组织成分。 选 用 教 具 挂 图 重 点合金的组织类型 难 点 合金的组织类型 教 学 回 顾 第一章的内容。 审阅签名:年月日

共3 页第 2 页新课 由日常生活所见金属材料引入合金概念 一、合金 合金是一种金属元素与其他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通过熔炼成或其他方法结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物质成为组元,组元可以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或稳定的化合物。 相:在合金中成分,结构及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称为相。 二、合金的组织 1、固溶体 2、金属化合物 3、混合物 1、固溶体 固溶体是一种组元的原子溶入另一组元的晶格中所形成的均匀固相。溶入元素成为溶质,而基本元素成为溶剂,固溶仍然保持溶剂的晶格。 固溶体分类 1、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之中而形成 2、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晶格提点上某些原子而形成。 2、金属化合物 合金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金属化合物。(其晶格类型不同于任一组元) 具有熔点高,硬度高,脆性大的特点。

共 3 页第3页 3、混合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接一定质量分数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混和物中各相仍保持自己原来的晶格) 小结 1、合金的概念 2、合金的组织主要有哪几种? 作业 1、预习第四章三节内容。 2、P51 1

三元系相图绘制

实验三组分相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绘制苯一醋酸一水体系的互溶度相图。为了绘制相图就需通过实验获得平衡时,各相间的组成及二相的连结线。即先使体系达到平衡,然后把各相分离,再用化学分析法或物理方法测定达成平衡时各相的成分。但体系达到平衡的时间,可以相差很大。对于互溶的液体,一般平衡达到的时间很快;对于溶解度较大,但不生成化合物的水盐体系,也容易达到平衡;对于一些难溶的盐,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如几个昼夜。由于结晶过程往往要比溶解过程快得多,所以通常把样品置于较高的温度下,使其较多溶解,然后把它移放在温度较低的恒温槽中,令其结晶,加速达到平衡。另外摇动、搅拌、加大相界面也能加快各相间扩散速度,加速达到平衡。由于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所以体系所处的温度应该保持不变。 二实验原理 水和苯的互溶度极小,而醋酸却与水和苯互溶,在水和苯组成的二相混合物中加入醋酸,能增大水和苯之间的互溶度,醋酸增多,互溶度增大。当加入醋酸到达某一定数量时,水和苯能完全互溶。这时原来二相组成的混合体系由浑变清。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使二相体系变成均相所需要的醋酸量,决定于原来混合物中水和苯的比例。同样,把水加到苯和醋酸组成的均相混合物中时,当水达到一定的数量,原来均相体系要分成水相和苯相的二相混合物,体系由清变浑。使体系变成二相所加水的量,由苯和醋酸混合物的起始成分决定。因此利用体系在相变化时的浑浊和清亮现象的出现,可以判断体系中各组分间互溶度的大小。一般由清变到浑,肉眼较易分辨。所以本实验采用由均相样品加人第三物质而变成二相的方法,测定二相间的相互溶解度。 当二相共存并且达到平衡时,将二相分离,测得二相的成分,然后用直线连接这二点,即得连结线。 一般用等边三角形的方法表示三元相图(图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各代表纯组分;三角形三条边AB、BC、CA分别代表A和B、B和C、C和A所组成的二组分的组成;而三角形内任何一点表示三组分的组成。 例如图1-1中的P点,其组成可表示如下:经P点作平行于三角形三边的直线,并交三边于a、b、c三点。若将三边均分成100等分,则P点的A、B、C组成分别为: A%=Cb,B%=Ac,C%=Ba 对共轭溶液的三组分体系,即三组分中二对液体AB及AC完全互溶,而另一对BC则不溶或部分互溶的相图,如图1-2所示。图中EK1K2K3DL3L2L1F是互溶度曲线,K1L1、K2L2等是连结线。互溶度曲线下面是两相区,上面是一相区。 图1-1等边三角形法表示三元相图图1-2共轭溶液的三元相图

路基路面工程名词解释(加强版)

1、标准轴载:我国路面设计用单轴双轮组100KN作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2、半刚性基层:主要使用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对级配集料做稳定处理的基层结构。 3、边沟: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矮路堤的坡脚外侧,走向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4、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土体挤压移动时,土压力随之增大,土体被推移向上滑动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作用于土体对强背的抗力称为被动如压力。 5、沉陷: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 6、车辙:路面的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及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 7、车辙试验:车辙试验是在规定尺寸的板块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上,用固定荷载的橡胶轮反复行走后,测定其变形稳定期每增加变形1mm的碾压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表示。 8、当量轴次:将交通量中各级轴载换算为BZZ—100后得到的轴载作用次数。 9、当量土柱高: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时,以相等压力等效替代车辆设计荷载的土层厚度。 10、当量高度:在边坡稳定性验算时需要按车辆最不利情况排列,把车辆荷载换算成当量土柱高,即以相等压力的土层厚度来代替荷载,叫当量高度,用h。表示。 11、挡土墙:挡土墙是一种能够抵抗侧向土压力,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边坡,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 12、陡坡路堤:修筑于地面横坡度大于1:2.0的陡峻山坡上的路堤。 13、地基反应模量:WINKLER地基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压力P与弯沉L之比。 14、堤岸防护:针对沿河滨海,河滩路堤挤水泽路堤而采取的防止水流破坏和加固堤岸的防护措施。 15、第二破裂面:当挡土墙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想的墙背滑动,而是沿着土体的另一破裂面滑动,该破裂面称为第二破裂面。 16、冻胀:在正温度区内,因零度等温线附近土中自由水和毛细水的冻结,形成了同较深土层之间的湿度坡差,从而促使下面的水分向零温度等温线附近移动,而这些过量的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使路基隆起和路面开裂,发生冻胀。 17、翻浆:春融时,路基上层的土首先化冻,应水分过多而变得极为湿软,在行车作用下泥浆就沿路面裂缝冒出,形成翻浆。 18、高路堤:填土高度高于18m的土质路堤和大于20m的石质路堤。 19、刚性基层:采用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修筑基层混凝土板而形成的沥青路面基层结构。 20、刚性路面:主要只用水泥混凝土做面层或基层的路面结构。主要靠水泥混凝土板的抗弯拉强度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 21、工程地质法:对照当地具有类似工程地质条件而处于极限稳定状态的天然山坡和人工边坡的情况,据以推断路基的设计断面是否稳定。 22、公路自然区划:将自然条件大致相近并且从事公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时有许多共性因素可以相互参考者划分为同一区划。 23、工程地质法: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大量的资料调查,拟定不同的土质类别及其所处状态下的边坡稳定值参考数据,在实际工程边坡设计时,将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作比拟,采用类似条件下的边坡稳定值作为设计值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24、滑坡: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 25、回弹模量:反映土基在瞬时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性质。 26、化学加固法:利用化学溶液或胶结剂,采用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使土颗粒胶结起来,达到加固目的。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一、填空: 1、原子呈无序堆积状态的物体叫,原子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体称为。一般固态金属都属于。 2、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组成的平面,称为。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中心的直线,可代表晶格空间排列的的直线,称为。 3、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和三种。铬属于晶格,铜属于晶格,锌属于晶格。 4、金属晶体结构的缺陷主要有、、、、、和 等。晶体缺陷的存在都会造成,使增大,从而使金属的提高。 5、金属的结晶是指由原子排列的转变为原子排列的过程。 6、纯金属的冷却曲线是用法测定的。冷却曲线的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 7、与之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的大小与有关, 越快,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越,过冷度也就越大。 8、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由和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9、细化晶粒的根本途径是控制结晶时的及。 10、金属在下,随温度的改变,由转变为的现象称为

同素异构转变。 二、判断: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是由其内部组织结构所决定的。() 2、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3、体心立方晶格的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及立方体六个平面的中心。() 4、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均低于理论结晶温度。() 5、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结晶后晶粒越粗。() 6、一般说,晶粒越细小,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 7、多晶体中各晶粒的位向是完全相同的。() 8、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9、在任何情况下,铁及其合金都是体心立方晶格。() 10、同素异构转变过程也遵循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的规律。() 11、金属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时要放出热量,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三、选择 1、α—Fe是具有()晶格的铁。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2、纯铁在1450℃时为()晶格,在1000℃时为()晶格,在600℃时为 ()晶格。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3、纯铁在700℃时称为(),在1000℃时称为(),在1500℃时称为()。

《路基路面工程》每章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公路自然区划: 2.路基临界高度: 3.平均稠度: 4.路拱: 5.柔性路面: 6.刚性路面: 二、简答 1、路基路面的稳定性通常与哪些因素有关? 2、我国公路用土的分类标准及分类。 3、我国公路区划的制定原则。 4、公路自然区划分为哪三大地带?又分为几大区? 5、有哪几种干湿状态? 6、路面横断面得形式有哪几种? 7、路面结构按功能分为哪几个层次? 8、路面分为哪几个等级? 9、在工程设计中,主要从路面结构的力学特征和设计方法的相似性出发,将路面划分为哪三类? 10、什么是柔性路面? 11、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三、计算 区,有一段粘土路基,路面底面高出地面0.3m,地下水位1、已知某市属于Ⅳ 4 距地面0.8m,请确定该路基的干湿类型。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 一、名词解释 1.双圆荷载图式: 2.劲度模量: 3.累计当量轴次: 4.路基工作区: 5.土基回弹模量: 6.加州承载比CBR: 7.疲劳破坏: 9.地基反应模量: 10.Miner定律: 11.沉陷: 12.疲劳极限: 二、简答 1、道路上通行的汽车车辆分为几类。 2、交通量。 3、保持路基干燥的方法。P39 4、路基的主要病害有哪几种? 5、为提高路基的稳定性,防止各种病害的发生,主要有哪些些措施? 6、路面所用的材料,按其不同的形态及成型性质大致可分为哪几类? 7、路面结构层因抗剪强度不足而产生破坏的情况有哪几种。 8、路面结构在荷载应力的重复作用下,可能出现的破坏极限状态有几类?P54

三、计算题: 请计算上表中汽车的轮载、接触面积、当量回半径(包括单圆和双圆图式)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试卷(一)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试卷01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我国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气候分区采用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影响路基压实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施工中控制______________是首要关键。 3、路面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4、沥青混合料按照强度构成原理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5、石灰土强度形成的机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种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的结果。 6、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征土基承载力的参数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8、边坡滑塌的两种情况是_______、_______。 9、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向接缝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铺草皮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体情况选用。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路堑边坡坡率的确定方法主要是() A.工程地质法(经验法)B.力学法C.直线法D.Bishop法 2、双圆荷载的当量圆直径d和单圆荷载的当量圆直径D的关系,D/d=()A.1 B.0.5 C.D. 3、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的排水设备称为() A.排水沟B.截水沟C.边沟D.渗沟 4、下列哪些是半刚性材料() A.级配碎石B.级配砾石C.二灰土D.水泥碎石E.泥结碎石5、影响沥青路面压实的主要因素有() A.压实温度B.沥青用量C.碾压速度D.碾压遍数 6、下面哪种类型的土为最优的路基建筑材料() A.粉性土B.粘性土C.砂性土D.蒙脱土(重粘土) 7、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有() A.强度高B.稳定性好C.开放交通早D.耐久性好 8、我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为() A.维姆法B.Superpave法C.马歇尔法D.重型击实法 9、水泥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参数有() A.水灰比B.稳定度C.砂率D.单位用水量 10、碎石路面的强度形成主要依靠石料的() A.粘结作用B.嵌挤作用C.密实作用D.摩阻力作用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 1、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特点如何? 2、简述边坡防护与加固的区别,并说明边坡防护有哪些类型及适应条件?

四元系统相图简介

四元系统相图结构简介 摘要:相图在化学工程的各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随着成分的增加,相图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以一下简单介绍一下四元系统相图的结构 关键词:四元系统相图结构 正文: 一、四元系统的浓度表示法 四元系统具有四个独立组元(即C=4),如同分析二元和三元系统一样,对于大多数凝聚系统,可以不考虑压力这一变量。于是,四元系统的相律有如下形式: F=5-φ 如φ=1 则F=4 ;φ=5 则F=0 可见相数最多不超过5,自由度最大不超过4。自由度为4,表明有四个独立变数,即温度和组成中三个独立组元的百分含量,因此,用平面正三角形表示四元体系的浓度关系已不可能,必须用正四面体来表示。这种四面体称为浓度正四面体。第四个独立组元的百分含量可由相图得出。 四元系统中的任一组成,在浓度正四面体中都能找到对应的一点;或者相反地,在浓度正四面体中任一点都能找到其对应的四元 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正四面体的每条 边长定为100%,正四面体的各个定点 表示纯独立组元的组成,各条边表示二 元系统的组成;各个等边三角形表示三 元系统的组成,正四面体内的任何一点 对应于四元系统的组成;如果要读出图 中某点(如M点)所含各组元的百分含 量,可通过此点作平行于三个面的平行 面于三条棱向交,其截距B M,C M,D M图(1)四元系统的浓度表示法 分别表示M点所含的B、C、D组元的含量,第四组元A的含量A M可以从100-B M-C M-D M计算

得到。 在这种浓度正四面体内,和三元系统的浓度正三角形类似,也存在相应的几何关系,即等比例规则和等含量规则。如通过四面体任一顶点作任意直线,在这一直线上的各组成点皆有相同比例的其它三个绍分,离顶点愈远,顶点组分的含量愈少;通过四面体某棱的平面,在这一平面上的各组成点,另外两组分的含量比例不变,平行于四面体某个面的平面上的各点,其第四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总结出初,浓度正四面体的几点性质如下: (1)与正四面体某一面平行的平面上任何一点的组成,所含其对面顶角的组元质量分数不变; (2)通过以正四面体某一棱为轴作的平面上任意点的组成,含不在此轴上的另两个组元之比值不变; (3)通过正四面体的任一顶角向其对面正三角形所作的直线上任何点,其所含的其余三个顶角组分含量之比不变; (4)通过正四面体内的任意一点作平行于任意一棱的平行线,可以确定各组分的浓度。 上述浓度正四面体的性质很易由几何关系求证。 二、四元系统空间图 具有一个最低共熔点的最简单的四元 系统立体图(又称空间图或空间状态图)如 图(2)所示。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A、B、 C、D分别表示四个纯独立组元,六条棱分 别表示六个二元系统,四个等边三角形分 别表示四个三元系统.正四面体内部表示A —B—C—D四元系统。E AB、E AC、E AD、 E BC、E BD、E CD为二元系统的最低共熔点, E ABC、E ABD、E ACD、E BCD为三元系统的最 低共熔点,E为四元系统的最低共熔点, 即四元系统中最低的一个共熔点。图(2)四元系统空间图如图(2)所示,整个四面体由四个初晶体构成,分别称为A、B、C、D的初晶体,每个初晶体出三个平面和三个曲面所围定,如A的初晶体为AE AB E ABD E AD、AE AB E ABC E AC、AE AC E ACD E AD三个平面和E AB E ABD EE ABC、E AB E ABC EE ACD、E AD E ABD EE ACD三个曲面所围定;在初晶体内固、液面相

三元相图的绘制详解

三元相图的绘制 本实验是综合性实验。其综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的综合 本实验涉及到多个基本概念,例如相律、相图、溶解度曲线、连接线、等边三角形坐标等,尤其是在一般的实验中(比如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等)作图都是用的直角坐标体系,几乎没有用过三角坐标体系,因此该实验中的等边三角形作图法就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类相图的绘制不仅在相平衡的理论课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化学实验室和化工厂中经常用到的萃取分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运用实验方法和操作的综合 本实验中涉及到多种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仪器(如电子天平、滴定管等)的使用。本实验中滴定终点的判断,不同于分析化学中的大多数滴定。本实验的滴定终点,是在本来可以互溶的澄清透明的单相液体体系中逐渐滴加试剂,使其互溶度逐渐减小而变成两相,即“由清变浑”来判断终点。准确地掌握滴定的终点,有助于学生掌握多种操作,例如取样的准确、滴定的准确、终点的判断准确等。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相律,掌握用三角形坐标表示三组分体系相图。 2. 掌握用溶解度法绘制三组分相图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三组分体系K = 3,根据相律: f = K–φ+2 = 5–ф 式中ф为相数。恒定温度和压力时: f = 3–φ 当φ= 1,则f = 2 因此,恒温恒压下可以用平面图形来表示体系的状态与组成之间的关系,称为三元相图。一般用等边三角形的方法表示三元相图。 在萃取时,具有一对共轭溶液的三组分相图对确定合理的萃取条件极为重要。在定温定压下,三组分体系的状态和组分之间的关系通常可用等边三角形坐标表示,如图1所示:

图1 图2 等边三角形三顶点分别表示三个纯物质A,B,C。AB,BC,CA,三边表示A和B,B和C,C和A所组成的二组分体系的组成。三角形内任一点则表示三组分体系的组成。如点P 的组成为:A%=Cb B%=Ac C%=Ba 具有一对共轭溶液的三组分体系的相图如图2所示。该三液系中,A和B,及A和C 完全互溶,而B和C部分互溶。曲线DEFHIJKL为溶解度曲线。EI和DJ是连接线。溶解度曲线内(ABDEFHIJKLCA)为单相区,曲线外为两相区。物系点落在两相区内,即分为两相。 图3(A醋,B水,C氯仿)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方法有许多种,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将将完全互溶的两组分(如氯仿和醋酸)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均相溶液(图中N点),再向清亮溶液中滴加另一组分(如水),则系统点沿BN线移动,到K点时系统由清变浑。再往体系里加入醋酸,系统点则沿AK上升至N’点而变清亮。再加入水,系统点又沿BN’由N’点移至J点而再次变浑,再滴加醋酸使之变清……如此往复,最后连接K、J、I……即可得到互溶度曲线,如图3所示。 三. 实验准备 1. 仪器:具塞磨口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移液管,分析天平。 2. 药品:冰醋酸,氯仿,NaOH溶液(0.2mol·mol–3),酚酞指示剂。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第六版习题册答案解析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册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 1、成分、组织、热处理、性能之间。 2、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 人工合成材料时代。3、成分、热处理、性能、性能。 二、选择题: 1、A 2、B 3、C 三、简答题 1、掌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相关知识对机械加工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机械工人所使用的工具、刀夹、量具以及加工的零件大都是金属材料,所以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后相关知识,对我们工作中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根据材料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和刃磨刀具几何参数;选择适当的切削用量;正确选择改善零件工艺必能的方法都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 2、如何学好《金属材料与热热处理》这门课程? 答: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认真掌握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按照材料的成分和热处理决定组织,组织决定其性能,性能又决定其用途这一内在关系进行学习和记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完成作业和实验等教学环节,是完全可以学好这门课程的。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和结晶 1-1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填空题 1、非晶体晶体晶体 2、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立方 3、晶体缺陷点缺陷面缺陷 二、判断题 1、√ 2、√ 3、× 4、√ 三、选择题 1、A 2、C 3、C 四、名词解释 1、晶格与晶胞:P5 答:将原子简化为一个质点,再用假想的线将它们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称为晶格;晶胞是能够完整地反映晶体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3、单晶体与多晶体 答:只由一个晶粒组成称为单晶格,多晶格是由很多大小,外形和晶格排列方向均不相同的小晶格组成的。 五、简答题书P6 □ 1-2纯金属的结晶 一、填空题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一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现代生产中,特别是机械行业中,大量使用各种金属材料,为了合理选择和使用金属材料,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性能潜力,必须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性能,包括力学(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作为结构材料首先要考虑的是金属材料使用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另一类是工艺性能,它包括铸造性能、切削性能、焊接性能、热处理性能等,它反映金属材料在制造加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性。 一、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如:强度、塑性、弹性、硬度、韧性、疲劳、蠕变等。机械性能指标反映了金属材料在各种形式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破坏的能力,是设计金属制件时选材和进行强度计算的主要依据。 1.强度 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永久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下面简要介绍拉伸曲线及由此得出的材料性能指标。 2.塑性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常用的塑性指标是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两个指标均为百分率(%)表示。 塑性指标在工程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塑性好的材料,适宜于各种压力加工,如:冲压、挤压、冷拔、热轧及锻造等;制成零件在使用时,万一超载,也能由于塑性变形使材料强度提高而避免突然断裂。 3.硬度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其他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反映了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4.冲击韧性 冲击韧性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冲击力而不破坏的能力。许多零件和工具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受到冲击载荷的作用,如冲床的冲头、锻锤的锤杆、内燃机的活塞箱、连杆及风动工具等,这些零件不仅要求具有足够的静载荷强度,而且要具有足够的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冲击韧性用αk表示。 5.疲劳强度 许多机械零件,如轴、齿轮、弹簧等在交变应力下工作,虽然它们所承受的应力通常低于材料的屈服点,但在交变应力的长期作用下,材料在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事前无察觉的情况下突然断裂,该现象称疲劳。由于疲劳断裂是突发性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钢和铸铁是现代化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形成钢和铸铁的主要元素是铁和碳,故又称铁碳合金。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具有不同的组织和性能。若要了解铁碳合金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必须研究铁碳合金相图。 二、铁碳合金相图 1、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 铁素体(F):碳溶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1.晶格类型:体心立方晶格

金属材料相图及物理性能计算软件--JMatPro V8_0简介

金属材料相图及物理性能计算软件 JMatPro V8.0

JMatPro包含的合金类型 JMatPro软件包含一系列宽范围的合金类型,目前可以计算的合金类型包含铝合金、镁合金、铸铁、不锈钢、高中低合金钢、钴合金、镍基合金、镍铁基合金、镍基单晶超合金、钛合金、锆合金、焊料合金(锡焊)、铜合金; JMatPro 的主要特点 独一无二性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JMatPro是金属材料性能计算方面的独一无二的软件。在美国能源部的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Laboratory决定采用此软件时,软件采购负责人R. Mohn 写到: “This purchase order is being issued to Sente Software Inc because there is no alternative since they are the manufacturer of JMatPro and, as such, is the only source of this software. No other vendor can supply this software. This software is the only reliabl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oftware available to make calculations for stable and metastable phase equibria; solidification behavior and properties; thermo-phys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phase transformations;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number of nickel-based and iron-based superalloys…” 快速和正确的计算能力 JMatPro是以强大而稳定的热力学模型、热力学数据为核心技术和计算基础的,所有物理模型的建立都经过了广泛的验证,以确保材料性能计算的准确性。JMatPro的计算速度非常快,通常情况下都能在一分钟之内完成。快速运算的最直接的优势是,用户可以快速实验自己的材料配方,并在自己的电脑前完成想要的计算。JMatPro采用硬件加密的形式,这样多个用户可以购买单机版的软件轮流进行计算。 人性化的使用体验 JMatPro使用方便的图形化用户界面,是一款非常简单的软件,任何工程师或者科学家即使没有高深的材料热力学、相图计算的知识,也能非常容易的使用此软件。一般情况下经过不到半个小时的学习就可以完全自主使用了。用户可以很方便的存储自己的计算结果,图形,表格或数据。 JMatPro支持Windows NT4、Windows 2000、Windows XP 、Windows Vista、Windows 7(32/64位)操作系统,如果您使用其他操作系统,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详细)NH3——CO2——H2O三元体系相图

NH3-CO2-H2O三元体系相图 所谓的相图就是相平衡图,是物系在平衡时各组成条件(温度、浓度、压力)之间的关系图。图2-22中的纵坐标代表CO2的质量分数,横坐标代表NH3的质量分数,坐标原点代表纯水。纵轴100处代表纯CO2,横轴100处代表纯NH3。图中每种化合物(或混合物)的总碳量均以CO2来表示,总氮量均以NH3表示。 在CO2 -NH3连线以下的区域中的化合物(或混合物)由CO2、NH3和H2O构成,把这类化合物称为亲水化合物。在CO2-NH3连线以上的区域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则是NH3和CO2及负水(脱水)构成的,把它称为憎水化合物。在CO2-NH3连线上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则是只由NH3和CO2构成的。 由此可知,凡在CO2-NH3连线以上区域的组成点,其CO2和NH3的质量分数之和均超过100%。 图中标有温度的组线是等温溶解度曲线,它代表一种盐与液相平衡。该线经过转折后表示与液相呈平衡的是另外一种盐。转折点代表同一温度下两条溶解曲线的交点,因此在该点与液相呈平衡的是两种盐。图中的粗线就是这类转折点的连线,也就是多温图上的两种盐共饱和线。将各条粗线描绘出来就将图2-22分成各个区域。各区中的化合物就代表在该区内与液相呈平衡的盐。右边有一分层区,在该区内,任何等温线上的一个组成点,都分为两个界线分明的液体层,它们的组成分别为该等温线与分层区域界线的两个交点所代表。

一、CO2 -NH3 -H2O体系(Ⅰ)恒温相图 图2-23为20℃时CO2-NH3-H2O体系的恒温相图。图中有四条溶解度曲线:E'E1是NH4HCO3(组成点为C)的溶解度曲线,E1E2是复盐2NH4HCO3?(NH4)2CO3?H2O(组成点为P)的溶解度曲线,E2E3是一水碳酸盐(NH4)2CO3?H2O(组成点为S)的溶解度曲线,E3F'是氨基甲酸铵(组成点为A)的溶解度曲线。因为E'E1和E3 F'两条曲线未能在图上完全表示出来,因此E'和F'分别为两条曲线上的一个点。 1.与四条溶解度曲线对应的四个两相区 面积CE'E1代表NH4HCO3结晶区,面积PE1E2代表P盐结晶区,面积SE2E3代表(NH4)2CO3?H2O盐结晶区,面积AE3F'A代表NH4COONH2结晶区。E1、E2和E3是三个两盐共饱点:E1是C、P两盐共饱点,E2是P、S两盐共饱点,E3是S、A两盐共饱点。 2.与三个两盐共饱点相对应的有三个两盐共同结晶区 三角形E1PC是P、C两盐共晶区,三角形E2SP是S、P两盐共晶区,三角形E3AS是A、S两盐共晶区。饱和曲线E'E1E2E3F'以下是不饱和区。由图2-23可知,四种盐均为不相称盐,因为A、C、P、S各点分别与O点的连线都不与本身溶解度曲线相交。如果用组成为a的氨水进行碳化,则系统点将沿着CO2 - a 连线移动。先生成(NH4)2CO3?H2O结晶,后又转变为2NH4HCO3?(NH4)2 CO3?H2O结晶,继续碳化则变为NH4HCO3结晶。

三元相图

8.4 三元系相图简介(1) 8.4.1 三元相图概述 工业上使用的大多数材料是由两种以上组分构成的,例如陶瓷、合金钢、A BS塑料等等都是属于三元体系。即使有些二元体系,因为不可避免的原因,也会存在一些杂质,因而也构成三元甚至多元体系。在多元系统中,各组元之间的交互作用并非是加和性的,例如在二元系统中加入第三组元后,不仅改变了原有组元之间的溶解度,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发生新的转变,形成新相。加入第3组元或更多组元后,会使体系出现液相的温度大幅度降低,这对耐高温场合应用的材料,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因此,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材料的结构(或组织)、性能以及相应的加工工艺,除了使用二元相图外,还需要掌握和应用三元甚至多元相图。当然,三元相图是使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类相图,虽然组分只比二元体系增加了一种,但是三元相图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二元相图,实际三元相图的测定与绘制非常困难,相图的分析和应用也更复杂。本节主要介绍三元相图的基本内容,三元相图的基本类型以及结合不同材料专业方向的实际相图的分析与应用将在各专业方向课程中讲授。 对于三元凝聚系统,F=?C –P + 1= 4 –P,当F = 0时,P = 4,即三元凝聚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平衡共存的相数最多为4个。当P = 1时,F = 3,即系统的最大自由度为3。这3个自由度指温度和三个组分中的任意2个浓度。由于要描述三元系统的状态,需要三个独立变量,其完整的状态图应该是一个三坐标的立体图。与普通的三维坐标系不同,三元系统相图的状态图是以三角形为底,表示三组分的组成,垂直于底面的坐标表示温度,所以这个状态图是一个三方棱柱体,柱体内的任一点代表了某一组成在一定温度下的状态。但这样的立体图不便于应用,我们实际使用的是它的平面投影图。图8-35是一个最简单的具有低共熔点的三元系统相图立体状态图,图8-36是其在底面上的投影图。

第二十讲三元相图总结

第二十讲三元相图总结 第五节三元相图总结 一、主要内容: 三元系的两相平衡 三元系的三相平衡 三元系的四相平衡 三元相图的相区接触法则 三元合金相图应用举例 二、要点: 三元系的两相平衡特点,共轭曲面,共轭曲线,三元系三相平衡特点(共晶型,包晶型),等温截面的相区接触法则,三元系的四相平衡特点,三元共晶反应型,包晶反应型,三元包晶反应型,利用单变量线的走向判断四相平衡类型,相区接触法则 三、方法说明: 掌握三元合金相图的特点,使学生能够看懂并应用三元相图,重点是掌握相区接触法则,利用单变量线判断四相平衡的类型,利用杠杆定律,重心法则估算出各组成相的相对含量 授课内容: 一、三元系的两相平衡 三元相图的两相区以一对共轭曲面为边界,所以无论是等温截面还是变温截面都截取一对曲线为边界。 在等温截面上平衡相的成分由两相区的连线确定,可用杠杆定律计算相的相对含量。 在变温截面上,只能判断两相的温度变化范围,不反应平衡相的成分。 二、三元系的三相平衡 三元系的三相平衡区的立体模型是一个三棱柱体,三条棱边为三个相成分的单变量线。 三相区的等温截面图的三个顶点就是三个相的成分点。各连接一个单相区,三角形的三个边各邻接一个两相区。可以用重心法则计算三个相的含量。 如何判断三相平衡是二元共晶反应还是二元包晶反应? 在垂直截面图中,曲边三角形的顶点在上方的是二元共晶反应;顶点在下方的是二元包晶反应。 三、三元系的四相平衡 三元系的四相平衡,为恒温反应。如果四相平衡中由一个相是液体三个相是固体,会有如下三种类型: 1)三元共晶反应: 2)包共晶反应: 3)三元包晶反应: 四个三相区与四相平衡平面的邻接关系有三种类型: 1)在四相平面之上邻接三个三相区,是三元共晶反应。 2)在四相平面之上邻接两个三相区,是包共晶反应。 3)在四相平面之上邻接一个三相区,是三元包晶反应。 液相面的投影图应用的十分广泛。 以单变量线的走向判断四相反应类型: 当三条液相单变量线相交于一点时,在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必然发生四相平衡转变。 1)若三个箭头都指向交点为三元共晶反应。 2)若两条液相单变量线的箭头指向交点,一条背离交点,发生包共晶反应。 3)若一条液相单变量线的箭头指向交点,两条背离交点,发生三元包晶反应。

(完整版)金属材料学知识整理(经典版)

第一章 合金化原理 主要内容: 概念: ⑴合金元素:特别添加到钢中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 ⑵杂质:冶炼时由原材料以及冶炼方法、工艺操作而带入的化学元素。 ⑶碳钢:含碳量在0.0218-2.11%范围内的铁碳合金。 ⑷合金钢:在碳钢基础上加入一定量合金元素的钢。 ①低合金钢:一般指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或等于5%的钢。 ②中合金钢:一般指合金元素总含量在5~10%范围内的钢。 ③高合金钢:一般指合金元素总含量超过10%的钢。 ④微合金钢:合金元素(如V,Nb,Ti,Zr,B)含量小于或等于0.1%,而能显著影响组织和性能的钢。 1.1 碳钢概论 一、碳钢中的常存杂质 1.锰( Mn )和硅( Si ) ⑴Mn :W Mn %<0.8% ①固溶强化 ②形成高熔点MnS 夹杂物(塑性夹杂物),减 少钢的热脆(高温晶界熔化,脆性↑); ⑵Si :W Si %<0.5% ①固溶强化 ②形成SiO2脆性夹杂物; ⑶Mn 和Si 是有益杂质,但夹杂物MnS 、SiO2将使钢的疲劳强度和塑、韧性下降。 2.硫(S )和磷(P ) ⑴S :在固态铁中的溶解度极小, S 和Fe 能形成FeS ,并易于形成低熔点共晶。发生热脆 (裂)。 ⑵P :可固溶于α-铁,但剧烈地降低钢的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称为冷脆。磷可以提高钢在大气中的抗腐蚀性能。 ⑶S 和P 是有害杂质,但可以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3.氮(N )、氢(H )、氧(O ) ⑴N :在α-铁中可溶解,含过饱和N 的钢析出氮化物—机械时效或应变时效(经变形,沉淀强化,强度↑,塑性韧性↓,使其力学性能改变)。N 可以与钒、钛、铌等形成稳定的氮化物,有细化晶粒和沉淀强化。 ⑵H :在钢中和应力的联合作用将引起金属材料产生氢脆。 ⑶O :在钢中形成硅酸盐(2MnO?SiO2、MnO?SiO2)或复合氧化物(MgO?Al2O3、碳钢中的常存杂质 碳钢的分类 碳钢的用途 1.1 碳钢概论 主要内容 1.2 钢的合金化原理: ①Me 在钢中的存在形式 ②Me 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 ③Me 对Fe-Fe3C 相图的影响 ④Me 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 ⑤Me 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1.3合金钢的分类

铋一铅一锡三元系相图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实验五三元合金的显微组织 (Microstructure of Ternary Alloys) 实验学时:1 实验类型:综合 前修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导论》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铋一铅一锡三元系相图和典型合金的显微组织。 2.了解三元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其三元相图的关系。 二、概述 三元相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三元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及凝固后的显微组织。对于铸锭和铸件,如果凝固时的冷却速率较小(如砂模铸造),也可借助相图分析其凝固过程和凝固后的显微组织。 下图为铋一铅一锡三元相图的液相面投影图的示意。 图中Bi、Pb、Sn分别代表纯组元铋、铅、锡;(Bi)、(Pb)、(Sn)分别代表以铋、铅、锡为溶剂的固溶体;(β)代表以Bi--Pb二元系中的β相为溶剂的固溶体。 为帮助了解铋一铅一锡三元相图,下面给出该三元相图各边的二元相图简图。图中(Bi)、(Pb)、(Sn)分别代表各二元系中以铋、铅、锡为溶剂的固溶体。

由上图可知,各二元系在液态时均为无限互溶,但在固态则为有限溶解,在铅一铋二元系中还出现了中间相β。在锡一铋二元系中,有一个共晶转变L→(Sn)+(Bi),转变温度为138.5℃。在铅一铋二元系中有一个包晶转变和一个共晶转变,包晶转变温度为184℃,反应式为L+(Pb)→β;共晶转变温度为125℃,反应式为L→β+(Bi)。在铅一锡二元系中,有一个共晶转变L→(Pb)+(Sn),转变温度为188℃。各二元系中的三相平衡都要进入三元系,成为三元系中的三相平衡。根据相律,三元系中三相平衡的自由度数等于1,因而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当降至某一定温度时,这些三相平衡将参与四相反应。 由液相面投影图可知,在铋一铅一锡三元系中存在两个四相平衡,一是在P点发生的四相包共晶反应,反应式为L+(Pb)→β+(Sn);另一个是在E点发生的四相共晶反应,反应式为L→(Bi)+β+(Sn)。根据相律,三元系中四相平衡的自由度数等于零,因而是一个恒温转变。转变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相成分不变,温度恒定。 根据合金成分在三元相图投影图上的位置,可以分析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并预计凝固后的组织组成物。下面举例说明。 成分在E点的合金自液态进行凝固时,将直接进人四相平衡,发生四相共晶反应,反应式为L→(Bi)+β+(Sn),这是一个恒温转变,转变温度为96℃,凝固后的组织为(Bi)+β+(Sn)三相共晶体。 成分在e1E线上的合金凝固时,先进行三相共晶反应,反应式为L→(Bi)+β,生成两相共晶体(Bi)+β。这个三相反应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当温度降到E点(96℃)时,剩余的液体将进行四相共晶反应L→(Bi)+β+(Sn),生成三相共晶体(Bi)+β+(Sn)。因此,e1E线上的合金(不包括e1点和E点)凝固后,其组织组成物为两相共晶体(Bi)+β和三相共晶体β+(Bi)+(Sn)。 若忽略固态下铅、锡在铋中很小的溶解度,则可把Bi点和E点联成直线。成分在BiE线上的合金凝固时,先由液相生成初生晶体(Bi),由于液相成分不能进入三相平衡区,因而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