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工毕业设计题目

最新化工毕业设计题目
最新化工毕业设计题目

题目一:苯-氯苯精馏塔工艺设计与原料液预热器选型设计(一)设计题目

某化工厂拟采用一板式塔分离苯-氯苯混合液。已知:生产能力为年产70000 吨99%的氯苯产品;进精馏塔的料液含氯苯40%(质量分数,下同),其余为苯;塔顶的氯苯含量不得高于2%;残液中氯苯含量不得低于99%;料液初始温度为30℃,用流量为20000 kg/h、温度为160 ℃的中压热水加热至沸点进料。

试根据工艺要求进行:

(1)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2)标准列管式原料预热器的选型设计。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4kPa(表压);

2.进料热状况,泡点进料;

3.回流比,1.8Rmin;

4.塔釜加热蒸汽压力0.5MPa(表压);

5.单板压降不大于0.7kPa;

6.年工作日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2.塔的工艺计算;

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结构的设计计算;

4.塔内流体力学性能的设计计算;

5.塔板负荷性能图的绘制;

6.塔的工艺计算结果汇总一览表;

7.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的绘制;

8.对本设计的评述或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四)基础数据

2.组分的液相密度ρ(kg/m 3

纯组分在任何温度下的密度可由下式计算

苯 t A 187.1912-=ρ 推荐:t A 1886.113.912-=ρ 氯苯 t B 111.11127-=ρ 推荐:t B 0657.14.1124-=ρ 式中的t 为温度,℃。 3.组分的表面张力σ(mN/m )

双组分混合液体的表面张力m σ可按下式计算:

A

B B A B

A m x x σσσσσ+=

(B A x x 、为A 、B 组分的摩尔分率)

4.氯苯的汽化潜热

常压沸点下的汽化潜热为35.3×103kJ/kmol 。纯组分的汽化潜热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8

.01238

.012???

? ??--=t t t t r r c c (氯苯的临界温度:C ?=2.359c t )

5.其他物性数据可查化工原理附录。

题目二:苯-氯苯精馏塔工艺设计与塔顶冷凝器选型设计(一)设计题目

某化工厂拟采用一板式塔分离苯-氯苯混合液。已知:生产能力为年产65000 吨99%的氯苯产品;进精馏塔的料液含氯苯45%(质量分数,下同),其余为苯;塔顶的氯苯含量不得高于2%;残液中氯苯含量不得低于99%;塔顶冷凝器用流量为30000 kg/h、温度为30 ℃的冷水冷却。

试根据工艺要求进行:

(1)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2)标准列管式塔顶冷凝器的选型设计。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4kPa(表压);

2.进料热状况,泡点进料;

3.回流比,1.8Rmin;

4.塔釜加热蒸汽压力0.5MPa(表压);

5.单板压降不大于0.7kPa;

6.年工作日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2.塔的工艺计算;

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结构的设计计算;

4.塔内流体力学性能的设计计算;

5.塔板负荷性能图的绘制;

6.塔的工艺计算结果汇总一览表;

7.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的绘制;

8.对本设计的评述或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四)基础数据

2.组分的液相密度ρ(kg/m3)

纯组分在任何温度下的密度可由下式计算

苯 t A 187.1912-=ρ 推荐:t A 1886.113.912-=ρ 氯苯 t B 111.11127-=ρ 推荐:t B 0657.14.1124-=ρ 式中的t 为温度,℃。 3.组分的表面张力σ(mN/m )

双组分混合液体的表面张力m σ可按下式计算:

A

B B A B

A m x x σσσσσ+=

(B A x x 、为A 、B 组分的摩尔分率)

4.氯苯的汽化潜热

常压沸点下的汽化潜热为35.3×103kJ/kmol 。纯组分的汽化潜热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8

.01238.01

2???

? ??--=t t t t r

r c c (氯苯的临界温度:C ?=2.359c t )

5.其他物性数据可查化工原理附录。

题目三:苯-氯苯精馏塔工艺设计与塔底再沸器选型设计(一)设计题目

某化工厂拟采用一板式塔分离苯-氯苯混合液。已知:生产能力为年产65000 吨99%的氯苯产品;进精馏塔的料液含氯苯35%(质量分数,下同),其余为苯;塔顶的氯苯含量不得高于2%;残液中氯苯含量不得低于99%;塔底再沸器用流量为27000 kg/h、温度为150 ℃的中压热水加热。

试根据工艺要求进行:

(1)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2)标准列管式塔底再沸器的选型设计。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4kPa(表压);

2.进料热状况,泡点进料;

3.回流比,1.8Rmin;

4.塔釜加热蒸汽压力0.5MPa(表压);

5.单板压降不大于0.7kPa;

6.年工作日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2.塔的工艺计算;

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结构的设计计算;

4.塔内流体力学性能的设计计算;

5.塔板负荷性能图的绘制;

6.塔的工艺计算结果汇总一览表;

7.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的绘制;

8.对本设计的评述或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四)基础数据

2.组分的液相密度ρ(kg/m3)

化工类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 10000吨甘氨酸的生产工艺设计 作者姓名:乔培国 学科、专业:化工应用技术 学号:091652109 指导教师:郭文婷 完成日期: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年产10000吨甘氨酸的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摘要 甘氨酸是结构最简单的α—氨基酸,它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农药、医药、食品、饲料以及制取其它氨基酸,合成表面活性剂等。甘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氯乙酸氨解法和施特雷克法。在国内,由于技术、原料等原因,大都采用氯乙酸氨解法。 本设计的目的在于对年产1万吨甘氨酸的车间工艺进行设计和优化,本设计简要介绍了甘氨酸的主要用途,国内外的生产情况,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本设计选用了氯乙酸氨解法,采用间歇式的生产方式,初步设计要求年产量1万吨,参照了许多文献及数据,对整个生产过程做了物料衡算,主要设备进行了热量衡算,并对主体设备氨化合成釜进行了设计,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对车间进行了布置和规划。 设计经多次修改和调整,得到许多数据和能控制的工艺参数,所得到的产品理论上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甘氨酸,生产工艺,收率,氯乙酸氨解

ANNUAL OUTPUT OF 1,0000 TONS OF GLYCINE WORKSHOP PROCESS DESIGN ABSTEACT Glycine is the most simple structure of the α-amino acids, it's use is very extensive, mainly for agricultural chemicals, pharmaceuticals, food, feed and other production of amino acids, synthetic surface-active agent. there are many methods of produce Glycine, the main solutions are ammonia and Chloroacetate Streck law. At home, because of technology, raw materials and other reasons, mostly use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 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 is to optimize the workshop process of an annual output of 1,0000 tons of Glycine ,The design gives a briefing on the process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glycine, at home and abroad, production,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the design chose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and use intermittent mode of production. preliminary design requirements of annual 10,000 tons, Searched a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data, to do the material balance of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ss, to do the heat balance of major equipment and designed the main equipment amination of reactor , optimize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 After repeated modifications and adjustments, got many data and to be able to get control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which are theoretically in line with the product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glycine, production process, yield,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化工本科毕业论文完整版

聚氨酯合成原料研究进展 摘要 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外最基本聚氨酯合成的原料及其特点以及聚氨酯的品种类型和聚氨酯产品的主要应用。包括了聚氨酯粘胶剂、聚氨酯涂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合成革、聚氨酯密封胶、聚氨酯纤维、聚氨酯橡胶及聚氨酯漆等。另外还对它们在生活中各方面的具体使用做了概述。涵盖了聚氨酯的合成原理、合成方法及合成工艺。并对合成聚氨酯原料的性质、用途、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对我国聚氨酯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领域分布作了分析。同时对世界聚氨酯及其原料工业的现状及进展有所描述。 关键词:聚氨酯,原料,合成,应用,进展

Pu synthetic raw material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basic synthesi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polyurethane materials and polyurethane breed type and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polyurethane products. Including the polyurethane adhesive, polyurethane coating, polyurethane foam plastics, pu synthetic leather, pu sealants, polyurethane fiber, polyurethane rubber and polyurethane paints. In addition to them in the life all aspects of the concrete use is given. Covers the polyurethane synthesis theory, synthesis method and synthetic process. And polyurethane materials to the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and synthetic methods are studied discussi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polyurethane field distribution was analyzed. Meanwhile to the world of its raw material industry polyurethane described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polyurethane, raw materials, application, polyurethane, progress

化工毕业设计题目

题目一:苯-氯苯精馅塔工艺设计与原料液预热器选型设计(一)设计题目 某化工厂拟采用一板式塔分离苯一氯苯混合液。已知:生产能力为年产70000吨99%的氯苯产品;进精镭塔的料液含氯苯40% (质量分数,下同),其余为苯;塔顶的氯苯含量不得高于2%;残液中氯苯含量不得低于99%:料液初始温度为30°C,用流量为20000 kg/h、温度为160 C的中压热水加 热至沸点进料。 试根据工艺要求进行: (1)板式精憎塔的工艺设计; (2)标准列管式原料预热器的选型设计。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4kPa (表压); 2.进料热状况,泡点进料; 3.回流比,1.8Rmin; 4.塔釜加热蒸汽压力0.5MPa (表压); 5.单板压降不大于0.7kPa; 6.年工作日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2.塔的工艺计算; 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结构的设讣计算; 4.塔内流体力学性能的设计计算; 5.塔板负荷性能图的绘制: 6.塔的工艺计算结果汇总一览表; 7.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精谓塔工艺条件图的绘制; 8.对本设讣的评述或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四)基础数据 1 .p;(mmHg)

2 纯组分在任何温度下的密度可山下式计算 苯“4=912—1.187, 推荐:p A =912.13-1.1886r 氯苯p B =1127 -1.111/ 推荐:p B =1124.4-1.0657/ 式中的t为温度,°C。 3?组分的表面张力<7 (mN/m) —匕匕一(x P七为A. B组分的摩尔分率) 4.氯苯的汽化潜热 常压沸点下的汽化潜热为35. 3X 103kJ/kmolo纯组分的汽化潜热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0.38 角彳扌严(氯苯的临界温度:=359.2^0 5.其他物性数据可查化工原理附录。 题目二:苯-氯苯精馅塔工艺设计与塔顶冷凝器选型设计(一)设计题目 某化工厂拟采用一板式塔分离苯一氯苯混合液。已知:生产能力为年产65000吨99%的氯苯产品;进精镭塔的料液含氯苯45% (质量分数,下同),其余为苯;塔顶的氯苯含量不得高于2%;残液中氯苯含量不得低于99%:塔顶冷凝器用流量为30000 灶/h、温度为30 °C的冷水冷却。 试根据工艺要求进行: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 如何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 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化学史教育 4. 如何让化学史走进中学课埻 5. 怎样看待化学家的作用 6. 中国炼丹术为何未发展成为科学化学的成因分析 7. 现代美国化学研究领先地位的确立及其原因 8. 信息时代的化学教育前景 9. 关于化学发展的历史分期探讨 10. 现代化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1. 论中学历史教材中应增加科学史的仹量的必要性 12. 化学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3.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14. 提高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 15.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6. 略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17. 略论课埻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18. 略论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9. 如何运用化学实验发展学生能力 20.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1. 中学化学课埻教学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途径 22. 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实践及思考 23. 浅谈数学知识在化学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 24.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25.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26. 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测量与评价研究 27.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种方法 28. 化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

29. 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30. 计算机辅劣教学在化学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31. 课埻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32. 论中学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及教法 33. 优化课埻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34.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埻教学效率 35. 在化学教学中倡导创新精神 36. 中学化学课埻教学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途径探索 37.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38. 从教学理念更新到教学行为探索 39. 环境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学 40. 浅谈中学化学计算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41.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环境影响分析 42. 浅谈我国中学教育模式与高考制度的关联性及利弊 43.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44. 中学生的早恋调查及分析 45. 中学厌学的家庭、社会原因分析 46. 义务教育阶段对辍学生的对策研究 47. 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兴趣 48. 如何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劢手能力 49.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育中的实践 50. 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研究 51. 浅议大气臭氧层破坏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2. 浅议温室效应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3. 浅谈村、镇建设的规划与耕地保护 54. 浅议化学兴趣(提高)班教学的组织与实践 55. 乡村化学教材的编排与使用调查研究 56. 启发性教学”在化学教育中的实践 57. 环境保护兴趣组的组织与实践 58. 大气污染物(如粉尘)对农作物的影响调查与分析

武汉理工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20000T近海散货船设计

20000T近海散货船设计 设计任务书 本船为钢质、单甲板、艉机型国内航行海上散货船。常年航行于沿海航线,属近海航区;主要用于干散货运输。本船设计载重量20000t,积载因素经调研确定。按“CCS”有关规范入级、设计和建造。并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有关国内航行海船的相关要求。满载试航速度不低于11 kn,续航力5000 n mile。 第一部分主尺度的确定 主要内容: 1.根据有关经验公式及图表资料初步确定船舶主尺度 2.通过重力与浮力平衡来调整船舶主尺度 3.主要性能的估算 4.货舱舱容的初步校核 1.初步确定船舶主尺度 船舶主尺度主要是指船长L(一般是指垂线间长L pp)、型宽B、型深D和设计吃水d,通常把方形系数及主尺度比参数也归为主尺度范围。 1.1 船长L 由统计公式(5.3.2)散货船(10000t10000t) B=0.0734L1.137d=0.0441L1.051得 B=22.5m d=8.9m 1.3 型深D 参考常规货船尺度比参数关系图,取d/D=(0.7-0.8)得D=12.51,取D=12m。 1.4 方形系数CB 由统计公式(5.3.29)散货船 C B=1.0911L-0.1702B0.1587d0.0612V s-0.0317得C B=0.803

1.5基本干舷的校核 保证船舶具有足够的干舷一方面可以保证有一定的浮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甲板上浪。如果干舷太小,航行中甲板容易上浪,从而造成的后果是船舶的重量增加,重心升高,初稳性降低,并可能冲坏甲板上的某些设备,也影响船员作业和人身安全。干舷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船的储备浮力,如果甲板上浪来不及排掉,或者船体开口的封闭设施被破坏而导致海水灌入船体,此时如储备浮力不足,就容易下沉,所以发生沉没或倾覆,所以保证船舶具有足够的干舷很重要。 国际规定船舶都必须满足所规定的最小干舷。这里只进行基本干舷的计算,因为这是初步校核干舷是否满足,而且对基本干舷的修正值一般相对基本干舷都很小。 查表2.2.4 该船基本干舷是2.396m<3.1m(12-8.9),(这里也没计入甲板厚度),初步校核满足干舷的要求。 1.6排水量的初步估算 △=kpC B LBd=1.003×1.025×0.803×154×22.5×8.9=25458t 1.7空船重量L W的估算 空船重量通常将其分为船体钢料重量W H、舾装重量W o和机电设备重量W M 三大部分,即 LW= W H + W o +W M (1)W H的估算 散货船W H的统计公式(3.2.11)和(3.2.8) W H =3.90KL2 B(C B +0.7)×10-4 +1200 K=10.75-[(300-L)/100]3/2 W H =4010t (2)W o的估算 由统计公式(3.2.23)及图表3.2.5 W o=K B L查图3.2.5K=2.3得 W o=797t (3)机电设备重量的估算W M 根据统计,机电设备重量可以近似地按主机功率的平方根(P D0.5)的关系进行换算。对于主机为柴油机的机电设备重量W M可用下式初估 W M=C M(P D/0.735)0.5 主机功率可以用海军系数发估算。海军系数 C=△2/3v3/P 根据母型船可以算得海军系数C,从而可以估算出主机功率。 型船资料-海船系数如表

稠油油藏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中国石油大学应用化工技术毕业论文)

中国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稠油油藏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 实验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摘要 近年来能源供应危机导致各大油田都加大对稠油油藏的开采力度。蒸汽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稠油热采技术,但是由于受诸多条件影响,需要对具体油藏注采参数进行优化。用物理模拟的方法能尽快而且较为全面的认识蒸汽驱这一开发方式。本文利用了高温高压蒸汽驱三维物模装置,以胜利油田稠油油藏为主要原型,建立相应的实验室物理模型,通过蒸汽驱物理模拟方法研究注入压力、蒸汽干度、注汽速度等因素对稠油蒸汽驱的影响,探讨了蒸汽驱化学驱,得出了一些对现场生产有指导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稠油;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提高采收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the large supply of energy crisis , heavy oil reservoirs are increasing oil exploitation, steam flooding is a relatively effective thermal technology, however, because many conditions of injection-production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reservoir, we need to specific reservoir parameter optimization injection-production .Using the methods of physical simulation can quickly and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eam flooding development way. Using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steam flooding 3d objects in shengli oilfield, mould device for main archetypes of heavy oil reservoirs,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laboratory physical model, through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study drives steam injection pressure, steam dryness, steam injection rate of factors such as the heavy steam flooding,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flooding steam flooding, obtained some guidance for field production. Keywords:Heavy oil;Three-dimensional physical model;Steam flooding; Improved oil recover

大专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大专化工毕业论文范文 一:在工业设计领域应用系统论的思考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工业设计越发现示其重要的行业价值,设计师必须以更 开阔和创新的设计思路去迎接市场挑战。本文分析了系统论的概念、基本思想,通过对系 统设计对工业设计领域的应用实践进行介绍和探究,阐释了系统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运用 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系统;系统论;工业设计;应用 所谓系统,就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个有序元素的集合。系统论是以系统整体 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已被广泛地用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工业设计也 不例外,系统论为设计师提供了全面考察和分析解决设计问题的理论依据及分析方法。 1系统论的概念和思维方法 系统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即部分构成整体。早在古代,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 会的过程中,已经萌发了各种各样的对世界进行整体性认识的系统观点和思想,这些观点、思想经过总结、整理和加工上升到了理论化、系统化的层面。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由 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首先提出的。[1]他将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一般系统理论是研究系统中整体和部分、结构和功能、系统和环境等等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贝塔朗菲的思想之所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多样化学 科性质,更重要的是以一种整合之力的深刻洞察的思想,启发着后人用整体的理念来看待 世界及解决问题。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 统的功能、结构及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实现系统的最优化。[2]系统论是一种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解决设计问题的理论依据,并作为探寻设计方法的指 导方向。 2系统论在工业设计的应用与发展 科特勒和拉思是这样评价设计的“:设计师通过对主要设计要素的创造性应用,来寻 求消费者满意度和公司盈利最大化的过程。”商业模式的变化往往要求设计也要有及时的 响应。[3]工业设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设计,其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演化和扩充,下 文就是系统论设计方法在工业设计领域应用的研究总结。 2.1产品系统设计 系统论早期在工业设计的应用就是如何使产品系列化、模块化,既满足市场多样化的 需求又能批量化生产。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指导下,乌尔姆在早期的设计过程中,尝试将 系统设计分为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以一个主件为基础,依据用户自身的需求配置部件;第二种是系统单元的组合,单元本身已具有独立的功能,但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单元将系 统扩展为更有效的系统。这种模块化、系统化的产品系统设计思想成为设计史上非常重要

化工毕业设计论文

中南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对苯二甲酰基二硫脲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学生姓名燕中飞 指导教师刘广义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化工0405 教务处制

中南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对苯二甲酰基二硫脲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题目类型[1] (2) 题目来源[2] (1) 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从 2008.1.25 至 2008.6.13 1.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 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04016”的资助。 (1)多官能团的酰基硫脲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同时可作为贵金属的优良 螯合剂、硫化矿浮选高效捕收剂。论文要求通过系统的文献查阅,了解和掌握酰 基硫脲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2)论文以对苯二甲酰氯、硫氰酸盐、有机胺、相转移催化剂等为原料合 成对苯二甲酰基二硫脲,主要考察溶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酰基 硫脲类化合物收率的影响,确定较佳工艺条件和工艺路线。在此基础上,考察对 苯二甲酰基二硫脲与铜、铁、铅、锌等离子的作用及其浮选性能。 (3)通过红外光谱对对苯二甲酰基二硫脲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4)撰写本科毕业论文。 (5)翻译一篇3000字以上的英文专业论文。 (6)通过毕业论文的研究,要求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综合 运用专门知识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1]题目类型:(1)理论研究(2)实验研究(3)工程设计(4)工程技术研究(5)软件开发 [2]题目来源:(1)教师科研题(2)生产实际题(3)模拟或虚构题(4)学生自选题

2.主要参考资料 检索关键词:(中英文) 异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对苯二甲酰基二硫脲(p-phenylenedicarbonyl bis(thiourea)),对苯二甲酰氯(terephthaloyl chloride),合成(synthesis) 检索途径: (1)中国学术期刊网;(2)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3)Elsevier Science;(4)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5)美国化学会(ACS) 主要参考文献:(给出几篇关键性的具体文献,最多3-4篇即可) (参考文献格式: [1] 李英俊,张治广,靳煜,等. 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化学学报,2007,65(9):834-840. [2] Hugo Camenzind,Peter Nesvadba. Lubricant composition[P]. 美国,US5629440,1995-6-7 3.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研室(所)主任(签名) 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毕业论文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 毕业论文 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 姓名:赵德品 学号:423091532 班级:船体3095 专业:船舶工程技术 指导老师:李金 时间:2012.5.20

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 赵德品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船体3095) 摘要:造船生产设计是船舶工程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实施现代造船模式的核心内容。在现代造船模式下,通过编制建造方针、进行分段划分原则论证以及考虑船台建造方式而对船体进行分段划分,并绘制搭载网络图、典型分段工作图和施工工艺,本文以45000吨自卸散货船为例,对该船进行了船体生产设计。 关键词:生产设计、建造方针、分段划分、船台建造方式。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design of ship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shipbuilding process. And it′is also the core to carry out the modern shipbuilding construction. By organizing the building principles、demonstrating of the block division principles and considering the build mode of shipway , We can carry out the block division、organize the erection program and draw the typical construction program. This paper takes the 45000T self-unloading cargo vessel for example to describe the production design. Keywords:production design、building principles、block division、building mode of shipway

化学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大纲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时数或周数:12周学分数:4 大纲主撰人:魏云鹤编写日期:2004/10/20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毕业设计(论文)的性质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材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并进行各种实习和课程设计之后,在校期间进行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最强也是最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进行最后一次综合性训练,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科研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能否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依据。 2、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巩固、加深、扩大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本

专业的科研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生科研和工程设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作风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思路和设计思想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文献检索和阅读、方案设计和论证、实验设备仪器的安装与调试、实验数据的分析、测试和处理以及外文翻译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 (5)培养学生撰写设计报告和论文的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 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学生应综合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各种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有关的实际问题,按时完成全部设计任务。 2、查阅与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有关的资料和文献,按教育部规定,学生需上交5000汉字(或10万英文字符)的译文,并附交原文,译文内容应与课题紧密相关。 3、尽量将计算机应用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当中,如编程、计算、辅助设计、辅助绘图等,上机时间一般不少于40机时。 4、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报告或毕业论文。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附件一:课程论文封面格式要求。 (见下页)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 题目: 院(系): 5、流动边界层,传热边界层,传质边界层的比较 6、三传现象的类似性 7、流体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流体流过固体颗粒的阻力系数的分析比较 8、离心泵的叶片安装角对泵压头的影响 9、离心泵的比例定律、切削定律的推导及应用 10、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的比较 11、旋风分离器的并联、串联操作

12、恒压过滤与恒速过滤的比较 13、非均相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选择 14、流体输送方式输送设备的归纳总结 15、过滤机最佳操作周期的确定 16、化工原理课程研究方法的归纳总结,如:理论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 17、速度梯度、温度梯度、浓度梯度间联系与互相影响 18、平均温差法与传热单元法间的联系 33、吸收因数对吸收操作的影响 34、板式塔负荷性能图及其应用 35、影响板式塔负荷性能图的因素 36、板式塔和填料塔的比较 37、并流传热、逆流传热的比较 38、并流吸收、逆流吸收的比较 39、算术推动力与对数推动力的比较

40、湿空气性质的归纳总结 41、各章节后的作业题、思考题的深入讨论等等 二、实际应用方面 “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及新的应用开发。 三、计算机辅助计算和辅助设计 针对化工原理课程中某一问题编写一个应用程序。列出程序清单、程序说明,运行结果,并要上交相应的磁盘。 化工原理课程论文附件三:课程论文样本。 换热器设计中适宜流体用量的确定 熊楚安 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黑龙江鸡西,158105 摘要:利用换热器的操作线来分析讨论流体用量对传热过程的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的影响,找出了换热器设计和选型中适宜流体用量的优化确定方法,简便、快捷,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关键词:操作线流体用量优化选择 中图法分类号:TQ 051.5 文献标识码:A The Optimum Definition Method on Amount of Fluid During The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Xiong chu’an

10~11学年第1学期08级应用化工技术毕业论文...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开课系:环境与生化工程系 课程名称:毕业论文 授课班级:化工0801/0802/0803 任课教师:吴雨龙、张桃先、徐宗 洪亮、魏来、任靓 教研室签字: 系部主任签字: 环境与生化工程系应用化工技术教研室 2010年11月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08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安排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 二、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 三、毕业论文的时间进度 四、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环境与生化工程系应用化工技术教研室 2010年11月8日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

1.自主选题 根据学生本人实习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学生可自主选题,自主选题必须通过指导教师审查认可。 2.根椐指导教师下发的课题进行选题 指导教师人员分配参考附录二 3.选题要求 毕业论文以教师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教学定位为主,由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也可结合学生个人要求按其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拟定毕业论文课题,但要求指导教师严格审查其课题的专业性、真实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在本学期学生顶岗实习之前与学生沟通、确定,并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工作。学生论文题目要求指导教师在2010年11月20日前以电子版汇总到教研室备案。 课题原则上一人一个课题,每人论文内容不能雷同.允许大课题下分若干小课题,但必须说明每人所承担的部分。 毕业设计课题一经确认,不得更改。 二、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 毕业生应严格按照《附件一》的格式要求进行撰写及装订。 三、毕业论文的进度表 见《附件四》说明。 四、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 见《附件三》说明。 毕业论文的成绩等级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附录一: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基本规范要求 一、毕业论文文本结构规范

化学专业毕业设计报告

化学专业毕业设计报告 在西方科学教育的变革发展历程中,探究学习的思想由来已久。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杜威认为科学教 育不但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 过程或方法。大量研究表明,探究学习的确在学科知识系统传授方面 效率较低,但在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水平等方面 是有较大优势的。在2001年3月正式出版的我国理科各科国家课程标 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标准促动探究式学习实施的 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水平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在“课程内容” 的学习主题中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水平、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水平,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水平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 的培养。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重要性: 1.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标准中五个一级主题之一,它是义务教育 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强调课程结构要增强学生探究的水平和 创新意识,提出教材要有利于学生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 生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准确的物质观,对于发展学生 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2.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而探究性活动与更是一个 新事物。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做好探究性教学对于搞好化学新课堂程改革,落实新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3.义务教育的化学教学应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 学习化学的兴趣,协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 生的科学探究水平,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本技

化工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5万t/aPVC生产装置——合成转化工段单体 合成工序的初步设计 学生姓名刘军 学号1040902015 系、年级专业生物与化学工程系20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教师戴友志 职称高级工程师 2013年12 月25日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市场需求浅析 课题的来源: 本课题由指导教师根据中盐株洲化工集团有限公司(PVC厂)氯乙烯单体合成工序的生产工艺来确定的。 目的: 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与设计,结合毕业实习,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意义(包括应用前景): 聚氯乙烯(PVC)的易燃性、耐磨性、抗化学腐蚀性、水汽低渗透性好,此外,综合机械性能、制品透明性、电绝缘性、隔热、消声、消震性好,是性价比最为优越的通用型材料。因此用途极为广泛,可用来生产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电子材料、日常消费品等,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电力、电讯和包装等各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聚氯乙烯(PVC)是五大热塑性合成树脂之一,塑料制品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品种之一。2002年世界总产能约为3400万吨,消费量约为2800万吨;2009年世界生产能力已上升到约3900万吨,需求量约为3700万吨;2010年世界生产能力为4300万吨,需求量4200万吨。尽管目前世界对PVC生产和制品的环保制约政策越来越严厉,但由于性能优良,生产成本低廉,仍具有较强的活力,特别在塑料门窗、塑料管道等建材领域。 我国聚氯乙烯(PVC)工业起步于50年代,第一个PVC装置于1958年在锦西化工厂建成投资,生产能力为3000吨/年[1]。到目前为止,我国有PVC树脂生产企业80余家,总生产能力达220万吨/年。PVC由氯乙烯(VCM)聚合而成,工业生产一般采用4种聚合方式:悬浮法、本体法、乳液法和微悬浮法。其中悬浮法PVC树脂产量最高,占80%。VCM悬浮聚合是以水为介质、加入VCM、分散剂、引发剂、pH值调节剂等,在搅拌和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聚合。现在,国内引进PVC生产技术及设备的项目有二十项左右,其中生产能力最大的两套设备是上海氯碱股份有限公司和齐鲁总公司

5600DWT散货船总体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船舶与海洋工程 5600DWT散货船总体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世界三大经济全面复苏,推动了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也为航运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2004年美国GDP增长率为4.5% ;日本经济复苏明显,达到3.0%;欧盟为2.6%。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了9.5%的增速[1]。在2002年国际船市低迷的形式下,散货船订造量较2001年仍有大幅增长,超过油船订造量[2]。 世界散货需求继续保持增长,其中中国成为影响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有资料显示,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铁矿石需求量最大的国家。近几年中国钢铁投资明显膨胀,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紧急出台抑制了类似的扩张行动,但整体钢铁生产保持增长的态势并没有改变[2]。 谈到中国散货船的发展历史,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首席研究员张长涛感慨良多。他说,从改革开放到“十五”末期,这一时期我国造船业全面进军国际市场,船舶企业开始转向出口。通过大力引进国外先进设计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展大型船厂技术改造和大型造船设施建设,我国散货船建造实力进一步壮大。“十五”中后期,我国提出要建设造船大国。按新船成交量统计,2004年我国在散货船市场的份额仅为16.5%,远远低于日本造船业67.7%的水平。而到2005年,三大造船基地和新建船厂陆续开始接单,我国在散货船市场的份额迅速跃升至42.3%,与日本造船业44.5%的水平基本相当[3]。 (二)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没有专用散货船,都是用普通杂货船运输散货。粮食、水泥等散货的流动性比液体小,都有一定的休止角,因而装这些散货时在舱口围扳内装满后,舱口四周的甲板下仍留有一个楔形空档。船在海上发生横摇后,散货流向空档,形成横贯整个船宽的自由表面。出现较大横摇时散货将流向一舷,船随即横倾,在风浪中很容易发生倾覆事故。据统计,20 世纪 50 年代全世界有 150 余艘运送散货的船发生海损事故。为了解决这个安全问题,才逐步形成了现在广泛应用的典型专用散货船结构型

【优秀毕设】化工原理毕业设计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操作,在化工、炼油的工业中广泛应用。塔设备是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制药等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主要用于蒸馏和吸收传质单元操作过程。 根据塔内气液接触构件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传统的设计中,蒸馏过程多选用板式塔,而吸收过程多选用填料塔。近年来,随着塔设备设计水平的提高及新型塔构件的出现,这种传统已逐渐打破。 对于一个具体的分离过程,设计中选用何种塔型,应根据生产能力、分离效率、塔压降、操作弹性、结构制造及造价等要求,并结合维修等因素综合考虑。生产能力而言,单位塔截面积上,填料塔的生产能力一般均高于板式塔;对于分离效率,一般情况下,填料塔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在减压、常压和低压(压力小于0.3MPa)操作下,填料塔的分离效率明显优于板式塔,在高压操作下,板式塔的分离效率略优于填料塔;压力将方面,通常填料塔的压降高于板式塔的五倍左右;操作弹性方面,一般来说,填料塔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确定操作弹性,而板式塔一般操作弹性较小;对于结构、制造机造价方面,一般来说,填料塔的结构较板式塔的简单,故制造、维修也较为方便,但填料塔的造价通常高于板式塔。 由以上综合考虑,本设计采用板式塔作为水和乙醇的精馏塔。板式塔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塔板,气体以鼓泡或喷射形式穿过板上的液层,进行传质与传热。在正常操作下,气相为分散相,气相组成呈阶梯变化,属逐级接触逆流操作过程。

第1章设计任务书 (5) 1.1、任务 (5) 1.1.1、设计题目 (5) 1.1.2、设计条件 (5) 1.1.3、设计任务 (5) 第2章设计方案确定及工艺流程说明 (6) 2.1、操作条件的确定 (6) 2.1.1、操作压力的选择 (6) 2.1.2、进料状态的选择 (6) 2.1.3、加热方式的选择 (6) 2.1.4、热能利用 (7) 2.1.5、回流比的选择 (7) 2.2、确定设计方案的原则 (7) 2.3、工艺流程的说明 (8) 第3章筛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8) 3.1、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8) 3.1.1、乙醇和水的汽液平衡组成 (8) 3.1.2、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11) 3.2、精馏段物料衡算 (15) 3.2.1、物料衡算 (15) 3.2.2、气液负荷的计算 (17) 3.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 (17) 3.3.1、塔板横截面的布置计算 (17) 3.3.2、筛板能校塔流体力学校核 (20) 3.4、塔板负荷性能图 (22) 3.4.1 、过量液沫夹带线 (23) 2.4.2、溢流液泛线 (23) 2.4.3、液相上限线 (24)

化工毕业设计题目

题目一:苯-氯苯精馏塔工艺设计与原料液预热器选型设计(一)设计题目 某化工厂拟采用一板式塔分离苯-氯苯混合液。已知:生产能力为年产70000 吨99%的氯苯产品;进精馏塔的料液含氯苯40%(质量分数,下同),其余为苯;塔顶的氯苯含量不得高于2%;残液中氯苯含量不得低于99%;料液初始温度为30℃,用流量为20000 kg/h、温度为160 ℃的中压热水加热至沸点进料。 试根据工艺要求进行: (1)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2)标准列管式原料预热器的选型设计。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4kPa(表压); 2.进料热状况,泡点进料; 3.回流比,1.8Rmin; 4.塔釜加热蒸汽压力0.5MPa(表压); 5.单板压降不大于0.7kPa; 6.年工作日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2.塔的工艺计算; 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结构的设计计算; 4.塔内流体力学性能的设计计算; 5.塔板负荷性能图的绘制; 6.塔的工艺计算结果汇总一览表; 7.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的绘制; 8.对本设计的评述或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四)基础数据

2.组分的液相密度ρ(kg/m 3 ) 纯组分在任何温度下的密度可由下式计算 苯 t A 187.1912-=ρ 推荐:t A 1886.113.912-=ρ 氯苯 t B 111.11127-=ρ 推荐:t B 0657.14.1124-=ρ 式中的t 为温度,℃。 3.组分的表面张力σ(mN/m ) 双组分混合液体的表面张力m σ可按下式计算: A B B A B A m x x σσσσσ+= (B A x x 、为A 、B 组分的摩尔分率) 4.氯苯的汽化潜热 常压沸点下的汽化潜热为35.3×103kJ/kmol 。纯组分的汽化潜热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8 .01238 .012??? ? ??--=t t t t r r c c (氯苯的临界温度:C ?=2.359c t ) 5.其他物性数据可查化工原理附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