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设计: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设计: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数学】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教案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 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学会根据进率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 / 7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换算方法准确、迅速地进行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投影片(或小挂板) 学生:每人准备直尺一把、7厘米长的一张纸条、1米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来?(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或从小到大说.)

---------------------------------------------------------------范文最新推荐------------------------------------------------------ 2.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3.填空(投影或挂板出示).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0分米=()米 10厘米=()分米 10毫米=()厘米 1米=()厘米然后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的? 二、操作体验 1.教学例3 (1)独立操作. 师:请每个同学动手量一量桌上的纸条长几厘米.(教师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7厘米的纸条)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 3 / 7

优质课《计算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优质课《计算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7、28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 3.通过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事情,受到热爱科学、 热爱祖国的教育,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课件、28页列车时间表每生一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在我们的航天事业上更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我们都知道2003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

得了圆满的成功。神五的起飞降落,及降落地点都是很多的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当然了,我们还没有办法参与这些精密的计算,不过有一些简单的计算我们还是可以进行的,同学们有兴趣尝试一下吗? 二、自主尝试 课件出示例题。 指名学生读题。 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某某同学的算法和书中红红的算法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算的。 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同学们完成的真棒,看来同学们数学学得真不错,真心希望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里能够如鱼得水。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神五”的一些精彩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 结合“兔博士网站”的内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试一试 同学们,刚才我们经历了计算经过时间的一个全过程,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更难一点的挑战呢。 学生拿出师给准备好的列车时刻表。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答。 师:同学们了解到这么多信息,想必不会被老师的问题给难住了,请看大屏幕。 生尝试解决。

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模板三篇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模板一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2、填空题 2时=()分2分=()秒 180分=()时120秒=()分

1时40分=()分6分=()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看一场电影要2()。 (3)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二、探究新知 1、小学作息时间表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1)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8:10=40分 8:50 -8:10 4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

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第3单元测量 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毫米10毫米=()厘米 1分米=()厘米10厘米=()分米 1米=()分米10分米=()米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1厘米是()毫米? (2)2厘米是()个10毫米? (3)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三年级上册-《时间单位的换算》第二课时教案-刘雅茹

第2课时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钟表模型 一、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嫌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室打开课件,提问: (1)“马儿的三条腿分别是什么?” (2)“三个指针分别走一小格、走一大格、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3)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4时,10时15分,6时,8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时间的换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组内交流,组长总结发言,教师点评。 2、(1)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自己所得结果,组长说一说所得结果?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60秒=1分60分=1时 二、堂清检测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2、在()里填“>”“<”或“=”。 9分() 90秒 3时()200分 4时() 24分 140秒()2分 1分15秒() 65秒 1时30分()分 三、课后小结 本节课是关于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的学习。 四、作业安排 1、课后活动:搜集有关时间的谚语或成语。 2、填一填 3时=()分4分=()秒4时=()分 3分=()秒5时=()分8分=()秒 1时=()分1分=()秒120分=()时180秒=()分1时40分=()分 1分45秒=()秒70分=()时()分 140秒=()分()秒 五、板书设计 时间单位的换算 1时=(60 )分 1分=(60 )秒 2时=(120 )分

时间的换算与计算教学设计23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2)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范文三篇时间计算是继二十四时计时法的学习之后安排的一个内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 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 早锻炼; 8:30-9:00 吃早饭; 9:00-11:00 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 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 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 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 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 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 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 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 40分。) (3)练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教案-word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学会根据进率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换算方法准确、迅速地进行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投影片(或小挂板) 学生:每人准备直尺一把、7厘米长的一张纸条、1米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来?(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或从小到大说.) 2.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3.填空(投影或挂板出示).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0分米=()米 10厘米=()分米 10毫米=()厘米1米=()厘米然后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的? 二、操作体验 1.教学例3 (1)独立操作. 师:请每个同学动手量一量桌上的纸条长几厘米.(教师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7厘米的纸条)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 (2)指导正确的测量方法. 强调:测量纸条的长度时先用纸条的左端对准0刻度,看纸条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数几,纸条就是长几厘米. (3)研究问题. 提问:把纸条的长度单位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可能会有多种方法,只要正确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 (4)质疑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7厘米=70毫米)为什么?

时间单位的换算与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内容课本p4例1,p5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知道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学会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时间计算的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引导法。 教学准备时钟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猜谜活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情境中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设计意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中,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2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time calculation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2、篇章2: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章1:《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教科书p62 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的转换及经过时间的计算。 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幻灯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师用时钟模型拨时间,师提问: 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2)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又是多少呢? 2、1时=()分 1分=()秒 3、教师演示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4、引出课题:时间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时、分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例1:2时=()分 1) 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学生汇报: ①60+60=120分 ②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师板书小结: 2时=( 120 )分 60×2 5)巩固练习:

时间的计算_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p62例1、例2 教学目的: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分2分=()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K12学习】二年级下册数学《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的顺序出来?(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或从小到大说.)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1厘米=()毫米 0毫米=( )厘米 分米=( )厘米 0厘米=( )分米 米=( )分米 0分米=( )米 4.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米和毫米的有关知识。 二.新授: 、5厘米=(

)毫米 9厘米=( )毫米 30毫米=( )厘米 40毫米=( )厘米 小结: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教学例2 一个写字台的高度是8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练习:30厘米=( )分米 5分米=( )厘米40厘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2)想一想用什么单位合适?这根绳子30分米,用米

作单位应该怎样表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如果教师还有一根长4米的跳绳,并提问:用分米做单位应该怎样表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 练习:3 米=( )分米 90分米=( )米 5米=( )分米 80分米=( )米 (5)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就是几分米;把分米换算成米作单位想10分米是1米,几十分米就是几米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I.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为了测量和计算的需要常常要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试一试“想想做做”第3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 时间的计算教案

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小时与分的关系为1小时=60分。 2、正确使用时、分、秒来表示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逐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及换算。 时间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时间的长度。 学习难点: 时间单位之间的计算和换算。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60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_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62页例3、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学会根据进率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换算方法准确、迅速地进行换算.教具、学具准备教师:课件、投影片(或小挂板)学生:每人准备直尺一把、7厘米长的一张纸条、1米长的绳子.教学过程一、复习沟通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来?(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或从小到大说.)2.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3.填空(投影或挂板出示).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10分米=()米10厘米=()分米10毫米=()厘米1米=()厘米然后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的?二、操作体验1.教学例 3 (1)独立操作.师:请每个同学动手量一量桌上的“纸条”长几厘米.(教师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7厘米的纸条)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2)指导正确的测量方法.强调:测量纸条的长度时先用纸条的左端对准0刻度,看纸条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数几,

纸条就是长几厘米.(3)研究问题.提问:把纸条的长度单位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可能会有多种方法,只要正确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4)质疑提问:你发现了什么?(7厘米=70毫米)为什么?明确:因为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板书:7厘米=70毫米)(5)追问:70毫米=()厘米,该怎样想?借助线段图进行讲解.明确:因为10毫米=l厘米,70毫米就是7个1厘米,所以,70毫米=7厘米.说明,一个关系式(如1厘米=10毫米)正反两个方面都可以用.(6)练习:先填空,再说出思考过程.2厘米=()毫米4分米=()厘米3米=()分米提问:通过上面的习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2.学习例4 (1)出示例4图.(2)提问:一张桌子高80厘米,把厘米改用分米做单位怎样表示?同桌同学讨论,汇报交流.板书:80厘米=8分米强调:因为10厘米=1分米,80厘米里面有8个1分米,所以80厘米=8分米.(3)练习,说出思考过程.20毫米=()厘米60分米=()米50厘米=()分米300厘米=()米质疑:通过这几道习题,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三、巩固应用1.6千米=()米4000米=()千米2.园林工人要在一条路旁植树,每5米划分一段.算一算,1千米的路要划分多少段?3.2千米=()米3000米=()千米4千米=()米6000米=()千米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板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 内容: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主备人: 复备栏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 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进一 步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 的问题。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1、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儿童英语 ………… 下午2时六一剧场 下午4时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七巧板 ………… 晚上6时30分大风车 晚上7时新闻联播 ………… 2、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3、同桌两人练习。 二、新授

1、教学整时的计算。 出示节目预报表。 说说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各要多少时间。 思考“六一剧场”播放了多少时间。 指名说说怎么想的。 2、教学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的计算。 思考“金色的童年”播放了多少时间。 出示时间线段图。 在时间线段图上找出8:50和9:30。 交流怎么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先算从8时50分到9时是10分,再算从9时到9时30分是30分,一共播放了40分钟。 (2)先算从8时50分到9时50分是1小时,9时50分与9时30分比,超过了2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20分=40分。 三、练习 1、完成P53(1)。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00到16:30是1小时30分,合起来是3小时。 (2)先算12:00到16:30是4小时30分,再从4时30分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00是1小时30分,所以是3小时。

(完整word版)《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48、49页的例1、2和练习十二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熟练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进行单位换算,能正确、迅速地进行改写。 2.掌握单名数和复名数,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单位换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有条理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数据的换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相互改写的方法。 难点:能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位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利用“观察、思考、讨论、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体会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夯实基础。

1.课前准备 1千米=()米 1千克=()克 1米=()厘米1吨=()千克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1.25元……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这些小数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呢?你能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吗? 二、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48页情景图) 2.你们能按高矮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吗? 3.观察数据,教师提出问题: (1)观察数据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这些数据太乱了,既有单名数又有复名数,既有单位“米”又有“厘米”。从直观上,不能直接做出判断。 (2)怎样比较方便呢? 预设:我们可以把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后,在排队。 导语: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小数与单位换算》。(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究,层层推进。 导语:通过情景创设“给小朋友排排队”的数据观察和判断,同学们说要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相同的计量单位后再排队。4个数据中有那些名数?(“米”和“厘米”)怎么统一计量单位呢? (小组讨论问题。) 预设: (1)4个数据中,后两个数据是以“米”为单位的,我们可以把前两个“厘米”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据,就可以排队了。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 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 ?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 ?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 3 (小时),3 + 6= 9 (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始的 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下午6时是18:00, 18-9 = 9 (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时间的计算-教案

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 时间的计算。 教科书第4页例1,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的转换及经过时间的计算。 2.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重点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时钟模型、课件。 【情景导入】 1.师用时钟模型拨时间,师提问: (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2)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又是多少呢? 2.1时=()分1分=()秒 3.教师演示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4.引出课题:时间的计算。 【进行新课】 1.时、分之间的单位换算。 2时=()分 (1)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学生汇报: ①60+60=120分 ②2时就是2个60分,即2时=120分 (4)师板书小结: 2时=(120 )分 (5)巩固练习: 5时=()分120分=()时 2.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 1分=()秒3分=()秒 (1)学生尝试练习。 (2)学生讨论:你是怎么做3分=()秒的?(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1分=(60)秒3分=(180)秒3.让学生做P4的“做一做”和补充题。 3时=()分4分=()秒 180秒=()分60秒=()分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4.教学例2。 教师展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1)师拨7时30分到7时45分之间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时间的变化。 (2)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①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②45-30=15,是15分钟。 5.小结。 6.生生互动: 学生分组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其他的学生帮忙算一算这位同学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 【课堂作业】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2.完成P5“做一做”,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8时40分再加上()就是9时。

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 模板三篇 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2、填空题 2时=( )分2分=( )秒 180分=( )时120秒=( )分 1时40分=( )分6分=( )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2)看一场电影要2( )。(3)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 二、探究新知 1、小学作息时间表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1)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8:10=40分 8:5 0 -8:1 0 4 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再请列式计算。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教案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理解生活中的小数,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尝试、交流、探究,归纳总结,逐渐掌握低级单位的名数与高级单位的名数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明数的改写方法,会换算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明数间的转化。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回想一下,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量的单位吗?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进率: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进率: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归纳总结:什么是高级单位,什么是低级单位 在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回答解释:厘米相对于米来说,厘米是低级单位,米是高级单位;米相对于千米来说,米是低级单位,千米是高级单位。 师:嗯,同学们记得真清楚。单位换算很重要,眼明亮来手勤劳。从高到低一条线,从低到高线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小数的单位换算。 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列小朋友排队。 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你的思路? 讲解过程 方法一:将这四个数都化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1)普通名数的换算 80厘米=()米 学生汇报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想法A:1厘米=米 80厘米=米=0.8米 想法B: 1米=100厘米看80里面有几个100 就有几米所以用80÷100=0.8 教师提问:怎样得到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归纳总结1: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时,低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板书:80厘米=0.8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