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分析

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分析
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分析

浅析中学生人际交往自我中心问题

作者:代辰旭

学号:

专业:应用心理学

年级:2011级

浅析中学生人际交往自我中心问题【摘要】进入中学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成为影响中学生个人健康成长重要的因素。一个人如果能生活在一个温慕的集体环境中,与周用的同学、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他就会消除孤独感,产生安全感,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泄。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但是,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等于"和周用的每一个人都很亲密”。特别是进入到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有了极大地提高,个人的独立性也已经大大地增强,每个人对人、对事、对人生、对生活都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卩涉自己,这便是中学生与小学生的区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重视的是与他人在思想认识和生活体验上的交流、在生活上的必要关心和帮助以及互通信息等方而,而不是形式上的形影不离和亲密无间。正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也使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许多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人际交往自我中心自我意识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类型大致分为自我中心型、自我封闭型、嫉妒型和羞涩型。自我中心型的中学生过分关注和维护自我形象和弊严,一直走到极端,违背了人际交往中投桃报李的平等互惠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为訂的,点滴不让人,凡事锚铢必较,睚眦必报,动则翻脸,对待他人毫不留情,丝毫不顾他人的利益需要,认为“我就是上帝”,唯我独尊。

李明同学(化名)家庭富裕,从小娇生惯养,天资聪明,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却不喜欢他。因为他的脸上总是流露出骄傲乂得意的微笑,平时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与人相处时总以教训的口吻说话,令人难以接受,而且稍有不如人的时候就会大发雷霆,把别人贬得一文不值,其至采用不择手段的方式维护自己的虚荣。有一次竟将自己不如意的试卷从老师处偷了出来,被老师发现以后死不承认,并且非常粗暴的顶撞老师。

自我中心并非人的本性,它是在身心发展过程中随着个性的发展和不良的教育环境逐渐形成的,是自我意识畸形发展的产物。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时期,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时期,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时期, 很容易出现高估自我的倾向,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必然。但是一些人由于教育环境的影响,死守自己的自弊,固守在自我的天地中,结果发展为自我中心主义者。教育环境的影响之一是家庭教育环境。人在婴幼儿时期除了本能的需求以外,没有更多的要求,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婴幼儿所接触的东西越来越丰富,大脑也越来越成熟,渐渐地懂得了“你”和“我”的区别,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这时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十分重要。但是由于U前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一些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所有的家人都围着他转,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他的要求,有些家长棋至在孩子有错时也袒护,这种过度的娇宠和溺爱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饿习惯,他们往往好攀比、爱夸张、喜炫耀。教育环境影响之二是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人的主体性,无视人的权益和人格的独立性。改革开放以来山于外来思想的侵袭,以及各种传媒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追求人格独立和个人权益的思想,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但由于个体自身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得一些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畸形发展,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

对于这类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一般采取以下四种批评策略以帮助其改正:(1)化揭短为期望,把尖锐的批评软化处理,即用建议的方法使人改正错误。这种方法既能让批评者自己明白自己的短处,乂会让他保持住自己的弊严。他会觉得这种批评方式是对他的信任和鼓励,还能启发自己奋发图强的内驱力。(2)选择恰当的时机场合。任何人在被批评的时候都会产生自我保护的本能,即使是批评者的态度再诚恳,若有他人在场都会觉得伤面子。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逐步成熟的时期,特别注意自己在异性心中的形象,在异性面前他们的自尊会显得更加强烈。所以在异性面前不宜批评他们的错误行为。(3)点到为止原则。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批评时只要让其明口其中的错误即可,要保护他人敬感的自尊,批评时不宜过于尖锐刻薄,尤其是小错误,更要点到为止。(4)有明确的批评目标,切忌翻旧账。翻旧账对于中学生强烈而乂敬感的自尊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伤害。因此,对待学生错误和过失的批评要有针对性。犯了什么错误就对这个错误进行批评,要让学生真正明口自己犯的错误和它的严重程度,千万不要揪住过去的错误不放,搭车批评。

中学生都希望在丰富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感受人情的醇美和人生的丰富,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新旧体制的转换,东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教育的滞后和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发展的矛盾等原因的交互作用,中学生的交往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不良的交往现象随即产生。中学生关注自我,看重自我是其心理成熟的表现,但是过分地关注、看重自我,使自我中心成为其人格特征,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却是有害无益的。

参考文献:柳夕浪,《中学生人际交往指导》,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