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齐河县华店乡各村地名由来及规模

山东省齐河县华店乡各村地名由来及规模
山东省齐河县华店乡各村地名由来及规模

山东省齐河县华店乡各村地名由来及规模

1、华店:明朝末年,此地从诸城迁来诸多姓氏,是当时当地最大的村庄,后华、国为两大姓人家开店为业,各占一街,古称国、华二街,又因华姓所开之店规模较大,故村名为华店。明末至清朝中期,华店后来从山西省陆续迁来柴、吴、苏、张、李、孙等姓,村庄仍称华店。占地2410亩,现有人口1336人。

2、辛店:元朝末年,辛、马、徐、王四姓从诸城县西南桥头庙陆续迁来,因辛姓最早迁入,以开药店为业,故取名辛店。占地1920亩,现有人口802人。

3、西吕:明朝中期,由东吕吕氏一家,在东吕村西边建村,取名西吕至今。占地500亩,现有人口235人。

4、小张:明朝末年,棉花张庄三兄弟分家,老大、老二分得此地房产,老三分得村南菜园立村,故取名小张庄。占地1300亩,现有人口602人。

5、明机寨:元朝末年,张姓在此居住,取名寨子,寨子地形奇特,周围村以芦苇较多,外地人经过这里易迷路,故又名“迷糊寨子”。一九四七年土地改革时,解放军的一位首长建议改为明机寨。占地1400亩,现有人口568人。

6、袁庄:清初,袁氏从诸城县迁来立村,取名袁庄。占地624亩,现有人口317人。

7、官庄:明朝洪武元年,兵荒马乱,村破人亡,由平茺迁来官贵人士,起名官庄至今。占地1350亩,现有人口510人。

8、傅庄:明朝末年,从诸城迁来傅宁一家,立村名付庄。占地600亩,现有人口255人。

9、史庄:清朝初期,此地瘟疫流行,人烟稀少,从山东诸城迁来,得名史庄至今。占地350亩,现有人口92人。

10、滕庄:明朝末年,由赵氏在此建村,取名赵官屯。至清朝初年,此地发生瘟疫,死人很多,后来滕氏家族诸城迁来后定居取名滕庄。占地1300亩,现有人口520人。

11、周庄:明朝末年,从诸城县迁来周氏一家,在此立村,取名周庄至今。占地450亩,现有人口145人。

12、韩庄:明朝万历年间,韩氏从诸城迁来建村,取名韩庄。占地1520亩,现有人口554人。

13、张桥:明朝末年,从诸城迁来,张大亮兄弟三人,和五姓立村,为张五庄,后因河西有一条小河,现赵牛河,因过河种地不便,张姓建了一座桥,故更名张桥。占地1000亩,现有人口553人。

14、宋庄:明朝万历年间,从诸城县迁来宋家一家,取名宋庄。占地1200亩,现有人口410人。

15、单庄:清朝,康熙年间,单氏从山东诸城县迁来立村,取名单庄至今。占地560亩,现有人口210人。

16、王楼:明朝末年,王姓从诸城迁来立村,取名王庄,后来又建了一座小砖楼,又叫王楼。占地1800亩,现有人口790人。

17、郭庄:明末,郭氏从山东诸城迁此立村,取名郭庄。占地1217亩,现有人口806人。

18、白庄:清朝初年,有白路章,白路梁,白路贵兄弟三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取名白庄。占地900亩,现有人口538人。

19、尹屯:先有夏家人,后有尹家屯,明朝万历年间,住有夏氏后尹天章从山西迁来,夏有一女,尹有二子,相处和睦,结为夫妻,尹氏一子做官,一子当将军,曾同度率兵南下,在此屯兵,故改名尹屯。占地2640亩,现有人口812人。

20、大朱:明朝永乐年间,人诸城迁来朱、赵两家,因两姓为立村,闹意见,朱氏请来亲戚和赵氏核战争,结果朱氏时于赵氏,取名大朱至今。占地642亩,现有人口299人。

21、姜南:明朝永乐年间,姜氏从平度迁来,姜家一财主,在村中修楼一座,改名姜楼,因村大一九六五年分为南北两个自然村,南边姜南。占地1250亩,现有人口450人。

22、沙李:明初,李氏一家从章丘县迁来立村,因有一座沙土岗子,取名沙李至今。占地750亩,现有人口300人。

23、范庄:明末年间,从诸城迁来范氏一家,在此立村,取名范庄至今。占地867亩,现有人口418人。

24、闫庄:明朝末年,闫氏从诸城迁来建村,取名闫庄。占地650亩,现有人口263人。

25、姜北:明朝永乐年间,姜氏从平度迁来,姜家一财主,在村中修楼一座,改名姜楼,因村大一九六五年分为南北两个自然村,南边姜南。北边为姜北。占地1380亩,现有人口540人。

26、东吕:明初,官氏一家在此立村,取名官庄后来官姓失传,

到清初吕氏一家从长清县十里河迁来定居,改名吕庄,清中叶,因地势低洼,迁到老官庄,东二里建村,取名东吕至今。占地760亩,现有人口375人。

27、老张:明朝燕王打北时,张氏从平度迁来最早种棉花,起名棉花张,后来因为张姓兄弟分家,老四迁至村南立村,叫小张,改名老张至今。占地800亩,现有人口301人。

28、东油:明朝末年,从青州诸城迁来,吴、程、杨三姓,以开油坊为业,取名油坊,解放后分成三个自然村,西部为西油,简称油坊。中部称中油房。东部为东油。占地760亩,现有人口375人。

29、中油:明朝末年,从青州诸城迁来,吴、程、杨三姓,以开油坊为业,取名油坊,解放后分成三个自然村,西部为西油,简称油坊。中部称中油房。占地1060亩,现有人口531人。

30、西油:明朝末年,从青州诸城迁来,吴、程、杨三姓,以开油坊为业,取名油坊,解放后分成三个自然村,西部为西油,简称油坊。占地1752亩,现有人口1047人。

31、小朱:明朝永乐年间,人诸城迁来朱氏一家,在大朱北一里处立村,故取名小朱。占地480亩,现有人口205人。

32、北张:明朝末年,从诸城迁来张氏家族,在此立村,故取名张庄,人民公社成立后,位于公社北四公里,人们习惯称北张。占地550亩,现有人口180人。

33、王上司:明朝末年,王上司一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取名王上司至今。占地850亩,现有人口400人。

34、韩辛:明朝末年,李氏立村取名李家辛店,到清朝初期由韩氏从章丘县南关迁来,几十年后,韩一喜,韩一昌两兄弟考中举人,改名韩辛至今。占地1600亩,现有人口610人。

35、姜庄:明朝洪武年间,从平度迁来姜氏人家,建村取名姜庄。占地1270亩,现有人口538人。

36、蔡庄:明朝初年,蔡氏从诸城县迁来立村,取名蔡庄。占地960亩,现有人口318人。

37、前孙:明朝燕王打北时,在庄顶迁来的孙太总起名为孙庄,杨庄建乡政府后,因位于杨庄前故称前孙。占地500亩,现有人口230人。

38、曹庄:明朝末年,从诸城迁来曹相荣,曹相青兄弟二人,在此立村,取名曹庄。占地700亩,现有人口210人。

39、太平王:明朝初年,王氏在此立村,取名王庄,后来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人们希望长久太平,改名太平庄。占地845亩,现有人口288人。

40、小高:明末,高氏人诸城迁来,人少取名小高。占地460亩,现有人口236人。

41、张博士:明末,张氏兄弟三人,从诸城迁来,取名张庄到清末张家人考取博士,改名张博士至今。占地3664亩,现有人口1081人。

42、甄孙:明朝末年,从山东诸城陆续迁来孙甄,芦三姓,当时因户家人多,起名为卢庄,后因卢姓人口不旺,甄孙两姓又超过卢家,

故名改卢姓。占地1560亩,现有人口530人。

43、杨庄:明朝,杨氏一家由山东诸城县迁来立村,取名杨庄。占地1250亩,现有人口540人。

44、士茂王:明朝洪武年间,杨氏迁来立村,因开铺子,得名杨家铺,燕王打北后,王氏自山西曹县迁来,出钱修庙时在一块石板下,挖出一只雕花石猫改名石猫王,后又取吉祥之意,改土茂王。占地1140亩,现有人口540人。

45、大马:清朝雍正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马氏兄弟十二人在此立村,取名马庄后来兄弟分家,老大多人住马庄,老二迁出立村取名小马庄。占地2270亩,现有人口767人。

46、马井:明朝中期,肖氏逃荒到此,后来买了翟庄姓马的有井的一块地,村名马家井,简称马井。占地700亩,现有人口324人。

47、邱铺:元朝初期,发生红头苍蝇,瘟疫,死人较多,后因邱家人多,故取名邱家铺,简称邱铺。占地1500亩,现有人口640人。

48、李舍:清初,李氏兄弟三人迁来建村,后因老大老二迁往别别处,舍下老三在本村,故取名李舍村。占地2566亩,现有人口940人。

49、东赵店:明初,赵氏兄弟三人来此立村,因紧临盐道内有店房,故取名赵家店,因村西还有一个赵店,故称东赵店。占地680亩,现有人口456人。

50、赵井: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迁来一户赵姓,在此落户,打了一眼水井,取村名赵井。占地3155亩,现有人口1478人。

51、贾庄:原名洪庄,清朝时期,因灾,贾氏南移建村,取名贾庄。占地270亩,现有人口160人。

52、后庵:清初,吴氏和姜氏行到此,吴氏后来修一庵院,取名吴家庵,后改为后庵。占地464亩,现有人口185人。

53、翟庄:明朝正统八年,翟氏从诸城县迁来立村,取名翟庄至今。占地605亩,现有人口212人。

54、西小杨庄:明洪武十三年,杨安道,迁至此村定居,后村南建房,村名小杨庄。占地276亩,现有人口175人。

55、西大杨庄:明末,先由山西迁来姓杨的兄弟三人,建村,取名杨庄,后来为区别附近的杨庄,改为大杨。占地670亩,现有人口294人。(明朝正德年间,杨生厚,迁此立村,杜安村,后来因村址低洼,大部分村南建房,改名大杨。占地1770亩,现有人口953人。)

56、三教堂:原村西头有一庙,供奉有老子、孔子、如来塑像,村名为三教堂。占地721亩,现有人口330人。

57、龙庄:元末,由胶东迁来几户龙姓,立村龙庄。占地2040亩,现有人口865人。

58、于楼:清道光年间,于超中举,盖一小楼,取名于楼。占地600亩,现有人口177人。

59、王家楼:南宋年间,王氏建村,地势较高,象楼一样高,取名王楼,也叫王家楼。占地1366亩,现有人口665人。

60、巨庄:明朝洪武年间,巨氏从山西迁来,先住王上司村,后

在此立村,取名巨庄。占地337亩,现有人口203人。

61、大周庄:明朝中期,周氏迁来立村,取名大周庄,简称大周。占地2469亩,现有人口1125人。

62、后王庄:明朝正统八年,王氏从诸城迁来,取名王庄为区别邻近王庄,称后王至今。占地250亩,现有人口95人。

63、后拐庄:原名苏家馆,是赵井拐出的一部分,赵井人不承认苏家馆只承认后拐,从此叫后拐。占地630亩,现有人口320人。

64、大夫营:本村出过大夫,群众很尊重,故定名大夫营。占地3530亩,现有人口1640人。现在大夫营分为前营、后营两个村庄。

65、侯庄:明末,曾取名车王赵庄,后候氏从山西逃荒来此定居,人丁兴旺,故改名候庄。占地610亩,现有人口320人。

66、白毛李村:清初,李氏一家从山西迁来立村,李氏夫妻白发,故取白毛李。占地2179亩,现有人口920人。

67、小田:元末,村有田富户,取名田庄,为区别大田改名小田。占地650亩,现有人口316人。

68、董庄:明初,董氏从诸城西老官庄迁来,因姓董,占多数,取名董庄。占地514亩,现有人口260人。

69、范楼:南宋末年立村,名老官庄,后范姓中有人做了官发了财,在村南建楼故改名范楼。占地530亩,现有人口301人。

70、西赵店:原名小李庄,明末,赵氏从莱阳迁来以开店为业,后改称,赵家店,又因温聪河西,故称西赵店。占地905亩,现有人口350人。

71、楼子王:明末,赵王二氏取名楼子王,简称楼王。占地822亩,现有人口381人。

72、侯庄:明朝末年,从诸城迁来侯龙、侯虎兄弟二人建村,取名侯庄至今。占地400亩,现有人口195人。(明末,曾取名车王赵庄,后,候氏从山西逃荒来此定居,人中兴旺,故改名候庄。

文中有一定疏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张友华 2012年2月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 作者:季丽莉 地名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地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有着丰富的 地理、历史、心理、民族、社会等文化内涵。地名属于语言学中的专有名词,它是地名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民俗历史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地名的研究,可以再现特定地域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深层次了解一定社会的物质和意识形态。正如冯骥才先生在《地名的意义》中所说的,“地名决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特定地域的名称”,“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地名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民俗心态的典型反映,是民族文化的璀璨结晶。 山东是中国东部较为发达的沿海省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素有“齐鲁之邦”、“礼仪之 邦”、“孔孟之乡”的美誉,也是文化资源大省。山东省下辖17个地级市、49个市辖区、31个县级市、60个县,共有8万多个行政村,地名文化资源十分丰富[1]。在对山东地名文化的考察中,使人深刻地感受到:地名之于文化,是尘封的记忆,是文化的代言,是历史的引领。地名使我们看到了山

东文化的多元、变迁与凝固,强化了对齐鲁文化内涵的理解,激发起作为山东人、作为中国人的强烈自豪感和爱国情。 一、山东地名与齐鲁地理文化 山东人把齐鲁文化概括为“一山一水一圣人”,指的是泰山、黄河和孔子,这个概括道出了山水自然因素对齐鲁文化的基础作用。山东中部,地形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多元性的地形、地貌在山东各地地名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1.来源于“山”的地名 “山东”这个名字本身就与山有不解之缘,因处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除了鲁西北平原区外, 鲁中南丘陵区和山东半岛地区带“山”字的地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崂山、博山、兰山、泰山、苍山、福山、莱山、梁山、乳山等。其他带“山”字旁的字在地名中也较为常见。如:崖(陡立的山边):西河崖、大沟崖;岭(山道山坡):凤凰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城 关 镇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调 研 报 告 材料1004班 1014054105 张伟

一、调查目的 1、按照学校教育计划要求,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2、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3、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提出建议。 二、调查地点 陕西省宝鸡陇县城关镇北关村 三、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年龄段主要在20—70岁之间,大多数人为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少数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北关村一组到五组人民。 四、调查方式 本次我们主要是以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 五、调查结果及建议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新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一)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使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新修公路30公里,实现了村村道路畅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生态保护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等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先后出台了《城关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

山东省各市名字的来源

山东省各市名字的来源 山东省及各市、县、区地名的由来一、山东省省名由来山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秦据关中,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两路,"山东"第一次成为政区名称。明初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清初设置山东省,自此,"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 二、济南市市名由来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市中区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1955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天桥区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历下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因其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1955年改称为槐荫区。 历城区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年撤县建历城区。 长清区秦置卢县,东晋改为太原县,隋始名长清县,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2001年6月26日撤县设长清区。 章丘市公元556年,高唐县迁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596年,改称为章丘县。1992年,撤县设章丘市。 平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而得名。 济阳县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商河县因有河水流经,故名河县,1086年改为商河县 三、青岛市市名由来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市南区1949年6月2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成立,12月改为市南区公所,1951年改为市南区人民政府。因位于青岛市市区的南端,故名市南区。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我国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决策部门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由我委农村经济发展司与产业发展研究所共同组成联合调研组,于xx年10月8日至10日,前往xx省xx市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xxxx市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一)xx市概况 xx市位于xx省南部,现辖18个县(市、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83个乡镇。总人口845万,其中农业人口677.56万人,占总人口的80%;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23万亩。3475个行政村,49139个村民小组。2004年,全市GDP达到398亿元,人均4710元,工业增加值97.7亿元,农业增加值11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8.35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4亿元,增长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 (二)新农村建设行动的发起 加入WT0之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上如何保持竞争力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面临着职能转变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面临着劳动力转移的难题。为找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xx市委、市政府从2004年7月组织人员展开大规模调研,逐步理清了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通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xx市于2004年9月提出并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设新村镇为突破口,以“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切入点,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1、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开展新村镇建设。一是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所有村镇的规划设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建立了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村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工作。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实际情况,按照“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的要求,依靠村民理事会和村民代表会制定“三清”的标准,发动群众开展“三清”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持农村卫生环境的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建立村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一是完成了产业建设规划。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按照每个县抓2-3个主导产业、每个乡镇抓好l-2个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基本完成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的规划工作。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注重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另一方面,切

山东地名谜语有哪些

山东地名谜语有哪些 导读:谜面:邮路不通(打一省会城市,梨花格) 谜底:济南 解析:灯谜“梨花格”规定,谜底不得少于两个字,且每个字都要用与其读音相同的.字来代替。谜底“济南”应以同音字“寄难”来代替。“济”是多音字。 谜面:半夜垂钓村桥边(打一山东名胜) 谜底:孔林 谜面:夕阳度西岭(打一省名连地名) 谜底:山东日照 谜面:岁末不见主人归(省区名) 谜底:山东 谜面:似雾似云楼阁起(打一山东地名) 谜底:烟台 谜面:山东省阴天有雨(打一字) 谜底:鱼 解析:山东简称“鲁”,“阴天有雨”即暗示太阳(日)被遮住了,只露出“鱼”。 谜面:身居高位四十载,归家依旧两袖风。(打一山东地名)谜底:莱芜 谜面:全都晓得微山名(打一山东名胜)

谜面:草草问句来没来(打一山东地名) 谜底:莱芜 解析:“来没来”暗示“来无”之意,再加上两个草字头就是“莱芜”。 谜面:小说发表(山东地名) 谜底:文登 谜面:岂有心情细推敲(打一山东地名) 谜底:青岛 谜面:古城尽呈繁荣貌(打一山东地名) 谜底:昌邑 谜面:山东安静(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鲁肃 解析:山东简称“鲁”。 谜面:半夜月弯杨柳西(打一山东名胜) 谜底:孔林 谜面:晓来谁染霜林醉(山东地名) 谜底:日照 谜面:太平日(打一山东地名) 谜底:宁阳 谜面:谈天的都市(打一山东地名)

谜面:海上绿洲(打一山东地名) 谜底:青岛 谜面:莲花池·白头格(打一山东地名) 谜底:菏泽 谜面:一曲南音云遮月(山东地名) 谜底:曹县 解析:在灯谜中,“白头格”规定谜底第一字须用谐音字来代替,才能与谜面相扣。本谜底“菏泽”谐音读作“荷泽”。 谜面:酒柜·遥对格(山东地名) 谜底:烟台 【山东地名谜语有哪些】 1.关于重庆地名的谜语有哪些 2.打安徽地名的谜语有哪些 3.地名的谜语 4.重庆地名主城地名谜语 5.城市地名的谜语 6.常见地名谜语 7.地名谜语100则 8.和地名有关的谜语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城 关 镇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调 研 报 告 材料1004班 1014054105

张伟 一、调查目的 1、按照学校教育计划要求,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2、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3、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提出建议。 二、调查地点 陕西省宝鸡陇县城关镇北关村 三、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年龄段主要在20—70岁之间,大多数人为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少数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北关村一组到五组人民。 四、调查方式 本次我们主要是以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 五、调查结果及建议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新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一)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使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新修公路30公里,实现了村村道路畅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生态保护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农村

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等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先后出台了《城关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

山东17地市地名简介

山东17地市地名简史 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设置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称。 济南,因位于古济水之南而得名。西汉置济南郡,其首府设在东平陵城(今章丘西北),济南之名始现。西晋永嘉末年,济南国的首府又由东平陵城迁至历城,济南开始建城设治。此后,今济南市区成为历代州、府、路、省的行政中心,发展成为海岱地区的大都会。1994年2月,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青岛,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原为一渔村名。1891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青岛)设防,是为青岛建制开始。1897年11月,德国占领青岛。并开始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形态初具雏型。1899年德皇将胶澳租借地的新区(即现在市南区及市北区一部分)命名为青岛。1994年2月,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淄博,因临淄与博山而得名。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成为政区名称之始。以后区划和名称几经变更,至1961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分设,市级机关由博山区迁到张店区。 枣庄,因多枣树而得名。早在唐宋时期已形成村落。1918年建镇,1948年于枣庄镇设枣庄办事处(县级)与峄县俱属鲁南行政区第五区,1958年9月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1960年撤消峄县建立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改为地级市。 东营,因唐太宗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设东营、西营而得名。明洪武年间建村。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由是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部分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1983年成立地级市。 潍坊,因潍县与坊子区而得名。1948年潍县城区与坊子矿区于今市区置潍坊特别市,取各首字命名。潍坊之名首见。1949年改为潍坊市,1950年潍坊市撤销,1951年重建县级潍坊市。1983年改为地级市。 烟台,因明奇山所烽火台而得名。原为渔村。明洪武年间,为防海寇侵优,在芝罘设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得名。清初,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居民区。1861年5月,清政府批准烟台为通商口岸,并筹建东海关。1862年2月,登莱青兵备道由莱州移驻烟台,道台崇芳兼任东海关监督。烟台建置开始。1983年,成立地级市。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一) 随着依法治国历程的推进,全国上下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的司法认识、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护本身正当权益的认识和才能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但随着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措施的不时加速,新型农民司法认识的不时深化,乡村普法工作的近况很难顺应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必然水平上制约了乡村普法工作的深化发展。为扎实推进乡村普法工作,全力服务新乡村建立,笔者就乡村普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谈几点浅显的观点: 近况剖析 一是对普法教育的主要性看法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越来越注重物质好处和经济效益,并以此作为看问题、做事情的习用规范,对那些费时、辛苦而又难见经济效益的普法工作则持逃避、被动、冷酷的立场。很多基层干部、农民还存在适用主义思想,碰到问题才想起往来不断找司法,不克不及做到事前学习和知晓。有的乡、村一年不搞一次普法宣传活动,既没方式也没内容,为了迎接省市县综合管治检查审核,其普法活动材料、工作总结等普法台帐往往是暂时假造,凭空捏造,基本无真实、历史的陈迹。 二是对普法相关工作经费、人员投入不足。当前基层司法所人员编制过少,无专职普法步队,普法经费落实不到位,工作开展困难、技能配备掉队,不克不及顺应新情势下的普法工作需求。尤其是乡镇普法工作经费、人力严厉投入不足,乡镇司法员也仅仅是乡村纠纷的调停员和中间工作的服务员,在实践工作中很难真正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特殊是学校普法,法制副校长更是有其名无其实,必然水平上影响了普法工作的深化开展。 三是普法宣布道育方式保守。目前乡村普法工作首要是采取司法征询、普法口号、宣传栏、宣传材料等方式进行,传统方式多而创新认识和方式却少。不少乡镇设立了法制学校,也是有其名,而很少开展法制教育,往往达不到预期结果。 四是工作推进存在必然坚苦。首先是人员难集中。随着农民经济认识的不时加

江苏各地地名来历

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溯流求源,江苏是《尚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徐、扬两州的一部分。西周时分属鲁、宋、楚、吴等国。春秋战国时分属吴、宋、楚、越、齐等国。秦代属九江、会稽、彰、泗水及东海等郡的一部分。汉代分属扬州、徐州刺史部。隋开皇年间设苏州、扬州、徐州。大业年间改为吴、毗陵、丹阳、江都、下邱、彭城、东海诸郡。唐初分属江南、淮南、河南三道。北宋时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和京东西路。南宋时,淮北属金。元代分属江浙、河南二行中书省。明代江苏与安徽同属应天府,直隶南京。清初属于江南省。康熙6年(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太平天国先后设江南省、天浦省、苏福省。民国17年(1928年),南京为特别市。解放后,设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区,南京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3年合并,成立江苏省,省会南京。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各地地名由来(至县级止) ●徐州 古称彭城,为古九州之一,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丰县 远在春秋战国时,丰县就已出名。旧通志上说:“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 沛县 远古时代,沛县称沛泽,秦王政二十四年设置沛县。(更多细节未找到,抱歉:)) 铜山 清雍正十一年,徐州升州为府,设立铜山县,并以境内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 睢宁 境内睢水曾在汉初黄河夺淮时为沙土所淤,良田毁没,人民长期颠沛流离,此后600余年无县,直至金,恢复县制,始定为“睢宁”,以求睢水不在为患,生活安宁。 邳州 秦朝始置邳县,东汉设邳国,此后历代均为州郡县治所。

浅谈中国地名文化

浅谈中国的地名文化 地名是历史的精髓要素之一,虽是一个个简单的名称,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中国地名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区的变化、传统文化等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大如省、自治区、市县名称,小到镇、村、街道、桥梁名称,还有大量的雅称、简称、别称等。有的地名历千年不变,有的地名则多次更换,每个地名的背后有一段故事,每个地名的后面另有一串地名。地名的由来、命名的原则、寓意都蕴涵着历史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看似杂乱无章的地名,其实蕴含着众多的逸闻趣事,更承载着城市的人文底蕴。 地名是各民族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作为一种语言符号,除了表示城市、农村、河流、山脉、道路、街巷等地理位置以外,地名词与社会、文化历史的联系也是很密切的。它的词义往往既反映着人们对地形、地物及地理位置的具体认识,同时也反映着该地的历史人文的变迁。而这一切都是借助地名的语音特点和词义特点来表现的。所以,汉语中的地名,也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信息的承载体。通名和专名原始人类同地名是无缘的,地名应该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后的产物。最早的地名大约就是借用图腾的名称,这从国内一些少数民族的地名可以推断。比如云南彝族,曾以虎为图腾,哀牢山有彝村就名“罗摩”(母虎),山岗就叫“纳罗”(黑虎),意谓母虎族、黑虎族居住的村落、山岗(参见牛汝辰《中国地名文化》)。又云南有“鹤拓”一名,据张了先生伊鹤拓”考说》,其起源就与白族先民的鹤图腾祟拜有关。汉民族的历史地名也留下了图腾的痕迹。如山西汾河一名,就因一个一度定居此地的崇拜风鸟图腾的部落而得(王克林《汾河释名》),“风”,古与“风”通假,则也可读如“分”“汾”。不过由于时世迁易,比较难于考证罢了。 现代汉语的词汇在数量上是以双音节为主的,但在历史上却经历了一个从单音节到双音节的发展过程。汉语地名词的发展也不例外。商代和周代的地名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如商代七次迁都,七个都城名都是单音节的:毫、嚣、相、邢、庇、奄、殷。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名也还是单音节占优势。但到了汉代,单音节的地名就不多见了。现代汉语中的地名一般都是由专名和通名构成,所以至少是双音节的(一些书面语中的简称如沪、津、京除外),甚至也不乏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六音节等多音节的地名,如石家庄、羊肠子沟、大秃顶子山、一三五食宿站。这说明,地名词在语音上的演变过程与整个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步调是一致的。汉语地名一般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构成,而且专名在前,通名在后。比如江苏省、南京市中的“省”、“市”就是通名,放在最后;而“江苏”、“南京”就是专名。由于地名是中性词,所以不包含“老”、“小”、“阿”这样富于感情色彩的词头,也不用叠音和虚字。通名和专名一般都是有着特定意义的实词类。 汉播地名起名根据不同性质粗略可以分成三大类 (1)自然地理环境的通名,如:山类:山、峰、岭、冈、坡、丘、陵、高原、山脉水类:水、河、江、湖、泊、溪、池、潭、沟、浦、海地貌类:岛、港、湾、洲、角、屿、半岛、盆地、沙漠 (2)人类居住聚落建筑的通名,如:聚落类:乡、村、庄、镇、巷、街、道、路、弄、胡同、坊口、条、新村 建筑类:楼、台、亭、阁、城;寺、庙、宫、观、店、堂铺、集、墟、场、市、店 以上如“寺”、“庙”等多属各种宗教的建筑物名,历史上由于宗教信仰的繁盛也常用来做地名通称。“道”、“路”在古代曾经一度作为行政区划的通名,近代起演变成街道通名。 (3)国家行政区域划分的通名 中国的行政区划,在漫长的历史上,变化很大。先秦代诸侯鼎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古中国为:十六郡,郡的下面设县,这是最早的全国统一的行政区汉承秦制。唐

山东 地名 快板词

山东当了当,当了当 今天不把别的讲, 只把山东讲一讲, 你要问我山东有什么, 请你慢慢听我讲, 济南青岛淄博市, 枣庄东营烟台市, 潍坊济宁泰安市, 威海日照莱芜市, 临沂德州聊城市, 还有滨州菏泽市。 想听山东都有啥, 听我稍微夸一夸。 夸一夸来夸一夸, 走上台来笑哈哈, 台上台下如一家。 今天不把别的讲, 我把山东夸一夸。 自古齐鲁多名胜, 山水名人冠中华。

一山一水一圣人,山东威名传天下。万世师表出曲埠,孔府孔庙规模大。从孔林到栢林,祭拜孟子亚圣人。道教名山属崐嵛,崂山道士道行深。全真七子丘处机,他的故事很有趣。秦始皇,来泰山,封禅访道求神仙。五岳独尊地位显,从此泰山不一般。徐福故里添景观,龙口大佛在南山。四大名楼蓬莱阁,八仙过海美名传。欲从海上觅仙山,长山列岛海市见。齐国国都临淄城,至今尚见车马坑。

陶瓷之都在淄博,聊斋志异蒲松龄。王羲之,是书圣,琅琊郡里有门庭。水浒一百单八将,逼上梁山做强梁。鲁中潍坊风筝都,强项县令板桥当。甲午海战威海卫,名标青史邓世昌。历史胜迹说不尽,一代新人换旧人。沂蒙山上风光好,革命老区天下闻。微山湖里游击队,铁道线上杀敌人。中日血战台儿庄,惊天动地泣鬼神。山东不光历史好,今天仍然不得了。烟台山上望海潮,骏马奔驰养马岛。

山东高角成山头,人称中国好望角。海尔集团在青岛,景色宜人环境好。九曲黄河入海口,陆地海上有石油。百里金沙数日照,新兴城市是石臼。泉城济南泉水流,一城泉水赛明眸。山东名胜说不清,最好去问白岩松。山东味道弄不浓,最好电话问倪萍。走遍东西南北中,最好还是回山东!走遍东西南北中,最好还是回山东!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 1 都城谱系:先秦 涿鹿黄帝建都之地。今属河北省。 穷桑古少昊氏建都地。在鲁北,今山东曲阜附近。 帝丘颛顼建都地。该地在今河南濮阳市。 亳①帝喾建都地。其建都之地在亳(今河南偃师县境)。②商代都城之一至仲丁时迁都于隞(今河南郑州附近),后又有盘庚、武丁行都于亳。原居亳地之人在周初已人居三处,而皆以“亳”名地,故有“三亳”之称(此据郑玄及孔颖达说;另有唐张守节等以为在今河面商丘的南亳、今山东曹县有北亳、河南偃师为西亳,皆为汤所迁,称“三亳”)。周代此地称尸氏。汉代于此置尸乡,属河郡偃师县。其地遗有大沟,后世称尸乡沟。 平阳①帝尧建都地。今河北唐县境。②帝舜建都地。③夏禹建都地。④周代韩国都城。⑤周代秦国之都。 唐①唐尧的国都。②夏商时期唐国之都。③周代唐国之都。 蒲坂一作蒲坂。虞舜建都地。《帝王世纪》载:“舜所都,或言蒲孤。” 陶虞舜之都。 阳翟①夏禹的国都。②周代韩国都城。 阳城夏禹之都。在今河南登封县告成镇附近,当因临近古阳城山(今告成东北之东岭山)而得名。此外,禹都阳城之地望所在,尚有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市境)、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境)、泽州阳城(今山西晋城县境)、唐城(今山西翼城县境)等说,似均不如颖川阳城(登封)说证据充足。 安邑①夏禹之都。即今山西夏县禹王镇附近,古称“故夏虚”。②周代魏国都城。地在今山西夏县禹王镇附近。 观或称灌、斟灌。在今河南范县境。 斟灌或作斗灌。夏代斟灌国之都。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北。 斟鄩①亦作斟寻、鄩。夏代禹之后裔斟寻氏之都。在今河南巩县西南。②或作斗寻。 夏代斟寻国之都。在今山东潍坊市西南。 鉏夏代后羿之都。 穷石夏代后羿之都。在今山西南部,当临近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境)。 原夏代都城之一。①在今河南济源县境。②周代原国之都。在今河南济源县境。 老王夏代都城之一。在今河南沁阳县境,与原(今河南济源县境)相近。 老丘夏代都城之一。今河南开封市境有“老邱城”,或以为即夏都老丘之所在。亦有人以为“老丘”当为“老王”之误,“老王”即“野王”。在今河南沁阳县境。 西河夏代都城之。地在今山西河津县境,临于西河。 顾①夏时顾国之都。在今河南范县东南。②战国时期中山国之都。在今河北定州市境。 缗夏代有缗氏之都。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其君为少昊氏后裔。 扈夏代有扈氏之都。在今陕西户县北。 豕韦亦称韦。古豕韦国之都。在今河南滑县东南。豕韦为彭姓国,祝融的后裔,夏帝少康时始受封。 仍有仍氏(亦作有戎氏、有?氏)之都。该地临近于夏都西河(今山西河泽县境)。 亦有学者以为仍地当在今山东济宁东南。 邾古邾国之都。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邾为曹姓国,颛顼的后裔,后改称邹。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中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各个省(直辖市)名称和别称的由来源远流长,各具特色,读来使人对祖国的秀丽山川倍感亲切。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当时的“北平”为“北京”,意与南京相对之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最新202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202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近段时间,我们组织部分委员走访了县委县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及部分村(社区),就我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基层干部群众对建设新农村积极性高。各级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新农村建设启动平稳,推进有序,开局良好。主要体现在: 一是宣传深入,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全县各级采取举办培训班、层层召开会议、开展专题研讨等形式,组织干部深入学习1号文件;抽调县乡干部深入村(社区)、农户、院落,实施面对面的宣讲和指导;通过在报纸、电视、电台等宣传媒体开办专栏、专题节目和在农村办墙报、刷写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部分乡镇领导、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村干部等赴安吉等地参观学习,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通过深入宣传,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日益增强,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高涨,齐心协力抓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二是抓好调研,精心出台新农村建设系列文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玉环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还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村庄建设加大政策力度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通知》、《关于成立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玉环县通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意见》、《玉环县农村卫生改厕方案》、《关于印发玉环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暂行规定通知》、《玉环县城乡困难居民分层分类救助实施办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关于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规定。 三是试点先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各级陆续启动实施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重点村建设,实行了领导包抓和部门联建责任制,优先在农民群众积极性高、班子力量强、发展基础好的村推进新农村建设,防止一哄而起和盲目攀比。近年来,已建成13个示范村,其中3个示范村受到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108个村庄整治村。今年又确定建设5个示范村、35个整治村,抓好8个重点建设村。 四是领导重视,新农村建设已纳入各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所调研的乡镇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重大问题的综合协调和指导。大多数乡镇还向试点村派驻了工作指导组,驻村抓规划、抓指导、抓落实。部分镇乡制定了新农村工作阶

中国地名变更由来

中国地名变更由来 研究古今地名更替,发现河南是被误会得最惨的。古代叫宁邑,现在竟然叫新乡;古代叫应城,现在竟然叫平顶山,古代叫怀州,现在竟然叫焦作;古代叫颍川,现在竟然叫登封;古代叫归德,现在竟然叫商丘;古代叫汝南,现在竟然叫驻马店!很多人高呼我高端大气的中原文明,竟硬生生地给改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调查后的事实告诉你: 1.很多地名本身就是沿用的某个朝代的古地名,如“西安”之名沿袭自明朝。 2.部分地名所指代地区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例如汝南和驻马店,却不知道汝南之名现在仍在被使用,就是驻马店市所辖的汝南县。驻马店市辖1个行政区9个县,汝南固然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始于春秋的新蔡县就没历史没内涵?西周时就建立封地的遂平县(西周时为房国,唐宪宗改为遂平县)。 此外,撇开地名的历史由来不谈,很多名称本身是很有意趣的,如“商丘”,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承载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量,居然被世人误会成不如“归德”一名,此等逻辑和审美让人叹息。

我们来简单探讨下部分被误会得最厉害的地名出处,看看到底是谁“没文化毁历史”。时间和篇幅有限,只重点说某地区目前使用的地名渊源。 西安-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刘邦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唐玄宗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该地区在宋代则经历了“永兴军路-陕西路-京兆府路”的沿革。元代先后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和“奉元路”。明洪武二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沿用至今。长安自古帝王都,若都城改换,长安之名自然不适合沿用。 宝鸡-陈仓:宝鸡地区是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千渭之会”建立国都,称为“陈仓”(今宝鸡市金台区代家湾一带),这是宝鸡建城史的开端。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迁都于雍(今宝鸡市凤翔县)。唐朝时改陈仓为宝鸡,沿用至今。一说唐玄宗有关,一说和唐肃宗有关。《旧唐书?地理书》凤翔府下载:“至德二年,肃宗自顺化郡幸扶风郡,置天兴县,改雍县为凤翔县并治郭下。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宝鸡县。”揣其用意,当是取“天兴唐室”、“凤翔原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模板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模板Research Report Template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模板 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 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 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 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 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 问题,根据福协办〔20xx〕33号文件—《政协××县委员会 关于我县社会主义拳农村建设情况研的函》要求,我乡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乡位于××县南部,距县城17公里。北靠××乡, 东临××县,南接子××乡,西与××毗邻。境内山高坡陡,平均坡度为30度以上。国土面积为274.3平方公里,边境线 长8.25公里。共有6个村委会、48个自然村、86个村民小组。20xx年全乡年末总户数为3221户,总人口为12607人(其中 农业户2842户11941人),共有耕地面积12246.6亩(其中 水田2135亩),人均耕地面积1.03亩。境内居住着傈僳族、怒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历史和群众思

想文化素质总体较低等诸多因素制约,我乡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是典型的集边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特困乡。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三农” 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上半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93万元,同比增10%,其中出售产品收入128万元,占总收入的21 %,农民人均纯 收入449元,同比增7%。从农村经济收入比例情况看,第一 产业总收入485万元,占总收入的77 %,同比增8%。其中, 农业收入180万元,同比增13%;畜牧业收入280万元,同比 增6%;林业收入25万元,同比增25%。第二产业收入54万元,占总收入的9 %,同比增8%。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服务业等收入84万元,占总收入的14%,同比增10%。外出劳务收入70万元,同比增9%。上半年全乡粮豆播种面积18435亩。

中国地名列表

中国地名列表、少数民族大全---让你体会地大物博的真正含义2007年 北京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13市辖区5县 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 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县平谷县怀柔县密云县延庆县天津市(津)14市辖区4县 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 西青区北辰区津南区武清区静海县宁河县宝坻县蓟县 山西省(晋)省会太原市4地区7地级市15县级市85县 太原市 古交市阳曲县清徐县娄烦县 大同市 大同县天镇县灵丘县阳高县左云县广灵县浑源县 阳泉市 平定县盂县 长治市 潞城市长治县长子县平顺县襄恒县沁源县屯留县黎城县武乡县沁县 壶关县 晋城市 高平市泽州县陵川县阳城县沁水县 朔州市

介休市昔阳县灵石县祁县左权县寿阳县太谷县和顺县平遥县榆社县 忻州地区 忻州市原平市代县神池县五寨县五台县偏关县宁武县静乐县繁峙县 河曲县保德县定襄县苛岚县 吕梁地区 离石市孝义市汾阳市文水县中阳县兴县临县方山县柳林县岚县 交口县交城县石楼县 临汾地区 临汾市侯马市霍州市汾西县吉县安泽县大宁县浮山县古县隰县 襄汾县翼城县永和县乡宁县曲沃县洪洞县蒲县 运城地区 运城市河津市永济市闻喜市新绛市平陆县恒曲县绛县稷山县芮城县 夏县万荣县临猗县 河北省(冀)省会石家庄市11地级市109县23县级市6自治县 石家庄市 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市平山县井陉县栾城县正定县行唐县

遵化市丰南市迁安市迁西县滦南县丰润县玉田县唐海县滦县乐亭县 秦皇岛市 昌黎县卢龙县抚宁县青龙满族自治县 邯郸市 武安市邯郸县永年县曲周县馆陶县魏县成安县大名县涉县鸡泽县邱县 广平县肥乡县临漳县磁县 邢台市 南宫市沙河市邢台县柏乡县任县清河县宁晋县威县隆尧县临城县 广宗县临西县内丘县平乡县巨鹿县新河县南和县 保定市 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满城县清苑县涞水县阜平县徐水县定兴县 唐县高阳县容城县涞源县望都县安新县易县曲阳县蠡县顺平县博野县 雄县 张家口市 宣化县(张家口市宣化区)康保县张北县阳原县赤城县沽源县怀安县怀来县 崇礼县尚义县蔚县涿鹿县万全县

山东最容易读错的11个地名济宁独占两个

山东最容易读错的11个地名济宁独占两个 山东这些地名你都读对了吗?读不对简直打脸!小编的脸已经被打肿了···烟台1.芝罘正确读音:zhīfú芝罘区隶属烟台市,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海珍品基地和名优果品之乡,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外洋通商口岸之一,因其北部的中国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陆连岛----芝罘岛而得名。2. 牟平正确读音:mùpíng牟平区隶属于山东省烟台市,位于胶东半岛东部,因处牟山之阳平川地而得名。泰安3.徂徕正确读音:cúlái徂徕山,又称龙徕山,驮来山,是泰山的姊妹山,徂徕镇以徂徕山而得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徂徕山,人称“竹溪六逸”,并作名句:“云弄竹溪月,海色明徂徕”。济宁4.兖州正确读音:yǎn zhōu古为九州之一,今为济宁市兖州区。4000多年前夏禹划天下为九州,兖州为其 一;2000多年前孔子、孟子、曾子等曾在此讲学;“诗仙”李白曾寓家在此。“兖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5.曲阜正确读音:qūfù曲阜,古为鲁国国都,后曾更名为鲁县,如今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曲阜有著名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6.汶上正确读音:wèn shàng汶上县,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西邻京杭大运河。菏泽7.鄄城正确读音:juàn chéng鄄城县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西北两面跨黄河与河南省毗邻,因境内有鄄邑、鄄城而得名。是古代军事家、一代兵师孙膑的故里。8.郓城正确读音:yùn chéng郓城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有“中国好汉之乡”的称号。9.单县正确读音:shàn xiàn单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因舜帝之师单卷在此居住而得名,是汉朝女政治家吕后的故里。潍坊10.临朐正确读音:lín qú临朐自西汉置县迄今2000余年,素有“小戏之乡”、“书画之乡”和“中国观赏石之乡”等美誉。日照11.莒县正确读音:jǔxiàn莒故城为莒国、城阳国都治,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枣庄12.峄城正确读音:yìchéng峄城为旧峄县治所,是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中国芸豆之乡”。临沂13.郯城正确读音:tán chéng早在商代,少昊氏后裔即于此建立郯国,郯城是“东夷”集团中最大的方国徐国之都,是古徐州和徐国文化的源头,亦是徐姓的祖陵和发迹之地。 14.临沭正确读音:lín shù临沭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鲁苏交界处,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因临沭河而得名。德州15.乐陵正确读音:lào líng乐陵市位于鲁冀两省、德州、滨州、沧州、济南四市交界处,隶属山东省德州市,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金丝小枣之乡”。淄博16.桓台正确读音:huán tái桓台属淄博市辖县,位于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是中国“建筑之乡”、中国江北地区第一个“吨粮县”、”北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