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大学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大学文学概论考试大纲

第一编导论

一、填空题

1.文艺学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外/内部研究

3.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

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

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分支在研究对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这个学科是在建国后从前苏联引进的,正确名称叫文学学。

第二编文学活动

一、填空题

1.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构成):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2.世界(再现论、模仿论):最早德谟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情

景”之论,近代王国维的“意境说”足以说明文学离不开世界,世界是文学之源

再现论:20C中期魔幻现实主义

模仿论:古希腊两种观点,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象,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3.作者:《尚书·尧典》“诗言志”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文学作品由作者创造而来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悟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作品是作者情志的表现,是世界的反映

福柯开局之后,作者便在文本中不断消失。想要了解作者,不能把希望寄托于作品中作者的在场,而应当关注作者在作品中的不断缺席以及作者与死亡之间的独特关系。

4.作品:俄国形式主义提出了著名的“陌生化”概念(什克洛夫斯基)

5.作品:作品与形式的关系问题。20世纪西方文论突出强调。

6.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本质在于文学形式,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应是作品的形式价值,是

“文学性”,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的东西,主要包括文学的语言、结构和形式。形式不是表现内容,而是决定和创造内容。

7.“陌生化”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认为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通过“扭

曲”语言使现实生活陌生化的过程。(什克洛罗夫斯基,属于俄国形式主义)

8.英美新批评:同样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注重作品的结构之于读者的意义,强调读者

在面对文学作品的时候无需关注其内容,只要进行对形式结构的细读就行。代表人物是兰塞姆(J.C.Ransom)还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9.英美新批评派:肌质、复义、含混、语境、反讽;文学本体论(兰塞姆)

10.结构主义:20C60s 二元对立

11.读者:接受美学创始人姚斯;伊瑟尔的“隐含读者”(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转变)

12.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意识形态特

征。(围绕)

13.文学活动的特征:人的生活活动(生活性)、审美活动(审美性)、精神活动(精神性)、

意识形态活动(意识形态性)

14.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巫术发生说(弗雷泽《金枝》巫术与文学的关系)、宗教发

生说(德国批评家赫尔德认为诗歌是想像的艺术;德国美学家格罗塞《艺术的起源》)、游戏发生说(最早德国哲学家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发展席勒“游戏冲动”、“过剩精力”,谷鲁斯“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劳动说(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述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

15.文学伴随着生产劳动而产生,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但文学发展的进程也有特

殊状况,就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16.文学活动的审美艺术形态属性的表现:文学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

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互相渗透状况)

二、名词解释

1.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

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2.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

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

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

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三、简答题

1.简述文学活动的特点

答:人的生活活动(生活性)。文学的出发、联结点和归宿点都是人;文学是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学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

审美活动(审美性)。审美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人作为与自然相对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 (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对同一对象,人可以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情感。人的感觉不但可以同对象发生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的情感关系。人的感觉活动作为感性活动,它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主动、富于创造性的。

精神活动(精神性)。精神活动是一种人的活动,与物质实践活动一起构成人类活动的系统。精神活动作为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必须以物质实践活动为基础。精神活动的形态是多样的,文学活动是其中之一。文学活动源于人的精神需要。文学活动随人的精神发展的不断需要而发展。

意识形态活动(意识形态性)。文学活动具有特殊的意识形态性,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2.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劳动说的合理性。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

3.如何理解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

答:“不平衡”的反面是“平衡”。从长时段而言,“不平衡”只是暂时的现象,它终归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它说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发展之间所存在的不平衡现象,其最根本原因是经济条件构成了艺术发展最为深层的基础,但物质生产并不是直接决定艺术生产,经济对艺术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是通过中介实现的。这些中介包括政治、宗教、道德、哲学等各个方面哲学等各个方面。但经济与物质的仍将最终对文学艺术发展起“最终的支配作用”。实际上,对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众多,不仅仅是经济基础,而且还包括上层建筑中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观念,一些制度、政策、设施等也对文学艺术发展产生一些重要的影响。

Q1 文学活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常态关系体现在与时俱进

Q2文学活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体现在不平衡性

典型表现:其一,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其二,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4.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章炳麟:“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意味着与此不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

现在通行的含义:文学是审美的语言作品。

5.怎样区别文学与非文学?(大致了解)

答: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的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性等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6.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学活动的审美艺术形态属性的表现在,文学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互相渗透状况)

目的:无功利性(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创作的“虚静” 阅读的“快感”)与功利性(间接地隐含着某种功利意图,审美掌握世界、再现现实生活)。

方式:形象性(文本结构呈现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直觉瞬间活现)与理性(形象

依赖理性力量而直接存在,理性创造形象、形象提升境界)

态度:情感性(表达主观情感评价,主体秉持态度)与认识性(表达客观理智认识,彰显生活本质)。

7.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籍属性?

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

8.蕴藉的两种形态☆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话语蕴藉的特点往往体现在两种典范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含蓄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其特征是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如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从阿Q这个小人物就包含道不尽的“思想”。他的命运深刻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人曾有过的苦难生活,

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其特征是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如杜甫《汉江》中的诗句:“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虽然其语词和声音是恒定不变的,却蕴藉着三种意义:其一,“虽然我的心已如落日,但它仍然强壮”,这是相似而相反;其二,“我的心不像落日,它仍然强壮”,这是相反;其三,“在落日中,心仍然强壮”,这是将“落日”视为“心犹壮”的时空条件。

虽然蕴藉和含混偏重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共同揭示出文学文本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特性。文学与社会生活、社会权力关系具有的多方面的复杂联系都只能以话语蕴藉表现出来,都只能蕴含在话语的含蓄或者含混的意义空间中,无法离开这种话语蕴藉而独立存在。

9.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籍中的

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有三种代表性观点:

无功利与功利。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权利。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的,功利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这一点正从目的的层面上显示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形象与理性。文学直接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

情感与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这说明,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

10.如何理解审美意识形态?

第一,“审美意识形态”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理论形态,是一个整体的命题。

“审美”不是纯粹的形式,是有诗意内容的,“意识形态”也不是单纯的思想,它是具体的有形式的。

第二,在我们强调“审美意识形态”的独立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审美意识形态有巨大的溶解力,一切政治的、道德的、教育的、宗教的、历史的、甚至科学的内容都可以

溶解于审美意识形态中。

第三,就“审美意识形态”本身的内涵来看,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有功利的;

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这说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理论具有复合性结构,它也指明了文学活动具有双重的性质,即文学所具有的复杂性特点

第三编文学创造

一、填空题

1.文学创造的三个阶段:发生、构思、物化

2.艺术构思:回忆和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3.构思方式:综合、突出与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4.价值追求:艺术真实、诗意的裁判、文学形式

二、名词解释

1.文学创作的客体:过去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

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现在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2.文学创造客体的特点: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丑价值性的社会生活、作家体验

过的社会生活。

3.文学创作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

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4.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

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5.创作动机:~的实现,固然要依靠材料的储备和艺术发现获得,但实际上创作动机却常

常是暗中支配和决定作家搜集材料范围及其艺术发现方向的潜在操纵力量。

6.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

内涵,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文学创造?

2.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答: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的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去发现自身与对象的情感关系。一旦主体与客体发生某种诗意情感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热情。

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主要是一种感性活动,主体不以概念为中介而以形象为中介去连接客体。不扬弃客体的个别性。客体始终以具体形象向主体展现自身。

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文学创作中主体把握客体的特殊心理活动形式。

3.阐述联想与想象

想象是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它是贯穿艺术构思过程始终的一种心理机制。想象主要有三种:其一,再现想象,所想的这个“象”可能是主体对外部事物或现象的复现(回忆);其二,比拟想象,对某种抽象的东西进行形象化(人生烦恼化作故事);其三,虚构想象,凭空地将此物想成彼物,将无物想为有物,将常物想成异物。(蚂蚁想成大象)【后两者为创造

性想象】。

想象的重要性:文学创造者的艺术构思过程的核心就是借助于再现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所从事的思维。对于作家来说,绝大多数刺激、信息都是以表象形式被储存并被再现的,当作家要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传达出来时,他也必须把它们转化为可被读者感知的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

联想是指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环,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本质上也是想象的一种衍化,更强调“由此及彼”的过程。联想可以分为三种。接近联想指两种以上的事物或现象由于在时间、空间上的接近而被联想主题联结起来(刘邦→项羽)。类似联想是经由某一类似点而把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少女→鲜花)。对比联想是把两种以上可以比照而又有关系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月亮→太阳)。

意义联想、关系联想

第四编文学作品

一、填空题

1.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

2.现实型文学:一种侧重于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

性、逼真性。

3.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与报告文学

4.诗: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分为抒情诗、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

5.小说: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文言、白话。

6.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

7.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

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8.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9.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

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特征:情景交融(表现);虚实相生(结构);韵味无穷(审美)

二、名词解释

1.文本层次划分观点

①王弼:“言、象、意”

②黑格尔:“内在意蕴、外在形状”

③英伽登:“语音、意义、多重图式化面貌、再现客体”(形而上性质)

④现在:文学言语、形象、意蕴层

2.叙事:文学的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其基本特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对象一般是社会的人,其着重表现客观的动态事件,通过对外部事件的描述来把握社会现实

本身,显示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叙事文学是用话语虚构的艺术世界,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却又超越了个别的、已经发生的偶然实施,在更本质的层次上揭示社会现实的内在意义。

3.文学风格:所谓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

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它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

布封(风格即人):“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些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为他和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和内核。”(作家风格的独特性、重要性、不可替代性)

歌德(风格与物)

三、简答题

1.文学形象层: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章学诚“天地自然之象”-物象、“人心营

构之象”-形象,形象出于物象。

假定与真实的统一。合理-真实性的客观规定。合情-反应真切感受。

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由于文学形象具有这样的可感性和艺术概括性,具有上述极富召唤力的审美特征,因而具有了更为独立的审美价值。中间层次。

2.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来自性格的生命魅力;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和深度(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看灵魂所显示的历史真实的程度;

性格和灵魂是否符合所想)

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应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和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是富有特征的个别性和概括性的有机统一。

社会现实关系的总情势:现实关系的真实情况、时代的脉搏和动向。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典型性格在典型环境(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中形成。典型人物的反作用。相互依存。(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答: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情中见景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和情景并茂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虚实相生(叶绍翁《游园不值》)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李白《忆秦娥》)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5.风格与文化

1)时代: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

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从历史和社会高度把握、只属于这个时

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总体特征。如建安文学处于军阀混战、世积乱离的时代,

曹操、曹植等作家代表既敢于正视现实,又怀有“拯世救物”的宏愿,其时代风格

被称为“建安风骨”。时代风格的形成,受时代情境和语境的影响,也离不开文学

自身的发展规律。如唐代中后期的古文运动所造成的新文风和时代风格,唐初文风

承六朝骈俪旧习,成为束缚思想内容的桎梏,一些先行者逐渐要求反对骈文,提倡

古文,从而开创一代新文风。风格的差异也完全可以体现在同一位作家身上。

2)民族:文学的民族风格指作家的风格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反

映出民族文化的特点。民族风格不仅见诸作品的语言,而且体现在一切方面,如题

材、主题、气质和韵味,以及作品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如文学译作仍能体现原作的

民族特点。民族风貌

3)地域:文学的地域风格指作家的风格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地域风

格受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影响。如《诗经》和《楚辞》,《诗经》产于黄

河流域,受儒家学派影响,成为北方文学的代表,具有现实风格;《楚辞》产于两

湖及长江流域,受楚文化影响,成为南方文学的代表,具有浪漫风格。不同地域有

不同文化。作家必定受地域文化气息的影响。作家的文学风格有地域性。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4)流派:流派是一定时期里有着相近艺术追求和思想倾向的作家汇聚而成的文学群体。

(自觉、不自觉)流派风格:指一些在思想情感、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

取材范围、表现方式、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色。体现了

文学风格个体性与群体性的高度统一。流派风格多样化是文学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如盛唐时期诗歌繁荣,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派等多种流派。文学流派影响一

个时代文学的发展和走势,流派并出造成多种流派风格,形成风格竞争格局,能够

促进文学繁荣、增加大众审美选择。形象时代文学的发展和走势,推动文学发展。

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

一、填空

1.文学消费

文学消费活动受到文学生产、文学媒介和文学传播的直接影响。文学媒介:口头~、笔头~、电子~

2.文学接受过程:发生(期待视野)、发展、高潮

3.

二、名词解释

1.期待视野:全称为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是读者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即读者在

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审美趣味与观念结构,会有对于文学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呈现文体期待、形象~、意蕴~。

2.共鸣(P365):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

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3.净化:净化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标志,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表现之一,

文学的净化就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即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是共鸣的进一步发展。

4.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三、简答

1.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提供消费对象;规定文学消费的方式;~的需要

文学消费反作用于文学生产:制约文学生产(文学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的实现);

制约……方式和规模;体现了文化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文学批评

四、论述题

解释:文学经典是指文学史上具有独创性,蕴含社会和历史意义,凝聚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典范作品。它是文学创作的借鉴对象,也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参照标准,更是文学接受的宝贵资源。

1、经典本身具有价值

经典与价值的关系是经典的向度之一。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作品本身具有价值,即“独创性”。

2、被读者接受

经典与读者的关系是经典的另一向度。作品经典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文学接受的过程,作品虽是作者创作的产物,但是只有被读者阅读才有实质意义,只有在被不同时代,不同读者阅读,作品才可能成为经典。经典的文本体现在它的历史性、适应性与开放性,文本是确定的,而不同的读者阅读将赋予文本不同的意义与价值。

3、经典的争议

文学经典化不是以纯粹的个体化过程,它总是与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4、经典的长久生命力

经典作品存在一种悖论现象,即“死与活”的关系,作家已离开人世,但作品仍然在世上“活着”。英国作家本·琼生曾以“赞美诗”的形式称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是“一座无墓的丰碑”,这就表明了经典作品具有纪念碑的性质,能在作家死后转化为不朽的作品,具有跨越不同时代、不同世界的永恒性。

总而言之,经典的构建是各种向度趋同作用的结果,以其独特性、多元性、开放性呈现世界意义,彰显作品价值,表达作者意图,符合读者趣味,从而成为一部永垂不朽的经典。

语言学概论复习大纲讲课讲稿

语言学概论复习大纲

导言 一、解释以下概念并指出其区别 语言学语文学小学 二、语言学理论在指导语言实践上有哪些作用? 第一章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语言的主观性 二、举例说明 1、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 2、信息传递中接受存在的方式 三、论述:语言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第一性的、最重要的手段第一章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 二、举例说明:语言的民族性 三、简答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2、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3、聋哑人的语言问题与思维特点 四、论述 1、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过程基本一致

2、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 第二章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1、征候 2、心理现实 二、辨析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定义区别相同点分点答题) 1、语言和言语 2、征候与符号 3、语言与符号 三、简答 1、语言符号与心理现实之间的关系(分点答题不举例) 2、怎么理解“人的心理现实是不断增量的” 第二章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1、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2、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 3、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 二、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三、论述 1、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 2、语言层级装置靠语言单位的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第二章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语言能力 二、简答 1、人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后天的语言环境决定着人的语言能力的现实和维持 2、语言是其他动物与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论述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第三章第一节 一、名词解释 1、音标 2、国际音标 二、辨析区别和联系 语音学和音乐学 三、简答 1、语音与自然界声音的异同 2、语音学研究的诸方面 第三章第二节 一、名词解释 1、纯音

自考04753管理学概论2016复习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 1.促使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规定的要求展开,这种职能属于()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 D.控制职能 2. 在组织中负有全面职责并具有最高权力的是()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操作者 3.通过把管理问题抽象成一个模型,求解模型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解,依据最优解和组织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组织计划的方法是() A.滚动计划法 B.网络计划法 C.运筹学方法 D.盈亏平衡分析 4.针对公司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问题,在某一行业或某一细分内确定其市场地位和发展态势的战略的是() A.公司总体战略 B.经营业务单位竞争战略 C.职能战略 D.增长战略 8.在各种组织理论中,强调以工作为中心是() A.古典组织理论 B.新古典组织理论 C.权变组织理论 D.文化组织理论 9.综合运用传统设计原则,组织结构比较严谨复杂而且相当正规,运用集权式的管理进行运作,这种组织属于()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C.生产型组织 D.服务型组织 10.把决策权集中在组织领导层,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依据上级的决定办事的是() A.直线职权 B.参谋职权 C.集权 D.分权 12.在管理者的技能中,对于高层次的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技能是() A.概念技能 B.技术技能 C.人际技能 D.服务技能 13.属于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来的观点是() A.职能工长制 B.激励性付酬制度 C.存在“非正式组织” D.一般管理理论 14.提出“在管理中要根据环境和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观点的学派是( ) A.社会系统学派 B.决策理论学派 C.权变理论学派 D.系统管理学派 15.“完全按照结果或后果制定道德决策”的观点属于() A.道德的功利观 B.道德的权力观 C.道德的公正理论观 D.社会契约整合理论 16.在狭窄的市场上寻求成本优势或者是差异化优势,这种战略被称为() A.增长战略 B.聚焦战略 C.差异化战略 D.低成本战略 21.从领导者的性格、品质来分析领导的成败,试图从中找出成功领导者的品质,这种理论属于() A.领导行为理论 B.领导特质理论 C.权变理论 D.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22.工作结束后进行的控制是( D ) A.预先控制 B.前馈控制 C. 预先控制 D.反馈控制 23.具有高度灵活、适应性强、组织结构相对简单的组织结构是()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C.服务型组织 D.生产型组织 24.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 A.管理幅度减小,管理层次减小 B.管理幅度增加,管理层次增加 C.管理幅度增加,管理层次减小 D.管理幅度增加,管理层次不变 25.在计划的类型中,组织内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活动所需要遵守的规则被称为() A.政策 B.方法 C.规划 D.程序

环境科学概论考研重点

第二章 1.大气的结构组成?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2.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程度,一致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来源: 天然污染物:1.火山喷发2.森林火灾3.自然尘4.森林植物释放5.海浪飞沫 人为污染物: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3.交通运输过程排放4.农业活动排放 3.什么是大气污染物,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 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降尘,可吸入粒子(IP) )2.硫氧化合物 3.氮的氧化物 4.碳的氧化物5.碳氢化合物6.有机化合物7.卤素化合物8.其它放射性物质和臭氧。 4.什么是光化学烟雾? 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烃类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反应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被称为光化学烟雾。 5.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1.烟尘控制技术 2.二氧化硫净化技术 3.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 第三章 思考题: 1.什么叫水循环,其成因是什么?水循环包括哪几个阶段?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从水面、陆面和植物表面蒸发,化为水汽升到高空,然后被气流带到其他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形成径流。水的这种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就叫做水循环。 水循环的成因:内因水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包括阶段:蒸发,输送,凝结,降落,渗流,径流。 2.请用文字和公式的形式表达水量平衡的概念? 通过水的循环包括蒸发,降水,渗流,及径流,地球上的水不断循环往复在全球范围内蒸发与降水总量是平衡的。 +△w= 收入-支出 3.天然水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哪几类?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有哪些?什么叫溶解氧? 天然水的化学组成:1.溶解气体天然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有氧、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 2.主要离子:Cl-、SO42-、HCO3-、CO32-、Ca2+、Mg2+、Na+、K+。 3.生物生成物质生源物质在水中以离子或胶体的形式存在,NH4+、NO3-、NO2- 、PO43-、HPO42-、H2PO4-。 4.胶体无机胶体物质主要是铁、铝和硅的化合物,有机胶体物质主要是植物或动物腐烂和分解而生成的腐殖物。5.微量元素 6.固体悬浮物质。 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O) 4.试分析影响河水,湖水,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因素。 河水:1.受河流集水面积内被侵蚀的岩石性质影响,2.受河流的流动过程中补给水源成分影响。3.受流域面积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影响。4.受生物活动影响。 5.什么叫水体污染?什么叫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其自净化机制是什么? 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作为水体污染。 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广义定义指受污染的水体经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狭义定义是指水体中的氧化物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使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净化机制:物理净化(物理过程)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和混合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在水体中浓度降低的过程。

英语语言学概论大纲(DOC)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为日后进一步学习语言学、从事语言教学实践和语言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本课程的特点是:专业术语多,概念多,内容抽象,所以,考生最好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先学习提高语言读写能力的课程,如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等,这样可以减少语言障碍,有利于学好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为本书共分四编,计十三章。第一编(一至二章)介绍了语言和语言学;第二编(三至八章)介绍了语言学的主要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第三编(九至十二章)为跨学科领域与应用—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第四编(十三章)介绍了现代语言学流派。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英语语言学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语言学的分支和重要的语言学概念; 2、掌握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和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3、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 4、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英语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含盖范围很广,既涉及语言系统内部的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又涉及许多交叉学科,如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用学(包括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以及本教程未涉及的神经认知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等。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甚至会涉及到哲学、逻辑学等领域。 在自考课程中,词汇学与语言学关系最为密切,词汇学的许多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来源于语言学。高级英语、泛读(三)、写作、翻译等课程则是学好语言学的基础。文学与语言学并非对立的关系,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日后无论从事语言学还是文学研究,这两个领域都必须同时涉猎。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经修改,以下显示答案均为正确答案) 1、《五帝本纪》中五帝的文献材料贴合于哪一段?(3.00分) A.旧石器时代 B.五代十国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新石器文化晚期 正确答案:D 、 2、分封体制下的君民关系是什么?(3.00分) A.君民同体关系 B.舟与水 C.上与下的绝对服从 D.征服与被征服 正确答案: A 、 3、关于乡射礼说法不正确的是?(3.00分) A.国人举行 B.野人举行 C.定期举行 D.造就国人团结 4、中国古代的贵族对自己手下的民众是恩威并施,给民众以恩惠,是因为中国的什么意识? (3.00分) A.民本 B.人本 C.家族 D.人道 5、宋末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制度?(3.00分) A.郡县 B.羁縻 C.督察 D.州府 6、下面不属于儒家“仁”的含义的? (3.00分) A.爱人 B.克己复礼 C.兼爱 D.君子的事 7、关于墨家说法不正确的是?(3.00分) A.游说 B.非乐 C.兼爱 D.非攻 8、中国权力的两股势力中,底层的是?(3.00分)

A.小农 B.王权 C.军人 D.商户 9、文人治国的最高宗旨是什么?(3.00分) A.教化论 B.礼乐 C.和平 D.官僚 10、分封制下的君民关系是(3.00分) A.征服与被征服 B.平等 C.舟和水的关系 D.军民同体的关系 正确答案: D 、 11、大蒐礼什么什么时候举行的比较频繁(3.00分) A.耕种 B.祭祀 C.战后 D.战前 12、关于大蒐礼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只有贵族有资格参加 B.是一种集体军事训练 C.是我国戏剧的早期萌芽 D.带有原始民主色彩 正确答案:C 、 13、周代的国人指的是(3.00分) A.周人 B.住在城里的人 C.士阶层 D.贵族阶层 14、羁縻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3.00分)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民族制度 D.军事制度 15、周代较早的文献中,小人指的是(3.00分) A.小孩 B.奸诈之人 C.不在位的人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导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的基本概念 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八大公害事件及其主要污染物 ①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硫氧化物—2和3烟雾的混合物,空气中的金属氧化颗粒 2、3金属元素即硫酸盐类气溶胶 ③伦敦烟雾事件:2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作用下生成3及硫酸和硫酸盐气溶胶 ④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及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的二次污染

⑤水俣事件:甲基汞 ⑥富山事件(骨痛病):镉 ⑦四日哮喘事件:2、煤尘重金属粉尘 ⑧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4、全球性三大污染问题:全球变暖、酸雨沉降、臭氧层空洞 第三章大气环境 1、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暖层、电离层)、逸散层 2、大气的组成:大气是一个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根据组成的稳定性可以分为恒定的、可变的和不定的三种组分。 恒定组分:氮78.09%、氧20.95%、氩0.93%; 可变的组分:二氧化碳含量为0.02~0.04%,水蒸气含量为

0-4%以下 不定组分: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盐类及恶臭气体 3、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4、环境本底值——环境要素在未受污染情况下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以及环境中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大气环境本底值——未受人类影响下的大气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 5、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2、、、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大气污染源: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包括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2019南开大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2019南开大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本考试是全日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入学资格之专业基础课考试。 二考试目的 本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全日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具备“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理解这两门课程的基本概念,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简单的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的事实。 考生要用汉语答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四考试内容 “语言学概论”部分 第一部分语言的性质,包括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其他派生功能、语言是自然形成的符号系统。 第二部分语音,包括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基础、音素、音位、音位的组合。 第三部分语法,包括语法的性质和单位、构词法、构形法、句法。 第四部分语义,包括词汇、词义、词聚、句义、歧义。 第五部分语言的发展,包括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 题型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 示例:洋泾浜不是自然语言。 答:对。洋泾浜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人在某些特定场合临时把各自的语言混合在一起而造成的交际工具,不当作母语使用,离开特定的交际场合双方都不再使用它,所以不是自然语言。 三简答 示例:两个同义词可以在哪些方面有差别? 答:同义词之间的差别:a语体色彩或风格色彩、b感情色彩、c形象色彩。 四分析 示例:指出下面每个词是单纯词还是复合词,还是派生词: 剪刀克隆taller 绳子棕色菠萝氧吧dancer 质子actually 答案:单纯词有“克隆、菠萝、taller”,复合词有“剪刀、棕色、氧吧、质子”,派生词有“绳子、dancer、actually”。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854管理学概论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管理学概论)(854) 一、考查目标 “管理学概论”是贵州师范大学财经商贸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重点考查学生对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及其应用的掌握与理解程度,同时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管理学概论》考试主要考查管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该科目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分析实践问题,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查内容 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二部分是计划,第三部分是组织,第四部分是领导,第五部分是控制,第六部分是创新。 第一部分是总论。要求考生掌握管理的定义和职能,理解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掌握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其发展,理解大数据时代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结合实际理解和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二部分是管理的计划职能。要求考生掌握决策的定义、决策类型、决策理论、决策过程,理解决策的影响因素,能运用决策方法进行决策分析;掌握计划的概念和类型,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目标的性质。 第三部分是管理的组织职能。要求考生掌握组织和组织结构的含义,理解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集权和分权的影响因素,掌握组织结构的类型并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分、直线与参谋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并能运用组

织变革的一般规律分析当今组织变革中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第四部分是管理的领导职能。要求考生掌握领导的基本概念,理解领导的性质和作用,了解领导方式及其理论;掌握激励的基本概念,理解激励的性质,能运用激励理论分析组织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沟通类型与方式,理解沟通障碍及其克服。 第五部分是管理的控制职能。要求考生掌握控制的概念和类型;理解控制的基本方法。 第六部分是管理的创新职能。要求考生掌握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的过程;理解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基本内容。 主要参考书目:《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周三多、陈传明、贾良定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农耕和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格局是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处在被动防御状态,而经济文化落后的游牧人常取优势 万里长城----------防御心态 四夷如同一家,是中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血缘融和史的整体趋势农业居于主导地位,工商业处于补充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 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 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的钳制与束缚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 中国农耕经济的既早熟又不成熟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

宗法制度完整的系统: 产生:商代后期 西周建立以后,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 西周宗法制的创立者是周公 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 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完整意义的宗法制度开始崩溃,但在政治领域中仍保留较大的影响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经济基础稳固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对人身控制严密 分封制的出发点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宗庙祭祀制度的影响:形成“礼乐文化”,维护宗法制度和巩固政权。宗庙祭祀制度是为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手段

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三皇:伏羲、神农、燧人 文化集团:华夏、苗蛮、东夷 殷商文化的特点:游耕文化,甲骨文、尊神重鬼 周人的文化维新: 宗法制度的建立、制礼作乐 从武帝时代到西汉末,居于官学正统地位的是;今文经学 玄学:有老庄哲学发展而来,,其宗旨是“贵无”,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周易》、《庄子》、《老子》是其经典著作。玄学的兴起,对魏晋化思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现实意义乃是对魏晋人所亟亟追求的理想人格作理论上的建构。玄学促进了魏晋人放任、率真、豁达的理想人格的构建。

语言学概论大纲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认识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认识语言和民族、语言和种族的关系;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认识语言符号的诸特征;了解语言学的性质、作用及发展梗概。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识记: 1、口语: 2、书面语: 领会: 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 3、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4、语言和种族的关系; 5、语言与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必须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思考: 1、什么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2、为什么说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3、应该如何理解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为什么说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5、为什么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 识记: 1、符号; 2、能指; 3、所指; 4、聚合关系; 5、组合关系: 领会: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2、任何符号,包括语言符号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 4、语言符号的可变性; 5、语言是一个系统; 6、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不平衡的; 7、语言是系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自主性; 8、语言系统的层次性; 9、组合关系的含义; 10、聚合关系的含义; 1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思考:

1、区分语言和言语有什么意义; 2、应该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3、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有什么重大意义。 第三节语言学 识记: 1、语言学; 2、普通语言学; 3、理论语言学;。 4、应用语言学; 5、传统语言学; 6、结构主义语言学。 领会: 1、普通语言学的含义和主要研究领域; 2、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主要研究领域; 3、古代哲学家对语言的研究; 4、古代的语言本体研究;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 6、普通语言学的产生; 7、索绪尔的主要贡献; 8、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新学派的产生; 9、语言学和文学的关系 10、语言学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应用 11、语言学研究在语言规划中的作用; 12、语言学研究与计算机科学。 思考: 1、为什么尽管语言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学说和观点; 2、语言学研究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角度。 第二章语音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语音的各种性质,了解描写元音和辅音发音特征的方法,理解音位学的基本理论和音位分析的基本原则并能够运用,了解音位组合和韵律特征的基本形式,提高认识语音现象的能力。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识记: 1、语音; 2、声音的四要素; 3、振幅; 4、频率; 5、音高; 6、音强; 7、音长;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题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英文) Part I Multiple Choice 1.. Zi Lu, Ran You and Gongxi Chi’ aspirations represent______, while Zeng Dian’s reflects______. A.personal ambition; selfishness B. lofty ideals; meaningless pursuit C. personal struggle; generous contribution D. individual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harmony 4.How isthe “energy”of “one-stroke character” achieved? A. By pressing the brush harder B. By writing the character with only one stroke. C. By writing the strokes at one go. D.By connecting the strokes in the interior. 5. How was Chinese calligraphy displayed by Lin Huaimin? A. By dance B. By script C. By music D. By brush 6.The winding path in the gardens reflects the Chinese philosophy of being ______. A. unrefined未提炼的 B. irresistible不可抵抗的 C. uninhibited 无拘束的 D. reserved 7.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Peking Opera through the saying “watching a play is watching famous actors?” A. The viewers go to the theatre to see the actors instead of the play. B. The famous actors are good-looking and perform well. C.The actors are good at all the four basic aspects of Peking Opera. D.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actors are as important as the play itself. 8. According to Sunzi, the strategy of the level in a war is to______. A. use different strategies B. frustrate the diplomacy of the enemy C. attack the army of the enemy D attack the city of the enemy 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irrelevant to the pictographic symbol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 Aspiration B.Imagination C. Creativity D. Allusion Part II True or False Answers _T__According to Laozi’s philosophy of naturalness, man should notattempt to manipulate nature. _F__The driving force for building the Great Wall is to protect the lives and peace from wars. _F Guanyin or the Goddess of mercy, known also as the Bodhisatva, is the founder of Buddhism. _T__The names of some Chinese dishes cannot be understood literally. _T__According to ancient Chinese people, music could not only cultivate people’s mind, but also help govern the county. Part III Fill in the Blanks 1._CPG_,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is the highest state administrative body, which carries out the laws enacted and decisions adopted by the NPC and its Standing Committee. 2.In China, the educ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basic education, ___higher_____and adult education.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 一、环境 是指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 是以人类为主体,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部世界,即是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 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分类: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干扰 (1)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8大公害中有几个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有害影响?)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如水体污染导致农作物死亡)的现象。 (2)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造成了生态系统功能失调,生物的多样性和生产量下降。 (3)环境干扰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影响的现象。 环境本底值 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处于原有状态时,环境中的水、大气、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在自然界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其本身具有的基本化学组成和能量分布状况 环境容量 是指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危害的前提下,自然环境或其中的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自净能力 是指已被污染的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能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自我调节机制。 污染源 污染源:凡是产生物理的(声、光、热、振动、辐射、噪声等)、化学的(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的(霉菌、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设备、装置、场所等,都称为污染源。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 的环境问题,也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1)是地球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的 2)虽然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但其影响和危害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结果 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 人为性 隐蔽性 危害性 移动性 加速性 可变性 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区域差异性、区域集中性、全球集中分布、国家内部集中分布、生态环境集中分布、工业污染问题的集中分布、多灾区与国家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汇总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1100540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英文名称: Linguistics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医药贸易方向)适用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英语语法,精读等 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英语专业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向学生介绍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思维等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所获得的知识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及增强对英语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两个,即: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方面研究的能力。 1、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以英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介绍英语语言的内部结构、表现形式和意义以及与人的心理、社会、文化艺术、信息科学、教育等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听讲与自学,对英语语言学、语言学分支、流派及其发展等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等,提高对英语的理性认识,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能力 作为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课程,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从事英语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那些对语言学有兴趣并有意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和所学的语言学知识从事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用英语进行表达或撰写论文。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语言理论基础课。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职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高职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高职生三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通过学习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理论发展史、中外管理理念的比较、管理与组织设计、管理的类型与方法以及管理创新等知识,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为未来服务社会从事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2学时) 主要内容:管理的的基本含义、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学习及研究方法。 学习要求:理解管理及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了解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自学:从管理的作用、目的看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研究方法。 讨论: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课堂案例讨论:管理者角色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及一般管理理论、韦伯及官僚制组织理论;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几种主要现代管理理论学派。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想观点,现代管理各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自学: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阅读:企业理论相关书籍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绪论(老师说看小结) 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 环境: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类型掌握: 人工环境按功能分: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 2.环境的特性: 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 相对稳定性:环境中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变化滞后性: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时间要滞后于外界干扰的时间。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3.环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研究目的: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的研究目的就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4.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 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5.环境承载力(上课说过): ①是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 ②是指“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二)自然环境(小结+大地女神Gaia假说) 1. 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 自然环境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 (1)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圈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的物质组成:气体:N2 (78%)、O2 (21%)、Ar(氩,0.93%)、CO2 等 水汽:表面水的蒸发和植物蒸腾大气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 液体微粒,如烟尘等。 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对人类的意义:调解并维持适宜环境,生命基础条件。 主要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 (2)水圈 由大气圈、海洋、陆地水体(河流、湖泊、冰川)、土壤和岩石孔隙以及生物体中的气、液、固各态水组成的连续的圈层称为水圈。 总水圈:豪恩 (3)岩石圈 水的重要性:生命组成成分(约70%),营养物质的载体 岩石圈组成: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33-35km。 对人类的价值:能源和资源 主要问题:能源和资源短缺与耗竭

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本考试是全日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入学资格之专业基础课考试。 二考试目的 本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全日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具备“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理解这两门课程的基本概念,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简单的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的事实。 考生要用汉语答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四考试内容 “语言学概论”部分 第一部分语言的性质,包括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其他派生功能、语言是自然形成的符号系统。 第二部分语音,包括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基础、音素、音位、音位的组合。 第三部分语法,包括语法的性质和单位、构词法、构形法、句法。

第四部分语义,包括词汇、词义、词聚、句义、歧义。 第五部分语言的发展,包括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 题型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 示例:洋泾浜不是自然语言。 答:对。洋泾浜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人在某些特定场合临时把各自的语言混合在一起而造成的交际工具,不当作母语使用,离开特定的交际场合双方都不再使用它,所以不是自然语言。 三简答 示例:两个同义词可以在哪些方面有差别 答:同义词之间的差别:a语体色彩或风格色彩、b感情色彩、c 形象色彩。 四分析 示例:指出下面每个词是单纯词还是复合词,还是派生词: 剪刀克隆 taller 绳子棕色菠萝氧吧 dancer 质子 actually 答案:单纯词有“克隆、菠萝、taller”,复合词有“剪刀、棕色、氧吧、质子”,派生词有“绳子、dancer、actually”。 五论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大纲1.doc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大纲1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使学生能理解或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工商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具备从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基础性知识和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考试大纲是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而制定的,是考试题出题的依据,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考试的基础内容,把握课程的复习重点。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按章节点明各知识点简要内容,以及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包括知道、了解、理解或掌握等)。 第1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1 人力资源相关概念、性质(领会、识记) 1.2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职能、地位(领会、识记) 1.3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讲解、领会、运用) 第2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人性假设理论(领会、识记、应用)

2.2 激励理论(领会、识记、应用) 2.3 人力资源管理环境(领会、运用) 第3章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3.1 管理者概述(理解) 3.2 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理解、运用) 第4章职位分析 4.1 职位分析概述(领会、识记) 4.2 职位分析的具体实施(领会、运用) 4.3 职位分析的编写(领会、运用) 4.4 胜任素质模型(领会、识记) 第5章人力资源规划 5.1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领会、识记、运用) 5.2 人力资源需求、供给的预测和平衡(理解、识记、运用)第6章招聘录用 6.1 员工招聘(领会、识记) 6.2 招聘的渠道与方法(领会、识记、运用) 6.3 员工甄选(领会,运用) 第7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1、造车技术来源于中亚 2、西周创建者是武王 3、文人治国的最高理想是(仁政、刑法、监狱、无为而治) 4、楚国人是谁的一支(殷商、夏、西周、东周) 5、老子思想产生的基础,以下不正确的是 A、史官哲学 B、宗教祭祀 C、宗教神灵 D、礼乐文明 6、李山老师认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形式取决于什么?(大多数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7、九卿之中看几个主要宫殿门的人员是什么?(卫尉、宗正、太常、太仆) 8、张君劢认为古代中国是什么性质(国家、文化单位、企业、家族) 9、费雷泽是哪个国家的(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0、玉猪龙属于哪一种文化?红山文化 11、谁制经书实事求是(刘彻、班固、刘德、司马迁) 12、被推为“天可汗”的是李世民——唐太宗 13、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夏、商、西周、东周) 14、本迪尼克是哪国著名人类学家(美国) 15、文治政府特征中,以下不正确的是 A、中央集权 B、地方郡县 C、文人治国 D、法家道德思想 16、老子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无为) 17、文治政府是谁说的(朱光潜、钱穆、王国维、孔子) 18、初税亩是哪国实行的(鲁国) 19、古史辨派认为老子成书于何时(战国前期) 20、听声定节气在哪里有记载(《国语》) 21、康德是哪国人(德国) 22、孟子是哪一学派的(儒家) 23、以下不属于“三公”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中丞) 24、屈家岭文化主要在今天的哪一个地区(湖北) 25、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是民法 26、玉猪龙在谁的墓里发现过(妇好) 27、儒家认为最重要的是(经历实力、军事实力、老师、信用) 28、以下人善于经商的是(夏人、殷人、周人、秦人) 29、孟子提出儒家应有几种德行(1、2、3、4) 30、刘邦把以下谁的肉做成了肉酱(韩信、萧何、张良、吴越) 31、周武王的祖父是(季历) 32、《大宪章》运动是哪国发生的(英国) 33、周公家族分封为几个国家(8) 34、儒家对礼节最看重的有几点(1、2、3、4) 35、商鞅在哪个国家实行变法(齐、楚、秦、赵) 36、帝啻有几个儿子(1、2、3、4) 37、老子观念核心是什么(仁、礼、无为、法治) 38、大蒐节在秋天举行叫什么(闲) 39、战国时期齐国君主姓什么(陈) 40、族群代兴的时间段是什么(夏代到西周之前) 判断题 1、殷商人关于祖先出生传说实际是反映了中国古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婚姻状况。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