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视角下《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情景式教学实践要点

叙事医学视角下《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情景式教学实践要点
叙事医学视角下《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情景式教学实践要点

随着现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院校更加重视《医学人文概论》课程的情景式教学改革,旨在通过营造特定的情景,让医学生来建构自己的人文知识,体验人文关怀,最终提升人文精神境界。但传统情景式教学存在被动参与情景、有效沟通不畅等问题,而通过

叙事医学视角下《医学人文概论》课程

情景式教学实践

皮星罗长坤薛大东李媛

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皮星、薛大东、李媛),校长办公室(罗长坤)

通信作者:皮星,Email:herryp@163.com

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16.02.013

【摘要】《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情景式教学存在学生参与度低、讨论沟通不畅、缺乏对病症的人文

思考等问题。叙事医学能让学生阅读文本和创作文本,提供接近患者体验的“内省”机会,使其参与到

情景中,更好地重新诠释他者故事,帮助患者积极看待病症,从而让患者更好地配合诊疗。本研究借鉴

叙事医学的阅读文本和创作文本的方法,研究了《医学人文概论》课程的“4+3”情景式教学的改革现

状、成效,指出了教学应当注意“树立正确的医学人文价值观、加强人文关怀的情感教育、兼顾人文知

识传授与人文能力培养”等关键点,并就今后提升《医学人文概论》教学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医学人文;人文精神;叙事医学;医学人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R-05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3228)

The practice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Introduction to Medical Humani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ive medicine Pi Xing,Luo Changkun,Xue Dadong,Li Yua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8,China

(Pi X,Xue DD,Li Y);Principal's Office,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8,China

(Luo CK)

Corresponding author:Pi Xing,Email:herryp@https://www.360docs.net/doc/d19813008.html,

【Abstract】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introduction to medical humanities"has some

problems,such as low participation,poor communication,and lack of humanities thought.By reading text

and creating text,narrative medicine can make students deeply participate in the scene,provide an intro-

spective opportunity of being close to the patients,and make students better redefine the story of the other

so as to be able to help patients to take a positive view of the disease.Therefore,by using the method of

reading text and creating text of narrative medicine,this paper has studied the“4+3”situational teaching

model reform of the course of“introduction to medical humanities”,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achievement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key elements,which is“to build

a correct value view of medical humanistic,strengthen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of humanistic care,as well

as culture humanistic knowledge and culture humanistic ability”,and it has als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

tions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level of“Introduction to medical humanities”in the future.

【Key words】Medical humanities;Humanistic spirit;Narrative medicine;Medical humanities

teaching

Fund program:Research Project of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ongqing(153228)

·教学改革·

借鉴叙事医学的阅读文本和创作文本的方法,可以实现《医学人文概论》课程较好的教学效果。

1传统《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情景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被动参与情景,医学生对情景的参与度低

传统的《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情景式教学,教师课前完成对情景的设定,医学生只是课堂上情景式教学的参与者。医学生没有情景的创设权限,会减弱其对情景的深入理解和自我重构,更会抑制其探索人文精神意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2缺乏对患者语境的把握,医学生有效沟通能力不强

传统的《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情景式教学,其情景设定往往过于学术化,不能让医学生把握到患者的语境特点。在与患者交流时,不能实现医学生有意识的改进自己语言,把专业术语转变成通俗易懂、充满人文情怀的交流方式,难以真正提高医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

1.3缺乏对患者的体验,医学生人文关怀站位不高

传统《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情景式教学,情景更多的是一种外在情景,使医学生难以深入体验到患者的思想、心理、情感和情绪,难以真正产生对患者的“同理心”。其人文关怀的理念往往只停留在浅表的思维上,不能形成对病症更高思想层面的理性思考和人文思索,难以有效引导患者积极对待病症和配合诊疗。

2叙事医学对《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情景式教学的意义

2001年,Charon提出叙事医学的概念[1],旨在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的心声,建立与患者更加平等友好的关系,进而引导患者积极转变和配合诊疗,更好地提升诊疗效果。她强调,从自传、现象学、心理分析、创伤研究、美学理论出发讨论医患关系[2],并指出叙事对培养医生同理心的重要性[3]。叙事医学是要培养医生更好的倾听技巧,以及其从潜台词中把握潜藏信息的能力,更有效的与患者换位思考,持续地关照患者。

叙事医学提供了一种实践“内省”和“同理心”的机会,有利于培塑医学人文精神[4]。叙事医学通过阅读文本和创作文本,培养医学生的叙事能力,即培养吸收、解释、回应患者困境的能力。这种通过特定文本学习和反思的方式,实质上创设了典型的案例情景,正好把叙事医学与情景式教学契合起来。借鉴叙事医学阅读文本和创作文本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训练医学生高效的沟通技能和持续关照的人文精神。

2.1创设真实叙事情景,触发医学生理解关爱患者的仁心

医学生往往有严格的专业技术训练,但缺乏对普通患者生活的了解,不太容易走近患者的内心[5]。而借鉴叙事医学的文本创作方法,如让学生围绕自身就医体验创作文本,通过情景的主动创设,可以避免其被动接受情景,更重要的是让其更好地感受患者面临的场景,体会患者可能的情绪,体验患者的精神世界,培养医者仁爱的视角基点。

2.2认真阅读患者文本,提高医学生有效沟通的技能

教师精心筛选患者叙事文本后,通过组织医学生阅读患者叙事文本,使其充分感受患者叙事的语言特点。既可以采用患者更能理解的通俗语言进行沟通,可以增加亲近感,提高沟通效率。又可以通过阅读体验患者文本,在熟悉患者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更好地抓住病情的细节问题[6],更精准地开展诊疗。

2.3学会重新诠释的技能,引导患者积极转变和配合诊疗

借鉴叙事医学的方法,可以培养医学生学会重新诠释他者故事的技能。医学生在阅读患者相关叙事文本和创作文本时,能训练自身对患者故事进行重构,从另外的角度来帮助患者看待疾病的困境,重新树立积极的心态来配合诊疗[7]。比如,患者因交通意外伤病而对命运悲观失望,医学生则会拆分主观的道德问题和客观的交通问题,让患者正确对待,减少自我责难,从而促进患者的积极转变,更好地配合诊疗。

3《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情景式教学改革实践

3.1《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情景式教学改革设计

由原有20个课时的理论讲授,改革成“4+3”模式,即4次理论课+3次实践教学。4次理论课主要通过专题讲授来开展,4个专题为:“医学的人文审视”“医学的哲学慧根”“医学的社会角色”和“医学与文学的相遇”。第一专题“医学的人文审视”,围绕“医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开展教学,使学生明白医学不只是纯粹的自然科学,更有人文的精神,从而对医学人文的产生、发展、性质、范畴等有了较为深入

的了解。第二专题“医学的哲学慧根”,围绕“哲学与医学的关系”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医学需要正确的哲学思维作为指导,医学生应该自觉加强哲学的学习。第三专题“医学的社会角色”,通过讨论“医学具有什么样的社会角色”的问题,帮助其理解医学的社会价值,从而自觉树立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第四专题“医学与文学的相遇”,通过分析和探讨医学主题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医学人文精神,帮助学生理解文学对于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作用,从而启发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感悟和理解。

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引入3次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叙事医学的方法,来开展《医学人文概论》的情景式教学。

第一次实践教学活动是赏析电影《心灵病房》和研讨。把《心灵病房》电影作为一种情景素材,让学生沉浸其中,来体会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布置医学生课下观赏电影《心灵病房》,并写出自己的观后感。在医学生有了一定思考的基础上,在课堂上组织围绕《心灵病房》中涉及某一个领域的话题,比如医患对待疾病的不同视角展开深入讨论。教师组织医学生观察和思考患者Vivian的心理活动,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设计,负责把医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触发其对患者情绪、精神的体验,更好地感悟患者的心灵。同时引导医学生对比分析Jason医生,会发现其是一个理性、冷静、负责的医生,但是他缺乏对病人精神和心灵层面的人文关怀。通过这种对比医患角色的分析讨论,让医学生体会到患者不只是需要被生理治疗,更需要心灵的关照,在心中埋下“医学需要人文、患者需要关爱”的种子。

第二次实践教学活动是经典医学叙事文本的阅读和研讨。首先布置医学生课下阅读经典的医学叙事文本。要求医学生阅读的经典医学叙事包括病患自己或亲人的叙事作品和医生叙事作品[8]。把这两类文本作为情景素材,来指导医学生阅读,并引导其深入讨论。第一类作品,推荐医学生学习格林博格的《心里住着狮子的女孩》。这类作品能让医学生通过文字,细腻地体验患者自己或亲人经历过的疾病发展变化情况,特别是其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可以观察患者自己特殊的语境和故事。比如,《心里住着狮子的女孩》的作者虽从父亲的视角记录了女儿发病后的情况,但作品不只停留在对疾病的写实,还记录了患者家人的生活、情感、心理状态,特别是在面对可怕的病魔时,家人、朋友带来的温暖亲情和关照。既可以看作是对人生的反思,更提供医学所需要的资料和线索,能够指导医学生以人文视角感知到心理疾病患者的痛楚和相应治疗的经验。

第二类作品,推荐医学生学习萨克斯《错把妻子当帽子》。这类作品主要由医生创作而成,能让医学生认识到,把近代医学叙事风格中“去主体性”的、术语堆砌的患者资料,还原成一系列独特人格的故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深入阅读《错把妻子当帽子》,能让医学生学会以一种客观、平静、平等的态度,来观察心智上有偏差的患者的日常生活,记录其特有的内心世界。研讨这类作品,可以让医学生有一个医生叙事的范式,能够更好地学习萨克斯医生叙事中流露出的对患者的同理心和人文观,避免“只见病症不见病人”的病历式医学叙事,深刻理解医生叙事“关注病症更关怀病人”的人文理念。

第三次实践教学活动是亲历就医叙事文本的撰写和研讨。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分散到各医院体验就诊,感受整个流程中医生的服务,从而体会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并进行及时记录。在此基础上,分别撰写自己就医的体验和感受,可以设身处地想患者所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患者,体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人文诉求,真正树立持续关照的人文精神。

最后在课堂上,挑选部分学生的就医体验报告作为情景素材,针对某些代表性强的问题,比如医生问诊时间太短、态度冷漠的问题,引导学生就患者的生理和精神诉求开展讨论,并就文本的特点开展讨论,提高医学生撰写叙事文本的水平和沟通能力。

3.2《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情景式教学改革的评价

通过借鉴叙事医学的方法,《医学人文概论》情景式教学效果明显。专家评教和学生评教得分,均在优良以上。专家和学生的评价意见主要包括:①注重引导医学生理解医学的人文本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医学观,使其普遍认同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技术,还具有内在的人文属性,医学自始至终体现着对人深切的、终极的关怀,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相交融的真正人学。②通过人文知识传授和人文关怀的情感教育,特别是阅读患者叙事文本和创作文本,更好地体验患者的心理、情绪和思想,有效培养了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生命的人文情怀。

③注重人文知识传授与人文能力培养并重,通过对情景材料阅读、创作、研讨的实践环节,提高了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重新解读他者故事的人文关怀实践

能力。

4启示

4.1课程改革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医学生研讨经典电影和叙事文本偏重技术解决方案,容易忽视患者精神困境。医学生往往在研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会流露出技术解决问题的倾向,对医生面临疾病时的技术对策思考较多,常常忽视患者精神困境,缺乏对患者的细腻体察。

医学生撰写叙事文本过程中术语使用较多,容易忽视患者语境,沟通上存在一定的语境鸿沟。医学生已经习惯在叙事文本撰写时引入专业术语,这说明专业的学习比较认真。但是更要强调在患者的语言背景下进行通俗、易懂的语言者交流。

医学生的哲学思维基础薄弱,比较缺乏重新诠释患者故事的能力。研讨和撰写作业中,发现医学生普遍欠缺重新诠释患者故事的能力。比如,面对患者自污的病情归因时,学生往往只是从专业解释,与患者形成“风马牛不相及”的思维错位。

4.2建议

4.2.1注意引导研讨的方向和升华研讨的主题

在《医学人文概论》课的研讨中,特别是三次实践教学的研讨中,对于某些问题的探讨,医学生经常会产生离题太远、内容过于驳杂或发言偏颇等情况,偶尔会出现教师没有很好掌控课堂节奏的倾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技巧和课堂掌控能力。课前准备必须充分,既要有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课前的任务布置,更要有医学生课前的认真阅读文本和理解素材,否则就不可能围绕特定情景和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在研讨之前应先将讨论的主题和具体程序印发给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严格按程序执行,避免讨论混乱和无目的性,引导讨论按既定方向发展。当遇到与主题相关度不高的问题时,可简要阐述,避免淡化教学主题。遇到偏颇的观点,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当遇到代表性的问题时,不仅要对讨论进行引导,更要及时总结归纳提炼,升华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知和体验。

4.2.2强调撰写文本的体验性和反思性

让医学生创作叙事文本,可以让其深度参与情景创设,更好地激发其参与热情,避免被动接受情景导致的低参与度和活跃度。但要注意到,医学生撰写就医文本和对经典文本进行研讨时,往往重视医学技术解决的细节,而忽视对其他患者精神困境的关怀。究其原因,大学生一般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太多真实患者的生理和情绪的体验。

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可以把医学生撰写的就医文本对象从自己扩大到家人、朋友,便于其体验性撰写,来形成对患者的同理心,培养对患者的尊重。这种体验性撰写,要注意提醒医学生用通俗语言完成,引导其体会经典文本的语言魅力,尽量避免用医学术语来完成。在撰写任务布置前,教师应该设置一些思考问题作为线索,来帮助医学生进行反思,思索医患视角的差异,思索把医学当作纯粹自然科学的缺陷,进而反思医学人文的重要性和意义。

4.2.3重视培养重新诠释患者故事能力

组织医学生认真撰写和创作就医文本。只有真实体验后的创作,才能让其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思想情感,才能更好地培养其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患者的关爱。但要注意到,由于《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授课对象是大一学生,其哲学基础弱,普遍缺乏重新诠释患者故事能力。因此,在今后教学工作,除了应当引导学生开展哲学的学习外,更要提供更多机会来提炼反思患者故事。比如,针对某些学生撰写文本中的错误归因,可以引导广泛讨论,深入挖掘患者的病情归因,把疾病和人分离开,从新的高度重新认识疾病、生死、衰老等问题,从而提高其重新诠释患者故事的能力,为今后帮助患者转变思想、配合诊疗打下坚实基础。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声明皮星:负责论文起草及修订;罗长坤:提出研究思路和修订;薛大东、李媛:负责收集分析数据

参考文献

[1]Rita Charon.Narrative medicine:form,function,and ethics[J].Ann Intern Med,2001,134(1):83-87.DOI:10.7326/0003-4819-134-1-200101020-00024.

[2]Charon R.Narrative medicine:honoring the stories of illness[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ess,2006:163-164.

[3]Rita Charon.Narrative medicine:attention,representation,affilia-tion[J].Narrative,2005,13(3):261-270.DOI:10.1353/nar.2005.

0017.

[4]Reichert J,Solan B,Timm C,et al.Narrative medicine and emerg-ing clinical practice[J].Literature and Medicine,2008(2):248-271.DOI:10.1353/lm.0.0028.

[5]夏锋,韦邦福.叙事医学教育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J].

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248-256.

Xia F,Wei BF.Narrative medicine and the training of academic degree postgraduates in clinical medicine[J].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2014,22(2):248-256.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刘慧刘海柏杨双波

410129长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通信作者:刘慧,Email:10271930@https://www.360docs.net/doc/d19813008.html,

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16.02.014

【摘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实践中,通过加强教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开展理论与实验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如开展以专题形式重组教学内容、课程部分章节选用PBL教学、优化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等,同时改变传统考核方式来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

基金项目:长沙医学院校级课题(201527)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in the teaching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Liu Hui,Liu Haibo,Yang Shuangbo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Changsha410129,China

Coreesponding author:Liu Hui,Email:10271930@https://www.360docs.net/doc/d19813008.html,

【Abstract】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is a specialized main course of preventive medicine,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In the teaching practice,we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by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carrying out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reform,such as carrying out its special form and reorgani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ome chapters of the course selection of PBL teaching,optimizing experiment content,increasing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s,and at the same time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Key words】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Teaching method;Teaching reform

Fund program:University'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Changsha Medical University(201527)

[6]刘文沃.叙事医学:一个勃兴的医学人文视角[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20-27.

Liu WY.Narrative medicine:A rise of medical humanistic perspec-tive[J].Journal of Tongling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2014(4):20-27.

[7]丁杨,孔国祥.医患沟通叙事转向医学生医学叙事培养[J].中华

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6):639-642.DOI:10.3760/cma.j.

issn.2095-1485.2015.06.025.

Ding Y,Kong XG.The narrative turn in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medical narra-

tive competence[J].Chin J Med Edu Res,2015,14(6):639-642.

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15.06.025

[8]王一方.临床医学人文:困境与出路—兼谈叙事医学对于临床

医学人文的意义[J].医学与哲学,2013,34(9):14-18.

Wang YF.Trouble and outlet of clinical medical humanities:talk about the meaning of the narrative medicine for clinical medical humanities[J].Medicine&Philosophy,2013,34(9):14-18.

(收稿日期:2015-11-04)

(本文编辑:唐宗顺)

·教学改革·

当今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今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一)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 2、目的:让学生整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3、意义:a、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b、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注意事项:a、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制定学习目标,既不能拨高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b、层次清楚,简明扼要,外显可测。c、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投影或拿开小黑板。 此环节关键是目标准确。洋思中学主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解决。 (二)出示自学指导(2分钟) 1、操作:课前制好投影或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投影或小黑板让学生看。 2、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 3、意义:a、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b、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4、注意事项:做到三个明确:a、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b、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

桌讨论),看例题,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题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c、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 此环节要求教师先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提示哪些方法在哪些地方设计问题,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解决。 (三)学生自学,操作,教师行间巡视(5—8分钟) 1、操作:学生自学,操作,教师行间巡视。 2、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3、意义: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4、注意事项:a、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b、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c、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学生。 (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5—8分钟) 1、操作:让中等生尤其是后进生用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 2、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3、意义: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深刻了。 4、注意事项:a、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做演示操作,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演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b、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演板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

选修课专题教学

李楠:有效整合单元内容,实现选修专题教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内容中最突出的部分即在中学阶段开设选修课的教学,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形式给师生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师生搭建了新的展示自我的平台。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旨在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提高语文课程的文化含量,开阔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①。因而选修课程的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施适合不同发展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去教授课程,建构全新的选修课教学模式。 在选修教学中采用“专题式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标要求的一种有效方式,这一新模式的建立必须依托对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本着“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②的精神,我一方面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一方面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新课程选修课专题教学中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希望借此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我用具体的教学设计实例来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选择内容是高中语文选修一(北京版)的“ 史传文学”单元。 一、教材内容整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本单元文章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相对集中的学习内容,构成以《左传》《战国策》为主体内容的史传文学单元,篇目之间有一定的共通性、关联性,在题材、体裁、内容、手法方面有许多联系点、比较点,这就为实施专题式教学提供了可行性,也为提炼出不同的专题,使学习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但同时也会发现,单元内提供的篇目内容涉及许多历史事件、人物关系,不同事件、人物所呈现的状态不同,所牵连出的问题也就纷繁复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学生完成相对集中的学习内容,又能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形成智慧的碰撞,就成了单元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对单元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 二、教材内容整合的目的与意义 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的目的、意义即在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把非同一内容的篇目打通,形成有研究价值的专题。 教材内四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烛之武退秦师》《殽之战》分属于《左传》《战国策》,作品内容不同,可研究的问题很多,但要形成一个专题就需要将不同的篇章进行整合。如:可以围绕出现的人物提炼出有价值的探究专题。我定出的课题为:“文韬武略有贤士国强朝盛在明君——史传文学中的君臣形象探究” 。 (二)以专题形式,利用有限篇目完成相应的内容拓展。

【医学教育论文】慕课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慕课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将慕课在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医学教育基本技能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将慕课作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标准以及“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分析将慕课利用到现代教育技术、虚拟现实以及多媒体,通过音视频和计算机网络进行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慕课;医学教育;改革;探索 一、研究背景 越来越多的人将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称之为网络时代(Web时代),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网络越来越多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了解彼此的信息,或者在闲暇时候进行娱乐,这已经变成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作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教育,也受到了互联网的青睐,各种在线教育视频网站,网络公开课也已经渐渐深入我们的教育和学习中。自从2012年之后,人们往往将这种线上教学模式称之为“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音译过来就是“慕课”。

二、慕课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慕课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远程通信技术,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医生对于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创术、处理以及查询,从而有效的达到异地疾病的诊治、医学远程教育、卫生保健以及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等目标。利用慕课涉及到的远程医学教育主要有病理学、皮肤病学、内科学、外科学、精神病学、牙科学、医学影像以及咨询和会诊、手术示教等学科。慕课是医学院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走向医疗卫生岗位后终身学习知识的一个方便途径,也是医学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医务人员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更新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三、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探索慕课作为一种较为新潮的教育方法,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青睐和认可,也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来审视它给我国医疗领域制度变革、诊疗水平提升、就医条件改善,尤其是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带来的优势。 (一)远程医学教育领域

医学模式的概念

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就称之为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数理逻辑概念,即用一系列公式来表达形式逻辑理论。后引入到其他各学科,成为总结各学科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 模式可以理解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 医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医学观。它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和发展规律,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 医学模式的演变: 医学模式是人类获取健康和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而不是由少数人头脑中臆造出来的。 医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教条,而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而转变着。 历史上主要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几种医学模式。 1.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因此人们主要依赖:求神问卜、祈祷。如:“巫医”等。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宗教是对自然力的屈服,并将其神秘化的结果;医学是对自然力的征服,并将其明朗化的结果。如古希腊医学,中医学等对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比如古希腊的医学就认为,生命是由土、气、火、水四种元素组成,四元素与冷、热、干、湿四种物质配合成四种体液,即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痰。四种体液的协调与平衡决定人体的体质和健康。 中医 中医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人体各器官又与这五种元素相对应。他们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保证人体健康。 致病因素有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分类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教学活动中,必然存在教师与学生如何组合起来发生相互作用,存在如何对时空条件进行有效控制和利用的问题,这就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问题。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组织形式中加以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总是同教学方法的改革,乃至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融为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及整个教学模式的这种关系,决定了教学组织形式合理与否,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取得具有直接的意义。 二、分类 我国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3种类型。 1.班级授课 班级授课也称为班级教学,它是按照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的具体形式可大致分为3种:第一种是全班上课;第二种是班内小组教学;第三种是班内个别教学。 除了上面的三种以外,还有一种是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由一名教师使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是班级教学中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源于德国。清末时,随着中国兴办小学,复式教学经由日本传入中国。 2.个别化学习 所谓个别化学习,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主要是一种内部操作,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当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积极主动完成课题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能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大多数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学习事实信息,掌握和应用信息、概念和原理,形成动作技能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达到。当前,个别化学习主要在远程教育中(个别收视、收听广播电视教学)使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扩大,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将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学习。 按照奥苏伯尔(D. P. Ausubel)等人阐述,个别化学习的内涵包括以下多个方面:第一,学生依照他们自己的速度完成程序的各个环节;第二,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备选的功课或活动,来达到既定的各项教学目标;第三,学生在全部或大部分“上课时间”内,以个别形式或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第四,学生可以按照他们的愿望来选择学习某一学科的时间,按照他们的需要来确定在规定的学习期间内用多少时间学习它;第五,学生选择或设计他们自己的学习活动;第六,提供范围广阔的学习材料;第七,利用工艺学来使学生有可能对材料进行个别的学习,或扩大这种学习;第八,把教材组成不同的程序段、程序块或模块;第九,把教学的和直接的经验活动融合到学习的程序块或模块之中;第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教学的目标和评定的标准或成绩的标准;第十一,鼓励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联合;第十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辅导和劝告,而不是提供信息;第十三,强调一门学科中的“认识方法”,其重要性与知识的获得是一样的;第十四,鼓励学生个人的创造性表现的努力,通常都大于集体教学程序中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

浅谈公共选修课教学方法改革

浅谈公共选修课教学方法改革 本文分析了公共选修课Photoshop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教学改革措施,主张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 标签:公共选修课;教学方法;Photoshop;改革完善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日益发达,运用计算機来处理和制作图像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高校许多非设计类专业也开设了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课程,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笔者认为开设公共选修课Photoshop是十分必要的,让非设计类专业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并能学以致用。然而,Photoshop 公选课的选课学生多数为非设计类专业学生,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局限性较大,选课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存在仅限于修得“皮毛”的通病。为了使Photoshop公选课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注重选课学生的实际,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选课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Photoshop公选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对象理论水平较弱 Photoshop课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一般作为设计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对美学、设计学相关理论知识要求较高。但在Photoshop公选课教学中,选课学生均来自不同的非设计类专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特长训练,面对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教学对象,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 2、教学模式有待改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产教融合”发展工程,[1]提出了课程体系开发应遵循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原则。在传统的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中,一贯采用了“教师讲解、演示操作——学生学习、模仿操作——教师辅导——学生获得技能”的授课方式,完成了“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强调对Photoshop软件的基础操作,没有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融合,忽略了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学生得不到有效锻炼,所培养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现状。 3、教学评价方法比较单一 Photoshop公选课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使用所学技能,解决在实际生活中如服务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而在教学考核中,一般采用的考评方式是考勤、平时作业考核、期末考核,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对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检验也逐渐标准化、自动化、精确化、高效化。目前,医学检验已不再是以往的检测数据、检测三大常规的实验,而是逐渐发展为检验医学,符合现代化医疗的发展需求。 标签:新形势医院检验教育教学改革 1983年,我国开设了医学检验本科专业,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医学检验学也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有百所本科院校开设医学检验专业。 但是,医学检验学本属于交叉学科,发展速度过快,该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制学位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阻碍了我国医学检验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1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指出,医学教育要努力为国家的医疗改革事业与卫生事业做贡献,加快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次年,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改革和调整了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制,让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有了正确的方向。 一、医学检验学人才培养模式与规模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的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规划培养规模,努力优化人才结构。医学检验专业市场需求旺盛,就业率高,发展状况良好,但是目前就业市场已出现饱和现象。所以,合理控制招生规模;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地域差异明显,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所以,现阶段,要不断满足城市社区、农村等地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目前,我国医学检验专业专科为三年制、本科为五年制,为了增强医学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可适当采取“5+3”的发展模式,详细点说,就是4或5年的本科教育加上3年的住院医师教育培训,培养出类拔萃的医生。 二、调整医学检验学人才培养目标及学制学位 我国尚未有明确同意的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目标、学制学位。1983年本科院校刚开始开设医学检验专业,5年制,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教学目标是培养检验医师。1998年,教学目标被改为培养医学高端人才,4年或5年制,毕业授予医学学士或者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出台,医学检验专业被改为医学技术类专业,学制为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位,致力于培养专业技能高、学习能力强、思维能力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科研能力强的高端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学制学位的调整是医学检验高等教育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人才需求的重要手段,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制学位的调整能有效提高人们对医学检验本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教学相长快乐课堂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激烈的教育竞争形势,积极探索教育规律,走现代教育之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模式,把简单追求“教学成绩最大化”切实转向科学追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轨道上来,构建和深化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快乐课堂,建设高效课堂。 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理念 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导学案把知识变为问题,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最终又把问题变成知识。特点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创造能力。 模式的基本原则:预为先导、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 三环是指:课前、课中、课后环节。 六步是指:目标再现、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归纳小结。 课堂模式的灵魂:一个转变、两个前置、三个方法、四个形态。 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 两个前置:学习的目的前置,学习手段前置。 三个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个形态: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二.课堂教学模式时间“35+10”理解 1.“ 35+10”的解释 “35+10”是把课堂时间45分钟分为两段:前段35分钟,后段10分钟。前35分钟解决在此之前学生已预习的《导学案》,按“六步”式处理,完成本节课教学全部内容。进入后10分钟,分发下一堂课的《导学案》,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预习,确保预习效果和前后衔接。 2.“35+10”的特点: 其突出特点:按课堂时间来说,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在了本课堂的最后;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是将学生学习的重心前移。其目的: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以达到课前预习效果和要求;二是课余时间可对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变先以老师为主(讲授),后以学生为主(作业),为先以学生为主(预习),后由老师参与(点拨)。 3.实现“35+10”的意义: 规定了学生预习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能够真正集中精力去思考、去探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备而学,有方向、有目的、有兴趣、有成就感,完全参与其中。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三.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准备工作:各教研组每周安排半天的时间集体备课,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准备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和集体备课记录单。各科任课教师,要在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开学初安排好学生座位,前后同桌四人为一组,确定组长,每人都有明确的角色分工,课堂上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互助学习,最终实现小组共赢。 【课前】 1.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要按照自主学习课堂的要求来编写,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设置等相应内容要考虑A、B、C、D四个层次(A为识记 B为理解 C为应用 D为拓展),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整理精校版)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 语文学习 0801 1914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赵克明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于2015年春启动,2015年5月经省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项目编号:JG09283)。该课题立项以后,课题组即在六安一中、霍邱一中、舒城中学、舒城一中、叶集中学、六安中学等6所学校开展了研究和教学实验。三年多来,经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探索,大胆实验,协力攻关,目前已基本完成本课题预定的研究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一)背景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和反复实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的更新,更多的是包括学生、教师、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创

新”。我市自2015年起,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相继开设了各种选修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看,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选修课程的设置仍未能突破统一化的局限,各校缺乏明晰的选修课程目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理念不一致的地方;二是缺乏体现选修课特色的教学模式,不少教师把选修课上成了必修课;三是选修课教学策略单一,未能引导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培养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选修课管理和评价比较混乱,从选课、教学到评价都没有建立相对科学的管理机制。这种状况是无法真正落实新课程精神、实现新课程目标的。 为此,本课题试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为突破口,用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发展观来审视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探究选修课实践中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指导教师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将新课程的精神贯彻到选修课的教学行为中,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最终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其个性的充分发展,进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理论依据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以乐观主义的态度相信任何人都是可教之才,认为从事物变化中发现其原理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强调发现过程和主动探索。 2.布卢姆和卡罗尔的掌握教学模式。对学习目标进行结构性,强调掌握学习的循序渐进,以形成性测验对学生开展评估,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 3.叶圣陶先生理论和未来学理论。叶圣陶先生认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未来学认为,“将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简介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的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别强调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质量上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随着《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推出、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对于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关注和改革的重点。临床医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临床医学的教学对于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临床教学阶段则是医学生迈入临床医师生涯的第一步,是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的关键性教学环节。 一、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目前,PBL医学教育已经开始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 1. PBL的历史及概念 PBL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早在1956年,Bloom等人在比较了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效率后提出了PBL的概念。随后,这一概念得到了医学

教育者的关注。1983年,Schmidt详细论证了PBL教学方法的优点,倡议在医学教育中使用PBL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从此,对PBL的研究在世界医学教育领域展开,得到了较高评价。许多国家开始在医学教育中采用PBL。 PBL与传统教学法有明显区别。首先,学生们针对具体医学概念或病例提出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随后进行独立资料收集、自学、研究等工作,最后回到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可见,PBL并不是侧重于问题本身的解决,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的教学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是都遵循基本的原则和步骤。 2. PBL的基本授课方法 Albanese对PBL的授课方法给予一个基本的阐述。典型的PBL课程是由8~10个学生和一个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教师仅负责控制课程的进度。小组成员在一定时期保持稳定以便形成较好的团队关系。在每一次特定的情节教学中,由学生选出一个主席和一个记录员。课程开始时,根据所用教学材料(见后)的不同,由主席宣读或者大家一起阅读病例资料。如果使用真实病人,通常要求学生询问病史或者确定异常体征,然后回到教室讨论。学生可以得到或者自己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师的作用在于掌控课程进度并确保达到计划要求的教学目的,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规定的工作,协助主席制定表格以

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之文化课教学模式

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之文化基础课 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 课题:第课时总第个导学案主备人: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关于文化基础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操作说明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这种强调“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能够将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潜能真正发挥出来,使知识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知识的体验过程,成为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学习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由4个板块组成:情境体验阶段、自主体验阶段、对话体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其中情境体验阶段、自主体验阶段两个阶段合起来一般用时15分钟;对话体验阶段一般用时20分钟;实践体验阶段一般用时10分钟。 情境体验阶段——引起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像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和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多种手段,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自主体验阶段——在这阶段里,根据不同的课型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新授课的基本任务是(1)针对章节内容特点,出示与上节和本章节都有关系的2-3个习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其目的是理解学生对以往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火力侦察”。(2)根据练习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师生共同设定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3)根据学习内容预设若干由易到难的组合式学习思考题,注意将难点分成几个小问题,将一些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通过一组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任务一是通读教材;二是对照组合式学习思考题全面了解章节内容;三是弄清自己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透。自学是讨论的基础,教师要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要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看、听、问、记、议。 讲评课的基本任务是(1)已经批改好的作业,先由学生自己订正。学生作业中错题可以分成三类:1/3的低级错误;1/3的中级错误;1/3的高级错误。凡是题目比较容易,全班答对率比较高的1/3题,一般是笔误、粗心、考虑不周、普通的方法没有掌握等造成的;学生只要知道了答案是错误的,往往就能够自己纠正。对1/3中级错误,有的学生只能部分订正出来;高级错误则多数学生订正有一定困难。但那些不能订正出来的题目,可以通过后面的讨论、交流来解决。如果该次作业因故没有批改,可以请学生分批到黑板上展示。其它学生对答案作自主评析。无论是订正还是自主评析,都必须完成3个任务。一是写出准确答案;二是能够说出是“这个”而不是“那个”答案的原因。三是追问自己做错的原因和获得满分的方法。 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着独特的理解、作业中也各有不同的薄弱点、迷糊点,这样的自主学习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各不相同的发展。在这个15分钟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除教师提出简要的要求外,其余学习时间的支配人也是学生。课堂上实行的首先是先学后教,先超前学习,然后再互动学习,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即利用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活动。其次它实行的还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使学生走出了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第三是使教与学的关系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从而真正树立起“以学为本,因学论

选修课之学习方法与策略大纲

《大学英语学习方法与策略》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要加以科学引导。学习策略是指对语言习得过程的理想调控。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培养元认知计划能力,确立学习目标是一种元认知策略。 《大学英语学习方法与策略》以《课程要求》为依据,注重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指导,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分英语学习模块为框架,涉及听、说、读、写、译等的综合能力的学习策略讲授,重视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出可行性方法,并以实验形式检验方法的合理性,因材施教、不断改进。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性质简介:作为面向大一新生各个专业的选修课,设置1学分,考试考察通过的学生获得学分。 理论证明,成功的语言学习者会及时地根据自身的认知风格、学习任务、水平基础等进行策略调整。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的选择,关系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成败。个性因素制约语言学习策略的选择,优秀的语言学习者能够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策略。学生人格量化是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范畴,Oxford 于1989 年使用MBTI人格量表(Myers-BriggsType Indicator)对学习者的人格、学习风格进行研究,将学习者的人格和学习风格分为:外向型(extraversion)——内向型(introversion)、理智型(sensing)等。这一理论对于本课程的其意义就在于,根据学生的人格特点为其制定合理可行的英语学习方法指导,督其坚持,助其获得学习成就感,对学生大学四年的英语学习甚至将来的外语学习指导都有很好的效果;学生乐于建立人格认知库,并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因此效果明显,受到广大学生好评,课程成为一门极受欢迎的选修课。 课程目的与任务介绍: 大学英语教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英语语音知识、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

医学教育及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现状

医学教育及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现状 医学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医学,为了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传给下一代,便产生了医学教育。起初是以师带徒的形式,随着知识量的扩大和对医务人员需要量的增加,学校形式的医学教育便应运而生。中国早在公元 443年刘宋王朝已设立了官方的医学教育机构;公元9世纪,意大利萨列诺医学校开始闻名于世。 一定社会的医学教育要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且直接受到卫生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与此同时,医学教育反过来又对它们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为社会培养医疗保健人才,保护社会劳动力;把医学知识和经验世代积累下来,传授下去,实现医学知识的继续和再生产。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欧洲出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在这种思潮的启发下,目前国际上医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个医生接受医学教育也是一个终身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基本医学教育,即医学院校教育,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是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以后,在所学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接受专业化培训,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朝着某一专业方向深化;继续医学教育,是在完成毕业后教育以后,为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继续不断掌握新知

识、新技术的终身过程。这三个性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紧密地衔接,形成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过程。 中国医学教育的历史中国的医学教育始于南北朝,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以后,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外国教会在各地陆续办起医院,进而招收学徒,创办医学校,西方新医学教育引入中国。1866年美国教会在广州创办了博济医学校,1881年清政府在天津开设医学馆,继之,1903年在北京京师大学堂内增设医学馆。这以后全国各地建立许多医学院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上确立了初等、中等、高等、研究生和进修教育等形式的教育结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层次的医学教育体系(见表)。在发展现代医学教育的同时,又奠定了中医药教育基础,发展了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学教育。 医学课程设置18世纪后,生物学理论、显微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奠定了近代实验医学的基础,以生物学为带头学科的生物医学模式形式并逐渐在医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直接影响到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医学教育随之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包括:①公共基础课,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文化和品德教育;②普通基础课,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为学习医学打基础;③医学基础课,关于人体正常及异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以及治疗预防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习临床医学打基础;④医学临床课。其教学安排是以学科为单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一般后医学,先基础后临床,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医前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预防医学教学的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2)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三间分布特点。 (4)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5)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熟悉传染病、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7)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2.能力目标 (1)能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2)会水、空气、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和检测。 (3)能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

(4)能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 (5)会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 3.素质目标 (1)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2)人文素质:重视自身的人文修养,学会爱人,学会做人;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具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具有科学的认知理念、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3)职业素质:发扬工匠精神,以极致的态度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追求更美的精神理念;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质量、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具有改革求新追优精神;具有获取、评估、整合及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强化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并使学生初步树立群体医学观。培养和树立流行病学的研究思维方式。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具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能正确地看待现实,意志坚强,主动适应现实环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团队精神。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64(理论54+ 实验10) (四)课程学分 课程学分:4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预防医学》课程内容和要求一览表

1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分类与借鉴.

1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分类与借鉴 高等医学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大学专业之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教育层次和形式有所变化,或强调学历,或注重资格,或突出学位,各不相同。以目前情况看,按毕业后的第一学位或证书的授予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1博士学位授予型 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医学院指南》(2000年及截至于2003年6月30日的补充资料)为依据统计,全球有近半数(49.36%)的国家和地区为医学毕业生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有的国家授予内科学博士或外科学博士学位)[2]。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是此类型的代表。美国和加拿大的高等医学教育是在4年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后进行的。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为已取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医学院再攻读4年医学课程,毕业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它们的医学教育制度中有三个可值借鉴之处:设置入学考试。世界各国高校的入学制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考试制度”,一种是“证书制度”。考试作为一种标准,被用于决定学生是否能升入高校,而证书制度是学生凭中学毕业证书或其他证书就有进入大学的资格[3]。美国的本科毕业生在申请进入医学院前必须通过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MCAT),加拿大的学生入医学院前也要通过文、理和面试三方面的考试[4]。医学院特设的入学考试,保证了医学生的水平和质量,也保证了医学教育的精英特性。在学期间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美国医学执照考试(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共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一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Ⅰ),在第四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二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Ⅱ),否则他们将不能进入临床实习(Clerkship),不能毕业,也不能成为住院医师。实际上,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使学生获得实习期间和日后行医所必须具备的合法资格,也是避免引发医疗争议和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加拿大的医学生在毕业时也要通过一次标准化考试,以标志其知识和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否则不能从事医疗工作。毕业后区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岗位。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生毕业后,需申请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培训后,其身份还只是全科医师,若想成为专科医师则需再经过几年时间的专科培训以获得资格。这样一来,由全科医师负责社区居民的普通疾病诊治和专科疾病转诊,不仅提高了医疗保健系统的运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 1.2学士学位授予型 据统计,授予医学学士类学位的国家占总数的21.79%,其中以授予内科学学士学位或外科学学士学位的占绝大多数[2]。此类国家主要以英国、瑞典、新加坡等为代表。高中或大学预科毕业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5-6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和临床实习后,即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作为5或6年的本科医学教育,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大体上与我国现行5年制的医学本科教育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尽管医学也属于普通本科教育形式,但由于有一整套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以及对医学院校每年的招生严格控制,因此在其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医学教育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精英教育水准;医学生毕业后,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就业岗位。严格限制招生名额与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比如,英国高校的招生对象为获得高中会考毕业证书的人,但其医学系、牙医系、药学系等专业由于名额有限,一般都采取筛选淘汰制招收大学新生[3]。瑞典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只为自然科学班级毕业且成绩达到4.8分以上的高中毕业生[5]。新加坡医学院每年招生不足300人,本科教育采取“严进严出”的方式,入学后还要通过每年的年考,由于最后一年的学位考试要求很高,评分极为严格,因此通过率较低,而未通过全数考试就不能被授予学士学位[6]。从另一项措施来说,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家都已建立起一套高等教育质量保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中 学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和提高教师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着重创设“和谐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总体目标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要强化“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学观,树立“每一个学生 都能教好”的教育理念,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2、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四精”、“四点”、“四必”、“四步”(“四精”即:备课精、讲课精、选题精、批改作业精;“四点”即:难点、重点、落实指导点、触类旁通点;“四必”即:讲必练、练必阅、阅必评、错必纠;“四步”即:教学过程的学展、点、练四 步骤。) 3、优化课堂结构,形成校本特色。 教师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抓手,从“加强基础、促进发展、激励创新、重 视实践”的要求出发,逐步完善基础型、探究型、拓展型三类课程体系。贯彻六个远大 于的指导思想:①研究学生,激励学生乐学、主动学所取得的成效远大于研究教材,研 究考题,研究教法②用10分钟让学生悟明白一个道理所取得的成效远大于老师用10分 钟讲明白十个道理(讲明白不如悟明白)。③培养学生能力,在夯实基础上下工夫所取 得的成效远大于让学生“开眼”“见世面”做过多的难题、新题(基础与能力只有一步 之遥)。④用一个小时去反思、琢磨所取得的成效远大于用十个小时去备课、上课、批 改作业(变费力教为费心教)。⑤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和保持学生学科学习 兴趣所取得的成效远大于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的感染 (成功也是 成功之母)。⑥让学生跳一跳,独立思考做一道题所取得的成效远大于学生忙于应付匆 忙做十道题(减负增效之良策)。 4、落实主体参与,实施小组合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 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5、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效益。 教师要全面贯彻课堂教学改革精神,优化学科教学过程,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上体现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法,使课堂教 学成为落实新理念、用活新教材,推进新课改的主渠道,教师应在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提 高课堂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6、创新教研机制,提升教师发展。 学校要推进以研促教,形成教学相长的教研氛围。抓好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落 实教研制度,争取周周有研讨课、展示课。教研组长既要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同时也 要负责整个学科教学常规和教学质量的监控,注意收集与研究平时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一起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提高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