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浅谈同课异构的好处与困惑

2021年浅谈同课异构的好处与困惑
2021年浅谈同课异构的好处与困惑

浅谈同课异构的好处与困惑

欧阳光明(2021.03.07)

王越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不仅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名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亲自参与同课异构活动,我也感觉到同课异构中的“异”带来的不同教学方式、风格的复杂性和困惑,因此,本文我就浅谈一下同课异构的作用和困惑。

一、同课异构的好处

1、“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它分别由不同教师执教统一课题,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的机会,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促共进作用。通过这种教研,可以发现哪种教学结构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可以在上一次教学的基础上,考量一些对听课教师深有感触的地方及其效果,细究其深层的教育蕴含,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之处,然后对这细节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完善。

2、从课堂教学研究上讲,有以下几点,第一,“同课异构”把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有利于克服个性化课堂存在的弊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参照和比较,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

救失,取长补短,明显地提高教研教学效果。第二,“同课异构”有效地促进参与者的思想交流,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教法,最终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同课异构展现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呈现方式,以及对教材的不同处理等,可以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在多层面和多方位的交流中碰撞、升华中也促进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3、“同课异构”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实现了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成教师间的知识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同课异构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最快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寻找最近发展区的资源,尤其是与优秀教师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同伴的一个提示、几点建议,都会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以至教学品质和境界尽快提高,真正起到催熟剂”的作用。总之,同课异构促使教研回归到课堂教学、回归到教师生活中,凸显学生的生活,彰显教师的才情。学思研教合而为一,不断构创一种“大共和”的教研文化。“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参与者教学水平的提高。它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的方式。这种对教学活动的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使所有参与者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取长补短,都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4、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同课异构也是一种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它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知情意行,生成学习活力,释放学习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同课异构尊重不同教师之间的个体教学差异。借助同课异构,教师不同的教

学个性、教学理念、思考角度、挖掘深度、教学活动的不可预知性特点等因素所导致的教学差异得以更好地体现,这不仅反映出不同教师根据各自理解做出的具体教学行为的差异,更体现出对教师差异的尊重,鼓励每位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差异产生不同的构想,开展不断变化而又充满智慧的教学实践。彰显教师作为社会人的价值。同课异构活动对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尊重最终成就了教师不同程度的专业发展,彰显了教师作为社会人的价值,是人本主义思想的切实体现。促进教师的非理性因素和精神发展。最后,能更有效地实践校本研究。

总之,重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对有效扎实推进新课改,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价值。

二、同课异构的困惑

通过自身参与到同课异构活动,我更加深入的理解同课异构带来的作用,但同时,也给我留下了几点困惑:

困惑之一:同一课题怎样的异构教学是有效的?

同一个课题,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判定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什么?是否每一种教学都是有效的呢?

我从有关资料中找寻到了一些判定教学是否有效的因素:一是是否合乎学情;二是所占时间是否精当;三是是否是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四是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是是否有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读。

回顾我所参与的同课异构活动,会发现有些教学属于未了解学情,以至于冷场,因为学生不明意图。

困惑之二:如何把握学生活动前的要求?

不同的教师在上统一内容,但学生该如何预习,教师又应该如何要求学生的课前活动还值得仔细思考。

同时还有以下困惑:

1、“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不断优化出来的教案,课前课后花费了许多老师的时间和心血,可是它是否适应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情、不同时期的学生呢?如果不,这样做值得吗?

2、“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模式,怎样与其它常用的校本教研进行有效整合与拓展,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3、“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似乎加重了教师课业负担,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组员之间的合作,扬长避短,促进专业发展

总之,通过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括动,一方面,可以让不同的教帅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同课异构

确实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同课异构—— 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

同课异构——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 【摘要】随着“课内比教学”活动的蓬勃开展,学校教研活动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在活动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如目标不够明确,随意性较强,存在自由化;教研内容肤浅,针对性较弱,存在表层化;不注重方法,教研质量不高,存在形式化……教研活动如何做到既丰富多彩,又提高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同课异构”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研形式 上个月里,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向、许二位女老师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同一堂课的演绎。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我想套用他这句话说我的第一感受:成功的课堂也是相似的。 两位老师功底深厚、睿智灵气,她们精巧的课堂教学设计、巧妙灵活的教学方法、准确精练地讲解、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优雅的教态和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赞誉。两人的课都以能力立意,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学习方法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殊途同归,很好地完成了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在她们的课堂里,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飘着浓浓的语文味,尽显语文教学之魅力。在这一点上二位老师是相同的,这也就是“同课异构”要达到的“同”。但是,这次同课异构最大的魅力体现在“异构”上。虽然教学目标基本相同,教学模块基本相同,但在各个环节和细节的处理上,匠心独运,折射出二人对各教学板块的不同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准确把握。向老师的课最大的亮点在“课堂表演”和“作业设计”上,而许老师的课的亮点体现在“内容复述”和“拓展积累”上。表演的轻松愉悦,像模像样;复述的踊跃积极,舌吐莲花。从教学目的上来说,无论是课堂表演还是内容复述,都是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受这篇文言文的内容。课堂表演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内容复述则强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凸显语文课本身的特点。非常巧合,二位老师的第二个亮点都与“读写结合”有关。在这一点上二人似乎心有灵犀,同时运用了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相互促进”的原则和方法。 向老师结合班上一位学生厌学回家的事例要求学生给这位学生写一封信“劝学”。在身边捕捉机会,顺手拈来,成为语文教学鲜活的材料,体现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能够将这位连老师和家长都没劝好的学生劝回学校,同学们该有多么大的成功感。许老师要求学生将课外积累的关于善于接受意见的事例和名言警句进行展示,开辟了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拓展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为作文教学积累大量的素材。众所周知,观察生活和积累素材是写作的左右臂膀,二位老师均做足了功夫。这次同课异构活动,让我们深刻领悟了同课异构的魅力所在: 一、增强实用性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张华 一、教学内容:高一化学硫酸和硝酸的性质 二、授课方式:传统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三、活动的目的: 一方面,通过“同课异构”活动,能把不同教师处理同一课堂内容的不同方式展示出来,再经过与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的交流研讨,以达到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积累教学方法,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该活动,可强化农村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四、感悟与反思: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 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教研水平。 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我认为,同行间应以“同课异构”为契机,更多交流与互动,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升级,使全校教学工作全面开花,培养出有鲜明个性的教师,让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乐趣,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让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实现和完善的舞台。“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篇一: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本活动我们教研组有次七位老师,只有我是新老师,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我组教师风采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次活动也是我成长了很多。我对本次活动的感悟如下: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教研水平。 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我认为,同行间应以“同课异构”为契机,更多交流与互动,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升级,使全校教学工作全面开花,培养出有鲜明个性的教师,让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乐趣,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让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实现和完善的舞台。“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有如此不同的教学效果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角色不同。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把自己看作“教”者、“问”者、“师”者,一切从自己的意志出发,问题教师提,发言教师点,内容教师定,学习方式教师选,学习过程教师控,学习结果教师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劳累,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而如果老师不仅仅把自己当作“教”者、“师”者、“问”者,也把自己当作“学”者、“思”者、“听”者、“参与”者,不仅仅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更承担开启学生心智的重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教学是激发还是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是

同课异构教学文档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研讨会学习心得 石河子二十一中何娜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例研讨会学习心得10月28日,在校媒体教室我参加了“石河子第三学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活动为期一天。总共观摩了小学一、三、五3个年级6位老师的课。作为一名刚刚踏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这次活动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影响颇深。下面我就谈谈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年级上的《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两位教师教学设计理念新颖,江南风光旖旎,是我国的旅游胜地,课文教学采用孩子们感兴趣的“组织旅行团出游”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一定的情境中了解江南、认读生字、感知图画、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加栩栩如生的展示了江南如画美景。让学生留连其中。作为小学一年级学生,老师没有忘记认字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做游戏,过智慧桥等游戏,出示字卡(排、中、游、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对字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于文中“树木密”“顺水流”“鱼米乡”也都做了讲解,这样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生字,同时也理解了文章。 三年级的两位教师为大家展示的是《盘古开天地》一课,两位教师以与身体有关的生词入手,随着课文的深入,学生发现盘古正是用这些身体上的东西把大地创造得如此美丽,教学到这,教师再让学生回读开始读的生词,那么学生就由开始机械地读而上升成嘴里读着词脑里浮现画面的境界了。善于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欣赏提升。是学生们对于盘古那种博爱,无私的精神有了近一步理解。另外,两位教师都精心制作了课件,栩栩如生的课件,向

学生们形象的展示了盘古开天地的画面。在讲解文章时,还请全体同学演示盘古为了使天合地分开而头顶天,脚蹬地的动作,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的印象,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七律·长征》是由五年级两位教师执教的。为了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使学生走进文本,对诗歌所描写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有深刻的体会,老师布置了课前预习,搜集了关于毛泽东同志以及红军长征的大量资料。老师们精心制作了课件,剪辑了红军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的画面,化空洞的叙述为具体的感知,图片的展示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形象的画面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红军长征胜利之后的无比喜悦的心情,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在讲解文章时,重点通过“暖”与“寒”的对比,来启发学生展开思考。抓住“不怕难、只等闲”这些词来引导学生理解红军战士那种不拍困难,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又让学生体会了律诗的特点。 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洋溢着新课改前进的步伐,体现了第三学区课改的新风貌。这次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的设计研究能力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了。

浅谈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优点

浅谈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优点 新学期开学以来,学校继续加大对教研工作的重视力度,特备是校内上课要做到集体备课,实行同课异构,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难很不容易坚持,但是一学期临近结束,通过各个方面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让我真正认识到教学教研的重要性,下面就谈谈我对同课异构的一些认识。 一、同课异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课堂教学风采的机会,使教师敏锐地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方向,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同课异构”活动也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差异,也容易暴露教师的弱点,教师通过同伴互助及时修正与提高,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更为独立深入和创造性的见解。而若是通过聘请名师参与校际间的“同课异构”活动则发挥了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与示范作用,影响更为深入。总而言之,“同课异构”活动把教师的注意力引导到深入研读文本和教材上,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理清教学的每一环节,达到用活教材、激活课堂、教活学生的目的。 二、同课异构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 面对新课程,不少教师不是缺少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和机智。如何理解新课程、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不少教师心中常感惴惴,仅靠个人孤军作战、冥思苦想是不可行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

以长善救失,博采众长,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这样的校本教研形式,摒弃了公开课与示范课多次试讲与反复操练的无效重复与浪费,具有“小而实”的特点,让参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研读文本,钻研教法,有利于解决常态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课异构”还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开发了立体的教育资源,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促进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为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同课异构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 备课组是教师教学创造的舞台和教学思想争鸣的平台,在这个研究群体中,教师作为“同课异构”活动的主人,有时是带着问题与困惑参与其中,进行理性思考的,在这个平台上,老师都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研讨中思考得失,寻求突破,因而也最容易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氛围,有时活动中的一个小问题也会引发同组教师的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这时,众人拾柴火焰高,最易显出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的合作智慧,这对于备课组教师团队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老师就有一千种课堂”。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由于自身学识、经验、个性风格等的不同必然会进行各自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最终达到同课异构、精彩纷呈的效果。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

“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 发表时间:2012-09-13T14:09:40.20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9月供稿作者:戈庆荣[导读] 2011年秋季学期,我们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化学组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围绕高效课堂的建设展开。戈庆荣湖北省仙桃中学 【摘要】:2011年秋季学期,我们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化学组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围绕高效课堂的建设展开。如何适应新课改,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模式是这次活动的主体。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同课异构”的实践与反思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同课异构化学竞技教学 2011年秋季学期,我们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化学组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围绕高效课堂的建设展开。通过对化学教学的实践,不同老师的课堂教学相互比较,吸收各自更好的部分,让我们对化学教学有了新的想法,通过相互总结,提高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一、同课竞技 对同一课题,我们组有五人参加竞技。我们都是各自独立备课,但不谋而合的都在课堂上补充了课本上没有的导电实验。只是在处理上各不相同,我是作为情景导入,引出课题。有两位老师是对强弱电解质作更深入介绍时,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这一知识认识。有两位老师在复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阐述“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时,进行演示。课后,我们针对这一实验进行探讨,一致认为该实验安排在对强弱电解质作更深入介绍时,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这一结论。让学生体验了真实的情景,使教学更富有感染力。 接下来是对课本上[实验3-1]的处理,我是以学生分组探究活动实施教学。其他四位教师都是以演示形式教学。以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课堂时间不易掌控,课堂纪律不是很好。而以演示形式,实验效果也不错。演示形式也有不同,其中有一位老师,自己演示的同时,让各小组选一代表跟着操作,现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效果很好。这种处理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三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是:对强弱电解质概念中“完全电离”与“不完全电离”的理解。在讲解这个知识时,有两位成熟老师用pH值计算来理解“完全电离”与“不完全电离”。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数字比较,能够接受。我是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图3-1和3-2,分析出盐酸中没有氯化氢分子,醋酸溶液中还有没电离的醋酸分子,来理解“完全电离”与“不完全电离”的。另外两位老师,直接由学生从课本上找到概念后,再强调“完全电离”与“不完全电离”。我们对教材的处理各不相同,但从学生随堂演练中体现的教学效果都比较好。 二、同课异构后的反思 参加这次活动后,我反思了很久。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仅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敬请指正)1、对教学模式的认识。为了改变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我挖空心思地想通过各种手段来设计一节课,尤其是公开课。总希望运用电脑、录像等,把能想到的统统用上,期待一节课可以包罗万象。一次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殊不知,轰轰烈烈的结果往往忽略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忽略了知识点的落实,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对实验探究的认识。不是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就是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关键是“探究”二字,只要“探究”清楚了,不一定要学生操作。如本课时中的演示实验3-1,只要教师充分主导,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由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出合理方案,再由教师演示操作,这也是实验探究。所以说实验探究关键是“探究”。3、对新教材的认识。最先上新教材时,总以旧教材的模式授课。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就本节内容而言,整个教学过程,教材体现非常清楚。首先通过情景设问“盐酸和醋酸是经常用到的酸,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去除水垢。我们知道醋酸的腐蚀性比盐酸小,比较安全,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引导学生思考,盐酸和醋酸酸性不同,从而设计实验探究。在给出图3-1和3-2帮助学生认清“完全电离”与“不完全电离”。再结合文字阐述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接着分析强弱电解质的类型。这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教案。也就是说,新教材在结构体系安排上,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能总是教资料,而应该重视课本。 三、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课内比教学”有了新的体会。起初听到“课内比教学”,就头疼,认为这是折腾人的事。尤其是学校安排我任务的时候,还要什么“同课异构”,让我心烦了好几天。但参加这次活动后,我感到收获很多。在某些知识的教法上,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总之,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教学设计的方案,验证了不同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也让各执教者通过集中研讨,透过一个个不同的教学细节分析本质,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同时,也让教师从理解教材到创新使用教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了成熟教师的指导作用,最关键是缩短了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 参考文献: [1] 刘树森. 寓创新意识于化学教学之中[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0,(Z2) [2] 许应花. 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3] 卢雷波. 浅谈创新能力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J]. 学苑教育, 2009,(08) [4] 李广宅.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 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7,(03) [5] 王敏勤.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J].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6) . [6] 肖若茂. “同课异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5) . 作者简介:戈庆荣(1978- ),本科,中教一级,主要从事中学化学教育。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国培“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月2号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一次“同课异构”听课活动,地点在授田英才学园,时间是一天。这一天,我听了七节课,上午的几个老师共同讲了《简单的排列》,下午的老师讲了《策略与方法》。每几节相同的课,老师们都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精彩有目共睹,感受因人而异。作为旁观者,结合自身的体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课堂的追求是什么?几位老师给出了答案:实效。新课程实施至今已有一个多轮回。大家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也有了一些质的转变。几位老师的课堂都没有太多“精彩”的情境创设和“轰轰烈烈”的合作学习等外在形式,没有热闹,却很有实效。这也给了数学课堂一些思考。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提升的更多的是什么?其实是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和内涵。一个人美是由内而外的,数学课的美也应是这样。 2、几堂课很好地解释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我的理解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服务的。几堂课都从学生身边的数学导入学习,又通过一些生活事例丰富了这一数学知识和内涵,使数学远远高于生活,但又是可以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尤其是索娜老师的课,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不断涌现精彩。同时,也避免了学生思维的狭隘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会了知识的转化,这必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实,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几位老师正是对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有了充分的了解,用一把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存储的宝库,学生的智慧也就源源不断地往外涌了。 3、怎样的数学课有味?深度。数学具有知识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等特征。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就必然是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的。每一个数学问题、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果学生都齐刷刷地举手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高兴呢?如果是这样,表明了什么问题?目标定位有问题。为什么会有问题?有没有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如果没有充分地预设学生,又怎么可能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获得不同的体验呢?可喜的是,几位老师都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强烈的冲击,充分刺激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不是教师强给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迫切需求,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终于茅塞顿开,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全被数学世界的精彩所迷住。这样的经历,对学生而言是真实而深刻的。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这样的数学。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不也一样吗? 那么,是不是问题提出去,学生三三两两地举手,就是有深度的课堂?当然不是。这就考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和课堂教学的组织、数学语言的提炼等多方面的因素。 4、学生的学习成果该怎样呈现?有学习就有成果,教师展现的学习成果一般都具有典型性:成功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导向、总结;失败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析、帮助、完善。总之,这些成果既有教师课前预设的,也有当堂生成的。用得好,课堂因生成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革新路第一小学数学组 为探索教学教研一体化,推动MS_EEPO有效教学的开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数学教研组拟在全校开展一次“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 一、内容 各年级备课组制定教学内容。二、活动方式 EEPO教学模式,开展组内个人备课、上课和听课、评课。三、活动环节1.备课 授课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学生情况,写出自己独具特色教学设计,制作多煤体课件辅助教学。 2.上课 做到备教一致,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3.评课 上完课后,集中组织教师评课,首先让上课教师说课或者作课后小结,然后其他老师进行互动评课,认真做好教研活动记录,注意过程内容完整,评点内容详实。最后总结出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4.写课后反思 课后,每位授课老师要写出教后反思,听课老师写听评课感想,为撰写教学案例积累材料,也作为教研组活动的资料。

5.总结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并以发展变化的眼光、以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出新的问题,找到新的研究方向。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革新路第一小学数学组 根据我校教研活动安排,11月将举行数学组同课异构活动。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特制定本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加强“MSEEPO”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同课异构”这种特殊形式,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为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储备思想认知和研究案例。 二、活动主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活动形式 同课异构。即: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通过上课、听课、评课、反思四个环节进行。四、活动时间:11月4日五、活动安排(地点:多媒体) 教学内容三上《时间的计算》序号123四上《积的变化规律》 六、准备事宜 1、请各位数学老师自行换好课,准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2、上课的老师上交教案(电子稿、打印稿各一份) 4510:15~10:5511:00~11:40罗丽莎陈恋时间8:00~8:408:45~9:259:30~10:10授课教师李芸郑瑞雅喻炎乐 扩展阅读: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双语学校同课异构优质课活动方案

浅谈同课异构的“异”和“同”

浅谈同课异构的“异”和“同” 作者:王耀松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2年第4期 王耀松 2010年11月,江苏省天一中学举行了“聚焦课堂”同课异构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优 秀教师前来开课,聚焦课堂艺术,可谓精彩纷呈。仅语文课就有江苏省天一中学的卫晓燕、江 苏省常州中学的程代军、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陈莲香老师,共同执教刘亮程的散文《今生今世 的证据》。 三位老师面对众多听课老师,陌生的学生,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 风格,现概述如下。 卫老师通过文本分析“证据”,结合刘亮程《村庄的事情》《扛着铁锨进城》等文章片段,得出结论:物质的证据——证明以往的生活;内心的存在——精神的家园,拒绝精神的荒芜。进而联系现实,让学生与本单元其他怀乡的文章比较,谈“这样的笔触,这样的主题对我 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后,师谈自己体会:沉静、谦卑的情怀看社会、人事。最后以作家李锐的评价结束全课。 程代军老师通过对文本的范读和学生接力朗读,让学生寻找“证据”,院墙、草、土墙、圈棚、炉灶、房子——作者自证;通过反问“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这一切难道不是 一场一场的梦?”明确否定“我曾经生活过”——无证。教师引用了三则材料来说明自证是困 难的。引入黑泽明的《罗生门》,来说明“何处觅真相”。结论:道德层,不可靠。引入沈天 鸿的《邂逅》:没有人能将我们的邂逅证明。结论:回忆层,不可靠。引入心理学家韦斯克兰 茨的分析来说明虚假记忆的产生:信息之间自动的组合,导致不真实的回忆,就是虚假记忆。 结论:科学层,记忆不可靠。明确:外在的生存——物质证据——村庄;内心的生存——精神 证据——家园。意图从哲学的层面引发学生思考,生存的过程就是虚无的过程。并以相关图片 佐证:“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已经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陈莲香老师将本课放在单元主题“月是故乡明”的背景下,通过设置情境导入课文,学 生看课文,寻找有关“证据”的语句,归纳这些证据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出这些句子,教师读 4-6段,师生共同解读“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得出结论:证据——情感——内心的生存。生齐读第7段,思考证据的意义,师明确:证据消失,无尽的感怀。师引用刘亮程的话,“故乡,人出生、成长、生活与劳作的地方,……它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烙上了人的印记,是人 生活的物化。”点明证据的意义。总结课文后,让学生探究“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 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结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阐述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最后拓展延伸:请唤醒你沉睡的记忆,回忆15年来生命中的某个片段、场景、异象、细节、情感,仿照第四段的文句写一段话。学生展示,老师展示人大附中学生写的片段和自己写的片段。 可以说,作为一次展示课,三位老师来自不同的学校,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和实力,的确 达到了“异构”的目的。这通过上述的简介不难看出,这里不再赘述。 然而,在“异构”的同时,这种展示课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教师个人才华的展示,在 缺乏对学情了解的基础上,教学设计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只不过是配合教师“表演” 的配角而已,课堂教学中一些应该共同追求、共同遵守的东西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所以,在“异构”的同时更要追求“同”,这些“同”就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共同追求的原则。笔者 以为我们从备课到上课还应该遵循以下共同的原则。

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

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不仅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名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同课异构”的意义 1、从行动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有学者认为“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它分别由不同教师执教统一课题,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的机会,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促共进作用。通过这种教研,可以发现哪种教学结构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可以在上一次教学的基础上,考量一些对听课教师深有感触的地方及其效果,细究其深层的教育蕴含,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之处,然后对这细节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完善。 2、从“同课异构”的意义来看,专家认为:同课异构是不同的教师个体或群体就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实的教学条件,立足于教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经验,遵循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同伴的帮助之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优化与重组的建构过程。 3、从词义分析的角度来看,有专家认为,“同课异构”的“同”是指同一教材的同一文本和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相同,都忠实于文本;“异”既指不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教学节“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感谢物理组同仁帮我精心打磨了这节课,感谢所有在我开课前后中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老师,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就没有我在教学节上的成功展示。在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我开设的是一节初三专题复习课。经过这几天的反思,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复习课。 如果平时的教学像栽一棵树,那总复习就好比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则要花功夫。如果复习课把知识点按章节顺序进行简单罗列再加以适当练习,虽说看上去面面俱到,但学生并不一定如你所想的处处留心。这样的复习课是单元知识的浓缩版,能起到帮助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的作用,但很难从更高层次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基础好的学生不上这节课自己看书复习也能达同样的效果,基础差的学生上了之后也会快速遗忘,效果不佳。 我这次开设的是《光学作图》专题复习,开始我也很苦恼于课的结构,但经过物理组老师们的群策群力,我把这节课定位为以题型分类复习为基础,以“归类变式提炼”为主线,加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力度,体现我校“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所谓“归类”就是求同,从题海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相同类型的题目。“变式”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题目的选择和呈现顺序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提炼就是自主归纳某一题型的解题方式,寻求通式通法。最后再用归纳的解题方法实践巩固练习中的习题。

由于复习课不是的新授课,学生没有太多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复习课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使我领悟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我发现高效复习课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方法:①让学生自己讲解他的解题思路,并阐说出决这道题要用到哪些知识点。②校对习题正误时,可采取互批的方式。并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容易错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正。③在改正错误以后,让学生讨论并自主总结解题方法。为了上好每节公开课,我的教学设计总是多次改动,力求完美。而在这次准备的过程中为了体现我校高校课堂的特色,在同组老师的帮助下课堂设计甚至改动了五次,使我倍感压力。当然这次研讨课的顺利展示也让我觉得轻松愉悦。但这两天回顾总结却发现这节课都仍有部分可以改进的地方。我想教学就是这样,总是在实践中获得灵感,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反思中调整思路,在坚持中取得进步。再次感谢学校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快速成长的平台,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 扩展阅读: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张华 一、教学内容:高一化学硫酸和硝酸的性质二、授课方式:传统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三、活动的目的: 一方面,通过“同课异构”活动,能把不同教师处理同一课堂内容的不同方式展示出来,再经过与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的交流研讨,以达到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积累教学方法,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该活动,可强化农村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关于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5篇

关于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5篇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1) 感谢学校安排了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带给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也感谢讲课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听完了13堂课,使我受益匪浅,向跨学科的各位教师和外语组同仁学习到了许多,更深刻认识到同课异构的优势。 下面是我对同课异构活动的感想和对本学科同课异构的一些反思: 一、同课异构的感想 透过听课学习和讲课,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帮忙,它能够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透过同课异构的比较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透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带给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习范本。 二、本学科同科异构的反思 优势: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程构思巧妙,各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讲解细致到位。 2、较好运用我校的“探究体验式”四步教学法,以学生成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时时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潜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教态大方、语言准确、流利、板书正规。 当然老师们的课堂上的精彩部分还有很多,以上是我感受最深,今后还要继续学习,再接再厉做得更好。 三、个人授课后的反思 有人说教师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成长。我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在工作中不断地透过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思考学习成长,所以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授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能在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

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班级三。三科目:语文姓名: 课题惊弓之鸟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 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能力 目标 1.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 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2. 训练因果句式。 3.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 情感 目标 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 点1.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 2.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教学准 备及使 用说明 多媒体

教学 方法 讨论法交谈法探索法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 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 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板书: 不用箭 【更羸—————┐ | | “射” | 下 ↓ 大雁】 正因为不用箭,所以老师在“射”字上加引号。 二、找到突破口 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叫得惨——孤单失群】

浅谈同课异构的好处与困惑.

浅谈同课异构的好处与困惑 王越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不仅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名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迥异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亲自参与同课异构活动,我也感觉到同课异构中的“异”带来的不同教学方式、风格的复杂性和困惑,因此,本文我就浅谈一下同课异构的作用和困惑。 一、同课异构的好处 1、“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它分别由不同教师执教统一课题,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的机会,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促共进作用。通过这种教研,可以发现哪种教学结构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可以在上一次教学的基础上,考量一些对听课教师深有感触的地方及其效果,细究其深层的教育蕴含,品味其得失,剖析其不足之处,然后对这细节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完善。 2、从课堂教学研究上讲,有以下几点,第一,“同课异构”把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有利于克服个性化课堂存在的弊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参照和比较,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地提高教研教学效果。第二,“同课异构”有效地促进

参与者的思想交流,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教法,最终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同课异构展现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呈现方式,以及对教材的不同处理等,可以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在多层面和多方位的交流中碰撞、升华中也促进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3、“同课异构”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实现了教师间的“合力效应”,促成教师间的知识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同课异构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最快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寻找最近发展区的资源,尤其是与优秀教师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同伴的一个提示、几点建议,都会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习惯以至教学品质和境界尽快提高,真正起到催熟剂”的作用。总之,同课异构促使教研回归到课堂教学、回归到教师生活中,凸显学生的生活,彰显教师的才情。学思研教合而为一,不断构创一种“大共和”的教研文化。“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参与者教学水平的提高。它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的方式。这种对教学活动的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使所有参与者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取长补短,都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4、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同课异构也是一种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它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知情意行,生成学习活力,释放学习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同课异构尊重不同教师之间的个体教学差异。借助同课异构,教师不同的教学个性、教学理念、思考角度、挖掘深度、教学活动的不可预知性特点等因素所

同课异构的目的意义

同课异构的目的意义 同课异构的目的意义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确定主题后,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中在结构、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各教师则有所不同,这就

要求结合教师自身特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达成了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那么为什么要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异构的宗旨和最终归宿是什么呢?回答很简单,那就是要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那么如何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实现高效教学呢?我们认为有几点是需要教师把握的:1.教学目标——高效课堂的灵魂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如果教学目标制定的或虚化或大而空或多而杂,就会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学生上了一节课,表面热热闹闹,却没有收到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制定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刚才两位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两位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说是沿着同一轨迹进行的,只是在某些方面略有微调。在实际教学中,制定

对小学语文教学“同课异构”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0943658.html, 对小学语文教学“同课异构”的几点思考 作者:贺翠华 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第07期 时下,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课中,都会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所谓“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课文的同一课时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备课并上课。观课教师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结合他们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同课异构,就像一首歌曲,由不同的歌者进行演绎,最后的效果必然异彩纷呈。观课的老师,在“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中,领略“异构”带给人们的视觉、听觉盛宴。“同课异构”课,给教者提供了展示和成长的舞台,给观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那么如何认识并处理“同课异构”中的“同”与“异”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同解”教学教材 说起“同课异构”,不少老师认为,就是要对同一教学内容解读出不一样的“哈姆·雷特”。甲老师解读二年级课本的一篇课文后,把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感悟作者表露的情感。而乙老师认为,这篇课文因为是二年级的一篇文章,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观察图画、反复朗读、角色演绎、说写结合等形式,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表现和创造,从而培养“积极语用”的能力。由于两位老师对教材的解读不一,课堂上对于重点、难点的处理和把握不尽相同。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基于文本的解读,应该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标准。如果为了异构而“标新立异”,最终的结果必然把学生“引入歧途”。因此,“同课异构”的“同”不仅只指同一文本,还应该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基本一致的,应忠实于文本本身。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对教材把握能力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还有正误之分。因此,教者在研读教材时,一定要深入领悟编者的意图,深谙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样,“同课异构”的教学目标定位就不会千差万别。 二、“异构”教学过程 “同课异构”特别强调对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教学策略上“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因此,不同教者的教学结构的异构,是“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的关键。那么,异构的“构”包含哪些内容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何克抗认为,“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简单地说,教学结构就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组织教学活动进程”。理清了教学结构的内涵,我们就可以考虑如何“异构”教学过程。 三、“异构”要注意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