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最强5G入门科普!

有史以来最强5G入门科普!
有史以来最强5G入门科普!

有史以来最强5G入门科普!

一个简单又神奇的公式**

今天的故事,从一个公式开始讲起。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神奇的公式。说它简单,是因为它一共只有3个字母。而说它

神奇,是因为这个公式蕴含了博大精深的通信技术奥秘,这个星球上有无数的人都在为之魂牵梦绕。

这个公式,就是它——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认出这个公式了,如果没认出来,而且你又是一个理科生的话,请记得有空多给你的中学物理老师打打电话!

小枣君解释一下,上面这个公式,这是物理学的基本公式,光速=波长×频率。

对于这个公式,可以这么说:无论是1G、2G、3G,还是4G、5G,万变不离其宗,全部都是在它身上做文章,没有跳出它的“五指山”。

且听我慢慢道来。。。

有线?无线?

通信技术,无论什么黑科技白科技,归根到底,就分为两种——有线通信和无线

通信。

我和你打电话,信息数据要么在空中传播(看不见、摸不着),要么在实物上传播(看得见、摸得着)。

如果是在实体物质上传播,就是有线通信,基本上就是用的铜线、光纤这些线缆,统称为有线介质。

在有线介质上传播数据,速率可以达到很高的数值。

以光纤为例,在实验室中,单条光纤最大速度已达到了26Tbps。。。是传统网线的两万六千倍。。。

▲光纤

而空中传播这部分,才是移动通信的瓶颈所在。

目前主流的移动通信标准,是4G LTE,理论速率只有150Mbps(不包括载波聚合)。这个和有线是完全没办法相比的。

所以,5G如果要实现端到端的高速率,重点是突破无线这部分的瓶颈。

好大一个波

大家都知道,无线通信就是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电波和光波,都属于电磁波。

电磁波的功能特性,是由它的频率决定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有不同的属性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用途。

例如,高频的γ射线,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可以用来治疗肿瘤。

▲电磁波的不断频率

我们目前主要使用电波进行通信。当然,光波通信也在崛起,例如LiFi。

▲ LiFi(Light Fidelity),可见光通信

不偏题,回到电波先。

电波属于电磁波的一种,它的频率资源是有限的。

为了避免干扰和冲突,我们在电波这条公路上进一步划分车道,分配给不同的对象和用途。

▲不同频率电波的用途

请大家注意上面图中的红色字体。一直以来,我们主要是用中频~超高频进行手机通信的。

例如经常说的“GSM900”、“CDMA800”,其实意思就是指,工作频段在900MHz的GSM,和工作频段在800MHz的CDMA。

目前全球主流的4G LTE技术标准,属于特高频和超高频。

我们国家主要使用超高频:

大家能看出来,随着1G、2G、3G、4G的发展,使用的电波频率是越来越高的。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主要是因为,频率越高,能使用的频率资源越丰富。频率资源越丰富,能实现的传输速率就越高。

▲更高的频率→更多的资源→更快的速度

应该不难理解吧?频率资源就像车厢,越高的频率,车厢越多,相同时间内能装载的信息就越多。

那么,5G使用的频率具体是多少呢?

如下图所示:

5G的频率范围,分为两种:一种是6GHz以下,这个和目前我们的2/3/4G差别不算太大。还有一种,就很高了,在24GHz以上。

目前,国际上主要使用28GHz进行试验(这个频段也有可能成为5G最先商用的频段)。

如果按28GHz来算,根据前文我们提到的公式:

好啦,这个就是5G的第一个技术特点——

毫米波

请允许我再发一遍刚才那个频率对照表:

请注意看最下面一行,是不是就是“毫米波”?

继续,继续!

好了,既然,频率高这么好,你一定会问:“为什么以前我们不用高频率呢?”

原因很简单——不是不想用,是用不起。

电磁波的显著特点: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越趋近于直线传播(绕射能力越差)。频率越高,在传播介质中的衰减也越大。

你看激光笔(波长635nm左右),射出的光是直的吧,挡住了就过不去了。

再看卫星通信和GPS导航(波长1cm左右),如果有遮挡物,就没信号了吧。

卫星那口大锅,必须校准瞄着卫星的方向,否则哪怕稍微歪一点,都会影响信号质量。

移动通信如果用了高频段,那么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传输距离大幅缩短,覆盖能力大幅减弱。

覆盖同一个区域,需要的5G基站数量,将大大超过4G。

基站数量意味着什么?钱啊!投资啊!成本啊!

频率越低,网络建设就越省钱,竞争起来就越有利。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电信、移动、联通为了低频段而争得头破血流。

有的频段甚至被称为——黄金频段。

这也是为什么,5G时代,运营商拼命怼设备商,希望基站降价。(如果真的上5G,按以往的模式,设备商就发大财了。)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在高频率的前提下,为了减轻网络建设方面的成本压力,

5G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出路有哪些呢?

首先,就是微基站。

微基站

基站有两种,微基站和宏基站。看名字就知道,微基站很小,宏基站很大!

宏基站:

室外常见,建一个覆盖一大片

微基站:

看上去是不是很酷炫?

还有更小的,巴掌那么大

其实,微基站现在就有不少,尤其是城区和室内,经常能看到。

以后,到了5G时代,微基站会更多,到处都会装上,几乎随处可见。

你肯定会问,那么多基站在身边,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我的回答是——不会。

其实,和传统认知恰好相反,事实上,基站数量越多,辐射反而越小!

你想一下,冬天,一群人的房子里,一个大功率取暖器好,还是几个小功率取暖器好?

▲大功率方案

▲小功率方案

上面的图,一目了然了。基站小,功率低,对大家都好。如果只采用一个大基站,离得近,辐射大,离得远,没信号,反而不好。

天线去哪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大哥大都有很长的天线,早期的手机也有突出来的小天线,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手机都没有天线了?

其实,我们并不是不需要天线,而是我们的天线变小了。

根据天线特性,天线长度应与波长成正比,大约在1/10~1/4之间。

随着时间变化,我们手机的通信频率越来越高,波长越来越短,天线也就跟着变短啦!

毫米波通信,天线也变成毫米级。。。

这就意味着,天线完全可以塞进手机的里面,甚至可以塞很多根。。。

这就是5G的第三大杀手锏——

Massive MIMO(多天线技术)

MIMO就是“多进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根天线发送,多根天线接收。

在LTE时代,我们就已经有MIMO了,但是天线数量并不算多,只能说是初级版的MIMO。

到了5G时代,继续把MIMO技术发扬光大,现在变成了加强版的Massive MIMO (Massive:大规模的,大量的)。

手机里面都能塞好多根天线,基站就更不用说了。

以前的基站,天线就那么几根:

5G时代,天线数量不是按根来算了,是按“阵”。。。“天线阵列”。。。一眼看去,要得密集恐惧症的节奏。。。

不过,天线之间的距离也不能太近。

因为天线特性要求,多天线阵列要求天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半个波长以上。如果距离近了,就会互相干扰,影响信号的收发。

你是直的?还是弯的?

大家都见过灯泡发光吧?

其实,基站发射信号的时候,就有点像灯泡发光。

信号是向四周发射的,对于光,当然是照亮整个房间,如果只是想照亮某个区域或物体,那么,大部分的光都浪费了。。。

基站也是一样,大量的能量和资源都浪费了。

我们能不能找到一只无形的手,把散开的光束缚起来呢?

这样既节约了能量,也保证了要照亮的区域有足够的光。

答案是:可以。

这就是——

波束赋形

波束赋形

在基站上布设天线阵列,通过对射频信号相位的控制,使得相互作用后的电磁波的波瓣变得非常狭窄,并指向它所提供服务的手机,而且能跟据手机的移动而转变方向。

这种空间复用技术,由全向的信号覆盖变为了精准指向性服务,波束之间不会干扰,在相同的空间中提供更多的通信链路,极大地提高基站的服务容量。

直的都能掰成弯的。。。还有什么是通信砖家干不出来的?

别收我钱,行不行?

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即使是两个人面对面拨打对方的手机(或手机对传照片),信号都是通过基站进行中转的,包括控制信令和数据包。。。

而在5G时代,这种情况就不一定了。

5G的第五大特点——D2D,也就是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

D2D

5G时代,同一基站下的两个用户,如果互相进行通信,他们的数据将不再通过基站转发,而是直接手机到手机。。。

这样,就节约了大量的空中资源,也减轻了基站的压力。

不过,如果你觉得这样就不用付钱,那你就图样图森破了。

控制消息还是要从基站走的,你用着频谱资源,运营商爸爸怎么可能放过你。。。

后记。。。

写着写着,小枣君发现洋洋洒洒写的有点多。。。

能看到这的,都是真爱啊。。。

相信大家通过本文,对5G和她背后的通信知识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而这一切,都只是源于一个小学生都能看懂的数学公式。不是么?

通信技术并不神秘,5G作为通信技术皇冠上最耀眼的宝石,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创新革命技术,它更多是对现有通信技术的演进。

正如一位高人所说——

通信技术的极限,并不是技术工艺方面的限制,而是建立在严谨数学基础上的推论,在可以遇见的未来是基本不可能突破的。

如何在科学原理的范畴内,进一步发掘通信的潜力,是通信行业众多奋斗者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最新热学基础知识补充习题含答案精品版

2020年热学基础知识补充习题含答案精品 版

襄阳四中2012年物理热学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一杯水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这杯水静止时,水分子也处于静止状态 B.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C.每个水分子都在运动,且速度大小相等 D.这些水分子的动能总和就是这杯水的动能 答案:B 2.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力总表现为引力B.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C.布朗运动是固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固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已知某种液体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该液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以表示为答案:BD 3.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0 K B.物体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全部用于做功 C.吸收了热量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 D.压缩气体总能使气体的温度升高 4.下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Skip Record If...?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BC ) A.当?Skip Record If...?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当?Skip Record If...?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Skip Record If...?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D.当?Skip Record If...?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5.1859年麦克斯韦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规律,后来有许多实验验证了这一规律。若以横坐标?Skip Record If...?表示分子速率,纵坐标f(v)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某一温度下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规律的是(D ) 6.气体内能是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间势能分别取决于气体的( A ) A.温度和体积B.体积和压强 C.温度和压强D.压强和温度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最有效方法是看有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B.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最有效方法是看有没有一定的熔点 C.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 D.空气的相对温度等于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同温下水的饱和汽压的比值

5G相关知识

5G时代下的相关知识 “5G”核心技术的研究 未来的“5G”时代,互联网势必朝着多元化和综合化两个方向发展,其间包括的行业种类、物品种类、信息种类等会爆炸式的增长,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成为未来提高“5G”网络提高的核心技术。 什么是“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 打个比方说,现阶段“4G”对应的网络部署是每平方千米为5000个用户服务,而“5G”对应的网络部署是每平方千米为25000个用户服务,实现了网络功率和频谱效率的增大,便可以有效地加快网络的传输速率,当然有效地感知相邻节点是实现这一技术的前提,也是当前国内外各大网络服务供应商正努力攻破的难题。 “5G”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 要达到理论中的“10Gbs/s”的速度,测试城市的选择、网络密集度的测试都是必不可少的。近期,三大运营商5G试验城市正式公布。 中国移动方面表示,将在杭州、上海、广州、苏州、武汉等地开展5G的外场测试,另外还将在北京、成都、深圳等12个城市开展5G业务应用示范。此次测试,将为“5G”在现实

生活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行性,笔者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5G”技术的进一步发展,“5G”在全国范围的推广,也是势在行。 未来“5G”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因为其强大的传输速度和带宽能力,“5G”技术一旦实施起来,车联网、物联网、远程医疗、无人机网络将成为现实。其中。在医疗领域中,远程医疗不仅需要租用大容量的网络线路,而且在手术过程中,会因为网络延迟导致手术出现偏差。 “5G”技术完全弥补了现有远程医疗网络的缺陷,网络传速速度延迟几乎为0,且如果出现需要紧急手术的情况,就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快速手术。 在车联网方面,AI技术的研发,为无人驾驶技术进一步的可能。但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下,不免会发生延迟、卡顿等现象。有了“5G”网络,就能让汽车和其他相关智能设备进行通讯,而且凭借优质的网络质量和更高级别的数据传输,智能交通的实现指日可待。 当然,“5G”网络同样可以为普通家庭享受更高级别的网络,在日常使用网络时,1秒可以下载10余部高清电影,上网更加快捷方便。在体验高速上网的同时,“5G”可支持用户连接增长到100万用户/平方公里,不仅可以满足物联网这类海量数据的流通,还可以有效避免因连接用户过多导致网络卡顿现象的出现。

热学知识点

热学 第一部分、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第二部分、内能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第三部分、比热容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

高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全面很好

选修3-3热学知识点归纳 一、分子运动论 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体积 分子体积很小,它的直径数量级是 (2)分子质量 分子质量很小,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 (3)阿伏伽德罗常数(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 1摩尔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这个数的测量值: 设微观量为: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 宏观量为: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1、物质质量M 、摩尔质量μ、物质密度ρ. 分子质量: 分子体积: (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平均占据的空间大小) 分子直径: 球体模型: V d N =3A )2(34π 303 A 6=6=ππV N V d (固体、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立方体模型:3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 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分子的数量.A 1 A 1A A N V V N V M N V N M n ====ρμρμ 2.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实验事实:扩散现象和布郎运动。 (2)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不是分子本身的 运动,但它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实验中画出的布朗运动路线的折线,不是微粒运动的真实轨迹。 因为图中的每一段折线,是每隔30s 时间观察到的微粒位置的连线,就是在这短短的30s 内,小颗粒的运动也是极不规则的。 (4)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大量液体分子(或气体)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对悬浮在其中的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简言之:液体(或气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 (5)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热力学的基础知识

热力学的基础知识

热力学的基础知识 1、水和水蒸汽有哪些基本性质? 答:水和水蒸汽的基本物理性质有:比重、比容、汽化潜热、比热、粘度、温度、压力、焓、熵等。水的比重约等于1(t/m3、kg/dm3、g/cm3)蒸汽比容是比重的倒数,由压力与温度所决定。水的汽化潜热是指在一定压力或温度的饱和状态下,水转变成蒸汽所吸收的热量,或者蒸汽转化成水所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KJ/Kg。水的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的水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单位是KJ/ Kg·℃,通常取4.18KJ。水蒸汽的比热概念与水相同,但不是常数,与温度、压力有关。 2、热水锅炉的出力如何表达? 答:热水锅炉的出力有三种表达方式,即大卡/小时(Kcal/h)、吨/小时(t/h)、兆瓦(MW)。 (1)大卡/小时是公制单位中的表达方式,它表示热水锅炉每小时供出的热量。 (2)"吨"或"蒸吨"是借用蒸汽锅炉的通

俗说法,它表示热水锅炉每小时供出的热量相当于把一定质量(通常以吨表示)的水从20℃加热并全部汽化成蒸汽所吸收的热量。 (3)兆瓦(MW)是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基本单位为W (1MW=106W)。正式文件中应采用这种表达方式。 三种表达方式换算关系如下: 60万大卡/小时(60×104Kcal/h)≈1蒸吨/小时〔1t/h〕≈0.7MW 3、什么是热耗指标?如何规定? 答:一般称单位建筑面积的耗热量为热耗指标,简称热指标,单位w/m2,一般用qn表示,指每平方米供暖面积所需消耗的热量。黄河流域各种建筑物采暖热指标可参照表2-1

上表数据只是近似值,对不同建筑结构,材料、朝向、漏风量和地理位置均有不同,纬度越高的地区,热耗指标越高。 4、如何确定循环水量?如何定蒸汽量、热量和面积的关系? 答:对于热水供热系统,循环水流量由下式计算: G=[Q/c(tg-th)]× 3600=0.86Q/(tg-th)式中:G - 计算水流量,kg/h

热学必背知识点

物理选修3—3模块必背知识点 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基本概念 1.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①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 m. ②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实验依据:布朗运动、扩散现象. ①扩散现象 由于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②布朗运动 现象: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本质:布朗运动间接反映.... 了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特点:温度越高,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氧气分子速率分布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特点.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 (1)温度: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 (2)两种温标: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关系:T =t +273.15 K. (3)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4)分子的势能: ①意义: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②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 微观上——决定于分子间距. 宏观上——决定于体积和状态. (5)物体的内能: ①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②物体的内能大小由物体的温度、体积、物质的量决定.(气体由于分子间距太大,往往不考虑其分子势能,即理想气体的内能由它的温度和物质的量决定) ③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位置高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④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考点二 微观量的估算 1.微观量: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 2.宏观量:物体的体积V 、摩尔体积V mol 、物体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物体的密度ρ. 3.关系 (1)分子的质量:m 0=M N A =ρV mol N A . (2)分子的体积:V 0=V mol N A =M ρN A .(对于固体和液体是分子的体积,对于气体是分子所占据空间的体积) (3)物体所含的分子数:N =V V mol ·N A =m ρV mol ·N A 或N =m M ·N A =ρV M ·N A .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热力学基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热 力学基础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一.教学内容:热力学基础(一)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1. 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做功的数值来量度,外力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内能减少。 2. 热传递:它是物体间内能转移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传递的热量的数值来量度,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 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 的总和。 2. 表达式:。 3. 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吸收热量Q 取正值,物体放出热量Q取负值;物体内能增加取正值,物体内能减少取负值。 (三)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两种表述:(1)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实质是:与热现象有关的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朝着分子热运动状态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的。 (4)熵是用来描述物体的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越高,物体的熵就越大。 (五)说明的问题 1. 第一类永动机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它违背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 第二类永动机也是无法实现的,它虽然不违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但却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六)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1. 能量与环境 (1)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量提高,导致“温室效应”,使得地面温度上升,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等不良影响。 (2)酸雨污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在降水过程中溶入雨水,使其形成酸雨,酸雨进入地表、江河、破坏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使生物死亡,破坏生态平衡,同时腐蚀建筑结构、工业装备、动力和通讯设备等,还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2. 能量耗散和能量降退 (1)能量耗散: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变成内能,而这些内能最终流散到周围的环境中,我们没有办法把这些流散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

5G网络知识

陈忠 2012130080 电子信息工程1班5G未来前景与展望 在5G时代,无线通信领域将可能不会再出现类似3G时代TD-SCDMA与WCDMA、CDMA2000、WiMax;4G时代的TD-LTE与LTE-FDD的标准之争,全球5G技术将有望共用一个标准。 在中国内地尚未实现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商用的时候,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进入了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三星电子日前宣布,其已经在5G技术领域获得关键突破,预计未来将实现10Gbps的传输速率《详细》,并计划在2020年实现5G商用。 可究竟什么是5G?5G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什么?三星并没有给出答案。但在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看来,5G技术将可以把人类社会彻底带入网络社会,从而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通信。 而在5G时代,无线通信领域将可能不会再出现类似3G时代TD-SCDMA与WCDMA、CDMA2000、WiMax;4G时代的TD-LTE与LTE-FDD的标准之争,全球5G技术将有望共用一个标准。 5G是什么? 当三星宣布其5G技术突破进展的时候,公众普遍认为,所谓的5G,就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Gbps的移动通信技术,这其中也包括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 在三星宣布其5G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之后,《时代》杂志即发表文章看衰5G技术。《时代》称,5G技术仅仅提升了无线通信的传输速率,但并未解决未来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流量风暴问题,网络拥塞等老问题在5G时代依然无法解决。 “其实不然,5G与4G、3G、2G不同,5G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无线接入技术,也不是几个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多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无线接入技术(4G后向演进技术)集成后的解决方案总称。从某种程度上讲,5G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爱立信研究员、欧盟METIS 5G项目总体负责人Afif Osseriran 昨日在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表示。 Afif Osseriran表示,5G的关键目的是用来构建网络社会,这意味着,5G除了要满足超高速的传输需求外,还需要满足超高容量、超可靠性、随时随地可接入性等要求,以解决《时代》杂志所说的“流量风暴”等诸多问题。

电信业务相关知识:5G知识

电信业务相关知识:5G知识 5G技术通俗讲解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移动互联网重新塑造了生活,“在家不能没有网络,出门不能忘带手机”已成为很多人的共同感受。人们对动互联网的要求是更高速、更便捷、更强大、更便宜,需求的“更”是没有止境的,这促使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技术体制的更新换代也随之越来越快。很多用户刚刚踏入4G的门槛,5G时代很快就要来到了。 5g的基本特点:覆盖率增大,传输速率提升,延迟减少,传输带宽增加,M2M 的cost降低 4g和5g的基本区别就在于速度,有速度必须有高带宽。 5G技术是现有技术的新组合,是4G技术的再演进。为什么要有个“再”字?因为4G LTE的后三个字母就是长期演进的意思,5G应是在4G基础上的再演进。 5G关键技术 1、增加带宽是关键 5G最显著的特点是高速,按规划速率会高达10~50Gbps,人均月流量大约有36TB,如此高的速率该靠什么资源来支撑呢?必须要靠更大的带宽! 带宽用字母B来表示,它就好比是道路宽度,最大速率用C来表示,它就好比是道路的最大车流量。显然易见,4车道的最大车流量是2车道的2倍,8车道的是2车道的4倍,这非常好理解。 增加车道数是提高最大车流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同样地,提高速率的最直

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带宽。即高速就是宽带,宽带就是高速! 人们对通信速率要求越来越高,迫使着信道的带宽就越来越宽,几根电话线的带宽不够,那就增加到几百根,几百根不够就换成同轴电缆,电缆带宽不够就换成光纤,有线通信的带宽就是这样一代代地递增着。 而手机通信使用的是无线信道,那它的带宽是如何增加的呢?核心方法就是采用更高的频段。 大家都知道【波速=频率×波长】这个公式,频率与波长成反比,两者之积等于光速,即30万公里/秒。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能量越大,穿刺能力越强。且频率高带宽大,传输速率高,传播距离近。甚低频段的整个带宽是27kHz,超高频段的整个带宽是 27GHz,后者是前者的100万倍!由此可见,频段越高且带宽越大。 所以关系就来了:5G时代若想更高速,就得使用更大的带宽,而要取得更大的带宽,就得使用更高的频段。4G之前使用是特高频段,5G就得往超高频甚至更高的频段发展了。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专家预测,将来有可能使用 30GHz~60GHz的频段,俄罗斯专家甚至提出了80GHz的方案。 无线电频谱的划分: 极低频VLF Very Low Frequency频率范围10KHz - 30KHz 低频LF(俗称长波LW)Low Frequency 频率范围30KHz - 300KHz 中频MF (俗称中波MW)Medium Frequency 频率范围30KHz - 3000KHz 高频HF (俗称短波SW)High Frequency 频率范围3MHz - 30MHz 极高频VHF(俗称超短波,而频率在88-108MHZ范围的民用广播则俗称为调频电台FM)Very High Frequency 频率范围30MHz - 300MHz

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三热学知识点总结 1.温度、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摄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100等分后每一份为1℃) ℉:华氏度 注意:在做“读出温度计示数”题时应看好温度数值增加是向上还是向下,上则为正度数,下则为负度数 2.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基本概念 固→液熔化吸热液→气汽化吸热固→气升华吸热 液→固凝固放热气→液液化放热气→固凝华放热 --重要知识点 熔化&凝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的晶体,熔点(凝固点)一般不同。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海拔高,气压低,沸点低;海拔低,气压高,沸点高。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蒸发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 3.分子动理论&内能 --基本概念 分子动理论:①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实例:两物体吸在一起拆不开,错例:挂钩吸在墙壁上——压强) 扩散现象:①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剧烈),扩散现象进行越快。 内能:①物体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③内能改变的两种宏观表现:温度、物态 --易错点 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同时对外做功) 2.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不一定增加(同时吸收热量) 3.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上升(晶体熔化时) 4.水达到沸点后,内能增加,温度不再上升 5.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等效的 6.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做功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4.热量&比热容、燃料&热机 --热量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传递时内能变化的量度)。单位焦耳(J) --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公式:Q=cm?t 单位:J/(kg·℃)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一种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变,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注:①Q=cm?t中,任意一个量和Q为定值时,其他两个量成反比;②通常情况下水的比热容要比大多物质要大。) --燃料、热机 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燃料的热值。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分为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柴油)、喷气式发动机。汽油机四冲程:吸气(汽油和空气)、压缩(机械→内)、做功(内→机械)、排气 热机效率:转化为机械能的内能÷总内能×100%

5G考试基础试题(含答案)

5G考试基础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G NR帧结构的基本时间单位是( C ) A)subframe B)slot C)Tc D)symbol 2、5G无线帧长是多少ms(B) A) 5 B) 10 C) 20 D) 40 3、EN-DC中,MCG进行NR邻区测量使用的参考信号 (A ) A) SSB RS B) CSI-RS C) C-RS D) DM-RS 4、EN-DC中,下面哪种测量目前协议未定义(C) A) MCG下进行2/3G邻区测量 B) MCG下进行LTE邻区测量 C) SCG下进行LTE邻区测量 D) SCG下进行NR邻区测量

5、划分SUL频段的意义是(C) A) 增大上行数据传输速率 B) 增大下行数据传输速率 C) 与3.5GHz搭配使用,补充上行覆盖范围 D) 与5GHz搭配使用,补充下行覆盖范围 6、5G中sub-6GHz频段能支持的最大带宽为(B) A) 200MHz B) 100MHz C) 80MHz D) 60MHz 7、在5G技术中,用于提升接入用户数的技术是(A) A) Massive MIMO B) SOMA C) Massive CA D) 1mcTTI 8、5G NR的信道带宽利用率最高可达(A) A) 98.28% B) 90.28% C) 92.55% D) 97.32% 9、5G每平方公里至少支持多少台设备(D) A) 1000

B) 1万 C) 10万 D) 100万 10、基站带宽为80MHz时,UE信道带宽不可能为(A) A) 120MHz B) 40MHz C) 20MHz D) 50MHz 11、SCG的主小区被称作( D ) A) Primary cell B) MCG Secondary cell C) SCG Secondary cell D) PSCell 12、下面哪种子载波间隔是中国移动白皮书中规定必选(B ) A)15KHz B)30KHz C)60KHz D)120KHz 13、5G参数集包含哪些参数 ( A ) A)SCS+CP B)BWP C)Bandwidth

热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气体动理论知识点小结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mol M PV RT RT M ν== 或p nkT = 其中R 为普适气体常量,M 为气体质量, 273.15T t =+为热力学温度;N n V = 为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A R k N = 是玻尔兹曼常数,A N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2、理想气体压强和温度公式 23p n ω= ;3 2 kT ω= 其中2 12 mv ω= 为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公式表明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分子模型为弹性自由运动的质点,两式只对大量气体分子有意义。 3、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在平衡状态下,分子的任何一种热运动的形式的每一个自由度具有相同的平均动 能,其大小都等于1 2 kT 。 若气体分子有i 个自由度,则每一个气 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总动能为 2 i kT ε= 一般刚性单原子分子有3个自由度,双原子分子有5个自由度,多原子分子有6个自由度。 4、理想气体分子的内能 1摩尔理想气体的内能为02 i E RT = ν摩尔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02 mol M i E E RT M ν== 5、速率分布函数1()dN f v N dv = dN 为速率在v v dv +区间内的分子 数,N 为总分子数,()f v 代表的就是单位 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 1) ()1f v dv ∞ =? 即在整个速率分布区间找 到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为100%。 2)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无外场时处于平衡态的理想气体满足的速率分布规律) 3)三种速率(与温度有关,与气体摩尔质量有关) ①最概然速率 P v = ≈ 表示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取最大值时对应的分子速率,表征了气体分子按速率分布的特征,即随便取一个分子位于该速率附近的几率最大。 ②平均速率 v = ≈平均速率用于描述气体分子的碰撞。 ③方均根速率(用于计算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 ≈6、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将分子看做有效直径为d 的弹性小球) 1 )平均碰撞频率2Z d vn = 2 )平均自由程v Z λ= = 热力学基础知识点小结 1、热力学第一定律 21()Q E E W =-+ 一切热力学过程都应满足能量守恒。 即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改变系统内能,一部分用于对外界做功。 2、平衡过程中功的计算 2 1 V V W PdV =? 3、平衡过程中热量的计算

5G网络基础知识

5G时代:网络全面融合或再无制式分别 在5G时代,无线通信领域将可能不会再出现类似3G时代TD-SCDMA与WCDMA、CDMA2000、WiMax;4G时代的TD-LTE与LTE-FDD的标准之争,全球5G技术将有望共用一个标准。 在中国内地尚未实现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商用的时候,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进入了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三星电子日前宣布,其已经在5G技术领域获得关键突破,预计未来将实现10Gbps的传输速率《详细》,并计划在2020年实现5G商用。 可究竟什么是5G?5G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什么?三星并没有给出答案。但在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爱立信看来,5G技术将可以把人类社会彻底带入网络社会,从而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通信。 而在5G时代,无线通信领域将可能不会再出现类似3G时代TD-SCDMA与WCDMA、CDMA2000、WiMax;4G时代的TD-LTE与LTE-FDD的标准之争,全球5G技术将有望共用一个标准。 5G是什么? 当三星宣布其5G技术突破进展的时候,公众普遍认为,所谓的5G,就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Gbps的移动通信技术,这其中也包括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 在三星宣布其5G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之后,《时代》杂志即发表文章看衰5G技术。《时代》称,5G技术仅仅提升了无线通信的传输速率,但并未解决未来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流量风暴问题,网络拥塞等老问题在5G时代依然无法解决。 “其实不然,5G与4G、3G、2G不同,5G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无线接入技术,也不是几个全新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多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无线接入技术(4G后向演进技术)集成后的解决方案总称。从某种程度上讲,5G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爱立信研究员、欧盟METIS 5G项目总体负责人Afif Osseriran 昨日在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表示。 Afif Osseriran表示,5G的关键目的是用来构建网络社会,这意味着,5G除了要满足超高速的传输需求外,还需要满足超高容量、超可靠性、随时随地可接入性等要求,以解决《时代》杂志所说的“流量风暴”等诸多问题。

(完整word版)传热学基本概念知识点,推荐文档

传热学基本概念知识点 1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正比例于当地垂直于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 2集总参数法: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 3临界热通量:又称为临界热流密度,是大容器饱和沸腾中的热流密度的峰值 5效能:表示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效果与最大可能的换热效果之比 6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如何传递的?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对流仅能发生在流体中,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对流两大类: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 影响换热系数因素:流体的物性,换热表面的形状与布置,流速 7何谓膜状凝结过程,不凝结气体是如何影响凝结换热过程的?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如果凝结液体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称为膜状凝结。 不凝结气体对凝结换热过程的影响: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蒸气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集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因此,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8试以导热系数为定值,原来处于室温的无限大平壁因其一表面温度突然升高为某一定值而发生非稳态导热过程为例,说明过程中平壁内

部温度变化的情况,着重指出几个典型阶段。 首先是平壁中紧挨高温表面部分的温度很快上升,而其余部分则仍保持原来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上升所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平壁的其他部分的温度也缓慢上升。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非正规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 9灰体有什么主要特征?灰体的吸收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灰体的主要特征是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灰体的吸收率恒等于同温度下的发射率,影响因素有:物体种类、表面温度和表面状况。 10气体与一般固体比较其辐射特性有什么主要差别? 气体辐射的主要特点是:(1)气体辐射对波长有选择性(2)气体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容积中进行的 11说明平均传热温压得意义,在纯逆流或顺流时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差别? 平均传热温压就是在利用传热传热方程式来计算整个传热面上的热流量时,需要用到的整个传热面积上的平均温差。 纯顺流和纯逆流时都可按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式计算,只是取值有所不同。 12边界层,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1)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只有在边界层区考虑粘性对流动的影响,在主流区可视作理想流体流动。(2)边界层厚度远小于壁面尺寸(3)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分为层流与湍流,湍流边界层内紧靠壁面处仍有层流底层。

高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全面很好

选修3-3热学知识点归纳 一、分子运动论 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体积 分子体积很小,它的直径数量级是 (2)分子质量 分子质量很小,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 (3)阿伏伽德罗常数(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 1摩尔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这个数的测量值: 设微观量为: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 宏观量为: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1、物质质量M 、摩尔质量μ、物质密度ρ. 分子质量: 分子体积: (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平均占据的空间大小) 分子直径: { 球体模型: V d N =3A )2 (3 4π 3 3 A 6=6=π πV N V d (固体、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立方体模型:3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 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分子的数量.A 1 A 1A A N V V N V M N V N M n === =ρμρμ 2.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实验事实:扩散现象和布郎运动。 (2)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不是分子本身的 运动,但它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实验中画出的布朗运动路线的折线,不是微粒运动的真实轨迹。 因为图中的每一段折线,是每隔30s 时间观察到的微粒位置的连线,就是在这短短的30s 内,小颗粒的运动也是极不规则的。 (4)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大量液体分子(或气体)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对悬浮在其中的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简言之:液体(或气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 (5)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固体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固体微粒周围的液体分子运动越不规则,对微粒碰撞的不平衡性越强,布朗运动越激烈。 (6)能在液体(或气体)中做布朗运动的微粒都是很小的,一般数量级在,这种 微粒肉眼是看不到的,必须借助于显微镜。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热力学基础

一. 教学内容:热力学基础 (一)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1. 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做功的数值来量度,外力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内能减少。 2. 热传递:它是物体间内能转移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传递的热量的数值来量度,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 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2. 表达式:。 3. 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吸收热量Q取正值,物体放出热量Q取负值;物体内能增加取正值,物体内能减少取负值。 (三)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两种表述:(1)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实质是:与热现象有关的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朝着分子热运动状态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的。 (4)熵是用来描述物体的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越高,物体的熵就越大。 (五)说明的问题 1. 第一类永动机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它违背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 第二类永动机也是无法实现的,它虽然不违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但却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六)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1. 能量与环境 (1)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量提高,导致“温室效应”,使得地面温度上升,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等不良影响。 (2)酸雨污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在降水过程中溶入雨水,使其形成酸雨,酸雨进入地表、江河、破坏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使生物死亡,破坏生态平衡,同时腐蚀建筑结构、工业装备、动力和通讯设备等,还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2. 能量耗散和能量降退 (1)能量耗散: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变成内能,而这些内能最终流散到周围的环境中,我们没有办法把这些流散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 (2)能量降退:从可被利用的价值来看,内能较之机械能、电能等,是一种低品质的能量。能量耗散不会使能的总量减少,却会导致能量品质的降低。

高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高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选修3-3《热学》 一、知识网络 分子直径数量级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阿伏加德罗常数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分子动理论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 布朗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力的F -r 曲线 分子的动能;与物体动能的区别 物体的内能 分子的势能;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E P -r 曲线 物体的内能;影响因素;与机械能的区别 单晶体——各向异性(热、光、电等) 晶体 多晶体——各向同性(热、光、电等) 有固定的熔、沸点 非晶体——各向同性(热、光、电等)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浸润与不浸润现象——毛细现象——举例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液晶 体积V 气体体积与气体分子体积的关系 温度T (或t ) 热力学温标 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压强的微观解释 压强P 影响压强的因素 求气体压强的方法 改变内能的物理过程 做功 ——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热传递——物体间(物体各部分间)内能的转移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转化与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熵——熵增加原理 能源与环境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新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二、考点解析 分 子 动 理 论 热力 学 固体 热力学定律 液体 气体

考点64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阿伏罗德罗常数 要求:Ⅰ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 -1)是联系微观量与宏观量的桥梁。 设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宏观量为.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1、物质质量M 、摩尔质量μ、物质密度ρ。 (1)分子质量:A A ==N V N m ρμ (2)分子体积:A A 10PN N V V μ== (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 (3)分子直径:○1球体模型.V d N =)2 (343A π 303A 6=6=ππV N V d (固体、液体一般用此模型)○2立方体模型.3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 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4)分子的数量:A 1A 1A A ====N V V N V M N V N M n ρμρμ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气体分子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考点65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探究) 要求:Ⅰ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有下列操作步骤,请补充实验步骤C 的内容及实验步骤E 中的计算式: A .用滴管将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逐滴滴入量筒中,记下滴入1mL 的油酸酒精溶液 的滴数N ; B .将痱子粉末均匀地撒在浅盘内的水面上,用滴管吸取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逐 滴向水面上滴入,直到油酸薄膜表面足够大,且不与器壁接触为止,记下滴入的滴数n ;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坐标纸上边长1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 算出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m (超过半格算一格,小于半格不算) E .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可以估算出单个油酸分子的直径 d = _______________ cm . 考点66 分子热运动 布朗运动 要求:Ⅰ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有间隙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布朗运动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布朗运动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 动.(3)课本中所示的布朗运动路线,不是固体微粒运动的轨迹.(4)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直接证明;布朗运动间接证明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考点67 分子间的作用力 要求: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