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各章参考答案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C;5.B;6.B;7.C;8.D;9.A;10.D;11.D;12.A;13.C;14.B。

(二)多项选择题

1.CD;2.ABCDE;3.ABCE;4.ABCDE;5.ACDE;6.CDE;7.ABCDE;8.AC;9.ABCD;10.CDE。

(三)名词解释

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

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

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

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

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

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

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

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

形式。

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

生产税净额。

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

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

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

(四)简答题

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4)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它是法律实体,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主要从事为居民家庭生产非市场性服务,其活动经费主要是由各种捐赠的资金来源负担。(6)国外,指与该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全部非常住机构单位。

2.答: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

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它是以生产

活动和生产某个产品的相对独立性为原则的,具体特征是:(1)具有一定生产场

所;(2)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

入;(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的生产

账户。

3.答: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主要是以下几大类。

(1)货物和服务交易。来源主要是国内生产和进口,使用主要是中间消耗、最

终消费、资本形成或出口。

(2)分配交易。它是指由生产创造的增加值形成收入初次分配给劳动力、资

本和政府的交易,以及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

(3)金融交易。它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发生过程

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

(4)内部交易。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全过程上的

系统一致性,对于企业或基层单位生产者自行生产自己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作为企

业或基层单位的内部交易看待。

4.答: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能够代表自身拥有资产和负债,从事各种交易

活动,负有法律责任及对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财务决策的经济活动单位。国民经

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所确定的

基本核算单位。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一个机构单位可以

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o 5.答:(1)从总体上说,目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为制定和分

析政策及宏观调控管理服务。

(1)从内容上说,是揭示运行系统的主要经济功能及相互联系。

(3)从方法上说,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

系,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描述。

(4)从发展上说,国民经济核算将是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6.答:分类体系建立在经济主体和交易分类的基础上。

(1)国民经济产业(行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是经济主体分类。

(2)生产领域中的分类是为反映产业结构、总供给结构及生产率计算和经济结构分析服务的。

(3)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中的机构部门分类,主要为分析收入分配结

构服务。

(4)在最终使用领域,消费按政府和居民消费目的分类,是为分析政府职能作

用和居民消费行为及结构服务的;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主要反映金融市场

的各种结构和联系。对非金融资产的分类,主要是为投资品需求结构和资本生产

率或技术进步分析服务的。

7.答:(1)在生产阶段,用GDP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

(2)在收入分配阶段,用国民原始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反映收入初次分配

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征。

(3)在最终使用阶段,各种消费构成总量指标反映消费需求;储蓄作为积累领

域的主要资金来源,向资本形成和金融市场分流。因此,可以用金融投资和负债、

固定资本形成、库存投资以及其它非金融资产购买净额等指标来体现最终产品使

用状况。

8.答: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

收人、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具体讲,就是一国

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

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它们与最终使用在消费和积累上的国民最终支

出总量也是相等的。概括地讲,国民生产总量转入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收入分

配后形成最终支出,最终支出是对生产总量的市场实现。从经济过程来看,它们

之间就像三个等量的轮子,相互关联、带动,形成不断循环。三等价原则是确定国

民经济生产、收人分配、消费和积累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原则。从国民经济核算账

户体系来看,三等价原则体现为前后账户之间统计核算的联系和统计口径范围的

统一。此外,三等价原则对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分类也有重要指导作用,即各种分

类之间按照国民经济循环过程,相互关联、系统一致。

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D;4.B;5.A;6.C;7.D;8.C;9.A;10.C;11.D;12.D;13,C;14.B;15.A;16.C;7.A;18.D;9.B;20.C;21.D;22.C;23.C;24.B;2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C;3.CDE;4.ACDE;5,DE;6.ABCD;7.ABDE;8.ABD;9.ABDE;10.ACDE;11.ABCD;2.ABCDE;13.ACD;14.ABCDE;15.ABCE;

(三)名词解释

1.货物指的是物质产品,也即有形的商品,例如粮食、面粉、煤炭、机器等有形

商品。

服务是指无形的商品,并且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一般情况

它不能被储存。

2.固定资产折旧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因生产活动使用固定资产而耗损的

固定资产的价值。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价值转移。

3.市场产出是指以盈利为目的并在市场上实现的生产产出,其特点是由市场

供求决定规模和价格。

4.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

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5.中间消耗是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

和服务的价值。

6.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扣除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7.营业盈余是指一定时期内机构单位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8.总消费是核算期内机构单位为满足个人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对

货物和服务最终消费的支出合计。它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居民消费,即居民

在核算期内对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另一是社会公共消费,即政府最终消费支

出总计。

总投资是机构单位在核算期内对固定资产和库存的投资支出总计,包括固定

资产形成和库存增加两部分。

9.国内生产总值是—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

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10.部门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指某部门增加值增量占国内生产总值增

量的比重,它是研究产业结构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用公式表示为:

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该部门增加值的增长率/国内生产总

值的增长率

(四)简答题

1.答:(a )这个企业为经理买这辆小汽车要作为投资计入GDP,而这个企业给这位经理发一笔额外的报酬让他自己买这辆小汽车在国民收入核算要作为消费

计入CDP。

(b)假若一个消费者买本国生产的轿车消费,则该购买支出要计入GDP,若购

买进口轿车消费,则该消费支出要作为进口从GDP中扣除。

2.答: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

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间接税虽有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

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人,而是政府收入,但毕竟是购买东西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和收入法计得的C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人CDP。

3.答:货物和服务各自的特点表现在:

(1)货物是有形商品,服务是无形商品;

(2)货物被生产出来后,在未被消费以前可以储存,而服务则不能被储存;

(3)货物的生产和消费是分离的,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发生的。

4.答: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

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它是反映微观生产单位生产成果的重要统

计指标,也是为宏观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数据的重要内容。机构单位增加值说明一个机构单位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数值越大对社会的贡献越多,也就是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大。

机构单位包括企业、公司、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类型,在增加值核算方法上有所不同。例如对于非营利机构单位,如司法单位、社会团体单位等,它们的生产活动一般不与市场相联系,所以对这些机构单位的增加值核算一般采用估算、推算等虚拟核算的方法。但是,一般说来,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方法主要是两种,一个是生产法,另一干是收入法。

5.答: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包括两种,一个是以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测度,一般称为总产值或总产出。另一种是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一般称为增加值。生产成果的总产值或总产出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形成的全

部价值,具体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它与经济学中一般表示的(C+v+M)的总价值或总产出是一致的。

从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出发测度生产成果的价值,是指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

全部过程中所新增加的价值部分进行计算,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

价值

6.答:用“工厂法”计算工业总产出,应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是单位内工业生产活动成果,单位内非工业生产活动如建筑、农业等成果不能计入;(2)必须是

本期内工业生产活动成果,即本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和工业性作业,非本期的成

果不能计入;(3)必须是单位内工业生产的最终成果,即本期内在单位内不再进行

加工的最终产品,单位内不允许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

7.答:农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农业部门总产出按“产品法”计算,即以农产品为单位,按各种农产品的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计算。农业部门可划分为农、林、

牧、副、渔五个行业,各行业总产出的计算大都是以其产品的实物产量与其相应的单价相乘计算出来的。对实物产量难以核算的,就以所支付的生产费用来代替。将农林牧副渔各行业总产出相加就是农业总产出。它是以货币计量的农业产品

总量。

按“产品法”计算农业总产值的特点,是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即本期生产的产品又作为本期生产消耗的产品,它们的价值允许同时计入总产出。

8.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在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主要包括:

(1)小型工具。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

(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

(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

视为中间消耗。

9.答:(1)生产法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与服务净出口

10.答: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生产的重要尺度,它在衡量经济活动净成果方面有着其它指标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虽然为人们提供了福利的绝大部分,是影响社会福利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国民净福利并非十全十美,用它作为国民净福利指标至少有以下不足:

(1)国内生产总值只衡量了经济活动的直接成果。但远非经济福利的全部。

因为经济福利还会包含一些间接成果,如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等,但这些间接活动成果都不能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体现出来,所以国内生产总值的范围小于经济福利的范围。

(2)国内生产总值并未包括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全部产品和服务。根据国民经

济核算体系的生产范围,家务劳动提供的服务以及其它一些非市场性的活动成果并未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范围之内,而这些活动的成果在增进社会福利方面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国内生产总值还会夸大社会福利。国内生产总值只核算经济活动的直接

成果,并不考虑生产所带来的诸如环境污染等负效应,而环境污染恰恰会降低社会福利。这说明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社会的非科学性和非准确性。

(五)计算题

1.[解答]: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7106-9556=7550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

=9556-5166-1202-1178=2010亿元

总消费=居民消费+公共消费=5404+2312=7716亿元

净出口=出口--进口=2248-2186=62亿元

总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净出口=9556-7716-62=1778亿元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

=1778-(-32)-0

=1810亿元

2.[解答]: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10*15+(48-23)+0.1+0.4+0.5-112

=150+25+1-112=64亿元

3.[解答]: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18+12-12+88=206亿元

总产出=增加值+中间投入=206+124=330亿元

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总产出=124/330=37.6%

4.[解答]:增加值=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2+4+8+21=65亿元

5.[解答]:总产出=保费收入+投资收人--费用--死亡赔款--红利支出

=400+60-10-25-120-5

=300(亿元)

6.[解答]:(1)各部门中间消耗为:

农业:2300?34%=782(亿元)

工业:9200?75%=6900(亿元)

建筑业:1000?70%=700(亿元)

运输业:540?50%=270(亿元)

其他服务业:3200?25%=800(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总支出--中间消耗

=(2300+9200+1000+540+3270)-(782+6900+700+270+800)

=6858

(3)国内生产总值/总支出=6858/(2300+9200+1000+540+3270)=42%7.[解答]: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CDP)=总产出--中间消耗

=61200-37180=24020(亿元)

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C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6200+14200+3950+4250

=24020(亿元)

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15170+8550+(4700-4400)

=24020(亿元)

8.[解答]:(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10124+3145+(2000-1800)=13469(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21302-13469=7833(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13469-1789-6245-(800-44)=4679(亿元)

(2)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

总产出21302 最终消费10124

减:中间消耗7833 居民消费7324

劳动者报酬6245 公共消费2800

生产税净额756 资本形成总额3145

固定资本消耗1789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954

营业盈余4679 库存增加185

贵重物品净获得 6

净出口200

出口2000

减:进口1800

国内生产总值13469 国内生产总值13469

9.[解答]:生产法:GDP=∑(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消耗)=(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452-85)+(530+530X10%-76)=2277(亿元)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1686+548+(75-32)=2277(亿元)10.[解答]: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549-259=4290(亿元)

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4549-3658-898+86=79(亿元)

11.[解答]:(1)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及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如下表:

(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年度19951996199719981999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58510.568330.474894.279003.382429.7

最终消费所占比率(%)57.558.958.558.760.3

资本形成所占比率(%)40.839.638.237.437.4

(2)各项分析如下:

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本期间内,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口,数值在不断增大。

本期间内,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提高,表明我国消费的相对地位在连续提高。

本期间内,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呈小幅波动。

12.[解答]:(1)按汇率计算的GDP=82067.5/8.2796=9912亿美元;

购买力平价=82067.5/38460=2.1338

(2)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实际GDP/购买力平价

=按汇率计算的GDPX汇率/购买力平价

=782X8.2796/2.1338=3034(美元/人)

(3)由以上计算的,购买力平价低于美元表示的平均汇率,导致计算的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高于按美元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从而高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B;.

5.C;

6.A;

7.A;

8.D;

9.B;10.D;11.A12.B;13.B;14.B;15.A;16.B;17.C;18.D;19.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E;

3.ABCE;

4.ACD;

5.ABD;6ABDE;7.ABD;

(三)名词解释

1.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货物和服务。

2.最初投入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3.最终产出即最终产品,具体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

4.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中间投入系数,是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的数量表现,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5.完全消耗系数是直接消耗系数和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以反映最终

产出与中间投人的关系。

6.完全需求系数为列昂惕夫矩阵中的元素,它不仅反映总产出与中间投入的

关系,还可反映总产出与最终需求的关系。

7.影响力系数反映某部门最终需求变动对各部门产出的影响程度,感应度系

数是反映各部门最终产品变动对某部门产出的影响程度,这两个是相互联系的一

对概念,用以分析产业部门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四)简答题

1.答:某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账户有以下作用:

(1)反映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2)反映产业部门的初次收入形成;

(3)反映产业部门生产的总产品的使用去向;

(4)是反映产业部门间关联的基础;

2.答: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构成。

第1象限是由名称相同、数目—致的若干产业部门纵横交叉形成的棋盘式表

格。其主栏是中间投入,宾栏是中间产品。整个象限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

经济联系。

第Ⅱ象限的主栏与第1象限相同,宾栏为最终产品或使用。整个象限主要反

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第Ⅲ象限的主栏是增加值或最初投入构成,宾栏与第1象限相同。整个象限

主要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

第Ⅳ象限主要反映再分配关系。

3.答:投入产出表主要有以下平衡关系:

(1)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2)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3)某个部门的总收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4)第Ⅱ象限总量:第Ⅲ象限总量

4.答: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有:

(1)生产的技术水平;

(2)产出的结构;

(3)价格水平。

5.完全消耗系数反映最终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关系;完全需求系数反映中间投入、最终产出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五)计算题

1.aij= xij (i,j=1,2,3)

xi

0.05 0.1 0.1

0.175 0.4 0.3

0.025 0.1 0.1

b11 b12 b1n

b21 b22 …b2n y1

2.由BY=b31 b32 …b3n y2

……

bnI bn2 …bnn yn

n 3

Σ x1j Σ x1j

J =1 J =1

n 3

Σ x2j Σ x2j

J =1 J =1

……

n 3

Σ xnj Σ x3j

J =1 J =1

67.2 X1

= 331.2 ,X2

64 X3

3

Σ x1j

J =1

3 Y1

= Σ x2j + Y2

J =1 YN

(3)

Σ x3j

J =1

67.2 160

= 331.2 ,120

64 100

227.2

= 451.2

164

A,B,C三个部门各自生产227.2,451.2和164总产品,才能保证分别为社会提供160,120和100货币单位的最终产品。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C;

5.A;

6.A;

7.D;

8.D;

9.B;10.A;11.B;12.D;13.D;14.C;15.B;16.B;17.C;18.A;19.C;20. B;21.D;22.D;23.D;24.A;25.D;

(二) 多项选择题

1.ABE;

2.CD;

3.ABC;

4.BC;

5.ABCE;

6.ABCDE;

7.ABDE;

8.ACE;

9.ABD;10.ACD;11.ABCD;12.CD E;13.AB;14.ABE;15.CDE;

(三)名词解释

1,收入分配是指当期生产的价值分配给社会各方面形成的所有收支活动。分为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

收入使用是指消费活动,即用于购买从而实现消费所花费的支出。

2,收入初次分配是指按照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和政府对生产的参与状况和贡献,对生产成果——增加值的分配。初次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财产收人和生

产税。

3,财产收人是指资产所有者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资产归其使用而得到的收入,是因资产使用权在一定时间内出让而产生的由使用者支付给所有者的报酬。

4.原始收入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目,也是体现整个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综合指标,表示各部门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最终取得的生产性收人。

5.国民收人是指国内各机构部门原始收入之和。各部门原始总收入之和称为国民总收入(过去的GNP即国民生产总值),原始净收入之和称为国民净收入。

从含义上看,国民收入是指该国民经济当期从国内和国外获取的全部生产性收

入。

6.收入再分配是指在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的收入分配活动。这些分配有多种形式,广泛发生于国民经济范围内各机构部门之间以及与国外之

间,分配中产生的收支流量不再是生产性的,也不是交换性的,而是转移性收支。

7.转移是交易的一种形式,是指一机构单位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等各种资源,而不从后者那里收取任何上述资源作为对等物回报之行为。

因此,它是“单方面”的交易。由转移所产生的收支即为转移收支。

8.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从形成过程看,它是各部门原始收入加减该部门应收和应付转移收支后的余额,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

配的最终结果;从去向看,它是各部门当期获得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9.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由于考察标准不同最终消费有两种

定义:一是以货物和服务的最终购销行为发生为标准,定义为最终消费支出。它是指由购买者向出售者购买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二是以消费对象的实际

获得为标准,定义为实际最终消费,是指消费者实际获取的货物与服务的价值。

10.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扣除最终消费后的余额。

11.消费率是最终消费支出额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即:

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12.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即:

思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支出

(四)筒答题

1.答:不同机构部门收入形成帐户具有不同特点。除了各部门增加值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大小不等外,更重要的特点表现在各部门增加值在劳动报酬、生产税和营业盈余上具有不同的分配结构。一般来说,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占有国内生产总值的较大部分,在支付了较大数额的劳动报酬和生产税之后,作为经营性、营利性部门,还会保留较大数额的营业盈余;金融机构部门增加值数值较小,但它在要素构成比例上却和企业部门相似。政府部门作为非营利单位的集合,其增加值的大部分用于劳动报酬支付,营业盈余所占比重很小;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部门的增加值数额很小,和政府部门相似,其构成要素主要侧重在劳动报酬上。由于大量农村和城镇个体经营者的存在,居民部门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往往占有一个可观的份额,其要素构成上的特点是劳动报酬所占份额较小,营业盈余占增加值的较大部分。

2.答:收人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入,这些构成了收入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入分配账户的内容。

3.答:收人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酌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人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人;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人初次分配的结果。

4.答:收入再分配账户上记录的分配流量都属于经常性转移收支,通常把这些转移归纳为三类。一是政府财政征收的现期所得税,包括各种经常税;二是围绕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而发生的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三是除上述之外的其它经常性转移,包括当期非人寿保险保费净额和索赔、政府间的转移等。

5.答:财产收人是资产所有者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资产归其使用而得到的收

入,是因资产使用权在一定时间内出让而产生的由使用者支付给所有者的报酬。

财产收人有以下类别:1)地租2)无形资产使用费3)利息4)红利5)准法人企

业收入的提款6)直接投资企业的留存盈余。

6.答: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总收人是常用的几个国民经

济总量指标,三者间关系可由下述关系式表示: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原始净收入

国民可支配收人=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性转移收入净额

7.答:在一系列收入分配账户上,平衡项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在形式上使各账户内部能够保持平衡,外部保持衔接,而且自身也具有经济意义,是重要的经济总量。

(1)收入形成账户的平衡项是营业盈余,反映各部门在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支付后的盈余数额;

(2)原始收人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原始收入,反映各部门经初次分配后所获

得的生产性收入总量。

(3)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可支配收入,反映各部门经收入分配后所获

取的最终收人总量。

8.答:经常转移是在各机构部门及国外之间及其部门内部相互交错发生的,而相当一部分转移是有确定流向的。所得税由各部门支付、政府部门获得;社会

缴款由居民部门对各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支付;社会福利则是各部门尤其政府部

门对居民部门支付。这样,经过收入再分配后,各部门对可支配收人的占有结构

较之原始收入部门结构有不进一步变化,金融机构和企业部门所占份额进一步减少,居民部门所占份额也有所减少,政府份额加大了。收人再分配的另一个作用

是改变部门内部尤其是居民部门内部的收入占有结构,这要通过对居民收入的进

一步分组才能表现出来。

9.答:收入使用帐户的初始项——可支配收入,平衡项——储蓄。

收入使用帐户是继收入分配帐户之后,揭示居民、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

利性机构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在最终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帐户。

该帐户不是对所有的机构部门都有实际意义。企业部门和金融机构作为生

产经营性单位没有消费的功能,不核算消费,其可支配收入全部转化为储蓄,只有居民部门、政府部门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才有最终消费,因此只有这三个

部门才记录消费流量,体现可支配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的平衡关系。

10.答: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从消费对象性质看,包括:

(1)耐用消费品支出;

(2)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3)各种文化生活服务费用支出。

11.答:(1)对于由政府等部门从市场上购买,然后免费提供特定居民的那部

分产品,按照实际购买价格来计算公共消费支出。

(2)对于政府部门将自己的服务产出免费或以无经济意义的价格提供给居民和公众的部分,以政府等部门非市场总产出为基础,减去其以成本价格或无经济

意义的价格出售其产品而获取的“销售收入”所得的数额,作为这些部门承担的公共消费支出。

12.答: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采用项目x部门的矩阵形式。横行以交易和

平衡项目分列,包括收入分配项目、收入使用项目及投资项目三部分;纵列按照各机构部门分列,每一部门下设来源和使用两栏,分别记录在各项目下发生的收人

流量和支出流量。

从每一部门纵列来看,反映了各部门内部收入分配及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平衡关系,具体有:

1)初次分配总收人=增加值-支付的劳动者报酬

+收到的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

+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

+收到的财产收人

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

—其它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5)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从每一部门横行来看,反映了部门之间的外部平衡关系。对分配性交易各行,来源合计等于运用合计。

13.答: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居民个人消费支出

思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是,其数值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断呈下降趋势。这一系数的高低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衡量一国居民生活水平富强

程度的标准。

联合国曾提出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认为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

(五)计算题

1.

(1)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

=5000-3000-(200-20)=1820(万元)

收入形成账户单位:万元

─────────────┬───────────────────使用│来源

─────────────┼───────────────────劳动者报酬3000 生产税净额180

营业盈余1820 │增加值5000

─────────────┼───────────────────

合计5000 │合计5000

─────────────┴───────────────────

(2)原始收入=营业盈余+财产收入—财产支出=1820+500—600:1720(万元)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单位:万元

─────────────┬───────────────────使用│来源

─────────────┼───────────────────

财产收入600 │总营业盈余1720

原始收入1820 财产收入500

─────────────┼───────────────────合计2320 │合计2320

─────────────┴───────────────────

(3)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1720+0-(100十30十70)=1520(万元)

收入再分配收入账户单位:万元

─────────────┬───────────────────使用│来源

─────────────┼───────────────────

经常转移支出200 │原始收入341

所得税100 │经常转移收入0

社会福利70 │

社会缴款30 │

可支配收人1520 │

─────────────┼───────────────────

合计1720 │合计1720

2.营业盈余2400亿元;总储蓄3140亿元

3.最终消费支出260万元;恩格尔系数50%

4.金融机构产收入为:105亿元。

5.GD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1000+(250+100)+400+30=1780亿元

NDP=GDP-资本折旧=1780-100=1680亿元

NI=NDP-企业间接税=1680-150=1530亿元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

=1530-200-100-260+240=1210亿元

PDI=PI-个人所得税=1210-160=1050亿元

6.政府部门收入再分配账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

─────────────────────────────────────

经常转移支出600 原始收入110

现期所得税等经常转移收入1560

社会福利600 现期所得税等1060

其他经常转移社会缴款500

可支配总收入1070 其他经常转移

─────────────────────────────────

7.(1)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原始总收入:736亿元;净收入:88亿元。

(2)该国国内合计的固定资本消耗:1178亿元;原始净收入:8316亿元。

(3)政府部门收到社会缴款:2126亿元;居民部门获得社会福利:1582亿元。

(4)该国当年国民可支配总收入:9496亿元。

(5)完整表如下:

收入再分配部门综合帐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

合计国外国内居民政府金融非金融交易与平衡项目非金融金融政府居民国内国外合计合计机构企业企业机构合计

原始总收入756 266 1214 7258 9494 - 9494

固定资本消耗(一)668 24 166 320 1178 - 1178

原始净收入88 242 1048 6938 8316 - 8316 858 2 856 622 6 68 160 现期所得税等- - 858 - 858 - 858 2140 14 2126 2126 - - - 社会缴款104 50 1986 - 2140 - 2140 1762 - 1762 6 1582 44 130 社会福利- - - 1742 1742 20 1762 1240 156 1084 250 454 244 136 其它经常转移184 202 348 356 1090 150 **** **** 6352 2364 162 618 可支配总收入

1178 320 166 24 668 固定资本消耗(一)

8318 6032 2198 138 -50 可支配净收入

8.(1)消费率=58.8%;储蓄率=41.2%

(2)和储蓄量=53%。计算结果的变化说明收入的部门占有结构状况对经济整体的消费率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9.该国合计的初次分配总收入4028亿元,可支配总收入4048亿元,总储蓄1505亿元。完整表如下:

单位:亿元

机构部门非金融金融政府部门住户部门国内合计国外部门合计企业部门机构部门

交易项目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

1、净出口-112 -112

2、增加值2361 85 414 1244 4104 4104

3、劳动者报酬855 37 395 1161 2446 2448 2446 1 2 2448 2448

4、生产税净额602 26 4 639 62 693 693 693 693

5、财产收入304 99 286 293 35 9 1 152 627 554 43 116 670 670

6、初次分配总收入699 24 752 2718 4048 4048

7、经常转移157 14 21 16 132 202 127 227 438 458 22 2 460 460

8、可支配总收入556 24 752 2718 4048 4048

9、最终消费1967 2486 2486

10、总储蓄556 24 233 751 1563 -58 1505

10.(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1741.09元

(2)消费率73.6%

(3)恩格尔系数47.7%

第五章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A;

5.B;

6.B;

7.C;

8.D;

9.D;10.B;11.D;12.B;13.B;14.A;15.D;16.D;17.C;18.A;19.C;20. B;21.A;22.C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2.ABD;

3.ABE;

4.ADE;

5.CDE;

6.ABD;

7.ABCDE;

8.ACD;

9.ABCE;10.ABE;11.AC;12.ABC ;13.ABCDE;14.BCDE;15.ACE

(三)名词解释

1.交易是两个机构单位之间同时从事的一对组合活动,当交易的组合活动中涉及货币支付或金融资产的产生或消失时,该交易就是货币性交易;

2.积累核算是对一国或机构部门资产负责变化过程的核算,它是使当期经济交易核算得以终结的核算。

3.固定资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被重复或连续使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生产资产,由有形生产资产和无形生产资产组成。

4.资本形成是指各机构单位通过交易获得或处置生产资产的行为。

5.资本转移是出于投资目的并影响到交易者双方或一方资产负债存量的转移。它可以是现金转移,也可以是实物转移。

6.经济资产是指由各机构单位个别所有,用于获得经济利益的实体或法律契约。

7.国外金融资产是指常住机构单位对非常机构单位的债权,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8.储备资产是指中央银行拥有的可以随时动用并有效控制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储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其他债权。

9.金融资产是经济资产的组成部分,指以金融债权(如通货、存货、贷款等)货币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公司股票等形式存在的资产。

10.非金融资产是指非金融性的经济资产,包括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和各种不具有实物形态或依附于某种实物形态的非金融性无形资产。

(四)简答题

1.经济资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下条件:(1)资产的所有权已经确定;(2)其所有者由于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能够在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获得经济利益。

2.答:简述资本形成同其他核算项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资本形成不同于消费。资本形成的目的是通过持有或使用这些资产而获取经济利益和增加产出,具有生产性;消费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

(2)资本形成不同于中间消耗。资本形成是资源在当期的积累,是未来生产扩大的准备,中间消耗则是资源在当期生产过程中的耗减。

(3)资本形成的实物构成与非金融资产构成是一致的,二者在核算范围和分类上具有一致性,而且各大类内部的详细分类也是一致的。

(4)从宏观上,资本形成是国内最终使用的组成部分,将资本形成总量与消费总量相加总,可得国内当期最终使用量;再与当期净出口相加,即可求得当期

国内最终产出量即国内生产总值。所以,资本形成的核算在宏观上和消费核

算、生产核算是连为一体的。

3.资本转移是出于投资目的并影响到交易者双方或一方资产负债存量的转移。现期转移发生在可支配收入形成之前,它的计量会影响到交易双方的收入量和储蓄量;资本转移发生在收入形成和储蓄计量之后,不会影响交易者的储蓄水平。

4.金融交易的核算需要遵守以下原则:(1)估价原则。应按资产获得或处置

的价格记录,不能包括手续费、佣金及金融交易税,同时应在交易双方按同一价格

登录。(2)记录时间原则。当对应方是非金融流量时,金融核算在账户上记录的

时间要与非金融核算的账户记录引起该项债权的时间保持一致,即按非金融交易

的发生时间记录。

5.答:(1)资本账户与资产负债账户之间是变化量与存量的关系。资本账户

所记录的非金融资产的原有存量,储蓄与资本转移改变了净值的期初存量。(2)

资本账户与生产账户之间是产品使用去向与产品来源的关系。忽略进出口因素,

资本账户记录的非金融投资的实物内容反映了当期最终产品用于积累投资的部

分。(3)资本账户右方的储蓄将其与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连在一起,体现了收入

与进一步使用的关系。(4)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中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反

映了净贷出的去向和净借人的来源。

6.在实物交易资金流量表(资本形成部分)中主要存在两种平衡关系:纵向上每一部门的使用方总和等于来源方总和,即总储蓄+资本转移(来源方):资本转

移(使用方)+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净金融投资;横向

上,各部门资本转移和净金融投资两个项目来源方总和等于使用方总和。

7.国外金融资产是指常住机构单位对非常住机构单位的债权,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直接投资指以投资者寻求在母国以外经营企业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证券投资包括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两类证券投资形式。其他投资指除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外的所有金融交易,分为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资产四类形式。

8.国内金融资产是指常住机构单位相互持有或承担的除非金融资产以外的

各种资产。其分类结果一般包括以下几种主要金融手段:(1)通货,(2)存款,(3)贷款,(4)证券(不含股票),(5)股票及其他股权,(6)保险准备金,(7)其他金融资产。

9.金融账户的第一个作用在于它和资本账户密切联系,解释了各机构部门在非金融交易中形成的资金盈余之去向和资金短缺之来源,是使所有经济交易账户得以终结的账户。金融账户的第二个作用即在于它记录了金融资产、负债存量因经济交易而发生的变动量,这正是存量变化的主要部分。此外,金融账户还综合反映了一国金融市场的总体状况及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状况,通过不同金融项目分类记录了各种金融活动,为从宏观上把握当期金融市场总态势,分析当期金融活动的流量和主要流向提供了资料。

10.答:积累核算的内容及其账户表现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经济交易引起的资产负债变化称为资本形成和金融交易核算,由资本账

户和金融账户体现;

(2)资产负债数量的其他变化,由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核算;

(3)资产价格的变化,由重估价账户表现。

(五)计算题

1.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3 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2.固定资本形成价值=当期获取的有形固定资产+当期获取的无形固定资

产+当期获取的附着在非生产资产上的资本形成—当期处置的原有固定资产价

值=3500+320+4300—(460+1400)=6260(万元)

存货增加=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670+840)—(450+630)

=430(万元)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6260+430=6690(万元)

3.(1)在帐户的来源方,可以计算得到

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收人净额+资本转移支出=—30+45=15(亿元)

合计=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810—30=780(亿元)

在帐户的使用方,根据左右平衡的原则有使用方的合计为780亿元,可以计算得到:

资本形成总额=合计-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资金余缺=780-0-20

=760(亿元)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760—120=640(亿元)

完整的资本帐户如下表所示:

──────────────────────────────────使用金额来源金额───────────────────────────────────1.资本形成总额760 1.总储蓄810

(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640 2.资本转移收人净额—30

(2)存货增加120 (1)资本转移收入15

2.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0 (2)减:资本转移支出45 3.资金余缺20

合计780 合计780

───────────────────────────────────(2)投资率=非金融投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760/1850=41.1%

4.编制的资金流量表如下所示:

────────────────────────────────

机构部门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住户部门国内合计

─────────────────────────交易项目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运用来源

──────────────────────────────净金融投资-1240 90 1150 O

资金运用合计810 2100 1440 4350

资金来源合计2050 2010 290 4350 通货20 230 210 230 230 存款520 970 450 970 970 贷款1360 1650 290 1650 1650 证券690 450 240 690 690 保险准备金270 810 540 810 810 ──────────────────────────────

5.(1)总储蓄=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6800-3500=3300(亿元)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3300+0-1700

=1600(亿元)

(2)住户部门金融资产总额=780+230+260+450=1720(亿元)住户部门金融负债总额=金融资产总额-资金余缺=1720-1600

=120(亿元)

6.国内金融资产=110+1600+1400+400+150+130-150=3640(亿元)国内金融负债=120+1500+1200+400+210+130-150=3410(亿元)

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B;4.D;5.D;6.D;7.A;8.B;9.D;10.C;11.B;12.C;13.A;14.D;

15.A;16.B;17.C;18.A;19.B;20.A;21.B;22.C;23.D;24.C;2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2.ABCDE;3.CDE;4.ABCD;5.ABCE;6.ABCDE;7.ACE;8.AD;9.ACE;

IO.ABCD;11.ACDE;12.ACE;13.ABC;14.ABDE;15.ACD

(三)名词解释

1.资产负债差额:指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差额,是机构单位、机构部门

或经济总体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也是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项。

2.重置成本法:将过去购建形成的资产按现在的重置价值重新进行估价的一

种方法。

3.物价指数法:以各类资产购建年度的资产价格为定基价格,计算出一定时

期该类资产价格变动的指数,依此指数对资产价值进行重新估算的估价方法。

4.外币资产汇率调整法:它是以原资产实际购入价格为定基价格,按外币汇

率变动指数来确定资产的估算价值的方法。

5.中性持有资产收益:资产价格与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幅度相同而形成的持

有资产收益,它意味着资产的实际价值没有提高或降低,也就是说资产价值能够

换取的其他货物和劳务的数量不变,即实际购买力不变。

6.实际持有资产收益:资产价格相对于经济体中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或者

说资产相对价格变化而形成的持有资产收益,它反映了资产持有人实际购买力的

变化,即资产持有人在期末可以获得(或损失)一笔额外的实际资源(货物、劳务和

资产)的价值。

7.资产数量其它账户:记录期初期末资产负债表之间由于资产数量的外生变

动而引起的变化的账户。

8.重估价账户:专门记录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完全由于价格(或者说货币价

值性质)而形成的持有资产(和负债)的收益和损失的账户。

9.资产负债表:在特定时点编制的、关于资产和金融债权价值的报告,它以平衡表形式表现。

(四)简答题

1.答:国民经济流量与存量在经济分析上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表现为:

(1)运用存量和流量概念,有助于说明收入如何转化为财富,财富又如何转化

为新的收入的问题;

(2)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存量和流量分析,将使得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更加深

刻、完整;

(3)它对于国民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性,因为一国经济发展既取决于生

产的增长,又取决于财富的积累,全面考虑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完善宏观经济的

调控与管理。

2.答: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流量与存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期初的资产负债存量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先决条件,期末的资产负债存量又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历

史积累结果,同时又是新一轮国民经济运行的起点。存量是产生流量的基础,流

量又有一部分最终转化为存量。

3.答:资产负债核算的对象是我国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拥有的资产、负债和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包括我国常住机构单位之间以及本国常住机构单位与非

常住机构单位之间的债权债务。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是经济资产;负债是指一个

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对其他机构单位或者机构部门的债务;资产负债差额是指全

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差额,是机构单位、机构部门或经济总体所拥有的资产

净值,也是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项。

4.答:经济资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资产的所有权已经界定;(2) 资产所有者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持有、使用或处置,即能对其拥有的资产进行有效的控制,并能够在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获得经济利益。

5.答:在资产负债核算中,资产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两大类。非金融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和其它非金融资产(资源资产、非生产无形资产、历史文物古迹等),金融资产包括国内外各种金融债权、储备资产等。

6.答:国民资产数量其它变化具体包括:

(1)非生产资产的经济出现和消失;

(2)非培育生物资源的自然生长或消失;

(3)生产资产的经济出现;

(4)意外大灾害造成的资产毁灭和损失;

(5)无偿没收;

(6)未另分类的非金融资产的其他数量变化;

(7)未另分类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其他数量变化;

(8)分类或结构的变化。

7.答:资产负债估价的一般原则包括:

(1)用现行市场价格估价;

(2)交易双方用同一价格估价;

(3)注意估价的真实性;

(4)对资产负债存量要进行重估价。

8.国民资产负债表中金融资产与负债主要包括如下项目:

(1)国内金融资产与负债,包括通货、存款、贷款、股票及其它股权、证券、保险准备金、其它项目;

(2)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包括短期资本、长期资本;

(3)储备资产,包括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其它储备资产。

9.国民资产负债表中的平衡关系有:

(1)国内各机构部门和国民经济列的全部资产与金融负债之差为净值,是它

们各自的自有资产;

(2)国民经济列的资产、负债是各机构部门列相应资产、负债分别相加之和,国民经济列的资产负债差额即净值也是各机构部门净值相加之和,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国民财产;

(3)国民经济列的金融资产通常不等于金融负债,其差额是与国外的金融往来;

(4)国内各机构部门金融资产和负债通常是不等的;

(5)国外部门不核算其非金融资产,只核算其金融资产和负债,二者的差额是其净值;

(6)将国民经济列与国外列归并的总计列,其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是恒等的o

10.答:名义持有资产收益表明整个核算期由于价格(含市场价格、市场利率、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全部价值收益,具体包括:

(1)整个核算期内都持有的资产负债收益,即在期初、期末资产负债表上都记录的资产负债收益;

(2)在核算期初时持有,而在期间内已处理了的资产负债收益;

(3)在核算期内购入并持有到期末的资产负债的收益;

(4)核算期内购入并处理了的持有资产负债收益。

网络技术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网络技术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2分/题)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A.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 B.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互连 C.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网络互连 D.一组通信协议国内计算机与国外计算机互连 (2)计算机网络的三个组成部分() A.若干数据库,一个通信子网,一组通信协议 B.若干主机,一个通信子网,大量终端 C.若干主机,电话网,一组通信协议 D.若干主机,一个通信子网,一组通信协议 (3)客户机/服务器机制的英文名称() A.Client/Server B.guest/server C.guest/Administrator D.Slave/Master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可以是() A.Internet Intranet Extraner B.广播式网络移动式网络点对点网络 C.X.25 DDN ISDN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1986383.html,N MAN WAN (5)下列不属于局域网操作系统的是() A.Windows NT server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1986383.html,ware C.UNIX D.Windows98 (6)()是指单位时间内信道传输的信息量 A.传输速率B误码率 C.频带利用率D信道容量 (7)在ATM交换技术中,数据已信元为单位进行传输,每个信元的大小为() A.18字节B53字节 C.一千到数千比特 D.53比特 (8)()适用于短报文和具有灵活性的报文 A,信元交换B数据报分组交换 C.报文交换D电路交换 (9)HTTP是一种() A.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B.超文本传输协议 C.域名D 文本传输协议 (10)在计算机通讯中,数据交换形式包含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前者比后者() A 实时性好,线路利用率高 B 实时性差,线路利用率高 C 实时性好,线路利用率低 D 实时性差,线路利用率低 (11)在同一个信道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A 单工 B 半双工 C 全双工 D 自动 (12)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有()之分 A 基带信号和窄带信号 B 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 C 基带信号和宽带信号 C 频带信号和窄带信号 (13)分组交换以报文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交换,分组的最大长度一般为()比特 A 1 B 10 C 100 D 1000 (14)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个时间片有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这样可以再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这就是() A频分多路复用B时分多路复用 C空分多路复用D频分和空分混合多路复用 (15)具有结构简单灵活,成本低,扩充性强,性能好以及可靠性高等特点,目前局域网广泛采用的网络结构是()

新课程学习指导答案

新课程学习指导答案 《新课程学习指导》(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部分参考答案 第1单元方程 综合训练1 五、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设甲队平均每天修X千米。10(X+2.2)=50 ;X=2.8 2、设徒弟装订X本。1.5X+X=860 ;X=344 ;1.5X=516 3、设骆驼的寿命是X年。3X-5=100 ;X=35 拓展训练营:1、设这棵大树的周长是X米。 4X+0.8=10 ;X=2.3 1、设原来足球训练小组有X人,足球训练小组是2X 2X-10=X+10 X=20 2X=40 综合训练2 六、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设这条公路X天修完。(2.2+1.8)X=80,X=20 2、设二班平均每人植树X棵。64×12-65X=53,X=11 2、设剩下的路程至少平均每小时走X千米85×4+3X=625,X=95。4、设小明今年X岁,爸爸4X岁。 3、4X+X=35,X=7 4X=28 拓展训练营:设每张电脑桌的价格是X元,每台电脑的价钱是12X元。12X+2X=3500;X=250;12X=3000 第一单元自我检查 六、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设科技书有X本。2X+10=400,X=195 2、设女同学有X人,男同学有1.4X 。1.4X+X=48,X=20,X=28

3、训练足球的价钱是X元,比赛用的足球的价钱是3X元 3X-X=76;X=38;3X=114 4、设X小时后小轿车就追上大客车。100X-80X=80×0.75,X=3 第2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综合训练1 五、解决问题:4、6×2+5×2+4×4+8=46(厘米) 5、5×4+3×4=32(平方分米) 拓展训练营:1、6×6×4=144(平方分米) 2、横截面的边长:16÷4÷2=2(分米) 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8×2×4+2×2×2=72(平方分米) 综合训练2 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毫升),2、(升),3、(毫升),4、(立方厘米),5、(毫升),6、(立方厘米),7、(升)。 拓展训练营:1、(√),2、(×),3、(√),4、(×)。 综合训练3 三、解决问题:1、15000÷500=30(瓶);2、5×5×5=125(立方厘米);3、4×2×0.4=3.2(立方米),5÷1.8≈2.78(立方米), 因为3.2>2.78,所以运一次不能装满沙池。 4、(1)铁丝的长度:(12+8+5)×4=100(厘米) (2)需要用纸的面积:(12×8+12×5+8×5)×2=392(平方厘米) (3)这个长方体的体积:12×8×5=480(立方厘米) 5、20÷4=5(米) 6、(1)游泳池占地面积:50×25=1250(平方米) (2)游泳池的容积:50×25×2.8=3500(立方米) (3)需要注水的体积:50×25×1.6=2000(立方米)

网络学习指导答案

网络教育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 5.5.1 综合成绩的组成与管理 综合成绩包括平时成绩、网上学习成绩和考试卷面成绩三部分组成,其比例为平时成绩占20%,根据学生参加学习中心组织的课程辅导和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由学习中心的辅导老师给出成绩,并在期末考试前从网上提交(百分制,总分为20分);网上学习成绩占10%,根据学生网上学习情况,即根据登录平台学习次数和网上交作业次数等由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教学管理平台上直接给出成绩;考试卷面成绩占70%,试卷批阅完成后,任课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卷面成绩单签名后上报我院教务部网络教育办公室。对于考场出现雷同试卷情况,任课教师有权认定考试成绩无效作零分处理。成绩管理员将合成后的综合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成绩异常的考点将由教务部研究决定处理意见,最后将教务部部长签字盖章后的成绩单上传至教学管理平台公布,纸质成绩归档。 5.5.2 网上学习成绩的计算办法 1.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学生必须以个人身份登陆我院教学平台进行学习活动,包括:在学生工作室里看网上课件(结合教材)进行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通过实时串讲课进行考前复习并在线答疑;师生也可以通过网上答疑活动非实时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作业在网上工作室里完成。理工类课程作业一般2周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3道题。文史类课程作业一般每学期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道题。 3.网上学习成绩计算办法: 网上学习成绩满分为10分,由教学平台管理系统自动评分,评分办法: (1)网上学习分值5分(按每学期十二周,每周学习不少于一次计算); 即:登录次数/12=分数(≤5分) (2)网上辅导答疑、作业分值5分(按每学期五门课,每门课不少于两次作业计算)。 即:(提问+交作业次数)/2=分数(≤5分) (3)网上学习成绩=登录次数/12+(提问+交作业次数)/2 毕业设计(论文)根据其质量、答辩情况评定成绩。指导教师与答辩委员会应写出评语,给出评分,经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名后生效。 分学期开设的课程,每学期按一门次计;单独进行考核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种实验、实践环节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均按一门课程计。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 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2012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案【01】 作者:文亮教师招聘?来源:时间:2011-12-22 一、填空题: 1、数学在提高人的()、()、()和()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2、《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的教学,是(),()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5、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了()、()、()和()四个方面。 6、()是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 7、《标准》提出在()学段引入计算器。 8、《标准》提倡采取()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的学习需求。 二、单选题: 1、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2、《标准》安排了()个学习领域。 A)三个B)四个C)五个D)不确定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 三、简答题: 1、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 2、课堂教学应遵循哪四项基本原则? 3、课堂教学有哪三个要求? 4、写出本学科课标的基本理念。 四、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2、结合本学科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创造力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3、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 4、数学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5、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6、数与代数 7、第二 8、开放、多样化 二、单选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按网络覆盖的地域范围来划分,可将计算机网络分成_局域网_、城域网__、_广域网额与个人区域网。依据不同使用者来划分又可以分为公用网与专用网。 2、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与释放连接。 3、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包括_双绞线__、_同轴电缆_和___光纤__等。 4、在数据传输中,为了保证数据被准确接收,必须采取一些统一收发动作的措施,这就是所谓_同步__技术。 5、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二是对等方式(P2P 方式)。 6、IEEE802局域网协议与OSI参考模型比较,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应OSI的链路层,IEEE802标准将其分为____ MAC________控制子层和_____ LLC______控制子层。 7、在数据报服务中,网络节点要为每个_____数据报_____选择路由。 8、计算机网络技术是____计算机系统______ 和___通信技术_____ 技术的结合。 9、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是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其中,___频分复用_______比较适合于传输模拟信号,_时分复用_________比较适合于传输数字信号。 10、模拟信号之所以能够转变成数字信号来进行传输,是基于一个基本的定理,这个定理就是____采样______定理。 11、常见的数据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_报文交换、和__报文分组交换____等。 12、所谓网络主要指“三网”,即电信网、有线电视网与计算机网络。 13、试列举四种主要的网络互连设备名称:___集线器___ 、___交换机__ 、___路由器____和 ______网关______。 1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有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与利用率。 15、写出三个顶级域名:____ cn ___、___ org ____和 ___ com _____。 16、常见的网络拓扑包括__星形___、___总线形__和___环形___等。 17、常见的广域网连接技术包括___帧中继__、____ ISDN ____和__ ATM ___等。 18、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的最重要功能有两个一是连通性,二是共享。 19、网络是由若干个节点与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管理学 学习指导书答案

MANAGERIAL ACCOUNTING, THE BUSINESS ORGAN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TRUE/FALSE: True True True False True False True MULTIPLE CHOICE: 1. [d] 2. [b] 3. [d] 4. [c] 5. [a] 6. [c] 7. [e] 8. [c] 9. [b] 10. [c] 11. [c] 12. [b]13. [e] 14. [c] 15. [c] 16. [d]

INTRODUCTION TO COST BEHAVIOR AND COST-VOLUME RELATIONSHIPS TRUE/FALSE: False False True True False False False True MULTIPLE CHOICE: 1. [d] 2. [c] 3. [e] 4. [d] 5. [b]The CM per unit must be computed. In this case, it is $300 ($500,000 - $200,000)/1000 tables. Dividing the $60,000 fixed expenses by the $300 per unit CM gives 200 sets. 6. [b]Either multiplying the unit BEP by the unit selling price or by dividing the fixed expenses by the CM ratio. Using the first method, 200 tables multiplied by a price of $500 per table gives $100,000 of sales to break even. With the second method, $60,000 of fixed expenses divided by .60 ($300,000 CM/$500,000 Sales) also yields $100,000 to break even. 7. [d] 8. [d] 9. [d]Add the before-tax desired profit to the fixed expenses and divide the result by the CM per unit. In this case, $2,150,000 + $2,000,000 = $4,150,000 / ($3,500,000 / 1,500,000 cases) gives 1,778,572 cases.

2017年网络学习指导答案

网络学习指导(第4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7-04-13 20:34:15 一、单选题 1. (5分) 中农大网院的()是:以质量为中心,改革创新、规范管理、适度发展、办出特色。 ? A. 工作指导 ? B. 教育思想 ? C. 办学理念 ? D. 办学方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2 中农大网院介绍 展开解析 2. (5分) 新生入学后需预付不少于()学分的学费。 ? A. 80 ? B. 20 ? C. 40 ? D. 60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 缴费

展开解析 3. (5分) 学院在每个学期期末会组织考前辅导,提供语音在线辅导或文字辅导资料,并放在相应课程的()栏目中,供同学们下载。 ? A. 网上学习 ? B. 辅导资料 ? C. 考试计划 ? D. 毕业论文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网络学习指导(第4版) 展开解析 4. (5分) 下列有关统考考生违纪情况处理及处罚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考试作弊行为的考生,当次考试全部科目成绩无效,并视情节严重情况给予停考1-3年的处理 ? B. 有考试违纪行为的考生,其相关科目的考试成绩无效 ? C. 有作弊或协同作弊的考生,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记过 ? D. 代替他人或由他人代替参加考试者,取消统考资格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7 统考 展开解析

5. (5分) 学术界普遍认为,远程教育起源自19世纪中叶的(),是以函授教学形式进行的。 ? A. 英国 ? B. 亚洲 ? C. 日本 ? D. 美国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 远程教育介绍 展开解析 6. (5分) 课程论文的题目可以在()下载。 ? A. 学习指南 ? B. 我的课堂 ? C. 学生论坛 ? D. 新生通道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6 课程考试 展开解析 7. (5分) 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教学教务相关问题时,可以在()栏目提出。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2、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3、校本教研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 4、新课程改革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探究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8、未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9、所谓个性发展,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以适应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 10、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制度 二:简答题 1、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计算机网络技术模拟试题1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模拟试题1及答案 一. 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局域网可采用多种通信介质,如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等。 2. 世界最早投入运行的计算机网络是_______ 。 3.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通信子网和组成 4. 在TCP/IP协议簇中,运输层的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数据流服务。 5. Internet采用的工作模式为。 6. 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有三种,即单工. 和。 7. 一个WEB站点由,和参数组成。实现多个WEB站点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和。 8. TCP/IP模型由低到高分别为. . . 层次。 9. 大多数网络层防火墙的功能可以设置在内部网络与Internet相连的上。 二.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 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方法有误()。 A. 局域网/广域网 B. 对等网/城域网 C. 环型网/星型网 D. 有线网/无线网 2. 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这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这就是()。 A.频分多路复用 B.时分多路复用 C.空分多路复用 D.频分与时分混合多路复用 3. Internet的网络层含有四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 A. IP,ICMP,ARP,UDP B. TCP,ICMP,UDP,ARP C. IP,ICMP,ARP,RARP D. UDP,IP,ICMP,RARP 4. 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 PAN B. LAN C. MAN D. W AN 5. 在OSI中,完成整个网络系统内连接工作,为上一层提供整个网络范围内两个终端用户用户之间数据传输通路工作的是()。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运输层 6. ATM采用的线路复用方式为()。 A. 频分多路复用 B.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C.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D. 独占信道 7. 把网络202.112.78.0划分为多个子网(子网掩码是255.255.255.192),则子网中可用的主机地直总数是()。 A. 254 B. 252 C. 128 D. 124 8. UTP与计算机连接,最常用的连接器为()。 A. RJ-45 B. AUI C. BNC-T D. NNI 9. 在中继系统中,中继器处于()。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高层 10. 数据链路层可以通过()标识不同的主机。 A.物理地址 B.端口号 C.IP地址 D.逻辑地址

网络学习指导4 答案 85分

网络学习指导-在线作业_D 用户名:W130221122002最终成绩:85.0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教学教务相关问题时,可以在()栏目提出。 (5.0 分) 在线问答 考风考纪 英语对对碰 心情随笔 知识点: 1.2 中农大网院介绍 用户解答:在线问答 2. 在课程学习中,如果单击“课程学习”后出现一片空白,请()相关系统中的广告拦截功能,或者按住Ctrl键再打开课件。 (5.0 分) 使用 连接 取消 点击 知识点: 2.4.1 网络课程学习 用户解答:取消 3. 统考地点在经过网考办批准的全国()以上城市及少数县级城市设置的考点,具体考点名单详见网考办网上报名系统,学生参加统考可以选择适当的考点。

(5.0 分) 地级 省级 县级 乡级 知识点: 2.7 统考 用户解答:县级 4.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采用五级计分制,其中良好指的是()。 (5.0 分) 70-79分 90-100分 60-69分 80-89分 知识点: 2.9.1 毕业论文概况 用户解答: 80-89分 5. 通过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是中农大网院本科在籍生(专升本、高起本的学生)申请成人本科()的必要条件之一。 (5.0 分) 学士学位 培训证书 结业证书 毕业证书

知识点: 2.12.1 学士学位申请 用户解答: 学士学位 6. (5.0 分) 邮箱激活 E 知通验证 手机激活 邮箱注册 知识点: 3.1 服务方式 用户解答: E 知通验证 7. (5.0 分) 在线课程 新生通道 七彩校园 学院公告 知识点: 3.3 校园文化 用户解答: 七彩校园 8. (5.0 分) 学生在使用E 知通前必须先进行( )。 学院网上学生活动主要是通过( )栏目来实现。学生可以自由参与,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同时通过相册、日志等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共同建构浓厚的校园文化。 “( )”栏目是中农大网院发布政策信息的地方,学生入学后须详细阅读其中的文件,主要链接《学生手册》、《课程免修免考管理办法》、《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制度。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一、1、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2、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3、校本教研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 4、新课程改革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7、探究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8、未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9、所谓个性发展,就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以适应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 10、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制度 三、1、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以增进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认知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严谨性、流畅性,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探究性学习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的活动,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申,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教师先分块备课,然后是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课后要有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有条件的学校,教案要采用电脑输入,实现网上备课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备课实效。 4、“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这一理念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第一,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对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育的最大效益,面对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面对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通过保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将正确答案编号 A、 B、C、D、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括号内) 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有: _______、数据传输和进行分布处理。 A、资源共享 B、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 C、共享数据库 D、使用服务器上的硬盘 2.若一个信道上传输的信号码元仅可取四种离散值,则该信道的数据传输率S(比特率)与信号传输率B(波特率)的关系是_____。 A、 S=B B、 S=2B C、 S=B/2 D、 S=1/B 3.局域网是在小范围内组成的计算机网络,其范围一般是______。 A、在五十公里以内 B、在一百公里以内 C、在二十公里以内 D、在十公里以内 4.OSI/RM参考模型的七层协议中低三层是______。 A、会话层、总线层、网络层 B、表示层、传输层、物理层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D、逻辑层、发送层、接收层 5.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指_____。 A、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和协议的集合

B、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形式 C、计算机网络的协议集合 D、由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网络系统 6.局域网的硬件组成包括网络服务器、___、网络适配器、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连接部件。 A、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B、网络工作站 C、配套的插头和插座 D、代码转换设备 7.按照对介质存取方法,局域网可以分为以太网、______和令牌总线网。 A、星型网 B、树型网 C、令牌网 D、环型网 8.为实现计算机网络的一个网段的通信电缆长度的延伸,应选择_____。 A、网桥 B、中继器 C、网关 D、路由器 9.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_____。 A、计算机网络的物理连接形式 B、计算机网络的协议集合 C、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D、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 10.TCP/IP协议的IP层是指_____。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网络接口层 11.下列_____信号发送不需编码。

《网络教育学习指导》参考答案

考试作业一 以下均为单选题(每题10分) 1.以个人身份登陆到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网络继续教育学院院平台时,以()为初始密码。 A.姓名 B.学号 C.身份证号 D.预留手机号 2.第一代远程教育技术模式是()。 A.函授教育 B.多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 C.双向交互教学的远程教育 D.虚拟教学的远程教育 3.开始学习网络学习时,我们建议同学们应每周不少于()访问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4.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的网站电信网地址是()。 A.https://www.360docs.net/doc/d211986383.html, B.https://www.360docs.net/doc/d211986383.html, C.https://www.360docs.net/doc/d211986383.html, D.s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1986383.html, 5.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的大学。 A.2000年5月26日 B.2001年5月26日 C.2002年5月26日 D.2003年5月26日 6.华中科技大学是2000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开展试点现代远程教育的高校,()年成立了网络教育学院。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7.在我院网站首页面上公布的实时串讲课表中的时间内点击“视频会议”栏可以在线接收教师实时串讲课程,如错过时间也可进入()下载课程内容。 A.ftp://221.232.133.124/ B.ftp://222.232.133.124/ C.ftp://221.232. 132.124/ D.ftp://221.232.133.123/

全国新课程理论测验试题及答案

全国新课程理论测验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全国新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 师生伦理关系并不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错 2: 新课程观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评价。正确 3: 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是指教师教的方法的优化。错 4: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应关注的焦点是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对 5: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是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不主张接受式学习。错 6: 质疑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 7: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对 8: 新课程观下,课程就是指文本课程,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错 9: 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正确 10: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对 11: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就学习而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关于学习的评价。错 12: 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刺激过程。错 13: 档案袋评价法、小组评价法都是定性评价的方法。错 14: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将不再被重视,教师的课程开发整合能力、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能力将逐渐取而代之。对 15: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错 16: 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课业过重、课程要求过高、内容偏难。错 17: 出现刘海洋向狗熊泼硫酸、马家爵因打牌而残杀四位学友等极端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刘、马等人的个人品质、素质低下,与社会风气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关系不大。错 18: 义务教育要以培养高级人才、专家、大家为根本目标。错 19: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对

网络技术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网络技术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 2 分/ 题)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A.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 B.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互连 C?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网络互连D?—组通信协议国内计算机与国外计算机互连 (2)计算机网络的三个组成部分() A?若干数据库,一个通信子网,一组通信协议 B?若干主机,一个通信子网,大量终端 C.若干主机,电话网,一组通信协议 D?若干主机,一个通信子网,一组通信协议 (3)客户机/服务器机制的英文名称() A.Clie nt/Server B.guest/server C.guest/Admi nistrator D.SIave/Master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可以是() A.I nternet Intran et Extran er B.广播式网络移动式网络点对点网络 C.X.25 DDN ISDN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1986383.html,N MAN WAN (5)下列不属于局域网操作系统的是() A.Windows NT server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1986383.html,ware C.UNIX D.Windows98 (6)()是指单位时间内信道传输的信息量 A.传输速率B误码率 C频带利用率D信道容量 (7)在ATM 交换技术中,数据已信元为单位进行传输,每个信元的大小为() A.18字节B53字节 C.一千到数千比特 D.53比特 (8)()适用于短报文和具有灵活性的报文 A,信元交换B数据报分组交换C报文交换D电路交换 (9)HTTP 是一种() A.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B.超文本传输协议C域名D文本传输协议 (10)在计算机通讯中,数据交换形式包含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前者比后者() A 实时性好,线路利用率高 B 实时性差,线路利用率高 C 实时性好,线路利用率低 D 实时性差,线路利用率低 (11 )在同一个信道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A 单工 B 半双工 C 全双工 D 自动 (12 )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有()之分 A 基带信号和窄带信号 B 宽带信号和窄带信号 C 基带信号和宽带信号 C 频带信号和窄带信号 (13)分组交换以报文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交换,分组的最大长度一般为()比特 A 1 B 10 C 100 D 1000 (14)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个时间片有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这样可以再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这就是() A 频分多路复用 B 时分多路复用 C空分多路复用D频分和空分混合多路复用

网络教育学习指导参考答案

网络教育学习指导参考 答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考试作业一以下均为单选题(每题10分) 1.以个人身份登陆到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网络继续教育学院院平台时,以()为初始密码。 A.姓名 B.学号 C.身份证号 D.预留手机号 2.第一代远程教育技术模式是()。 A.函授教育 B.多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 C.双向交互教学的远程教育 D.虚拟教学的远程教育 3.开始学习网络学习时,我们建议同学们应每周不少于()访问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4.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的网站电信网地址是()。 A. B. C. 5.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的大学。 A.2000年5月26日 B.2001年5月26日 C.2002年5月26日 D.2003年5月26日 6.华中科技大学是2000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开展试点现代远程教育的高校,()年成立了网络教育学院。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7.在我院网站首页面上公布的实时串讲课表中的时间内点击“视频会议”栏可以在线接收教师实时串讲课程,如错过时间也可进入()下载课程内容。 A. B. 8.综合成绩包括平时成绩、网上学习成绩和考试卷面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

A.10% B.15% C.20% D.25% 9.因专业计划课程衔接问题,转专业一般只允许新入学学生在第一学期办理,每年办理转专业手续的时间规定为()。 A.3月和9月 B.3月和10月 C.4月和9月 D.4月和10月 10.华中科技大学远程继续教育学院规定,实验课每()个学时计一个学分。 A.8 B.16 C.24 D.32 答案—— 、、、、、、、、、 练习作业一 什么是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现行的英文名称是E-Learning,其中“learning”的意思是学习,字母“E”的意义则可以解释为电子(electronic)、网络(network)、在线(on-line)等等,因此有些地方称网络教育为网络化学习、电子化学习或在线学习。在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有着多种形式。比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等,主要是通过卫星传递数字资源到学校或地方接收点,学校可在地方接收点将这些资源下载之后,再在学校或地方接收点的计算机上使用,这其中几乎不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进行沟通;而全国67所网络教育试点高校的网络教学则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学生与学校老师及学生之间的联系,所以现代远程教育在高校常常被称之为“网络教育”。 远程教育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函授教育;第二阶段是广播电视教育;第三阶段是网络教育。 从网络搭建的规模和入网学生范围来分,网络教育有校内网络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两种。校内网络教育是在学校范围内、校区之间或若干所同地域的学校之间通过学校的

全国新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全国新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全国新课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 师生伦理关系并不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错 2: 新课程观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评价。正确 3: 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是指教师教的方法的优化。错 4: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应关注的焦点是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对 5: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是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不主张接受式学习。错 6: 质疑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 7: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对 8: 新课程观下,课程就是指文本课程,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错 9: 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正确 10: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对 11: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就学习而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关于学习的评价。错 12: 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刺激过程。错 13: 档案袋评价法、小组评价法都是定性评价的方法。错 14: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将不再被重视,教师的课程开发整合能力、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能力将逐渐取而代之。对 15: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错 16: 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课业过重、课程要求过高、内容偏难。错 17: 出现刘海洋向狗熊泼硫酸、马家爵因打牌而残杀四位学友等极端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刘、马等人的个人品质、素质低下,与社会风气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关系不大。错 18: 义务教育要以培养高级人才、专家、大家为根本目标。错 19: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对

全国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47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由一组用户群构成、不需要基站、没有固定路由器的移动通信网络是( C ) A.蜂窝通信网 B.无线局域网 C.Ad hoc网络 D.虚拟专用网 2.广域网WAN一般采用( D ) A.“广播”传输方式 B.“无线”传输方式 C.“光纤”传输方式 D.“存储-转发”传输方式 3.采用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的网络拓扑是( A ) A.星形拓扑 B.总线拓扑 C.环形拓扑 D.网形拓扑 4.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的网络协议要素是( B ) A.语义 B.语法 C.定时 D.标准 5.下列关于OSI参考模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OSI的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七层模型 B.OSI仅是ISO制定的网络体系结构 C.OSI模型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 D.OSI中只有各种协议是可以实现的 6.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串行物理接口标准是( A ) A.EIA RS-232C B.EIA RS-422 C.EIA RS-423 D.EIA RS-449 7.当物理信道的可用带宽超过单个原始信号所需带宽时可采用的复用技术是( A ) A.FDM B.TDM C.WDM D.STDM 8.OSI模型中实现端到端流量控制的是( C )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9.在接收、发送双方仅需一个帧的缓冲存储空间的差错控制方法是( C ) A.选择重发策略 B.连续重发请求 C.空闲重发请求 D.Go-back-N策略 10.从滑动窗口的观点看,在选择重传协议中( D ) A.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B.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C.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D.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I 11.提供传输层及其以上各层之间协议转换的网间连接器是( D ) A.转发器 B.网桥 C.路由器 D.网关 12.Internet互连层的四个重要协议是IP、ARP、RARP和( C )

药物分析学习指导及答案

第一章药物分析与药品质量标准 一、基本要求 1.掌握: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药品的定义和特殊性,药品质量和稳定性研究的目 的与内容,药品标准制定的方法和原则。 2.熟悉:药品标准,中国药典的内容和进展,主要国外药典的内容。 3.了解: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 二、基本内容 本章内容涵盖《药物分析》第7版的绪论和第一章药品质量研究内容与药典概况。 (一)基本概念 药物( drugs)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品( medicinal products)通常是指由药物经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使用的商品。药物通常比药品表达更广的内涵。 药品是用于治病救人、保护健康的特殊商品,具有以下特殊性:①治病与致病的双重性; ②严格的质量要求性;(爹社会公共福利性。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是研究药物质量规律、发展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的科学。 药物分析是药学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药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任务就是对药物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立药物的质量规律,建立合理有效的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与呵控,保障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二)药品标准 药品标准(也俗称为药品质量标准)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药典委员会,负责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国家药品标准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药品标准的内涵包括: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和品质要求三个方面,药品在这三方面的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