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和元曲的区别

宋词和元曲的区别
宋词和元曲的区别

宋词和元曲的区别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宋、元时,代有新变,诗之余为词,词之余为曲,各相争雄。文学史上所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诗体。唐诗基本上是五、七言诗,词、曲则都是长短句。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最后两个阶段是词与散曲。词与散曲在本质上都属于诗,它们和诗一样,有着大体相同的渊源;共发生和发展都和音乐密切相关;它们都既可唱可咏,又同样要倚声填词,合辙押韵,讲究形、音、意的俱现。词与散曲原本都是“民间物”,属于民歌一类,久已有之。其曲调,依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时代的改换而有所变迁。它们的发展规律正所谓“人民创造,文人加工,新陈代谢。”词和散曲产生后都走了一条由俗到雅,由民间而人文人的道路。如同鲁迅所说:“词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

我们这里不谈诗,只谈当时词和曲这两种新诗体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区别。

一、词和曲在内容上的区别

词与散曲,共主体并不属于浴文学,它们反映的大都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趣。只有少数表现人民痛苦的作品,这是值得注意的。

就内容而言,宋词一般反映了:1.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2.都市的繁荣和个人的享乐。3.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4.丧国的悲恸和人民的痛苦。(人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不例举了)

散曲是在师承诗词和宋金民歌、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在创作上就兼具了稚俗两种倾向,前者更多地接受了诗词的熏染,后者更多受到了民歌的影响;再加上新的时代的条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散曲的美学形态与传统诗词就有了很大的差异。“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也。”(王骥德:《曲律》)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尤其是南人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歧视,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散曲作者们眼见政治黑暗,仕途险恶,在悲愤感叹之余,常萌洁身隐退之想。因而“叹世”和“归隐”成为元散曲的两个突出的主题。

如马致远《拨不断·叹世》:“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悟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同调《归隐》:“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栖、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看破人间恶梦,遁人世外桃源,虽不过是一种幻想,却反映了对污浊现实的消极抗议,马致远的这种思想感情在元散曲作者中有相当的典型性。至于他那首名作《夜行船·秋思》,则不过是把“叹世”和“归隐”的主题融而为一,化为两部合唱罢了。

“叹世”的主题变奏是“讥世”、“刺时”,这类作品寄悲愤于慨叹,情怀激烈,一

吐为快。

如无名氏《朝天子·有感》:“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张鸣善《水仙子·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查德卿《寄生草·感叹》:“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至于无名氏那首《醉太平》则更是毫无顾忌地喊出:“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载可怜!”这一类愤世讥时之作,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有较高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与上述主题声气相通的还有一些怀古之作,大多借古讽今,绵里藏针。代表作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睢景臣那首脍炙人口的《哨遍·高祖还乡》则剥下了皇帝的神圣衣衫,还其流氓无赖的真相,嬉笑怒骂,痛快淋漓,虽讥刺一人而实际上是对封建皇权的亵渎,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讽刺佳作。

与“归隐”主题相联系的则是对山水田园和自然景物的讴歌欣赏。

这类作品在元散曲中占的数量也不少,光是吟咏杭州西湖之美的散曲就相当可观。“元代散曲作家对于山水的审美态度与魏晋六朝的名士有所不同,他们不是淡然的幽栖和无所动心的观照;也有别于唐宋写景诗词的含蓄蕴藉,而是敞开胸怀,歌哭于斯,使山水染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他们对于自然的审美感,已有了更高的自觉,已发现艺术美与自然美相互渗透和转化的辨证关系。一位少数民族作家薛昂夫写道:“一样烟波,有吟人景便多。”(《殿前欢·秋》),这就是说,同样的自然景色,一经诗人的发现和吟咏,就可以使风景增色,使游览者增添不少观赏的意趣。在元代描写西湖风光的散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那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小诗,对散曲家们的审美规范作用是何等巨大,而散曲家们又是如何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在新的审美角度上加以丰富和发展。请看张可久的这首《红绣鞋·西湖雨》:“删抹了东坡诗句,糊涂了西子妆梳,山色空濛水模糊。行云神女梦,泼里范宽图,挂黑龙天外雨。”写西湖雨景,由苏轼的审美意境翻新出奇,根据对实境的真切感受,展开想象的翅膀,灵活地融入诗、画及神话意味,在对自然美的感受中渗透着浓郁的艺术情趣。作为外化了的审美感受,散曲家们的作品也足以使祖国的河山增色,并有助于启迪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鉴赏力。

元散曲中还有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歌唱男女恋情,追求爱情幸福。这类作品态度大胆,感情真挚,不乏反封建意味的佳作。但有的放笔无忌,甚至对偷情幽会的情态和心理都有淋漓尽致的描写,为唐宋诗词所罕见。这种情况与元代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一度放松封建礼教,对两性关系的态度较为开放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元代长期停止科举,知识分子仕进无路,屈居社会下层,与沦落风尘的娼优为伍,为她们写清唱的曲词和演出的脚本,长期的接触,使他们对妓女的情态、心理有较多的了解,因而写这方面的题材也较为得心应手和易于流露真情。但他们那种视妇女为玩物,津津于打情骂俏,追求感官享受,甚至流于色情的低级趣味,也时有表现,不可不予注意。

总体来讲,散曲所取得的成就不如宋词。

二、词和曲在形式上的同异

曲和词同属长短句,但散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词和曲(分散曲与剧曲——杂剧、传奇中的唱词部分)在当时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其句式从一字到七字以至八、九、十、十一、十二字。但一字句到七字句是基本句式,八字句不是四加四成句,便是三加五成句,余可类推。这是词和曲在形式上相同的地方。但同为长短句式,也有相异之处:

1、词分为一段(或称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

常只有二段。如曲牌同为[满庭芳]如是二段的,即是词,如是一段的,即

是曲。(此调词、曲名同,实异)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故《词律》等书,可以规定某调是多少字,如[十

六字令],即十六个字,[念奴娇]亦称[百字令),即一百个字。但曲有衬字,即正格(正

字) 之外。而加衬字可多可少,大抵散曲加衬较少,剧曲加衬较多,甚至有一支曲

衬字多于正文的。衬字的大量使用,是散曲句式加长的根本原因。例如关汉卿在[一

枝花]《不伏老》套中将原有的两句十四字,加衬字后增至五十三字之多:“我是个

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凭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

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恁

子弟每谁教你”“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均为衬字)衬字越多,音节

便越急促,有助于增强感情抒发的力度。如果去掉这些衬字,曲中描写的生动性、感情烘托的程度和所表达的内容,便会大大削弱。加添衬字,一般不宜超过正字的

字数,但王和卿的《百字知秋令》,曲字定数39,衬字却多至61。全首的衬字大大

超过曲字的定数,这种情况为诗词所未见。

衬字一般不要求平仄,它可以是虚词,也可以是实词;既可以用在句首,亦可以用在句尾(或词头词尾)。总之是以配调演唱适度,不妨碍

调中正字的吐音清晰为原则。

3、词韵通常可用清戈载的《词林正韵》,它分十九部,平声、上去、入声各部分押。曲通常用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共分十九部,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押,入声则分别归入、平、上、去,像现在的普通话那样。还有,词韵疏(小令亦较密),一般不大换韵;曲韵密,句末大都押韵。曲一支都押—个韵部,还可以重韵。

词并非句句押韵,隔句或隔多句押韵较为常见,并且词中还可换韵。散曲则用韵较密,几乎要求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这首曲中,我们除了可以看出须句句押韵(u韵)并一韵到底外,还能够分析出散曲韵律上的两个特点:其一,平上去三声通押(曲无入声),而不像词那样细分平仄。其二,不避重字重韵,如“苦”字在句尾出现两次,这在词里是非常忌讳的。这种用韵的灵活性,使散曲更具有顺口、动听的声韵之美。

4、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这是曲律的规定。可增句的共有十四调:[正宫]的[端正好][货郎儿]、[煞尾];[仙吕]的[混江龙]、[后庭

花]、[青哥几];[南吕]的[草池春]、[鹌鹑儿]、[黄钟尾];[中吕]的[道和];[双调]的[新水令]、[折桂令]、[梅花酒)、[川拨棹]等。增句多少,不大有限制,如[混江龙],有增至数十句的,竟成为长达千字的长歌。散曲在字数、句数和调数方面的上述特点,既增加了曲子的生动灵活,又可扩大曲体所表达的内容,体现出散曲比词在体制方面的长足进步。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词的句子从一字句可至十字句(甚至有“十一字句”之说),

九、十字句如辛弃疾《粉蝶儿》:“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曲的句子则更长,特别表现在套曲中,最长可达三十字(仅见于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散套中一例),二十字左右的长句常可见到,如王廷秀的套曲[粉蝶儿]《怨别》:“愁的是雨声儿淅零零落滴滴点点碧碧卜卜洒芭蕉。则见那梧叶儿滴溜溜飘悠悠蔼蔼纷纷扬扬下溪桥。见一个宿鸟儿忒楞楞腾出出律律忽忽闪闪串过花梢。不觉的泪珠儿浸淋淋漉漉扑扑簌簌媪湿鲛绡。”(短句例从略)

曲的句子则更长,特别表现在套曲中,最长可达三十字(仅见于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散套中一例),二十字左右的长句常可见到,如王廷秀的套曲[粉蝶儿]《怨别》:“愁的是雨声儿淅零零落滴滴点点碧碧卜卜洒芭蕉。则见那梧叶儿滴溜溜飘悠悠蔼蔼纷纷扬扬下溪桥。见一个宿鸟儿忒楞楞腾出出律律忽忽闪闪串过花梢。不觉的泪珠儿浸淋淋漉漉扑扑簌簌媪湿鲛绡。”(短句例从略)

句式的或长或短,亦反映了词和散曲在音乐上和情调上的特点:一般地说,短句连属,韵位密集,则拍节急促,易表达激越的感情,长句相接,则调式沉缓,气势平和。短句连属的,如辛弃疾《水龙吟》:“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词中,四字句相排,三字句随后,一句两顿,句句进逼,生动地体现出词人那种孤愤叹惋之情,千百年来,使无数文人读后为之震憾!此外,贺铸和张孝祥的《六州歌头》词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曲,也都借助音乐上高昂亢奋、拍节急促的调子反映出了崇高的爱国激情。长句相接的,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上文所举王廷秀的套曲《怨别》,都使人感到一种哀怨沉缓的情调。如果将以上这两种句式互相配合,即长短句相间,缓急相谐,则易包容丰富的思想感情,使词曲更具有参差错落之美。这在词和曲中比比皆是,不再例举了。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上文所引用的关汉卿和王廷秀的散套,其俗语的大量运用都不失为成功的尝试。散曲中大胆运用俗语是和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总趋势相一致的,为后世非正统文学的发展,在语言上做了必要的准备。

三、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不同

宋词现存二万余首,元散曲传世之作仅有小令三千八百余首和套数四百五十余套。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豪放(如王安石《金陵怀古》[桂枝香])、清旷(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愤激(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典雅(如姜?《点绛唇》)、婉约(如李清照(声声慢》)与艳丽(如贺铸《薄幸》)等等。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

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概括地说:

1、词贵雅,曲尚俗。

王国维说:“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运用新言语”。“古代文学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语,其用俗语者绝无。又所用之字数亦不甚多。独元曲以许用衬字故,辄以许多俗语,或以自然之声音形容之。此自古文学上所未有也。”(《宋元戏曲史》)王氏说的是剧曲,但散曲也不例外。一般地说,元人的运用口语,在剧曲中比在散曲中更为多些。但元代的散曲家,多数仍以善用口语见长,如王和卿、卢挚、关汉卿、马致远、贯云石、张养浩,乔吉、徐再思、查德卿、刘廷信等人。其次,我国经过长期发展而日益丰富的书面的文言,特别是诗词的语言,也有很多有生命的东西,值得我们加以继承。因此元曲除了多用口语外,也兼采文言。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附有“作词(此指曲词)十三法”,是专讲散曲作法的,早就认为曲的造语,“太文则迂,不文则俗,要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耸观,又耸听”。他的《折桂令·自嗟》:“倚蓬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如丹砂。酱瓮儿恰才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明白如话,直抒襟怀,毫不藏头缩尾,这正是散曲的当行本色。后人继承周氏之说,有的提出了“雅俗共赏”的标准(黄周星《制曲枝语》)。但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词和曲在语言上的区别。

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就语言特色而说的。“曲尚俗”实际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说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不要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过分雕琢;另一方面允许甚至提倡方言土语、俚俗语言入曲。这样就使散曲在文学情态上与诗词有了明显区别,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生活化一些。由于俗与雅,浅与深,旧与新,显与隐的和谐统一,故大人小孩,识字不识字的,妇孺皆可欣赏。它对口语、方言、俗语、谚语、成语和经史语、诗词语,乃至佛道、卜筮、尺牍用语、外来语等广收并储,再经加工改造,并使之融为一体,为我所用,形成“文而不文,俗而不俗”,雅俗共赏的语言。正因它将通俗口语与其他几方面的特点结合起来,才使其语言有着特殊的风姿。

但是,宋词的婉转含蓄与元曲的直率畅达并无孰高孰低之分,也并非是绝对相互排斥的关系。风格及表现手法的高下优劣要依具体场合而论。古人常以一个“趣”字来标格词、曲,宋词讲雅趣,元曲尚俗趣。所谓俗雅,只是本色的不同,其间不要忘记:有趣,讲究情、景(境)、理、趣的有机结合,客观的美和主观的美感高度统一,乃是词和曲的共同特征。同时也应看到:元散曲发展到后期,尤其至乔吉和徐再思,他们的大部分散曲力求曲雅精工,和宋词难以分辨,失去了散曲的基本风格。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词注重意境,贵含蓄、内蕴、凝练、雅丽、讲究格律,比较规范,以文雅为主,带文人书卷气。手法多用比兴象征。因而以此作为词在表达方法上的一个基本要求。词在唐宋时虽合乐能歌,但内容大都是相思离别,听者多数是文人学士,它的主导风格还是婉曲含蓄的。曲则不然,它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而又在当时普遍传唱的新诗体。它是唱给读书人(文人学士)和不读书人(所谓“村夫俗子”)听的。“使上而御前,下而愚民,取其一听而无不快意”。(凌濛初《渎曲杂札》)它主要是诉诸听觉而不是诉诸视觉,因此要求“直说明言”。散曲则崇尚趣味,贵显露尖新,表达灵活自由,追求淋漓酣畅,以直率俚俗为主。多用赋的手法,喜欢白描、直陈胸臆。正如任中敏在《词曲概》中所言:“曲以说得急切透彻,极情尽致为尚,不但不宽驰、不含蓄,而且,多冲口而出,若不能得者,用意则全然暴露于词,…此其态度为迫切,为坦率,可谓恰与诗余相反也”。

关于赋、比、兴,前人有“赋显而兴隐,比直而兴曲”之说(陈奂《诗毛氏传疏》),曲要求显言直说,故多用赋。散曲小令,又只有一支,字数只有二、三十字至四、五十字,近乎诗的绝、律,词的令、近。不过曲在运用赋、比这种艺术手法上却有很大的发展。请看下面同是写思念征夫的词曲:

拿宋人贺铸的词【杵声齐】和元人姚燧的【越调·凭栏人】《寄征衣》作个比较,贺词说:“砧面营,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这里的“泪墨题”,题了些什么?作者并没说,意在言外,全靠读者透过字句的表面,调动起丰富的联想,去细心体味,这里包含着“更行更远之意”。(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含有比玉关还远的情思。可谓深情犹在不言中了。姚氏的散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主人公的难处一点也不遮掩,将其内心的矛盾,真率、活泼的性格,寄与不寄的矛盾内心敞开让你看:寄吗,怕影响归期;不寄吗,又怕挨冻受寒。正因她敞开了心扉,才使读者直接看到、感受到了一个女子的思想斗争激烈。一派天然俗趣。而这正是建立在诚率、真挚情感之上的。

如同是吟咏别情离绪的:宋代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元代商挺《潘妃曲》:“目断妆楼夕阳外,鬼病恹恹害。恨不该。止不过泪满旱莲腮。骂你个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债。”同是写别后相思,在词是不涉“情思”二字,只是写足了“愁昼”“夜凉”。酒醉黄昏之后,用一生动的比喻,点染“消魂”,夸张“消瘦”。全词含蓄典雅,耐人寻味。可以说是“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深得“骚人三昧”;而曲却是下笔即人情,极言相思病。结尾又以骂来表情,更见情爱相思之苦,真是写尽相思,不留余韵。

此外,同是写闺思春怨的,用宋晏殊《采桑子》词与元张可久《闺思》[山坡羊]曲来比较,同样可以看出宋词的细密含蓄与元散曲的通俗畅达。古人曾说:“词如诗,曲如赋。”“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曲之体无它,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尤宜俗宜真”。正因为有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所以读宋词时需要慎思索、推细节、通典故、起联想,而读散曲时却常常能够一览无余,曲旨在握。

清朝人曾评论说:曲有三易,“可用衬字衬语,一也,一折之中,韵可重押,二也,方言、俚语,皆可驱使,三也。是三者皆诗文所无,而曲所有也。”确实抓住了散曲形式的特点。今人进一步阐发说:实际上散曲是把自由体与格律体两种诗歌形式结合起来,达到了所谓“雅俗共赏”的境界,预示着白话新诗体的产生,标志出诗歌形式上的一次解放。这实在是很中肯的评断。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立在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艺术丰碑。小编整理了元曲基础知识大全,欢迎欣赏与借鉴。 〔般涉调〕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般涉拾掇坑堑。” 〔哨遍〕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剧套嵌入套中,亦入〔中吕〕,与宋词、诸宫调略同。有〔么篇〕换头,散套用否均可,剧套不用。首末句与始调不同,余同诗调。此曲诗调定格14句,定格字句:六、七、六、七、六、三、五、五、五、七、七、六、六、七、(/五、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四、四、四)计81字,〔么篇〕换头,定格13句,定格字句:四、七、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七,计69字,全曲共150字。 {:请大家注意核查此曲牌真正的格式!} 〔耍孩儿〕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剧套嵌入套中,又名〔魔合罗〕。南北曲中都有。北曲多用在〔正宫〕、〔中吕〕、〔双调〕大套曲后。也有开首即用此曲,后面加煞曲七八支,作为一套的,即〔耍孩儿〕—〔煞〕(数量不定)—〔尾声〕。没有单独作小令用的。诸宫调同,〔南曲〕不同。 〔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定格9句,定格字句:七、

七、七、四、七、七、五、四、四,共52字。 〔黄钟〕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六宫十一调”“黄钟宫富贵缠绵。” 〔醉花阴〕曲牌名,套数首牌。古近二体。古体5句,宋词牌小异。近体七句,前五句同古体,北曲多用之,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六、五、四、五、五、七,共39字。 〔人月圆〕曲牌名,属北曲,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全同宋词。北宋人王诜(shēn)词中有“人月圆时”,故名。又叫〔青衫湿〕。金元时北人喜欢唱它,随入散曲。定格11句。定格字句:七、五、四、四、四;〔幺篇换头〕四、四、四、四、四、四、,共48字。 〔正宫〕 元曲宫调之一,又作“正黄钟宫”。周德清《中原音韵》:“正宫惆怅雄壮。” 〔端正好〕曲牌名,属北曲。套数首牌。与《仙吕》同,与宋词略异,定格工5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五,公25字。 〔叨叨令〕曲牌名,小令兼用。前四句多作对句,五、六两句叠,“也么哥”是定格。通体都是去声叶韵。有叠字体,叠字须有平声。定格共7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七、七、五、五、七,共45字。

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名句大全

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名句大全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元曲的超级经典的句子

元曲的超级经典的句子 平时我们在阅读中国传统文学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看唐诗和宋词,其实元曲里也有不少让人惊艳的名句,足以称绝一时。以下是元曲中的部分名句,影视剧里也会经常出现。一起来欣赏一下,发现元曲的魅力吧! 经典元曲句子1、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2、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4、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5、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6、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7、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8、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 9、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10、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11、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12、爱他时似爱初生月,喜他时似喜看梅梢月,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盼他时似盼辰钩月。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13、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14、两处相思无计留,君上孤舟妾倚楼。这些兰叶舟,怎装如许愁? 15、有钱的纳宠妾买人口偏兴旺,无钱的受饥馁填沟壑遭灾障。 16、玉宇净无尘,宝月圆如镜。风生翠袖,花落闲庭。 17、两叶兰桡斗来去,万人呼,红衣出没波深处。 18、携一壶儿酒,戴一枝儿花。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

最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什么】著名的唐诗宋词元曲.doc

【主持词大全】 诗词中纯净、辽阔意境,极致感性,恰恰弥补了信息泛滥、节奏紧迫现代生活带给我们拥挤感、浮躁感。以下是著名唐诗宋词元曲,欢迎阅读。 唐诗十大巅峰之作 《蜀道难》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全诗回肠荡气,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境界之阔大,非他人可及。清代诗评家沈德潜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乃千古名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可唱的唐诗宋词元曲

可唱的唐诗宋词元曲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但这些多属于声乐

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到了。香港的武侠剧和历史剧中是最爱用这类作品的。而大陆方面,则多在表现某一主题的文艺活动中,喜欢讲一些相关的唐诗宋词谱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来表现一种既定的主题,籍诗词的影响力与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听众进入状态,从而受到预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 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希望

10首经典元曲的赏析

10首经典元曲的赏析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元曲的赏析,欢迎参考~ 四块玉.关汉卿 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负责任背景]关汉卿的[四块玉]《闲适》是一组小令,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四首。中国古代士人的处世态度,总而言之就是入世、出世两种。但大凡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不论入世也好,出世也好,总是要和现实产生矛盾,和世俗发生齿龃龉,因此他们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常常需要一反流俗,孤标独立。关汉卿这组小令,可以说是这种意识的代表。他向往那种闲适清静、无拘无束的散诞生活,而对那“官囚”、“利牢”的名利场、是非海,则感到厌倦、蔑视和憎恨。 [注解] 没:尽。 新醅:新酒。醅,没有过滤的酒。 泼:倾倒。

老瓦盆:粗陋的盛酒器。 和:吟诗唱和。 南亩:指农田。 东山卧:指隐居。用晋代谢安隐居东山典故。 [译文]老酒喝光了,新酒也心情地喝了,老瓦盆边几个良朋好友围坐一团,喜笑颜开,意气扬扬。和山野中的和尚、田叟一起饮酒赋诗,吟咏唱和。今天他拿来一对鸡,我带来一头鹅,大家在这里自在消受一番,好不快活。 在南边地里耕种,在东边山上仰卧。经历的世态人情那么多,闲暇时把往事一点点再想一遍。聪明的是他,愚蠢的是我,有什么可争的呢! 白鹤子.关汉卿 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注解] 春意两丝牵:春意即春情,指男女恋情。丝指情丝。两下里情丝相连。 金鸭鼎:铜制的鸭形焚香器具。鼎,三足两耳的香炉。 [译文]鸟儿在花影里啼叫,少年站在墙头观看。姑娘和他情意相连,清澈的眼波溜溜的转。金鸭鼎里焚上了香,姑娘悠闲地倚在小楼旁。月儿挂在柳树枝头,二人约会在黄昏之后。

高考唐诗宋词元曲复习练习题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综合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有错的一项是() A.衣袂(mai)讣(bǔ)告妨(fǎnɡ)碍岿(kuī)然不动 B.戏谑(xua)木讷(nà)哨卡(kǎ)装模(mó)作样 C.翕(xī)辟羸弱(yínɡ)饿殍(piǎo)色厉内荏(rěn) D.龋(yǔ)齿干瘪(biē)街坊(fānɡ)混(hùn)水摸鱼 D。【解说】龋应读qǔ,瘪应读biě,坊应读fang,混应读hún。A,讣应读fù,妨应读fáng。B,讷应读na,卡应读qiǎ,模应读mú。C,羸应读l?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C。【解说】成语重点考查的是望文生义,“行云流水”、“叹为观止”都是属于此类错误。“骇人听闻”是与“耸人听闻”相混淆。难度不是很大,但正确选项不是很常用。C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A项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B项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D项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倩女离魂》。 D.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唐诗》《宋词》《元曲》及翻译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秦年间的进士邱睿。在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 进行了增补。 21.折桂令?·拟张鸣善 【元】倪瓒 草茫茫秦汉陵闖。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侯门深何须刺谒,自云自可怡悦。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写作背景 本篇是作者一首述志寄怀之作。作者生活在元末。这时社会动乱,危机四起。元朝日趋崩溃,农民起义到处涌起。作者家居无锡,这时张士城正在这里拥兵称王,社 会极不安定。倪瓒是一位高士,一生抱清贞绝俗的态度,工书好学,笃于自信,以书 画名噪一时。但他也不能与世隔绝,更不能对社会的动无动于衷。这首小曲抒发了他 对历史和现状的感慨,直接表现了他的生活态度,生动地融了这位杰出的山水画家的 思想品格,很值得重视。 注释 ①陵阙:指帝王的坟墓。 ②山人家:山居的人,作者自称。 ③堆案图书:形容藏书丰富。案,桌子。 ④薇蕨:皆草本植物。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以“薇蕨”为隐者之粮。 ⑤侯门:泛指官宦显贵人家。 ⑥刺谒:求见,拜访。刺,类似后来的名片。 译文 秦汉的帝王坟墓已经埋在茫茫草野之下。那以后历代江山易主,就像天边的月亮 时圆时缺那样迅速变幻,司空见惯。我家里堆的是书画,窗前栽的是松桂,满长的是

薇蕨。侯门深似海,何必去拜访呢,白云自有己的快乐。到如今世事依然不堪。看茫茫天地之间,见不到一个英雄,一个豪杰。 兄弟 1.【原文】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须始同气之光,无伤手足之雅。 玉昆金友,羡兄弟之俱贤;伯埙仲箎谓声气之相应。 译文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的是兄弟。 必须保持同胞的情谊,互致同气连根的荣光,切莫损伤手足的交往与情分。 玉昆金友比喻兄弟皆具才能贤德;伯埙仲篪形容兄弟间意气相合亲密无间。 2.【原文】兄弟既翕,谓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竟秀。 患难相顾,似鹳鸰之在原;手足分离,如雁行之折翼。 译文」 兄弟和睦友爱谓之花萼相辉;兄弟都才华横溢流芳于世,称作棠棣竟秀。 兄弟间患难与共,彼此顾恤喻为鹣鸰在原;手足分离则如同飞雁被折断了翅膀一样。 3.【原文】元芳季芳俱盛德,祖太丘称为难弟难兄; 宋郊宋祁俱中元,当时人号为大宋小宋。 荀氏兄弟,得八龙之佳誉;河东伯仲,有三风之美名。 [ 译文」 汉代陈元方、季方皆有美盛之德,他的父亲难于分出其上下。 宋代宋郊、宋祁都中状元,时人号为大家小宋。 汉代苟淑育有八子并有才名,赢得八龙的佳誉;唐代薛收与薛德音、薛元敬叔侄三人齐名,有三风的美名。 4.【原文】东征破斧,周公大义灭亲;遇贼争死,赵孝以身代弟。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一条内在美的主线、美的历程。 中国是一个诗乐的国度,有“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在中国人思想中,文明的进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节奏的一种呈现,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就表达了中国文化史一种有节奏的美的运动。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的创作在广义上讲都与音乐有关,在文字上都追求适合吟咏或歌唱的韵律,在内容上体现天地节奏和人类心音。中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自我独立,形成了一部中华文化美的乐章,其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唐代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自由,中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呈现出一派兴盛的辉煌局面。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诗歌特别繁荣。唐代诗歌体裁多样,风格各异,他们的作品之多、题材之广、内容之丰、技巧之精,都是空前绝后的,流传于后世的诗歌就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代诗歌的繁荣造就了很多伟大的诗人,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他们有的被后人贴上了“标签”,成为“品牌”,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怪李贺等。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表达人生悲欢的;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在形式上有五言和七言、绝句和律诗。唐代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词,又名近体乐府、琴趣,还被称作诗余、长短句。这许多名称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并与汉乐府、唐诗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宋之词就是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的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相当于现代歌曲的歌词。词是在汉乐府曲调和唐诗格律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赏析 全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 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 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 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 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 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 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

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 亲爱的人。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下片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 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 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 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注释 ⑴山坡羊:词牌名。 ⑵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杜牧《阿宫殿》:“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⑶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三辅黄图》:“阿 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两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又《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 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赏析 骊山今西安市的东边,阿房宫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 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 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 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令。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 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 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 的情感分量。 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 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 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 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 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关于唐诗宋词元曲的经典诗句

关于唐诗宋词元曲的经典诗句 【篇一】 1、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 2、投至两处凝眸,盼得一雁横秋。——马致远《汉宫秋》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5、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王维《老将行》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8、四十年绕湖赊看山,买山钱更教谁办?——张可久《双调·落梅风》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0、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歪阳?——吴文英《夜合花》 【篇二】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徐再思《越调·天净沙》 3、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江城子》 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5、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7、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钱起《送僧归日本》 8、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10、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史达祖《三姝媚》 【篇三】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 牧《归冢》 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6、汉口夕阳歪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10、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范康《仙 吕·寄生草·酒》

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教学内容

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

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 1.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元曲的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简略地说,唐诗堪称诗中之冠,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唐诗作品内荣丰富、题材多样、技巧娴熟、名家辈出,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最璀璨的明珠。词源于唐,盛于宋,成为宋代的代表文学。宋词是词中精典,它与唐诗一样,是古代韵文字精华,词采斐然、韵律优美。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意境广阔,内容新颍、丰富,形式灵活、自由。 唐诗、宋词、元曲各领一代文学之风骚,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三座丰碑。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唐诗、宋词、元曲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事、创新题。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

元曲精选十首

元曲精选十首 元曲,包含着人生感怀、世事悟道,既有塞北西风之猛烈,又不乏江南小巷之柔情。“越是浪迹天涯,越是曲曲销魂!”下面是小编与你分享的十首精选的元曲,欢迎阅读。 最美元曲十首 人月圆 元·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译文】不要再问前朝那些伤心的往事了,我重新登上越王台。鹧鸪鸟哀婉地啼叫,东风吹着绿草,残阳中山花开放。 我惆怅地独自仰天长啸,青山依旧,故国已不在,满目尽是布满苍苔的乔木,一片悲凉。头上的明月,柔和皎洁,仍是照耀过前朝的那轮,可是它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呢【点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亡国之恨,故园之思,在亘古常新的大自然里慢慢消融。 普天乐·咏世

元·张鸣善 洛阳花,梁园月, 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 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 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 月缺了中秋到也, 人去了何日来也 【译文】在洛阳赏花,到梁园赏月,好花应不惜钱去买,明月也应不惜钱去买。依着栏干观赏,花开烂熳,团圆夜举酒问明月。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离别。花谢了,到了三春再开;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圆;人去了,什么时候能再来呢 【点评】逝去的一切不会回返,谁能将远去的人儿唤回思念是一种病,久久不能痊愈。 白鹤子 元·关汉卿 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 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 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鸟儿在花影里啼叫,少年站在墙头观看。姑娘和他情意相连,清澈的眼波溜溜地转。金鸭鼎里焚上了香,姑娘悠闲地倚在小楼旁。月儿挂在柳树枝头,二人约会在黄昏之后。 【点评】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一个人总应该在人生的某一时刻好好谈一场恋爱,青春的恋爱往往太匆匆,来不及好好品味;中年的恋爱往往患得患失,不能好好投入;老年的恋爱往往有点疯狂,“老房子失了火,救不得!” 四块玉 元·关汉卿 旧酒没,新醅泼, 老瓦盆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 我出一个鹅, 闲快活。 南亩耕,东山卧, 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 争什么!

20首精选元曲,与唐诗宋词争奇斗艳

20首精选元曲,与唐诗宋词争奇斗艳 中国的古典韵文有三个迭代,一是唐诗,二是宋词,三就是元曲。元曲历来与唐诗宋词争奇斗艳,并且有着独特而鲜明的特色。同时元曲也是古典韵文发展史的挽歌,自元曲后直到如今,古典韵文没有再发展出新的形式。就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的那样:“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元曲历来没有唐诗宋词那样受重视,也没有唐诗宋词的辉煌夺目。一是人们认为元曲鄙俗,难登大雅之堂;二是元朝毕竟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很多人对这个朝代有偏见,自然对其文学也不屑一顾;三是元曲数量少,唐诗流传下来50000多首,宋词流传下来20000多首,而元曲流传下来的不多。再者,元曲也没有唐诗宋词那样灿若云霞的佳句名篇,影响力自然不如前二者。但是,元曲也有唐诗宋词无法取代的独特魅力。一、元曲重本色,语言直露浅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二、就是元曲的形式,虽然曲牌对字数、句式、平仄也有要求,但同时是允许使用衬字,增加句子,也允许平仄的转换,所以元曲的形式比较自由灵活。三、因为元朝政权的昏庸黑暗,而且是异族统治下的独特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催生了大量具有战斗精神和力量的作品,他们针

砭时弊,痛斥暴政苛政,揭露官府的黑暗腐败和社会不良风气等等,使得元曲散发着战斗光芒。唐诗宋词里面有很多名家,同时元曲里也有“关汉卿、张可久、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王实甫”等名家。以上,是元曲的基本介绍,接下来,我直接上作品吧。NO.1徐再思[双调]蟾宫曲·春情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侯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简评:唐诗里写相思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宋词里写相思是“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或者“地角天涯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这些写得含蓄深曲。但这首元曲,把相思的苦与痛,通过人物的身形、神情、心理等方面,运用十分出色的比喻,来诠释相思的痛苦与煎熬。所谓“身似浮云”,是说人被相思摧残得身形消瘦,就像浮云般轻飘飘的。所谓“心如飞絮”,是说人的心,就像飞絮一样,魂不守舍,无法安放,也无法栓系,它早就飞遍千山万水,追寻那不归的游子。所谓“气若游戏”,是说人备受煎熬,恹恹缱倦,萎靡不堪。NO.2《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元曲经典句子

元曲经典句子 [标签:栏目],元曲经典句子 1、伤心莫唱,南朝旧曲,xx泪痕多。 2、杨柳深深小院,夕阳淡淡啼鹃。巷陌东风卖饧天。 3、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里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哪尽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4、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5、玉宇净无尘,宝月圆如镜。风生翠袖,花落闲庭。 6、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7、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脍银丝。白家池馆,吴王花草,长似坡诗。可人怜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8、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这首小令写闺妇在寒冬到来时给远方征人寄军衣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妇人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寄与不寄都渗透了深深的爱。 9、叹乌衣一旦非王谢,怕青山两岸分吴越,厌红尘万丈混龙蛇。 10、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 11、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12、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13、xx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

14、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 15、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16、伸玉指盆池内蘸绿波,刚绰起半撮,小梅香也歇和,分明掌上见嫦娥。 17、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 18、月缺终须有再圆。圆,月圆人未圆。朱颜变,几时得重少年?19、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 20、谁挽银河,青冥都洗,故教独步苍蟾。露华仙掌,清泪向人沾。画栋秋风袅袅,飘桂子、时入疏帘。冰壶里,云衣雾鬓,掬手弄春纤。厌厌。成胜赏,银盘泼汞,宝鉴披奁。待不放楸梧,影转西檐。坐上淋漓醉墨,人人看、老子掀髯。明年会,清光未减,白发也休添。 21、忆疏狂阻隔天涯,怎知人埋怨他?吟鞭醉袅青骢马,莫吃秦楼酒、谢家茶,不思量执手临歧话。 22、投至两处凝眸,盼得一xx。 23、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24、四周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25、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沙鸥笑人闲未得。 26、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 27、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宋、元时,代有新变,诗之余为词,词之余为曲,各相争雄。文学史上所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诗体。唐诗基本上是五、七言诗,词、曲则都是长短句。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最后两个阶段是词与散曲。词与散曲在本质上都属于诗,它们和诗一样,有着大体相同的渊源;共发生和发展都和音乐密切相关;它们都既可唱可咏,又同样要倚声填词,合辙押韵,讲究形、音、意的俱现。词与散曲原本都是“民间物”,属于民歌一类,久已有之。其曲调,依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时代的改换而有所变迁。它们的发展规律正所谓“人民创造,文人加工,新陈代谢。”词和散曲产生后都走了一条由俗到雅,由民间而人文人的道路。如同鲁迅所说:“词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 我们这里不谈诗,只谈当时词和曲这两种新诗体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区别。 一、词和曲在内容上的区别 词与散曲,共主体并不属于浴文学,它们反映的大都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趣。只有少数表现人民痛苦的作品,这是值得注意的。 就内容而言,宋词一般反映了:1.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2.都市的繁荣和个人的享乐。3.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4.丧国的悲恸和人民的痛苦。(人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不例举了) 散曲是在师承诗词和宋金民歌、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在创作上就兼具了稚俗两种倾向,前者更多地接受了诗词的熏染,后者更多受到了民歌的影响;再加上新的时代的条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散曲的美学形态与传统诗词就有了很大的差异。“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也。”(王骥德:《曲律》)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尤其是南人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歧视,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散曲作者们眼见政治黑暗,仕途险恶,在悲愤感叹之余,常萌洁身隐退之想。因而“叹世”和“归隐”成为元散曲的两个突出的主题。 如马致远《拨不断?叹世》:“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悟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同调《归隐》:“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栖、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看破人间恶梦,遁人世外桃源,虽不过是一种幻想,却反映了对污浊现实的消极抗议,马致远的这种思想感情在元散曲作者中有相当的典型性。至于他那首名作《夜行船?秋思》,则不过是把“叹世”和“归隐”的主题融而为一,化为两部合唱罢了。 “叹世”的主题变奏是“讥世”、“刺时”,这类作品寄悲愤于慨叹,情怀激烈,一吐为快。 如无名氏《朝天子?有感》:“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张鸣善《水仙子?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查德卿《寄生草?感叹》:“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至于无名氏那首《醉太平》则更是毫无顾忌地喊出:“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载可怜!”这一类愤世讥时之作,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有较高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与上述主题声气相通的还有一些怀古之作,大多借古讽今,绵里藏针。代表作如张养浩

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名句大全三篇

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名句大全三篇 导读:篇一: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名句大全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