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考试试题集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考试试题集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考试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二、l、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三、2、实验用动物:是指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也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家畜等。

四、3、实验动物学: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生物学特性、营养代谢规律。遗传特点、微生物控制技术、开发、培育及应用等。

五、4、动物实验:是以各学科的研究目的为目标,研究实验动物的选择、试验手段、方法、动物模型等,人为地改变环境条件后,观察并记录动物的反应与变化,并做类比研究,是保证试验的质量和试验的可重复性的科学。

六、5、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ICLAS):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医疗科学国际组织和生命科学会联合成立,负责国际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工作。三、填空题

七、1、“3R”指的是Reduction::“减少”、Replacement:“替代”、Refinementt:“优化”。

八、2、1988年由国家科技部制定,并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我国立法管理实验动物的第一部法规。

九、3、“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于1997年由国家科技部、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

十、4、“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于 1993 年由湖北省政府发布。

十一、四、问答题

十二、1、“九五” 期间国家科技部对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建设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十三、答:国家科技部首先加强了法规建设: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法规《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引种、供种实施细则》等;其二加强了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建设:国家投资建立了“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确保了我国实验动物种源的质量:第三加强了实验动物质量网络建设,科技部投资建立了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负责检测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与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一起形成了全国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网络,为推行全国统一的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证制度,提供了基础保障。第四是加强了对实验动物经费的投入,设立了“实验动物模型培育和标准化技术研究”课题,建立了全国实验动物信息网络平台。这些重大举措保证了“九五”期间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快速发展。

十四、2、什么是当前国外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 3R”?

十五、答:国外实验动物科学发展中出现的“ 3R”运动,是对实验动物工作在广泛开展法制化管理的基础上,由技术上的严格要求转向人道主义的管理,提倡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减少:选用恰当的实验动物进行规范化的动物实验,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使用实验动物数量。替代:以单细胞生物、微生物、组织、器官甚至计算机模拟替代整体动物实验。优化:使用新的有效的镇痛、麻醉或改进实验程序。优化实验操作,从而减少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痛苦。

十六、3、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应承担哪些责任?

十七、答:有责任、有义务自觉遵守与实验动物有关的法律、法规,自觉遵

守生产及实验要求。按相应标准和规范对实验动物饲料、饮水、设施、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的调控,对动物的行为、表现、反应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按要求作好实验记录,保证实验结果有高度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十八、4、从事实验动物繁育和商业性经营的单位,取得生产许可证,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十九、答:

二十、l)实验动物种子来源于国家实验动物中心,遗传背景清楚,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二十一、2)生产的实验动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二十二、3)具有保证实验动物质量的饲养、繁育环境设施及检测手段;

二十三、4)使用的实验动物饲料符合国家标准;

二十四、5)具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十五、6)具有保证正常生产和保证动物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及检测人员,所有人员持证上岗;

二十六、7)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二十七、5.从事动物实验和利用实验动物生产药品、生物制品的单位,取得使用许可证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二十八、答:

二十九、l)使用的实验动物,必须有合格证;

三十、2)实验动词育环境及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三十一、 3)实验动物饲料符合国家标准:

三十二、4)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实验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人员;

三十三、 5)具有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

三十四、 6)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三十五、6、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三十六、答:国家科技部主管全国实验动物工作,国家科技部条件财务司为职能司负责具体工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实验动物工作,各省(市)科委负责本省(市)的实验动物工作。国家科技部认定若干个单位为全国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和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质量检测、引种、保种、供种工作。

三十七、7、省实验动物管理体系是什么?

三十八、答:湖北省科技厅主管全省实验动物工作,省科技厅条件财务处为职能处负责具体工作,由省科技厅牵头成立的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全省各行业的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专家组负责专业咨询工作;认定了湖北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负责全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工作。认定了若干个湖北省实验动物供应基地向全省提供合格的实验动物;认定了湖北省实验动物人材培养基地,负责全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工作。

三十九、8、怎样看待西方国家的动物保护运动?

四十、答:实验动物是人类的替身,是现代生物医药质量的天平与生产的原材料,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反对或不允许用动物做实验是愚昧的。但动物也有生命,是人类的朋友,他们在为人的健康长寿做出牺牲,所以,从人道主义出发,我们应该关爱这些生灵,西方国家的动物保护运动促使我们实验动物工作者重视动物的生活与实验环境,在动物实验中,精心设计、精心选择动物和少

用动物,采用镇痛、麻醉,以减少动物不必要的痛苦,这一切又促进了实验动物和

动物实验质量的提高,保证了实验的可重复性,促进了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第二章环境与设施

一、名词解释

1、普通环境:普通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一般实验动物

2、屏障环境:屏障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源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实验动物,这类设施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进入,动物来源于无菌、悉生动物或SPF动物种群。利用空调送风系统形成清洁走廊、动物房、污染走廊、室外的静压差梯度,以防止空气逆向形成的污染。屏障内人和动物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工作时应戴消毒手套,穿着灭菌工作服等防护用品。

3、隔离环境:隔离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器以保证无菌或无外来污染物。隔离器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是无菌的,为了保证这种无菌状态,人不能和动物直接接触,工作人员通过附着于隔离器上的橡胶手套进行操作。隔离器的空气进入要经过超高效过滤 0.5um微粒,滤除率99.97%),一切物品包装灭菌后通过灭菌传递舱移入,动物来自无菌动物、或其哺育的剖腹产动物后代。该系统的设施适用于饲育无菌们(Germ Free)级及SPF级实验动物。

四、填空题

l、在清洁级实验动物的管理中,饲育室环境指标是:温度18-29℃,日温差≤3℃,相对湿度40-70%。

2、在清洁级实验动物的管理中,饲育室环境指标是:换气量 10-20次/h,气流速度≤0.18m/s,,梯度压差20-50Pa。

3、在清洁级实验动物的管理中,饲育室环境指标是:空气洁净度十万级,落下菌数12.2个/皿,氨浓度14mg/m3。

4、在清洁级实验动物的管理中,饲育室环境指标是:噪声≤60dB,工作照度150-300lx,昼夜明暗交替时间12/12h或10/14h。

5、屏障设施外发放SPF级动物,动物应在屏障区内包装。

6、屏障设施实验动物饲育室为了保持空气的洁净与送风量,注意定期更换风机的空气过滤器。

五、问答题

1、从广义上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如何分类?

答:分成1)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气流、风速等。2)物理、化学因素:如氧、二氧化碳、粉尘、臭味、噪音、照明、杀虫剂、消毒剂、有害化学物质等。3)居住因素:如房屋、饲养笼具、垫料、给食器、供水器等。4)营养因素:如饲料、水。5)生物因素:其中同种动物因素如社会地位、势力范围、咬斗,饲养密度等。异种生物因素如微生物、人、其他动物等。

2、实验动物设施选址时,其外环境的要求是什么?

答:1)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场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2)应选在通风、绿化、自然环境条件好,空气质量优良的区域。3)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贮仓、堆场等有严重空气

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4)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场所应与居民区保持不小于50m的卫生防护距离。

第三章实验动物遗传

一、名词解释

1、近交系:经连续20代或20代以上的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能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体。

2、杂交一代动物(F1代):两个不同近交系动物杂交所生的第一代动物,称之为杂交一代动物(F1代)

3、亚系:近交系内各个分支动物群之间,已经发现或确信可能存在遗传上的差异,则这些近交系的分支称之为原近交系的亚系。

4、支系:由于饲养的环境或人为的技术处理,可能影响动物群的某些特征,这个动物群体并未发现真正的或可能存在的遗传上的差异,相对于原来的近交系或亚系,它称之为支系。

5、封闭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实验动物种群,且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这群动物才可称之为封闭群。

四、填空题

l、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独立分配定律)是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后提示的两条基本的遗传规律。

2、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经过六年的研究,在1915年提出了遗传学的第三条基本定律?连锁和交换定律。

3、由于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一系列连锁基因就组成了一个连锁群。

4、遗传作图是以重组率来表示基因间的连锁关系,和相对之间的遗传距离。

5、染色体畸变是染色体结构或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6、目前获得遗传工程小鼠的主要生物技术手段是基因转移,基因定位突变和基因化学和放射性诱变三种技术。

7、近交系动物发生遗传变化的主要原因有遗传污染、遗传漂变和遗传突变。

8、免疫学标记基因监测的主要方法是皮肤移植试验,它是检测组织相容性表面抗原的一种方法。

9、个体表现出的性状称为表型,亲本杂交后F1表现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不表现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当F1杂交产生F2时,又出现不表现性状的个体,F2中表现性状与不表现性状个体的比例为3:1

10、F1从其一个亲本接受R基因,从另一亲本接受Y基因,因此其基因型由不同的两个基因RY组成称为杂合体。

11、F1互交(Rr*Rr),F2中有三种基因型是RR、Rr和rr,三种基因型比较为 1:2:l。

12、F1(Rr)与显性亲本(RR)回交,后代应全部表现显性性状F1与隐性亲本(rr)回交,后代应一半为显性性状基因型Rr,一半为隐性性状基因型rr。

五、问答题

1、近交系动物的引种原则是什么?

答:近交系动物引种的原则是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有较完整的资料,如:品系名称、近交代数、遗传基因特点及主要生物学特征,引种动物应来自近交系的基础群,近交系动物的引种的数量以3对为好。引种近交系动物应从国家种子中心引种。

2、近交系动物有什么特征,动物实验选择近交系的意义是什么?

答:近交系动物具有基因位点的纯合性,任何一个纯系动物,任何一个基因位点纯合子的概率在99%以上;遗传组成的同源性,品系内所有动物都可追溯到一对共同祖先;具有表型一致性、长期遗传的稳定性,每个近交系都有自己的遗传组成和遗传概貌,从而每个近交系都具有遗传组成的独特性和特征的可分辨性,以及分布的广泛性和背景资料的完整性。由于具有以上特征,选用近交系动物作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好,动物使用量少;近交系动物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是组织细胞和肿瘤移植的理想材料;近交系动物也是生物医学研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转基因动物研究必备的材料。

3、杂交一代动物有何特征,动物实验选择杂交一代动物的意义是什么?

答:杂交一代动物基因型和表型相同实验反应高度均一,杂交一代动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杂交一代动物具有两个亲本的基因,可以接受两个亲本的组织、器官、细胞和肿瘤的移植。

所以杂交一代动物更适合于营养、药物、病原体和激素的生物评估、及作移植研究、免疫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杂交一代动物也是很多疾病的动物模型。

4、封闭群动物有何特征,动物实验选择封闭群的意义是什么?

答:封闭群动物是处于封闭状态繁殖的动物群体,封闭群必须保持较大的基础群,采用随机交配每代的近交系数增长必须小于1%,从而使群内基因频率能保持稳定不变;封闭群动物能隐藏大量的突变基因于纯合或杂合状态,从而保证了生物的多态性。封闭群动物遗传组成更接近于自然状态下的动物群体,采用封闭群动物做实验,基因处于杂合状态和表型的多态性,更适合于用作药品的安全评价如:三致试验、致畸胎试验、急毒和长毒试验、微生物学试验等。

第四章实验动物繁殖

一、名词解释

1、发情周期:动物性成熟后,雌性动物的生殖道会出现一系列重复性、循环性的变化,这个变化于怀孕、哺乳或生殖器官异常时停止,这个变化称为发情周期。

2、自发性排卵:在每一个发情周期里,雌性动物不论交配与否总会自然排卵,这种排卵称之为自发性排卵。

3、假孕:雌性动物与一个无繁殖能力的雄性动物交配、或受精卵未着床、或怀孕不是由交配而引起的,所显现的怀孕现象称为假孕。

四、填空题

l、近交系基础群的维持方法有单线法、平行线法和选优法。最常用的是选优法。

2、封闭群动物的繁殖方法有最佳避免近交法、循环交配法和随机交配法。

3、近交系的繁育体系应包括基础群、血缘扩大群和生产群。

五、问答题

l、近交系的基础群与生产群有何不同?

答:近交系的基础群采用全同胞兄妹进行交配,基础群的动物应有繁殖系谱,每一代有限定的留种对数;有个体记录卡(包括品系名称、近交代数、动物编号、出生日期、双亲编号、离乳日期、交配日期、生育记录等);基础群动物不超过5-7代都应能追溯到一对共同的祖先。而生产群动物来自基础群或血缘扩大群,通常选用红绿灯生产体系,采用随机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繁殖代数一般不超过四代,四代以后的动物不再留种。

2、封闭群动物引种、繁殖的原则是什么?

答:封闭群动物的繁殖是尽量保持封闭群的动物的基因异质性及多态性,避免随繁殖代数增加,导致近交系数的过快上升。具体的说:

引种原则:1)作为原种的封闭群动物必须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有较完整的资料(包括种群名称、来源、遗传基因特点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等)。2)为保持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异质性及基因多态性,引种动物数量要足够多,小型啮齿类封闭群动物引种数目一般不能少于25对。

繁殖原则:为保持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基因的稳定,封闭群动物数量应足够大,并尽量避免近亲交配。根据封闭群的大小,选用循环交配法等方法进行繁殖。

第五章营养与饲育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全价营养配合饲料:营养物质均衡全面,能够完全满足实验动物的各种营养需要,不需再添加任何其他营养成分,即可直接饲喂动物并获得较好饲养效果的饲料

2、混合饲料:由能量饲料、蛋自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等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基本上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但营养不够全面,还需补充适量的其他营养物质。

3、垫料的基本要求:1)容易获得,易于运输,便于储存;2)价格便宜;3)无污染,无芳香烃类气味;4)没有营养,不被动物食用;5)干燥,有良好的吸湿性;6)对人和动物无害:7)舒适,具有良好的保温性;8)容易清理并处置。

四、填空题

1、实验动物的营养要素应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份、矿物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2、在考虑实验动物饲料营养配比时主要考虑生长、维持、繁殖三种营养配比。

3、实验动物成品料存贮的原则是定期清扫存贮罐、严格执行成品料先进先出的原则:注意存贮罐(仓)的温、湿度,防止成品料霉变;防止野鼠、昆虫及有毒物质的污染;分类堆放,标志清楚,严防与原料混贮;保存货物出库必须登记。

4、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对其缺乏十分敏感,是研究实验性坏血病的极好动物

模型。

5、国家实验动物饲料营养标准中,营养成分常规检测指标是水、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和磷七种成分。

6、动物体内水的来源有代谢水、饲料中的水分、饮水三种途径。

五、问答题

l、根据GB14924?94合格的商品化实验动物颗粒饲料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根据GB 14924?94合格的商品化实验动物颗粒饲料应包括1)感官指标:饲料应混合均匀、新鲜、无杂质、无异味、无霉变、无发酵。无虫蛀及鼠咬、颗粒料应光滑、硬度适中。2)添加成分:不得渗入抗生素。驱虫剂、防腐剂、色素、促生长剂以及激素等3)营养成分及有害残留物的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指标。

2、在实验动物体内水具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l)水和亲水胶体相结合,直接参与构成活的细胞与组织。这种结合水能使组织具有一定的形态、硬度及弹性。

2)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代谢产物的排出均须溶解在水中后才能进行。

3)水对调节体温起重要作用,动物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通过体液交换和血液循环带至体表皮肤或肺部散发。

4)参与体内的化学反应,水不仅参加体内的水解反应,还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合成以及细胞呼吸过程。

5)润滑功能,关节腔内的润滑液能使关节转动时减少摩擦。唾液能使饲料容易吞咽。

3、垫料是实验动物最直接的生活环境,应如何保证垫料的卫生?

答:1)使用前要除尘灭菌。2)勤清除污秽的垫料更换新垫料,如发现水瓶漏水、垫料浸湿,或饲养盒内有死鼠,必须及时更换垫料,以保持动物的清洁、干爽。 3)日常更换的频度视动物的大、小密度、粪尿排出量;垫料的被沾污程度而定,一般每周更换两次,在有些情况下,垫料更换不应过度频繁,例如怀孕后期、及哺乳初期等阶段。4)清理垫料应在污物走廊或处理间进行,防止粉尘飞扬,清理出来的垫料必须及时焚烧处理。

4、实验动物的记录包括哪些内容,记录管理的目的意义何在?

答:记录的内容包括实验动物的品种品系、引种情况、繁殖情况、生长发育情况、供应使用情况、卫生防疫情况、异常情况、生产报表、环境控制以及质量监测等。记录管理的目的在于:①总结经验:通过各种记录资料的积累、统计、整理与分析,总结吸取有益的经验,克服管理工作中的不足。②保持品系特性:完整的记录资料是保证近交系不被污染、封闭群避免近交、突变系保持突变特点所不可缺少的。③有利于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记录是数据分析和总结的基础,长期积累,可以上升为理论,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④这些总结分析报告有利于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第六章常用实验动物

四、填空题

1、任意填写四个常用实验小鼠品系ICR、C57BL/6、BALB/C、KM。

2、任意填写四个常用实验大鼠品系SD、Wistar、F344、SHR

五、问答题

1、请举例说明生物医学研究中小鼠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答:生物医学研究中小鼠主要用于药物评价和毒性实验,如药物筛选、三致实验、肿瘤学研究。许多近交系小鼠有高的肿瘤发病率如AKR、C3H等,也广泛用于化学诱癌、或移植瘤研究,特别是免疫缺陷小鼠,常用作人癌移植的载体;传染性疾病研究,小鼠对多种病毒和细菌都很敏感,是微生物接种、传代和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简答题) 1,实验动物2,动物实验3,实验动物伦理4,实验动物福利5,安死术,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共10题) (1) 当温度为27℃、相对湿度______时,几乎所有大鼠都发生环尾症;当相对湿度40%时,发病率为20%~30%;而相对湿度大于60%时,不发生此病。 ( 2 分 )(难度系数:2) A、20% B、25% C、30% D、35% 正确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2) 动物实验室产生的污物要分类收集,实验动物废垫料与实验废弃品__________。 ( 2 分 )(难度系数:2) A、混合存放 B、分开存放 C、A和B都可以 D、A和B都不可以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3) 一种由CPV引起的犬的急性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的是________ ( 2 分 )(难度系数:2) A、犬瘟热 B、犬细小病毒感染 C、狂犬病 D、犬传染性肝炎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4) 大小鼠最常用的反复多次采血方法__________ ( 2 分 )(难度系数:2) A、眼眶静脉丛 B、尾静脉采血 C、断头取血 D、心脏 正确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5) 同种属不同品系的动物对同一的刺激的反应有很大差异,下列小鼠品系中,易发糖尿病的品系是________。 ( 2 分 )(难度系数:2) A、DBA/2

C、C3H D、NOD 正确答案:D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6) 小鼠卵巢__________ ( 2 分 )(难度系数:2) A、无系膜包绕,与腹腔相通,可产生宫外孕 B、无系膜包绕,与腹腔相通,但可产生宫外孕 C、有系膜包绕,不与腹腔相通,但可产生宫外孕 D、有系膜包绕,不与腹腔相通,故无宫外孕 正确答案:D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7) 在哺乳动物中卵细胞最大,在卵裂阶段最容易在体内培养,适合胚胎移植的动物是________ ( 2 分 )(难度系数:2) A、大鼠 B、兔 C、豚鼠 D、猴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8) 对仙台病毒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 ( 2 分 )(难度系数:2) A、属副粘病毒科,病毒基因组为单链DNA。 B、对热不稳定,在酸或碱性溶液中不易破坏。 C、条件致病,引起呼吸道疾病,可空气传播。 D、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不强,病后免疫力持续较短。 正确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9) 裸鼠对特异性肿瘤缺乏易感性的原因为_________ ( 2 分 )(难度系数:2) A、第3、4对咽囊内胚层的缺陷造成胸腺发育不全 B、外周淋巴组织中缺少或缺乏成熟T细胞 C、裸鼠B细胞功能基本正常 D、裸鼠自然杀伤细胞数目正常甚至增多,产生的γ干扰素(IFN-γ)激活巨噬细胞 正确答案:D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10) 在重组近交系的培育中,相互连锁的基因________同时固定于一个近交系中。 ( 2 分 )(难度系数:2) A、有更大的概率

北医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

北医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

————————————————————————————————作者: ————————————————————————————————日期: ?

实验动物学 2017.11.10 LHQ 一、名词解释 Chapter1 绪论 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 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 泛指用于各类实验的所有动物,即用于实验的动物(animal for resear ch)。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和其他动物。 3.实验终点 发生在达到科学目标和目的后。 4.仁慈终点 是指实验中动物的疼痛或不适得到阻止、终止或缓解。 Chapter 2遗传和微生物 1.近交系(inbred strain) 在一个动物群体中,任何个体基因组中99%以上的等位位点为纯合时定义为近交系。经典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近交系数大于99%,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2.近交系数 群体中某个体通过遗传携带两个同源等位基因的概率。 3.亚系 是育成的近交系在培育过程中,由于杂合子基因的分离、基因突变的产生以及抽样误差导致部分遗传组成改变而形成遗传差异的近交系动物群。 4.封闭群(closed colony) 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血缘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封闭群动物。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培训教材大纲

第一章实验动物科学概论 第一节实验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 一、实验动物科学 二、实验用动物 三、实验动物 四、实验动物的特征 (一)遗传背景明确 (二)对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施监制 (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人工饲育 (四)应用范围明确 (五)实验动物与其他类动物区别的特征 第二节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实验动物生物学 二、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 三、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 四、实验动物营养学 五、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 六、实验动物医学 七、比较医学 八、动物实验技术 九、动物实验伦理学 十、实验动物福利 十一、动物实验替代方法 第二章实验动物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标准 第一节我国实验动物工作法制化管理体系简介 一、实验动物工作管理体制 二、实验动物管理组织机构体系 三、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标准体系 四、实验动物质量保障体系 第二节国家有关实验动物的法规和规定 一、《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二、《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三、《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四、《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第三节国家与实验动物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一)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二)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布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三)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具备下列设施设备(四)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有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或者乡村兽医 (五)患有相关人兽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动物饲养工作 (六)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按规定建立免疫、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等制度及养殖档案

实验动物学重点题库

复习题 1、简述动物实验中3R原则内容及其意义。 Replacement 替代1.尽量使动物一体多用2、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3、尽量使用高质量动物4、使用恰当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学方法 Reduction 减少1、用有生命的物体代替动物进行研究2、用数理化方法模拟动物进行研究Refinement 优化1、改善实验设施条件,提高动物实验质量2、改善控制技术,减少对机体的干扰 3R研究的意义 1、作为提升突破技术壁垒能力的载体和具体体现“标尺”,在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3、体现时代发展、社会进步 2、简述免疫缺陷动物的概念以及生物学特性(主要是裸鼠和联合免疫缺陷鼠)。 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一、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1、裸小鼠(nude mice):1)被毛生长异常,呈裸体外表。2)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胸腺上皮,不能使T-cell正常分化,导致细胞免疫力低下。幼龄鼠有残存的未分化的上皮细胞。3)B细胞功能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4)繁育能力差,乳腺发育缺损,以雄性纯合子与雌性杂合子繁育。5)T细胞缺陷可通过移植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或正常胸腺上皮得到校正。2、裸大鼠(nude rat):基因符号为rnu,一般特征似裸小鼠。1)发育迟缓,体重为正常大鼠的70%。2)裸大鼠较裸小鼠对多种传染病更敏感。3)比裸小鼠更强壮、寿命更长。4)体型较大,对大范围的外科手术方法较有利。二、联合免疫缺陷动物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 mice):突变基因scid位于16号染色体。1)该突变基因造成编码Ig重链和TCR的基因重排异常,抑制B-cell和T-cell前体的正常分化。2)C.B-17Icr为携带来自C57BL/ka小鼠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1b等位基因的 BALB/cAnIcr的同源近交系。3)纯合子血清中无免疫球蛋白,淋巴结、胸腺变小,缺乏体液、细胞免疫功能。饲养于SPF环境中。4)通过移植人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可使SCID 小鼠具有人类部分免疫系统,称为SCID-hu小鼠。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实验动物学试卷及答案

2013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医学实验动物学》考查题 姓名学号专业成绩 一、名词解释 1.AEIR “AEIR”是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A”即animal(实验动物)“E”系equipment (设备)“I”为information(信息)“R”是reagent(试剂) 2.3R “3R”,即减少(reduction)、代替(replacement)和优化(refinement)原则。 3.SPF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指在清洁动物的基础上,要求不携带可能干扰实验的特定病原体和寄生虫如绿脓杆菌等。SPF动物的种群来源于无菌动物,饲养于屏障系统中,实施严格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使用SPF动物,在实验中可以安全可靠地排除动物所携带病原体及特定微生物的干扰。SPF动物作为国际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可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该级动物健康,繁殖率高,自然死亡率低。 4.歪头病 肺支原体可引起化脓性鼻炎和慢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时并发中耳炎、内耳炎引起实验动物“歪头病”,患鼠头斜于患侧转圈走,提起鼠尾使之倒立,患鼠身体迅速旋转。肺支原体感染生殖道可导致死胎和不育。 5.封闭群动物 又称远交群(out bred stock)动物。按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的定义,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血缘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如昆明种小鼠、SD大鼠等。特点:繁殖率高,重复性差。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近交系动物?简述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从一个动物群体中选用血缘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即有共同祖先的兄妹、母子、父女进行交配,此种近亲交配的方式称为近交。全同胞兄妹之间或亲代与子代之间连续交配繁殖达到20代以上的动物,称为近交系动物。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㈠基因纯合性(homozygosity),㈡遗传组成的同源性(isogenicity),㈢表现型的一致性(uniformity),㈣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sensitivity),㈤遗传特征的可辩别性(identifiably),㈥遗传组成独特性(individuality),㈦背景资料可查性,㈧国际分布广泛性 2.“DBA/1fLACA/Lac小鼠”中英文字母、符号和数字的涵义是什么? DBA为小鼠近交系名称,1表示亚系,f表示代乳,LACA为代乳母鼠的品系,Lac代表培

实验动物证试题库---微生物学控制

微生物学控制 1、对实验动物进行等级分级的原因是 A 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对动物生产有影响、使实验被迫中断,造成钱财的浪费 B 对动物生产有影响、使实验被迫中断,实验的准确性有质疑、造成钱财的浪费 C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对动物生产有影响、实验的准确性重复性有质疑、使实验被迫中断。 D 对动物生产有影响、使实验被迫中断、实验的准确性重复性有质疑、拖延研究的 时间 2、我们国家实验兔的微生物学分级划分 A 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悉生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B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SPF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C 一级清洁动物、二级SPF动物、三级悉生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D 二级清洁动物、三级SPF动物、四级悉生动物及无菌动物。 3、普通动物的概念应该包括 A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携带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B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寄生虫、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对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C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原、不携带对实验干扰大寄生虫的病原 D 不携带所规定的对动物危害大的病原、不携带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4、为了保持普通级动物的健康必须 A 对动物使用抗生素预防细菌病、对动物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到有动物合格证的单位 去购买动物。 B 对动物使用药物预防疾病、对动物生活的设施要主要防虫、到有动物合格证的单位 去购买动物。 C 到具有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去购买动物、在具有动物使用许可证的环境下实验、 接种各种疫苗 D 到具有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去购买动物、在具有动物使用许可证的环境下实验、 犬、猴、兔可以接种一些指定的疫苗。 5、普通级实验动物的用途 A 教学示教之用;科学研究之用;生产所用; B教学示教之用;某些科学研究为探索方法而从事的预试验之用;没有培养出高级别

实验动物学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实验动物指 的动物。 2、按遗传学控制原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________和四类。 3、按微生物控制的情况,我国将实验动物分为、、和四级。 4、《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由于年颁布的。 5、实验动物按食性分为、 和三类。 6、实验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有、、、、和等几类。 7、“恐伤肾”动物模型可以用吓鼠、吓猫、吓狗等方法制作。 8、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根据发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 9、小鼠尾部有条静脉,分别位于小鼠尾、和___________。 10、列出三种大鼠常用的采血方法、 和。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答题说明:下面三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黑色签字笔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空格处。 1、兔的最大饲养密度是每平方米容纳只。 A、4只 B、6只 C、10只 2、BA LB/c小鼠属于动物。 A、近交系 B、封闭群 C、突变系 3、实验动物脱水达到体重的,将导致实验动物死亡。 A、20% B、30% C、40% 4、皮肤与人非常相似,故常用于实验性烧伤研究。 A、猴 B、猪 C、兔 5、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动物是:。 A、小鼠和大鼠 B、兔和豚鼠 C、豚鼠和猴 6、屏障系统对空气洁净度的要求是:。 A、100级 B、1000级 C、10000级 7、大多数实验都选择的实验动物。 A、幼年 B、成年 C、老年 8、外界环境因素导致机体发热反应的研究宜选用的实验动物是。 A、小鼠 B、豚鼠 C、兔 9、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是。 A、切断其一侧海马伞 B、肌肉注射马桑内酯 C、连续皮下注射链霉素 10、是人兽共患病。 A、鼠肝炎 B、兔出血症 C、流行性出血热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系统杂交(F1代)动物的基因型不一致。 ()2、新药长期毒性研究应用两种以上实验动物。 ()3、SC ID小鼠属于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的动物模型。 ()4、实验动物设施环境内的噪声不得超过70分贝。 ()5、犬的视力好,能够看清远距离的物体。 ()6、维生素C又称为抗白血病维生素。 ()7、家兔多次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后出现血瘀证。 ()8、给大鼠腹腔注射链霉素可以制作糖尿病模型。 ()9、大鼠肝脏的再生能力强。 ()10、家兔属于胚胎发育完善的动物。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实验动物学考试题总结[1]

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三大特点: 人为遗传限定、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应用于科学实验 5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意义 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意义: 在符合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及其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8、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9.针对动物保护主义,科技界的对策是: 1.为动物福利立法,号召“善待动物”。 2.坚持原则、坚持科学、坚持动物实验。 3.进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提倡动物实验的“3R”原则。Replacement 替代Reduction 减少Refinement 优化10.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哪些要求 1.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 2.尽可能的采用替代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 3.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4.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 5.要爱护动物和对由于试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激之情。 动物实验的“3R原则”: 1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2. 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3 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控制 1. 请说出实验动物种、品种、品系的概念。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实验动物、动物实验。 2、根据我国实际,实验动物被分为四级,分别是一级为普通动物、二级为清洁动物、三级为SPF动物、四级为无菌动物(包括悉生动物)。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SPF 动物,我国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清洁动物。 3、通常称近交系动物为品系,称封闭群动物为品种。 4、实验动物的年龄通常根据体重来判断。 5、裸鼠除全身无毛外,还有裸体和无胸腺,并随年龄增加皮肤变薄,头颈部皮肤皱褶,发育迟缓等特征。 6、药物筛选实验首选动物为小鼠;过敏实验首选动物为豚鼠;发热研究首选动物为家兔;实验外科学首选动物为犬;人类脊髓灰质炎等病的研究最理想的实验动物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做反射弧分析实验常用实验动物是青蛙。 7、实验动物常用给药途径有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等。 二、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近交系动物:是指至少经过20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其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鼠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3.杂交优势: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的优越性。 4.封闭群动物:不以近交形式进行交配,也不引入任何外来血缘,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从而保持群体的一般遗传特性,又具有杂合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我国制定的标准作如下定义: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诱发性动物模型:是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性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最全江苏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考试题库试题-动物实验类

第二部分动物实验类 一、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用“√”,判断为错误的用“ ”) 1.病毒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小的微生物,不会危害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干扰动物实验的结果(×) 2.实验动物科学是研究实验动物的一门新兴学科。(×) 3.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4.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实验动物最终目的是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 5.实验动物科学就是研究关于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的科学。(√) 6.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它是附属于生命科学的一门非独 立学科。(×) 7.实验动物科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科研单位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8.实验动物科学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基础科学门类,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前沿学科。(√) 9.实验动物科学是多个相关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中心。(√) 10.实验动物医学就是研究实验动物的各种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以及恶劣环境所 致疾病的科学。(×) 11.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就称为实验动物。(×) 12.实验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13.比较医学是对动物的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14.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和悉生动物等新的实验动物品种或新的模型动物的培育成功为实验动物科学独立 于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15.每一个新的实验动物种系或新的模型动物的出现都给生命科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6.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是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潮流,势在必行。(√) 17.实验动物标准化和法制化管理,使21世纪世界各国实验动物发展的总趋势。(√) 18.转基因动物模型因为投入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实用性不强,导致各国的生产企业在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开发 和生产上踯躅不前。(×) 19.21世纪实验者将可在网络上查找、购买自己所需的实验动物。(√) 20.动物保护与动物福利将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 21.测定人体30亿个核苷酸序列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开端,结构基因组学将成为21世纪生物学的核心。 (×) 22.人类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的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将进入结构基因组研究的时代。(×) 23.目前人们对确定的3万多个人类基因的功能仍不清楚,因此生命科学随着进入到一个新的纪元——后基因组 时代,即结构基因组的研究。(×) 24.“3R”运动的最终目的是终止动物实验。(×) 25.动物实验的减少原则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绝对减少动物实验的数量。(×) 26.动物实验的替代原则就是力求以动物实验替代临床试验。(×) 27.动物实验的替代原则就是以低等生物、微生物或细胞、组织、器官甚至电子计算机模拟、替代或动物实验。 (√) 28.动物实验的优化原则就是选用高质量的实验动物进行动物实验。(×) 29.动物实验的优化原则主要指实验技术路线和手段的精细设计和选择,减少实验动物的紧张与不适,减少动物 的痛苦,从而使动物实验有更准确的结果。(√) 30.“3R”运动反映了实验动物科学由技术上严格要求转向人道主义的管理,提倡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的国 际总趋势。(√) 31.实验动物质量的不标准,会导致动物实验的敏感性、重复性差,致使动物浪费严重。(√) 32.实验动物质量的不标准,会导致动物实验的敏感性、重复性差,致使科研论文的科学性及可行性降低,在国 际学术界得不到公认。(√) 33.实验动物质量的不标准,会导致动物实验的敏感性、重复性差,致使生物制剂、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 试验得不到承认,影响出口。(√)

医学实验动物学总结和习题

名词解释:※※※重点 1、科学研究的四大基本条件简称AEIR,是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设备(Equipment)、信息(Information)、试剂(Reagent) 2、※※※“3R”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其核心是对作为人的替身或“替难者”善待、减少痛苦、降低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3R”研究进一步开拓人们进行科研的思路,使研究手段更加完善。 替代:应用微生物、细胞、组织、离体器官等替代动物活体实验,亦可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甚至用化学分析技术、电子计算机模拟代替整体动物实验。 减少:选用恰当的实验动物进行规化的动物实验、通过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及利用率,从而减少使用动物数量。 优化:使用新的有效的镇痛剂、麻醉剂或改进实验程序、优化实验操作,从而减少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痛苦。 3、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LAS):是研究实验动物及其应用的一门科 学,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 4、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LA):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进行控制,遗 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人们运用现代手段和方法培育的具有新的生物学特性的动物品种(系)用于科学研究。 5、实验用动物:一切可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 6、动物实验:为科研、教学、药品检定等目的,对动物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的问题。 7、※※※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 对象和相关材料。 8、※※实验动物标准化:对动物的质量,繁育条件,实验条件等方面规定的统一技术标准。 按遗传学控制标准即基因的纯合成度,实验动物分为 同基因型近交系和F1代 9、※※近交系(inbred strain):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 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近交系数达到98.6%以上,C3H (500多种)。优点:增加基因纯合性,固定优良性状缺点:出现近交衰退特征:(1)基因纯合性(2)同基因性(3)长期遗传稳定性(4)表型一致性(5)遗传组成独特性(6)分布的广泛性(7)可识别性(8)繁殖力低,生活力弱 10、※※※突变系(mutant strain)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动物具有一种或多 种遗传缺陷。例如:无胸腺裸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为肿瘤、免疫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11、杂交群(hybrid colony) F1: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后代。除具有近交系的优 点,还具有生命力强耐受性强,可长期进行观察,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特征:(1)基因相同,杂合子(2)遗传性状稳定,表型一致(3)具有杂交优势 12、※※※封闭群(close colony)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新血缘或至少繁殖四代以上,保持了一定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在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毒物实验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等。小鼠、wister大鼠 特点:1)遗传组成有较高的杂合性(2)遗传特征较稳定(3)繁殖力和抗病力强 13、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

最新-北京市实验动物上岗证-试题1资料

一、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请选择对错。 第1题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均应参加由地方实验动物管理部门组织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证书”专门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工作资格。() ?选择答案 ?对 ?错 ? 第2题 ?狭义的“实验用动物”这一概念只表明该类动物被用于实验这一用途属性,不表明该类动物的质量属性或其使用的规范性。() ?选择答案 ?对 ?错 ? 第3题 ?实验动物科学是研究实验动物及其应用的科学,它涉及实验动物、动物实验、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四个方面的内容。() ?选择答案 ?对 ?错 ?

第4题 ?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是利用遗传调控原理,采用传统和现代的生物技术手段,研究和控制动物的遗传特性,培育新的和规范的实验动物品系包括模型动物的科学。() ?选择答案 ?对 ?错 ? 第5题 ?营养需求满足与否,不直接影响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抗病力、实验结果。() ?选择答案 ?对 ?错 ? 第6题 ?实行对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的质量监控,对实验动物质量做出规范性的评价是实验动物科学一项重要的任务。() ?选择答案 ?对 ?错 ?

第7题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质管理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首要问题。() ?选择答案 ?对 ?错 ? 第8题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选择答案 ?对 ?错 ? 第9题 ?生物安全(biosafety)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选择答案 ?对 ?错 ?

实验动物学考试题总结[1]

第一章绪论 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三大特点: 人为遗传限定、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应用于科学实验 5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意义? 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意义: 在符合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及其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8、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9.针对动物保护主义,科技界的对策是: 1.为动物福利立法,号召“善待动物”。 2.坚持原则、坚持科学、坚持动物实验。 3.进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提倡动物实验的“3R”原则。Replacement 替代Reduction 减少Refinement 优化 10.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哪些要求? 1.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 2.尽可能的采用替代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 3.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4.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 5.要爱护动物和对由于试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激之情。 动物实验的“3R原则”: 1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2. 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3 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控制 1. 请说出实验动物种、品种、品系的概念。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 2.按遗传学控制分类,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哪几类? 近交系、封闭群(远交系)、突变系、杂交群.不同类别动物其交配和保种方式不同。 11 请叙述封闭群动物的概念。 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考试题库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考试题库,历史最全,没有之一!!! 一、是非题(下列试题中正确的用(√)错误的用(X)号) l、实验动物医学:研究实验动物微生物的检测及其对实验的干扰;研究实验动物疾病的病因、症状、病理特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措施;研究风险性动物实验与人畜共患病的防治措施。(√)2、比较医学:以实验动物为替身研究人类。通过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做人与动物的类比研究,探讨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最终战胜人类的疾病。(√) 3、按遗传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可分成近交系、封闭群、清洁动物和SPF动物四大类动物。(X) 4、按遗传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可分成近交系、突变系、杂交一代动物和封闭群动物四大类动物。(√) 5、按微生物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可分成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无菌级四个等级的动物。(√) 6、按微生物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可分成近交系、封闭群、清洁动物和SPF动物四大类动物。(X) 7、实验动物科学是研究实验动物培育和应用的科学,它涉及实验动物、动物实验、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四个方面的内容。(√) 8、湖北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挂靠在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全省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遗传、病理、环境设施、笼器具和饲料营养质量检测工作(√) 9、湖北省实验动物学会办公室挂靠在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省实验动物学术活动日常工作(√) 10、我国国家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规定,全国实行统一的实验动物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 11、我国国家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规定,各省(市)实行独立的实验动物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X) 12、湖北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负责生产繁殖单位和使用单位实验动物质量的检测。(√) 13、从事实验动物饲育工作的单位,必须根据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方面的标准,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监测。各项作业过程和监测数据应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14、从事实验动物饲育工作的单位,必须根据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方面的标准,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监测。各项作业过程和监测数据应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15、实验动物的保种、饲育单位,应采用国内或国外认可的品种、品系,并持有效的合格证书。(√) 16、实验动物的保种、饲育单位,应独立自主,自繁自养,饲养自己的品种、品系(X)。 17、为开发新品种而捕捉的野生动物,必须在当地进行隔离检疫,并取得动物部门出具的证明。野生 动物运抵实验动物处所,需经再次检疫,方可进入实验动物饲育室。(√) 18、申报科研课题和鉴定科研成果,应当把应用合格实验动物作为基本条件。应用不合格实验动物取得的检定或者安全评价结果无效,所生产的制品不得使用。(√) 20、进口、出口实验动物的检疫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办理。(√) 21、进口、出口实验动物的检疫工作,按照《实验动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X) 22实验动物工作单位应当根据需要,配备科技人员和经过专业培训的饲育人员。各类人员都要遵守实验动物饲育管理的各项制度,熟悉、掌握操作规程。(√) 23、对长期从事实验动物饲育管理,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省实验动物管理部门将给予表彰与奖励。(√) 24、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繁育和商业性经营的单位。(√) 25.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实验和利用实验动物生产药品、生物制品的单位。(√) 26、国家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由国家科技部统一制定,全国有效。(√) 27、取得许可证的实验动物生产单位,必须对饲养、繁育的实验动物按有关国家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检测。出售时应提供质量合格证。(√) 28、未取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可饲养、繁育实验动物供本单位使用,如用于教学等,但不得经营实验动物。(X) 1、在某一温度下空气的最大含水量,称之为这一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湿度,(√)

2015年实验动物考试题库及答案

1、以下对实验动物描述正确的是A A 所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B 健康无病的在实验室内人工饲养的动物 C遗传背景明确,微生物控制严格,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D 标准化的小型实验用动物,饲养在屏障系统中 2、以下 A 动物属于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A普通级Begel犬 B BALB/C小鼠 C SPF级大鼠 D 无菌裸鼠 3、我国的实验动物工作是在B 年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 A 1949年B1978年 C 1994年 D 2002年 4、第一个《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是 C 颁布的? A 1978年 B 1988年C1994年 D 2002年 5、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是 B A 实验动物工作的指南 B 全国范围内实验动物工作统一的技术要求 C 实验动物工作的法规性文件 D 实验动物强制性执行的标准 6、2002年新的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有 C A 4项强制性标准,27项推荐标准 B 7项强制性标准,71项推荐性标准 C12项强制性标准,71项推荐性标准 D 7项强制性标准,27项推荐性标准 7、《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自起施行。 A 1996年 B 2003年 C 2005年 D 2007年 8、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商业性经营以及实验动物相关产品生产、供应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 A 《实验动物供应许可证》 B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9、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研、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者载体 C 《实验动物经营许可证》D《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生产产品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 定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 A 《实验动物供应许可证》 B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C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D 《实验动物经营许可证》。 10、实验动物种子应当 A 长期封闭保种 B 保持连续近交20代以上 C来源于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或国家认可的种源单位 D 来源于净化后的无菌动物 11、按照《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同一间实验室内 A 可以最多同时进行同一个课题项目中的同一级别的两种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