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典型课例看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的整合

从典型课例看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的整合

发表时间:2011-08-30T09:10:14.1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王红艳[导读] 新课标要求:“以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王红艳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中学25500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过程中的一个热点,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包括英语教学的整合,就是要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转变师生的教法和学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实践、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

一、典型信息化教学设计

以下是鲁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Unit 7 Section B“Table manners in different countries”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材提供了“不同国家餐桌礼仪”的话题。餐桌礼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很感兴趣,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理解、认同、尊重不同国家文化礼仪的良好时机。为此,本课预设的三维学习目标是:能够用be (not) supposed to do以及 It’s polite/rude…,You should/shouldn’t…谈论就餐礼仪;能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新知、交流体验、展示成果,能够就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表达观点、陈述理由;引导学生关注并尊重文化差异,有走出去的眼光和追求,同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2、教学理念和设计

新课标要求:“以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本课采取“多智能,多任务,多媒体, 多渠道”的综合学习方式,以中西方餐桌礼仪为学习线索,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索各国不同的文化,全面打造具有文化魅力的英语课堂。

3、教学过程

游戏热身,复习导入:用“we are supposed to shakes hands…” 快速反应不同情境下该怎么做,并进行表演。

听说渐进,积累预料: 听日本的礼仪,连线,用“It’s polite to do…”描述礼貌或粗鲁的行为,积累材料。

自主探究,合作实践:创设夏令营情境,学生课前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国家并分组,不同国家不同的学习内容。先借助网页学件独立学习,然后小组分工合作,动手摆放餐具,同时运用语言。

全员展示,成果分享:利用白板课件和实物,全员展示学习成果,组间互学。

激发思维,学用拓展:学生课前将各国餐桌礼仪发至校园博客,课上评选“The most intesting table manners”。

多元评价,趣味作业:用PPT做一份中国礼仪手册,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发至公共邮箱。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点分析

1、高度尊重学生:只学喜欢的内容——博客分组

课前通过博客“A Survey about your favorite country”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国家,按照学生的喜好选定了三个国家作为文化背景,据学生意愿划分为法国组、英国组、中国组。课上,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国家礼仪。网络搜索和校园博客为课前预习提供平台,拓展了学用渠道,激发了思维、求知欲与学习动机,对学生的高度尊重使学生逐渐从“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最终达到我们追求的“思维参与”境界,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达到了最高层次的整合。

2、一切为了学生:课堂容量扩大三倍——改编教材,自制学件

以往孩子学习一篇文章都困难,本课学习三篇文章这一任务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对于教材做了如下处理:教材在3A部分只提供了法国交换生的困惑和法国餐桌礼仪,为了充分开阔学生视野、了解多国文化,我们用同样的语言结构仿写了英国和中国餐桌礼仪。然后我们自制网页作为学件,将修改后的三篇文章以FLASH图文形式放入其中。当学生打开网页后,精彩的FLASH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和主要信息,并且实现了语言在不同情境中的操练和巩固,使课堂容量增大到三倍。我们的主题网站,还设置了“随手记”,方便学生随手记笔记;链接的Google翻译软件帮助学生查询单词;讨论区实现了学习过程中的网络交流。我们的自制学件,为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自学能力做好了铺垫。

3、全面依靠学生:实物操作与展示——乐学、易学

小组合作环节,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结合文本,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文章细节;组间共享展示,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实物和白板的展示,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大家的劳动成果,轻松的讨论、表演、展示中,语言输入从原来的一篇文章增加至三篇。信息技术与合作展示最大限度增大了课堂容量,课堂上,老师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只要为学生搭建好桥梁,学生的潜能一定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使静态的语言内容动态化,把平面的知识内容立体化。当这种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运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互动的教学过程时,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对语言的感悟也加深了,为我们的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开创了条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大程度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创造力。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网络的辅助下,学生不仅可以进行大量的英语语言输入和输出,还提高了应用信息技术去探求未知文化的能力。本节课对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和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学科,达到更大限度、更高层次的整合,任重而道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

浅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增速过快,教材更新过于缓慢,学习者不能及时接受新知识,以至于不能与时代接轨,因此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继而推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进而优化教学,从而使现代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21世纪的人才。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基本特征,利与弊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对于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了,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因此加快,而教材的更新缓慢,人们满足不了教材上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上必须引进信息技术,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他们所要的大量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免自己与时代脱轨。 面对发展如此快的时代,传统教育已经逐渐地显露出本身的不足和局限。如果把21世纪比作山中的老虎,那么这个黔驴——传统教育已经技穷了,在传统教育中学科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学科之间的弹性,与21世纪的全面发展相违背;21世纪需要自主探究的人才,而在传统教育下教学安排孤零,学习者无法深入地探究,更无法培养一个具有自主探究能力的人才;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远离日常生活经验,教育者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迫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只死记硬背,应于考试,而不是加以理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因此传统的人才缺乏动手能力和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一个拥有“屠龙本领”——在传统教育下所学的知识,在这个21世纪根本无法施展,也没有

施展的空间,因为这个本领与这个时代不搭配,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也注定拥有“屠龙本领”的人才抑郁而终。从上所述,课程整合是必须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在21世纪这个战场上驰骋万里。 为了迎合21世纪的到来,这个“国家之本”——教育需要进行改革,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是符合人们对于知识的要求,更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意思,自主探究,动手能力强,全面发展的21世纪人才。 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也可以用于教育之中,这样称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前者从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后者则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由此,可对“信息技术教育”作如下定义: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二.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gration)的含义是指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要素做系统的考虑与操作,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研究教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容整理

1、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技术整合? 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对教育的新的需求(不要固步自封,用心倾听技术时代变革的声音)(信息化+知识经济国民素质决定国力强弱) 2、中国的情况(各国了解) 亚洲:后来居上美国:一马当先中国:奋起直追英国:稳步跟进 美国的举措 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 2000年底,提出了新的国家教育技术目标:数字化学习——让所有的孩子随时都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美国)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简称ISTE)制定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简称NETS) .面向学生(NETS·S) .教师(NETS·T) .管理员(NETS·A) 英国的举措第一个提出整合的国家 亚洲各国的情况 新加坡2000年实现全国联网,学生二人一机,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 日本1999年为全部中小学配多媒体电脑(小学24台;中学42台,特教8台) 马来西亚建多媒体学院 印度CLASS2000计划: 万所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千所学校建校园网,百所智能化学校(Smart School) 韩国万所学校建成校园网,教师一人一机 中国的努力 1996年推出了1000所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 2000年前后,大多数高校接入中国教科网CERNET 已建成一大批教育网站,包括上百个网校;多所高校开办网上学位教育。 2004年据部分教育信息化专家估计,中小学已经建立的校园网数量应在40000至45000之间 2000年信息技术课程开设 2000年“校校通”工程 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03年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4年我国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颁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各种信息化设施和资源的可获得性; .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教师教育技术运用力、专业人员支持力; .师生、家长对信息化应用的满意度。 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根据各学校不同情况从以下主要维度确定发展基线和年度规划: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习惯; .知识呈现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组织差异化教学等方面的变化; .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方面的改变。 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主要维度包括: .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愿; .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 山东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张爱清 273500 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成为热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已进入普及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通过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这个目标绝非是几次公开课或研讨课就能实现的,必须通过日常教学中执行并贯彻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指导理念才能达到,在全面掌握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达到应用自如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交往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践中,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化,一方面广大教师的整合水平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发生转变,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教育目标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遇到的问题也越发突出的表现出来。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课题的深入发展?结合自己几年来从事电教工作的感受,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建议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硬件、设备、环境影响 对于刚参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课题的实验教师来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学需要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硬件环境的整体设计是否合理、硬件和配套软件的质量好坏、是否运转正常都会直接影响其上课的积极性。如果在硬件环境构建时考虑不当,极易导致课堂上频发故障,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几次三番的挫折经历会让教师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学的畏难心理: 对整合方面的研究采取敷衍或逃避的态度。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采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1、硬件教学环境的合理构建。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初始构建时,帮助实验学校细致周密的计划,设计易于师生操作,方便学生之间协作、学生和教师的信息交流和教师课堂的组织管理的信息化硬件环境,严把硬件设备质量关,禁止伪劣产品进入课堂教学环境,消除硬件在课堂教学中潜伏的负面因素。消除学科教师对使用教学设备的后顾之忧。 2、对网络环境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要求实验学校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保证网络教学环境的正常运转,对学校网络硬件机器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对教学软件和环境及时更新升级,确保网络的安全畅通。使其时刻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多方面多形式提高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服务教学的积极性。 二、针对性资源匮乏,教师负担加重 有了合理的硬件环境构建,教师缺乏可用的教学资源,由于技术人员和教学软件开发商开发的资源与中小学的实际教学环节不相适应,教师就需要额外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在资源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2、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3、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 4、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与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5、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临境技术,它汇集了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资能、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体行为学多项关键技术,是对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最高境界。 6、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要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网状联系的规范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只是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7、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8、量规:一种结构化的评价标准,往往是从评价目标相关的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由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 二、简答题 1、简述webquest的组成部分及设计要点 Webquest教学设计包括介绍,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七个部分,各个部分的设计要点如下: (1)介绍:对所“探究”问题的简要描述。Webquest简介部分包括两方面目的:第一,让学习者明确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第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任务:对于学习者要做的事情的描述。 (3)资源:指向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 (4)过程描述:说明要做些什么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 (5)学习建议:指导学习者如何组织信息。 (6)评估:创建量规来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结果。 (7)结论:对于将可完成的学习成果或学习过程的简要总结。 2、说出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为什么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整合的意义何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或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属于教育教学范畴之中的行为,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整合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的,信息技术应该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确实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拓宽了课程设计的范围。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使得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二.可以帮助教师教学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这似乎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实践中却是一个长期困扰教师们的瓶颈。信息技术到底能够帮助教师干什么?教师自己应该负有什么教学责任?到底如何整合?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关于作为教学工具的作用,一般的观点是学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备课,可提高备课质量和节约备课的时间。其次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授课,延长了师生交流的时间,也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而且,通过计算机联网,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教师可以从大量的备课和讲课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能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使教学活动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从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任何一种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有它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替代关系。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那些传统教学不

英语课堂小组展示用语及课堂用语表达

英语课堂小组展示用语及课堂用语表达 1.Beginning(开头语): ①观点分析类:Hello, everyone.We’re group1/2/3/4…It’s our turn to share our ideas with you now.(大家好,我们是第X组。现在轮到我们来跟大家分享我们的观点了。) ②讨论展示类:Hello, everyone.We’re group1/2/3/4…It’s our show time. I’m XXX. (大家好,我们是第X组。现在是我们的展示时间。我扮演的是XXX…) 4.展示完毕 That’s all.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表达观点与回答问题: 1.In my opinion, …..在我看来 2.I think…我认为 3.Why? Because…为什么?因为… 4.First,….Second第一….第二…. 5.So所以···· 用语: 1.Who wants to have a try?谁想来试一下? 2.Let’ s read it one by one.让我们一个接着一个读下去。 3.It’s your turn.现在轮到你。 4.Listen carefully.认真听。

5. Listen to the tape/video carefully and think of the questions. Then answer my questions.认真听录音,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回答我的问题。 5.Be quiet.请安静。 6.Make a dialogue in pairs.小组内进行对话。 7.Talk with your partner.与你的搭档对话。 8.Before the new lesson Let’s revise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in Lesson 1/2/3. 学习新课前,我们复习一下第1/2/3课的生词和短语。 9. Take out your exercise books. Let’s have a dictation.拿出练习本,我们一起来听写。 10.Please hand them in. 请交上来。 11.Act out the dialogue in Lesson 7.表演第七课的对话。 12.!Hands up if you can. 会的举手。 13.正确Right./ Yes. 14.错误Wrong. / No. 15. You’d better say it in English. 你最好用英语说. 16.For example例如 17.Big hands.鼓掌。 18.Hands up. 请举手。 19.Hands down. 请放下手。 20.Attention,please.请注意! 22.Read after me.请跟我读。 23.You two.你们俩一组。 24.Practice in pairs.两个人一起练习。 25.Practice in groups.小组内练习。 26.Louder,please.请大声点。 27.Lower,please.请小声点。 28.Once again.再来一次。 29.Pardon?再说一遍。 30.Sorry, I don’t know.对不起,我不知道。 31.Get one point.得1分。 32.Look at the blackboard.看黑板。 33.Show me your finger and write after me.举起小手指然后跟着我一起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从2000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大规模项目和工程的实施;硬件设施建设日渐完备、软件资源建设日益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备受重视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技能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现代教育发展论坛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发展及理论提升 的相关活动举办;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效果日益明显。 ●发展历程 概览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多媒体的到来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到2000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这段时间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氛围,一些学校和地区仅仅停留在视听教学的硬件本位时代;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及方法指导,教师应用信

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中应用了图片、动画、影音、视频等素材,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得呆板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而容易理解和领会。 2.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多媒体的到来阶段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教师而言,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发现: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多是针对某一知识或者具体章节的演示课件或素材,往往无法根据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他们渴望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及学生特征选择适合的资源,然而当时的资源建设极大地滞后于教学需求,虽然已经涌现了很多致力于资源建设的公司和企业,但是由于缺少教学理念指导,并非所有资源都是有价值的,甚至很难在其中查找真正需要的资源。 这种情况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而日益凸显,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开展,因此,资源建设和资源库建设受到了教育信息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初期,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网络资源库快速建设,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以发展的眼光关注网络资源库的内涵发展,对其定位、分类、标准、功能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我国的网络资源库建设也逐渐关注资源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可以将资源建设的发展历程归纳为资源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为全面推进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目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通过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建以评价学生信息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是单纯地学会知识,而是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中,不仅要有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有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等因素的全方位评价,不能离开信息技术而单纯对学科知识本身学习进行评价。 3.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学习的工具。随着学习资源的迅速膨胀,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特征。以整合思想为指导的教学模式需要师生在各学科教与学的环节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环境要求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5.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既是知识的构建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建构恰当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他是课程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设计者。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 6.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要立足于相互融合。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都接受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之上的。这里有个层次问题,也就是说,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层次制约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水平。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点.

第一章 信息从认识论角度上看,信息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人的主观认识的产物,它不同于客观世界,也不同于精神世界,而是物质与精神的中介。信息资源管理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则认为,信息是数据处理的最终产品,是经过收集、记录、处理以及能检索的新式存储的事实或数据。 信息分类从信息的记录符号划分,有语音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等;从信息应用领域划分,有工业信息、农业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文化信息和经济信息。 技术在信息社会,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和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或者说信息技术主要是指感测与识别、通信、计算机与智能以及控制等技术的整体。 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中所有学科的总称,或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课程与学科是同等概念,学科即课程,课程即学科。课程是指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主要是指教材(文字教材或电子教材和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学安排则包括讲课、自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 整合即由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在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程序化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南国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也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何克抗(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详细介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详细介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于课程整合的概念。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with);使并入(into);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⑴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⑵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⑶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英语课堂小组展示用语

英语课堂小组展示用语表达 1.Beginning(开头语):Hello, everyone. It’s our turn to share our ideas with you now.(现在轮到我们来跟大家分享我们的观点了。) 2. While presenting(展示中): No.1: xxx. Now please read after/ follow me. (请跟我读。)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spelling/ pronunciation.(请注意拼写/ 发音。) No. 2 should be xxx(第二个应该是xxx) The answer to Question No. 3 is xxx(第三题的答案是xxx) 3. Post presentation(展示后): Supplement补充: Can you add more expressions? (你能补充更多的表达吗?) / Do you have anything to add? (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Challenge质疑: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Test抽测: Since you don’t have any further questions, here are my/ our questions. / Here is a test for you. (既然你们没有什么问题了,我们有一些问题给你们/ 这儿有一个测试。) Student A , please read No.5 / please tell me the usage of the word “xxx”/ please translate the phrase/ senten ce into English/ please make a sentence using the phrase “xxx”.(A同学,请读第五题/ 请告诉我“xxx”单词的用法/ 请将短语/句子翻译成英语/ 请用“xxx”短语造句。)Assessment评价: (课代表)Let's/ Please welcome Ivy to make some comments about our demonstration./ Ivy, 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performance/ demonstration? (请Ivy点评我们的展示。/ Ivy, 你觉得我们的展示怎么样?) (Spring)Spring,please give us your comment about the demonstration/ performance of Group 1/2/3/4/5/6. Spring,What’s your opinion? / How about your opinion, Spring? (Spring,请就我们的展示给出评价。/ Spring,你觉得我们的表现怎么样?) (得分) How many points can we get? (我们可以得到多少分?) 4.Welcome the next group(欢迎下一组):That’s al l for our demonstration. Let’s welcome our next group./ Group 2/3/4/5/6, now you can have the floor./ now, it’s your turn to present your ideas. Let’s welcome!(我们的展示完毕。欢迎一下组的同学。/ 第2/3/4/5/6组的同学,轮到你们发言了。/ 现在轮到你们来展示你们的观点了。大家欢迎!)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练习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练习题 练习一 一、选择题 1.英语课程标准(二级)中的内容标准分为 D 部分 A、语言技能、听说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和文化意识 B、语言技能、读写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历史文化 C、语言技巧、语言知识、读写能力、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D、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2.新内容与学生的原有观念之间存在三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其中,新内容包含原有观念属于A A、上位关系 B、下位关系 C、组合关系 D、并列关系 3.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D 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 A、杜威 B、布鲁纳 C、斯金纳 D、伯尼·道奇 4.在交流与讨论中,D 的目的是小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 A、头脑风暴 B、同步讨论 C、辩论 D、合作性讨论 5.教学目标的结构或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响的是布卢姆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A 三大领域 A、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B、了解、理解和应用 C、生理、心理和情感 D、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 6.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评价可简化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D 的评价,第二个阶段是对教学实话的评价,第三个阶段是总结经验,形成模式。 A、教学管理 B、教学行为 C、教学科研 D、教学设计 7.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学校必须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教师的培训的组织工作存在A 两种方式。 A、由点到面,逐层推进;全员、全程培训 B、由面到点,分层推进;全员培训 C、由上到下;全程培训 D、由点及面,分层推进;全体培训 8.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传统教育发生彻底的变革,国外称这种变革为C A、第二次教育革命 B、第三次教育革命 C、第四次教育革命 D、第五次教育革命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多种多样,下面D 不属于创新型模式。 A、合作学习 B、探索和发现学习 C、问题解决学习 D、基于计算机的课堂讲演、练习、讨论 10.从狭义上说,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A 为主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的综合技术。 A、计算机技术 B、文字 C、纸张 D、印刷术 1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12.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想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A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题2

一、选择题 1、问题的解决一般涉及 C 要素。 A、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 B、初始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 C、初始条件,目标,障碍,解决办法 D、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 2、教学评价可分为 A 三类。 A、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 B、教师评价、同学评价、社会评价 C、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D、家长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 3、教师通常在 D 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下,制定出一份教学计划。 A、社会、学生、家长和课程 B、学生、家长、学校和课程 C、学生、学校、课程和情境 D、社会、学生、课程和情境 4、在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改革中,教师作用将发挥得最好的是 C 注:圆圈代表教师,方框代表学生 5、根据整合的深度,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划分为 C A、完整型和创造型 B、综合型和创新型 C、完善型和创新型 D、建构型和创造型 6、英国ICT总体战略将学生、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力量调动起来,体现了 D 的思想。 A、全体教育 B、全面教育 C、素质教育 D、全纳性教育 7、信息技术对阅读能力的新要求是 A A、电子化的阅读能力和快速阅读的能力 B、超文本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的能力 C、电子化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理解的能力 D、非线性的阅读能力和有感情阅读的能力 8、以下哪种学习模式不属于接受学习? C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直接教学 C、真实性任务学习 D、模仿学习 9、操练与练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 B A、自由练习,集体练习,作业练习 B、有指导的练习,集体练习,独立练习 C、有指导的练习,合作练习,独立练习 D、自由练习,集体练习,,测试练习 10、工业教育中微米的操作之类的内容包括在 B 模拟之中。 A、实物 B、物理 C、情境 D、程序 11、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等层次的目标属于 A 领域。 A、情感 B、认知 C、生理 D、动作技能 12、格罗斯曼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看法是 C 。 A、本体性只是;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B、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实践的知识 C、学科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情景知识;自我的知识 D、广泛的普通教育;所要任教的学科内容;教育文献;反省的实践经验 13、 D 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 A、校长 B、学生 C、后勤人员 D、教师 14、程序教学适合 D 。 A、问题解决 B、创造性思维 C、批判性思维 D、简单知识和技能 15、 D 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历史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互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A、华生 B、布鲁诺 C、皮亚杰 D、维果斯基 16.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官论坛将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方式称为 C A.信息化学习 B.多媒体化学习 C.数字化学习 D.素质教育 17. A 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学习者通过核查,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学习方式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信息技术作为媒体工具作用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习质量;课程内容可以通过恰当的技术手段,把课程系统组织成为一个整体。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就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课程是实体,而技术是载体,课程内容需要通过恰当的技术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形成有序的、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优秀的教学软件其操作界面友好、交互性强、艺术表现力强等,能很好地反映出内容与技术之间的和谐统一。利用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2、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信息学习环境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借助信息技术而搭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由教学软件平台、学习系统平台、远程教育以及各种资源网站等等所构成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还要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整合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体现出人性化、交互性、自主性、综合性等特点。3、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做到“软硬兼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取决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硬件、软件、应用等,随着硬件设备的逐步到位,如何发挥信息化投资效益,重视软件、资源建设,尽快突破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瓶颈;由“重建设、轻应用”到“建设与应用并重”。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优先建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设备,为整合提供物质条件:比如数字教室、数字化办公室、数字化校园建设等。建设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搭建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只提供了处理教学或管理问题的工具,它必须要有加工的对象才能真正有价值,因此必须建设与软件配套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2、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3、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 4、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与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5、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临境技术,它汇集了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资能、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体行为学多项关键技术,是对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最高境界。 6、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要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网状联系的规范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只是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7、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8、量规:一种结构化的评价标准,往往是从评价目标相关的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由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 二、简答题 1、简述webquest的组成部分及设计要点 Webquest教学设计包括介绍,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七个部分,各个部分的设计要点如下: (1)介绍:对所“探究”问题的简要描述。Webquest简介部分包括两方面目的:第一,让学习者明确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第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任务:对于学习者要做的事情的描述。 (3)资源:指向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 (4)过程描述:说明要做些什么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 (5)学习建议:指导学习者如何组织信息。 (6)评估:创建量规来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结果。 (7)结论:对于将可完成的学习成果或学习过程的简要总结。 2、说出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 题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2、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3、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 4、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与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5、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临境技术,它汇集了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资能、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体行为学多项关键技术,是对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最高境界。

6、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要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网状联系的规范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只是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7、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8、量规:一种结构化的评价标准,往往是从评价目标相关的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由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 二、简答题 1、简述webquest的组成部分及设计要点 Webquest教学设计包括介绍,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七个部分,各个部分的设计要点如下: (1)介绍:对所“探究”问题的简要描述。Webquest简介部分包括两方面目的:第一,让学习者明确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第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任务:对于学习者要做的事情的描述。 (3)资源:指向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 (4)过程描述:说明要做些什么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 (5)学习建议:指导学习者如何组织信息。 (6)评估:创建量规来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结果。 (7)结论:对于将可完成的学习成果或学习过程的简要总结。 2、说出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