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

设计题目:KSD—1型晶闸管直流随动系统

分析与校正

专业:自动化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时间:

——————以下由指导教师填写——————分项成绩:出勤成品答辩及考核总成绩:总分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前言

KSD-1型晶闸管直流随动系统是按输入角度与反馈角度之间的偏差原理进行的。它采用自整角机作为反馈元件,线性运算放大器作为放大元件,晶闸管作为功率放大元件和直流伺服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属小功率随动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品质,在系统中加入PID串联或并联校正装置。

该装置性能指标为:

(1)静态位置误差e0≦0.5o

(2)系统速度误差esr≦1o(最大速度为50o/s)

(3)超调量Mp≦30%

(4)振荡次数N≦2

(5)过度过程时间tp≦0.7s

一、KSD-1工作原理

KSD-1型晶闸管直流随动系统是按输入角度与反馈角度之间的偏差原理进行的。它采用自整角机作为反馈元件,线性运算放大器作为放大元件,晶闸管作为功率放大元件和直流伺服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属小功率随动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品质指标,采用了直流测速发点机反馈作为并联校正。用电压放大器作为有源串联校正器。

本系统是采用电枢控制直流伺服电动机的随动系统,系统图采用变压式自整角机对,用来测量两个机械轴的转角差,当系统静止时,两个自整角机转子相对于三相绕组的夹角之差为零。两个自整角机处于平衡状态,没有电压输出。假设系统有一输入角θ,这时,自整角机输出误差电压U c,通过输出变压器加到相敏整流器上,相敏整流器输出通过低通滤波器,取出近似正比于误差角的直流有效讯号,加到线性组件K o的反相输入端,经过电压放

大后,加到同相器TX和反相器PX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作为SCR控制脚的控制信号,经触发陷入CP1或CP2产生触发脉冲,去触发可控硅,由可控硅功率放大器输出控制伺服电动机转动,经减速器i同时带动自整角机Sc的转子转动,直至Sc跟上Sr的转角后,系统重新处于平衡,为了使系统正常工作,必须加入串联校正装置或者并联校正装置。

二、随动系统方块图

图表随动系统方框图

三、系统中有关环节的传递函数

1.敏感元件——自整角机

自整角机发送机Sr的转子与输入轴相接。接收机Sc的转子和系统输出轴相连,自整角机对必须事先校正零位。

确定自整角机对的传递函数K1(s),角θ为系统的误差角。

自整角机对的传递函数可以看成事一个线性放大环节,即在θ=0处的斜率

K1(s)=(σUy/σθ)|θ=0

因此,可由实验测得其输出特性,Sr和Sc分别为N404和N405。

取其增量的平均值,则有:

K1(S)=(1/8)=0.7伏/度

=40伏/弧度

2.相敏整流元件与低通滤波器

系统相敏整流元件选用的是二极管全桥式相敏整流器,相敏整流特点是输出直流电压的极性反映输入交流信号的相位,输入的控制信号为自整角变压器输出电压Uy,交流同步电压U为参考电压。

相敏整流的传递函数为K2(s)=1.354

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是减少相敏整流器输出电压的脉动成分,消除不必要的高频成分。

低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

K3(s)=1/(0.008S+1)

3.电压放大环节Kv(S)

相敏整流器输出电压经滤波后的直流信号加到油线性组件组成的电压放大器的反相端,其输出Usc可作为可控硅控制角的控制信号.

电压放大器的传递函数可由计算得出:

Kv(s)=-[Zf(s)]/[Zr(s)]=-1R3/(5R3+5R4)=-1/2

4.直流伺服电动机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传递函数为

Wm(s)=3.52/(0.375S+1)

5.可控硅功率放大器的传递函数

可控硅功率放大器是一个延迟环节,其最大延迟时间取决于可控硅整流相数和电源频率,即

Tscr=1/2mf

m=整流相数

f=供电电源频率

Tscr=1/(20*50)=0.01秒

Kscr=150;

可控硅功率放大器是一个小时间常数的惯性环节,其传递函数为

Kscr(s)=Kscr/(1+Tscr·S)

6.减速器

减速器的传递函数为

K4=1/Si

i=216

系统的闭环方框图

四、对控制系统的校正

1、性能指标的转换

我们使用频域的bode图进行系统的校正,故应该先把时域的指标换成频域指标。

原系统为高阶系统,其开环传函为:

G=66.2 ∕S*(0.375s+1)*(0.01s+1)*(0.008s+1)

Matlab中输入GF=feedback(G,1),可以求得其闭环传函GF,输入pzmap(G1),可以求得原系统的两对闭环极点:0.2±13i,-114±4.31i。

由高阶系统的控制理论可知0.2±13i为原系统仅有的一对主导极点,故原系统可以使用二阶系统的时域-频域性能指标转换方法。其对应指标的转换为:

超调量Mp=exp[-δπ/] ×100%

相位裕度γ=arctan(

剪切频率Wc=

求出满足Mp<30%的δ,代入下面两个式子求出相位裕度和剪切频率,加入校正装置令系统满足相应的相位裕度和剪切频率即可。

由附录中程序得到:满足时域指标的γ>=39.09o,Wc>14.07rad/sec

2、原系统的频域分析

在matlab中输入margin(G),可以得到原系统的相位裕度,剪切频率和bode图,如下:

原系统伯德图

可知其相位裕度为γ=-1.87o,剪切频率Wc=13.1rad/sec 输入Step(GF),可得系统的阶跃响应图像如下:

原系统阶跃响应图

由图可知,原系统不稳定。

输入命令zpk(G),可将开环传函转换成零极点模型: Zero/pole/gain:

2206666.6667∕[s (s+125) (s+100) (s+2.667)]

得出bode图右剪切率20dB/dec到40dB/dec的转折频率约为2.667rad/sec,40dB/dec到60dB/dec的转折频率约为100rad/sec,60dB/dec到80dB/dec的转折频率为125rad/sec。手绘期望特性曲线,与原系统图线比较,可知需要加入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3、校正装置的参数选择

用课本中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选取W2=Wc/2~Wc/10,作为低频段与中频端的交接频率,选取W3=2.667rad/sec校正装置相位转为超前的交接频率。

由于期望的剪切频率为Wc,期望特性在W2处的增益为

20lg(Wc/W2)

而未校正系统在W2时的增益为

20lg(K/W2)

两者相减,得到串联装置在W2

20lgβt1/t1=20lg(Wc/W2)- 20lg(K/W2)

计算得到β

则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4、系统的校正

未调整时,当k=6时的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G1=(0.1599 s^2 + 0.8015 s + 1)∕(0.1599 s^2 + 2.087 s + 1)

采用sisotool校正工具进行手动校正,调整零极点和增益后系统达到了目标的性能指标,并得到校正装置传函。

最后得到得到的校正装置传递函数为:

G1 =1.8 ×[(0.34s+1) (0.45s+1)]∕[(0.015s+1) (2.2s+1)]

校正后系统bode图为:

可知系统相角裕度γ=46.3o >39.09o

剪切频率Wc=20.5rad/sec >14.07rad/sec 均满足频域指标。

校正后系统的阶跃响应图为:

由图可知校正后系统

最大超调量Mp=26.8% < 30%

调整时间Ts=0.644s < 0.7s

振荡次数≦2 可知其均满足要求的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五、参考资料

夏德钤,翁贻方《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2008

沈宪章,支长义《反馈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参考资料》1991

附1:matlab程序

Mp = 0.3;ts=0.7;

k=6; % W2=Wc/k 可选择不同的k使系统满足性能要求

num=66;

den=conv(conv(conv([1,0],[0.008,1]),[0.01,1]),[0.375,1]);

G=tf(num,den);

temp1=(log(Mp)/pi)^2;

S2=temp1/(1+temp1);

S=sqrt(S2);

f=sqrt(sqrt(1+4*S2^2)-2*S2); Wc=4/S*f/ts;

r=atan(2*S/f);

R=r/2/pi*360;

W2=Wc/k;

temp2=20*log10(Wc/W2); temp3=20*log10(num/W2); temp4=temp3-temp2;

B=10^(temp4/20);

t1=1/W2; t2=1/2.667;

T1=B*t1;T2=t2/B; num1=conv([t1,1],[t2,1]); den1=conv([T1,1],[T2,1]);

G1=tf(num1,den1);

GG=G*G1;

GGF=feedback(GG,1);

step(GGF);

figure(2);

margin(GG);

郑大《自动控制原理》在线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第01 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6:37 答题须知: 1 、本卷满分20 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5 道题共5分) 1、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A、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无外 B、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有 外 加输入。加输入。 C、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 D、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 统 满足迭加原理。满足迭加原理。 2、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A、代数方程 B、特征方程 C、差分方程 D、状态方程 3、根据输入量变化的规律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 A、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 B、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 反 制系统馈复合控制系统 C、最优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 D、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4、 A、B、 C、D、 5、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 A、自动跟踪雷达 B、无人驾驶车 C、普通车床 D、家用空调器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5 道题共10分) 1、下列系统不属于程序控制系统的为 A、家用空调器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2、下列系统不属于随动控制系统的为 A、家用空调器 B、家用电冰箱 C、自动化流水线 D、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3、下列是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方式的是 A、开环控制 B、闭环控制 C、前馈控制 D、复合控制 4、下列属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的是 A、被控对象 B、被控变量 C、控制器 D、测量变送 5、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有 A、单调过程 B、衰减振荡过程 C、等幅振荡过程 D、发散振荡过程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 1 分,5道题共 5 分)1、自动控制系统不稳定的过渡过程是发散振荡过程

机械制图试题库加答案理论

《机械制图》课程试题库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及技能 一、填空题 1、机械制图当中基本图幅有哪五种 A0 、 A1 、 A2 、A3 A4 其中A4图纸幅的尺寸为 210×297 。 2、机械制图当中常用的线型有粗实线、细实线、虚线等,可见轮廓线采用粗实线,尺寸线,尺寸界线采用细实线线,轴线,中心线采用细点画线。 3、机械制图当中的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 *4、图样中的尺寸以㎜为单位。 5、在标注直径时,在数字前面应该加φ,在标注半径时应在数字前加R 。 6、尺寸标注由尺寸界线、尺寸线和尺寸数字组成。 7、在标注角度尺寸时,数字应水平书写。 ★8、机械制图中通常采用两种线宽,粗、细线的比率为 2:1 。 9、线性尺寸数字一般应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或左方。★10、平面图形中所注尺寸按作用分为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 二、选择题 1、下列符号中表示强制国家标准的是( C )。 A. GB/T B. GB/Z C.GB 2、不可见轮廓线采用( B )来绘制。 A.粗实线 B.虚线 C.细实线

3、下列比例当中表示放大比例的是( B ) A.1:1 B. 2:1 C.1:2 4、在标注球的直径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 C ) A.R B.Φ C.SΦ 4、下列比例当中表示缩小比例的是( C ) A.1:1 B. 2:1 C.1:2 5、机械制图中一般不标注单位,默认单位是( A )A.㎜ B.㎝ C.m 6、下列尺寸正确标注的图形是( C ) 7、下列缩写词中表示均布的意思的是( C ) A.SR B. EQS C.C 8、角度尺寸在标注时,文字一律( A )书写 A.水平 B.垂直 C.倾斜 9、标题栏一般位于图纸的( A ) A.右下角 B.左下角 C.右上角 三、判断题 1、国家制图标准规定,图纸大小可以随意确定 ( × ) 2、比例是指图样及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 ) 3、2:1是缩小比例。( ×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审定成绩: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单位负反馈系统设计校正 学生姓名姚海军班级0902 院别物理与电子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学号14092500070 指导老师杜健嵘 设计时间2011-12-10

目录一设计任务 二设计要求 三设计原理 四设计方法步骤及设计校正构图五课程设计总结 六参考文献

一、 设计任务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2.0)(11.0()(0 ++= s s s K s G 用相应的频率域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和静态性能: (1) 相角裕度0 45 ≥γ ; (2) 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05.0<ss e ; (3) 系统的剪切频率s /rad 3<c ω。 二、设计要求 (1) 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校正的设计思路(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或滞后-超前 校正); (2) 详细设计(包括的图形有:校正结构图,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校正装 置的Bode 图,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 (3) 用MATLAB 编程代码及运行结果(包括图形、运算结果); (4) 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三、设计原理 校正方式的选择。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链接方式,控制系统校正方式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4种。串联校正是最常用的一种校正方式,这种方式经济,且设计简单,易于实现,在实际应用中多采用这种校正方式。串联校正方式是校正器与受控对象进行串联连接的。本设计按照要求将采用串联校正方式进行校。校正方法的选择。根据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表达方式可以进行校正方法的确定。本设计要求以频域指标的形式给出,因此采用基于Bode 图的频域法进行校正。 几种串联校正简述。串联校正可分为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等。 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在系统静态性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一般使校正环节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新的穿越频率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网址大全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国际材料研究学会联合会成员,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家级学会。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中国硅酸盐学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中国颗粒学会 含学会建设,学会会员,学会活动,科学普及。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网 从事纳米科技研究、开发的研究单位。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纳米科技基础数据库 中科院数据库网站,提供国内外纳米科技基础数据研究信息的平台。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纳米科技网 含纳米新闻、纳米科技、纳米论坛、纳米产业等内容。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纳米科技网 介绍纳米科技。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电子材料大市场 含电子材料新闻、资讯、科技、论文、产业等内容。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浙江纳米 提供纳米行业信息、科研发展动态。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中国超硬材料网 介绍人造金刚石原料、人造金刚石及其制品的行业信息。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中国电子材料网 提供信息产业基础产品及材料信息。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中国粉体工业信息网 介绍超细粉体研究、动态信息与工程技术开发。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中国功能材料网 主要报导中国功能材料领域的现状、动态与信息。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材料复合新技术信息门户 提供材料学科的各类文献资源以及导航。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材料与测试网 提供材料与测试领域的信息服务。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纳米数据中心 提供纳米科研成果信息、资源,查询、学术交流的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奈米科学网 提供纳米科学相关新闻、活动、文献。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tw 中国玻璃工业网 提供行业信息。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中国激光玻璃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玻璃研究室,批量制造激光玻璃及相关玻璃的研究生产机构。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中国纳米网 纳米技术的行业信息。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中国银 专门介绍纳米银、纳米技术、胶银、银溶液等产品及应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材料科学 介绍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bjkpzc/kjqy/clkx/index.shtml 材料科学 关于材料科学各方面的介绍。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gkjqy/clkx/index.htm 材料索引 提供世界各地25000多种材料的目录。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works/iii 放电等离子烧结 介绍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机制及原理,提供国外放电等离子烧结相关研究部门的研究应用。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广州市纳米技术信息中心 含新闻中心,广州纳米科技,纳米产业,纳米人才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贵州新材料信息网 材料新闻与科研动态,及贵州材料基地介绍。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树森研究室 主要研究领域是材料成形工艺技术,材料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 华中师范大学纳米研究院(实验室) 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3983187.html,/spm 晶体论坛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解析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解析 一、专业介绍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隶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该学科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01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02船舶运动控制 03船海工程动力定位 04机器人与智能控制 05自主水下航行器控制 06核动力工程与控制 2、培养目标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必须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动控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专业特色 本专业最突出的特点是控制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紧密结合,培养的研究生既具有较高的控制理论水平,又具有很强的工程综合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科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讯技术、测量技术等,研究系统的建模、分析、控制、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4、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任选其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9自动控制原理 (注:以上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 二、推荐院校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全国招生较强的单位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燕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郑州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 三、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以及相关的技术、管理及研究工作。有些方向的毕业生在西门子、霍尼韦尔、和利时等自动化企业工作。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个典型的工科专业,对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毕业后从事科研技术工作的人员很多。

机械制图试题库含答案

机械制图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工程常用的投影法分为两类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 法,其中正投影法属于平行投影法投影法。 2、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视图。 3、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标题栏一般应位于图纸的右下方位。 4、图样中,机件的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画出,尺寸线和尺寸界限用细实线画出,对称中心线和轴线用细点划线画出。 5、比例是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比, 在画图时应尽量采用原值的比例,须要时也可采用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其中1:2为缩小比例,2:1为放大比例。无论采用哪种比例,图样上标注的应是机件的实际尺寸。 6、机件的真实大小以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比例

精品文档 . 及视图大小无关。 7、标注尺寸的三要素尺寸数字、尺寸线 和尺寸界线。 8、尺寸标注中的符号:R表示半径,Φ表示直径。 9、标注水平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向上;标注垂直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 向左。角度的尺寸数字一律按水平位置书写。当任何图线穿过尺寸数字时都必须断开。 10、平面图形中的线段有已知线段、中间线段 和连接线段三种。 11、绘图板是用来固定图纸,丁字尺是用来画 水平线。 12、在机械制图中选用规定的线型,虚线是用于不可见轮廓 线,中心线、对称线就用细点划线。13、标注圆的直径尺寸时,应在数字前加注符号Φ,标注球的直径符号为SΦ。 14、图样上的尺寸,由尺寸线、尺寸界线线、尺寸数字和尺寸起止符号组成。 15、图样上的书写的汉字采用长仿宋体,其字的宽度应为高度的1/ 2。 16、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17、读简单零件图的步骤抓住特征分部分、旋转归位想形 状、综合起来想整体。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样本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引教师 机电工程学院 12月

目录一课程设计设计目 二设计任务 三设计思想 四设计过程 五应用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六设计总结 七参照文献

一、课程设计目: 通过课程设计,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普通电学系统自动控制办法基本上,用MATLAB实现系统仿真与调试。 二、设计任务: 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规定运用根轨迹法拟定测速反馈系数' k,以 t 使系统阻尼比等于0.5,并估算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 三、设计思想: 反馈校正: 在控制工程实践中,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除可选用串联校正方式外,经常采用反馈校正方式。常用有被控量速度,加速度反馈,执行机构输出及其速度反馈,以及复杂系统中间变量反馈等。反馈校正采用局部反馈包围系统前向通道中一某些环节以实现校正,。从控制观点来看,采用反馈校正不但可以得到与串联校正同样校正效果,并且尚有许多串联校正不具备突出长处:第一,反馈校正能有效地变化

被包围环节动态构造和参数;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反馈校正装置特性可以完全取代被包围环节特性,反馈校正系数方框图从而可大大削弱这某些环节由于特性参数变化及各种干扰带给系统不利影响。 该设计应用是微分负反馈校正: 如下图所示,微分负反馈校正包围振荡环节。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B G s ()=00t G s 1G (s)K s +()=22t 1T s T K s ζ+(2+)+1 =22'1T s 21Ts ζ++ 试中,'ζ=ζ+t K 2T ,表白微分负反馈不变化被包围环节性质,但由于阻尼比增大,使得系统动态响应超调量减小,振荡次数减小,改进了系统平稳性。 微分负反馈校正系统方框图

郑州大学2005年自动控制原理考研试卷

郑州大学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A ) 第 1 页 共3 页 一、(16分)已知线性连续系统和线性离散系统的结构图分别如图1的(a )和(b )所示。 (1)写出图1(a )系统的等效传递函数) () (s R s C 。(8分) (2)写出图1(b )系统的输出z 变换表达式)(z C 。(8分) (R ) (a ) (b ) 图1 二、(15分)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 2 ) 1()(2 3++++= s as s s K s G ,若系统以2=ωs rad 的频率持续振荡,试确定相应的a 和K 值。 三、(12分)某仪表随动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设输入信号为264)(at t t r ++=,若该系统的最大工作时间为1.5s ,现要求系统在工作期间误差不超过2.5,问输入信号中的加速度分量参数a 应如何选取? (r ) 图2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不给分;答题纸上写明考试科目。 试题名称:自动控制原理(A ) 第 2 页 共 3页

四、(18分)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如图3所示。 (1)画出以k 为参数变量的根轨迹图。(7分) (2)若系统的一个闭环极点是5-=s ,求另外两个闭环极点的位置。(6分) (3)在(2)的情况下,系统是否存在主导极点?若存在,写出简化后的闭环传递函数。(5分) (r ) 图3 五、(20分)已知最小相位系统开环渐近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4所示。 (1) 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6分) (2) 利用相角裕度判断系统的稳定性。(6分) (3) 若要求系统具有30o的相角裕度,试确定开环放大倍数应如何改变?(8 分) 图4 六、(14分)已知两个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渐近对数幅频特性如图5所示。试问在系统(a )中加入怎样的串联环节可以达到特性(b )。 图5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不给分;答题纸上写明考试科目。 试题名称:自动控制原理(A ) 第 3页 共 3 页 七、(15分)已知采样控制系统结构如图6所示。设采样周期s 4.0=T , (1) 求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5分) (2) 去掉系统的零阶保持器,再求K 的稳定范围。(5分) (3) 说明零阶保持器的引入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5分)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移通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系部: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3年12 月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制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报告正文 摘要 关键词 设计内容 三、设计总结 四、参考文献

一、设计题目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简明)任务书——供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4-6班)本科学生用 引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既有别于毕业设计,更不同于课堂教学。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统筹运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工程实际系统进行完整的全面分析和综合。 一设计题目:I型二阶系统的典型分析与综合设计 二系统说明: 该I型系统物理模拟结构如图所示。 系统物理模拟结构图 其中:R=1MΩ;C =1uF;R0=41R 三系统参量:系统输入信号:x(t); 系统输出信号:y(t);

四设计指标: 设定:输入为x(t)=a×1(t)(其中:a=5) 要求动态期望指标:M p﹪≤20﹪;t s≤4sec; 五基本要求: a)建立系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b)利用根轨迹方法分析和综合系统(学号为单数同学做); c)利用频率特性法分析和综合系统(学号为双数同学做); d)完成系统综合前后的有源物理模拟(验证)实验; 六课程设计报告: 1.按照移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写课程设计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 3.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参数计算过程、分析过程,包括: (1)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2)原系统组成结构原理图一张(自绘); (3)系统分析,综合用精确Bode图一张; (4)系统综合前后的模拟图各一张(附实验结果图); 4.提供参考资料及文献 5.排版格式完整、报告语句通顺; 6.封面装帧成册。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机械设计基础作业答案审批稿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机械设计基础作业答案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核要 求 一.作业内容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平面机构中,每增加一个高副将引入。 ( B ) A.0个约束 B.1个约束 C.2个约束 D.3个约束 2.无急回特性的平面四杆机构,其极位夹角为。 ( B ) A.θ?0 3.在圆柱凸轮机构设计中,从动件应采用从动件。 ( B ) A.尖顶 B.滚子 C.平底 D.任意

4.齿轮的齿形系数 Y只与有关。 F ( B ) A.模数 B.齿形 C.传动比 D.中心距 5.闭式硬齿面齿轮传动中,齿轮的主要失效形式为。 ( C ) A.齿面胶合 B.齿面磨损 C.齿根断裂 D.齿面点蚀 6.在其它条件相同的蜗杆传动中,蜗杆导程角越大,传动效 率。( B )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不确定 7、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 _____。 ( C ) A.带的材料不符合胡克定律 B.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C.带的弹性滑动. D带在带轮上打滑 8、链传动设计中,当载荷大,中心距小,传动比大时,宜选用_____。( B )

A 大节距单排链 B 小节距多排链 C 小节距单排链 D 大节距多排链 9、平键联接选取键的公称尺寸b × h的依据是_____。 ( D ) A.轮毂长 B.键长 C.传递的转矩大小 D.轴段的直径 10、齿轮减速器的箱体和箱盖用螺纹联接,箱体被联接处的厚度不太 大,且经常拆装,一般用联接. ( C ) A.螺栓联接 B.螺钉联接 C. 双头螺柱联接 11、自行车的前轮轴是。 ( C ) A.转轴 B.传动轴 C.心轴 D.曲轴 12、通常把轴设计为阶梯形的主要目的在于。 ( C ) A.加工制造方便 B.满足轴的局部结构要求 C.便于装拆轴上零件 D.节省材料

自动控制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着重于自动控制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的综合实际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古典自动控制理论(PID)设计、现代控制理论状态观测器的设计、自动控制MATLAB 仿真。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践,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工具。 1 内容 某生产过程设备如图1所示,由液容为C1与C2的两个液箱组成,图中Q 为稳态液体流量)/(3s m ,i Q ?为液箱A 输入水流量对稳态值的微小变化)/(3s m ,1Q ?为液箱A 到液箱B 流量对稳态值的微小变化)/(3s m ,2Q ?为液箱B 输出水流量对稳态值的微小变化)/(3s m ,1h 为液箱A 的液位稳态值)(m ,1h ?为液箱A 液面高度对其稳态值的微小变化)(m ,2h 为液箱B 的液位稳态值)(m ,2h ?为液箱B 液面高度对其稳态值的微小变化)(m ,21,R R 分别为A,B 两液槽的出水管液阻))//((3s m m 。设u 为调节阀开度)(2m 。 已知液箱A 液位不可直接测量但可观,液箱B 液位可直接测量。 图1 某生产过程示意图

要求 1. 建立上述系统的数学模型; 2. 对模型特性进行分析,时域指标计算,绘出bode,乃示图,阶跃反应曲线 3. 对B 容器的液位分别设计:P,PI,PD,PID 控制器进行控制; 4. 对原系统进行极点配置,将极点配置在-1+j 与-1-j;(极点可以不一样) 5. 设计一观测器,对液箱A 的液位进行观测(此处可以不带极点配置); 6. 如果要实现液位h2的控制,可采用什么方法,怎么更加有效?试之。 用MATLAB 对上述设计分别进行仿真。 (提示:流量Q=液位h/液阻R,液箱的液容为液箱的横断面积,液阻R=液面差变化h ?/流量变化Q ?。) 2 双容液位对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及MATLAB 仿真过程 一、对系统数学建模 如图一所示,被控参数2h ?的动态方程可由下面几个关系式导出: 液箱A:dt h d C Q Q i 111?=?-? 液箱B:dt h d C Q Q 22 21?=?-? 111/Q h R ??= 222/Q h R ??= u K Q u i ?=? 消去中间变量,可得: u K h dt h d T T dt h d T T ?=?+?++?222122221)( 式中,21,C C ——两液槽的容量系数 21,R R ——两液槽的出水端阻力 111C R T =——第一个容积的时间常数 222C R T =——第二个容积的时间常数 2R K K u =_双容对象的放大系数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考核答案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 课程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版本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一.作业要求 请任选一题,认真、独立完成。 二.作业内容 题目一送料小车运行控制系统设计 1. 设计目的:通过对送料小车运行的控制系统设计,使学生们掌握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及软件编程方法,具有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2. 设计内容及要求:下图为送料小车运行过程图。当小车处于后端,按下起动按钮,小车向前运行,压下前限位开关后,翻斗门打开;7s后小车向后运行,到后端,即压下后限位开关后,打开小车底门,完成一次工作循环。 小车运行过程图 设计要求:能够控制小车的远行,并具有以下几种方式:(1)手动;(2)自动单周期,即小车住复运行一次后停在后端等待下次起动;(3)自动连续,即小车起动后自动往复运行;(4)单步运行,即每步动作都要起动;(5)往复运行2次即小车往复运行2次后,回到后端停下,等待起动。 3. 设计成果: 1)相关硬件电路图 2)相关程序 设计成果: 1)相关硬件电路图:

深入了解和分析小车运料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画出工序图。 1)小车在初始位置处,Y420为ON,若按下开始按钮SB,则小车前行,电机正转,2)小车到达当运行至料斗下方时,Y410为ON,电机停转,小车停止,打开料斗门,延时7S; 3)7S时间到,装料完成,翻斗门关闭,小车后退,电机反转; 4)返回至Y420处,电机停转,小车停止,打开小车底门卸料, 5)卸料完毕,一个工作过程结束,1)步开始一个新的工作周期。 根据小车的工作过程,画出小车工作工序图,如图: 1、确定I/O设备 1)小车前行和后退需要一交流电机(电机的选择要根据小车的最大载荷确定),电机正反转控制需要2个接触器KM1、KM2,KM1控制小车前行,KM2控制小车后退; 2)为检测小车是否到达原位和料斗下方,需要两个限位开关:Y420原位,Y410料斗处; 3)为打开和关闭料斗门和小车底门,需要两个继电器:KA1料斗门,KA2小车底门,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2学院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 副本

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 设计题目: KSD-1型晶闸管直流随动 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校正专业:自动化 班级:四班学号:20110220442 学生姓名:张玉龙 时间:2014年3月20日 ——————以下由指导教师填写——————分项成绩:出勤成品答辩及考核 总成绩:总分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前言 KSD-1型晶闸管直流随动系统是按输入角度与反馈角度之间的偏差原理进行的。它采用自整角机作位置测量元件,,晶闸管作功率放大元件和直流伺服电动机作执行元件,属小功率随动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品质,在系统中加入PID串联或并联校正装置。 该装置性能指标为: (1)静态位置误差e0≦0.5o (2)系统速度误差e sr≦1o(最大速度为50o/s) (3)超调量M p≦30% (4)振荡次数N≦2 (5)过度过程时间t p≦0.7s 目录 一、KSD-1随动系统工作原理 二、KSD-1性能指标(校正后) 三、随动系统方块图 四、系统中有关环节的传递函数 五、系统的闭环方框图 六、对系统进行校正的过程 七、参考文献 附1:matlab程序 附2 : 对串联校正装置的建议

一、KSD-1工作原理 KSD-1型随动系统是采用自整角机作为反馈元件,线性运算放大器作为放大元件,可控硅作为功率放大元件,直流伺服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的小功率随动系统,为了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指标,采用了直流测速发电机反馈作为并联校正。用电压放大器作为有源串联校正器。 本系统是采用电枢控制直流伺服电动机的随动系统,系统采用变压式自整角机对,用来测量两个机械轴的转角差,当系统静止时两个自整角机转子相对于三相绕组的夹角之差为零。两个自整角机处于平衡状态,自整角接收机S的输出绕组没有电压输出,整个系统处于协调状态,假设系统有一输入角θ,这时自整角机输出轴的转子相对于三相绕组的夹角不为零,于是自整角接收机的输出绕组就输出误差电压U c,通过输出变压器加到全波桥式相敏整流器上,相敏整流器输出直流时,脉动很大,必须通过低通滤波器消除不必要的频率成分,取出近似正比于误差角的直流有效讯号,加到线性组件K o的反相输入端,经过电压放大后,加到同相器TX和反相器PX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作为SCR控制脚的控制信号,经触发陷入CP1或CP2产生触发脉冲,去触发可控硅,由可控硅功率放大器输出控制伺服电动机转动,经减速器i同时带动自整角机接收机Sc的转子转动,直至Sc跟上Sr的转角后,系统重新处于平衡,为了使系统正常工作,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指标,必须加入串联校正装置或者并联校正装置。 二KSD-1型随动系统性能指标(校正后)该装置性能指标为: (1)静态位置误差e0≦0.5o (2)系统速度误差esr≦1o(最大速度为50o/s) (3)超调量Mp≦30%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设计,是课堂的深化。 设置《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MATLAB 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熟悉MATLAB 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 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使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学会应用这一强大的工具,并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以达到加深对课堂上所讲内容理解的目的。通过使用这一软件工具把学生从繁琐枯燥的计算负担中解脱出来,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思考本质问题和研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上去。 通过此次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应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1.能用MATLAB 软件分析复杂和实际的控制系统。 2.能用MATLAB 软件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要求。 3.能灵活应用MATLAB 的CONTROL SYSTEM 工具箱和SIMULINK 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 二、设计正文 1.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 相关知识: 研究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单是分析系统的作用原理及其大致的运动过程是不够的,必须同时进行定量的分析,才能作到深入地研究并将其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程上去。这就需要把输出输入之间的数学表达式找到,然后把它们归类,这样就可以定量地研究和分析控制系统了。 1.有理函数模型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可一般地表示为: m n a s a s a s b s b s b s b s G n n n n m m m m ≥++???++++???++= --+- )(11 11 1 21 (1) 将系统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按降幂的方式以向量的形式输入给两个变量num 和den ,就可以轻易地将传递函数模型输入到MATLAB 环境中。命令格式为: ],,,,[121+???=m m b b b b num ; (2) ],,,,,1[121n n a a a a den -???=; (3) 在MATLAB 控制系统工具箱中,定义了tf() 函数,它可由传递函数分子分母给

《自动控制原理》郑大在线测试全集答案学习资料

《自动控制原理》郑大在线测试全集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48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A、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 B、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 C、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 D、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 2、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A、代数方程 B、特征方程 C、差分方程 D、状态方程 3、根据输入量变化的规律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 A、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B、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C、最优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 D、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4、 A、B、 C、D、 5、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 A、自动跟踪雷达 B、无人驾驶车 C、普通车床 D、家用空调器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下列系统不属于程序控制系统的为 A、家用空调器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2、下列系统不属于随动控制系统的为 A、家用空调器 B、家用电冰箱 C、自动化流水线 D、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3、下列是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方式的是 A、开环控制 B、闭环控制 C、前馈控制

D、复合控制 4、下列属于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的是 A、被控对象 B、被控变量 C、控制器 D、测量变送 5、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有 A、单调过程 B、衰减振荡过程 C、等幅振荡过程 D、发散振荡过程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自动控制系统不稳定的过渡过程是发散振荡过程 正确错误 2、家用电冰箱属于闭环控制系统 正确错误 3、火炮自动跟踪系统属于随动控制系统 正确错误 4、离散控制系统为按照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定义的控制系统 正确错误 5、被控对象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 正确错误 《自动控制原理》第02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8:1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以下关于传递函数局限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只能研究单入、单出系统 C、只能研究零初始状态的系统运动特性 D、能够反映输入变量与各中间变量的关系 2、典型的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A、K B、1/S C、1/(TS+1) D、S 3、以下关于传递函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A、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 B、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和参数,并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有关

机械制图试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图试题库及答案 制图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工程常用的投影法分为两类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其 中正投影法属于平行投影法投影法。 2、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视图。 3、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标题栏一般应位于图纸的右下 方位。 4、图样中,机件的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画出,尺寸线和尺寸界限用细实线画出,对称中心线和轴线用细点划线画出。 5、比例是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比,在画图时应尽 量采用原值的比例,须要时也可采用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其中1:2为缩小比例,2:1为放大比例。无论采用哪种比例,图样上标注的应是机件的实际尺寸。 6、机件的真实大小以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比例及 视图大小无关。 7、标注尺寸的三要素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线。 8、尺寸标注中的符号:R表示半径,Φ表示直径。 9、标注水平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向上;标注垂直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 向左。角度的尺寸数字一律按水平位置书写。当任何图线穿过尺 1 / 59

机械制图试题库及答案 寸数字时都必须断开。 10、平面图形中的线段有已知线段、中间线段和连接 线段三种。 11、绘图板是用来固定图纸,丁字尺是用来画水平 线。 12、在机械制图中选用规定的线型,虚线是用于不可见轮廓线, 中心线、对称线就用细点划线。 13、标注圆的直径尺寸时,应在数字前加注符号Φ,标注球的直径符号为SΦ。 14、图样上的尺寸,由尺寸线、尺寸界线线、尺寸数字和尺寸起止符号组成。 15、图样上的书写的汉字采用长仿宋体,其字的宽度应为高度的1/ 16、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17、读简单零件图的步骤抓住特征分部分、旋转归位想形状、综合 起来想整体。 18图纸的幅面分为基本幅面和加长幅面两类,基本幅面按尺寸大小可分为5种,其代号分别为A0、A1、A2、A3、A4。 19、图纸格式分为不留装订边和留装订边种,按标题栏的方位又 可将图纸格式分为x型和Y型两种。 20标题栏应位于图纸的右下方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看图方向。 21.比例是指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之比。图样上标注的尺寸应是机件的 实际尺寸,与所采用的比例无关。 2 / 59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及专业软件课程实习 题目名称:三阶系统分析与校正 年级专业及班级:建电1402 姓名:王杰 学号: 141504230 指导教师:许慧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16 年 12月 27日

一、课程实习的目的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经典控制理论和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 (2)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 (3)学会使用MATLAB语言及Simulink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4)学会使用硬件搭建控制系统; (5)锻炼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控制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控制相关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课程实习任务 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s)=K/s(0.1s+1)(0.2s+1) 分析系统是否满足性能指标: (1)系统响应斜坡信号r(t)=t,稳态误差小于等于0.01; (2)相角裕度y>=40度; 如不满足,试为其设计一个pid校正装置。 三、课程实习内容 (1)未校正系统的分析: 1)利用MATLAB绘画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和闭环零极点图 2)绘画根轨迹,分析未校正系统随着根轨迹增益变化的性能(稳定性、快速性)。 3)作出单位阶跃输入下的系统响应,分析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4)绘出系统开环传函的bode图,利用频域分析方法分析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开环振幅)。 (2)利用频域分析方法,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校正方案,要求有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Matlab计算值比较。 (3)选定合适的校正方案(串联滞后/串联超前/串联滞后-超前),理论分析并计算校正环节的参数,并确定何种装置实现。

郑州大学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课后作业答案

1-3 平面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条件是什么? 答:必须使原动件数目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 1-5 试确定下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图中绘有箭头的活动构件为原动件):a)推土机的推土机构;d)渣口堵塞机构;f)筛料机机构。 解:a)推土机的推土机构 活动构件数n=5,低副PL=7(6 个转动副,一个移动副)高副PH=0。 F=3×5-2×7- 0 =1 等于原动件数∴有确定运动。 d) 渣口堵塞机构 由分析可知与杆 1 相连的滚子2,属于局部自由度 ∴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排除。 则n=6 PL=8(7 个转动副, 1 个移动副)PH= 1 ∴F=3×6-2×8-1= 1 等于原动件数 f) 筛选机的筛料机构 由图:杆 1 和杆 2 焊在一起属于一体,与杆 3 相连的滚子 4 绕其中心的转动是一个局部自 由度 ∴n=6 PL=8(6 个转动副, 2 个移动副)PH= 1 ∴F=3×6-2×8-1= 1 等于原动件数 3-5.已知一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行程H=60mm, 偏距e=20mm,行程速比系数K=1.4,试确定曲柄和连杆的长度l2 和l3。(规定用作图法求之)

解:(1) 由行程速比系数K,求出极位夹角θ。 θ=180°×(K-1)/(K+1) =180°×(1.4-1) /(1.4+1)=30° 选比例尺u=1:2,作图,可得: (2) 连接C1 和C2,并作C1M 垂直于C1C2,C1C2 =H; (3) 作∠C1C2N =90°-θ=60°,C2N 与C1M 相交于P 点, 由图可见, ∠C1PC2=θ=30°; 4)作三角形PC1C2 的外接圆O,则曲柄的固定铰链中心 A 必在该圆上。 (5)作与C1C2 线相距为 e 的平行线,与外接圆O 交于的点即为 A 点,连接AC1 、AC2,则∠C1AC2 =θ。 (6)因极限位置处曲柄与连杆共线,故AC1=l3-l2, AC2= l3 +l2,所以曲柄长度l2=(AC2 -AC1) /2; 由比例尺量得:AC1=28mm,AC2=82mm, 所以l2=(82-28) /2=27mm。 (7)以A 为圆心和l2 为半径作圆,交C1A 延线于B1,交C2A 于B2,即得B1C1=l3,由比例尺量得: l3=B1C1=56mm。 综上可知:曲柄长度l2 为27mm,连杆长度l3 为56mm。 3-6.已知一导杆机构的固定件长度l1=1000 ㎜,行程速比系数K=1.5,确定曲柄长度l2 及导杆摆角φ。(解析法求解) 解:导杆机构的极位夹角 θ=180(K-1 )/(K+1) =180°×( 1.5-1)/(1.5+1) = 36° 所以由图可得,导杆摆角φ=θ=36°

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二级学科以及排名

控制科学与工程 是一门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它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成就之一,它的各阶段的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都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需求密切相关。11世纪我国北宋时代发明的水运仪象台就体现了闭环控制的思想。到18世纪,近代工业采用了蒸汽机调速器。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逐步建立了以频域法为主的经典控制理论并在工业中获得成功应用,才开始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此后,经典控制理论继续发展并在工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空间技术发展的推动下,50年代又出现了以状态空间法为主的现代控制理论,并相继发展了若干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使本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更加丰富。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显著加快了工业技术更新的步伐。在控制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与控制相结合的研究变得更加活跃;由于对大系统的研究和控制学科向社会、经济系统的渗透,形成了系统工程学科。特别是近20年来,非线性及具有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向“控制科学与工程”提出了新的挑战,进一步促进了本学科的迅速发展。目前,本学科的应用已经遍及工业、农业。交通、环境、军事、生物、医学、经济、金融、人口和社会各个领域,从日常生活到社会经济无不体现本学科的作用。 控制科学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研究各领域内独立于具体对象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某些目标,应该如何描述与分析对象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它对于各具体应用领域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而与各领域具体问题的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学科的这一特点,使它对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在学科交叉与渗透中表现出突出的活力。例如:它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拓了知识工程和智能机器人领域。与社会学、经济学的结合使研究的对象进入到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范畴中。与生物学、医学的结合更有力地推动了生物控制论的发展。同时,相邻学科如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新发展,使本学科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相关学科关系 本学科在本科阶段叫自动化,研究生阶段叫控制科学与工程,本学科下设的六个二级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和“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各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范畴及相互联系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