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SAMOS声发射探测系统

多通道SAMOS声发射探测系统
多通道SAMOS声发射探测系统

多通道SAMOS声发射探测系统

Multi-channel SAMOS Acoustics Emission System

仪器设备简介

美国物理声学PAC公司的多通道SAMOS声发射探测系统仪器见下图:

SAMOS声发射探测系统

主要用途

(1)隧道、水坝、矿山、山体滑坡等安全监测;

(2)大型压力容器检测;

(3)低温容器检测;

(4)金属结构及管线安全检测;

(5)机械故障诊断;

(6)材料/岩石力学研究;

基本原理

当材料或结构内部发生变化或承载时,多数材料或结构会以应力波(声发射)的形式释放能量。这通常与裂纹的产生、塑性变形等现象有关。声发射的传播过程是从声发射源开始,通过整个结构进行传播的。利用电子手段来检测声发射活动的技术已被广泛采用。声发射检测技术不但具有整体性、快速及时性、经济性等特性,还对缺陷的类型作出危害等级评估。实际测试时将探头安装在被检工件的表面,通过加压或其他加载方式使工件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探头将把来自于工件内的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的放大后传输到声发射卡,经过声发射卡硬件和采集分析软件的处理来判断工件内部的整体状况。

所有结构包括桥梁、起重机械、建筑、压力容器、管线、飞机、舰船、石化设备等都在不断地承受载荷和应力循环过程。在桥梁和建筑物上,交通工具的载荷及环境(如温度和风力)都对其施加极大的应力。在管线和压力容器上,在对其进行加工、变形处

理、连接(如焊接)时,材料内部也会承受巨大的应力。这些应力的最终作用结果是引发缺陷的扩展(如裂纹的扩展)或结构疲劳失效。声发射有别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的是他可以实时检测到缺陷的萌生、扩展及断裂的过程。能及时检测到缺陷及其位置,这在无损检测中是至关重要的。也正因为如此,可以在结构未产生破坏前就对其进行修理或更换,这不仅可以保证结构设备本身在正确使用,还可以避免由于失效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及最经济的对其制定维修方案。

技术性能指标

(1)直接集成于计算机PCI总线结构的,每卡8个通道的声发射系统。

(2)每个通道具有至少4个高通及4个低通硬件滤波器,并可通过软件选择带宽组合。(3)每个通道具有独立的脉冲发生器以实现传感器的自动测试。

(4)在声发射卡上有2个外参数输入通道。

(5)每一通道具有内置的平方(Square)信号处理组件以实现真实能量与均方根(RMS)特征抽取。

(6)声发射系统为数字化,16位A/D高分辨率系统。

(7)声发射系统的采样率为每秒3兆采样点(3 MSamples/S)。

(8)系统的频率范围:1 KHz ~ 400 KHz。

(9)系统的动态范围≥82分贝。

(10)系统输入电压范围为±10伏。

(11)系统配置数字化的I/O端口,具有输入控制和报警输出功能。

(12)声发射系统可进行声发射特征、波形及外参数输入的实时同步采集与特征提取。(13)系统具有一体化的,基于Windows系统的同步声发射采集、特征抽取与信号分析软件(如可同步实现声发射及外参数特征抽取、波形采集、实时图形显示,FFT,定位,聚类分析和数字逻辑滤波等)。

(14)系统具有实时频谱特征抽取功能,如最大能量频率,频率中心矩及局域谱能量等。(15)系统提供LabView 和C++ 驱动程序(driver),方便用户进行二次开发。

工程应用效果

SAMOS声发射探测系统滑坡监测传感器布置

利用SAMOS声发射探测系统进行远程滑坡监测

基于Ucos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DOC)(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专业2014-2 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于Ucos 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7 年06 月26 日起至2017 年06 月30 日止。三、 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嵌入式系统实验室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 (1)使学生掌握嵌入式开发板(实验箱)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 (2)培养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能力及嵌入式软件的开发能力; (3)使学生较熟练地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API 开发嵌入式应用软件;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分析所设计嵌入式软件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机制; (2)选用合适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API; (3)编码实现最终的嵌入式软件系统; (4)在实验箱上调试、测试并获得最终结果。 2)创新要求: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如改善嵌入式软件实时性能;扩展嵌入式软件功能及改善其图形用户界面。 3)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要按照书稿的规格打印誊写课程设计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正文、小结、参考文献、谢辞、附录等(以上可作微调)。 (3)课程设计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4)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1)学习态度:20 分; (2)回答问题及系统演示:30 分 (3)课程设计报告书论文质量:50 分。 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不及格者需重做。 5)参考文献: (1)罗蕾.《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及应用开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Jean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5034544.html,brosse.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3)王田苗.《嵌入式设计与开发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4)北京博创科技公司.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

基于NIELVIS_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收稿日期:2009-09 作者简介:徐苒(198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在线检测技术。 基于N I E L V I S I I 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徐 苒,金暄宏,戴曙光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200093) 摘要:介绍E L V I S 在温度采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探讨以虚拟仪器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及其实现信号检测技术的设计方案。利用E L V I SI I 实验板以及开发软件L a b V I E W 搭建一个温度检测系统,结果表明,E L V I S 平台比传统的数据采集装置更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E L V I SI I ;虚拟仪器;温度信号检测 中图分类号:T P 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2394(2010)02-0033-03 T h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T e s t i n g E x p e r i m e n t B a s e d o n N I E L V I S I I X UR a n ,J I NX u a n -h o n g ,D A I S h u -g u a n g (S h a n g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p t i c a l -e l e c t r i c a l a n d C o m p u t 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l l e g e ,S h a n g h a i 200093,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E L V I S i n t h e s y s t e md e s i g n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T h e 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v i r t u a l i n s t r u m e n t i s p r e s e n t e d ,a n d d e s i g n s c h e m e s o f s i g n a l d e t e c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a r e p r o p o s e d .T h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t e s t i n g s y s t e mi s b a s e d o n N I E L V I S I I a n d t h e L a b V I E W s o f t w a r e .T h e r e s u l t s p r o v e t h a t E L V I S i s m o r e f l e x i b l e ,i n n o v a t i v e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 d e v i c e . K e y w o r d s :E L V I S ;v i r t u a l i n s t r u m e n t ;t e m p e r a t u r e s i g n a l d e t e c t i n g 1 E L V I S 简介 N I 教学实验室虚拟仪器套件(N I E L V I S )是动手设计与原型设计平台,它集成了最常用的12个仪器,包括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函数发生器、波特图分析仪等,将它们集成在适合于硬件实验室中使用。基于N I L a b V I E W 图形化系统设计软件,带有U S B 即插即用功能的N I E L V I S 提供了虚拟仪器的灵活性,并且允许进行快速简单的测量采集与显示。全新的U S B 即插即用连接性简化了试验设备的搭建和维护,用户现在可以使用个人电脑对应用进行测试和原型设计,并通过U S BM 系列数据采集设备来完成数据采集任务。此外,本系统用到的N I E L V I S I I 还根据用户反馈,比之前的版本增加了牢固性。各部分名称如图1所示。1.1 安装在计算机上的软面板仪器(S F P ) 如图1所示,计算机平台上安装有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工具L a b V I E W ,E L V I S 加载了在L a b V I E W 中创建的S F P 仪器以及仪器的源代码,用户可以通过修改L a b V I E W 代码来修改S F P 的功能或者提高它们的功用。这些软面板仪器都是系统设计中典型的和必须的通用电子仪器的虚拟仪器,主要包括示波器、函数发生 器、数字万能表、可编程控制的电源以及波特分析器、动态信号分析仪与任意波形发生器。 1.2 用户自定义工作台 如图1,原型实验面包板与工作台相连接,在此上搭建模拟电路,允许设计过程中输入/输出信号的连接,同时原型面包板上给出了E L V I S 所有的信号终端,它们分列在电路面包板两旁,并通过电缆连接至电 ①计算机上的软面板仪器(S F P ) ②U S B 即插即用电缆 ③用户自定义工作台 ④原型实验面包板 ⑤和⑥是电源适配器和电源线 图1 N I E L V I S I I 系统 · 33·2010年第2期 仪表技术

基于LabVIEW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信号处理

目:基于LabVIEW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2010 年 03 月 20 日 互联网会议PPT资料大全技术大会产品经理大会网络营销大会交互体验大会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以计算机为中心、以网络为核心的网络化测控技术与网络化测控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在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领域。网络化的测控系统大体上由两部分组成:测控终端与传输介质,随着个人计算机的高速发展,测控终端的位置原来越多的被个人计算机所占据。其中,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设置是整个测控系统的灵魂,应用于测控领域的软件系统成为监控软件。传输介质组成的通信网络主要完成数据的通信与采集,这种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测控系统的主体,是完成测控任务的主力。因此,这种“监控软件-数据采集系统”构架的测控系统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 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期的测控系统采用大型仪表集中对各个重要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控,通过操作盘进行集中式操作;而计算机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体,加上检测装置、执行机构与被控对象共同构成的整体。系统中的计算机实现生产过程的检测、监督和控制功能。由于通信协议的不开放,因此这种测控系统是一个自封闭系统,一般只能完成单一的测控功能,一般通过接口,如RS-232或GPIB接口可与本地计算机或其他仪器设备进行简单互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国防、通信、航空、气象、环境监测、制造等领域,要求测控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同时测控对象的空间位置日益分散,测控任务日益复杂,测控系统日益庞大,因此提出了测控现场化、远程化、网络化的要求。传统的单机仪器已远远不能适应大数量、高质量的信息采集要求,产生由计算机控制的测控系统,系统内单元通过各种总线互联,进行信息的传输。 网络化的测控技术兴起于国外,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高速发展,以及对大容量分布的测控的大量需求背景下发展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通用仪器总线的出现,GPIB实现了计算机与测控系统的首次 结合,使得测量仪器从独立的手工操作单台仪器开始总线计算机控制的多台仪器的测控系统。此阶段是网络化测控系统的雏形与起始阶段。第二阶段:

-基于Labview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第一节系统整体结构 系统的整体组成结构是测量目标经过传感器模块后转换成电信号,在由信号调理模块对信号做简单的调理工作,例如,scc-sg04全桥应变调整模块,scc-td02模块,scc-rtd01热电偶热电阻制约模块等,将调理好的信号传送到数据采集模块中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在用软件进行特定的处理。在采集的过程中同时将数据保存到指定数据库里。如图4-1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结构图所示。 图4-1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结构图 第二节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一、PC机 传统仪器很多情况完成某些任务必须借助复杂的硬件电路,而由于计算机数据具备极强的信号处理能力,可以替代这些复杂的硬件电路,这便是虚拟仪器最大的特点。数据采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便是选择一个优良的计算机平台。由于数据采集功能器件通常工作在工业领域中,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振动,噪声,电源线的干扰和电磁干扰等。为了保证记录仪正常的运行,设计系统时选定工业计算机。考虑到计算机平台的可靠运行工业计算机通常采取了抗干扰措施。另一方面的考虑是工业计算机通常具有很多类型的接口,这样有利于功能进一步的扩展。 二、传感器 传感器设备能接受到来自测量目标发来的信号,而且把接受到的讯息,通

过设定的变换比例将其改变成为电信号亦或其它形式,从而能够完成数据信号的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任务。传感器是系统进行检测与控制的第一步。 三、信号调理 经过传感器的信号大多是要经过信号调理才可以被数据采集设备所接收,调理设备能够对信号进行放大、隔离、滤波、激励、线性化等处理。由于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各有不同的功能,除了考虑一些通用功能之外,还要依据不同传感器的性质和要求来实现特殊的信号调理功能。信号调理电路的通用功能由如下几个方面: (1)放大功能为了提高系统的分辨率以及降低噪声干扰,微弱信号必须要进行放大,从而使放大之后信号电压与模数转换的电压范围一致。信号在经过传感器之后便直接进入信号调理模进行调理,这样就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得信噪比进一步的改善。 (2)隔离功能隔离是指为了避免直接的电连接,通过光线、交互电源或变压等方法,使得数据信息在系统之间进行传递。使用隔离的原因:一是为了安全考虑;二是能够保证采集到的数据不会受到其它原因的影响。 (3)滤波滤波是为了保证测量的信号的纯洁性,滤去不需要的信号。大部分的信号调理模块具有一个低通滤波器是用来过滤噪声。通常还需要抗混叠滤波器,滤除信号中感兴趣的最高频率以上的所有频率的信号。 (4)激励功能信号调理模块能够为某些传感器提供激励信号,而且很多信号调理模块都提供有电流源和电压源以便给传感器提供激励。 (5)线性化大部分的传感器是测量信号的线性和非线性响应的结合,为了使传感器误差补偿,对输出信号的线性化是必要的。目前,该数据采集系统可以通过软件解决这个问题。 四、输入信号的类型 要知道信号采集到的数据集,这是因为信号的要求和系统性能的不同的测量是不同的,只有了解被测信号的性质,才可以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采集系统。 一个任意的信号在时间上是一个物理量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信号携带的信息是非常广泛的,如:状态,率,水平,形式,频率等。根据信号运载信息的不同,可以将信号分为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其中数字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和开关信号两种类型。模拟信号包括直流信号、时域信号、频域信号等。 (1)数字信号 第一类数字信号为开关量信号,如图4-2所示。一个开关信号携带信息信

人机交互技术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述基本人机交互技术中,主要用于输入一个数值的人机交互技术是(C)。 A:定位B:笔划C:定值D:选择E:字符串输入 2 下述人机交互技术中,不属于图形人机交互技术的是(C )。A:几何约束B:引力场C:语音识别D:橡皮筋技术 3 下列各种模型中,用于描述交互操作的人机交互界面行为模型的是(D)。 A:GOMS模型B:LOTOS模型C: UAN模型D:状态转换网络4 使用从行为模型到结构模型的转换算法得到的人机界面结构模型中,不可能包含的事件类型为(C)。 A:用户事件B:内部事件C:系统事件D:外部事件 5 在将人机界面的行为模型向结构模型转换时,只有在处理(C )运算符时才会向模型中加入一个终止态。 A: ||| B: [] C: [> D: >> 二基本概念 // 1 简述人机交互的基本能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且围绕这些方面的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 人机交互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与设计方法(Model and Methodology)

可用性分析与评估(Usability and Evaluation)。 多通道交互技术(Multi-Modal) 认知与智能用户界面(Intelligent User Interface,IUI) 群件(Groupware) Web设计(Web-Interaction) 移动界面设计(Mobile and Ubicomp) //2 简述人机交互技术经历了那几个主要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语言命令交互阶段:特点是用户以命令行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交互。这个阶段是最早期交互阶段。 图形用户界面(GUI)交互阶段:主要特点是桌面隐喻、WIMP 技术、直接操纵和“所见即所得”。 自然和谐的交互阶段:主要特点是使用基于语音、手写体、姿势、视线跟踪、表情等多种输入手段的多通道交互,其目的是使人能以声音、动作、表情等自然方式进行交互操作。// 3 简述人机交互技术有哪些应用领域? 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领域几乎涵盖的当前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主要领域包括制造业、教育科研、军事、日常生活、文化娱乐和体育等多个领域。 // 4 简述Norman认知模式的概念,说明认知模式的划分对人机交互系统设计的指导意义。 Norman把认知模式划分为经验认知模式和思维认知模式。其中

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的温度数据采集系统

摘要 由于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其所涉及到的对信号的测量方式和涉及到的信号源的类型也将越来越多、因为对测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现在国内已有不少用于数据的测量与采集的系统,可很多系统存在着功能单一、采集速率比较低、操作非常复杂,并且对测试的环境要求较很高等问题。人们急切需要一种应用范围广、价格低廉的数据采集系统。 在分析了各种类型单片机的特点及其与PC机的各类通信技术的基础后,本人设计了由单片机控制的温度采集系统,并且通过串口通信的方式实现了单片机与PC机间的通信,实现了数据传送并将数据在PC机上进行显示或存储,完成了此次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的温度数据采集系统是由将来自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采样保持等分步处理之后,输入到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后由单片机进行采集的,然后再利用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将数据传送至PC 机进行数据的存储处理及显示等,实现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等,此设计可广泛应用于工控、仪器仪表、机电智能化及智能家居等诸多的应用领域。 联系扣扣:2825772782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数据采集;多通道

Abstract S ince the wide range of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which involves the measurement signal and the type of signal source more and more, Surveyors are increasingly high requirements of the domestic now have a lot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measurement system But there are many single function systems, collecting less access, low collection rate, complicated operations, and the demands of the test environment and other issues.It requires abroad scope of application, high reliability and low-cost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CM and SCM and P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CM control of the collection system designed and adopted MCU seri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PC and communications, Data transmission and display of data stored on the PC.Single completed the multi-channel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SCM′s multi-channel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is adopted will come from the sensor signal amplification, linear filtering, After processing maintain synchronous sampling, which converted to digital signal input A/D conversion by SCM Acquisition, Then, SCM and PC to PC communications data to the data storage, post-processing and display. a powerful data processing, visual shows, friendly interface and high performance-price ratio, a wide range of features. can be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control equipment, instrument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tegration, intelligent home and many other fields. Key words Multi-channel Data Acquisition Microcontroller

信息组织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是研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的技术机制。通过机器的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简单的方式实现用户与机器的互动。所以人机交互系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也可以是计算机程序化的软件与人之间的交流机制。用户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系统方便,简易地实现对复杂程序,软件和系统的运用和操作控制(人机交互系统能够使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操作)。传统的交互设备一般都是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例如:鼠标,键盘,触摸屏,显示器等。总之,人机交互是指用户与机器之间通过一定方法和语言交流信息以完成指定任务的过程。实现人机交互需要一定的交互设备。用户如何使用机器,怎样可以高效率地完成指定工作,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机交互系统。而一个良好的人机交互系统需要设计形象生动的人机交互界面。何为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界面就是系统面向用户的部分,用户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与系统交流沟通,是计算机向用户提供的综合操作环境,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人们可以与计算机传递,交换信息。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应当从多个学科角度来进行。首先,设计人机界面应当了解用户的需求,要知道用户想实现什么功能,想怎样实现特定的目的,想怎样简单,准确地控制系统完成指定的任务。然后,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和经验补充和扩展界面的功能。再可以考虑界面的风格,可以通过图形进行人机交互,用工业设计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实现人机交互的智能化。通过研究计算机技术,用户心理,社会经验,图形设计,工业设计等,人们可以改进人机交互的环境(人机交互界面)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和提供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理论体系方面,人机交互需要从人的心理出发,更加强调认知心理以及行为学和社会学的某些人文科的理论指导。实践范畴方面,需从人机交互接口扩展开来,强调计算机对于人的反馈交互作用。 其实,实现有效的人机交互还是需要借助优秀精良的人机界面。那么如何设计优良的人机界面呢首先,设计人员应当分析可用性需求。管理人员通过精选人员准备时间表和目标,建立和使用指导文档以及参与测试,可以促进大家对用户界面问题的重现。而设计者可以提出多个可供参选的备选设计方案,并对较好的备选方案进行下一步的开发和测试。设计者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哪些用户要完成什么任务以及用户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他们理解得十分透彻。明确目标有利于设计者实现这些目标。设计者设计人机界面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①满足操作,控制和维护人员对性能的需求; ②将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知识要求和训练时间都降到最低; ③达到人与设备,软件组合所要求的可靠性; ④在系统中和系统间逐步建立一种设计标准; 倘若人机界面设计的好的话,人机界面就好像消失了一样,从而使人机之间可以像人与人之间正常交流一样方便简单。 其次,人机交互界面需要标准化,一致性和可移植性。所谓标准化就是不同的应用程序中共同的用户界面特征。一致性指应用程序中的通用操作语言,序列,术语,组件,布局,颜色,排版,样式等的统一。可移植性指在多个软件环境中转换数据和共享用户界面的潜在能力。 第三,可用性度量。如果已经选择了充分的需求,保证了可靠性,提出了标准化报告,完成了时间进度和预算计划,那么开发者就可以将精力集中于设计与测试过程,多个备选的设计方案必须通过对多个特定用户群和多个特定的基准任务

3款人机交互系统对比

如果说20万以下的一般家用车型之间比拼的是材质的优劣、做工的粗细以及车载配置的多寡的话,那当竞争到达30万甚至40万以上的级别时,在这些基本方面大家做的都已经很好了,高低胜负现在取决于设计的理念、品牌的内涵以及科技的应用上。 而奥迪的MMI、宝马的iDrive以及奔驰的COMAND,这三种效力于不同品牌的人机交互系统恰好正是用科技含量提升豪华品质的代表配置。本文就将为大家展示对比这三种系统的优劣势,看看它们谁对提升产品竞争力更有帮助。 ● 奥迪A4L的MMI——3D地图令人印象深刻没有蓝牙免提有些遗憾

奥迪的MMI多媒体人机交互系统首次出现在2004年,最早装备的车型是当时的奥迪A6。本文以奥迪A4L 2.0T车型上的MMI系统为例进行讲解。这套系统是奥迪装备的第三代MMI,是目前国内车型所使用的最新版本(国外的最新版本是装备在新A8上的第四代MMI系统)。其主要控制区位于挡把后方,更加靠近驾驶者,因此更加方便操作。

首先我们来看MMI系统的外部设计。在MMI系统出现之初有很多人表示很喜欢它的快捷键设计,这是相对于当时宝马的第一代iDrive系统而言的。不可否认,众多的快捷键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便利,但是其按键布局有些分散,甚至一个手掌都无法完全覆盖,这就意味着要想准确找到想按的那个键并不是那么容易。

MMI的系统操作方式也很简单,中间的那个旋钮承担了几乎全部的操作任务,左右旋转可以调节到不同的选项,按下中间的黑色部分就是确定操作。而中间的黑色钮还可以八方向拨动,这主要是为导航系统服务的。

MMI的导航系统除了可以为驾驶者指引路线外,还有一项特殊的功能,就是可以提供TMC实时交通流量信息。不同程度的拥堵情况都会以不同的颜色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但是并非所有道路都有相关信息,不过总强过没有。

温度采集系统原理

1.现有16路温度信号,16路压力信号,48路流量信号和10路物位信号,用单片机构成一个数据采集系统。

答:系统的原理框图如上图所示,图中的T1表示第一路温度信号,同理,P16表示第16路压力信号,F48表示第48路流量信号,H10表示第10路物位信号。 (1)由于温度信号的温度范围是0~100度,系统要求的精度为0.5%,所以对于温度信号采用8位的A/D即可满足要求(100/255=0.4度)。系统使用的是ADC0809,由于ADC0809内部含有多路开关,所以系统设计时,在外部没有添加多路开关,16路温度信号运用两片ADC0809,正好能采集16路温度信号。 (2)16路压力信号的精度要求是精确到0.1%,8位的AD已不能满足要求,假如所测的最大压力为1个大气压, 如果用8位AD,则其分辨率为100000/255=392,而使用16位AD其分辨率为100000/65535=1.5,所以选 用16路AD较为精确。系统使用的是AD7701(相关资料请见本次作业第二题),AD7701内部不含多路开关,所以要外接多路开关,系统中使用的多路开关是CD4067B,CD4067B是16通道双向多路模拟开关,它具有两种电源输入端,VDD和VSS,可以在-0.5~18V之间进行选择。 (3)48路流量信号的精度要求是精确到0.1%,同压力信号一样,8位AD不能满足精度要求,故采用16位AD,系统中采用的还是AD7701。由于流量信号对采集的速度要求不是很高,所以采用多通道共用放大器,采样保持器和AD转换器。48路流量信号可以用3片CD4067B进行切换,由多路开关轮流采集流量信号,经放大器,采样保持器和AD转换进入单片机。 (4)10物位信号的精度要求同温度信号,其精度要求是精确到0.5%,所以采用8位的AD7574, 与ADC0809不同的是其内部不含多路开关,10信号如使用两片多路开关,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所以采用一片CD4067B 即可。AD7574采用CMOS工艺,单片行,含有内部时钟振荡器,+5V供电,芯片内部设有比较器和控制逻辑,以及功耗低,转换速度快的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 2.选一串行的16位ADC。 答:所选的AD7701可变串行接口、16位模/数转换器,以下是相关资料。 AD7701是美国AD公司推出的16位电荷平衡式A/D转换器它具有分辨率高、线性度好、功耗低等特点,并且由于该芯片采用了采样技术和线性兼容CMOS工艺集成技术,且片内含有自校准控制电路,可以有效地消除内部电路、外部电路的失调误差和增益误差G,AD7701具有灵活的串行输出模式,其转换结果通过串行接口输出,数据输出速率达4kbps。串行接口有异步方式、内时钟同步方式和外时钟同步方式三种::异步方式可以直接与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UART)接口;内时钟同步方式可将串行转换结果经移位寄存器转换为并行输出;外时钟同步方式可以连接与单片机接口。所以它具有精度高、成本低、工作温度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适用于遥控检测、过程 (1)主要性能: .AD7701芯片内含有自校准电路 .片内有可编程低通滤波器; .拐点频率;0.1Hz一10HZ .可变串行接口:分辨率16位; .线性误差:0.0015%: ·功耗低。正常状态:40mW;睡眠状态:10uW。 (2)芯片引肿图和引脚说明: AD770I的核心部分是二阶调制器和6阶高斯低通数字滤波器 构成的16位ADC,另外有校准控制器、校准SRAM、时钟发 生器和串行接口电路。AD7701芯片的引脚名称和说明如下。 MODE:串行接口方式选择。AD7701 方式。 当MODE接十5v时,串行接口工作在内时钟同步方式。AD7701可以通过外部移位寄存器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输出。 当引脚MODE接DGND时,AD7701串行接口工作于外时钟同步方式。在这种方式下,AD7701能直接与具有同步串行接口的单片机连接,也可以利用普通I/O端口,通过软件编程产生SCLK时钟以读取AD770I的转换数据。 当引脚MODE接一5V时,AD7701串行接口工作于异步方式。在这种工作方式下, AD7701可以直接与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UART)相连接,适用于AD7701与单片机(或微控制器)之间的距离比较远的应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一.什么是人机交互技术? 二.人机交互技术(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iques)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 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包括机器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大量有关信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输入设备给机器输入有关信息,回答问题及提示请示等。人机交互技术是计算机用户界面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认知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有密切的联系。也指通过电极将神经信号与电子信号互相联系,达到人脑与电脑互相沟通的技术,可以预见,电脑甚至可以在未来成为一种媒介,达到人脑与人脑意识之间的交流,即心灵感应。二.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的发展历史,是从人适应计算机到计算机不断地适应人的发展史。 1959年美国学者B.Shackel从人在操纵计算机时如何才能减轻疲劳出发,提出了被认为是人机界面的第一篇文献的关于计算机控制台设计的人机工程学的论文。1960年,Liklider JCK首次提出人机紧密共栖(Human-Computer Close Symbiosis)的概念,被视为人机界面学的启蒙观点。196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了第一次人机系统国际大会,同年第一份专业杂志国际人机研究(IJMMS)创刊。可以说,1969年是人机界面学发展史的里程碑。在1970年成立了两个HCI研究中心:一个是英国的Loughbocough大学的HUSAT研究中心,另一个是美国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 1970年到1973年出版了四本与计算机相关的人机工程学专着,为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术界相继出版了六本专着,对最新的人机交互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人机交互学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的架构。理论体系方面,从人机工程学独立出来,更加强调认知心理学以及行为学和社会学的某些人文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范畴方面,从人机界面(人机接口)拓延开来,强调计算机对于人的反馈交互作用。人机界面一词被人机交互所取代。HCI中的I,也由Interface(界面/接口)变成了Interaction(交互)。人机

多通道动态信号采集系统技术参数

多通道动态信号采集系统技术参数 一、设备名称:多通道动态信号采集系统 二、技术参数 *2. 1、通道数:≥32通道;要求系统具备无线采集功能,能远程控制系统的采集开始、结束以及设置参数等; 2. 2、采样频率(所有传感器同步采集):≥100KS/S; *2.3、采集模块:单个采集模块16通道,±75V模拟量输入,16位A/D,通过前端信号调理模块可同时支持应变,ICP类型传感器; 2.4、最高测量精度:0.1%F.S; *2. 5、信号带宽:≥25KHz; 2.6、主机技术要求:供电:10…55VDC,标准内存:256MB,1G内部存储卡,通信接口:TCP/IP,串口,带10个数字I/O和8个脉冲计数输入 *2.7、系统工作温度范围:-20°c~ +65°c * 2.8、系统振动冲击指标:振动20g,冲击60g 2.9、桥盒模块尺寸:不大于32*77*20mm(W*D*H); 2.10、桥盒工作温度范围:-20°c~ +65°c 2.11、通讯接口:以太网; *2. 12、加速度传感器:可充电锂电池,嵌入式数据记录器最大记录不小于800万条数据事件,IP67防护等级,量程8g,三轴向。 (打*项为必须满足项) 三、采集及分析软件。 3.1 带有可扩展的传感器数据库,内置的TEDS 编辑器,可以读写TEDS 数据。软件拥有图形界面,在线计算无需编程,测试数据可以以多种格式保存,例如BIN, RPCIII, MAT, ASCII 或XLS ,并可以再任何时间分析. 3.2 可以让用户采用.NET API (C++, C#,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5034544.html,) 使LabVIEWTM等软件。 3.3 web 服务器集成到每个模块中,测试数据可视化,通过浏览器进行浏览,无需安装其他软件. 四、售后服务及其他。 4.1 最好在武汉本地有技术支持中心;

单片机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单片机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目录 1.功能描述 (3) 2 方案设计 (3) 2.1 系统分析 (3) 2.2 器件选择 (4) 2.2.1 微处理器 (4) 2.2.2 显示器 (4) 2.2.3 按键 (4) 2.2.4 闹铃 (4) 3、硬件电路设计 (5) 3.1 最小系统设计 (5) 3.2 显示电路设计 (6) 3.3 按键电路设计 (7) 3.4 声音报警电路设计 (6) 3.5多通道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8) 4、软件设计 (9) 4.1 操作功能设计 (9) 4.2程序编制思想 (9) 4.3 主程序 (10) 5 程序调试 (17) 6 技术小结 (18) 7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使用说明 (19) 8心得体会 (20) 9参考文献 (21) 附录1:电路原理图 (22) 附录2:程序参考清单 (23)

设计报告 1.功能描述 利用单片机控制A/D转换器实现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1.基本功能 (1)采集的数据为0-5V电压信号; (2)通过按键选择任意通道的数据显示或轮流显示; (3)可以设定报警上下限。 2.扩展功能 自行扩展功能,如音乐铃声,通讯功能等。 2 方案设计 2.1 系统分析 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可将系统组成结构分成五大部分:单片机控制中心、按键接口、多通道数据采集、数码管显示和报警播放音乐,如下图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其中,单片机控制中心是核心。MCU根据按键输入,可切换不同的模式或设置不同的参数,从而实现多通道数据的采集。报警播放音乐可设置最高或最低温度报警值。 图2.1 系统总体结构图

2.2 器件选择 2.2.1 微处理器 市场上微处理器种类很多。这里,选取微处理器从多方面考:成本低、性能高、能够满足功能要求等等。 这里,选取STC89C52芯片。因为其功能与普通51芯片相同,其价格非常低廉、程序空间大、资源较丰富、在线下载非常方便。同时,使用该芯片,编程上亦可采用所熟悉的KEIL软件,使课程设计非常简单。 2.2.2 显示器 常见的显示器件LED数码管和LCD液晶器件。 LED数码管能够显示数字和部分字符,价格便宜,硬件电路、软件编程均非常简单,而且使用动态扫描技术可节省大量硬件成本。 LCD液晶显示器件,显示字迹清晰、能够显示数字、字符,本实验主要是用于显示所采集的电压与温度的显示。 系统显示主要还是数字,根据这两种显示器件的特性,选取LED数码管器件。由于系统要求显示所采集的通道数据,采用四位数码管显示即可。 2.2.3 按键 按键是用来变换显示模式以及设置传送上位机信息等功能的。这里采用普通按键即可,选用原则:以最少的按键,实现尽可能多的功能。所以这里,设置两个按键:模式键、传送键。 2.2.4 闹铃 选用最常见,亦最常用的声音提示方式——蜂鸣器,用于报警音乐定时播放。

多通道用户界面设计技术综述.

人机交互基础教程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多通道用户界面设计技术综述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教师 指导单位计算机软件学院 日期

教师 评语教师签名: 年月日 成绩评定 备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常见的多通道用户界面 2) 查找资料,熟悉一种多通道用户界面并写出综述 二 、预备知识 为适应目前和未来的计算机系统要求,人机界面应能支持时变媒体,实现三维、非精确及隐含的人机交互,而多通道人机界面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80年代后期以来,多通道用户界面成为人机交互技术研究的崭新领域,在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 综合采用视线、语音、手势等新的交互通道、设备和交互技术,使用户利用多个通道以自然、并行、协作的方式进行人机对话,通过整合来自多个通道的、精确的和不精确的输入来捕捉用户的交互意图,提高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 多通道用户界面主要关注人机界面中用户向计算机输入信息以及计算机对用户意图的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可归纳为如下方面: 1)交互的自然性 MMI 用 户 手 嘴 … 眼 手 … 2D/3D 多媒体信息 应用例程 击键/指点 通 语音 道 眼神 整 … 合

使用户尽可能多地利用已有的日常技能与计算机交互,降低认识负荷。 2)交互的高效性 使人机通讯信息交换吞吐量更大、形式更丰富,发挥人机彼此不同的认知潜力。 3)与传统的用户界面特别是广泛流行的WIMP/GUI兼容。 (1) 多通道用户界面的基本特点 1)使用多个感觉和效应通道 2)允许非精确的交互 3)三维和直接操纵 4)交互的双向性 5)交互的隐含性 (2)涉及的主要技术 1)多媒体 使用多种表示媒体,如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人机交互技术最终要向着更接近于人的自然方式发展,使计算机具有听觉和视觉,以更自然的方式与人交互。多媒体技术引入了动画、音频、视频等动态媒体,大大丰富了计算机表现信息的形式,拓宽了计算机输出的带宽,提高了用户接受信息的效率,使人们可以得到更直观的信息,从而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扩展了应用范围。 2)虚拟现实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一、仪器结构 VXY2007虚拟化多道X-Y数据采集系统面板如下图所示。仪器板面上有开关,电源指示灯,Ⅰ、Ⅰ、Ⅱ、Ⅲ、Ⅳ道共四道数据采集通道。 当开关打向OFF时,电源指示灯熄灭;当开关打向ON时,电源指示灯变绿色,表明仪器正处于通电状态。四道数据采集通道各分正负两接线柱,分别与热电偶正负极相连。 X-Y数据采集仪面板图 二、工作原理 热电偶可将温度转换成电压信号(温差电势),通过X-Y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连续采集记录体系的温度,X-Y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与电脑相连,系统采集的数据显示在电脑上,从而得到所需的冷却曲线。通过数条冷却曲线,即可绘出二元相图。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铜-康铜热电偶输出的温差电势与其热端和冷端的温度差成近似线性关系,为此只要绘制出热电偶的工作曲线(电势差-温差曲线),即可通过它的线性关系较方便地查到各mV值所对应的温度。热电偶工作曲线的绘制办法是,固定热电偶冷端的温度0℃(可将其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取三个温度点(沸水、纯锡凝固点、纯秘凝固点)的温度为横坐标,其对应的温差电势为纵坐标,三点连线,作"电势差-温差"曲线图。当然,在仪器的系统误差很小的前提下,也可不做热点偶工作曲线,而是按照仪器读取的电势差值直接去查“铜-康铜热电偶值分度表”,得出对应的温度来。

三、实验步骤 用热分析法中应用VXY2007虚拟化多道X-Y数据采集系统和热电偶测熔融体步冷曲线的实验步骤如下: 1、配制实验样品 用台秤分别配制含Bi30%、57%、70%或80%的Bi-Sn混合物各60克,以及纯Bi、纯Sn各50克,将以上5个样品分别装入样品管中,再各加入少许石墨粉(减缓金属氧化)。 配制冰水混合物,将带玻璃套管的热电偶冷端插入冰水混合物底部,再将热电偶热端插入样品管中,注意使套管底部距样品管底部8~12mm距离。 2、将5种试样装入样品管中,分别放在电炉加热系统中某一个位置,调节电炉加热系统的选择旋钮到对应的档位。 3、打开VXY2007虚拟化多道X-Y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置好X-Y数据采集系统对应的通道,这时采集系统开始工作-记录样品的温度(实际为mV 值)。给电炉通电,对样品进行加热,使金属或合金完全熔化后断电,然后让样品自动缓慢冷却,数据采集系统自动跟踪记录样品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4、从电脑所记录的图上准确读取各拐点的mV值(精确到±0.05mV)。 5、绘制相图 从热电偶工作曲线上分别查出各样品拐点处温差电势(mV)所对应的温度,以温度纵坐标,合金组成(以Bi含量计)为横坐标,绘制出Sn-Bi二元合金的简化相图。 四、有关注意事项: 金属熔化后,切勿将样品横置,以防金属熔液流出烫伤人体。另外,取热样品管时一定要戴手套,且不能从别人的头上或肩上的空中移过,以防样品管突然破裂而烫伤人体。 在测定当前样品冷却曲线的同时,可将下一个样品放入坩埚电炉里加热熔化,以节省时间,但应注意样品加热时间不可太长,温度不能过高,否则样品容易被氧化。 测定70%或80%Bi样品时,当温度降至约250℃以后,需要转动玻璃套管以轻轻搅动熔液,直至第一拐点出现为止。

人机交互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UI设计发展趋势)

人机交互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UI设计发展趋势) 摘要人机交互的风格经历了命令界面、图形界面、多媒体界面等主要发展阶段,目前正向虚拟现实技术和多通道用户界面的方向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人机交互技术的历史,并进而探讨什么是理想、自然的人机交互模式。 关键词人机交互交互风格多通道用户界面虚拟现实 Abstract The style of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has gone through several stages includingcommand user interfac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direct manipulation user interface,multimedia user interface, and is rogressing toward multimodal user interface and virtualreali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discuss what isthe ideal and natural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mode. Key Words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raction style Multimodal user interface Virtualreality 引言 人们对人机系统关系的认识问题,伴随着人机关系基本观点的变化由来已久。在计算机出现的不足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机交互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以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总结人机交互技术发生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1)就用户界面的具体形式而言,过去经历了批处理、联机终端(命令接口)、(文本)菜单等多通道——多媒体用户界面和虚拟现实系统。 (2)就用户界面中信息载体类型而言,经历了以文本为主的字符用户界面(CUI)、以二维图形为主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多媒体用户界面,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通信带宽不断提高。 (3)就计算机输出信息的形式而言,经历了以符号为主的字符命令语言、以视觉感知为主的图形用户界面、兼顾听觉感知的多媒体用户界面和综合运用多种感观(包括触觉等)的虚拟现实系统。在符号阶段,用户面对的只有单一文本符号,虽然离不开视觉的参与,但视觉信息是非本质的,本质的东西只有符号和概念。在视觉阶段,借助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使人机交互能够大量利用颜色、形状等视觉信息,发挥人的形象感知和形象思维的潜能,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早期的计算机系统只有单调的峰鸣声,虽然多媒体技术将声频形式和视频形式同时带入人机交互,但仍缺少听觉交互手段,即人处于被动收听状态,声音缺少位置和方向的变化,交互输入方面仍沿用图形用户界面所采用的键盘和鼠标器等交互设备。当前,在人机交互中结合进视觉的、听觉的以及更多的通道是必然趋势,特别是将听觉通道作为补充的或替换的信息通道已显示出重要性和优越性〔1〕。 (4)就人机界面中的信息维度而言,经历了一维信息(主要指文本流,如早期电传式终端)、二维信息(主要是二维图形技术,利用了色彩、形状、纹理等维度信息)、三维信息(主要是三维图形技术,但显示技术仍利用二维平面为主)和多维信息(多通道的多维信息)空间。 不论从何种角度看,人机交互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对人的因素的不断重视,使人机交互更接近于自然的形式,使用户能利用日常的自然技能,不须经过特别的努力和学习,认知负荷降低,工作效率提高。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特别是自80年代以来,在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中得到明显的体现。本文通过简要回顾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