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考研论述题

民俗学考研论述题
民俗学考研论述题

1.如何理解民俗学的交叉学科性质?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及其它生活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民俗学研究对象范围极广,因此它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与许多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1.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2.民俗学与历史学:民俗是历史的一部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历史的人必须了解民俗,研究民俗的人,也需要参考历史文献。

3.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民俗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但文化人类学关注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侧重于从整体上对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以及文化的类型、结构、机能进行研究,而民俗学只注重研究民间文化传承。

4.民俗学与社会学:社会学以社会生活为对象,民俗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的视角侧重于对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剖,民俗学的视角则是着重对传承性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和阐释。

5.民俗学与民族学:二者都以民族文化为研究主体,民俗学研究离不开各民族的民俗现象,民俗学研究也需要民族学理论和方法的辅助。但民族学家比较重视整个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民族的迁徙、融合、分化等问题,民俗学家所关注的则是各种社会群体中民俗事象的本质、功能、结构特点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等。

6.此外,民俗学与考古学、语言学、宗教学、哲学及其他一些学科有一定关系。但是,民俗学确实一门任何其他学科又都无法取代的科学,也拥有自己的学科体系。

2.试述民俗的基本特征。(不需举例论述)

举例论述民俗的集体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类型性、规范性和服务型。

民俗特征是指各类民俗共有的:集体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类型性、规范性和服务性。

1.集体性是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集体性体现了民俗文化的整体意识,也决定了民俗的价值取向,这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2.传承性:民俗文化在实践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指民俗文化的一种传递方式。扩布性: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使民俗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

3.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民俗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其稳定中包含着可变因素,就是变异性,变异性是指在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变异实际上是民俗文化机能的自身调适,也是民俗文化生命力的所在。

4.民俗类型性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所谓民俗类型,是指某些民俗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大同小异。

5.民俗规范性的形成是一个历时过程;民俗服务性体现在它是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协调民众心理、满足民众审美需要。

这是民俗的重要特征,但不是所有特征,在具体研究中,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归纳出其他特征来。

3.以当前社会中的民俗为例论述民俗的社会功能。

民俗主要有四种社会功能:教化、规范、维系、调节。

1.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例如人一出生就进入了民俗的规范,诞生礼为他拉开人生第一道帷幕;他从周围人群中习得自己的语言;在游戏中他模仿着成人生活;从称谓与交际礼节中逐渐了解人际关系;他按特定的婚姻习俗成家立业;直到死去,特定的民俗葬礼送他离开这个世界。

2.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社会生活中,民俗的规范作用在于根据特定条件,将某种方式予以肯定或强化,使之成为群体的一种标准模式,从而使社会生活有规则的进行。

3.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在社会生活的世代交替中,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不断被后代复制,由此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民俗不仅统一着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维系着群体或民族的文化心理。例如世界各地华侨,虽然身处异地,但是他们通过讲汉语,吃中餐,过中国传统节日等方式,与自己的民族保持认同。

4.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宣泄功能如婚礼上的“闹洞房”,葬礼中的哭丧,都是一种心理情感的宣泄。此外,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满足的种种需求,往往在民俗中得到某种补偿。

4.试述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民俗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可以大略分为史前、古代和近现代三个阶段。

史前民俗,是指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以前的民俗。即原始社会的民俗。史前时期没有强加在氏族成员头上的国家政权,在氏族生活中,一切按传统习俗办事,因此,民俗是原始社会生活的唯一规范,这是史前民俗的显著特点。

古代民俗,指从夏王朝建立到鸦片战争之前这段期间的民俗。它可以大略分为两个阶段,汉末以前为一阶段,这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期,也是中国古代民俗系统的形成期。汉代以后为一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民俗的发展与繁荣期。

近现代民俗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民俗。这个时期,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刺激下,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阶级关系等发生了一系列急剧的变换,整个中国民俗的体系,正在经历急剧地引进、斗争、分化、改组、融合等过程,向新的、现代化的、既以中国传统特色为主又兼有国际性的民俗体系蜕变。

5.我国古代民俗基本特点。

古代民俗,指从夏王朝建立到鸦片战争之前这段期间的民俗。它可以大略分为两个阶段,汉末以前为一阶段,这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期,也是中国古代民俗系统的形成期。

汉代以后为一阶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民俗的发展与繁荣期。综观中国古代民俗,与史前民俗相比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民族融合的规模远较史前时期为大,由此引起民俗的不断交流与同化的规模也大。例如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随着封建社会制度的确立和大一统皇朝的建立,汉民族以华夏族团为主体,在与许多部落与民族的同化过程中形成,这一时期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民族融合时期之一。

二是古代民俗无论如何变化,始终保持着以汉族民俗为主体的基本体系,反映了民俗活动顽强的传承性。例如辽、金、元三代的统治者虽非汉族,但入住中原后,却逐渐被汉族同化,遵行汉族风俗。

三是由于这时期有了相对于“民间”而言的国家组织,统治阶级本身也发展出了一套与“俗”相对应的“礼”,即官方礼仪。如周代官方礼仪制度在民间风俗及前两代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礼”与“俗”已成为两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行为规范系统。

6.以农业民俗的基本内容为例论述物质生产民俗的基本特征。(结合农业民俗的基本内容,论述物质生产民俗的基本特征。)

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它包括: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民俗等,它贯穿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地域性:人们大众进行物质生产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依附于不同生态环境的自然条件。以农业民俗中农业生产过程习俗为例,北方产麦区使用犁犁地时,一般采用牛、驴或人力牵引,基本采用“搅着犁”和“伏着犁”相间各种犁法。而在南方水稻产区,犁田以前一般要先灌水,犁后耙两遍。

2.季节性:人与自然斗争,受自然现象的规律制约,从而形成随天体运转,气象变化而变化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以农业民俗中卜农事丰歉,祈福习俗为例,各地普遍流行的正月十九(或)二十五盼丰收的“添仓节”。

3.功能性:物质生产民俗首先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它具有直接的功能作用。例如农业民俗中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是保证农业丰收的重要条件之一。

4.科学性:物质生产民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对生产对象及其规律的长期观察、感受和思考的结果,具有科学意义。如农业民俗中农业禁忌习俗,是农民对农业生产实践规律的经验性认识的一种总结。例如,二月一日忌鸟雀;惊蛰在墙角撒石灰,可以避虫蛇;立秋农家禁止家人在田间行走,否则秋收减产等都反映了当地农民对农业生产的认识状况及某些可供借鉴的东西。

7.举例论述我国各民族服饰如何体现了丰富的社会观念。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例如在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有诞生礼、成年礼、婚礼

和丧礼,四次重大礼仪产生四次换装,每次换装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内容,体现了中国的礼仪伦常和崇宗敬祖观念。

2、求吉心理。求福趋吉,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这种趋向反映在许多方面,衣服图案和装饰是其中重要方面。如给小孩带虎头帽、穿虎头鞋,是祈望借虎的威力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服饰是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属于各民族独有的心理状态的视觉符号,穿着同一种服饰的人,时时都在互相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我们是同一民族的人,并因此而强调同一民族之间的内聚性和认同心理。

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服饰十分敏感的反映着政治观念的变化。例如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之后,剪辫子和穿中山服,成为“咸与维新”的符号。

此外,服饰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审美观念。

8.中国各民族民居建筑具有哪些共同的民俗特点?

1.聚族而居;聚族而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族聚居于房屋互相通连的村落之中。房屋相连的程度达到“下雨不湿鞋”。另一种是全族居于一村,但住房不连通。基诺族的大房子,就属于这一类型。

2.房屋式样大体相同。这是中国居住建筑最突出的特点。

3.城镇附近有长亭而无旅社。安于本乡本土,不愿意轻易移居他处,是农耕经济在居住上的表现。因安于本乡本土,故城郊不需要旅社,多设长亭。许多描绘亲人分离悲痛的动人故事多发生于长亭。

4.民房低于官府。老北京的民房全是平房,而且比较低矮。因为按规定,民房只能低于皇宫,等而次之,各县的民房也只能低于县衙门。

5.中国哲学思想和神秘文化随处可见。例如寺庙和居民建筑的中梁、门头和庙堂顶部,多画有“太极”和“八卦”。

9.试析当前宗族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

较为完整的宗族组织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丁口、显示这种血缘关系的族谱、祠堂、祖坟,资助之一组织及其活动的族产,以及协调这种关系的族规和族房长。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基本的社会单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族组织民俗。中国的基层组织及其传统文化典型地体现在宗族制度中。

宗族是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宗族由家庭组成。家庭是亲子所构成的生儿育女与养老送终的群体。家庭主要是一个生育单位和经济单位,通常作为宗族的一分子而存在。

10.从节期的选择、节俗活动的形成与发展两个角度探讨岁时节日的由来。

岁时节日,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节日。岁时节日的形成,有两项必不可少的要素:一是有相对固定的节期;二是节期中有特定的民俗活动。

首先是节期的最初选择与确立,是以天文、历法的知识为基础的。如立春、清明、夏至、冬至、与后来形成的有关节日关系至为密切、特别是“清明”,后来从节气演变为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其次节俗活动产生的内动力来看,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观念有关,如自然崇拜、灵魂崇拜,还有古人为了祈望人寿年丰而形成的迷信、禁忌、巫术等观念。例如故人相信人有灵魂,人死之后,肉体不复存在,灵魂却不消失,灵魂具有超人的能力,可以变化形态,暗中对人起作用。家中的尊长死后,能成为家族或家庭的保护神,因此受到后人的隆重祭祀。节日中的祭祖习俗,使血亲家族内部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凝聚力,成为中国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11.谈谈传统节日放假是否有利于它的传承。

民俗节庆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也是维系一个民族的重要纽带。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放假,既是对这种潮流的顺应,也可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民俗文化的情感。而传统节日的回归,也更好地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的伦理道德,强调了亲人间的感情联系,对弘扬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都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12.如何理解当前对传统节日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人们加大了对传统节日的开发利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商业炒作而引发的传统节日变味,假日经济是近年来最大的黄金增长点。各行各业纷纷从攫取利润的角度,打造节日品牌,佳节原本的意义被商业泡沫和人情关系歪曲抹杀了。人们几乎忘记了节日本身的实际内涵,而留给人们更多的记忆是“花钱找罪受”。二是因腐败现象而助长的节日变味近年来,由于政府官员腐败现象的屡禁不止,中华传统节日中“礼尚往来”的形式被人变相利用,成为一些人送礼拉关系的有利借口。三是因崇洋心理而造成的节日变味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许多舶来节日越来越受到青睐。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渊源流長,内涵深刻。这些节日风俗,是古代人民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这笔文化资源需要充分挖掘,再进行整合利用,才能显示出它的特殊价值。在传统节日开发利用中,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礼仪”文化资源的利用。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雅号。中华传统节日的礼仪形式丰富多彩。这些礼仪形式如不加保护就会逐渐流失。二是娱乐文化资源的利用。要以节日的狂欢形式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传统节日历来体现了欢乐、祥和的特点。这些节日,不但具有丰富的礼仪内容,而且往往还形成了众多的文艺娱乐形式,应大力支持和推广传统节日的许多文艺娱乐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体现欢乐祥和的气氛。要给传统艺术切入现代技术模式,提高观赏效果。通过对传统艺术进行包装和改换,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赋予一些传统艺术以适合的现代形态,扩大中国审美模式的影响,从审美趣味和认知方面增进对中国文化品格的认同。三是亲情文化资源的利用。作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向往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形成了中华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节日无疑是人们联络感情的纽带,

可以突出节日亲情主题,凝聚海内外华人,以亲情传递为契机,发展交通信息事业。四是道德文化资源的利用,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纪念,弘扬道德精神,通过节日礼仪形式,提倡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13.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

1.神话传说的嵌入。节俗的远源,是古人的原始信仰崇拜。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发展,原始信仰逐渐削弱。对节俗的“所以然”必须重新给予解释,才有可能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存在和发展。汉代是一个历史和传说相当活跃的时代,各种上古神话传说广泛流传,给节俗的重新诠释带来了新的机遇。

2.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就一般情况而言,节日风俗多由民间约定俗成。但在特殊情况下,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对节俗的发展演变,可以起直接的促进、推动作用。

3.民众历时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历史人物传说,常常是广大民众历史观的一种艺术表现。因为某种契机,融入节日之中,作为节日的一种溯源性解释,并左右节日活动、节俗观念的流变。

4.宗教节日或其他因素的渗透。在我国,佛、道二教对世俗生活的影响至深至广,圣、俗之间界限并不严格分明,宗教活动世俗化的倾向比较明显。这样一来,一些本来只是宗教徒才过的宗教节日,也被插进了岁时序列,成为僧、俗共度的节日。

5.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在我国风俗发展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流向。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时期,使节日风俗得以接触、融合。汉族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代各民族中普遍流行;而各少数民族的一些体育竞技游艺也不断渗进汉族传统节俗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

14.以节日风俗为例,论述我国历时上多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对民族风俗的影响。

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在我国风俗发展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流向。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时期。最有影响的有:春秋战国时期,各族交往与混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民族的杂居;蒙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17世纪中叶满人入关建立了清政权,战争带来了民族大迁徙;多族杂居、南北统一,使节日风俗得以接触、融合。汉族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在古代各民族中普遍流行;而各少数民族的一些体育竞技游艺,如山戎的打秋千、契丹、女真的射柳习俗,也不断渗进汉族传统节俗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

15.试论年节习俗的基本活动内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刷墙壁、剪窗花、贴春联、置办年货、添置新衣、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

初年,既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

年岁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鸣,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到高潮。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

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16.举例论述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

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生产性节律相应,民间节日中,就有了春祈、秋报、夏伏、冬腊的岁时性生活节律。

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我国是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传统节日中的诸多礼俗,深刻的体现了这一特点。如节日祭祖,团圆,节日礼品。

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传统节日集信仰的、经济的、社交的、娱乐的功能于一身,成为中国广大民众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7.从我国传统诞生仪礼来看中国人对婴幼儿教养职能的重视。

诞生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通过诞生仪礼,一个婴儿获得其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大体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三个阶段,以庆贺生子为中心部分。求子仪式就是采取向神祈祷、施行巫术行为等方式,以达到怀孕生子的目的。民间虚造有主管生育的神灵、偶像,如碧霞元君、送子观音、金花夫人、子孙娘娘、张仙等,并为之立庙建祠。中国古代有祭祀高媒(生育之神)的礼仪,在仲春之月举行。求子习俗中还有一类常见的形式是由旁人送子,首先是送据说妇女吃了可以怀孕的食物,其次是送去带有多子多孙意义的某些吉祥物,第三是结合元宵节舞龙灯活动送子。民间还有一类求子信仰活动,即性器官崇拜与性行为模仿巫术,是在某种神圣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对某种生殖器象征物加以祭拜和进行交媾行为的模仿。入石祖“久木鲁”、投石求子、偷桩等。

孕期习俗包括孕妇禁忌、孕期馈送、接生方式等。孕妇禁忌指孕妇有种种禁忌,如在饮食方面禁食一些动物的肉,在视听方面禁忌看一些不常见的动物和丑陋的人等。孕期馈送是一种催生习俗,在产期将届时,由娘家送一些婴儿出生后所需用的衣、食物品。接生方式如“临盆”、“落草”等。

庆贺生子包括洗三、满月、周岁等。洗三是一种生命降生仪式。中国汉族一般是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庆贺仪式,谓之“洗三”或“三朝”。满月是一种进入人群仪式,作为诞生礼的一项重要仪式,在婴儿满月的时候进行。满月之后,还有在一百天时所举行的庆贺仪式,称“百岁”,含义是祝福小孩能够健康长寿。

18.如何理解当前丧葬礼仪逐渐复杂铺张的趋势?

我国古代无论官民均十分重视丧葬礼仪。之所以如此,除了普遍存在的灵魂不灭观念外,儒家孝道和先人荫庇后代之类思想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丧礼办得是否隆重和符合旧规,既是衡量子孙尽孝与否的标志,又对能否获得祖先荫庇使家道昌隆具有重要意义。舆论、习俗的压力和免祸求福的动机,使得丧葬礼仪有愈益复杂铺张的趋势。当然,不能一概否认在种种丧葬仪式中,也贯穿着死者亲属对死者的真诚怀念及混杂于其中的既恐惧又有所求的复杂情感。

19.以民俗信仰为例,论述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1.民俗信仰有突出的功利性。民俗信仰的所有活动,都是从民众的现实生活需要出发的,具有相应的功利目的。

2.民俗信仰具有强烈的神秘性、保守性、封闭性。这一点,特别由民间信仰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和他们的传承活动体现出来。

3.民俗信仰有较强的包容性。凡为我所用者,都被加以供奉,形成巫、道、佛互相包容的宗教信仰。

4.民间信仰有较大的渗透性。可以说民间信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一点也是其他任何宗教所不能比拟的。

5.民俗信仰的俗信化趋势。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人们的鬼神观念日趋淡薄,信仰方式不断简化。为了迎合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民俗信仰也不断改变自己,即迷信成分越来越少,神秘色彩淡化,健康成分不断渗入,且经常增加新的内容。

20.谈谈你对传说与历史关系的看法。

传说主要是关于特定的人、地、事、物的口头故事。传说不等同于历史,但和历史有密切关系,例如传说的故事情节尽管有虚构成分,但其主人公生活的时代和历史背景和基本性格、社会地位经常符合历史真实。传说根据其关联和解释对象,可分为:

1.人物传说:其主人公大多是历代实有其人的著名人物;

2.地方传说:是关于各地特定山河泉石、名胜古迹的特点,以及某些地名由来的带有解释性的故事;

3.史事传说:是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传说群。

4.动植物和某些自然现象的传说:这类传说的基本模式,是讲述者大多相信某些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系由现实的人幻化而成。

5.关于各种风俗、土特产品、民间工艺的等的传说:这类传说大多着重解释传说对象及其特点形成的原因,具有丰富的知识性。

21.试述古代英雄叙事诗的基本特征。

(1)以历史上重大事件和英雄传说为题材,以氏族、部落、民族间(或内部)的征战为主要内容;

(2)主人公不论确有其人抑或虚构,均为人间英雄,但又不同程度的神格化;

(3)为婚事而征斗的内容常见;

(4)败于英雄的妖魔,除象征险恶自然力和征战对手外,有时也象征异教徒。

22.举例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一是提供丰富的题材和思想内容;二是提供典型形象;三是在艺术、语言上对作家文学有影响。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有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是保存、掘炼和再创作;二是损害和歪曲。

23.从歌节活动的类型来看歌节的演化过程。

就古籍记载和现在尚可见的歌节活动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有庄严的祭仪,以群歌共舞的形式,祭祀分管生产的神灵,意在保生产丰收而娱神;(二)有庄严的祭仪与祀神活动,祭后,男女才共歌舞,活动已趋歌化;(三)祭仪简化或消失,只是以唱祭歌开头,然后就是男女对唱情歌或同欢共舞;(四)歌唱活动与祭礼礼仪、祭祀内容完全脱离,突出体现人为主体,反映人的文化生活需求;(五)新的歌节。

由以上五个类型可见歌节的演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祓禊求子为主要目的,后来由重在娱神转向人神功娱过渡;突出的是男欢女爱的求偶需求;群众性娱乐活动和经济文化交流相结合,文化、经济功能日趋强化。

24.举例论述民间语言与民俗的关系。

1.民间语言自身就是一种民俗现象。如祈祷是祭祀习俗的组成部分,念咒语是民间巫术的重要环节。

2.民间语言记载和传承着其他民俗事象:

(1)民间语言承载乐大量的物质生活民俗(肥水不落外人田);

(2)民间语言反映着民间组织、制度层面的习俗和一些民俗活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3)民间语言记载着民众的经验、信仰、伦理等精神民俗(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

3.民间语言承载民俗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语言单位概括指称民俗事象。语言材料作为民俗事象的名称,专语专用,语、俗完全相印。

(2)语言单位具体陈述民俗事象。一个词、短语或一两句话,直接道出民俗事象的具体内容。

(3)语言安慰旁涉夹带民俗事象。有些定型的短语或句子,其中心意思并非交代民俗事象,但中间夹带表示民俗事象的赐予。

(4)语言单位折光反射民俗风貌。是指民间语言虽不直接陈述民俗事象,但反映民众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凝聚着民众的智慧和经验。

25.论民间舞蹈分布的南北差异。

汉族民间舞蹈受地域、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南方与北方不同的风貌,南北又因自然生态的迥异而出现种种繁复的现象。南方有花鼓、花灯、采茶;北方有以四大秧歌为主的各路秧歌。

(一)花鼓、花灯与采茶:是指流传于我国南方的民间舞蹈种类,其表演班子都由旦(女)、丑(男女都有)生(男)组成,载歌载舞,曲调幽雅。歌词都赞颂江南的秀丽景色,美好的爱情生活或与农业相关内容。主要包括:1、湖南地花鼓;2、云南花灯与四川秀山花灯;3、江苏花鼓;4、安徽花鼓灯;5、采茶。

(二)北方秧歌:主要有,1、山东秧歌(鼓子、海阳、胶州);2、东北秧歌,东北气候寒冷,农闲时间较南方长,其秧歌动作强劲使扭秧歌的人浑身发热,秧歌的强烈音响,使村镇热闹非凡;3、陕北秧歌,主要流行在陕北的榆林合延安大部分地区。给人以深刻的使印象“扭”“唱”“场图”的艺术效果;4、河北秧歌,主要流传于河北东部唐山一带,表演“过街”和“打场”。

26.以诸子的民俗观为例论述先秦时期民俗学史的理论特色。

诸子的民俗观,集中反映了先秦时期民俗学史的理论特色:

(一)孔子的民俗观

孔子的伦理政治的核心是人学,他也是从人学的角度来使用民俗资料的。他主要是在阐明人治的过程中,力图把原始民俗观改造成与礼制体制有关的学问。首先,他让历史介入民俗,抛弃传统民俗观中的“怪力乱神”的思维,用人文历史的观点解释神话;其次,他以“民教俗朴”说为前提,致力于贯彻男女、君臣、夫子、礼义、仁德的纲常模式。孔子了解民俗,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其他层面。孔子民俗观的历史方法和人文原则,对于我国封建时代的民俗观系统的形成,具有奠基意义。它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与信仰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荀子的民俗观

荀子的伦理社会思想,强调人为的力量,对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决定作用的说法持否定态度。他开设转向了建立伦理道德价值观的范畴。他的新命题是民俗的道德标准。他主张按照美、丑、善、恶的道德概念,去确立民俗知识,去为民俗事象分类,去选择美俗善政的民俗应用方式。他认为,作为上层统治者,学习和运用这种伦理民俗,善于从俗为事,就可以做到“其法治、其佐贤、其民愿、其俗美”,赢得良好的政治效果,并树立他们的“民德”形象。荀子以道德民俗为社会评价,导入对于民俗的社会标记和一般性质的推理判断,认为民俗具有自己的“习俗之所积”的自然属性。他赞成孔子的诗乐教化思想,关注民间文学,创作的《蚕赋》是中国第一篇仿制民间谜语的重要作品。荀子道德民俗观的特点还在于发现,一切民俗价值都隶属于政治价值的。

(三)庄子的民俗观

老庄民俗观的核心是反智主义,主张“无知无欲”。他们鼓吹小国寡民,认为民俗的实质在于保存自然的人性。庄子也不追求民俗知识的历史确定性,他将民俗的知识与自然人的知识作为同一类型的知识进行处理。老庄的自然民俗观逐渐演变成了我国古代民俗观理论中的“天籁说”的源头。

总之,先秦民俗由于被史官和诸子文献所记录,增加了它们的理论分量和实际影响。以人论俗事先秦伦理民俗观的主要特征。

27.汉魏时期出现了对民俗事象的评注风气,试举该时期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予以论述。

(一)司马迁的民俗观

1.历史不等于民俗。通过搜集散于民间的神话传说,来补充叙述历史的发展过程。

2.一部史书,要体现历史的真实性,不仅要尊重前代的文化遗产,还要分析现实社会变迁的历史事实,应该对推动历史文化的各阶层、各方面人物和社会因素,都要加以记录。(《世家》、《货殖列传》、《游侠列传》、《西南夷列传》

3.奠定了编写中国古代编年史的基本方法。司马迁的史传著作,在指导思想上以史别俗,在写法上采俗补史。

(二)王允的民俗观

东汉王充的著作《论衡》,其中的有些内容,对民俗知识的性质进行了评论,包括评论民俗事实与社会事实、民俗现象与自然现象、民俗解释与宗教解释之间的关系等。如利用民俗知识去阐述哲学观点;不相信同时代的宗教宣传。

(三)郭璞的民俗观

魏晋南北朝时期,郭璞的民俗观《山海经注》按照民俗生活的原来样式解释神话,如发现和收录了前任没有记载的神话传说类型。

(四)宗懔的民俗观

南朝梁宗懔的民俗观《荆楚岁时记》积累了农事生产和生活事象。此书以十二月为序,按月归纳农事生产和生活事象,包括岁时节日、祈年礼仪与文娱竞技等各种活动,以自然区划为范围,描述了它们的整体形态,使中国的地区性农业民俗首次被归纳为一个特殊的范畴。

28.举例论述唐宋时期民俗思想的三个标志。

这一时期的民俗思想具有双重重要性。一方面,它以从个别民俗观念中脱颖而出,吸收了农业文明的整体价值观,来理解社会的发展和较高文化历史中的民俗传统;另一方面,这种民俗思想的贯通,不再以上下层民俗的冲突或缓冲为代价,而是在博大宽容的政治气氛种,滋养新说。这些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农政民俗思想的兴盛,唐代农政思想的核心,是强调统治者应具备“勤农”的意识和相关的“政绩”观念宋代以后,农政思想仍有很大的势力;

(二)官修民间文艺图书的出现,唐宋时期,编辑了一批大型的官方类书,保存了唐、宋两代上、下两个阶层的大量民俗文艺资料;

(三)帝都民俗中心的发现,在唐宋时的历史文献种,已开始记录和描述了帝都民俗,并把帝都看成是城市民俗文化的中心,记录中都突出表现了都城所在地的政治经济繁荣景象

29.试述五四时期至抗战爆发前民俗学学科发展的三段学术

历程。

(一)北大时期

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下,1918年春,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在校刊上逐日登载近世歌谣。1920年,歌谣征集处改为歌谣研究会,两年后,发行《歌谣》周刊,出版了九十七期。后并入《国学们周刊》,继续收集、发表各类民间文学作品。

我国早期的民间文学评论和研究工作,也在北大校刊发表《歌谣选》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一时期,顾颉刚运用历史地理比较的方法,撰写了《孟姜女故事的转变》的论文。董作宾在《看见她》专号中发表了《一首歌谣的比较研究》一文,进行了母题研究的尝试。稍晚,矛盾出版了《中国神话研究ABC》一书。此外,周作人、刘半农、郑振择、胡适等的成绩也比较显著。

(二)中大时期

1927年秋冬间,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成立,同时创办了《民间文艺》周刊,共出十二期。次年更名《民俗》周刊,出版了一百一十期。《民俗》所刊载的民俗资料,大大超过了北大时期。该刊除歌谣外,还登载了其他民间文学体裁的相当数量的作品,编发了多期民俗专号,出版了多种民俗丛书。这个时期的国内民俗学著作,比较著名的有: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集》、江绍原的《发须爪》、钟敬文的《民间文艺丛话》、容肇祖的《迷信与传说》、赵景深的《童话论集》和黄石的《神话研究》等。中大的民俗学活动,被学者们认为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科确立的标志。

(三)杭州时期

杭州中国民俗学会于1930年在杭州成立,它将民俗学运动继续推向深入。学会主办了《民俗月刊》杂志,出版了理论丛刊《民俗学集镌》和专刊《民俗艺术专号》、《民间风俗文化》与《民俗特刊》,并对国外的民俗学理论和学术动态也增加了介绍。

民俗学的研究方法,起初仍以人类学为主,后来吸收了法国和日本的民俗学学说。钟敬文这一时期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如《金华斗牛的风俗》、《中国神话的文化史价值》、《民间文艺学的建设》和《民众生活模式与民众教育》等,从经济上探求民间习俗的社会根源,提出了民俗学与文化史的关系、民俗学者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社会责任,以及创建民间文艺学的学科体系等重要问题。

建筑学考研快题准备技巧

快题技巧(建筑的~学习下) 2009-07-17 12:15:08 来自: ?a girl?(dreamer) 快题辅导 总体思路:考什么就复习什么—针对性要强。 最容易拿分的科目 一:如何复习;一套完整的设计过程方法。 3套方案: 1套画法:字体(大字、小字)、平面、立面、剖面、总图(道路、广场、铺地)、透视(角度、配景、树人,车)。色彩安排,建议用马克笔上色,每只马克笔的用处写在笔上。 1套布图:共几张图纸,每张图纸的内容安排(建议3张图,平立剖供2张透视图1张),每个位置的图也要固定下来。 3次绘图练习: 10月:一个星期内每天花点时间完成一套图。 11月:3天内每天花点时间完成一套图。 12月: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套图。(学院组织) 二:如何考试; 1、工具准备:图板、草图纸、硫酸纸、丁字尺、三角板、比例尺、胶带、绘图笔、马克笔、自动铅笔、建筑模版、圆规等、网格纸(或自己绘的网格例如不同比例的7500的网格) 2、考试时间安排: 2-1审题15分钟。多读几遍题。 1项目性质:建筑规模,使用者(把握设计分寸),文化教育建筑?公共办公建筑?对内还是对外的建筑,注意限定词。比如五个班的幼儿园,县城的图书馆,居住区会馆,公园茶室。2主要功能内容:数量,要求。(如教室) 3特殊功能要求:数量,要求。(如会堂,展厅等,要求4。5米高,考你如何处理高差问题。)4规划要求:建筑退界,建筑入口位置,基地保留树木等,注意红线位置(若建筑压红线,分数*0。8,建筑超过红线,分数*0。7,与其他范围条件不符,不及格。) 2-2方案设计30分钟。 背过的3个方案,稍加修改即可。 2-2-1分析: A 功能制约——由内到外 各功能空间的流线要求(泡泡图,特别是比较复杂的建筑) 各功能空间的面积分配(方块图,面积,形态) 比如5个教室,每个教室80平方米则总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在基地上大概占多大面积。各功能空间的开放程度,空间的对内和对外的关系 各功能空间的朝向要求,主要和次要的房间的需求 各功能空间的动静要求,如阅览室,舞厅等 B 环境制约——由外到内 车流,人流 朝向,景观——界面控制 与周围建筑的功能关系,分析基地(在基地上画十字,分析各个部分对道路和环境的关系)建筑形态的环境意义——围合,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2-2:设计操作 A 寻求合理的分区布局: 着手点:

南大管理学原理历年考研试题(97-11)

2011年 自2010年1月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富士康已发生十多起员工跳楼事件,引起各界的普遍关注。富士康的管理模式也引发了广泛的议论,甚至有富士康的管理称为“铁血管理”。你如何评价富士康的这种管理模式?从富士康的管理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请利用激励理论解释薪酬保密制度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效果或问题,分析如何提高薪酬保密制度的实施效果。 官僚控制系统和小集团控制模式有什么区别?实施不同控制模式的企业在组织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企业中为什么会出现“小道消息”,应该如何对待“小道消息”? 团队成员构成的多元化已经非常普遍。请分析多元化团队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2010年 在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有什么异同?为什么? 职能和部门划分可以利用专业分工的优势,但这会造成职能和部门之间的矛盾和沟通障碍,因此横向协调设计是组织结构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企业可以运用的横向协调设计有哪些方式呢?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沿一曾指出:专注是赚钱的唯一途径。可口可乐专心做可乐,成为世界消费品领域的领先者;丰田专注于做汽车,成为日本利润最为丰厚的公司。进入一个行业,专业化,然后全球化,这才是赚钱的唯一途径。你是如何理解的。 目前面对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不少企业都以“裁员”的方式应对,请你谈谈对此的看法。如何认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 2009年 试简要介绍梅奥——霍桑试验的主要结论,分析根据该实验的结论应该如何提升管理者能力。管理授权是一个两难困境。“一放就乱,一收就死”。你认为这是怎么造成的?应该如何解决这种困境? 有人认为,管理决策制定很容易,只是确定适当的模型,定义变量,带入数字并求出答案。你对此有什么评价? 有人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企业在岗位设置的时候经常面对“因人设岗”和“因事设岗”的问题,在不同的企业往往有不同的倾向。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2008年 企业招聘中有一句行话————“公司招聘的是技能,解雇的是不合”。请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以及企业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而不具备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有人说,企业的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又有人说,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除了创造利润之外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背景下对企业管理是否仍有指导意义? 创新与其说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不如说它渗透与管理的其他职能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总在不断地创新。但是,管理又在不停的进行结

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试题

清华建筑学近年考研真题——建筑学 2001年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试题 中国建筑史 一.选择题 1. 中国古典建筑演变与下列哪个因素一般没有因果关系?( ) a.朝代的更替 b.文化中心的转移 c.建筑工具的进步 d.中外文化的交流 2. “小式”建筑是指( ) a.不用斗栱的建筑 b.不用斗栱控制的建筑 c.用斗口控制的建筑 d.斗口最小的建筑 3. 北京故宫三大殿斗口等级为( ) a. 二等 b.三等 c.四等 d.四等以下 4. 我国古代从()开始就已经开始建造佛塔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魏晋南北朝 5. “东西堂”制度()朝时期开始的? 6. 在建筑设计中用图纸和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始于哪个朝代? a.隋 b.唐 c.五代 d.宋 7.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是由谁最早传入中国的?( ) a.马可波罗 b.利马窦 c.郎士宁 d.墨菲 二.填空题 1. 现存古代最大的两座木构殿堂是( )和( ) 2. 宋代用材制度中,“材”与“份”的基准分别为斗拱的()与()。 3. 中国古城中建都最多的是( ),保存最完整的是( ). 4. 我国的琉璃瓦技术是()时期从()传入的。 5. 古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清代的斗口分为()个等级。 6. 广东中山纪念堂是()设计,属于()风格 7. 上海国际饭店属于( )风格,设计者是( ). 8. 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最早的石塔是( )。 三.作图题 1. 五踩溜金斗栱侧立面 2. 独乐寺观音阁 3. 北京故宫平立面 4. 应县木塔立面 外国建筑史 一.选择题 1. 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是指( )

a. 古代希腊,罗马建筑 b.学院派建筑 c.17世纪法国宫廷文化支配下的建筑 d.19世纪以前的古代建筑 2. 下列哪一点不是古代西亚建筑的特点? ( ) a.砖的应用 b.拱券的应用 c.平面对称布局 d.建筑多建于平台之上 3. 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代的?( ) a.交叉拱 b.十字拱 c.棱拱 d.抹角拱 4. 佛罗伦萨巴齐礼拜堂由_____设计.( ) a.米开朗其罗 b.伯拉孟特 c.布鲁乃列斯基 d.帕拉第奥 5. 文艺复兴时代著作<<建筑五柱式>>的作者是) a.阿尔伯蒂 b.帕拉第奥c维特鲁威d.维尼奥拉 6. 下列建筑师谁不属于新理性主义学派? ( ) a. 罗西 b. M.博塔 c.波多盖西 d. R.克里尔 7. “光明城市”是由______提出?( ) a. 赖特 b.柯布西埃 c.霍华德 d.格罗皮乌斯 8. 芝加哥学派产生于( ) a.19世纪8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二.填空题 1. 古埃及的”玛斯塔巴”用于( )用途. 2. 古波斯的波斯波里斯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有(百柱厅和中央接见大厅) 3. 古希腊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是早期( )柱式的代表. 4. 罗马风建筑与哥特建筑在屋顶结构上的区别在于一个采( )结构,一个采用( )结构. 5. 拜占庭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当时的( )(地名),即今天的( ) 6. 举出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的哥特教堂各一例( ),( ),( ),( ). 三.画图题 列举下列建筑师近10年内的作品各一例,以简图示之 1. 皮阿诺(Renzo Piano) 2. 盖里 3. 罗西 2002年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试题 中建史 一. 填空 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 ) 仔角梁起翘属于( 嫩戗发戗),戗脊起翘属于(水戗发戗). 秦始皇陵底边边长达()米,这种陵体在汉代称() 匠人营国制度出自( ). 中国近代复古主义思潮源于( )大学 张涟是( )代最著名的造园大师 琉璃瓦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 应县木塔上下层柱间采用( )造,塔内实际有( )层 二. 选择

建筑学考研快题注意的几个方面

建筑学考研快题注意的几个方面建筑同城市的关系有三个基本方面 ?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系及其位置对建筑相应的要求。 1 、基地面临交叉路口。要求建筑具有一定标志性,并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和休息空间。 2 、基地面临主要道路。立面处理最为重要,可入口,停车,但在城市主干道上不宜开入口和停车场,因为会降低车辆行驶速度。 3 、基地面临次要道路。立面处理可稍简化,适合入口停车并宜退让红线较大距离,以使对行人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 4 、基地面对着道路。建筑适宜有一定的层次感,通常使用的手段是在建筑上开口。 5 、道路需要疏浚。当道路转折角度过大,视线不便时,需考虑使一部分基地作为舒缓道路的过渡部分,有适当面积的铺地及不遮挡视线的绿化,以满足人行交通。 ?建筑与周边旧有建筑的关系。 1 、建筑同周围建筑围合成庭院。 2 、建筑遮挡旧有建筑。 3、透过建筑能看到旧有建筑。 4 、建筑同旧有建筑在高度上或形式处理上的统一或对比。 ?停车场的设置。 停车场一般应位于城市次要道路边上或L型道路的交叉端口。 快速建筑设计的设计过程:内部功能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 ?内部功能分析 1、功能组成;动静,公私分类;面积方块图;空间的特殊需要;门厅,楼梯间,卫生间的大小,数量,位置;注意是否有面积过大的房间。 2 、根据建筑密度和基地面积估算出一层面积和层数,并在总平面图上确定建筑的主次入口,停车位置和基本流线,并按比例画出建筑的基本布局。 3、功能流线图。 4、层高和结构形式,柱网布局。 ?外部环境分析 1、城规要求:建筑密度50%,容积率,高度控制,绿化率,入口要求,消防疏散要求,日照间距。 2、地形地貌分析。 平整地形建筑布局可适当灵活扭曲,复杂地形建筑布局宜完整简洁。 十字路口或缺角地形中建筑处理宜为锯齿型或弧型,城市边角料地形中不宜多实际功能。坡地地貌依据其起坡角度的大小,可采取全埋,半埋,架空等不同的处理方式;建筑与等高线一般有平行和垂直两种关系;根据落差的大小可选择跌落半层,一层;落差应结合停车场等功能进行有效利用。 临水地貌应注意两点原则:建筑平面舒展,立面轻盈;建筑可适当延伸至水面并与水面产生关系。 3、基地周边环境景观,视线,噪声分析。 4、基地周边原有建筑物的高度,布局,立面及屋顶形式。 5、基地内部原有绿化,遗址等要素分析。 6、基地所在地的气候和风土传统。 建筑造型分析 1、办公楼与旅馆立面处理外窗较为规律化,可通过窗的设计和突出局部构架使构图活跃。

管理学815考研试题教学内容

安徽财经大学 2 0 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科目:管理学 一、概念辨析题(在论述概念的基础上,比较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每小题1 0分,小计50分) 1.X理论,Y理论 2.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 3.正强化,负强化 4.前馈控制,反馈控制 5.集权式领导,民主式领导 一、判断论述题(每小题25分,小计1 00分) 1.选择一项你近期做出并给予你重大影响的决策,如:是否兼职、是否报考公务员等,分析说明: (1)做出决策的基本过程。 (2)如何从不同的备选方案做出选择。 2.假定你准备创办一家经济型酒店,规模在1 5 0人左右,并担任该酒店总经理,主要经营餐饮、小型购物中心和住宿业务,请你分别设计两种组织结构方案,比较其优势与劣势。 3.“目光远大的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不需要理性的或者外在的理由,它们不随趋势和时尚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也不随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你同意上述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4.相比较于通用电气、中国石化等这样的大企业而言,为什么那些小型软件企业会更容易实现其组织文化变革呢?

安徽财经大学 20 1 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科目:管理学 一、简述题(每小题1 2分,共60分) 1.管理的一个著名定义是:“通过别人并和别人一道实现组织目标。”说明管理者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 2.管理者在道德方面的领导作用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3.当管理者越来越经常地使用电脑和软件工具时,他们将台皂够制定更理性的决策,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现实管理实践中如何运用这种理论? 5.“每位员工在组织控制工作中都起到了作用”,或者“控制仅 仅是管理者的责任”。你同意吗?请说明你的观点。 二、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9 0分) 1.随着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的增强,管理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大为增加,只有那种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组织结构。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如果同意此观点,请说明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提高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 2.在处理所谓外部引进人才一“空降兵”与内部培养人才一“子弟兵”的关系上,有许多企业倾向于给引进人才更多的关注,主要是给予更高的薪金与福利待遇,结果在无形之中挫伤了内部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3.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由于企业中出现的大量创新活动是有关技术方面的,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因此有人认为创新就是技术创新,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

民俗学习题答案

《民俗学》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民俗学的定义和范围 1.一般了解民俗学名称的由来。 民俗学作为独立的人文科学的专有名词首先出现于(英国),这个学术专名是英国民俗学会创始人之一、考古学家、英国议会秘书(汤姆斯)于1846年用萨克逊语的两个词合成的。原来这个名词的含义是“民众的知识”或“民间的智慧”,作为学科名称可以直译做“关于民众知识的科学”。 2.掌握民俗学的概念。 民俗学是研究各民族最广泛的人民传承文化事象的科学。 3.了解民俗学的研究范围。 民俗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以下四个大的方面: ①经济的民俗:它是以生态民俗、民间传统的经济生产习俗、交易习俗及消费生活习俗为主要内容的; ②社会的民俗:它是以家族、亲族、乡里村镇的传承关系、习俗惯制为主要内容的; ③信仰的民俗:它是以传统的迷信与俗信的诸事象为主要内容的; ④游艺的民俗:它是以民间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习俗为主要内容。 第二章民俗学的性质和任务 1.了解民俗学的性质。 ①民俗学的独立学科性质②民俗学的边缘学科性质 2.掌握民俗学的任务 用科学的方法,尽可能收集流传在广大群众当中的生活、文化活动现象,加以整理研究,借以阐明一向不被重视的,真实的民众的文化活动及精神状态和特点——这种活动和状态等,主要是指长期历史的,但也包括现在的。我们的民俗学,既是‘古代学’,也是‘现在学’。 第三章民俗学的方法和作用 1.一般了解民俗学的方法。 ㈠调查方法㈡研究方法 2.重点掌握民俗学的作用。※ ⑴民俗学的建立和发展,首先可以丰富世界人文科学宝库,积极推进世界人文科学的发展。 ⑵民俗学的建立和发展能够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提高振兴中华的勇气和自觉性。 ⑶民俗学的研究,可以有效地自觉地推动“移风易俗”的工作,发挥它应有的改造社会的作用。 ⑷民俗学的研究可以为制定和落实党与国家的政策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⑸民俗学的研究,在国际间可以增进相互的了解与各国人民的相互团结。 第四章民俗的主要特征 1.掌握民俗的内部特征。 民俗的内部特征有三,即民族的区别、阶级的差异、全人类的共通性。 ⑴民族的区别 民族的区别是民俗的重要属性之一。所谓民族的区别,既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而言,又是指不同民族生活中有不同的民俗事象在世代传承。 ⑵阶级、阶层的差异

管理学考研试题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管理职能的是——。 A、组织活动 B、控制活动 C、有效获取资源 D、计划与决策 2、——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孔茨 3、——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A、梅奥 B、韦伯 C、麦格雷戈 D、马斯洛 4、——可以很好地说明组织中有一些颇具吸引力的目标却无人问津。 A、公平理论 B、期望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需求层次理论 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00元,每台售价12000元,试计算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A、14台 B、12.5台 C、7.3台 D、80台 6、统一命令原则是指——。 A、每人只能有一个上司 B、权责对等 C、责任不可委任 D、反映组织系统的互关系 7、以追随者对领导的认同感为基础的权力是属于以下哪种权力——。 A、专家权力 B、个人影响权力 C、奖励权力 D、强制权力 E、合法权力 8、外在的成就象征,比如职称、专用车位等可以满足以下哪种需要——。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会需要 D、自尊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1、C 2、A 3、D 4、B 5、D 6、A 7、B 8、D 1、赫茨伯格提出了——理论 A、需求层次 B、双因素 C 、激励需求 D 、期望 2、管理控制系统实质上也是一个——系统 A 、自动控制 B、完全开放 C、信息反馈 D、完全封闭 3、反馈控制方法中,最重要的,又是最困难的是—— A、财务报告分析 B、标准成本分析 C、质量控制分析 D、工作人员成绩评定 4、最普遍采用的划分部门的方法是按——划分 A、时间 B、职能 C、产品 D、设备 5、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是—— A、法约尔 B、韦伯 C 、德鲁克 D、巴纳德 6、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适用于—— A、大型企业 B、跨国公司 C、现场作业管理 D、实行专业化管理的组织 7“知人善任”体现了人员配备的——原理 A职务要求明确B公开竞争 C 用人之长 D 不断培养 8. 主管人员考评最常见的方式是—— A自我考评 B 群众考评C上级考评 D 同事考评

《民俗学概论》课后题总结

民俗理论: 1民俗的基本特征 2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3民俗的社会功能 4举例说明什么是民俗的类型性或模式性 5民俗的集体性 6简述民俗的传播方式 7简述历史上对民俗概念狭义理解的四种学说。 8简述民俗学的学科体系。 9简述民俗的生活性与历史性的关系 10简述学习民俗学的多种实用价值。 11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12解释民俗的“民”是什么,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述。 13谈谈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之间的关系 14物质民俗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15民俗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16拟议中的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应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17结合你所居住的区域或你所属的民族所存在的节日习俗谈谈民俗的社会功能18何为民俗?人们对民俗的一般理解有哪些?你心中的民俗概念是什么? 19中国古代民俗有哪些显著特点? 20当代中国民俗学学科有何特点?你怎样看待民俗学的学科前景? 21谈谈民俗志在民俗学中的作用? 22简述民俗的独立学科性质 物质生产: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行业习俗的差异与行业特点之间的关系 2什么叫农业民俗,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 4简述工匠民俗的三个特点 5坐商的主要特点 物质生活: 1饮食习俗的主要类型与内容 2服饰民俗中的求吉心理 3简述风水观念的基本内容及其文化与心理涵义。 4简述中国民居建筑的民俗特点。 5简述服饰发展的四个阶段 6简述服饰构成的要素。 7商的交易的主要民俗形态 8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有哪几个方面? 9服饰构成要素的变化与服饰承载观念变化的关系 10试举例说明民居建筑试如何反映民族传统观念的。

社会组织: 1什么是宗族?宗族组织民俗的特征? 2为什么说庙会可谓是社区文化的大展示 3家族祭祀的功能 4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基本的社会单位吗?为什么?5简述宗族组织的民俗要素? 6我国家产继承的基本类型 岁时节日: 1节日习俗与灵魂崇拜的关系 2岁时民俗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3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主要受哪些因素所影响 4简述传统节日民俗的特点5民间组织对传统节日的作用。人生礼仪: 1何谓人生礼仪,通过仪礼如何对其进行分析解释 2成年礼中考验所具有的意义 3 简述“土葬”与“墓葬”的异同。 4简述我国古代丧服等级制度。 5简述中国古代“六礼”。 6人类婚姻经历的主要阶段 7什么是成年仪礼?它有哪些类型? 8中国古代成人礼的主要内容及其衰微的原因 9简述“通过仪礼”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学术价值。 民俗信仰: 1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 2信仰民俗的主要表现形式 3巫术的本质特征和类型 4说说巫的种类及其职能。 5简述民间常见的几种巫术形式 6简析民俗信仰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口头文学: 1民间口头文学的性质及分类 2民歌的类别 3 幻想故事所表现出来的古老观念主要有哪些? 4什么是神话?神话有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 5传说的种类 6民间故事讲述家在故事的传承和发展上的作用。 7神话对起源的解释与民间传说相比有什么不同? 8简述民间诗歌的功能。

东南大学2009、2010年建筑学考研建筑史和快题试题

2009年东南历史真题 一、填空 1.隋大兴设计者高颖和宇文恺;元大都设计者刘秉忠,也黑迭儿,水系设计者郭守敬 2.中国两个建筑团体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建筑学会 3.著名的Trinita dei Monta(圣三一教堂)前的Spagna step是巴洛克风格的,说明建筑手法也可以用在城市规划上 4.20世纪初荷兰De Stijl 风格代表作是乌德勒支住宅 5.拜占庭建筑的独特建构是帆拱 6.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书是《论建筑》、《建筑四书》、《五种柱式规范》作者是阿尔伯蒂、帕拉蒂奥、维尼奥拉 7.中国的神位排放制度是__________,左昭右穆 8.法国凡尔赛宫前的广场是______风格,设计者______ 9.北宋汴梁的在城市上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开放的街市,张择端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就是描述当时的情景 10.1980-1986年建成的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的设计者是拉斐尔?莫尼欧(西班牙) 11.第一个石制的金字塔是昭赛尔金字塔 二、画图 1.八架举折 2.七檩举折 3.中山陵音乐台 4.天坛 5.希波丹姆城市平面 6.罗马君士坦丁堡凯旋门 7.视差矫正法 8.威尼斯公爵府立面

三、简答5*8=40 1.曹魏邺城的特点并举两个以其为原型的城市例子 2.为什么说独乐寺山门是唐风格的体现 3.南京首都计划的内容 4.三个塔的照片请分别指出类型并论述它的特点 5.classical Order 6.Flying Buttress 7.Garden City 8.Bauhaus 四、问答 1.以你熟悉的一个南方私家园林为例,分析其南方私家园林手法(至少5点) (10 ) 2.举两个我国民居不同的例子。(12) 1)绘图介绍其特点2)分析异同3)简述造成不同的原因 3.论述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教义分别对其建筑空间,型制及特征的影响(10 ) 4.结合今年来国内重大有影响力的建筑,谈谈你对现代建筑如何在技术化与地域化共生与交融的观点。

中国民俗学真题及答案

中国民俗学真题及答案 2010-07-20 11:2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0 分,共3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节日风俗的产生,直接相关的观念是:() ( A ) A.尊亲敬祖 B.原始信仰 C.祛邪止恶 D.伦理观念 2.端午节的恒定主题是:() ( C ) A.避瘟 B.吃粽子 C.纪念屈原 D.划龙舟 3.在商业民俗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交换方式是:() ( B ) A.行商 B.集市 C.坐商 D.马帮 4.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为() ( A ) A.幌子牌匾 B.固定摊位 C.营业时间 D.专营商品 5.中国民居建筑所具有的共同民俗特点是:() ( A ) A.聚族而居 B.设有堂屋 C.设有神龛 D.设有照壁 6.进入人群仪式称为() ( A ) A.满月 B.洗三 C.抓周 D.百碎 7.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是:() ( C ) A.民俗学 B.人类学

C.民间文学 D.社会学 8.创用民俗学英文“Folklore”的学者汤姆斯是哪个国家的:() ( C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9.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叫做:() ( D ) A.神话传说 B.民间戏剧 C.民间歌谣 D.民间文学 10.具有相对稳定的长期传承特点的渔业习俗是:() ( A ) A.占验习俗 B.岁时习俗 C.生产时序 D.渔业禁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7.0 分,共7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工匠民俗的重要特点,即:() ( ABC ) A.师承关系的系谱性 B.技术传授的封闭性 C.生产活动的神秘性 D.师徒关系的亲缘化 E.工匠来源的地域性 2.物质生产民俗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 ( BCDE ) A.类型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功能性 E.科学性 3.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经历过的阶段有:( ) ( CE ) A.半穴居 B.干栏式 C.利用天然空间 D.四合院 E.人造居住空间 4.诞生仪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大体包括()

建筑学考研快题设计总结

建筑学考研快题设计总结 建筑同城市的关系有三个基本方面: 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系及其位置对建筑相应的要求。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系有三种: 1 、基地面临交*路口。要求建筑具有一定标志性,并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和休息空间。 2 、基地面临主要道路。立面处理最为重要,可入口,停车,但在城市主干道上不宜开入口和停车场,因为会降低车辆行驶速度。 3 、基地面临次要道路。立面处理可稍简化,适合入口停车并宜退让红线较大距离,以使对行人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 4 、基地面对着道路。建筑适宜有一定的层次感,通常使用的手段是在建筑上开口。 5 、道路需要疏浚。当道路转折角度过大,视线不便时,需考虑使一部分基地作为舒缓道路的过渡部分,有适当面积的铺地及不遮挡视线的绿化,以满足人行交通。 建筑与周边旧有建筑的关系: 1 、建筑同周围建筑围合成庭院。 2 、建筑遮挡旧有建筑。 3、透过建筑能看到旧有建筑。 4 、建筑同旧有建筑在高度上或形式处理上的统一或对比。 停车场的设置: 停车场一般应位于城市次要道路边上或L型道路的交*端口。快速建筑设计的设计过程:内部功能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内部功能分析: 1、功能组成;动静,公私分类;面积方块图;空间的特殊需要;门厅,楼梯间,卫生间的大小,数量,位置;注意是否有面积过大的房间。 2 、根据建筑密度和基地面积估算出一层面积和层数,并在总平面图上确定建筑的主次入口,停车位置和基本流线,并按比例画出建筑的基本布局。 3、功能流线图。 4、层高和结构形式,柱网布局。 外部环境分析: 1、城规要求:建筑密度50%,容积率,高度控制,绿化率,入口要求,消防疏散要求,日照间距。 2、地形地貌分析。 平整地形建筑布局可适当灵活扭曲,复杂地形建筑布局宜完整简洁。 十字路口或缺角地形中建筑处理宜为锯齿型或弧型,城市边角料地形中不宜多实际功能。坡地地貌依据其起坡角度的大小,可采取全埋,半埋,架空等不同的处理方式;建筑与等高线一般有平行和垂直两种关系;根据落差的大小可选择跌落半层,一层;落差应结合停车场等功能进行有效利用。 临水地貌应注意两点原则:建筑平面舒展,立面轻盈;建筑可适当延伸至水面并与水面产生关系。 3、基地周边环境景观,视线,噪声分析。 4、基地周边原有建筑物的高度,布局,立面及屋顶形式。 5、基地内部原有绿化,遗址等要素分析。 6、基地所在地的气候和风土传统。 建筑造型分析: 1、办公楼与旅馆立面处理外窗较为规律化,可通过窗的设计和突出局部构架使构图活跃。 2、博物馆,展览馆类建筑主要依*天窗采光,故外立面较实,可通过对天窗造型;运用片墙,

考研管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考研管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考研管理学离我们越来越近,大家准备好了吗?下面了考研管 理学测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测试! 1.在其他情况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商品价格的少许上升 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大幅度下降,则可以断言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小于0 2.某集团公司主要根据综合增长率来评判其成员企业的业绩, 并规定:综合增长率=销售增长率+(2×利润增长率)。现有属于该集 团的某企业,预计今年的销售增长率与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5%与8%。最近,为了提高综合增长率,该企业领导决定投资100万元以加强促销和降低成本。据初步估计,在促销上每增加投资10万元可分别提 高销售增长率0.5%和利润增长率0.25%,在降低成本上每增加投资 20万元可提高利润增长率1%。这样,如果由你来决定分配这100万 元投资,你同意以下哪种观点? A.全部投在加可促销上要比全部投在降低成本上好 B.如果对该投资进行科学分配,可以实现较高的综合增长率 C.全部投在降低成本上要比全部投在加强促销上好 D.无论怎样分配,都只能提高综合增长率10% 根据以上情况,你认为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说法更为科学? 方案,其成败的可能性与损益情况如下: 3.现有两个所需代价相同的投资

方案情形成功失败 获利可能性损失可能性 第一方案10060%5040% 第二方案50060%65040% A.由于这两个方案都有40%的可能失败,所以,均不可能获利 B.第二方案的经营风险性要比第一方案大 C.这两个方案的获利期望值都是40万元,所以,这两个方案没有什么差别 D.第二方案成功时可获利500万元,由此可见,第二方案要比第一方案好 4.某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管的营销队伍人数也从3人增加到近100人。最近,公司发现营销人员似乎有点散漫,对公司的一些做法也有异议,但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从管理的角度看,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最大可能在于: A.营销人员太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情况 B.总经理投入的管理时间不够,致使营销人员产生了看法 C.总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宽,以至于无法对营销队伍实行有效的管理 D.营销队伍的管理层次太多,使得总经理无法与营销人员实现有效的沟通 5.某企业所生产的甲产品,近年来尽管市场旺销,但其销售量的增长率却一直徘徊不前,而市场调查显示该产品所在行业的市场销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试题(DOC)

一、解释名词(15分) 1、CIAM——现代建筑师国际会议,现代主义建筑师自发成立的以反折衷主义推广现代建筑理念的国际性民间组织。1928年成立于瑞士拉萨尔查兹,1959年解散,1933年提出雅典宪章,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游憩、交通、工作。 2、哥特式——12世纪形成于法国,使用了尖券、尖拱、骨架券、飞扶壁、束柱、花窗 棂等,典型实例是巴黎圣母院。 3、风格派——1917年形成于荷兰,先出现于绘画,后影响建筑,或称新造型派,或新要素派,强调体形分解、线条、板面与色彩,强调构图韵律。 4、有机建筑——赖特把自己的建筑称做有机的建筑,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标是整体性,强调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在布局、材料、造型上与环境有机结合,在结构与材料上要表现自然本色充分利用质感。 5、隐喻主义建筑——体现象征主义,强调艺术造型和象征含义的建筑,产生于50年代。 二、试绘图说明西方古典柱式的特征、比例及对后来建筑设计有何影响?(15分) 三、试简要说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20分) 四、试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变化与特征,并举出其不同典型实例。(20分) 答:中国古代城市的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居民区。 城市形态随三者的发展不断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各种要素的分布还处于散漫而无序的状态,中间并有大片空白地段相隔,说明此时的城市还处于初始阶段。典型实例为河南偃师二里头的宫殿遗址。 第二个阶段是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城市总体布局还比较自由,形式较为多样,有的是大城包小城,如曲阜鲁故都及苏州吴王阖闾故城,有的是二城东西并列,如易县燕下都故城。 第三个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三国时的曹魏都城——邺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严整,功能分区的里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这是前一阶段较自由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结果,这样,不仅各种功能要素区划明确,城内交通方便,而且城市面貌也更为壮观,唐长安城堪称是这类城市的典范。 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里坊制的城市模式宣告消亡,代之而起的是开放式的城市布局,典型实例为汴梁。 五、独乐寺观音阁在建筑和结构上有何特点,请予以介绍。(10分) 答:①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椽,外观两层,有腰檐、平坐,内部三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②台基为石建,低矮且前附月台,平面仍为“金厢斗底槽”式样。

民俗学试题整理

3. 如何理解当代“鬼搭车”传说的传统性。 传说是一种常见的民俗学类型,其内容非常广泛。传说属于散文叙体,像神话一样,无论讲述者还是听众都认为传说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就以当代鬼搭车为例。 在很多地方我们收集到了汽车司机夜间开车遇到鬼搭车的传说。一般都是在深夜,司机(多数为出租汽车司机)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请求搭车。在把姑娘送到指定地点以后,姑娘一般会给司机一些钱作为报酬。回去以后,司机发现姑娘给的钱是冥钞,再去姑娘昨晚下车的地点一看,原来是一片墓地,姑娘的坟墓也在其中。司机这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是遇到鬼了。 这个传说具有了强烈的历史性、社会性和现实性。有的时候,传说又被称为“信仰故事”,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为迷信或传统信仰存在的合理性和可信性提供了有力的印证。传说比较容易被人们相信是一种事实,而且人们在讲述或重述传说的时候,都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强调自己讲述内容的真实性,以引起听者的主意。 5、中国民间饮食中有“吃肝补肝,吃脑补脑”的说法,你怎么看。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反映了中国人重视饮食的习尚。民间饮食指的是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食物的属性、食物的范围、制作过程和仪式、餐桌上的礼仪、节日和仪式食品,以及食物的名称、保存、禁忌等。 我们生活中一日三餐,每一餐实际上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向我们传递着不同的文化信息。 中国人最重要的饮食观念是“食补”即吃什么补什么。例如,吃动物的肝脏就可以补肝虚,吃动物的内部,就可以补人的内部,还有许多如“吃脑补脑”,“吃胆补胆”等说法。 这种说法至少没有考虑到以下三点: 一、人体器官的构造及成份并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器官,如猪肺的成份并不同于人肺。 二、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利用的程序是很复杂的,吃进去的食物必需经过分解成红血球载得动的分子或离子,才有可能被身体利用。而分解出来的分子或离子,是不是会被用到特定的部份也未知,说不定都补到贪得无厌的癌细胞去了 三、动物的器官由于功能的关系,有可能是毒素累积最浓的场所,如肝脏是解毒器官,里面不知道有多少等待分解或正在分解中的毒素。又如肺里累积的空气污染,或肾脏中等待排出的废弃物。 7、简单分析“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 所谓迷信是对在某种条件、征兆、原因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结果或后果的传统表示法。但是,这里所谓的条件、征兆、原因和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乌鸦当头过,无灾必有祸”在这条迷信里,乌鸦是一种条件或者征兆,如果看见乌鸦从头顶飞过的话(条件),那么人们一定会遇到灾难,或者会大祸临头(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尽管上述的条件与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纯粹是一种假想,但人们却坚信它们之间具有某种因果关系。 在这则迷信中,左眼和右眼的跳动是先决条件,而结果却大相径庭,左眼的跳动能给人们带来幸运和吉祥,右眼的跳动却是灾难的前兆。究其原因,是人们

快题总结(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 9.2

建筑同城市的关系有三个基本方面: 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系及其位置对建筑相应的要求。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系有三种: 1 基地面临交*路口。要求建筑具有一定标志性,并有一定面积的绿化和休息空间。 2 基地面临主要道路。立面处理最为重要,可入口,停车,但在城市主干道上不宜开 入口和停车场,因为会降低车辆行驶速度。 3 基地面临次要道路。立面处理可稍简化,适合入口停车并宜退让红线较大距离,以 使对行人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 4 基地面对着道路。建筑适宜有一定的层次感,通常使用的手段是在建筑上开口。 5 道路需要疏浚。当道路转折角度过大,视线不便时,需考虑使一部分基地作为舒缓 道路的过渡部分,有适当面积的铺地及不遮挡视线的绿化,以满足人行交通。 建筑与周边旧有建筑的关系。 1 建筑同周围建筑围合成庭院。 2 建筑遮挡旧有建筑。 3 透过建筑能看到旧有建筑。 4 建筑同旧有建筑在高度上或形式处理上的统一或对比。 停车场的设置。 停车场一般应位于城市次要道路边上或L型道路的交*端口。 快速建筑设计的设计过程:内部功能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 内部功能分析 1 功能组成;动静,公私分类;面积方块图;空间的特殊需要;门厅,楼梯间,卫生 间的大小,数量,位置;注意是否有面积过大的房间。 2 根据建筑密度和基地面积估算出一层面积和层数,并在总平面图上确定建筑的主次 入口,停车位置和基本流线,并按比例画出建筑的基本布局。 3 功能流线图。 4 层高和结构形式,柱网布局。

外部环境分析 1 城规要求:建筑密度50%,容积率,高度控制,绿化率,入口要求,消防疏散要求, 日照间距。 2 地形地貌分析。 平整地形建筑布局可适当灵活扭曲,复杂地形建筑布局宜完整简洁。 十字路口或缺角地形中建筑处理宜为锯齿型或弧型,城市边角料地形中不宜多实际功能。 坡地地貌依据其起坡角度的大小,可采取全埋,半埋,架空等不同的处理方式;建筑与等高线一般有平行和垂直两种关系;根据落差的大小可选择跌落半层,一层;落差应结合停 车场等功能进行有效利用。 临水地貌应注意两点原则:建筑平面舒展,立面轻盈;建筑可适当延伸至水面并与水面产 生关系。 3 基地周边环境景观,视线,噪声分析。 4 基地周边原有建筑物的高度,布局,立面及屋顶形式。 5 基地内部原有绿化,遗址等要素分析。 6 基地所在地的气候和风土传统。 建筑造型分析 1 办公楼与旅馆立面处理外窗较为规律化,可通过窗的设计和突出局部构架使构图活 跃。 2 博物馆,展览馆类建筑主要依*天窗采光,故外立面较实,可通过对天窗造型;运用片墙,构架;墙体内陷做洞口处理;具厚重感的体块咬合;墙面突出片墙或凹进做侧窗; 墙面做影壁;建筑与水结合等手法进行活跃化。 博物馆,展览馆的用窗常用形式主要有天窗,高窗,侧窗,局部有高角窗处理,由于功能的文化性需要,经常有局部与大片玻璃幕墙对比的运用。 3 综合体建筑的处理没有固定原则,依据气候,位置,功能的不同可运用墙体,虚构 架,廊道,窗等建筑元素进行活跃。 常见问题 1 平面中易忘指北针,剖切符号,主次入口,室内外不同地平的标高,房间名称,楼 梯指针, 消防楼梯,室外台阶,通高线,上层悬挑的投影虚线,在2层以上平面中若能看见屋顶,

-管理学考研试题.doc

广外企管重点 一、简述促进创新的组织文化的特征 1、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文化价值观 任何一个组织总是要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对象作为本组织追求的最高目标、最高理想或最高宗旨,一旦这种最高目标和基本信念成为统一本组织成员行为的价值观,就会构成组织内部强烈的凝聚力和整含力,成为统领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因此,组织价值观制约和支配着组织的宗旨、信念、行为规范和追求目标。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2、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 人是整个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也是组织活动的中心和主旋律,因此组织只有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理解人、凝聚人、培养人和在就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组织全体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组织和成员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这样才能不断增强组织的内在活力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柔性管理为主 组织文化是以一种文化的形式出现的现代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通过柔性的而非刚性的文化引导,建立起组织内部合作、友爱、奋进的文化心理环境,以及协调和谐的人群氛围,自动地调节组织成员的心态和行动,并通过对这种文化氛围的心理认同,逐渐地内化为组织成员的主题文化,使组织的共同bl标转化为成员的自觉行动,使群体产生更大的协同合力。事实证明,由柔性管理所产生的协同力比刚性管理制度有着更强烈的控制力和持久力。 4、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群体凝聚力 组织中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工作态度、行为方式、目的愿望等都会导致成员之间的摩擦、排斥、对立、冲突乃至对抗,这往往不利于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而组织文化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寻找观念共同点,不断强化组织成员之间的含作、信任和团结,使之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实现文化的认同和融合, 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使组织具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样才有利于组织成员采取共同行动。 二、决策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 1、决策的原则。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仇原则。现实中,组织内外的很多因素都 会对组织的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 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任何放啊按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人们对未来的认识和影响十分有限,从而决策是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现实的未来状况不一致。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作出最优决策,只能作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2、决策的依据。决策的依据是信息。管理者在决策是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 响决策水平。这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觉得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但这并不是说管理者要不计成木的收集各方而的信息。管理者在决定收集什么样的信息、收集多少信息以及从何处收集信息等问题时,要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 只有在收集的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超过为此而付出的成本时,才应该收集该信息。食量的信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人文研究 一、填表题 请填写以下人类学体系表格空白部分 二、填空题 1.人类学者在田野工作后,最终调整知识和思路,进而完成的文化撰写的文本 形式就是。 2.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和。它的作用在这里主要是加深人 文学者对于文化的生物学基础的理解。 3.1958年,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从而 直接影响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产生。进化论代表人物泰勒著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了泛灵论,也叫做。 4.1870年,在经典民族志作品《易洛魁联盟》的基础上,出版了 名著,系统地提出了家庭进化的理论,后来,他又在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全面的发展了社会进化的思想,并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大致分了、、三个时代,并将作为每个阶段的

具体标志。 三、选择题 1.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这是理论的观点。 A.文化相对论B.文化中心论 C.种族主义D.文化普同论 2.恩格斯曾经指出:是“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 梁”。 A.人类学B.社会学 C.民族学D.考古学 3.体质人类学包括(多选) A.人体形态学社会生物学B.生物进化论古人类学 C.考古人类学 四、名词解释 1.文化 2.进化学派 3.传播论 4.文化圈、文化层、文化亲缘关系的两个标准 5.社会决定论 6.历史特殊论 7.濡化 8.文化模式、国民性 9.功能论& 新功能论 10.社会冲突论 11.普同论、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跨文化比较

五、简答与问答 1.人类学学科在广义和狭义上有哪些分支。 2.如何理解人类学的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关系? 3.简述摩尔根将原始社会划分的几大阶段。 4.新功能论“新”在何处? 5.文化功能论与结构功能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叙述文化人类文学理论发展的脉络 7.费孝通、林耀华等人类学前辈如何借鉴西方功能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社会? 8.试从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发展说明中国人类学的本土特点。 9.是论述人类学与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0.思考学习人类学有什么作用或者意义。 11.说明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及其前提条件 12.如何认识整体性的文化研究 13.如何认识文化相对主义 14.阐述你所知道的人类学的认识论主题 第二章田野民族志与人类学研究(3课时) 一、填空题 1.在其他社会科学家看来,人类学中的质性研究主要在于探讨文化现象、形成 民族志、和研究的学术传统。 2.在一书中已经提出了田野工作的具 体方法,并认为通过这些方法和一定程序有望获得可靠而有效的民族志资料。 3.从事田野民族志研究的人类学家的选题一般有两种选择,即: 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