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见外来物种入侵

中国常见外来物种入侵
中国常见外来物种入侵

中国常见外来入侵物种介绍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外来入侵物种是指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被引入到自然分类区外,

在自然分布区外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对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影响或破坏的物种。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但由于自然生境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很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的大幅增长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物种有意或无意传播的机会大大增加。外来入侵种对我国环境的破坏已经非常明显,引起的生态问题和生物多样性也十分严重。本文通过列举几种我国常见的外来入侵种,对其产地、生活习性、入侵过程、传播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策略进行描述,加强大家对外来入侵种的认识,更好地防范外来入侵种。

关键字:外来入侵种人类活动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破坏

第一章紫茎泽兰

一、紫茎泽兰简介

学名: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英文名:Crofton Weed

中文异名:解放草、破坏草

分类地位:菊科Compositae泽兰属(Eupatorium)多年生草

本或半灌木。

鉴别特征:茎紫色,被腺状短柔毛,叶对生,卵状三角形,

边缘具粗锯齿。头状花序,直径可达6mm,排成伞房状,总

苞片3-4层,小花白色,高1-2.5m。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行有性和无性繁殖。每株可图1-1 紫茎泽兰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藉冠毛随风传播。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能分泌化感物,排挤邻近多种植物。

二、起源和分布

原产于中、南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1865年起始作为观赏植物引进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栽培,现已广泛分布于全世界

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新

西兰、南非、西班牙、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

坡、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缅甸、越南、

中国、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太平洋岛屿等30多个国

家和地区。紫茎泽兰约于20世纪40年代由缅甸传入中

国与其接壤的云南省临沧地区最南部的沧源、耿马等

县,后迅速蔓延,经半个多世纪的传播扩散,现已在西

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湖北、西藏

等省区广泛分布和危害,并仍以每年大约60 km的速度,

随西南风向东和向北扩散。其中云南省有93个县(市)

分布,面积达250多万公顷。图1-2 紫茎泽兰的花

三、危害性

1.破坏畜牧业生产:紫茎泽兰对畜牧生产的危害,表现为侵占草地,造成牧草严重减产。天然草地被紫茎泽兰入侵3年就失去了放牧利用价值,常造成家畜误食中毒死亡。紫茎泽兰对马属动物的毒性(种子和花粉可引起哮喘;种子被吸入气管和肺可引起组织坏死和死亡)和牛的拒食性已被肯定。紫茎泽兰入侵农田、林地、牧场后,与农作物、牧草和林木争夺肥、水、阳光和空间,并分泌克生性物质、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对农作物和经济植物产量、草地维护、森林更新有极大影响,是农林生产的大敌。紫茎泽兰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性强,能极大地损耗土壤肥力。另外,紫茎泽兰对土壤可耕性的破坏也较为严重。

2.破坏农业生产:紫茎泽兰生活力强,适应性广,化感作用强烈,易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甚至发展为单一优势群落。紫茎泽兰叶、根的水提液可抑制多种粮食作物及蔬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紫茎泽兰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性强,能极大耗损土壤肥力,对土壤可耕性的破坏也较严重。紫茎泽兰对畜牧生产的危害,一方面表现为侵占草地,造成牧草严重减产(天然草地被入侵3年后就失去了放牧利用价值);另一方面,紫茎泽兰对马属动物具毒性(牛

拒食),常造成牲畜误食中毒死亡;此外,紫茎泽兰具有带纤毛的种子和花粉,可引起马属动物的哮喘病,尤其是具钗的纤毛种子被马属动物吸入后可直接钻入气管和肺部,引起组织坏死和死亡。紫茎泽兰的抗逆性极强,对土壤的选择性不大,即使在干旱脊薄的荒地、隙地、墙头、石缝里也能生长。已分布有紫茎泽兰的国家和地区都曾报道该草侵入农田、草地、草原、路边。

3.破坏本地植被群落结构、影响园林、旅游业景观:紫茎泽兰的生命力、竞争力及生态可塑性极强,能迅速压倒其它一年生植物。它的植株能释放多种化感物质,排挤其他植物生长,常常大片发生,形成单优种群,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园林景观,影响林业生产。紫茎泽兰对林业的危害是侵占宜林荒山、影响造林、林木生长和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侵入经济林地,影响茶、桑、果的生长,管理强度成倍增加,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经费,且严重威胁了经济作物的发展。

图1-3 拉锯战,本地土生植物和紫茎泽兰缠斗

4.危害人类健康:紫茎泽兰植株内含有芳香和辛辣化学物质和一些尚不清楚的有毒物质,其花粉能引起人类过敏性疾病。

四、防除措施

人工拔除在秋冬季节,人工挖除紫茎泽兰全株,集中晒干烧毁。此方法适用于经济价值高的农田、果园和草原草地。在人工拔除时注意防止土壤松动,以免引起水土流失。

生物防除 1.植物的替代控制:利用柠檬桉、皇竹草等作为替代植物来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2.生物防除:利用泽兰实蝇、旋皮天牛和某些真菌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的生长。泽兰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具有专一寄生紫茎泽兰的特性,卵产在紫茎泽兰生长点上,孵化后即蛀入幼嫩部分取食,幼虫长大后形成虫瘿,阻碍紫茎泽兰的生长繁殖,削弱大面积传播危害;旋皮天牛在紫茎泽兰根颈部钻孔取食,造成机械损伤而致全株死亡;泽兰尾孢菌、飞机草链格孢菌、飞机草绒孢菌、叶斑真菌等可以引起紫茎泽兰叶斑病,造成叶子被侵染,失绿,生长受阻。

化学防治在农田作物种植前,每亩用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360-400克,兑水40-60公斤,均匀喷雾;松林每亩用70% 嘧磺隆可溶性粉剂15-30克,兑水40-60公斤,均匀喷雾;荒坡、公路沿线等,每亩用24%毒莠定水剂200-350克,兑水40-60公斤,均匀喷雾;草地、果园中的紫茎泽兰用草甘膦进行防治,慎用甲嘧磺隆。化学防治时,选择晴朗天气,注意雾滴不要漂移到作物上,同时在施药区插上警示牌,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

五、控制方法

生物防治泽兰实蝇对植株高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野外寄生率可达50%以上;

替代控制用臂形草、红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成效。

化学防治2,4-D、草甘膦、敌草快、麦草畏等10多种除草剂对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于根部效果较差。

第二章薇甘菊

一、薇甘菊简介

学名:Mikaina micrantha H. B. K.

英文名:Mile-a-minute Weed

分类地位:菊科Compositae

鉴别特征:茎细长,匍匐或攀授,多分枝;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

至卵形,基部心形;花白色,头状花序。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兼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

方式。其茎节和节间都能生根,每个节的叶腋都可长出一对新枝,

形成新植株。图2-1 薇甘菊

二、起源和分布

原产于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如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印度洋圣诞岛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包括斐济、西萨摩亚、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大约在1919年薇甘菊作为杂草在中国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发现,2008年来已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三、危害状况

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在其适生地攀援缠绕于乔灌木植物,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附主死亡,

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在中国,薇甘菊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主要对当地6~8m以下的几乎所有树种,尤其对一些郁闭度小的林分危害最为严重。危害严重的乔木树种有红树、血桐、紫薇、山牡荆、小叶榕;危害严重的灌木树种有马缨丹、酸藤果、白花酸藤果、梅叶冬青、盐肤木、叶下珠、红背桂等;危害较重的乔木树种有龙眼、人心果、刺柏、苦楝、番石榴、朴树、荔枝、九里香、铁冬青、黄樟、樟树、乌桕;危害较重的灌木植物有桃金娘、四季柑、华山矾、地桃花、狗芽花等。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生长迅速,不耐荫,通过攀缘缠绕并覆盖附主植物,对森林和农田土地造成巨大影响。由于薇甘菊的快速生长,茎节随时可以生根并繁殖,快速覆盖生境,且有丰富的种子,能快速入侵,通过竞争或他感作用抑制自然植被和作物的生长。在马来西亚,由于薇甘菊的覆盖,橡胶树的种子萌发率降低27%,橡胶树的橡胶产量在早期32个月内减产27%~29%;在东南亚地区,薇甘菊严重威胁木本植物,油棕、椰子、可可、茶叶、橡胶、柚木等都受危害。由于薇甘菊常常攀缘至10m高的树冠或灌木丛的上层,因此,清除它时常伤害附主作物。

图2-2 你看到的不是树,是薇甘菊图2-3 占山为王的薇甘菊在广东内伶仃岛,发育典型的白桂木-刺葵-油椎群落常绿阔叶林,几乎被薇甘菊覆盖,除较高大的白桂木外,刺葵以下灌木全被覆盖,长势受到严重影响,群落中灌丛、草本的种类组成明显减少。疏林树木、林缘木被薇甘菊缠绕,出现枝枯、茎枯现象,呈现明显的逆行演替趋势。

四、防治措施

人工清除用人工清除方法灭杀薇甘菊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适用于薇甘菊散生型发生地,主要是指新入侵发生地和已有实施除治的再发生地,其特征是单株相对独立生长,在春季、夏初,薇甘菊藤蔓较短时将其连根拔除,连续进行3~4次。第二种方法:适用于薇甘菊覆盖率较大的发生地,主要是指不适宜采用除草剂除治的地方,在薇甘菊营养生长期,在夏季至种子成熟前(一般为4~9月),先清除薇甘菊地上部分的藤蔓,使用刀、枝剪等将上树的薇甘菊藤蔓在离地面0.5米处割断,再用铲或锄挖出根部,然后集中烧毁或就地深埋。清理后的区域再次萌发薇甘菊植株时,可按第一种方法进行多次拔根除治。

防除薇甘菊专用药——18%2,4-滴微乳剂本品为非耕地防除薇甘菊的专用药。由2,4-滴、双戊烯和表面活性剂等组成,以速渗内传导代替自然吸收传导, 药后12小时内具速效药害,25-40天起二次慢性药害使薇甘菊死亡,枝茎及种子难以萌生。对禾本和不含萜烯类和精油类成分杂草安全,有灭薇保草,修复生态效果。对阔叶植物如芭蕉、芋类、瓜类等有严重药害至死.。不能作一般除草剂使用,其灭除薇甘菊机理尚未完全了解,药后的短

时间内下小雨有增效作用。它具有专一性,速效、持久性,安全性,使用方法多样性等特点。生物防治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田野菟丝子能寄生并致死薇甘菊,使薇甘菊的覆盖度由75%~95%降低至18%~25%,较好地控制薇甘菊的危害,且不会对样地内其他植物如重要的果树,粮食作物,蔬菜及其他园林绿化植物造成伤害。利用紫红短须螨控制薇甘菊,通过接种紫红短须蜡的虫卵,经过3个月后,可使薇甘菊的藤叶成片黄化卷曲,6个月后,薇甘菊的茎叶黄化,边缘不整齐,横向较窄,随着时间

的推移,薇甘菊逐渐枯死。绣线菊蚜却对薇甘菊也有较好的控

制效果.

第三章凤

眼莲

一、凤眼莲简介

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

英文名: Water Hyacinth

中文异名:凤眼蓝、水葫芦

分类地位: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

鉴别特征:水上部分高30-50(-100)cm,或更高。茎具长匍匐枝。叶基生呈莲座状,宽卵形、宽卵形至肾状圆形,光亮,具弧形脉;叶柄中部多少膨大,内有多数气室。花紫色,上方一片较大,中部具有黄斑。蒴果卵形。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浮水或生泥沼中。繁殖方式以无性为主,依靠匍匐枝与母株分离方式,植株数量可在5天内增加1 倍。一株花序可产生300粒种子,种子沉积水下可存活5-20年。常生于水库、湖泊、池塘、沟渠、流速缓慢的河道、沼泽地和稻田中。

图3-1 凤眼莲

二、起源和分布

凤眼莲,多年生水草,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我国见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84年,它作为观赏植物被带到美国的一个园艺博览会上,当时被预言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并从此迅速开始了它的走向世界之旅。1901年,被引入中国,同时也拥有了一个优美的中文名字“凤眼莲”。它美丽但却绝不娇贵,不但在盆栽的花钵里,在遗弃或扩散到野外时也同样长势旺盛。粮食缺乏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葫芦的茁壮生长是引人注目的,这种南美植物的强壮生命力促成了它的再一次被推广,这一次是作为猪禽饲料。与此同时,它拥有了通俗易记并流传更广的名字——水葫芦。放眼世界,水葫芦已经广泛分布于北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欧洲的至少62个国家。

三、危害情况

虽说水葫芦本身有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几乎成了“污染”的代名词。滇池、太湖、黄浦江及武汉东湖等著名水体,均出现过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耗费巨资也无法根治。水葫芦给滇池造成损失的案例是入侵物种危害的经典案例之一。20世纪80年代,昆明建成了大观河—滇池—西山的理想水上旅游路线,游客可以从市内乘船游览滇池、西山。但90年代初,大观河和滇池里的水葫芦疯长成灾,覆盖了整个河面和部分滇池的水面,致使这条旅游路线被迫取消,在大观河两岸兴建的配套旅游设施只好废弃或改做其他用途,大观河也改建成地下河。这些只是直接的经济损失,由水葫芦造成的生态损失却很难估量。

图3-2 一望无际的凤眼莲

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凤眼莲主要在中国南方分布;由于北方河流有冻结期,凤眼莲无法在自然状态下生存。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它的自然选择进化,其危害区有向北拓展的趋势。入侵最严重的地区,最早被报道的有滇池,其它还有太湖流域等。2009年6月央视报道了水浮莲对福建闽江流域水口电站和沙溪口水电站的巨大压力,在库区已经形成数万亩的水浮莲聚集带,

壮观之极,犹如茫茫草原,人工打捞需

要2个月以上,对发电航运和生态环保

构成极大压力。水浮莲的疯长和水电发

展饱和、大坝过多、水体流动缓慢、水

体富营养化、COD含量严重超标有关。

四、治理措施

化学防除

科学工作者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已经在化学防除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

绩。比较四种除草剂(克芜踪、草甘磷,

苄嘧磺隆和恶草灵)对水葫芦的控制效

果研究,表明克芜踪效果最显著,其次

为草甘磷,苄嘧磺隆和恶草灵均有一定

的抑制效果,但并不能起到致死作用。

另外,克芜踪对专食水葫芦的天敌——

水葫芦象甲成虫具有一定的致死作用,草甘磷对其成虫、卵和幼虫均无直接影响。41%BIOPORCE水剂防除水葫芦药效迅速,效果较好,持效期也较长,未见对水生动物有不良影响。

生物防除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水葫芦开始在我国南方许多河道泛滥成灾。在脱离原产地天敌控制的状况下,水葫芦疯狂繁殖,破坏了当地物种之间的平衡关系,造成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但是水葫芦的引进给我们的教训让我们不得不谨慎的对待外来物种的引进。因此,迄今为止,象甲还仍然在我国科学家的实验室里。水葫芦象甲安全性实验和对水葫芦控制实验表明对水葫芦有很强的专一性,对水葫芦的生长也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综合治理

在综合治理的策略上,可在河道的一侧留存水葫芦,以使象甲种群保存,而另一侧喷施除草剂可达到综合治理的效果。直接在有象甲的水葫芦上喷施除草剂农达既可有效控制水葫芦的生长,又可保留一定种群数量的象甲,但农达用图3-3 船路和凤眼莲

量要适宜。选择既可有效抑制水葫芦植株生长和种群繁殖,又在短期内难以杀灭植株的药量,是维系象甲种群存在的关键。利用这种方法只要使用正常用量的l/10农达制剂,就可获得十分显著的控制效果。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过量应用农达而带来的环境及成本问题。

利用河蟹控制

当4~5月份水温达到15℃时,水葫芦将开始繁殖。这

时利用河蟹对水葫芦新根、新茎的喜食性,在水葫芦较多

的池塘投放一定量的扣蟹或大眼幼体,能有效控制水葫芦的

生长,又可提高蟹的产量和成活率。

人工打捞

人工打捞是一种原始的方法,但很奏效。关键是打捞时

间的确定,在水葫芦开始繁殖前,或在施用农药见效后打捞,

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人工打捞与化学防

除结合起来,当用除草剂使水葫芦枯萎时,再对其进行打捞,图3-4 人工打捞凤眼莲效果十分明显。

第四章非洲大蜗牛

一、非洲大蜗牛简介

学名:Achating fulica(F閘ochrussac)

英文名:Giant African Snail

中文异名:褐云玛瑙螺、东风螺、菜螺、花螺、白玉蜗牛

分类地位:柄眼目Stylomnatophora 玛瑙螺科Achatinidae

鉴别特征:贝壳长卵圆形,深黄色或黄色,具褐色白色相杂的

条纹;脐孔被轴唇封闭,壳口长扇形;壳内浅蓝色螺层数为

6.5-8;软体部分深褐色或牙黄色,贝壳高l0cm左右。足部肌

肉发达,背面呈暗棕色,黏液无色。生物学特性:喜栖息于植图4-1非洲大蜗牛

被丰富的阴暗潮湿环境及腐殖质多的地方。6-9月最活跃,晨昏或夜间活动。食性杂而量大,幼螺多为腐食性。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生长迅速,5个月即可交配产卵。繁殖力强,一次产卵数达100-400枚。寿命长,可达5-7年。抗逆性强,遇到不良环境时,很快进入休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生存几年。

二、起源和分布

原产地: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奔巴岛,马达加斯加岛一带。

中国分布现状:现己扩散到广东、香港、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主要是一种美味的方式带入中国。

三、危害与防治

非洲大蜗牛会以柑桔类果树为寄主,柑桔叶片常被其吃成缺刻,枝条皮层也常被取食,柑桔果实取食后形成凹坑状。其寄主植物,还有林木幼苗、蔬菜和花卉等。蜗牛在大豆苗期危害,轻则造成叶片、茎秆破损,僵苗迟发,成苗率下降;重则将豆苗全部吃光,造成成片无菌。防治大豆田蜗牛,宜采取综合措施。1)清洁田园:夏熟作物或蔬菜收获后,及时铲除田间、圩埂、沟边杂草,开沟降湿,中耕翻土,以恶化蜗牛生长、繁殖的环境。2)消灭成蜗:春末夏初,尤其在5~6月份蜗牛繁殖高峰期之前,及时消灭成蜗。一是放养鸡鸭取食成蜗,注意需要在未用农药时进行。二是人工拾蜗。田间作业时见蜗拾蜗,或以草、菜诱集后拾除,或人工专门拾蜗。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灭蜗效果。3)化学防治以保护大豆出苗为目标,在蜗牛群体较大,且即将进入危害始盛期时,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蜗牛。用多聚甲醛300g,蔗糖50g,5%砷酸钙300g和米糠400g(先在锅内炒香),拌和成黄豆大小的颗粒;每亩用6%密达杀螺粒剂0.5~0.6kg或3%灭蜗灵颗粒剂1.5~3kg,拌干细土10~15kg均匀撒施于田间。蜗牛喜欢栖息的沟边、湿地适当重施,以最大限度减轻蜗牛危害。

第五章福寿螺

一、福寿螺简介

学名:Pomacea canaliculata Spix

英文名:Apple Snail,Golden Apple Snail,Amazonian Snail

中文名:大瓶螺、苹果螺、雪螺

分类地位: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 瓶螺科Ampullariidae

鉴别特征:贝壳较薄,卵圆形;淡绿橄榄色至黄褐色,光滑。

壳顶尖,具5-6个增长迅速的螺层。螺旋部短圆锥形,体螺

层占壳高的5/6。缝合线深。壳口阔且连续,高度占壳高的

2/3;胼胝部薄,蓝灰色。脐孔大而深。厣角质,卵圆形,具

同心圆的生长线。厣核近内唇轴缘。壳高8cm以上;壳径7cm

以上,最大壳径可达15cm。

图5-1 福寿螺及卵块

生物学特性:喜栖于缓流河川及阴湿通气的沟渠、溪河及水

田等处。底栖性,雌雄异体。食性杂。有蛰伏和冬眠习性。3

月上旬开始交配,在近水的挺水植物茎上或岸壁上产卵,初

产卵块呈鲜艳的橙红色,在空气中卵渐成浅粉色。一只雌性

福寿螺通常1年产2400-8700个卵,孵化率可高达90%。其繁

殖速度比亚洲稻田中当地近缘物种快10倍左右。虽然是水生种类,但可以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中度过6-8个月。一旦发洪水或被灌溉时,它们又能再次活跃起来。

二、起源及分布

原产地:亚马逊河流域。

中国分布现状: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作为高蛋白质食物最先被引入台湾;1981年引入广东,1984年前后,已在该省作为特种经济作物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但由于养殖过度,口味不佳,市场并不好,而被大量遗弃或逃逸,并很快从农田扩散到天然湿地。

三、危害性

福寿螺食量极大,并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还能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其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显然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寄主:水稻、茭白、菱角、空心菜、芡图5-2福寿螺啃食水稻

实等水生作物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作物。

四、控制方法

重点抓好越冬成螺和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以整治和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冬后残螺量,以及人工捕螺摘卵、

养鸭食螺为主,辅之药物防治。

参考文献

【1】曾北危.生物入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李振宇,解焱.中国外来入侵种.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https://www.360docs.net/doc/d215752489.html,/index.php?controller=front&action=view&id=10010982 【4】https://www.360docs.net/doc/d215752489.html,/view/93119.html

【5】https://www.360docs.net/doc/d215752489.html,/view/6714.htm#6

【6】https://www.360docs.net/doc/d215752489.html,/s/blog_794ad75e0100sxl5.html

【7】https://www.360docs.net/doc/d215752489.html,/plant/pldetail.aspx?plID=1184

【8】https://www.360docs.net/doc/d215752489.html,/view/510259.html

【9】https://www.360docs.net/doc/d215752489.html,/post/68974/

/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物种调查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09生态学,青岛 266003) 摘要:当今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外来物种入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目前外来入侵物种已达283<2006年),其中恶性外来入侵种有几十种之多。本文在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外来五中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危害情况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外来入侵物种经济损失应对策略 外来入侵物种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成功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中,草本植物107种,外来昆虫32种,外来微生物23种<柏成寿,2004)。 1外来入侵物种概述 国内外来物种入侵现状 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带分异、生态环境错杂,为可能入侵的外来物种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除了青藏高原上少数人迹罕至的片源保护区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外来生物入侵物种的影响和威胁。自20实际801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动植物检疫和防治工作。2003年全国口岸进京职务检疫达到59万批,解惑有害生物48139批1900多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外来生物物种在我国的扩散具有加快蔓延的趋势。 2001—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此次调查查明了283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分类地位、起源、一如路径、生态和经济影响等详细信息,并建立了数据库。从调查结果看,外来入侵物种中,一半以上市陆生植物;其次是陆生无脊椎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水生植物位居第五。在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中,来自美洲的有178次,占总频次的55.1%<原产地总频次为323);来源于欧洲的有70次,占总频次的21.7%;来自亚洲的有32次,占总频次的9.9%;来自非洲的有26次,占总频次的8.1%;来源于大洋洲的有2次,占总频次的0.6%。这些因外来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

课程论文 课程资源植物学 题目外来物种入侵 姓名文玲 学号 114120181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外来物种入侵 【摘要】 区域间生物入侵是指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物种入侵所引发的危害。由于我国生态系统错综多样,国内人员、物品流动频繁且不易监控,因此区域间生物入侵危害已经十分严峻。本文主要以我国以及国外已有的区域间生物入侵事件为例,分析其主要的入侵途径、危害与防治措施。区域间生物入侵主要通过引种、运输、人为干扰等途径,可以造成土著种灭绝、基因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危害。全球气候变化、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建设以及海峡两岸交流等领域是今后我国区域间生物入侵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紫茎泽兰水葫芦入侵原因过程危害预防 1.前言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2.何谓生物入侵 每种生物都生活在特定的生态群落内,并和其他生物种群保持相互竞争、捕食、寄生、中性、共生、互惠、偏利、偏害等关系,进而维系该生物群落的存在和进化。当某种动物、植物或微生物进入新的生态群落后,有可能破坏其原有的物种平衡关系形成优势种群,导致生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构成发生改变,最终彻底破坏整个生态系统[2]。 美国人艾尔特于1954年在《动物入侵生态学》中率先提出“生物入侵”的概念,1982年左右,生物入侵问题才被人们广泛认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外

中国古代以来外来物种的引进

中国古代以来外来物种的引进 1. 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有陆生脊椎动物2554种,鱼类3862种,高等植物约30000种,包括昆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低等植物和真菌、细菌、放线菌种类更为繁多。根据文献记载和初步调查,中国已知的外来归化植物超过600种,其中外来杂草108种,隶属23科76属,被认为是全国性或是地区性的有15种。 目前严重危害我国的外来动物约有40余种,昆虫类包括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蔗扁蛾、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二斑叶螨、马铃薯甲虫、小楹白蚁、红脂大小蠹等。其它外来动物,还有原产于南美洲的大瓶螺,原产于东非的褐云玛瑙螺,原产于北美洲的麝鼠,原产于前苏联的松鼠,原产南美洲的海狸鼠等。引进外来鱼类对湖泊的本地鱼种和生态系统也构成了巨大威胁,云南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最大的威胁就来自于外来入侵的鱼类,例如草鱼、鲢、鳙、太湖新银鱼、麦穗鱼、子陵吻鰕虎鱼、波氏吻鰕虎鱼等。目前对农业危害较大的外来微生物或病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icola)、马铃薯癌肿病(Synchytrium endobi-oticum)、大豆疫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柑橘黄龙病、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citri)、木薯细菌性枯萎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nihotis)、烟草环斑病毒病、番茄溃疡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se subsp. mishiganen)、鳞球茎茎线虫(Ditylenchus spp.)等。不过在我国浩繁的生物种类中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尚不得而知。同时,中国很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侵害。由于我国南北跨度5500km,东西距离5200km,跨越50个纬度及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我国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具有以下特点: a. 涉及面广: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发现入侵种。到2002年5月,中国共建立了1500个自然保护区,覆盖全国总面积的大约9%,除少数偏僻的保护区外,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入侵种。 b. 涉及的生态系统多: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从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原、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其中以低海拔地区及热带岛屿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最为严重。 c. 涉及的物种类型多: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植物,到细菌、病毒都能够找到例证。 d. 带来的危害严重:在我国许多地方停止原始森林砍

全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恶性入侵物种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它们不但能以巧妙的方式实现远距离传播,而且能在新的地区建立种群,扩大繁殖,成为优势种,甚至彻底改变一个区域的生境,使之不再适合本地土著生物群落的生存。CNG在这里列出经世界各国生物学家联合研究,The Invasive Species Specialist Group (ISSG)组织公布的世界上最危险的100种恶性入侵物种。 鱼类:大麻哈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 食蚊鱼 蟾胡子鲇 尼罗尖嘴鲈 鲤鱼 黑鲈 鳟鱼 鸟类:印度八哥 白头翁 掠鸟 两栖类:牛蛙 蟾蜍 离趾蜍 陆生植物:白千层树 荻芦竹

吸水木 微甘菊 印度白茅 荆豆 暹罗草 南欧海松 Koster恶草 虎杖(竹节参) 三裂中蟛蜞菊 奎宁树 野牡丹 腺牧豆树 怪柳 风车藤 紫金牛 银合欢 千屈菜 野葛 草莓香石榴 虫蜡树 仙人掌 火树

肖孔香(巴西椒树) 乳浆大戟 非洲郁金香 黄喜马莓 含羞草 马缨丹 黑荆树 陆生无脊椎:光肩星天牛 舞毒蛾 扁虫 小火蚁 阿根廷蚁 四斑按蚊 金苹蜗牛 红外来火蚁 家白蚁 甘薯白粉虱 狂蚁 橡子螺 大果柏大蚜 大头蚁

非洲大蜗牛 白纹伊蚁 普通黄胡蜂爬行类:林蛇 谈水甲龟 水生植物:凤眼莲 大米草 杉叶蕨藻 裙带菜 水生无脊椎:海蛤 梳状水母 多刺水甲 多棘海盘车 多形饰贝 地中海贻贝 青蟹 微生物:牛瘟 鸟疟疾 栗疫病 香蕉束顶病毒 疫霉根腐病

蛙壶菌病 哺乳类:毛尾负鼠 印度小猫鼬 大鼠 野猪 鼠 海狸鼠 白鼬 兔 赤鹿 家猫 山羊 猕猴 灰松鼠 赤狐 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科学院于2003年1月10日发布的“关于发布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公布如下: 1.紫茎泽兰 2.微甘菊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管理办法

某某县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防止林业外来物种入侵,保护县域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规定,结合某某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林业外来物种入侵,是指非本地原生物种,有意或无意的通过人类活动被引入本地,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影响或破坏的过程。 第三条凡涉及从境外引入(包括运输进入)本地的林木、林木种苗、木材(竹材)、林木花卉经营单位或个人,以及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和陆生野生动物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林业外来物种入侵工作。 第五条凡是列入国家入侵物种名录的物种,一律禁止引入。 第六条建立外来物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对外来物种引进的监管工作。凡是从外区域引进本县原有生态环境不存在的动植物的单位或个人,应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相关的进入县域审批手续;同时,应组织有关专家和检测机构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后,方能引进。

第七条对于已传入并造成危害的入侵物种,有关部门将采取生物、化学、物理、机械、替代等控制技术,迅速予以控制,加强对动植物销售市场的管理,防止外来入侵物种任意流入自然环境。 第八条除治入侵物种所产生的费用由引入单位或个人负责。引入单位或个人不明的,可申请地方财政解决。 第九条对违规引入的外来物种,一经发现,予以没收或销毁处理。 第十条本办法在应用中的问题,由县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1、澳大利亚兔子的启示: 历史上,外来物种引入某一地区及由其引起严重后果是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而被人们所知晓的。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当这些动物逃跑变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不可否认,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业。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到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

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2、植物的迁徙伴着病虫害外来的植物也会对当地的物种产生影响: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三种外来植物,但过了一个世纪,外来植物就达到91种,欧洲植物占到了当地植被数量的一半。刺梨是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的,为的是提供树篱。它很快就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疯长开了,形成了超过六英尺高的障碍。到1925年,有6000万英亩的土地受到影响,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土地除刺梨外其他什么植物都不能生长。最后,靠着引进南美的毛虫──它们以刺梨为食,刺梨才在一定的区域内得到了控制。3、中国的“狼来了”: 近段时间以来,一种出现在南宁观赏鱼市场上的热带小鱼在广西成了有关部门追捕的对象。这种外形优美,色彩艳丽的热带小鱼名叫“食人鲳”,食人鲳又称“水中狼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食人鱼”。食人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性情暴烈,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即使是在它的原产地南美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生物。据有关报道,每年在亚马逊河流域,每年就有1000多头水牛被食人鲳吃掉,而食人鲳攻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13生物班庞春丽313050127 ) 【摘要】本文从外来入侵物种的定义、研究现状、入侵机制及对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阐述了外来入侵生物对我国的严重影响程度,提出了入侵生物的防治措施。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research status, invasion mechanism and the impact of alien invasive species on the serious impact of alien invasive species on our country we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 Alien species; invasion; biodiversity 前言: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生物入侵现象越来越普遍,它所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慢慢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到了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到了20世纪80年代生态学界明确提出了“生物入侵”这个名词。外来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农林牧渔和人畜健康都造成极大的威胁,在分析物种灭绝机制时,有生态学家将外来种的侵入列为“灾祸四重奏”之一,最近的一项研究预测,生物入侵将变成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首要因素。除了严重的生态后果外,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据报道美国每年要花费1370亿美元用来防治由于外来种入侵造成的危害,例如杂草防除、农业病虫害的爆发以及植物病原菌等[1]。但有关生物入侵的研究在现阶段才慢慢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是全球性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展成为与全球变化和生态可持续管理想结合的一个新的领域。 一、外来物种的定义 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做外来生物。外来生物特别是外来物种的引进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然而在迁移过程中,一些外来生物由于缺少了原有生态系统中的制约因素,加上对其疏于管理和控制,导致其快速生长和繁殖,逐步取代或危害新环境中的当地物种,最终改变自然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演变为外来有害生物。这一过程就是通常所称的外来生物入侵。近些年来,外来生物入侵对各国国民经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威胁与日俱增,带来的损失触目惊心,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棘手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据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CBD)”报告显示:外来生物入侵每年给美国造成的损失是1380亿美元,印度为1170亿美元,巴西为500亿美元,英国为120亿美元,南非为70亿美元。全球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要超过4000亿美元[2]。 外来种对相对于乡土种而言,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历史上没有自然案发生分布而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在当地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可自我维持的种群的物种。它是指一种生物以任何方式闯入其原产地以外的国家或地理区域,并在那里定殖,建立自然种群,这种生物即为外来物种。外来种与入侵种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又有区别,入侵种属于外来种,

中国入侵物种综述(及入侵种例证

中国从北到南5 500 km,东到西5 200 km,跨越50个纬度,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Wang Sung et al. 1997)。这种自然特征使中国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中国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更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引入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公元前四世纪,由数段民间通道相连接,形成““蜀-身毒(即印度)道”,这条古道从成都经云南的腾冲,通过缅甸北部到印度。原产非洲的酸豆(Tamarindus indica)在上述范围内广泛栽培和归化,云南元江河谷就有巨大的酸豆个体。在中国西北部,汉代时的"丝绸之路"从渭河流域通过中亚各国,与土耳其东部相连接。公元前100多年,汉朝使者张骞和他的助手从中亚带回葡萄(Vitis vinifera)、紫苜蓿(Medicago sativa)、石榴(Punica granatum)、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等等经济植物的种子。北宋期间,泉州和广州成为中国通往东南亚的主要港口。芦荟(Aloe barbdensis,或A. vera var. chinensis)在此期间第一次有活植物的记录。它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现于华南的沿海地区归化。1645年伽马航线开辟后,西欧各国的人到印度、东南亚各地,将不久前从美洲收集的物种带去,而旅居这些地方的华侨将一部分种,如甘薯(Ipomoea batatas)、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及西番莲(Passiflora coerulea)等经济植物转引到中国。1624至166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曾将一些美洲种类,如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量天尺(Hylocereus undatus)等引进台湾,上述种类中的大多数后来归化为野生植物。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香港、广州、厦门、上海、青岛、烟台和大连等海港成为外来杂草进入中国的主要入口。例如香丝草(Conyza bonariensis)于1857年在香港,小白酒草(Conyz canadensis)于1862年在山东烟台,一年蓬(Erigeron annuus)于1886年在上海分别出现,然后向内地蔓延。而栽培植物的引种和逸生地点比较不规则,例如法国传教士曾将欧洲的荆豆(Ulex europaeus)引种到四川城口教堂附近后大量逸生(Wei Zhi and Wei Siqi, 199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入境人员的增加,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引入。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加速了中国境内物种在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外来物种在中国的扩散。许多入侵物种在全面入侵以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因此新到达中国的入侵种的全面影响可能过一段时间才能感觉到。从美国和中国相似的地理条件来看,美国的外来种入侵现状预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美国外来种定居、扩散和危害的趋势仍在发展,已有大量有关入侵物种的文献记录(Nico and Fuller,1999;Vitousek et al. 1997;Randall and Marinelli,1996)。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计到中国类似的情况。 虽然对外来病虫害的危害和检疫已经引起中国海关、农林部门的注意,但入侵种的概念传入中国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西方国家对入侵种问题研究较多。已有有关外来植物、杂草、鱼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两栖爬行类、哺乳类和野生动植物疾病等的大量研究和出版物,内容包括普遍性的入侵路径、载体、自然和人工干扰(物理、化学、气候等)的作用,以及入侵种带来的危害(Sandlund et al. 1999;Westbrooks,1998)。然而中国除动植物检疫局列出的规定检疫物种和少数对人类经济造成极大损失的物种外,对其它的外来物种及其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较全面的统计资料说明外来种情况、入侵种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根据文献记载和我们的初步调查,中国已知外来的归化植物有380种,隶属62科,210属。本文主要列出了一些造成明显危害的事例。从这些事例中对中国的入侵种问题可略窥一斑。正文中提到的部分入侵物种,在附录一中有具体描述。 1 中国入侵种的主要特点 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是外来种(exotic species或alien species)中归化(naturalized)的生物物种。外来种的概念可参照Schwartz (1997) 的9条标准。外来种泛指非本土原产的外域种。本文采用的确定入侵种的标准是外域种:1)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入境;2)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并可自行繁殖和扩散; 3)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造成了明显的影响,损害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的外来入侵种几乎无处不在,表现出:1)涉及面广。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均发现入侵种,到1999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外来xx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 《河北农业科技》点击数:1083更新时间:10月27日文章录入: admin] 入侵是指物种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引入其他地区,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自我再生能力,并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现象。 ,目前我国已知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23种入侵微生物。其中对农、林、牧、渔业造成了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至少有58种、外来动物约40种、外来微生物11种。 的方式 生物入侵主要是通过人为的引种、贸易及旅游等活动的无意识带入和自然力的传播等途径进入我国的。例如调运带病毒的种子、苗木、农产品及包装材料,甚至通过邮局寄送农产品造成病虫远距离 带来的危害 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原产南美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种形成单优势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比如原产南美洲的紫茎泽兰已遍布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导致原有植物群落迅速衰退、消失。 害频繁爆发,对农林生产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林业入侵害虫严重发生,危害面积每年达150万hm2;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每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难以控制的局面。据统计全国主要外来物种造成农林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574亿元。

康。外来生物入侵不仅给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比如豚草、三裂叶豚草现已遍布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的15个省市,其花粉可引起人类过敏。 xx的措施 提高社会的防范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对生物入侵危害性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盲目引进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宣传植物检疫工作的重大意义,为植物检疫奠定良好的基础。 物种引进的管理和风险性评估。科学家向大众敲响警钟: 引进什么样的花草、什么样的树木必须慎重。为了观赏价值或其它目的的引进物种并不是正确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其实,当地物种是最适关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方针、政策、方法及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规划和防治方案;负责与有关部门在防止外来有害生物方面的协调与合作,组织开展防止外来有害生物普查、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疫工作。植物检疫是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保护农、林、渔业生产安全的有效手段。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的经济贸易活动日趋濒繁,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繁重,责任更加重大。要不断加大对植物检疫的投入,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强植物检疫队伍的建设,让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查明我国外来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和作用,重点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发展趋势,是否需要防治、何时采取防治措施等情况进行预报,然后制定精确的防植保工作方针,在做好外来有害生物监测,搞好病虫害预报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病虫信息传递手段,积极推广“远程数据汇报系统”,提高病虫信息传递处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预警能力。研究来有害生物,积极寻找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识别、防治技术,以对当前生物入侵的蔓延趋势加以有效遏制。 有害生物的防治。对于已侵入国内的有害植物,最常用的方法是人工拔除和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实践表明,生物防治是治理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佳方法,应大力推广农业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生物上一篇文章:

中国100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04

附录1中国100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Appendix 1Namelist of 100 alien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 名称Species所属类别Category Ⅰ.微生物Microorganism 1)大豆疫病菌Phytophthora megasperma腐霉科Pythiaceae 2)马铃薯癌肿病菌Synchytrium endobioticum集壶菌科Synchytriaceae 3)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Clavibater michiganensis棒形杆菌属Clavibater 4)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ceae 5)桉树青枯病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ceae 6)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丛梗孢科Moniliaceae 7)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 spot virus豇豆花叶病毒科Comoviridae 8)落叶松枯梢病菌Botryosphaeria laricina座囊菌科Dothideaceae 9)松针红斑病菌Mycosphaerella pini黑盘孢科Melanconiaceae 10)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长喙霉科Ceratocystiaceae Ⅱ.水生植物Aquatic plant 11)洞剌角刺藻Chaetoceros concavicornis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12)新月圆柱藻Cyclindrotheca closterium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13)微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甲藻门Pyrrophyta 14)反屈原甲藻P. sigmoides甲藻门Pyrrophyta 15)斯氏梨形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甲藻门Pyrrophyta 16)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苋科Amaranthaceae 17)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禾本科Gramineae 18)大米草S. anglica禾本科Gramineae 19)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 Ⅲ.陆生植物Terrestrial plant 20)刺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ungens苋科(Amaranthaceae) 21)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苋科(Amaranthaceae) 22)刺苋A. spinosus苋科(Amaranthaceae) 23)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商陆科(Phytolaccaceae) 24)王不留行Vaccaria segetalis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25)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藜科(Chenopodiaceae) 26)杂配藜C. hybridum藜科(Chenopodiaceae) 27)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菊科(Compositae) 28)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菊科(Compositae) 29)三裂叶豚草A. trifida菊科(Compositae) 30)大狼把草Bidens frondosa菊科(Compositae) 31)三叶鬼针草B. pilosa菊科(Compositae) 32)野塘蒿Conyza bonariensis菊科(Compositae) 33)小白酒草C. canadensis菊科(Compositae) 34)苏门白酒草C. sumatrensis菊科(Compositae) 35)一年蓬Erigeron annuus菊科(Compositae) 36)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菊科(Compositae) 37)飞机草E. odoratum菊科(Compositae)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及应对策略

浅谈外来物种入侵及引种前后所做的工作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和交通高度发达,生物入侵已经成了一个全球性问题。在阐述外来物种入侵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概述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并提出一些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建议。 关键词:外来物种;入侵;应对策略 1.外来物种入侵的含义 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外来物种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入侵的外来物种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2.我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理解 我认为,主动引进加以培养、种植养殖,不归类为生物入侵。而不是主动引进,对本土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才能称为外来生物入侵。 对入侵物种的科学研究可以追溯到1958年,以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的《动植物入侵生态学》为标志。艾尔顿认为,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似,我们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数量是有限的,生态环境也是如此。不管是土生土长的,还是外来的,任何物种都必须为有限的生存空间竞争,如夏威夷群岛这样的地方就容易遭受外来物种侵害,因为其生态系统比较简单,物种较少,为新物种的入侵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此外,由于小环境中物种较少,那里的居民抵制外来物种的能力也较差。 如果把自然环境比作人体免疫力的话,外来生物就是病毒,免疫力强就不会被感染。一时的感染也不是什么坏事,它在带来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还会使自然的免疫力得到锻炼和强化,逐渐具备抵御一般病毒的能力。 自然的调节净化能力之强,是人类难以想象的。虽然外来生物入侵来势凶猛,但一般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完全战胜当地物种的事例更是鲜见,比如,美洲灰松鼠在140年前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锻虎鱼GbeCbieoisod 生 中国外来人侵物种 外来人侵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括亚包 麦穗鱼TpotGdenomuhugoPeouoaruspa食蚊鱼Msuofh胎鳝LvbaesierrPeiieeld鲈PrhecPrfviclals鲢SvraierHpp

tmchlrlcpahymtx 甲壳类a 克氏螯虾CafhriysPoabucrisli 软体动物u 福寿螺Aaoiniallaa 非洲大蜗牛GatfcanAinlnc 其所有可能存活、而繁殖的部分、子或繁殖体。继配外来入侵种是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该生态系在统中原来并沿有这个物种的存在,它是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来的。人自然情况下,_、山脉河流、洋等的阻隔以及气候、海土壤、

温度、度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差异构成了物种迁移湿 昆虫Isc:s 白蚁Trie 松突圆蚧PnclHmbrsishl)iSaeicraat 的障碍,依靠物种的自然扩散能力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是相当国准的。虽然也有由于气候和地质构 造变化,动物、物或病原体进入新的系统的情使植 蔗扁蛾Bnnoh 湿地松粉蚧LboypneluOaeaau)ollimabgeelLaMnrLrm

zieaeiav稻水象Aracarevipnac 德国小蠊GrnCcraheokocBatlgrnamaeamc苹果棉蚜WolplAhEioalneuoyApepirsmirm)ldrpotosPyoeioilatif 线虫o 松材线虫Nrmecnpeodnmtensol 这个外来种就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生态平衡,改 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成为外来人侵种。 真菌Fni:

外来物种入侵对本地生态问题的影响

全球生态问题结课论文 ——浅析外来物种入侵问题 学院:电子通信与物理学院 学号:7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学 :鸿 指导教师:丽

一、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有陆生脊椎动物2554种,鱼类3862种,高等植物约30000种,包括昆虫在的无脊椎动物、低等植物和真菌、细菌、放线菌种类更为繁多。根据文献记载和初步调查,中国已知的外来归化植物超过600种,其中外来杂草108种,隶属23科76属,被认为是全国性或是地区性的有15种。目前严重危害我国的外来动物约有40余种,昆虫类包括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蔗扁蛾、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二斑叶螨、马铃薯甲虫、小楹白蚁、红脂大小蠹等。其它外来动物,还有原产于南美洲的大瓶螺,原产于东非的褐云玛瑙螺,原产于北美洲的麝鼠,原产于前联的松鼠,原产南美洲的海狸鼠等。引进外来鱼类对湖泊的本地鱼种和生态系统也构成了巨大威胁,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最大的威胁就来自于外来入侵的鱼类,例如草鱼、鲢、鳙、太湖新银鱼、麦穗鱼、子陵吻鰕虎鱼、波氏吻鰕虎鱼等。目前对农业危害较大的外来微生物或病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马铃薯癌肿病、大豆疫病、棉花黄萎病、柑橘黄龙病、柑橘溃疡病、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烟草环斑病毒病、番茄溃疡病、鳞球茎茎线虫等。 不过在我国浩繁的生物种类中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尚不得而知。同时,中国很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侵害。由于我国南北跨度5500km,东西距离5200km,跨越50个纬度及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导读:1、澳大利亚兔子的启示: 历史上,外来物种引入某一地区及由其引起严重后果是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而被人们所知晓的。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当这些动物逃跑变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不可否认,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业。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到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

停止过。 2、植物的迁徙伴着病虫害外来的植物也会对当地的物种产生影响: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三种外来植物,但过了一个世纪,外来植物就达到91种,欧洲植物占到了当地植被数量的一半。刺梨是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的,为的是提供树篱。它很快就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疯长开了,形成了超过六英尺高的障碍。到1925年,有6000万英亩的土地受到影响,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土地除刺梨外其他什么植物都不能生长。最后,靠着引进南美的毛虫──它们以刺梨为食,刺梨才在一定的区域内得到了控制。 3、中国的“狼来了”: 近段时间以来,一种出现在南宁观赏鱼市场上的热带小鱼在广西成了有关部门追捕的对象。这种外形优美,色彩艳丽的热带小鱼名叫“食人鲳”,食人鲳又称“水中狼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食人鱼”。食人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性情暴烈,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即使是在它的原产地南美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生物。据有关报道,每年在亚马逊河流域,每年就有1000多头水牛被食人鲳吃掉,而食人鲳攻击人类的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对于广西而言,更为现实的威胁是,一旦这些作为观赏鱼类引进的热带小鱼进入河流湖泊,当地的其他水中生物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广西自然环境与南美类似,食人鲳没有天敌,进入之后将形成优势物种,破坏生态平衡。 以下是记者对两位专家的专访:

关于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管理办法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本市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管理工作,防治外来物种危害,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城市绿化条例》、《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外来物种的引入、监测、防治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外来物种,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无天然分布,来自市外、省外、境外的物种。 第三条外来物种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审慎引入、严密监控、防治结合、公众参与的原则,实行名录管理。 第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外来物种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负责本市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将外

来物种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各相关部门应当切实落实对外来物种管理工作的实施,明确管理目标,落实防治责任,加大经费投入。 第六条外来物种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外来物种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市外来物种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拟定外来物种名录、集中办理物种登记和备案、建立外来物种档案、组织发布外来物种信息等综合协调工作。 第七条外来物种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外来物种的宣传教育,鼓励支持对外来物种进行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 第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有防治外来物种危害的义务,有权对违反外来物种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对防治外来物种危害有显著成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外来物种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 第九条禁止将引入的外来物种向野外放生或者丢

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报告

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报告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10-1 张秋霞100914042 暑假时看电视,由山东卫视打造的《调查》栏目中正在播放名为《调查:外来物种入侵食人鲳咬伤市民》(https://www.360docs.net/doc/d215752489.html,/2012/07/25/3797000.shtml)的新闻调查,立即引起了我的关注。于是开始对家里的人进行询问,再借助于网络等工具查询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代表性物种以及身边的常见物种。以至于对于一个学习生物的学生来说,听到外来物种入侵不至于说不出一句话来。 【百度名片】在生物学上,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和分布位置以外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非本土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入侵的外来物种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世界上最有害的十大外来入侵物种集锦 一、泛滥成灾的亚洲鲤鱼 亚洲鲤鱼,又称为银鲤,可以长成重量超过100磅的大鱼,但这是以破坏生态系统为代价的。最初,引进它是为了清理美国南部鲶鱼池的海藻。由于数量增多,一些鲤鱼溜进了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在这里,它们迅速泛滥成灾。在暑假看《新闻联播》时也注意到,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上经常上演一幕幕“人鱼大战”,过多的亚洲鲤鱼抢夺了河流中其他生物的营养以及氧气等资源,于是造成了物种趋于单一的境况。在中国,鲤鱼能够做成极其美味的佳肴,但由于过度捕捞,而几乎绝迹。所以在美国中部,有许多渔民开始捕捞银鲤,经过加工处理后卖往中国。这场水产业的灾难最终通过商业捕捞转化为经济利益。 二、食肉的蛇头鱼 因为这种鱼的头部外形和蛇非常类似,因此西方人称之为“蛇头鱼”。一旦蛇头鱼在池塘或湖泊出现,它们将吞噬掉任何它们可以找到的东西。让蛇头鱼闻名于世的还是它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极其干涸的环境中仍然可以存活很长时间。据悉,蛇头鱼呼吸一次新鲜空气可以生活4天,它们还喜欢在陆地上爬行寻找新的水体。由于生命力极强,几乎没有天敌,“不挑食”,巨大的蛇头鱼可长到3英尺长,据说是最具侵略性的动物之一。 三、疯狂的葛根 葛根是第一个被编进外来物种史册的植物,也是入侵物种之一。葛根于1876年首次在美国的费城百年博览会上出现,源自于中国南方和日本等地,当时专家把它吹捧为一种耐寒、快速增长的地被植物,可帮助抑制水土流失,帮助当地人抑制土壤侵蚀的问题。但之后因为它生长太迅速,长得遍地都是,从而获得一个新的绰号:通吃南部的藤蔓。如今,葛根遍布美国各州,甚至蔓延到新泽西州北部。可以争夺植物的养分,借其它物种为自己前进铺垫道路,所到之处生物都死在其“蹂躏”之下。由于生命力极强,又是“群体”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天敌,对南方造成极大的生态灾难。

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的措施

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的措施 有关专家建议,为防止国外有害物种进入国内,目前应优先开展以下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对无意引进和有意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的安全管理;开展全国范围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查明我国外来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和作用,建立外来物种数据库;分析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建立对生态系统、环境或物种构成威胁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评价方法和风险管理程序;逐步建立健全精干高效的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系统;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意识;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识别、防治技术、风险评估技术、风险管理措施的培训。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加强立法,并要严格执法。现有的动植物检验检疫等相关条例有很多不充分的地方,在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方面要单独立法,从源头做起,从初期做起,使法制健全。如,外来物品引入时要论证,夹带的植物、水果都要通过法律规范严格检验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要对人们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使其有守法意识。 第二,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信息网络、参加国际研讨会进行讨论和交流,看各国外来生物入侵趋势,对目前世界上造成危害较大的动物、植物、昆虫要格外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外来物种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入侵,对于那个国家是原产地。原产地国家对于该物种的认识和治理的办法,对于被入侵国来说是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要借鉴某一国家治理某种入侵生物的方法和经验。 第三,提高警惕,要有前瞻性。一旦预测到什么物种近几年来可能会入侵某地区,就要及早了解,早采取措施,防止传入,并做好一旦进入我国,就要快速控制和治理的准备。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伴随者人类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全力拯救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当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载于《生物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