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有效生成论文

精心预设,有效生成论文
精心预设,有效生成论文

精心预设,有效生成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怎样预设?如何促使课堂教学有效生成?本文从有效生成的起点、触发点、中心点、延续点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有效生成预设整合弹性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课堂教学更精彩。但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却机械的解读了“生成”。在课堂教学中,信口开河,任意生成。非数学的“节外生枝”,挤占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时间,表面看,课堂上热热闹闹,却掩盖不了实质的苍白。我们是要关注课堂的“生成性”,但不能仅停留在捕捉到教学实践中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对孩子们充满童趣的问题,孩子们反馈出来的的信息,要即时进行有价值的引导。尽管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美丽,是无法事先设定或预料的,但如果我们能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预设生成,这样在生成面前我们就不会出现措手不及的尴尬局面。古人云:凡事预立,不预则废。因此我认为新课程下的教师有必要科学而精心地进行课堂教学预设,为精彩的课堂生成而准备。

一、教学起点精心预设,全面了解,是有效生成的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

精彩课堂来源于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

2008年,该论文发表于《试题与研究》; 精彩课堂来源于“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精彩且能按期实施的课,算是成功的;预设精彩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必要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标和计划。因此,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既动态生成,也预设成功。 一、精心“预设”、促进“生成”。 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不等于不要预设。面对千变万化的数学课堂,不去预设则难以应付自如。预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前提,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石。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教案的准备,我们的追求必然变成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也有人说,预设也是一种生成,一种“意料生成”。教学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客观的世界,是有规律可循、有章法可依的,生成可以预设。 ㈠准确预设----保证生成的有效 兵家言: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合理的思考,明确的安排,自觉预估课堂中师生,生生等多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计性”生成。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是由学生原有的经验,各自的知识结构及个性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决定。备课前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并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现有的体验水平、理想、情感、态度现状出发,分析文本,制定多维目标,然后依据目标预设几种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思路,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到,为课堂生成奠定基础。 ㈡弹性预设——促进生成的发展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富有创见的预设,但教师不可能也无法对实际的教学过程准备得毫无疏漏,故有必要在备课时进行弹性预设。弹性预设是指教学方案为体现学生主体而预备充分的空间,为鼓励动态生成保留足够的余地。弹性预设指明教学达成的大方向,又显示高度的灵活性。我们预设教学目标,但只是基本的目标,预设目标可以在教学中修正;我们预设教学重点,但只是基本重点,预设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我们预设教学流程,但也只是基本流程,预设流程可以在实施中变化。可以修正、调整、变化的预设是弹性预设,只有这种弹性的预设才能促进生成,也只有这种生成才是朴素的、真实的、生动的,因而也才是有效的生成。这是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结果。 二、调整预设,强化生成 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新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生命状态的数学学习是生成的数学学习,它不该根据预设教案按部就班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数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

如何正确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但是生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亦也弊,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1.精彩的生成离不开之前的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 2.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教案,有时反而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许它将会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学生被激发起“兴奋”的学习状态,而发表精彩的观点

时;当学生出现理解或误解的“错误”时;当师生互动中学生“随机” 冒出的精彩火花时;当学生表情出现“细微”的变化时;当教师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时,都是意外生成资源利用的大好时机。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学中,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结果将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因此而机械和呆板;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会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因此,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大加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巧用信息技术,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信息技术以其直观、立体、形象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给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优化了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利用英语课堂教学学生语言能力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教师素质、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育资源等许多变化。《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注入更多的新元素,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之焕发生命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语言能力的学习需要以下几个环节:听、说、读、写和译。而每个环节的语言学习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语境,创设一定的情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易于学生掌握。且动静结合的特点,能充分再现语言情景,并将知识诉诸画面,达到声、画交融。使英语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生动,创设适当的语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的获取英语知识、发展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很重要也很必要。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形式,有效传递大量信息,综合训练各项语言技能,从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与一体的特点进行视、听、说全方位的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图像、影片、音乐等直观性、趣味性原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丰富的英语资源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英语教师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创设更多英语情

精心预设 灵活生成

精心预设灵活生成 -----对导学案的一点思考 我在使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导学案有了一定的了解及自己的思考与做法,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设计,其中“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目的。 我们发现部分导学案仍然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习惯于用导学案牵引着学生,使学生亦步亦趋,被动接受。导学案是一种教学思想的引领,不是把导学案当作练习册来完成习题。 导学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把握主动权,因此导学案精心预设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基础。 首先问题预设要体现发散思维。在导学案中,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导学思考题和必要问题情境材料少;大都是利用书上的,缺乏新意。不能很好的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长获取知识的技能。 导学案只有在问题预设、素材提供等方面做好了,才有利于给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才能引导学生积极质疑问难,和鼓励学生用重新组合的材料来思考新的问题,寻找出题思路和感受出题意图。 其次需要预设学生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小主人。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好情况才能预设好适合学生的活动,构建更高效的数学课堂。 比如,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在导学案“合作探究”环节,我预设理解容积含义时就在导学案上设置了这三个小环节:①学生能自己说出什么是容积②探讨举例中感知物体中,哪些是容器,哪些不是。③能描述身边物体容积。除了导学案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预设这样的导学案,在学生使用的过程中,充分削减了课堂生成过程中许多琐碎的提问,扩大了学生领悟、交流的空间。 再次要明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完成问题的解决。 教师在导学案上还应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我认为导学案中,强化学法指导,要让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 此外课堂检测方面,我认为应设计出既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又尽可能满足有余力同学的需要,既不能一味拔高,令人望而生畏,也不能随意降低,使人俯下身子摘桃子,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激励性,既为成绩好的同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成绩较差的学生装上起跳的助跑器,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均有启迪和帮助,这也是分层教学的客观要求。 课堂知识的生成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知识是学习的对象,知识的生成则是一种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举一反三学会知识的生成更为重

(完整版)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教学中的预设及其反思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但是,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突出表现就是按教案上课,预设和教案就像一只无形之手控制着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使上课变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为此,教师往往要把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就连课堂上要说些什么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多少时间,每个问题叫几个学生起来回答等,都要精细地安排。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从教师的角度说,按照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培养”“引导”“发展”了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了、进步了、提高了,则不重要。所以,以教案为本位实际上也就是以教师为本位,教案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上课就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课上得好坏,除了取决于自己的准备、设计和讲授外,关键在于学生的配合,不少教师都倾向于这样的归因;这节课学生配合得很好,所以课上得很成功;这节课学生配合得不好,所以课上得不顺利。学生配合教师表现在;老师讲,学生听和记,不插话,不说话,不做小动作,不东张西望;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按照教材的要求特别是老师的标准作出回应,不能随意发挥,更不能跟老师唱反调;老师让学生讨论,学生马上四个人凑在一起,交流讨

精心预设 有效生成

精心预设有效生成 发表时间:2014-03-10T15:24:35.0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9期供稿作者:刘申胜赵清敏 [导读] 数学教材以其简明、精要区别于其他教材。虽然书本已经给出了相关的概念 刘申胜赵清敏山东省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262700 在备课时,我有这样一种体验:设计到某一环节自认为精妙处,总爱设想“课堂上如何如何”,可等到实施起来,总无法达到想象中的意境。每次听课,也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谓用心良苦,可当堂效果总是那么不尽人意。如何将教学预案(包括实施的过程、方法,调整的策略,预期达到的效果)在课堂上有效达成?是什么因素牵制着它无法淋漓地表达?如何促使预设向生成成功蜕变?这引起了我的反思。 下面就结合几个案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是不可或缺之源 数学教材以其简明、精要区别于其他教材。虽然书本已经给出了相关的概念、公式、法则,但对它们的真正理解、灵活应用却需要师生通过思维的相互启迪、碰撞来传递;虽然书本呈现给我们的只是寥寥数语,却蕴涵着太多的知识背景。作为教者,不仅应吃透教材所载负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承功能,还应充分了解这一知识的产生、发展、延伸、所属等等,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创造教学智慧。 [案例一]《百分率的应用》练习设计片段: …… (以含糖率、中奖率为例完成新知教学后) 1.让学生举例说说:除了含糖率、中奖率外,你还了解哪些百分率? 读一读:实行科学种田,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计算发芽率;用花生仁、油菜籽等榨油,可计算出油率;每次考试后,老师要了解本班的及格率、优秀率;护林工人了解小树苗的成活情况,可计算成活率;工厂检验所生产零件的质量情况,需计算合格率;根据学生每天的出勤情况,可计算出勤率;调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可计算正确率…… 2.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投影(以此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百分率): 读一读: 实行科学种田,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计 算发芽率; 用花生仁、油菜籽等榨油,可计算出油率; 每次考试后,老师要了解本班的及格率、优秀率; 护林工人了解小树苗的成活情况,可计算成活率; 工厂检验所生产零件的质量情况,需计算合格率; 根据学生每天的出勤情况,可计算出勤率; 调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可计算正确率; …… 3.组织学生四人小组活动:每人挑一个感兴趣的百分率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并尝试着编一道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教师示例:把10克糖溶于190克水中,求糖水的含糖率),然后计算出结果。 4.小游戏——找“反义词”。教师引导:同学们,不知你们的语文功底怎么样?老师想考考你们!有些特殊的百分率,它们各有一个反义词,你能一对对地找出来并告诉大家吗?(如:及格率、不及格率,出勤率、缺勤率……) 5.启发思考:其实每一对百分率之间都有一个同样的关系,仔细考虑一下,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思考片刻,如有困难可小组讨论)——相加等于100%。(为什么?) 6.随即利用这一关系,根据学生编题计算的结果,口算出与之相对的百分率是多少。 …… “一堂数学课必要的双基练习是不可少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考虑到“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这一双基要求,为使全班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新知又不嫌枯燥乏味,课前我费了一番思量,设计了如上练习片段。然而,课堂上预想中的轰轰烈烈并没有登场,整个流程只能说完成任务罢了,课堂波澜不惊。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反差?我刨根究底,应当说,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上的误区和对教材认识得不够准确、深入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这一片段中,教者片面地追求了一些外在的形式,结果却适得其反。 二、对教学的精心预设是有效实施之本 唯教案是本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现在的教学要求教师不再是固守一份教案,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卡壳”。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建立在教师充分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充分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的思考方式、可能产生的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的预案,并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动态生成。 [案例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片段: (1)在学生已经认识过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你对分数有哪些了解?”然后想一个分数,在白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2)教师选择学生对同一个分数的不同表示方式集中展示,如(随机): (在以上各图中分别表示出1/4,此略) 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除了用这些图形表示1/4外,还可用什么图形表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这些图形除了表示线段、长方形、圆外还可表示什么?(一条路、一匹布、一个大饼……) (3)出示4个苹果图,让学生想想怎么表示出这些苹果的1/4;展开讨论交流,让学生理解该1/4的意义。再依次出示12个苹果图和8面红旗图,继续研究怎么表示出它们的1/4(如有疑惑、混淆则随时解决)。

英语课堂教学论文两篇

英语课堂教学论文两篇 提倡在理论教学中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活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思考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激活课堂的四项要求是:1,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2,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3,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4,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有悬念。 一1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课题。 因为我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 所以几年来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

例如:(1 ) 由复习单词导入课文。 (2)由老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或简单地先复述课文。 (3)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作简单的讨论。 (4)如果课文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则让一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行表演。 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creative,要求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课文学习。 近一学期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手段导入课文,学生热情高,进入角色快。 以unit4,section A为例:课文题目是What would you do ?在学课文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Do you like money? If you have one million dollars , what would you do?问题很简单,主题也熟悉,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并纷纷展开各自的联想。 我把他们的联想一一罗列在黑板上,归纳在不同的板块中,便于总结:从黑板上罗列的内容来看,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联想是丰富的,几乎人人参与,且无重复。 虽然由于时间与黑板大小关系,展示的还只是学生说出的大部分的联想,但已能看出它基本上覆盖了课文的内容。 在以后课文的学习中,无论是掌握课文的质量还是速度,都是令人鼓舞的。

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

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 摘要: 一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更需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对课堂上生成性因素进行巧妙把握。以灵动的教育机智,即时重组生成信息、调整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只有预设与生成并重的课堂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 彩。 关键词:预设生成教材学生民主取舍 概念: 预设,是指预测与设计。课堂教学预设,是指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安排。通俗点讲预设应该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从这个角度说,课堂教学预设是课前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一般应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地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生成,是指生长和建构。课堂教学生成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生成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 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前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进行预先的设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以启发式的提问开始,但很快又会“循循善诱“,将学生的思路、方法引到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上,学生在教师的暗示、牵引下很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看上去是开放的、自主的。但本质上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以牺牲学生的思维、智慧为代价。我们要如何摆脱这种“开而不放、预设而不生成”的教学方式,让思考重新回到课堂,让智慧重新回归课堂,这就需要探讨教学活动中如何精心地预设?如何有效地生成?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笔者认为,预设与生成应该是和谐共存的。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升华,是教学追求的 一种境界。 一、预设——生成的前提 生成往往是基于预设,以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也就是说,精心的预设不一定能产生精彩的生成,但精彩的生成必定源于精心的预设。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精心的预设呢?课堂教学的预设方面有很多,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从哪方面入手,都必须关注两个基本点:教材、学生。教师要更深更细地钻研教材,更要有以人为本 的思想。 (一)充分预设教材 [案例一]《平移》教学片断: 师:什么叫平移? 生:平平地移动。 生2:直直地移动。 生3:坐电梯的时候,我们是平移的。 生4:我家浴室的推门也是平移的。

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预设

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预设 新乡市第三十中学贾迎霞 摘要:预设与生成相反相成,各有其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倡导生成性教学并不贬斥预设,而是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学有效的目标导向来说,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只是实现教学有效——优质高效的手段。新课程实施应当兼容兼顾,让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互动共生,共同演绎课堂精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预设;生成 伴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自尊、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反差。传统的课堂教学曾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但是,在现形势下即使学生在“未曾预约的精彩”中看到数学成功的应用和获得较好的成绩时,他们对数学也难以真正喜欢。这一现象令人担忧,我们怎样能让学生们喜欢数学,不怕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愿意研究数学呢?这是当前新课程实施领域中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教学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双重特性,二者相反相成,各有其重要意义。对过去统得过死的传统教学提出批判具有积极意义,但动态生成不能忽视精心预设,要防止矫枉过正的心理倾向。对于优质高效这一目标导向来说,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有效的手段,我们不能以一个极端代替另一个极端。新课改下的教学应当秉持兼容兼顾原则,使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互动共生、相得益彰。 一、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决定了教学预设的必要性 世界是有序地以“系统”形式存在的,其要素间具有某种因果联系;而追求目标是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前者表明了预设的必要性,后者表明了人类行为的目的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是预设,包括筹划与设计。任何一件事,要想做好,都得有事前的精心谋划。 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样需要教师事先作出周密的筹划设计。教学预设就是教学主体的筹划和设计活动。一个完整的教学预设包括主题、时效、行动主体和形式等四个要素。以时间为标准可以把预设分为长时预设、短时预设和即时预设。长时预设主要是指周期或单元预设;短时预设主要是指课堂课时进程预设和板块预设;即时预设主要是指教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论文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论文 导读: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堂教学预设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在这种设计中,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再加工,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学生而言,即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它是个性的张扬,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驾驭课堂,只有拥有最先进的理论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心应手,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活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课堂上,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是衡量生成的标准。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 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学生的数

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虽然我们对课堂进行了预设,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那么,该怎样转变意识理念,关注课堂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 一、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的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如在教学“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进行预设的: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同学们有过预习并经过思考,纷纷发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边的高有关。”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万方数据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陈静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实验中学 刊名: 新课程(教育学术)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2010,""(6)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条)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2001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 2007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柏庆华.牛江梅对中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的再思考-中国科技信息2008,""(16) 生本教育是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生源素质、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原因,造成职业学校学生自信心差,体会到成就感的机会少,能力差.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当从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学生入手,在新一轮课改的推功下,每一个职教工作者,应当抓住新一轮课改的有利时机,进一步进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的尝试. 2.期刊论文俞宏波浅谈"生本教育"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成才之路2010,""(6) 数学由于抽象、逻辑思维性强历来被人们视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许多人望而生畏.在数学课上,有的学生由于厌烦而不听课,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而逐步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本文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实现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合作和互助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生本教育"模式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期刊论文丁一纯浅谈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科教导刊2009,""(15) "生本教育"的内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树立"生本教育"思想意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形成"生本教育"的和谐课堂氛围,实现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以生为本"的课后反思,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有效的. 4.期刊论文陈娇.CHEN Jiao浅谈生本教育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评价促进有效教学-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z1) 生本教育理念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学习氛围.文章结合生本教育理念与有效教学理念,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计算机生本课堂中组织有效教学的策略,并着重阐述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5.期刊论文唐天池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电化教育2007,""(9) 生本教育理念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就强力冲击着传统的师本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施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提出了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在今天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该教育理念又将如何运用?对课堂教学又有怎样的作用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有关问题. 6.期刊论文李常斌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实施生本课堂教学-华章2009,""(13) 以生为本,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有效的生本教学设计、前置作业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等措施,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地激扬学生的生命. 7.期刊论文蔡静文提高中职课堂教学质量的生本教育策略研究——旅游服务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现代教育论丛2009,""(1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引发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变革,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成为推动新一轮职教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主旨,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整个改革的核心环节.每一个从事基层教学工作的职业教育者都需要重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实践,以寻求更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生本教育理论在中职课堂教学的实践推广正是对提高当前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次大胆尝试,近年来笔者在自己从事的旅游服务专业学科教学中开展生本教育实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8.期刊论文黄朝普"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例谈-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20) "火借风势,风助火长"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火"的话,师生互动就是这课堂教学的"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催化剂,这个环节做好了,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期刊论文石玉屏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新课程(教师版)2010,""(1) "生本教育"是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相对应的新型教育理念,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生本教育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有以下三种途径:课堂内容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环节安排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课堂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性. 10.学位论文黄若静初中历史课生本教学的实践研究2009 新的世纪对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世纪教师新的历史使命,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也必将发生一场传统与现实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激烈碰撞。本文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生本教育理念下,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工作实际,把近三年来通过探索、思考、实践、积累、分析和反思总结的生本历史教学的实践操作以实证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本研究报告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生本教学的涵义,并结合基础教育课改的要求、历史新课改的目标以及历史新课改的理念,说明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历史学科运用中的可行性。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阐述了初中历史课生本教学中的四个显著特点以及初中历史课生本教学的实践操作,其中初中历史课生本教学的实践操作是第三部分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该部分渗透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结合初中历史生本教学的实际操作,截取了相关的案例分析,总结出十种可行性策略与做法,分别是用讨论的方式激活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历史诗歌和编演历史小品,营造历史课堂情境与气氛;进行历史知识竞答,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敢于反诘与勤于总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结合社会时事与生活现实,触动学生的学习责任;树立小组团结合作意识,传递合作技能;师

精心预设 精彩生成

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以提高课堂效率,在备课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多一份精心预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设计,优化预设,这样课堂就会多一份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份发展,从而建立师生共鸣、智慧碰撞、充满生命活力的化学新课堂。 标签:有效教学预设生成实践 随着老高考落下帷幕,浙江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头戏——新学考和高考选考科目的考试也已实施两次,这两次考试的试题给摸索中的高中化学教师照亮教学方向,让我们坚信课堂教学更加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合作。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出现“两极化”,要么过于追求预设的结果,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而忽视生成性目标的达成;要么过于重视生成性资源的开发而使课堂凌乱无章,以致无法完成教学目标。预设体现教师的匠心,生成展现师生互动的火花。化学教学中若没有预设,课堂将一定程度上失去有效性;同样教学中没有生成,课堂教学成果将出现效率不足的情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和处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环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而设计的教学方案。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計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预设对课堂教学具有方向性和制约性。 生成是生长和建构。生成式教学这个概念来源于生成性学习,属于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最早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生成指在弹性预设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课前也有设计,但并不是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教学,而是靠自身的素质重视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有机组合,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弱点、难点和兴趣,并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随时准备修改讲课内容和思路,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 由此可知,预设展现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展现教学结果的动态性和开放性;预设体现对知识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追求显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生成追求隐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忽视教学的预设,就会失去教学的方向,忽视教学的生成,就会忽视学生的差异和发展。

如何处理活动中的预设与生成.doc

如何处理活动中的预设与生成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预设与生成是辩证对立的统一体,教学活动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从幼儿教育理念中所渗透的,幼儿教育活动中的生成和预设理念已成为我们幼儿园教学研讨活动中的焦点话题,成为广大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探究的一项课题。只有正确认识幼儿园课程生成和课程预设的关系 ,才能科学地进行幼儿教育目标实施。预设与生成是教学活动的主流,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活动内容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幼儿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活动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活动的动态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幼儿教学活动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又要注重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以教师为引领,积极探索预设规律 许多教师对于在生成课程中如何把握幼儿兴趣与纲要目标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这是教师对生成目标与纲要目标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的了解。首先教师要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的预设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加强为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题材,教师不仅要对活动内容和纲要作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素材,并把这些素材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再次要研究幼儿心理和学习心理。教师要全面了解幼儿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幼儿的心理状况,深刻地了解幼儿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幼儿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如:在一次中班的语言活动《老虎学艺》中,其中有一幅老虎追赶猫的图片,

论文: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精心的预设演绎精彩的生成 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精心预设是高水平生成的基础 1,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容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要全面了解儿童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深刻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这是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调控生成的基础。 2,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3,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案例】:在教学“(思考题)在1/6和1/7之间可以写一个分数”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等知识,学习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所以在设计这道题时,我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的解法:①通分扩大法。通分至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分别同时扩大。如将1/6和1/7通分,成7/42、6/42,再同时扩大2倍,就有了14/84、12/84,这中间还有一个分数13/84;要想得到更多的分数,只要将扩大倍数大一些。(分母不变)②直接扩大法。如将1/6和1/7同时扩大3倍,成3/18和3/21,中间还有3/19和3/20。要想得到更多的分数,只要将扩大倍数大一些。(分子不变)同时也可能部分学生会想到第三种方法:折中扩大法。如1/6和1/7之间可以写一个分数1/6.5,然后将1/6.5的分母小数扩大变成整数,成2/13。正因为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我预设了这个环节学生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充分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的方法,同时做好了各种不同解法(尤其是第3种解法)的引导准备。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对于第一、二种方法大部分小组能提及,但对于第三种方法,只有个别小组能提出来(原来学生对分母是小数的分数还是不太习惯的)。我就让学生对他们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学生发现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可以完成这一环节了,没想到精彩的还在后面:一位学生提出了将1/6和1/7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加,分母6+7=13,分子1+1=2,得到一个新的分数2/13,其大小在1/6和1/7之间!(此法教师在预设时就没有想到)此言一出,全场愕然!有这么简单?“你是怎么想的?”“我看到第三种方法中的2/13中分母正好是原来两个分数分母的和,分子2正好是原来两个分数分子的和,所以就想到分子分母相加的办法了,也不知道对不对。”“这种方法可行吗?这还有待于同学进行验证。”经全班同学验证,屡试不爽。掌声响起……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来,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 二,精彩生成是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的导向 1,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相对而言,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 【案例】:一位教师在设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事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而且大多数对将要学的“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已经有了相应的了解,全班40名学生中,有35人已能正确算出得数,并能口述算理,其余5人能算出得数,但速度较慢,算理表述不清。如果把教学的起点定在“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不符合实际。为此,这位教师把教学起点调整为“写一个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并且算出得数”,这样的设计就有了较强的针对性。 2,以生成的随机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堂教学预设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在这种设计中,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再加工,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学生而言,即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它是个性的张扬,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驾驭课堂,只有拥有最先进的理论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心应手,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活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课堂上,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是衡量生成的标准。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虽然我们对课堂进行了预设,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那么,该怎样转变意识理念,关注课堂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 一、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的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进行预设的: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同学们有过预习并经过思考,纷纷发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边的高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斜边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相邻的两条边的夹角有关。”由于前三个问题我都有预设,而第四个问题超出了我的预设。尽管有些胡思乱想,但我认为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很有价值,因此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举出生活的实例来验证。结果,学生探索热情高涨,对平等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掌握的更为牢固。 二、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