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难题-易错题(附详解)精编版

透镜难题-易错题(附详解)精编版
透镜难题-易错题(附详解)精编版

透镜成像规律难题易错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B、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照相机形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向平面镜走近时,人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A.像距增大,像增大B.像距减小,像增大C.像距减小,像减小D.像距增大,像减小4.()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B.15cm C.10cm D.5cm

5.()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

A.240m B.480m C.680m D.1020m

6.()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凸

透镜的焦距为f,将蜡烛从a点沿主光轴移到b点的过程中,蜡

烛的像将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7.(2009?自贡)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8.(2009?河北)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A.a点B.b点C.c点D.d点

9.一束平行光入射到一反射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又射到墙上出现一圆形光斑,当镜子慢慢向远离墙面方向平移过程中,墙面光斑逐渐增大,由此可以判断此镜为()

A.凸面镜或平面镜B.平面镜或凹面镜C.凸面镜或凹面镜D.一定是凹面镜

10.如图所示,挡光板(阴影部分)与光屏P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挡光板上

有一直径为d1的圆孔,O为圆心,直线OM与光屏垂直.一会聚光束从圆孔左侧

入射,在线段OM上的某一点会聚,照到屏上形成直径为d2的亮斑.若在圆孔处

镶一薄透镜,屏上的亮斑直径仍为d2,关于透镜性质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A.透镜必为凹透镜B.透镜必为凸透镜

C.透镜可能是凸透镜,也可能是凹透镜

D.无法判断

11.()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透镜的焦距为15cm,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的一个,其余两个不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没有黑点的像B.一片漆黑

C.有一个放大的黑点像D.有一个缩小的黑点像

13.()黄健同学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

B.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

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

14.()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图见上)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设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一定大于l B.f一定小于l C.f一定等于l D.f可能小于l

15.如图,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

来回移动,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此时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6cm.该

同学用此透镜观察较小的文字时,看到了正立的较大的字,则较小文字到透镜的距

离()

A.等于12cm B.大于6cm小于12cm C.小于6cm D.大于12cm

16.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厘米时,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5厘米B.10厘米C.15厘米D.20厘米

17.下图表示的是一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B.C.D.

18.()用一个凸透镜使一个明亮的物体成象在光屏上,如果用一

张卡片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结果是

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B、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C、像仍是完整的,但比不遮卡片时暗些

D、像仍是完整的,完全不受影响

19.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

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20.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21.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那么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B. 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C. 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D. 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22.放映幻灯片时,想在屏幕山出现“F”画面,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

选择()

A 、

B 、C、D、

23.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

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

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24.在一个不透明的木板上,钻一个小孔.用眼睛通过小孔可以观察到一定的范

围.如图所示.为了扩大观察的范围,在小孔中嵌入各种形状的玻璃制品.则在

图中的四个截面中能获得最大观察范围的是()

A.B.C.D.

25.小明拍完毕业照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照,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A.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B.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向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C.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D.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26.()如图是小艳用某透镜观察小明眼睛时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透镜可做成老花镜

27.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B.使用变焦镜头的照相机,若使所拍摄景物的范围变大,应将镜头的焦距调小

C.用手电筒垂直照在一平面镜上,从侧方向看到镜面是亮的

D.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利用凸镜可以缩小观察范围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主光轴平行且宽度为a,照射到一个凹透镜上,经过拆射后在距透镜L的光屏上形成一个宽度为b的光斑,则此凹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先组装器材,调节烛焰、透镜、光屏,即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这

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2)在未知焦距情况下,要粗测焦距,方法是_________.

(3)若在实验时测得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离透镜30cm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_________移动,在某一位置光屏上会呈现一个_________像.当蜡烛逐渐消耗而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4)有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使光屏向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使像变清晰.

(5)当烛焰离凸透镜5cm时,光屏上_________,但透过凸透镜能看到_________像.若将烛焰移到离透镜8cm的位置时,可以观察到这个像比刚才的要_________一些.(填“大”或“小”)

30.(1)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一条射向水中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后,反射光线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

(2)画出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透镜成像规律难题易错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7小题)

1. 分析: A 、利用近视眼的成因进行分析和判断.

BD 、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来分析和判断.

C 、利用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来分析和判断.

解答: 解:A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

戴发散透镜,即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平面镜表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

就形成了物体的虚像,所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向平面镜走近时,人在镜中的像将不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

2.分析: 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进行判断: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

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 解: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

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

故选A .

3.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解答: 解:据题中的描述不难看出,第一次成像即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

实像,像处于另一侧的2倍焦距以外;

第二次成像即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

的实像.

故由第一次成像到第二次成像的过程中,物距变大,故像距变小,像会变小.

故选C .

4.

应用题;推理法。

解答: 解: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 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u >2f ,

所以15cm >2f ,所以f <7.5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5cm .

故选D .

5.

解答: 解:由题意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且铁

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说明声音在发声处经过2s 才传到小平所在处;

故s=vt=340m/s×2s=680m ;故选C .

6.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对应应用如照相机.

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 <u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对应应用如幻灯机.

当u=f 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

物距越大,成的像越小,像距也越小.

解答: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 点在2f 之外,所以成缩小的实像,b 点在f 和2f 之间,成放大的实像.

a 到

b 过程中,物距减小,所以成的像变大,像距也变大.

故选A 、C .

解答: 解: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亮斑就是凸

透镜的焦点,所以15厘米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这是利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得了透镜的焦距.

现在的物距是20厘米,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综上分析,故选A.

解答:解:由于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凸透镜应放在c点才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C.

9.

分析:面镜都可以使光线发生反射,但反射后的光线传播情况不相同:

(1)平面镜:只是反射作用,不能使光线会聚或者发散;

(2)凸面镜:对平行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凹面镜: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但是平行光会聚之后又变得发散.

解答:解:(1)当一束平行光入射到镜面上,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镜子慢慢向远离墙面方向平移过程中,墙面光斑大小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2)当一束平行光入射到凸面镜上,反射光线变得发散,如下图所示:

因此镜子慢慢向远离墙面方向平移过程中,墙面光斑逐渐变大,符合题意;

(3)当一束平行光入射到凹面镜上,反射光线变得会聚,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在焦距之内光线是会聚的,在焦距之外光线是发散的,此时符合镜子慢慢向远离墙面

方向平移过程中,墙面光斑逐渐增大,符合题意.

因此符合条件的有凸面镜和凹面镜,

故选C.

10.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考点:

解答:解:一会聚光束从圆孔左侧入射,在线段OM上的某一点会聚,照到屏上形成直径为d2的亮斑,见甲图,

圆孔处镶一薄透镜,屏上的亮斑直径仍为d2,见乙图,

从而可知,从甲图到乙图该透镜对光线起到发散的作用,故为凹透镜.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以及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11.

解答:解:将蜡烛左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光屏上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透镜向右移动,也可以实现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或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的在光屏上能

成实像的情形.

故选C、D.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概括为三区域两点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12.

解答:解:黑点只是影响到透光的多少,进而影响的是像的明亮程度;而且在黑点在透镜上,也就是在焦点以内,不会在光屏上成像.选项A最符合题意.

故选A.

13.解:解:凸透镜可成放大的实像,也可成放大的虚像,所以A说法错误.

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所以B说法正确.

凸透镜可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所以C说法错误.

在凸透镜成像中,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所以D说

法正确.故选B、D.

14.

解答:解: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并没有得到最小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

而它们两者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因此f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15.

解答:解:如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6cm.

要用凸透镜看较小的文字,要把文字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较小文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6cm.故选C.

16.

分析:光屏上能得到缩小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的、实像,物距:U>2f,像距:2f>V>f,解不等式求解.解答:解:凸透镜成像实验,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此时像距:2f>V>f,光屏距离凸透镜12cm,所以,2f>12cm>f,即12cm>f>6cm.故选B.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物距、像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7.

分析:根据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故本选项错误;

B、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故本选项正确;

C、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本选项错误;

D、过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发散出去,而图中的折射光线是会聚,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18.分析: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

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解答:解: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选C.

19.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应用是放大镜.

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

仪.

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

⑤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对各

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不符合题意;

B、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

二倍焦距,不符合题意;

C、甲图成虚像,物距变小,像变小;乙图成实像,物距变大,像变小,符合题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我们可以用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焦距以内反变化.”来帮助我们记忆.

20.解:解: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故选A.

21.解答: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故选A.

22.

分析:根据图解,可见凸透镜在成实像时,凸透镜的主光轴上面的A点所成的像在主光轴下面的A′点,下面的B点所成的像在上面的B′点,由这一规律分析解答本题,如图:

解答:解: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应该是上下左右都互换,所以放映幻灯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幻灯片的插法应该是“F”字的开口向左,尖端向上.

故选A.

23.解: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

拿走近视镜片后,蜡烛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即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

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或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故

选C.

24.解:如图甲,没有任何光学元件,直接通过小孔,看到的范围.

如图乙,小孔内放入玻璃砖,要光线从小孔左侧进入右侧眼睛,经过两次折射,如图光线能进

入人的眼睛,人眼看到的范围稍微增大.

如丙图,小孔内放入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要是光线进

入人的眼睛,观察到的范围变窄.

如丁图,小孔内放入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使光线错后会聚,要使光线进

入人的眼睛,观察到的范围变宽.

乙图和丁图观察范围都变宽,由于玻璃砖两次折射后的光线与原始光线是平行的,要使光线进

入人的眼睛,观察到的范围只是稍微增大.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越强,观察到的范围越大.

故选D.

25.

分析:解答此题应明确以下两点:

(1)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底片上能成像,底片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像距;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解答:解:

摄影师利用照相机对着全体学生拍完合影后,若想再给小明拍一张单身照,即人的像会变大,据物距和像距的变化规律知,此时的像距一定变大,且物距必须减小,所以要减小照相机和小明的距离,即照相机靠近小明,同时将镜头向前伸,增大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方可拍出清晰的照片.故选B.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是凸透镜成像习题中的一个重要应用.

26.

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①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U<f 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2)凹透镜成正立的缩小的虚像.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

解答:解:(1)从图可知,看到小艳的眼睛是正立的,放大的像,

∴该透镜为凸透镜,不能为凹透镜,

并且应用了凸透镜成像时U<f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

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并且虚像在物体和透镜以外的地方,成像情况如图,所以

A、B不符合题意.

(2)该透镜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该透镜可以做

成老花镜,并且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

像,所以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7.

分析:人看到物体或物体的像,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照相机照相时,拍摄景物范围变大,像一定变小,要增大物距.

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光垂直照射的平面镜上,光沿原光路返回,人从侧面观察,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镜面是黑的.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镜应用于汽车观后镜,可以增大观察范围.

解答:解:A、无论虚像还是实像,只要人眼睛能看到,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不符合题意.

B、若使所拍摄景物的范围变大,使变焦镜头的照相机的焦距减小,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可以使照

相机拍摄到的景物范围增大.符合题意.

C、用手电筒垂直照在一平面镜上,光沿原光路返回,人从侧面观察,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人感觉镜面是黑的.不符合题意.

D、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利用凸镜可以放大观察范围.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8.

解答:解:(1)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2)将图中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与主光轴交与点F,则O、F之间的距离就是焦距f,如下图所示:

该图简化成如下图所示:

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则有=,解得f=.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先组装器材,调节烛焰、透镜、光屏,即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央.

(2)在未知焦距情况下,要粗测焦距,方法是将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的位置,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量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约等于透镜的焦距.

(3)若在实验时测得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离透镜30cm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大于10cm小于20cm之间移动,在某一位置光屏上会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当蜡烛逐渐消耗而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上升.(填“上升”或“下降”)

(4)有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使光屏向远离(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使像变清晰.(5)当烛焰离凸透镜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若将烛焰移到离透镜8cm的位置时,可以观察到这个像比刚才的要大一些.(填“大”或“小”)

分析:(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焦距即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而焦点是凸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

(3)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则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近视眼镜即为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当物距小于焦距时,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但不会在光屏上成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解答:解:(1)为了实验的需要,根据实验的要求,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必须放在同一高度上,

故答案为:同一水平线上,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央;

(2)根据焦距的定义,太阳光看作是平行光,找到凸透镜的焦点,测量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故答案为:将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的位置,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用刻度尺测量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约等于透镜的焦距;

(3)因此时物距为30cm,远大于2倍焦距20cm,所以会成倒立缩小的像,因成倒立的像,当烛焰变短时,成的像就会升高,

故答案为:大于10cm小于20cm之间;倒立缩小的实像;上升;

(4)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此时所成的像向后了,光屏必须向后移动才能接到像.故答案为:远离;

(5)此时物距为5cm,小于1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不成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不能成像;正立放大的虚像;

根据凸透镜成虚像的特点,此时物距变大,则像也变大,故答案为:大.

30.(1)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一条射向水中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后,反射光线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

(2)画出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分析:(1)反射光线是由点光源S发出的,但感觉是由点光源在水中的像发出的,也就是说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即点P和点光源在水中的像在同一直线上,由此可以确定入射点,进而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利用折射规律可以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2)关于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射向另一个焦点的.每条特殊的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也有自己的特点,根据入射光线的特点即可作出对应的出射光线.

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作出点光源S在关于水面的对称点S′,即像点.

连接S′P,与水面的交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连接OP即为反射光线;

过入射点O做水面的垂线即为法线,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和法线可以确定入射角,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以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OA.答案如下图所示:

(2)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入射光线过光心,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射向另一个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由此可以做出三条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的光路图,答案如下图所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