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2.1基本设计理论

2.1.1贝兹理论

贝兹理论假设风轮是理想的,也就是说没有轮毅,而叶片数是无穷多,并且对通过风轮的气流没有阻力。因此这只是一个纯粹的能量转化器。此外还进一步假设在整个风轮扫掠面上的气流是均匀的,不考虑尾流的旋转,即气流速度的方向无论是在风轮前后还是通过时都是沿着风轮轴线,其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2-1贝兹理论模型

为风轮前方远处来流的风速,V为通过风轮时的实际风速,并且在风轮扫掠面上市均匀的,是风轮后方远处的风速。风轮能够产生机械能正是由于它使得风的动能减少。因此根据上图使用动量方程得:

轴功率计算公式:

根据风能利用系数的定义可得: 31C 1

2

p P AV ρ=

(4)

公式对a 求导,当

0dp

da

=时风轮有最大轴功率 即

此时1a=3或1,又因为对风力机而言1 a<2故在1

a=3

时有最大轴功率,代入公式(3)

得:

3max 1161

()272

P AV ρ=

代入公式(4)得:p 16

0.59327C =。

这就是贝兹极限,也就是说在理想状态下,风轮最多能捕获59.3%的风能。

2.1.2涡流理论

旋涡理论的优势在于将通过风轮的气流诱导转动也考虑进去了。根据赫姆霍兹定理,风轮叶片静止时可以由风力机叶片上的附着涡以及叶片后缘拖出的尾涡构成的马蹄涡系来代替。从简化角度考虑,在展长方向将风力机叶片分成许多微元,假设每个微元上沿展向的环量是个常量,那么风力机叶片就可以用在每个微元上布置的马蹄涡系代替。考虑到环量沿弦长方向是变化的,所以每个微元上的马蹄涡系都是有许多个马蹄涡系组成,每个马蹄涡又是

由附着涡和尾涡构成。因此风力机叶片展向每个微元马蹄涡系的附着涡总强度等于绕该微元叶片的环量。另外由于每个马蹄涡系的尾涡都与相邻微元的尾涡重合,但方向相反,所以风轮叶片后缘拖出的尾涡强度等于相邻两微元叶片环量之差。

当风轮旋转时,从风轮叶片后缘拖出的尾涡系将变成一个有螺旋形涡面组成的复杂涡系,而其由于涡与涡之间的相互干扰,涡系不断变形。对于旋转的三叶片风轮,叶片展向等环量分布的涡系是由叶片附着涡、叶尖螺旋形自由涡和叶根中心涡三部分组成。为预测风力机风轮性能发展出一种刚性尾涡模型,做如下假设:

1)叶尖部后缘拖出的尾涡将形成一个管状的螺旋形涡面;

2)风轮叶片根部接近旋转轴,这时根部后缘拖出的尾涡形成一个绕风轮旋转轴的中心涡;

3)为了简化计算,忽略管状涡直径的变化;

图2-2风轮涡流系统

根据对上述模型的分析,对于空间某一给定点,它的风速是由两种风速共同形成的:非扰动风速、涡流系统产生的风速。因此引入轴向干扰因子a和周向干扰因子b,同时根据旋涡理论可以得到:

在风轮旋转平面处的轴向速度:1(1)

=-(5)

V V a

在风轮旋转平面处的气流相对于叶片的角速度:(1)

2

b ω

Ω+

=+Ω (6)

风轮半径为:处的切向速度为:(1)U b r =+Ω (7)

2.1.3尾流旋转的动量理论

在贝兹理论的模型中,使用动量方程并没有考虑到气流流经风轮产生转矩使得风轮旋转的同时,同样受到风轮的反作用开始反向旋转。考虑经过风轮的尾流的旋转,对贝兹模型进行修改,如下图。

图2-3尾流旋转的动量理论模型

在上图中,如果风轮处气流的角速度和风轮的角速度相比是个小量的话,一维动量方程仍然适用,而且风轮前后远处的气流静压仍然假设相等。对图中控制体使用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得到风轮平面dr 处的轴向推力dT 和转矩dM 为:

t dM dmV r = (8)

微元上质量流 2a dm V rdr πρ= (9)

314(1)dM V b a r dr πρ=Ω- (10)

因此局部轴功率 2314(1)dP V b a r dr πρ=Ω- (11) 定义叶尖速比 01

R

V λΩ=

(12) 风轮扫掠面积 2A R π= (13)

将(11)、(12)、(13)代入(4)得到 风能

2

3048(1)p dC b a r dr R

λ=-

(14)

2.1.4叶素理论

将叶片沿展长方向分成许多段微元,这些微元称之为叶素,假设叶素上气流的流动没有相互干扰,那么叶素就可以看成是二维翼型。这时对各个叶素上的力和力矩沿叶片展长方向进行积分就可以得到作用在风轮上的力和力矩。

如图2-4所示,将每个叶素上的速度进行分解,得到垂直于风轮旋转平面的分量和平行于风轮旋转平面的分量,其值的大小可以根据涡流理论公式(5)和公式(6)得到,根据速度的矢量三角形可得

垂直分量: 01(1)x V V a =- 平行分量: 0(1)y V r b =Ω+ 由此可得 1(1)sin sin V a V

W ??

-=

= (15) 其中 1(1)11tan (1)1V a a

r b b

?λ--=

=?Ω++ (16)

图2-4叶素上受力分析

如图2-4中进行受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各个叶素上的推力dT 和转矩dM 。在此之前根据升力阻力定义公式得:

升力 21

2l dL W CC dr ρ=

(17) 阻力 21

2

d dD W CC dr ρ= (18)

那么作用在风轮上dr 处圆环上的轴向推力为

21

(sin cos )2

X X dT BdF B dL dD BW CC dr ??ρ==?+=

(19) 作用在风轮上dr 处圆环的转矩为:

21

(sin cos )2

Y Y dM BdF r Br dL dD BW CC rdr ??ρ==?-=

(20) 式中 cos sin ;X L D C C C ??=+ sin cos ;Y L D C C C ??=-

2.1.5动量一叶素理论

多数风力机叶片的设计方法都是在动量一叶素理论上发展起来,根据在风轮旋转尾流的动量理论中得到了风轮平面dr 处的轴向推力dT 和转矩dM :

214(1)dT V a a rdr πρ=-

311

(1)2

dM V b a r dr πρ=Ω-

由两种理论分别推导出的风轮平面dr 处的轴向推力dT 公式可以得到:

2

2

1(1)4X W a a C V σ-=

(21)

式中2BC

r

σπ=

将(5)和(15)代入(21)可得:

2

(1)4sin X C a a σ?

=- (22) 由两种理论分别推导出的风轮平面dr 处的转矩dM 可以得到:

2

1(1)4Y V b a C V r

σ-=

Ω (23)

由(5)和(16)可得:

cos (1)

r b V

?Ω=+

(24)

将(5)、(15)、(24)代入(23)可得:

14sin cos Y C b b σ??

=+ (25) 根据前面所求得的公式可以通过迭代的方法求解轴向干扰因子a 和周向干扰因子b ,迭代方法如下:

图2-5干扰因子的求解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上面的流程迭代求得轴向干扰因子a和周向干扰因子b,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叶尖的损失。当风轮叶片部分进入涡环状态时,动量方程并不再适用,这时,可用下面的经验公式对动量一叶素理论进行修正。

(l)Glauert修正法

当a>0.2时,将上面流程中第六步中的公式(2-22)由下式代替:

1

[2(12)]2

a k a =

+- (26) 上式中

24sin X

F k C ?

σ=

(27) 0.2c a ≈

(2)Wilsonfl 修正法

当0.2a >时,将上面流程中的公式(22)由下式代替: 22(0.5870.96)(1)4sin X C a a F σ?

+=- (28)

建筑设计理论主要参考书籍

建筑设计理论主要参考书籍 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 3、《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4、《外国古代建筑史》王其钧武汉大学出版社 5、《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罗小未中国建工 6、《永恒的辉煌:外国古代建筑史》王其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08出版) 7、《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陈志华编,中国建筑工业 8、《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 》罗小未中国建筑工业 9、《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琬英同济大学出版社 10、《外国现代建筑史图说》毛坚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3出版) 11、《20世纪西方建筑史》吴焕加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2、《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 13、《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建筑构造(上)》李必瑜、魏宏杨 15、《建筑构造(下)》刘建荣、翁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建筑物理(第2版)》 (东南大学) 柳孝图编著 17、《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第2版) 》刘先觉中国建筑工业 (2008-05出版) 18、《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朱昌廉中国建筑工业 19、《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3版)》樊振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07出版) 20、《建筑历史考研复习指导》赵晓峰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1、《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2、《建筑模式语言(上下)》亚历山大等、李道增、高亦兰、兲肇邺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02出版) 23、《建筑的永恒之道(精装)亚历山大 (Alexander)》赵冰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01出版) 建筑设计快题推荐参考书籍 1、《建筑快速设计100例》(第三版)黎志涛 2、《快速建筑设计方法入门》黎志涛中国建筑工业 3、《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快速建筑设计50例第二版》 4、《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1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一门基于思维科学、信息科学、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研究产品设计规律、设计技术和工具、设计实施方法的工程技术科学。 2设计的概念,广义概念是指对发展过程的安排,包括发展的方向、程序、细节及达到的目标。狭义概念是指将客观需求转化为满足需求的技术系统(或技术过程)的活动。 3设计的含义:为了满足人类与社会的功能要求,将预定的目标通过人们创造性思维,经过一系列规划、分析和决策,产生载有相应的文字、数据、图形等信息的技术文件,以取得最满意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这就是设计。 4设计的特征:需求特征、创造性特征、程序特征、时代特征。 5设计的四个发展阶段:直觉设计阶段、经验设计阶段、半理论半经验设计阶、现代设计阶6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传统设计:以经验总结为基础,运用力学和数学而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设计手册等作为设计的依据,通过经验公式、近似系数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传统设计方法基本上是一种以静态分析、近似计算、经验设计、手工劳动为特征的设计方法。 现代设计:是一种基于知识的,以动态分析、精确计算、优化设计和CAD为特征的设计方法。 7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产品结构分析的定量化;2)产品工况分析的动态化;3)产品质量分析的可靠性化;4)产品设计结果的最优化;5)产品设计过程的高效化和自动化。 8现代产品设计按其创新程度可分为: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形设计三种类型。 第二章 1功能分析组合方法:求总功能(黑箱法)分功能求解方法(调查分析法、创造性方法、设计目录法)原理解组合(形态分析法) 第三章 1创造技法:(一)集体激智法:(专题会议法,德尔菲法,635法)通过多人的集体讨论和书面交流,互相启迪,并发灵感,进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综合创新思路的一种创新技法。(二)提问追溯法:(奥斯本提问法,阿诺尔特提问法,5W-1H提问法)是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来扩展思路,或将复杂的问题加以分解,找到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扎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种创造性技法。(三)联想类比法:(联想发明发,类比发明发,仿生法,综摄法)通过启发、联想、类比、综合等手段,创造出新的想法,这种创造技法就称联想类比法(四)组合创新法:(性能组合,原理组合,功能组合,结构组合)利用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用已有的知识和现有的成果进行新的组合。从而产生新的方案。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述地域特色给城市设计带来的影响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6年月日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目录摘要.............................................................................................Ⅲ关键词...........................................................................................Ⅲ 1.引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 1.3 论题的阐述..................................................................................2 2.城市的地域特色及 现实问题........................................................................3 2.1城市地域特色的 形成...........................................................................3 2.2城市地域特色的现 实问题.......................................................................3 2.2.1城市面貌的紊乱与 相似.....................................................................3 2.2.2传统历史街区的破坏.......................................................................3 2.2.3攀比与跟风现象严重.......................................................................3 2.3城市地域特色问题的形 成原因分析...............................................................4 2.3.1科学技术的发展打 破了地域的限制...........................................................4 2.3.2经济利益的驱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2.1 城市设计部分理论简介 2.2 城市社会学等学科对城市空间的研究 2.3 场所 2.4 生态城市的理念和绿色城市的设计 《城市设计概论》 2.1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简介 2.1.1卡米诺·西特2.1.2 凯文.林奇 2.1.3 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2.1.4 波纳 2.1.5 诺伯格.舒尔兹2.1.6 芦原义信 2.1.7 罗杰.特南西克2.1.8 比尔.西列尔 2.1.9 稹文彦2.1.10阿尔多.罗西 2.1.11 黑川纪章 2.1.1卡米诺·西特 卡米诺·西特(Camillo Sitte,1889)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运用艺术原则对城市空间的实体(主要是教堂等)与空间(主要是广场空间)的相互关系及形式美的规律进行的深入的探讨,并通过于19世纪末欧洲工业化城市空间的比较分析,对当时欧洲工业化城市空间的平淡,缺乏艺术感染力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工业化城市空间主要有三个体系和若干他们的变体,即矩形体系,放射体系,三角形体系,变体是这三者混合的产物.从艺术的眼光来看,所有这些都是毫无价值的,没有艺术气息.这些体系除了标准化的街道模式之外一无所成,它们在概念上是纯粹机械性的.在这些体系中道路系统仅仅是交通设施,从来不是服务于艺术目的的工具,它们不具有任何感染力,因为只能从地图上才能看出它们的特征. 卡米诺·西特主要是从视觉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感受等角度来探讨城市空间和艺术组织原则.卡米诺·西特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骄傲是圆形广场,没有比这更能说明艺术感情的完全缺乏以及对于传统的蔑视的了,而这现代城市规划的特征.当围绕这样一个广场步行时,眼前的景象持续不变,使得人们不能知道自己正确的确切位置.转一个弯就足以使一个陌生人在这种旋转木马的广场上无所适从,迷失方向. 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是基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中,各实体要素之间功能关联及组合关系而得出的,其艺术原则的核心表现在注重整体性,注重关系,注重关联的内在性. 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正如亚瑟·霍尔登(Arthur C.Holden,1945)所言,西特从未体验过摩天大楼.他未必曾经想到过我们的城市有朝一日会为高层的巨大体量所充塞. 2.1.2 凯文·林奇 凯文·林奇是从探求城市的形念,结构和组织开始的,《关于对城市满意情况的记录》(Notes on City Satisfaction,1953)是1952~1953年间他在欧洲考察对于有关城市的理论基础的回答.在《城市的形式》(The Forms of Cites,1954)一文中,他从历史和形态的角度对城市形式的不同属性进行了探讨,例如城市的大小,密度,特征和模式等. 凯文·林奇的城市美不仅指构图与形式,而是将之分解为人类可感受的城市特征,如易识别,易记忆,有秩序,有特色等.他对于人们对环境的感知与体认有着格外的重视,并认为,好的城市形式也就是这种感知和体认比较强烈的城市形式.林奇1959年发表《城市的意象》一书,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出发,利用居民调查和实地体验的方法,研究使用者认知图式(cognitive map)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从而确定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分析与设计方法. 人对环境的感知,也就是一种格式塔.人总是将感知对象加以组织和秩序化,从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和理解.林奇从市民的认知地图入手,探求城市内在关系的秩序.他调查了美国的三个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重点

绪论 1、设计的的本质是由功能到结构的映射过程,是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进行构思、计划并把计划变为现实可行的机械系统的过程。 2、计划具有个性化、抽象化、多解性的基本特征。 3、现代设计方法: 计算机辅助设计概念: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辅助人们进行设计。优化设计是从多种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方法,它以数学中的最优化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根据设计所追求的性能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在满足给定的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设计方案。 有限元设计就是利用假想的线和面将连续的介质内部和边界分割成有限大小、有限数目、离散的单位来研究。 稳健设计通过质量工程方法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求把产品设计完美、健全,不受或尽量减少生产线波动带来的影响,以保证产品达到预期的质量效果。 虚拟设计是一种新技术,它可以在虚拟环境中用交互手段对在计算机内建立的模型进行修改,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和一次设计成功率。 创新设计、智能设计、表面设计、绿色设计、动态设计、摩擦设计、协同设计、工业设计等。一 1、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技术,是集计算、设计绘图、工程信息管理、网络通信等领域知识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即计算机辅助分析,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即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即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即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8、CAD的特点:1)规范化、高质量规范设计流程,统一文档格式,提高设计质量。9、CAD发展方向:脱离图版,实现全自动无纸化设计、生产和制造,是CAD发展的最终目标。 10.CAD的基本功能及优点:1)人机交互 2)几何造型 3)计算分析 4)系统仿真 5)工程绘图 6)数据管理 11、CAD系统组成:CAD系统的硬件结构:计算机、图形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CAD系统的软件:软件系统、支撑软件、应用软件。 二 1、优化设计:是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设计方法。它以数学中最优化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根据设计所追求的性能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在满足给定的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设计方案。 2、P49页:例2-1 黄金分割法求函数,3无约束优化方法:坐标轮换法、牛顿法、 约束优化方法:遗传算法、惩罚函数法、复合形法多目标优化方法:多目标优化问题、主要目标法、统一目标法 三 1、有限元法的概念:把复杂的结构看成由有限个单元组成的整体的一种设计方法 2、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化整为零,积零其整,把复杂的结构看成由有限个单元组成的整体 3、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完全弹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微小性假设,无初应力假设 2、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边界条件

建筑设计原理试题与答案

建筑设计原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共20分) 1.方案阶段的建筑剖面,可包括以下内容() A.建筑的剖切与投影部分、设计绝对标高、环境和配景、电梯井剖面; B.建筑轴线、设计标高、高度尺寸、室外地坪; C.设计标高、环境和配景、楼梯剖面、文字标注; D.绘图比例、高度尺寸、建筑轴线、建筑阴影。? 2.在面积定额指标中.所谓户均使用面积是指? () A.有效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B.建筑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C.居住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D.使用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3.建筑艺术区别于其它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刻等)的重要标志在于?? (? ) A、建筑艺术作品一般比较大??? B、建筑有使用功能的要求 C、造价较高???? D、有内部空间? 4.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属于居住建筑。 A. 托儿所????????????? B. 宾馆?? ????? C. 公寓????????? D. 疗养院? 5. 平面利用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100%,其中使用面积是指除结构面积之外的( ?) A. 所有使用房间净面积之和 B. 所有使用房间与辅助房间净面积之和 C. 所有房间面积与交通面积之和? 6.考虑建筑的防火及安全疏散,可采用的楼电梯类型有() ??? A.双跑梯剪刀梯、螺旋楼梯、自动扶梯;B.悬臂梯、双跑梯、弧形楼梯、剪刀梯; ??? C.防烟楼梯、封闭楼梯、消防电梯、螺旋梯;D.剪刀梯、弧形楼梯、双跑梯、封闭楼梯。 7.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 )手法。 A.对比???????????B.均衡 C. 统一?????????? D.韵律? 8. 民用建筑的主要楼梯一般布置在() ?? A、建筑物次要入口附近??????? B、主要入口附近位置明显的部位

包装设计理论和实践

包装设计理论和实践 随着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要与包装产生联系。因此,所需的包装也日益增加,包装与所生产的产品直接接触,其材料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消费行为。包装功能表现在催促、诱导消费者即时购买。同时使企业信息、产品信息、营销信息明确传达给消费者,因此不同的产品要找出其合理的产品包装才能显示其价值 与品味。 在我国,In our country,包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the packing may divide into two broad headings generally,即大包装和小包装。namely big packing and small packing.大包装也称运输包装,The big packing also calls the transport package。它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装卸和仓储;It is mainly for ease of transportation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d the warehousing;小包装也称零售 包装和销售包装,The packing also calls the retail packaging and the sales packing,它既能保护产品品质,It already can protect the product quality,又有

一定的观赏价值,Also has certain ornamental value,便于宣传、is advantageous for the propaganda,陈列、the exhibition,展销,to sell,而且携带方便。moreover carries conveniently.小包装的种类很多,The small packing's type are many,从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硬包装、Different may divide into the hard packing,半硬包装和软包装三类,half hard packing and the processed foods three kinds from the manufacture material,如硬包装有铁罐、If the hard packing has the bill,锡罐、the canister tin can,瓷瓶、the porcelain insulator,玻璃瓶及工艺小木盒、the glass jar and the craft small wooden box,小竹盒、the small bamboo box,工艺刻花镀金盒等;the craft engraved patterns gold-plating box and so on;半硬包装有各种硬纸盒;Half hard packing has each kind of hard paper carton;软包装有纸袋、The softy is loaded with the paper bag,塑料食品袋和各种复合袋等,the plastic tucker-bag and each kind of compound bag and so on,设计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The design may ac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mand,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包装设计。Carries on the packing design

建筑设计理论基础要点

建筑设计理论基础 1.建筑理论: 主要研究多种代表性的建筑观念和建筑思想,各种思潮之间的发展脉络和关联,建筑理论发展史;解剖建筑理论所包含的观念与时代的价值取向和知识体系建构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建筑理论的当前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未来的理论趋势;研究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2.建筑设计: 主要研究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律与方法;从理论与历史中了解和学习建筑的语言,探索建筑设计未来发展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各种类型建筑的综合设计研究、城市设计与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研究、建筑群体设计研究、旧区改造研究及具有特定意图的研究性设计。 1.建筑创作 建筑创作方向充分运用当代建筑创作及理论成果,分析研究当代建筑创作以及目前我国建筑与城市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探索解决当代建筑与设计中所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本研究方向重视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理论与创作实践,包括空间构成理论、建筑美学、当代国外建筑思潮、建筑环境心理学等理论探索及分析应用,同时,还包括对交通建筑、办公建筑、体育建筑、居住建筑等各建筑类型设计的研究探索以及高技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等设计与方法的研究。 2.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建立在人类聚居的空间场所——城市与环境这一大背景之上的、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一项研究。随着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城市设计对于社会、经济及其文化等诸多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已日益重要,它关系到人的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和综合发展。城市设计及其理论的研究对于如何系统地、科学地建设人类的生活与工作空间环境、促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城市设计的研究融合了多学科参与,从行为心理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类文化学等方面研究城市与建筑的物质和文化形态,该领域的研究在城市规划与建设、建筑创作及环境景观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方法研究方向是在研究建筑创作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研究成果,剖析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中的一些问题,并试图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方法和人文科学成果渗透到建筑领域,寻求适应当前创作形势的建筑设计方法。

规划设计理念

传承田园城镇的规划理念、实践有机疏散、产城融合、复合功能、都市村落等核心概念,创造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新田园城镇形态。 可持续发展的小镇生命体:强调紧凑布局、适当密度、混合用地、多元居住、街道设计、开发空间为特征的都市村落,集居住、商业、休闲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自我生长的综合城镇有机体。 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修复、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重建地区生态廊道。将生态修复、社区景观设计结合,提供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机生长。 ?以分级化、开放化、景观化为原则构建整体的道路系统,重视社区内部通行道路的街景设计。 ?提倡低碳出行,在交通体系的设计中,引导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鼓励步行、使用公交系统和自行车; 以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导,设计具有宜人的步行和车行系统,各种交通系统便捷有效地衔接,共同构成有机、便捷的交通网络。?开放空间与公共设施充分结合,打造积极的、非独享的开放空间体系,以多点式、多样式、多主题的活动场地与社区景观系统相融合。以社区主干道及生态廊道形成对开放空间和邻里中心的珍珠项链式的串联。 ?保持尺度适宜且配套完善的城镇尺度。以5分钟步行尺度为原则配置基本生活配套的邻里中心。大型城镇级配套设施分主题分散布置,并与邻里中心的位置相结合以提升基本生活配套的可运营性。外向型休闲商业配套设施与居住适当区隔但保证其可达性。

?提供适中的开发强度,保证环境品质的同时提升社区活力。在容积率使用的过程中强调非独享开放空间的优先性。 ?提供多样化的居住产品满足不同支付力但相同价值取向的客户需求。不同价格的产品相对混合布局以提升社区的匀质性。创造多主题组团。 ?以人本意识和归属感的建立为社区规划的原则。设计软硬件结合的社区识别系统,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中创造社区的差别和唯一性,创造更多的交往空间以激发社区感。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最终版)

第一章设计方法学 1. 现代设计目标: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T--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Q--提高产品质量 C--降低其成本 2. 传统设计法特点:静态的、经验的、手工式的、(近似计算) 现代设计法特点:动态的、科学的、计算机化的、(精确计算) 3.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分为:(1)直觉设计阶段(2)经验设计阶段 (3)半理论半经验设计阶段(4)现代设计阶段 4.系统-执行特定功能而达到特定目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 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一定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整体都是系统。 5.系统化设计的特征:由上而下、由总到细。 基本方法:系统的分析和综合。 6.黑箱法定义:把系统看成是一个不透明的,不知其内部结构的“黑箱”,在不打开黑箱的前提下,利用外部观测,通过分析黑箱与周围环境的信息联系,了解其功能的一种方法。 根据系统的某种输入及要求获得某种输出的功能要求,从中寻找出某种物理效应或原理来实现输入-输出之间的转换,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推求出“黑箱”的功能结构,使“黑箱”逐渐变成“灰箱”、“白箱”的一种方法。 7.系统化设计的步骤: 8、评价的目标内容: (1) 技术评价目标——可行性,创造性,可靠性 (2) 经济评价目标——成本,利润,市场潜力 (3)社会评价目标——社会效益和影响 9.技术-经济评价法 (a)技术价Wt : Wt=(Piqi)/Pmax (Pi-各技术评分值;qi-加权系数;Pmax-最高分值5分或10分)

(b)经济价Ww:Ww=Hi/H=0.7Hz/H (Hi-理想成本;H-实际成本)(c)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均值法:W=(Wt+Ww)/2 双曲线法:W= (Wt.Ww ) 10.产品价值V=F/C ( F-功能C-成本) 11.寿命周期成本(要会画出它的曲线图,并做分析) C=C1+C2 C1-生产成本C2-使用成本 12、提高V途径(分5种情况讨论) F ↑/C →=V ↑功能 F →/C ↓=V ↑成本 F ↑/C ↓=V ↑功能、成本 F ↑↑/C ↑=V ↑功能 F ↓/C ↓↓=V ↑成本 第二章机械优化设计 1.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统一形式描述: min f(x) x=[x1,x2,………xn]T s.t. gi(x)<=0 i=1,2,3…m hj(x)=o j=1,2,……n(p

城市设计理论

人文社会设计理论——阿莫斯.拉波波特 《城市形态的人文方面》(Human Aspects of Urban Form) 他认为“环境认识”(environ-men-tal perception)是人与环境之间的最基本关系;“认知”(cognition)的目的是寻找这些关系的内在规律。城市设计的使命是组织空间构 架去反映市民在这些关系上的需要和价值观。人不单只是环境的“观察者”,而且 是浸淫在环境中的“参与者”。因此,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主动、机动且有系统的关系。 环境信息来自官能(视、听、嗅、触觉、身体动作)。环境认识有三个层面: (1)运 作性(opera-ional)。例如浅淡的颜色能使人松驰,而松驰会带来愉快的感觉。(2) 反应性(responsive)。例如人对黑暗街道的直觉反应是危险。(3)推理性(inferen-ial)。例如一个繁忙的道路交义点会可能增加行人的烦燥。人通过观察、认知和衡量去 找寻环境和意象(im-age)的一致。拉波波特认为人的认知构成有两部份:“心理地图”(mental maps)和“认知构架”(cognitive Schemata)。心理地图是我们用来收集、分析和储藏城市环境信息的工具。它包括:地形、地貌、位置和其相关的功能和 意义。不同的心理地图(市中心、邻里、小区等)在我们的脑海里烙下不同的印象,成为我们的认知构架。因此,我们对城市环境的认识是一个“学习过程”(learning process)。我们把对每一个地方的观感化成心理地图。这些心理地图的总和和它 们所组成的认知构架就是我们的环境认识。我们都各自有不同的背景、活动、体 能和需要,因此,我们的环境认识是主观和有价值观的。拉波波特认为一般人对“家”(home)的环境认识是最深刻和重要的,这个“家”是每一个人对自己邻里区的 认识所构成的(每一个人脑里都有多个和多层面的邻里区心理地图,这些心理地 图的总和就是“家”的心理地图)。城市设计者的责任是创造和改变环境去提供适 当的环境刺激。例如在行人区应设计官能“提示”(sensorycues),使行人可以“感 觉”(feel)他们可以任意行走。这些指示包括:颜色、声音、味道、比例和光与热的 对比。设计者应鼓励人与环境的交流,藉此提高环境认识的多样化。拉波波特求 真的态度非常认真。他主张城市规划和设计者要观察所有的环境,而且要作全面 的观察,因为不同阶层、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时间及速度,都能产生不同的观感,不能 一概而论。

(整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具有广泛的建筑设计知识和相关理论基础,能够独立开展建筑设计工作,具有较强的创 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级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类型丰富,且有各种规模等级。本研究方向内容包括对公共建筑的总体规 划、功能组织、形体塑造、结构选型等各方面研究,强调对公共建筑中出现的各类型新 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2.居住建筑 新的使用功能的出现,多种使用功能的结合,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运作方式的采用, 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发明等等,这些新事物的出现,要求设计师必须重新来认识居住建筑, 研究各种新问题的解决方法。本研究方向强调对居住建筑中出现的各类型新问题的研究 和解决,使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3.文化建筑 文化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方向强调对文化建筑中出现的各种新 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使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4.教育建筑 教育建筑是当代建筑类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本研究方向强调对教育建筑 中出现的各类型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使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的结合 在一起。 5.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对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有着重大的影响,本研究方向强调对高层建筑中出 现的各类型新问题以及高层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的研究和解决,使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与 时代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论文工作、

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研究生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五、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两类,均为必修课;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类。 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3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3学分。 补修课程一般为2-3门,由指导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和专业基础等因素在个人培养计划中确定。由各院协调随本科专业同堂上课、同堂考试,也可采取学生自学,本科任课教师或导师考核等方式补修。如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知识或修过相同或相近课程,可申请免修,但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过导师同意,报研究生部备案。 参见课程及学分设置表: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生课程及学分设置表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作业 (大作业)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大作业)

1、采用系统化设计流程及所学现代设计方法详细阐述某公司需要投资研发一款新型产品的整个设计流程和采用方法。 (1)请具体阐述采用哪些设计方法,如何去完成新产品的规划设计过程?(2)请具体阐述采用哪些设计方法,如何去完成新产品的方案设计过程?(3)请具体阐述采用哪些设计方法,如何去完成新产品的技术设计过程?(4)请具体阐述采用哪些设计方法,如何去完成新产品的施工设计过程? 答: (1)产品规划设计包括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市场细分及选择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市场调研与分析,研究如何细分市场,以及企业如何选择细分市场,最后确定企业对细分市场的战略选择。第二个阶段是定义新产品概念。在这个阶段中要对某个细分市场,收集其需求的主要内容,包括客户需求、竞争需求及企业内部需求,并确定企业在该细分市场的产品定位,然后寻找和定义新产品概念。第三个阶段是确定产品规划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需要从技术层面分析新产品属于哪个产品族及其开发路径,并根据公司的战略确定新产品开发的优先顺序和组合策略,然后依据企业资源状况,制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计划。 产品规划设计的步骤为:信息集约→产品设计任务→预测调研→可行性分析→明确任务要求→可行性报告、设计要求项目表。 进行产品规划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设计方法和预测技术。支持产品规划设计的主要理论有:设计方法学、技术预测理论、市场学、信息学等。 (2)新产品的方案设计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方案设计和方案评审两个阶段。方案设计阶段的步骤为:总共能分析→功能分解→功能元求解→功能载体组合→获得功能原理方案(多个原理方案)→原理试验→评价决策→最优原理方案→原理参数表、方案原理图。 进行产品的方案设计的方法主要有:系统化设计方法、创造技法、评价决策法、形态学矩阵法。 主要的理论指导包括:系统工程学、形态学、创造学、思维心理学、决策论、模糊数学等。 (3)对产品进行技术设计时,首先要对结构进行总体设计,包括了对产品的结构设计和造型设计。进行新产品的技术设计的主要步骤为:

城市文化与建设——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城市文化与建设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论文 XXXX XXXX XXXX XXXX 城市的建设是受到文化的支配的,城市的形态以及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这个地区或者这个国家的文化。文化与城市之间不断的相互影响着,文化指导了城市及其空间的生成,城市的形态与模式又不断的强化着文化,最终不同的地区因文化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巨大的,其城市的形态以 及模式也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一点从古代就能看出。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点很多,其成因主要来自于东西 方不同的历史。这些差异变现在东西方人的宗教信 仰不同,思考问题的逻辑不同,为人处事的方式不 同等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东西方关于宗教信仰 的差异。 关于宗教信仰的差异。在西方国家中,宗教信 仰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的思维 模式也受到不同的宗教信仰的影响而大不相同。中 国虽然没有很明显的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但也不 能说中国人就没有宗教没有信仰。我们有的是儒家 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等等,这些不能定义为 宗教信仰,但他们的思想同宗教信仰相似,都植根 于中国人心中,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影响着 中国文化。 西方的人文主义是在反抗中世纪神权文化的过程中兴起的,把长期处在神权统治下的人提高到神与自然之上的中心地位,强调人性、主体价值和人权平等,肯定人是万物的尺度。 中国人文传统的核心价值,既不刻意于宗教寄托,也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而是专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与道德人格的完成。 古代时期,西方就将宇宙视为一种和谐的体系,人们认识到众多星体都围绕着一个“宇宙中心”在旋转。所以西方的城市规划会设置一个“宇宙中心”,让其他所有的城市空间都围绕其发展。按照这种做法的最典型的就是雅典,雅典卫城中的中心是神庙,雅 典的中心是卫城。雅典 卫城不但在平面布局 上处于中心地位,其所 处位置也是雅典的制 高点,更加突出其中心 地位。

建筑基础设计理论与施工方法

建筑基础设计理论与施工方法 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施工主导工程之一,也是建筑施工技术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工期最长、占投资最多分部工程。它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安危和寿命,以及施工成本和工程整体顺利进行。下面仅以我个人学习成果为基础,分享我对建筑基础认识。 地基和基础概念: 基础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承重构件,它作用是把建筑上部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地基不属于建筑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是地球一部分。承受建筑物基础所传递上部结构荷载土层(或岩层)。地基就其受力情况而言,在建筑物基础荷载作用影响范围内部分,称为持力层;在持力层以下部分,称为下卧层。 基础发展方向: (一)基础形状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由于计算机应用日趋广泛,许多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特征线法等在基础工程形状分析中得到应用;土工离心机模型实验,已成为验证计算方法和解决包括基础工程在内土工问题有理手段。土本构模型也是基础工程分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场原位测试技术和基础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发展 为了改善取样实验质量或者进行现场施工监测,原位测试技术和方法有很大发展。如旁压实验、动静触探、测斜仪、压力传感器和空隙水压力测试仪等测试仪器和手段已被广泛应用。测试数据采集和资料整理自动化、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标准化以及广泛采用新技术已成为发展方向。 (三)高层建筑深基础继续受到重视 随着高层建筑物数量增多,各类高层建筑深基础大量修建,尤其是大直径桩墩基础、筏板带桩、箱基带桩等基础类型更受重视。

由于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需要,如地下连续墙、挡土灌注桩、深层搅拌挡土结构、锚杆支护、钢板桩、铅丝网水泥护坡和沉井等地下支护结构设计、施工方法都引起人们极大兴趣。 (四)软弱地基处理技术发展 在我国各地区经济建设中,有许多建筑物不得不建造在比较松软不良地基上。这类地基如不加特殊处理就很难满足上不建筑物对控制变形、保证稳定和抗震要求。因此,各种不同类型地基处理新技术因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成为岩土工程中一个重要专题。 地基处理目在于改善地基土工程性质,例如提高土强度、改善变形模量或提高抗液化性能等。地基处理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不同加固原理和适用条件,在实际工程中必须根据地基上特点选用最适宜方法。今后随着建筑物层高和荷载不断增大,软弱地基概念和范围也有新变化,各种新处理方法会不断出现,地基处理技术必然会进一步发展。 (五)既有房屋增层和基础加固与托换 对于房屋需求量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都会很大,目前国家资金困难,基本建设投资不会很多,为了满足当前急需,对现有房屋改建增层工程会日趋增多,为此必须对已有建筑物地基进行正确评价,提出合理承载力值,重视地基加固与托换技术探讨与应用。 地基种类: 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 天然地基具有足够承载能力,在荷载作用下压缩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可以支承建筑物基础天然土(岩)层。凡能保证地基稳定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等都可作为天然地基。设计时要充分掌握地基土(岩)层压缩和沉降、抗剪和滑坡、土中含水量等因素,以保证地基安全可靠。 人工地基不具有充分承载能力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软弱土层经过人工加固处理而成建筑物地基。设计时既要注意分析和合理利用基土持力层,又要正确选择加固处理措施。 地基处理方法: 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密实法、换土法和加固法三类:

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调研报告

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星巴克旗舰店 1.案例简介 建筑师:原作设计工作室(章明/张姿) 设计团队:张姿、章明、孙嘉龙、张之光 项目地点:上海市2010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南车站路564号) 设计时间:2012/10-2013/2 建成时间:2014/2 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图1:效果图 2.案例的选择 夏日的余温没有完全散尽,秋天的凉意开始慢慢降临。金色的10月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出游的好时光。原本就计划在国庆期间到江苏旅行的安排为调研创造了宽裕的选择范围。 一直以来更喜欢简洁凝练的设计,加上在短时间内很难对较大体量的建筑有深刻的剖析,于是在案例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较有特色的小体量建筑。 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的星巴克旗舰店就是一个较为合适的案例,最终使我选择它的原因是一篇关于这个建筑有趣的评论,作者提出了“不透明的透明”以及“透明的不透明”在建筑中同时体现的观点,让我产生了实地考察的冲动。

3.案例分析 该项目位于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这个已然穷尽了各种造型的场所,并且位于道路交叉节点的位置,如何在这样具有挑战的环境下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是设计后来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图2:区位图 沿着实践区的道路向里走,很快就会发现一个全玻璃盒子样的建筑,虽然只有一层且被周边各式造型的现代建筑包围着,但仍能清晰的感受到它的存在。 咖啡店独特的地方就在于其外表面覆盖了密密的玻璃肋,与一般设置在幕墙内侧且垂直的做法不同,玻璃肋与建筑外表面呈45°夹角,放大了其视觉上的存在感。由于玻璃幕墙加上倾斜玻璃肋的做法,使原本透明的玻璃材质变得不那么透明,增加了室内环境的私密性。

室内设计各空间设计理论要点

室内设计各空间设计理论(转贴 室内设计各空间设计理论 几种装饰风格的各自特点 风格定义形式特点主要陈设品 中国传统稳重、优雅,家具摆放有强烈的对称性,常装饰有雕饰、线脚,并以红木家具为主要家具 以雕花隔扇、落地罩、漆画屏风、字画、手工艺品为主,博古架上摆设唐三 彩、青瓷花瓶等古董 欧式传统 室内布置、线型、色彩及家具制作都吸取了传统的形”和神”又以各个国家 的地域的不同风格而各具特色以各国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饰品的摆放来体现这一时期的特色 有欧式陶艺品、古罗马柱、西式茶几、壁炉等 包豪司风格注重功能与形式相结合,推崇无色效果以黑色为主色调,风格简洁、明了 田园式来自乡村、田野的灵感,推崇自然的生活模式 多采用木料、织物、大理石、花岗石、卵石、麻石、红砖块、杉木板、原木、藤器、竹帘、竹花盆、半成品陶器以及金色布艺 欧陆风尚随意、简约、时尚,颜色富有个性,或热烈、或宁静、或舒适,个人主观喜好反映明显 以丹麦家具为主,还有自然有创意的灯饰;家具不多,但结构合理,还可

自己动手做一些陈设品 新西式风格以单一黄色为基调,天花板以白色、淡黄色为主,浅黄色墙面配白色家具 灰兰色挂画,与墙面颜色相似的地毯,沙发、扶手椅样式现代,铺以大量的布艺装饰,窗帘色彩丰富 客厅设计须关注的要点 一般说,厅的区域大致可分为会客和用餐两大块,会客区适当靠外一些,用餐区尽量靠近厨房。因为是重点,所以客厅的色彩、风格应有一个基调,一般以淡雅色或偏冷色为主如果是阳光充足的明厅且面积又大,可在一面墙涂以代表业主个性的较强烈的一些的颜色,如是暗厅且面积又小,切忌用深色,应以白色或浅灰色为主。 客厅里家具和陈设品要协调统一,细节处可摆放一二件出挑一点的小物件,大局强调统一、完整;要体现风格特点,注意传统的配传统的、时尚的配时尚的;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型的,则应注重比例和轻重。 餐厅区设计须关注的要点 在设计餐厅时,首先要考虑它的使用功能,要离厨房近。大多数业主喜欢用封闭式隔断或墙体将餐厅和厨房隔开,以防油烟气的散发。但近年来受美式开放式厨房的观念的影响,也有将厨房开放或只用玻璃做隔断,这样比较适合复式或别墅式房型。因为卧室在二楼,不受油烟的影响。 在餐厅的陈设的布置上,风格样式就多了。实木餐桌椅体现自然、稳健,金属筐透明玻璃充满现代感。关键是要和整体居室风格相配。 餐厅灯具是营造气氛的造型师”应重视,样式要区别于其他区域,要与餐桌的调子一致。 卧室设计需关注的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