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六年级《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六年级《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41页例6及练习九的1—5题。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内容时,学生已有了在整数、小数范围内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有用分数除法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和“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求这个数(单位‘1’)”,会找单位“1”的量,会看、画简单的线段图的经验。在这些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完成知识的迁移、转化,即学习用分数除法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2、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解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难点: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解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质疑引导与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寻找链接

1、复习

谈话:同学们前面已经学习了一些分数除法问题,,下面老师给出几道,看看能不能解决?

2。养了多少只鸭?

(1)、张大爷家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

5

2=鹅的只数。

把()看作单位“1”的量。()х

5

3。养了多少只鸭?

(2)、张大爷家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比鸭少

5

(写出数量关系式,用方程解答)

(3)、妈妈和欢欢今年的年龄相加是48岁,刚好今年妈妈的年龄是欢欢的3倍。妈妈和欢欢今年各几岁?(说说题里的数量关系式)学生回答后,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思考的角度不同,建立的数量关系式就不同,列出的式子也不一样。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主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说明:通过复习学生学习过的旧知识和引入感兴趣的年龄问题,使新旧知识找到连接点,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新课

1、情景引入,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例6。

谈话:冬运会到了,学校举行篮球赛,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图画中的信息,然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从题中给出的信息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

预设1:上半场得多少分?

预设2:下半场得多少分?

预设3:上半场比下半场多得多少分?

预设4: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

教师从问题中选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来让学生探究。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熟悉的冬运会篮球赛情景引入,让学生从身边数学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探究的问题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自己发现的、需要解决的,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有意义。)

2、仔细推敲,探究问题

教师:同学们认真阅读了情境图提供的信息,提出了问题。要解决“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关键要理解哪一句话?

学生交流:“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教师:“这句话在分数应用题中,我们把它称作分率句。解决分数问题首先就要找到分率句,再仔细推敲分率句。那么,你怎样理解分率句:‘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呢?”

学生交流:

预设1:“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也就是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1”。

场的

2

预设2:“从分率句中我知道是把上半场的得分看成单位‘1’的量。”

预设:3“上半场得分х2

1

=下半场的得分。” 预设4:“上半场的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预设5:“下半场得分х2=上半场得分” ……. ……

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说明: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中,顺利解题的关键就是理解分率句。学生能深入、透彻的理解分率句,是建立数量关系式,正确列式解答的前提条件。)

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认真分析了条件和问题,现在请根据线段图建立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学生交流解法: 预设1

检验:14+28=42(分)或14÷28=2

1

预设2:

解:设下半场得了x 分,则上半场

得了2x 分。

x +2x =42

3x =42x =42 ÷3

x =14

42-14=28(分)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分“1”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

42分

?分?分

2倍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分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1”?分?分

21

42分解:设上半场得了x 分,则下半场

得了

x 分。x +x =42

x =42x =42×

x =28

28×=14(分)2

1

21

233

221

1

检验:14+28=42(分)或14÷28=

2

4、归纳小结,建立模型

教师:“刚才我们用方程解答了例6的问题。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例6与例4、例5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

预设:例6含有两个未知数。(教师板书在课题处)

教师:“两个未知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倍数关系”

教师:“除具有倍数关系外,还知道它们的什么?”

学生:“还知道它们的和。”

教师指出:这类问题我们给它起名为“和倍问题”。(板书在课题处)教师:回忆刚才解答的过程,说说解答“和倍问题”的步骤。

学生交流汇报。

5、合作探究,寻找新方法

教师:这类型的题,除了方程法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解法呢?请在小组内讨论讨论。(与前后两桌为一组讨论)

小组汇报交流。

预设1:用份数来解

总数÷分数=每份数

下半场:42÷(1+2)=14(分)

上半场:14х2=28(分)

1

检验:14+28=42(分)或14÷28=

2

上半场:42÷(1+2

1)=42х3

2=28(分) 下半场:42-28=14(分)

检验:14+28=42(分)或14÷28=2

1

学生交流时,可以让小组长到黑板上边交流边板书。其他同学,向汇报的同学提问。

(设计说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让学生之间产生认知冲突,在交流、讨论中达成共识,体验算理的合理性,感受算法的多样性,达到训练学生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水平的目的。)

6、变式练习,提升内容

妈妈和欢欢的年龄相差是24岁,刚好今年欢欢的年龄是妈妈的3

1

。妈妈和欢欢今年各几岁?

归纳题型:差倍问题。(板书在课题处) 7、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44页练习九中的第1-4题。

(设计说明: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倍”、“差倍”两种题型的解题思路。通过完成相关习题,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列方程解逆向思维题的直观性,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三、反思小结

1、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解题的步骤。

2、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的特点,建立模型。

3、让学生说说还想知道分数除法的什么知识,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和倍、差倍)问题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分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

“1”

?分

?分

2

142分

解:设上半场得了x 分,则下半场

得了x 分。

x +x =42

x =42

x =42×

x =28

28×=14(分)

21

2

1

2

33

2

2

1

绿色

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ww.sp y.om 绿色

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ww.sp y.om

下半场

是上半场的

2

1 是下半场的2倍

42分

解:设下半场得了x 分,则上半场

得了2x 分。

x +2x =42

3x =42x =42 ÷3

x =14

42-14=28(分)

上半场得分+下半场得分=42分

“1”

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得分:

42分

?分

?分

2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