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2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2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2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摘要

任何一种成本计算制度都必须有效地解决成本计量与成本分配的问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相关性和准确性。而近一、二十年来,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在这种崭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传统采购与制造过程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应地,原来为传统采购与制造乃至企业决策服务的产品成本计量与控制、会计决策、业绩评价等会计理论和方法也将发生相应变革。直接人工成本大比例下降,间接费用大幅度增加。显然,仍然沿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的直接人工标准来分配数倍、甚至数十倍高于自己的制造费用,必将导致成本信息失真。所以作业成本计算法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不过,依据目前我国企业所处的环境而言,大规模的实施作业成本法还不现实,作业成本法是在传统成本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就是通过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发现其不同点和联系点,找到二者的融合点,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运进行探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作业成本管理;标准成本法

Costing and cost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Abstract

Any kind of cost finding system all must in solve the cost measurementand the allocation of cost question effectively, guarantees the costinformation the relevance and the accuracy. But nearly, for 20 years, havehad the high automated advanced manufacture enterprise in theelectronic technology revolution foundation, have brought themanagement idea and the management technology huge transformation,under this kind of brand-new manufacture environment, the enterprisetradition purchase and the manufacture process will have the deeptransformation. Correspondingly, originally accountants and so onproduct cost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accountant decision-making,achievement appraisal which will serve for the traditional purchase andthe manufacture and even the enterprise decision-making the theory andthe method also has the corresponding transformation. The directartificial cost great proportion drops, overheads cost large scale increase.Obviously, still continued to use in the tradition cost finding method thedirect artificial standard to assign the several fold, even dozens of timesto be higher than own factory expense, will certainly to cause the costinformation distortion.Therefore activity based-costing arises at thehistoric moment. Activity based-costing is one kind through carries on thetracing dynamic reflection to all work activity, the measurement work and he cost objective cost, the appraisal work achievement and theresources use situation cost finding and the management. The basis atpresen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locates the environment says, thelarge-scale activity based-costing not realistic, activity based-costing isdevelops in the traditional cost method foundation. The two both have thedifference and to have the relation This article is through activitybased-costing and the traditional cost method comparison, discovered itsdiversity and the connection point, found the two the fusion spot, shouldtransport for the cost of operation law in our country carries on thediscussion.

Key words: ABC; cost drivers; operating cost management; standard costing

目录

1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5)

1.1 传统成本法的概述 (5)

1.2 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6)

1.2.1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6)

1.2.2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的背景 (6)

1.2.3 作业成本法特点 (7)

1.2.4 作业成本法局限 (7)

2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 (9)

2.1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 (9)

2.1.1 成本内涵不同 (9)

2.1.2 成本核算范围不同 (9)

2.1.3 成本计算基本原理不同 (9)

2.1.4 成本计算对象不同 (10)

2.1.5 成本计算程序不同 (10)

2.1.6费用分配标准不同 (10)

2.2 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比较 (10)

2.2.1 成本的管理核心不同 (10)

2.2.2 成本管理的方法不同 (10)

2.2.3 作业管理系统与传统管理系统的不同 (11)

2.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联系 (11)

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融合 (12)

3.1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融合的必要性12

3.2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融合的可能性 (12)

3.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制造成本法融合 (12)

4.结论 (14)

5.谢辞 (15)

6.参考文献 (16)

1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1.1 传统成本法的概述

依据现行会计制度,我国 1993 年开始实施制造成本法。制造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包括制造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和制造费用等),不包括期间费用,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所以说产品成本是专指生产费用。所以传统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产品成本中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其余的都归入制造费用,然后采用单位水准作业成本动因来分配成本。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是指产量发生变化时导致成本发生变化的一系列因素。采用单位水准作业动因来分配产品的制造费用,实际上是假定产品所耗用的制造费用与产量高度相关。经常用来分配制造费用的单位水准动因有:产品产量,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金额,机器小时,直接材料。目前,我国工业企业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有五种,分别为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和定额法。由于分类法、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和加强定额管理而采用的两种辅助方法,所以我们把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称为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下面就每种方法逐一介绍:

1、品种法

该种方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法,直接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较之其他方法没有特别之处。

品种法的特点:

按照产品的生产类型和成本计算的繁简程度,可将品种法分为单一品种的品种法和多品种的品种法,本公司就属于多品种的品种法。品种法的特点:

(1)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归集生产费用。

(2)成本计算定期按月进行。

(3)月末在产品费用的处理。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没有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时,就不需要计算在产品成本,成本明细账和计算单上所登记的全部生产费用,就是该产品的完工产品总成本;如果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则需将成本明细账和计算单上所归集的生产费用,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2、分批法

分批法亦称定单法,它是以产品的批别(或定单)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成本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除了一般的分批法外,该种方法还存在一种简化的分批法,即在投产批数繁多,而且月末未完工批数较多的企业中采用的。这种方法要求必须设立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以便把每月发生的间接费用,在基本生产二级账中累计起来,在有完工产品的那个月份,再按照累计工时的比例,分配问接计入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按照产品的生产类型和投入产品的批次多少,可将分批法分为一般分批法和简化的分批法,分批法的特点:

(1)分批法以产品批次或者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

(2)分批法以产品批次或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一般是在一批产品全部完工后才能通过基本生产明细账将生产费用汇集完整,计算成本,所以,成本核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不一致,而与生产周期一致。

(3)月末在产品费用的处理。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由于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的周期一致,因而在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3、分步法

分步法是以产品的品种及其所经过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种产品成本及其各步骤成本的一种方法。

由于在逐步结转的综合结转分步法中,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综合计入各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在完工产品的成本项目中,还包含着半成品的成本,所以,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月末还要进行成本还原。

(1)成本计算对象就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不过,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步骤与生产过程中实际的生产步骤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可以根据管理的要求来灵活分解或合并实际生产步骤并以此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2)成本计算期是以月为基础的会计报告期。

(3)一般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生产费用分配问题。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中.由于生产过程较长。可以间断,而且往往都是跨月陆续完工.以致生产周期与成本计算期难以一致,从而在月末就有在产品成本计算的问题。

(4)每一生产步骤是用品种来计算成本的,并且上一步骤的成本要结转到下一步骤,即各步骤之间存在成本结转问题

4、分类法

分类法是以产品的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实际成本,再在类内产品之间进行成本分配,计算出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该种方法要求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成本后,还要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系数,然后在每类产品的各种产品之间分配,所以这种方法也叫“系数法”。

5、定额法

定额法是以产品定额成本为基础,加上(或减去)脱离定额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来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方法。该种方法主要是为了加强定额管理而采用的,先计算某产品零部件的定额成本,再进一步计算整个产品的定额成本,然后再计算脱离定额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最后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

1.2 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1.2.1 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换言之,作业是指某个组织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事项。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

1.2.2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的背景

(1) 适时制生产系统的实施,为作业成本会计的产生创造了重要的应用条件。适时制使传统的“交易基础成本计算”或“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受到强烈冲击,并直接导致作业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作业成本会计因适时制的产生而产生,又因适时制的发展而发展。

(2) 由于变动成本法在实践中运用地不理想,所以企业家目前更注重的是完全成本法。实务工作者认为短期变动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一种不充分的计量尺度。他们倾向于把固定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之中,以全部成本作为产品的长期制造成本,实务工作者对完全成本法的这种浓厚兴趣,就成了作业成本会计产生的现实土壤。

(3) 在高新科技条件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20世纪70 年代以后,西方许多制造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企业更加需要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进而更加关注成本计算方法。过去看起来是合理的计算方法,在新的环境下,却出现了扭曲成本信息,不能满足决策及管理需要的现象。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法要求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全都追溯到产品中去,直接成本由于归属对象明确,可以做到准确分配,而间接成本的发生动因却比较多,笼统以单位水平动因来分配,在制造费用较多的情况下,将严重扭曲产品成本。时代的变革导致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改进和完善管理技术和方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随着企业对成本计算的准确度要求,作业成本法慢慢地走入了企业成本管理者的视野中。

1.2.3 作业成本法特点

作业成本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对成本计算法做了根本性变革。它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首先依据作业资源的消耗情况(资源动因)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依据作业对最终产品的贡献方式(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踪到产品,由此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作业成本法不再直接区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而将他们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所付出的代价同等对待。对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并无差别,它们的差异是在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环节。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要求按环节归集间接费用,并按人工成本或机器制造小时来分配,作业成本计算则要求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对其分配则不局限于单一的工时或机器工时分配标准。而是依据作业成本动因,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标准,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所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也更为客观、真实,更有利于企业的业绩评价。作业成本法不仅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依据因果关系分析资源流动的过程,它融合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如作业管理、过程管理等。作业成本法首先要根据市场发出的信息决定该生产哪些产品、生产多少,接着分析生产这些产品需要哪些作业及其数量,然后再分析完成这些作业需要哪些资源。这一系列的分析不仅提供了分配资源成本和作业成本的依据,而且也为管理者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了详实、准确的资料。

作业成本计算法大大提高了成本的客观性。它通过分别设置多样化的成本库,并按多样化的成本动因进行制造费用分配,使成本计算特别使比重日趋增长的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化的过程大大明细化了,提高了成本的可归属性:即使产品成本中有技术经济依据,能直接归属于有关产品的成本比重大大增加,而按照人为的标准间接地分配于有关产品的成本比重缩到最低限度。

作业成本法更清晰的鉴别了企业中进行的各种不同作业的成本,并且运用能够体现个别产品或服务对作业需求的计量标准,将那些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出的成本对象中。因此,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更真实、丰富的产品成本信息,由此而得到更真实的产品盈利能力信息和与定价、产品线、顾客市场及资本支出等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提供了更真实的作业驱动成本的计量信息,从而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更好的产品设计决策、更好的控制成本并促进各种增值项目;同时,作业成本法也使管理者更容易利用相关成本以进行经营决策。

1.2.4 作业成本法局限

实施作业成本法,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长期的经济效益,短期内实施效果不明显,并且实施成本较大。作业成本法需要对大量作业进行分类,确认,记录,计量,需要确定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上。此外,还要建立一套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制度,大量运用计算机技术。所有这些配套工作,需要花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有可能影响作业成本法实施效果。作业成本法虽然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法,但未获得我国有关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认可,因此,企业要实施作业成本法,将作业成本信息用于财务披露和税收目的还存在法律障碍。由于作业基础成本法的基础成本资料仍然来自于传统的应计制成本计算,因而应计制方法固有的随意性和可选择性,如折旧方法的选择,所带来会计处理的不同结果,必然会影响到作业基础成本法,而且,作业基础成本法在确定作业中心和成本动因时,也具有人为性。如果资源的发生与作业中心成本库有明显的变动关系,那么作业中心的确定也比较容易,所分配的成本也比较准确。然而,由于企业生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些资源的发生是固定的,很难与特定作业相联系,如折旧、动力费、保险费等。如果将这些资源也硬性追溯到某作业,那么,将会影响到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如果这种资源的耗费在企业成本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少,那么,问题不大;然而,如果这样的资源耗费所占比重较大,作业中心的同质性就会受到怀疑,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将不明显。

2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

2.1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

2.1.1 成本内涵不同

传统成本观认为: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合。此观点揭示的仅仅是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内涵。成本只包括与产品成本有关的费用,而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而在作业成本观则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其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所耗作业的成本同样对待,其拓宽了传统成本观的成本内涵。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给下项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在这里“作业链”同时表现为“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顾客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即最终产品的成本。可见,作业观念下,是把作业作为费用发生与成本形成的中介,成本是一个与作业相联系的多层次的概念。

2.1.2 成本核算范围不同

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成本的核算范围是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制度下,成本核算范围有所拓宽,建立了三维成本模式:第一维是产品成本,第二维是作业成本,第三维是动因成本。作业成本产品的这三维成本信息,不仅消除了传统成本核算制度扭曲的成本信息缺陷,而且信息本身能够使企业管理当局改变作业和经营过程。

2.1.3成本计算基本原理不同

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主要有直接受益直接分配原理,共同受益间接分配原理,重要性原理,其强调的重点是如果当期所支付的费用可以直接确认受益对象时,应将发生的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受益对象的成本。如果这些费用是为了多项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具有多个受益对象,应由有关的多个受益对象共同承担。此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些费用与受益对象的关系较为明显,金额相对较大,则应按受益关系计入受益对象的成本,而那些与受益对象的关系不十分明显,金额也相对比较小,则可以不计入受益对象的成本。作业成本法是通过对作业进行动态的追踪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根据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配,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照成本对象对作业的使用情况将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作业耗费资源,产品或劳务耗费作业”,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有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而得出最终产品成本;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再分别以各种产品所耗费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2.1.4 成本计算对象不同

对成本计算对象的认识不同。在传统的成本论下,人们较为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其集中表现在成本计算对象的单一性上。即传统的成本计算对象仅仅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而在作业观念下,人们不仅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更关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的形成原因,从而它要求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即不仅把最终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且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均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1.5 成本计算程序不同

两种成本计算程序都经过以下两步;首先归集发生的制造费用,再把归集的制造费用按某一标准分配到产品上,两者成本计算的主要区别也恰在这两个方面,即归集到何处和按什么标准把归集的成本进行再分配。传统的成本计算法首先是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制造费用按数量基准(工时,机时等)分配到生产部门,按生产部门归集制造费用,然后生产部门再按数量基准(工时,机时,产出量等)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配到各产品线上,最后计入直接成本,得出产品成本。而作业成本法计算程序分为两阶段五步骤。第一阶段是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而非生产部门,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并把直接成本计入产品得出产品成本。可见,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上的主要差异与所使用的成本动因的性质和数量相关。作业成本计算既使用单位基准成本动因,也使用非单位基准成本动因。这些成本动因必须反映一定的因果关系。从实务角度说,这些动因必须能解释大部分的作业成本变动。一般而言,动因的数目要多于传统成本制度下常用的单位基准成本动因。因而,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较高。

2.1.6费用分配标准不同

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是工时或机器台时;在作业成本核算制度下,首先要确认费用单位从事了什么作业,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产品对这种作业的需求为基础经过原材料、燃料和人力资源转换成产成品的过程,将成本追踪到产品,因而作业成本采用的分配基础是作业的数量化,是成本动因。

2.2 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比较

2.2.1 成本的管理核心不同

作业成本管理就是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所提供的信息,将成本管理的起点和核心由“商品”转移到“作业”层次的一种管理方法,作业成本管理将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视野由以“商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它不是以成本论成本,而是联系成本发生的前因(成本动因)与后果(成本耗费)来寻求控制成本的方法,所以说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成本管理的起点和核心,比之传统的以商品或劳务为中心的成本管理是一次质的飞跃。

2.2.2 成本管理的方法不同

作业成本法是在新的成本信息支持下对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批判和继承,二者有许多不同,下面就以本量利分析法为例说明这点。本量利分析的基础是对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传统成本法以成本是否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动因来解释成本性态。强调在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大多数间接费用与产量多少无关而与作业有关,因而将成本划分为短期变动成本,长期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可以看出,成本性态在作业成本下得到了扩展,增加了与作业量成比例变动的变动成本。这种扩展能合理的解释成本发生的频率。

2.2.3 作业管理系统与传统管理系统的不同

在传统成本管理系统下假设所有的成本都可以按产品数量的变化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因而,产品数量或其他与产量高度相关的动因,如人工小时和机器小时,就成为唯一最重要的作业动因,这些单位水准或产量基础动因被用于分配生产成本至各产品。由于单位基准成本动因往往并非惟一的用来解释因果关系的动因,所以许多产品成本分配活动几乎类同于分摊。传统成本分配趋近于分摊密集行,而在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中是通过辨认与产品数量无关的动因(即非单位基准动因,包括批量水准和产品水准动因),大大扩展了动因追溯的作用。而且,同时采用单位基准和非单位基准作业动因,提高了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和成本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传统成本控制方法是将成本分配至各部门,然后要求各部门经理应负责控制所分配的成本。通过比较实际发生数与标准数来考核业绩,其重点是放在财务性。指标上,所以说传统成本管理是将成本追溯对其形成负有责任的个人。这样可以实现各分支组织机构(责任中心)的业绩最大化是整个企业组织业绩最大化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而作业管理强调对以提高顾客享用标准,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的作业管理,它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和业绩评价。所以作业管理更加关注作业的经管责任,而不是成本本身。它强调企业整体业绩的最大化而非个别的业绩最大化。

2.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联系

1.作业成本是责任成本与传统成本核算的结合点。责任成本按内部单位界定费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传统成本核算是按工艺过程进行归属,处于一种动态。两项内容性质不同,很难结合,在作业成本制度下,作业成本的实质是一种责任成本,更严谨一点说,它是一种动态的责任成本,其原因是它与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形式紧密结合。

2.二者的最终目的是计算最终产出成本(产品、劳务或顾客)。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成本计算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材料、费用的分配和再分配,最终计算出产品生产成本;在作业成本制度下,发生的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先在有关作业间进行分配,建立成本库,然后再按各产品耗用作业的数量,把作业成本计入产品成

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融合

3.1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融合的必要性

任何一种先进的方法都会有其相适用的环境和特定的条件,作业成本法也不例外。一方面,企业使用作业成本法必须要考虑其自身的技术条件和成本结构。譬如,对于采用多品种、小批量方式以及制造费和人工费较高的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效果就会好些。而在非制造行业中传统成本法则有较大的适用空间。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成本会大于其所增加的收益。例如,在工艺复杂的企业中,对于作业的划分通常会多达几十种,甚至更多,而对这些作业———进行分析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会大大增加实施成本。因此,要想让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必须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作业成本法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其有利于实施:这就是保留传统成本法中的合理做法,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优势相融合。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和环境,尽可能降低作业成本法在实施和维护中的成本,为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和运用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3.2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融合的可能性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为作业成本法在实践中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创立不仅要有其本身内在的新因素的成长,而且还要有邻近学科的配合及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和技术基础。把先进的作业成本计算法融合到传统成本计算方法需要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如果没有现代电子计算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应用,多元化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所带来的庞大计算工作量将使作业成本计算法难以真正付诸实施。随着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在成本计算方法上实行多元化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作业成本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会计人员素质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虽然出现了一批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懂相应的管理知识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长期以来,企业会计人员习惯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采用固定的模式来进行会计处理,因此对于先进的作业成本法还需一段适应过程。因此,把先进的作业成本法融合到传统的作业成本法中不仅可以提升财务成本信息的准确性,而且可以使广大的财务人员容易接受和适应,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实施。

3.3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制造成本法融合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通过消耗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进而将它们的价值不断转移到企业新产品的价值中来实现的。因此,对企业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实际上是从这三方面考虑的。同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成本可以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两大类,而成本管理则主要是针对可控成本进行的。由于作业成本法对可控成本核算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企业所拥有的可控性较好的资源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而对于可控性较差或不可控的资源消耗可以仍然使用传统成本法进行核算。这样一来,企业既可以利用其现有成本核算体系又可以减轻作业成本法的核算量。此外,由于

在两种成本核算体系中直接费用都是直接计入相应产品的生产成本中的,因此,以下的论述主要是针对计入产品成本中的间接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

(1)材料费用的核算。这部分主要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可以一次性实现转移的物质资料(包括燃料、动力等)的核算。一般情况下,物质资料的消耗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对它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可以尽量减少不增加价值的活动对资源的消耗,从而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对这一部分中的间接费用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基本程序如下:①按作业成本法资源类账户中的“材料费用”来设置账户;②依据作业成本法将企业所耗的间接费用按作业分别归集到不同的作业库中(作业的划分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划分);③不同的作业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分配该部分费用;④将所分配的费用分别计入相应产品的成本中。在现行的企业组织结构中,对于物质资料的消耗(例如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一般都设置了相应的岗位用于记录和核算,因此对这部分的核算采用作业成本法,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它在成本核算中的精细与准确,从而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改进业务流程,增加企业价值;另一方面又可以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组织结构和核算体系,从而尽量减少相关部门的额外工作。此外,对于燃料和动力等资源的消耗可以相应的在其所划分的作业中安置仪表仪器等来进行记录和测量。虽然这样会增加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成本,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收益会明显大于成本。

(2)人工费的核算。主要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福利费等用于补偿劳动力消耗的各项间接人工费的支出。由于工资具有一定的刚性和劳动力消耗的不易测量性,使得作业成本法在该方面较之传统成本法并不一定更准确和合理。因此,对于间接人工费的归集和分配可以仍然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例如,可采用生产工人工时、生产工人工资等分配率进行。这样做不仅可以简化作业成本法的程序而且也能保持分配的相对合理性。

(3)折旧、摊销以及预提费用的核算。这部分用来核算资产价值需要经过多次消耗才能转移到企业产品价值中的资源。对于这部分,企业可以在对其进行科学测量与估算的基础上,制订出合理的折旧、摊销和预提方法以及相应的分配率,进行归集与分配。例如,可以采用机器工时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等方法对其进行分配。如此分配理由有二:其一,折旧、摊销以及预提费用在使用期间具有相对的不可控性;其二,作业成本法对使用期间的折旧、摊销以及预提费用的估算与分配也不可能做到准确。

(4)其他费用的核算。该部分核算的是除上述三项以外的其他间接费用,如试验费、排污费、取暖费、设计制图费等费用。由于这部分费用大多数属于付现费用,并且与企业产品成本相关性较差或虽与产品成本相关但是具有不可控性。例如,政府按照产品数量对某些企业收取的排污费等。因此,笔者认为,对这些费用中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可以直接计入相应产品的成本;而对于不能直接计入的费用,因为其一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数额很小,对它可以运用人工工时等分配方法进行归集与分配。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也都是为此目标的实现而服务。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和环境将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相融合,一方面,可以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目标;另一方面,也为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和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广阔。

4结论

目前,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果仍以一个或几个标准来分配间接费用,将导致成本信息严重失真,从而引起成本控制失效、经营决策失误。作业成本法通过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作业,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发生成本的原因—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克服传统的以交易为基础的成本系统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的间接费用。但作业成本法在目前中国企业的环境下实施还有许多困难,其作为一种的先进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有许多先进的思想和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融进现在的成本法里.把作业成本法融合进传统的制造成本法可以,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成本法下数据核算不准确。同时,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可以即考虑财务性因素,又考虑非财务性数据。这些都为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改善提供了可能。通过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融合,设定各种各样的标准,不仅可以在事前、事中、事后计算生产一种产品所需要的标准成本,还可以在事后分析各个作业利用资源的效率及作业提供服务的效率,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成本、正确评价作业中心及相关部门业绩的目的。通过作业成本法与责任会计的融合,可以区分什么是增值作业,什么是非增值作业,消除不必要作业,这样可以增加企业的整体价值。

5.谢辞

本文是在丁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丁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及高尚的做人原则,都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丁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所有这一切都将成为我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在此,学生谨向丁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和同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6.参考文献

[1]李定安、孟祥霞.《成本会计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乐艳芬.《成本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3]汪祥耀.《现代成本会计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肖序.《成本会计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5]贺颖奇.《管理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黄正健、龚凯颂.《管理会计学》.第二版.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7]潘飞主编.《管理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8]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第 2 版).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9]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主编.《管理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李宏健著,《现代管理会计》(第九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11]欧阳清、杨雄胜主编.《成本会计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12]毛付根主编.管理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杨文安编著.管理会计原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4]胡玉明著.高级成本管理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15]赵春生,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之比较[D].上海紫金合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3

[16]高媛易江萍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分析[D] 长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中国石油管道长春输油分公司,吉林长春130062

[17]宋巨川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之比较[J] 河南银鸽投资有限公司河南周口 473000

[18]黄生权李素娟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J]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19]赵焘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J] 作者单位: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0]李正芳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J]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21]徐彬试论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与联系[J]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2]胡洁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比较及评价探讨 [J]同济大学,上海200000

[23]刘宇浅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异[J]2009.9 消费导刊

[24]王莉董晓作业成本法及其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与联系[J]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北京,100081

[25]Charles T.Horngren..Cost Accounting:A Managerial Emphasis.Ninth

Edition Coright Prentice-hall,Inc .

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写作提纲 一、作业成本控制理论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背景及意义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三)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及一般程序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和分析 (一)作业成本法的使用条件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1.作业成本法在国际上的研究及应用 2.ABC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应用总体状况 (三)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难以推行的原因 1.适合作业成本法生根发芽的外部环境尚未形成 2.来自企业自身的阻力 (四)在外国推行作业成本法的建议和措施 三、作业成本法的展望 四、总结

【内容摘要】作业成本法是在新技术革命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深刻变革,传统成本制度面对新情况已经暴露出其不适应的情况下产生的。作业成本法是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崭新领域,是一种旨在弥补传统成本管理会计的缺陷,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的新型成本会计方法。它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先进的制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作业成本法的基本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但是它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却相对滞后。本文从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的一般条件、实施成本、实施的复杂程度以及适用企业等角度对作业成本法应用的一些误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统计方式的作业成本法是目前我国企业开展作业成本应用的一种简便有效方式。 【关键词】作业作业链价值链成本动因 一、作业成本控制理论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背景及意义 任何理论和方法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也不例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采用,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生产经营活动电脑化,自动化的实现;以及弹性制造系统、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全面质量管理的事实,会使企业的间接费用大大增加,并且在构成内容上大大复杂化。比如,在弹性制造系统下,用于产品设计制样,取得订单、材料采购以及生产设备调整方面的费用会大大增加;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需

第十三章作业基础成本的法与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会计习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作业基础成本法与作业成本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作业基础成本法适用与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 A.间接生产费用比重较小 B.作业环节较少 C.生产准备成本较高 D.产品品种较少 2. 作业基础成本法的缺陷有()。 A.实施成本较高 B.实施效果较差 C.成本决策相关性较弱 D.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出量相关性较弱 3. 作业基础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之一是作业基础成本法()。 A.存在较多的同质成本库 B. 存在较少的同质成本库 C.间接费用分配基础不一定是成本动因 D. 成本决策相关性较弱 4. 按照作业的执行方式,可将作业分为()。 A.主要作业和次要作业 B.必需性作业和酌量性作业 C.重复作业和不重复作业 D.后勤作业和质量作业 5.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按受益对象分类的作业是()。 A.单位水平作业 B.协调平衡作业 C.批次水平作业 D.工厂维持作业 6. 销售成本和调运成本不包括()。 A.执行订单成本 B.装运成本 C.编制商品销售价目表 D.材料采购 7. 作业成本法所采用的成本动因()。 A. 不考虑辅助作业 B. 只考虑某些生产作业 C. 将作业与产品直接联系在一起 D. 将作业与产品间接联系在一起 8. 华宇公司本期制造费用共计480000元,采用传统成本法核算,它拥有5个为辅助生产部门和5个生产部门,生产25种产品。其制造费用中应有()分配至产品层次。

A.48000元 B.480000元 C.1920元 D.0元 9. 与数量相关的动因不包括()。 A.产量 B.直接人工工时 C.机器工时 D.生产工人人数 10. 在作业成本法下通常难以找到合适的成本动因来将()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分配至产品。 A.车间管理 B.直接人工 C.质量检验 D.机器调试 二、多项选择题 1. 作业按所完成的职能可以分为()。 A.后勤作业 B.协调、平衡作业 C.质量作业 D.变化作业 E.产品维持作业 2. 作业基础成本法适用于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 A.间接生产费用比重较大 B.企业规模大、产品品种多 C.作业环节多且易辨认 D.生产准备成本较高 E.计算机技术较高 3. 作业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A.按作业所完成的职能分 B.按作业的执行方式分 C.按作业的性质分 D.按作业的收益对象分 E.按作业的时间长短分 4. 作业基础成本法的兴起和运用与以下新的制造环境密切相关()。 A.专业化生产 B.电脑辅助设计 C.弹性制造系统 D.适时制生产方式 E.自动化生产 5. 成本动因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因果关系 B.受益性 C.合理性

作业成本法原理(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1.1作业成本计算 作业成本法最初作为一种正确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被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根据这一原则,作业成本计算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 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作业类型一般有:起动准备、购货订单、材料采购、物料处理、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工程处理、动力消耗、 存货移动、装运发货、管理协调等。 作业引发资源的耗用,而资源动因是作业消耗资源的原因或方式,因此,间接费用应当根据资源动因归集到代表不同作业的作业成本库中。 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于是,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按同质作业成本库归集间接费用不但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可操作性,而且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信息成本。 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例如,起动准备作业的作业动因是起动准备次数,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是检验小时。明确了作业动因,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特点是: 其一,以作业为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其作为汇总其他成本(如:产品成本、责任中心成本)的基石; 其二,注重间接计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设置多样化作业成本库,并采用多样化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标准,使成本归集明细化,从而提高成本的可归属性; 其三,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 产品的技术层次、项目种类、复杂程度不同,其耗用的间接费用也不同,但传统成本计算法认为所有产品都根据其产量均衡地消耗企业的所有费用。因此,在传统成本法下,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的成本往往高于其实际发生成本;产量低、复杂程度高的产品的成本往往低于其实际发生成本。

标准成本法作业题(1)

标准成本法作业题 1.已知:某企业生产A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生产A产品,耗用甲、乙两种材料。其中甲材料标准价格为每千克20元,乙材料标准价格为每千克32元。单位产品耗用甲材料标准为每件5千克,乙材料为每件9千克。 (3)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数为61 0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数为38 000元。标准总工时数为10 000小时。 要求:制定A产品的标准成本。 2. 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甲产品标准成本单 甲产品正常生产能量为1 000小时。本月实际生产量为20件,实际耗用材料900千克,实际人工工时950小时,实际成本分别为:直接材料9000元;直接人工3 325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 375元;固定制造费用2 850元,总计为17 550元。 要求:分别计算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和分差异,其中固定制造费用采用三因素法。 4. 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相关成本资料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直接材料相关资料表 表2 制造费用相关资料表 要求: (1)计算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 (2)计算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3)计算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 (4)计算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 (5)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 (6)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差异和能量差异(即能力差异和效率差异之和)。

???6、某企业月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100000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0元/小时,本月制造费用实际开支额为88000元,生产A产品4000个,其单位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个,实际用工7400小时。 ??????? 要求:用两差异分析法和三差异分析法进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参考答案: 1.解: 依题意得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20×5+32×9=388(元/件) ×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38 000 10 000 ×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61 000 10 000 × 2.解: 依题意得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9?000-450×20=0(元)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9 000 900 -9)×900=+90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9×(900-50×20)=-900(元)(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3?325-180×20=-275(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3 325 950 -4)×950=-475 (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950-45×20)=+200(元) (3)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 375-135×20=-325(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 375 950 -3)×950= -475(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3×(950-45×20)=150(元) (4)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 850-90×20=+1 05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 850-2×1 000=+85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950-45×20)=+10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能力差异=2×(1 000-950)=+100(元) 4.解: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23 700-22 000=+1 700(元) (2)直接材料数量差异=10×(1?200-1 000)+6×(2?100-2 000)=+2 600(元)直接材料价格差异=(11-10)×1 200+(5-6)×2 100=-900(元) (3)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2 090-2 000=+90(元) ×(5?500-5 000)=+200(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5 500=-110(元) (5)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4?675-4 000=+675(元) (6)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差异=4 675-4 800=-125(元) ×(6?000-5 000)=+800(元)

作业成本法计算题.doc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 本章练习题 五、综合实务题 1.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900件,乙产品300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综合实务题

资料:某制造厂生产A、B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A、B两种产品2004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元 产品名称产量(件)单位产品机器小时直接材料单位成本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A 100 1 50 40 B 200 2 80 30 2.该厂每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元)作业动因数 质量检验检验次数4,000 A:5 B:15 合计:20 订单处理生产订单份数4,000 A:30 B:10 合计:40 机器运行机器小时数40,000 A:200 B:800 合计:1,000 设备调整准备调整准备次数2,000 A:6 B:4 合计:10 合计————50,000 ——————— 请问:(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 质量检验:4000/20=200 订单处理:4000/40=100 机器运行:40000/1000=40 调整准备:2000/10=200

甲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 单位作业成本:13200/100=132 单位成本:50+40+132=222 乙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 单位作业成本:36800/200=184 单位成本:80+30+184=294 2、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1000=50 甲产品分配成本:50*200=10000 单位制造费用:10000/100=100 单位成本:50+40+100=190 乙产品分配成本:50*800=40000 单位制造费用:40000/200=200 单位成本:80+30+200=310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例题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1、A工厂就是一个生产某种汽车零件得专业工厂,产品成本计算采用标准成本计算系统,有关资料如下: (1)成本差异账户包括: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除直接材料外得其她费用陆续发生,其在产品约当产成品得系数为:月初在产品0、6,月末在产品0、4。 (3)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在每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4)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56元,其中:直接材料30元(10千克×3元/千克),直接人工16元(4小时×4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6元(4小时×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 4元(4小时×1元/小时)。 (5)本月生产能量11000小时,月初在产品数量600件,本月投产数量25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700件,月初产品数量100件,月末产品数量120件。 (6)期初库存原材料1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0000千克,实际成本88500元(已用支票支付);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25500千克。 (7)实际耗用工时9750小时;应付生产工人工资4000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50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0000元。 要求: (1)编制以下业务得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②领用原材料; ③将生产工人工资记入有关成本计算账户; ④结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 ⑤结转本期固定制造费用; ⑥完工产品入库; ⑦期末结转本期成本差异。 (2)计算本月得主营业务成本。 (3)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1、【正确答案】(1)编制以下业务得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实际成本88500(元) 标准成本3元/千克×30000千克=90000(元) 价格差异-1500(元) 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90000 贷:银行存款88500 材料价格差异1500

如何理解和运用作业成本法

如何理解和运用作业成本法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本文试途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作业成本大师精湛的理论,希望对财务实务操作有所帮助。 一、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 某企业经理的一句话可以说明一个优秀成本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现在行业收益率都非常低,往往只有4-6个点,如果成本计算有1%差距,企业收益就要扭曲20%。”让我们再来看看经营者和专家对成本管理的见解。 (一)现行企业的理解: 1. 简单认识 把成本管理系统当成财务的一个部分,为了完成财务报表而做成本核算,至于成本信息谁在使用,并不是重要。成本核算是一项任务而已。 2. 一般应用 把成本管理系统看成经营决策的一个支撑,一个信息来源,可以辅助管理部门以及市场部门制订经营决策,但是帮助不大。从销售部门打给财务部门成本核算人员的问询价格折扣空间的电话数量就可以知道。 3. 深入应用 把成本管理系统视为企业整个运营的一个基础平台,促使企业精细化管理优化和提升。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分析每一个产品带给企业的价值,分析产品的盈利特性,可以分析每一个客户/渠道/区域对于企业的价值。同时,这个平台可以支撑责任会计体系实现,可以帮助确定

内部成本控制标准,制订考核依据。它能覆盖企业所有的业务的平台,包括采购、物流、销售环节,而不仅仅是覆盖生产运作的平台。(二)专家实施ABC的认识 根据已实施ABC项目的经验,专家们有以下几点深刻理解: 1. 多方参与,综合协调 作业成本法一般应由财务部门负责来做,但是对核算体系的设计例如作业划分动因选择最有发言权的是生产物流等业务部门,使用成本信息的是销售部门、管理层,把作业成本法变成现实的是一线业务人员、统计人员和财务成本核算人员,这其中也少不了IT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作业成本法的项目往往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项目中止。 参考方案:可以通过外部顾问咨询,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来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2. 把握好核算的精细程度 核算体系设计太细致的话,导致实施困难;太粗的话,又没有实际意义。这个度很难把握。如在项目中,客户希望把物流成本明确到每一份提单的储存天数,这不仅需要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有很详细的数据,还需要强大的系统支持。太细致导致实施不下去,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参考方案:以满足成本信息的需求为目标,先尽可能详细,根据能否实现来对核算体系不断进行简化。 3.选择合适的实现工具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成本计算(2)

【例题?单选题】甲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每批产品生产前需要进行机器调试,在对调试作业中心进行成本分配时,最适合采用的作业成本动因是()。(2017年第Ⅰ套) A.产品品种 B.产品数量 C.产品批次 D.每批产品数量 【答案】C 【解析】每批产品生产前需要进行机器调试,因此机器调试作业属于批次级作业,该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批次成正比例变化,因此其作业成本动因是产品批次。选项C正确。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作业中,属于品种级作业的有()。(2017年第Ⅰ套) A.产品组装 B.产品生产工艺改造 C.产品检验 D.产品推广方案制定 【答案】BD 【解析】品种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例如,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工艺改造、产品更新等。选项A属于单位级作业,选项C属于批次级作业。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应使用强度动因作为作业量计量单位的是()。(2016年) A.产品的生产准备 B.产品的研究开发 C.产品的机器加工 D.产品的分批质检 【答案】B 【解析】强度动因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项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某一特定的产品。强度动因一般适用于某一特殊订单或某种新产品试制等,用产品订单或工作单记录每次执行作业时耗用的所有资源及其成本,订单或工作单记录的全部作业成本也就是应计入该订单产品的成本。产品的生产准备成本、机器加工成本、分批质检成本均不能直接计入某一特定的产品。只有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本能够直接计入某一特定的产品成本。所以选项B正确。 【例题?多选题】当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时,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可能导致的结果有()。 A.夸大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B.夸大高产量产品的成本 C.缩小高产量产品的成本 D.缩小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答案】BD 【解析】当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时,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可能导致的结果有夸大高产量产品的成本、缩小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例题?单选题】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软件开发。该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中,直接成本所占比重很小,而且与间接成本之间缺少明显的因果关系。该公司适宜采纳的成本核算方法是()。 A.传统成本计算法 B.作业成本计算法 C.标准成本计算法 D.变动成本计算法 【答案】B 【解析】作业成本计算法适用于直接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很小,而且它们与间接成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高科技企业。所以,软件开发企业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作业成本计算法。 【例题?单选题】按产出方式的不同,企业的作业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其中,随产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作业是()。

成本会计练习题及答案

《成本会计》形成性习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中,最基础的是(D) A.成本预测 B.成本核算 C.成本分析 D.成本控制 2.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 D) A.废品损失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外购动力 3.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A) A.全部计人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B. 全部计入当月在产品成本 C.当月在完工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D.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4.适合小批单件生产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B) A.分步法 B.分批法 C.分类法 D.品种法 5.用盘存法计算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时,根?quot;本期投产数量= 本期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一期初在产品数量"公式计算本期的投产产品数量时,如果原材料随着生产进度连续投入,在产品需耗用原材料,则公式的期初和期末在产品数量应按原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的期初和期末在产品的(C) A.实际消耗量计算 B.实际产量计算 C.约当产量计算 D.计划产量计算 6.从成本计算方法的原理上来说,标准成本法可以取代(C) A.分步法 B.分类法 C.定额法 D.品种法 7.产品销售费用明细表属于(A) A.成本报表 B.损益报表 C.销售报表 D.资金报表 8.小型工业企业中,可将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总帐科目合并为一个(C) A.基本生产成本总帐科目 B.辅助生产成本总帐科目 C.生产费用总帐科目 D.制造费用总帐科目 9.下列不属于工业企业成本项目的是(D) A.燃料及动力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折旧费 10.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按生活福利人员工资和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在(B) A.生产费用科目核算 B.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C.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 D.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11.基本生产成本按(A) A.产品品种分设明细帐 B.产品成本项目分设明细帐 C.明细分类科目分设明细帐 D.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设明细帐 12.下列项目中属于待摊费用的是(A) A.预付的保险费 B.固定资产的修理费 C.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 D.短期借款利息

方案-如何理解和运用作业成本法

如何理解和运用作业成本法 '本文试途用通俗的 解释作业成本大师精湛的理论,希望对财务实务操作有所帮助。 一、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 某企业经理的一句话可以说明一个优秀成本 系统的重要性:“现在行业收益率都非常低,往往只有4-6个点,如果成本计算有1%差距,企业收益就要扭曲20%。”让我们再来看看经营者和专家对成本管理的见解。 (一)现行企业的理解: 1. 简单认识 把成本管理系统当成财务的一个部分,为了完成财务报表而做成本核算,至于成本信息谁在使用,并不是重要。成本核算是一项任务而已。 2. 一般 把成本管理系统看成经营决策的一个支撑,一个信息来源,可以辅助管理部门以及市场部门制订经营决策,但是帮助不大。从销售部门打给财务部门成本核算人员的问询价格折扣空间的电话数量就可以知道。 3. 深入应用 把成本管理系统视为企业整个运营的一个基础平台,促使企业精细化管理优化和提升。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分析每一个产品带给企业的价值,分析产品的盈利特性,可以分析每一个客户/渠道/区域对于企业的价值。同时,这个平台可以支撑责任 体系实现,可以帮助确定内部成本控制标准,制订考核依据。它能覆盖企业所有的业务的平台,包括采购、 、销售环节,而不仅仅是覆盖生产运作的平台。 (二)专家实施ABC的认识 根据已实施ABC项目的 ,专家们有以下几点深刻理解: 1. 多方参与,综合协调 作业成本法一般应由财务部门负责来做,但是对核算体系的设计例如作业划分动因选择最有发言权的是生产物流等业务部门,使用成本信息的是销售部门、管理层,把作业成本法变成现实的是一线业务人员、 人员和财务成本核算人员,这其中也少不了IT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作业成本法的项目往往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 不到位都可能导致项目中止。 参考方案:可以通过外部顾问咨询,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来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2. 把握好核算的精细程度 核算体系设计太细致的话,导致实施困难;太粗的话,又没有实际意义。这个度很难把握。如在项目中,客户希望把物流成本明确到每一份提单的储存天数,这不仅需要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有很详细的数据,还需要强大的系统支持。太细致导致实施不下去,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参考方案:以满足成本信息的需求为目标,先尽可能详细,根据能否实现来对核算体系不断进行简化。 3.选择合适的实现工具 如果在ERP中实现,ERP需要做重新配置,客户一般缺乏对专用工具的了解,在Excel 中实现太复杂。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1能够正确进行短期决策和加强经营控制提供各种有用的会计信息2能够是管理当局更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3便于不同期间的业绩评价4可以简化成本计算避免固定成本分摊中的主观随意性。缺点,1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2改变成本计算过程会影响到各方的利益3在新技术经济条件下将失去实际意义,4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 简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服务重点不同,核算程序不同,核算对象不同,地位作用不同,工作内容不同,联系:资料来源方面相同,方法方面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方法相互补充 ,服务对象方面。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服务,财务会计为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 管理会计的职能;分析职能它指管理会计参与经济活动事后分析2预测职能主要使用历史数据并通过把数据科学加工与整理,来预测未来经济活动的变化,减少企业决策的盲目性3决策职能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4计划职能正确编制各种计划5控制职能,按照全面预测的完成情况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最终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6考核职能,实施责任会计定期进行考核是管理会计的有一只能 高低点法: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成本和相应业务量资料,通过最高点业务量和最低点业务量推算出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数据的一种方法。具体步骤:1在各期业务量与相关成本坐标中,以业务量为准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X高,X低)(Y高Y低)2计算平均变动成本b:b=(Y高-Y低)/(X高-X低)3将高点或地点坐标值和b值带入直线方程y=a+bX 计算固定成本a 4将求得的a b带入直线方程y=a+bx便得到成本形态分析模型 成本形态分析应用的范围:1对计划期总成本进行预测2是运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3是本量利分析的前提4简化预算编制5便于成本控制 本量利分析的假定1假定全部各项成本完全可以按其形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2一定期间合运动业务量范围内,成本与销售收入个表现为一条直线,3再多品种企业里,以价值形式表现得产销总量发生变化时,原来的各种产品产销量在全部产品产销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发生变化4产品成本均按变动生产成本计算,所以固定成本均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的区别:1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2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3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水平不同4税前净利的计算程序不同5利润表的编制不同 指数平滑法,F t=a A t-1+(1-a)F t-1 F t销售量的预测数,A t-1上期实际销售量F t-1上其销售量预测值a平滑指数取值范围0

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一、计算题(共5题,100分) 1、已知:某企业根据以下资料制定甲产品耗用材料的标准成本见表10-2。 表10-2 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资料 标准A材料B材料C材料预计发票单价(元/千克)155023 装卸检验等成本(元/千克)120.5 小计165223.5材料设计用量(千克/件)301540 允许损耗量(千克/件)0.510 小计30.51640 2004年3月,该企业实际购入A材料2600千克,其中生产甲产品领用2500千克,采购材料时实际支付39000元,本期生产出甲产品80件。 要求: (1)确定甲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2)计算A材料的总差异和分差异。 正确答案: (1) A材料标准成本=16×30.5=488(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52×16=832(元/件) C材料标准成本=23.5×40=9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88+832+940=2260(元/件) (2) A材料实际分配率=39000/2600=15(元/千克) A材料成本差异=15×2500-80×488=-1540(元) A材料价格差异=(15-16)×2500=-2500(元) A材料用量差异=(2500-80×30.5)×16=960(元) 2、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的相关资料如下:单件产品耗用A材料10千克,每千克的标准单价为3元;耗用B材料8千克,每千克标准单价为5元;单位产品的标准工

时为3小时,标准工资率为12元/小时;标准变动性制造费用率为8元/小时;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率为12元/小时。 假定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直接人工总差异为+3220元,属于超支差。 要求: (1)计算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 (2)计算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 (3)计算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正确答案: (1)A材料标准成本=10×3=30(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8×5=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30+40=70(元/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2×3=36(元/件)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8×3=24(元/件)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2×3=36(元/件) 甲产品单位标准成本=70+36+24+36=166(元/件)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300×36=46800(元) 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46800+3220=50020(元) (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100-1300×3)×12=2400(元) 实际分配率=50020/4100=12.2(元/小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2-12)×4100=820(元) 3、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24元/件(8元/小时×3小时/件)。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总差异为-40元,属于节约差。 要求: (1)计算实际发生的变动性制造费用。 (2)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3)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 正确答案: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总成本=1300×24=31200(元)

我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

我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 ——《成本管理模式与方法》学习体会 河南瑞祥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张海法 在实践中我们可能碰到过这样一个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公司产品的成本结构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力资源成本不断减少,甚至仅占以前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很少一部分。但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成本节约并没有使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尽管公司的边际利润在增长,却不清楚到底是哪一部分导致了边际利润的增长?因为信息不足,高层无法据此做出诸如产品价格之类的正确决策。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传统成本核算系统存在不足,无法为公司提供足够的成本信息以支持公司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而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能较为客观、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恰恰弥补了传统成本核算的不足。 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主要区别如下: 1. 成本核算方法的区别。作业成本核算依据成本发生的动因来分配成本,实际上把传统成本核算的单一要素分配,根据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变成多要素分配,避免了成本扭曲。这就象我们吃饭一样,传统方法是按彼此吃的饭量(直接)来分配菜钱(间接),可是现在的菜钱越来越贵了,而饭钱的比重越来越小了,所以就有必要把菜钱算清楚一点,于是,可能某个菜就按

饭钱比例分,某个菜由某人全包,某个菜就一人分一半(无论你吃了多少饭),这样分比原来按饭量分配就准确多了。 2. 成本控制方法的区别。传统成本管理主要根据标准成本来控制产品成本。作业成本管理控制的重点在于作业,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发现改善的机会。这种改善是持续的,并无一个确定的终点。 3. 成本管理范围的区别。传统成本管理只注重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既可以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也可以对一销售、售后阶段进行成本管理,还可以对产品设计阶段进行管理,是全面、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题我们可以更直观的看出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差别: 某制造厂1月份生产A、B两种产品,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机器运行小时数为1000小时,其中A产品200小时,B产品800小时(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其他有关成本资料如下: 1、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为: 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1000=50(元/小时) A产品分配成本:50*200=10000(元) 单位制造费用:10000/100=100(元/件) A单位成本:50+40+100=190(元/件) 同理,B产品单位成本310(元/件)

目标成本法的三种形式

目标成本法的三种形式 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不同,所选择的目标成本法也不一样。一般说来,目标成本法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基于价格的目标成本法;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法。 基于价格的目标成本法 这种方法最适用于契约型供应链关系,而且供应链客户的需求相对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变化较少,也就很少引入新产品。目标成本法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明确产品的市场接受价格和所能得到的利润,并且为供应链成员的利益分配提供较为合理的方案。 在基于价格的目标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达成利益水平和分配时间的一致是最具成效和最关键的步骤:应该使所有的供应链成员都获得利益,但利益总和不得超过最大许可的产品成本;而且,达成的价格应能充分保障供应链成员企业的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 通常,市场需求变化较快,需要供应链有相当的柔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在交易型供应链关系的情况下,往往采用这

种方法。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要求供应链企业向市场提供具有差异性的高价值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多半不长,这就增大了供应链运作的风险。因此,必须重构供应链,以使其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与客户的现实需求完全匹配。有效地实施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够实质性地增强供应链的整理竞争能力。然而,为了实现供应链成员企业冲突的最小化以及减少参与供应链合作的阻力,链上成员企业必须始终保持公平的合作关系。 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以所能实现的价值为导向,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即按照供应链上各种作业活动创造价值的比例分摊目标成本。这种按比例分摊的成本成为支付给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价格。一旦确定了供应链作业活动的价格或成本,就可以运用这种目标成本法来识别能够在许可成本水平完成供应链作业活动的成员企业,并由最有能力完成作业活动的成员企业构建供应链,共同运作,直到客户需求发生进一步的变化需要重构供应链为止。 许多供应链成员企业发现它们始终处于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变换供应链成员的成本非常高。要使供应链存续与发展,成员企业必须找到满足总在变化的客户需求的方法。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仍可按照价值比例分摊法在供应链作业活动间分配成本。但是,供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试卷2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试卷2 (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2.00) 1.多项选择题每题均有多个正确答案,请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的答案代码。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正常标准成本低于理想标准成本 B.正常标准成本的主要用途是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 C.基本标准成本与各期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可以反映成本变动的趋势√ D.现行标准成本可以作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进行计价√ 从具体数量上看,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理想标准成本的主要用途是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 3.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分类包括( )。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 4.在确定直接人工正常标准成本时,标准工时包括( )。 A.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 B.必要的工间休息√ C.调整设备时间√ D.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 标准工时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以及必要的间歇、停工和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等。 5.制定正常标准成本时,直接材料价格标准应包括( )。 A.运输费√ B.仓储费 C.入库检验费√ D.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预计下一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等成本。选项B是属于储存环节的成本,不属于进料环节的成本。 6.出现下列情况时,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的有( )。 A.产品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 B.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发生变化√ C.生产技术和工艺发生根本变化√ D.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发生变化 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只有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基本标准成本才需要修订。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而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变化,对此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 7.在材料成本差异分析中,( )。 A.价格差异的大小是由价格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用量高低所决定的√

目标管理优缺点

目标管理优缺点 目标管理是管理大师德鲁克在1954年提出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入中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标管理在全世界产生很大影响,但实施中也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客观分析其优劣势,才能扬长避短,收到实效。 1.目标管理的优点 ①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对于那些在技术上具有可分性的工作,由于责任、任务明确目标管理常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对于技术不可分的团队工作则难以实施目标管理。 ②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力图划归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 ③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 ④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 2.目标管理的缺点 在实际操作中,目标管理也存在许多明显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①目标难以制定。组织内的许多目标难以定量化、具体化;许多团队工作在技术上不可解;组织环境的可变因素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快,组织的内部活动日益复杂,使组织活动的不确性越来越大。这

些都使得组织的许多活动制订数量化目标是很困难的。 ②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Y理论对于人类的动机作了过分乐观的假设,实际中的人是有“机会主义本性”的,尤其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因此许多情况下,目标管理所要求的承诺、自觉、自治气氛难以形成。 ③目标商定可能增加成本。目标商定要上下沟通、统一思想是很费时间的;每个单位、个人都关注自身目标的完成,很可能忽略了相互协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滋长本位主义、临时观点和急功近利倾向。 ④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目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鉴于上述分析,在实际中推行目标管理时,除了掌握具体的方法以外,还要特别注意把握工作的性质,分析其分解和量化的可能;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合作精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注意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使目标管理的推行建立在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科学管理基础上;要逐步推行,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从而使目标管理发挥预期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