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低头族”的思考写作提示与示例

有关“低头族”的思考写作提示与示例
有关“低头族”的思考写作提示与示例

有关“低头族”的思考写作提示与示例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如今无论是在大街还是在公交、火车上,随处都可以看见埋头玩手机的“低头族”。美国媒体称这类人群为“智能手机僵尸”。据调查,很多城市都有一部分人群每天玩手机的时间竟达8小时以上。有网友对“低头族”吐槽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时事类新材料作文。材料主要讲玩手机。手机只是一个工具,人类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能够利用工具来给自己的生活创造便利。正方:支持“封杀令”,反方:不支持“封杀令”,理由只要能与观点一致,言之成理即可。如我不赞成“低头族”。给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危害。长期低头的人,会引起颈椎酸胀,还会出现颈椎不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从而导致颈椎疾病,如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失明。

材料很简单,主要谈论“低头族”。本作文应属于新材料作文中的社会时事型。而社会时事型最大的特点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具体到本题而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对于“低头族”的现象,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我认为带手机对生活不会有负面影响,家里找我方便,和同学联系也方便。有不明白的题也能及时和身边人探讨。也可以认为有负面影响,对健康、感情的影响。考生对此角度可持肯定态度。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上述立意角度都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范文引路】

智能时代心不远

智能电子产品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一群群“智能手机僵尸”正将这个社会推入冷漠的深渊。智能的电子产品固然为沟通提供便捷途径,为信息传播提供更好的平台,但也决不能让他们剥夺我们语言聊天的权利,不能让他们带走人情味儿:智能时代,心灵的距离不应变得遥远。

智能时代,心灵与书本的距离不应遥远。近些年人均阅读量的调查报告说明,具有泱泱5000年文化的中国竟还敌不过一些欧洲内陆小国,敢问这是怎么一回事?敢问是谁在吞噬着中国人的阅读量?答案之一便是智能时代为我们带来的电子书。

电子书方便可以装入口袋,电子书省力,只需轻轻一动手指翻阅。但电子书缺少了纸质书的厚重,缺少了纸质书散发的文化气息,这种快速阅读时读者缺少了思考时间,只领其纲要,不解其内涵。许多好文好句就被这指尖轻轻划走,徒留下一份“快阅读”的欣慰。而有些电子书根本没有精神层面的营养,这种电子书更应弃之如敝屣。

智能时代,心灵与风景的距离不应遥远。无论在公交上,还是在地铁上,低头族随处可见,有的用手机浏览新闻,有的用手机社交娱乐,只顾低头看着屏幕上虚拟的世界,却错过了身边的风景。错过了春日的万物复苏,心中少了份勃勃向上的活力;错过了夏日的万紫千红,心中少了份自然的美好;错过了一些人,错过了一些事,人生的风景便只剩灰暗的网页。不抬头发现身边的风景,又怎会有生活的充实愉悦,我们应抬头,邂逅点滴自然风光的美妙。

智能时代,心灵与亲人的距离不应遥远。近来老人不满儿孙玩手机而生气离开的事儿已屡见不鲜。人们珍视网络世界朋友的同时,却往往漠视了亲人。不需网络世界的官方文字,陪家人聊聊天,便是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不需网络世界的夸张表情,你的一言一行亲人都会理解,回馈你最多的或安慰或勉励。亲情是世界上最无私的馈赠,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使它受到伤害。饭桌旁放下电子产品,将心投入家庭。

智能时代,心灵应更多姿多彩,而非沉默冷酷。智能时代,我们不能阻断精神营养的滋润,不能舍弃自然的美好,不能忘记守护我们身边的温柔。

智能时代,心不远。

【思路点拨】

文题材料中,有一个关键词“低头族”,它是由“手机”和“冷落”的英文单词组合而成的;一个关键句“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由关键词和关键句可以看出,立意应该侧重于“低头族”的负面影响,而不是对“低头族”现象给予肯定。

作文题目尽管要求自选文体,但就这个作文材料来看,写议论文要好一些。因为如果写记叙文,则可能只是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低头族”现象,如某人因沉迷于手机,结果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亲情淡漠、事业遭受失败等。如果写议论文,则大有内容可写,如分析“低头族”现象的表现、原因、危害、解决措施等,从而使文章有深度。因此可以从以下角度构思:

(1)凡事应讲求度。合理使用手机,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但过度依赖,沉湎在手机的小世界里,就会让人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淡漠。

(2)不应该被手机所左右。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节制,必然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疏远,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3)低头族,请抬起头来。“低头族”除了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损害身体健康外,长此以往会制造人际“沟壑”。不少人手机中的熟人、朋友成百上千,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孤家寡人”,没有一个可以倾心交流的人。

(4)唤醒自制力。如果因“低头”淡漠了友情、亲情,损害了身体健康,罪魁祸首不是手机,而是我们的自制力。要唤醒自制力,既需要自我警醒,也需要社会给予提醒。

(5)切莫被科技所“害”。科技的发展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加便捷,如果不能正确应用,或许被科技所“害”。正确运用科技吧,现实世界总比虚拟世界真实和温暖。

(6)不要患上手机依赖症。一味沉浸在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断了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就会无所适从。

【优秀例文】

不做“低头族”

放眼当下,手机走进社会的每个角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大街上、地铁中、商场里,随处可见戴着耳麦,拿着手机的低头族。他们完全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把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

我们已经习惯了手机带来的种种便利。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在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被不断地侵蚀、改变。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我们自身的一些功能逐渐被异化。

过分依赖手机,会让我们的健康受损。现在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自制能力差,常常通宵达旦地玩弄手机,长期地低头对着屏幕,戴着耳机,敲打键盘,不仅影响人的视力,听力,还会造成身体免疫力的下降,思维神经的混乱。

过分依赖手机,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会让我们与现实生活脱节,眼中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由于习惯了过度的依赖手机,很多人不愿与人交往,造成了自闭症,甚至有人形成一种异化人格,不愿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打交道,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过分依赖手机,会弱化我们的思考能力。网络上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网络世界被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所充斥,因为网络信息的即时性特点,很多人对面对大量信息时,只是抱着围观的心态,不加取舍的进行阅读、浏览,这样的快阅读,不经过筛选、思考,被动接受,对人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大脑就像一个容器,当我们的大脑被各种纷杂的各种信息所填充时,就无法装下我们自己的思想了。

当低下头的时候,我们于是就再也看不到天空的湛蓝、白云的飘逸、绿树的葱茏、鲜花的绚烂,我们再也感受不到生活的诗意、自然的伟大、宇宙的神秘、人文的崇高。丢开手中的手机,让我们不做低头族,要做昂首挺胸的抬头族,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感受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思考的乐趣,阅读的快乐,做一个身心健康、精神充实、富有品味的现代人吧!

科技是把双刃剑

莎士比亚没有黑莓,亚里士多德没有iphone,他们过得也很好;基督教在没有博客的年代传向全球,耶稣在山上训诫时没有用PPT作展示。“所有的科技对快乐生活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英国《卫报》曾对科技如此评价,引人深思。

如今,“低头族”一词,又触动了我们的神经。地铁上、饭馆里,乘电梯,过马路,“低头族”生活的每个缝隙都被手机占满。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低头族”的队伍正在壮大,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孩子也加入其中。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的是信息时代的理性缺失与冷漠。信息时代的我们,远没有想象中幸福。

但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我们也深有体会。“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鼠标轻轻一点,到手指轻轻一触,科技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便捷。我们也曾一次次看到,无数网友通过微博参与爱心传递,帮助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贵州民族学院大三学生杨艾菁,通过微博接力,用一对价值200元的戒指,为贵州山区的孩子换来了一栋教学楼。现在这所名为“梦想小学”的教学楼已在贵州开工。你看,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爱的洪流。

其实,使我们变得无礼与冷漠的不是科技,而是我们不理性。微博、微信为人们的沟通带来了便利,然而亲人团聚、朋友聚会本来应该欢快热烈的气氛却因“低头族”们忙于刷微博、聊微信而变得冷寂。朋友们坐在一起却沉溺于自己的小世界里,少了敞开心扉畅谈的欢愉。这当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所以,亲友相聚时,请放下手机,看看久别重逢的亲人、朋友,敞开心扉,面对面地谈谈。看看他们的面容,胖了,瘦了,憔悴了,容光焕发了?听听他们讲讲自己的境遇,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进行心灵的沟通。

请抬头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不要死死盯着手机屏幕,这样你会发现我们周围有着许多可感可触的幸福。

科技是把双刃剑,请善加利用,切莫为其所伤。

【点评】这是一篇分析较为透彻的议论性散文。作者开篇结合莎士比亚和亚里士多德的快乐生活、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并引用英国《卫报》对科技的评价,提出观点,引出下文。主体部分,围绕材料中列举的“低头族”现象,从“信息时代的理性缺失与冷漠”“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快捷与便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进而指出“使我们变得无礼与冷漠的不是科技,而是我们不恰当的运用”的观点,结尾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分析透彻,思路清晰。

低头族,请抬头

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仍在用微信跟我进行沟通。这段经典的段子,相信大家都是感同身受。随着的科技的发展,于此同时人们的孤独感却越显强烈,人们宁愿沉浸在自我世界里也不愿意挤出时间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于是,继“拇指族”之后,又衍生出来了一个全新的“种族”——低头族。他们可以完全沉溺在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事物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将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

低头族是一个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结果。当然,这并不能怪他们,电子产品就像一个黑洞,它会对你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让你无法自拔,最终使你沉湎在自己和手机的小世界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淡漠了人与人的关系。我曾经在公交车上观察过乘客,大多都是人手一部手机,一副统一的表情。其实我们在车上可以做的不仅仅是低头玩手机。在等待之余,欣赏一下窗外的风景未尝不可呢?

难道是手机错了吗?其实技术的进步本身并不太大的过错。人们需要与世界进行交流,而手机则扮演了角色。手机依靠着它强大的功能,可以满足人们各种需求,这本应该是十分美好的。手机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结果。不管是在会议上,还是聚会上,会有不少的人会拿起手机玩游戏,刷微博。这种行为会对直接交流平添一堵墙,一堵无形的墙。在这其中,也有不少有觉悟的好青年。他们充分认识到了“低头”的危害,在聚餐的时候采用把手机都放一边,谁先拿手机就谁先买单的方式来对抗这种欲望。

我曾经也是低头族当中的一员,每天在家都会时不时的打开手机.但是这种长时间盯着屏幕的行为已经让我慢慢意识到,我整个人已经被它被”绑架”了.从那时起,我就对自己说:手机又不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以此来告诫自己,不能再做低头族了.我的大脑不能被各种纷杂的信息所充斥,这样就无法容下我自己的思想了。

低头族,请抬头.当低下头时,我们就再也见不到湛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以及葱茏的绿树,绚烂的鲜花,我们就会错过了自然的美好,生活的感动,科学的神

秘,人情的幽默.丢下手中的手机,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来,感受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思考的乐趣,阅读的快乐,做一个昂首挺胸的抬头族.因为,人不能为一只手机而低头。

“低头族”的你错过了什么?

网上盛传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常常看见这样的画面:地铁上、饭馆里,乘电梯、过马路,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被手机填满。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

手机本没有错,正如警匪手中的枪,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诚然,在它带给人们便捷、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手机拉近了分隔两地的亲朋,却疏远了近在咫尺的亲人;手机的品牌、档次也成为了攀比的筹码;“有问题找度娘”也被学生“灵活”运用到了考场;华丽的游戏让“游戏一族”爱不释手;摇一摇、附近人、漂流瓶成为了快速交友的渠道……当这些引起人们浮躁、功利、取巧、沉迷虚拟世界的问题在不断壮大,人与人的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却在不断降低时,大量低头族的出现还造成了人际交往危机。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忽略了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原本家庭聚会十分难得,晚辈中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低头族,甚至三四岁的小朋友也抱个平板电脑玩得不亦乐乎。这样一来,不仅大家各玩各的,聚会变得有名无实。

手机的使用不仅仅是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还会危及到我们的人身安全。司机边开车边玩手机,导致车祸事故的发生;行人边看手机边走,一不留神也就可能跟生命开了玩笑。可是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该懂得珍惜!

而那些尚未发生事故的“低头一族”,其实他们的健康也在被一点一点的侵蚀。主要因为长时间地保持一种不正确的姿势,使颈椎生理曲度发生变化,颈肩背部的肌肉等软组织持续地处于紧张状态而过度疲劳,并使血液循环受阻,甚至压迫神经,从而出现颈椎病、颈肩部软组织劳损、眩晕症等多种疾病。

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未来的人类是否真的会“退化”成这个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

关于“朋友圈”、“低头族”、冷漠及其他的材料与材料作文

涵养我们的“朋友圈”

2015年12月17日06:10:58 来源:人民日报

“一天要花多长时间刷‘朋友圈’?”虽然每个人的回答可能不尽相同,但“刷朋友圈”确实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低头族”“拇指族”很多也是因“朋友圈”而起。

微信“朋友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意外惊喜,带来了一份独特的生活体验。“朋友圈”最大的特点在于分享,既可以分享各自的心情和生活状态,也可以分享各种信息、文字及对生活的看法和见解等,当然,还可以相互点赞。这种精神层面的沟通,使现实生活得到了延伸,也大大丰富了信息量,拓展了我们的眼界。

更重要的是,“朋友圈”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社交环境,在这个半私密的空间里,既可以展示自己,也能够感知他人;既可以发表见解,也可以交流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朋友圈”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一种“精神红利”。

有人说,相对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乡村社会,现代人大多生活在一个“陌生人社会”。如果是这样,那么微信的朋友圈重新构建起一个基于网络的、但并非完全虚拟的“熟人社会”。“朋友圈”里基本上都是彼此相识相知的人,在此

可以实现即时沟通和交流。这对那些远离故土、忙于工作、疏于沟通亲情友情的人来说,是一种社交上的弥补。

当前,微信用户已经突破6亿,每一个用户的“朋友圈”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按照“六度人脉”理论,一个人最多只要通过6个人,就可以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这样说来,你的“朋友圈”或许装着整个世界,人人都可能是你的“朋友”。有时候,一条信息在短短几分钟即被转发几万次、几十万次甚至更多,“朋友圈”链式传播的巨大威力就此显现。

“朋友圈”是一面镜子,既照见自己,也照见了社会生活。

“朋友圈”是对自我的一种展示。这种展示,是通过“晒”来实现的。人们通过发布或者转发的信息,大体上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旨趣爱好等。尽管用户在发布时已经进行了一定遴选和考量,但这些“晒”所透露的信息往往比语言来得更真实。“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来看一个人”,此话或许有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

“朋友圈”也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网络并不完全是虚拟空间,微信“朋友圈”也是人际关系在网络上的呈现。“朋友圈”里聚集的信息,虽不尽真实,却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舆论场,也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会对每个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朋友圈”是观察社会的一扇窗口。

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朋友圈”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小环境,带给我们快乐心情,满足了在情感和心理上的某些需求,但也会飘来一些“雾霾”:谣言、情绪宣泄、没有营养的心灵鸡汤和养生宝典,还有一些不知如何拒绝的微信营销和网络投票等。去除这样的“雾霾”,营造清新的空气,现实中的朋友圈需要精心维护,微信上的“朋友圈”同样也需要精心涵养。

“低头族”狂刷微信朋友圈为何越刷越焦虑?

2015年10月30日10:54:22 来源:健康时报网

每天捧着手机当“低头族”,随时不忘刷新朋友圈,发了语音消息总想重听一遍……小小的手机APP,改变了无数人的社交模式,甚至生活模式,也令

不少人感到某种“社交焦虑”。对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枫博士,针对朋友圈焦虑的种种现象给予了一一解读。

现象一:每次在朋友圈里发了图片或者消息,就要捧着手机不停地刷新,看看有没有人留言或点赞。

专家解析:对朋友圈的互动特别关注的人,往往希望自己在别人心里是重要的,希望能够获得众人的关注。其实这是一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但过分关注手机中的互动,可能代表着此人在现实中得到的关注不够。

社交软件这么火爆,说明人们内心渴望交流、渴望受关注等情感需求没有获得充分满足。建议不要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低头”中,也要抬起头来,增加与身边家人、朋友的正常沟通,切实地增进情感,以满足内心需求。

现象二:每次发出去的语音消息,都忍不住要重听一次,甚至重听好几遍。

专家解析:大部分人是否重听语音消息,往往与说话的对象有关。对于比较重视的人,或者所说的内容比较重要时,会重听消息,确认内容正确与否、自己说得好不好,这是比较正常的情况。

如果每一条都重听,则说明存在轻微的焦虑,有不安全感,在人际关系中很害怕自己出错或表现不佳,比较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同时,听自己的声音可能还有一种自我心灵对话的效果,类似于自言自语,能够起到一定的增强安全感、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这类人可以适当增强自信,建议对外在评价不要过于敏感。

现象三:“清清吧,不用回。复制消息并群发,谁的发送失败了,就是把你拉黑了,你再把这些人清理掉就OK啦。”

专家解析:面对“清理通讯录”的群发消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的心理都值得关注。发送者往往很在意人际关系,对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地位十分重视,担心自己是否被别人删除。这实际上已经属于一种焦虑了。因为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有个别人不关注你,并不想随时都联系到你,这很正常。如果要求你关注的所有人都必须向你回以同样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不合理的要求。

而对接收者来说,一些人会选择忽视这类消息,并且自己的心情不会因“被测试”或“被删除”等因素而改变。这类人的处理方式比较合理,不会对人际关系有过高要求。另一类人则选择继续传递,但事实上这传递的是一种负能量,将自己的焦虑传给了别人。发送此类消息或被它们影响心情,都是没有必要的。

现象四:朋友圈里常见“晒一族”,有晒娃的、晒吃的、晒恩爱的、晒旅游的……

专家解析:晒,本身是一种分享。在朋友圈里,人们觉得能看到的人都是自己的朋友,愿意把自己觉得美好的东西分享给大家。朋友圈里晒的大多数照片,比如孩子、美食、美景等,都是正常地传递一种愉悦感,与炫耀性的晒是两回事,无需过度解读。

对于看照片的人来说,对照片的评价往往带有一种心理投射,比如没有孩子的人一看到晒孩子就觉得嫉妒、悲伤,可能是自己内心有所缺失导致的,与晒的人无关。

不过,朋友圈既然是一个社交圈子,身处其中的人就应该把握正常的社交礼仪,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晒”者一定要适度,看者也要保持心态平和、用美好的眼光关注他人,这样,才能避免心理失衡产生矛盾。(摘自10月21日《沈阳晚报》)

低头族:那些低头寻找情感碎片的人们

竖心旁2015-12-03 14:27:32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一个朋友,走路的时候因为低头刷微博撞上了利物,被送进医院缝了五针,他要是再长得高点儿,现在就是独眼龙了。

马路上,餐厅里,地铁上,会议室里,到处可见一片一片低头玩手机、摆弄平板电脑的人,这类人被形象地称为低头族。

除了视频和游戏,能够吸引大家低下头来的便是社交网络,大家已经习惯了通过网络相互嘘寒问暖,寻求安慰和帮助,表达情感和幽默。朋友圈、QQ、微博、豆瓣,社交网络以它便捷、易于延伸的优势掌管着人们的人际关系,成为联络感情和积攒人脉的最主要形式。

低头看向手机和电脑并不是全无好处。由于房价越来越贵,城市也变得越来越大,人们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使用在上下班的路上。另外,由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闲暇时间被一再压缩,使得那些碎片时间显得越发弥足珍贵,甚至变成了唯一可以用来休闲和与朋友沟通的时间。由此一来,“低头”就显得理所当然甚至刻不容缓。

但是,社交网络容易让人沉迷,甚至让人变得偏执和极端。因为很多人学不会兼容并蓄,不能很好地处理社交网络和真实的社交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让网络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交友方式。

对这样的人你一定并不陌生,他们是网络社交达人,善用各种网络用语和表情符号,总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通过这些字符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是,一旦在生活中遇到真实的他们,你就会发现他们是个实足的呆瓜,表情木讷,行为笨拙,不敢与人进行正常的眼神接触。他们不再像在网上那样主动、友好,甚至有一点张狂,而是显得局促、腼腆,甚至是有一点失礼。有时我们很难判断,到底是社交网络给了这些不擅长传统交际的人一条活路,还是社交网络把更多的人变成了只会用网络语言交流的机器人。

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中和了人们与不同层级朋友之间的感情。它以它特有的触角,将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甚至是一些网友、笔友容纳到人们的社交网络当中来,让朋友的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另一方面,它也实现了人际关系的多元化,人们的朋友因社交网络的发达,不再局限于眼前的那几个同事或者同学,它从时间轴的各个阶段为人们截取友谊,并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开拓思路,为人们带来不同性质的朋友。但是,一件事物的优势也往往是它的劣势所在。正因为它的触角过多过长,使它失去了深化这些感情的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它弱化了最真挚的那些感情。每个人的社交圈都是分层次的:与你无话不谈、能够实时了解你最新动态的人,无疑位列你朋友的第一梯队,这里往往包含你的另一半,和你关系最要好的朋友和同事。接下来是第二梯队,这些人和你有着过硬

的交情,但是因为时间和距离等原因,使得你们不能经常见面,只能一段时间小聚一次,交代彼此这一段的人生。再接下来,便是你的第三梯队,这些人往往已经逐渐淡出了你的核心生活,和他们的交往更多地停留在定时叙旧上,见面的时间常以年计算。彼此之间有感情,也都对彼此共同经历的那段过去难以忘怀,但是奈何无力回天,在分别成长之后,彼此之间再难做到心心相惜了。再接下来的这些人,称不称为梯队都不打紧了,无非是一些见面点头、偶然寒暄的朋友,混个脸熟而已。其实,社交网络的功效,不过是帮助你紧实自己的第三梯队和第四梯队罢了,不让一些关系从有到无,足够幸运的话,你可能能把几个第三、四梯队的人晋升到第二甚至是第一梯队当中来,但这种几率总是小之又小。然而,社交网络并非百利无害,它在帮助你拉拢后面梯队的同时,也在淡化你和第一梯队的关系。有多少情侣在一起用餐时相对无话,各自玩着手机,有多少朋友的聚会上,大家争相做的是给食物拍照,而并非进行亲密的交谈。因为手机和社交网络的日益发达,已经有太多人冷落了身边最为亲密的人,甚至使他们逐渐沦落到第二、第三梯队当中来。我甚至见过这样的情侣,他们在微博上打得火热,相见时却是两两无语。久而久之,人们的社交关系将变得没有亲疏之分,都会沦为同样不远不近的关系。

其实,社交网络并没有错,任何事物都是亦正亦邪的,社交网络有诸多优点,势必也会有它的弊端。关键在于使用和把控它的人,如果你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所有闲暇时间和情感都交付给社交网络,必然就会失去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也会因此疏远了真心对你的朋友。多结交些朋友当然很好,但你到何时都不要忘记二八定律:往往是那20%的第一梯队的人,支撑着你80%的生活。

低头族=手机+冷落=距离!?

2014-08-14 16:34 | 心灵咖啡网编撰 | 子易

凡是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

的“低头族”。英文称之为“Phubbing”,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传达出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

■看手机的“盲人”

对于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就在上个月,旧金山轻轨车厢里发生的一起枪击案因为手机受到关注。光天化日之下,凶手在地铁车厢里枪杀一名素不相识的大学生。警方调出的事发时监控录像显示,车厢内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突然掏出手抢不停挥舞。可就站在他身边的几名乘客由于只顾低头忙着玩手机和平板电脑,完全没有注意到危险的存在,直到该名男子最后勾动扳机酿成命案。

同样,发生在中国低头族身上的悲剧故事也不少。前不久,一名湖北十堰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却不幸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深坎不幸身亡。就在10月22日,南京一名男子在经过火车道口时,由于低头专注看手机,连火车鸣笛声都没听到,行驶过来的火车贴身而过,男子受惊倒地,幸好没有受伤。这次事故也导致火车被逼停,在现场停留了18分钟。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指出,“低头族”的出现,凸显了人们由于过度依赖手机等电子设备而忽略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西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勒·海曼在大学校园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位小丑骑着马戏团的独轮车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正在看手机的行人中,只有25%的人注意到了小丑的存在。在发布于《应用认知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中,海曼将这种现象称为“非注意盲视”。■科技带来享受,也带来“副作用”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忽略真实世界的存在,转而沉迷于小小屏幕中的虚拟世界?应该说,低头族的形成是科技发展与人性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

2007年起,全球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的3G时代,移动网络速率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促进了3G手机终端的迅猛发展。于是,以iPhone

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引领了一场通讯革命,与此同时,新型社交媒体与移动终端紧密结合,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被急剧缩短。

在经典的“六度空间”理论中,你与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现如今,你与奥巴马的距离仅仅是一个推特账号。移动网络和终端软硬件的发展史无前例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生

活习惯。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时间被工作、应酬、聚会所占据,剩下的只有零散的时间。而移动终端上碎片化的信息刚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其社交功能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愿望,也为自我展示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移动终端的普及是科技引领社会进步的一大体现。然而,充分享受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也意味着要承担副作用的代价,那就是过渡依赖和沉溺其中。低头族也由此应运而生。

■人类因手机而“退化”?

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

未来的人类是否真的会“退化”成这个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

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此外,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43%。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对走路时玩手机行为予以制裁。美国新泽西州推出新法规,行人在街上边走边发短信将被罚款85美元。台湾地区也曾传出对行人边走边玩手机要予以罚款。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还有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去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一再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正如小说《手机》的作者刘震云所说:“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有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

对手机的依赖使我们忽略了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手机里的众声喧哗与手机外的众生沉默,反差强烈。可能谁都有过因为玩手机将别人或被别人晾在一边的经历。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也展现了滑稽但颇有寓意的一幕:主人公拉杰和女友第一次约会时,两人都羞于言谈,场面尴尬,最终,两人选择在图书馆里面对面,用手机上的社交软件相互发信息进行交流。让人不禁感叹:科技发展,究竟带来的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

■学会独处学会相处

应该说,低头族现象的兴起,反衬出的是社会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如今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时常会怀念,昔日四合院的邻里之间,常互相帮衬,亲如一家,现如今,隔壁房间的邻居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或许低头族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不加节制,找回人们对自身的控制力,必然会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心理学专家建议:

对成人来说,应当有意识地减少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时间,培养自己对身边世界的观察能力,并且多参加积极有益的线下活动。不妨让自己锻炼一下独处的能力,戒掉手机瘾。所以不妨把手机放到一边,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单独待一会,慢慢培养这种能力,这有利于戒掉对手机的过分依赖。

而由于自控能力弱,儿童更容易沉溺于各种游戏和网页当中,与外界交流的时间大幅减少。对儿童来说,家长应教育孩子适度使用移动媒体工具,鼓励孩子多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交流,并且要坚持以身作则。

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始终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文章来自:心理学空间)[心灵咖啡网微信账号:psycofe]

2016新作文:新材料“低头族”作文审题点拨与优秀作文

来源: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画面:地铁上、饭馆里、电梯上、马路边,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被手机填满。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低头族”的队伍正在壮大,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小孩子也在加入。

“低头族”源自英文单词phubbing,是一个完全被杜撰出来的单词,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大意是因玩手机而冷落了周围的人的行为。2012年这个词被收进了澳大利亚全国大辞典。很显然,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

要求: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文题材料中,有一个关键词“低头族”,它是由“手机”和“冷落”的英文单词组合而成的;一个关键句“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由关键词和关键句可以看出,立意应该侧重于“低头族”的负面影响,而不是对“低头族”现象给予肯定。

作文题目尽管要求自选文体,但就这个作文材料来看,写议论文要好一些。因为如果写记叙文,则可能只是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低头族”现象,如某人因沉迷于手机,结果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亲情淡漠、事业遭受失败等。如果写议论文,则大有内容可写,如分析“低头族”现象的表现、原因、危害、解决措施等,从而使文章有深度。因此可以从以下角度构思:

(1)凡事应讲求度。合理使用手机,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但过度依赖,沉湎在手机的小世界里,就会让人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淡漠。

(2)不应该被手机所左右。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节制,必然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疏远,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3)低头族,请抬起头来。“低头族”除了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损害身体健康外,长此以往会制造人际“沟壑”。不少人手机中的熟人、朋友成百上千,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孤家寡人”,没有一个可以倾心交流的人。

(4)唤醒自制力。如果因“低头”淡漠了友情、亲情,损害了身体健康,罪魁祸首不是手机,而是我们的自制力。要唤醒自制力,既需要自我警醒,也需要社会给予提醒。

(5)切莫被科技所“害”。科技的发展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加便捷,如果不能正确应用,或许被科技所“害”。正确运用科技吧,现实世界总比虚拟世界真实和温暖。

(6)不要患上手机依赖症。一味沉浸在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断了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就会无所适从。

【优秀例文】

不做“低头族”

放眼当下,手机走进社会的每个角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大街上、地铁中、商场里,随处可见戴着耳麦,拿着手机的低头族。他们完全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把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

我们已经习惯了手机带来的种种便利。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在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被不断地侵蚀、改变。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我们自身的一些功能逐渐被异化。

过分依赖手机,会让我们的健康受损。现在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自制能力差,常常通宵达旦地玩弄手机,长期地低头对着屏幕,戴着耳机,敲打键盘,不仅影响人的视力,听力,还会造成身体免疫力的下降,思维神经的混乱。

过分依赖手机,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会让我们与现实生活脱节,眼中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由于习惯了过度的依赖手机,很多人不愿与人交往,造成了自闭症,甚至有人形成一种异化人格,不愿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打交道,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过分依赖手机,会弱化我们的思考能力。网络上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网络世界被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所充斥,因为网络信息的即时性特点,很多人对面对大量信息时,只是抱着围观的心态,不加取舍的进行阅读、浏览,这样的快阅读,不经过筛选、思考,被动接受,对人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大脑就像一个容器,当我们的大脑被各种纷杂的各种信息所填充时,就无法装下我们自己的思想了。

当低下头的时候,我们于是就再也看不到天空的湛蓝、白云的飘逸、绿树的葱茏、鲜花的绚烂,我们再也感受不到生活的诗意、自然的伟大、宇宙的神秘、人文的崇高。丢开手中的手机,让我们不做低头族,要做昂首挺胸的抬头族,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感受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思考的乐趣,阅读的快乐,做一个身心健康、精神充实、富有品味的现代人吧!

科技是把双刃剑

莎士比亚没有黑莓,亚里士多德没有iphone,他们过得也很好;基督教在没有博客的年代传向全球,耶稣在山上训诫时没有用PPT作展示。“所有的科技对快乐生活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英国《卫报》曾对科技如此评价,引人深思。

如今,“低头族”一词,又触动了我们的神经。地铁上、饭馆里,乘电梯,过马路,“低头族”生活的每个缝隙都被手机占满。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低头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