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美术

秦汉美术
秦汉美术

第二章秦汉美术

一、复习前章内容

二、秦汉文化背景、时代特征:

秦、西汉(含新莽)、东汉三个朝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

1、秦朝统治者高度重视造型艺术,使其成为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的政治目的服务,在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及其辉煌的成就。

2、西汉时期,统治者为维护大一统的封建秩序,视美术为表彰功臣的有效方式,在大型纪念性雕塑、宫殿壁画等方面,建树颇多。

3、东汉统治者标榜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实行“察举孝廉”的制度,助长了“生不极养,死乃崇丧”的厚葬陋习,遂使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广泛流行,美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与深度显著增强。

秦汉时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造型艺术表现了广阔无垠的宇宙意识,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精神,具有深沉宏大的气魄。

新课分析:

一、绘画艺术

——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

战国时期-装饰性绘画让位于纯绘画(宫殿壁画、地上建筑壁画、墓室壁画及相关的画像石。)

(一)宫殿壁画(无一留存至今)

功能:显示封建统治威严

标榜吏治“清明”

成败得失鉴戒

功臣肖像楷模

(二)墓室壁画

汉代习俗:视死如生,以厚葬为德。

分西汉、新莽、东汉三个阶段

1、西汉:洛阳卜千秋墓、

烧沟61号墓(《二桃杀三士》、《鸿门宴》)

图片赏析

绘画特色:人物众多,性格刻画各异、赋彩典雅、格调庄重豪放。

2、东汉:《百戏图》

全面地表现出杂技艺术在东汉的发展情况,同时表现贵族生活情

节,形象生动、场面宏大。图片赏析

艺术特征:壁画多白描、概括简练、造型准确;用墨用色多以墨线勾勒,有的大笔涂刷,类似写意。用色为朱、黄、紫、青绿、白、黑等,色彩较齐备。

(三)汉代帛画

1、长沙马王堆1号墓、3号墓

2、T字形帛画(分“天上”、“地上”、“地下”三部分)图片赏析

主题:引魂升天

1、“天上”:人面蛇身

2、“地上”:人间生活

3、“地下”:地下阴间的生物

艺术特色:1构图,三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2、墓主人处于中心位置

画法:先以淡墨起稿,然后设色,最后墨勾轮廓线。设色为平涂,局部渲染。颜色以石色为主、有青黛、藤黄、朱砂、土红、银粉。

二、雕塑艺术

(一)秦汉陶俑:

秦始皇兵马俑(6000余件)图片赏析

特色:直立静止体的重复、与真人马相当的写实风格,反映出强大而雄浑的时代特征。

汉代:

王侯兵马俑(汉承秦制)

民间日用俑——说唱俑(图片赏析)

(二)汉代石雕(石雕像、陶俑、青铜造像)

霍去病墓前石刻:马踏匈奴、怪兽吃羊、母牛舐犊、跃马、伏虎等

图片赏析

艺术特色:因材施雕,圆雕为主,细部为浮雕、线雕。造型古朴雄健、深厚有力;简练而不琐碎、气魄雄大深沉、体现了整体和力度美。

东汉石刻以圆雕石兽为多,写实能力提高。

(三)青铜塑像(多用于宫苑装饰)

西汉:铜铸仙人承露台(最宏伟)

东汉:马踏飞燕(图片赏析)

三、画像石与画像砖艺术(兴于两汉间,东汉鼎盛)

内容丰富,数量多,依附于建筑,具有绘画性;既属于雕刻,又可作为绘画或建筑研究的对象。

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年代(建筑构件)中心地区:山东西部,南部,和四川岷江流域。代表作:武氏祠(历史题材较多-荆轲刺秦王)图片欣赏

画像砖:秦汉时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空心砖和实心砖)

始于战国,盛于西汉,三国两晋继续流行。

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来装饰墓室壁画。

主要制作方式:模印、刻画

东汉:主要分布河南、四川。

图片赏析:《弋射收获画像砖》《荷塘渔猎画像砖》等

四、书法艺术

大篆-小篆-隶书-草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

1、秦代书法:小篆代表作品《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

实用性――艺术欣赏

2、汉代书法:篆、隶、草三种字体同时流行。

隶书:汉隶《张迁碑》《礼器碑》-粗犷敦厚

《曹全碑》——端庄秀丽(图片赏析)

《石门颂》——潇洒多变

章草(东汉)-字形扁平,有波磔用笔,字字分离不连写;

今草(东晋)

3、书法理论:崔瑗《草书势》、蔡邕《大篆赞》《隶书势》

四、工艺美术

(一)金属工艺

铜镜:秦仍用战国时地纹、蟠龙蟠凤为主纹,增加植物花纹和写实花

鸟人物。

西汉多朴素单纯;

东汉多复杂,以神和现实生活为题材;出现浅浮雕和高浮雕。长信宫灯(图片赏析)

(二)漆器工艺

已有多种工艺表现手法,其中有“彩绘”的表现。初为平涂,后发展为多层次变化。

(三)染织刺绣工艺:

“丝绸之路”

(四)陶瓷工艺

具有造型庄重,纹饰艳丽的特色。

汉代陶器:铅釉粗陶和透明炻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