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桩计算书

目录

一、设计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荷载计算 (1)

三、钢管桩承载能力计算 (2)

一、设计资料

1.设计荷载

汽车-20

2.材料

钢管桩采用尺寸为Φ10.8cm×5mm,水泥砂浆采用M20砂浆。

3.计算方法

极限状态法验算钢管桩承载能力

4.设计依据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T D63-2007);

5.计算工具

桥梁博士

二、荷载计算

1.下部结构荷载

盖梁:10.5m×1.7m×1.9m×26KN/m³=881.78KN

墩柱:3.14×12m×0.8m×0.8m×2×26KN/m³=1254KN

承台:3.3m×9.1m×2m×26KN/m³=1561.56KN

综上计算得出的荷载总和平均分配到每个钢管桩的承载能力F=234.6KN

三、钢管桩承载能力计算

1.本次计算考虑桥梁原桩基完全失去承载能力的情况。

2.由设计资料可知,第一层土层侧摩阻力取55Kpa,土体承载能力

取200Kpa;第二层土层侧摩阻力取120Kpa,土体承载能力取200Kpa。

3.桥梁博士计算结果如下:

由计算结果可知钢管桩布置深度15m时,其容许承载能力为265.3KN>234.6KN,总体承载能力13816.4>12199KN,满足要求。故钢管桩嵌入土体深度定为15m。

钢管桩支架计算书

钢管桩支架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A匝道2号大桥是陕西神木至府谷高速公路永兴镇立交互通的匝道桥,全桥长221.5m,跨径组合为:3×35m+46.5m+2×35m,,主梁横截面设计为单箱四室结构,箱梁高2.4m,顶板宽19.5m,底板宽14.5,箱梁自重每延米45.9吨,全桥采用现浇连续施工,其中主跨下面通过主干桥西尔沟2号大桥构成立交体系。 1.2 建设条件 该地区属于山谷地区且常年少雨,气候干燥。高程变化有时较剧烈,施工条件较困难。 1.2.1地形地貌 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形,气候干燥,地下水位较深,地形沿高程方向变化较剧烈。 1.2.2地质情况 Q,多属于分化砂岩和分化泥岩,岩土层大部或全部受到地质情况主要为 4 分化。承载力从中密碎石土的250KPa到风化砂岩的1200KPa不等,摩阻力相应的大体变化为80KPa到100KPa。 1.2.3气候 气候干燥少雨,年均降雨量很小,早晚温差变化较大。 二.施工方案总体布臵和荷载设计值 2.1 支架搭设情况说明 A匝道2号大桥上部结构采用现浇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变截面箱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钢管桩支架方案进行现浇施工,砼浇筑分两次浇筑,即第一次浇

筑箱梁底板和腹板,第二次浇筑箱梁顶板和翼缘板。根据大桥结构设计情况及现场施工条件的特点,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和适用性,拟采用钢管桩支架作为该现浇体系的临时支承结构。钢管桩采用Φ800mm×8mm-Q235的无缝焊接钢管。方木布臵情况:横桥向放臵截面尺寸为15cm×15cm的方木,间距0.3m。15cm×15cm方木放臵在工10型钢上,工10型钢放臵在贝雷梁上,贝雷梁放臵在钢管桩顶端的沙桶上。 2.2 设计荷载取值 混凝土自重取: 26.5kN/m3 箱梁重: 24.1kN/m2 模板自重: 2.5kN/m2 施工人员和运输工具重量: 2.5kN/m2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2.5kN/m2 考虑分项系数后的每平米荷载总重:31.6kN/m2 三.贝雷梁设计验算 大桥第四跨跨径为46.5m,其他跨径为35m,在计算中需要对不同的跨径进行验算。其中第一跨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验算过程参考满堂支架法计算书。 神杨路方向第二、三、五、六跨 神杨路方向第二跨,第三跨,第五跨,第六跨,跨中布臵两排钢管桩,计算采用间距17m进行计算,现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减小间距。 采用双排单层加强型贝雷梁,每组贝雷梁间距1m, 全截面使用21组。 混凝土箱梁每平方米荷载: 31.6kN/m2 贝雷梁每片自重: 2×3kN/m 荷载总重: 6kN+31.6kN/m=37.6kN/m 双排单层加强型贝雷梁力学性能: [M] = 3375kN〃m [Q] = 490kN

钢管桩稳定性计算计算书

悬臂式板桩和板桩稳定性计算计算书 万科城六期工程;属于结构;地上0层;地下0层;建筑高度:0m;标准层层高:0m ;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总工期:0天;施工单位:。 本工程由投资建设,设计,地质勘察,监理,组织施工;由担任项目经理,担任技术负责人。 一、编制依据 本计算书的编制参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等编制。 二、参数信息 重要性系数:1.00;开挖深度度h:6.00m; 基坑外侧水位深度h wa:8m;基坑下水位深度h wp:2.00m; 桩嵌入土深度h d:6m;基坑边缘外荷载形式:荷载满布 土坡面上均布荷载值q0:1.00kN/m; 悬臂板桩材料:63a号工字钢;弹性模量E:206000N/mm2; 强度设计值[fm]:205N/mm2;桩间距bs:0.50m; 截面抵抗矩Wx:2981.47cm3;截面惯性矩Ix:93916.20cm4; 基坑土层参数: 序号土名称土厚度坑壁土的重度内摩擦角内聚力浮容重 (m) (kN/m3) (°) (kPa) (kN/m3) 1 填土 2 19 16 10 20 2 细砂 1 18 25 0 20 3 中砂 3 18.5 28 0 20 4 砾砂 3 19 30 0 20 5 圆砾 3 20.25 35 5.5 20 6 碎石 3 21 37.5 9 20 三、土压力计算

1、水平荷载 (1)、主动土压力系数: K a1=tan2(45°- φ1/2)= tan2(45-16/2)=0.568; K a2=tan2(45°- φ2/2)= tan2(45-25/2)=0.406; K a3=tan2(45°- φ3/2)= tan2(45-28/2)=0.361; K a4=tan2(45°- φ4/2)= tan2(45-30/2)=0.333; K a5=tan2(45°- φ5/2)= tan2(45-30/2)=0.333; K a6=tan2(45°- φ6/2)= tan2(45-35/2)=0.271; (2)、土压力、地下水以及地面附加荷载产生的水平荷载: 第1层土:0 ~ 2米; σa1上= -2C1K a10.5 = -2×10×0.5680.5 = -15.071kN/m2; σa1下= γ1h1K a1-2C1K a10.5 = 19×2×0.568-2×10×0.5680.5 = 7.075kN/m2; 第2层土:2 ~ 3米; H2' = ∑γi h i/γ2 = 38/18 = 2.111; σa2上= [γ2H2'+P1+P2a2/(a2+2l2)]K a2-2C2K a20.5 = [18×2.111+1+0]×0.406-2×0×0.4060.5 = 15.828kN/m2; σa2下= [γ2(H2'+h2)+P1+P2a2/(a2+2l2)]K a2-2C2K a20.5 = [18×(2.111+1)+1+0]×0.406-2×0×0.4060.5 = 23.134kN/m2; 第3层土:3 ~ 6米; H3' = ∑γi h i/γ3 = 56/18.5 = 3.027;

公路连续梁支架桩基础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 基桩设计参数 成桩工艺: 钢管桩 承载力设计参数取值: 根据建筑桩基规范查表 孔口标高0.00 m 桩顶标高0.50 m 桩身设计直径: d = 1.00 m 桩身长度: l = 37.00 m 桩尖端部构造形式: 敞口 砾砂 35.60 粘性土 31.40 粘性土 3.30 孔口标高 3. 设计依据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以下简称 桩基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以下简称 基础规范 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估算 1. 计算参数表 2. 桩身周长u 、桩端面积A p 计算 u = π × 1.00 = 3.14 m A p = π × 1.002 / 4 = 0.79 m 2 3.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估算 钢管桩外直径d s = 1.00 m 根据建筑桩基规范表5.2.10 查表,侧阻挤土效应系数λs = 0.77 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h b = 1.80 m ,h b /d s <5,根据建筑桩基规范公式5.2.10-2,计算桩端闭塞效用系数λp : λp = 0.16h b d s λs = 0.16 × 1.80 1.00 × 0.77 = 0.22 根据桩基规范5.2.10按下式估算单桩承载力 Q uk = Q sk + Q pk

土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 Q sk = λsμ∑q sik l i = 0.77 × 3.14 × (17 × 3.30 + 23 × 31.40 + 155 × 1.80) = 3309 kN 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 Q pk = λp q pk A p = 0.22 × 1292 × 0.79 = 225 kN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Q uk = Q sk + Q pk = 3309 + 225 = 3534 kN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计算,根据基础规范附录Q条文Q.0.10第7条规定R a = Q uk/2 = 3534 / 2 = 1767 kN

拉森钢板桩设计计算书

拉森钢板桩设计计算书 (1)钢板桩的设置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基础施工,即在基础最突出 的边缘外留有支模、拆模的余地。 (2)基坑护壁钢板桩的平面布置形状应尽量平直整齐,避免不规则的转角, 以便标准钢板桩的利用和支撑设置。各周边尺寸尽量符合板桩模数。 (3)整个基础施工期间,在挖土、吊运、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施工作业 中,严禁碰撞支撑,禁止任意拆除支撑,禁止在支撑上任意切割、电焊,也不应 在支撑上搁置重物。 差的钢板桩应尽量不用。 ---------------------------------------------------------------- ------ 弹性法土压力模型: 经典法土压力模型: 层号土类名称水土水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调整系数调整系数调整系数最大值(kPa) 1 杂填土合算 2 圆砾合算 3 中砂合算 4 粘性土分算 --------------------------------------------------------------------- - [ 工况信息 ] --------------------------------------------------------------------- - 工况工况深度支锚 号类型(m) 道号 1 开挖--- 2 加撑--- 1.内撑 3 开挖---

---------------------------------------------------------------------- [ 设计结果 ] ---------------------------------------------------------------------- ---------------------------------------------------------------------- [ 结构计算 ] ---------------------------------------------------------------------- 各工况:

桩基平台计算书

桩基施工平台结构计算 一、设计依据 1、 “永丰土于高架桥”设计文件。 2、 《钢结构设计规范》 3、 《装配式公路钢桥多用途使用手册》 4、 《铁路地基与基础设计手册》 1、 基本恒载: ① 桥面板[22b 槽钢 ② 次梁128b 工字钢 ③ 贝雷梁 ④ 横梁I32b 工字钢 ⑤ 钢管桩①600X 8 2、 活载: ① 人群及施工机具活载 ② 旋挖钻机 850 KN 三、设计假定 1、 钢平台为空间结构体系,设计采用“ ASES.06结构计算段程序计 算。 2、 恒载及人群活载根据结构形式,按其传力特性加载至相应杆件单 元。钻机活载按最不利情况布置,计入 1.25动力系数。 荷载 0.13 KN/m 2 0.5 KN/m 1.5 KN/m 0.6 KN/m 1.2 KN/m 2KN/m 2

3、平台钢管下端按铰支撑。 4、按构件受力特点,分解其力学模型进行描述,据变形协调上下结构传力点的关系,除桩底外上下之间均为弹性约束。 四、结构图示(附桁架断图) 五、结构计算 1、顶层分配梁(128b工钢)检算 顶层分配梁支撑于贝雷梁顶,间距0.75,夹具固定。 ①荷载 恒载及人群活载有面板及28b工钢次梁。 一根次梁承受恒载q i q i= (1.3+2) x 0.75+0.5=3.0KN/m 活载:当旋挖机一侧移至管桩跨中,前端接近钻孔桩边缘时有最大内 力,横桥向11根I 28b均根 每根I 28b p=850/2 * 1.25/11=48.295KN 折算带宽0.85 q=48.295/0.85=56.818KN/m ②力学模型如下图 r r-

③强度检算 由程序算得:在墩中侧有较大负弯矩、剪力和支点反力 ML F1.7+15.3=17KN〃 M Qa>=2.5+25.1=27.6KN FU=(2.5+0.5)+( 25.1 + 13.6)=41.7KN 正应力强度 (T ma>=17000*0.14/0.0000748=31.8Mpav170Mpa 剪应力强度 T ma>=27600*0.000312/(0.0000748*0.01)=11.5Mpav100Mpa 贝雷片顶支承承压强度 3 6 c=41. 7 X 10/0.0002=208.5MPa > 270 MPa 连续支点折算应力 强度满足 ④稳定 因桥面板点焊于l28b上翼缘,对l28b工钢梁具有支撑作用,稳定满足⑤变形

京沪(48+80+48)连续梁0#块钢管桩支架计算书word资料5页

南京铁路枢纽及相关工程NJ-3标 NJ-3标南引桥48+80+48m连续梁 0# 块 支 架 计 算 单 计算: 复核: 总工程师: 中铁大桥局集团二公司设计事业部 2009-02-16 一、概述 (略) 支架立面及侧面图: 二、荷载选定

设计荷载: a.钢筋混凝土容重标准值:26KN/m3 b.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 侧模自重 q1=1.0KN/m2 内模自重 q2=1.0KN/m2 底模自重 q3=1.0KN/m2 内模支架 q4=1.0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3.0KN/m2三、支架计算 支架平面布置图如下: 1、贝雷梁受力计算 贝雷梁受力图示如下:

通过计算知,各贝雷梁均满足受力要求。 2、分配梁受力计算 分配梁采用2I45a,受力图示如下 通过SAP2000计算得,Mmax=270.3KN.m; 对应 Q=218.9KN; Qmax=264.4KN; R2=750KN, R3=201KN, R4=264KN, 强度满足受力要求。 四、钢管桩墩旁托架验算: 1、墩旁托架的设置: 每个0#块墩旁托架由四根φ1000mm,δ=10mm的钢管桩组成,桩顶设置由砂筒组成的临时支座,桩底部和承台预埋件焊接,钢管桩和墩身设置墩身附着。 2、不利状态荷载分析: 不利状态为施工完A10、B10节段,拆除A10挂篮,保留B10挂篮。风荷载方向A1-A10节段垂直向上,考虑全部的风荷载;B1-B10节段垂直向上,考虑一半的风荷载;风荷载为1.0KPa。B1-B10考虑设计砼荷载。 (1)、支反力计算: 以RA为支点计算受力,则每节段荷载与作用距离为:

Φ800的钢管桩支墩计算书

Φ800钢管桩支墩计算书 支墩采用Φ800的钢管桩,壁厚10mm,一排5根,间距2.4m。横梁采用45#工字钢,间距2.4m,纵梁采用贝雷片,间距0.9m,横梁采用10×10cm方木,间距25cm。底模采用高强度竹胶板,板厚t=12mm,竹胶板方木背肋间距为250mm。钢箱梁以C匝道为例,如下图所示: 一、荷载计算 1、箱梁荷载: 该箱梁截面积:S= 7.682m2,砼自重取2.6T/m3 1、单位面积的荷载为P1=26×7.682×1/(1.8×6.472)=17.145 KN/m2 2、施工荷载:取P2=2.5KN/m2

3、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取P3=2.0KN/m2 4、模板带木枋荷载:P4=0.5 KN/m2 P=1.2×(P1+ P4)+1.4×(P2+ P3)=27.474KN/m2 二、底模强度计算 箱梁底模采用高强度竹胶板,板厚t=12mm,竹胶板方木背肋间距为250mm,所以验算模板强度采用宽b=250mm平面竹胶板。 1、模板力学性能 (1)弹性模量E=0.1×105MPa。 (2)截面惯性矩:I=bh3/12=25×1.23/12=3.6cm4 (3)截面抵抗矩:W= bh2/6=25×1.22/6=6cm3 (4)截面积:A=bh=25×1.2=30cm2 2、模板受力计算 (1)底模板均布荷载:q=P×b=27.474×0.25=6.869KN/m (2)跨中最大弯矩:M=qL2/8=6.869×0.252/8=0.054 KN·m (3)弯拉应力:σ=M/W=0.054×103/6×10-6=9MPa<[σ]=11MPa 竹胶板板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4)挠度:从竹胶板下方木背肋布置可知,竹胶板可看作为多跨等跨连续梁,按四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f=0.632qL4/100EI =(0.632×6.869×0.254)/(100×0.1×108×3.6×10-8) =0.47mm<L/400=0.75mm 竹胶板挠度满足要求。 综上,竹胶板受力满足要求。 三、横梁强度计算 横梁为10×10cm方木,跨径为0.6m,中对中间距为0.35m。 截面抵抗矩:W=bh2/6=0.1×0.12/6=1.67×10-4m3 截面惯性矩:I= bh3/12=0.1×0.13/12=8.33×10-6m4 作用在横梁上的均布荷载为: q=P×0.35=27.474×0.35=9.62KN/m 跨中最大弯矩:M=qL2/8=9.62×0.62/8=0.43KN·m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引言 桩基础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用于承受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重力和水平力。本文旨在通过桩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对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桩基础设计原则 1.选取合适的桩型:根据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桩型,常见的桩型有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预制桩和钢管桩等。 2.确定桩的数量和布置:根据建筑物或结构的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以保证桩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计算桩的承载力:根据桩的类型和地质条件,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计算桩的承载力,包括桩身承载力和桩端承载力。 4.考虑桩与土的相互作用:在桩基础设计中,需要考虑桩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桩身的摩擦阻力和桩端的土的阻力等。 5.确定桩的长度和直径:根据桩的承载力和桩身的应力条件,确定桩的长度和直径,以满足设计要求。 三、桩基础设计计算书的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理位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基本信息。 2.设计依据:包括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等。

3.地质勘察报告摘要: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的结果,对地质条件进行简要描述。 4.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物或结构的荷载标准,计算垂直和水平荷载,包括永久荷载、活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5.桩的类型和布置: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桩的类型和布置方式。 6.桩身承载力计算:根据所选桩的类型和地质条件,计算桩身的承载力,包括桩身的摩擦阻力和桩身的承载力等。 7.桩端承载力计算:根据所选桩的类型和地质条件,计算桩端的承载力,包括桩端的土的阻力和桩端的承载力等。 8.桩的长度和直径计算:根据桩的承载力和桩身的应力条件,计算桩的长度和直径。 9.桩基础的稳定性分析:对桩基础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包括桩身的稳定性和桩端的稳定性等。 10.施工及验收规范: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列出桩基础施工的要求和验收标准。 四、桩基础设计计算书的编写要点 1.准确性:设计计算书应准确描述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过程,避免歧义或错误信息的出现。 2.规范性:设计计算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桩基础的设计和计算符合规范。

[河北]深基坑钢管桩加锚索支护施工方案(含计算书 CAD图)_st

---------------------------------------------------------------------- 设计项目: ---------------------------------------------------------------------- [ 设计简图 ] ---------------------------------------------------------------------- [ 设计条件 ] ---------------------------------------------------------------------- [ 基本参数 ] 所依据的规程或方法:《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基坑深度: 7.50(m) 基坑内地下水深度: 10.000(m) 基坑外地下水深度: 7.780(m) 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 1.000 土钉荷载分项系数: 1.250 土钉抗拉抗力分项系数: 1.300 整体滑动分项系数: 1.300 [ 坡线参数 ] 坡线段数 3 序号水平投影(m) 竖向投影(m) 倾角(°) 1 -0.000 6.280 90.0 2 1.000 0.000 0.0 3 0.750 1.500 63.4 [ 土层参数 ] 土层层数 10

序号土类型土层厚容重饱和容重粘聚力内摩擦角钉土摩阻力锚杆土摩阻力水土 (m) (kN/m^3) (kN/m^3) (kPa) (度) (kPa) (kPa) 1 杂填土 0.500 18.0 20.1 0.0 0.0 16.0 16.0 合算 2 粉土 2.000 18.0 20.0 24.0 7.7 44.0 44.0 分算 3 粉土 1.600 18.6 19.3 12.0 17.0 44.0 44.0 合算 4 粉土 2.200 18.9 18.0 13.0 18.9 44.0 44.0 分算 5 粘性土 0.800 18.5 18.0 24.5 8.5 40.0 40.0 分算 6 粉砂 1.000 16.0 16.0 0.0 26.0 54.0 54.0 分算 7 粉土 2.700 19.9 19.9 12.5 18.0 64.0 64.0 分算 8 粘性土 4.700 20.0 20.0 22.3 9.5 40.0 40.0 分算 9 粉土 1.600 19.8 19.8 11.5 17.5 40.0 40.0 分算 10 粘性土 2.300 20.1 20.1 22.0 9.0 40.0 40.0 分算 [ 超载参数 ] 超载数 1 序号超载类型超载值(kN/m) 作用深度(m) 作用宽度(m) 距坑边线距离(m) 形式长度(m) 1 局部均布 20.000 0.000 20.000 1.500 条形 [ 土钉参数 ] 土钉道数 4 序号水平间距(m) 垂直间距(m) 入射角度(度) 钻孔直径(mm) 1 1.600 2.000 12.0 130 2 1.600 1.500 12.0 130 3 1.600 1.500 12.0 130 4 1.600 1.500 12.0 130 [ 花管参数 ] 基坑内侧花管排数 0 基坑内侧花管排数 1 序号横向间距(m) 纵向间距(m) 入射角度(度) 钻孔直径(mm) 长度(m) 发挥系数抗拉力(kN) 1 -1.750 0.800 90.0 210 10.000 1.000 120.0 [ 锚杆参数 ] 锚杆道数 0 [ 坑内土不加固 ] 施工过程中局部抗拉满足系数: 1.000 施工过程中内部稳定满足系数: 1.000 [ 内部稳定设计条件 ] 考虑地下水作用的计算方法:总应力法 土钉拉力在滑面上产生的阻力的折减系数: 0.500 圆弧滑动坡底截止深度(m): 0.000(m)

拉森钢板桩设计计算书

拉森钢板桩设计计算书 1钢板桩的设置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基础施工,即在基础最突出的边缘外留有支模、拆模的余地; 2基坑护壁钢板桩的平面布置形状应尽量平直整齐,避免不规则的转角,以便标准钢板桩的利用和支撑设置;各周边尺寸尽量符合板桩模数; 3整个基础施工期间,在挖土、吊运、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施工作业中,严禁碰撞支撑,禁止任意拆除支撑,禁止在支撑上任意切割、电焊,也不应在支撑上搁置重物; 差的钢板桩应尽量不用; ---------------------------------------------------------------------- 弹性法土压力模型: 经典法土压力模型: ----------------------------------------------------------------------

工况信息 ---------------------------------------------------------------------- ---------------------------------------------------------------------- 设计结果 ---------------------------------------------------------------------- ---------------------------------------------------------------------- 结构计算 ---------------------------------------------------------------------- 各工况:

钢管桩桩帽模板计算书(修改)10.20

钢管桩桩帽模板计算书(修改)10.20

附件:桩帽模板计算书及详图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在码头排架:22#,35#,41#,44#,47#,54#,56#排架处分别增加一根φ1000钢管桩,桩长71m,共7根。该工程桩帽共需现浇C40混凝土134.4m3,钢筋制安19.06t。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桩帽基本尺寸及数量表 桩帽型号尺寸(长× 宽×厚) (mm) 数量 (个) 单根桩 砼量 (m³) 总砼 量 (m³) 备 注 ZM1 3200x2000 x3000 7 19.2 134.4 合计134.4 桩帽底模和侧模采用木模板,根据施工层划分为底模、侧模二部分。模板的结构设计除了能够满足刚度、强度要求以外,也要考虑模板自身稳定、安全施工等因素。 2.模板构造 考虑到通用性进行组合,桩帽模板整体尺寸较小。底模采用18mm的木模板,尺寸为 3.2mx2m,侧模采用组合木模板,分3.2mx3m和2mx3m两种形式。 3.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吊机水上进行安装。底模支撑在3[14槽钢上,上面铺设10x10cm 木方格栅与18mm的厚木底板。侧模模板围囹采用双双钢管(DN51,壁厚3mm),用φ14对拉螺栓进行对拉。模板安装与钢筋绑扎顺序:先安装其底模板,再绑扎钢筋,最后安装侧模板。

lx=250mm q q l y = 3 2 0 0 m m 图4.1 面板计算简图图4.2 面板侧面示意图 取10mm宽的板条作为计算单元,即b=10mm,荷载为: q=Pb=78×10-3×10=0.78N/mm 弯矩:M=0.125ql2 式中:l——取l x与l y中之较小者,即l=l x=250mm。 弯矩:M max=0.125ql2=0.125×0.78×2502=6093.75N·mm 截面抵抗矩:W =bh2/6=10×252/6=1041.67mm3 惯性矩:I= bh3/12=10×253/12=13020.83mm4, 式中:h——面板厚度。 截面最大应力:σmax= KM max/W 式中:K——安全系数,取K=1.5。 所以: σmax= 1.5×6093.75/1041.67=8.78N/mm2<13N/mm2 满足施工及规范要求。 最大挠度:ƒmax=5ql4/384EI 式中:E——木材的弹性模量,取E=10000 N/mm2。 所以: ƒmax=5×0.78×2504/(384×10000×13020.83)=0.30mm<L/400=0.625mm 满足施工及规范要求。 3.1.围囹验算 模板围囹采用双钢管(DN51,壁厚3mm),间距0.5m,以拉条为支点,按

拉森钢板桩设计计算书

拉森钢板桩设计计算书 (1)钢板桩的设置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基础施工,即在基础最突出的边缘外留有支模、拆模的余地 (2)基坑护壁钢板桩的平面布置形状应尽量平直整齐,避免不规则的转角, 以便标准钢板桩的利用和支撑设置。各周边尺寸尽量符合板桩模数。 (3)整个基础施工期间,在挖土、吊运、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施工作业中,严禁碰撞 支撑,禁止任意拆除支撑,禁止在支撑上任意切割、电焊,也不应在支撑上搁置重物。 差的钢板桩应尽量不用。 弹性法土压力模型:经典法土压力模型: 矩形分布 层号土类名称水土 水压力调整系数主动土压力调整 系数 被动土压力调 整系数 被动土压力 最大值(kPa) 1杂填土合算 1.000 1.000 1.80010000.000 2圆砾合算 1.000 1.000 1.80010000.000 3中砂合算d 1.000 1.000 1.80010000.000 4粘性土分算 1.000 1.000 1.80010000.000 [工况信息] 工况 号工况类型深度 (m)支锚道号 1开挖 2.500— 2加撑— 1.内撑「3开挖 5.500—

".DAT® 4加撑— 2.内撑 5开挖7.400— [设计结果] [结构计算] 各工况: 诅卜_穩(己50 ) 费规KN) C-]4M>—— ■- ■ 7.09/ —(0.0D)

(-4057)-—(54.44〉(-264.95A754.44)(-J94.t8>——(2757) <-49.54>—<79.95^ (-71.9&>--(74.40) <-69.5E>——

钢管桩栈桥计算书

鉴江钢管桩栈桥及钢管桩平台受力计算书 2009年11月10日

钢管桩栈桥及钢管桩施工平台受力计算书 一、栈桥及钢管桩平添结构简介 栈桥及钢管桩平台结构见附图,栈桥与钢管桩平台的结构形式类似,均采用钢管桩基础,每排采用3根直径为529mm的三根钢管组成,2Ⅰ30工字钢嵌入钢管桩顶作为横梁,横梁上纵桥向布置两组150cm 高公路装配式贝雷桁架主梁,每组两片贝雷桁架采用45cm宽花架连接。贝雷桁架上横铺Ⅰ20b工字钢分布梁,分布梁间距为75cm,分布梁顶沿纵向铺设[16槽钢作为桥面板。栈桥横向宽6m,每个墩两侧的钢平台平面尺寸均为15×6m。 二、栈桥及钢管桩平台各主要部件的应力计算 1、贝雷桁架纵梁受力计算 根据下面对横向分布Ⅰ20b工字钢梁的受力计算可以得知,两组贝雷桁架中的外侧贝雷片总有一片承受上拔力,贝雷片的受力极不均匀,取受竖直向下的最大荷载计算,单片贝雷架承受的最大荷载为9008×2=18016Kg(重车有两个后轴),按简支梁计算。 贝雷架的跨中弯矩最大值Mmax=18.0×12/4=54t.m,单片贝雷片容许弯矩为78.8 t.m,所以贝雷桁架纵梁的受力能满足需要。 单片贝雷片的抗剪能力为24.5t,通过下面对横向分布I20b工字钢的受力计算知其最大支座反力为9008Kg,两个重轴,此时贝雷片相当于在跨中作用9008×2=18016Kg的集中力,显然贝雷片的剪力等于9008Kg,小于24.5t,贝雷片抗剪能够满足要求。 2、钢管桩上横梁受力计算 横梁支撑在钢管桩上,其支点距离为250cm,按两跨连续梁计算,取其最不利荷载,其计算简图如下: 先计算P的值:

栈桥及平台受力计算书

钢管桩便桥受力计算书 2010年3月6日

钢管桩便桥及平台受力计算书 一、便桥及平台结构简介 钢便桥及平台结构见附图,由于 2、3 号主墩横轴线与桥纵轴线斜交,所以工作平台与钻孔平台轴线斜交,在2、3 号墩位置分别搭 设钢便桥和钢平台,钢平台分为工作平台与钻孔平台。 便桥采用钢管桩基础,共一跨,与河堤堤岸相接,宽度为6m,跨度为 11.5m。与便桥相连的为工作平台,宽度为9m,跨度为 12m。 便桥及工作平台共计有三排钢管桩,与河堤连接处桥墩采用 2 根φ 630*8mm 钢管桩,其余两个桥墩采用 3 根φ 630*8mm 钢管桩。便桥 及工作平台的钢管桩以上采用2I40b 工字钢作为横梁,横梁以上采用 四根 H580 做为桥面主梁,主梁间距为 144cm,主梁以上采用 I20b 作为桥面分布梁,分布梁间距为45cm,分布梁顶面铺设1cm 厚钢板作为桥面板。 每个墩钻孔平台共计设10 根φ 529*8mm 钢管桩,平台宽度为9m,由于与钢便桥斜交,平台形状为一梯形,梯形的上下底分别为 14.31m 和 11.57m。梯形长边位置设 4 根钢管桩,其余两排均为三根 钢管桩。钢管桩顶横梁中间一根为2I45b、边上两根为 I45b。横梁上 铺设 I30 轻型工字钢,间距为60cm。I30 工字钢上除护筒位置外满铺 [18b 槽钢作为桥面系。 二、便桥及平台各主要部件的应力计算 按最不利荷载计算便桥及平台受力,最不利的荷载工况为一辆12m3 罐车满载混凝土行驶在便桥或平台上时。经实际称重知,罐车 8 个后

轮共计荷载 40t,前轮盒子啊约为 10t。后轮有两个轴,轴间距为 130cm,每个轴单侧车轮着地尺寸为60*20cm,后轮两个轴中心距离前轮距离 约为 5.5m。下面按此荷载对便桥及平台进行受力计算。 1、便桥及工作平台钢管桩受力计算 便桥及工作平台采用φ630*8mm 钢管桩,简化的最不利工况是 当罐车的两个后轴的中心与三根钢管桩的中间一根钢管桩中心重合 时,偏安全考虑,按两个后轴40t 全部由中间一根钢管承受,而不考 虑边上钢管桩的受力。 在以上 40t 荷载基础上再考虑20%便桥自身荷载,则中间一根钢管桩最大荷载等于40*1.2=48t。 φ630*8mm 钢管桩截面面积 A=156cm2 便桥最大压应力 =48000/156=308Kgf/cm2=30.8MPa,远小于容许值 145MPa,所以便桥及工作平台钢管桩受力能够满足要求。 2、钢管桩上横梁受力计算 (1)横梁弯应力计算 显然钢管桩中心距离为350cm 上的 2I40a 横梁受力最为不利,此时横梁作用在内侧钢管壁的支点距离L=350-63=287cm 罐车车轮左右车轮外侧距离为2m,则左右车轮中心距离为1.4m,约等于 H 型钢的中心间距 1.44m。故当罐车两个后轴的中心作用在两 根钢管横梁的中心时,横梁的受力最为不利,此时左右车轮分别作用 在两根H 型钢中心,按简支梁计算,纵梁支撑中心距离支点距离为56.9cm(见方案图 ),取 70cm。其计算简图如下:

钢管桩计算书

钢管桩计算书 LT

边跨现浇直线段支架设计计算 一、计算何载(单幅) 1、直线段梁重:15#、16#、17#混凝土方量分别为22.26、25.18、48m3。端部1.0范围内的重量,直接作用在墩帽上,混凝土方量为: V=1×[6.25×2.5+2×3×0.15+2×2×0.25/2+2× 225 .0 65 .0 ×1-1.2×1.5]=16.125 m3 作用在支架的荷载: G1=(22.26+25.18+48-16.125)×22800×10=1957.78 KN 2、底模及侧模重(含翼缘板脚手架):估算G2=130KN 3、内模重:估算G3=58KN 4、施工活载:估算G4=80KN 5、合计重量:G5=1957.78+130+58+80=2226KN 二、支架形式 支架采用Φ800mm(壁厚为10mm)作为竖向支承杆件。纵桥向布置2排,横桥向每排2根,其中靠近10#(13#)墩侧的钢管桩支承在承台上,与墩身中心相距235cm,第二排钢管桩与第一排中心距为550cm,每排2根排的中心距离为585cm。钢管桩顶设置砂筒,砂筒上设纵横向工字钢作为分配梁,再在纵梁上敷设底模方木及模板。钢管桩之间及钢管桩与墩身之间设置较强的钢桁架梁联系,在平面上形成框架结构,以满足钢管桩受载后的稳定性要求,具体详见“直线段支架结构图”。

根据支架的具体结构,现将其简化成力学计算模型,如下图所示: 327.5 585 327.5 10×120 20 20 780 550 115 115 纵桥向横桥向 三、支架内力及变形验算 1、 横梁应力验算:横梁有长度为12.4m ,采用2I56a 工字钢,其上 承托12根I45a 工字钢。为简化计算横梁荷载采用均布荷载。 (1)纵梁上面荷载所生的均布荷载: Q 1=2226÷2÷12.25=90.86KN/m (2)纵梁的自重所生的均布荷载: Q 2=0.8038×(1.15+5.5/2)×11÷12.25=2.815N/m (3)横梁自身的重量所生的均布荷载: Q 3=2×1.0627=2.125N/m (4)横梁上的总均布荷载: Q=90.86+2.815+2.125=95.8N/m

灌注桩施工平台计算书

目录 第一章施工平台计算说明 一、设计依据 二、主要技术标准 三、技术规范 四、主要材料 五、设计要点 六、结构计算内容 七、使用注意事项 第二章施工平台结构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参数 三贝雷纵梁计算 四纵梁工字钢I36计算 五桩顶横垫梁(工字钢I40)强度验算六钢管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七、平台的稳定性验算. 八、平台抗9级风稳定性验算。

第一章主桥施工平台计算说明 一、设计依据 本施工平台上部纵、横梁采用2I36c和2I40b的工字钢,下部桩基采用Φ630×8mm钢管作为桩基础,满足平台的使用功能要求。 二、主要技术标准 1、桥梁用途:满足本工程项目冲孔灌注桩施工使用的钢平台,使用寿命为3个月。 2、设计单跨标准跨径5。5m~6m,平台长度84。5m,度宽24.5m. 3、设计荷载:①成孔桩机(100 KN/台,15台桩机总重1500KN),② 500KN履带吊车,③才来材料堆放及电缆等荷载:2KN/m.本设计未设人行道荷载,暂不考虑人群荷载。 4、平台面标高:+8。41m 5、设计风速:24。4m/s(9级风20。8~24。4m/s) 三、技术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战备办《装备式公路钢桥使用手册》(交通部战备办发布,1998年6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四、主要材料 1、钢材 钢管桩采用Q235A钢板卷制,其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GB699—65)的有关规定。 型钢应符合国家标准(GB2101—80)的有关规定. 钢材容许应力及弹性模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