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科学《大脑》教学设计

五年科学《大脑》教学设计
五年科学《大脑》教学设计

五年科学《大脑》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五年科学《大脑》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2.知道大脑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

3.体验到大脑在人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保护大脑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大脑模型七巧板弹子纸盒卡片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借助材料认识大脑的特点和构造。

难点:了解大脑的功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模型,大家知道是什么模型吗?(出示大脑模型)

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科学课要研究的是什么了吧?(板书课题:大脑)

二、认识大脑

1.请大家仔细观察大脑模型,你有那些新的发现?以小组为单位做好观察记录

2.交流观察到的大脑常识,相机让学生体验大脑的轻重,大小,形状.强调大脑的沟和回.

3.你觉得我们观察的模型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大脑的硬度和豆腐差不多,这个模型太硬)

你是怎么知道大脑的硬度的?(书上有资料)

三、通过活动,了解大脑的六大功能

1.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使用到大脑,大脑都有哪些功能呢?我们做几种游戏来了解大脑的功能好不好?

2.游戏:

(1)记顺序, 游戏后问:这个游戏中发挥了大脑的什么功能?(记忆功能)

(2)拼七巧板, 游戏后问: 这个游戏中发挥了大脑的什么功能?(思维功能)

(3)夹弹子,游戏后问: 这个游戏中发挥了大脑的什么功能?(运动功能)

(4)摸一摸, 游戏后问: 这个游戏中发挥了大脑的什么功能?(感觉功能)

(5)我问你答, 游戏后问: 这个游戏中发挥了大脑的什么功能?(语言功能)

(6)成语比拼, 游戏后问: 这个游戏中发挥了大脑的什么功能?(思维,语言功能, 情绪功能)

3.大致位置

大脑的不同区域分别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们把这6大区域分别叫做记忆中枢,思维中枢,运动中枢,感觉中枢,语言中枢和情绪中枢(根据课件图片指一下大致位置)

根据刚才的游戏结果,你可以大致的了解你各大中枢的功能了吧。

四、创设情境,巩固所学

1.现在我想请你做一回医生,根据大脑六大中枢各自的功能来看看下列病情的'诊断。

诊断对吗?你是否能合理地解释它呢?

后脑部位受到损伤的病人,有的双目失明了。

脑顶部受伤的病人,会发生感觉或运动障碍。

(你的语言中枢功能很好,说得非常流利。)

(你的思维及情绪中枢非常优秀,很会思考问题。)

2.诊断完全准确,你们都有着出色的大脑功能!一起来看最后一题。

左脑出血或梗塞的病人,他的右侧肢体就会瘫痪;右脑出血或梗塞的病人,他的左侧肢体就会瘫痪。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交叉” “能说具体一点吗”

“就是左脑指挥右侧肢体,右脑指挥左侧肢体。”

“你的说法很有道理,一起来看更多的资料。”教师出师大脑交叉管理的资料。

左右大脑半球齐开发,你一定会更优秀的。

五、保护大脑

1.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发达的大脑,我们就应该好好保护它,让它随时更好地作出准

确指挥,说到保护大脑,你有什么好方法呢?小组讨论一下。

2.交流

3.小结:A.体育锻炼B.充足的睡眠C.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情绪

六.展望未来的人工智能

1.介绍”考格”

2.你觉得怎样设计机器人更好?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荆州市西门小学毛新艳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主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5、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大脑》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大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认识大脑的模样。从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动手感知大脑的位置、大小;观察核桃、豆腐,了解大脑的外表、结构、颜色和软硬程度。通过讨论了解大脑表面的沟和回可以增加大脑的表面积,储存更多的知识。 第二部分体会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通过比记忆力和观察力,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体验大脑的作用,引导学生意识到思维、记忆、运动、视觉、听觉等功能都属于大脑的管理范围。 第三部分介绍大脑的左右半球差别,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管理。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 第四部分知道保护大脑的意义和方法。组织学生阅读了解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等方式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但一些不良的习气却对大脑不利。将科学探究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科学教学回归生活,从而丰富学生的探究经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情分析】 人的大脑是生活中不容易见到的物品,提到大脑,孩子们总会产生对大脑诸多的疑问。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大脑已经有了部分的知识储备,比如知道大脑可以控制身体,能够思考、记忆,接收外界信息,储存知识,但不够系统。这些知识可以在第二部分调动起来,引导孩子们自己讨论总结,并通过游戏加深体会,意识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心,活动有趣,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脑的主要功能。 2、知道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中心。 3、知道保护大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2、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关大脑的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大脑在人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教学材料 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 成小片。 7、出示刀。 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探索和调查 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 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 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 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 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 械和复杂机械。 1、首先眼降低大家 对机械的神秘感,不要觉 得机械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 念。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 的不断进步。

最新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那么如何设计教案呢?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五年级下册教案1 教材说明: 口语交际?习作上作为一个整体,由两个栏目构成:口语交际和习作,围绕着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一组题,让学生讲人物故事,写印象深刻的人。 口语交际,是让学生讲一讲书本中的人物故事,或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故事。学生要围绕单元主题搜集整理素材,当众讲故事。这一活动的开展,既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要使学生从故事中体会人物的特点,从中获得启示。 习作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积累素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所见所感,鼓励学生写真实的内容;表达真情实感,还要引导学生把阅读课中学到的描写人的方法,积累的语言材料恰当地运用到习作中去。 课时分配:习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能根据本单元的主题搜集整理素材,讲故事时吐

字清楚,声首适中娓娓到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的时候,鼓励学生的习作能力。 *陪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能力,学会评价。 *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使学生养成乐于表达,与人分享交际的快乐的习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兴趣,提高能力。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活动准备: 1.整理搜集到的资料(每人准备一个人物故事) 2.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二、导课: 听故事是一种先天的欲望,不论是神话故事,还是童话故事等,常使我们如醉如痴,浮想联翩。可以说我们都是在故事的摇篮中长大的。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能把故事说的有声有色,使人听得如醉如痴,无论是丰富知识,还是提高听说与说的能力,都很受益。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故事。不过,今天要讲的故事有一个限制条件--讲人物故事。 二、明确话题: 1、读书上的要求,明确话题的内容。 2、讨论明确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掌握方法,为下一不更好的交际做铺垫)

大脑教案设计

大脑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2、能够通过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关大脑的知识。 科学知识 1、知道大脑是人体活动的指挥中心。 2、知道大脑的主要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大脑是人体活动中的重要性。 2、对探究大脑的活动充满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最强大脑》图片: 提问:图中是哪个场景? 生:《最强大脑》! 师:正是近期热播的《最强大脑》选手们的精彩表现源于他们的大脑,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大脑 2、揭题。(板书课题:大脑) 3、提问:你对大脑有哪些了解?你想了解大脑的哪些方面

的知识?学生各抒己见。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大脑: 1.脑的位置脑在哪儿呢?让学生用手示意。 师:我们一般看不到脑,要研究的话就要借助医学手段。我们先来从影像学来看一下。出示课件:人头部脑x光片 我们一般认为脑在颅腔内。 2.脑的真实图片:(出示脑的真实图片) 仔细观察:颜色、形状(生尝试回答,适时予以评语) 3、摸人脑模型 小组内交流发现、感觉. 4 介绍脑的结构:大脑、小脑、脑干 5、重点认识大脑 (1)简单介绍大脑皮层的大小及大脑皮层是人各种知识的存储器。 (2)通过观察了解大脑的表面:和核桃的表面差不多,大脑分左、右脑,表面凹凸不平,凹陷的称之为沟和隆起的称之为回。 小组讨论:大脑为什么有沟和回?有什么办法将大面积的知

识装进有限的头里?用报纸演示沟和回的形成原因。(这增加了大脑表层的表面积,增加了信息储存量。) (二)通过类比活动认识大脑的形态、特征、质量、软硬程度等。 1.了解大脑的质量:教师讲述:脑的质量大约是1400克,大脑的质量约占脑重的80%,即1400×80%=1120克。大约有四本科学书那么重。 小组合作,掂四本科学书的质量,感受大脑的质量。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2.了解大脑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估一下你的大脑的大小。支出大脑的大小和并拢的双拳差不多大。教师边讲述边演示。小组内比一比大脑的大小。谈一下你的感受。 3.了解大脑的软硬程度:大脑的软硬和豆腐差不多(让学生用手轻轻摁一摁豆腐,)但它的颜色不是白色的,而是淡粉红色的。 活动:摸豆腐,谈感受。 (三)、研究大脑的功能 大脑究竟有哪些功能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出大脑的几个功能。并适当加以评论。为了更好的了解大脑有哪些功能我们通过下面的游戏来了解一下。 1、活动一:记忆力测试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4、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影子的变化和移动。 *能够观察并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并建立太阳的运动模式。 *能够用仪器观察记录太阳的高度和当时的气温。 *会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能够模拟月相变化。 *能够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记月相日记。 *能够观察一天中月亮的移动,建立月亮的运动模式。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影子和物体之间的关系。 *知道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 *知道太阳一天当中的运动模式。 *能够发现太阳高度和当时气温之间的关系。 *知道太阳的影子能够表示时间,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认识日晷等古代的计时工具,了解其他的古代计时工具。 *认识月相变化,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知道月亮一天的运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持久(为期一天的太阳观察和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察)地进行观察。 *体会到长期收集的数据的价值,因为数据中会隐藏着一定的规律。 *体会到看似平常的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和变化中包含着大自然神奇的规律与联系。 *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 *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本单元的内容: 1、太阳和影子 2、太阳钟 3、昼夜交替 4、看月亮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单元教学概念图

本单元试验 前概念调查问卷

第一单元单元调查 班级姓名日期 1、你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吗?请详细说明。 2、我们可以利用太阳来推算时间,你能说出一种方法吗? 3、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4、是什么引起了昼夜交替? 5、每天晚上看到的月亮为什么都不一样? 6、昼夜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请说两点。 前概念调查统计 1、你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吗?请详细说明。 所有学生都知道太阳和影子是有关系的,但大部分学生只关注到太阳和影子方向之间的关系,对于长短的关系能够意识到的只有少数同学。 2、我们可以利用太阳来推算时间,你能说出一种方法吗? 有的同学知道用日晷,大部分学生也知道根据太阳方向判断大概的时间,但不知道怎么样推算精确的时间。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部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学生:装有笔等的文具袋、测力计、毛巾。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教师: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 自制演示实验材料两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组合装置一套;上下用木块,两侧各用海绵连接围成的矩形框子、条形木板、大理石块等组合装置一套。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学生有的教师也有一份)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 1 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小人在这根绳子上可以随便移动,而且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叫它停它就会停在哪里,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来呢? 这与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摩擦力的秘密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板书课题) 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能不滑倒呢?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始以俩实验创设愉快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苏格拉底说:“教育

大脑教学设计

《大脑》教学设计 安泽县唐城小学元淑霞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第52页~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学习,初步了解人大脑的形态、结构。 2、知道人大脑的左右半球有分工。 3、知道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中心。 4、知道保护大脑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人体大脑的形态和结构,知道左右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难点:认识到大脑是人体各种活动的最高指挥中心。 教具:多媒体课件,核桃,豆腐,淡粉红色纸,沙子,苹果,水,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老师听说咱们()学校的孩子很棒,现在老

师考考大家,猜猜老师是哪个学校的?(生口答)叫什么名字?(生口答)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生口答)。你们太厉害啦,怎么知道的呢?(生口答)再看看这张图片,你想到了什么?(生口答)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每周五的一个电视节目,是关于开发人脑和机械智能,挑战人类大脑极限的节目,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实际上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大脑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科学家的脚步来详细的了解大脑。板书:大脑。 点击大脑超链接。播放大脑视频(爱因斯坦的大脑) 二、探究新知 (一)用各种方法认识大脑 师:我们的大脑在哪里呢?(学生手都指向自己的大脑) 师:(微笑)好,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双手,摸摸你的前额,请你从前额一直向后摸到后脑勺,我们的大脑就在这坚硬的颅骨里。 师出示:介绍大脑的图片。边出示边讲解介绍。

师:我们直观的了解了大脑,下面我们具体的了解下大脑。先了解大脑的模样。出示实验报告单: 同学们请拿出实验报告单,我们在研究的同时,完成实验报告单,下课后实验报告单。实验器材由组长收回来交给老师。打开课本一起学习第52页到53页上面的内容。 指名生读,师生共同实验验证,解释。 注意: 1、用沙袋等感受脑重1400克和大脑重1120克。 2、两只拳头握起来并拢,感受大脑的大小和形状。 3、观察核桃,重点理解沟和回,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教师用粉色的纸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1-2怎样抬高讲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完整版)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何青青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把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义和其他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对于第一单元中种子发芽的几个对比实验;蚯蚓生活环境的两个实验作一回顾并整理。 二、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生物与环境 复习难点:生物与环境 三、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即将结束,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踏上“小科学家之旅”吗?(出示地图)看,这就是我们即将进行的科学之旅。大家可以自由选择科考路线,自愿组成科考小组,然后到老师这里取卡片,参考卡片上交待的任务进行考察。别忘了20分钟后要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的考察成果。 (二)展开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三)归纳总结 1.各组汇报考察结果。(回答略) 2.总结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师:我们今天的旅程虽然各不相同,但仔细想一想,它们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你发现了吗?(学生回答略)对,这就是我们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大班上学期健康教案《大脑总司令》

大班上学期健康教案《大脑总司令》"Brain commander in chief" 编订:JinTai College

大班上学期健康教案《大脑总司令》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案目标】 1、认识大脑的重要性,形成对大脑的初步认识。 2、初步了解科学用脑,保护大脑的基本方法。 3、丰富人体形态结构的认知,提高保护意识。 【教案准备】 课件图片--大脑。 【教案过程】 一、出示图片—大脑。 1、教师:小朋友们知道图片上是什么吗?(大脑)帮助 幼儿形成对大脑的初步认识。 2、教师:大脑在我们身体器官里可是总司令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大脑是总司令吗?

3、小结:我们写字、画画、作游戏、走路、跑步等等,都是由大脑来指挥的,所以大脑是我们的总司令。 4、观察图片。 教师向幼儿介绍简单的大脑知识。 大脑有左右脑,有脑神经,有脑干。大脑负责智力活动,小脑负责运动。 大脑中不同的神经负责不同的活动,有的负责吃饭,有的负责睡觉,有的负责唱歌等等。 二、了解保护大脑的基本方法。 1、教师:请小朋友摸摸自己的头,有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摸到的是头骨,它可以保护我们的大脑。 2、保护我们的大脑还要注意什么?(让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 (1)要勤于用脑。 (2)不要用脑过度。 (3)保证大脑的合理营养。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 1、制作宇宙模型课型:时间:教学目标: 1.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宇宙知识。 2. 通过多种方式,制作宇宙模型。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手制作心目中的宇宙。难点: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宇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法、学法: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学生动手操作、参观、学习并质疑。 学具:橡皮泥、纸、彩笔、剪刀、胶水、牙签、细铁丝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1.学生自己收集资料。2.导入:同学们:宇宙奥妙无穷,你对宇宙了解多少呢?小组交流。 二、课堂活动: (一)、设计模型根据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设计出小组的宇宙模型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 年月日小组 一、模型名称: 二、所需材料: 三、根据自己的设计小组分工准备材料。

第二课时 一、制作模型讲解: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如:剪纸、绘画、捏橡皮泥等多种方式。 说明:我们所知道的知识有限,因此可只制作宇宙的一部分。 二、修正模型 学生对模型进行修正,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 三、参观交流模型小组内留一个人讲解,其余到各组参观,并提出自己 的建议。 四、质疑设计问题银行存折,如:“宇宙有多大?” 出示表格: 序号存入时间问题提取时间 1 9月3日宇宙有多大? 2 9月3日天空有多少个星座? 五、总结:你从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大胆的设想?你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 六、实践调查:查阅有关宇宙的更多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丰富自己的 知识。 2 修改模型课后反思:本课的主题是修改上一课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宇宙模型,这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而编排的,利用他们对大自然的万物充满了好奇,并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因此,本节课的主旨是在教师引导下,启发学生去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围绕问题进行再观察再思考,并实验,去寻找各种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1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 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探究能力: 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 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 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 开吗? 5、出示起子。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3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成小片。 7、出示刀。 探索和调查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 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 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 为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 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 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 1、首先眼降低大 家对机械的神秘 感,不要觉得机械 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 念。并巩固。 4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大脑》教案

大脑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状和结构。 2、能够通过查阅书籍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关大脑的知识。 3、能够按要求测试自己的记忆力。 科学知识: 1、知道大脑在人体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挥中心的作用。 2、知道大脑的主要功能和六个功能区。 3、了解大脑左右半球有不同的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大脑对人体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产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2、意识到人类对大脑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正逐步加深。 重点: 初步了解人体大脑的形态和结构,知道左右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难点: 体验到大脑对人体各种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 教学准备: 有关大脑的视频资料、图片、课件、核桃、水豆腐、七巧板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游戏活动:看谁反应快 同学们,我们下面做一个简单的游戏——看谁反应快。

听口令说或做相反或相对的动作: 例如: 师说“好”,同学们说“坏”;师说“上”,同学们说“下”。 游戏开始: 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手——右手,抬头——低头,开眼睛——闭眼睛 师:在游戏中,同学们所做的这些游戏动作是谁在指挥着你? 大脑 2、板书:大脑(板书课题) 过渡:关于大脑,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重量、大小、形状、颜色、硬度、作用、结构等) 二、引入新课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人类神秘大脑。 1、大脑的位置: 大脑是头吗?你是怎么想的? 头:人体最上部分,动物的最前端部分,通常包括口、眼、耳、鼻、大脑等。 大脑:位于头颅骨内。出示投影。 过渡: 封闭在头颅骨内的大脑有多重呢? 2、大脑的重量: 教师用台秤称出1400克(2斤8两)的物品(水果)。让学生拎一拎,

五年级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教案全册 课题: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实验(一)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1、完成学习与评价中的练习题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课题:种子发芽实验(二)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3、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前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中的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