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清晰整齐)

水痘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清晰整齐)
水痘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清晰整齐)

水痘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_________市_________县___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____ 村(居委会)

病例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病例调查情况

1. 报告日期:____ __年_____月_____日□□/□□/□□

报告单位:_____________ _ __

2. 调查日期:_____ _年_____月_____日□□/□□/□□

调查单位:_______________ 调查人员:_______________

4. 病例姓名:_______________

5. 出生日期: ______ 年_____月_____日或年龄: ____岁(月龄换算成岁,留两位小数)□□.

6. 性别:①男②女⑨不详

7. 职业:①幼托儿童②散居儿童③小学生④中学生⑤教师⑥医生⑦大学生⑧其他□

如为幼托儿童或中小学生,则单位、班级为:_____________ __

停课日期:______ 年_____月_____日□□/□□/□□

8. 居住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是否失访:①是②否

10. 外地户籍:①是②否⑨不详□如果是,来自省:_______________

来当地日期:______ 年_____月_____日或来当地时间①≤3周②>3周

11. 家长姓名:父亲: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

12. 联系电话:__________ _____

二、临床表现

1. 是否发热:①是②否如是,则最高温度℃

2. 发热日期:______ 年_____月_____日□□/□□/□□

3. 出疹日期______ 年_____月_____日

出疹程度:

①轻度(<50个散在皮疹)②中度(50~500个皮疹)

③重度(可触及大量皮疹或疹间无正常皮肤)

出疹部位:□头面部□躯干□上肢□下肢□手□足□其他___ _

4. 肺炎:①是②否⑨不详

5. 脑炎:①是②否⑨不详

6. 小脑共济失调:①是②否⑨不详

7. 皮肤感染:①是②否⑨不详

8. 其它继发感染:①是②否⑨不详

9. 血小板减少症:①是②否⑨不详10. 其他并发症:①是②否⑨不详11. 住院:①是②否⑨不详

12. 死亡:①是②否⑨不详

死亡日期:______ 年_____月_____日□□/□□/□□

三、流行病学史

过去≤3周与水痘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接触史:①有;②无;⑨不详

如果是,接触地点①医院②学校或幼儿园③家中④邻居⑤其他□

四、免疫史

接种过水痘疫苗①是②否

如是, a.免疫史来源:①接种证②接种卡③家长回忆④信息系统⑤应急接种登记

b.接种次数:①1次②2次及以上⑨不详

c.最后一剂接种时间:______ 年_____月_____日或最后一剂接种时间距发病:①不足1个月②满1个月但不足1年③满1年但不足3年④满3年但不足5年⑤满5年但不足10年⑥10年及以上⑨不详

d.最后一剂接种地点:①合江②原户籍地③其他___________

e.最后一剂疫苗类型:①进口水痘疫苗②国产水痘疫苗⑨不详

五、疫情性质

①散发②暴发③突发 (集体单位疫情判定需截止至最后一例病例发病后21天)暴发或突发疫情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分类

1.病例最后分类:①临床诊断②确诊③排除

2.诊断日期:______ 年_____月_____日

□□/□□/□□

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普通)

附件1 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编号:调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一般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阴/阳历) 职业①散居儿童②幼托儿童③学生④其他 工作单位(就读学校或托幼机构) 家长姓名 家庭住址省市地市县区乡(镇、街办)村(居)号家庭电话: 二、发病及就诊情况 1.发病日期年月日 2.初诊日期年月日; 初诊单位单位级别:①省级②市级③县级④乡级⑤村级初步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住院治疗(是/否),如住院,则: 所住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 , 入院日期年月日,入院诊断。 出院日期年月日,出院诊断。 病程天。 4.预后:痊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后遗症(有,;无) 5.病例分类①重症②普通 三、临床情况 (一)临床症状如有请打“√” 1.发热(有,℃/ 无); 2.皮疹(有,主要部位: / 无) 3.口腔炎:口腔粘膜上出现红色溃疡型疱疹是□否□ 4.呼吸系统:流涕□咳嗽□咽痛□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其他:_______________ 神经系统:头痛□喷射状呕吐□精神异常□嗜睡□意识障碍□昏迷□惊厥□ 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有□无□ (二)体征 1.颈项强直:有□无□;巴氏症:有□无□; 克氏症:有□无□;布氏症:有□无□ 2.腱反射:正常□亢进□减弱□; 肌张力:正常□亢进□减弱□ (三)辅助检查 1.血象:有,无。有则:WBC(×104/L),N( %),L( %) 2.脑脊液:压力( Pa),外观(正常/异常),细胞记数(个), 1

水痘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水痘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_______市_________区(县)____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____ 村(居委会) 区(县)国标编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镇、街道)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例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病例调查情况 1. 报告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报告单位:________________ 2. 调查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调查单位:_______________ 3.调查人员:_______________ 4. 病例姓名:_______________ 5. 出生日期: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年龄(只在无法获得 出生日期时填写): ____岁(月龄换算成岁,留两位小数)□□.□□6. 性别:①男②女□ 7. 职业:①幼托儿童②散居儿童③小学生④中学生 ⑤大学生⑥教师⑦医生⑧其它 □ 如为幼托儿童或 中小学生,则班级为: _______________ 停课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8. 居住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是否失访:①是②否□ 10. 外来人口:①是②否⑨不详□ 如果是,来自省:_______________ □□来京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来京距离发病时间①三周及以内②三周以上□ 11. 家长姓名:父亲: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 12.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二、临床表现

预防水痘的知识点

预防水痘知识 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其传染性极强,一旦接触,90%以上会在1—3周内发病。潜伏期约为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症状: 在出疹前1~2日可有发烧、咳嗽、头痛、四肢酸痛或恶心、呕吐、腹痛等前驱症状。皮疹开始于躯干,然后发展到头皮、面部,四肢较少见。先有红色小丘疹,数小时后变成绿豆大小清澈透亮的小水疱,水疱周围绕以红晕,伴有瘙痒。数日后水疱从中央开始干瘪,形成脐样凹陷,之后干燥结痂,痂皮脱落即愈,病程大约2周。部分患者可有口腔、鼻咽等部位粘膜水疱、溃疡,伴疼痛。 水痘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接触传染性极强,危害更为严重的是呼吸道分泌物经空气飞沫散布,一旦在集体单位发现,常可迅速传播。 成人感染水痘的危害: 成年人患水痘也较常见,病情较儿童更为严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症状表现有出疹、咳嗽、呼吸困难、发热,部分人出现胸膜炎、胸痛及咯血等症状成年人因水痘并发症死亡的发生率是儿童的30-40倍。 发生水痘时处理: 1.隔离水痘患者患者的隔离期应自出疹开始到出疹后6-14天,或隔离至全部水痘疱疹干燥结痂为止。此前不得入学;亦不应出门与其他儿童玩耍接触。 2.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用品应消毒。 3.易感者接触后应观察3周(可自接触后第11天起观察)。 预防: 1.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 2.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或紫外线照射室内进行空气消毒。接触患者后彻底洗手。 3.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人多的公共场合最容易感染各种病毒,尤其是换季时节。 4.口服板蓝根有一定预防作用,但是具体要看个体。 南小医务室2017-9-25

水痘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1.1 附件1:ace与GBT19011-2008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水痘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_______市_________区(县)____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____ 村(居委会) 区(县)国标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镇、街道)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例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病例调查情况 1. 报告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报告单位:________________ 2. 调查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调查单位:_______________ 3.调查人员:_______________ 4. 病例姓名:_______________ 5. 出生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年龄(只在无法获 得出生日期时填写): ____岁(月龄换算成岁,留两位小数)□□.□□6. 性别:①男②女□ 7. 职业:①幼托儿童②散居儿童③小学生④中学生 ⑤大学生⑥教师⑦医生⑧其它 □ 如为幼托儿童或 中小学生,则班级为 _______________ 停课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8. 居住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是否失访:①是②否□ 10. 外来人口:①是②否⑨不详□ 如果是,来自省:_______________□□来京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来京距离发病时间①三周及以内②三周以上□ 11. 家长姓名:父亲: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 12.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二、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大致如下: 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 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餐。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症状和体征: 病人诊断标准:(1)、学校食堂就餐史; (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3)、实

验室检验食谱调查 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 1. 用餐地点与罹患率 2. 用餐情况与罹患率 3. 午餐种类与罹患率 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讨论 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明显聚集性。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根据食谱调查,在27日午餐食用凉拌菜的患者多数发病,不食者不发病,因此,本事件的可疑餐次为27日午餐,可疑危险因素为凉拌菜。 3、传播途径分析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20200628205210)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1、一般情况: 1.1姓名: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__ 1.2 家庭住址及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住址及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就诊经过 2、临床症状 2.1神志清 楚: (1 ) 是(2 ) 否 2.2发热:(1)有(2 ) 无 2.3皮肤粘膜: (1 )出疹(2)黄染(3)结痂 (4)出血 (5 ) 完好 2.4淋巴结: 2.5呼吸系统症状: 2.5.1 咳嗽:(1)有______________ (2)无 2.5.2 咳痰:(1)有______________ (2)无 2.5.3咯血:(1)有(2)无 2.5.4 流涕:(1)有 _____________ (2)无 2.5.5呼吸困难:(1)不能平卧(2)需要呼吸机(3)正常2.6消化系统症状:2.6.1腹痛:(1)有(2)无 2.6.1.1腹痛部位:____________ 2.6.1.2排便能缓解:(1)是(2)否 2.6.2腹泻:(1)是(2)否 2.6.2.1 大便性状:1)稀水样便(2)脓血样便(3)粘液便(4)成形便 2.6.2.2 一天大便次数:___________ 2.6.3呕吐:(1)有(2)无

2.631 呕吐内容物:____________________ 2.632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其他 2.6.4腹痛、腹泻、呕吐三者先后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泌尿系统症状: 2.7.1肉眼血尿:(1)有(2)无 2.7.2少尿或无尿:(1)有(2)无 2.7.3肾区疼痛:(1)有(2)无 2.7.4全身浮肿:(1)有(2)无 2.8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8.1头痛:(1)有(2)无 2.8.2 体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临床医生诊断: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检测: 3.1血常规:红细胞_____ ,白细胞 _____ ,中性粒______ ,淋巴______ ; 血小板__________ 3.2尿常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血生化:肝功__________________ ;肾功___________________ 3.4 X线检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血清学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流行病学调查: 4.1发病前一周的外出史:(1)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4.2平时的作息安排(如上班一下班一回家一看电视一睡觉):________________ 4.2发病前一周参加过任何集体性活动(1)有_______________ (2)无 4.3饮用水水源:(1)自来水(2)井水(3)江、河水(4)山泉水(5)其它 4.3.1你认为最近水源的水质有没有发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近半个月来家中有否发生新事物?包括动物群间的异常? (1)有(2)无 4.5计划免疫史:(1)有(2)无 4.5.1今年接种过何种疫苗: __________________ 4.6近期家庭菜谱的改变情况(是否有购买时兴菜):(1)有___________ (2)无 5、小结: 5.1患者目前是否出于隔离状态:(1)是(2)否 5.2处于何种隔离:(1)居家隔离(2)住院隔离(3)强制隔离 5.3开始隔离的时间:

水痘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精品文档 水痘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_______市_________区(县)____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____ 村(居委会) 区(县)国标编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镇、街道)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例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病例调查情况 1. 报告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报告单位:________________ 2. 调查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调查单位:_______________ 3.调查人员:_______________ 4. 病例姓名:_______________ 5. 出生日期: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年龄(只在无法获得 出生日期时填写): ____岁(月龄换算成岁,留两位小数)□□.□□6. 性别:①男②女□ 7. 职业:①幼托儿童②散居儿童③小学生④中学生 ⑤大学生⑥教师⑦医生⑧其它 □ 如为幼托儿童或 中小学生,则班级为: _______________ 停课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8. 居住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是否失访:①是②否□ 10. 外来人口:①是②否⑨不详□ 如果是,来自省:_______________ □□来京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来京距离发病时间①三周及以内②三周以上□ 11. 家长姓名:父亲: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 12.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二、临床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糖尿病病人个案调查表 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 1.1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1.3出生日期:年月日 1.4户籍(1)常住(2)暂住(满一年)口1.5家庭住址:省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自然村) 1.6民族(1)汉族(2)满族(3)蒙古族(4)回族(5)藏族(6)苗族(7)壮族 (8)维吾尔族(9)其他口1.7婚姻状况(1)未婚(2)已婚(3)离婚(4)丧偶口 1.8文化程度(1)大学及以上(2)大中专(3)高中(4)初中(5)小学(6)文盲口 2.身高: cm 3.体重: kg 4.血压: mmHg 5.糖尿病类型(1)1型(2)2型(3)其他类型口 6.首次确诊时间:年月日 7.现在(或曾经)是否吸烟(1)否(2)是口7.1若吸烟,每天吸烟支数(1)偶尔吸(2)1-5支(3)6-10支(4)10支以上口7.2吸烟年限:年 7.3是否戒烟(1)否(2)是口 7.4戒烟年限:年 8.现在(曾经)是否饮酒(1)否(2)是口8.1若饮酒,每天饮酒:两,饮酒:年 8.2是否戒酒(1)否(2)是口 8.3戒酒年限:年 9.请回忆过去5-10年的饮食情况 9.1是否经常吃下列食物(1)甜食(2)咸食(3)腌制食品(4)烤制(5)辣味口9.2经常所食油脂(1)动物油(2)植物油(3)两者兼有口9.3是否经常吃下列食物(可多选)口口口口口口 (1)肉类(2)动物内脏(3)豆制品(4)鱼类(5)蛋类(6)奶类 (7)蔬菜(8)水果(9)其他 10.是否患有下列疾病(1)否(2)是疾病口10.1高血压,患病年,服用药物 10.2高脂血症,患病年,服用药物 10.3冠心病,患病年,服用药物 10.4脑梗死,患病年,服用药物 10.5其他疾病,患病年,服用药物 11.是否有下列症状(可多选)口口口口口口 (1)无(2)视力下降(3)手足麻木、疼痛(4)下肢水肿(5)肢体疼痛 (6)间歇性跛行(7)便秘(8)腹泻 12.是否患糖尿病并发症(可多选)口口口口口口

水痘防治知识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高发,其传染力强,一般通过接触或空气飞沫传染。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 一、临床表现 人感染水痘病毒后2~3周发病,一般为14日左右。病人一般症状较轻,可有低热、头痛、流涕、食欲不振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整个病程约为2周,一般患者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可能继发水痘脑炎、原发性水痘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另外,还可经皮疹感染,引起疖、痈、脓皮症,丹毒或蜂窝织炎等,甚至引起败血症、肺炎、化脓性关节炎或骨髓炎。

二、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疱疹的疱浆而传染,传染性强。 3、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可感染,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6个月以下的婴儿较少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较多见。 三、预防措施 1、严格管理传染源。对可疑或确诊为水痘的患者应进行隔离,隔离应持续到全部疱疹干燥结痂时为止。其间,患者一切用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均应消毒处理,防止易感儿接触病人。 2、水痘高发时期,应尽量少去医院及其他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水痘或带状疱疹病人,以防感染水痘,如需去往建议佩戴口罩。接触过病人要观察21天。

3、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要讲究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勤洗手,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4、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教室、活动室、寝室要勤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可用84消毒液配水(比例是1:100)擦洗课桌椅和学习用具,或用1:100的84消毒液喷洒进行空气消毒(给教室消毒时需要关门窗),也可用紫外线消毒。 5、了解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6、及时接种水痘疫苗,是唯一有效预防水痘的办法

最新病例-水痘doc

入院记录 姓名:夏某性别:男年龄:30岁民族:汉族婚姻状况:已婚 出生地:四川金堂县职业:职员 入院时间:2011年3月4日10:00 记录时间:2011年3月4日10:00 家庭地址:四川省西昌市联系电话无 发病节气:惊蛰前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主诉:全身泛发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2+天。 现病史:患者2天前出现发热、咽痛等不适症状,自行在外诊所治疗,诊断为“疱疹”用药不详,服药后发热疼痛未好转,前胸后背起红斑、丘疹伴瘙痒,今日红斑丘疹加重伴发水疱及瘙痒,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水痘”收入住院。入院症见:全身散在红斑丘疹,部分红斑中间有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亮;部分水疱已破溃,形成少许渗液及糜烂面。皮损以躯干、四肢为甚,微感瘙痒。胸背部5×20 cm2,四肢10×5 cm2,皮损总面积约150cm2。患者精神可,纳眠可,大小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四川金堂县,于近十年于成都上学工作,无疫区生活史,否认烟酒等嗜好。 婚育史:已婚,育有一子,其配偶及子女身体健康。 家族史:其母亲患有高血压史,否认家族性传染病史. 情况属实患方签字: 年月日中医望、闻、切诊: 得神,形体适中,语声清晰有力,气息均匀,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体格检查 T:T:36.6℃ P:84次/分 R:20次/分 BP:140/78mmHg。身高165cm 体重:67k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步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面色正常,皮肤

详见专科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明显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扪及肿大,颈静脉无怒张。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乳房对称,乳头无溢液,乳房软未扪及确切结节,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双肺呼吸音欠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脏脾脏肋下未触及,莫氏征阴性,移浊阴性,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后阴未查。 专科检查 全身散在红斑丘疹,部分红斑中间有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亮;部分水疱已破溃,形成少许渗液及糜烂面。皮损以躯干、四肢为甚,微感瘙痒。胸背部5×20 cm2,四肢10×5 cm2,皮损总面积约150cm2。 辅助检查: 暂缺。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水痘 ——风热蕴肤证 西医诊断:成人水痘 医师签名:

水痘知识讲座材料

水痘流行病的知识讲座材料 水痘是夏季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易发生在1-14周岁的儿童身上。水痘是一种极强的皮肤传染病,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其他人。 一、临床症状:1潜伏期:潜伏期约为12~21天平均14天;2早期症状:婴幼儿常无早期症状年长儿或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纳差及上呼吸道症状1~2日后才出疹偶可出现前驱疹3出疹期: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具有以下特点:(1)皮疹数量较多数百至数千个不等(2)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其分布呈向心性以发际胸背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鼻咽口腔外阴等部位的黏膜亦可发疹(3)皮疹常呈椭园形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搔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4)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5)当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凝血机制障碍及继发感染等原因时常形成非典型水痘皮疹融合者为大疱型直径可达2~7cm易继发金葡菌感染和脓毒血症而死亡;疱疹呈出血性皮下粘膜有瘀斑为出血型可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皮肤大片坏死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称为坏死型;病变播散累及内脏者称为播散型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6)妊娠头三个月内感染水痘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称为先天性水痘综合症。 二、预防手段1、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注射水痘疫苗最有

效的预防方法就是注射水痘疫苗,满周岁时,应该去地段社区医院注射水痘疫苗如果不注射水痘疫苗,那么发病率会很高,高达90%,所以注射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2、水痘的家庭日常护理水痘会通过飞沫传播到其他人身上,所以要注意身边的同学是否有出水痘的情况,水痘发病之前潜伏期比较长,会出现发热的情况,打喷嚏、咳嗽都可能将病毒传播出去,应该少去公共场所,发现之后应该立即与其隔离,并且对该学生的书本、衣物等进行消毒,观察学生是否会出现不适,避免被传染。有发病的学生,那么暂时不要让发病学生到学校。如果已经发病,那么护理是很重要的,多喝水,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病毒尽快代谢掉,饮食也要清单,以粥、面条、鸡蛋糕这类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油腻辛辣生冷的时候暂时不要吃。剪掉指甲,并且磨圆滑,不要用手抓挠水痘处,避免破裂感染,并且注意不要让带有病菌的手去揉眼睛即可。水痘会自然痊愈,无需担心结疤的问题。以上就是关于水痘的预防办法,希望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如何护理1、用温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危险。 2、避免因痕痒难耐而抓破水泡,引致发炎,同时细菌亦会蔓延至其他皮肤破损的部位。 3、避免他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响视力。 4、水痘扩散期间开始发烧,水痘消失时便退烧。发烧期间,不要服用阿斯匹灵来退烧,因为这样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容易引起一种脑炎,雷氏症候群。 四、饮食禁忌中医认为水痘是因体内有湿热蕴郁、外感时邪病

水痘预防知识

水痘预防知识 该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 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f旁疹f症疹f 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皮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大多见于1-10 岁的儿童,潜伏期2-3 周。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 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 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 周。若患儿抵抗力低下时,皮损可进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成人水痘等。 水痘传染性强。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 1 ?2天至出疹后一周都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待染。该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 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 可终身免疫。 1、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

水痘个案调查表(1)

水痘个案调查表 bianhao编号:______ A一般情况: A1姓名 ______ A2性别_ 1男 2女 A3出生日期 __________ A31年龄____.__ A4职业 ________ 托幼儿童、学生、教师、散居儿童、村民 A5学校___________ A51年级_______ A52班_________ A6是否在学校就餐___1是2 否 A7是否在学校住宿___1是2 否 A8家长姓名__________ A9电话 _________ A10详细住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11家庭成员有无其他人发病: 1有 2无 A12如有,与调查对象关系________ B临床表现 B1发病日期 _____ 年__月__日,B12初诊单位_____________ B2发热_1有2 无9 不详 B21 有发热,最高体温__. ____ ℃ B22 发热日期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B3出痘 __1有2 无 B31出痘日期__月__ 日 B32出痘持续 __天 B33出痘部位:头颈部__ 、胸部__ 、背部__ 、腹部__ 、上肢__ 、下肢__ 、其它: B4乏力__ 1有2 无9 不详 B5食欲不振__ 1有2 无9 不详 B6头痛 __ 1有2 无9 不详 B7咽痛___1有2 无9 不详 B8咳嗽__ 1有2 无9 不详 B9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10有无并发症:1有2 无9 不详肺炎__气管炎__ 脑炎__ 化脓性皮炎_ C流行病学情况: C1接触水痘病人_ 1有2 无9 不详 C12病前___天曾接触过水痘病人或疑似病人 C13接触地点_______ 1同屋 2同班 3同楼 4邻居 5医院、门诊 6外出走亲地点:详细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14 接触方式_____ 1共同玩耍 2共同进餐 3共同上下学 4居住邻近 5同坐校车 6聚集性活动

水痘的预防知识

水痘的预防知识 水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具有高度的传播性。水痘的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高峰在3-5月。水痘病毒感染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常可在聚集的易感人群中形成暴发疫情,甚至形成局部区域性流行。 人是水痘病毒唯一宿主,病毒只在细胞内增殖,并存在于病人的皮疹疱液、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水痘主要通过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以人传染的直接接触方式感染,也可经空气中的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接触疱疹液和被污染物的间接接触感染为次要传播途径。 水痘病人的传染期从病人出疹前2天到全部疱疹结痂干燥。 集体机构发生水痘暴发疫情应如何处理 (一)各区县疾病控制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机构保健老师工作,增加其对水痘的重视程度和处理暴发疫情的相关知识与经验。 (二)各类教育机构要加强疫情收集、报告工作。根据上海市水痘暴发疫情处理方案,在同一集体机构短时间内(水痘的最长潜伏期21天内)突然发生数例疑似或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并有蔓延趋势者属水痘暴发疫情,需立即向所在区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持联系,及时报告疫情动态。 (三)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强对水痘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 中小教育机构发生水痘暴发后,必须严格开展晨检,发现可疑或疑似病例必须劝其回家进行隔离治疗。暴发点机构禁止一切集聚性活动,房间加强开窗通风,必要时可以进行空气消毒。同时,教育机构和疾病控制部门要对传染源进行隔离,水痘患者必须隔离到发病2周后,并且疱疹全部结痂且痂皮干燥后方可返校。密切接触者不必隔离,但必须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为末次与患者接触后21天。如果密切接触者在观察期内发病,则按患者处理;未发病则解除观察。 (四)教育机构和卫生部门要针对水痘暴发疫情,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水痘

一起某小学水痘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一起某小学水痘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本次水痘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水痘疫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病例个案调查表对患病学生进行询问、检查,治愈者进行回顾性追踪调查,在核实诊断后继续按形成的病例定义进行进一步病例搜索,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茂名市某小学在校学生2130人,4月4日至5月5日共31天内发生水痘病例40例,罹患率为1.81%(40/2212)采取隔离治疗、疫源地消毒等综合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水痘暴发疫情。春、夏季是该病高发季节,极易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聚集机构暴发流行。加强水痘疫情监测管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关键词】学校;水痘;暴发疫情;分析 2010年4月23日上午11:00接到报告:茂名某小学发生20多例水痘病人。下午14:30对茂名某小学开展调查。调查组人员听取了学校校医对现时学生发病情况的简单汇报,并进行了病例个案调查,在核实诊断后继续按形成的病例定义进行进一步病例搜索,经搜索核实该校学生4月4日至4月22日发生水痘24例,4月23至29日无病例发生,4月30日至5月5日该校又发生水痘病人16例,共40例,

确定为一起水痘疫情暴发。 1调查方法 1.1听取该校校医对现时学生发病情况汇报及缺勤情况。 1.2在核实诊断的基础上形成2010年4月4日开始至今出现水疱疹为主,有红斑疹、水疱疹、结痂、脱痂者的病例定义。 1.3病例个案调查:对全校所有36个班2130名学生按病例定义进行搜索,并对病例的接触史进行追踪调查。 2调查结果 2.1一般情况茂名某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创办于1996年8月,校址在茂名市某生活区内,属茂名市教育局管辖。全校现有学生2130人,其中男生1320人、女生810人,教职工82人。学校周围的环境卫生较好,学校占地面积16625.7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有36个班,每间教室65平方米,平均每班58人。茂名某小学学生今年4月4日至5月5日共发生水痘40例,罹患率1.81%(40/2212)。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首例病例梁**,男,6岁,小学学前(4)班学生,于2010年4月4日发病,未追踪到病前确实的接触史。 2.2.2病例班级分布以首例病人所在的学前(4)班最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模板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及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处理报告 2009年11月20日**时**分道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人员接到哈市疾控中心疫情通知,称我区于20日确诊1例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 中心领导在接到该疫情通知后,立即启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在中心领导班子的协调指挥下,组织应急小分队对上述的患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疫情调查处理,同时通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指派专人开展今后的随访工作。 一、基本情况 1、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性别:*,**岁,**小学**班,家住道外区**路***号*号楼*-***室,电话********。 2、临床症状:该患者于**日出现发热症状,**日在****医院首诊,体温3*℃,伴有咳嗽、流涕、腹泻、恶心、咽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诊疗期间接受****单位的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于***日确诊为阳性。 3、流行病学情况: (1)、患者外出史:该患者在发病前曾********;发病后,曾******,接触过*****。 (2)、就诊史:该患*日、*日曾去**医院治疗,或点滴(单间戴口罩)。

(3)、密切接触者情况: 二、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道外区疾控人员告知该患者防控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该患者居家隔离医学治疗,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实施医学观察,每日随访2次,并与14:00时前将上报道外区疾控中心。患者此段时间内限制外出,如外出则戴外科口罩,同时尽量避免亲友来访,室内保持通风换气,该患在家隔离时应尽量独住一室,其食具、饮具单独使用并做好消毒。即按照《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中的要求对该患者进行卫生宣传。对其家进行了现场消毒技术指导,其家拒绝接受我中心为其现场消毒。隔离期间如发现病情出现严重趋势应及时转至定点医院救治。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

什么是水痘 传染源: 人类是该病毒惟一宿主,患者为惟一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个病程中皆具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主要为2?15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 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 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所以幼儿园、中小学等幼儿易引起流行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勺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潜伏期2-3周。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 治疗: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

持清洁避免瘙痒。水痘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使用抗生素无效,临床上可以使用中药来抗病毒。症状较轻的可不服 药,适当休息调整饮食即可。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 甲紫,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预防:本病的预防重点在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症疹 为止。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带状疱疹免疫血浆,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 学校主要预防措施 1.及早启动流行病预防预案学习要做到领导重视,措施得力,金 费保障,方法落实。 2.加强水痘防病宣传 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

北京市水痘监测管理规范20101208

第10章北京市水痘监测方案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原发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属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经呼吸道飞沫、接触患者新鲜疱疹液或粘膜分泌物的方式传播。全年皆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是托幼园所、学校等集体单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以感染性强,传播快为特点,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目前,我国尚未将水痘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和管理,为了更好地掌握北京市水痘流行情况,及时快速控制疫情,稳定学校秩序,制定北京市水痘监测方案。 1病例分类 1.1 疑似病例 急性发作且无其它明显原因的播散性(全身性)斑丘样小疱疹,疱疹位置表浅,椭圆形,3~5mm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为水痘疑似病例。 1.2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疑似病例定义,医疗机构诊断为水痘,但缺乏实验室证实的病例。 1.3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一个月内未接种过水痘疫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 (2)分离到VZV,或者经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DFA)或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到VZV抗原; (3)双份血清(间隔2~4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G抗体效价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 2流行基本环节 2.1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2-21天,平均14天。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免疫缺失患者发生水痘时可能在整个病程中皆具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病人后也可发生水痘。 2.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用具传

播。 2.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发,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二次感染发病者极少见,但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 3经常性预防措施 3.1 免疫接种 免疫程序参见疫苗说明书。 3.2. 一般措施 在流行季节,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湿式扫除,加强托幼园所、学校儿童晨午检,追踪儿童缺勤原因,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及早进行隔离,以免造成多发、暴发。 3.3. 宣传培训 对托幼园所、学校等集体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进行培训,开展相关防病知识宣传。 4疫情报告与处理原则 4.1 疫情性质分类 4.1.1 散发疫情 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4.1.2 暴发疫情 一周内,同一所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临床诊断或确诊水痘病例。 4.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周内,同一所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临床诊断或确诊水痘病例。 4.2 疫情报告 疫情报告遵循属地管理原则。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水痘病例后,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发现疫情达到暴发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应立即电话报告本区(县)疾控中心,区(县)疾控中心接报后,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

什么是水痘 传染源: 人类是该病毒惟一宿主,患者为惟一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个病程中皆具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主要为2~15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 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

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所以幼儿园、中小学等幼儿易引起流行。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脱症后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潜伏期2-3周。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

治疗: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水痘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使用抗生素无效,临床上可以使用中药来抗病毒。症状较轻的可不服药,适当休息调整饮食即可。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甲紫,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预防:本病的预防重点在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症疹为止。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带状疱疹免疫血浆,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附件1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 (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 (一)留观病例 (二)疑似病例 (三)确诊病例 三、调查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 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 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